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第六十三集) 2001/8/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5-013-0063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科会》,第二十二面第一行看起。
【受佛五戒。福德人也。有所施作。当启三尊。佛之玄通。无细不知。】
这是第四个大段:「佛训道尊」。趋吉避凶是人之常情,古今中外都没有法子避免。人有这个希求,佛对於这桩事情怎么处理?下面我们听佛的开示。
佛陀的教育、圣贤的教育,在古时候帝王时代是无比的尊崇,但是在今天帝王时代被推翻,进化到民主时代,把圣贤人的教诲跟帝王时代同时全部推翻了。人能推翻能否定圣贤教诲,能否定自然的法则,但是逃不了果报,这是一定的道理。为什么要把它推翻,要把它否定?实在讲是愚昧无知。要推翻它可以,不是不可以,佛也赞同,你先要研究它、要了解它,它所讲的道理,所教导人做人做事、处事待人接物,这些方法是不是错误的?每一个宗教的创始人、大圣大贤,都是教人孝亲、尽忠、尊师,这有错误吗?有错误,那就要提倡儿女杀父母、学生杀老师、兄弟互相残杀,那就提倡这一套?这两种方式到底哪一种好?我们要细心去想想,哪一种对於我们的生活带来安定、吉祥、幸福?哪一种带给我们的是动乱、祸害、灾难无穷?何况佛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善恶果报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太可怕了。
信奉佛陀教诲的人,我们是说真正的佛弟子,像这部经上所说的标准依教奉行的,决定不敢有一丝毫不善的心待人接物。没有伤害别人的念头,不杀生;没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不偷盗。有什么不好?何必要做那些损人利己之事?损人利己是违背因果的,实在讲伤害不了人,人家有福报总归是有福报,你把他杀掉了,他立刻去投胎,他投胎还是福报,他的福报没享尽。你杀了他的命,夺了他的地位、夺了他的财富,你享不了几天你的果报就现前,得不偿失,这是事实真相,这是真理。世出世法都离不开因果报应,别讲世间法,佛法都没有例外。圣贤的教诲无一不是建立在因果报应的基础上,这就是事实真相,佛家讲的诸法实相,实相如是。
众生既然普遍都有希求趋吉避凶的心理,佛在这里给我们开示佛的弟子、佛的学生,有所作为要依靠三宝。『受佛五戒,福德人也』,这是先说受三皈五戒的人,这个人是世间福德之人。佛经里有一部小部经,《佛说贤者五福德经》,就是说这桩事情。福我们通常讲健康长寿是福、财富是福、相好是福,今天社会上一般讲荣誉也是福,中国人还说多子多孙是福,多男女,所谓是五福临门。但是这都是讲的果报,福里头不能少因,因是好善好德,是福。我们今天早晨看到早报刊登一个很大的篇幅,中国政府现在提倡学校里面要教《四书》、《五经》,这是福!
福是果,德是因,德是什么?德是智慧,智慧能造福,他不迷。有能力辨别是非、有能力辨别邪正、有能力辨别真假、有能力辨别吉凶祸福,这是智慧,这是德。有德的人他就有福,他有善因,当然他就有善果。五戒是善,五戒是佛法修行的大根大本,在佛门称为根本大戒,这五条: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条里面的境界深广没有边际。不杀生才真正能讲到爱人,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讲到爱人,犹太教、天主教、基督教说「神爱世人」,爱世人那还能杀人吗?所以今天只要在念头上要与别人作对的,都是违背圣贤的教诲、违背上帝的爱心,学佛的人违背了佛菩萨的慈悲。
我们晓得,爱心、慈悲是性德,真心本性自然之德,不是学来的。为什么有些人不懂得爱人?迷失了自性,佛在经论上讲得太多,迷了。迷失了自性就把自性里本具的仁爱转变为仇恨,仇恨跟仁爱是一个体,觉悟了,仇恨马上就转变成慈悲、转变成仁爱。由此可知,凡圣之间只是一念之隔,一念觉,凡夫就成圣,前途无限光明;一念迷,圣人就变成凡夫。世间到底是圣人多、是凡夫多?跟诸位说,圣人比凡夫多,我们讲虚空法界。在我们地球上,现在的状况是凡夫多、圣人少;诸佛净土、上帝的天堂,圣人多、凡夫少。
凡夫怎样能够转凡成圣?教育,宗教的教育、圣贤的教育。中国今天能够提倡孔孟的教育,这是一线生机,非常可贵。孔子、释迦牟尼、耶稣、穆罕默德是一类的人,跟一个人学,他们这些人的教诲都在其中,《华严经》上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真正学通了是一不是二。向圣贤学习,典籍虽然存在,还要有善知识,要有好老师,你没有好的老师来讲解、来教诲,这些典籍里头字字句句含无量义,我们能够懂得多少?
