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皈传授 - (共一集)
三皈传授  (共一集)  1996/11  新加坡  档名:16-014-0001

  今天要为诸位说「三皈」。在没说「三皈」之前,我们先要把它的大意略为介绍一下。许多人知道佛法很好,发心学佛,然而学佛并不是无条件的,学佛是有条件的。我们以前的讲题中也略有说过,想学佛就必须拓开心量,小心量不能容忍,怎能学佛!一进佛门,第一个就是告诉你这个事情。你要把心量拓开,要能包容。我们学佛的人,首先就要学著能包容,这一点很重要。

  「三皈」是正式做佛的学生,它的条件当然不止於弥勒菩萨所代表的,比这个还要具体踏实。

  当今我们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地区观察佛法,发现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存在,我们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白。其中最普遍的就是「宗教」。诸位要记住,佛法不是宗教,佛法是「教育」,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这么好的东西变成宗教了,这是很糟糕的!

  宗教这种事情,说实在话,我们可以学,也可以不学,为什么?与我们没有太大的关系。如果是教育,与我们的关系就非常密切。譬如在社会上有人问你,「你信不信宗教?」「我不信宗教」,大家对你没有什么特别的看法。你不信宗教也很好,很难得。如果问你,「你有没有受过教育?」「我没有受过教育」,这就难为情了,自己也说不出口,人家听到也很难接受。由此可知,教育比宗教重要多了。

  所以佛法是教育,不是宗教。既然是教育,换句话说,任何人都要接受,任何宗教徒也要接受。不能说信了宗教就可以不要念书受教育,没有这个道理。世界上许多的宗教徒也念小学、中学、大学,可见得他对於教育很重视。佛要度九法界众生,包括九法界所有宗教徒在内,换句话说,一切宗教徒也要接受佛法圆满智慧的教育,这才对。所以佛教不是宗教,这是我们要肯定的。如果是宗教,就会跟其他宗教对立,其他宗教就不能接受佛的教育了,这就有很大的错误。

  第二种,佛法变成了「哲学」,变成哲学也很糟糕。你想想看,能普度众生吗?你们念大学,念哲学的人有几个?不念哲学的就不学佛了。这是佛教变成哲学,只能度少数人,不能度广大众生。佛教不是哲学,千万不要搞错了。不要认为哲学高尚,「我们佛法是哲学」,你要说这句话就错了,你对佛法不认识。

  这两种还算好,虽然不能得大利益,对众生还不至於有太大的伤害。可是近二、三十年来,社会上发现了一种「邪教」的佛教,它也称为佛教,可是你一接触,里面是邪知邪见,欺骗众生,带给众生很大的伤害,这罪过无边。

  另外还有一种「作秀」的佛教。作秀是什么?表演的,搞得好热闹,人也多。就像舞台表演一样,载歌载舞,又唱又跳,搞得好热闹。然后法师出来讲个几分钟的佛法,下台之后又是歌舞大作。所以你搞不清楚他是在弘法,还是在表演唱歌跳舞。这是一般社会大众非常欢喜的,总是有几万人参与的大场面。我们晓得这绝不是佛的教育。

  第五种是「佛陀传统的教学」,我们要学这个。前面四种都不是我们要学的,我们要学佛的传统教学。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明了之后,知道学佛的好处是能教我们得到殊胜的利益。这个利益是什么?就是自己这一生的幸福。从佛法当中可以得到一生的幸福、家庭美满、事业顺利成功、社会安定繁荣、国家富强、世界和平,这是佛法决定可以做到的,佛教育就是教导我们这些东西。

  我们搞清楚、搞明白了,从哪里入门?我们想学佛,想做佛的学生,我们认真来修学,从「三皈依」做起,这就是佛把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总方向,传授给你。你要想达到前面所说的目标,一生的幸福、家庭美满、事业顺利成就,一直到世界和平,佛教你,你这一生的思想见解、言语造作不离开这个原则就能达到。

  我们在经上看到佛传授时,一定是说「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就是标准。不是我们平常讲的「善男信女」这么笼统,这个「善」是有标准的。标准是什么?「净业三福」的第一条。净业三福虽然只有十一句,但包括了圆满的佛法。第一条第一句,「孝养父母」,你做到没有?第二句,「奉事师长」,就是你真正是尊师重道;第三句,「慈心不杀」,你要培养你的慈悲心,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不恼害一切众生;第四句,「修十善业」。你具足这四个条件就是世尊在经上称的「善男子、善女人」。於是你有资格学佛,佛可以收你做学生,传授你「三皈」。所以接下来才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有第一福的基础,佛才传授三皈。

