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第五十四集) 2001/8/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5-013-054
诸位同修,大家好!请掀开《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科会》第十八页,经文倒数第二行:
【断绝道意。令不得行。】
修道正确的目的是了生死、出三界,断烦恼、证菩提,这是修道正确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佛告诉我们「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换句话说,就必须要从断恶修善下手。断恶修善是持戒,破迷开悟是定慧,我们才能够达到目标。但是末世比丘,他的思想、他的作为,与目标恰恰好一百八十度的相违背,他『断绝道意』,把入道的门径关闭了,令一切众生长沦苦海,没有机会脱离六道轮回。
这一类的比丘都是魔子魔孙,在末法时期混进佛门里面来,他的目标是破坏佛法,佛清楚、佛明了,佛能不能防范?不能防范。世俗人跟这些人合在一起,也参加了破坏佛法的工作,所以佛子不可以不护持,而护法必定有真实智慧,有真正的善巧方便才能防范,否则的话,发心出家都是善心、善愿、善人,出家之后因为环境的关系,他要不是善根福德非常深厚之人,不可能不受影响,不可能不受污染,因此好心出家的人多,真正成就的人太少太少了。我们要晓得这两句话意思的严重性,这是这一小段的总结。比丘的造作,破坏佛法、消灭佛法,断一切众生法身慧命,干这个,自己有没有好处?我们不能不问,自己真有好处,那做得还有话可说,如果自己没有好处,那就冤枉了。
我们看底下这一段,「比丘损自」:
【贪欲务俗。多求利业。】
我们一句一句讲。我们想想,别人不要去管他,最重要的是自己,各人因果各人负责,管别人我们就错了。聪明人、有智慧的人,念念要设身处地为自己想。古大德跟我们讲出家,先说什么叫「家」,佛在经上讲有三种,第一种是眷属家,也说田宅家,就是我们现在一般人观念当中的家庭,我离开我的家亲眷属,我离开、舍弃我祖宗的产业,到一个寺院里剃度出家了,形式之家。第二种家,佛讲五欲是家。第三种佛说六道是家。五欲六尘真正放下了,你就出了五欲的家。对於三界六道再没有一丝毫贪恋,绝对没有分别执著,你就出了六道之家。这三种家我们要分别出来。於是,出家就变成四种:「在家在家」,那就是社会上一般人,绝对没有求解脱的念头,没有,他不想出三界。「在家出家」,这是在家修行的居士,他们身虽然在家,心出家了。心出家是什么?五欲六尘、三界六道他放下了,他不沾染,念佛决定往生西方,出家了。第三种是「出家在家」,经上讲的出家在家,身出家了,心没有出家,他的心行无异於俗人。第四种「出家出家」,这是真正精进善学,「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有没有?有,不是没有,少数。
末法时期多数是「出家在家」,是属於这一类,所以『贪欲务俗,多求利业』,他没有放下贪心,他没有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贪图享受,他不信佛法,他不读佛经,他不求佛理,他求的是什么?名闻利养,多求利业。利业是利益的事业,哪些利益?五欲六尘的利益,名闻利养的事业,他搞这个。如果是与名闻利养不相干、与五欲六尘不相干的,他决定不干,这是身出家了,心、行为都是在家。这个做法纵然是世间好人,他没有害别人,也没有破坏别人,他有没有罪?跟诸位说有罪,什么罪过?破坏佛教形象,破坏佛教形象的罪比破和合僧还要严重,让社会大众看到这样的出家人,产生疑惑、产生排斥,误以为佛教是欺骗众生的。用共产党的话来说,剥夺人民的利益,是属於资产阶级的、不劳而获的,比不上工商界,是迷信的、是消极的,是不容许存在现在社会的。他造成社会大众对佛教的误解,他怎么没有罪?罪过大了!再看底下这一句:
【积财自丧。厚财贱道。】
『积财自丧』,我们常常听说,我因为常跟李木源居士往来,他常常到中国大陆去参学,消息很灵通。告诉我大陆上确实有一些出家人攒积钱财,信徒们供养多了,钱他也不想存在银行,装在自己箱子里面,放到床铺底下。大概装了十几二十万被人发现了,於是就有人来谋财害命,把他杀了,钱财被人家夺去了,时有所闻,真的「积财自丧」。出家人,自古以来是「贫僧」、「贫道」,一无所有,他有这么多财物,这还得了!「厚财贱道」,真的,今天跟他讲经讲道,没有看在眼睛里头,「说这干什么?钱要紧。」一切都向钱看,道没有了。佛这部经是在三千年前讲的,跟现在社会一对照,佛的神通广大,他怎么那么清楚?后面这一句是果报:
