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第二十九集) 2001/10/5 台湾台视摄影棚 档名:15-014-0029
诸位观众,大家好!请掀开《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第六十七面,看最后一行经文:
【见贤勿慢。见善勿谤。不以小过证入大罪。违法失理。其罪莫大。罪福有证。可不慎也。】
这一段里面首先跟我们说报恩,我们必须要记住前面一段经文「应何所求」,佛第一句话就教导我们要「念报佛恩」。这一句意思非常的深广,可以说在这个世间,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圣贤人无一不是永远生活在报恩的世界。我们想想,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到这个世间来示现?诸佛菩萨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最适当的答覆,报恩的!我们在回向偈里面常念「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是来报恩的。再回想我们自己,我们到这个世间是来干什么的?一定要像诸佛如来一样,报众生恩。我们生生世世都接受一切众生的恩惠,这不能不知道,不知道你就不会感恩,你就不会报恩。如果知道,你报恩的念头自自然然就会生起,会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这就跟诸佛菩萨、跟一切圣贤没有两样。佛在后面教导我们「道不可不学,经不可不读,善不可不行」,这三句话尤其要牢牢记住,处事待人接物要懂得「行善、布德」。特别是「布德」这两个字,怎样布施恩德?把佛菩萨对我们的教诲,我们都非常认真圆满的做到就叫布德,布德用现在的话来说,做一个最好的模范、最好的典型给社会大众看。所以布德比行善难!你要真正做到,就是要把你的道德展现给世人,做一种潜移默化的效果。时间久了,社会大众一定受你的感化,移风易俗。我们帮助世人,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方法就是这四个字,「行善布德」。如何把社会上恶人变成善人、坏人变成好人、恶事变成好事?方法就在这四个字。所以这四个字深广无尽,细细的去参究,如何能够落实在自己生活言行之中。
后面两句是讲果报,「济神离苦,超出生死」。「神」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精神生活,「济神」是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把自己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像《十善业道经》上所说的「离一切世间苦」,不只是娑婆六道。「超出生死」就是超越轮回、超越十法界,这是讲你修学的效果。这样做才真正叫报恩,报佛恩、报父母恩、报众生恩。
今天这一段是改我们习气毛病,非常非常重要。修行人最大的毛病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图五欲六尘享受,心里面充斥著贪瞋痴慢,这是修行人最大的毛病。这个毛病要不改过来,菩提道上就寸步难行。我们必须要晓得,这毛病里面最明显的过失就是嫉妒障碍,看到别人比我好,心里面就难过,看到别人做一桩好事胜过我自己的,就想方法阻碍他,这是凡夫的通病。我们自己要细心去反省我有没有,如果要有,赶快改,痛改前非。这个话说得容易,真正改过来也相当困难,一定要靠佛菩萨威神加持。佛菩萨用什么来加持?经典。每天读经,读久了你自然会觉悟。佛讲得没错,应该要这样做,这个作法是正确的、是对的。我们的言行凡是与佛菩萨违背的,决定是错误的,后果决定是三途地狱。其次,一定有好的老师、同参道友辅导你,常常提醒你,你才能够回头,你才知道改过。佛在此地说的这几句话是我们一般常犯的过失,而且是非常严重的过失。但是自己往往粗心大意,不知道这些是过失,也不知道这些过失的严重性,有意无意常常犯。
