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 (第五十集)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第五十集)  2001/7/3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5-13-50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科会》第十六页,经文第一行第二句看起:

  【人有戒德者。感动诸天。天龙鬼神。莫不敬尊。宁投身火中。利剑割肉。慎莫嫉妒人之善。其罪不小。慎之慎之。】

  我们看这一段。前面讲的我们看到别人的善行一定要代他欢喜,要帮助他成就他。可是这些事情实在讲非常复杂,凡事我们不要在因上看,要看它的结果。了凡先生在《家庭四训》里跟我们讲为善,善有真假、有半满、有正偏。善心但是做的事结果是错误的,这是正中偏;有人是恶心但是结果是好的,偏中正。你从这些地方看,你的心会平,这道理要懂,无论什么样境界现前,要保持心地的清净平等,心不能乱,心乱决定就犯错。顺境的时候,你把握不住你也会乱,会出事情,逆境乱那更糟糕。无论顺境逆境,遇到的时候,平常心看待。平就是平等,常是保持,永远保持著清净平等心,你才能看到事实真相。

  从结果上来看,我们对於当时障碍我们的人,我们都很感激,晓得如果不是他障碍,后头没有这么好的结果,一切从果上看,我们就非常感激,一丝毫的怨恨都没有,果是好的。这什么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我们的好心,这才是真正的因素,其他的是助缘。由此可知,因要是好,缘不好也会变成好;因要是不好,缘再好也变成不好,这个道理深!佛家常讲的深密,很不容易觉察,很难理解。真正有智慧,真正克服障难,然后你才能见到才能体会到。

  『人有戒德者,感动诸天,天龙鬼神,莫不敬尊』。这一句唐朝道宣律师他的故事可以作证,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史传上有详细的记载。道宣是唐朝时候人,当年在终南山修行,是我们佛门律宗的始祖,中国大小乘宗派都是在隋唐初期形成的,律宗初祖,他的戒律精严,感动天人来供养。毗沙门天的王子给他做侍者,他日中一食,毗沙门天王子每天中午送一钵饭来供养他,这真正是「感动诸天,天龙鬼神」。戒律持得严,但是在教理上没有完全通达。有这么一个故事,法相宗的祖师窥基大师,我们知道窥基是玄奘的学生,玄奘大师把法相宗的典籍从印度传到中国翻成中文,但是真正在中国成立法相宗是窥基大师,所以窥基大师是法相宗的初祖,是了不起的一个人。

  有一天窥基大师从终南山经过,顺便去拜访道宣律师,道宣律师听到消息很欢喜,为什么?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教育,窥基大师学问好,讲经说法是一流的,但是戒律不严,所以道宣律师要好好教训他,就存了这么一个念头,表演给他看,他中午来的时候看天人送供养来,用这来给他看、来感化他,以为窥基大师对於戒律疏忽不太讲究,马马虎虎不太重视。哪里知道谈话谈到中午过了也没有人送饭给他们,表演就表演不成了。到了下午窥基大师离开了,道宣律师送他下山。到第二天中午天人送供养来了,道宣律师就责备他:「昨天中午为什么没有送供养来?」天神就告诉他:「昨天有大乘菩萨在这山上,满山都是护法神我进不来」。道宣法师听了一身的冷汗,生惭愧心知道自己错了,小看了别人,高抬了自己。那是个菩萨,我们读《华严》知道,真的入华严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他的戒律比你持戒清净,你持的是律仪戒,他是什么戒?定共戒、道共戒,不一样!他可以和光同尘,永远保持真诚清净平等,戒行就圆满了。你虽然持戒精严,还小看别人,还要做出样子来感动他,还有这念头,有这念头就错了,心就不清净,就有高下。这恰恰是相反,不是道宣去感化窥基,是窥基大师感化了道宣,道宣律师从这里恍然大悟,这是一桩事情。

  韦陀菩萨大家晓得,《大智度论》上讲「三洲感应」,真正修行人谁护法?韦陀菩萨是总护法。我学佛的初期亲近章嘉大师,那个时候没有出家,在家居士,居士还称不上,为什么?连三皈都没有受,我跟章嘉大师大概是第二年、第三年才皈依。他也没有劝我皈依,我学了很长一段时期才晓得应当正式拜他作老师,实际上他是我的老师,每个星期我都要去向他请教,实际上的老师,过了很长一段时期才正式在他面前受三皈仪式。他老人家就告诉我,佛弟子凡事求佛不求人,遇到艰难困苦求护法菩萨,韦陀菩萨总护法。求没有感应?大师就告诉我,没有感应是自己有业障,障碍在自己这一边,不在佛菩萨那一边,一定要反省,忏除业障,业障忏除感应就现前。这事情,这几十年来自己屡次的试验非常灵验。所以不求人,求人很难,看人家的脸色,自己要是没有相当修养,这很难过的。

