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第七十九集)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第七十九集)  2001/8/1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5-013-0079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科会》第二十六面,经文倒数第四行看起:

  【不淫香清净。身体鲜苾芬。光影常奕奕。上则为大王。】

  这是不邪淫的果报。这上面加了一个胜,殊胜的果报。佛这部经主要是以在家弟子为对象,所以跟《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不一样,那个经是以出家人为对象的,这是以在家弟子。在家弟子不邪淫,这一条戒也要非常清楚,了解佛制戒殊胜的意义,能够做到不邪淫。在家信众,佛没有禁止不淫欲,只是讲不邪淫,但是不邪淫里面含的意义很深很广。过度的淫欲都是邪淫。「淫」有过分的意思。阴天下雨,雨下得太多叫淫雨,所以「淫」有过分,凡是一切事情过分都称之为淫。由此可知,它这个含义很深很广。

  离开淫欲,不但没有淫欲的行为,最重要的把淫欲的念头断掉。佛在经上常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由此可知,六道皆以淫欲而正性命。他怎么会到六道来投胎?就是淫欲没有断掉。纵然是色界天、无色界天,用甚深禅定的功夫把淫欲的念头控制住,它不起现行,并不是真的断了。如果真的断了,就超越三界,那就证阿罗汉果。由此可知,这是三界六道一切众生受生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他就不会到三界六道里头来,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

  淫欲是秽,就是肮脏、污秽,因此我们身上气味不好闻。如果说行为断了,念头还没有断,我们的体质都改变。我们看到有很好的修行人,他淫欲断了,念头未必断;那个念头太微细,念头断就不到三界来了。念头虽然没有断,行为上已经断了,确实控制住,他的身上放香气,这个人身上气味,他跟一般人就不一样。

  我们在香港,听到一些同修曾经亲近过虚云老和尚,我在香港讲经,这些老居士们跟我谈,虚老和尚那么大年岁,一生都是一年洗一次澡、剃一次头。所以你看他的照片,那个照片头剃了,那是什么?大概过年的时候他剃头的。一年剃一次头、洗一次澡,衣服大概从来都不洗的,所以衣服领子上都是很厚的油垢,你看到黑黑的,可是那气味很清香,不难闻。人家一般领子油垢都很难闻,都远远离开;他的气味清香,这就是经上常讲的「香清净」。他一年不洗澡,他的身体清净,为什么?心清净。

  佛在大经里头常常跟我们讲,「境随心转」。我们身体是我们最接近的一个境界,所以我们的面貌随心转,我们的体质随心转,这个连看相算命的都懂得,相随心转,身体也是相。心好相就好,心很恶相就很凶,我们看到都害怕。相好身体一定好,哪里会有毛病?我们身体要有不舒服、生毛病,马上要知道反省、检点、忏悔。为什么?业障现前。哪里有点小痛,都是业障现前。你要没有业障的话,你的身体就像佛菩萨一样金刚不坏身。而一般众生都养成习惯,不知道反省,到哪里去找医生,去吃点什么药,糟糕了!他不懂得自己从内心里面改变自己的体质、改变自己的容貌。这是正理,佛在一切经论上教导我们。不但我们的身体如是,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如是。生活环境也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根是心,清净心比什么都重要。佛的心清净到极处,一丝毫的污染都没有。等觉菩萨还差一点,他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那就是他清净心的染污;这一品生相无明断了,圆满成佛。一般讲四十一品无明,能破一品就算得清净心了,你的相貌、体质完全改变了,这个境界里面确实长生不老,华严会上称之为法身菩萨。佛说这是我们一切众生本有的,我们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现在搞成这样是迷了,把我们的本来迷失了。由於迷失,这才生起妄想、分别、执著。杀盗淫妄是妄想分别执著,这不是自性。

  今天我们讲到这个地方,刚才我看到从中国大陆来了一封信,有一位居士很年轻,二十几岁,小夫妻两个,两个人都很虔诚学佛,而且两个人都有坚定的信心,不要生育,不要儿女,现在公公婆婆反对。他们把我这些讲演的《了凡四训》放给她公公婆婆听,她公公婆婆听了之后说:「学佛头一个要孝顺父母,你都不听我的话,你学什么佛?」她没有话答应,写信来问我怎么办。

