当前位置:首页 - 怎样入佛法之门 - (第六集)
怎样入佛法之门  (第六集)  1991/11  美国洛杉矶  档名:18-006-0006

  老法师,诸位法师,诸位同修:今天是我们法会的第六天,明天就圆满了,光阴过得很快!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菩萨在日常生活之中,处事待人接物遵守的原则就是六度。所以这六度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标准,符合这个标准,我们称他作菩萨行。换句话说,这六条要没有做到,那还是凡夫行,不能称为菩萨行。或者我们讲修行人真正做到了,那叫修行,那是个修行人,没有做到那就没有修。这是应当要明了的。

  今天我想利用这两天的时间,特别将《无量寿经》介绍给大家。经本子诸位已经拿到。这次印得很精致,里面有许多小印章,这个印章大多数都是温哥华陈风子陈老居士刻的。陈老他今年八十岁了,我是今年五、六月间到温哥华去的时候,他刻了不少给我的。我把它缩小放在这经本上。所刻的内容几乎都是修学的纲目,也能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自己。首先要说明这一部经到底殊胜在哪里?前面曾经跟诸位略略的提到过,中国从前念书的人常常感叹的说:这一部二十四史都不晓得从哪里读起。这讲中国历史,现在是二十五史,又加了一部《新元史》。最近在台湾又出版《清史》,实在讲一共是二十六史,这二十四史是在清朝的时候。其实这个二十四史也不过三千多卷,就已经不晓得从哪里下手了,如果我们讲讲佛教的经典,这一部《大藏经》几万卷,浩如烟海,从什么地方念起?确实是个问题。所以许许多多同修想学佛是不得其门而入,这是事实。

  当然我们选经,哪一个人不希望选择最殊胜的经典,最好的经典。实在讲,每部经都好;那不好的经佛还会讲吗?佛所讲的都好。那都好,这个问题就严重,到底选哪一个好?前几天跟大家提过,一定要选契合自己根机的。换句话说,要适合於自己的程度,要适合自己的兴趣,最好能适合自己的爱好,那你学起来就很容易,还要适合於生活环境。喜欢的经典,生活环境不许可,你修学起来也很困难。譬如你选《大方广佛华严经》,那要用很长的时间去修学,你又不能放下工作,每天八个小时已经很忙了,回到家里还有家事,一天只能抽一、二个小时,那这《大方广佛华严经》,五十年你也没有办法学一部。这就是要与生活能够相配合,选择适当的经典,适当的法门。

  隋唐时代,现在韩国的高僧(那个时候叫新罗、高丽)、日本的高僧,在中国留学的非常多。我们晓得隋唐是中国佛教黄金的时代,几乎八大宗的祖师都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佛法盛极一时。许多高僧大德曾经讨论过,一切经中(这个一切经是整个的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经典)哪一部经是第一?这第一的、最圆满的。这个圆满,第一个它讲的理论圆满,教给我们修学的方法精密,见解清楚,无过於《华严》。《华严》确确实实有圆满的理论,这以后无论是哪一宗,哪一个法门,换句话,都脱不了《华严》。这《华严》好像树的树根一样,所有枝叶、花果统统都是从这个根生出来的,所以这是我们古德称之为根本法轮。佛法的大根大本,这《华严》第一。

  《华严经》跟《无量寿经》做个比较,那《无量寿经》第一,把《华严》比下去了。为什么《无量寿经》第一?原来《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精华,内容跟《华严》完全一样。《华严》里面讲十玄,《无量寿经》里头也有十玄。十玄这种教义,除《华严经》之外,其他经典都没有,可是《无量寿经》里头,十玄圆圆满满。诸位看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的注解,他引用古德的,你就都看到了,证明这一部经确确实实是《华严经》的精华,是《华严经》的浓缩。清朝初年,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佛说阿弥陀经》即是小本《华严》。这三部经只有文字有长短不同,里面的内容完全相同。那我们既然知道这个事实,我们当然取短一点的好。内容是一样,那经文愈少愈好,受持方便,容易受持。当然最容易受持的是《阿弥陀经》,我们为什么不选《阿弥陀经》?其实宋以后,修行人几乎都是以《阿弥陀经》为主,这一千多年来很少提倡《无量寿经》。我相信一般老一点的同修,大概也是最近几年才听说《无量寿经》,以前没听人家说过。这里面有原因的。

  这三部经是一部经,一而三,三而一。我们今天不取《弥陀经》,是因为《弥陀经》的经文太短了;太短,你真正能深入,那是一样的。对於我们初学来讲,太短了摄心的力量不够。《弥陀经》念一遍几分钟就念完了,叫你修定,一天修个几分钟,不管用,时间太少;如果叫你念《华严经》,这一部《华严经》差不多要念一个星期才能念一遍,又嫌太长,念不下去了;《无量寿经》就适中,不算太短也不算太长,再忙的人一天念一遍是做得到的。初学的人读这个经,大概念一遍需要两个小时,早晨念半部,晚上念半部,可以。念熟了以后,念上三个月,大概念一遍一个半小时就够了;念上半年,念一遍一个小时就够了;念上两年,念一遍三十分钟就够了。

  念熟了以后,一天念一遍是不够的,半个小时不行,所以我就劝大家,一天念两部、念三部。总而言之,你念的时间愈长愈好。为什么?诸位必须要知道,我们做凡夫搞六道轮回,究竟是什么原因?佛在《华严经.出现品》里面一句话道破,这一语道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本来成佛,「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的病根就是妄想执著,这是佛一语道破。我们想一想,我们从早到晚是不是都在打妄想?是不是在执著?妄想执著,二十四小时每一分、每一秒从来没有断过,这个现象就是六道轮回。所以我们在这干什么?每一天都是在搞六道轮回。造六道轮回的因,受六道轮回的果报,受果报又造因,造因再受果报,永远在这里流转,而且是愈报愈苦。如果是愈报愈自在,那就不错,愈报愈苦!这一世看看不错,来世比这一世更苦,不堪设想,病根就是妄想执著。