  不求人,完全求佛菩萨,怎样才能求佛菩萨?必须我们用心、我们行事跟佛菩萨相应,换句话说,我们做的事情是佛菩萨欢喜做的,自然就有感应。我做的事情是佛菩萨不欢喜做的,不可能有感应,我明白了这道理。章嘉大师等於是给我授记:「你的一生都是佛菩萨替你安排的。」我记住他老人家的教诲。所以我遇到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缘也好、恶缘也好,我总是记住老师的话,佛菩萨替我安排的,我的心就平了,用平常心结果都是好的。这地方有障碍不要紧,我从这里走,路子太多了,他改变我方向,改变我方向对了!向前面发展是正确的,真的是佛菩萨安排的。所以在这一生当中,才真正是常生欢喜心。有许多人他对我有个印象,我对老师的恩德念念不忘,对护法的恩德念念不忘,知恩报恩。

  我学佛整整五十年,二十六岁开始学佛,今年七十五岁,都是老师教导的,没有违背老师,我得的殊胜功德利益也等於是老师给我的。没有老师的教诲,我要是不学佛,按照一般人讲逃不过命运,逃不过命运无所谓,人早死晚死反正都要死,我满不在乎,问题是死了以后到哪里去?问题严重了。我要是不遇到佛法、不遇到老师,死了以后依旧搞六道轮回,肯定的!遇到老师、遇到善知识,这个问题解决了,现在真的我不怕死,随时可以死,随处可以死,怎么死法都可以,决不堕三恶道,决定得生净土,这个我自在了。

  像往年黄念祖老居士的学生跟我讲的,不是他自己跟我讲的,我在北京,老居士已经往生了,我去吊唁的时候,他的学生招待我,学生告诉我,黄老讲:「净空法师如果不往生极乐世界,将来的福报不得了!」我听了点点头,他讲的话没错,这是什么?种善因得善果。我们做人这一点道理总要懂,就是无论对人对事对物,一丝毫的恶心都没有、一丝毫的恶念都没有,养成自己纯善之心,你的福报就不可思议。如果再加上纯净之心,那你往生极乐世界肯定了,你随时可以往生,心净则佛土净。

  世间的事情佛菩萨在主导,我们只是尽心尽力而为之,不需要执著。我们做得很圆满,我们晓得众生有福,我们做得不圆满,知道众生没有福报,不是我做得不好。正法被人障碍、被人阻挠,这地区的人没福,与我自己不相干,我们自己已经尽心尽力,尽心尽力就是圆满功德。所以圆满功德不一定是要把事情做成,事情做成当然是圆满,事情做不成不是不做,是当中有障碍,我们的心是圆满的,功德就是圆满的。

  所以我们要懂得韦陀总护法,常常心行与佛愿行相应就得诸佛护念、韦陀菩萨保佑,天龙鬼神莫不尊敬。但是戒非常重要,决定不能够疏忽。《华严经》说:「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具足持净戒,一切如来所赞叹。」持戒也像了凡先生所讲的有三种:「事上持」,道宣法师就是事上持,有「理上持」、有「心上持」,不一样。像窥基法师是心上持、理上持,事上你看不出来。但是事上持重不重要?重要。为什么?教初学。几个人有窥基大师的境界?他是法身菩萨,不一样,他接引的是那一类的众生。但是绝大多数众生是中下根机,那要在事上持。所以道宣律师的功德就很大,度中下根性的人;窥基大师是度中上根性的人,他不是对中下根性的人,这个我们一定要懂。「天龙鬼神,莫不尊敬」。

  『宁投身火中』,宁可投身火中被大火焚烧,『利剑割肉,慎莫嫉妒人之善』。人被火烧死、被刀剑杀死,这是很痛苦的事情,佛说这痛苦不大,如果是嫉妒别人的善,你所受的苦报超过这个千倍万倍都不止,谁懂得?这里面的道理,这些事实真相,佛懂。佛门有个小册子《释门自镜录》,我相信有一些同修看过,这里面搜集很多故事,有一篇专门讲嫉妒贤能所得的那些果报。比这更普遍的,《太上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里面搜集的也不少,我们可以看看,那不是迷信,那是事实。古人写东西跟现代人写东西不一样,古人写东西确实有一个道德的水平,不是随随便便写出来的。

