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第九集) 2001/5/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5-013-0009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科会》第四面第二行。
【第三、明宗】
明是明了、明白,宗是宗旨。
【宗谓宗旨,起修趋向,各经异致,修讲必知。】
宗跟体不一样,体是通的,也就是一切经共同的,用现在的话讲,理论的根据。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所依据的理论是完全相同的,决定没有差别。这里头只有浅深不一样,对程度浅的人讲得浅,对程度深的人讲得深,只有浅深广狭的差别,道理决定是一致的,都是从自性里面流露,所说的全是宇宙人生真相,我们明白理论的依据,信心就建立了。
「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是自己本人,宇宙是我们生活环境。这个说法初学的人听到还是会有误会,「本人」,以为我这个身体这叫本人。不是的,这个身体不是「我」。身体是什么?是我所有的;就好像衣服一样,衣服决定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我」跟「我所」,要辨别清楚。「我」是永恒的,不生不灭。我的衣服有生灭,衣服穿旧了就丢到垃圾桶里不要了,再换一件新的,这个大家容易懂。身体也是如此。身体用了几十年,用得太衰老了,不太好听使唤,不要了,再换一个。「我」是永恒的,「我所」是有生灭的,这个要知道。
如果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到底我在哪里?彻底觉悟的人,究竟证得的人告诉我们,「我」在那里?尽虚空遍法界是我,这是事实真相。哪一天晓得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你对於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就会爱护了。就好像我们这一个身体,假如把这个身体当作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是我,每一根毛发都是我,决定不能够分割的。在我们这个世间,出家人把头发都剃掉了、丢了、不要了,但是在整个法界里面,你可以剃掉,你丢不掉,还在我里头,决定没有离开我。佛法讲「常乐我净」,那是真我;这个身是假我,一定要把它辨别清楚。虚空法界、国土众生是一体,这是佛法你契入到究竟的境界。所以真正修行人,他的身心决定跟大自然融成一体;大自然就是虚空法界融成一体,这是最健康的。你要想永远不生病、永远不衰老,你走这个路子就正确了。
诸佛如来、菩萨摩诃萨决定没有衰老的相;阿罗汉有衰老的相,菩萨没有衰老的相,佛没有衰老的相,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不生不灭。凡是有衰老都是有生灭,有生灭是六道轮回的现象。六道以外四圣法界,分段生死没有了,只有变易生死,所以他也没有衰老的相。声闻、缘觉示现衰老的相,目的都是启发众生,让众生见到这个相能够感悟,能够感动、能够觉悟,用意在此地。真正证得阿罗汉果,也是不生不灭,分段生死没有了;变易生死,那是境界的提升。像我们念书一样,今年念一年级,明年念二年级;念二年级的时候,一年级死了,二年级生了,变易是这个意思。他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那叫变易;分段,那是一段一段的刹那生灭;所以生死,佛讲有两种。「理」是一个,这是值得我们深信不疑的。
『宗』是讲修行方法,这个重要,我们怎么个学法。『起修趋向』,我们发心来学习,换句话说,学习的总纲领是什么?学习最重要的是把纲领抓到。『各经异致』,佛所说的一切经,讲的修学方法不一样,为什么?众生根性不相同,这里头就要开无量法门。《华严经》里面常讲,「无量为一,一即无量,无量即一」,一是讲体,体是一个,方法无量。无量方法是一个体,一个体里面可以用无量方法来修证,所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我们从这里去体会。所以,修学、讲解一定要知道。
【本经:依佛者吉。】
本经的宗旨,『依佛者吉』。本经,《阿难问事佛吉凶》,它的宗旨是教导我们「依佛者吉」;换句话说,我们的修学必定要随顺佛陀的教诲,这是决定正确的。依据经典所说的道理,依据经典所说的方法,把这些理论方法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我们怎样过日子,你的日子过得快乐、过得幸福。我学佛因缘,方东美先生一句话:「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被他这一句话打动的。我们所追求的,就希望能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他给我介绍,我从这一句话里头动了念头来读佛经。原来我的观念当中总以为佛教是迷信的。我在读书的时代,接触过伊斯兰教,接触过基督教,我觉得伊斯兰教高过基督教,基督教高过佛教;我认为佛教是泛神教,什么都拜,确确实实是很低级的宗教,这是在早年学生时代的一个观感。没有想到方东美先生跟我讲,我跟他学哲学,他告诉我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里面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他教导我的,我才恍然大悟,才知道从前的看法、想法错了。但是这里头为什么?这是值得研究、值得探讨的。