  佛给我们施设所有的法门只有一个目标,破妄想执著。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种种不同的方法门径,或者我们讲种种不同的手段,目标是一个,破妄想执著,所以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禅宗用参究,用观心的方法,用参话头的方法;教下用读诵经典的方法,用修止观的方法;密宗里面用三密相应的方法,用持咒的方法;律宗里面用持戒的方法,净土宗里面用念佛的方法。方法尽管不同,效果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这一桩事情,所以佛说许许多多方法是任凭选择,方法都一样,都能够成就。

  读经,要知道就是把妄想执著止住。你念一个小时,一个小时没有妄想执著;念两个小时,两个小时没有妄想执著。所以教给你念的时间愈长愈好,这叫修行,一定要知道。我们念许多其他的经典行不行?不是不行,在原理上讲完全相同。我们选择一部经,那就是我今天的目标是希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我就念阿弥陀佛的经典。净宗是五经一论,五经随便选哪一部经都可以,为什么?与本宗修学相应。参禅,你就读禅宗的经典;学天台,那你就读《法华经》;学贤首的,你就念《华严经》,各宗有各宗的经典。抉择法门之后,我们自己在本宗里面选一部经论下手。这个下手目的刚才讲了,就是要断妄想执著。

  这妄想执著是要断它,谈何容易?不容易,断个几分也好,完全断尽就成佛了。菩萨五十一个阶级,阶级怎么分的?就是断妄想执著多少而分的。你断得愈少,菩萨地位就愈低,断得愈多,这地位就往上提升,就这么个意思。所以小菩萨、大菩萨还是平等的,只是断惑浅深不相同。除此之外,没有两样。我们这才理解为什么要读经典,为什么要念佛。不念的时候,这两个毛病同时起现行。

  也许有人说,我不念经、不念佛,我也没有妄想。没有妄想就堕在无明里头,妄想可能没有,无明在。什么叫无明?宇宙人生一切事理你不明了,你是一塌糊涂,这叫无明。如果你有一天,你说我没有妄想也没有无明,没有无明是世出世间过去、未来一切都明了,那就对了,那你是契入境界。还没有到那个程度就要乖乖的学习,要老老实实的用功。这我们知道修学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治病。这个病非常严重,比我们这个身体害病要严重得多。其实身体许许多多的疾病,你要追究它的根源,还是从妄想执著来的。那妄想执著没有了,这个人怎么可能会生病?不可能的。你就晓得这个病根之可怕,一定要用方法来对治。修行就是对治。

  这一切经里面比较下来,这《无量寿经》跟《华严经》一比,《无量寿经》第一,这就把《华严》比下去。这是古时候的祖师大德他们比的。我所讲的这些,黄老居士注解里面都引用这个。何况,善导大师跟我们说了一句话。善导是唐朝时候的人,是我们净土宗第二代的祖师。初祖是慧远大师,二祖是善导大师。善导跟我们说一句「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善导是弥陀再来,那这个话就是阿弥陀佛亲口说的。他说如来,不是指释迦牟尼佛一个人,是指无量无边的世界,佛到那里去示现成佛,讲经说法度众生。讲什么经?就是讲《无量寿经》。因为《无量寿经》不能接受,这才讲其他的经典来诱导。

  《无量寿经》这个念佛法门,真正是难信之法。从前我们只听说难信之法,究竟怎么难不知道,从来也没人能把这个怎么难法说出来,都说不清楚。读了《无量寿经》才知道真难,这才了解一个大概。这个法门只有两种人能接受,一种就是所谓的上上根人、大智慧的人,《华严经》上讲「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他接受了。华严是圆教,圆教登了地的菩萨他相信,跟他讲没有问题,一说马上就接受,他就会修学这个法门。由此可知,地前菩萨不相信的太多太多!连地前菩萨都不相信,我们这个凡夫不相信有什么奇怪?一点都不奇怪。说实实在在的话,跟他讲这个法门他不相信,那个人是正常的人,他相信了,这个人是怪人。奇怪,他怎么会相信?那这不是平常人!

  第二种人是善根福德非常深厚的人。他因缘成熟了,一遇到他相信,他一点都不怀疑。这是什么样的人?《无量寿经》上讲过,这个人在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曾经供养过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他才能相信。你看经上所举的阿闍王子与五百长者子,他们听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听得很欢喜,发了个愿,希望我将来成佛也像阿弥陀佛一样。诸位要听清楚,「希望自己将来成佛像阿弥陀佛」,没有发愿求生,求生净土的这个念头还发不起来。佛在经上说过,这一些人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你就想到什么?四百亿佛,还不能发心求生净土。换句话说,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还是少善根、少福德。《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就知道这个不容易!真正能够死心塌地一句佛号念到底的,生净土的,这个人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超过四百亿的太多太多。所以他难信!

  那个善根福德不是一生能种的,所以你们拿这个法门接引人家,人家听了不相信,应该的!他没有那么大的善根、没有那么大的福德,那你怎么能勉强?诸佛如来都不能勉强,释迦牟尼佛对阿闍王子都不能勉强。你才晓得真正能够接受这个法门,从这个法门成就的两种人,一个是大善根,一个是大福德。这个大善根是地上菩萨。所以你看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所说的,这个法门,像马鸣、龙树,中国的永明延寿大师、智者大师,像这些人他们一接触深信不疑。这些人都是念佛往生的,这不是平常人。往往我们看了乡下老太婆,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她能站著往生,坐著往生,预知时至,那就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这种人决定不能轻视。我们比她差得远之远矣,不如她。这才知道,那真难不是假难。我们听了这个法门,真正相信、接受了,发愿往生,自己也很庆幸。为什么?过去生中的善根现前了。没有这样深厚的善根,你听了不能接受。这是我们把这个事实真相稍稍搞清楚了。

  这部经典总共有四十八章,或者称为四十八品。这四十八品当中,哪一品最重要?当然是第六品,第六品是四十八愿,这是净宗念佛成佛最基本的依据。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讲《无量寿经》,自始至终(诸位仔细去观察)没有离开四十八愿,句句话都是依据四十八愿而说的,没有一句离开四十八愿;如果与四十八愿相违背,那就不是佛说的,所以最基本的依据是四十八愿。古德又说这四十八愿里头哪一愿最重要?古大德公认的第十八愿。十八愿讲的是什么?讲的是临终十念、一念决定往生,这不可思议!

