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与人生 (第一集) 美国 档名:18-003-0001
佛法在现代,可以说在全世界,没有学佛的人我们不谈,已经入了佛门,甚至於受过三皈五戒,乃至於菩萨戒,但是对佛法依旧认识不清楚,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不仅仅对自己修学有障碍,在不知不觉中造许多的过失,这是无法弥补的。追究它的根本原因就是对於佛法认识不清楚,分别执著太重。这是我们在现前每个国家地区所看到的实际状况。
所以我们就想到黄念祖老居士在《谷响集》最后一篇里面谈到末法时期的修行,第一个,同修贵精不贵多。我们在《西方确指》里面看到,觉明妙行菩萨那一帮修行人只有十二个人,十二个人各个成就,这个不可思议。所以同修贵精不贵多,真正修行的,志同道合。第二个,道场重实质不重形式。香火盛,法缘殊胜,很热闹,这是形式。要重实质,实质就是有解有行。能够在佛法里面,我们选择一些经论,这就像过去宗派的形成,整个经典绝对不是我们一生所能够消化得了,所以只好在经典里面选择一部分,适合我们的根性,从这下功夫。
佛法与世间法不一样,世间法可以说是在枝叶上寻求,佛法是在根本上建立的,所以佛法是一个法门通达,一切法门都通达,像树一样,它是根,与每个枝叶都有关系。世间法,好像枝枝叶叶,它关联的范围小,不是整个的。这是佛法与世间法不相同的,所以一宗通了,是宗宗皆通,乃至於古人所讲的,一部经通了,是经经都通,就怕你不通,为什么?这个通不是文字上通,是由一部经明心见性,到见了性,一切法自然就通达,为什么?《华严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性是本体,十法界依正庄严的根本、来源。如果我们把一切万法的根本、来源找到,当然一切法自然就通达。所以佛法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哪一个法门,目的都是要明心见性。
禅宗里面标榜的明心见性,其他宗派不用这个名词,可是事实上是一样的。净土里面讲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用的名称不相同,意义、境界完全相同。我们明白这个事实的真相才知道佛给我们说的话是千真万确,「法门平等,无二无别」。我们自己修学一个法门,只有一个法门才能够走进去。好像一个大房子开了许多门,你要想进来只能从一个门才能进得来,你同时想从两个门、三个门,这是决定进不来的。要从一门进来,进来之后,一切法门统统得到。因此,我们学一个法门,对於其他的法门不能不尊重。现在有通病,很大的毛病,我自己的法门殊胜第一,别的都不如我,自赞毁他。譬如说这个房间,从这个门进来我们欢喜,从那个门进来我们要毁谤,哪有这个道理?这叫迷惑颠倒。如果有这样的分别执著,我们可以断定他走的这一门,他也入不进来,他在门外。只有在门外才会跟人吵架、争执,说这个对、那个不对,入门来的决定没有这个错误观念。
这么多的法门,有许许多多的法门,释迦牟尼佛并不是为我们说的。法门固然是平等,佛是应机说法。佛陀在世,你要是遇到他,他给你一番开示,你照著他的话去做,你的问题就解决了。所以我们展开经卷,你看看那部经,佛对哪些人说的?像《金刚经》,佛对须菩提说的,不是对别人说的。如果我们想一想,我们的根性跟须菩提差不多,行,可以接受《金刚经》。如果我们的根性不像须菩提,你学这个法门就会有困难。经上把佛比作大医王,众生是病人,我们有病,当然去请教大夫,大夫给我们诊断,给我们开药方,每个人的病不相同,所以开的药方不一样,这才留下这么多的经典。那么多的经典,就是佛当年在世,看那些病人,给那些人的处方。今天这个大夫也不在世了,找不到了,拿著这些处方,要是乱吃药,不但不能治病,准死无疑。换句话说,不但不能叫你断烦恼、了生死、出三界,甚至於很多学佛学到阿鼻地狱去了。他不学佛不会堕地狱,学佛反而堕地狱。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这个事实真相。
佛实在讲非常慈悲,所以这个法一定要代代相传。你看任何一个宗派,都是一个祖师、一个祖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保持释迦牟尼佛当年所说的真正的义理,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保持它的真实义。但是我要在此地奉告诸位,传到现在,真实义已经没有了,怎么没有了?就是现代佛门里面,在家出家里头,魔子魔孙太多。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魔王波旬就给释迦牟尼佛说,我将来要破坏你的佛法,释迦牟尼佛说我的法是正法,邪不胜正,决定不能够破坏的。魔王波旬就说,到你末法时期,我叫我的魔子魔孙统统出家,受戒披上袈裟,这样来破坏你的佛法。释迦牟尼佛听了,一句话不说,流眼泪。所以《楞严经》第六卷后面,「清净明诲」这一章讲得很清楚,讲现在这个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大家都是这样说,积非成是。你今天给他讲正法,不相信;你跟他讲邪法,他相信。现在的人信邪不信正,听骗不听劝。劝他没有用,骗他行,他听骗。我们现在是生在这么一个时代,总得要认识清楚。
真正善知识非常难求,因此我们认识佛法之后一定要遵守四依法。四依法,佛在《大集经》上说,我们现在才真正晓得四依法不可思议的作用。第一个,我们一定要「依法不依人」。我们是肉眼凡夫,对於这些人,我们不认识他,他到底是佛弟子还是魔弟子?我们没有能力辨别。我们要想学到真正的佛法,那只有我们依法,法是经典。不管是什么样的人,他说他是佛再来的,菩萨再来的,都不行,他所讲的东西如果与经义不相应,我们可以不接受。
可是这个地方又有个问题,经典后人会伪造,到底哪是真的经、哪是假的经?这又成问题。过去不成问题,现在成问题。因为在过去,《大藏经》是标准,现在《大藏经》也发生问题。为什么说从前《大藏经》是可靠的标准?《大藏经》所收进去的一部经,是要经过当代的高僧大德、有修有证的人审查,大家公认,这是真实的,真正是佛法的经典,从印度传过来的,确实是某个法师在某个地方翻译成功的,这样才能入藏。后人的著作,像经的注解,以及对於佛法上这些注疏,也必须经过这一些大德们认可同意,认为所说的理论、思想、境界与佛法确实相应,没有错误,这样审查之后再送给皇帝,皇帝用命令颁布入藏,所以想收到《大藏经》是相当不容易,非常谨慎,就怕邪知邪见混入《大藏经》。到现代不一样了,现在是民主,没有人审查,谁有钱,谁都可以去印《大藏经》。你印《大藏经》,看到有一些好的东西,喜欢的东西,都可以把它印到里面去,掺杂到里面去,所以现在连《大藏经》都不可靠,这个问题严重。
我们依法,法的标准如何来选择?一定要依靠古老的《藏经》,换句话说,最低限度就是清朝《龙藏》以前,这是决定靠得住。民国所印的《藏经》,日本所印的《藏经》,都不可靠。但是现在流通最普遍的是近代所印的,价钱很低廉,这个没有关系,我们只要看看古老《藏经》的目录就可以了。所以一定要找到真正的经典,做为我们自己修学的依据,这是第一个「依法不依人」。
第二是「依义不依语」,这一句话很重要。大概释迦牟尼佛知道,后来的人分别执著,争论太多,所以特别提醒我们,只要意思对了,言语文字稍稍不同没有关系,这个不必争论。像《金刚经》在中国有六种译本,现在大家念的大概都是念鸠摩罗什的译本。有六次翻译,原本的梵文是一个本子。六个人翻译当然文字不相同,但是意思是一样的,所以不必争论。那六个译本,你喜欢念哪个本子都好,不必去执著我这个本子好,你那个本子不好,用不著。像这种情形很多。
《无量寿经》一共有十二种翻译,但是翻译的内容出入很大,我们在《无量寿经》研究讨论的时候给诸位做过详细的报告。因为这部经是佛当年在世多次宣说的,最有力的证明就是《大宝积经》里面有「无量寿如来会」,这就是佛讲《大宝积经》是一个大的单元,一个大的系列,这一系列里面他也曾经讲过《无量寿经》。所以我们晓得《无量寿经》佛不是讲一次,当年在世的时候是多次宣讲,可能流传到中国的原本版本不一样,因此翻译的出入很大,绝对不是一个原本,一个原本不可能有这种现象。像这种情形很少,多次宣说一定是非常重要的经典。
