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皈五戒 (共一集) 2004/6/13 档名:16-022-0001
诸位善男子、善女人,今天我们在此地举行三皈五戒传授的仪式,仪式简单而隆重。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是属於表法的,不能没有,但是实质更重要,就是我们要知道我们的皈依。皈是什么意思?依是什么意思?什么叫皈依?这一定要搞清楚。皈依三宝,三宝是什么?如果这些都搞不清楚那就是迷信,那这个皈依没有一点功德,不但没有功德,还有过失。怎么说有过失?因为你把佛法的形象破坏了,这个过失就很大。
首先我们说明什么叫皈,皈是回归,就是回头,谚语常说的「回头是岸」。依是依靠。我们在没有入佛门之前,每个人所依靠的都是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都依这个东西。你看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谁做主?妄想分别执著做主,因此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在造业。就像《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这个话一点都不错。现在从这里面回过头来,从罪业回过头来,我们依靠三宝。三宝是佛法僧,佛法僧里面的内容很深、很广,一般人听到佛法僧只是形象,这是最浅最浅的。听说佛就想到佛像,听说法就想到经典,听到僧就想到出家人,这是非常肤浅的形象。但是这个形象不能没有,你真正懂得了,这个形象对你起很大的作用。为什么?见到佛像要想到自性佛,这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是我们真正皈依的处所。
说佛法僧还是不太好懂,不太好理解。因此在一千四百年前唐朝时候,你看看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给我们开示皈依,他就不用佛法僧,我们在《坛经》上看到,他换了名词,他叫觉正净,他叫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觉正净是佛法僧的意思,所以他不讲名词,讲意思。名词怕我们产生误会,误会就造成了迷信,他把里面的意义讲出来之后,我们就不会迷信了。所以他说佛,佛是什么意思?佛是觉悟的意思,皈依佛就是皈依觉,我们一天到晚对人对事对物迷惑颠倒,这是错误的,从这个错误回过头来,我们要依觉悟、要依智慧;换句话说,要依理智,不要感情用事,这是皈依佛。所以真正懂得,在日用平常当中、生活当中,你才真正回得了头来,这才是真正佛弟子。
法,法是正知正见,就是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见解,这是法。所以他讲皈依正,好,正而不邪,这是皈依法。从邪知邪见,就是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回过头来,依正确的想法、看法。正邪的标准、迷悟的标准都要依经典。那我们都是修净土宗,都是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标准就是《无量寿经》。所以《无量寿经》天天要读诵,读诵《无量寿经》就是亲近阿弥陀佛,亲近诸佛如来。读经的时候恭恭敬敬读,就是听阿弥陀佛,本师释迦牟尼佛,十方一切诸佛的教诲,恭恭敬敬去念,念久了你会开悟。
皈依僧,僧的意思是清净。清净最重要是心地清净,所谓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六根清净的中心就是心,心清净了六根当然清净。怎么会清净?你只要离开执著、离开分别就清净了;如果有分别、有执著你生烦恼,烦恼是染污,你就不清净了。所以,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要放下,这个东西不是真的是假的,不值得放在心上,这叫三皈依。皈依佛觉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皈依僧净而不染。你看我们学佛入门头一天,世尊就把修学的总纲领、总的原则传授给我们,这叫传授三皈。