佛教到中国来,为什么立刻就得到朝野的欢迎?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他的学生将佛教向四面八方宣扬,为什么只有在中国生根、茁壮、开花结果?其他的地区除了东南亚,像现在的泰国、斯里兰卡还存在一些,往欧洲所传的早已经连痕迹都不复存在了。何以在中国能这么样的兴盛?道理很简单,我们一般人讲水土,好像我们移民到那个地区水土不服不能生存;佛陀教育到中国来,中国的环境对它来讲非常适合,中国地区的人民早在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前,至少有一两千年中国圣人在这边教化。儒是集中国古圣之大成,孔老夫子「述而不作」,中国圣人所讲的原理原则跟佛所讲的完全相同。中国列祖列宗这些圣贤讲的都是些重要的原理原则纲领,佛经传来之后,佛不但纲领跟我们相同,佛讲细则,佛的典籍多,多得太多了,所以他东西讲得详细,这样一配合,那是个真正圆满的圣贤教育。所以从汉明帝迎请摩腾、竺法兰到中国来之后,到现在将近两千年,他们两个到中国是公元六十七年。这两千年来除了近代一百年不算,这一百年动乱,佛教衰微到谷底;在这一百年以前,确实佛门里面还有大德教化众生。佛弟子没有不念儒书的,儒家的秀才没有不读佛经的,真正做学问的人、修养德行的人,在中国儒、释、道三家的典籍一定参学,知识分子哪个不接触?问题是不是真的有心想学习。
圣人之道,换句话说,我们要想转凡成圣、转迷为悟,用现在人的话来说,势必要牺牲自己一部分,哪一部分?不善的这一部分,不善里头最严重的是贪婪这一部分,你要能舍弃。真的在佛家超凡入圣,我说了十六个字,必须要舍弃的,现在人讲要牺牲掉的,「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一部分东西不肯放下、不肯牺牲,换句话说,圣道对你来讲就难了。这些东西眼前有小利益,所以一般人贪爱,后果不堪设想,你知道吗?后果是什么?六道轮回,出不了六道。我们在六道里这些众生,无量劫来死生不断,死了又生、生了又死,生死不断,佛经里头讲的话很有启发性,「生死疲劳」,干这桩傻事情!这傻事情从哪里来的?就从这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你要是牺牲了,把它抛弃掉了,你就有可能跳出轮回,不再干生死疲劳的把戏,这一点我们要参透!
佛法在中国,纯大乘法,像读书读大学,大学一定要有小学、中学的基础,你才能进得了学校。所以隋唐时代小乘有两个宗派:成实宗、俱舍宗,这两个宗派在唐朝晚年就衰微,没有人再学。唐以后这两个宗就断了,中国大乘佛法怎么学法?是以儒跟道代替,所以中国人不学小乘。中国人修学大乘佛法有儒家的基础、有道家的基础,像从前读书人、学佛的人,哪一个不念过《四书》、《五经》的?哪一个没有念过《老子》、《庄子》的?都念得很熟。孔孟老庄的学说代替了小乘佛法,所以中国不需要小乘,小乘经典翻译虽然相当完备,跟现在巴利文经典比较,我听说巴利文经典只比我们多了大概五十几部,小乘经典也将近三千部,他只比我们多五十几部,可见得我们的翻译相当完备。我们现在读的《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是在《阿含经》里头的,这是小乘经典。为什么李老师选这部经典来教导我们初学?因为我们把儒丢掉了,道也丢掉了,这才从小乘经典里面选几部,他为我们大概选了十部,有十种,这是第一种,来教导我们。如果我们有儒跟道的基础,确实就无需要读小乘经。真正做学问的人,小乘经还是值得浏览,但是小乘经在翻译上确实没有大乘翻得那么好。
佛在此地说,『有所施作,当启三尊』,这就是你在平常要有所作为的时候有疑惑,有疑惑怎么办?一定要求三宝帮助你断疑生信。三宝怎么依法?第一个依佛的教诫,你想做的这些事情,佛有没有这样教导过我们?佛教我们怎么做法?顺从佛的教诫。
像总的纲领上来讲,原则上来说,我们净宗学会成立之初,我们在缘起里面写了五门功课,这是戒律,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不能违背。第一个,《观经》里面讲的「三福」三条十一句,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十善业,佛特别讲了一部《十善业道经》,现在我们有光碟流通。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一条里面,我们现在有《三皈授受》,讲过好几遍都保留著录像、录音,「具足众戒」,这里面我们曾经介绍过《沙弥律仪增注》,在《大乘无量寿经》里面特别节录出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这一部分经文是详细说明五戒十善,应当要熟读,要依教奉行。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包括了所有的大乘经教。这是根本的根本,福,你要修福,这三条十一句都是修福报,福慧双修,真实的福德。我们取这个作为我们修行的准则,这是第一个科目。