我们看看《无量寿经》里面那些当机的人,的确是像祖师大德所说的「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夏老居士会集本里面列的人数少,他会集的时候省略了。像康僧铠的本子,前面表法的上首,三十一个人。《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属於同部,所以古人称为大本、小本,我们看看《弥陀经》也是一样,《弥陀经》前面列的上首,十六个人,各种不同根性的统统有,那个很适合我们。我们没有智慧,很愚痴,大概比周利盘陀伽还强一点;你说我们有智慧,我们比不上舍利弗,所以他那个受记就广。我们以这个方法来选择,这很合适,这个法门适合我们修行。何况在《无量寿经》里面,佛非常明白的告诉我们,将来整个佛法灭了,这部经还要留在这个世间一百年,换句话说,这很明白的告诉我们,所有那些法门对众生都不适用了,好像那个药方都没有办法治你这个病了,这个药方可以,还能够对治。从这段经文里面我们就觉悟了,我们选择这个法门是决定不错,不必要找老师,选择这个法门没错,用这个药来对治。其他法门就要看看自己的根性相不相应,如果不相应,真的白修了。
相不相应怎么知道?去请教别的法师、大德,如果这个法师、大德是邪师就糟了。实在这桩事情不要去问人,自己反省一下就知道。好像我们有病,我们吃这个药有没有效,你去问别人,别人怎么会知道?问自己。病痛少了,身体逐渐恢复健康,这就有效。所以佛法的修学效果从哪里看?从觉正净。我依照这个法门来修学,我的心比从前清净多了,烦恼减少了,会欢喜了,愈学愈快乐,这就有效。如果学得很痛苦,学的还有许多压力,这就错了。佛法决定不约束人,决定不以压力压人,这在佛法里头,大小乘里面都找不到的。所以你心地真正得清凉、得自在,烦恼少,智慧增长,这就是学佛有效果。如果得不到这样的效果,我们学的佛法就有问题,不是法门有问题,或者是我们不契机,或者我们方法上有错误。
尤其是争执,自赞毁他,都是违背「依义不依语」这条教训。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做到依义不依语,所有一切争论都没有了,一切的分别执著都化解了,门门都好。就像《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代表无量的法门,每一位善知识修他自己这一门,但是对於别人都非常赞叹,自己谦虚,赞叹别人,决定找不到一个贡高我慢,说自己这个法门好,别的法门不如我,你看看《华严经》,决定找不到。这就是依义不依语。
第三是「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一条特别重要。佛说一切经典确实有了义、有不了义,那就是众生当年来向他请教的时候,众生的根性不相同,愿望不相等,有人希望生天,他就满足,佛就教他生天的方法;有人觉得我证阿罗汉果就自在了,他不想成佛,佛就教他证阿罗汉果的方法,所以这个经,境界就不一样了。我们要选择了义,不要选择不了义。了义里头有比较,譬如生天就比做人要了义,阿罗汉比天人要了义,天人没出三界不免轮回,阿罗汉已经超越三界,不会再轮回。但是阿罗汉又比不上菩萨,菩萨比阿罗汉又了义。菩萨比不上佛,佛里面还有四等,天台家讲藏通别圆,藏教的佛比不上通教的佛,通教的佛比不上别教的佛,别教的佛比不上圆教的佛,所以说成佛,你成哪一种佛?这要搞清楚。成个藏教的佛不难,成圆教的佛不容易。所以要找了义的经典。那我们现在明白了,究竟了义,了义当中的了义是净土法门,净土三经是究竟了义,因为成就的是圆教的佛。《华严经》称了义,《华严》最后如果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华严》是别教佛,不是圆教的,是了义没有错,不是究竟了义。因为它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是究竟了义。
所以彭际清居士非常了不起,他说《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当然就是小部《华严》。八十卷《华严经》长,大部;《无量寿经》短,称中部;《弥陀经》更短,那就小部。不但是中部《华严》,蕅益大师说得就更好了,「《华严》奥藏,《法华》秘髓」。这两句话就是说《无量寿经》是《华严》、《法华》的精髓,这说的的确一点都不过分。所以这是《华严》、《法华》的精华,是了义当中的了义,没有比这部经更圆满的,的确是一切事理圆满具备,就在这么小小的一册里头,实在是非常难得,尤其夏莲居居士这个会集本。
虽然印光法师对於过去的会集本有很多批评,他不赞成,但是诸位一定要晓得印光法师为什么不赞成。不是不赞成会集,是会集里面有毛病。会集跟翻经不相同,你翻译经,你的文字可以自己斟酌,会集的时候不能改动原译本的一个字,改动会产生流弊。如果随便改动经文,我改一个字,你改一个字,改到后来,这部经就变质,就不成样子,所以决定不能改动一个字。前面的会集本,王龙舒的,彭际清的,跟魏源的,都犯了这个毛病。所以印光大师讲这改经,这改经不得了,这个罪过很重。夏莲居老居士很慈悲,他会集这个是一个字都没有改动,所以梅光羲居士以及民国初年这些出家的大德们,像慧明老和尚、慈舟法师,大家认识忏云法师,忏云是慈舟的学生,慈舟法师在济南就是讲这个本子,而且还有科判,这是我们在序文里面看到的。可惜印光法师没有见到这个本子,本子出来的时候,印祖已经往生。
如果说不可以会集,前面会集的三个人,往生的瑞相都好。王龙舒是第一个会集的,人家往生是站著走的,这就证明这个会集是应当的,他是头一个会集。他如果不是站著往生,这个会集后来的人会打问号。他是预知时至,没有生病,站著走的,这给我们证明这会集没有问题,可以会集。会集一定要忠实,一定要有慧眼,因为你选择这个差别很大。王龙舒,后人对他的批评,有许多很重要的他没有选,次要的他选到了,这是选择上有问题。再就改动原文,这个弊病就更大,虽然他的会集本连印光大师也赞叹,为什么?比五种原译本读起来的确是要通畅得多,意思容易明了,这是它的好处,但是好处里头有毛病,可以挑得出毛病来的。夏老这个本子挑不出毛病,这是会集,后来的一定超过前面的,前面的毛病,后面的就可以避免,一定超过前面。所以魏源的本子就超过彭际清的,超过王龙舒的,夏莲居的又超过魏源。这些本子现在都收在《五经读本》里面。净土宗所有的经论就搜集在这一本里头,所以在这十个宗派里面来讲,净土宗依据的经论最少。东西多了,我们就感觉到困难。它的典籍少,典籍虽然少,可是它的内容比起其他任何一宗还都多。文字少,内容丰富,深广无比,这是这个法门的殊胜。所以佛教给我们,劝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但是夏莲居老居士有一个悲心悲愿,希望从他这个本子能够引导我们去读五种原译本。我们也正禀承他这个意思,所以把《无量寿经》现存的九种不同的本子印在一起,便利诸位同修去阅读古本,所以古本一定要读。你能够把这九种本子认真的从头到尾看个十几遍、二十遍,然后专一夏居士的会集本,这样最好,你的信心也坚定了,决定没有怀疑。这是叫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我们选择这个。如果自己有能力、有时间,一些大乘经论可以涉及,不是不可以涉及,像《华严》、《法华》、《楞严》、般若,都可以涉及,你对於净土五经一论会更深入。如果没有时间就不必,就是五经一论,一生决定够用。但是涉猎其他经典一定要自己先奠定基础,然后涉猎,有受用。换句话说,所有一切经典都是《无量寿经》的注解,到最后统统会归在《无量寿经》。好像一棵大树一样,《无量寿经》是根,一切枝叶花朵统统归到根,都是从根生的,还会归到这个根,这样才有受用。
第四就是「依智不依识」。学佛,佛一再告诉我们,佛跟凡夫有什么地方不同?说实在话,没有一样不同,所不同的就是佛很理智,凡夫感情太重,所以教给我们依智不依识。学佛就是学做人,学佛就是学生活。佛是觉悟的意思,学佛就是学觉悟。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要觉悟,处事待人接物要觉悟,不迷惑、不颠倒,就学这个,所以佛不能不学,不学就迷惑颠倒。情是执著,所以佛劝我们要理智,不要用感情。