【死堕恶趣。】
『恶趣』是恶道。
【大泥犁中。饿鬼畜生。】
『泥犁』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是无间地狱,大地狱。无间地狱,间是间隔,无间,他在地狱受苦没有间断的。一般的地狱受苦是有间断的,无间地狱受苦是没有间断的。我们想他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这是无间的罪业。我在过去讲经,曾经多次提醒出家的同修们,佛门这一碗饭不好吃,「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这碗饭你以为好吃?信徒们的供养不容易消化,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心。我说比讨饭还困难,讨饭施主给我们的,绝对不求回报,他给我们可以吃得很安心。出家人这碗饭不行,施主供养有要求的,你是福田,他在种福,希望将来他能够收到福报,三宝是福田。为什么来种福?希望能够获得福报。如果将来我们不能够让他得到福报,那事情麻烦大了。「披毛戴角还」,现在享受容易,将来还债就难了,就痛苦了。你欠的一身债务,你能了脱生死吗?你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吗?不能不多想想。
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道相不相应?果然相应,佛为我们开示,我们要能够证入,开示悟入。我们能够悟入,那是真正的福田。「悟」是觉悟,「入」是过诸佛菩萨的生活,干诸佛菩萨的工作,那是世间真正的福田,能够接受大众的供养。你要不能够悟入,问题严重了,悟入是一定要听开示,所以不听经怎么行?
我跟同修们说得很清楚,我们在图文巴建那个道场,我有一个目标。现在道场在加紧施工,应该在这一两个星期可以完工。我们有一个正式的讲堂、念佛堂、一个图书馆,现在住众不多,出家在家四众大概二十人左右,我们每天八个小时听经,研究讨论,八个小时念佛,这叫道场。学院里面琐碎的杂事,我请当地人来替我做,我们雇人来做,让里面各个做清众,不管事务事情,衣服都不要自己洗,有人替你照顾,一天十六个小时不能松懈。为什么?我知道将来还债苦!「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僧团决定要修六和敬,你有意见、你有分别、你有执著,你可以离开道场,欢欢喜喜的离开,把名额让给真正修行的人,也是你一桩功德事情。每一个人都能常常反省自己,不见别人过,专见自己过就对了。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讲过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左」是往下堕落。每一个人每天听经、研究讨论是解门,念佛堂八个小时念佛是行门,解行相应,我提供大家这样一个修行的场所。我们也不分国土、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你有信心,能信能解能愿,欢迎你到这边来,接受大众供养,你好好的认真努力修行。自己道业成了,烦恼轻、智慧长,一经通一切经通,你就有能力教化一方。这是佛弟子本分的事情,应当做的事情,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
「无间地狱」,《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讲得很详细,五种无间,所以叫五无间。第一是「时无间」,从堕地狱到离开地狱时间很长,论劫数算,你受苦绝对没有一分钟、两分钟的休息,没有,最苦了!第二个「形无间」,形是你身体,你受刀山地狱、油锅地狱,那一下不就死了?死了之后马上又恢复身形再受。如果是死了就好了,死了就离开地狱,那你罪就受满了。死不了!地狱里有风叫业风,风一吹又活过来了,接著再受,一日之中万死万生,「形无间」。第三是「苦无间」,地狱里头种种的刑罚一起受,不是说一种刑罚受过再受另一种,不是的,地狱里头有多少刑具你同时都要受,你的身形,地狱多大你就感觉到你身多大。第四种是「果无间」,苦果。第五种是「命无间」,就是你死不了,死了立刻就活过来,你再受罪。诸位细细看《地藏菩萨本愿经》,佛没有妄语,不能不信,不信将来自己受罪过的时候,你不要后悔。