第二个科目,是佛在一切经论里面教导我们的「六和敬」,六和敬主要是与大众相处,我们怎样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佛教我们六条:「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我们能够把这六条守住,所有一切族类的众生都会跟我们相处得非常好,像一家人一样,哪里会有争论?一有争论就不和合,不和合不是僧团,违背佛陀教诲,诸佛菩萨远离了,我们还敢去亲近吗?这是第二个科目。第三个科目是佛陀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戒定慧」三学。第四个科目是佛教菩萨修行的纲领:「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第五个科目是「普贤菩萨十愿」,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除业障,到普皆回向。这好记,五个科目。常常记在心上,刹那不能够忘掉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想想与这个相应不相应,这是佛的戒律。或者是理论上或者是其他方面的疑惑,读经,经里面有指导的原则。《无量寿经》好,很适合於现代人,言简意赅,分量不大。
如果你有时间想细心深入探讨,《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值得你选择的,这不是我的介绍,往年弘一大师介绍给知识分子,他老人家就是介绍《大方广佛华严经》,还特别介绍清凉大师的《疏钞》,这是整个大乘佛法的概论。佛法以后演变,大乘十个宗、小乘两个宗都离不开这部经典,这部经典是大小乘、显密宗总的纲领原则。这是一部好书,什么样的疑难杂症在这里头统统可以得到解决。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适合,三千年后今天二十一世纪还适合,这不可思议。所谓是真理超越时空,不受时空的限制,我们尊称之为经。我们世间人制定的法律、制定的规约章程,确实它受时间限制、受空间限制,在这里能行,换一个国家就行不通,现在能行,在古时候行不通,将来再过几十年可能也行不通,局限於时空,不像圣贤人的教诲超越时空,这不可思议。
所以依佛的戒,依经训,我们依靠经典;第三个依靠善知识。经典如果说是太深了,我们文化水平不够,可以请教高僧大德,在家出家、有修有学的,向他们请教。在家人也算在僧宝里头,「僧」不一定是出家人,僧是团体的名称,不是个人的名称,佛在经上给我们说的标准,四个人在一起,四个人不论是在家出家,四个人能够完全依照六和敬来修学,这团体就叫做僧团,是这么个意思,所以僧里头不局限是哪一类的。概略的说,我们有菩萨僧团,菩萨僧、声闻僧,我们一般出家人是比丘僧,居士也能称僧,向他们请教这就对了。如果你还不放心,佛真是慈悲到了极处,你不是想去问卦占卜吗?好,佛也教你一个方法,地藏菩萨有《占察善恶业报经》,一共有十九个轮相让你去占卜,你要是真正喜欢用占卜,这是佛在经典上有的,你先读《占察善恶业报经》,你先读这部经,了解经里面的义趣,依照经典的理论教诲去修行,然后你用轮相来占卜。佛门里面有一些高僧大德确实用这方法,蕅益大师当年选择法门他就用这方法,蕅益在没有修净土之前是学天台的,以后用这方法占卜求佛指点迷津,从占卜里面占到净土法门,这方法帮助他断疑生信,断疑生信才会有成就。
『佛之玄通,无细不知』,我们要相信。「玄」是讲深、是讲极,我们常讲深极,通是神通,这地方就是当这个解释;佛的神通深到极处,没有人能够跟他相比。「无细不知」,确确实实全知全能,没有一丝毫缺陷。为什么?大乘经里面常说「法身遍虚空法界」,我们在大乘经上读的太多太多了,虚空法界国土众生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佛穷究心识之根源,宇宙之间的事他怎么会不知道?哪有不知道的道理!横的来讲,空间,竖的来讲,时间,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不知道的。佛又告诉我们,这桩事情不是只有佛有这能力,不是的,佛讲所有众生都有这能力,平等的。佛有究竟圆满的智慧,一切众生都有,佛的玄通一切众生也都有。佛又说他的相好、依正庄严,一切众生跟他也完全相同,平等平等无二无别。