三皈,这个三皈依的精义就在《无量寿经》的经题上,夏莲居老居士会集这个本子,好!确确实实这个本子要度世尊末法九千年的众生,末法九千年唯有依靠这个本子可以得度,我们要特别珍重,特别重视。你看它这个经题上,前面一段「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那是果报,后面这一段是讲因,「清净平等觉」。清净是僧宝,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平等是法宝,平等是正知正见;觉是佛宝。你看看经题上三宝具足。
由此可知,我们这三皈依归到哪里?归到清净平等觉,那这就三宝具足了。所以一切时、一切处要注意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悟的心,这比什么都重要。人生活在世间,从早到晚总不离开人事、物质环境,佛法里面讲境缘,境就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你总离不开。物质环境里面有顺境、有逆境,人事环境里面有善缘、有恶缘,时时刻刻你都遇到的。那佛教给我们要修清净平等觉,那得用什么方法修?顺境善缘不生贪恋,我心就清净了,没有贪心,没有留恋;逆境恶缘没有瞋恚,清净心。
所以,清净心你在哪里修?平等心在哪里修?觉悟心在哪里修?就在日常生活,在你工作,在你处事待人接物,我们现在一般人讲你禁得起、禁不起考验;顺境来的时候你贪不贪爱,逆境来时候你瞋不瞋恚。我们的功夫从哪里看?顺境确实那个贪爱减少了,一年比一年淡薄,功夫得力,有进步了;逆境来的时候,那个心里面难过、瞋恚、报复的念头也减少了,减少到没有,你就成功了,你的修行功夫是在这个地方。修行不是我一天念多少经,拜多少佛,与那个不相干。你看我们最近讲的《无量寿经》正好讲到,现在讲到「三辈往生」,这很重要,「三辈往生」就是教我们往生的方法,往生要具备哪些条件、哪些方法。你看经上讲的「临终一念十念都能往生」。由此可知,不在念佛多少,在念佛功夫有没有力。
什么叫有力?有力的时候,你在顺境不生贪恋,在逆境里面不生烦恼,功夫有力了。还会起心动念,还有分别执著,用念佛的方法把它压下去。譬如在顺境里面起了贪心了,「阿弥陀佛」,把贪心压下去,这叫功夫。逆境恶缘来的时候,心里头有不平了,「南无阿弥陀佛」,把那个不平、把那个瞋恨压下去,这叫会念佛,这叫真念佛。一定要念到恢复到心地清净平等觉。要知道清净平等觉,是我们自己的真心,是我们自己的本性。你看六祖在《坛经》里面讲的「本来无一物」,那无一物是什么?顺境没有贪爱、没有贪恋,逆境没有瞋恚,没有,什么都没有,那是我们的真心,是我们的本性。我们现在迷失了真心本性,所以这才要修行。
修行,八万四千法门念佛法门是第一,无比殊胜,又简单、又容易、又稳当,只要你时时刻刻提得起。我刚刚进门来遇到两位同学都说是家亲眷属有严重的业障病。真诚心念佛,什么业障都能消,冤家债主找到身上,真诚心念佛可以化解。乾隆年间,灌顶法师那个时代国家强盛,高僧大德辈出,人才济济,灌顶大师是其中之一。你看他在《观经直指》,就是注解里面给我们讲,这个世间罪业深重,深重到八万四千法门都失了效用、都不能救了,这时候怎么办?还有念阿弥陀佛可以救。
这就说到阿弥陀佛什么样的业障,什么样的灾难,统统都能救,问题就是你会不会念?你懂不懂得?你要能懂得这句佛号真正的意思,那你不能不透彻了解《无量寿经》,你要透彻了解《无量寿经》,那还要得力於《华严》;《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注解,《无量寿经》是四十八愿的注解,四十八愿是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的注解,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一定要认真,一定要念得得力,得力就是把自己的清净平等觉念出来了,自性三宝恢复了,那才叫真正的皈依三宝,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金刚经》上,你看教菩萨修六波罗蜜,特别强调两个,一个布施,一个忍辱;布施能修功德,忍辱能保持。你不能忍了,你遇到挫折了,一发脾气,经上常讲「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火烧功德林,功德林就没有了,忍辱比什么都重要。所以《金刚经》上,世尊对於布施跟忍辱是特别强调,讲得很多,这我们不能不知道。什么都能忍,忍真的是对凡夫讲的,因为你有烦恼,你才要忍;等到你真正觉正净现前了,就不要忍了,为什么?没有了,全都化解了。那个时候才真正得大自在,这忍辱功夫成就,忍辱功夫得力了。
