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皈依 - (共一集)
三皈依  (共一集)  1991/11  香港  档名:16-005-0001

  会长、诸位同修,这一次我从新加坡回来,经过此地时间很短,看看这边同修、道友。适逢其会,佛青的会长要我在此地,给同修们讲一讲「三皈五戒」。这个道场跟我很有缘分,我们第一次在此地是一九七七年,以后可以说是常常到此地来,跟同修们结法缘。今天这个会时间多少?是一个半小时还是两个小时?讲到什么时候?讲两小时,好。同修们可以说都是很虔诚的佛教徒,但是未必是佛的好学生,这我们要搞清楚。佛教是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它原来是教育,跟中国孔老夫子的教学,没有两样,只不过比孔夫子教学的范围,来得广大。孔子的教学是一生,是一生的教学,就一世的;佛法的教育是三世的,因为它讲过去世,还讲未来世。孔子的教育只限於人间,佛陀的教育是包括了十法界。这就是说在范围上,是远远的超过了中国孔子的教学。我们要问六道十法界是不是真的有?真的存在?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确实有六道,确实有十法界的存在。所以我们如果要问问,佛教究竟是什么?现在有很多人一定很自然的答覆出来,「佛教是个宗教。」佛教从教育变成宗教,这是桩很不幸的事情,因为宗教说实在的话,宗教是迷信的,宗教需要信仰的热忱。佛法教学是理性的、是理智的,所以佛教我们破迷开悟,中国孔老夫子的教学也是讲求悟性,可见得这个教育跟宗教,确实是不相同的。

  佛教既然是教育,它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佛法的内容是什么?佛法教育的方法是什么?这些我们统统都要明了。我们用现代最简单的话,大家一听就明了,佛法的目的是告诉我们,一定要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们生存的环境,人生就是我们本人,说一句浅显的话来说,它就是叫我们要认识自己,认识我们生活环境真实的状况,这就是佛法教学的目的。由此可知,佛教教育是每个人必须要修学的,为什么?一般人迷失了自己,不认识环境。所以才有无量无边错误的想法、看法、做法,带来无尽的苦难。在古时候经典传到中国来,我们把佛教的目的依照经典翻译,译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翻成中文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这句话要用现在的意思来诠述,就是对於宇宙人生彻底明了,真正的认识,这也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禅宗里面所谓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意思就是指的这个。真正认清楚了自己与环境,这个人我们就叫他成佛了。所以成佛,并不是成神,并不是做仙人去,成佛是说你成就圆满的智慧,对於自己、对於环境彻底明白,这就叫成佛。佛教教学的目的我们知道了。

  佛法的内容是什么?内容就等於我们现在讲的教科书。佛教的经典非常之丰富,我们这里有好几部《大藏经》,诸位能看到的,这些都是佛教教学的教科书。教科书虽然多,把它归纳起来,归纳成三个纲领,这三个纲领就是戒学、定学、慧学。佛法的经典再多,教学内容再丰富,都出不了戒定慧三学。三学是以定学为中心、为枢纽,定学就是存心,就是正常的心理;慧学是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见解;戒学是正确的行为,是正行。诸位知道佛法教学的内容,是教给我们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我们的心,我们的思想、见解、行为,都能够得到正大光明。我们明白佛教教学的内容之后,我们修学要从哪里做起?这就是今天要跟诸位讲的主题了,从三皈五戒做起。这里面特别是三皈,三皈是佛把修学最高的原则、纲领教给我们。我们要想真正得到学佛的目标,也就是彻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般若经》里面讲的「诸法实相」。诸法是一切法的真实相,诸法实相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说这些名词大家听得糊里糊涂,不知到是讲些什么东西,我说白一点,我们自己、我们环境的真相,这个大家容易懂得。我这样说法就是诸法实相,就是禅家讲的明心见性。