现在我们跟佛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佛说得好,《华严经》上讲,「但以妄想分别而不能证得」,佛是一语道破。你要问什么原因?因为众生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你有这些东西,你究竟圆满的智慧失掉了,无量无边的神通也失掉了,无量无边的相好也失掉了。失不是真的失掉了,为什么?性德是真的,真的怎么会失掉?没有失掉,但是你现在得不到受用,没有失等於失掉。譬如说你有百万财产,你那百万之财存在银行里,现在身上一毛钱也没有,肚子饿了还得去讨饭,就这个意思,你现在不能得受用。佛菩萨的财产放在口袋里,用起来很方便,我们也有,不比他差,但是在银行里现在没拿出来,就这么回事,佛清楚。
佛陀的教诲没有别的,佛真的能以什么东西给众生?没有,你所得到全是你自性本来具足,佛只是把事实真相跟你讲清楚,你有,你迷了,你要是觉悟你就恢复了,就这么回事情。所以佛教众生的枢纽是破迷开悟,这是枢纽。悟了,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全都恢复了,不是佛给我们的。佛对我们有恩德,我们迷而不觉,他帮助我们觉悟,帮助我们恢复。「佛之玄通,无细不知」,我们要是觉悟了,就跟他一样,我们自己的玄通也是无细不知。他过去也曾经迷过,他恢复了,我们现在正在迷的时候,急需要赶紧恢复,就这么个道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科会》,第二十二面第一行看起。
【受佛五戒。福德人也。有所施作。当启三尊。佛之玄通。无细不知。】
这是第四个大段:「佛训道尊」。趋吉避凶是人之常情,古今中外都没有法子避免。人有这个希求,佛对於这桩事情怎么处理?下面我们听佛的开示。
佛陀的教育、圣贤的教育,在古时候帝王时代是无比的尊崇,但是在今天帝王时代被推翻,进化到民主时代,把圣贤人的教诲跟帝王时代同时全部推翻了。人能推翻能否定圣贤教诲,能否定自然的法则,但是逃不了果报,这是一定的道理。为什么要把它推翻,要把它否定?实在讲是愚昧无知。要推翻它可以,不是不可以,佛也赞同,你先要研究它、要了解它,它所讲的道理,所教导人做人做事、处事待人接物,这些方法是不是错误的?每一个宗教的创始人、大圣大贤,都是教人孝亲、尽忠、尊师,这有错误吗?有错误,那就要提倡儿女杀父母、学生杀老师、兄弟互相残杀,那就提倡这一套?这两种方式到底哪一种好?我们要细心去想想,哪一种对於我们的生活带来安定、吉祥、幸福?哪一种带给我们的是动乱、祸害、灾难无穷?何况佛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善恶果报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太可怕了。
信奉佛陀教诲的人,我们是说真正的佛弟子,像这部经上所说的标准依教奉行的,决定不敢有一丝毫不善的心待人接物。没有伤害别人的念头,不杀生;没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不偷盗。有什么不好?何必要做那些损人利己之事?损人利己是违背因果的,实在讲伤害不了人,人家有福报总归是有福报,你把他杀掉了,他立刻去投胎,他投胎还是福报,他的福报没享尽。你杀了他的命,夺了他的地位、夺了他的财富,你享不了几天你的果报就现前,得不偿失,这是事实真相,这是真理。世出世法都离不开因果报应,别讲世间法,佛法都没有例外。圣贤的教诲无一不是建立在因果报应的基础上,这就是事实真相,佛家讲的诸法实相,实相如是。
众生既然普遍都有希求趋吉避凶的心理,佛在这里给我们开示佛的弟子、佛的学生,有所作为要依靠三宝。『受佛五戒,福德人也』,这是先说受三皈五戒的人,这个人是世间福德之人。佛经里有一部小部经,《佛说贤者五福德经》,就是说这桩事情。福我们通常讲健康长寿是福、财富是福、相好是福,今天社会上一般讲荣誉也是福,中国人还说多子多孙是福,多男女,所谓是五福临门。但是这都是讲的果报,福里头不能少因,因是好善好德,是福。我们今天早晨看到早报刊登一个很大的篇幅,中国政府现在提倡学校里面要教《四书》、《五经》,这是福!