皈依三宝之后,总得要记住,我从今以后向佛学习,佛是怎样存心,我要学佛的存心;佛是怎样发愿,我要学佛的发愿;佛是怎样生活,我要学佛的生活;佛是怎样待人接物,帮助一切众生,统统要学,那叫学佛。学佛不是每天念经、拜佛、烧香,不是这个,是要把释迦牟尼佛一生所作所为,他的思想、行谊我们都明了,我们都认真向他学习,这是真学佛,真得受用。你要能够入这个境界,法喜充满,经上常讲「常生欢喜心」。人生欢喜心你就不会生病、不会衰老,你不会懈怠、不会懒散,你的精神能振奋,你会过得幸福美满,前途充满了金色光明,这是佛法对於我们真正学习的人,无比殊胜的功德利益。我们今天皈依之后,一定要能够落实,要能把自己带上究竟美满,要向这个目标上迈进,福慧双修。
学佛总要记住,「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两句话就是世尊一生在世为我们表演的,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可以做九法界一切众生的好榜样;不能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的,这个念头不能起,这个心不可以生。生心起念都要为众生做好样子,言语造作亦复如是。我们能这样做,能这样行,这是真正皈依。
把三皈依落实到生活上就是五戒,不杀生,不偷盗,在家同修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条戒一定要遵守。不杀生,不给一切众生做冤家,过去杀害众生,无知!我们生忏悔心,来给过去这些冤亲债主,超度他们;把自己所修学的功德回向超度他们,希望这个怨结能化解,不要冤冤相报,这个很重要。从今之后,不但不能杀害众生,众生因我而生烦恼我就错了。所以他不喜欢我,怎么办?圣人教给我们,我们看到他回避,我们让开,不要叫他看到我就生烦恼,这些都是好样子。他什么时候对我没有烦恼,欢喜了,那我就接近他;他不喜欢我我就离开,时时刻刻祝福他,时时刻刻将修行功德回向给他。
人,凡夫!凡夫烦恼做主宰,烦恼是不稳定的,今天讨厌你,过几天他又喜欢你;今天喜欢你,过几天又讨厌你,情绪变化无常。所以,你要晓得统统不是真的,欢喜也不是真的,讨厌也不是真的,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不要认真,我们的心就平了,就心平气和,心清净能生智慧。《金刚经》上常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智慧才能解决问题,智慧才能够断烦恼,智慧才能帮助我们灵性提升,才能帮助我们永脱轮回,离苦得乐。所以,我们在这一生要求的是智慧,不要求烦恼天天增长,要求智慧天天增长;烦恼天天减少,智慧天天增长,这就对了。
所以只要能不杀生,不杀生是培养自己的爱心。爱一切众生,你怎么会害众生?那个害众生的念头自然会不生。偷盗这也是我们常常犯的,偷盗说到严格地方,就是喜欢占别人便宜,喜欢占别人便宜这个念头是盗心,不可以有;要时时刻刻有帮助别人的念头,舍己为人,决定没有占人家便宜的念头,更不会占有别人的财物,不会有这种行为。
不邪淫、不妄语,不妄语这是很难做的。妄语就是说假话,说话不诚实,这一条最容易犯。这个过失非常严重,看你的妄语影响范围多大,影响时间多长,从这个地方结罪。如果影响的人很多,影响的时间很长,那这个罪过就很重,一定是在拔舌地狱,这个要谨慎。所以《无量寿经》教导我们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它把这一条摆在第一,这我们就要注意了。你看通常讲身语意,讲这三业,但是《无量寿经》上是口业、身业、意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它把口业放在第一,这是特别值得我们警惕的。