再看底下这一大段,我们学佛「应何所求」?这里头分两段,第一段「报佛恩」,第二段「改旧习」。我们看这一段:
【未当有此。於世何求。念报佛恩。当持经戒。相率以道。道不可不学。经不可不读。善不可不行。行善布德。】
这里佛教给我们,第一句承先启后,『未当有此』,「此」是指上面所说的,不可以有这些恶心恶行,不可以有!『於世何求』?我们生活在世间,到底求些什么?果然觉悟过来了,确实如世尊所说,『念报佛恩』。真正觉悟的人,我们每天在「回向偈」里面念的「上报四重恩」,我们这一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念念希求报恩感德,这才是个人,是个真正觉悟的人。报佛恩,为什么?不是佛的教导,我们怎么能回头?佛在经上讲的「贪欲务俗,多求利业」,积财、厚财,我们都认为这是正常的,哪里知道这里有过失?看看社会大众不个个都如此吗?我为什么不能做?所以,不是佛的教诲,我们不知道那是错了,这是佛的大恩大德,我们明白了。
我们承受佛的教诲,我们知道父母恩、师长恩、众生恩,不是佛陀苦口婆心教诲我们,我们哪里知道?现在才真正觉悟,一切众生对我都有恩德,朋友有恩、同学有恩。你再要仔细去思惟观察,一切动物、一切植物。我们现在学佛吃长素,这些蔬菜都是生物,它生长目的是来供养我们的,我们怎么能不感恩?感恩就要知道报恩,怎样报恩?自己修行成就是报恩,它们对我们一切供养没有别的,希望我们成就,希望我们悟道,希望我们证道,我们不负它们的期望,果然开悟了,果然证果了,我们对得起它们,它们的供养,我们才真正能消化。我们不能够悟入,这一笔债是决定要偿还的。
所以头一个是「念报佛恩」,「念报佛恩」这一句包括一切众生恩。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怎么做法?佛在这里教我们「当持经戒」,先要自行,然后才能帮助别人,我们没有到成佛,等觉菩萨都不例外,每天都要真干。「持」这个字是保持,守定。「经、戒」这是佛的教诲,经是印心的,戒是正行的。我们起心动念跟佛在经上讲的相应不相应?我们言语造作跟佛的戒律相应不相应?所以我们必须用经戒的标准修正我们的思想行为,与经戒相应的思想行为是正确的,不相应是错误的。经论正知见,戒律正行持,正就是修正,心心相印,行行相应,这是以佛菩萨作为标准,这是最高的标准、绝对的标准,我们要自励。
为什么我们要想到一天要用十六个小时修行?这不是我们创造的,是百丈大师立的清规。唐朝时代,「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这两位大德提倡依众靠众,提倡的是一门深入,密集薰修,绝不让自己一天到晚在打妄想。打妄想太可怕了,打妄想就是造业。所以我希望同学们每天能有四个小时听经,四个小时研究讨论。可以听一个小时,第一个小时听经,第二个小时研究讨论,大家听了之后,把自己的心得感想向同学们报告,互相吸取经验教训,讨论如何将我们所听闻的落实到自己生活当中,我们要怎样去做到。每天上午两堂课,下午两堂课。早晨四个小时念佛,晚上四个小时念佛,这是早晚课,不要让头脑去胡思乱想,不要让嘴巴去胡说八道。这种道场去薰修,我相信三个月就有成果可观,你自己真的会改变。如果能够有三年五年不间断,我相信就会有不少人,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成就了。我这估计很可能,三分之一的人成就了,得清净心,烦恼轻、智慧长,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把握,真的他想走是真能走。但是我不希望他走得那么快,希望多住几年,给苦难众生做个好榜样。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后学,带他们一起到极乐世界去,这有意义。我们念佛堂念佛就是戒,定共戒、道共戒。
『相率以道』,这一句是利他行,「率」是率领,我们今天讲的领众,领众行道,教导大众以道,所以道场天天讲经说法。佛在经论上所说的,全都是自性性德的流露,这是真正的大道。