般若的目的,看破世界,换句话说,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彻底明白。感情是不明了,迷。一切都明了,所有执著自然没有了,这是智,所以学佛一定要学理智。知道宇宙人生是怎么回事情,知道一切万法从哪里来的,这个很重要,真正知道就不迷。浅而言之,一切法是缘生,要认识清楚。缘聚则生,缘散则灭,一切万法缘聚缘散,缘聚缘散决定是无常的,所以你要是希望永久,这是迷,这不是事实。所以聚的时候,你也不生欢喜心;散的时候,你也决定没有烦恼,为什么?正常的。一切法统统是缘聚缘散,决定不能执著,执著就错了,这是情与理的一个最低的标准。所以晓得这个事实,当然我们每个有情众生希望真常,真常,换句话说,要超越因缘,因缘是现象。超越因缘的确有不生不灭、常乐我净,那是真有不是假有,如果没有这些,佛对我们所有这些教法最后都落空。这个东西在哪里?在你自己心地里面,不在外面。在外面未必能得到,在自己里面,你只要想求,没有一个人得不到。从自性里面求,自性就是真心,不能从妄心上求,要从真心上求,就求到了。
《无量寿经》讲三种真实,这么短短的经文,三种真实都讲出来,这很少见。第一个讲「真实之际」,「开化显示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就是真如本性,拿现在的哲学名词来讲就是宇宙万有的本体,一切万法从这个本体生出来的。第二个「住真实慧」,这是自受用,真实慧是般若智慧。第三「惠以真实之利」,真实的利益,不是假的。假的利益是给你利益,短时间的,那是因缘生法,真实之利是永恒的。这三种真实太难得了。
所以学佛一定从真实下手,别人对我们不真实,我们一看,应该的,为什么?他所追求的是六道轮回,是五欲六尘,他当然是这样对待我。我们过去跟他一样,现在我们要求真实,我们决定不能跟他一样。他以妄心对我,我以真心对他,我用真心,我将来得的是三种真实。诸位决定不要认为,那这样我吃亏上当了,眼前这一点小亏你不肯吃,你生生世世都吃亏。换句话说,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学佛就是不肯吃亏上当,所以落到今天还是这个样子。如果肯在这一生当中,我们吃这一生亏,上这一生当,来世再不吃亏了,永远再不上当了。这是比方说,实际上入了这个境界,绝对不是吃亏,是占大便宜,为什么?心开意解,得大自在。这是依智不依识。所以四依法在现前这个时代,我们感触非常深刻,觉得是迫切需要,我们才不会迷失方向,不会走冤枉路。一定要依四依法,决定不能够依一个人。
我这一次在新加坡讲《无量寿经》,每讲一遍都有新的悟处,遍遍不相同。到新加坡第二天,他们安排了一个皈依,有一百多人,就照我们从前皈依的方式,讲开示给大家听,传授皈依。第二次皈依安排的是《无量寿经》正宗分讲完,所以第二次我讲三皈依跟从前讲的意思完全不相同,讲得非常具体。讲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这是普通的讲法,觉正净没标准。所以《无量寿经》正宗分讲完之后,觉正净真的落实了。皈依佛,佛是阿弥陀佛,我们皈依阿弥陀佛;皈依法,法是《无量寿经》;皈依僧,僧是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菩萨僧,这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觉正净三宝都在《无量寿经》里面,依照《无量寿经》的理论、方法来修学,决定是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
所以那一次的法名统统用妙音。《无量寿经》流通分里面讲得清清楚楚,我们娑婆世界初发心的,初发意的,过去对佛法不了解的,就是指我们这些人,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人数都是以亿为单位,四十亿,我们娑婆世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到那边之后,将来成佛在十方世界教化众生,「同名妙音如来」,这等於佛给我们这批人受记。你不到西方极乐世界没分,到西方极乐世界,将来你都是妙音如来。所以我们法名统统叫妙音,现在你们是妙音菩萨、妙音居士,将来你们是妙音如来,你以后读这部经书更亲切,为什么?这经上有你,你的名字就在经里头,特别有亲切之感,所以法名统统用妙音。那一次皈依有两百多人,起法名也来不及了,正好妙音,大家统统一律平等,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我们现在就开始平等,我们统统是妙音居士,经上讲的「贤护等十六正士」,大家统统是妙音正士。皈依的时候,旁听的人很多,旁听的人也一样,都得到法喜,都晓得这个意思。这就说明我们一定要认清佛法,要遵守四依法,这比什么都重要。
其次,就是我们真正选择净宗的确是不可思议的因缘,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实在讲你能够选择这个法门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为什么?选择这个法门,依照这个法门修学,没有一个不成就,永明延寿大师所讲的万修万人去。今天我们晓得,念佛人很多,往生的人很少,这不是法门上的问题,是他本身修学上的问题。我们见了很多,有很多人一生念佛,到临终的时候舍不得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有留恋,不肯去了。还有不少的人对这个法门学了多少年之后,他起了怀疑,听说其他的法门马上可以得神通,马上可以见神见鬼,他就学别的法门去了,改变主意了,这样不能去的。如果一心一意修学这个法门,没有一个不成就,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
所以经典要天天读诵,读诵经典就是跟佛菩萨面对面谈话一样。想跟菩萨见面,跟阿弥陀佛见面,你就把这个经典展开念一遍,就是跟阿弥陀佛见面,不仅仅是跟阿弥陀佛见面,给诸位说,你是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见面,因为这个法门、这部经典是一切诸佛共同弘扬的一个法门。不像其他经典,佛不一定会说,没有当机的他就不会说。这个法门,上从等觉菩萨,下到地狱众生,各个都当机,所以一切如来没有不说这个经典,十方诸佛赞叹。赞是赞扬,叹就是演说。所以我们读这部经自己心里要晓得,我是见佛,我是见一切诸佛,见一切诸佛这个心来读这部经,你的心充满恭敬,自然有感应。
净宗学会是一个非常好的理想,夏莲居老居士晚年提出这个构想,可惜没有能够组织,这是我去年见到黄老居士,他当面告诉我,大陆上没有这个组织。因为老居士提出这个构想,共产党已经统治大陆,他往生的时候好像在民国五十八年,距离我们现在不算远。大陆上没有能组成,所以特别嘱咐我,希望能够在国外,能够在台湾组成功,提倡专修专弘。在美国、加拿大,现在在台湾、新加坡、香港都成立了,这个因缘也非常殊胜、非常难得。
这个机构成立之后,我们总得尽心尽力帮助这些同修们。依据的经典,我们很快的印出来。修行的方法,我们也特别提供出来,所以我写了净宗学会的缘起,把我们的理想、愿望,修学的依据、方法,全都写在这个里面。我们依据的经典就是净土五经,五经里面最重要的是《无量寿经》。但是诸位早晚做功课的时候,《弥陀经》方便,早晚课受持《阿弥陀经》,《阿弥陀经》就是《无量寿经》的略本,它们里面的内容可以说完全相同,一个说得详细,一个说得简略,所以受持《弥陀经》为方便。但是念《无量寿经》,你了解的意思圆满,所以《无量寿经》每天至少要读一遍。
没有时间读,我们现在用录音带,这个录音带在台湾我们已经做了几千套,就是读诵的《无量寿经》。最近我们在考虑做台语的。现在在台湾做的录音带一共有三种不同的速度,有念一遍两小时的,有一个半小时的,有一个小时的。因为有人念得很熟,念两小时他嫌太慢,耽误时间太多,但是初学的人,念太快他跟不上,所以我们有三种不同的速度,喜欢快的有快的,喜欢慢的有慢的。
念的方法不是像昨天念《地藏经》的方法,敲木鱼念经的方法没用处,所以这个观念我们要改。佛法永远是领导时代,我们从前那个念诵的方法是满清以前用的方法,古人用的方法。古人念书你们没有见过,我小的时候还见过,就是摇头晃脑那个念法。他念那个经,我们在旁边听,听半天听不出来。像我们现在念经唱赞,别人听,听不出来;你是佛教徒,懂得,会听得清楚;你要不懂得,听不出来。那种念法只有你自己受用,别人得不到受用。所以我这次做这个带子,我找国语比较标准的,国民学校的老师,广播电台的广播员,我请他们来念,就像念广播稿子一样念法。像我们平常在讲台上讲经这个念法,「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这样念法,他听得很清楚,不要看经本也懂得。抑扬顿挫,字正腔圆,听得很舒服,这样的带子流通出去帮助他们读经。