不饮酒,酒是遮戒,它本身没有过失。刚才有位同修问我,他身体不好,可不可以喝点药酒来调自己身上的病?可以,酒的开缘最多,这个不犯戒,这叫开戒,佛经里面叫开戒;你的医生诊断需要用这个做药。在一般年岁大的人身体不好,血液循环不好,都可以喝一点酒。那酒是什么?帮助他血液循环。佛经上讲七十岁以上,可以开缘,你每天吃饭喝一杯酒,帮助血液循环。佛很慈悲,佛法通情达理,不是很呆板的,所以应当要用的时候都可以用。譬如在一般宴会当中,大家在请客宴会当中,我们学佛的人可不可以喝酒?可以,但是怎么样?一杯。一杯绝对不会醉,你不能喝两杯,你喝两杯你就破戒了。一小杯,行,陪大家,欢欢喜喜,这要懂得,要懂这个道理。酒为什么佛禁止?怕酒醉乱性,造杀盗淫妄,是这个用意,酒本身没有过失。所以你要真正懂得,佛制定戒律真正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凡是药用都有开缘,这我们一定要晓得。
现在三皈传授跟五戒,我们都有光碟,都讲得很详细,过去我很详细的讲过几次。这些光碟还有印成的小册子,诸位都可以带回去多看、多听,一定要懂得皈依真正的意思,持戒真正的利益,我们就会认真去做了,也懂得怎么做了。佛家的戒律活活泼泼,没有一条是死的,活活泼泼,会带给你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所以这个我就不多说了,我今天说这一点是特别强调、提醒同学们,实际上这个统统在光碟里头都有详细说明。
现在我们做仪式,仪式简单而隆重,皈依,你看那是皈依三宝,不是皈依净空法师,这要注意到的。所以以后人家说你皈依哪个人?这是错误的,我皈依三宝。说哪个人给你做证明的?传授的?这净空法师。所以我们皈依证上三皈证明阿闍黎,我给大家做证明,不是皈依净空法师。皈依净空法师就错了,那就不是皈依三宝了,那问题很严重,所以我们是皈依三宝,三宝弟子。好,现在我们做这个仪式,今天有没有五戒的,有,好。
诸位善男子、善女人,今天我们在此地举行三皈五戒传授的仪式,仪式简单而隆重。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是属於表法的,不能没有,但是实质更重要,就是我们要知道我们的皈依。皈是什么意思?依是什么意思?什么叫皈依?这一定要搞清楚。皈依三宝,三宝是什么?如果这些都搞不清楚那就是迷信,那这个皈依没有一点功德,不但没有功德,还有过失。怎么说有过失?因为你把佛法的形象破坏了,这个过失就很大。
首先我们说明什么叫皈,皈是回归,就是回头,谚语常说的「回头是岸」。依是依靠。我们在没有入佛门之前,每个人所依靠的都是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都依这个东西。你看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谁做主?妄想分别执著做主,因此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在造业。就像《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这个话一点都不错。现在从这里面回过头来,从罪业回过头来,我们依靠三宝。三宝是佛法僧,佛法僧里面的内容很深、很广,一般人听到佛法僧只是形象,这是最浅最浅的。听说佛就想到佛像,听说法就想到经典,听到僧就想到出家人,这是非常肤浅的形象。但是这个形象不能没有,你真正懂得了,这个形象对你起很大的作用。为什么?见到佛像要想到自性佛,这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是我们真正皈依的处所。