  要知道「佛度众生」这一句话,我们初学往往怀疑,我自己就怀疑很多年,怀疑什么?佛到底有多大的智慧、到底有多大的本事?是因为有缘他就能度,无缘他就不能度。从前这个有缘、无缘我们也搞不清楚,到底什么叫有缘、无缘?没搞清楚!把意思错解了。我们就设想,假如这个人无恶不造,五逆十恶坏事干尽了,马上就要堕地狱,佛有没有能力叫他立刻成佛?如果有能力叫他立刻成佛,那么我们对佛佩服极了。如果不能,佛的能力还是有限,我们讲佛的万德万能,那是赞叹,那不是真的。有没有能力叫这个无恶不作的、立刻要堕地狱的众生,叫他马上成佛?我初学佛就有这个念头,就有这个疑问,查很多大乘经典没有答案,找不到答案。这个答案就在第十八愿。那个无恶不作的人,在临命终时一念回头,以真诚的心、忏悔的心,一句佛号就能往生,往生就不退成佛,这佛真有能力!这讲的有缘无缘,我们才恍然大悟,那个无缘是不肯接受。劝他念佛,劝他往生,他不相信,他不肯念,这叫无缘;肯信、肯念那马上就得度,马上就成佛。唯有这样的特殊的智慧能力,这佛才真正伟大。

  所以唯有这个法门才能够普度一切众生,换句话说,所有一切法门手段没有办法度的,这个法门能度。所以,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所宣讲的一切法门,归纳到最后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圆满含摄了无量无边的法门。这一句佛号是净,这一句佛号也是禅。这古德常讲的,这一句阿弥陀佛即是无上深妙禅,就是禅;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咒,无上的神咒;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戒,因为心里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一个恶念不生,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句阿弥陀佛是一切经的总题目,它就是教。你看看,哪一个法门不含摄在一句佛号之中,佛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才稍稍体会到佛号功德不可思议!一般人光是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不知道这个佛号功德,所以他得不到利益,他的心行与佛号不相应。真正明了,这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才知道这念佛的好处,念佛真正的意义、真正的利益。

  我们也晓得西方极乐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无量寿经》略说,《观无量寿经》细说。略说只讲三辈,《观经》里面讲九品就讲得详细。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何提高自己的品位?古今大德在经典注解里面说得很多,我们读了、看了也不太容易明了,也很难搞清楚。我讲这个经,我讲得比较浅显一点,我跟古人讲得不一样。如果我们把《无量寿经》的教训百分之百的做到了,经典里面教诫我们,统统依教奉行,都能做到。我们的心、我们的愿、我们的解行都依照《无量寿经》来修学,学得跟阿弥陀佛一样。阿弥陀佛发的四十八愿,我也发四十八愿,我跟他同愿,我跟他同心,我跟他同行,这决定上上品往生。百分之百我做不到,我可以做到百分之九十,那你就是上中品往生。百分之九十还太多了,我还是没办法做到,我可以做到八十,那就是上品下生。一直往下降,也降到下下品往生,那要做到百分之二十。这百分之二十,这是打折扣的时候,二折。百分之二十都做不到,虽念佛恐怕也不能往生,为什么?口善而已,心行不能相应。我想我这个说法,阿弥陀佛也许会点头。要照做!

  经就是自己的思想见解、生活行为,自己的生活就是《无量寿经》,要把《无量寿经》变成自己,这叫修行。这个样子才真正有把握往生,自己真有信心。所以经要熟读,唯有熟读,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就会想到经里面的教训,我这个念头应不应该动?我这一句话该不该讲?我这个事情是不是要做?你经要不熟,那就没有依靠,那用什么来修行?熟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依据,不能不熟。年岁大了不能背诵不要紧,常常读就好。

  我在前面跟诸位说过,早课读经是提醒自己,我今天一天处事待人接物、起心动念我不忘记佛的教训;晚课是反省,念一遍经,仔细想想今天有没有犯了哪些过失。自己知道自己的过失,这就是觉悟,就悟了;知道过失,能把自己的过失改掉,那就是真正修行、真正的忏悔,忏悔就是改过自新。这样做早晚课就有利益、就有收获。绝对不是早晚课念经念给佛菩萨听的,那就错了。像小学生在父母面前、老师面前背背书,今天功课做完了,老师可以赏一点,奖励奖励,那个想法就错误。所以要晓得,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身心行为,不是在佛菩萨面前邀功的,这些观念都要搞清楚、都要搞明白,这叫做真正的修行。

  这个经典的来源,特别是我们现在这个本子,我也要简单跟诸位介绍一下。《无量寿经》在中国先后有十二次的翻译,在中国译经史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但是现代的学者有许多人提出很多假设来否定,我们修净土的人不必去跟他争论,这种争论是永远没有结果的;换句话说,完全变成了戏论,毫无意义。我们老老实实遵守古人的记载,古人的传述。这十二种到今天,《大藏经》里面只保存了五种,另外七种失传。七种有一、二种在古德注经里面有引用的,引用的经文偶尔还能看到一句。现存的五种的译本,仔细去看一看里面的内容出入很大。这就是《无量寿经》从宋以后,可以说是就很少流通,很少人提倡,来读诵、来讲解很少。所以《无量寿经》的注解,古注只有两种,可以说在一切经里面注解最少的,没有人提倡。原因就在五种译本里面内容出入很大。