我们这个念诵的录音带,我带了几套到新加坡,他们那边同修听了很欢喜,找了一个录音带公司,马上拷贝了一千套,不到两个星期,一千套带子都没有了,后来是抢著要,所以我们估计新加坡念《无量寿经》至少有三千人。有这个就方便了,不认识字的可以跟著这个学中文,没有时间的可以不必看经本,他开车或者工作的时候戴上随身听听经,一天至少听一遍,听一遍就跟著念一遍,这是读经。
我也把读经的构想告诉大家,我说非常重要。我们是中国人,中国文化的根本在文言文。所以我在那里特别提倡读《无量寿经》,不学佛的人把这个经本当作国文念,这里面一共是四十八品,也是第一流的文章,文学作品里面它也有很高度的价值。这部经能够背得很熟,文言文的基础就打下去。有这个基础,中国的《四库全书》、《大藏经》,你才有能力阅读,文字障碍没有了,这就是一把钥匙,《四库全书》的钥匙,《大藏经》的钥匙,为什么不花一点功夫把它拿到?这样子读法可以学中国话,新加坡称为华语,你可以学华语,认识中国字,通达中国的文言文,又学了佛法,这一举四得。特别嘱咐他们要用这个方法教子弟,教小孩。西方有不少有学问、有见识的这些人,他们的预测,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换句话说,二十一世纪,中文应该是世界的第一语言,不学中文的,那个亏就吃很大。这个话我们想想是很有道理,所以对於儿女子弟文言文的修学要注意到。这个事情实在讲并不难,尤其是小孩,读诵非常之快,但是要督促,要让他天天念,他才不会忘记,这个基础才能真正的打下去。
文言文的基础好了,白话文自然没有问题。民国初年提倡白话文的,那白话文写得非常好,他们是文言文的底子,没有文言文的底子写不出来。现在人写的白话文跟民国初年的不一样,他写不出来。你看我们台湾同胞,许地山,台湾人,你看他那个小品,那个集子,他那个书名叫《落花生》,那个里面有他几十篇的文章,篇篇精彩,白话文,文言文的底子。
《无量寿经》非常重要,《弥陀经》太短,这部经的分量正好,不短也不长。现在我们台北图书馆,他们差不多念了有一年,念得很熟,念一遍只要四十五分钟。大陆上黄念祖老居士的学生差不多各个都能够背诵,而且这些学生们告诉我,他们生病,自己生病,家人生病,不请医生,不吃药,念《无量寿经》,念观音菩萨,一直到把病念好,真有效,这不可思议的感应,他们有这种坚定的信心,《无量寿经》可以治病。
所以这是我们依据经典以这一部为主,当然如果更有能力最好五经统统念,所以我们这次印的《五经读本》,我们里面有读本、有附本。读本,我们就是选择应当要读诵的,附本是给诸位做参考的,但是一定要看,多看几遍,遍数看的愈多愈好。读本天天要读诵,有能力,有时间,这五种统统都念;没有时间,选择一种、二种。实在工作太忙,《无量寿经》这么长,一天也没有办法念一遍,选最短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二百四十四个字,比《心经》还短,念熟了,二、三分钟就念完了,这也非常好。所以不可以一天不读经。读经是解,行是如何把佛法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读经就等於照镜子一样,你每天念的时候会反省,这个地方我没有做到,那个地方我做到了,这就是依这部经来修正自己的生活、思想行为。
在总的原则上,我们提出五个纲领,第一个纲领就是《观经》上讲的三福。学佛不能没有福德,不能没有福报,福报是要自己修的,先要知道修福。《观经》的三福不仅仅是修净土的人必须要奠定的基础,整个大乘佛法实在讲都不能离开这个原则。第一个就是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人天的福德。特别提倡孝敬,为什么孝敬这么重要?诸位要晓得,孝敬是性德,我们修行的目标是要明心见性,是要开化显示真实之际,你不用性德这个工具没有办法明心见性,所以一定要与性德相应。与性德相应的就是孝敬,所以孝敬非常重要。
中国儒家教学目标也是叫你开悟,不像西方人的教育重知识不重智慧,这是基本观念上不相同,所以方法不一样,西方人没有孝道。换句话说,西方人成就再高,都是世间法,决定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他可以生天,他没有办法成阿罗汉,没有法子明心见性。中国跟印度的教学重悟性,孝敬就是开发自性唯一的工具,没有别的东西能够代替。所以我常说,绝对不是说父母要我们孝,老师要我们尊敬,我们这样想法想错了,而是父母、老师希望我们明心见性、成佛作祖,这是必要的工具。我们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才会真正去做,会认真去做,否则的话,父母对我们也并不怎么样,我们为什么要孝顺他?老师更不必说了。看到别人都没有这么做,我们要勉强这样做,自己心不服,那就是没有把事实真相搞清楚,不知道对自己有这么大的利益,不知道它是开发自性的工具。没有这两样决定不能明心见性。
古来这些祖师大德,出家的,在家的,在家的成就就是大居士,你看《高僧传》、《居士传》这些有成就的人,再看看经典里面讲的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孝顺父母、不尊敬师长的,找不到。凡是有成就的,成就愈大,他这两个字做得愈彻底、愈圆满。所以看修行的功夫,堪验自己程度到什么样的境界,你就看孝敬的心,孝敬的行为。如果你这个功夫真正得力,你孝敬的心一天一天的浓厚,你孝敬的行为一天一天的厚实,这是真的,这就很容易看到自己的修学有没有进步。不要看别的,看这个就非常明显,他是自然流露,不是做作的,做作做不出来。自然流露,不是外面人要求的,也不是其他力量去勉强,是自动自发的,自性流露出来的。
佛法讲的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所以第一福里头提出「慈心不杀」。决定不可以存一个意念伤害一切众生,功夫做到纯的时候,令一个众生生烦恼都是我们自己的过失。不但不伤害,不要叫别人烦恼。别人看到我们就讨厌,我们看到他,远远躲开,让他欢喜,不要叫他生烦恼,这是慈悲,培养自己的慈悲心。「修十善业」,用十善作为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生活的守则。这是第一条,福报的大根大本,实在讲是世间法。人之所以不同於禽兽,就是这个法,禽兽没有,人有。人如果失掉这个法,实在讲跟禽兽没有什么差别。
第二条有三句,这是出世间法,「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入佛门了。佛门修什么?一定要记住,修觉正净。三皈讲得明白、讲得清楚,不会叫我们发生误会,就是六祖大师在《坛经》上所讲的,他老人家讲三皈,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他这样说法,然后再解释,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不会叫我们产生一点误会。所以我们修的是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觉正净是一而三、三而一,觉悟的人心地当然正,当然清净;正知正见的人必定觉悟,必定清净;心地清净的人自然觉悟,自然正知正见,所以是一而三、三而一,因此我们的修学只要学里头一个字就行了。这是我在从前,在此地给同学们也常常提到。佛法修行虽然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但是走到最后就归到觉正净三门。
以中国这个宗派来讲,禅宗走的是觉门,所以这个真是要上根利智,他觉而不迷,他走这个门。教下走正门,就是修正自己的知见,正知正见,依靠大乘经典来修正,读诵,反省检点,改过自新,教下从这个门入,从正门入。当然这教下,中下根性的人都可以做,不像那个禅,禅是真正要上根利智,一般人是没有办法的。净土宗跟密宗从净门入,都是修清净心。三者比较起来,从净门入容易。觉门,我们没有这个天分,没有这个资格;正门,时间太长,经典太多,换句话说,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要那么长的时间,我们等不及了。净门就方便了,直接修清净心,六根清净一尘不染。
