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佛教 (第一集) 1996/1/6 澳洲布里斯本 档名:17-013-0001
诸位同修,大家好!今天是我们新年的开始,能够在澳洲这个地方聚会,与大家谈谈佛法,我感到非常的欢喜,因缘实在是无比的殊胜。
这一次我们选的讲题是「认识佛教」。早年,旧金山有一个妈祖庙,是我们台湾分到美国去的。妈祖庙请我讲演,我就想到了这个题目,同时也就写出这么一个大纲。但是那个时候只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不能够详细介绍。以后,九二年我在美国东岸的迈阿密访问,当时我在每一个城市为大家介绍《地藏经大意》。到达迈阿密之后,宪炜居士(以后他也出家了)他的英语很好,翻译能力很强,所以有一些外国人来听,我看到现场那个状况,就把讲题改过来,介绍「认识佛教」,就没有介绍《地藏经大意》了。
我记得在迈阿密的听众,比我们现在的现场至少少了一半,但是那一个星期的讲演影响非常之大。这个录音带以后写成了书,流遍到全世界,印的数量也非常多,我想诸位都看到过。
这一次我在新加坡弘法,新加坡的同修最近要把这一些音带做成光碟便於保存。大家来告诉我说:「《认识佛教》这一个小册子非常重要,可惜没有录影,如果能够做成录影的光碟,那就最理想了。」所以这一次我们有缘到此地,就满他们的愿望。这一次我们好好的录一套带子,将来普遍的流通。这是把这个因缘简单的为诸位说出来了。
现代我们在许许多多地方、地区、国家看到学佛的人愈来愈多,可是佛法究竟是什么?真正能够说得明白,搞清楚的人实在不多。因此,这一个题目的确就非常重要了。民国初年的时候,好像是民国十二年,当时有一位欧阳竟无先生,我想对於中国近代佛教了解多一点的都知道欧阳大师,他曾经在第四中山大学做过一次讲演,他的题目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这一次的讲演确实震撼了整个中国的佛教界,因为大家普遍都把佛教看作是宗教。为什么佛教不是宗教?学术界里面,特别是日本的学术界把佛法看作哲学,欧阳大师说佛教也不是哲学。但是究竟是什么?他没说。他只说「而为今时所必需」,就是现代人必须要学习的。
这一次讲演,由他的学生王恩洋居士(在民国初年都很出名的)记录、流通。我七七年在香港「中华佛教图书馆」看到这一篇讲演稿,以后我带到台湾翻印,也流通了不少。我们读了这个小册子之后,觉得他的观点非常正确。
佛教究竟是什么?我们必须要把它认识清楚。佛教是教育,是释迦牟尼佛对於九法界众生确确实实是至善圆满的教育。
从哪些地方我们能够看得出来?首先,我们在佛教的称呼方面就能够发现。你看,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师是老师,本师就是根本的老师,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这个教学的创始人,他是创始的一位老师。而我们自称为「弟子」,弟子是学生。所以从称呼上非常明显的看出来,我们跟佛是师生关系。宗教里面没有这个称呼,宗教里面有主仆的关系、父子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像这一类的关系,在佛门里面没有,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的。
佛教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他的历史在史传里面都可以看得到的。他出生在北印度,现在的尼泊尔,在喜马拉雅山的南面。他生在中国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佛灭度是在周穆王五十三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但是佛的年代,中国跟外国记载相差很大,照这个记载,佛灭度之后到今年,应该是三千零二十一年。可是外国人的记载,今年才是二千五百多年,相差几乎有六百年。这种事情,不但是佛陀,凡是古人生卒年代的考据,几乎都有很多种的说法,到底哪一个说法正确?这很难断定,也可以说没有法子去断定。然而这些实在讲也并不是很重要的,我们不从事於考古的工作,所以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了解佛的教义。释迦牟尼佛确实有这个人,当年讲经说法也确实留下这么多的经典,这个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佛教正式传到中国来是后汉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这是正式接受中国朝廷,也就是中国的帝王派特使迎请到中国来的。非正式的,历史上也有记载,大概在春秋战国那个时候,已经有佛的讯息传到中国。但是我们从历史上来说,还是以国家正式礼聘作为记录。
佛教,我们依这个纲领来说,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佛陀」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智慧、是觉悟。为什么当年翻译不把它翻成智觉?翻成智觉,我们现在要看到这个名词也就很清楚了,不至於迷惑了。为什么不这么翻?这是过去在翻译经典体例上有五种不翻,叫「五不翻」。这是属於五不翻之一,这一条是属於「含多义不翻」,这个名词里面含的意思很多,在中国字汇里面找不到一个相当的字来翻译,所以就用音译,然后再加以解释。
佛陀这个字里面所说的智,跟我们普通概念里面的智慧不一样,因此必须要加以解释。他的智慧要是笼统的来说,就是对於宇宙人生,过去、未来这一切法他都能够明了,而且正确的明了,圆满究竟的明了,那样的智慧才称之为「佛陀」。
我们听了这种说法,乍听之下,真的是很难接受!这有一点像宗教里面称上帝是「全知全能」一样。人,哪有可能是「全知全能」?而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包括我们自己本人在内,确确实实都有这个智慧、都有这个能力。因此佛法对於所有一切众生,它是平等的看法,本来平等。佛不比我们高一等,我们也不比佛差到哪里去,都是平等的。虽然平等,可是我们今天的智慧能力确确实实有不相同。
在这个社会上有聪明的人,也有愚痴的人;有能力很强的人,也有能力很薄弱的人。这种现象是怎么产生的?佛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你迷失了你的本能。你本来有智慧,究竟圆满的智慧,你迷了。迷失,不是真的失掉了,只是迷了而已。如果能够破除迷惑,你的能力就又恢复了。所以佛教导我们,没有别的,教导我们把迷惑颠倒去掉,恢复我们本能而已。佛度众生,大乘经上常讲:「佛哪里有度众生?」佛没度众生。众生是怎么成佛的?是你自己成佛的,佛只是在当中帮助你。这个帮助只是把你怎么迷的,把这些事实真相给你说出来;说了之后,你就觉悟了,然后你把你的迷惑放下,你就成佛了。
从这里看,佛法的的确确是师道,老师只能够教导我们,学生的成就,毕竟是他自己发愤努力才成就的,在这一方面老师帮不上忙。老师能够帮助的是把这些理论说清楚,把他自己修学证果的经验、方法提供给我们作参考而已。所以佛法里没有迷信,这是我们首先要把它认识清楚,要把这个观念纠正过来。佛法是教育,佛法是师道,我们要把佛看成老师。
今天我们建道场,我们供佛像,不是把佛当作神明来看待;把佛菩萨当作神明来看待,那是宗教。今天我们讲佛教是宗教,实在讲也不能否认,为什么?佛教确确实实变成宗教了,这是很不幸的。你看学佛的人,有几个人不是把佛菩萨当作神来看待?当作神来供养?这个是很大的错误,错得太离谱了。
明白的人,知道我们供养佛的形像是两个意思:第一个是报恩的意思、纪念的意思。这么好的教育,我们在这一生能够遇到、能够接受,太幸运了!开经偈常讲:「百千万劫难遭遇。」这是一点都不假的。我们对老师感恩戴德,纪念他,就像我们中国人供养祖先牌位一样,这是「报本返始」,我们有这样厚的恩情在里面。第二个是见贤思齐。想想释迦牟尼佛也是个平常人,他能够觉悟,他能够成就,我为什么不觉悟?我为什么不成就?所以这一尊像摆在那里,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自己,是这个意思,绝非迷信!不是把它当神明来看待的。
佛教里面,佛菩萨的形像还真多,所以有些人认为佛教不但是宗教,而且是低级的宗教。低级的宗教就是多神教、泛神教,高级的宗教只有一个真神。佛教的神太多太多了,几千几万,所以这个不但变成了宗教,而且变成低级的宗教。其实,这个意思全被人错会了。