『道不可不学』,这一句是讲修道,道是佛道、是菩萨道,道就是理体、方法、解脱,记载在佛教经论之中,不能不学,学习不能放松,全部的精神、全部的时间投入。今天有一些人为什么不能投入?没有尝到法味,好像吃东西吃得不香,为什么?味道没吃出来,囫囵吞枣。必得细嚼慢咽,滋味才出来,尝到这味道,那是世间所有一切味道都不能相比,自自然然就投入了。
『经不可不读』,这一句是研经,经是成佛的道路,读经认识路,经开智慧,智慧开了什么事情都能办,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要开智慧,智慧不开怎么行?『善不可不行』,善是福,行善是因,福德是果报,种善因一定得善果。我们希求善的果报,那你不修善行怎么行?可是你得晓得,如果没有智慧,决定就没有真正的善行,真正的善行是以智慧为基础,所以先解而后才行,信解行证。先要研经,「经不可不读」,然后才有「善不可不行」。研究经教的重要性我们要知道,这才是真正断烦恼、开智慧。修善则培福,福慧二足尊。
『行善布德』,这是化他,帮助社会、帮助众生。「行善」,我们就知道是佛跟菩萨讲的四摄法。「布德」的「德」是什么?菩萨的六波罗蜜,这一句就是四摄六度,四摄六度惠予众生真实之利,众生哪有不感恩的道理?他受到真实的恩惠,得到真实的利益,佛法决定是从恭敬当中求。唯有行善布德才能够启发众生的真诚心、感恩心、恭敬心,有这三心,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法器,《三字经》上讲「人之初,性本善」,本善,把他的本善发现了,本善唤起来了,他本来迷了,现在觉悟了。后面是总结:
【济神离苦。超出生死。】
对众生,帮助他这才叫究竟。『神』是神识,『离苦』是脱离三界六道苦海,超出六道轮回的生死,超出四圣法界的变易生死。我们自己修行,我们帮助别人,目的都要证成正果,不能达到这一个目标,我们自己没有成就。超越六道十法界都能办得到,何况其余的?其他世间事情不都是鸡毛蒜皮、小事一桩?哪有不能解决的道理?这一段是佛这么明显教导我们,佛弟子应当求的。人家问我们,你学佛是为了什么?这一段的答覆最好了,我学佛就是学这个,头一个就是报一切众生恩,我知道一切众生对我有恩,唯有我自己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就,那才是真正报恩。如果没有成就,讲报恩是假的,那不是真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修,大家好!请掀开《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科会》第十八页,经文倒数第二行:
【断绝道意。令不得行。】
修道正确的目的是了生死、出三界,断烦恼、证菩提,这是修道正确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佛告诉我们「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换句话说,就必须要从断恶修善下手。断恶修善是持戒,破迷开悟是定慧,我们才能够达到目标。但是末世比丘,他的思想、他的作为,与目标恰恰好一百八十度的相违背,他『断绝道意』,把入道的门径关闭了,令一切众生长沦苦海,没有机会脱离六道轮回。
这一类的比丘都是魔子魔孙,在末法时期混进佛门里面来,他的目标是破坏佛法,佛清楚、佛明了,佛能不能防范?不能防范。世俗人跟这些人合在一起,也参加了破坏佛法的工作,所以佛子不可以不护持,而护法必定有真实智慧,有真正的善巧方便才能防范,否则的话,发心出家都是善心、善愿、善人,出家之后因为环境的关系,他要不是善根福德非常深厚之人,不可能不受影响,不可能不受污染,因此好心出家的人多,真正成就的人太少太少了。我们要晓得这两句话意思的严重性,这是这一小段的总结。比丘的造作,破坏佛法、消灭佛法,断一切众生法身慧命,干这个,自己有没有好处?我们不能不问,自己真有好处,那做得还有话可说,如果自己没有好处,那就冤枉了。
我们看底下这一段,「比丘损自」:
【贪欲务俗。多求利业。】