『贤』是道德之人,前面讲的善师、道德之人,决定不能够轻慢。在过去社会敬老尊贤,虽不能够做得很圆满,确实有人在做,提到这些话一般人也都能够体会。现在这个社会没有了,年轻人,我们看一般儿童小学生、中学生,确实目无尊长,不懂得敬老尊贤,他不知道。我们想想台湾这个地区,在四、五十年前我们坐公共汽车,年轻人会让老人,只要看到老人来了自动就站起来,年轻人不让位的很少,不让位自己觉得不好意思。现在这个现象没有了,年轻人坐在那里,像老太爷一样端坐著,老人在面前他没有看到,理都不理。这个社会伦理道德倒退了,大幅度的倒退,不但不知道敬老尊贤,不知道尊敬父母。我看到有小朋友、小学生,在家里面一般都是看电视,大概一般家庭都有好几台电视机,有大的、有小的。小朋友霸占著大的电视机在玩乐,他的父母讲「你去看小的!」他怎么说?「小人看大的,大人看小的。」父母也无可奈何。现在倒过头来「孝子」,孝顺儿子。在这样环境长大的这些小孩,他将来确确实实无法无天。
三年前,美国同修寄了一份资料给我,美国青少年的犯罪率,寄这么一张资料给我,里面报导的,这是人家国家有统计的,每天平均青少年犯罪率七千万件,吓人!一天七千万件,美国的总人口也只有三亿,一天年轻人犯罪率这么高,你说还得了吗?如果再加上成年人,我看犯罪率可能会达到一亿,三分之一,这个社会还得了吗?当时我跟大洛杉矶地区的检察长,我跟他谈这个问题,我说:「报导可靠吗?」他点点头,「可靠!」我说:「现在情形怎么样?」他说:「现在犯罪率还是在上升,没有缓和的趋势。」这个可怕了!我最后一句话告诉他,「如果这个事情没有妥善的方法缓和,把这个犯罪率降低下来,美国没有前途。三十年之后,这些人都长大了,这还得了吗?」所以许多宗教里面讲世界末日,我们从哪里看?从青少年看。这种趋势要是在全世界蔓延、全世界发展,三十年后我想世界末日就现前了。伦理道德完全没有了,人根本就不懂什么叫伦理、什么叫道德,根本就不懂得父子的关系、师生的关系、同学的关系、朋友的关系,不懂!我们看到青少年,这是美国报导的,杀父母的、杀老师的、杀兄弟的、杀同学的,时有所闻,奇怪的是媒体还专门报导这些事情。这个事情不能报导,你这一报导,小朋友看到那个杀父母,他也学样子,哪一天父母对他不好,他也杀了。这些事情不能报导!许许多多小朋友一些暴力的行为从哪里来的?从媒体报导里头学来的。媒体报导是社会教育,你天天教人什么?这还得了吗?
佛菩萨教我们修善,思想要善、存心要善、行为要善,而且一再嘱咐我们「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什么是不善?自私自利,我「行善布德」里面夹著自私自利,那就不善,那不是真善、不是真的德。佛教我们改旧习,第一句要用现在的话来说,我们要懂得敬老尊贤,要懂得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见善勿谤』,这个世间确实有善人在行善事,我们看到应当赞叹,不应该毁谤,不可以说他做这些好事是有目的、有企图的,有目的有企图能做好事也好,常常存著劝善之心,常常表现劝善之行。
『不以小过证入大罪』,这也是我们常常能够看到的,人有小的过失,他特别加以渲染,把它说成大罪,万恶不赦的大罪,人家没有犯那么大的过失,而是一般人把他的小过扩大。这个人造的罪过小,这些渲染的人造了极重的罪过。不要以为这是小事,为什么?佛法讲因果,因果是世出世间的真理,冤冤相报。所以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我们学了佛,接受佛陀的教诲,我们每天在行善、在积德,可是外面的毁谤很多,这些毁谤能不能避免?不能,为什么不能避免?过去生中我曾经毁谤过他,这一生遇到了,他毁谤我是应该的,这是果报,我们懂得。他为什么不毁谤别人?为什么要毁谤我?必定有前因。所以我们遇到事现前的时候,这是果,就要想到这个事的因是什么?好的事一定是善因,不好的事一定是恶因,因是自己造的,果报必须自己承受。於是我们对毁谤自己的人、侮辱自己的人、陷害自己的人,我们一丝毫怨恨心都没有,我们只有一个感恩的心,他替我消业障。我们唯一这个善心对他,时间久了,等再过十年、二十年,他会想到他一生当中某个人是真的好人,过去我用什么恶劣的态度、方法对他,他都是很和善的,他不怨恨我,真的遇到困难找他,他还真会帮忙。要用时间去感化人!