  要想真正圆满成就,佛教给我们的正心、正见、正思、正行,这是我把「八正道」浓缩成为四个,大家好记,也好懂。要想真正完成这个学问,你一定要有修学的纲领,这个三大纲领就叫做三皈依,三是个数字,就是有三条,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三皈依是皈依佛法僧,佛法僧又称之为三宝,佛告诉我们世间最为宝贵的,就是这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在哪里?在你一心之中,一心具足三宝。三宝必须要把它认识清楚,知道从哪里皈,怎么个依,这个要搞不清楚,那个三皈形式是没有用处的,形式上的三皈不起作用。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给我们讲的三皈依讲得非常的明白,他不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不是这样说法,大概这样说法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迷惑,很容易就变成宗教上的信仰,会误会。所以他老人家讲的,他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他用觉正净完全从意义上,翻成中文的意思来表达,使我们听了之后一听就明了。他说「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

  我们现在一条一条的跟诸位介绍,这就非常重要,这是把佛法修学的纲领传授给诸位。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为大家讲解说明,佛这一个字是梵语,从梵文音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觉。这个觉的意义,在我们中国的觉字不能够包含,所以依然用音译过来。因为觉不是普通的觉,是对於整个宇宙人生,过去、现在、未来彻底明白、通达、晓了,这样才是佛陀这个觉字的含义。可见得我们人间没有这样聪明智慧的人,没有这种觉悟的人,所以这个觉悟我们通常称之为大觉,彻底的觉悟。这是真实的智慧,这个觉也就是《般若经》里面所讲的根本智,根本的智慧是实智,实是真实的智慧。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有这个智慧,都有这样的大觉,很可惜是你自己把这个智觉迷失,就叫做凡夫。佛在《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由此可知,这是我们为什么会变成凡夫?诸佛如来为什么作佛?原因就是我们迷失了自己就叫凡夫;一旦对自己彻底觉悟,那你就又叫做佛。可见得佛与凡夫,只是迷悟不同的名称而已。佛叫我们皈依,从哪里皈?就是从妄想执著回过头来,从这里回来,皈就是回归、归来,要依自性觉。自性什么叫觉?没有妄想执著就觉,并不是除了妄想执著还有一个觉,那找不到的,那没有的。没有妄想执著就叫做觉,有了妄想执著就叫做迷。

  《心经》里面给我们讲得也很明白,它讲到最高境界,是「无智亦无得」;换句话说,你有智有得就是妄想执著,无智无得是大觉。所以真正从妄想执著回过头来依自性觉,实在讲自性觉就是自性的心清净到了极处,清净心里面一念不生,这就是大觉,就是佛性完全现前,这才叫真正皈依佛。佛经里常常给我们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是什么?佛性就是最极的清净心,最极清净心就是真心,真心里面一样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无一物就是真心、就是佛性、就是大觉。三皈依里面这皈依佛是皈依体,像《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讲的,一切万法它有体、它有相、它有用,皈依佛是皈依自性的本体,回归到本体。所以皈依佛,绝对不是叫我们全身去仰赖、要依靠一个什么佛菩萨,那个泥塑木雕的佛菩萨是靠不住的。俗话常说「泥菩萨过河自身不保」,我们去依靠他那就完了,那是完全的迷信。要皈依自性佛,就是最极清净心,要皈依这个才有用,清净心当中有大觉。三皈依的教训,是从《华严经・净行品》里面所说的,「净行品」的原文每句前面都加一个自,「自皈依佛,自皈依法」,可见得是皈依自性佛,不是皈依自性外面的佛。如果要皈依自性外面的佛,那就变成外道,外道在佛教里面,它的含义是心外求法,就叫做外道。所以我刚才跟大家说,同修们可能是很虔诚的佛教徒,佛教徒就是佛门的外道,不是真正好的佛弟子;真正好的佛弟子不会心外求法,这个我们要搞清楚。