我们一句一句讲。我们想想,别人不要去管他,最重要的是自己,各人因果各人负责,管别人我们就错了。聪明人、有智慧的人,念念要设身处地为自己想。古大德跟我们讲出家,先说什么叫「家」,佛在经上讲有三种,第一种是眷属家,也说田宅家,就是我们现在一般人观念当中的家庭,我离开我的家亲眷属,我离开、舍弃我祖宗的产业,到一个寺院里剃度出家了,形式之家。第二种家,佛讲五欲是家。第三种佛说六道是家。五欲六尘真正放下了,你就出了五欲的家。对於三界六道再没有一丝毫贪恋,绝对没有分别执著,你就出了六道之家。这三种家我们要分别出来。於是,出家就变成四种:「在家在家」,那就是社会上一般人,绝对没有求解脱的念头,没有,他不想出三界。「在家出家」,这是在家修行的居士,他们身虽然在家,心出家了。心出家是什么?五欲六尘、三界六道他放下了,他不沾染,念佛决定往生西方,出家了。第三种是「出家在家」,经上讲的出家在家,身出家了,心没有出家,他的心行无异於俗人。第四种「出家出家」,这是真正精进善学,「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有没有?有,不是没有,少数。
末法时期多数是「出家在家」,是属於这一类,所以『贪欲务俗,多求利业』,他没有放下贪心,他没有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贪图享受,他不信佛法,他不读佛经,他不求佛理,他求的是什么?名闻利养,多求利业。利业是利益的事业,哪些利益?五欲六尘的利益,名闻利养的事业,他搞这个。如果是与名闻利养不相干、与五欲六尘不相干的,他决定不干,这是身出家了,心、行为都是在家。这个做法纵然是世间好人,他没有害别人,也没有破坏别人,他有没有罪?跟诸位说有罪,什么罪过?破坏佛教形象,破坏佛教形象的罪比破和合僧还要严重,让社会大众看到这样的出家人,产生疑惑、产生排斥,误以为佛教是欺骗众生的。用共产党的话来说,剥夺人民的利益,是属於资产阶级的、不劳而获的,比不上工商界,是迷信的、是消极的,是不容许存在现在社会的。他造成社会大众对佛教的误解,他怎么没有罪?罪过大了!再看底下这一句:
【积财自丧。厚财贱道。】
『积财自丧』,我们常常听说,我因为常跟李木源居士往来,他常常到中国大陆去参学,消息很灵通。告诉我大陆上确实有一些出家人攒积钱财,信徒们供养多了,钱他也不想存在银行,装在自己箱子里面,放到床铺底下。大概装了十几二十万被人发现了,於是就有人来谋财害命,把他杀了,钱财被人家夺去了,时有所闻,真的「积财自丧」。出家人,自古以来是「贫僧」、「贫道」,一无所有,他有这么多财物,这还得了!「厚财贱道」,真的,今天跟他讲经讲道,没有看在眼睛里头,「说这干什么?钱要紧。」一切都向钱看,道没有了。佛这部经是在三千年前讲的,跟现在社会一对照,佛的神通广大,他怎么那么清楚?后面这一句是果报:
【死堕恶趣。】
『恶趣』是恶道。
【大泥犁中。饿鬼畜生。】
『泥犁』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是无间地狱,大地狱。无间地狱,间是间隔,无间,他在地狱受苦没有间断的。一般的地狱受苦是有间断的,无间地狱受苦是没有间断的。我们想他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这是无间的罪业。我在过去讲经,曾经多次提醒出家的同修们,佛门这一碗饭不好吃,「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这碗饭你以为好吃?信徒们的供养不容易消化,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心。我说比讨饭还困难,讨饭施主给我们的,绝对不求回报,他给我们可以吃得很安心。出家人这碗饭不行,施主供养有要求的,你是福田,他在种福,希望将来他能够收到福报,三宝是福田。为什么来种福?希望能够获得福报。如果将来我们不能够让他得到福报,那事情麻烦大了。「披毛戴角还」,现在享受容易,将来还债就难了,就痛苦了。你欠的一身债务,你能了脱生死吗?你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吗?不能不多想想。
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道相不相应?果然相应,佛为我们开示,我们要能够证入,开示悟入。我们能够悟入,那是真正的福田。「悟」是觉悟,「入」是过诸佛菩萨的生活,干诸佛菩萨的工作,那是世间真正的福田,能够接受大众的供养。你要不能够悟入,问题严重了,悟入是一定要听开示,所以不听经怎么行?
