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第一集) 2001/4/4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5-013-0001
诸位同学,大家好!这一次有几位同学,我们一起到古晋高山上参加报恩念佛堂的破土典礼。建筑的工程计画在十一月完工,完工之后,这个道场是个长年的念佛堂,就是二十四小时不中断,同时也是一个讲堂。我们有四个纪念堂,大概每一个纪念堂就是一间教室,比我们这个教室还要大一些,可以同时容纳四个人讲经,所以将来这个地方也是我们练习讲经的一个道场。这是我们提供给在家、出家四众同修共修的一个道场。当然,到那个地方都不是长住的,都是属於短期的;看进入马来西亚,海关给你多少天,你就可以在那边住多少天。我在那边也听说,大家在马来西亚的法缘都非常殊胜,我们听到也非常欢喜。
中国古圣先贤教导学人,首先读书要立志。立志就是我们一生要有一个方向,要有一个目标。常言说得好,「志在圣贤」。什么叫「圣」?什么叫「贤」?圣贤的意思是教人要作善人、要作好人,而不是作贵人、作富人。孔老夫子是大圣,他最得意的学生是颜回,仅次於圣人。「圣」这个字的意思跟「神」的意思很接近,所以我们通常都把神跟圣连起来说,「神圣」或者「圣神」,这两个字的意思都是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真正彻底明白了,这样的人我们就称他作「神圣」。由此可知,神圣的意思就是作明白人,而不是做一个糊涂人。
真正明白了,就晓得我们生从哪里来,死往哪里去。不但对这个事情清楚、明了,如果功行不断向上提升,「过去无始,未来无终」都能够明了。哪些人明了?佛法里面讲的「明心见性」。这个世间人很难想像:这怎么可能?我们可以说,举世之人都不相信,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可是中国的古圣先贤,印度的诸佛菩萨,他们告诉我们,这是可能的;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本能的,本来就是如此。所以佛经里面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无量寿经》上大家读过的「一切皆成佛」,本能。由此可知,圣贤的教育没有别的,无非是帮助大家恢复本能而已。他恢复了,他来帮助我们,这叫「教」。
「教」的意思是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他明白了,他先明白了,我们这些人还没有明白,他来帮助我们,帮助我们恢复自性本具的大智大觉,这叫「教」。唯有智觉才能解决问题。「智」是认识,我们佛法里面讲的解门,「觉」是行门。行门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六和敬」。换句话说,落实在生活当中,就是他跟一切人、一切物都处到最好,都能够相处到最圆满,没有一丝毫缺陷。所以天地完人,最完美的人,这个人我们称他作「圣人」,称他作「神人」。他能做得这么好,完全靠智,他知道得太清楚、太明白了。
宇宙人生是怎么回事情?为什么他能相处?为什么我们不能?我们无知。无知,我们就会产生迷惑,产生错觉,这就惹来许许多多的麻烦,我们一般人讲「业障」。智慧开了,这个业障就化解。所以圣贤教育,他教我们什么,我们要清楚,我们要明了。在日常生活行为,他给我们指导的,完全是出於真实智慧。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误会,「这是他的教条,这是他对我们的约束」,那就完全错了,你根本不认识圣贤。圣贤从来不会约束一个人,从来不会立一法教人去做。佛在经论上讲得很清楚,「诸佛菩萨不立一法」,所作所为、所教导的都是出於自性。谁的自性?自己的自性。我们自己的自性没有见到,他见到了,你自性里头本来就是这样的,所谓是「人之初,性本善」。那个「本善」是你的自性,那个善是究竟圆满之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是相对的,是第二义,这是第一义。所以我们要立志作圣、作贤,要立志作佛、作菩萨,这就对了。
圣贤给我们的教诲,总的来说不外两门,我们今天学习偏重在儒跟佛,儒跟佛都没有例外,两门,解门、行门。两门决定是合一的,解门里头也有讲行,行门里头也有讲解,一切经都不例外。启蒙的这些经典,行门里头说得比较多,解门里头说得比较少;对於老同学、老参,已经修学经过相当一段长时间了,圣贤人的教诲肯定是解门说得比较多,行门就说得比较少。解行要相应,我们才能够契入,解行如果脱了节,那就不得其门而入。