说佛法僧还是不太好懂,不太好理解。因此在一千四百年前唐朝时候,你看看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给我们开示皈依,他就不用佛法僧,我们在《坛经》上看到,他换了名词,他叫觉正净,他叫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觉正净是佛法僧的意思,所以他不讲名词,讲意思。名词怕我们产生误会,误会就造成了迷信,他把里面的意义讲出来之后,我们就不会迷信了。所以他说佛,佛是什么意思?佛是觉悟的意思,皈依佛就是皈依觉,我们一天到晚对人对事对物迷惑颠倒,这是错误的,从这个错误回过头来,我们要依觉悟、要依智慧;换句话说,要依理智,不要感情用事,这是皈依佛。所以真正懂得,在日用平常当中、生活当中,你才真正回得了头来,这才是真正佛弟子。
法,法是正知正见,就是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见解,这是法。所以他讲皈依正,好,正而不邪,这是皈依法。从邪知邪见,就是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回过头来,依正确的想法、看法。正邪的标准、迷悟的标准都要依经典。那我们都是修净土宗,都是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标准就是《无量寿经》。所以《无量寿经》天天要读诵,读诵《无量寿经》就是亲近阿弥陀佛,亲近诸佛如来。读经的时候恭恭敬敬读,就是听阿弥陀佛,本师释迦牟尼佛,十方一切诸佛的教诲,恭恭敬敬去念,念久了你会开悟。
皈依僧,僧的意思是清净。清净最重要是心地清净,所谓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六根清净的中心就是心,心清净了六根当然清净。怎么会清净?你只要离开执著、离开分别就清净了;如果有分别、有执著你生烦恼,烦恼是染污,你就不清净了。所以,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要放下,这个东西不是真的是假的,不值得放在心上,这叫三皈依。皈依佛觉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皈依僧净而不染。你看我们学佛入门头一天,世尊就把修学的总纲领、总的原则传授给我们,这叫传授三皈。
三皈,这个三皈依的精义就在《无量寿经》的经题上,夏莲居老居士会集这个本子,好!确确实实这个本子要度世尊末法九千年的众生,末法九千年唯有依靠这个本子可以得度,我们要特别珍重,特别重视。你看它这个经题上,前面一段「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那是果报,后面这一段是讲因,「清净平等觉」。清净是僧宝,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平等是法宝,平等是正知正见;觉是佛宝。你看看经题上三宝具足。
由此可知,我们这三皈依归到哪里?归到清净平等觉,那这就三宝具足了。所以一切时、一切处要注意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悟的心,这比什么都重要。人生活在世间,从早到晚总不离开人事、物质环境,佛法里面讲境缘,境就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你总离不开。物质环境里面有顺境、有逆境,人事环境里面有善缘、有恶缘,时时刻刻你都遇到的。那佛教给我们要修清净平等觉,那得用什么方法修?顺境善缘不生贪恋,我心就清净了,没有贪心,没有留恋;逆境恶缘没有瞋恚,清净心。
所以,清净心你在哪里修?平等心在哪里修?觉悟心在哪里修?就在日常生活,在你工作,在你处事待人接物,我们现在一般人讲你禁得起、禁不起考验;顺境来的时候你贪不贪爱,逆境来时候你瞋不瞋恚。我们的功夫从哪里看?顺境确实那个贪爱减少了,一年比一年淡薄,功夫得力,有进步了;逆境来的时候,那个心里面难过、瞋恚、报复的念头也减少了,减少到没有,你就成功了,你的修行功夫是在这个地方。修行不是我一天念多少经,拜多少佛,与那个不相干。你看我们最近讲的《无量寿经》正好讲到,现在讲到「三辈往生」,这很重要,「三辈往生」就是教我们往生的方法,往生要具备哪些条件、哪些方法。你看经上讲的「临终一念十念都能往生」。由此可知,不在念佛多少,在念佛功夫有没有力。