  第二是皈依法,法,六祖大师他在三皈依里面,跟我们讲的皈依正,正是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见解。换句话说,我们要从一切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就是错误的看法回过头来,依自性的正知正见,这叫做皈依法。我们现在要问,正确的思想、见解有没有标准?如果没有标准,到底什么是正,什么是邪?这总得要分清楚。如果邪正都分不出来,这个正知正见从哪里去修?佛在《法华经》里面说,《法华经》的宗旨,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之知见就是正知正见。佛之知见又是什么?刚才给诸位说,佛是自性觉;换句话说,你觉了你的知见才是正知正见,你要没有觉,你的知见就不是正知正见。这样说起来它的确是有标准,不是随便说的,这个标准就是觉。觉悟了之后知见就是正知正见,没有觉悟知见就不是正知正见。觉在佛的定义里面讲无上正等正觉,可见得它最低的标准是正觉,最低的标准。正觉再往上提升是正等正觉,最高的是无上正等正觉,这个知见才是正知正见。由此可知,佛给我们定下的标准必须要把烦恼,就是见思烦恼断掉,才可以相信你自己的想法、看法,如果见思烦恼还没有断,你的知见不是正知正见。由此可知,什么是真正的皈依法?一定要断见思烦恼,见思烦恼断了以后,知见才被佛所承认。这正是佛在遗教三经里面告诉我们,没有证得阿罗汉以前,不要相信你自己的意思,你自己的想法、看法、主张,都靠不住;证得阿罗汉之后,就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了。为什么?因为你已经得到正觉,这就是由不正的思想、见解回过头来,依正确的思想、见解。

  由此可知,这个皈依法的精神是一定要断烦恼,要除一切邪知邪见,要从这个地方回头,依靠自性的正知正见。这样说起来,实在不是我们初学的人能够做得到的,我们初学的人烦恼都很重,尤其生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就像《弥陀经》里面讲的,「五浊恶世」,浊是染污,恶是十恶。现在这个社会可以说是染污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我们在这样的环境怎么能够恢复到正知正见?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说到染污,现在由於世界上提倡民主自由,民主自由好不好?当然有它的好处,是不是完全没有缺点?缺点很多。譬如说是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因为言论、出版自由,所以佛在楞严会上才讲,现在这个时期言论、出版自由,「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这个邪师说法就是邪知邪见,现在普遍得像恒河沙一样。我们心理被染污,被严重的染污,精神被染污,思想被染污,见解被染污这要命!怎么回得了头?从前说皇帝言论不自由,出版不自由,我觉得有好处,皇帝保护我们,他不让这些邪知邪见随便的流传。因此从前的人,他种种染污,受毒素的染污程度轻,我们现在受的染污重,受得多,这不得了!所以我在新加坡讲经,演培法师问我,「你到底是赞成民主,还是赞成皇帝?」我就告诉他我赞成皇帝,他说你落伍了,我说我不落伍,我不落伍为什么?真正有智慧的人保护大众的身心清净,清净就是健康,身体健康、精神健康、生理健康,这是我们好的保护人。像父母保护小孩一样,这个小孩没有人保护不得了,危险极了,我们要痛定思痛。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对於佛菩萨,对於圣贤人的教训,我们才能够相信、才能够依教奉行。这就是我们自己烦恼没有断,还没有觉悟,我们如何从错误的见解、思想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诸佛菩萨、古圣先贤他们的知见,实在讲就是我们自性的正知正见。他们不迷,显露出来;我们迷,这个虽有知见,透不出来。诸位要晓得,我们读经不是读的释迦牟尼佛的经,是读我们自性,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经典。我们读儒家这些书,也不是读孔夫子他个人的,是读我们自性儒家的经典,因为他们确实是明心见性的人。一切众生从佛性上来说,无二无别,因为你有分别执著就有差别,离开一切分别执著、离开一切妄想哪有分别!所以自性是相同的,知见也是相同的,佛佛道同。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才能够接受,欢喜接受、乐意接受。所以经典的教训,就是我们皈依法的依据。经典很多,佛为什么说这么多的经典?经典再多刚才跟诸位说过,把它归纳起来不出戒定慧三学。所以你要是问,释迦牟尼佛一生讲了许多经典,你可以说没那么多,他只讲了三个字不多!就是戒学、定学、慧学,就是这个样,千经万论都不出这三个字。