佛法里面,佛的名号的确很多。你看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所说的《万佛名经》,《大藏经》有一部经叫《万佛名经》,世尊为我们讲出差不多有一万二千多个佛的名号,而菩萨的名号就更多了。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佛?这么多的菩萨?诸位必须要知道一个事实,我们自己本性里面的智慧无量无边,德能、才艺无量无边,一个名号没有办法代表。像现在社会上有地位、有才干的人,他的名片一拿出来,头衔有十几条、二十条。一条就好了,他为什么要搞那么多条?释迦牟尼佛那个名号一拿出来,几万条!表现他的德能无量无边,是这个意思。
所有诸佛的名号是代表我们本性,本来具足的德能。所以,所有一切佛的名号就是你自己一个人,不是别人,这个要知道。所有菩萨的名号是代表我们修德,我们自性本能是无量无边,但是如果要不好好的修,我们那个能力一条也透不出来,所以一定要好好的修。菩萨的名号代表修德,佛的名号代表性德,全是自己一个人;除自己一个人之外,决定没有第二个。
你要明白这个意思,你才晓得佛法的教学方式,要用现代的话说,是进入到高度的艺术化。它不但有名号,它用雕的这些塑像来表法,你一定要了解它真正的含义;真正明了了,你才能得到佛法教学真实的利益,这是我们首先要知道的。
佛法传到后代,佛陀不在世了,佛的学生把老师的教导代代相传下来。在佛门里面我们又听到有称「和尚」、有「阿闍梨」的称呼,在我们中国人习惯称「法师」。这些称号,宗教里也没有。和尚、阿闍梨都是印度的梵语,和尚的意思是亲教师,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亲自教导我们的老师,我们就称他和尚。在一个学校里面,亲自教导学生的是校长,教育的政策是他定的,课程是他指导的,那些教员是执行他的命令的,是帮助他教学的。教学的成功、失败是校长负责任,教员不负责任。所以校长就是和尚、亲教师。
和尚这个称呼,非常尊贵,非常亲密。在现在大学里,除了校长之外,有指导教授。指导教授可以说他也是亲教师,也可以称他作和尚。所以和尚是个普通的名词,它不是佛门里一个专有的名词。亲自教导我的这个人,我们称他和尚。像我们在学校念书,我们只称校长是和尚,其他所有的老师我们称阿闍梨,现在称教授。闍梨的意思比教授意思要圆满,这个老师的言行可以做我的榜样,我应该向他学习。所以阿闍梨叫轨范师,就是他的言行可以做我的模范、做我的典型,这样的人我们平常称为老师。所以在佛门里面,我们从称呼上知道,它的的确确是属於师道,它不是神道;宗教是神道。
再说一个不好听的话,宗教都是迷信,而佛法的宗旨是破迷开悟。佛说了,你为什么生活得这么苦?为什么有六道轮回?是因为你迷失了你的本性,迷失了你的自心,所以你的智慧德能不能现前,你才把事情做错了。对於宇宙人生,你的想法、看法、说法、作法统统错了。做错了后面一定有结果,结果就是六道轮回,就是现在过这么苦的日子。佛法教学的目的是要帮助我们离苦得乐,离苦得乐是从果上讲的,实际上指导我们的是破迷开悟。
佛说「苦」从哪里来的?「迷」来的。你对於宇宙(我们生活的环境)人生(本人)完全不了解,也就是对於本人、对於你自己的生活环境不了解,这个苦!你想错了、看错了、做错了,你怎么不苦?如果你都明了了、都清楚了、彻底明白了,你就「得乐」了。为什么?你的看法、想法都正确,完全没错误,你的生活当然快乐。所以「破迷开悟」是因,「离苦得乐」是果,这是我们自己享受的事情。老师教给我们怎样破迷、怎样开悟,老师对我们毫无所求,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
我们作佛的弟子,跟释迦牟尼佛学,佛对我们有所求吗?没有,什么都没有。无条件!这些统统都要搞清楚。真正一个好的老师,对学生无所求,看到这个学生觉悟了,很开心!看到这个学生离苦得乐了,很开心!正如同父母看自己的子女一样,他的教育成就,他在社会上事业成就了,看到很欢喜、很开心,意思完全相同。
「佛」的意思是智,这个智是体,它的作用就是觉悟,所以有体有用。它所觉悟的是什么?我们通常讲「法」,用这个字作为代名词。「法」是宇宙万有心境事理之总代名词,就是对於心思、境界、宇宙人生的理论事实真相统统都能够正确的理解,这叫觉,这是觉悟。
佛法为什么不属於哲学?欧阳竟无说得也很有道理,「佛法不是宗教」,想想它确实不是宗教。它为什么不是哲学?哲学里有能觉、有所觉,有能、有所,佛法里没有能、所。这一层很不好懂,我们讲佛法甚深,深在这个地方。佛法里面讲「能」跟「所」,是一不是二,《金刚经》上说:「如来者,诸法如义。」而世尊又在经典里面解释「如」的意思,如是什么?一如,万法一如。「一」才如,「二」就不如。能觉跟所觉如果是二,就不是「诸法如义」了。说二,就是哲学,今天我们用哲学的定义可以包含它。但是它不是二,它是一,这个在哲学里没有。「能所不二」这个意思很深很深,非常难懂!
古人不得已用种种比喻。譬如,我们常听到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跟器是一还是二?从相上看不一,从体上看不二,不一不异,这是事实真相。这要很细心的去体会,才能够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所有一切大乘经,可以说都是说这个道理,都是说这个事实。这个事实很难理解,真正明白了,认识清楚了,就叫作「佛知佛见」。你的见解、你的思想跟诸佛如来就没有两样了。但是我们凡夫是迷,迷在哪里?总是把一切事都分成对立,不知道一切事,它是一,不是二。
「佛法」这两个字的意义,我们明了一个大概之后,佛法所求的是什么?这是诸位必须要知道的。多少人学佛,在佛门里面求什么?求发财、求升官、求保平安,都求这些。求这些东西,佛门里求不到,那就求神去了。实实在在告诉你,神也没办法,也无可奈何。这都叫迷信,这叫胡作妄为,这个做错了。
佛法所求的,你看一切经论里,有一个名词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也印在这个表上,这就是佛法所求的。这个名词是可以把它翻出来的而没翻,还是用梵文音译,这一种的不翻叫「尊重不翻」。我们对於这个名词非常尊重,保持它的梵音是尊重它。不像「佛陀」那个字是「含多义不翻」,它里面含的意思很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菩提」翻为觉,「三」翻作正,这是佛法教学的目的。佛教给我们,希望我们成就什么?就是希望我们都能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这个名词也要费一点时间把它讲清楚,佛法所求的太重要了,我们跟释迦牟尼佛学,学什么?就是学这个。
首先讲「正觉」,觉是觉悟。世间也有很聪明、很有智慧的人,现代的科学家相当聪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你能说他不觉悟吗?你能说他不聪明吗?哲学家、宗教家都很聪明,都比一般人觉的能力高明。但是佛都不承认他们是正觉,他们虽然是有觉,佛说他们不是正觉。我们佛门的招牌是「正」字,这个「正」字招牌不能随便给人的。为什么他的觉不正?他的烦恼没有断,他的心不清净。他还有是非人我,他还有贪瞋痴慢,他还有妄想分别执著,心不清净!心不清净,他那个觉的能力再高,也不是正觉。所以佛法这个「正觉」是清净心,清净心里面生智慧、觉悟了,那叫正觉。
因此「正觉」这个标准世间法里没有,六道众生都是邪知邪见,不是正觉。佛要求我们要正觉。得到正觉,在我们佛门里面也有一个学位,好像现在念书一样,我们拿到一个学位了,这个学位是最低的;像念大学,大学毕业了拿到学士学位。我们「正觉」是第一个初级的学位,它的名字叫「阿罗汉」。诸位要知道,阿罗汉、菩萨、佛是佛门里学位的名称,这个要懂。你得到正觉了,就称你作阿罗汉。阿罗汉见思烦恼没有了,这在小乘。
不但阿罗汉没有「人我是非」这个念头,没有「贪瞋痴慢」这些念头了。在从前我们总以为要证得阿罗汉果,才能把见思烦恼断尽了,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哪里晓得佛在《金刚经》上所说的小乘初果须陀洹,这跟阿罗汉相去很远很远,小乘初果须陀洹已经破了四相。《金刚经》上讲「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是《金刚经》上看到的。难怪佛说初果叫「入流」,他入了圣人之流,他证得了位不退,绝对不会退转作凡夫,原来他再不执著「人我是非」,这个念头没有了。
从这些地方我们就要能够体会到,佛陀的教育跟世间教育不相同的地方在哪里?我们到底要学些什么东西?我们跟佛学,学真实法,学正觉,唯有正觉才能解决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离一切苦、得一切乐,真正离苦得乐。苦乐我们讲最粗浅的,以我们自己现在本身来讲,你有生老病死苦,你有求不得苦,你有爱别离苦,你有怨憎会苦,这些苦都环绕在你的周边,你没有办法离开。学了佛以后,这些苦真的可以离开。