所以方先生指点我,学佛一定要从佛教经论里面去探讨,不要从形像。形像的确不是普通人能够理解的,形像往往误导了许多众生;我就是被佛教形像误导,不知道这个形像的内容,被它误导,误认为是低级的宗教,误认为是完全的迷信。这不是我一个人,中国大陆上千千万万人都是这个看法。以后我们明白了,佛教这些形像都是很有意义的,没有人讲解,於是把泥塑木雕的这些形像,都当作神明,那不就叫泛神教?以后我们自己深入经藏,才恍然大悟,原来它是教学的工具,它是表法的,这才赞叹备至,才晓得释迦牟尼佛的教学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走向高度的艺术化。
我们世间人提倡艺术化是在二次大战之后,政治讲艺术,军事讲艺术,各个阶层、各个行业都在讲艺术。所以我们讲经,我们这部《华严经》经本是生活的艺术,我们也讲艺术,才真正懂得佛法表法的义趣。要是不懂,没有人讲解、解释,都会被人误会。这样好的东西,没有人去把它向世界许许多多群众介绍,多可惜!我们晓得佛称为「宝」,这样珍贵的宝物,这是一切众生共有的,绝不是某一个国家、某一个族群独自享受,不是的,它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共有的财富。我们不明白也就罢了,真正明白就有责任、有义务向一切众生推荐、介绍,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过最幸福、最美满的生活,在佛法里。
我们学佛也学了不少年,为什么这种幸福美满没有得到?过失不在佛法这一边,是在我们学习过程当中,或者是违背了理论,或者是不遵守方法,过在自己。如果你完全依照理论方法修学,你必定会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这是值得我们时时刻刻要反省的。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没有依照佛陀教诲?大小乘经论,无论哪一部经,你只要抓到一部依教奉行,你就能够获得。《金刚经》上讲得好:「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必须深入,你入得不够深,你得到的受用就不广、不大;愈深,你得到的受用愈广愈大。所以要深入,锲而不舍,这里头有大乐在里头。你不是要享受快乐吗?这里头有大乐,世间所有的乐跟这个不能相比。所以经典能摄受众生,像磁铁一样,它的引力非常之强,决定会被它吸引。这个地方我们提了个纲领,「依佛者吉」,听从佛的教诲,「吉」就可以说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圆满的享受,究竟圆满的享受。
【身,息恶行善;口,说法利生;意,度生不息。善因善果,依定吉祥。】
这一个宗旨,也就是这一个原理原则,在佛法里面任何一个法门、任何一部经论都不能违背的。为什么又说「各经异致」?因为这部经是基础,像盖房子是地基,不管盖什么形式,地基都是一样的,它是属於基础,所以特别著重身口意的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做修行。我们一般凡夫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我们的心行恶多善少,所以没有办法转凡成圣,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原因在此地。口业尤其造得多,喜欢讽刺别人,喜欢笑话别人,喜欢跟别人开玩笑,玩笑开过分了,麻烦就来了,都是过失。心里面这个意识心念念利益自己,自私自利,哪有想到别人好处的?这是错了,这就是过失。
我们依照佛,佛菩萨给我们示现的,我们随顺佛菩萨的教诲,过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身,息恶行善』,一丝毫的过恶都没有,纯善,一举一动都是利益众生;言语,除非不开口,开口所说的话没有一句不是教化众生的。《了凡四训》大家都念过、都看过,云谷禅师是一个开悟的高僧,宗门的开悟是明心见性。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传记是彭际清做的,他老人家一生当中很少说话的,一天到晚不说一句话,别人去拜访他,他给一个蒲团就叫他坐。他跟袁了凡说那么一大堆的话,不简单,太难得了。他的心是定的,他的意是清净的,开口说话决定是利益众生;跟了凡居士讲的话,没有一个字是废话。存心,『度生不息』,帮助一切众生永远没有休息。『善因善果』,种善因得善果。这是佛法,我们要是依教奉行,必定得吉祥。但是这个里头:
【真假为准】