福是果,德是因,德是什么?德是智慧,智慧能造福,他不迷。有能力辨别是非、有能力辨别邪正、有能力辨别真假、有能力辨别吉凶祸福,这是智慧,这是德。有德的人他就有福,他有善因,当然他就有善果。五戒是善,五戒是佛法修行的大根大本,在佛门称为根本大戒,这五条: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条里面的境界深广没有边际。不杀生才真正能讲到爱人,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讲到爱人,犹太教、天主教、基督教说「神爱世人」,爱世人那还能杀人吗?所以今天只要在念头上要与别人作对的,都是违背圣贤的教诲、违背上帝的爱心,学佛的人违背了佛菩萨的慈悲。
我们晓得,爱心、慈悲是性德,真心本性自然之德,不是学来的。为什么有些人不懂得爱人?迷失了自性,佛在经论上讲得太多,迷了。迷失了自性就把自性里本具的仁爱转变为仇恨,仇恨跟仁爱是一个体,觉悟了,仇恨马上就转变成慈悲、转变成仁爱。由此可知,凡圣之间只是一念之隔,一念觉,凡夫就成圣,前途无限光明;一念迷,圣人就变成凡夫。世间到底是圣人多、是凡夫多?跟诸位说,圣人比凡夫多,我们讲虚空法界。在我们地球上,现在的状况是凡夫多、圣人少;诸佛净土、上帝的天堂,圣人多、凡夫少。
凡夫怎样能够转凡成圣?教育,宗教的教育、圣贤的教育。中国今天能够提倡孔孟的教育,这是一线生机,非常可贵。孔子、释迦牟尼、耶稣、穆罕默德是一类的人,跟一个人学,他们这些人的教诲都在其中,《华严经》上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真正学通了是一不是二。向圣贤学习,典籍虽然存在,还要有善知识,要有好老师,你没有好的老师来讲解、来教诲,这些典籍里头字字句句含无量义,我们能够懂得多少?
佛教到中国来,为什么立刻就得到朝野的欢迎?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他的学生将佛教向四面八方宣扬,为什么只有在中国生根、茁壮、开花结果?其他的地区除了东南亚,像现在的泰国、斯里兰卡还存在一些,往欧洲所传的早已经连痕迹都不复存在了。何以在中国能这么样的兴盛?道理很简单,我们一般人讲水土,好像我们移民到那个地区水土不服不能生存;佛陀教育到中国来,中国的环境对它来讲非常适合,中国地区的人民早在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前,至少有一两千年中国圣人在这边教化。儒是集中国古圣之大成,孔老夫子「述而不作」,中国圣人所讲的原理原则跟佛所讲的完全相同。中国列祖列宗这些圣贤讲的都是些重要的原理原则纲领,佛经传来之后,佛不但纲领跟我们相同,佛讲细则,佛的典籍多,多得太多了,所以他东西讲得详细,这样一配合,那是个真正圆满的圣贤教育。所以从汉明帝迎请摩腾、竺法兰到中国来之后,到现在将近两千年,他们两个到中国是公元六十七年。这两千年来除了近代一百年不算,这一百年动乱,佛教衰微到谷底;在这一百年以前,确实佛门里面还有大德教化众生。佛弟子没有不念儒书的,儒家的秀才没有不读佛经的,真正做学问的人、修养德行的人,在中国儒、释、道三家的典籍一定参学,知识分子哪个不接触?问题是不是真的有心想学习。
圣人之道,换句话说,我们要想转凡成圣、转迷为悟,用现在人的话来说,势必要牺牲自己一部分,哪一部分?不善的这一部分,不善里头最严重的是贪婪这一部分,你要能舍弃。真的在佛家超凡入圣,我说了十六个字,必须要舍弃的,现在人讲要牺牲掉的,「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一部分东西不肯放下、不肯牺牲,换句话说,圣道对你来讲就难了。这些东西眼前有小利益,所以一般人贪爱,后果不堪设想,你知道吗?后果是什么?六道轮回,出不了六道。我们在六道里这些众生,无量劫来死生不断,死了又生、生了又死,生死不断,佛经里头讲的话很有启发性,「生死疲劳」,干这桩傻事情!这傻事情从哪里来的?就从这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你要是牺牲了,把它抛弃掉了,你就有可能跳出轮回,不再干生死疲劳的把戏,这一点我们要参透!
