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入佛法之门 (第三集) 1991/11 美国洛杉矶 档名:18-006-0003
老法师,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前面两次我将佛法修学的纲要简略的介绍过,我们对於世尊传统的教学有了一个很清楚的认识,知道佛法修学的目标、宗旨、方针和纲领。特别是在《观经》上给我们讲的「净业正因」,大乘佛法确确实实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明白、认识了,这才能谈得上修行。今天我跟同学们要来讨论怎么修行?修行从哪里下手?这是《楞严经》上所讲的最初方便。内容可不是《楞严经》上讲的最初方便,而是我们现前下手的最初方便。
佛在大乘经上说得很多,佛无有定法可说,不但没有定法可说,佛说的是真实话,佛无法可说,哪来的佛法?佛虽然无法可说,他说了四十九年,天天说,也没有停止过,我们讲的无说而说,说而无说,这是真的。这个意思很深很深,初学的很不容易体会。如果我们真正要能够得到佛法的利益,那要会听,会听的人是听而无听,无听而听,他才真正能够体会到意思。开经偈里面常讲「愿解如来真实义」,那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所谓佛法无非是对治我们的毛病,正如同大夫治病一样,大夫治病绝对不是把方子开好了才给你看病的,哪有这种大夫?药方开好了,你来看病,我的方子给你,吃了不对是你没照我的药方生病,哪有这种道理,他必定是先诊断后处方。所以佛对一切众生说法,都是像医生处方一样,我们有什么毛病,他就给我们下什么药。因此,古时候的人跟现代的人病不一样,中国人跟外国人的病也不一样,这才说到佛法的教学一定要现代化、一定要本土化,原因就在此地。
佛法,我们假如用一棵树来做比喻,诸位仔细听这个比喻。这棵树它有根,它有本。本就是它有一个主干,这棵树的主干,它有枝,枝有条,条有叶。这棵树如果是千年以上的大树,你会觉察到,现在科学家算树的年龄,就算它里面一层一层的轮,从这个地方算。我们从外表上看到,它每年都有新的枝条,新的花果,年年都有新的。虽然几千年了,今年开的花,今年长的叶子,不是去年的。虽不是去年的,它跟去年有没有关系?有关系。没有去年,哪有今年;没有过去,哪有现在;没有现在,哪有未来。因此,佛给我们说出的这部经,就像这棵树的根、本。
这部经从古传到今天,每个时代、每个地区有许许多多法师大德在讲解,在弘扬,就像这棵树的枝叶一样。以中国这个环境来说,佛法最初到中国,大概在汉朝。汉朝时候的注解,就是讲解这部经的讲法,它的理论、修行的方法以及境界,是对治汉朝那个时候人的病。到唐朝又有许多大德来讲解,讲的跟汉人不同,这是我们从《续藏经》里面可以看出来的。同样一部经,讲的理论、方法、境界跟前面那个时代就不相同。我们问为什么不同?因为汉人跟唐人生的病不相同。哪些病?意识形态、思想见解、生活方式,以及每个人的需要都不相同,所以讲法就不一样,唐人有唐人的讲法,宋人有宋人的讲法,明朝有明朝的讲法,清朝有清朝的讲法。就像这棵树,它每年长新的枝叶花果,它不是一样的。如果这部经是一个讲法,那后人还要注什么?都不需要注了,也不需要讲。一个根本是年年发新枝,年年开新花,年年结新果。
一部经的讲法,随著时代不同,有它新的说法。我们今天西方人讲是二十世纪,再过几年就是二十一世纪了。这个经典当然跟清朝时候的讲法不一样,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推陈出新,但是决定不能忘记过去。这个树的尖峰是依据一个时代、一个时代,一年、一年长成的,决定不能离开根本。这就是说原理原则决定不变,但是说法的善巧,修学的方式一定是随著时代而变。这就好像世间法律一样,为什么过个十几年要来一次修订?那就是十几年跟十几年之后,每隔十年整个环境都在改变,我们的需要也不断的在改变。从前的法令规章现在不适合了,必须要加以修正。虽然修正这些条文,但是在法理上是决定不会变的。
以改变最显著的戒律,戒律不变的是精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永远不会变的。戒律传到中国来之后,唐朝马祖道一和尚建丛林,百丈立清规,清规是戒律的现代化,戒律的本土化。那个时候本土是中国,现代是唐朝。每个时代、每个地区的寺院、庵堂、佛教道场都有同住公约。我们大家在一块修行,我们订一个公约,就是要大家遵守这个法律。由此可知,它是不断在变化,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佛教到美国,如果要对美国人说法,你必须要了解他的文化背景,他们的意识形态,他们对宇宙人生的想法与看法,哪些地方有毛病,再把它修正过来,使他对人对事对物思想、见解、行为都能够合法,如理如法,这叫做佛法的教学。
就像我们这里一般讲经,我们参考注解,参考注解可以,不能依注解,依注解这就错了。如果我们是依靠唐人的注解,那我讲这个经就是希望你做唐朝时候的人,你愿不愿意回去?如果对外国人讲,不但做唐朝时候的人,还得做中国唐朝时候的人,这外国人听到了,马上就跑掉了。跟美国人讲,一定要教他做现代的美国人,做二十一世纪的美国人,他高兴,他很欢喜接受。经典、文字一个字都没有改变,讲法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正所谓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确确实实的,所以佛法是活活泼泼的。
佛经,特别是《般若经》给我们说「般若无知,无所不知」。说无知是讲智慧的本体,在佛学的名词叫根本智,叫实智,真实的。真实的智慧、根本的智慧是无知,是心地一念不生,那叫真智慧。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这不是智慧,再聪明,那叫世智辩聪。这个东西是所知障,不是个好事情。所以真正有修行的人,无论在家出家四众弟子,真有修行是心地清净,一念不生。六根是照见外面的境界,他不是分别,更不是执著,所以清净心是非常非常的重要。清净心就是平等心,清净平等,那就是大觉的真心,它起作用就无所不知。所谓无所不知是属於后得智,是属於权智,权智叫权巧方便,能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个智慧是属於后得智,也就是真智慧的起作用。
我们把这个事实搞清楚了,也就晓得我们修行应当从哪里下手。这最初方便自然就能体会到,那就是修定。所以佛法戒定慧三学,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戒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我们自己的戒律持得非常精严,不错,学得很好,但是看看那个人不持戒,那个人破戒,看到心里很难过。诸位想想,这是不是佛教给我们持戒的?不是,为什么?持戒的目的是要得定,你看这个也生烦恼,看那个也过不去,你这个心你的定从哪来?你得不到定!那不是持戒的目的,丧失掉了。所以六祖大师教人说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都不见世间过了,他真的就得定。所以佛法这个戒律,我初学佛的时候明白这个道理,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它戒律是戒自己,不是戒别人的,这高明的不得了。我们这个世间法律是要叫我自己遵守,大家都遵守,佛法不是如此。佛法是只有我一个人遵守,其他的人我都不管。持戒也好,不持戒也好,我统统没有分别执著,我持戒得定,定而后就生慧,因定开慧,佛法修学的目标才真正得到。
所以在初学的时候,如何能够把这个心定下来,这是个关键的大问题。在过去佛家的道场多半是建立在山林,名山大川,远离都市,就是环境要清净。初学的人心理会受环境影响,我们取清净的环境,对我们修学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道场叫兰若。兰若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寂静处,很安静的处所。在从前古时候噪音最大的是牛叫,牛叫的声音很大。农村里面牛叫的声音,我这里听不到,这就很安静了。现在很麻烦,现在飞机满天飞,那噪音就太多了,真的要找一个听不到噪音的地方很难,很不容易。这就是说,我们现代人生活环境跟从前人不一样。从前的兰若,只要牛叫的声音听不到就行了,现在你要想到有汽车、有火车、有工厂、有飞机,乱七八糟的这些东西,这些杂音统统听不到的,那才叫兰若。
可是比那个更麻烦的是什么?广播电视。一个修行人,如果天天听广播,天天看电视,你一天念十个钟点佛的功夫,看上十分钟电视就完了。我记得我过去在台中,李老师办慈光大专讲座,我参加了十一次;从第一期到十一期,我每期都参加。记得是第三期或第四期的时候,那一期的时间最长,四个星期,同学也很多,有一百多人,来自各学校。我还记得有几个人,像郑振煌、游祥洲、蓝吉富、陈清香他们都是那一期的。四个星期佛法的薰修,实在很不容易!在结业的那一天,李老师非常感叹,他说四个星期的训练,苦口婆心的劝导,大家是变了样子,跟来的时候是不一样。他说如果你们到电影院看两个钟点电影,就完全恢复原状了,四个星期就完了,就白费了。你就想想社会是个染缸,这种薰习的力量多大!
我们今天在这样复杂染污的社会里面,能够真正让身心清净,说实在话,不是再来人是做不到的。无论你是在家出家,你要能够真正修行,统统都是过去生中有大善根、大福德,才会成就。真正说过去生中没有善根福德,这一生在这个社会能够成就,不可能的事情。今天社会的染污,对於心理的染污,精神的染污,思想见解、乃至生理的染污,跟古时候不能相比。不要跟太远比,就是四十年前都不能相比。同学们很多从台湾来的,你看台湾光复那个时候,那时社会是什么样的风气,现在是什么风气?那个时候人心厚道!我们刚到台湾不认识路,问个路,一般人、陌生人他很客气的跟我们讲解,还怕我们找不到,有的时候他的工作都放下,生意不做,放下,带著我们去。这种热情,感人,现在没有了。现在你问人,他是摇摇头,他知道也摇摇头,他理都不理你。所以这个社会天天在变,我们佛法弘扬也是不断在变。但是记住一个大原则,这是治病,治众生的心病,治众生的身病,身心都治。这是知道佛法是活的。
佛经,我在过去讲席当中也说过,佛经有没有意思?没有意思。如果有意思,那佛是凡夫,不能成佛。佛哪有意思?禅家常常讲参禅,「离心意识参」。离心意识,还有什么意思?有意思,就落在心意识里头。不但参禅要离心意识,研教也要离心意识,念佛、持咒没有一样不要离心意识,不离心意识,永远不能开悟。离心意识叫转识成智,这个功夫才得力。我们今天修行,修了很多很多年,功夫不得力,不得力的原因在哪里?就是没有离心意识。《楞严经》,我们近代可以说是一生专弘《楞严经》的圆瑛老法师。圆瑛老法师《楞严经讲义》在美国也能够看得到,他是承交光大师的说法,交光大师的《楞严》,那算是《楞严经》新旧两派,他是新派的,旧派是以长水为代表,是学天台止观,交光大师主张的是舍识用根。根是根中之性,根性,在眼叫见性,在耳叫闻性,不是识。我们凡夫眼识、耳识用六识,他叫我们舍识用根。当然这个说法是绝对正确,但是不是平常人都能够学习的,可是他讲的话是真话。
现在问题就是如何把这心意识,如何不落在心意识里?那首先我们要认识心意识是什么?唯识里面讲的八识,心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的作用,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记忆,佛法里面讲含藏种子,叫藏识,像个仓库一样。我们起心动念这个印象统统收藏在那里面,这是个大仓库;第七识末那识,它的作用是执著,第六意识它的作用是分别。这是粗说,细说那太复杂了,那是唯识学家讲的。这个心意识讲三百个钟点也讲不完。我们了解它主要的作用,我们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训练,训练什么?於一切事情不执著、不分别。不分别就不落在意识里头,不执著就不落在末那识里头,就不落在七识,再不落印象,那就不落在第八识里头。简单的说,要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这个心就清净自在了。说得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了。谁能做得到?