  我们要想从一切错误的想法、看法、做法,回过头来依自性正,就必须要依靠经典来做标准,这样才能够恢复到我们正确的思想、见解。所以读经它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修正我们的见解跟思想,就是我们的想法、看法,跟佛讲的一样不一样?不是跟他话讲的一样不一样,是他讲的意思,跟他讲的意思一样不一样?他讲的话一样不一样这没有关系,意思对了就可以。所以依义不依语,意思一样就可以,就正确,这是我们皈依法的一个标准。另外读经的一个意义,就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念经是什么?念经是修戒、修定、修慧,这不可以不知道。所以佛门里面修学,读诵列为一个重要的科目,就是佛弟子每天都要念经,读经刚才讲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因此读经决定不能去想经里面的意思。如果想经里面意思,这句话怎么讲、这段什么意思就是念世间书,不是佛教给我们读诵的目标。要晓得佛经没有意思,为什么没有意思?本来无一物哪来的意思?所以读经就是修根本智,就是《心经》里面讲「无智亦无得」,就是修无智亦无得,无智亦无得是最圆满、最究竟的三学。读经的时候诚心诚意去念,心里面一个妄念都没有,没有妄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不想经义,就是戒学;专心读诵,专心就是定学;念得又清清楚楚,一个字也没念错,一句没念颠倒,那就是慧学。所以念经是在修戒定慧,你要这样念法,这是佛法里面的一个重要课程,读诵。

  所以读经是修我们的真性,是修我们的真心,要把我们的真如本性用这个方法显露出来。把真如本性里面所盖的妄想执著把它念掉,恢复到自性,是个非常好的,奇妙修行的方法,我们不能不知道。同修晓得这个方法之奇妙、殊胜,你就肯念,我劝人去念经,选的经还不长,选得长你们不敢念。比如说我选《法华经》、选《楞严经》,你敢念吗?不敢念了,一看那么多我受不了。所以给你选《无量寿经》,这《无量寿经》不长,一天叫你念三遍,你觉得是苦不堪言,为什么?你不晓得它的好处。真正知道它的好处,一天念十几遍还觉得太少!这就是你念得愈多,时间愈长,你修行的时间愈长,你的心在戒定慧当中;换句话说,在修清净心,在修根本智!这个修行时间长,长了之后,真的有个三年、五年、十年、八年就开悟了,不知不觉就开悟。这个开悟在净土宗讲「自得心开」,禅家讲「大彻大悟」,这个大彻大悟那就不是正觉,是正等正觉。所以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不知不觉念经就念成佛,你说妙不妙?几个人知道这个秘诀?所以劝你念经还不肯念,念经干什么?成佛之道!

  选《无量寿经》也不是很容易的,因为我们知道一切经最圆满、最完备的,自古至今大家公认的是《华严经》,《华严经》可以说,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的精华、根本。四十九年所说的都是《华严》的一部分,提出来研究讨论。所以它是圆满的法轮,性相、理事、因果样样都是究竟圆满,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从前弘一大师在的时候,有人向他请教,学佛要从哪里下手?他老人家建议读《华严经疏钞》,这是清凉大师的注解。为什么从这下手?从这下手好处太大,因为你从这部经下手之后,你有了这个底子,以后研究佛教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哪一部经典,都非常容易,所以从这里下手。但是《华严经》分量实在太大了,不是现在这样繁忙社会的大众所能够接受的。於是我们选择《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纲要,诸位看看黄念祖居士注解,你就晓得。所以清朝乾隆年间彭际清居士,称《无量寿经》为中本《华严》,《阿弥陀经》为小本《华严》。