佛法在中国,纯大乘法,像读书读大学,大学一定要有小学、中学的基础,你才能进得了学校。所以隋唐时代小乘有两个宗派:成实宗、俱舍宗,这两个宗派在唐朝晚年就衰微,没有人再学。唐以后这两个宗就断了,中国大乘佛法怎么学法?是以儒跟道代替,所以中国人不学小乘。中国人修学大乘佛法有儒家的基础、有道家的基础,像从前读书人、学佛的人,哪一个不念过《四书》、《五经》的?哪一个没有念过《老子》、《庄子》的?都念得很熟。孔孟老庄的学说代替了小乘佛法,所以中国不需要小乘,小乘经典翻译虽然相当完备,跟现在巴利文经典比较,我听说巴利文经典只比我们多了大概五十几部,小乘经典也将近三千部,他只比我们多五十几部,可见得我们的翻译相当完备。我们现在读的《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是在《阿含经》里头的,这是小乘经典。为什么李老师选这部经典来教导我们初学?因为我们把儒丢掉了,道也丢掉了,这才从小乘经典里面选几部,他为我们大概选了十部,有十种,这是第一种,来教导我们。如果我们有儒跟道的基础,确实就无需要读小乘经。真正做学问的人,小乘经还是值得浏览,但是小乘经在翻译上确实没有大乘翻得那么好。
佛在此地说,『有所施作,当启三尊』,这就是你在平常要有所作为的时候有疑惑,有疑惑怎么办?一定要求三宝帮助你断疑生信。三宝怎么依法?第一个依佛的教诫,你想做的这些事情,佛有没有这样教导过我们?佛教我们怎么做法?顺从佛的教诫。
像总的纲领上来讲,原则上来说,我们净宗学会成立之初,我们在缘起里面写了五门功课,这是戒律,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不能违背。第一个,《观经》里面讲的「三福」三条十一句,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十善业,佛特别讲了一部《十善业道经》,现在我们有光碟流通。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一条里面,我们现在有《三皈授受》,讲过好几遍都保留著录像、录音,「具足众戒」,这里面我们曾经介绍过《沙弥律仪增注》,在《大乘无量寿经》里面特别节录出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这一部分经文是详细说明五戒十善,应当要熟读,要依教奉行。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包括了所有的大乘经教。这是根本的根本,福,你要修福,这三条十一句都是修福报,福慧双修,真实的福德。我们取这个作为我们修行的准则,这是第一个科目。
第二个科目,是佛在一切经论里面教导我们的「六和敬」,六和敬主要是与大众相处,我们怎样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佛教我们六条:「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我们能够把这六条守住,所有一切族类的众生都会跟我们相处得非常好,像一家人一样,哪里会有争论?一有争论就不和合,不和合不是僧团,违背佛陀教诲,诸佛菩萨远离了,我们还敢去亲近吗?这是第二个科目。第三个科目是佛陀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戒定慧」三学。第四个科目是佛教菩萨修行的纲领:「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第五个科目是「普贤菩萨十愿」,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除业障,到普皆回向。这好记,五个科目。常常记在心上,刹那不能够忘掉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想想与这个相应不相应,这是佛的戒律。或者是理论上或者是其他方面的疑惑,读经,经里面有指导的原则。《无量寿经》好,很适合於现代人,言简意赅,分量不大。