  要听公婆的话,要听父母的话。生育的事情是缘分,儿女是缘。没有缘,这世间多少人想求儿女,她偏偏不生;有些人不想生儿女,生一大堆,这是缘。佛教我们修随喜功德,随喜,不要坚持自己的执著。世间法里面,诸位要晓得,孔老夫子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什么?你家里没有后代,中国从前人讲,祭祀香烟断绝了,这是真的大不孝。如果你要真正明了,我不生育,夫妻两个商量不生育,两个人修行,将来确确实实修行证果了,行!那是大孝,你成了阿罗汉,你成了菩萨,你的父母是罗汉、菩萨的父母,行!祭祀的人也很多;你要是成就不了,这问题严重了。所以这桩事情可以随顺父母,安父母的心。学佛一定要做社会大众的好榜样。如果你这个样子,好是好,你要想到你的影响。你这么一做,让社会大众一看,这个儿子、媳妇学佛不孝,父母的话不听,吓得一般人不敢学佛,一般老人决定禁止儿女学佛,「学佛还得了?学佛家里后代都断掉了,这成什么话!」这是错误的。

  诸佛菩萨应化到世间,都随顺世间法。释迦牟尼佛应化到世间,他也娶妻生子,而后再出家修行证果成佛。这不是很好的样子给我们看吗?学佛,释迦牟尼佛是我们最好的榜样。既然结婚成家了,就要认真做一个在家菩萨,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太平,这就是修行,这就是大道。希望有类似这样情形的同学们,可以提供给你做参考。

  第二句『身体鲜苾芬』。鲜是鲜明,我们一般讲长寿而不老,「鲜」字就是说明不老,永远保持年轻。「苾芬」是香气远闻,不但你的身体清香,你的声名远闻,好的声名,现在人讲知名度,但是你是一个有德行、有修养的好人,人家听到你的名字就起恭敬心,就起仰慕的心,就生起向你学习的心,这都是「苾芬」,都含著有这个意思在。

  『光影常奕奕』,「光」是我们讲的光彩、风度。「影」有影响的意思,影响这个社会,不知不觉当中转移风俗。你的风度、你的精神、你的光彩,产生对社会良好的影响。「奕奕」是伟大的意思,一般普通人所不能够相比的,超越常人,称之为奕奕。

  『上则为大王』,李老师给我们讲这一句,他怀疑这个「大」可能是「天」;从前人写经,可能写误笔,掉了一划,他说应当是「上则为天王」,应该是这个意思。但是我们不可以随便改经,只能够在讲经的时候提出这么一个报告,不可以改动经文。就字面上来讲,大王是人间的帝王、国王,现在一般讲的国家领导人,这是一国之尊,在世间一切人,他是地位最高的、最上的。所以说,这是讲他得到的福报,有这么大的福报。如果自己持这条戒,发菩提心,扩大它的影响,教化一切众生,他的果报确确实实在天上。

  佛在经论上有说到,断身的淫欲,生欲界上三天。欲界有六层天,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这个身的淫欲没有断;兜率、化乐、他化自在天,这个身的淫欲没有了,断掉了。如果淫欲的念头也没有了,没有超越六道,他生色界天、无色界天,他不生欲界。佛这一点给我们讲得够清楚、够明白了。所以男女的淫欲,它带给我们的这个果报是出不了欲界。我们要想超越六道轮回,欲界都出不去,你还谈什么?我们一定要明了,这个事情不是好事情。

  佛教导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把念头拔掉。「不杀生」,把杀害众生的念头断掉;「不偷盗」,不占一切众生的便宜;「不淫欲」,要真正做到离男女相。在这个境界里面修真正的清净平等觉,这就对了。如果在这个境界里面生的念头是贪瞋痴慢,那你就往下坠落;在这里面还不忘记仁义道德,那你来生是人天果报,你能享人天福报。可是诸位要记住,夜摩天以下的,兜率天都没有分。佛说的话是真话,佛说的理是正理,我们要记住。再看第四段不妄语的果报:

  【至诚不欺诈。为众所奉承。】

  『至诚』是真诚到极处。儒家讲「诚意、正心」,诚意、正心就是佛法讲的菩提心。阿难在此地教给我们至诚对一切人、一切物,物是什么?物是九法界众生。诸位要记住,十法界,说九法界,没有说我们;如果我们自己加进去是十法界。十法界里面的佛,他没有明心见性,天台大师说这个佛是相似即佛,他不是真的。为什么?无明没断。断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见一分自性,这是真佛;十法界里面的佛没有,所以在大乘法里面,十法界里面的佛也是权教菩萨。

  我们对九法界众生都要用至诚之心,决定没有欺诈的念头。别人欺诈我可以,无所谓,我绝对不能欺诈别人。为什么?那个人欺诈我,他不想出六道轮回,这个可以;我也要欺诈别人,六道轮回我就出不去了。必须要知道,人为什么会有妄语、两舌、欺诈别人的念头?无非是自私自利在作祟,贪图世间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别人跟我的贪心发生冲突了,我就要想办法对付他。哪里知道,那个贪心是烦恼,是六道轮回生死的根,他偏偏要保护这个根,再要让这个根增长,这是愚痴到了极处。凡是这一类的人,就是前面讲的「是人是非人」,他的来生必定是三途,他没有好地方去。我们一定要记住,不能干这个事情。佛语至真,一定要听佛的话,诚诚恳恳、老老实实对人,不欺诈别人,这个人肯定有福,后福无穷。

  这个业是最容易造的,口业。身口意三业,一般经论都是用身、口、意这样排列的。佛在《无量寿经》教导我们的,说出修行的总原则、总纲领,佛一开口教我们:「善护口业,不讥他过」,把口业摆在第一,为什么?一切众生最容易犯的。有意无意,因为他有习气,他已经搞成习惯了,改过来实实在在不容易。佛菩萨慈悲,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所以真正能够守口如瓶,这个人一定深明一真的大道理,而后他的真诚心自自然然就流露出来了。法界是一真,我们在讲席里头常说,「虚空法界,国土众生」,国土就是世界,无量无边的世界,一切众生是一体,大乘经上常讲,「共同一法身」。你要不明白这个道理,你要不肯定这个事实,至诚心发不出来。

  至诚心是菩提心的根本,深心、大悲心是菩提心的起用,没有本哪来的作用?这个本发不出来。学佛的人哪一个不想发心?我们在大乘经里面读到,菩提心一发,这个人就是圣人。不发菩提心则已,菩提心一发,超过阿罗汉、超过辟支佛、超过圆教菩萨,他到哪里去?他是一真法界的圆教初住菩萨。初住菩萨叫「发心住」,刚刚发菩提心。所以大经一再赞叹发心功德不可思议,为什么?你用真心。无量劫来我们在六道里生死轮回,都是用的妄心、假的心,虚情假意;现在你能把假的心舍掉,用真心,诸佛赞叹,龙天善神恭敬顶礼保护。只有诸佛如来、法身大士用真心,其他的全是用的妄心。所以你一发心,你马上就参与诸佛如来的俱乐部,入了他们的法界,一真法界。为什么?用真心。你只有一个心,至诚心,一心能证一真法界。为什么我们用虚情假意待人?亏吃大了,无量劫来在六道里搞生死轮回,就是吃的这个亏,我们想想能不改过吗?赶紧改过自新。

  用真心好,对任何人决定没有一丝毫隐瞒。但是在这个地方,前面讲了,戒律都有开缘,妄语有没有开缘?有,换句话说,可以骗人,不是为自己,为利益众生。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举的例子,这些例子大概都是真实的事情。有一个受持三皈五戒的人,在路上遇到一个猎人。猎人追一只兔子,想把这个兔子抓到,兔子跑掉了,跑掉时走到三岔路口,他不知道往哪一条路跑掉了。这一个受持三皈五戒的人正好给他碰到,他就问他:「你看到一只兔子没有?」他说:「我看到了,它从那边去了。」兔子明明从这边,他说它从那边去了。骗他,这个骗他是功德。救了兔子的命,也救了他,他就不杀生了,两边都救了,这个道理要懂。

