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第八集) 2001/5/4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5-013-0008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科会第三页,最后一行:
【本经:一乘初阶,正明人天因果,别通三乘,信佛、学佛、修行,皆当由此经始。】
「实相」昨天略略的介绍过,这是整个佛法教学、修学、契入境界的中心。如果问我们学佛学的是什么?教的是什么?都可以说是诸法实相。「诸法实相」这个名词出现在《般若经》里头最多,而般若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得最长的,二十二年说般若;佛讲经四十九年,讲《般若经》用了二十二年。由此可知,这是佛法的核心,佛法最精要的部分。这个名词,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了这一真相的人就称之为「佛陀」,称之为「诸佛如来」。在修学也能契入,但是没有达到圆满的人则称为「菩萨」、称为「法身大士」。如果对於实相没有契入,纵然能信、能解,但是不能够证得,这种菩萨称为「小菩萨」,在佛门里面称为「权教菩萨」。所以,对於事实真相不能不明了。可是这个东西不是讲讲你就懂了,没有那么简单,必须要自己去证得,所谓是「信、解、行、证」。
在行门里面最重要的,是要把你契入诸法实相的那些障碍去掉;障碍不去掉,你永远不能证得。障碍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是这个东西。妄想是「无明烦恼」,佛经里面称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著叫「见思烦恼」,这是佛教里头的专有名词。而佛在《华严经》里面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所以我们就知道妄想是无明,分别是尘沙,执著是见思,这个东西不能去掉,你就不能够证得,就不能入这个境界。
烦恼的根,我们今天来讲,怎么样来断烦恼?希望自己能够入佛境界,我们从哪里做起?佛在经论上教得太多了,从「布施」做起。布施是什么?布施就是「放下」,首先我们放下身外之物。要晓得布施,真正讲到布施的核心,是放下贪瞋痴慢。我们在这个世间,久远劫就养成这个严重的染污,佛跟我们说,我们在很短的时间能听清楚、听明白,但是我们放不下。要到什么时候才算真正放下?《金刚经》上讲的四相放下了、四见放下了。四相放下了,你就能超越六道轮回,你能够证得四圣法界;四见放下了,你就能超越十法界,你就证得一真法界。这个事情佛再慈悲都帮不上忙,一定要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所以自己要彻底觉悟,真的是自己改造自己。佛在大乘经教里面常讲「佛不度众生」,佛没有能力度众生,众生成佛是他自己度自己,他自己放下就成佛了;他不肯放下,佛一点办法都没有。佛对众生只能做到「开示」,就是做出榜样给你看,跟你讲经说法、教导你,「悟入」完全靠自己。你一旦觉悟了,这是你自己;你入境界了,是你自己。悟入是佛决定帮不上忙的,所以你自己悟入。佛说的是「佛不度众生」,都是你自己悟入的。你自己肯放下就悟入,不肯放下永远不能悟入。
我教同学从哪里放下起?从自私自利放起,这有助於破四相四见。如果自私自利不能放下,破四相四见永远没指望;起心动念都为自己,这个事情麻烦,这是永远不能入佛门。纵然学佛学得再好,过去李炳老常讲:「你会讲经说法,讲得天花乱坠亦无济於事。你还是在六道轮回,你没有办法出离。」一定要知道自己业障很重很重,自己要细心观察自己。从什么地方观察?在身上放出来的气味你就知道。每个人都有体臭,每个人身上都有一股味道,这是业障,业障消除身上决定没有味道。我们看《虚云老和尚年谱》,也确确实实有人跟老和尚相处过。我在香港讲经,香港一些老居士们告诉我,虚老和尚到香港去过,他们见过。老和尚的衣服从来不洗的,他一年洗一次澡、剃一次头,衣服领子上都黑黑的油垢,但是没有气味,一点难闻的味道都没有,还有一股清香。这是什么?修行功夫得力,业障消除了。体臭是业障,我们走到哪里,你注意细心去观察,有些人掩著鼻子远远躲过,为什么?气味难闻。特别是说话的时候口气更重,口臭,都是业障的相。我们自己不觉察,习以为常,这怎么得了!你不做真功夫,你这怎么能骗得了人?所以一定要放下。看破是觉悟,放下是功夫。