佛法在现代,可以说在全世界,没有学佛的人我们不谈,已经入了佛门,甚至於受过三皈五戒,乃至於菩萨戒,但是对佛法依旧认识不清楚,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不仅仅对自己修学有障碍,在不知不觉中造许多的过失,这是无法弥补的。追究它的根本原因就是对於佛法认识不清楚,分别执著太重。这是我们在现前每个国家地区所看到的实际状况。
所以我们就想到黄念祖老居士在《谷响集》最后一篇里面谈到末法时期的修行,第一个,同修贵精不贵多。我们在《西方确指》里面看到,觉明妙行菩萨那一帮修行人只有十二个人,十二个人各个成就,这个不可思议。所以同修贵精不贵多,真正修行的,志同道合。第二个,道场重实质不重形式。香火盛,法缘殊胜,很热闹,这是形式。要重实质,实质就是有解有行。能够在佛法里面,我们选择一些经论,这就像过去宗派的形成,整个经典绝对不是我们一生所能够消化得了,所以只好在经典里面选择一部分,适合我们的根性,从这下功夫。
佛法与世间法不一样,世间法可以说是在枝叶上寻求,佛法是在根本上建立的,所以佛法是一个法门通达,一切法门都通达,像树一样,它是根,与每个枝叶都有关系。世间法,好像枝枝叶叶,它关联的范围小,不是整个的。这是佛法与世间法不相同的,所以一宗通了,是宗宗皆通,乃至於古人所讲的,一部经通了,是经经都通,就怕你不通,为什么?这个通不是文字上通,是由一部经明心见性,到见了性,一切法自然就通达,为什么?《华严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性是本体,十法界依正庄严的根本、来源。如果我们把一切万法的根本、来源找到,当然一切法自然就通达。所以佛法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哪一个法门,目的都是要明心见性。
禅宗里面标榜的明心见性,其他宗派不用这个名词,可是事实上是一样的。净土里面讲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用的名称不相同,意义、境界完全相同。我们明白这个事实的真相才知道佛给我们说的话是千真万确,「法门平等,无二无别」。我们自己修学一个法门,只有一个法门才能够走进去。好像一个大房子开了许多门,你要想进来只能从一个门才能进得来,你同时想从两个门、三个门,这是决定进不来的。要从一门进来,进来之后,一切法门统统得到。因此,我们学一个法门,对於其他的法门不能不尊重。现在有通病,很大的毛病,我自己的法门殊胜第一,别的都不如我,自赞毁他。譬如说这个房间,从这个门进来我们欢喜,从那个门进来我们要毁谤,哪有这个道理?这叫迷惑颠倒。如果有这样的分别执著,我们可以断定他走的这一门,他也入不进来,他在门外。只有在门外才会跟人吵架、争执,说这个对、那个不对,入门来的决定没有这个错误观念。
这么多的法门,有许许多多的法门,释迦牟尼佛并不是为我们说的。法门固然是平等,佛是应机说法。佛陀在世,你要是遇到他,他给你一番开示,你照著他的话去做,你的问题就解决了。所以我们展开经卷,你看看那部经,佛对哪些人说的?像《金刚经》,佛对须菩提说的,不是对别人说的。如果我们想一想,我们的根性跟须菩提差不多,行,可以接受《金刚经》。如果我们的根性不像须菩提,你学这个法门就会有困难。经上把佛比作大医王,众生是病人,我们有病,当然去请教大夫,大夫给我们诊断,给我们开药方,每个人的病不相同,所以开的药方不一样,这才留下这么多的经典。那么多的经典,就是佛当年在世,看那些病人,给那些人的处方。今天这个大夫也不在世了,找不到了,拿著这些处方,要是乱吃药,不但不能治病,准死无疑。换句话说,不但不能叫你断烦恼、了生死、出三界,甚至於很多学佛学到阿鼻地狱去了。他不学佛不会堕地狱,学佛反而堕地狱。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这个事实真相。
佛实在讲非常慈悲,所以这个法一定要代代相传。你看任何一个宗派,都是一个祖师、一个祖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保持释迦牟尼佛当年所说的真正的义理,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保持它的真实义。但是我要在此地奉告诸位,传到现在,真实义已经没有了,怎么没有了?就是现代佛门里面,在家出家里头,魔子魔孙太多。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魔王波旬就给释迦牟尼佛说,我将来要破坏你的佛法,释迦牟尼佛说我的法是正法,邪不胜正,决定不能够破坏的。魔王波旬就说,到你末法时期,我叫我的魔子魔孙统统出家,受戒披上袈裟,这样来破坏你的佛法。释迦牟尼佛听了,一句话不说,流眼泪。所以《楞严经》第六卷后面,「清净明诲」这一章讲得很清楚,讲现在这个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大家都是这样说,积非成是。你今天给他讲正法,不相信;你跟他讲邪法,他相信。现在的人信邪不信正,听骗不听劝。劝他没有用,骗他行,他听骗。我们现在是生在这么一个时代,总得要认识清楚。
真正善知识非常难求,因此我们认识佛法之后一定要遵守四依法。四依法,佛在《大集经》上说,我们现在才真正晓得四依法不可思议的作用。第一个,我们一定要「依法不依人」。我们是肉眼凡夫,对於这些人,我们不认识他,他到底是佛弟子还是魔弟子?我们没有能力辨别。我们要想学到真正的佛法,那只有我们依法,法是经典。不管是什么样的人,他说他是佛再来的,菩萨再来的,都不行,他所讲的东西如果与经义不相应,我们可以不接受。
可是这个地方又有个问题,经典后人会伪造,到底哪是真的经、哪是假的经?这又成问题。过去不成问题,现在成问题。因为在过去,《大藏经》是标准,现在《大藏经》也发生问题。为什么说从前《大藏经》是可靠的标准?《大藏经》所收进去的一部经,是要经过当代的高僧大德、有修有证的人审查,大家公认,这是真实的,真正是佛法的经典,从印度传过来的,确实是某个法师在某个地方翻译成功的,这样才能入藏。后人的著作,像经的注解,以及对於佛法上这些注疏,也必须经过这一些大德们认可同意,认为所说的理论、思想、境界与佛法确实相应,没有错误,这样审查之后再送给皇帝,皇帝用命令颁布入藏,所以想收到《大藏经》是相当不容易,非常谨慎,就怕邪知邪见混入《大藏经》。到现代不一样了,现在是民主,没有人审查,谁有钱,谁都可以去印《大藏经》。你印《大藏经》,看到有一些好的东西,喜欢的东西,都可以把它印到里面去,掺杂到里面去,所以现在连《大藏经》都不可靠,这个问题严重。
我们依法,法的标准如何来选择?一定要依靠古老的《藏经》,换句话说,最低限度就是清朝《龙藏》以前,这是决定靠得住。民国所印的《藏经》,日本所印的《藏经》,都不可靠。但是现在流通最普遍的是近代所印的,价钱很低廉,这个没有关系,我们只要看看古老《藏经》的目录就可以了。所以一定要找到真正的经典,做为我们自己修学的依据,这是第一个「依法不依人」。
第二是「依义不依语」,这一句话很重要。大概释迦牟尼佛知道,后来的人分别执著,争论太多,所以特别提醒我们,只要意思对了,言语文字稍稍不同没有关系,这个不必争论。像《金刚经》在中国有六种译本,现在大家念的大概都是念鸠摩罗什的译本。有六次翻译,原本的梵文是一个本子。六个人翻译当然文字不相同,但是意思是一样的,所以不必争论。那六个译本,你喜欢念哪个本子都好,不必去执著我这个本子好,你那个本子不好,用不著。像这种情形很多。
《无量寿经》一共有十二种翻译,但是翻译的内容出入很大,我们在《无量寿经》研究讨论的时候给诸位做过详细的报告。因为这部经是佛当年在世多次宣说的,最有力的证明就是《大宝积经》里面有「无量寿如来会」,这就是佛讲《大宝积经》是一个大的单元,一个大的系列,这一系列里面他也曾经讲过《无量寿经》。所以我们晓得《无量寿经》佛不是讲一次,当年在世的时候是多次宣讲,可能流传到中国的原本版本不一样,因此翻译的出入很大,绝对不是一个原本,一个原本不可能有这种现象。像这种情形很少,多次宣说一定是非常重要的经典。