年岁大一点的同修,中年以上的,想想我们人老了。学佛可以不老,学佛可以不生病。纵然你身上有很多疾病,你真正学佛了,不要看医生,不要吃药,你的病自然就好了。这是什么道理?就是因为你把道理搞清楚了。你不晓得你的病是怎么来的?你不知道。病是怎么起来的,你那个病是怎么样发展的,病到后来结果怎么样,你晓不晓得?统统知道了,人可以不生病。病从哪里来?妄想来的,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你的妄想不断,神仙都医不好你的病。你的妄想统统没有了,什么病都没有了。
生死的根本也是妄想,《华严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是把我们的病根一语道破。你们查遍《大藏经》,哪一尊佛生过病?哪一尊佛显得很衰老?没有。哪一尊菩萨生过病?这没听说。为什么佛、菩萨、阿罗汉不生病?为什么佛、菩萨、阿罗汉不老?不但不老,他也不死。这个不死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没有别的原因,他把宇宙人生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一切随顺自性,他就得这么好的效果。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自然生态,完全符合自然生态,一点没有造作的意思在里面;顺其自然,自然是最健康的。我们要打个妄想,把自然生态改变,这一改变就改坏了,就出了毛病了,毛病是从这样生出来的。所以这个病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是病根。
学佛就是要依照佛的教诲,把妄想、分别、执著去掉,恢复清净心。清净心起作用,就是真实智慧,就是正觉。所以,心不清净,有聪明智慧,佛菩萨不承认他是正觉。一定要心清净了,那个智慧才叫作正觉,它才管用。得到正觉,佛在经上说,你就有能力超越生死轮回。生死轮回都超越了,还有什么病!哪来的疾病?没有了。生死都能解决,我们生活上这点小问题,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你这一生当中就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自在、美满、快乐。我们学佛是得这个东西,这是接受佛陀的教育。
可是你要是以宗教的心态去学佛,说老实话,这些你完全得不到。什么原因?迷!宗教讲求感情、情操。情是迷,不是理智。宗教是愈迷愈好,为什么?你才是虔诚的宗教徒,你跑不掉!把你抓得紧紧的,你不会跑掉,你天天要去拜他,他接受你的恭敬,接受你的供养。
但是佛法不是如此。佛法是师道,师道是「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你是来求学的,没有老师跑到你家里去教你的。这是什么道理?老师到你家里去教你,你对老师不恭敬、不尊重,再好的老师,你跟他也学不到东西。所以老师并不是一定要你对他怎么恭敬,如果存这个心,那个老师不是好老师。但是这里面有个道理,「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譬如,十个学生跟著一个老师学,为什么有的学生学的多,有的学生没有学到东西?你再仔细去观察,学到东西的对老师恭敬。为什么对老师恭敬就学到东西?对老师恭敬是听话,老师怎么教,他就怎么做,他当然学会了。对老师不恭敬的,不听话,不听话那没有办法,他当然学不到东西。所以百分之百的听话,就是百分之百的恭敬。可见这个里面真有道理,世出世间教学都不外乎这一个原则。
我们在佛教传记里面,看到许多的祖师大德们,他们在年轻求学的时候,参访一个善知识,我们今天讲有道德、有学问的高人,传记里记载这个善知识告诉他:「你在我这里学不到东西,你到某某人那里去,你去跟他学,你就会成就。」这个学生果然听他的指点,到那个人的会下三年五载,他开悟了、证果了。这又是什么道理?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很多很多!中国的文章讲求简洁,不罗嗦,谈话谈几个钟点,记载的时候只有一两句,记得很简单。
这位善知识见这个人,就像我们现在见一个人一样,一定问你:「你贵姓,你叫什么名字,你是那里人,你学了些什么东西。」这一问就明了了,你喜欢学哪一样东西?而且问在现代这些大德当中,你最佩服的是哪一个人?他指点你的时候,是指点你最佩服的这个人,你去跟他学,你会听他的话。我为什么不能教你?你不佩服我,我教你,你不相信,你不能接受,原理在此地。并不是他有神通,指到那个地方,果然他到那里就成就了,其实谈话里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我们这一生遇不到一个好老师,这个话也不无道理。好老师可遇不可求,很不容易遇到。遇到之后,你肯不肯跟他学?不肯跟他学,还是枉然。所以一定是自己心目当中最尊敬的这个人,才能发生作用。同样一句话,同样一个道理,在我瞧不起的那个人的口里说出来,根本不能相信、不能接受,而且还要骂他。我们心目当中最佩服的那个人说出来,如奉圣旨,马上依教奉行,怎么会一样?所以你要问,我们自己将来能不能有成就?很简单,你回家好好想一想,哪一个善知识你最佩服他?死心蹋地跟他学,这样才没错,你才能成功。如果你喜欢的善知识太多了,那你那个恭敬心不是真的,是假的。你的心是很乱,变化无常。不但佛法你没有法子修学,世间法你也学不好。
无论世法、佛法要想学好,一定要懂得一个道理,就是「一门深入」。尤其是佛法,要真正能够学好,一定要跟一个老师学。一个老师,你一生走的是一条路,这一条路好走。两个老师是两条路,你怎么走?三个老师是三叉路口,四个老师是十字街头,你完了!今天年轻人好学的很多,为什么不能成就?都在十字街头,无所适从,毛病发生在这个地方。既是学佛,不但亲近一个老师,还要专修一个法门,你才能有成就。什么成就?得清净心。诸位要知道,成就是你得清净心。得清净心的现象是烦恼轻了、智慧增长了,那就有受用了。世出世间所有一切问题,唯有智慧才能解决;除了智慧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能解决问题的。所以佛法讲智讲觉,就缺这个东西,要正觉。
我们讲到最贴身的,解决我现在本身的问题,解决我现前生活的问题。我要让我的生活过得自在、过得美满、过得幸福,再扩大解决我家庭的事情、解决我工作的事情、解决整个社会问题的事情,要智慧,真实的智慧。所以智慧里掺杂著烦恼,不能解决问题。今天世间聪明人很多,特别是政治家,个个都认为自己很聪明,把这个社会愈搞愈乱,老百姓愈来愈辛苦。什么原因?智慧里掺杂著有「妄想、分别、执著」,它这个烦恼没有断。所以起心动念,他第一个考虑「我」的利益,你看「我执」在。
佛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第一个要把「我」破掉,这才是真正智慧。没有真实的智慧、真实的功夫,读大乘经也是枉然。大乘经虽然念得很多,意思全错解了。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些人是错解如来真实义,你说有什么法子!他为什么解错?他有私心,起心动念他要讲求「我」的利益,这就坏了,反而得不到利益。如果能把私心离开,你会得真实的利益。由此可知,正觉它是有标准的。
再往上提升一个学位叫「正等正觉」,相当於硕士学位。「等」是等於佛,当然他还没成佛,等於佛而已,这比阿罗汉高,比正觉高。正觉里面无我。诸位必须要知道,唯有无我,才能有能力辨别真妄、辨别邪正、辨别是非、辨别利害,你才有这个能力。如果「我见」没破,你决定没有这个能力。一般人以为自己做了很多好事,以为自己修了很多功德,我看不然。很多在那里很努力修功德、做好事的人,将来都要堕三途。什么原因?他那个好事是似是而非,不是好事。不但将来不好,眼前都不好。看到好像是一桩好事,其实做错了。
譬如,我们佛教的道场做慈善事业,你说好不好?社会奖励,国家还送个大匾给你挂起来,你们对社会有很大的贡献,这是不是好事?看到是好事,实际上是错事。错在哪里?佛教道场办的是什么事情?是佛陀教育,这是你本分的事情。就好像你们办一个学校,学校应该办什么事?老师跟学生天天要上课,这是正事。现在老师也不教书,学生也不上课,天天去搞慈善事业,这是好事吗?错了!这样作法,校长会被撤职查办,学生会被开除。所以一定要明辨真妄、正邪,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我劝我们的同修,道场之可贵就是帮助大家破迷开悟,因此必须要有一个宗旨、有一个目标。我们这个道场是净宗道场。中国十个大宗派,我们这是净土宗道场,这个里面只弘扬净土宗的东西。大家来这边,我有一个门、一个路走。如果我这个道场里面,还有法相宗的东西,还有法华宗的东西,还有其他宗派的东西,人家到这里来的时候,我到底学哪一门好?表面上看起来,这个道场不得了,法师心量都很大,你看他都是一切包容。其实错了,你令大众到你这个地方来的时候,无所适从,这是罪过。