这部经里头特别教导我们,善有真善、有假善。了凡先生说过,「有端有曲」,端就是直、正直,曲就是弯曲、歪曲;「有大有小」、「有半有满」,了凡先生说得多了。这个地方是『真假为准』,你要学真的,你不要学假的,假的就错了,真的就对了。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科会》第四面第二行。
【第三、明宗】
明是明了、明白,宗是宗旨。
【宗谓宗旨,起修趋向,各经异致,修讲必知。】
宗跟体不一样,体是通的,也就是一切经共同的,用现在的话讲,理论的根据。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所依据的理论是完全相同的,决定没有差别。这里头只有浅深不一样,对程度浅的人讲得浅,对程度深的人讲得深,只有浅深广狭的差别,道理决定是一致的,都是从自性里面流露,所说的全是宇宙人生真相,我们明白理论的依据,信心就建立了。
「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是自己本人,宇宙是我们生活环境。这个说法初学的人听到还是会有误会,「本人」,以为我这个身体这叫本人。不是的,这个身体不是「我」。身体是什么?是我所有的;就好像衣服一样,衣服决定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我」跟「我所」,要辨别清楚。「我」是永恒的,不生不灭。我的衣服有生灭,衣服穿旧了就丢到垃圾桶里不要了,再换一件新的,这个大家容易懂。身体也是如此。身体用了几十年,用得太衰老了,不太好听使唤,不要了,再换一个。「我」是永恒的,「我所」是有生灭的,这个要知道。
如果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到底我在哪里?彻底觉悟的人,究竟证得的人告诉我们,「我」在那里?尽虚空遍法界是我,这是事实真相。哪一天晓得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你对於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就会爱护了。就好像我们这一个身体,假如把这个身体当作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是我,每一根毛发都是我,决定不能够分割的。在我们这个世间,出家人把头发都剃掉了、丢了、不要了,但是在整个法界里面,你可以剃掉,你丢不掉,还在我里头,决定没有离开我。佛法讲「常乐我净」,那是真我;这个身是假我,一定要把它辨别清楚。虚空法界、国土众生是一体,这是佛法你契入到究竟的境界。所以真正修行人,他的身心决定跟大自然融成一体;大自然就是虚空法界融成一体,这是最健康的。你要想永远不生病、永远不衰老,你走这个路子就正确了。
诸佛如来、菩萨摩诃萨决定没有衰老的相;阿罗汉有衰老的相,菩萨没有衰老的相,佛没有衰老的相,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不生不灭。凡是有衰老都是有生灭,有生灭是六道轮回的现象。六道以外四圣法界,分段生死没有了,只有变易生死,所以他也没有衰老的相。声闻、缘觉示现衰老的相,目的都是启发众生,让众生见到这个相能够感悟,能够感动、能够觉悟,用意在此地。真正证得阿罗汉果,也是不生不灭,分段生死没有了;变易生死,那是境界的提升。像我们念书一样,今年念一年级,明年念二年级;念二年级的时候,一年级死了,二年级生了,变易是这个意思。他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那叫变易;分段,那是一段一段的刹那生灭;所以生死,佛讲有两种。「理」是一个,这是值得我们深信不疑的。
『宗』是讲修行方法,这个重要,我们怎么个学法。『起修趋向』,我们发心来学习,换句话说,学习的总纲领是什么?学习最重要的是把纲领抓到。『各经异致』,佛所说的一切经,讲的修学方法不一样,为什么?众生根性不相同,这里头就要开无量法门。《华严经》里面常讲,「无量为一,一即无量,无量即一」,一是讲体,体是一个,方法无量。无量方法是一个体,一个体里面可以用无量方法来修证,所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我们从这里去体会。所以,修学、讲解一定要知道。
【本经:依佛者吉。】
本经的宗旨,『依佛者吉』。本经,《阿难问事佛吉凶》,它的宗旨是教导我们「依佛者吉」;换句话说,我们的修学必定要随顺佛陀的教诲,这是决定正确的。依据经典所说的道理,依据经典所说的方法,把这些理论方法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我们怎样过日子,你的日子过得快乐、过得幸福。我学佛因缘,方东美先生一句话:「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被他这一句话打动的。我们所追求的,就希望能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他给我介绍,我从这一句话里头动了念头来读佛经。原来我的观念当中总以为佛教是迷信的。我在读书的时代,接触过伊斯兰教,接触过基督教,我觉得伊斯兰教高过基督教,基督教高过佛教;我认为佛教是泛神教,什么都拜,确确实实是很低级的宗教,这是在早年学生时代的一个观感。没有想到方东美先生跟我讲,我跟他学哲学,他告诉我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里面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他教导我的,我才恍然大悟,才知道从前的看法、想法错了。但是这里头为什么?这是值得研究、值得探讨的。