  在古时候书籍少,很不容易得到。古时候人想读经,只有到寺庙。寺庙有藏经楼,在藏经楼上找出来自己抄。它没有印刷的本子,都是手写的,手卷,一定要自己去抄,所以流通量很少很少;甚至於有寺庙里面藏经,这五种本子只藏著一种、二种,五种都齐全的找不到,这种情形很多很多。不像现在印刷术这么发达,现在的人真有福报。这是不能流通的一个因素,就是大家无所适从,不晓得应该依据哪一个本子好。汉译的本子,你以四十八愿来讲,二十四愿;唐译的本子,四十八愿;宋朝译的本子,三十六愿。现在这些版本我们统统收集在《净土五经读本》里面,诸位全部都看到。这是一个困难。

  所以宋朝王龙舒居士,王日休,这个人也是很了不起的人,他的《净土文》,《龙舒净土文》流通得非常之广,文章也写得好,苦口婆心劝人念佛,那个流通很广。《净土文》前面有一个画像,站在那个地方,手上拿著念珠,那个像是他往生的像。他是预知时至,站著往生的。可见得人家念佛是真有功夫,那不是假的。他不生病,站著走的。他就想到这个问题,所以把《无量寿经》做了这个会本,就是会集本。但是五种本子他只看到四种。你就想想古时候求这个经本之难,以他学佛的地位、财富、身分,他是进士出身,拿现在话来讲,是高等知识分子,家里也富有,在佛门里也很有声望。到处去搜集《无量寿经》,五种本子里头居然只看到四种,《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这一部他没看到,所以他的会集本是四种的会集本,就少了一种,这就不完全。这是第一次的会集。

  他会集的这个经,叫做《大阿弥陀经》,在《藏经》里头有,也有单行本流通。确确实实他这个本子比原译的经文要好念得多,文字也很流畅,意思也很清晰。所以莲池大师注《弥陀经疏钞》,引用《无量寿经》,引用大本差不多一半都引用王龙舒的会集本。由此可知,古德对他的这个会集本就很尊重。但是他的会集本有个缺点,刚才说第一个缺点,他是没有看到《大宝积经》的无量寿会,这五种里缺一种。这《宝积经》里面这一部《无量寿经》,有很多经文是其他四种都没有的,这就是他会集的不圆满。第二个缺陷,这也是后来祖师大德很不满的,就是他把文字改动,当然在他来说,这是没有问题的,他所修改的一定意思不会错误,文章辞句一定是更美,那是没有问题的。我们近代的印光大师就非常非常的反对,怕什么?怕人家以后仿照这个例子随便去改经。随便改经,那每一个人都改一改,这个经传到后来就不像话。

  所以会集不是翻译。翻译,自己斟酌用个什么字可以;会集要用人家原来的字,决定不可以更换,这要会集得忠实。龙舒居士就改了几个字,所以印祖很不满意,但是对他这个本子还是相当赞叹。这就是龙舒居士会集的《大阿弥陀经》美中不足。这些现象在历代高僧大德也都看出来,所以清朝彭际清居士他做了一个节校本。虽然他的意思想改正王龙舒的缺失,但是他老人家这个本子,是五种中只取一种,康僧铠的本子。把康僧铠的本子繁杂的删掉,重新编一下,编得非常精简,是好!比原译本的确是好。这个本子在台湾有流通,没有单行本流通,有注解的本子流通。第一种就是丁福保注解的《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笺注》,他采的《无量寿经》经本是彭际清的节校本。另外彭际清居士自己给《无量寿经》做了个注解,叫《无量寿经起信论》。那个经文就是他节校的本子,注解也是他做的。做得是好,但是也有遗憾,遗憾什么?五种本子他只用了一种,其余四种他没有采取。由此可知,漏掉的东西很多,就是不圆满。

  一直到清朝咸丰年间,咸丰的妃子就是慈禧太后。咸丰年间有一位魏源居士,魏默深,他也是专修净土的,通宗通教,很了不起的一位大居士。他老人家发个心,觉得《无量寿经》,王龙舒王居士的这个本子有缺陷,彭际清居士的本子美中不足,他发心重新做一个会集本。很难得,他是五种本子都看到了,五种本子都搜集到了。自己会集之后,就认为这是《无量寿经》的定本,可以永传后世。大概在会集成功的时候老居士就往生了。本子流传下来之后,里面改动经文的地方也不少,还有取舍有些不太妥当。取舍不妥当,经文也有改动,所以后人疑惑以后可能它还有定本,也许是失传,这很难讲。这个本子我们现在也把它印出来。印祖对他这个本子批评很多,所以这就很难流通。一直到民国初年,民国二十一年,夏莲居老居士发了大心,重新再做一个会集本。这些事情经过,梅光羲老居士在《无量寿经》的序文里面,我们现在小本的后面印的小字的是序文,诸位仔细看看就了解了,说得很详细。

  夏老再做一次会集,做得非常的谨慎,前后一共是十年的时间,这个经本十年的时间才完成。初稿是三年,完成初稿,以后一次一次的修改,到十年这才是定本。慈舟大师在夏老初稿出来的时候,他看到就很欢喜,他就用夏老这个会集本在济南讲过一遍,在北京讲过一遍,而且有科判。这个科判实在讲也是三宝加持,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还没有丢掉。黄念祖老居士还收藏著有一份。我到北京,他把这个交给我,我怕遗失,就把它印在这个经本的后面,印了几万份,都不会遗失、不会丢掉了。这个科判诸位仔细一看,他最初会集的是三十七品,大概他的观念是三十七道品,三十七品最初会集的;以后不断在修改,又有增加,像现在的本子是四十八品。所以从慈舟老法师科判的可以能够看到他最早会集的那个本子的面目,能够看得到。这以后是修订了不少,也增加了不少,成为现在这个定本。这是经本的来源。

  这个本子出来之后,很可惜,印光大师没有见到,他老人家往生了。实实在在没有改动一个原文。我拿到这个本子之后,我在台北有七、八个学生,都是大专的学生,跟我学佛的,我叫他们去查。把夏老现在这个本子跟五种原译本去对照、去比对,看看有没有改一个字,换一个字。结果他们查了一个多月回来告诉我,没有,没有改一个字,字字句句都是五种原译本里面的原文,一个字没有改动。这就是没有再蹈前人的缺失,所以这个本子才是真正美满的、完全的《无量寿经》。