念佛修净土的到我这里来;喜欢学参禅的,听说佛光山那里办禅坐,到他那边去,这就对了。喜欢做慈善事业的,这个地方有慈济功德会,到他那边去。每一个道场,他有他的宗旨、有他的方向、有他的目标,不能混合在一起,搞乱了。不可以用这个方式来拉信徒,「我这里样样都有,你们到我这儿来多好,样样都学得到」,结果是样样都学不出来。这怎么能对得起人?这个你要没有深远的眼光、没有真实的智慧,你看不出来。
绝对不是心量狭小,是接引初机要指导他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我们流通经书、卡带都是如此。如果与净宗相违背的,摆到我这个地方,人家看到时候,以为我们肯定他,以为我们在那里推荐他。如果他走错了路子,我要不要负责任?这个因果责任就背大了。你自己走错路,活该!你把别人的路子带错了,你背的因果责任就重了。这是不能不留意,不能不小心谨慎的。
所以我在台北的时候,把「基金会」的职务辞掉。我们「华藏图书馆」是一个道场,是个修学的道场,而「佛陀教育基金会」不是道场,它是一个佛教后援的事业,支援的事业。所以那个地方印的经典,各宗各派东西我们都印,我们帮助每一个道场,这个宗旨、目标不一样,我们帮助别人,帮助别的道场。不是这一个道场里搞大杂烩,那就错了。这些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是善事,你仔细一观察、一分析,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一个道场要得到诸佛护念、龙天拥护,哪有那么容易!你真的是正法,真正在修行,真正是利益一切众生,才得诸佛护念,才得龙天保佑。
「正等正觉」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时候他对於宇宙人生的见解,也就是我们讲的看法、想法跟诸佛如来非常接近,所以称之为「正等正觉」。正等正觉在《华严经》上讲,从圆教初住一直到等觉菩萨,四十一个位次都叫作正等正觉。破最后一品无明,智觉圆满了,一丝毫欠缺都没有了,再加上「无上」两个字,「无上」好像佛门里面的博士班毕业。如果你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称你作佛陀。假如你证得「正等正觉」,就称你作菩萨。你要是证得了「正觉」,就称你作阿罗汉。所以这三个名词是普通名词,不是专门对某一个人,好像博士、硕士、学士是普通名词。
如果再冠上「释迦牟尼佛」,是不是专门对一个人?不是的,还是一个普通的名词。释迦牟尼佛太多了,到底你找哪一个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太多了,你找哪一位观音菩萨?这就好像我们讲的博士,博士有理科的博士、有工科的博士、有医学博士、有哲学博士,每一种类的博士人数也多得不得了,你找哪一位?你要认为观世音菩萨就是某一个人,那你错了。观世音是菩萨,好比是硕士,它里面科别分得很多。你要晓得观音代表慈悲,大慈大悲叫观世音。大慈大悲的菩萨很多,你找哪一个?现在大家在佛门里把佛菩萨搞乱了,都以为是一个人,不晓得这里面有无量无边的人。
我听说你们大家《无量寿经》念得很熟,很多人都在念。念《无量寿经》应该会觉悟,《无量寿经》里面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一句就是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统统都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无量无边,没法子计算。你要找普贤菩萨,要找哪一位普贤菩萨?西方极乐世界全都是的。
所以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加上名号,就等於这一个学位加上他的学科、科系,是这个意思。这个到后面还要跟诸位细说,不能不搞清楚。不搞清楚,我们学佛,人家说我们迷信。这个话说得没错,真的是迷信。信佛了、皈依了、也受戒了,佛是什么?不晓得。菩萨是什么?也没搞清楚。这样糊里糊涂就学了,这不是迷信是什么?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佛教是什么,知道佛教里学的是什么。
佛法所求的我们明白了,求智慧。诸位要记住,求智慧,在禅宗里面讲求「明心见性」,净土里面讲求「一心不乱」。净土宗很特别,不但求一心不乱,而且求生净土,它的确是双求。不像其他的宗派,其他宗派是单一的专求,净土是双求,求一心不乱,还要求往生净土。这个目标在我们一生当中决定得到,诸位如果把《无量寿经》念熟、念懂了,你就丝毫不怀疑。
经本一开端把我们修学的目标就显示出来了。「大乘无量寿庄严」这是我们所求的,这是修净土人所求的。你看看经题上的「无量寿」,我们求的是无量寿;换句话说,健康长寿。「庄严」就是自在美满,那才是庄严。用什么方法求?有求的方法,经题后半段所讲的「清净、平等、觉」,那是方法。由此可知,我们学佛求的是什么?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这三个是「一而三,三而一」,一个得到了,三个同时都得到了。整个的佛法,都不外乎这一个原理原则。
禅宗在三个里面单单求觉,像这个讲堂可以从三个门进来,它从「觉门」进来。禅宗从觉门,他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就入门了。禅宗以外叫教下,教下是从解门里面来入的,「大开圆解」,也就是「正门」,正知正见,从这个里面进来的。我们净土宗是修清净心,从「净门」入。心清净了,当然平等,当然觉悟。觉悟了的心,当然清净,当然平等。所谓「法门无量,殊途同归」,方法、门径不一样,到最后的归宿完全相同,都是明心见性。不过禅宗里面说的这个名词,其他宗派不是这个说法。我们净土宗叫「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家的「明心见性」,教下里面讲的「大开圆解」,密宗里面讲的「三密相印」。诸位要晓得,虽然名词不一样,指同一桩事情、同一个境界。
因此任何一个法门,我们不能批评,不能说它不好;说它不好,那就是谤佛谤法。都是释迦牟尼佛传的,哪个路子都能成就,你怎么能说它不好?只有在许许多多方法里面,我们自己应当如何来选择?选择的条件,第一要适合我们的程度。如果它要求的程度太高了,我们没有办法修学,学起来很困难,不容易成功。要适合自己的程度,要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学起来才方便;还要适合现代的时代背景,因为我们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人群。所以必须衡量这些条件,我适不适合学这个法门。
一般而言,像前面所讲的,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要破我见、破我执才能得力。否则的话,就是常讲的功夫用不上力。我想这是许多同修都有的这个体验,学了多少年,还是个这样子,甚至愈学愈苦。不学佛的时候还好,学佛的时候愈学愈苦,这都是不得法。这个法门自己不适合,就正如你到学校念书的时候选择科系一样。你的根基、你的程度不适合这个科系,你选错了科系,你学习困难,而且很难成就。选对了,那就容易了,成就也就快速。
我们选择法门这一点非常重要。假如不晓得自己是什么样的根器,也可以试验试验,禅、教、密、律统统试验试验。我自己修学就是这个例子,许多大乘经读了之后,想想自己不行,妄想、分别、执著去不掉。我也非常想去,就是去不掉,最后才想到念佛可以带业往生,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去不掉也行,这个法门很适合我,我是这样选择的。别的我想想都不行,那些经我都会讲,我讲得都比别人好听,我做不到。所以禅、教、密、律我都曾经涉猎过,想一想没有法子,回过头来死心蹋地念阿弥陀佛,专讲净土的经典。这是我这几十年当中的体验。
可是最近又讲些别的经典,这是什么原因?这是逼著没有法子,无可奈何。因为这些大乘经没人讲,现在讲经的人愈来愈少,这是一个很悲哀的现象,所以抽出一点时间讲这些经,做成录音带,帮助对这些典籍有兴趣的人,留供给他们做参考,原因在此地。如果有人讲,我绝对不会讲,这是被逼著没有法子。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介绍到此地。我们这个讲题有五天,明天见。