  我平常也鼓励同学们,你们偶尔在报纸、杂志里面看到刊登的现代的,无论是在本地或者是其他的国家地区,因果报应的报导常常有,应当把它剪下来贴在活页的本子上,以后整理分类非常值得做参考。儒佛教学都常常用比喻引证,比喻引证的例子愈近愈好,为什么?大家所熟悉的,取信於听众。真正有心从事於弘法工作的平常要搜集,到时候讲到这些地方你就能够拿现前的证据来说明,使人听了之后能感动、能信受。佛这一句话很重,『慎』是谨慎,小心谨慎,千万不要嫉妒别人的善。『其罪不小』,往往都是地狱的罪过,「慎之慎之」,一再的提醒我们、警告我们不能不慎重。这是「师弟之分」第一个大段:「问答弟子本分」,下面是第二个大段「问答师教本分」,请看经文:

  【阿难复白佛言。为人师者。为可得呵遏弟子。不从道理。以有小过。遂之成大。可无罪不。】

  到这里是一段。这个问题现在很多,佛法难得三千年前阿难尊者就代我们问出来了,所以这本经是学佛入门的经典。我学佛跟李炳南老居士第一部学的经就是这部,正式学佛的经典头一部,老师为我们选择的,非常有道理,念了之后才知道应当怎样做个学生,老师应该怎样做个好老师。

  『阿难复白佛言』,加上这一句我们就晓得它是另外一个大段,他这次问的问题「为人师者」,他前面问的是作学生的态度,现在问作老师的,老师是不是可以随便呵斥弟子?随便的教训弟子骂弟子,在从前还有体罚打弟子的,可不可以随便?『可得』,「得」就是随便的意思。『呵遏弟子,不从道理』,没有理由,不依正常的道理,这样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有小过』,或者是弟子学生犯了一点小的过失,老师故意把它渲染成大过失。『可无罪不』,老师有没有罪?

  这样的事情我想古时候教学一定有,如果没有,阿难怎么会代我们问出来?问出来绝对不是小事,是社会问题。但是在我们自己从小念书上学,老师确确实实有这个情形,我们亲身遭遇过的。以后离开学校在社会上服务,服务的时候我们也有长官也有老板,这些人也常常犯这种过失。如果我们自己不小心得罪他,假公为私有意来找碴找麻烦,我们受了很多委屈。他有没有过失?这问得很好,我们遭遇到这些状况应该用什么态度来对待?这是作学生的,前面把这些原理原则都说过了。这一段真正的意思是教导我们,将来我们自己作老师不能犯这个过失。我们看下面佛的开示:

  【佛言。不可不可。师弟子义。义感自然。当相讯厚。视彼如己。】

  这是说明你怎样作老师。阿难所问的态度,老师教学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佛一开口就说『不可不可』,立刻给你禁止,那是错误的。『师弟子义』,「义」是道义、情义、恩德,这在五伦里面。人在社会上如果没有道跟义,来生肯定不能得人身,不能得人身到哪里去?我们知道三途去了。义是宜也,就是应该做的,应该是这么做的,决定不能够违背。『义感自然』,感是感应,弟子有感老师就有应,就像我们跟佛菩萨一样,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既然是建立了师生的关系,这里头就有情义、就有道义、就有恩德。可是今天儿女悖逆父母太多了,我们现在的社会上常常听到这些讯息,学生悖逆老师、员工背弃老板、部属背弃长官,现在在世界里头到处都看见、到处都听到,这是什么?大乱之世。什么乱?伦常乱掉了,没有道义,不但道义没有了,情义也没有了。现在社会剩下什么?利害,这很可怕。彼此我们有利就是朋友,没有利就是敌人,这还得了吗?这成什么社会?中国外国古老的预言、许多宗教里面都讲世界末日,《弥陀经》里面讲「五浊恶世」,现在我们感触到,浊恶到了极处,不是普通的浊恶,是严重的浊恶。浊是染污,恶就是十恶业,严重的浊恶,这是很不好的预兆。所以我们学佛的人,真正的佛弟子,应当很清楚很明白,在这世间决定要肯定「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这个机会遇到了,太难得了!