初学,特别重视行门。如果不能真正在行门上下功夫,你就不得其门而入,再好的老师、再好的善知识都帮不上忙。所以古圣先贤的教诲,我们称之为「师道」,师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佛家教学的开端,诸位要知道,「净业三福」,这是佛法教学的起端、起点。第一句话讲「孝养父母」,孝道;第二句「奉事师长」,师道。后面两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是师道跟孝道的落实,这两句话就是一部《十善业道经》。你们要求我接著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也是孝道跟师道的落实;这个经的内容跟《十善业道经》完全相同,是《十善业道经》的补充教材。
我们的修学从哪里做起?从十善做起。一个人当中,先学作善人。善人好,好在哪里?好在自己这一生生活得快乐、生活得自在,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牵挂,一生生活在爱的世界里面,一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面,这是何等的幸福!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没有怨恨、没有对立,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虽然我们还没有开悟,智慧能力还不到,但是我们的行持已经跟佛菩萨接近了,这叫学佛,我们已经在学习了,学习佛菩萨的生活。如果要问:这是什么个道理?为什么要这样做?佛菩萨也给我们说出来,虽说出来了,我们不懂。
《三字经》一开端:「人之初,性本善。」这就已经说出来了。我们也含糊念下去,有没有真懂?没真懂。在佛法里面,大乘经教里头说得很多,「心性、虚空、法界一如,色身、国土、众生不二」,就这么个道理;这个道理也就是教导我们,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你要是入了这个境界,恭喜你,你成佛了,你作佛了。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所以禅宗里头有所谓「尽虚空遍法界是沙门一只眼」,就这个意思。我们爱一个人就是爱自己,怨恨一个人就是怨恨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为什么?虚空法界统统是自己。所以觉悟的人决定没有怨恨,决定没有敌对,常生欢喜心。对诸佛菩萨,那是觉悟的人,对六道众生,是不觉的人,一律平等,没有亲疏远近。但是,事上有亲疏远近。这亲疏远近是什么个道理?缘不同;我们现在的话讲,机会不一样;佛家称为「机缘」、称「缘分」。不是「理」有差别,也不是「事」有差别,「缘」上有差别。
我们的学习,一定要以佛菩萨的教诲为标准,那个标准是我们自性本具的标准,不是从外头来的。我们如果肯定这一点,就会很认真、很努力的去学习,知道这样去做与性德相应,这样的修学才能够开发自性;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这是走明心见性的路子,教下里面讲「大开圆解」,我们净土宗里面所说的「理一心不乱」,名词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我们把修学的方向、目标定在这个地方,那就正确了。我们的修学要认真、要努力,一定要知道,我自己努力认真学习,如诸佛菩萨一片慈悲,如一切宗教里面的神圣泛爱世人,平等广泛的爱一切众生。爱一切众生,怜悯一切众生,就要帮助一切众生觉悟,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我不认真修学,我就没有帮助他,他们就多受一天苦;我自己认真努力修学,帮助他们觉悟,他们就早一天离苦得乐,这就是佛家常讲的「积功累德」。