诸位同修,大家好!今天是我们新年的开始,能够在澳洲这个地方聚会,与大家谈谈佛法,我感到非常的欢喜,因缘实在是无比的殊胜。
这一次我们选的讲题是「认识佛教」。早年,旧金山有一个妈祖庙,是我们台湾分到美国去的。妈祖庙请我讲演,我就想到了这个题目,同时也就写出这么一个大纲。但是那个时候只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不能够详细介绍。以后,九二年我在美国东岸的迈阿密访问,当时我在每一个城市为大家介绍《地藏经大意》。到达迈阿密之后,宪炜居士(以后他也出家了)他的英语很好,翻译能力很强,所以有一些外国人来听,我看到现场那个状况,就把讲题改过来,介绍「认识佛教」,就没有介绍《地藏经大意》了。
我记得在迈阿密的听众,比我们现在的现场至少少了一半,但是那一个星期的讲演影响非常之大。这个录音带以后写成了书,流遍到全世界,印的数量也非常多,我想诸位都看到过。
这一次我在新加坡弘法,新加坡的同修最近要把这一些音带做成光碟便於保存。大家来告诉我说:「《认识佛教》这一个小册子非常重要,可惜没有录影,如果能够做成录影的光碟,那就最理想了。」所以这一次我们有缘到此地,就满他们的愿望。这一次我们好好的录一套带子,将来普遍的流通。这是把这个因缘简单的为诸位说出来了。
现代我们在许许多多地方、地区、国家看到学佛的人愈来愈多,可是佛法究竟是什么?真正能够说得明白,搞清楚的人实在不多。因此,这一个题目的确就非常重要了。民国初年的时候,好像是民国十二年,当时有一位欧阳竟无先生,我想对於中国近代佛教了解多一点的都知道欧阳大师,他曾经在第四中山大学做过一次讲演,他的题目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这一次的讲演确实震撼了整个中国的佛教界,因为大家普遍都把佛教看作是宗教。为什么佛教不是宗教?学术界里面,特别是日本的学术界把佛法看作哲学,欧阳大师说佛教也不是哲学。但是究竟是什么?他没说。他只说「而为今时所必需」,就是现代人必须要学习的。
这一次讲演,由他的学生王恩洋居士(在民国初年都很出名的)记录、流通。我七七年在香港「中华佛教图书馆」看到这一篇讲演稿,以后我带到台湾翻印,也流通了不少。我们读了这个小册子之后,觉得他的观点非常正确。
佛教究竟是什么?我们必须要把它认识清楚。佛教是教育,是释迦牟尼佛对於九法界众生确确实实是至善圆满的教育。
从哪些地方我们能够看得出来?首先,我们在佛教的称呼方面就能够发现。你看,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师是老师,本师就是根本的老师,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这个教学的创始人,他是创始的一位老师。而我们自称为「弟子」,弟子是学生。所以从称呼上非常明显的看出来,我们跟佛是师生关系。宗教里面没有这个称呼,宗教里面有主仆的关系、父子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像这一类的关系,在佛门里面没有,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的。
佛教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他的历史在史传里面都可以看得到的。他出生在北印度,现在的尼泊尔,在喜马拉雅山的南面。他生在中国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佛灭度是在周穆王五十三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但是佛的年代,中国跟外国记载相差很大,照这个记载,佛灭度之后到今年,应该是三千零二十一年。可是外国人的记载,今年才是二千五百多年,相差几乎有六百年。这种事情,不但是佛陀,凡是古人生卒年代的考据,几乎都有很多种的说法,到底哪一个说法正确?这很难断定,也可以说没有法子去断定。然而这些实在讲也并不是很重要的,我们不从事於考古的工作,所以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了解佛的教义。释迦牟尼佛确实有这个人,当年讲经说法也确实留下这么多的经典,这个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佛教正式传到中国来是后汉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这是正式接受中国朝廷,也就是中国的帝王派特使迎请到中国来的。非正式的,历史上也有记载,大概在春秋战国那个时候,已经有佛的讯息传到中国。但是我们从历史上来说,还是以国家正式礼聘作为记录。
佛教,我们依这个纲领来说,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佛陀」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智慧、是觉悟。为什么当年翻译不把它翻成智觉?翻成智觉,我们现在要看到这个名词也就很清楚了,不至於迷惑了。为什么不这么翻?这是过去在翻译经典体例上有五种不翻,叫「五不翻」。这是属於五不翻之一,这一条是属於「含多义不翻」,这个名词里面含的意思很多,在中国字汇里面找不到一个相当的字来翻译,所以就用音译,然后再加以解释。
佛陀这个字里面所说的智,跟我们普通概念里面的智慧不一样,因此必须要加以解释。他的智慧要是笼统的来说,就是对於宇宙人生,过去、未来这一切法他都能够明了,而且正确的明了,圆满究竟的明了,那样的智慧才称之为「佛陀」。
我们听了这种说法,乍听之下,真的是很难接受!这有一点像宗教里面称上帝是「全知全能」一样。人,哪有可能是「全知全能」?而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包括我们自己本人在内,确确实实都有这个智慧、都有这个能力。因此佛法对於所有一切众生,它是平等的看法,本来平等。佛不比我们高一等,我们也不比佛差到哪里去,都是平等的。虽然平等,可是我们今天的智慧能力确确实实有不相同。
在这个社会上有聪明的人,也有愚痴的人;有能力很强的人,也有能力很薄弱的人。这种现象是怎么产生的?佛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你迷失了你的本能。你本来有智慧,究竟圆满的智慧,你迷了。迷失,不是真的失掉了,只是迷了而已。如果能够破除迷惑,你的能力就又恢复了。所以佛教导我们,没有别的,教导我们把迷惑颠倒去掉,恢复我们本能而已。佛度众生,大乘经上常讲:「佛哪里有度众生?」佛没度众生。众生是怎么成佛的?是你自己成佛的,佛只是在当中帮助你。这个帮助只是把你怎么迷的,把这些事实真相给你说出来;说了之后,你就觉悟了,然后你把你的迷惑放下,你就成佛了。
从这里看,佛法的的确确是师道,老师只能够教导我们,学生的成就,毕竟是他自己发愤努力才成就的,在这一方面老师帮不上忙。老师能够帮助的是把这些理论说清楚,把他自己修学证果的经验、方法提供给我们作参考而已。所以佛法里没有迷信,这是我们首先要把它认识清楚,要把这个观念纠正过来。佛法是教育,佛法是师道,我们要把佛看成老师。
今天我们建道场,我们供佛像,不是把佛当作神明来看待;把佛菩萨当作神明来看待,那是宗教。今天我们讲佛教是宗教,实在讲也不能否认,为什么?佛教确确实实变成宗教了,这是很不幸的。你看学佛的人,有几个人不是把佛菩萨当作神来看待?当作神来供养?这个是很大的错误,错得太离谱了。
明白的人,知道我们供养佛的形像是两个意思:第一个是报恩的意思、纪念的意思。这么好的教育,我们在这一生能够遇到、能够接受,太幸运了!开经偈常讲:「百千万劫难遭遇。」这是一点都不假的。我们对老师感恩戴德,纪念他,就像我们中国人供养祖先牌位一样,这是「报本返始」,我们有这样厚的恩情在里面。第二个是见贤思齐。想想释迦牟尼佛也是个平常人,他能够觉悟,他能够成就,我为什么不觉悟?我为什么不成就?所以这一尊像摆在那里,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自己,是这个意思,绝非迷信!不是把它当神明来看待的。
佛教里面,佛菩萨的形像还真多,所以有些人认为佛教不但是宗教,而且是低级的宗教。低级的宗教就是多神教、泛神教,高级的宗教只有一个真神。佛教的神太多太多了,几千几万,所以这个不但变成了宗教,而且变成低级的宗教。其实,这个意思全被人错会了。