  由此可知,在一切经典里讲到究竟圆满是这三部经,这三部经完全相同,一个详细讲,一个简单讲,一个是最简单的讲法,只有文字多少不同、简略不同,内容没有两样。所以你念《无量寿经》就是念《华严经》。但是诸位同修要知道,你要真正想对《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彻底了解,你不通《华严》不可能彻底了解,这是真的。它好像什么?一篇文章,《弥陀经》好像是文章的目录,没看到全文;《无量寿经》稍微详细一点纲要,也没看到全文,全文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你才真正认识这部经的奇妙不可思议,古人称为第一法门,有道理!我要不是过去讲十七年《华严经》,我对於《无量寿经》没有法子理解,对於《阿弥陀经》也讲不透彻,得力於十七年的《华严》。所以皈依法,法一定要以经典做依据,经典很多这就要择法,择法就选择法门。如果同时要学许多法门,是不可能成就的,一定是一门深入。佛法跟世间法不一样,修学的目标不相同,佛法的目标是明心见性,是要完成戒定慧三学,一定要记住这个目的。然后我们才对於古圣先贤的教法,你才能够肯定认识它、明了它、欢喜它,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

  第三个是皈依僧,僧是清净的意思、是和合的意思。我们这个世间的人最大的病根就是心不清净,心被染污,心不清净,不团结、不和睦。所以外国人笑我们中国人一盘散沙,瞧不起中国人。我这些年在国外,遇到外国人很多,早几年我在纽约讲经,曾经遇到一个外国人,他带著很讽刺的口吻来给我说,「我们现在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跟从前不同。」我说有什么不同?他说「中国人很聪明,如果一个一个比,比聪明智慧全世界中国人第一;两个两个人比,犹太人第一;三个三个比,日本人第一。」最后他说「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不团结?」我一听就笑一笑,这外国人都是信基督教的,我说「那是上帝的安排。」他听了就愣住了,怎么是上帝安排?我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再要团结起来,这世界上还有你吃饭的地方吗?」他笑起来了。真的,他们讽刺我们,当面嘲笑,我们也有能力答覆他,中国人再团结,这世界都是中国的,你们没饭吃了。所以现在外国人说老实话,对中国人是又欢喜、是又害怕,怕你们团结。你们不团结他们还有吃饭的地方,团结他们问题就严重。其实我们中国人不会欺负他们,团结起来还是会给饭他吃的。皈是回头,从不清净、从不团结回过头来,要依清净心、要依和睦相处,这就是皈依僧的真实义。

  由此可知,皈依佛就是皈依自性,皈依真如本性;皈依法,法与僧都是性德,都是自性的起用。起用一个是智,一个是行,我们佛门里面供养佛菩萨形像,当中一尊佛代表真如自性,旁边两位菩萨代表从体起用,起用两个菩萨就够了,一个是智,一个是行。皈依法就是自性智,皈依僧就是自性行。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当中怎么做法?做法要依靠什么?要依靠清净心,要依靠六和敬,这是皈依僧。譬如我们修净土的同修供养西方三圣,阿弥陀佛就是代表的佛,大势至菩萨代表法,观世音菩萨代表僧,佛法僧三宝。观音菩萨是代表行,大势至菩萨代表智,阿弥陀佛代表自性本体,你见到这个像就想到自性三宝。所以,佛弟子供养佛菩萨形像真正的意思,是藉著佛像时时提醒我们自性觉、自性正、自性净,常常提醒我们。如果不供养没有人提醒会忘掉!就又迷惑颠倒、又邪知邪见、又胡作妄为。这是诸位明白这个意思,才晓得佛门里面没有迷信,一丝毫的迷信都没有。迷信那就把佛教变成宗教了,是样样要依靠佛菩萨保佑,错了!谁保佑你?自性觉正净保佑我,那是决定可靠。所以,真正的佛法一定要认识清楚,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像《无量寿经》上讲「惠以真实之利」,「住真实慧」,我们住真实慧得到真实的利益,那你一定要认识清楚,依教修行。