还有人问我:法师,如果我们待人处事都不分别、不执著,这不是一塌糊涂了、天下大乱了?男人、女人也不分别,也不执著了;儿子、老子也不执著,也不分别了,这天下不是大乱了吗?所以这里面的言语的真实义要搞清楚。不分别是我们自己心里头确确实实没有分别执著。那人家问我们这是什么?这是茶杯。你不分别它,怎么知道它是茶杯?我实在是不分别,你们叫它做茶杯,我跟你们叫。你懂不懂这个意思?随众生的分别而分别,随众生的执著而执著,所以说执著就是不执著。我不执著,你们执著,我随你们的执著,我自己绝对不执著,这是执著就是不执著,不执著就是执著;分别就是不分别,不分别就是分别。
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相;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就是这个意思。因为世间人他用心意识,就是他一天到晚所用的是什么心?就是分别心、执著心,就是用这个东西,这叫凡夫。只有圣人才远离一切分别执著。我们今天学佛是转凡成圣,我们的目标是作圣作贤,所以要学随缘不变,随顺众生,你说这是什么,我也跟著你说什么,这是随缘;不变是什么?我自己心地决定清净,决定不分别、执著这些,我知道万法平等,知道万法皆空,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知道一切法了不可得。这是修学基本上的态度,无论修学哪一宗、哪一个法门,要明白这个事实的真相。最初方便要从哪里学起?从做人学起。三福里面的第一福决定不能离开的。人要是做不好,哪里能成佛作祖?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就是最完美的人,没有一丝毫缺陷的人。
佛门古来的大德教诫新学,一定先从五德六和上做起。五德是以我们中国孔老夫子为典型、为模范。《论语》,弟子们赞叹夫子,夫子的德行,温良恭俭让。孔夫子在中国人的心目当中,历代尊称他为至圣先师,我们学夫子的什么?最重要的是学他的五德。这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之处,我们起心动念,时时刻刻要提醒我是不是温厚?温是温和、温柔,这是态度;心地厚道,我们从这里做起。良是善良,善良要以佛法的标准来讲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要不圆满,善良就有欠缺,就没能做好,没能做得圆满。在儒家讲五伦十义,是以这个标准来说善良。佛家这十善业道讲得我们更容易懂、更容易明了。第三个是恭慎,就是不但是戒忍,就是处世(我们日常办事)要小心、要谨慎,要以恭敬心来处世。俭是节俭。古今大圣、大贤生活都简单,愈是简单的生活(诸位要晓得)愈是自在,愈是真正幸福快乐。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许许多多的苦难,那些苦难从哪里来?是你自己找来的。你自己要是不去找这些苦,你不会受苦。生活实在讲很简单,但是天天要跟人家比赛,那你就苦了。明明这件衣服可以穿个十年、二十年,这十年、二十年可以不必做衣服,不要去花这些脑筋,也不要去浪费那些金钱。可是怎么样?听说今天又有新的样式出来,流行了,这个衣服不流行了。那个服装的设计师,举个例子,我们佛门讲的魔,那是魔!天天设计新花样,新花样是什么?昨天那个不流行了,今天这个流行,你就在他魔掌里头转,受尽辛苦,把你所有的一切都奉献给他,都被他所转,魔掌!
假如说房子整修一次也能够用个十来年,你家里所有一切用具很节俭的用,你除了一点生活费用开销之外,你还要什么开销?天天要买新样子,天天要淘汰旧的,那你就苦不堪言。这个苦是你自己找的,是你自己迷惑颠倒,被那些魔,那都是妖魔鬼怪,被他们在手上转。妖魔鬼怪太多了,你看不见,我看得很清楚。住的房子愈小愈好,大房子是房子住你,不是你住房子,你给房子做奴隶,天天去收拾,打扫环境,一天时间都浪费在这上面,多可怜!还自己以为很得意,我这个房子有多大,宫殿式的。其实我们一看是奴才,房子的奴才,房子的奴隶。真的家里面有个二十人、三十人,可以住个大房子,为什么?大家平分工作就很简单了,否则的话,你就是自讨苦吃。所以要多想一想!这想一想会开智慧,就真正觉悟、真正放下了。每天对房子照顾用个半小时就够了,超过半个小时,你得认真的考虑,我们就不能住这个地方,为什么?替它做奴才不值得,天天在伺候它。希望诸位从这里举一反三,事事物物我们都不要过分。
再告诉诸位,最健康的饮食就是最单纯的饮食。我们大陆上乡下那些老百姓他们吃什么?天天吃一样的。现在还能吃到白米饭青菜,每天都一样,他长寿,他健康;每天做几十道菜的都短命,都吃了一身的毛病。所以最健康的饮食就是最单纯的饮食。你看牛、羊吃青草,身体多健康,不生病。这就告诉我们要节俭,节俭是性德,真正做到节俭,你自然就幸福快乐。一个人在这个世间,最大的幸福是心里头没有牵挂,没有负担,没有压力,你说这个生活多快乐,逍遥自在。特别是学道的人,有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就行了,粗茶淡饭,无忧无虑,这是真正的人生,最快乐的人生,最幸福的人生。决不是世间名闻利养,那个名闻利养是害死人。
所以人会生病,病怎么来的?都是胡思乱想来的。胡思乱想是一切疾病的根源。佛在大经上给我们说「一切法从心想生」。生老病死也是从心想生,你说这个念头多可怕。念头要纯,决定不能杂,妄想多了,你的毛病就多。所以心清净、身清净,百病不生。我常常在外面跑,也很苦,最大的苦是什么?就是人家请我吃饭,做好多菜给我吃。我晓得这东西不是好的饮食,是最坏的饮食,可是又不能不吃,不吃又得罪人,这很痛苦。吃了,回去之后吃泻药,你看我那个包包里头随身带著泻药,这是真的,这不是假话。我带著泻药是中药,是中药里面最好的泻药,三黄锭。
人的身体就是跟机器一样,是一部机器,机器要保养得好,寿命就很长。疾病从哪里生的?我们从生理上来讲,这里面许许多多管道,用久了之后,里面脏的东西累积多了,它排泄不通,病就生了。如果这所有的管道天天给它清洗,洗得干干净净的,年岁老的跟年岁轻的有什么两样?没有两样。像汽车一样,新车跟老车是一样的,你保养得很好,它一点毛病都没有,一点障碍都没有,没有什么两样。怕的是你不懂得保养,陈年累月脏的东西累积在那,排泄不干净。所以你看医生治病,不管中医、西医,你去看病,头一句问你,你大便怎么样?大便如果不通,问题严重;大便要是通的话,没有大病,小病,小毛病,绝对不是重要的病。为什么?你的管道是正常的。如果不正常,这里面确确实实就有毛病了。所以身心健康,他只懂得生理,他不懂得心理。
心清净是根本,生理清净那是治标,心又清净,身又清净,决定健康长寿,决定百病不生。这就是说,最节俭的生活就是最卫生的生活,就是健康长寿的生活。衣食住行统统要节俭。节俭什么?妄想少了,身心负担少了,心清净了,这比什么都重要。不要看看好像我这样也不如人家,那样也不如人家,爱面子,这个面子害死人!穿的衣服不流行了,人家笑话,这同修说穿出去不行,出去人家笑话。笑的时候笑死人,他死我不死,於我不相干,他要笑死让他死好了。节俭是圣贤人的美德。
末后是忍让,处处都能够学忍、学让。《金刚经》是大乘佛法,虽然六度都讲到,但是特别强调的布施、忍辱。布施是修福,忍辱是成就。经文上明白告诉我们「一切法得成於忍」。这一切法最高的成佛、成菩萨,最小的,我们在世间建功立业,一切大小成就都在忍让。忍让决定不吃亏,决定得好处,这是夫子一生当中,示现给我们看的,教导我们的。你要真正知道它的好处,真正知道它的利益,你才肯学;你不知道事实真相,听了,不错是很好,自己还不愿意学,为什么?不知道它事实真相,也就是不知道它真正的好处,真正的利益。我们读书,我们研究、探讨,主要就是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我们的信心就坚定了,才会认真的去学习。这是做人基本的德行,一定要修学的。
内德充实了,我们在这世间不能离开社会,不能离开人群。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接触社会大众?佛教给我们基本的原则是六和敬。佛说的「和」跟儒家所讲的「和」一个意思。佛说六和,儒家讲三和。前些年,我第一次到北京,那边有一些同修们带我去参观故宫。我看到故宫的建筑,故宫有三个大殿是主要的建筑。我们中国人俗话说金銮殿,但是它的匾额上不是金銮殿,最大的第一个大殿是太和殿,太和殿后面中和殿,最后面一个保和殿。你们想想这三个名词都是出在《易经》上,太和、中和、保和。
清朝这些皇帝很聪明,用什么来治理国家?用和!朝野上下都和睦,所以它能够享国二百六十多年。到末年的时候不和了,不和国家就乱了,国也亡了,家也败了。所以我们中国人俗话常讲「家和万事兴」。你这个家会不会兴?看看你一家人和不和。你这公司行号会不会赚钱、会不会兴旺?看看老板、员工和不和就知道了。你这个国家的兴衰,看看你这个朝野能不能相和,如果朝野都相和,这个国家一定强盛,一定有前途。我看这三个匾额深受感动。古时候的国家领袖,实在不是简单人物,真有真实的智慧。
清朝在最盛的时候,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代,宫廷里面念《无量寿经》,这有记载的,这是清朝皇室真是最高智慧。怎么样才和?建立共识,现在讲共识,使我们的思想、见解能够距离拉接近。他不用什么主义,也不用什么诏告、训诫,不用这些。在大陆上过去,统一中国这么大的幅员,每个人念《毛语录》;在我们台湾,我是军人,我们军中每天都要念《总统训示》,用这个建立共识。清朝皇帝了不起,用《无量寿经》来建立共识。那皇帝说,我也听佛的,大家都听佛的,这人心都平了。我们不是谁听谁的,我们都听佛的,佛是最有智慧的人,都听佛的。宫廷当中念《无量寿经》,一直到慈禧太后的时候把它废掉了,就不念了。诸位今天看看《无量寿经》,你就晓得《无量寿经》里面许许多多讲的大概是慈禧太后的毛病,她一听很不满意,这经上天天在骂我,所以不念了。这一不念,共识渐渐、渐渐就松懈掉,所以内部就不和,朝野也不和,导致於国家的灭亡,这些值得我们深思的。
佛法僧团的建立,基本的戒律就是六和,六和第一个就是「见和同解」。换句话说,思想、见解一定要相同,我们才能够在一起共修,思想、见解不相同,就没有办法在一块共修。所以六和里面这一条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怎么可能相同?相同,到底我们根据什么?听谁的我们都不服气,就是释迦牟尼佛,我们也未必服他。我的想法错,你的想法就对,我为什么要被你牵著鼻子走?佛高明之处,实在出乎我们意料之外。佛说我们所有一切的想法、看法统统是错误的、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你能把所有一切想法、看法统统舍弃掉,佛也没有了。你问佛你对这个看法怎么样?佛没有。佛你对这个问题怎么想法?他也没有。什么都没有。大家统统把这些知见全放下了,那就和了。这个高明,最高明的方法。所以我们读大乘经典,不能不佩服。
释迦牟尼佛没有叫我们被他牵著鼻子走,没有!佛教给我们个个人顶天立地,「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无量寿经》上一切皆成佛,不能不佩服!我们这个世间典籍里面找不到,一切宗教里头也找不到这样的句子,这是真正真实伟大之处。佛教我们自觉,佛教我们自修,佛教我们自证。实在讲的,只是他自己从凡夫到成佛,把他的经验,把他修学的过程,提供给我们做参考而已,这是最高明的教学法。我们明了之后,我们的信心才能建立,我们的敬心才能够生得起来。有敬、有信,再回头想想自己毕竟是凡夫,不但是凡夫,业障很重很重。佛所讲的原理原则没错,可是我们做不到,那决定是真实的。做不到怎么办?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没有办法离开分别执著,那我们怎么学法?