所以方先生指点我,学佛一定要从佛教经论里面去探讨,不要从形像。形像的确不是普通人能够理解的,形像往往误导了许多众生;我就是被佛教形像误导,不知道这个形像的内容,被它误导,误认为是低级的宗教,误认为是完全的迷信。这不是我一个人,中国大陆上千千万万人都是这个看法。以后我们明白了,佛教这些形像都是很有意义的,没有人讲解,於是把泥塑木雕的这些形像,都当作神明,那不就叫泛神教?以后我们自己深入经藏,才恍然大悟,原来它是教学的工具,它是表法的,这才赞叹备至,才晓得释迦牟尼佛的教学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走向高度的艺术化。
我们世间人提倡艺术化是在二次大战之后,政治讲艺术,军事讲艺术,各个阶层、各个行业都在讲艺术。所以我们讲经,我们这部《华严经》经本是生活的艺术,我们也讲艺术,才真正懂得佛法表法的义趣。要是不懂,没有人讲解、解释,都会被人误会。这样好的东西,没有人去把它向世界许许多多群众介绍,多可惜!我们晓得佛称为「宝」,这样珍贵的宝物,这是一切众生共有的,绝不是某一个国家、某一个族群独自享受,不是的,它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共有的财富。我们不明白也就罢了,真正明白就有责任、有义务向一切众生推荐、介绍,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过最幸福、最美满的生活,在佛法里。
我们学佛也学了不少年,为什么这种幸福美满没有得到?过失不在佛法这一边,是在我们学习过程当中,或者是违背了理论,或者是不遵守方法,过在自己。如果你完全依照理论方法修学,你必定会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这是值得我们时时刻刻要反省的。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没有依照佛陀教诲?大小乘经论,无论哪一部经,你只要抓到一部依教奉行,你就能够获得。《金刚经》上讲得好:「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必须深入,你入得不够深,你得到的受用就不广、不大;愈深,你得到的受用愈广愈大。所以要深入,锲而不舍,这里头有大乐在里头。你不是要享受快乐吗?这里头有大乐,世间所有的乐跟这个不能相比。所以经典能摄受众生,像磁铁一样,它的引力非常之强,决定会被它吸引。这个地方我们提了个纲领,「依佛者吉」,听从佛的教诲,「吉」就可以说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圆满的享受,究竟圆满的享受。
【身,息恶行善;口,说法利生;意,度生不息。善因善果,依定吉祥。】
这一个宗旨,也就是这一个原理原则,在佛法里面任何一个法门、任何一部经论都不能违背的。为什么又说「各经异致」?因为这部经是基础,像盖房子是地基,不管盖什么形式,地基都是一样的,它是属於基础,所以特别著重身口意的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做修行。我们一般凡夫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我们的心行恶多善少,所以没有办法转凡成圣,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原因在此地。口业尤其造得多,喜欢讽刺别人,喜欢笑话别人,喜欢跟别人开玩笑,玩笑开过分了,麻烦就来了,都是过失。心里面这个意识心念念利益自己,自私自利,哪有想到别人好处的?这是错了,这就是过失。
我们依照佛,佛菩萨给我们示现的,我们随顺佛菩萨的教诲,过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身,息恶行善』,一丝毫的过恶都没有,纯善,一举一动都是利益众生;言语,除非不开口,开口所说的话没有一句不是教化众生的。《了凡四训》大家都念过、都看过,云谷禅师是一个开悟的高僧,宗门的开悟是明心见性。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传记是彭际清做的,他老人家一生当中很少说话的,一天到晚不说一句话,别人去拜访他,他给一个蒲团就叫他坐。他跟袁了凡说那么一大堆的话,不简单,太难得了。他的心是定的,他的意是清净的,开口说话决定是利益众生;跟了凡居士讲的话,没有一个字是废话。存心,『度生不息』,帮助一切众生永远没有休息。『善因善果』,种善因得善果。这是佛法,我们要是依教奉行,必定得吉祥。但是这个里头:
【真假为准】
这部经里头特别教导我们,善有真善、有假善。了凡先生说过,「有端有曲」,端就是直、正直,曲就是弯曲、歪曲;「有大有小」、「有半有满」,了凡先生说得多了。这个地方是『真假为准』,你要学真的,你不要学假的,假的就错了,真的就对了。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