佛法里面,佛的名号的确很多。你看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所说的《万佛名经》,《大藏经》有一部经叫《万佛名经》,世尊为我们讲出差不多有一万二千多个佛的名号,而菩萨的名号就更多了。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佛?这么多的菩萨?诸位必须要知道一个事实,我们自己本性里面的智慧无量无边,德能、才艺无量无边,一个名号没有办法代表。像现在社会上有地位、有才干的人,他的名片一拿出来,头衔有十几条、二十条。一条就好了,他为什么要搞那么多条?释迦牟尼佛那个名号一拿出来,几万条!表现他的德能无量无边,是这个意思。
所有诸佛的名号是代表我们本性,本来具足的德能。所以,所有一切佛的名号就是你自己一个人,不是别人,这个要知道。所有菩萨的名号是代表我们修德,我们自性本能是无量无边,但是如果要不好好的修,我们那个能力一条也透不出来,所以一定要好好的修。菩萨的名号代表修德,佛的名号代表性德,全是自己一个人;除自己一个人之外,决定没有第二个。
你要明白这个意思,你才晓得佛法的教学方式,要用现代的话说,是进入到高度的艺术化。它不但有名号,它用雕的这些塑像来表法,你一定要了解它真正的含义;真正明了了,你才能得到佛法教学真实的利益,这是我们首先要知道的。
佛法传到后代,佛陀不在世了,佛的学生把老师的教导代代相传下来。在佛门里面我们又听到有称「和尚」、有「阿闍梨」的称呼,在我们中国人习惯称「法师」。这些称号,宗教里也没有。和尚、阿闍梨都是印度的梵语,和尚的意思是亲教师,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亲自教导我们的老师,我们就称他和尚。在一个学校里面,亲自教导学生的是校长,教育的政策是他定的,课程是他指导的,那些教员是执行他的命令的,是帮助他教学的。教学的成功、失败是校长负责任,教员不负责任。所以校长就是和尚、亲教师。
和尚这个称呼,非常尊贵,非常亲密。在现在大学里,除了校长之外,有指导教授。指导教授可以说他也是亲教师,也可以称他作和尚。所以和尚是个普通的名词,它不是佛门里一个专有的名词。亲自教导我的这个人,我们称他和尚。像我们在学校念书,我们只称校长是和尚,其他所有的老师我们称阿闍梨,现在称教授。闍梨的意思比教授意思要圆满,这个老师的言行可以做我的榜样,我应该向他学习。所以阿闍梨叫轨范师,就是他的言行可以做我的模范、做我的典型,这样的人我们平常称为老师。所以在佛门里面,我们从称呼上知道,它的的确确是属於师道,它不是神道;宗教是神道。
再说一个不好听的话,宗教都是迷信,而佛法的宗旨是破迷开悟。佛说了,你为什么生活得这么苦?为什么有六道轮回?是因为你迷失了你的本性,迷失了你的自心,所以你的智慧德能不能现前,你才把事情做错了。对於宇宙人生,你的想法、看法、说法、作法统统错了。做错了后面一定有结果,结果就是六道轮回,就是现在过这么苦的日子。佛法教学的目的是要帮助我们离苦得乐,离苦得乐是从果上讲的,实际上指导我们的是破迷开悟。
佛说「苦」从哪里来的?「迷」来的。你对於宇宙(我们生活的环境)人生(本人)完全不了解,也就是对於本人、对於你自己的生活环境不了解,这个苦!你想错了、看错了、做错了,你怎么不苦?如果你都明了了、都清楚了、彻底明白了,你就「得乐」了。为什么?你的看法、想法都正确,完全没错误,你的生活当然快乐。所以「破迷开悟」是因,「离苦得乐」是果,这是我们自己享受的事情。老师教给我们怎样破迷、怎样开悟,老师对我们毫无所求,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
我们作佛的弟子,跟释迦牟尼佛学,佛对我们有所求吗?没有,什么都没有。无条件!这些统统都要搞清楚。真正一个好的老师,对学生无所求,看到这个学生觉悟了,很开心!看到这个学生离苦得乐了,很开心!正如同父母看自己的子女一样,他的教育成就,他在社会上事业成就了,看到很欢喜、很开心,意思完全相同。
「佛」的意思是智,这个智是体,它的作用就是觉悟,所以有体有用。它所觉悟的是什么?我们通常讲「法」,用这个字作为代名词。「法」是宇宙万有心境事理之总代名词,就是对於心思、境界、宇宙人生的理论事实真相统统都能够正确的理解,这叫觉,这是觉悟。
佛法为什么不属於哲学?欧阳竟无说得也很有道理,「佛法不是宗教」,想想它确实不是宗教。它为什么不是哲学?哲学里有能觉、有所觉,有能、有所,佛法里没有能、所。这一层很不好懂,我们讲佛法甚深,深在这个地方。佛法里面讲「能」跟「所」,是一不是二,《金刚经》上说:「如来者,诸法如义。」而世尊又在经典里面解释「如」的意思,如是什么?一如,万法一如。「一」才如,「二」就不如。能觉跟所觉如果是二,就不是「诸法如义」了。说二,就是哲学,今天我们用哲学的定义可以包含它。但是它不是二,它是一,这个在哲学里没有。「能所不二」这个意思很深很深,非常难懂!
古人不得已用种种比喻。譬如,我们常听到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跟器是一还是二?从相上看不一,从体上看不二,不一不异,这是事实真相。这要很细心的去体会,才能够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所有一切大乘经,可以说都是说这个道理,都是说这个事实。这个事实很难理解,真正明白了,认识清楚了,就叫作「佛知佛见」。你的见解、你的思想跟诸佛如来就没有两样了。但是我们凡夫是迷,迷在哪里?总是把一切事都分成对立,不知道一切事,它是一,不是二。
「佛法」这两个字的意义,我们明了一个大概之后,佛法所求的是什么?这是诸位必须要知道的。多少人学佛,在佛门里面求什么?求发财、求升官、求保平安,都求这些。求这些东西,佛门里求不到,那就求神去了。实实在在告诉你,神也没办法,也无可奈何。这都叫迷信,这叫胡作妄为,这个做错了。
佛法所求的,你看一切经论里,有一个名词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也印在这个表上,这就是佛法所求的。这个名词是可以把它翻出来的而没翻,还是用梵文音译,这一种的不翻叫「尊重不翻」。我们对於这个名词非常尊重,保持它的梵音是尊重它。不像「佛陀」那个字是「含多义不翻」,它里面含的意思很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菩提」翻为觉,「三」翻作正,这是佛法教学的目的。佛教给我们,希望我们成就什么?就是希望我们都能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这个名词也要费一点时间把它讲清楚,佛法所求的太重要了,我们跟释迦牟尼佛学,学什么?就是学这个。
首先讲「正觉」,觉是觉悟。世间也有很聪明、很有智慧的人,现代的科学家相当聪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你能说他不觉悟吗?你能说他不聪明吗?哲学家、宗教家都很聪明,都比一般人觉的能力高明。但是佛都不承认他们是正觉,他们虽然是有觉,佛说他们不是正觉。我们佛门的招牌是「正」字,这个「正」字招牌不能随便给人的。为什么他的觉不正?他的烦恼没有断,他的心不清净。他还有是非人我,他还有贪瞋痴慢,他还有妄想分别执著,心不清净!心不清净,他那个觉的能力再高,也不是正觉。所以佛法这个「正觉」是清净心,清净心里面生智慧、觉悟了,那叫正觉。
因此「正觉」这个标准世间法里没有,六道众生都是邪知邪见,不是正觉。佛要求我们要正觉。得到正觉,在我们佛门里面也有一个学位,好像现在念书一样,我们拿到一个学位了,这个学位是最低的;像念大学,大学毕业了拿到学士学位。我们「正觉」是第一个初级的学位,它的名字叫「阿罗汉」。诸位要知道,阿罗汉、菩萨、佛是佛门里学位的名称,这个要懂。你得到正觉了,就称你作阿罗汉。阿罗汉见思烦恼没有了,这在小乘。
不但阿罗汉没有「人我是非」这个念头,没有「贪瞋痴慢」这些念头了。在从前我们总以为要证得阿罗汉果,才能把见思烦恼断尽了,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哪里晓得佛在《金刚经》上所说的小乘初果须陀洹,这跟阿罗汉相去很远很远,小乘初果须陀洹已经破了四相。《金刚经》上讲「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是《金刚经》上看到的。难怪佛说初果叫「入流」,他入了圣人之流,他证得了位不退,绝对不会退转作凡夫,原来他再不执著「人我是非」,这个念头没有了。
从这些地方我们就要能够体会到,佛陀的教育跟世间教育不相同的地方在哪里?我们到底要学些什么东西?我们跟佛学,学真实法,学正觉,唯有正觉才能解决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离一切苦、得一切乐,真正离苦得乐。苦乐我们讲最粗浅的,以我们自己现在本身来讲,你有生老病死苦,你有求不得苦,你有爱别离苦,你有怨憎会苦,这些苦都环绕在你的周边,你没有办法离开。学了佛以后,这些苦真的可以离开。