如果你有时间想细心深入探讨,《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值得你选择的,这不是我的介绍,往年弘一大师介绍给知识分子,他老人家就是介绍《大方广佛华严经》,还特别介绍清凉大师的《疏钞》,这是整个大乘佛法的概论。佛法以后演变,大乘十个宗、小乘两个宗都离不开这部经典,这部经典是大小乘、显密宗总的纲领原则。这是一部好书,什么样的疑难杂症在这里头统统可以得到解决。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适合,三千年后今天二十一世纪还适合,这不可思议。所谓是真理超越时空,不受时空的限制,我们尊称之为经。我们世间人制定的法律、制定的规约章程,确实它受时间限制、受空间限制,在这里能行,换一个国家就行不通,现在能行,在古时候行不通,将来再过几十年可能也行不通,局限於时空,不像圣贤人的教诲超越时空,这不可思议。
所以依佛的戒,依经训,我们依靠经典;第三个依靠善知识。经典如果说是太深了,我们文化水平不够,可以请教高僧大德,在家出家、有修有学的,向他们请教。在家人也算在僧宝里头,「僧」不一定是出家人,僧是团体的名称,不是个人的名称,佛在经上给我们说的标准,四个人在一起,四个人不论是在家出家,四个人能够完全依照六和敬来修学,这团体就叫做僧团,是这么个意思,所以僧里头不局限是哪一类的。概略的说,我们有菩萨僧团,菩萨僧、声闻僧,我们一般出家人是比丘僧,居士也能称僧,向他们请教这就对了。如果你还不放心,佛真是慈悲到了极处,你不是想去问卦占卜吗?好,佛也教你一个方法,地藏菩萨有《占察善恶业报经》,一共有十九个轮相让你去占卜,你要是真正喜欢用占卜,这是佛在经典上有的,你先读《占察善恶业报经》,你先读这部经,了解经里面的义趣,依照经典的理论教诲去修行,然后你用轮相来占卜。佛门里面有一些高僧大德确实用这方法,蕅益大师当年选择法门他就用这方法,蕅益在没有修净土之前是学天台的,以后用这方法占卜求佛指点迷津,从占卜里面占到净土法门,这方法帮助他断疑生信,断疑生信才会有成就。
『佛之玄通,无细不知』,我们要相信。「玄」是讲深、是讲极,我们常讲深极,通是神通,这地方就是当这个解释;佛的神通深到极处,没有人能够跟他相比。「无细不知」,确确实实全知全能,没有一丝毫缺陷。为什么?大乘经里面常说「法身遍虚空法界」,我们在大乘经上读的太多太多了,虚空法界国土众生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佛穷究心识之根源,宇宙之间的事他怎么会不知道?哪有不知道的道理!横的来讲,空间,竖的来讲,时间,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不知道的。佛又告诉我们,这桩事情不是只有佛有这能力,不是的,佛讲所有众生都有这能力,平等的。佛有究竟圆满的智慧,一切众生都有,佛的玄通一切众生也都有。佛又说他的相好、依正庄严,一切众生跟他也完全相同,平等平等无二无别。
现在我们跟佛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佛说得好,《华严经》上讲,「但以妄想分别而不能证得」,佛是一语道破。你要问什么原因?因为众生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你有这些东西,你究竟圆满的智慧失掉了,无量无边的神通也失掉了,无量无边的相好也失掉了。失不是真的失掉了,为什么?性德是真的,真的怎么会失掉?没有失掉,但是你现在得不到受用,没有失等於失掉。譬如说你有百万财产,你那百万之财存在银行里,现在身上一毛钱也没有,肚子饿了还得去讨饭,就这个意思,你现在不能得受用。佛菩萨的财产放在口袋里,用起来很方便,我们也有,不比他差,但是在银行里现在没拿出来,就这么回事,佛清楚。
佛陀的教诲没有别的,佛真的能以什么东西给众生?没有,你所得到全是你自性本来具足,佛只是把事实真相跟你讲清楚,你有,你迷了,你要是觉悟你就恢复了,就这么回事情。所以佛教众生的枢纽是破迷开悟,这是枢纽。悟了,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全都恢复了,不是佛给我们的。佛对我们有恩德,我们迷而不觉,他帮助我们觉悟,帮助我们恢复。「佛之玄通,无细不知」,我们要是觉悟了,就跟他一样,我们自己的玄通也是无细不知。他过去也曾经迷过,他恢复了,我们现在正在迷的时候,急需要赶紧恢复,就这么个道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