我们看看《无量寿经》里面那些当机的人,的确是像祖师大德所说的「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夏老居士会集本里面列的人数少,他会集的时候省略了。像康僧铠的本子,前面表法的上首,三十一个人。《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属於同部,所以古人称为大本、小本,我们看看《弥陀经》也是一样,《弥陀经》前面列的上首,十六个人,各种不同根性的统统有,那个很适合我们。我们没有智慧,很愚痴,大概比周利盘陀伽还强一点;你说我们有智慧,我们比不上舍利弗,所以他那个受记就广。我们以这个方法来选择,这很合适,这个法门适合我们修行。何况在《无量寿经》里面,佛非常明白的告诉我们,将来整个佛法灭了,这部经还要留在这个世间一百年,换句话说,这很明白的告诉我们,所有那些法门对众生都不适用了,好像那个药方都没有办法治你这个病了,这个药方可以,还能够对治。从这段经文里面我们就觉悟了,我们选择这个法门是决定不错,不必要找老师,选择这个法门没错,用这个药来对治。其他法门就要看看自己的根性相不相应,如果不相应,真的白修了。
相不相应怎么知道?去请教别的法师、大德,如果这个法师、大德是邪师就糟了。实在这桩事情不要去问人,自己反省一下就知道。好像我们有病,我们吃这个药有没有效,你去问别人,别人怎么会知道?问自己。病痛少了,身体逐渐恢复健康,这就有效。所以佛法的修学效果从哪里看?从觉正净。我依照这个法门来修学,我的心比从前清净多了,烦恼减少了,会欢喜了,愈学愈快乐,这就有效。如果学得很痛苦,学的还有许多压力,这就错了。佛法决定不约束人,决定不以压力压人,这在佛法里头,大小乘里面都找不到的。所以你心地真正得清凉、得自在,烦恼少,智慧增长,这就是学佛有效果。如果得不到这样的效果,我们学的佛法就有问题,不是法门有问题,或者是我们不契机,或者我们方法上有错误。
尤其是争执,自赞毁他,都是违背「依义不依语」这条教训。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做到依义不依语,所有一切争论都没有了,一切的分别执著都化解了,门门都好。就像《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代表无量的法门,每一位善知识修他自己这一门,但是对於别人都非常赞叹,自己谦虚,赞叹别人,决定找不到一个贡高我慢,说自己这个法门好,别的法门不如我,你看看《华严经》,决定找不到。这就是依义不依语。
第三是「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一条特别重要。佛说一切经典确实有了义、有不了义,那就是众生当年来向他请教的时候,众生的根性不相同,愿望不相等,有人希望生天,他就满足,佛就教他生天的方法;有人觉得我证阿罗汉果就自在了,他不想成佛,佛就教他证阿罗汉果的方法,所以这个经,境界就不一样了。我们要选择了义,不要选择不了义。了义里头有比较,譬如生天就比做人要了义,阿罗汉比天人要了义,天人没出三界不免轮回,阿罗汉已经超越三界,不会再轮回。但是阿罗汉又比不上菩萨,菩萨比阿罗汉又了义。菩萨比不上佛,佛里面还有四等,天台家讲藏通别圆,藏教的佛比不上通教的佛,通教的佛比不上别教的佛,别教的佛比不上圆教的佛,所以说成佛,你成哪一种佛?这要搞清楚。成个藏教的佛不难,成圆教的佛不容易。所以要找了义的经典。那我们现在明白了,究竟了义,了义当中的了义是净土法门,净土三经是究竟了义,因为成就的是圆教的佛。《华严经》称了义,《华严》最后如果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华严》是别教佛,不是圆教的,是了义没有错,不是究竟了义。因为它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是究竟了义。
所以彭际清居士非常了不起,他说《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当然就是小部《华严》。八十卷《华严经》长,大部;《无量寿经》短,称中部;《弥陀经》更短,那就小部。不但是中部《华严》,蕅益大师说得就更好了,「《华严》奥藏,《法华》秘髓」。这两句话就是说《无量寿经》是《华严》、《法华》的精髓,这说的的确一点都不过分。所以这是《华严》、《法华》的精华,是了义当中的了义,没有比这部经更圆满的,的确是一切事理圆满具备,就在这么小小的一册里头,实在是非常难得,尤其夏莲居居士这个会集本。
虽然印光法师对於过去的会集本有很多批评,他不赞成,但是诸位一定要晓得印光法师为什么不赞成。不是不赞成会集,是会集里面有毛病。会集跟翻经不相同,你翻译经,你的文字可以自己斟酌,会集的时候不能改动原译本的一个字,改动会产生流弊。如果随便改动经文,我改一个字,你改一个字,改到后来,这部经就变质,就不成样子,所以决定不能改动一个字。前面的会集本,王龙舒的,彭际清的,跟魏源的,都犯了这个毛病。所以印光大师讲这改经,这改经不得了,这个罪过很重。夏莲居老居士很慈悲,他会集这个是一个字都没有改动,所以梅光羲居士以及民国初年这些出家的大德们,像慧明老和尚、慈舟法师,大家认识忏云法师,忏云是慈舟的学生,慈舟法师在济南就是讲这个本子,而且还有科判,这是我们在序文里面看到的。可惜印光法师没有见到这个本子,本子出来的时候,印祖已经往生。
如果说不可以会集,前面会集的三个人,往生的瑞相都好。王龙舒是第一个会集的,人家往生是站著走的,这就证明这个会集是应当的,他是头一个会集。他如果不是站著往生,这个会集后来的人会打问号。他是预知时至,没有生病,站著走的,这给我们证明这会集没有问题,可以会集。会集一定要忠实,一定要有慧眼,因为你选择这个差别很大。王龙舒,后人对他的批评,有许多很重要的他没有选,次要的他选到了,这是选择上有问题。再就改动原文,这个弊病就更大,虽然他的会集本连印光大师也赞叹,为什么?比五种原译本读起来的确是要通畅得多,意思容易明了,这是它的好处,但是好处里头有毛病,可以挑得出毛病来的。夏老这个本子挑不出毛病,这是会集,后来的一定超过前面的,前面的毛病,后面的就可以避免,一定超过前面。所以魏源的本子就超过彭际清的,超过王龙舒的,夏莲居的又超过魏源。这些本子现在都收在《五经读本》里面。净土宗所有的经论就搜集在这一本里头,所以在这十个宗派里面来讲,净土宗依据的经论最少。东西多了,我们就感觉到困难。它的典籍少,典籍虽然少,可是它的内容比起其他任何一宗还都多。文字少,内容丰富,深广无比,这是这个法门的殊胜。所以佛教给我们,劝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但是夏莲居老居士有一个悲心悲愿,希望从他这个本子能够引导我们去读五种原译本。我们也正禀承他这个意思,所以把《无量寿经》现存的九种不同的本子印在一起,便利诸位同修去阅读古本,所以古本一定要读。你能够把这九种本子认真的从头到尾看个十几遍、二十遍,然后专一夏居士的会集本,这样最好,你的信心也坚定了,决定没有怀疑。这是叫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我们选择这个。如果自己有能力、有时间,一些大乘经论可以涉及,不是不可以涉及,像《华严》、《法华》、《楞严》、般若,都可以涉及,你对於净土五经一论会更深入。如果没有时间就不必,就是五经一论,一生决定够用。但是涉猎其他经典一定要自己先奠定基础,然后涉猎,有受用。换句话说,所有一切经典都是《无量寿经》的注解,到最后统统会归在《无量寿经》。好像一棵大树一样,《无量寿经》是根,一切枝叶花朵统统归到根,都是从根生的,还会归到这个根,这样才有受用。
第四就是「依智不依识」。学佛,佛一再告诉我们,佛跟凡夫有什么地方不同?说实在话,没有一样不同,所不同的就是佛很理智,凡夫感情太重,所以教给我们依智不依识。学佛就是学做人,学佛就是学生活。佛是觉悟的意思,学佛就是学觉悟。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要觉悟,处事待人接物要觉悟,不迷惑、不颠倒,就学这个,所以佛不能不学,不学就迷惑颠倒。情是执著,所以佛劝我们要理智,不要用感情。
般若的目的,看破世界,换句话说,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彻底明白。感情是不明了,迷。一切都明了,所有执著自然没有了,这是智,所以学佛一定要学理智。知道宇宙人生是怎么回事情,知道一切万法从哪里来的,这个很重要,真正知道就不迷。浅而言之,一切法是缘生,要认识清楚。缘聚则生,缘散则灭,一切万法缘聚缘散,缘聚缘散决定是无常的,所以你要是希望永久,这是迷,这不是事实。所以聚的时候,你也不生欢喜心;散的时候,你也决定没有烦恼,为什么?正常的。一切法统统是缘聚缘散,决定不能执著,执著就错了,这是情与理的一个最低的标准。所以晓得这个事实,当然我们每个有情众生希望真常,真常,换句话说,要超越因缘,因缘是现象。超越因缘的确有不生不灭、常乐我净,那是真有不是假有,如果没有这些,佛对我们所有这些教法最后都落空。这个东西在哪里?在你自己心地里面,不在外面。在外面未必能得到,在自己里面,你只要想求,没有一个人得不到。从自性里面求,自性就是真心,不能从妄心上求,要从真心上求,就求到了。