昨天我在此地跟诸位说明,善恶没有标准,好坏也没有标准,标准在哪里?标准在自己的心。我们自己的心善,恶人也变成善人,坏事也变成好事,这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的心不善,佛菩萨都变成坏人了。这就是佛在经上常讲的「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真理。佛菩萨为什么能住极乐世界?为什么能住华藏世界?那是一个真善美慧的世界,我们为什么不能住?没有别的,佛菩萨的心纯善纯净,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极乐世界。佛菩萨跟我们一起住在台北市,他住的是极乐世界,我们住乱世,我们的心乱,我们的心不清净,他的心清净,他的心定,他不乱。这个道理很深,几乎所有经论里面佛都说,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决定不犯过失。特别是佛在经教里头教导我们的,把自己的毛病习气改掉,这些都是属於贡高我慢、傲慢。
今天这个社会上,常常流行一句话「值得骄傲」,这个话是错误的,误导许许多多人。古圣先贤、诸佛菩萨,孔子、孟子,从来没有讲到「值得骄傲」,没有!谦卑礼敬,无论对什么样的人,自己都是谦虚卑下。释迦牟尼佛、孔老夫子对於讨饭行乞的人,自己态度也是谦虚卑下。哪有以傲慢的态度接待人?没有!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时时刻刻要留意的,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永远保持自己的谦虚,保持自己的卑下。我们不吃亏,我们会得到所有众生尊重你、敬爱你、信赖你、帮助你,这个好处多大,太大太大!如果我们以高姿态对人,人家看到,那个想法完全是负面的,不敢跟你接触,遇到你躲得远远的,你有困难的时候没有人肯帮助你。傲慢的人哪有朋友?他那些结交的人,有利就是朋友,没有利的时候就是怨怼,非常可怕。圣贤之道是大道,非常平稳、安全的大道。
下面一句,『违法失理,其罪莫大』,「法」是法则,自然的秩序、自然的法则,「理」是道理。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违背了自然的法则,这些前面都说过。孔老夫子教导我们的,五伦八德,这是自然的法则。绝对不是说孔老夫子发明的,那你搞错了。如果是他个人的思想、个人的学说,给诸位说,它不可能超越时间、空间,它是有限度的,必定会被历史淘汰掉。如果他所讲的是自然的法则,不是他自己的学说,不是他自己的发明,也不是他自己的创造,说的是自然法则,那它是永恒的,超越时空。所以夫子他讲的话是真话,不是谦虚话,他一生「述而不作」,一生没有创作,创作是他个人的,他没有创作。他所说的是古圣先贤所讲的,叙说古圣先贤的教诲,不是他自己创作的。
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诸位也许听说过,释迦牟尼佛自己说「他没说过一句话」,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说了四十九年,没有说一句话,没有说一句是自己意思的话,所以他也没有创作,他也不是自己意思。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疏钞》里面说得好,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是古佛所传的,他自己没有丝毫意思加在里头,这了不起!古圣先贤所传的,要用佛经的术语来讲,「性德」!真如本性本具的智慧德能,这种智慧德能是一切众生共有的,你接触之后对你能产生共鸣,为什么?你也有。有,是因为烦恼习气障碍住了,听到释迦牟尼佛这么一说,你的性德就慢慢被他引发出来了,是这么个道理。我们现在一般人都讲创造、都讲发明,而且都有所有权,释迦牟尼佛讲的四十九年《大藏经》没有所有权,他不敢讲著作权,因为他没有说这些话,他都说古佛所传的。孔老夫子、古圣先贤没有创作权。现在人了不起,他都有著作权,那是他的东西,他的东西从哪里来的?从他妄想分别执著里流出来的。所以他的东西再好,说得再多再动人,它有时间性、它有空间性,再过几十年、再过一两百年,他东西就失传了,没有人再看它了。是从他的分别执著里流出来的,不是自性流出来的。换句话说,凡夫的东西是从妄心流出来的,圣人是从真心流出来的,真心可以跟一切众生起永恒的共鸣,妄心是暂时的。现在大家的心都是妄心,他说的很合自己意思,但是妄心是短暂的,不是永恒的。