在没有法子离开分别执著,儒、佛都提供我们一个方法「择善固执」。这就对了。我们分别、执著善法,舍弃恶法。但是这绝对不是佛的终极目的,是一个方便法,是一个入门第一个阶段。最后,佛统统教你把这个都舍掉,那才真正见到自己本来面目。所以这是阶段性的。第一阶段我们择善固执,也就是说断恶修善。善、恶的标准,这就要依经典、依圣人的教训。所以中国古人一定要读经,要读史,佛法也不例外。经是启发智慧的,史是增长见识,使我们了解历史的发展。从历史经验当中,吸取教训,改过修善,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品质不断的在改变,不断的在改进。这讲到史识,非常重要。现在人眼光很浅,看得很近,没有深远的眼光,就是没有史识,往往到灾难现前了,措手不及,无所适从,不知道防患於未然。
在此地我举一个例子给诸位同修说。我在差不多是四十年前亲近方东美先生,我跟他学哲学。方先生常常感慨的对我们说,他说台湾是个岛国,是个小岛,我们对外发展就是航海与航空。所以他那时候非常感慨的说,台湾办这么多大学干什么?像台湾这么大的地区,这么多人口,两所大学就够了。大学是培养通才的,就是培养社会各阶层领导人才的。大学办多了,人才多了,到时候没有位子给他坐,就会作乱,就会打架。三、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这种现象。人家能看到三十年以后的社会状况,所以他就不主张办这么多大学,他主张什么?办航海的学校,造船的学校,航空学校,他主张办这个,办得愈多愈好。如果当年政府真的听他的话,采取这个政策,我们台湾今天世界第一,轮船王国,航空王国,还得了!你能造船、造飞机卖到全世界,台湾财富绝对不是今天几百亿,上千亿都不止。人家有这种眼光,有这种学问,可惜的是没有人听他的,所以常常在我们学生面前发牢骚。我们听他的话听了很多,记忆非常之深刻,确实有远大的眼光。人他都有智慧,都想发展,如果不走政治这个目的,走向航海,走向航空,走向高科技,这还得了!
所以没有学问,没有见识,一切造作就免不了遭遇许许多多的困难。这是在我们没有成圣、成贤的时候,我们要借重古圣先贤,对他们要有信心。所以亲近老师,哪一个老师是真实的善知识?实在讲这也没有定法,你心目当中最尊敬的那个人,那个人就是你的大善知识,为什么?他说话你听,百分之百的服从,他说了你就会做到。假如那个人真有学问,你对他没有恭敬心,他讲的话我不相信,他说的我不肯去做,那有什么用处?佛来了也没有用处,孔老夫子来了也教不了你。
所以你说是跟哪一个人学,你这一生才会成就?我就告诉你,你心目当中最敬仰的那个人,你跟他学就会有成就,你就没有跟错人。他教导你,你能够百分之百的去奉行。我年轻的时候也很贡高我慢,眼睛长在头顶上,瞧不起人,也很会辩论,死的都会说出活的来,所以教我就很困难。我对於当代这些学术界的人,我对方东美先生非常崇敬,非常佩服,他讲的话我相信。同样的话,别人讲的我不相信,他说的我相信,他说的我肯做。以后学佛,我跟章嘉大师,章嘉大师教我三年,这个因缘也非常特殊;大师圆寂之后,我跟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十年,所以我学东西非常单纯。世间法里头一个老师,佛法里面两个老师,相当单纯,不复杂。
晓得见和同解的重要性,我们举一个例子,所以佛法里面宗派很多,法门很多,原因在什么地方?就是我们大众,这一切众生思想见解不相同,兴趣、嗜好不相同。你喜欢某一个法门的,这建一个道场,你们喜欢这个到这边修去;喜欢那个经典,那个法门,到那边去修去,道场是这样建立的。譬如喜欢《华严》的,五台山是华严宗的道场,天下有志於《华严》的,到那里修去。喜欢《法华经》的,浙江四明天台山是法华的道场。喜欢唯识的,长安大慈恩寺是唯识的道场。喜欢戒律的,终南山道宣律师在那里提倡专修戒律,就这么形成。所以每个道场都是一所专科大学,大家的想法、看法太接近,他能够一块共修。
佛法道场决定是平等的。为什么建立这么多?就是因为众生根性、嗜好不相同,这是佛开方便之门。所以这是就路回家,不要去拐弯抹角。喜欢什么,就学那个法门,像一个圆一样,中心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你在圆周上任何一点,走直路是最近的,不必拐弯抹角。所以就开无量无边的法门,都是达到一个目标,无上正等正觉。这里就讲到,所谓道场里面的学风、道风。学风是讲的理论,我们依据的经典。道风是讲修行的方法。同样依据一部经典,修学的方法不相同,也不能在一个道场,也要分两个。所以它一个宗派里面有许许多多的道场,原因是在此地。
譬如我们举一个例子。我们修净土的,我们同样依《无量寿经》,同样念这句阿弥陀佛,有人喜欢念得慢,南-无-阿-弥-陀-佛,这样念法,有的人喜欢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两个人在一起念佛一定要打架,那怎么办?好,我建两个道场,喜欢快的到那边去,喜欢慢的这边念去,都有成就。所以就是同样念一句阿弥陀佛,也要建十来、二十来个道场,它不一样!目的就是要求见和同解。你才晓得为什么要建立这么多道场,为什么要有这么多支派,无非是方便大家,叫大家就路还家,一点都不生烦恼,这是佛的大慈大悲。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见解不相同,我这个想法、看法跟大家不一样,不一样怎么样?最好是离开,离开那是无量功德,为什么?我不破坏道场,让他有成就,我另外到别的跟我志同道合的在一起,我也能成就,他也能成就。如果不同见解在一块,是扰乱道场。俗话常说「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破坏道场,那这个过失是很重很重的。所以离开是有智慧、是有福,自他两利!
知道这个事实,我们就晓得古时候的这些大德,真的是僧赞僧,没有自赞毁他的,没有,见不到的。自赞毁他是重戒!《瑜伽菩萨戒本》这是第一条重罪。你看《华严》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所修学的法门完全不相同,每个人自己谦虚,赞叹别人,这就是六祖所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只看到别人的长处,没有看到别人的过失;看过失,看到自己的过失,没有看到别人的过失,这是个修道人,是个真正的修行人。因此,某一个大德到我们这个道场来,我们当然一定要请他为我们讲讲开示,鼓励鼓励我们。他来给我们讲什么?一定是赞叹我们所修的这个法门,这就对了,这才叫做僧赞僧。
这个僧赞僧是赞扬你所学的法门,赞扬你这个地方的道风,使大众都能够增长信心;对法门增长信心,对那个师父增长信心,对同参道友增长信心,这无量功德!现在我们往往见到的现象不是这样的。譬如他是学禅的,我这里是念佛的,请他来讲开示,他讲禅,禅怎么好怎么好,念佛怎么怎么不好,把我们的信心全破坏了,道场也破坏了,听了之后不晓得学什么好。这不如法,这实在讲连普通礼节都不懂。所以现在有许多道场不敢随便请人来讲,道理在此地。最明显的台中莲社,李老师那个道场就绝对不请外面的人来讲开示。外面来的人,他请吃饭,招待很周到,决定不请你讲演。为什么?就怕他一上台破坏净土。他在这里苦口婆心教人念佛,教了这么多年了,那个法师大德有名望的,德高望重,在他一说这个有问题,那个又不恰当,我们一听信心都动摇了,绝对不请,这也是很不得已的做法。
所以学佛一定要懂得,哪一个法门都一样好,没有说哪个好,哪个差的,没有,绝对平等。我在香港,圣一法师对我不错,他是学禅的。他请我到他的道场去参观。我看了之后,非常受感动。因为我一生当中看到真正修行的道场,还是第一次看到。他有禅堂,有四十多个人每天都坐香,这难得,很不容易,按照规矩做。他请我到禅堂跟大家讲开示,那我总不能说阿弥陀佛第一,那就把他破坏掉了。好在是,我禅虽然没有功夫,我还有点口头禅,我跟他们讲《六祖坛经》的大意,讲一个半小时,弥陀净土是一字不提,赞叹他的道场,赞叹这个师父。我到那里去,任务是什么?让他的同参道友对法门有信心,对道场有信心,对领导的法师有信心,我去做这个事情。
我到新加坡,演公上人那是我的老师,我刚刚学佛的时候,第一个就听他讲经,他在善导寺作住持,我还没有出家。我们一班年轻人很顽皮,听经的时候就坐在地下,坐在他的旁边,所以我认识他很早。到了新加坡,他也一定要找我去跟他的那些信徒们结结法缘。他老人家修的是弥勒净土,我就赞叹弥勒菩萨,《华严经》末后一章弥勒楼阁,那殊胜庄严,无与伦比的,我赞叹弥勒,阿弥陀佛一字不提。一定要懂得,这是规矩!人家在那里二十五年的修学,必须要把他们信心增长。所以说到哪个道场,就赞叹那个法门,这就对了。这才真正叫利益众生,惠以众生真实之利。哪个法门都殊胜,哪个法门都成就。下来有人问我:法师,你既然说禅那么好,你为什么不学?我就跟他讲:我的根性不行,他们上根利智,我下下根,我参禅不能开悟;不但不能开悟,定都得不到,只好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确实如此,我说的也是老实话,也说真话。一定要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所以你们诸位同修在此地依靠印老法师,绝对正确的。我给你们介绍,我讲经四十年,我是一出家剃头就讲经,就教佛学院讲经。我没有念过佛学院,我教了不少佛学院,我相信我还有一点眼光,还能看得出这些大德们,真正大德我还能看得出一点。我给你们介绍决定不错,好好的学习,一门深入。真正要想成就,实在讲,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就是一门深入,最可贵的。学禅就一门向禅,学净一门向净,学密就一门向密,不要掺杂,禅净双修,禅净密三修,就好像这个门一样,一个门你才能进来,三个门我都想同时进来,你怎么进得来?你永远在门外。
理论上绝对是正确的。实在讲,就依禅、净、密来说,一而三,三而一。禅里面决定有净有密,净里面决定有禅有密。特别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上显示的,你去一展开,你看看前面菩萨的表法就能看出来。经序里面,菩萨里面,第一个写的是普贤菩萨,第二个写的是文殊菩萨,第三个写的是弥勒菩萨。普贤菩萨代表的是密净不二。他怎么代表密净?普贤在《华严经》上是净土宗的初祖,《华严》到末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净宗初祖;密宗的初祖是谁?金刚萨埵,金刚手菩萨,这个人是什么人?普贤菩萨的化身,所以密宗开山初祖也是普贤菩萨。文殊菩萨是代表禅净不二。所以你仔细把《无量寿经》看了之后,真的是禅、教、密、净、律统统融合在一起,一即是五,五即是一。不但净宗是如此,任何一个法门都是这样的。你说禅,禅里头一定有密,也有净,也有律,也有教,统统是一样的。分别执著是错误的,是我们自己的妄想颠倒,这一定要痛戒。他不能戒除是对於事实真相不了解,所以才有分别执著,才会有贡高我慢,这障碍到自己,有的时候还妨碍到别人。
所以见同解是道场能不能成就,个人这一生修学能不能成功,关键在此地。为什么天天讲经,讲经实在讲,就是使我们的知见逐渐逐渐能接近,目的就是建立在见和同解。所以古时候一个道场,住上几千人,二、三千人的大道场,在我们中国大陆,每个省分都有,为什么不散?现在在台湾二、三个人的道场,人都留不住,住了二、三个月就跑掉了。当年天乙法师就来问我,他说我对於这些出家初学的人照顾非常周到,为什么还是留不住?他来问我,我就告诉他,我说他会走,这是正常的现象。他说为什么?那为什么古时候没有?我说古时候的道场天天上课,天天讲经,现在的道场不讲经、不上课。不讲经,不上课,每个人都打妄想,每个人的想法都不相同,他怎么会不跑?当然会跑。从前他天天讲经,天天听经,就是把他的想法、看法拉近,他就不想走了。所以说学校如果要不上课,那个学生怎么会不打架?打得头破血流。军队里头要不天天出操,三操两讲堂,会造反!出家人是个团体,团体里面如果没有理论的基础,没有守法的精神,不可能。所以他跑掉是正常的。