  僧这个意思里面有两个,一个是清净,清净就是清净心,我们的心清净、思想清净、精神清净、生理清净,都包括在这里头。清净是对染污说的,我一切都不染著就清净,我们的心本来清净。现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舌尝味,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这接触之后它就起分别、就执著。一分别执著就起贪爱、瞋恨、嫉妒,这个东西统统出来了,这些东西就叫做染污。佛教给我们要从这些染污回过头来,依清净心;换句话说,你能够不被外境染污。实在上说就是《金刚经》上讲两句话,「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外我不著相、不取相;内不动心、内不起贪瞋痴慢,这就是清净心,这就是僧宝。从执著染污回过头来依不取相、不动心,这叫皈依僧。这是佛教给我们,自己个人修行最高的原则,我们能够遵守佛的教训,把自己一切错误的思想、见解、行为修正过来,依照佛给我们讲的觉正净的标准修正过来,这才是佛的好学生。

  我们一个人在这个世间,除了自己之外,总得与大众接触,人不能脱离社会生存,必须要依靠大众,我们跟大众怎么相处?这就是皈依僧里面第二个意思,就是和睦的意思。和睦相处就是今天这个世界上,许多政治家提出来的口号叫和平共存,就是这个意思。佛教给我们有六条的戒律,这个戒律是与大众相处的基本原则,我们一定要遵守的。第一条就是「见和同解」,见和同解拿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建立共识。进而言之,我们自己这个家庭,大家想法、看法要相同、要一致。这个家庭之外这是社会,乃至於一个国家,今天由於资讯的发达、交通的便捷,单单一个国家建立共识都不够。要想达到真正的和平,必须世界上每个国家,各种不同的民族我们统统要建立共识,才能维系整个世界的和平,一切大众都能够过到和平安乐幸福的日子,这是佛陀教育的目标。

  我去年在美国,我把我的邻居,那条街上的外国人,请到我的小佛堂里面来,开了一个partv,招待外国人,招待他素餐,用素食自助餐招待他们。他们也非常的喜欢,他们知道佛教有禅宗,禅宗在美国相当的普遍,他问我们学什么?我就告诉他,我们是学阿弥陀佛的。他就问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我告诉他「阿弥陀佛是长寿的意思。」他听了很欢喜,他说「我们要长寿。」我说「阿弥陀佛是快乐的意思。」极乐世界是快乐!他说「我们要快乐,这个我也要。」我说「阿弥陀佛心很清净。」他说「清净他也要。」我说「阿弥陀佛充满了智慧。」他说「这个也要。」我说「好,四个你都要,你就到这里来学,到这里来学你会得到智慧、得到清净、得到快乐、得到长寿。」我说我们是学这个。所以,我们在国外建个道场,目的是要度外国人,不是度中国人,这个观念要搞正确。正如同两千年前,印度的高僧大德到中国来是教我们中国人,不是教印度侨民的。所以我们到外国去,以外国人为对象,去教他们的,教他们必须要跟他们建立共识,就是首先「见和同解」。

  我们一个地方,外国人都跟我们变成一家人,彼此互相的了解,互相的尊重,互相在一块学习,这个才幸福、才美满。与外国人相处一定要了解他,一定要跟他能够结合在一起,当中没有隔阂,这个佛教他就很容易接受。同时我们还学习了跟基督教、天主教如何能够和睦相处,这很重要。因为他们都是基督教徒、都是天主教徒,星期天都要上教堂。我告诉他「没有关系,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跟你没有冲突,你礼拜天可以上教堂,礼拜六上佛堂,上佛堂里面,你所求的是快乐、清净、长寿、幸福。星期天到教堂所求的将来死后升天,没有冲突,绝对没有冲突。」他们听了都很欢喜,不违背。我说如果说是你来学佛是叛教,佛不会接纳你的,佛教是教育就像学校老师,你在家不孝顺父母,背叛家庭到学校去,这老师不答应的、不接受的。你们一定在家里面孝顺父母,做好儿女,到学校里来老师才会特别欣赏你、教导你。道理是相同,不会叛教,他们听了很开心,这个不会叛教。所以星期天上教堂,星期六就上我的佛堂。