这些道理我们要多想想,想通了我们自己才能够决定这一生当中走哪一条路,我们走真性性德这一条路,还是走意识妄想这一条路,也就是我们跟圣人走还是我们跟凡夫走,这个关系太大了,果报是天壤之别。可是你要记住,跟圣人走,好像是路比较艰难、比较困苦,特别在物质生活这一方面,似乎不如现在人间一般这些享受,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那是什么?那是你看错了,你看得太浅了。深入一层观察才知道圣贤人的生活方式,是世间最高尚的享受,我们一般人体会不到。释迦牟尼佛的生活,每天吃饭到外面托钵,我们中国人讲要饭,一天吃一餐,全部的财产三件衣、一个钵,什么都没有,晚上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我们觉得世尊过这么清苦的生活,你要是真正契入体会到了,你才晓得,他那个生活是世间第一等的生活,是人生第一等的享受。
我们今天讲这个话一般人听不懂,当然你听不懂,你没有入境界,你契入境界你就懂了。怎么样契入境界?照做,跟他学,学得跟他一样,你就懂了,你才晓得这个生活快乐。然后回过头来想想,再看世间人,不错是得一点名利、五欲六尘享受,你要知道他付出的代价多大,太大太大了,得不偿失。付出什么代价?我简单说,你有忧虑、你有牵挂、你有得失、你有烦恼,这个东西压著你的精神跟身体,你怎么能够有快乐的时候?你偶尔之间那个快乐,我常常在讲席当中做比喻,那个快乐是什么?是打吗啡吸毒,那个快乐的后头是要命的。跟佛菩萨那个快乐不一样,佛菩萨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得失,心一尘不染,心如同虚空法界。这种乐,六道里头的凡夫决定体会不到,真快乐!在他的境界里面,跟诸位说,没有灾害、没有痛苦、没有死亡、也没有毁灭,法界原本一真,永恒的。
我们学佛,实在讲真正的受用就是要能够契入,过佛菩萨的生活。现在这个世间人心惶惶,许多人已经迫切感受到好像灾难就要来了,这是不是真的?实在讲有可能,很有可能。但是,你入了佛的境界这灾难就没有了;不是这个灾难没有了,灾难有,入佛境界的人不受。为什么遇到这些灾难你有恐怖?你有「我」,你认为这个身体是我,所以你有恐怖。契入佛陀的境界,身是不是我?不是我。有没有我?有我;什么是我?整个虚空法界是我,整个虚空法界是法身,那是自己的真身,禅宗所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讲法身,法身是整个宇宙。一个原子弹爆发一下,那算什么?正如同我们这个身,原子弹爆个几十颗、几百颗、几千颗,就像我们被蚂蚁咬一口一样,这有什么恐怖!整个地球爆炸了,整个太阳系爆炸了,真的就像我们被一个小虫咬一口一样,境界马上就换掉了。悟这个境界真的叫入佛门了,证得清净法身,在《华严经》里面他的地位是圆教初住菩萨,法身大士。你对尽虚空、遍法界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智慧!如如不动,这是禅定。确实有能力帮助一切迷惑颠倒苦难众生。你不契入这个境界,你自己保自己都保不住,你怎么能够帮助别人?这个高境界从哪里学起?《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学起,这是入佛门,不管你学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这是共同科目,第一部要学的,你在这里得殊胜功德利益。所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绝不违背道理,决定要遵守法则。
佛家教给你的方法,在这部经里面头一个教你,你要去亲近一个好老师,接受老师的指导。但是问题不是没有,自己要不具备一个好学生的态度,好老师不教你。实在讲先决条件是自己要具备做学生的态度,要真正好学,你遇到好老师,老师自然会爱护你。为什么?真正有道德之人,他在一生当中第一个愿望,他的道有人继承能传下去,这是他一生唯一的希望。他要是遇到这个人可以能够传他的法,他把这个人看作宝,他会认真教你。如果你自己不具备求做学生的条件,你遇到善师也没有办法,老师不教你。今天我们看真正要做一个好学生的,说老实话我活了这几十年,我一个都没有遇到,太难太难了,为什么?学生对老师必须具足三个条件,第一个,对老师有真正恭敬心,尊敬,不是老师要求你尊敬,你的尊敬代表你能够承受。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说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老师看学生从哪里看?看你的诚敬心,你有没有诚意、你有没有恭敬,你有这两个态度你是个法器,你可以接受圣贤大法。第二个条件,要百分之百的服从,不能有丝毫怀疑,老师怎么教你就这么做,准没错。你不能给老师添麻烦,你还跟他辩论,他不耐烦;你提出怀疑辩论,「算了!你搞你的,我搞我的,咱们各走各的。」百分之百服从,有疑不要抢著问,有疑慢慢在功夫上去化解,你学到一段时期自然就明白了,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教?用意何在?自然就明白了。第三个要有耐心,追随一个老师,决不是一朝一夕,一生!一生都不能违背老师的教诲。你们想想看,具足这三个条件,这个学生到哪里去找?找不到!