所以从前的道场,那叫真正道场。你看经上所讲的,二时讲经。《仁王经》讲得很清楚,二时是多少时间?现在的八个小时。那个二时是讲印度,印度是昼三时,夜三时。我们现在中国称现在是小时,因为我们中国自己用的时辰,一昼夜是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时辰,现在西洋人用的时辰比我们小一半,印度比我们大,所以印度一时是我们现在的四小时,二时讲经八小时。这每一天听八个钟点的经,这是解,解了之后还要行,行,不管方式多少,归纳起来不外乎一个参禅,一个念佛。禅堂上坐八个钟点,或者念佛堂念八个钟点,听八个钟点经,一天二十四小时去掉十六小时,其他八个小时吃饭、洗澡、换衣服,我看大概时间都忙不过来,没有时间胡思乱想,有一点时间赶快好好休息休息了。所以那个时候道场是学校,跑都跑不掉,他到这里来是求学的,真有东西给他学。不像现在的道场,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
现在虽然没有这个环境,实在讲,我们的福报不如古人;但是回头想一想,现在科技发达,我们的福报又超过古人。怎么说超过了古人?你要想听经有随身听,你一天可以听八个小时,没有人障碍你,随时随处都可以听;你要想念佛,一天也可以念八个小时,问题就是你自己用不用功!自己要用功,你的福报超过古人,自己不用功不如古人。科技发达带给我们很大的帮助,问题就是你会不会用。这就是不仅仅是增长信心,实在上讲是大家建立共识最好的一个方式,这是六和里面的基础。
第二「戒和同修」。这个戒是讲守法,四个人在一起共住,守六和敬,每个人都遵守,这就是一个僧团。十方诸佛护念,一切善神拥护,这就是正法的道场。每个人都自动守法,不但遵守佛的教诫,持戒,诸位要记住它的含义非常深广,范围很大,绝对不是讲那几条的戒条,戒条之外,经典里面所有的教训统统要遵守。像《无量寿经》,佛在第三十二章到三十七章里面的教训很多很多,我们都要认真去反省,认真去改进,这都是在持戒范围之内。除这个之外,国家的宪法、法律,社会的道德、风俗习惯,全部都在其中。所以这是讲的摄善法戒、饶益众生戒,这都没有条文的,入境随俗,统统要遵守。
所以持戒就是守法。僧团每个人都自动守法,僧团自然就和睦,自然就整齐,自然就有秩序。在佛门里面每个寺院有它的常住公约,这些都是因时、因人、因事而制定的,也可以时时来修改的,不断的改进才能建立一个完好的制度。发现有不方便的地方,或者发现有错误的地方,我们再开会把它改正过来。所以一个圆满的制度,不是一个人凭空去想像来制定的。想像只能够是一个草案,与事实决定不能完全相符。我在台北办佛陀教育基金会,今年是第六年了,我们的制度到现在才算是像个样子了。我们的章程、办事细则,每半年修改一次。检讨一次,修改一次,修了十几次,到现在看看像个样子了。有想不出来的,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不晓得事情怎么变化,所以一定要在事实里面经过考验,慢慢来修订、来修改。
寺院里面的规约也是如此。如何便利常住共修?如何便利信徒们到我们这边来共修?统统要有规矩,要有秩序,这样子才能使人尊敬。大家要是尊敬这个道场,这个道场在这个地方才能真正产生弘法利生的效果。所以这是我们每位同修要共同努力的,决定不要以为我随便一点无所谓,你随便一点,你把道场形象破坏了,让外面初学或者没有学佛的看了起轻慢心,他就不会进来了;他不但不进来,他还在外面宣传,那个地方不像样子,不要去。他还劝别人不要来。我们自己造的罪业自己不知道。所以一定要守法,知道守法功德利益无有穷尽。不仅仅得利益,是利益一切众生。所以一切修行真的是建立在昨天我跟诸位说的,孝心、敬心、慈心,建立在这三心基础上。大乘佛法就是这三心的发扬光大。
第三个「身同住」。同住是我们住在这一个道场。现代科技文明发达,众生物质生活的享受提高了,道场里面有许多的寮房,不但有寮房,而且每个寮房都还有套房。我们大家在这里共同享福,在这里共住,这修行试问能不能成就?我肯定的跟诸位同修说,决定不能成就。为什么不能成就?大家在一起规矩很像样子,进到房门,房门一关就不行,不像样了,放逸、懈怠、懒惰了,什么毛病都出来了。所以身和同住是怎么住法?我们中国古代的那个丛林不是盖不起寮房,那个寺院盖得大,哪有不能盖寮房的道理,为什么还在睡通铺、睡广单?通铺、广单能成就人。晚上睡觉也规规矩矩的,为什么?旁边都有人看到,白天有人看到,晚上有人看到,不敢放逸,不敢随便,他才能成就。一个人住一个房间就完了,白天像样子,晚上不像样子。
你就晓得古人培养一个人、栽培一个人,用的心真是良苦。军队要不睡通铺会造反,为什么?他有什么秘密这个人跟那个人搞,那个人跟那个反,那问题来了。不但白天守规矩,睡觉也守规矩,白天是十目所示,十手所指,晚上也不例外,这样才能成就。晓得这个道理的人现在不多了,从前都晓得。大陆上现在有不少寺庙恢复,也有寺庙里头建寮房。我在香港听圣一法师跟我讲,他们也是一个出家人一个房间。圣一在大陆,对於寺庙的恢复很有贡献。他们曾经请教他,他极力反对,他说一定要住广单。他回到香港来告诉我,我非常赞成,百分之百的赞成。身和同住是要这样住法,一定要睡通铺,一定要睡广单。
「口和无诤」。一定要离一切分别执著,一定要不见世间过;不但不见人的过失,世间过失都不见。所以一个真正修道人最好是不要看电视,不要听广播,也不要看报纸。为什么不要看?那些东西我不看都晓得,它里头内容我全都知道,远离这个,我们的心才得清净。念佛的时间都不够了,哪有时间去闲扯这些东西?这些东西都是世间的戏论,说得不好听的,都是一切染污。有一年,我们政府提倡文化复兴运动。有一天,我在方东美先生家里面,正好遇到教育部有几个官员去看方老师,向方老师请教:政府提倡文化复兴运动,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够达到目的?方先生听了他们的问题,沈默了有五分钟,非常严肃,然后才说,有。他这一说有,教育部这几位官员肃然恭敬在听,听他老人家指示。他说:第一个要把台湾所有报纸、杂志一律停刊,第二个广播、电视统统废掉。这教育部官员摇摇头,这个做不到,他说那就不要谈复兴文化了,那就不要谈,这些东西天天在做破坏中国固有文化,你不把这些拿掉,你怎么复兴?
所以我们今天思想的染污,精神的染污,心理的染污,这都是染污!你每天还要去染污吗?染污的已经够苦了,还要再加染污,不得了!这学佛学清净心,这清净心怎么修法?没法子修,这讲真话。我们要很冷静的去想一想,然后才知道我们把这个东西舍弃了好,舍弃了,心里真正是清凉自在,为什么?每天天下太平,世间无事。你接触这东西,这个天下大乱,乱得不得了!你每天生活在紧张恐怖之中。天天来问我:今天天下没事!我什么也没看到,也没听到,每天天下太平。所以接触这些东西不是好事情。有时间为什么每天不读经?为什么每天不去读古书,跟古人交朋友?尚友古人!跟古人交朋友,跟诸佛菩萨交朋友,久而久之,不知不觉就变成圣人,变成贤人,变成佛菩萨,自己还不知道,这好!所以才能真正离开一切争论。
底下是「意和同悦」,就是我们常讲的法喜充满。学佛,实在讲眼前所得到的好处就是法喜,如果法喜得不到,我们的修学一定有毛病,一定有错误,一定有偏差。如果修学的如理如法,必定得到法喜,得法喜就是真的离苦得乐;如果连这一点效果都得不到,我们的佛法就白学了。我们在佛法里头用了这么多时间,用这么多精神,那都叫浪费了。所以最低限度得法喜,得清净心,得真实智慧。有真实智慧,你才能解决现在所有的问题,这是佛法教给我们的。
第六个是「利和同均」。这一条非常重要。这六和当中,每一条都重要,讲到最重要的六和里头两条最重要:一个是见和同解,一个是利和同均。见解相同,大家有了共识,利和同均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社会财富的分配很接近,这个社会就会安定。凡是社会有动乱、不安定,决定是财富分配不均,高低悬殊太大,就会出问题。小从家庭,大到国家、到世界,如果我们想这个世界能够得到永久的和平,那就是全世界每个国家民族财富的分配大致上相差不多,世界就会永久和平。所以富有的要帮助贫穷的,为什么要帮助他?能够得到社会的安定。社会安定,大家享福,不至於有动乱,不至於有战争。一个小家庭或者一个小公司,财富分配平均,你这个公司、家庭一定兴旺,每个成员一定非常勤奋努力工作。为什么?他得来的报酬是均等的,他才真正生欢喜,真正肯做!所以这是利同均。
我在大陆上接触不少共产党的干部,我告诉他们,这佛教是共产党,三千年前就讲利益同均。共产党要学佛,不学佛不是共产党,这是真的、是事实。所以一个道场所有一切供养归常住,每个人生活所需,常住供给。真正做到了,哪一个不服,哪一个不欢喜,哪一个人会愿意离开?我们自己要真正觉悟,要真正做到。家庭如此,你们做事情,公司行号也是如此,向这个目标努力去做,从我们自己本身做起。我在台湾佛陀教育基金会就是这个做法,一点一滴统统归常住。我要用什么东西,他们常住支给我。我在此地达拉斯这个道场,我在外面讲经,你们所供养我的,如果你们供养我的支票,因为你支票上有地址、有名字,我缴到公家,他会寄收据给你们。你们供养我的现金,名字、地址都没有。我这个人头脑很简单,不记人也不记名字,你供养我,第二次我想都想不起来了。我也记不得,我不愿意记这个东西,我都不知道,换句话说,收据就没办法给你了,统统归常住,点滴归公。我们财务公开,我让每个人都知道,大家心就服了!我不是特权阶级,要从自己本身去做。
佛教给我们这么做,我就把它做到。我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缺乏。实在讲,我在美国这么多年,我自己没有用钱的机会,我要什么东西,你们知道都买来给我了,没有用钱的机会!有一天,有几个同修与我到旧金山中国城,到那个地方买中药,买了九块钱。我说你让我在这里开开洋荤,让我用用钱,我没有用过钱。去买了九块钱的药,他们都要替我付,没有用钱的地方;到什么地方去讲经,人家飞机票统统准备好了,没用钱的地方。所以钱点滴归公。在台湾统统去印经,跟大家广结善缘,因为我知道因果,「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我要不了道,我的钱都分配给你们,你们都印经,都得利,你们大家替我还,我不要还;我要成就了,那你们都有福报,我不成就,我不要还债,你们大家替我还债,我没有用。这都要把它算得清清楚楚,所以我很自在很快乐。
人家问我,我说我是这个世间最快乐的人。我要不快乐,我就不敢在此地劝你们学佛。学佛得到真正的自在快乐。也有人说,法师你出家了,我们在家不同!出家、在家一样的,没有两样。问题你肯不肯做?你相不相信佛所讲的话?你真肯相信,真肯做,诸位要晓得,你的财用从哪里来的,从布施得来的。财布施,果报得财富;法布施,果报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果报得健康长寿。你天天修这三种布施,布施得干干净净,你这三种福报是圆圆满满,一丝毫不欠缺,真的。
现在台湾社会上流行的一句话「心想事成」,心一想事情就成了,不要操一点心。这两年达拉斯想一个道场就想成了。我一点都不操心,钱财没操心,建筑没操心,从开始建筑动工一直到完成,我看都没有看一眼,都在外面弘法,看都没看一眼,一直到建成。破土我参加了一下,成功的时候我去开一下幕,就了事,这当中什么都不知道。不过还好,他们每个星期用录影带去录一下整个建筑的过程,有一套录影带我还没看。他们要给我看一下,我还没看,这是很好的纪念。不操一点心,这多自在、多快乐!