什么叫有力?有力的时候,你在顺境不生贪恋,在逆境里面不生烦恼,功夫有力了。还会起心动念,还有分别执著,用念佛的方法把它压下去。譬如在顺境里面起了贪心了,「阿弥陀佛」,把贪心压下去,这叫功夫。逆境恶缘来的时候,心里头有不平了,「南无阿弥陀佛」,把那个不平、把那个瞋恨压下去,这叫会念佛,这叫真念佛。一定要念到恢复到心地清净平等觉。要知道清净平等觉,是我们自己的真心,是我们自己的本性。你看六祖在《坛经》里面讲的「本来无一物」,那无一物是什么?顺境没有贪爱、没有贪恋,逆境没有瞋恚,没有,什么都没有,那是我们的真心,是我们的本性。我们现在迷失了真心本性,所以这才要修行。
修行,八万四千法门念佛法门是第一,无比殊胜,又简单、又容易、又稳当,只要你时时刻刻提得起。我刚刚进门来遇到两位同学都说是家亲眷属有严重的业障病。真诚心念佛,什么业障都能消,冤家债主找到身上,真诚心念佛可以化解。乾隆年间,灌顶法师那个时代国家强盛,高僧大德辈出,人才济济,灌顶大师是其中之一。你看他在《观经直指》,就是注解里面给我们讲,这个世间罪业深重,深重到八万四千法门都失了效用、都不能救了,这时候怎么办?还有念阿弥陀佛可以救。
这就说到阿弥陀佛什么样的业障,什么样的灾难,统统都能救,问题就是你会不会念?你懂不懂得?你要能懂得这句佛号真正的意思,那你不能不透彻了解《无量寿经》,你要透彻了解《无量寿经》,那还要得力於《华严》;《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注解,《无量寿经》是四十八愿的注解,四十八愿是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的注解,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一定要认真,一定要念得得力,得力就是把自己的清净平等觉念出来了,自性三宝恢复了,那才叫真正的皈依三宝,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金刚经》上,你看教菩萨修六波罗蜜,特别强调两个,一个布施,一个忍辱;布施能修功德,忍辱能保持。你不能忍了,你遇到挫折了,一发脾气,经上常讲「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火烧功德林,功德林就没有了,忍辱比什么都重要。所以《金刚经》上,世尊对於布施跟忍辱是特别强调,讲得很多,这我们不能不知道。什么都能忍,忍真的是对凡夫讲的,因为你有烦恼,你才要忍;等到你真正觉正净现前了,就不要忍了,为什么?没有了,全都化解了。那个时候才真正得大自在,这忍辱功夫成就,忍辱功夫得力了。
皈依三宝之后,总得要记住,我从今以后向佛学习,佛是怎样存心,我要学佛的存心;佛是怎样发愿,我要学佛的发愿;佛是怎样生活,我要学佛的生活;佛是怎样待人接物,帮助一切众生,统统要学,那叫学佛。学佛不是每天念经、拜佛、烧香,不是这个,是要把释迦牟尼佛一生所作所为,他的思想、行谊我们都明了,我们都认真向他学习,这是真学佛,真得受用。你要能够入这个境界,法喜充满,经上常讲「常生欢喜心」。人生欢喜心你就不会生病、不会衰老,你不会懈怠、不会懒散,你的精神能振奋,你会过得幸福美满,前途充满了金色光明,这是佛法对於我们真正学习的人,无比殊胜的功德利益。我们今天皈依之后,一定要能够落实,要能把自己带上究竟美满,要向这个目标上迈进,福慧双修。
学佛总要记住,「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两句话就是世尊一生在世为我们表演的,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可以做九法界一切众生的好榜样;不能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的,这个念头不能起,这个心不可以生。生心起念都要为众生做好样子,言语造作亦复如是。我们能这样做,能这样行,这是真正皈依。