《无量寿经》讲三种真实,这么短短的经文,三种真实都讲出来,这很少见。第一个讲「真实之际」,「开化显示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就是真如本性,拿现在的哲学名词来讲就是宇宙万有的本体,一切万法从这个本体生出来的。第二个「住真实慧」,这是自受用,真实慧是般若智慧。第三「惠以真实之利」,真实的利益,不是假的。假的利益是给你利益,短时间的,那是因缘生法,真实之利是永恒的。这三种真实太难得了。
所以学佛一定从真实下手,别人对我们不真实,我们一看,应该的,为什么?他所追求的是六道轮回,是五欲六尘,他当然是这样对待我。我们过去跟他一样,现在我们要求真实,我们决定不能跟他一样。他以妄心对我,我以真心对他,我用真心,我将来得的是三种真实。诸位决定不要认为,那这样我吃亏上当了,眼前这一点小亏你不肯吃,你生生世世都吃亏。换句话说,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学佛就是不肯吃亏上当,所以落到今天还是这个样子。如果肯在这一生当中,我们吃这一生亏,上这一生当,来世再不吃亏了,永远再不上当了。这是比方说,实际上入了这个境界,绝对不是吃亏,是占大便宜,为什么?心开意解,得大自在。这是依智不依识。所以四依法在现前这个时代,我们感触非常深刻,觉得是迫切需要,我们才不会迷失方向,不会走冤枉路。一定要依四依法,决定不能够依一个人。
我这一次在新加坡讲《无量寿经》,每讲一遍都有新的悟处,遍遍不相同。到新加坡第二天,他们安排了一个皈依,有一百多人,就照我们从前皈依的方式,讲开示给大家听,传授皈依。第二次皈依安排的是《无量寿经》正宗分讲完,所以第二次我讲三皈依跟从前讲的意思完全不相同,讲得非常具体。讲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这是普通的讲法,觉正净没标准。所以《无量寿经》正宗分讲完之后,觉正净真的落实了。皈依佛,佛是阿弥陀佛,我们皈依阿弥陀佛;皈依法,法是《无量寿经》;皈依僧,僧是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菩萨僧,这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觉正净三宝都在《无量寿经》里面,依照《无量寿经》的理论、方法来修学,决定是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
所以那一次的法名统统用妙音。《无量寿经》流通分里面讲得清清楚楚,我们娑婆世界初发心的,初发意的,过去对佛法不了解的,就是指我们这些人,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人数都是以亿为单位,四十亿,我们娑婆世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到那边之后,将来成佛在十方世界教化众生,「同名妙音如来」,这等於佛给我们这批人受记。你不到西方极乐世界没分,到西方极乐世界,将来你都是妙音如来。所以我们法名统统叫妙音,现在你们是妙音菩萨、妙音居士,将来你们是妙音如来,你以后读这部经书更亲切,为什么?这经上有你,你的名字就在经里头,特别有亲切之感,所以法名统统用妙音。那一次皈依有两百多人,起法名也来不及了,正好妙音,大家统统一律平等,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我们现在就开始平等,我们统统是妙音居士,经上讲的「贤护等十六正士」,大家统统是妙音正士。皈依的时候,旁听的人很多,旁听的人也一样,都得到法喜,都晓得这个意思。这就说明我们一定要认清佛法,要遵守四依法,这比什么都重要。
其次,就是我们真正选择净宗的确是不可思议的因缘,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实在讲你能够选择这个法门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为什么?选择这个法门,依照这个法门修学,没有一个不成就,永明延寿大师所讲的万修万人去。今天我们晓得,念佛人很多,往生的人很少,这不是法门上的问题,是他本身修学上的问题。我们见了很多,有很多人一生念佛,到临终的时候舍不得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有留恋,不肯去了。还有不少的人对这个法门学了多少年之后,他起了怀疑,听说其他的法门马上可以得神通,马上可以见神见鬼,他就学别的法门去了,改变主意了,这样不能去的。如果一心一意修学这个法门,没有一个不成就,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
所以经典要天天读诵,读诵经典就是跟佛菩萨面对面谈话一样。想跟菩萨见面,跟阿弥陀佛见面,你就把这个经典展开念一遍,就是跟阿弥陀佛见面,不仅仅是跟阿弥陀佛见面,给诸位说,你是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见面,因为这个法门、这部经典是一切诸佛共同弘扬的一个法门。不像其他经典,佛不一定会说,没有当机的他就不会说。这个法门,上从等觉菩萨,下到地狱众生,各个都当机,所以一切如来没有不说这个经典,十方诸佛赞叹。赞是赞扬,叹就是演说。所以我们读这部经自己心里要晓得,我是见佛,我是见一切诸佛,见一切诸佛这个心来读这部经,你的心充满恭敬,自然有感应。
净宗学会是一个非常好的理想,夏莲居老居士晚年提出这个构想,可惜没有能够组织,这是我去年见到黄老居士,他当面告诉我,大陆上没有这个组织。因为老居士提出这个构想,共产党已经统治大陆,他往生的时候好像在民国五十八年,距离我们现在不算远。大陆上没有能组成,所以特别嘱咐我,希望能够在国外,能够在台湾组成功,提倡专修专弘。在美国、加拿大,现在在台湾、新加坡、香港都成立了,这个因缘也非常殊胜、非常难得。
这个机构成立之后,我们总得尽心尽力帮助这些同修们。依据的经典,我们很快的印出来。修行的方法,我们也特别提供出来,所以我写了净宗学会的缘起,把我们的理想、愿望,修学的依据、方法,全都写在这个里面。我们依据的经典就是净土五经,五经里面最重要的是《无量寿经》。但是诸位早晚做功课的时候,《弥陀经》方便,早晚课受持《阿弥陀经》,《阿弥陀经》就是《无量寿经》的略本,它们里面的内容可以说完全相同,一个说得详细,一个说得简略,所以受持《弥陀经》为方便。但是念《无量寿经》,你了解的意思圆满,所以《无量寿经》每天至少要读一遍。
没有时间读,我们现在用录音带,这个录音带在台湾我们已经做了几千套,就是读诵的《无量寿经》。最近我们在考虑做台语的。现在在台湾做的录音带一共有三种不同的速度,有念一遍两小时的,有一个半小时的,有一个小时的。因为有人念得很熟,念两小时他嫌太慢,耽误时间太多,但是初学的人,念太快他跟不上,所以我们有三种不同的速度,喜欢快的有快的,喜欢慢的有慢的。
念的方法不是像昨天念《地藏经》的方法,敲木鱼念经的方法没用处,所以这个观念我们要改。佛法永远是领导时代,我们从前那个念诵的方法是满清以前用的方法,古人用的方法。古人念书你们没有见过,我小的时候还见过,就是摇头晃脑那个念法。他念那个经,我们在旁边听,听半天听不出来。像我们现在念经唱赞,别人听,听不出来;你是佛教徒,懂得,会听得清楚;你要不懂得,听不出来。那种念法只有你自己受用,别人得不到受用。所以我这次做这个带子,我找国语比较标准的,国民学校的老师,广播电台的广播员,我请他们来念,就像念广播稿子一样念法。像我们平常在讲台上讲经这个念法,「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这样念法,他听得很清楚,不要看经本也懂得。抑扬顿挫,字正腔圆,听得很舒服,这样的带子流通出去帮助他们读经。