年岁大一点的同修,中年以上的,想想我们人老了。学佛可以不老,学佛可以不生病。纵然你身上有很多疾病,你真正学佛了,不要看医生,不要吃药,你的病自然就好了。这是什么道理?就是因为你把道理搞清楚了。你不晓得你的病是怎么来的?你不知道。病是怎么起来的,你那个病是怎么样发展的,病到后来结果怎么样,你晓不晓得?统统知道了,人可以不生病。病从哪里来?妄想来的,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你的妄想不断,神仙都医不好你的病。你的妄想统统没有了,什么病都没有了。
生死的根本也是妄想,《华严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是把我们的病根一语道破。你们查遍《大藏经》,哪一尊佛生过病?哪一尊佛显得很衰老?没有。哪一尊菩萨生过病?这没听说。为什么佛、菩萨、阿罗汉不生病?为什么佛、菩萨、阿罗汉不老?不但不老,他也不死。这个不死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没有别的原因,他把宇宙人生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一切随顺自性,他就得这么好的效果。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自然生态,完全符合自然生态,一点没有造作的意思在里面;顺其自然,自然是最健康的。我们要打个妄想,把自然生态改变,这一改变就改坏了,就出了毛病了,毛病是从这样生出来的。所以这个病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是病根。
学佛就是要依照佛的教诲,把妄想、分别、执著去掉,恢复清净心。清净心起作用,就是真实智慧,就是正觉。所以,心不清净,有聪明智慧,佛菩萨不承认他是正觉。一定要心清净了,那个智慧才叫作正觉,它才管用。得到正觉,佛在经上说,你就有能力超越生死轮回。生死轮回都超越了,还有什么病!哪来的疾病?没有了。生死都能解决,我们生活上这点小问题,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你这一生当中就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自在、美满、快乐。我们学佛是得这个东西,这是接受佛陀的教育。
可是你要是以宗教的心态去学佛,说老实话,这些你完全得不到。什么原因?迷!宗教讲求感情、情操。情是迷,不是理智。宗教是愈迷愈好,为什么?你才是虔诚的宗教徒,你跑不掉!把你抓得紧紧的,你不会跑掉,你天天要去拜他,他接受你的恭敬,接受你的供养。
但是佛法不是如此。佛法是师道,师道是「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你是来求学的,没有老师跑到你家里去教你的。这是什么道理?老师到你家里去教你,你对老师不恭敬、不尊重,再好的老师,你跟他也学不到东西。所以老师并不是一定要你对他怎么恭敬,如果存这个心,那个老师不是好老师。但是这里面有个道理,「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譬如,十个学生跟著一个老师学,为什么有的学生学的多,有的学生没有学到东西?你再仔细去观察,学到东西的对老师恭敬。为什么对老师恭敬就学到东西?对老师恭敬是听话,老师怎么教,他就怎么做,他当然学会了。对老师不恭敬的,不听话,不听话那没有办法,他当然学不到东西。所以百分之百的听话,就是百分之百的恭敬。可见这个里面真有道理,世出世间教学都不外乎这一个原则。
我们在佛教传记里面,看到许多的祖师大德们,他们在年轻求学的时候,参访一个善知识,我们今天讲有道德、有学问的高人,传记里记载这个善知识告诉他:「你在我这里学不到东西,你到某某人那里去,你去跟他学,你就会成就。」这个学生果然听他的指点,到那个人的会下三年五载,他开悟了、证果了。这又是什么道理?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很多很多!中国的文章讲求简洁,不罗嗦,谈话谈几个钟点,记载的时候只有一两句,记得很简单。
这位善知识见这个人,就像我们现在见一个人一样,一定问你:「你贵姓,你叫什么名字,你是那里人,你学了些什么东西。」这一问就明了了,你喜欢学哪一样东西?而且问在现代这些大德当中,你最佩服的是哪一个人?他指点你的时候,是指点你最佩服的这个人,你去跟他学,你会听他的话。我为什么不能教你?你不佩服我,我教你,你不相信,你不能接受,原理在此地。并不是他有神通,指到那个地方,果然他到那里就成就了,其实谈话里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我们这一生遇不到一个好老师,这个话也不无道理。好老师可遇不可求,很不容易遇到。遇到之后,你肯不肯跟他学?不肯跟他学,还是枉然。所以一定是自己心目当中最尊敬的这个人,才能发生作用。同样一句话,同样一个道理,在我瞧不起的那个人的口里说出来,根本不能相信、不能接受,而且还要骂他。我们心目当中最佩服的那个人说出来,如奉圣旨,马上依教奉行,怎么会一样?所以你要问,我们自己将来能不能有成就?很简单,你回家好好想一想,哪一个善知识你最佩服他?死心蹋地跟他学,这样才没错,你才能成功。如果你喜欢的善知识太多了,那你那个恭敬心不是真的,是假的。你的心是很乱,变化无常。不但佛法你没有法子修学,世间法你也学不好。
无论世法、佛法要想学好,一定要懂得一个道理,就是「一门深入」。尤其是佛法,要真正能够学好,一定要跟一个老师学。一个老师,你一生走的是一条路,这一条路好走。两个老师是两条路,你怎么走?三个老师是三叉路口,四个老师是十字街头,你完了!今天年轻人好学的很多,为什么不能成就?都在十字街头,无所适从,毛病发生在这个地方。既是学佛,不但亲近一个老师,还要专修一个法门,你才能有成就。什么成就?得清净心。诸位要知道,成就是你得清净心。得清净心的现象是烦恼轻了、智慧增长了,那就有受用了。世出世间所有一切问题,唯有智慧才能解决;除了智慧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能解决问题的。所以佛法讲智讲觉,就缺这个东西,要正觉。
我们讲到最贴身的,解决我现在本身的问题,解决我现前生活的问题。我要让我的生活过得自在、过得美满、过得幸福,再扩大解决我家庭的事情、解决我工作的事情、解决整个社会问题的事情,要智慧,真实的智慧。所以智慧里掺杂著烦恼,不能解决问题。今天世间聪明人很多,特别是政治家,个个都认为自己很聪明,把这个社会愈搞愈乱,老百姓愈来愈辛苦。什么原因?智慧里掺杂著有「妄想、分别、执著」,它这个烦恼没有断。所以起心动念,他第一个考虑「我」的利益,你看「我执」在。
佛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第一个要把「我」破掉,这才是真正智慧。没有真实的智慧、真实的功夫,读大乘经也是枉然。大乘经虽然念得很多,意思全错解了。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些人是错解如来真实义,你说有什么法子!他为什么解错?他有私心,起心动念他要讲求「我」的利益,这就坏了,反而得不到利益。如果能把私心离开,你会得真实的利益。由此可知,正觉它是有标准的。
再往上提升一个学位叫「正等正觉」,相当於硕士学位。「等」是等於佛,当然他还没成佛,等於佛而已,这比阿罗汉高,比正觉高。正觉里面无我。诸位必须要知道,唯有无我,才能有能力辨别真妄、辨别邪正、辨别是非、辨别利害,你才有这个能力。如果「我见」没破,你决定没有这个能力。一般人以为自己做了很多好事,以为自己修了很多功德,我看不然。很多在那里很努力修功德、做好事的人,将来都要堕三途。什么原因?他那个好事是似是而非,不是好事。不但将来不好,眼前都不好。看到好像是一桩好事,其实做错了。
譬如,我们佛教的道场做慈善事业,你说好不好?社会奖励,国家还送个大匾给你挂起来,你们对社会有很大的贡献,这是不是好事?看到是好事,实际上是错事。错在哪里?佛教道场办的是什么事情?是佛陀教育,这是你本分的事情。就好像你们办一个学校,学校应该办什么事?老师跟学生天天要上课,这是正事。现在老师也不教书,学生也不上课,天天去搞慈善事业,这是好事吗?错了!这样作法,校长会被撤职查办,学生会被开除。所以一定要明辨真妄、正邪,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我劝我们的同修,道场之可贵就是帮助大家破迷开悟,因此必须要有一个宗旨、有一个目标。我们这个道场是净宗道场。中国十个大宗派,我们这是净土宗道场,这个里面只弘扬净土宗的东西。大家来这边,我有一个门、一个路走。如果我这个道场里面,还有法相宗的东西,还有法华宗的东西,还有其他宗派的东西,人家到这里来的时候,我到底学哪一门好?表面上看起来,这个道场不得了,法师心量都很大,你看他都是一切包容。其实错了,你令大众到你这个地方来的时候,无所适从,这是罪过。