  在世界大乱之世我们能遇到正法,不幸当中的大幸,真正有智慧、有福德的人,这个机会牢牢的抓住,决定不把它失去,决定不随顺自己烦恼习气,肯定随顺佛陀教诲,佛在经上教我们怎么做,我们认真努力去做,一定把它做到,这样自己才能得救,佛法里面讲「得度」。我们知道这是乱世,报纸杂志上每天无缘无故一大堆一大堆人死去,今天早晨有同修告诉我,大陆上有个地区煤矿发生爆炸死了九十多人,这些事情在世界上天天发生,频率一次比一次多,灾难一次比一次严重。别人不讲道义我们讲,别人不讲伦常我们讲;不但要讲,我们认真做到,自然有好处。天下乱我不乱,我心清净,我心安稳,这样我们才得到佛法真正的利益。

  「义感自然」,「自然」就是师生情义合乎性德,顺乎自然。就像前面佛所说的,「夫为人者」,我们做人的人「当爱乐人善」,这是自然的,这是出自於本性,丝毫没有勉强。《三字经》上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所有天下之人,性都是本善,为什么会不善?「习相远」,所以我们要重视他的本善。父子的恩义、师生的情义本善,本来就是这样的。本善为什么会变成不善?习气,「习相远」。习气是什么?我们常讲的烦恼习气,这是内对老师怀疑,没有尊重心;外面有外缘挑拨间离造成。我们很清楚、很明白。关键是我们自己对老师有没有坚定的信心。

  我亲近方东美先生,有不少人挑拨,「方东美有什么值得尊敬的?」说他在家乡订了婚,他到美国留学以后在美国结了婚,家里的太太不要了,这种人有什么值得尊敬?我跟方先生是同乡,我们居住的环境大概不到三十公里,家乡人跟我讲的。我放不放在心上?不放在心上。他是一个大哲学家,是个好老师,这些人一挑拨、一离间,我就远离他,那我自己完了,他不吃亏我吃亏,他不受害我受害,我怎么会上他的当?所以充耳不闻。我亲近章嘉大师,有多少人说「政治和尚」,马上把他贬低了。亲近李炳南,造谣生事的人多!我怎么会成就?我对老师一味尊敬。为什么?你们说风凉话的人,你们跟他接触得少,你们了解得少,尤其古人讲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找一个天下人,找一个一点过失都没有的,一个都找不到。说话的人,你是不是比他好?不见得,你还不如他,他的好处你没有,他的缺点你都具足。我们在旁边听话,那要听得清楚、要明白,我们不上当。

  我尊敬老师,感恩对我照顾的人,他对我照顾一天,我终身都不忘他,这是我做人的原则,这就是黄念祖老居士讲的「净空法师不往生,来生有大福报」,福报从哪里来?就从这一点来的。我不记别人的不善,我感恩别人对我的好处,纵然是不善,到后来变成善果,不善的因变成善果,我们有这种能力,我会转变,把不善转成善,所以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自然」两个字用得好!自然就是性德,义感自然。

  『当相讯厚』,相是互相,老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这是真的。我二十二岁到台湾,就亲近这三个老师,方老师教我哲学,章嘉大师、李炳南老师教我佛学,我跟他们三个人总共的时间十三年,他们对我非常爱护,跟对其他的学生不一样,确实是特别照顾。什么原因?我们作学生的态度不一样,这就是印光大师所讲的:一分诚敬得一分成就,十分诚敬你就得十分成就。我那时候的生活状况非常贫苦,我亲近老师对老师没有一分钱的供养,老师知道我没有能力。只有一种供养,依教奉行,这是老师最欢喜的。老师讲的东西我能懂,我能够做到,我能够不改变,我能够不受外头境界动摇。老师特别照顾我也就是看出这一点,这学生跟其他学生不一样。所以我亲近方东美先生不是在学校上课,是在他家里面上课,当时我非常感激,我也不晓得原因,以后学佛才知道,这是他特别照顾。到学校上课,我们会认识很多同学,会认识很多老师,心就不专。他为了防止染污,保护我的清净心,叫我专跟他一个人学,这就是中国古人讲的「师承」,专听他一个人的,他认真负责来指导。换句话说,他在学校里教学生不是那么认真负责,到自己家里来教的,认真负责,为什么?真肯学,如果不认真负责对不起学生。他要不是认真学,那就随缘,我们讲经说法、教学,他听多少算多少,可以不闻不问;但是这个学生果然认真要学的话,你不帮助他,你真的对不起他。我跟章嘉大师也是如此,学生只有我一个,每一个星期见一次面两个小时。只有到台中之后,才参加他的经学班,参加他的佛学讲座,跟大众在一起共修。由此可知,我们自己学习的态度非常重要。

  相互之间「讯厚」,讯是问讯、厚道,一切时一切处情谊交流,恩同骨肉,跟父子关系丝毫没有差别。『视彼如己』,看老师跟看自己父亲一样,老师把我们当作儿女看待一样,这么厚的情义在里头,这是不相同的所在。像这样的师生关系,在现代很难再遇到,这是事实,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好,今天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