  读这个本子就是读五种原译本的集大成,它是五种原译本的集大成,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方便。我是因为有一些人不放心,听到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有好几篇文章批评《无量寿经》的会集,怕大家没有信心,所以把五种原译本、四种会集本统统收集,收集在一起印成一册,让大家自己看,目的是启发我们对新译本的信心。你没有信心,再好的法宝你得不到受用,我们的目的在此地。这个本子印出来之后,我们初版就印了三万册,现在是印到二版、三版,可见得流通得很多,这是启发我们的信心。我们这一代的众生真正有福报,这九种本子你同时可以得到,这是从前人不敢想像的。在台湾弘扬净土最有力的道源老法师,道老是慈舟的学生。道老一生当中,九种本子没有见到过,我所晓得他大概只见到四种。李炳老也是一生弘扬净土,大概九种本子里顶多只见到五种,一生都遇不到。我们今天会集在一本,一拿到手上统统齐全,在古人自叹福报不如后人。现在问题就是说,福报是有,拿到了念不念?要不念还是枉然。不念,拿到了也等於没有拿到。这是经本的来源,我们对它要充满信心。

  夏老对净宗有这么大的功德。北京黄念祖居士是他的传人,他亲近夏老师二十年,听他亲自讲这个经听了多遍。夏老讲经的笔记交给他,他自己听经的时候也写了不少东西。嘱咐他,就是交代他给《无量寿经》做个注解。很可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些稿子、笔记统统都失掉了,这些书籍都被红卫兵烧掉了。幸亏三宝加持,他还没死,邓小平掌权之后,给他平反,这才回到家里去。想到以前老师交代的重任,再注解这个经文。再注解这个经文是凭过去的记忆,非常之难得。

  诸位所看到我们印的这个本子,这是初版。因为他送给我的本子是初版,我们在台湾翻印。三版的时候是庐山印的,印的简体字,改了一部分,改第一部分。最近两年,他又用了很多的时间,重新仔细再修订一次,去年完成,他把这个稿子给我,我带到台湾,现在在做版。因为校对很不容易,这个版从排版到校对印出来至少要一年的时间,我们有十几个人在工作。我是交代他们,出版时间迟一点没有关系,希望不要有错字,所以校对得愈精愈好,时间没有关系。大概在今年年底,这个注解的定本可以出版,可以完成。我跟老居士讲:您以后还要不要再改?他说:不改了,我年龄时间都不够了,这个定本不改。所以这定本出来之后,再翻印的时候,我们就翻印这个定本,现在这个本子就不会再印了。这是经与注解。

  我就向老居士说,我说:夏老一生的事迹,您应该给他写个传记让我们大家知道。我说我来出版。他告诉我,时间没到,他说写我一定会写,时间没到,现在要写出来,会招惹许多的议论。他不说,我也能猜到几分。夏老,说实实在在的话不是古佛再来也是观音菩萨再来,绝对不是普通人。为什么?普通人会集这个经是绝对做不出来的。所以今天他不敢轻易启口。夏老的照片我带回来了。这个经本上有印的一张,现在我把它放大,印成大张的。印了大概有五千张,寄到此地来的不少,可以镶成相框来供养。这一张照片是辗转翻照,照了很多次,所以照片就模糊了,原版是非常的清楚。可是注意看还能看到迹象,他这个照片有瑞相。他坐的这个座位后面是个屏风,在他头顶上有一尊佛像,佛放光照他,你仔细看能看到。还有他座位底下,他是盘腿坐,那个鞋子放在那,他鞋子放光,鞋子下面放光。种种瑞相很多很多。当时在世的时候就很多。他不肯说,也禁止别人宣扬。实在是民国初年希有的大德!

  民初学佛的有成就的这两个大德,在大陆上号称南梅北夏。南方梅光羲,北方夏莲居,号称为南梅北夏。我们台中李炳南老居士,我是跟他学的,他是我的老师。李老居士就是梅光羲的学生,梅光羲就是我的太老师,他是梅老的学生。黄念祖老居士是梅光羲的外甥,梅老是他的舅舅,是他的外甥。梅老跟夏老是同学,是同参道友,两个都有成就。他把他自己的女儿,把他的外甥送到夏老那里去,亲近夏老。这些事情我们早年也晓得,但是到了晚年梅光羲老居士拜夏莲居做老师,这个事情我们不知道。我从黄念老那个地方才知道这么一桩事情,那夏老的成就就可想而知了。否则的话,这样的一个大德还甘心情愿去拜他做老师,不容易,太不容易!

  这些大德显密宗教都有很深的造诣,连今天黄念祖居士,他是真正的密宗的阿闍黎,那都不是假的,他是真正的金刚上师,现在全心全力在弘扬净土。他为什么不再传密了?他说的是老实话,他说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没有密宗的根器了。他告诉我,在大陆上中国这么大的幅员,那么多密宗修学的人,四十年来学密成就的只有六个人。他虽然没有到过台湾,台湾大大小小寺庙,台湾所有法师,好像他每一个人都熟悉,他都知道。你不问他,他不说;你问他,他都知道。这我们看起来也有一点小神通,不说他就晓得。我在这边盖道场,居然有人到北京去的时候,他告诉他:净空法师的道场快盖好了,你们可以到那边去。这他怎么知道?可见得那个心地清净光明的人,我们远在海外什么事情都瞒不过,那清清楚楚,这是个再来人。我是屡次想请他到美国来弘法,他说现在不能,不愿意出来。他说我的工作是写书流传后世,尽这一点绵薄的力量,在家里写书,写的书要我把他出版。大陆上没有法子出版,没有这个财力。所以我说:好,你尽管写,写了统统交给我,我这里有出版社,我替你出版。所以他非常高兴,最初写《无量寿经》担心不能流通,怕将来以后还丢字纸篓烧掉,那真是可惜!