把三皈依落实到生活上就是五戒,不杀生,不偷盗,在家同修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条戒一定要遵守。不杀生,不给一切众生做冤家,过去杀害众生,无知!我们生忏悔心,来给过去这些冤亲债主,超度他们;把自己所修学的功德回向超度他们,希望这个怨结能化解,不要冤冤相报,这个很重要。从今之后,不但不能杀害众生,众生因我而生烦恼我就错了。所以他不喜欢我,怎么办?圣人教给我们,我们看到他回避,我们让开,不要叫他看到我就生烦恼,这些都是好样子。他什么时候对我没有烦恼,欢喜了,那我就接近他;他不喜欢我我就离开,时时刻刻祝福他,时时刻刻将修行功德回向给他。
人,凡夫!凡夫烦恼做主宰,烦恼是不稳定的,今天讨厌你,过几天他又喜欢你;今天喜欢你,过几天又讨厌你,情绪变化无常。所以,你要晓得统统不是真的,欢喜也不是真的,讨厌也不是真的,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不要认真,我们的心就平了,就心平气和,心清净能生智慧。《金刚经》上常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智慧才能解决问题,智慧才能够断烦恼,智慧才能帮助我们灵性提升,才能帮助我们永脱轮回,离苦得乐。所以,我们在这一生要求的是智慧,不要求烦恼天天增长,要求智慧天天增长;烦恼天天减少,智慧天天增长,这就对了。
所以只要能不杀生,不杀生是培养自己的爱心。爱一切众生,你怎么会害众生?那个害众生的念头自然会不生。偷盗这也是我们常常犯的,偷盗说到严格地方,就是喜欢占别人便宜,喜欢占别人便宜这个念头是盗心,不可以有;要时时刻刻有帮助别人的念头,舍己为人,决定没有占人家便宜的念头,更不会占有别人的财物,不会有这种行为。
不邪淫、不妄语,不妄语这是很难做的。妄语就是说假话,说话不诚实,这一条最容易犯。这个过失非常严重,看你的妄语影响范围多大,影响时间多长,从这个地方结罪。如果影响的人很多,影响的时间很长,那这个罪过就很重,一定是在拔舌地狱,这个要谨慎。所以《无量寿经》教导我们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它把这一条摆在第一,这我们就要注意了。你看通常讲身语意,讲这三业,但是《无量寿经》上是口业、身业、意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它把口业放在第一,这是特别值得我们警惕的。
不饮酒,酒是遮戒,它本身没有过失。刚才有位同修问我,他身体不好,可不可以喝点药酒来调自己身上的病?可以,酒的开缘最多,这个不犯戒,这叫开戒,佛经里面叫开戒;你的医生诊断需要用这个做药。在一般年岁大的人身体不好,血液循环不好,都可以喝一点酒。那酒是什么?帮助他血液循环。佛经上讲七十岁以上,可以开缘,你每天吃饭喝一杯酒,帮助血液循环。佛很慈悲,佛法通情达理,不是很呆板的,所以应当要用的时候都可以用。譬如在一般宴会当中,大家在请客宴会当中,我们学佛的人可不可以喝酒?可以,但是怎么样?一杯。一杯绝对不会醉,你不能喝两杯,你喝两杯你就破戒了。一小杯,行,陪大家,欢欢喜喜,这要懂得,要懂这个道理。酒为什么佛禁止?怕酒醉乱性,造杀盗淫妄,是这个用意,酒本身没有过失。所以你要真正懂得,佛制定戒律真正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凡是药用都有开缘,这我们一定要晓得。
现在三皈传授跟五戒,我们都有光碟,都讲得很详细,过去我很详细的讲过几次。这些光碟还有印成的小册子,诸位都可以带回去多看、多听,一定要懂得皈依真正的意思,持戒真正的利益,我们就会认真去做了,也懂得怎么做了。佛家的戒律活活泼泼,没有一条是死的,活活泼泼,会带给你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所以这个我就不多说了,我今天说这一点是特别强调、提醒同学们,实际上这个统统在光碟里头都有详细说明。
现在我们做仪式,仪式简单而隆重,皈依,你看那是皈依三宝,不是皈依净空法师,这要注意到的。所以以后人家说你皈依哪个人?这是错误的,我皈依三宝。说哪个人给你做证明的?传授的?这净空法师。所以我们皈依证上三皈证明阿闍黎,我给大家做证明,不是皈依净空法师。皈依净空法师就错了,那就不是皈依三宝了,那问题很严重,所以我们是皈依三宝,三宝弟子。好,现在我们做这个仪式,今天有没有五戒的,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