  现在大家讲佛门衰退。佛门跟其他宗教相比,远远不如别人,现在一般讲「水平」不如别人。我们出家法师比不上基督教的牧师、比不上天主教的神父、比不上伊斯兰教的阿訇。我们的信徒水平也比不上他们的信徒。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我们要惭愧、要反省,要把病根找出来。病根是我们传授「三皈」与「众戒」不如法,没有依照佛的标准去做。等於说一般大学招收学生,总是要高中毕业后并经过考试合格才能录取;我们这里办大学,没念过书的也能进来,学生水平当然低落,当然比不上人家,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虽然现在大家都不这么做,我们也没有办法照这个标准去做了,所以理跟事不能不知。

  换句话说,现在的「皈依」是「方便皈依」,形式给你做了,实际上有没有真的皈依?没有。你也没有回头,也没有依靠,只在佛前磕头,法师发一个皈依证书,那个皈依证书没用,不生效,诸佛菩萨不承认。不但你这个皈依证没效,你受戒的戒牒也没效,佛菩萨都不承认。我们自己在这里办儿戏而已,要懂得。不懂得,我们怎能成就!

  皈依与受戒,要怎样才能让佛菩萨点头,让佛菩萨承认?你要真做到,所以形式没有关系。果然真正做到了,即使没有受这个仪式,佛菩萨也承认你是受了三皈、受了戒的。我这个话不是随便讲的,你们看看过去、现在,有一些人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他到临终的时候真的往生,有很好的瑞相。你要问「他有没有受过五戒?」「没有」,「有没有拜过师父,受过三皈?」「没有」。他怎么学的?别人教他念阿弥陀佛,他就念阿弥陀佛;别人劝他修净土,他就修净土,这个人就皈依了。并没有法师给他作证明,他真的皈依阿弥陀佛,一切诸佛都承认。我们拿到法师盖了印的皈依证,佛不承认,为什么不承认?你没做到。你做到才承认。做不到,盖几十个大印也不承认,也没用处。

  所以皈依的条件是要前面那四句,「孝顺父母,尊师重道,慈心待人」,真的是「修十善」。你去打听那个往生的人,他虽然没有学过,仔细观察,他真的是这样的人。虽然一切形式都没有,佛所讲的一些条件他都具足了,这难得,所以会有成就。今天我们形式上的条件都具足了,实质上是一条都没有,所以还是去搞生死轮回,与了生死、出三界,毫不相干。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了,就晓得自己应该要怎么做。因此传授三皈一定要把三皈的理、事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接受三皈,真懂了,懂了以后,真的要照做。

  通常我们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们读《六祖坛经》,在《坛经》上发现能大师当年传授三皈,已经不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们想想,他为什么不这么说?能大师距离我们现在一千三百多年,他改了口,他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坛经》里面传授皈依是用这三个字,然后再解释,「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他这种讲法使我们想到,可能在那个时候,大家对於佛法僧已经完全著相,执著在形式上,对意义模糊不清楚。「皈依佛」,就认定了佛像;「皈依法」,就认定一些经典;「皈依僧」,就认定出家人,这就错了。所以六祖大师把三皈的说词改成觉、正、净。觉、正、净是自性三宝,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

  当年佛传授三皈,意义也是自性三皈。那个时候讲佛法僧,大家知道是讲觉、正、净,这意义很清楚,不模糊。我们从《坛经》得到这个启示,这才晓得。

  佛教我们「皈依觉,觉而不迷」,没有接受佛教导的时候,我们都是「迷而不觉」。这是讲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甚至於对自己、对他人(「他」里面就有人、事、物),都是迷惑而不觉。怎么迷惑而不觉?不知道自他的真相是什么,不知道自身是四大五蕴和合而现的相,一昧执著身就是我。从这个身里,以这个身为缘,引发贪瞋痴慢,无量烦恼,让这个身造作无量罪业,损人又不利己,天天干这个事情。

  诸位要知道,没有损人利己的事情。自古至今,尽虚空遍法界,决定找不到一个人,他做的是损人利己的事情,凡所作的都是损人不利己,你说怎么这么糊涂!这糊涂就是愚痴。如果你真的做了损人利己,诸佛菩萨都佩服你,你了不起。结果干的是损人不利己,冤枉,这是愚痴、糊涂。决定干的是损人不利己,这就是迷而不觉。