我跟同修们说得很清楚,我们在图文巴建那个道场,我有一个目标。现在道场在加紧施工,应该在这一两个星期可以完工。我们有一个正式的讲堂、念佛堂、一个图书馆,现在住众不多,出家在家四众大概二十人左右,我们每天八个小时听经,研究讨论,八个小时念佛,这叫道场。学院里面琐碎的杂事,我请当地人来替我做,我们雇人来做,让里面各个做清众,不管事务事情,衣服都不要自己洗,有人替你照顾,一天十六个小时不能松懈。为什么?我知道将来还债苦!「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僧团决定要修六和敬,你有意见、你有分别、你有执著,你可以离开道场,欢欢喜喜的离开,把名额让给真正修行的人,也是你一桩功德事情。每一个人都能常常反省自己,不见别人过,专见自己过就对了。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讲过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左」是往下堕落。每一个人每天听经、研究讨论是解门,念佛堂八个小时念佛是行门,解行相应,我提供大家这样一个修行的场所。我们也不分国土、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你有信心,能信能解能愿,欢迎你到这边来,接受大众供养,你好好的认真努力修行。自己道业成了,烦恼轻、智慧长,一经通一切经通,你就有能力教化一方。这是佛弟子本分的事情,应当做的事情,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
「无间地狱」,《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讲得很详细,五种无间,所以叫五无间。第一是「时无间」,从堕地狱到离开地狱时间很长,论劫数算,你受苦绝对没有一分钟、两分钟的休息,没有,最苦了!第二个「形无间」,形是你身体,你受刀山地狱、油锅地狱,那一下不就死了?死了之后马上又恢复身形再受。如果是死了就好了,死了就离开地狱,那你罪就受满了。死不了!地狱里有风叫业风,风一吹又活过来了,接著再受,一日之中万死万生,「形无间」。第三是「苦无间」,地狱里头种种的刑罚一起受,不是说一种刑罚受过再受另一种,不是的,地狱里头有多少刑具你同时都要受,你的身形,地狱多大你就感觉到你身多大。第四种是「果无间」,苦果。第五种是「命无间」,就是你死不了,死了立刻就活过来,你再受罪。诸位细细看《地藏菩萨本愿经》,佛没有妄语,不能不信,不信将来自己受罪过的时候,你不要后悔。
再看底下这一大段,我们学佛「应何所求」?这里头分两段,第一段「报佛恩」,第二段「改旧习」。我们看这一段:
【未当有此。於世何求。念报佛恩。当持经戒。相率以道。道不可不学。经不可不读。善不可不行。行善布德。】
这里佛教给我们,第一句承先启后,『未当有此』,「此」是指上面所说的,不可以有这些恶心恶行,不可以有!『於世何求』?我们生活在世间,到底求些什么?果然觉悟过来了,确实如世尊所说,『念报佛恩』。真正觉悟的人,我们每天在「回向偈」里面念的「上报四重恩」,我们这一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念念希求报恩感德,这才是个人,是个真正觉悟的人。报佛恩,为什么?不是佛的教导,我们怎么能回头?佛在经上讲的「贪欲务俗,多求利业」,积财、厚财,我们都认为这是正常的,哪里知道这里有过失?看看社会大众不个个都如此吗?我为什么不能做?所以,不是佛的教诲,我们不知道那是错了,这是佛的大恩大德,我们明白了。
我们承受佛的教诲,我们知道父母恩、师长恩、众生恩,不是佛陀苦口婆心教诲我们,我们哪里知道?现在才真正觉悟,一切众生对我都有恩德,朋友有恩、同学有恩。你再要仔细去思惟观察,一切动物、一切植物。我们现在学佛吃长素,这些蔬菜都是生物,它生长目的是来供养我们的,我们怎么能不感恩?感恩就要知道报恩,怎样报恩?自己修行成就是报恩,它们对我们一切供养没有别的,希望我们成就,希望我们悟道,希望我们证道,我们不负它们的期望,果然开悟了,果然证果了,我们对得起它们,它们的供养,我们才真正能消化。我们不能够悟入,这一笔债是决定要偿还的。
所以头一个是「念报佛恩」,「念报佛恩」这一句包括一切众生恩。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怎么做法?佛在这里教我们「当持经戒」,先要自行,然后才能帮助别人,我们没有到成佛,等觉菩萨都不例外,每天都要真干。「持」这个字是保持,守定。「经、戒」这是佛的教诲,经是印心的,戒是正行的。我们起心动念跟佛在经上讲的相应不相应?我们言语造作跟佛的戒律相应不相应?所以我们必须用经戒的标准修正我们的思想行为,与经戒相应的思想行为是正确的,不相应是错误的。经论正知见,戒律正行持,正就是修正,心心相印,行行相应,这是以佛菩萨作为标准,这是最高的标准、绝对的标准,我们要自励。