我跟你们同学说,我就是占了这么一点便宜,我具足这三个条件。所以我亲近方东美先生,他要我每个星期天到他家里,单独给我上课两个小时。我亲近章嘉大师,跟章嘉大师三年,一直到他老人家圆寂。跟方先生一样,他也是每一个星期给我两个小时,三年如一日,我从这个地方奠定的基础。然后到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学教,我跟他十年。我在国外弘法感到非常孤单,所以每一次回到台湾,我一定去看李老师,而且一定会向他要求,多栽培几个学生,我们到外国弘法有帮手。这个话我说过十几遍,最后老师烦了,回我一句话,「你替我找,我来教!」从此以后不敢再讲了,我到哪里去找?找不到!可见这个事情难。我这一点点善根,实在讲一半是过去生中善根,一半是父母教导的。我们从小五、六岁,上私塾父母就教尊师重道,所谓是「少成若天性」。小时候教的印象非常深刻,永远不会忘记,懂得尊师重道,知道孝养父母,得力於童年的教诲。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十分钟。
诸位观众,大家好!请掀开《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第六十七面,看最后一行经文:
【见贤勿慢。见善勿谤。不以小过证入大罪。违法失理。其罪莫大。罪福有证。可不慎也。】
这一段里面首先跟我们说报恩,我们必须要记住前面一段经文「应何所求」,佛第一句话就教导我们要「念报佛恩」。这一句意思非常的深广,可以说在这个世间,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圣贤人无一不是永远生活在报恩的世界。我们想想,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到这个世间来示现?诸佛菩萨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最适当的答覆,报恩的!我们在回向偈里面常念「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是来报恩的。再回想我们自己,我们到这个世间是来干什么的?一定要像诸佛如来一样,报众生恩。我们生生世世都接受一切众生的恩惠,这不能不知道,不知道你就不会感恩,你就不会报恩。如果知道,你报恩的念头自自然然就会生起,会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这就跟诸佛菩萨、跟一切圣贤没有两样。佛在后面教导我们「道不可不学,经不可不读,善不可不行」,这三句话尤其要牢牢记住,处事待人接物要懂得「行善、布德」。特别是「布德」这两个字,怎样布施恩德?把佛菩萨对我们的教诲,我们都非常认真圆满的做到就叫布德,布德用现在的话来说,做一个最好的模范、最好的典型给社会大众看。所以布德比行善难!你要真正做到,就是要把你的道德展现给世人,做一种潜移默化的效果。时间久了,社会大众一定受你的感化,移风易俗。我们帮助世人,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方法就是这四个字,「行善布德」。如何把社会上恶人变成善人、坏人变成好人、恶事变成好事?方法就在这四个字。所以这四个字深广无尽,细细的去参究,如何能够落实在自己生活言行之中。
后面两句是讲果报,「济神离苦,超出生死」。「神」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精神生活,「济神」是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把自己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像《十善业道经》上所说的「离一切世间苦」,不只是娑婆六道。「超出生死」就是超越轮回、超越十法界,这是讲你修学的效果。这样做才真正叫报恩,报佛恩、报父母恩、报众生恩。
今天这一段是改我们习气毛病,非常非常重要。修行人最大的毛病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图五欲六尘享受,心里面充斥著贪瞋痴慢,这是修行人最大的毛病。这个毛病要不改过来,菩提道上就寸步难行。我们必须要晓得,这毛病里面最明显的过失就是嫉妒障碍,看到别人比我好,心里面就难过,看到别人做一桩好事胜过我自己的,就想方法阻碍他,这是凡夫的通病。我们自己要细心去反省我有没有,如果要有,赶快改,痛改前非。这个话说得容易,真正改过来也相当困难,一定要靠佛菩萨威神加持。佛菩萨用什么来加持?经典。每天读经,读久了你自然会觉悟。佛讲得没错,应该要这样做,这个作法是正确的、是对的。我们的言行凡是与佛菩萨违背的,决定是错误的,后果决定是三途地狱。其次,一定有好的老师、同参道友辅导你,常常提醒你,你才能够回头,你才知道改过。佛在此地说的这几句话是我们一般常犯的过失,而且是非常严重的过失。但是自己往往粗心大意,不知道这些是过失,也不知道这些过失的严重性,有意无意常常犯。