  所以佛教我们,「皈依佛」是什么?是从迷回头,要觉悟。觉悟之后,你的起心动念、一切作为不一样,所做的完全是利人,后面一定利己,利人决定利己。诸位要知道,利己不见得利人,利人决定利己,损人决定不利己。你要把这个理事搞清楚、搞明白,你才是真的回头。回头就是佛的学生,就跟佛是同一类的,跟佛志同道合。世间人会颠倒从事的都是迷惑,都是没有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所以佛弟子从今天受了「三皈」之后,就要晓得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要利益他人,这才真正利己。

  我们要想自己得幸福美满,乃至於家庭、事业,样样顺利,你就照佛的话去做。从迷回头,依觉,这叫「皈依佛」。而不是说「皈依佛」,佛是我的依靠了,我有什么苦难,佛菩萨就来帮助我、保佑我,这种想法错了。世间谚语常说「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它怎么会保佑你!哪有这种道理!

  我们为什么供养佛菩萨形像?提醒自己,看到佛像就提醒自己要利人利己,你就觉了。佛像代表「觉」,决定不干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供养佛像是常常提醒自己,这个好。如果有个老师再好,天天跟你说「你要做好人,不要损人利己」,你天天听这个话,听了讨厌,听烦了,不爱听了,你生烦恼。塑一尊佛菩萨的像,雕塑那么美,你愈看愈欢喜,这个好。用佛像提醒自己,这就是佛菩萨真正保佑你。你们想想看,对不对?提醒你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人、做好事。佛菩萨是一切众生的榜样,一切众生的表率。供养佛像真正的意思在此地。

  种种庄严都是表法的。在佛像前供花、供果,花是不是给他看的?果给他吃的?我天天好花供养,三德六味供养,佛菩萨就要保佑我。你这是把佛菩萨当作贪官污吏,以为每天贿赂一点,他就要来保佑你。这不但没福,你造的罪业可重了。用这种心态对佛菩萨,对待一切人,当然这个心态更加倍了,这是错误的。佛菩萨是教导我们。

  第二条,「皈依法」。「法」是轨则,轨道、原则的意思。「法」就是佛教我们处事待人与修行证果的原则。如果我们用「修行证果」这四个字,现代人听了也很难懂。我们换一句话来说,提升自己生活层次的原则,大家就好懂。超凡入胜,提升我们生活的层次,这就是「法」。「法」,佛说是「正知正见」,你的思想、见解纯正,一丝毫错误都没有,也就是说你对於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没有错,正确。这一点很难。

  怎么知道自己想错、看错了?实在讲,佛教我们的原则是「你有想就错了,你有看法就错了」。前面我们曾稍微提了一下,「见和同解」。什么想法、看法都没有,正确了。有想就错,有念就错。所以佛家讲的正念,正念是无念,无念是正念。有念是邪念,不是正念。这样说法,我们也能体会到一些,但是毕竟不是我们现前境界,不是我们现前能做得到的。因此佛就为我们说方便法了,方便不是真实。刚才讲的是真实,不是方便。真实法,佛经上讲的法身大士,《华严经》上所说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入这个境界,入不二法门。

  我们今天还有二,还落在二里面。落在二里面,只有讲方便了。佛就为我们建立方便法的标准。但是诸位要晓得,这个标准的理是一,理上讲是没有层次、没有高下的。在无高下里面建立高下,在无层次里面建立层次,这是不得已的一个方法。所以告诉你的是权巧方便的方法,不是真实法。这样才跟你讲「三福」,刚才教给你了,「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告诉你「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都是善巧方便。希望你用这个方便法能够证入真实,这才算是真正达到佛教学的目标。希望你借这个方便入真实。方便是假,所谓「借假修真」就是这个道理。

  由此可知,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全是方便法。佛为什么不说真实法?真实法没得说。所以两尊佛要见了面,绝对不会说一句话。如果他两个人见了面还说一句话,他两个绝对不是佛,是凡夫。佛心都达到圆满清净,还有什么好说的!没得说了。这个话不是我说的,你不要以为是我说的,是《华严经》上说的。人与人在一起,废话太多。道行愈高的人,话愈少。你们没有遇到过,我遇到过,我遇到过真正有道行的人。

  我初学佛的时候,第一个教导我的是章嘉大师,他真正了不起,是有道行的人。我每一次去向他老人家请教,大概时间总有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所说的话不会超过五句,所以他老人家说的话,我都记在心上,印象非常深刻。这就是话少,话多没用。我在这里跟你讲两个小时,走出去问你,说的什么?不知道,忘掉了,记不得了。两个小时说一句话,你一生都不会忘记。