你说这个快乐自在从哪来的?不是我命里头有的。翁阳春居士在此地,他会算命。我是个短命又没有福报,多少算命先生给我看相算命,我知道过不了四十五岁,我很相信。所以这一点福报长寿,都是这一生从佛法里面修来的,也就是听佛菩萨的话,相信经典,依教奉行,得到殊胜的果报。所以给你们讲经,这不算讲经,这讲演。要依释迦牟尼佛三转法轮来说,我本身作证转,本身就是证明。所以学佛真正的好处,真实的好处,我常讲不老、不病、不死。世间什么法门求不到,我们佛法能求到。只要真正百分之百的依从经典,依教修行,真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有求必应就是心想事成。今天我在此地把五德、六和介绍给诸位,这是我们最基本的修学。五德是修内德,六和是与大众共处,与你的家人共处,与你的同事共处,与你的亲戚朋友共处,与社会群众共处,都不能离开这个原则。
老法师,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前面两次我将佛法修学的纲要简略的介绍过,我们对於世尊传统的教学有了一个很清楚的认识,知道佛法修学的目标、宗旨、方针和纲领。特别是在《观经》上给我们讲的「净业正因」,大乘佛法确确实实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明白、认识了,这才能谈得上修行。今天我跟同学们要来讨论怎么修行?修行从哪里下手?这是《楞严经》上所讲的最初方便。内容可不是《楞严经》上讲的最初方便,而是我们现前下手的最初方便。
佛在大乘经上说得很多,佛无有定法可说,不但没有定法可说,佛说的是真实话,佛无法可说,哪来的佛法?佛虽然无法可说,他说了四十九年,天天说,也没有停止过,我们讲的无说而说,说而无说,这是真的。这个意思很深很深,初学的很不容易体会。如果我们真正要能够得到佛法的利益,那要会听,会听的人是听而无听,无听而听,他才真正能够体会到意思。开经偈里面常讲「愿解如来真实义」,那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所谓佛法无非是对治我们的毛病,正如同大夫治病一样,大夫治病绝对不是把方子开好了才给你看病的,哪有这种大夫?药方开好了,你来看病,我的方子给你,吃了不对是你没照我的药方生病,哪有这种道理,他必定是先诊断后处方。所以佛对一切众生说法,都是像医生处方一样,我们有什么毛病,他就给我们下什么药。因此,古时候的人跟现代的人病不一样,中国人跟外国人的病也不一样,这才说到佛法的教学一定要现代化、一定要本土化,原因就在此地。
佛法,我们假如用一棵树来做比喻,诸位仔细听这个比喻。这棵树它有根,它有本。本就是它有一个主干,这棵树的主干,它有枝,枝有条,条有叶。这棵树如果是千年以上的大树,你会觉察到,现在科学家算树的年龄,就算它里面一层一层的轮,从这个地方算。我们从外表上看到,它每年都有新的枝条,新的花果,年年都有新的。虽然几千年了,今年开的花,今年长的叶子,不是去年的。虽不是去年的,它跟去年有没有关系?有关系。没有去年,哪有今年;没有过去,哪有现在;没有现在,哪有未来。因此,佛给我们说出的这部经,就像这棵树的根、本。
这部经从古传到今天,每个时代、每个地区有许许多多法师大德在讲解,在弘扬,就像这棵树的枝叶一样。以中国这个环境来说,佛法最初到中国,大概在汉朝。汉朝时候的注解,就是讲解这部经的讲法,它的理论、修行的方法以及境界,是对治汉朝那个时候人的病。到唐朝又有许多大德来讲解,讲的跟汉人不同,这是我们从《续藏经》里面可以看出来的。同样一部经,讲的理论、方法、境界跟前面那个时代就不相同。我们问为什么不同?因为汉人跟唐人生的病不相同。哪些病?意识形态、思想见解、生活方式,以及每个人的需要都不相同,所以讲法就不一样,唐人有唐人的讲法,宋人有宋人的讲法,明朝有明朝的讲法,清朝有清朝的讲法。就像这棵树,它每年长新的枝叶花果,它不是一样的。如果这部经是一个讲法,那后人还要注什么?都不需要注了,也不需要讲。一个根本是年年发新枝,年年开新花,年年结新果。
一部经的讲法,随著时代不同,有它新的说法。我们今天西方人讲是二十世纪,再过几年就是二十一世纪了。这个经典当然跟清朝时候的讲法不一样,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推陈出新,但是决定不能忘记过去。这个树的尖峰是依据一个时代、一个时代,一年、一年长成的,决定不能离开根本。这就是说原理原则决定不变,但是说法的善巧,修学的方式一定是随著时代而变。这就好像世间法律一样,为什么过个十几年要来一次修订?那就是十几年跟十几年之后,每隔十年整个环境都在改变,我们的需要也不断的在改变。从前的法令规章现在不适合了,必须要加以修正。虽然修正这些条文,但是在法理上是决定不会变的。
以改变最显著的戒律,戒律不变的是精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永远不会变的。戒律传到中国来之后,唐朝马祖道一和尚建丛林,百丈立清规,清规是戒律的现代化,戒律的本土化。那个时候本土是中国,现代是唐朝。每个时代、每个地区的寺院、庵堂、佛教道场都有同住公约。我们大家在一块修行,我们订一个公约,就是要大家遵守这个法律。由此可知,它是不断在变化,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佛教到美国,如果要对美国人说法,你必须要了解他的文化背景,他们的意识形态,他们对宇宙人生的想法与看法,哪些地方有毛病,再把它修正过来,使他对人对事对物思想、见解、行为都能够合法,如理如法,这叫做佛法的教学。
就像我们这里一般讲经,我们参考注解,参考注解可以,不能依注解,依注解这就错了。如果我们是依靠唐人的注解,那我讲这个经就是希望你做唐朝时候的人,你愿不愿意回去?如果对外国人讲,不但做唐朝时候的人,还得做中国唐朝时候的人,这外国人听到了,马上就跑掉了。跟美国人讲,一定要教他做现代的美国人,做二十一世纪的美国人,他高兴,他很欢喜接受。经典、文字一个字都没有改变,讲法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正所谓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确确实实的,所以佛法是活活泼泼的。
佛经,特别是《般若经》给我们说「般若无知,无所不知」。说无知是讲智慧的本体,在佛学的名词叫根本智,叫实智,真实的。真实的智慧、根本的智慧是无知,是心地一念不生,那叫真智慧。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这不是智慧,再聪明,那叫世智辩聪。这个东西是所知障,不是个好事情。所以真正有修行的人,无论在家出家四众弟子,真有修行是心地清净,一念不生。六根是照见外面的境界,他不是分别,更不是执著,所以清净心是非常非常的重要。清净心就是平等心,清净平等,那就是大觉的真心,它起作用就无所不知。所谓无所不知是属於后得智,是属於权智,权智叫权巧方便,能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个智慧是属於后得智,也就是真智慧的起作用。
我们把这个事实搞清楚了,也就晓得我们修行应当从哪里下手。这最初方便自然就能体会到,那就是修定。所以佛法戒定慧三学,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戒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我们自己的戒律持得非常精严,不错,学得很好,但是看看那个人不持戒,那个人破戒,看到心里很难过。诸位想想,这是不是佛教给我们持戒的?不是,为什么?持戒的目的是要得定,你看这个也生烦恼,看那个也过不去,你这个心你的定从哪来?你得不到定!那不是持戒的目的,丧失掉了。所以六祖大师教人说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都不见世间过了,他真的就得定。所以佛法这个戒律,我初学佛的时候明白这个道理,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它戒律是戒自己,不是戒别人的,这高明的不得了。我们这个世间法律是要叫我自己遵守,大家都遵守,佛法不是如此。佛法是只有我一个人遵守,其他的人我都不管。持戒也好,不持戒也好,我统统没有分别执著,我持戒得定,定而后就生慧,因定开慧,佛法修学的目标才真正得到。
所以在初学的时候,如何能够把这个心定下来,这是个关键的大问题。在过去佛家的道场多半是建立在山林,名山大川,远离都市,就是环境要清净。初学的人心理会受环境影响,我们取清净的环境,对我们修学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道场叫兰若。兰若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寂静处,很安静的处所。在从前古时候噪音最大的是牛叫,牛叫的声音很大。农村里面牛叫的声音,我这里听不到,这就很安静了。现在很麻烦,现在飞机满天飞,那噪音就太多了,真的要找一个听不到噪音的地方很难,很不容易。这就是说,我们现代人生活环境跟从前人不一样。从前的兰若,只要牛叫的声音听不到就行了,现在你要想到有汽车、有火车、有工厂、有飞机,乱七八糟的这些东西,这些杂音统统听不到的,那才叫兰若。
可是比那个更麻烦的是什么?广播电视。一个修行人,如果天天听广播,天天看电视,你一天念十个钟点佛的功夫,看上十分钟电视就完了。我记得我过去在台中,李老师办慈光大专讲座,我参加了十一次;从第一期到十一期,我每期都参加。记得是第三期或第四期的时候,那一期的时间最长,四个星期,同学也很多,有一百多人,来自各学校。我还记得有几个人,像郑振煌、游祥洲、蓝吉富、陈清香他们都是那一期的。四个星期佛法的薰修,实在很不容易!在结业的那一天,李老师非常感叹,他说四个星期的训练,苦口婆心的劝导,大家是变了样子,跟来的时候是不一样。他说如果你们到电影院看两个钟点电影,就完全恢复原状了,四个星期就完了,就白费了。你就想想社会是个染缸,这种薰习的力量多大!
我们今天在这样复杂染污的社会里面,能够真正让身心清净,说实在话,不是再来人是做不到的。无论你是在家出家,你要能够真正修行,统统都是过去生中有大善根、大福德,才会成就。真正说过去生中没有善根福德,这一生在这个社会能够成就,不可能的事情。今天社会的染污,对於心理的染污,精神的染污,思想见解、乃至生理的染污,跟古时候不能相比。不要跟太远比,就是四十年前都不能相比。同学们很多从台湾来的,你看台湾光复那个时候,那时社会是什么样的风气,现在是什么风气?那个时候人心厚道!我们刚到台湾不认识路,问个路,一般人、陌生人他很客气的跟我们讲解,还怕我们找不到,有的时候他的工作都放下,生意不做,放下,带著我们去。这种热情,感人,现在没有了。现在你问人,他是摇摇头,他知道也摇摇头,他理都不理你。所以这个社会天天在变,我们佛法弘扬也是不断在变。但是记住一个大原则,这是治病,治众生的心病,治众生的身病,身心都治。这是知道佛法是活的。
佛经,我在过去讲席当中也说过,佛经有没有意思?没有意思。如果有意思,那佛是凡夫,不能成佛。佛哪有意思?禅家常常讲参禅,「离心意识参」。离心意识,还有什么意思?有意思,就落在心意识里头。不但参禅要离心意识,研教也要离心意识,念佛、持咒没有一样不要离心意识,不离心意识,永远不能开悟。离心意识叫转识成智,这个功夫才得力。我们今天修行,修了很多很多年,功夫不得力,不得力的原因在哪里?就是没有离心意识。《楞严经》,我们近代可以说是一生专弘《楞严经》的圆瑛老法师。圆瑛老法师《楞严经讲义》在美国也能够看得到,他是承交光大师的说法,交光大师的《楞严》,那算是《楞严经》新旧两派,他是新派的,旧派是以长水为代表,是学天台止观,交光大师主张的是舍识用根。根是根中之性,根性,在眼叫见性,在耳叫闻性,不是识。我们凡夫眼识、耳识用六识,他叫我们舍识用根。当然这个说法是绝对正确,但是不是平常人都能够学习的,可是他讲的话是真话。
现在问题就是如何把这心意识,如何不落在心意识里?那首先我们要认识心意识是什么?唯识里面讲的八识,心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的作用,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记忆,佛法里面讲含藏种子,叫藏识,像个仓库一样。我们起心动念这个印象统统收藏在那里面,这是个大仓库;第七识末那识,它的作用是执著,第六意识它的作用是分别。这是粗说,细说那太复杂了,那是唯识学家讲的。这个心意识讲三百个钟点也讲不完。我们了解它主要的作用,我们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训练,训练什么?於一切事情不执著、不分别。不分别就不落在意识里头,不执著就不落在末那识里头,就不落在七识,再不落印象,那就不落在第八识里头。简单的说,要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这个心就清净自在了。说得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了。谁能做得到?