『贤』是道德之人,前面讲的善师、道德之人,决定不能够轻慢。在过去社会敬老尊贤,虽不能够做得很圆满,确实有人在做,提到这些话一般人也都能够体会。现在这个社会没有了,年轻人,我们看一般儿童小学生、中学生,确实目无尊长,不懂得敬老尊贤,他不知道。我们想想台湾这个地区,在四、五十年前我们坐公共汽车,年轻人会让老人,只要看到老人来了自动就站起来,年轻人不让位的很少,不让位自己觉得不好意思。现在这个现象没有了,年轻人坐在那里,像老太爷一样端坐著,老人在面前他没有看到,理都不理。这个社会伦理道德倒退了,大幅度的倒退,不但不知道敬老尊贤,不知道尊敬父母。我看到有小朋友、小学生,在家里面一般都是看电视,大概一般家庭都有好几台电视机,有大的、有小的。小朋友霸占著大的电视机在玩乐,他的父母讲「你去看小的!」他怎么说?「小人看大的,大人看小的。」父母也无可奈何。现在倒过头来「孝子」,孝顺儿子。在这样环境长大的这些小孩,他将来确确实实无法无天。
三年前,美国同修寄了一份资料给我,美国青少年的犯罪率,寄这么一张资料给我,里面报导的,这是人家国家有统计的,每天平均青少年犯罪率七千万件,吓人!一天七千万件,美国的总人口也只有三亿,一天年轻人犯罪率这么高,你说还得了吗?如果再加上成年人,我看犯罪率可能会达到一亿,三分之一,这个社会还得了吗?当时我跟大洛杉矶地区的检察长,我跟他谈这个问题,我说:「报导可靠吗?」他点点头,「可靠!」我说:「现在情形怎么样?」他说:「现在犯罪率还是在上升,没有缓和的趋势。」这个可怕了!我最后一句话告诉他,「如果这个事情没有妥善的方法缓和,把这个犯罪率降低下来,美国没有前途。三十年之后,这些人都长大了,这还得了吗?」所以许多宗教里面讲世界末日,我们从哪里看?从青少年看。这种趋势要是在全世界蔓延、全世界发展,三十年后我想世界末日就现前了。伦理道德完全没有了,人根本就不懂什么叫伦理、什么叫道德,根本就不懂得父子的关系、师生的关系、同学的关系、朋友的关系,不懂!我们看到青少年,这是美国报导的,杀父母的、杀老师的、杀兄弟的、杀同学的,时有所闻,奇怪的是媒体还专门报导这些事情。这个事情不能报导,你这一报导,小朋友看到那个杀父母,他也学样子,哪一天父母对他不好,他也杀了。这些事情不能报导!许许多多小朋友一些暴力的行为从哪里来的?从媒体报导里头学来的。媒体报导是社会教育,你天天教人什么?这还得了吗?
佛菩萨教我们修善,思想要善、存心要善、行为要善,而且一再嘱咐我们「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什么是不善?自私自利,我「行善布德」里面夹著自私自利,那就不善,那不是真善、不是真的德。佛教我们改旧习,第一句要用现在的话来说,我们要懂得敬老尊贤,要懂得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见善勿谤』,这个世间确实有善人在行善事,我们看到应当赞叹,不应该毁谤,不可以说他做这些好事是有目的、有企图的,有目的有企图能做好事也好,常常存著劝善之心,常常表现劝善之行。
『不以小过证入大罪』,这也是我们常常能够看到的,人有小的过失,他特别加以渲染,把它说成大罪,万恶不赦的大罪,人家没有犯那么大的过失,而是一般人把他的小过扩大。这个人造的罪过小,这些渲染的人造了极重的罪过。不要以为这是小事,为什么?佛法讲因果,因果是世出世间的真理,冤冤相报。所以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我们学了佛,接受佛陀的教诲,我们每天在行善、在积德,可是外面的毁谤很多,这些毁谤能不能避免?不能,为什么不能避免?过去生中我曾经毁谤过他,这一生遇到了,他毁谤我是应该的,这是果报,我们懂得。他为什么不毁谤别人?为什么要毁谤我?必定有前因。所以我们遇到事现前的时候,这是果,就要想到这个事的因是什么?好的事一定是善因,不好的事一定是恶因,因是自己造的,果报必须自己承受。於是我们对毁谤自己的人、侮辱自己的人、陷害自己的人,我们一丝毫怨恨心都没有,我们只有一个感恩的心,他替我消业障。我们唯一这个善心对他,时间久了,等再过十年、二十年,他会想到他一生当中某个人是真的好人,过去我用什么恶劣的态度、方法对他,他都是很和善的,他不怨恨我,真的遇到困难找他,他还真会帮忙。要用时间去感化人!