  我们这个缘是在美国结的,那个时候我在美国DC讲经,那边学密的同修来跟我说,他们从大陆上请一个金刚上师到这里来传法,问我好不好?我就摇头,我说你们老实念佛就好了,还要搞奇奇怪怪的,不能成就。他们说这个上师很好,黄念祖!我一听说黄念祖,这个名字有印象。我想了半天,这个名字很熟,在哪里听的?这以后想到是李老师讲过。我马上就问他,黄念祖是不是梅光羲的外甥?他说是。那没有问题,赶紧请他来。我说这个人知见决定是纯正的,不会有错。那是真正亲近过名师高手的,所以我就鼓励他们请他来。我回到达拉斯之后,他到DC。我知道他是夏老的学生,梅光羲的外甥,跟我们还有点渊源,因为我的老师是他舅父的学生,还扯上这么一点瓜葛在里面。所以我就把在台湾印的《无量寿经》的本子,李老师眉注的送一本给他,还有一本《相宗纲要》,《相宗纲要》是他舅父编的,送给他作纪念。他收到我这个之后,立刻寄了一本《无量寿经》的注解给我,他只带了一部到美国来,送给我。这是我带回台湾印出来这个本子,这个注解这本子。我们这缘是这么结的。

  原先我以为他都不在,但没想到他年岁那么轻,还在,出乎意料之外,所以我非常高兴。我到大陆没有别的事,专门找他。我三次去大陆,我都没有回家,我母亲还在,没有去看看母亲,我也不看寺庙,专门找善知识,亲近善知识。庙没有什么好看的,山水风景也没有什么好看的,看看录影带就可以了,何必要那么辛苦跑到那里去看?还用不著!真正善知识是一定要亲近。所以我三次到大陆,主要去找他,也是到他那里去挖宝,希望夏莲居还有什么东西著作留在那边,统统我要。要的是拿到台湾统统翻印,这他非常高兴,所有的东西都给我了。所以我们晓得这是我们这一代,众生愈是苦难,佛菩萨愈照顾。夏老这一部《无量寿经》真正是照顾我们这一代苦难的众生。依照这个经典修学,很快速的得感应、得利益,没有比这个更快!这感应道交是真正不可思议。这是会集的这一段事实。

  经典在台湾流通我们也要知道,最初将这个本子带到台湾是在民国三十七、八年,一个黄老居士,黄胪初,他是军人,是个中将,黄胪初居士带了一本到台湾。黄居士在大陆期间曾经亲近过夏老,在夏老座下听过这一部经。以后他到台湾来就带了一本来。在台湾他还是军人,他在军人的时候,我曾经跟他见过几次面。退役之后出家了,好像是跟慈航老法师出家的,律航法师,广元、广化都是他的学生。住在台中,跟李老师走得很近,他就把这个本子送给李老师,李老师就交给瑞成书局,照这个样子作版翻印。民国三十九年,李老师在台中法华寺讲过一遍。所以我得到的这个本子,就是他讲经的那个注解,他的注解就写在经本上。那个时候李老师六十多岁,还不到七十岁,六十多岁,那个小字写得很规矩,写得很好。

  我第一次印的那个会集本,眉注的会集本,就是李老师的原本,三十九年讲的。他告诉我,大概听众有三十多个人,那个时候听经的人不多,周邦道老居士是听众之一,现在在旧金山有甘老太太也是当时听众之一。甘老太太告诉我,当时虽然听,听不懂,现在听我再讲的时候,她明白了,从前听老师讲听不懂。我是四十七年到台中,到台中的时候,李老师把这个本子给我,我很喜欢,也喜欢他写的字。他写的字写得非常好,写得工整,注得相当详细。所以我看到他这个眉注,我就有能力讲,所以拿到这个本子很欢喜。

  五十六年我到台北,台北慧忍法师请我去讲经,我就想讲这一部经。可是我在最初的十年,样样事情都要请示李老师。虽然没有住在台中,跟台中是密切的联系,所以我就把这个事情、愿望向李老师提出。经本都印好了,印了三千本。李老师不同意,他说因缘未成熟,他说你现在的资历很浅,你不可以讲这个经。因为这个经是个会集本,有很多人不谅解,会批评、会攻击,他说你受不了。那这样就不能讲。不能讲了,我就讲《楞严经》。所以五十六年到台北就开始讲《楞严经》。这个经书就跟大家结缘掉了。

  一直到五年前老师往生,我翻旧书又把这个本子翻出来了。翻出来想想应该要把它流通。老师这一本眉注的本子,几乎没有人见过,本子在我手上藏了多少年,没有人见过,所以把它印出来流通,希望以这个功德回向李老师增高莲品。我们现在印一万本,这个本子一流通,许许多多同修看到就欢喜,找我讲,这就讲开了,在台湾讲、在国外讲。每到一个地方讲这个经,听众特别多,奇怪!讲其他的经,听众没有这么多,讲这个经听众特别多。所以我就想这三宝加持,缘成熟了。如果不是三宝加持,不可能有这么多欢喜的人。这个因缘愈来愈殊胜,经本流通量就愈来愈大。从五十六年只印了三千本,这当中就停下来,到老师圆寂之后,我们印了一万本。已过六年,六年现在我估计我自己所印的,现在台湾其他道场也印,我很欢喜,大家都在印,我估计差不多将近一百万本。我自己印的差不多是半数,总有五、六十万册以上,流通到全世界。大大小小各种本子,还有完全注音符号的,还有部分注音,难字注音的。这是版本的流通。