  杀生的戒也有开缘,这是在佛经里面佛说的。佛举出一个例子,有一个出家修行人,不是在家的,出家的比丘,他要远行,跟著一个贸易的团体,搭他们的船渡大海。这个船上有五百商主,经上讲「商主」,那就是现在人讲,贸易团体里面的成员。其中有一个人起了一个恶念,带的财物很多,他想把其他的同伴害死,独吞这个财物。这个修行人有他心通,这个人一起恶念,他就晓得了。晓得怎么办?这个人是利令智昏,不能劝他。你要劝他的时候,他说:那还得了!我的秘密被你泄漏了,头一个杀人灭口,头一个杀你。他不是为自己,如果真的自己被杀掉,他能够不害别人,菩萨也愿意,愿意舍身救度一切众生。知道这个事情不能商量,讲不通的,怎么办?趁他不防备的时候把他杀了,这开了杀戒,把这个人杀死了。杀死之后,你要晓得,他统统都救了,其余这些人不至於被害,财物没有损失。如果这个事情让这个坏人做成,其他的同伴完全被人杀死,财物被他侵占,这是盗戒,他犯杀戒又犯盗戒,果报在阿鼻地狱。他现在被人杀了,他不堕阿鼻地狱;换句话说,从阿鼻地狱把他救出来。他这一做的时候,全部都救了,这叫开缘,这个时候不能不开,不开你就犯戒。除非你不知道,你知道了,一定要救众生,统统都要救。佛法活活泼泼,它不是死呆板的。所以一定要懂得,我是为利益众生,不是为利益自己。

  我们净土宗第六代祖师永明延寿大师,没有出家之前,他盗国家的公款,常常偷盗。盗来干什么?放生,做好事。国家不知道放生,替国家培福。以后也是有人嫉妒,嫉妒的人知道他常常拿公款去放生,就告密,告他。这个事情被发现了,按照法律来处分。审讯的时候,这一问:「你是不是盗国家的公款?」他不妄语,自始至终一五一十的说出来,「我盗了多少次,盗了多少钱」。「你盗去干什么用?」「放生了。」这个法官也是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个案件,他自己没有享受,他拿去放生去了。所以就把这桩事情报告给皇帝,皇帝一看也觉得很好笑,就吩咐下去按照法律来办。按照法律判死刑,杀头。皇帝特别教导执行的监斩官,从前叫监斩官,交代他:「绑到法场杀头的时候,看看他害不害怕。如果他害怕,有恐怖的样子,杀掉算了;如果他不害怕,若无其事,把他带回来给我看看。」他被绑到法场,不惊不怖,非常从容,欢欢喜喜。这个监斩官就问他:「你为什么不害怕?」「我一条命换了千千万万的命,很值得,我有什么好害怕的,我救了多少命!」监斩官把这个话报告皇帝,皇帝召见,问他:「你想干什么?」他说:「我想出家。」成就他出家,皇帝给他做护法,永明延寿禅师,以后是我们净土宗第六代祖师。

  到临走的时候,大家才晓得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走的时候,有这么一个故事。国王发了大心,想办一个无遮大会,无遮大会是什么意思?「无遮」是无条件请客,凡是出家人,这一天皇帝供斋,都可以来应供。这个不要发请帖的,只要是出家人都可以来,一律欢迎,决定没有拒绝的,千僧斋。在这供斋期间当中,当然座席也有上座,也有首席,首席当然是高僧大德们。这些人彼此都谦让,互相的推让,都不肯坐这个上位。正在大家谦虚推让的时候,来了一个和尚,大家也不认识他,过去也没见过,来这么一个和尚,穿的也很普通,邋里邋遢的,并不是怎么样的光彩。这个和尚耳朵很长,所以人家叫他大耳和尚,给他取个绰号「大耳和尚」。这个和尚看他们大家推推让让的,他就跑到上位坐下来。因为都是出家人,也不便说他,於是大家就坐下来了。供斋完之后,人都散掉,都走了。国王就问永明大师:「我今天发心供斋,有没有圣贤来应供?」圣贤应供,福报就大了。他说:「今天有。」他说:「什么人?」「定光古佛今天来了。」「是哪一个?」「就是坐在上位那个大耳和尚。」这下子国王欢喜,立刻派人找这个法师,到处打听,看到有人的时候,问看到从哪个路走过去。结果派人去找,找到了。他在一个山洞里面休息,在里面打坐。国王派的这些人见到法师,知道他是定光古佛,哪一个不到那里去拜?身分暴露了。他一看大家来找他,他只说了一句话:「弥陀饶舌。」阿弥陀佛乱说话,他说了这一句就往生,就走了。所以身分暴露之后,立刻就走;不走,那你就妖言惑众,你就迷惑众生。