昨天我在此地跟诸位说明,善恶没有标准,好坏也没有标准,标准在哪里?标准在自己的心。我们自己的心善,恶人也变成善人,坏事也变成好事,这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的心不善,佛菩萨都变成坏人了。这就是佛在经上常讲的「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真理。佛菩萨为什么能住极乐世界?为什么能住华藏世界?那是一个真善美慧的世界,我们为什么不能住?没有别的,佛菩萨的心纯善纯净,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极乐世界。佛菩萨跟我们一起住在台北市,他住的是极乐世界,我们住乱世,我们的心乱,我们的心不清净,他的心清净,他的心定,他不乱。这个道理很深,几乎所有经论里面佛都说,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决定不犯过失。特别是佛在经教里头教导我们的,把自己的毛病习气改掉,这些都是属於贡高我慢、傲慢。
今天这个社会上,常常流行一句话「值得骄傲」,这个话是错误的,误导许许多多人。古圣先贤、诸佛菩萨,孔子、孟子,从来没有讲到「值得骄傲」,没有!谦卑礼敬,无论对什么样的人,自己都是谦虚卑下。释迦牟尼佛、孔老夫子对於讨饭行乞的人,自己态度也是谦虚卑下。哪有以傲慢的态度接待人?没有!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时时刻刻要留意的,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永远保持自己的谦虚,保持自己的卑下。我们不吃亏,我们会得到所有众生尊重你、敬爱你、信赖你、帮助你,这个好处多大,太大太大!如果我们以高姿态对人,人家看到,那个想法完全是负面的,不敢跟你接触,遇到你躲得远远的,你有困难的时候没有人肯帮助你。傲慢的人哪有朋友?他那些结交的人,有利就是朋友,没有利的时候就是怨怼,非常可怕。圣贤之道是大道,非常平稳、安全的大道。
下面一句,『违法失理,其罪莫大』,「法」是法则,自然的秩序、自然的法则,「理」是道理。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违背了自然的法则,这些前面都说过。孔老夫子教导我们的,五伦八德,这是自然的法则。绝对不是说孔老夫子发明的,那你搞错了。如果是他个人的思想、个人的学说,给诸位说,它不可能超越时间、空间,它是有限度的,必定会被历史淘汰掉。如果他所讲的是自然的法则,不是他自己的学说,不是他自己的发明,也不是他自己的创造,说的是自然法则,那它是永恒的,超越时空。所以夫子他讲的话是真话,不是谦虚话,他一生「述而不作」,一生没有创作,创作是他个人的,他没有创作。他所说的是古圣先贤所讲的,叙说古圣先贤的教诲,不是他自己创作的。
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诸位也许听说过,释迦牟尼佛自己说「他没说过一句话」,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说了四十九年,没有说一句话,没有说一句是自己意思的话,所以他也没有创作,他也不是自己意思。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疏钞》里面说得好,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是古佛所传的,他自己没有丝毫意思加在里头,这了不起!古圣先贤所传的,要用佛经的术语来讲,「性德」!真如本性本具的智慧德能,这种智慧德能是一切众生共有的,你接触之后对你能产生共鸣,为什么?你也有。有,是因为烦恼习气障碍住了,听到释迦牟尼佛这么一说,你的性德就慢慢被他引发出来了,是这么个道理。我们现在一般人都讲创造、都讲发明,而且都有所有权,释迦牟尼佛讲的四十九年《大藏经》没有所有权,他不敢讲著作权,因为他没有说这些话,他都说古佛所传的。孔老夫子、古圣先贤没有创作权。现在人了不起,他都有著作权,那是他的东西,他的东西从哪里来的?从他妄想分别执著里流出来的。所以他的东西再好,说得再多再动人,它有时间性、它有空间性,再过几十年、再过一两百年,他东西就失传了,没有人再看它了。是从他的分别执著里流出来的,不是自性流出来的。换句话说,凡夫的东西是从妄心流出来的,圣人是从真心流出来的,真心可以跟一切众生起永恒的共鸣,妄心是暂时的。现在大家的心都是妄心,他说的很合自己意思,但是妄心是短暂的,不是永恒的。
这些道理我们要多想想,想通了我们自己才能够决定这一生当中走哪一条路,我们走真性性德这一条路,还是走意识妄想这一条路,也就是我们跟圣人走还是我们跟凡夫走,这个关系太大了,果报是天壤之别。可是你要记住,跟圣人走,好像是路比较艰难、比较困苦,特别在物质生活这一方面,似乎不如现在人间一般这些享受,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那是什么?那是你看错了,你看得太浅了。深入一层观察才知道圣贤人的生活方式,是世间最高尚的享受,我们一般人体会不到。释迦牟尼佛的生活,每天吃饭到外面托钵,我们中国人讲要饭,一天吃一餐,全部的财产三件衣、一个钵,什么都没有,晚上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我们觉得世尊过这么清苦的生活,你要是真正契入体会到了,你才晓得,他那个生活是世间第一等的生活,是人生第一等的享受。