  得利益的人太多太多了,所以很多的回响来告诉我,消灾免难,几个月、一、二年就得到效果。所以念的人愈来愈多,这是因缘成熟。如果是发心真正想修学有成就,这一本经就够了。我这样提倡,也有不少人怀疑,哪有一本经就能成就?还有多少人怀疑我骗他。怎么我骗他?他晓得我过去读了很多大乘经,我也讲了许许多多大乘经论,今天我教人只念一本。这净空法师不怀好意,他自己念那么多,他只教我们念一本。有这种误会的人也不少。他来问我的时候,我说你怀疑得对。我说假如我当年有一个好老师,我这个人是很听话的,老师要真教,我是真听的。老师要坚持叫我学一本,我今天都成佛,哪里可能搞到这个样子。就是冤枉路走太多,弯弯曲曲走太多,搞到最后才找到这个门路。

  你想学佛,可以也走我这个路子,你走四十年未必能走到我走的这个样子。这个教,古人讲教是魔网、教网、教海、迷宫!这三藏经典钻进去,很少人能够钻出来的,迷在里面,迷宫。能够在迷宫里面走出来,很幸运!我是很幸运的人,走出来,把这一条修行的门路找到,死心塌地修学。你要是听话,依照我这个路子去走,你就省了四十年的工夫,这我不骗你。如果说一部经不能成就,你有没有听说过一句「阿弥陀佛」成就的?在我们台湾很多。

  我是五十八年在佛光山,佛光山刚刚草创的时候只有一栋房子,东方佛教学院那栋老房子。那个大悲殿盖了一半,连屋顶都没有,刚刚地基打好。那个时候星云法师请我到山上做教务主任,现在西来寺的心定就是那时候的学生,我教过他的。我在山上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月光很好,我带了十几个学生在山上一个池塘,那池塘还是原始的,还都没有做起来,我们在池塘旁边讨论佛法。佛光山有长工,是雇的工人,一年到头都替它做工,长工不少。有一个工人看到我们在那里讨论佛法,他就走过来给我们说法,我们洗耳恭听,听了一个多钟点,非常受感动,一生都不会忘记。

  他给我们讲一个往生的真正的故事。就是一年前,那个时候的一年前。他是台南将军乡的人,他的邻居有一个老太太,这个老太太人非常好,非常厚道、善良。虽然想学佛,学得不纯。她是什么神、道、佛统统都拜,到处烧香,是这么一个人。三年前她娶了一个媳妇,媳妇懂得佛法,就劝婆婆不要到处拜,专拜阿弥陀佛,专念阿弥陀佛。这个婆婆有善根,她听媳妇的话,她听了很对。所以她从此以后就不再乱拜,专心念佛,拜阿弥陀佛。这样念了三年。

  往生的那一天是晚上吃晚饭的时候,她的儿子媳妇很孝顺。她就告诉儿子媳妇,她说我去洗个澡,你们不要等我吃晚饭,你们先吃。家里人很孝顺,就等她,你洗澡没关系,我们等你。她澡洗好之后,那等很久。家里头看她没有出来,就去看一看,看她确确实实洗了澡,洗了叫又没答应。她家里有个小佛堂,看到她穿了海青,换了干净衣服,穿著海青,手上拿著念珠,面对著佛像,站在那里,叫也不答应。仔细一看,她往生了,站著往生。念三年,一句佛号!什么经也没听过、也没念过,什么也不懂。一句佛号,三年可以站著往生,她那是预知时至,她没有生病。她不告诉她家里人我今天往生,怕什么?怕家里人扰乱她。一说往生,这个又来扰乱,把时间给耽误掉,她不讲。她说我洗澡,你们不要等我吃饭,那她就走了。他亲眼看到的,真正的事实。他讲这个故事劝我们念佛。他说念佛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我们依教奉行。

  这一个故事,台中林看治居士写的《近代往生亲闻记》里面有,有这个记载。南部高雄的人都知道。我前年到高雄讲演提到这个事情,有很多人晓得这桩事情。他们说:的确是真的。一句佛号都能预知时至,自在往生,何况一部经!这还有什么怀疑之处?这是我们在台湾亲耳听到的,人家亲自看见的。从北到南这四十年当中,真正往生有非常好瑞相的,我们概略的估计至少有五百人。台湾真正是宝岛、是福地,往生就成佛,这么多人往生成佛,希有!

  我们再听听香港倓虚老法师在佛七里面讲的开示。那是很早有一年我在旧金山讲经,有甘贵穗居士,就是甘老太太的女儿送了一个小的录音带给我。录音带是倓虚老法师在佛七当中讲的开示。我拿到之后,非常的欢喜。因为倓老我没亲近过,但是我从一九七七年起,每一年在香港讲经,都住在他的图书馆,那个图书馆是他创办的。我没有亲近他这个老人,也没有听到过声音,这录音带能听到他的声音,非常欢喜。他好像是天津的口音,不太好懂,仔细听才能听得懂,我把他这个录音带重复听了三十遍。听了三十遍,大概他所讲的我都能听得懂,里面讲的故事非常感动人。

  他讲一个往生的事实,这个人算是他的师兄弟。他是跟谛闲老法师学的,他是谛闲老法师的法子。谛老在早年有一个徒弟,也很早了,这个徒弟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是做粗活出身的,是谛老从小在一块的玩伴,同一个村庄。谛老家境比较好一点,念了书,以后跟他舅舅一起出来做生意,算是见过世面的。那他这个小时候玩伴家境很清寒,没有念过书,长大之后做锅漏匠。这锅漏匠你们有没有人知道?年老的、大陆上的人知道,就是这些瓷器打破了的时候,他能把它再合起来,再把它修补起来,还可以继续使用,就做这么一个手艺。生活很苦,挑著担子到处叫。我们小时候在家乡常常遇到,大概差不多是半个月、一个月,他会问有没有锅碗打破的,他来给你补,补锅补碗的,生活很清苦,吃尽了苦头。