  我第一次见章嘉大师,在他的小客厅里两个小时,只讲了「看得破」、「放得下」、「布施」这三句话,所以永远不会忘记,而且真干。高人就是高人,话很少。只要话很多的,大概都不算太高。你去向他请教,他给你罗哩罗唆,说了好半天,大概都不太高。太高的,很高的人,话少。我一生有幸遇到这样的大德,相当不容易。跟这种人在一起,这整个身心,用现在的话来讲,都摄受在他的磁场当中。虽然没有说一句话,面对面坐在那个地方,那个感受真是如沐春风,清凉自在。所以虽然他一句话不说,我也很愿意陪他坐坐。

  所以「正知正见」,在我们这样的程度,佛就给我们设立许多的标准。我们修净土,在佛的这一些标准当中,方便法当中,我们选定了《观经》的「三福」、「六和敬」、「三学」(戒、定、慧)、菩萨的「六度」与普贤的「十愿」。我们就选定这五个科目,大家好记。你要是都记不得,怎能做到!一定要记得很熟。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处,起心动念守住这个原则,绝不违犯这个原则,这就是「正知正见」。从违反回头,依照原则来修行,这是诸佛如来为我们设定「正知正见」的善巧方便,这就很踏实。

  如果再说得广泛一点,就是佛的经教。佛在一切经里所讲的道理、方法、境界,那是诸佛菩萨的标准。譬如《无量寿经》里面所说的就是阿弥陀佛的生活状况,阿弥陀佛的处事待人接物。如果我们遵照《无量寿经》上的理论、方法、境界去修学,你就是弥陀弟子,就是阿弥陀佛的学生。这是依照经典修正我们的思想、见解,这叫做「皈依法」。

  第三,「皈依僧」。这是三宝中的僧宝。「僧」是清净的意思,所谓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是自性净。我们不说没学佛之前,其实学了佛也没有真的回头。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的心还是被污染。妄想、分别、执著是污染,贪瞋痴三毒是最严重的污染。我们自己要觉悟,学佛的人不觉悟是错误的。

  在此地,我举一个小的例子。诸位仔细观察,一个人从小到大,七岁之前(儿童、小孩),他的心纯正,我们常讲「赤子之心」,天真烂漫,所以知识未开,知识未开就是还没被污染。什么叫知识开了,已经被污染了。你看看那个小孩,你去接近他,他身上的气味不一样。慢慢你再看他(七年是一个周期,是一个界限),到十四岁、到二十一岁、二十八岁,那时候身上的气味又不相同。到七十岁,说话口都臭,身上气味都好难闻,什么原因?中国人常说老年人「患之在得」。年龄愈大,贪、瞋、痴三毒,愈累积愈严重。他那是什么味道?贪、瞋、痴三毒的味道。口里、身上冒毒气。什么毒?贪、瞋、痴三毒。为什么小孩的身上有清香,大家都喜欢去闻闻他?他那个时候,三毒还少,还没有生起来。年龄愈大,三毒愈增长。

  这修行人就不一样,虚云老和尚一百多岁,身上放清香。他也不洗澡,这大家知道。虚云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一年剃一次头。头,他也不剃、也不梳、也不洗,甚至也不洗澡,身上放香气,他不臭。什么原因?他没有三毒烦恼,没有毒气,所以他透出来的是清香。我们要懂这些事与理,你就晓得,你修行能够瞒过人?,没有那个道理。你能瞒得过谁!瞒不过人家的。这就是跟你讲,你真修行,「相随心转」,体质也随心转,你瞒得过谁!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你的环境就清净,这是事实。真正修行人住的环境,他住的房子里面都有清香。他的房子也不是特别整理,里面洒香水,或者是烧香,没有,什么都没有,他居住的环境就放清香,香光庄严。都在一个「净」字,「净而不染」。

  所以这世间的东西,像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都冒臭气,有什么好处!喜欢钱财的,从前钱是铜做的,这臭铜钱。现在不用铜钱了,用钞票,钞票里充满了细菌。大家晓得细菌是传染病,传染病从哪来?从钞票里来的,钞票是传染病,不可不知。所以了解事实真相就会统统放下,不再染著,恢复到身心清净;你才晓得从一切污染回头,依清净心。这叫「皈依僧」。