念佛修净土的到我这里来;喜欢学参禅的,听说佛光山那里办禅坐,到他那边去,这就对了。喜欢做慈善事业的,这个地方有慈济功德会,到他那边去。每一个道场,他有他的宗旨、有他的方向、有他的目标,不能混合在一起,搞乱了。不可以用这个方式来拉信徒,「我这里样样都有,你们到我这儿来多好,样样都学得到」,结果是样样都学不出来。这怎么能对得起人?这个你要没有深远的眼光、没有真实的智慧,你看不出来。
绝对不是心量狭小,是接引初机要指导他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我们流通经书、卡带都是如此。如果与净宗相违背的,摆到我这个地方,人家看到时候,以为我们肯定他,以为我们在那里推荐他。如果他走错了路子,我要不要负责任?这个因果责任就背大了。你自己走错路,活该!你把别人的路子带错了,你背的因果责任就重了。这是不能不留意,不能不小心谨慎的。
所以我在台北的时候,把「基金会」的职务辞掉。我们「华藏图书馆」是一个道场,是个修学的道场,而「佛陀教育基金会」不是道场,它是一个佛教后援的事业,支援的事业。所以那个地方印的经典,各宗各派东西我们都印,我们帮助每一个道场,这个宗旨、目标不一样,我们帮助别人,帮助别的道场。不是这一个道场里搞大杂烩,那就错了。这些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是善事,你仔细一观察、一分析,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一个道场要得到诸佛护念、龙天拥护,哪有那么容易!你真的是正法,真正在修行,真正是利益一切众生,才得诸佛护念,才得龙天保佑。
「正等正觉」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时候他对於宇宙人生的见解,也就是我们讲的看法、想法跟诸佛如来非常接近,所以称之为「正等正觉」。正等正觉在《华严经》上讲,从圆教初住一直到等觉菩萨,四十一个位次都叫作正等正觉。破最后一品无明,智觉圆满了,一丝毫欠缺都没有了,再加上「无上」两个字,「无上」好像佛门里面的博士班毕业。如果你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称你作佛陀。假如你证得「正等正觉」,就称你作菩萨。你要是证得了「正觉」,就称你作阿罗汉。所以这三个名词是普通名词,不是专门对某一个人,好像博士、硕士、学士是普通名词。
如果再冠上「释迦牟尼佛」,是不是专门对一个人?不是的,还是一个普通的名词。释迦牟尼佛太多了,到底你找哪一个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太多了,你找哪一位观音菩萨?这就好像我们讲的博士,博士有理科的博士、有工科的博士、有医学博士、有哲学博士,每一种类的博士人数也多得不得了,你找哪一位?你要认为观世音菩萨就是某一个人,那你错了。观世音是菩萨,好比是硕士,它里面科别分得很多。你要晓得观音代表慈悲,大慈大悲叫观世音。大慈大悲的菩萨很多,你找哪一个?现在大家在佛门里把佛菩萨搞乱了,都以为是一个人,不晓得这里面有无量无边的人。
我听说你们大家《无量寿经》念得很熟,很多人都在念。念《无量寿经》应该会觉悟,《无量寿经》里面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一句就是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统统都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无量无边,没法子计算。你要找普贤菩萨,要找哪一位普贤菩萨?西方极乐世界全都是的。
所以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加上名号,就等於这一个学位加上他的学科、科系,是这个意思。这个到后面还要跟诸位细说,不能不搞清楚。不搞清楚,我们学佛,人家说我们迷信。这个话说得没错,真的是迷信。信佛了、皈依了、也受戒了,佛是什么?不晓得。菩萨是什么?也没搞清楚。这样糊里糊涂就学了,这不是迷信是什么?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佛教是什么,知道佛教里学的是什么。
佛法所求的我们明白了,求智慧。诸位要记住,求智慧,在禅宗里面讲求「明心见性」,净土里面讲求「一心不乱」。净土宗很特别,不但求一心不乱,而且求生净土,它的确是双求。不像其他的宗派,其他宗派是单一的专求,净土是双求,求一心不乱,还要求往生净土。这个目标在我们一生当中决定得到,诸位如果把《无量寿经》念熟、念懂了,你就丝毫不怀疑。
经本一开端把我们修学的目标就显示出来了。「大乘无量寿庄严」这是我们所求的,这是修净土人所求的。你看看经题上的「无量寿」,我们求的是无量寿;换句话说,健康长寿。「庄严」就是自在美满,那才是庄严。用什么方法求?有求的方法,经题后半段所讲的「清净、平等、觉」,那是方法。由此可知,我们学佛求的是什么?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这三个是「一而三,三而一」,一个得到了,三个同时都得到了。整个的佛法,都不外乎这一个原理原则。
禅宗在三个里面单单求觉,像这个讲堂可以从三个门进来,它从「觉门」进来。禅宗从觉门,他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就入门了。禅宗以外叫教下,教下是从解门里面来入的,「大开圆解」,也就是「正门」,正知正见,从这个里面进来的。我们净土宗是修清净心,从「净门」入。心清净了,当然平等,当然觉悟。觉悟了的心,当然清净,当然平等。所谓「法门无量,殊途同归」,方法、门径不一样,到最后的归宿完全相同,都是明心见性。不过禅宗里面说的这个名词,其他宗派不是这个说法。我们净土宗叫「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家的「明心见性」,教下里面讲的「大开圆解」,密宗里面讲的「三密相印」。诸位要晓得,虽然名词不一样,指同一桩事情、同一个境界。
因此任何一个法门,我们不能批评,不能说它不好;说它不好,那就是谤佛谤法。都是释迦牟尼佛传的,哪个路子都能成就,你怎么能说它不好?只有在许许多多方法里面,我们自己应当如何来选择?选择的条件,第一要适合我们的程度。如果它要求的程度太高了,我们没有办法修学,学起来很困难,不容易成功。要适合自己的程度,要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学起来才方便;还要适合现代的时代背景,因为我们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人群。所以必须衡量这些条件,我适不适合学这个法门。
一般而言,像前面所讲的,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要破我见、破我执才能得力。否则的话,就是常讲的功夫用不上力。我想这是许多同修都有的这个体验,学了多少年,还是个这样子,甚至愈学愈苦。不学佛的时候还好,学佛的时候愈学愈苦,这都是不得法。这个法门自己不适合,就正如你到学校念书的时候选择科系一样。你的根基、你的程度不适合这个科系,你选错了科系,你学习困难,而且很难成就。选对了,那就容易了,成就也就快速。
我们选择法门这一点非常重要。假如不晓得自己是什么样的根器,也可以试验试验,禅、教、密、律统统试验试验。我自己修学就是这个例子,许多大乘经读了之后,想想自己不行,妄想、分别、执著去不掉。我也非常想去,就是去不掉,最后才想到念佛可以带业往生,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去不掉也行,这个法门很适合我,我是这样选择的。别的我想想都不行,那些经我都会讲,我讲得都比别人好听,我做不到。所以禅、教、密、律我都曾经涉猎过,想一想没有法子,回过头来死心蹋地念阿弥陀佛,专讲净土的经典。这是我这几十年当中的体验。
可是最近又讲些别的经典,这是什么原因?这是逼著没有法子,无可奈何。因为这些大乘经没人讲,现在讲经的人愈来愈少,这是一个很悲哀的现象,所以抽出一点时间讲这些经,做成录音带,帮助对这些典籍有兴趣的人,留供给他们做参考,原因在此地。如果有人讲,我绝对不会讲,这是被逼著没有法子。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介绍到此地。我们这个讲题有五天,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