这一部经『一乘初阶』,我当初学习的时候写的。一乘法是成佛的大法,一乘经在佛经里面只有三部:《华严》、《法华》、《梵网》,古大德公认的,这是一乘经。一乘法是建立在大乘法的基础上,大乘法建立在小乘法的基础上。这部经是小乘经,我把它说作「一乘」,我原来是一乘的「根本」,李老师把我改成「初阶」,没有把「一乘」抹掉。一乘法从这里开始,这个「阶」是阶梯,像爬楼梯的阶梯,这是第一层,「初阶」。我们的志一定要学一乘,在这一生当中要决定成佛。天主教的《玫瑰经》,也讲两种信心:对将来要怀著希望,对现在要有信心。我们有希望,希望在这一生当中证得一乘;我们有信心,能够奉行佛陀的教诲,你这就成功了,这跟任何人都不相干。别人能干涉你、能阻扰你吗?不能。佛教我们随缘。这个地方阻扰,这里可以通;这里阻扰,那里可以通。上善若水,不要被人家障碍住了;此地有障碍,那边没有障碍,门门通大道,不是一门。由此可知,这一生当中有没有成就,全靠自己,怨天尤人那是绝大的错误。
这部经,『正明人天因果』。世出世法总不离因果,因果是定律,因果是事实。我们要学佛,必须从人天学起。人的因是什么?佛经里头跟我们讲「五戒十善」,这是六道里人道的真因。我们五戒有没有做到?十善有没有做到?在净宗法门,人天因果就是三福里面的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四句做到了没有?完全做到了,肯定来生不失人身。来生不失人身,来生的果报决定比这一生殊胜,这是肯定的。天道的因果,佛在经上教导我们,「上品十善」、「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你修慈悲喜舍,你修上品十善。上品十善怎么说?上品十善在心,中下品的善在行。不杀生,「我确确实实不伤害一切众生」,这种不杀生是下品;起心动念决定没有伤害一切众生的念头,这是上品善。上品善在天道,中下品善在人道。
大小乘戒经里面所说,大乘戒论心不论事,小乘戒论事不论心。譬如在小乘戒里,你把小动物杀掉,这叫破戒,杀戒你破了;你恨他,想杀他,但是你没有杀他,不破戒。小乘论事,跟我们世间法律一样论事不论心。但是大乘戒就不一样了,起心动念想杀他,破戒了,不必等真的去杀他,动这个念头已经破戒了。所以大乘戒难持,小乘戒容易持。大乘戒戒在起心动念,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这里头讲人天因果。
『别通三乘』,三乘是声闻、缘觉、菩萨,为什么?声闻、缘觉、菩萨都要以这个为基础。我们这一生当中真正希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根本的因果就是「净业三福」。三条,第一条做到了,你念佛求生净土就能往生,我常说生凡圣同居土。为什么?你是人天因果,人天的善人,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你在人天算是善人,你要在二乘,你不是善人,你跟菩萨在一块,你更不是善人,这有层次的。如果能够做到两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样念佛求往生,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你层次高。如果第三条也具足,「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你念佛生净土是生实报庄严土。你们自己想想对不对?