为什么我们要想到一天要用十六个小时修行?这不是我们创造的,是百丈大师立的清规。唐朝时代,「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这两位大德提倡依众靠众,提倡的是一门深入,密集薰修,绝不让自己一天到晚在打妄想。打妄想太可怕了,打妄想就是造业。所以我希望同学们每天能有四个小时听经,四个小时研究讨论。可以听一个小时,第一个小时听经,第二个小时研究讨论,大家听了之后,把自己的心得感想向同学们报告,互相吸取经验教训,讨论如何将我们所听闻的落实到自己生活当中,我们要怎样去做到。每天上午两堂课,下午两堂课。早晨四个小时念佛,晚上四个小时念佛,这是早晚课,不要让头脑去胡思乱想,不要让嘴巴去胡说八道。这种道场去薰修,我相信三个月就有成果可观,你自己真的会改变。如果能够有三年五年不间断,我相信就会有不少人,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成就了。我这估计很可能,三分之一的人成就了,得清净心,烦恼轻、智慧长,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把握,真的他想走是真能走。但是我不希望他走得那么快,希望多住几年,给苦难众生做个好榜样。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后学,带他们一起到极乐世界去,这有意义。我们念佛堂念佛就是戒,定共戒、道共戒。
『相率以道』,这一句是利他行,「率」是率领,我们今天讲的领众,领众行道,教导大众以道,所以道场天天讲经说法。佛在经论上所说的,全都是自性性德的流露,这是真正的大道。
『道不可不学』,这一句是讲修道,道是佛道、是菩萨道,道就是理体、方法、解脱,记载在佛教经论之中,不能不学,学习不能放松,全部的精神、全部的时间投入。今天有一些人为什么不能投入?没有尝到法味,好像吃东西吃得不香,为什么?味道没吃出来,囫囵吞枣。必得细嚼慢咽,滋味才出来,尝到这味道,那是世间所有一切味道都不能相比,自自然然就投入了。
『经不可不读』,这一句是研经,经是成佛的道路,读经认识路,经开智慧,智慧开了什么事情都能办,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要开智慧,智慧不开怎么行?『善不可不行』,善是福,行善是因,福德是果报,种善因一定得善果。我们希求善的果报,那你不修善行怎么行?可是你得晓得,如果没有智慧,决定就没有真正的善行,真正的善行是以智慧为基础,所以先解而后才行,信解行证。先要研经,「经不可不读」,然后才有「善不可不行」。研究经教的重要性我们要知道,这才是真正断烦恼、开智慧。修善则培福,福慧二足尊。
『行善布德』,这是化他,帮助社会、帮助众生。「行善」,我们就知道是佛跟菩萨讲的四摄法。「布德」的「德」是什么?菩萨的六波罗蜜,这一句就是四摄六度,四摄六度惠予众生真实之利,众生哪有不感恩的道理?他受到真实的恩惠,得到真实的利益,佛法决定是从恭敬当中求。唯有行善布德才能够启发众生的真诚心、感恩心、恭敬心,有这三心,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法器,《三字经》上讲「人之初,性本善」,本善,把他的本善发现了,本善唤起来了,他本来迷了,现在觉悟了。后面是总结:
【济神离苦。超出生死。】
对众生,帮助他这才叫究竟。『神』是神识,『离苦』是脱离三界六道苦海,超出六道轮回的生死,超出四圣法界的变易生死。我们自己修行,我们帮助别人,目的都要证成正果,不能达到这一个目标,我们自己没有成就。超越六道十法界都能办得到,何况其余的?其他世间事情不都是鸡毛蒜皮、小事一桩?哪有不能解决的道理?这一段是佛这么明显教导我们,佛弟子应当求的。人家问我们,你学佛是为了什么?这一段的答覆最好了,我学佛就是学这个,头一个就是报一切众生恩,我知道一切众生对我有恩,唯有我自己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就,那才是真正报恩。如果没有成就,讲报恩是假的,那不是真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