我们今天讲这个话一般人听不懂,当然你听不懂,你没有入境界,你契入境界你就懂了。怎么样契入境界?照做,跟他学,学得跟他一样,你就懂了,你才晓得这个生活快乐。然后回过头来想想,再看世间人,不错是得一点名利、五欲六尘享受,你要知道他付出的代价多大,太大太大了,得不偿失。付出什么代价?我简单说,你有忧虑、你有牵挂、你有得失、你有烦恼,这个东西压著你的精神跟身体,你怎么能够有快乐的时候?你偶尔之间那个快乐,我常常在讲席当中做比喻,那个快乐是什么?是打吗啡吸毒,那个快乐的后头是要命的。跟佛菩萨那个快乐不一样,佛菩萨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得失,心一尘不染,心如同虚空法界。这种乐,六道里头的凡夫决定体会不到,真快乐!在他的境界里面,跟诸位说,没有灾害、没有痛苦、没有死亡、也没有毁灭,法界原本一真,永恒的。
我们学佛,实在讲真正的受用就是要能够契入,过佛菩萨的生活。现在这个世间人心惶惶,许多人已经迫切感受到好像灾难就要来了,这是不是真的?实在讲有可能,很有可能。但是,你入了佛的境界这灾难就没有了;不是这个灾难没有了,灾难有,入佛境界的人不受。为什么遇到这些灾难你有恐怖?你有「我」,你认为这个身体是我,所以你有恐怖。契入佛陀的境界,身是不是我?不是我。有没有我?有我;什么是我?整个虚空法界是我,整个虚空法界是法身,那是自己的真身,禅宗所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讲法身,法身是整个宇宙。一个原子弹爆发一下,那算什么?正如同我们这个身,原子弹爆个几十颗、几百颗、几千颗,就像我们被蚂蚁咬一口一样,这有什么恐怖!整个地球爆炸了,整个太阳系爆炸了,真的就像我们被一个小虫咬一口一样,境界马上就换掉了。悟这个境界真的叫入佛门了,证得清净法身,在《华严经》里面他的地位是圆教初住菩萨,法身大士。你对尽虚空、遍法界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智慧!如如不动,这是禅定。确实有能力帮助一切迷惑颠倒苦难众生。你不契入这个境界,你自己保自己都保不住,你怎么能够帮助别人?这个高境界从哪里学起?《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学起,这是入佛门,不管你学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这是共同科目,第一部要学的,你在这里得殊胜功德利益。所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绝不违背道理,决定要遵守法则。
佛家教给你的方法,在这部经里面头一个教你,你要去亲近一个好老师,接受老师的指导。但是问题不是没有,自己要不具备一个好学生的态度,好老师不教你。实在讲先决条件是自己要具备做学生的态度,要真正好学,你遇到好老师,老师自然会爱护你。为什么?真正有道德之人,他在一生当中第一个愿望,他的道有人继承能传下去,这是他一生唯一的希望。他要是遇到这个人可以能够传他的法,他把这个人看作宝,他会认真教你。如果你自己不具备求做学生的条件,你遇到善师也没有办法,老师不教你。今天我们看真正要做一个好学生的,说老实话我活了这几十年,我一个都没有遇到,太难太难了,为什么?学生对老师必须具足三个条件,第一个,对老师有真正恭敬心,尊敬,不是老师要求你尊敬,你的尊敬代表你能够承受。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说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老师看学生从哪里看?看你的诚敬心,你有没有诚意、你有没有恭敬,你有这两个态度你是个法器,你可以接受圣贤大法。第二个条件,要百分之百的服从,不能有丝毫怀疑,老师怎么教你就这么做,准没错。你不能给老师添麻烦,你还跟他辩论,他不耐烦;你提出怀疑辩论,「算了!你搞你的,我搞我的,咱们各走各的。」百分之百服从,有疑不要抢著问,有疑慢慢在功夫上去化解,你学到一段时期自然就明白了,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教?用意何在?自然就明白了。第三个要有耐心,追随一个老师,决不是一朝一夕,一生!一生都不能违背老师的教诲。你们想想看,具足这三个条件,这个学生到哪里去找?找不到!
我跟你们同学说,我就是占了这么一点便宜,我具足这三个条件。所以我亲近方东美先生,他要我每个星期天到他家里,单独给我上课两个小时。我亲近章嘉大师,跟章嘉大师三年,一直到他老人家圆寂。跟方先生一样,他也是每一个星期给我两个小时,三年如一日,我从这个地方奠定的基础。然后到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学教,我跟他十年。我在国外弘法感到非常孤单,所以每一次回到台湾,我一定去看李老师,而且一定会向他要求,多栽培几个学生,我们到外国弘法有帮手。这个话我说过十几遍,最后老师烦了,回我一句话,「你替我找,我来教!」从此以后不敢再讲了,我到哪里去找?找不到!可见这个事情难。我这一点点善根,实在讲一半是过去生中善根,一半是父母教导的。我们从小五、六岁,上私塾父母就教尊师重道,所谓是「少成若天性」。小时候教的印象非常深刻,永远不会忘记,懂得尊师重道,知道孝养父母,得力於童年的教诲。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