还有人问我:法师,如果我们待人处事都不分别、不执著,这不是一塌糊涂了、天下大乱了?男人、女人也不分别,也不执著了;儿子、老子也不执著,也不分别了,这天下不是大乱了吗?所以这里面的言语的真实义要搞清楚。不分别是我们自己心里头确确实实没有分别执著。那人家问我们这是什么?这是茶杯。你不分别它,怎么知道它是茶杯?我实在是不分别,你们叫它做茶杯,我跟你们叫。你懂不懂这个意思?随众生的分别而分别,随众生的执著而执著,所以说执著就是不执著。我不执著,你们执著,我随你们的执著,我自己绝对不执著,这是执著就是不执著,不执著就是执著;分别就是不分别,不分别就是分别。
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相;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就是这个意思。因为世间人他用心意识,就是他一天到晚所用的是什么心?就是分别心、执著心,就是用这个东西,这叫凡夫。只有圣人才远离一切分别执著。我们今天学佛是转凡成圣,我们的目标是作圣作贤,所以要学随缘不变,随顺众生,你说这是什么,我也跟著你说什么,这是随缘;不变是什么?我自己心地决定清净,决定不分别、执著这些,我知道万法平等,知道万法皆空,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知道一切法了不可得。这是修学基本上的态度,无论修学哪一宗、哪一个法门,要明白这个事实的真相。最初方便要从哪里学起?从做人学起。三福里面的第一福决定不能离开的。人要是做不好,哪里能成佛作祖?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就是最完美的人,没有一丝毫缺陷的人。
佛门古来的大德教诫新学,一定先从五德六和上做起。五德是以我们中国孔老夫子为典型、为模范。《论语》,弟子们赞叹夫子,夫子的德行,温良恭俭让。孔夫子在中国人的心目当中,历代尊称他为至圣先师,我们学夫子的什么?最重要的是学他的五德。这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之处,我们起心动念,时时刻刻要提醒我是不是温厚?温是温和、温柔,这是态度;心地厚道,我们从这里做起。良是善良,善良要以佛法的标准来讲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要不圆满,善良就有欠缺,就没能做好,没能做得圆满。在儒家讲五伦十义,是以这个标准来说善良。佛家这十善业道讲得我们更容易懂、更容易明了。第三个是恭慎,就是不但是戒忍,就是处世(我们日常办事)要小心、要谨慎,要以恭敬心来处世。俭是节俭。古今大圣、大贤生活都简单,愈是简单的生活(诸位要晓得)愈是自在,愈是真正幸福快乐。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许许多多的苦难,那些苦难从哪里来?是你自己找来的。你自己要是不去找这些苦,你不会受苦。生活实在讲很简单,但是天天要跟人家比赛,那你就苦了。明明这件衣服可以穿个十年、二十年,这十年、二十年可以不必做衣服,不要去花这些脑筋,也不要去浪费那些金钱。可是怎么样?听说今天又有新的样式出来,流行了,这个衣服不流行了。那个服装的设计师,举个例子,我们佛门讲的魔,那是魔!天天设计新花样,新花样是什么?昨天那个不流行了,今天这个流行,你就在他魔掌里头转,受尽辛苦,把你所有的一切都奉献给他,都被他所转,魔掌!
假如说房子整修一次也能够用个十来年,你家里所有一切用具很节俭的用,你除了一点生活费用开销之外,你还要什么开销?天天要买新样子,天天要淘汰旧的,那你就苦不堪言。这个苦是你自己找的,是你自己迷惑颠倒,被那些魔,那都是妖魔鬼怪,被他们在手上转。妖魔鬼怪太多了,你看不见,我看得很清楚。住的房子愈小愈好,大房子是房子住你,不是你住房子,你给房子做奴隶,天天去收拾,打扫环境,一天时间都浪费在这上面,多可怜!还自己以为很得意,我这个房子有多大,宫殿式的。其实我们一看是奴才,房子的奴才,房子的奴隶。真的家里面有个二十人、三十人,可以住个大房子,为什么?大家平分工作就很简单了,否则的话,你就是自讨苦吃。所以要多想一想!这想一想会开智慧,就真正觉悟、真正放下了。每天对房子照顾用个半小时就够了,超过半个小时,你得认真的考虑,我们就不能住这个地方,为什么?替它做奴才不值得,天天在伺候它。希望诸位从这里举一反三,事事物物我们都不要过分。
再告诉诸位,最健康的饮食就是最单纯的饮食。我们大陆上乡下那些老百姓他们吃什么?天天吃一样的。现在还能吃到白米饭青菜,每天都一样,他长寿,他健康;每天做几十道菜的都短命,都吃了一身的毛病。所以最健康的饮食就是最单纯的饮食。你看牛、羊吃青草,身体多健康,不生病。这就告诉我们要节俭,节俭是性德,真正做到节俭,你自然就幸福快乐。一个人在这个世间,最大的幸福是心里头没有牵挂,没有负担,没有压力,你说这个生活多快乐,逍遥自在。特别是学道的人,有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就行了,粗茶淡饭,无忧无虑,这是真正的人生,最快乐的人生,最幸福的人生。决不是世间名闻利养,那个名闻利养是害死人。
所以人会生病,病怎么来的?都是胡思乱想来的。胡思乱想是一切疾病的根源。佛在大经上给我们说「一切法从心想生」。生老病死也是从心想生,你说这个念头多可怕。念头要纯,决定不能杂,妄想多了,你的毛病就多。所以心清净、身清净,百病不生。我常常在外面跑,也很苦,最大的苦是什么?就是人家请我吃饭,做好多菜给我吃。我晓得这东西不是好的饮食,是最坏的饮食,可是又不能不吃,不吃又得罪人,这很痛苦。吃了,回去之后吃泻药,你看我那个包包里头随身带著泻药,这是真的,这不是假话。我带著泻药是中药,是中药里面最好的泻药,三黄锭。
人的身体就是跟机器一样,是一部机器,机器要保养得好,寿命就很长。疾病从哪里生的?我们从生理上来讲,这里面许许多多管道,用久了之后,里面脏的东西累积多了,它排泄不通,病就生了。如果这所有的管道天天给它清洗,洗得干干净净的,年岁老的跟年岁轻的有什么两样?没有两样。像汽车一样,新车跟老车是一样的,你保养得很好,它一点毛病都没有,一点障碍都没有,没有什么两样。怕的是你不懂得保养,陈年累月脏的东西累积在那,排泄不干净。所以你看医生治病,不管中医、西医,你去看病,头一句问你,你大便怎么样?大便如果不通,问题严重;大便要是通的话,没有大病,小病,小毛病,绝对不是重要的病。为什么?你的管道是正常的。如果不正常,这里面确确实实就有毛病了。所以身心健康,他只懂得生理,他不懂得心理。
心清净是根本,生理清净那是治标,心又清净,身又清净,决定健康长寿,决定百病不生。这就是说,最节俭的生活就是最卫生的生活,就是健康长寿的生活。衣食住行统统要节俭。节俭什么?妄想少了,身心负担少了,心清净了,这比什么都重要。不要看看好像我这样也不如人家,那样也不如人家,爱面子,这个面子害死人!穿的衣服不流行了,人家笑话,这同修说穿出去不行,出去人家笑话。笑的时候笑死人,他死我不死,於我不相干,他要笑死让他死好了。节俭是圣贤人的美德。
末后是忍让,处处都能够学忍、学让。《金刚经》是大乘佛法,虽然六度都讲到,但是特别强调的布施、忍辱。布施是修福,忍辱是成就。经文上明白告诉我们「一切法得成於忍」。这一切法最高的成佛、成菩萨,最小的,我们在世间建功立业,一切大小成就都在忍让。忍让决定不吃亏,决定得好处,这是夫子一生当中,示现给我们看的,教导我们的。你要真正知道它的好处,真正知道它的利益,你才肯学;你不知道事实真相,听了,不错是很好,自己还不愿意学,为什么?不知道它事实真相,也就是不知道它真正的好处,真正的利益。我们读书,我们研究、探讨,主要就是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我们的信心就坚定了,才会认真的去学习。这是做人基本的德行,一定要修学的。
内德充实了,我们在这世间不能离开社会,不能离开人群。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接触社会大众?佛教给我们基本的原则是六和敬。佛说的「和」跟儒家所讲的「和」一个意思。佛说六和,儒家讲三和。前些年,我第一次到北京,那边有一些同修们带我去参观故宫。我看到故宫的建筑,故宫有三个大殿是主要的建筑。我们中国人俗话说金銮殿,但是它的匾额上不是金銮殿,最大的第一个大殿是太和殿,太和殿后面中和殿,最后面一个保和殿。你们想想这三个名词都是出在《易经》上,太和、中和、保和。
清朝这些皇帝很聪明,用什么来治理国家?用和!朝野上下都和睦,所以它能够享国二百六十多年。到末年的时候不和了,不和国家就乱了,国也亡了,家也败了。所以我们中国人俗话常讲「家和万事兴」。你这个家会不会兴?看看你一家人和不和。你这公司行号会不会赚钱、会不会兴旺?看看老板、员工和不和就知道了。你这个国家的兴衰,看看你这个朝野能不能相和,如果朝野都相和,这个国家一定强盛,一定有前途。我看这三个匾额深受感动。古时候的国家领袖,实在不是简单人物,真有真实的智慧。
清朝在最盛的时候,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代,宫廷里面念《无量寿经》,这有记载的,这是清朝皇室真是最高智慧。怎么样才和?建立共识,现在讲共识,使我们的思想、见解能够距离拉接近。他不用什么主义,也不用什么诏告、训诫,不用这些。在大陆上过去,统一中国这么大的幅员,每个人念《毛语录》;在我们台湾,我是军人,我们军中每天都要念《总统训示》,用这个建立共识。清朝皇帝了不起,用《无量寿经》来建立共识。那皇帝说,我也听佛的,大家都听佛的,这人心都平了。我们不是谁听谁的,我们都听佛的,佛是最有智慧的人,都听佛的。宫廷当中念《无量寿经》,一直到慈禧太后的时候把它废掉了,就不念了。诸位今天看看《无量寿经》,你就晓得《无量寿经》里面许许多多讲的大概是慈禧太后的毛病,她一听很不满意,这经上天天在骂我,所以不念了。这一不念,共识渐渐、渐渐就松懈掉,所以内部就不和,朝野也不和,导致於国家的灭亡,这些值得我们深思的。
佛法僧团的建立,基本的戒律就是六和,六和第一个就是「见和同解」。换句话说,思想、见解一定要相同,我们才能够在一起共修,思想、见解不相同,就没有办法在一块共修。所以六和里面这一条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怎么可能相同?相同,到底我们根据什么?听谁的我们都不服气,就是释迦牟尼佛,我们也未必服他。我的想法错,你的想法就对,我为什么要被你牵著鼻子走?佛高明之处,实在出乎我们意料之外。佛说我们所有一切的想法、看法统统是错误的、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你能把所有一切想法、看法统统舍弃掉,佛也没有了。你问佛你对这个看法怎么样?佛没有。佛你对这个问题怎么想法?他也没有。什么都没有。大家统统把这些知见全放下了,那就和了。这个高明,最高明的方法。所以我们读大乘经典,不能不佩服。
释迦牟尼佛没有叫我们被他牵著鼻子走,没有!佛教给我们个个人顶天立地,「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无量寿经》上一切皆成佛,不能不佩服!我们这个世间典籍里面找不到,一切宗教里头也找不到这样的句子,这是真正真实伟大之处。佛教我们自觉,佛教我们自修,佛教我们自证。实在讲的,只是他自己从凡夫到成佛,把他的经验,把他修学的过程,提供给我们做参考而已,这是最高明的教学法。我们明了之后,我们的信心才能建立,我们的敬心才能够生得起来。有敬、有信,再回头想想自己毕竟是凡夫,不但是凡夫,业障很重很重。佛所讲的原理原则没错,可是我们做不到,那决定是真实的。做不到怎么办?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没有办法离开分别执著,那我们怎么学法?