我们自己要真修,怎么个修法?必须把自己过去种种污染洗刷干净。哪些污染?自私自利的污染,名闻利养的污染,贪瞋痴慢的污染,五欲六尘的污染,这个东西要是不洗掉,是你的障碍;要很认真的把它洗刷掉,你会得大自在,你会得真解脱,你的智慧德能自然就现前。圣贤教诲不难,难在我们不肯把自己的烦恼习气洗刷干净,我们不肯干。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是随顺烦恼习气,这就不行了,这个问题严重。什么时候你能把这个断干净,什么时候你就成佛了;纵然还不是圆满佛,你一定证分证佛位。所以生、佛总在一念之间,就看你这个念头能不能转得过来。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大家好!这一次有几位同学,我们一起到古晋高山上参加报恩念佛堂的破土典礼。建筑的工程计画在十一月完工,完工之后,这个道场是个长年的念佛堂,就是二十四小时不中断,同时也是一个讲堂。我们有四个纪念堂,大概每一个纪念堂就是一间教室,比我们这个教室还要大一些,可以同时容纳四个人讲经,所以将来这个地方也是我们练习讲经的一个道场。这是我们提供给在家、出家四众同修共修的一个道场。当然,到那个地方都不是长住的,都是属於短期的;看进入马来西亚,海关给你多少天,你就可以在那边住多少天。我在那边也听说,大家在马来西亚的法缘都非常殊胜,我们听到也非常欢喜。
中国古圣先贤教导学人,首先读书要立志。立志就是我们一生要有一个方向,要有一个目标。常言说得好,「志在圣贤」。什么叫「圣」?什么叫「贤」?圣贤的意思是教人要作善人、要作好人,而不是作贵人、作富人。孔老夫子是大圣,他最得意的学生是颜回,仅次於圣人。「圣」这个字的意思跟「神」的意思很接近,所以我们通常都把神跟圣连起来说,「神圣」或者「圣神」,这两个字的意思都是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真正彻底明白了,这样的人我们就称他作「神圣」。由此可知,神圣的意思就是作明白人,而不是做一个糊涂人。
真正明白了,就晓得我们生从哪里来,死往哪里去。不但对这个事情清楚、明了,如果功行不断向上提升,「过去无始,未来无终」都能够明了。哪些人明了?佛法里面讲的「明心见性」。这个世间人很难想像:这怎么可能?我们可以说,举世之人都不相信,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可是中国的古圣先贤,印度的诸佛菩萨,他们告诉我们,这是可能的;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本能的,本来就是如此。所以佛经里面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无量寿经》上大家读过的「一切皆成佛」,本能。由此可知,圣贤的教育没有别的,无非是帮助大家恢复本能而已。他恢复了,他来帮助我们,这叫「教」。
「教」的意思是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他明白了,他先明白了,我们这些人还没有明白,他来帮助我们,帮助我们恢复自性本具的大智大觉,这叫「教」。唯有智觉才能解决问题。「智」是认识,我们佛法里面讲的解门,「觉」是行门。行门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六和敬」。换句话说,落实在生活当中,就是他跟一切人、一切物都处到最好,都能够相处到最圆满,没有一丝毫缺陷。所以天地完人,最完美的人,这个人我们称他作「圣人」,称他作「神人」。他能做得这么好,完全靠智,他知道得太清楚、太明白了。
宇宙人生是怎么回事情?为什么他能相处?为什么我们不能?我们无知。无知,我们就会产生迷惑,产生错觉,这就惹来许许多多的麻烦,我们一般人讲「业障」。智慧开了,这个业障就化解。所以圣贤教育,他教我们什么,我们要清楚,我们要明了。在日常生活行为,他给我们指导的,完全是出於真实智慧。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误会,「这是他的教条,这是他对我们的约束」,那就完全错了,你根本不认识圣贤。圣贤从来不会约束一个人,从来不会立一法教人去做。佛在经论上讲得很清楚,「诸佛菩萨不立一法」,所作所为、所教导的都是出於自性。谁的自性?自己的自性。我们自己的自性没有见到,他见到了,你自性里头本来就是这样的,所谓是「人之初,性本善」。那个「本善」是你的自性,那个善是究竟圆满之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是相对的,是第二义,这是第一义。所以我们要立志作圣、作贤,要立志作佛、作菩萨,这就对了。
圣贤给我们的教诲,总的来说不外两门,我们今天学习偏重在儒跟佛,儒跟佛都没有例外,两门,解门、行门。两门决定是合一的,解门里头也有讲行,行门里头也有讲解,一切经都不例外。启蒙的这些经典,行门里头说得比较多,解门里头说得比较少;对於老同学、老参,已经修学经过相当一段长时间了,圣贤人的教诲肯定是解门说得比较多,行门就说得比较少。解行要相应,我们才能够契入,解行如果脱了节,那就不得其门而入。