我们这个念诵的录音带,我带了几套到新加坡,他们那边同修听了很欢喜,找了一个录音带公司,马上拷贝了一千套,不到两个星期,一千套带子都没有了,后来是抢著要,所以我们估计新加坡念《无量寿经》至少有三千人。有这个就方便了,不认识字的可以跟著这个学中文,没有时间的可以不必看经本,他开车或者工作的时候戴上随身听听经,一天至少听一遍,听一遍就跟著念一遍,这是读经。
我也把读经的构想告诉大家,我说非常重要。我们是中国人,中国文化的根本在文言文。所以我在那里特别提倡读《无量寿经》,不学佛的人把这个经本当作国文念,这里面一共是四十八品,也是第一流的文章,文学作品里面它也有很高度的价值。这部经能够背得很熟,文言文的基础就打下去。有这个基础,中国的《四库全书》、《大藏经》,你才有能力阅读,文字障碍没有了,这就是一把钥匙,《四库全书》的钥匙,《大藏经》的钥匙,为什么不花一点功夫把它拿到?这样子读法可以学中国话,新加坡称为华语,你可以学华语,认识中国字,通达中国的文言文,又学了佛法,这一举四得。特别嘱咐他们要用这个方法教子弟,教小孩。西方有不少有学问、有见识的这些人,他们的预测,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换句话说,二十一世纪,中文应该是世界的第一语言,不学中文的,那个亏就吃很大。这个话我们想想是很有道理,所以对於儿女子弟文言文的修学要注意到。这个事情实在讲并不难,尤其是小孩,读诵非常之快,但是要督促,要让他天天念,他才不会忘记,这个基础才能真正的打下去。
文言文的基础好了,白话文自然没有问题。民国初年提倡白话文的,那白话文写得非常好,他们是文言文的底子,没有文言文的底子写不出来。现在人写的白话文跟民国初年的不一样,他写不出来。你看我们台湾同胞,许地山,台湾人,你看他那个小品,那个集子,他那个书名叫《落花生》,那个里面有他几十篇的文章,篇篇精彩,白话文,文言文的底子。
《无量寿经》非常重要,《弥陀经》太短,这部经的分量正好,不短也不长。现在我们台北图书馆,他们差不多念了有一年,念得很熟,念一遍只要四十五分钟。大陆上黄念祖老居士的学生差不多各个都能够背诵,而且这些学生们告诉我,他们生病,自己生病,家人生病,不请医生,不吃药,念《无量寿经》,念观音菩萨,一直到把病念好,真有效,这不可思议的感应,他们有这种坚定的信心,《无量寿经》可以治病。
所以这是我们依据经典以这一部为主,当然如果更有能力最好五经统统念,所以我们这次印的《五经读本》,我们里面有读本、有附本。读本,我们就是选择应当要读诵的,附本是给诸位做参考的,但是一定要看,多看几遍,遍数看的愈多愈好。读本天天要读诵,有能力,有时间,这五种统统都念;没有时间,选择一种、二种。实在工作太忙,《无量寿经》这么长,一天也没有办法念一遍,选最短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二百四十四个字,比《心经》还短,念熟了,二、三分钟就念完了,这也非常好。所以不可以一天不读经。读经是解,行是如何把佛法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读经就等於照镜子一样,你每天念的时候会反省,这个地方我没有做到,那个地方我做到了,这就是依这部经来修正自己的生活、思想行为。
在总的原则上,我们提出五个纲领,第一个纲领就是《观经》上讲的三福。学佛不能没有福德,不能没有福报,福报是要自己修的,先要知道修福。《观经》的三福不仅仅是修净土的人必须要奠定的基础,整个大乘佛法实在讲都不能离开这个原则。第一个就是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人天的福德。特别提倡孝敬,为什么孝敬这么重要?诸位要晓得,孝敬是性德,我们修行的目标是要明心见性,是要开化显示真实之际,你不用性德这个工具没有办法明心见性,所以一定要与性德相应。与性德相应的就是孝敬,所以孝敬非常重要。
中国儒家教学目标也是叫你开悟,不像西方人的教育重知识不重智慧,这是基本观念上不相同,所以方法不一样,西方人没有孝道。换句话说,西方人成就再高,都是世间法,决定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他可以生天,他没有办法成阿罗汉,没有法子明心见性。中国跟印度的教学重悟性,孝敬就是开发自性唯一的工具,没有别的东西能够代替。所以我常说,绝对不是说父母要我们孝,老师要我们尊敬,我们这样想法想错了,而是父母、老师希望我们明心见性、成佛作祖,这是必要的工具。我们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才会真正去做,会认真去做,否则的话,父母对我们也并不怎么样,我们为什么要孝顺他?老师更不必说了。看到别人都没有这么做,我们要勉强这样做,自己心不服,那就是没有把事实真相搞清楚,不知道对自己有这么大的利益,不知道它是开发自性的工具。没有这两样决定不能明心见性。
古来这些祖师大德,出家的,在家的,在家的成就就是大居士,你看《高僧传》、《居士传》这些有成就的人,再看看经典里面讲的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孝顺父母、不尊敬师长的,找不到。凡是有成就的,成就愈大,他这两个字做得愈彻底、愈圆满。所以看修行的功夫,堪验自己程度到什么样的境界,你就看孝敬的心,孝敬的行为。如果你这个功夫真正得力,你孝敬的心一天一天的浓厚,你孝敬的行为一天一天的厚实,这是真的,这就很容易看到自己的修学有没有进步。不要看别的,看这个就非常明显,他是自然流露,不是做作的,做作做不出来。自然流露,不是外面人要求的,也不是其他力量去勉强,是自动自发的,自性流露出来的。
佛法讲的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所以第一福里头提出「慈心不杀」。决定不可以存一个意念伤害一切众生,功夫做到纯的时候,令一个众生生烦恼都是我们自己的过失。不但不伤害,不要叫别人烦恼。别人看到我们就讨厌,我们看到他,远远躲开,让他欢喜,不要叫他生烦恼,这是慈悲,培养自己的慈悲心。「修十善业」,用十善作为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生活的守则。这是第一条,福报的大根大本,实在讲是世间法。人之所以不同於禽兽,就是这个法,禽兽没有,人有。人如果失掉这个法,实在讲跟禽兽没有什么差别。
第二条有三句,这是出世间法,「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入佛门了。佛门修什么?一定要记住,修觉正净。三皈讲得明白、讲得清楚,不会叫我们发生误会,就是六祖大师在《坛经》上所讲的,他老人家讲三皈,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他这样说法,然后再解释,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不会叫我们产生一点误会。所以我们修的是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觉正净是一而三、三而一,觉悟的人心地当然正,当然清净;正知正见的人必定觉悟,必定清净;心地清净的人自然觉悟,自然正知正见,所以是一而三、三而一,因此我们的修学只要学里头一个字就行了。这是我在从前,在此地给同学们也常常提到。佛法修行虽然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但是走到最后就归到觉正净三门。
以中国这个宗派来讲,禅宗走的是觉门,所以这个真是要上根利智,他觉而不迷,他走这个门。教下走正门,就是修正自己的知见,正知正见,依靠大乘经典来修正,读诵,反省检点,改过自新,教下从这个门入,从正门入。当然这教下,中下根性的人都可以做,不像那个禅,禅是真正要上根利智,一般人是没有办法的。净土宗跟密宗从净门入,都是修清净心。三者比较起来,从净门入容易。觉门,我们没有这个天分,没有这个资格;正门,时间太长,经典太多,换句话说,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要那么长的时间,我们等不及了。净门就方便了,直接修清净心,六根清净一尘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