在没有法子离开分别执著,儒、佛都提供我们一个方法「择善固执」。这就对了。我们分别、执著善法,舍弃恶法。但是这绝对不是佛的终极目的,是一个方便法,是一个入门第一个阶段。最后,佛统统教你把这个都舍掉,那才真正见到自己本来面目。所以这是阶段性的。第一阶段我们择善固执,也就是说断恶修善。善、恶的标准,这就要依经典、依圣人的教训。所以中国古人一定要读经,要读史,佛法也不例外。经是启发智慧的,史是增长见识,使我们了解历史的发展。从历史经验当中,吸取教训,改过修善,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品质不断的在改变,不断的在改进。这讲到史识,非常重要。现在人眼光很浅,看得很近,没有深远的眼光,就是没有史识,往往到灾难现前了,措手不及,无所适从,不知道防患於未然。
在此地我举一个例子给诸位同修说。我在差不多是四十年前亲近方东美先生,我跟他学哲学。方先生常常感慨的对我们说,他说台湾是个岛国,是个小岛,我们对外发展就是航海与航空。所以他那时候非常感慨的说,台湾办这么多大学干什么?像台湾这么大的地区,这么多人口,两所大学就够了。大学是培养通才的,就是培养社会各阶层领导人才的。大学办多了,人才多了,到时候没有位子给他坐,就会作乱,就会打架。三、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这种现象。人家能看到三十年以后的社会状况,所以他就不主张办这么多大学,他主张什么?办航海的学校,造船的学校,航空学校,他主张办这个,办得愈多愈好。如果当年政府真的听他的话,采取这个政策,我们台湾今天世界第一,轮船王国,航空王国,还得了!你能造船、造飞机卖到全世界,台湾财富绝对不是今天几百亿,上千亿都不止。人家有这种眼光,有这种学问,可惜的是没有人听他的,所以常常在我们学生面前发牢骚。我们听他的话听了很多,记忆非常之深刻,确实有远大的眼光。人他都有智慧,都想发展,如果不走政治这个目的,走向航海,走向航空,走向高科技,这还得了!
所以没有学问,没有见识,一切造作就免不了遭遇许许多多的困难。这是在我们没有成圣、成贤的时候,我们要借重古圣先贤,对他们要有信心。所以亲近老师,哪一个老师是真实的善知识?实在讲这也没有定法,你心目当中最尊敬的那个人,那个人就是你的大善知识,为什么?他说话你听,百分之百的服从,他说了你就会做到。假如那个人真有学问,你对他没有恭敬心,他讲的话我不相信,他说的我不肯去做,那有什么用处?佛来了也没有用处,孔老夫子来了也教不了你。
所以你说是跟哪一个人学,你这一生才会成就?我就告诉你,你心目当中最敬仰的那个人,你跟他学就会有成就,你就没有跟错人。他教导你,你能够百分之百的去奉行。我年轻的时候也很贡高我慢,眼睛长在头顶上,瞧不起人,也很会辩论,死的都会说出活的来,所以教我就很困难。我对於当代这些学术界的人,我对方东美先生非常崇敬,非常佩服,他讲的话我相信。同样的话,别人讲的我不相信,他说的我相信,他说的我肯做。以后学佛,我跟章嘉大师,章嘉大师教我三年,这个因缘也非常特殊;大师圆寂之后,我跟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十年,所以我学东西非常单纯。世间法里头一个老师,佛法里面两个老师,相当单纯,不复杂。
晓得见和同解的重要性,我们举一个例子,所以佛法里面宗派很多,法门很多,原因在什么地方?就是我们大众,这一切众生思想见解不相同,兴趣、嗜好不相同。你喜欢某一个法门的,这建一个道场,你们喜欢这个到这边修去;喜欢那个经典,那个法门,到那边去修去,道场是这样建立的。譬如喜欢《华严》的,五台山是华严宗的道场,天下有志於《华严》的,到那里修去。喜欢《法华经》的,浙江四明天台山是法华的道场。喜欢唯识的,长安大慈恩寺是唯识的道场。喜欢戒律的,终南山道宣律师在那里提倡专修戒律,就这么形成。所以每个道场都是一所专科大学,大家的想法、看法太接近,他能够一块共修。
佛法道场决定是平等的。为什么建立这么多?就是因为众生根性、嗜好不相同,这是佛开方便之门。所以这是就路回家,不要去拐弯抹角。喜欢什么,就学那个法门,像一个圆一样,中心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你在圆周上任何一点,走直路是最近的,不必拐弯抹角。所以就开无量无边的法门,都是达到一个目标,无上正等正觉。这里就讲到,所谓道场里面的学风、道风。学风是讲的理论,我们依据的经典。道风是讲修行的方法。同样依据一部经典,修学的方法不相同,也不能在一个道场,也要分两个。所以它一个宗派里面有许许多多的道场,原因是在此地。
譬如我们举一个例子。我们修净土的,我们同样依《无量寿经》,同样念这句阿弥陀佛,有人喜欢念得慢,南-无-阿-弥-陀-佛,这样念法,有的人喜欢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两个人在一起念佛一定要打架,那怎么办?好,我建两个道场,喜欢快的到那边去,喜欢慢的这边念去,都有成就。所以就是同样念一句阿弥陀佛,也要建十来、二十来个道场,它不一样!目的就是要求见和同解。你才晓得为什么要建立这么多道场,为什么要有这么多支派,无非是方便大家,叫大家就路还家,一点都不生烦恼,这是佛的大慈大悲。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见解不相同,我这个想法、看法跟大家不一样,不一样怎么样?最好是离开,离开那是无量功德,为什么?我不破坏道场,让他有成就,我另外到别的跟我志同道合的在一起,我也能成就,他也能成就。如果不同见解在一块,是扰乱道场。俗话常说「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破坏道场,那这个过失是很重很重的。所以离开是有智慧、是有福,自他两利!
知道这个事实,我们就晓得古时候的这些大德,真的是僧赞僧,没有自赞毁他的,没有,见不到的。自赞毁他是重戒!《瑜伽菩萨戒本》这是第一条重罪。你看《华严》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所修学的法门完全不相同,每个人自己谦虚,赞叹别人,这就是六祖所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只看到别人的长处,没有看到别人的过失;看过失,看到自己的过失,没有看到别人的过失,这是个修道人,是个真正的修行人。因此,某一个大德到我们这个道场来,我们当然一定要请他为我们讲讲开示,鼓励鼓励我们。他来给我们讲什么?一定是赞叹我们所修的这个法门,这就对了,这才叫做僧赞僧。
这个僧赞僧是赞扬你所学的法门,赞扬你这个地方的道风,使大众都能够增长信心;对法门增长信心,对那个师父增长信心,对同参道友增长信心,这无量功德!现在我们往往见到的现象不是这样的。譬如他是学禅的,我这里是念佛的,请他来讲开示,他讲禅,禅怎么好怎么好,念佛怎么怎么不好,把我们的信心全破坏了,道场也破坏了,听了之后不晓得学什么好。这不如法,这实在讲连普通礼节都不懂。所以现在有许多道场不敢随便请人来讲,道理在此地。最明显的台中莲社,李老师那个道场就绝对不请外面的人来讲开示。外面来的人,他请吃饭,招待很周到,决定不请你讲演。为什么?就怕他一上台破坏净土。他在这里苦口婆心教人念佛,教了这么多年了,那个法师大德有名望的,德高望重,在他一说这个有问题,那个又不恰当,我们一听信心都动摇了,绝对不请,这也是很不得已的做法。
所以学佛一定要懂得,哪一个法门都一样好,没有说哪个好,哪个差的,没有,绝对平等。我在香港,圣一法师对我不错,他是学禅的。他请我到他的道场去参观。我看了之后,非常受感动。因为我一生当中看到真正修行的道场,还是第一次看到。他有禅堂,有四十多个人每天都坐香,这难得,很不容易,按照规矩做。他请我到禅堂跟大家讲开示,那我总不能说阿弥陀佛第一,那就把他破坏掉了。好在是,我禅虽然没有功夫,我还有点口头禅,我跟他们讲《六祖坛经》的大意,讲一个半小时,弥陀净土是一字不提,赞叹他的道场,赞叹这个师父。我到那里去,任务是什么?让他的同参道友对法门有信心,对道场有信心,对领导的法师有信心,我去做这个事情。
我到新加坡,演公上人那是我的老师,我刚刚学佛的时候,第一个就听他讲经,他在善导寺作住持,我还没有出家。我们一班年轻人很顽皮,听经的时候就坐在地下,坐在他的旁边,所以我认识他很早。到了新加坡,他也一定要找我去跟他的那些信徒们结结法缘。他老人家修的是弥勒净土,我就赞叹弥勒菩萨,《华严经》末后一章弥勒楼阁,那殊胜庄严,无与伦比的,我赞叹弥勒,阿弥陀佛一字不提。一定要懂得,这是规矩!人家在那里二十五年的修学,必须要把他们信心增长。所以说到哪个道场,就赞叹那个法门,这就对了。这才真正叫利益众生,惠以众生真实之利。哪个法门都殊胜,哪个法门都成就。下来有人问我:法师,你既然说禅那么好,你为什么不学?我就跟他讲:我的根性不行,他们上根利智,我下下根,我参禅不能开悟;不但不能开悟,定都得不到,只好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确实如此,我说的也是老实话,也说真话。一定要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所以你们诸位同修在此地依靠印老法师,绝对正确的。我给你们介绍,我讲经四十年,我是一出家剃头就讲经,就教佛学院讲经。我没有念过佛学院,我教了不少佛学院,我相信我还有一点眼光,还能看得出这些大德们,真正大德我还能看得出一点。我给你们介绍决定不错,好好的学习,一门深入。真正要想成就,实在讲,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就是一门深入,最可贵的。学禅就一门向禅,学净一门向净,学密就一门向密,不要掺杂,禅净双修,禅净密三修,就好像这个门一样,一个门你才能进来,三个门我都想同时进来,你怎么进得来?你永远在门外。
理论上绝对是正确的。实在讲,就依禅、净、密来说,一而三,三而一。禅里面决定有净有密,净里面决定有禅有密。特别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上显示的,你去一展开,你看看前面菩萨的表法就能看出来。经序里面,菩萨里面,第一个写的是普贤菩萨,第二个写的是文殊菩萨,第三个写的是弥勒菩萨。普贤菩萨代表的是密净不二。他怎么代表密净?普贤在《华严经》上是净土宗的初祖,《华严》到末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净宗初祖;密宗的初祖是谁?金刚萨埵,金刚手菩萨,这个人是什么人?普贤菩萨的化身,所以密宗开山初祖也是普贤菩萨。文殊菩萨是代表禅净不二。所以你仔细把《无量寿经》看了之后,真的是禅、教、密、净、律统统融合在一起,一即是五,五即是一。不但净宗是如此,任何一个法门都是这样的。你说禅,禅里头一定有密,也有净,也有律,也有教,统统是一样的。分别执著是错误的,是我们自己的妄想颠倒,这一定要痛戒。他不能戒除是对於事实真相不了解,所以才有分别执著,才会有贡高我慢,这障碍到自己,有的时候还妨碍到别人。
所以见同解是道场能不能成就,个人这一生修学能不能成功,关键在此地。为什么天天讲经,讲经实在讲,就是使我们的知见逐渐逐渐能接近,目的就是建立在见和同解。所以古时候一个道场,住上几千人,二、三千人的大道场,在我们中国大陆,每个省分都有,为什么不散?现在在台湾二、三个人的道场,人都留不住,住了二、三个月就跑掉了。当年天乙法师就来问我,他说我对於这些出家初学的人照顾非常周到,为什么还是留不住?他来问我,我就告诉他,我说他会走,这是正常的现象。他说为什么?那为什么古时候没有?我说古时候的道场天天上课,天天讲经,现在的道场不讲经、不上课。不讲经,不上课,每个人都打妄想,每个人的想法都不相同,他怎么会不跑?当然会跑。从前他天天讲经,天天听经,就是把他的想法、看法拉近,他就不想走了。所以说学校如果要不上课,那个学生怎么会不打架?打得头破血流。军队里头要不天天出操,三操两讲堂,会造反!出家人是个团体,团体里面如果没有理论的基础,没有守法的精神,不可能。所以他跑掉是正常的。