  「三宝」是佛教给我们修行的三大纲领、三大原则。一切诸佛如来所依的,无论是对自己、对别人,对自、对他(「他」里面,对人、对事、对物),都应当要记住「觉而不迷」,这「皈依佛」了;「正而不邪」,这是「皈依法」;「净而不染」,这叫「皈依僧」,这是自性三宝。所以学佛的人,从今以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离开这个标准、原则,你就是佛的学生,佛就承认你是佛弟子,你是真正得「三皈戒」了。传授三皈,你真的得到了。绝对不在皈依证那一张纸上,纸没用处的。纸是假的,一撕就破了。真正守住这个原则,绝不违犯,一切诸佛如来都赞叹,都承认你是三宝弟子。这是真正的皈依处。

  除了自性三宝之外,还有形相上的三宝。佛像是佛宝,经典是法宝,出家人是僧宝。如果没有形相的三宝,佛教育在世间不能推行,一定会消失。佛教育要靠形相三宝才能在世间建立,才能帮助一切大众。所以形相三宝有很高的价值,一定要维护,使佛教育能普遍推行在世间。因此我们对形相三宝要尊重,要知道形相三宝住世的价值。

  供养佛像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不忘本。这样圆满的教学,这样美好的教育,释迦牟尼佛创办的,我们供养他的形像就像中国人供祖先牌位一样,我们对很远的老祖宗念念不忘,不忘本。千百年的祖先都不忘,眼前的父母,哪有不孝顺的道理。如何提倡孝道?祭祀祖先是提倡孝道方法,这一条很重要。儒家教学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佛法的教学也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观经》的「三福」,第一句即「孝养父母」。

  「孝」的意思太广太深。佛法是师道。过去读书人供养孔夫子的牌位,夫子去我们两千多年,这是中国第一个办教育的老师,我们不忘他,所以眼前的老师我们非常尊重,我们怎能背弃老师的教诲!所以佛法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我们供养佛像,供养菩萨像,菩萨是我们的同学,是我们的学长。菩萨是佛早期的学生,他们有成就,他们可以做我们修学的模范,做学生的模范。所以供养佛像的意思是不忘本,返本报始。这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见贤思齐」。看到他是佛,他是人修成的,佛的生活层次提升了,我们也要像他一样把自己提升。佛是究竟圆满智慧的人,我们也希望自己的智慧达到究竟圆满。这是供养佛像的意思。

  经典是佛留给我们的教诲。佛虽然不在,我们展开经卷,如同佛当面教导我们,没有两样。但是经卷是古人翻译的,不是现代人翻的,古时候翻的,用的是古代的文字,我们称它作文言文,但是它比文言文浅显了很多。换句话说,当时最浅的文字,在文学里面我们称它作变文,叫变体文,比文言文浅显得多。由此可知,译经的大师希望人人都能看得懂佛经,进而利益广大的群众,用意在此地。由此可知,文言文是我们跟古人交流的工具,白话文是我们跟现代人交流的工具。文言文重要,如果不懂文言文,几千年前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贵的文化资产,你不得受用多可惜!释迦牟尼佛留给我们的三藏经典,你若不通文字就太可惜了。

  所以文言文这一把钥匙一定要拿到。怎么拿?读文言文。中国古时候学文言文的方法很简单,能够背诵五十篇古文,你就有能力阅读;能够背诵一百篇古文,你就有能力写作。只要你肯下功夫,一年的时间就有能力读佛经的原文。你为什么不下一年功夫!你要懒散,懒惰不肯干,那是你自己的事情。所以文言文的学习不难,一定要知道。一定要下功夫。

  我遇到一个美国学生,读中国文读得非常之好。他什么时候学的?三十多岁才学的。他念研究所的时候才开始学中文,学了三年就能读《华严经》,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不能不佩服。我在台湾讲《华严》,他听说我讲《华严》,来请教我,在图书馆住了四个月。他读哲学系,专攻《华严》哲学。我问他学中文几年?四年。四年,这个精神是我们的榜样。

  所以真正要回头,要认真努力,对自己、对别人,对人、对事、对物,要遵守佛的修学三大纲领,觉、正、净。无论你修学哪一个法门,无论修学哪一个宗派,显教也好,密教也好,决定不能违背这三个纲领,违背这三个纲领就不是学佛了。过去章嘉大师告诉我们,「三皈这三条纲领就好像我们乘火车买的车票一样,从上车,你要一直拿著,一直到站了,都不能丢掉。你丢了就出不去」。他比喻「三皈戒」就好像一张火车票一样,时时刻刻保存在身上,不一定什么人来查票,一直到成佛。等觉菩萨的修持都不能违背这个三原则。只要守住这个三原则就是学佛,就是行菩萨道。菩萨是什么?菩萨就是觉、正、净。

  所以你要是掌握到觉、正、净,你就是真正的菩萨、真正的佛弟子,必得一切诸佛的赞叹。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