  六和敬这六个原则里面,第一个就是见和同解,我们见解相同,心理上没有障碍。在生活上要求的是「戒和同修」,戒律实在讲拿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法律。一定要遵守国家的宪法、国家的法律,乃至於每个地方政府有它单行的法律,我们要遵守,社会才会有秩序。不但要守法,而且法律里面没有的,像是风俗习惯、社会道德观念,统统要学习、要遵守,人与人之间相处才会达到和睦。所以这个戒和同修,大家不要认为这个戒律,是佛经里讲的五戒十戒、菩萨戒、比丘戒,那个范围就太小了。戒律范围原本包括所有一切生活的规范,到外国要守外国的法律,在中国要守中国的法律。佛弟子自古至今没有不守法的,非常重要,持戒就是守法,守法就是持戒。这点希望同修们要特别的留意,譬如现在世界就是说往来太密切,我们随时都可以到世界上每个地方、国家去观光旅游,对他们的历史,对他们的文化背景、社会道德概念,那个法律制定的因缘,我们都要了解,才能够到那个地区跟当地的人民和睦相处,这是非常重要的。统统都是在佛的六和敬里头戒和同修,这一个范围之内的。

  第三条「身和同住」,一家人、一个僧团是同住在一个家庭里面,或者是一个道场里面,这是身同住。我们市民同住在一个都市里,像香港是个都市,大家都住在这个都市里面,要爱护这个都市,这是同住;一个国家的国民,是在一个国家同住。再扩大我们这个地球,地球上所生存的人,我们都同住在这个地球上,这身和同住。换句话说,我们要承认、要肯定众生有生存的权利,有同住的权利,这个概念一定要建立,世界才会有和平。为什么有战争?战争就是我把握这个地盘,这个地方我的人,他的人不能在我这住,就发生冲突了!像今天中东以色列和阿拉伯这些民族,为什么常常有战争冲突?就是彼此互相不相容。如果都学佛,都受佛的这六个原则,这个事情就没有了,就不需要打仗,也不必要订什么条约,自然就消除。要肯定人都有生存、都有同住在这个地球上的权利,外国人到我们中国来,我们也不排斥,他也有权利在我们这旅游、在我们这同住,我们也到他那里去!这个地球是属於地球人共有的,不是属於某个人独占的,这是佛对我们的教训。现在民主国家常常提出人权,这个提倡的确是非常之好,与佛教六和敬的精神是相符合的。可惜他们对人权的解释不圆满,如果像佛在经典上这样圆满的解释,我相信每个人会赞成,每个人都会欢喜。

  六和敬底下的一条是「口和无诤」,争论,我们随时随地都会见到,为什么会争论?一定要把它的原因找出来。找到原因之后把原因消除,大家就没有争论了!没有争论才一团和气。佛在经典里面,像《无量寿经》,在第三十二章、三十三、三十四到三十七章,这六章经文里面,可以说把我们大家在一块相处争论的,许多的因素都说出来了,这个经文念起来会很有受用。如果常常去思惟,常常依照这个去做,可以断绝我们跟一切众生的争论。佛在菩萨修行六大纲领里面,就是六度,六度可以说菩萨六条守则,里面也特别强调忍辱波罗蜜,要修忍耐的功夫,能忍就不会争论。这都是佛教给我们非常好的修学方法。

  第五是「意和同悦」,悦是欢喜,人心地清净、平等、慈悲,自自然然常生欢喜心。这个欢喜不是外面来的,是依照佛的教训修学,所得到的一种自性的功德流露。儒家也有,像《论语》第一段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悦就是喜悦,悦跟乐不一样,乐是外面来的,喜悦是没有外境,自己心里面那个欢喜心,那是真正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喜悦就是觉,一个人真正觉悟,对於宇宙人生一切事相都明白了他自然欢喜,内心的喜悦。所以佛教给我们法喜充满,大家在一块,每个人的心里面都非常快乐,没有烦恼、没有忧伤、没有疑虑,统统没有,各个人生活在一起,欢欢喜喜这是僧团,这是美满幸福的家庭团体。