所以从前的道场,那叫真正道场。你看经上所讲的,二时讲经。《仁王经》讲得很清楚,二时是多少时间?现在的八个小时。那个二时是讲印度,印度是昼三时,夜三时。我们现在中国称现在是小时,因为我们中国自己用的时辰,一昼夜是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时辰,现在西洋人用的时辰比我们小一半,印度比我们大,所以印度一时是我们现在的四小时,二时讲经八小时。这每一天听八个钟点的经,这是解,解了之后还要行,行,不管方式多少,归纳起来不外乎一个参禅,一个念佛。禅堂上坐八个钟点,或者念佛堂念八个钟点,听八个钟点经,一天二十四小时去掉十六小时,其他八个小时吃饭、洗澡、换衣服,我看大概时间都忙不过来,没有时间胡思乱想,有一点时间赶快好好休息休息了。所以那个时候道场是学校,跑都跑不掉,他到这里来是求学的,真有东西给他学。不像现在的道场,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
现在虽然没有这个环境,实在讲,我们的福报不如古人;但是回头想一想,现在科技发达,我们的福报又超过古人。怎么说超过了古人?你要想听经有随身听,你一天可以听八个小时,没有人障碍你,随时随处都可以听;你要想念佛,一天也可以念八个小时,问题就是你自己用不用功!自己要用功,你的福报超过古人,自己不用功不如古人。科技发达带给我们很大的帮助,问题就是你会不会用。这就是不仅仅是增长信心,实在上讲是大家建立共识最好的一个方式,这是六和里面的基础。
第二「戒和同修」。这个戒是讲守法,四个人在一起共住,守六和敬,每个人都遵守,这就是一个僧团。十方诸佛护念,一切善神拥护,这就是正法的道场。每个人都自动守法,不但遵守佛的教诫,持戒,诸位要记住它的含义非常深广,范围很大,绝对不是讲那几条的戒条,戒条之外,经典里面所有的教训统统要遵守。像《无量寿经》,佛在第三十二章到三十七章里面的教训很多很多,我们都要认真去反省,认真去改进,这都是在持戒范围之内。除这个之外,国家的宪法、法律,社会的道德、风俗习惯,全部都在其中。所以这是讲的摄善法戒、饶益众生戒,这都没有条文的,入境随俗,统统要遵守。
所以持戒就是守法。僧团每个人都自动守法,僧团自然就和睦,自然就整齐,自然就有秩序。在佛门里面每个寺院有它的常住公约,这些都是因时、因人、因事而制定的,也可以时时来修改的,不断的改进才能建立一个完好的制度。发现有不方便的地方,或者发现有错误的地方,我们再开会把它改正过来。所以一个圆满的制度,不是一个人凭空去想像来制定的。想像只能够是一个草案,与事实决定不能完全相符。我在台北办佛陀教育基金会,今年是第六年了,我们的制度到现在才算是像个样子了。我们的章程、办事细则,每半年修改一次。检讨一次,修改一次,修了十几次,到现在看看像个样子了。有想不出来的,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不晓得事情怎么变化,所以一定要在事实里面经过考验,慢慢来修订、来修改。
寺院里面的规约也是如此。如何便利常住共修?如何便利信徒们到我们这边来共修?统统要有规矩,要有秩序,这样子才能使人尊敬。大家要是尊敬这个道场,这个道场在这个地方才能真正产生弘法利生的效果。所以这是我们每位同修要共同努力的,决定不要以为我随便一点无所谓,你随便一点,你把道场形象破坏了,让外面初学或者没有学佛的看了起轻慢心,他就不会进来了;他不但不进来,他还在外面宣传,那个地方不像样子,不要去。他还劝别人不要来。我们自己造的罪业自己不知道。所以一定要守法,知道守法功德利益无有穷尽。不仅仅得利益,是利益一切众生。所以一切修行真的是建立在昨天我跟诸位说的,孝心、敬心、慈心,建立在这三心基础上。大乘佛法就是这三心的发扬光大。
第三个「身同住」。同住是我们住在这一个道场。现代科技文明发达,众生物质生活的享受提高了,道场里面有许多的寮房,不但有寮房,而且每个寮房都还有套房。我们大家在这里共同享福,在这里共住,这修行试问能不能成就?我肯定的跟诸位同修说,决定不能成就。为什么不能成就?大家在一起规矩很像样子,进到房门,房门一关就不行,不像样了,放逸、懈怠、懒惰了,什么毛病都出来了。所以身和同住是怎么住法?我们中国古代的那个丛林不是盖不起寮房,那个寺院盖得大,哪有不能盖寮房的道理,为什么还在睡通铺、睡广单?通铺、广单能成就人。晚上睡觉也规规矩矩的,为什么?旁边都有人看到,白天有人看到,晚上有人看到,不敢放逸,不敢随便,他才能成就。一个人住一个房间就完了,白天像样子,晚上不像样子。
你就晓得古人培养一个人、栽培一个人,用的心真是良苦。军队要不睡通铺会造反,为什么?他有什么秘密这个人跟那个人搞,那个人跟那个反,那问题来了。不但白天守规矩,睡觉也守规矩,白天是十目所示,十手所指,晚上也不例外,这样才能成就。晓得这个道理的人现在不多了,从前都晓得。大陆上现在有不少寺庙恢复,也有寺庙里头建寮房。我在香港听圣一法师跟我讲,他们也是一个出家人一个房间。圣一在大陆,对於寺庙的恢复很有贡献。他们曾经请教他,他极力反对,他说一定要住广单。他回到香港来告诉我,我非常赞成,百分之百的赞成。身和同住是要这样住法,一定要睡通铺,一定要睡广单。
「口和无诤」。一定要离一切分别执著,一定要不见世间过;不但不见人的过失,世间过失都不见。所以一个真正修道人最好是不要看电视,不要听广播,也不要看报纸。为什么不要看?那些东西我不看都晓得,它里头内容我全都知道,远离这个,我们的心才得清净。念佛的时间都不够了,哪有时间去闲扯这些东西?这些东西都是世间的戏论,说得不好听的,都是一切染污。有一年,我们政府提倡文化复兴运动。有一天,我在方东美先生家里面,正好遇到教育部有几个官员去看方老师,向方老师请教:政府提倡文化复兴运动,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够达到目的?方先生听了他们的问题,沈默了有五分钟,非常严肃,然后才说,有。他这一说有,教育部这几位官员肃然恭敬在听,听他老人家指示。他说:第一个要把台湾所有报纸、杂志一律停刊,第二个广播、电视统统废掉。这教育部官员摇摇头,这个做不到,他说那就不要谈复兴文化了,那就不要谈,这些东西天天在做破坏中国固有文化,你不把这些拿掉,你怎么复兴?
所以我们今天思想的染污,精神的染污,心理的染污,这都是染污!你每天还要去染污吗?染污的已经够苦了,还要再加染污,不得了!这学佛学清净心,这清净心怎么修法?没法子修,这讲真话。我们要很冷静的去想一想,然后才知道我们把这个东西舍弃了好,舍弃了,心里真正是清凉自在,为什么?每天天下太平,世间无事。你接触这东西,这个天下大乱,乱得不得了!你每天生活在紧张恐怖之中。天天来问我:今天天下没事!我什么也没看到,也没听到,每天天下太平。所以接触这些东西不是好事情。有时间为什么每天不读经?为什么每天不去读古书,跟古人交朋友?尚友古人!跟古人交朋友,跟诸佛菩萨交朋友,久而久之,不知不觉就变成圣人,变成贤人,变成佛菩萨,自己还不知道,这好!所以才能真正离开一切争论。
底下是「意和同悦」,就是我们常讲的法喜充满。学佛,实在讲眼前所得到的好处就是法喜,如果法喜得不到,我们的修学一定有毛病,一定有错误,一定有偏差。如果修学的如理如法,必定得到法喜,得法喜就是真的离苦得乐;如果连这一点效果都得不到,我们的佛法就白学了。我们在佛法里头用了这么多时间,用这么多精神,那都叫浪费了。所以最低限度得法喜,得清净心,得真实智慧。有真实智慧,你才能解决现在所有的问题,这是佛法教给我们的。
第六个是「利和同均」。这一条非常重要。这六和当中,每一条都重要,讲到最重要的六和里头两条最重要:一个是见和同解,一个是利和同均。见解相同,大家有了共识,利和同均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社会财富的分配很接近,这个社会就会安定。凡是社会有动乱、不安定,决定是财富分配不均,高低悬殊太大,就会出问题。小从家庭,大到国家、到世界,如果我们想这个世界能够得到永久的和平,那就是全世界每个国家民族财富的分配大致上相差不多,世界就会永久和平。所以富有的要帮助贫穷的,为什么要帮助他?能够得到社会的安定。社会安定,大家享福,不至於有动乱,不至於有战争。一个小家庭或者一个小公司,财富分配平均,你这个公司、家庭一定兴旺,每个成员一定非常勤奋努力工作。为什么?他得来的报酬是均等的,他才真正生欢喜,真正肯做!所以这是利同均。
我在大陆上接触不少共产党的干部,我告诉他们,这佛教是共产党,三千年前就讲利益同均。共产党要学佛,不学佛不是共产党,这是真的、是事实。所以一个道场所有一切供养归常住,每个人生活所需,常住供给。真正做到了,哪一个不服,哪一个不欢喜,哪一个人会愿意离开?我们自己要真正觉悟,要真正做到。家庭如此,你们做事情,公司行号也是如此,向这个目标努力去做,从我们自己本身做起。我在台湾佛陀教育基金会就是这个做法,一点一滴统统归常住。我要用什么东西,他们常住支给我。我在此地达拉斯这个道场,我在外面讲经,你们所供养我的,如果你们供养我的支票,因为你支票上有地址、有名字,我缴到公家,他会寄收据给你们。你们供养我的现金,名字、地址都没有。我这个人头脑很简单,不记人也不记名字,你供养我,第二次我想都想不起来了。我也记不得,我不愿意记这个东西,我都不知道,换句话说,收据就没办法给你了,统统归常住,点滴归公。我们财务公开,我让每个人都知道,大家心就服了!我不是特权阶级,要从自己本身去做。
佛教给我们这么做,我就把它做到。我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缺乏。实在讲,我在美国这么多年,我自己没有用钱的机会,我要什么东西,你们知道都买来给我了,没有用钱的机会!有一天,有几个同修与我到旧金山中国城,到那个地方买中药,买了九块钱。我说你让我在这里开开洋荤,让我用用钱,我没有用过钱。去买了九块钱的药,他们都要替我付,没有用钱的地方;到什么地方去讲经,人家飞机票统统准备好了,没用钱的地方。所以钱点滴归公。在台湾统统去印经,跟大家广结善缘,因为我知道因果,「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我要不了道,我的钱都分配给你们,你们都印经,都得利,你们大家替我还,我不要还;我要成就了,那你们都有福报,我不成就,我不要还债,你们大家替我还债,我没有用。这都要把它算得清清楚楚,所以我很自在很快乐。
人家问我,我说我是这个世间最快乐的人。我要不快乐,我就不敢在此地劝你们学佛。学佛得到真正的自在快乐。也有人说,法师你出家了,我们在家不同!出家、在家一样的,没有两样。问题你肯不肯做?你相不相信佛所讲的话?你真肯相信,真肯做,诸位要晓得,你的财用从哪里来的,从布施得来的。财布施,果报得财富;法布施,果报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果报得健康长寿。你天天修这三种布施,布施得干干净净,你这三种福报是圆圆满满,一丝毫不欠缺,真的。
现在台湾社会上流行的一句话「心想事成」,心一想事情就成了,不要操一点心。这两年达拉斯想一个道场就想成了。我一点都不操心,钱财没操心,建筑没操心,从开始建筑动工一直到完成,我看都没有看一眼,都在外面弘法,看都没看一眼,一直到建成。破土我参加了一下,成功的时候我去开一下幕,就了事,这当中什么都不知道。不过还好,他们每个星期用录影带去录一下整个建筑的过程,有一套录影带我还没看。他们要给我看一下,我还没看,这是很好的纪念。不操一点心,这多自在、多快乐!
你说这个快乐自在从哪来的?不是我命里头有的。翁阳春居士在此地,他会算命。我是个短命又没有福报,多少算命先生给我看相算命,我知道过不了四十五岁,我很相信。所以这一点福报长寿,都是这一生从佛法里面修来的,也就是听佛菩萨的话,相信经典,依教奉行,得到殊胜的果报。所以给你们讲经,这不算讲经,这讲演。要依释迦牟尼佛三转法轮来说,我本身作证转,本身就是证明。所以学佛真正的好处,真实的好处,我常讲不老、不病、不死。世间什么法门求不到,我们佛法能求到。只要真正百分之百的依从经典,依教修行,真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有求必应就是心想事成。今天我在此地把五德、六和介绍给诸位,这是我们最基本的修学。五德是修内德,六和是与大众共处,与你的家人共处,与你的同事共处,与你的亲戚朋友共处,与社会群众共处,都不能离开这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