  大家听了这句话,心里想:定光古佛走了,「弥陀饶舌」这个话是定光古佛讲的,那永明老和尚是阿弥陀佛来的,不要紧,还有阿弥陀佛在,赶紧回去报告。回去报告,他也太兴奋了,皇帝正好听说这个事情,也到门口来看看,跟皇帝撞了一下,「什么事情这么慌张?」「报告皇帝,大耳和尚找到了,他已经往生了。」皇帝也著急:「他怎么走了?」他说了一句话,「弥陀饶舌」。皇帝立刻就懂了,赶紧去拜永明延寿,永明延寿是阿弥陀佛来的。还没有出大门,外头人进来说:「永明大师圆寂了。」永明延寿大师是这样往生的,示现给我们看,教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学佛,没有为自己,一切为众生。起心动念为众生,言语为众生,行为为众生,没有一样不是为众生的。

  一定要晓得,这个世间一切的一切全都是假的,假的要当真,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不能当真!所以佛教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们众生怎么说都好,我都随喜。为什么?众生有时候做错事情,菩萨也点头,也随喜。时节因缘没有成熟,这个时候改不过来,众生业力所使,他做坏事,他要受果报,这是多生多劫累积下来的恶业招感的。天灾人祸,菩萨知道怎么避免,但是教众生,众生不会听的,不会接受的,还要说你胡说八道,还要毁谤陷害,那岂不叫罪上又加罪?我们知道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就是避免众生再造重业,就是这个意思,他造的业已经够惨了,不要再加重他,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

  常常读诵经典,细心观察佛菩萨怎样教我们,我们在经典当中应该如何来学习。所以头一个,你把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搞清楚了,不怕吃亏,不怕上当;真搞清楚了,欢喜吃亏,欢喜上当。别人毁谤我们,欢喜;侮辱我们,欢喜;伤害我们,欢喜。在这个地方才真正知道,瞋恚心没有了,瞋恚的念头都没有了,能够发现自己修行的功夫。没有这个境界现前,你怎么知道你有没有功夫?境界现前才知道自己修行到哪个阶段,再向上提升。我们自己用这个方法来表现、来对人,对方常常骗我们的人、常常害我们的人,我们相信,我们了解,他骗人不只骗我一个,他害人不只害我一个,他不晓得害多少人,不知道骗多少人,那些人都报复他,也反过来毁谤他、陷害他,我们这个受他的害,没有报复,没有毁谤,会引起他良心发现。

  他以恶意对我,我以善意对他;他以虚伪对我,我以至诚对他,这样才能够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是岸,帮助他逐渐良心发现,知道好歹。所以自度又何尝不是度他?自他两利。如果有一念不平的心,有一念瞋恚的意思,自他两害。这个是要智慧,没有智慧做不到。所以有智慧的人在这个世间,决定是自他两利。佛经常讲自利利他,对自己不利,对别人决定是伤害。对自己不利是什么?增长自己的贪瞋痴慢,增长自己的自私自利,对自己大不利。什么是真正对自己利益?化除自己的贪瞋痴慢,断尽自己的自私自利,这是大利益。真正的是非利害,我们要不搞清楚、不搞明白,你怎么修行?你怎么会有成就?我们同学一定要明白这些道理,你才能看得懂佛经;否则的话,佛经摆在你面前也看不懂。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