初学,特别重视行门。如果不能真正在行门上下功夫,你就不得其门而入,再好的老师、再好的善知识都帮不上忙。所以古圣先贤的教诲,我们称之为「师道」,师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佛家教学的开端,诸位要知道,「净业三福」,这是佛法教学的起端、起点。第一句话讲「孝养父母」,孝道;第二句「奉事师长」,师道。后面两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是师道跟孝道的落实,这两句话就是一部《十善业道经》。你们要求我接著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也是孝道跟师道的落实;这个经的内容跟《十善业道经》完全相同,是《十善业道经》的补充教材。
我们的修学从哪里做起?从十善做起。一个人当中,先学作善人。善人好,好在哪里?好在自己这一生生活得快乐、生活得自在,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牵挂,一生生活在爱的世界里面,一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面,这是何等的幸福!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没有怨恨、没有对立,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虽然我们还没有开悟,智慧能力还不到,但是我们的行持已经跟佛菩萨接近了,这叫学佛,我们已经在学习了,学习佛菩萨的生活。如果要问:这是什么个道理?为什么要这样做?佛菩萨也给我们说出来,虽说出来了,我们不懂。
《三字经》一开端:「人之初,性本善。」这就已经说出来了。我们也含糊念下去,有没有真懂?没真懂。在佛法里面,大乘经教里头说得很多,「心性、虚空、法界一如,色身、国土、众生不二」,就这么个道理;这个道理也就是教导我们,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你要是入了这个境界,恭喜你,你成佛了,你作佛了。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所以禅宗里头有所谓「尽虚空遍法界是沙门一只眼」,就这个意思。我们爱一个人就是爱自己,怨恨一个人就是怨恨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为什么?虚空法界统统是自己。所以觉悟的人决定没有怨恨,决定没有敌对,常生欢喜心。对诸佛菩萨,那是觉悟的人,对六道众生,是不觉的人,一律平等,没有亲疏远近。但是,事上有亲疏远近。这亲疏远近是什么个道理?缘不同;我们现在的话讲,机会不一样;佛家称为「机缘」、称「缘分」。不是「理」有差别,也不是「事」有差别,「缘」上有差别。
我们的学习,一定要以佛菩萨的教诲为标准,那个标准是我们自性本具的标准,不是从外头来的。我们如果肯定这一点,就会很认真、很努力的去学习,知道这样去做与性德相应,这样的修学才能够开发自性;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这是走明心见性的路子,教下里面讲「大开圆解」,我们净土宗里面所说的「理一心不乱」,名词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我们把修学的方向、目标定在这个地方,那就正确了。我们的修学要认真、要努力,一定要知道,我自己努力认真学习,如诸佛菩萨一片慈悲,如一切宗教里面的神圣泛爱世人,平等广泛的爱一切众生。爱一切众生,怜悯一切众生,就要帮助一切众生觉悟,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我不认真修学,我就没有帮助他,他们就多受一天苦;我自己认真努力修学,帮助他们觉悟,他们就早一天离苦得乐,这就是佛家常讲的「积功累德」。
我们自己要真修,怎么个修法?必须把自己过去种种污染洗刷干净。哪些污染?自私自利的污染,名闻利养的污染,贪瞋痴慢的污染,五欲六尘的污染,这个东西要是不洗掉,是你的障碍;要很认真的把它洗刷掉,你会得大自在,你会得真解脱,你的智慧德能自然就现前。圣贤教诲不难,难在我们不肯把自己的烦恼习气洗刷干净,我们不肯干。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是随顺烦恼习气,这就不行了,这个问题严重。什么时候你能把这个断干净,什么时候你就成佛了;纵然还不是圆满佛,你一定证分证佛位。所以生、佛总在一念之间,就看你这个念头能不能转得过来。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