三福愈往后愈难。「发菩提心」,什么叫发菩提心?《金刚经》上讲的四相四见统统断掉了,那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宗门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华严经》初住菩萨,那是圆教初住,初住的名号叫什么?发心住。菩提心不发则已,一发就是圆教初住菩萨,超越十法界。我们现在天天念的是嘴皮上的菩提心,不管用。我们看看《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里面讲的「发菩提心」,那是什么境界?大乘圆教初住菩萨入门的书籍。《金刚经》,说实在话,也是圆教法身大士入门的典籍。怎么样去落实?把经里面的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经里面的教诲变成我们实际的生活、行为,那你就入了,这就是行、证,你入了这个境界。《金刚般若》不是每天读诵,《金刚般若》已经跟自己融合成一体。
我们『信佛、学佛、修行』,都要从这部经开始,我们从这个地方去建立信心。这部经里面所说的,确确实实是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做出作人、求学、修行、证果的一个榜样。你要不照这个样子学,怎么样用功也不会有成就。一定要依照佛菩萨走过的道路来走,我们就会得自在。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科会第三页,最后一行:
【本经:一乘初阶,正明人天因果,别通三乘,信佛、学佛、修行,皆当由此经始。】
「实相」昨天略略的介绍过,这是整个佛法教学、修学、契入境界的中心。如果问我们学佛学的是什么?教的是什么?都可以说是诸法实相。「诸法实相」这个名词出现在《般若经》里头最多,而般若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得最长的,二十二年说般若;佛讲经四十九年,讲《般若经》用了二十二年。由此可知,这是佛法的核心,佛法最精要的部分。这个名词,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了这一真相的人就称之为「佛陀」,称之为「诸佛如来」。在修学也能契入,但是没有达到圆满的人则称为「菩萨」、称为「法身大士」。如果对於实相没有契入,纵然能信、能解,但是不能够证得,这种菩萨称为「小菩萨」,在佛门里面称为「权教菩萨」。所以,对於事实真相不能不明了。可是这个东西不是讲讲你就懂了,没有那么简单,必须要自己去证得,所谓是「信、解、行、证」。
在行门里面最重要的,是要把你契入诸法实相的那些障碍去掉;障碍不去掉,你永远不能证得。障碍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是这个东西。妄想是「无明烦恼」,佛经里面称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著叫「见思烦恼」,这是佛教里头的专有名词。而佛在《华严经》里面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所以我们就知道妄想是无明,分别是尘沙,执著是见思,这个东西不能去掉,你就不能够证得,就不能入这个境界。
烦恼的根,我们今天来讲,怎么样来断烦恼?希望自己能够入佛境界,我们从哪里做起?佛在经论上教得太多了,从「布施」做起。布施是什么?布施就是「放下」,首先我们放下身外之物。要晓得布施,真正讲到布施的核心,是放下贪瞋痴慢。我们在这个世间,久远劫就养成这个严重的染污,佛跟我们说,我们在很短的时间能听清楚、听明白,但是我们放不下。要到什么时候才算真正放下?《金刚经》上讲的四相放下了、四见放下了。四相放下了,你就能超越六道轮回,你能够证得四圣法界;四见放下了,你就能超越十法界,你就证得一真法界。这个事情佛再慈悲都帮不上忙,一定要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所以自己要彻底觉悟,真的是自己改造自己。佛在大乘经教里面常讲「佛不度众生」,佛没有能力度众生,众生成佛是他自己度自己,他自己放下就成佛了;他不肯放下,佛一点办法都没有。佛对众生只能做到「开示」,就是做出榜样给你看,跟你讲经说法、教导你,「悟入」完全靠自己。你一旦觉悟了,这是你自己;你入境界了,是你自己。悟入是佛决定帮不上忙的,所以你自己悟入。佛说的是「佛不度众生」,都是你自己悟入的。你自己肯放下就悟入,不肯放下永远不能悟入。
我教同学从哪里放下起?从自私自利放起,这有助於破四相四见。如果自私自利不能放下,破四相四见永远没指望;起心动念都为自己,这个事情麻烦,这是永远不能入佛门。纵然学佛学得再好,过去李炳老常讲:「你会讲经说法,讲得天花乱坠亦无济於事。你还是在六道轮回,你没有办法出离。」一定要知道自己业障很重很重,自己要细心观察自己。从什么地方观察?在身上放出来的气味你就知道。每个人都有体臭,每个人身上都有一股味道,这是业障,业障消除身上决定没有味道。我们看《虚云老和尚年谱》,也确确实实有人跟老和尚相处过。我在香港讲经,香港一些老居士们告诉我,虚老和尚到香港去过,他们见过。老和尚的衣服从来不洗的,他一年洗一次澡、剃一次头,衣服领子上都黑黑的油垢,但是没有气味,一点难闻的味道都没有,还有一股清香。这是什么?修行功夫得力,业障消除了。体臭是业障,我们走到哪里,你注意细心去观察,有些人掩著鼻子远远躲过,为什么?气味难闻。特别是说话的时候口气更重,口臭,都是业障的相。我们自己不觉察,习以为常,这怎么得了!你不做真功夫,你这怎么能骗得了人?所以一定要放下。看破是觉悟,放下是功夫。