  这以后谛老出家了,在观宗寺,那个时候地位还不高,还不出名,在观宗寺做知客师。他找到了,找到之后,他就赖著一定要出家,那时候他四十多岁了。谛老跟他讲,你不要跟我开玩笑,你也不要找我麻烦,在这住几天,你还是去做你的生意好。结果他赖著不走,这毕竟是小时候关系太深了,从小在一起玩的,这推都推不掉,就赖著了。这赖著之后,谛老就讲:你出家,四十多岁了。这大陆上四十多岁就很老,不像现在,现在四十几岁还很年轻,那时候四十几岁就不行了,体力就衰退了。他说你要出家,五堂功课你也学不会,学讲经,你字都不认识,那没指望。你出家的时候,你五堂功课不会,寺庙里面的人瞧不起你,会给你罪受,你受不了!他硬要出家,最后谛老就说:那这样好了,你如果真的出家,你答应我一个条件,他说我认你做师父了,你说什么我都听。谛老就说好!就给他剃度了。

  剃度之后,就告诉他不要住在庙里,也不要去受戒。为什么?年岁大了,没有知识,什么都不会。所以他说我到乡下,宁波乡下,那个小庙很多,没人住的,我去给你找个小庙,你到那里去住。我再去给你找几个护法,每个月给你送一点钱,你的道粮就够了。又在附近给他找一个老太婆,每天给他烧两顿饭,给他洗个衣服。他说你就住在庙里头,我就教你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就念这一句,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就一直给我念下去,后来一定有好处。他也不晓得什么好处,这个人老实就照念,他就这么念了三年。三年当中,连庙门都没出去过,等於一般人闭关一样。就听老师的话,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

  这一天,他的兴趣来了,离开寺庙到城里面去看看一些亲戚朋友,三年没见面了看看亲戚朋友。晚上回来之后,吃晚饭的时候就告诉烧饭的老太太,明天你不要替我烧饭。老太太听了莫名其妙,师父三年都没有出门,今天下午出门去看看亲戚朋友,大概明天有人请他吃饭,不要我烧饭。可是老太太很好,到第二天中午再去看看。老太太只给他烧中午饭、晚饭,早餐他自己料理。中午再去看看,中午去的时候,庙门是开的。实在讲,他那个庙是穷庙,什么也没有,也没好偷的,门常常是不关的。到庙里去叫师父,也没人答应,就四周围去看一看,忽然看到师父穿著整整齐齐的站在房间里,面向著窗子。他是在卧房里面,他不是在佛殿。站在这个房间,面对著窗户,手上还拿著念珠,另外一个手是捏著个拳头,手上很脏,很多灰尘很脏,叫他又不答应,仔细一看,死了!不晓得什么时候死的。这个老太婆吓一跳,从来没看到人死是站著死的,站著走的。这给吓著赶紧去给那几个护法的居士报告。结果护法居士也来了,来了一看都不知道怎么样处理。就立刻派人给谛闲老法师送信。

  这乡下到观宗寺一个往返两天。人到观宗寺要走一天,没有交通工具,一去再一回来三天。这谛老来了,来的是三天了,他还在那里站著,死了以后还站三天。看了之后,谛老非常赞叹。他说你没有算白出家了,这三年的成就,他说我们这些讲经说法的大法师,名山宝刹的方丈住持比不上你,真比不上!再给他处理后事,看他手上脏脏的拳头,打开原来手上还有八、九块的大洋,这八、九块的大洋大概是从前做生意积蓄的。怎么一手灰?他吐痰,没有痰盂,那哪有痰盂,是用个小盒子,里面就是个烧火的灰,放在那吐痰。他那个钱放在那个灰底下,那没有人晓得。大概现在要往生了,怕人不知道,他就把它抓到拿在手上。他的意思大概讲拿这个钱替他办后事,他后事都准备好了,大概总是这个意思。念佛人的成就!一句佛号,什么都不懂,三年,预知时至。他去看朋友是辞行,预知时至,自在往生,死了以后还站三天,你们想想看,了不起!一句佛号都能有这样殊胜的成就,何况一部《无量寿经》,那还有什么问题?

  理论、方法、境界、因果说得明明白白、详详细细,我们再要怀疑,那真的叫少善根、少福德!谛闲老法师当年在世,这倓老说的,他常常讲这个故事勉励大家念佛。倓老在香港也常讲。这个录音带,我一直保存到现在,而且拷贝得很多,到处流通,让大家仔细去听听。老法师自己说,他一生亲眼看到念佛往生预知时至,坐著走的,站著走的,他看到二十多个。听讲的那就更多了,他说那记不得数字,亲眼看见的二十多个人。所以虽然是天台宗一代的祖师,依旧是念佛求生净土。在台湾我们亲眼看见的也很多。这在三转法轮里面叫作证转,他给我们作证明,证明念佛往生不退成佛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绝对不是欺人的。

  这个法门之殊胜,正如佛在经典上讲的「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对这个法门都不能搞得很详细。我们今天接触这个法门能够体会、能够理解,还能说得出一点,这是两个原因:一个是自己多生多劫的善根,另外一个就是现前十方三宝威神加持。讲要诸佛菩萨威神加持,大家听能够听得懂,听得欢喜,听得相信,也是三宝威神加持;如果没有三宝加持,凭自己的能力,不可能!这个二力法门不是单讲往生的时候才二力,现在听经、听讲都是二力,这实实在在不可思议。

  真正发心立志报佛恩,要弘扬这个法门,那不仅是自己要认真修行,这就是古德讲的老实念佛。什么样的人才算老实?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面所讲的开示,那个标准就是老实的标准。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上所讲的「净念相继,不假方便」,那是老实的标准;简而言之,对於念佛往生不退,决定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这才算老实。如果半信半疑、夹杂、间断,那就不算老实。像我们刚才讲的,台湾台南将军乡的这个老太太是老实念佛;谛闲老法师的那个徒弟念了三年,那叫老实念佛。老实人有成就,老实人有福!我们跟他们比一比,太不老实了,所以不能成就。老实人有成就,老实是非常之可贵。我说这些话统统是加强对於净宗法门的信心,对於《无量寿经》产生坚定的信心。明天我把经题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专门介绍《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我把这个经题跟诸位概略的讲一遍。那个经文以后由印老法师来跟你们讲。今天时间又到了,谢谢诸位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