  最后一条是「利和同均」,这个利是讲物质的生活。物质生活,一切众生贫富是不平等的,不平等的原因,实在讲佛在经上给我们说得很明白,物质享受是果报。你不种因哪来的果报?每个人种的因不一样,所以他得的果报就不相同。佛给我们说,财富之因是布施,财布施,我们过去生中修的财布施多,这一生自然得财富的果报。前生修的法布施多,这一生自然得聪明智慧;前一生修无畏布施多,这一生就会得健康长寿。所以说种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每个人种的因不相同,得的果报当然不一样。所以这个怎么能平等得了?这没有法子讲的,我们一定要了解事实真相。我们见到别人有财富不必羡慕,为什么?我今天多修财布施,来生我比他还富有,甚至於这一生果报都能转得过来。所以大家看看袁了凡居士的家庭四训,你就晓得你要想得什么样的果报种因,有因必有果。我虽有财富我晓得我种因,他财富缺乏,他前世没有种因,但是我们也要帮助他,有福大家享!那是更快乐的事情。有福不要自己一个人享,一个人享,虽然你种的有福不错,俗话常说一家人享福,贫穷人看到他也起嫉妒心,所谓「一家饱暖,千家怨」。他起怨恨,他不了解因果的真相,他认为什么?认为这是不公平。

  我在外国接触一些基督教的外国人,他们常常跟我们聊天谈起来,他们是上教堂,但是很痛苦,为什么?许多问题去问牧师,都得不到一个满意的答案。因为问题提出来,牧师总说上帝的安排。他们回来就想上帝怎么这样不公平,所以就是有点对上帝也不太满意,你看这种都是情绪上的问题。所以他要真正了解事实真相,他就明白了,他有钱,我没钱,他前世修的因,我没有修因;他聪明智慧,我很愚笨,他前世修法布施。他知道这些就不怨天不尤人,心安理得,道理明白他心就安,安了之后他就晓得自己怎么修法,怎样修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明了的人、知道的人,我们要帮助他,帮助他明白事实真相。佛是最明了的,帮助我们大家了解我们自己,以及生活环境的真相,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认识自己、认识环境,这样我们才会乐意的去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会吃亏吗?不会吃亏,为什么?帮助就是布施,你财布施愈多你财富愈大,愈大愈布施这个快乐!所以财富、聪明智慧、身体健康长寿,都不要自己去享。我有健康的身体,长寿多替大家服务,多替大家造福,这个健康长寿有价值。否则健康长寿躲在家里,让人家侍候你,这个一点价值都没有,变成没有意义。所以有健康的身体,有长寿的身体,多替社会、多替众生去造福,这就有意义。所以佛对我们怎么样自己做人,怎么样自己过日子,怎么样与大众相处,与大众共同来生活,这都在皈依僧里头。

  所以佛法僧三宝,把整个佛法的修学统统概括,这是修行的三大纲领。依照这三大纲领修学这才是佛弟子,违背这三大纲领那不是佛弟子,那是没有进佛门来。所以大家请一个法师给你传授皈依,形式上的皈依,也没有皈,也没有依,没皈没依就做的什么?做冒牌的佛弟子,假的,就冒牌的。现在流行假牌子的很多,冒牌的很多,我们不要去做冒牌的佛弟子,这个一定要好好的记住。三皈依,实在讲很难得有机会把它讲清楚、讲明白,今天大家有缘听清楚、听明白,这三皈就传授给诸位。至於仪式,任何法师给你做仪式都可以,最重要的是意思。我们真正皈,真正依,佛菩萨面前宣个誓,哪个法师代表监誓都一样,不要拘束,不要一定要请这个、请那个,那你又妄想执著,又迷惑颠倒。所以佛教给我们不迷要觉,不邪要正,不染要净,这就对了,这样才能够恢复自性,才能够成就正等正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