这一部经『一乘初阶』,我当初学习的时候写的。一乘法是成佛的大法,一乘经在佛经里面只有三部:《华严》、《法华》、《梵网》,古大德公认的,这是一乘经。一乘法是建立在大乘法的基础上,大乘法建立在小乘法的基础上。这部经是小乘经,我把它说作「一乘」,我原来是一乘的「根本」,李老师把我改成「初阶」,没有把「一乘」抹掉。一乘法从这里开始,这个「阶」是阶梯,像爬楼梯的阶梯,这是第一层,「初阶」。我们的志一定要学一乘,在这一生当中要决定成佛。天主教的《玫瑰经》,也讲两种信心:对将来要怀著希望,对现在要有信心。我们有希望,希望在这一生当中证得一乘;我们有信心,能够奉行佛陀的教诲,你这就成功了,这跟任何人都不相干。别人能干涉你、能阻扰你吗?不能。佛教我们随缘。这个地方阻扰,这里可以通;这里阻扰,那里可以通。上善若水,不要被人家障碍住了;此地有障碍,那边没有障碍,门门通大道,不是一门。由此可知,这一生当中有没有成就,全靠自己,怨天尤人那是绝大的错误。
这部经,『正明人天因果』。世出世法总不离因果,因果是定律,因果是事实。我们要学佛,必须从人天学起。人的因是什么?佛经里头跟我们讲「五戒十善」,这是六道里人道的真因。我们五戒有没有做到?十善有没有做到?在净宗法门,人天因果就是三福里面的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四句做到了没有?完全做到了,肯定来生不失人身。来生不失人身,来生的果报决定比这一生殊胜,这是肯定的。天道的因果,佛在经上教导我们,「上品十善」、「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你修慈悲喜舍,你修上品十善。上品十善怎么说?上品十善在心,中下品的善在行。不杀生,「我确确实实不伤害一切众生」,这种不杀生是下品;起心动念决定没有伤害一切众生的念头,这是上品善。上品善在天道,中下品善在人道。
大小乘戒经里面所说,大乘戒论心不论事,小乘戒论事不论心。譬如在小乘戒里,你把小动物杀掉,这叫破戒,杀戒你破了;你恨他,想杀他,但是你没有杀他,不破戒。小乘论事,跟我们世间法律一样论事不论心。但是大乘戒就不一样了,起心动念想杀他,破戒了,不必等真的去杀他,动这个念头已经破戒了。所以大乘戒难持,小乘戒容易持。大乘戒戒在起心动念,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这里头讲人天因果。
『别通三乘』,三乘是声闻、缘觉、菩萨,为什么?声闻、缘觉、菩萨都要以这个为基础。我们这一生当中真正希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根本的因果就是「净业三福」。三条,第一条做到了,你念佛求生净土就能往生,我常说生凡圣同居土。为什么?你是人天因果,人天的善人,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你在人天算是善人,你要在二乘,你不是善人,你跟菩萨在一块,你更不是善人,这有层次的。如果能够做到两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样念佛求往生,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你层次高。如果第三条也具足,「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你念佛生净土是生实报庄严土。你们自己想想对不对?
三福愈往后愈难。「发菩提心」,什么叫发菩提心?《金刚经》上讲的四相四见统统断掉了,那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宗门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华严经》初住菩萨,那是圆教初住,初住的名号叫什么?发心住。菩提心不发则已,一发就是圆教初住菩萨,超越十法界。我们现在天天念的是嘴皮上的菩提心,不管用。我们看看《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里面讲的「发菩提心」,那是什么境界?大乘圆教初住菩萨入门的书籍。《金刚经》,说实在话,也是圆教法身大士入门的典籍。怎么样去落实?把经里面的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经里面的教诲变成我们实际的生活、行为,那你就入了,这就是行、证,你入了这个境界。《金刚般若》不是每天读诵,《金刚般若》已经跟自己融合成一体。
我们『信佛、学佛、修行』,都要从这部经开始,我们从这个地方去建立信心。这部经里面所说的,确确实实是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做出作人、求学、修行、证果的一个榜样。你要不照这个样子学,怎么样用功也不会有成就。一定要依照佛菩萨走过的道路来走,我们就会得自在。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