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二集) 1996/10 新加坡居士林 档名:15-012-0002
请掀开经本第一面,倒数第四行: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在於会中见诸菩萨具足如是不善诸行。作是念言。此诸菩萨於无上菩提圆满道分。皆已退转。我今当令是诸菩萨。觉悟开晓生欢喜心。】
我们从这一段看起。经文一开端,昨天向诸位做了个简报,在这个大会当中,大比丘与菩萨众都是慈悲大权示现。也就是故意做出这个样子,让弥勒菩萨来发起这次的法会,这就是佛法当中常讲的密意,其目的都是为了利益末法时期的众生。特别是末法时期善根福德深厚的众生,遇缘不同,往往犯了许多的过失而堕落,因此才有这些大悲菩萨示现来利益教诲我们。弥勒菩萨看到这些情形,在大会当中看到这些菩萨,这些菩萨就是说我们初学的菩萨。『具足如是不善诸行』,上面说了十二条,这个十二条如果有一条、两条,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就,何况具足!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应当深深的反省,自己有没有具足这些过失。若有过失,那真是像弥勒菩萨所说的,『於无上菩提圆满道分』,无上菩提是大菩提,圆满道分是大涅盘;换句话说,於菩提涅盘就退转了。弥勒菩萨看到这个情形,他说『我今当令是诸菩萨,觉悟开晓生欢喜心』,弥勒菩萨来帮忙,让这些初学的菩萨能够觉悟、能够回头、能生欢喜心。
【作是念已。即於晡时从禅定起。往到其所共相慰问。复以种种柔软言词。为说法要令其欢喜。】
这个地方我们要记住、要学习。你看弥勒菩萨的确显示的是大慈大悲,见到这么多小菩萨犯这个严重的过失,他并没有责备,你看他的态度多温和,言语也很柔和。『晡时』就是午后,在一般就是吃过午饭以后这个时候。他『从禅定起』,就是出定,到这些菩萨所在之处,去安慰他们、慰问他们。又『以种种柔软言词』,可见得没有显示出丝毫责备的这种言语、颜色,没有,表现得非常柔和。『为说法要令其欢喜』,这是很重要的教学的善巧。如果这些小菩萨不生欢喜心,那弥勒菩萨教导,他们掉头就去了,睬也不睬你,这就失败了。必须叫这些人生欢喜心,对弥勒菩萨又尊敬、又爱护,这才喜欢听他的话,这些地方我们要学习。
【因告之曰。】
安慰完了之后,再说些佛法让他们欢喜,然后才转入正题。
【诸仁者。】
『仁者』是我们佛门对菩萨的敬称,仁慈之人。
【云何汝等於无上菩提圆满道分而得增长不退转耶。】
这个言词就说得好,为什么你们对於大菩提、大涅盘要有进步,天天修学,天天有进步,如何能不退步?实在讲他们已经退到谷底。弥勒菩萨你看看他的口吻,这一种辞令就是与人对话的方式,不但是佛门教学我们要注意,就是在家居士日常生活当中交际应酬也应该要懂得。你能够懂得这一套,凡是与你接触的人,没有一个不欢喜你、尊重你,然后你劝他念佛、劝他学佛,就很容易接受。世尊教给我们的四摄法,四摄的摄就是接引的意思,四种接引众生的方法,第一个是布施,第二是爱语,你看看弥勒菩萨表现的爱语。布施是给人结缘,爱语是让人家生欢喜心,所以这是很重要的一种方式。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是诸菩萨同声白言。尊者。我等今於无上菩提圆满道分。无复增长唯有退转。】
这些菩萨倒还不错,很老实,说真话,这就是可教可度,能承认自己的过失。他们异口同声都说『尊者』,是对弥勒菩萨的尊称。弥勒虽然是菩萨,菩萨是我们的学长,但是他的资格很老,足以作我们的老师,学长兼老师,所以我们对他称为尊者,这对他尊敬的称呼。说我们现在对无上菩提,对大涅盘道真的没有进步,不但没进步,天天还在退步。下面说出原因,这个原因一说出来,实在讲,我们现前真的都有,都犯这个毛病。
【何以故,我心常为疑惑所覆。】
常常生疑虑、迷惑,相宗里面讲的烦恼心所,根本烦恼有六个心所,贪、瞋、痴、慢、疑,这是大烦恼,对圣教怀疑。他为什么会对圣教怀疑?他的智慧没有开,对佛所说的经教没有能够理解,因此不能不怀疑。所以他底下讲了。
【於无上菩提不能解了。】
佛所说的一切经教,归纳起来总不出戒定慧三学,总不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些人虽然常年跟随世尊听经、闻法,但是没开悟,听是听了,没有悟处,不能够了解,於是疑惑就生了。
【云何我等当作佛耶不作佛耶。】
这个疑问在我们今天佛门,在家、出家非常普遍。我们学了佛,我们要不要作佛?是要作佛,还是不要作佛?真正学佛想作佛的人不多,而真正学佛想得人天福报的人占很大的比例。求人天福报,他就不作佛耶!出家人,我还遇到一位法师,这个法师不久之前圆寂了,我们很熟,很年轻的时候我们就认识。他曾经告诉我,因为我念佛,常常讲往生极乐世界。他说他不要生极乐世界。我说那你打算干什么?「来世还当法师!」他不想到西方世界去作佛,他想来生还当法师,大概当法师不错,名闻利养很多。这真的叫迷惑颠倒,比这些菩萨们不如,这些菩萨们遇到弥勒,有这殊胜的因缘,回头了。我遇到这个法师,我不是弥勒菩萨,没有办法帮助他回头。所以这是个大的疑问,是根本烦恼。
【於堕落法亦不能了。】
佛经上常讲的,你造作种种罪恶将来要堕三恶道,对佛这些说法,他也不清楚、也不明白,常怀疑真的有地狱吗?真的做恶事有恶报吗?问号打了一大堆,不相信。大概佛经上讲的因果报应是吓唬人的,希望人不要做坏事,吓唬别人的,吓不了我!这个糟了,这问题严重。像这样的问题确实普遍存在佛门当中,我们稍稍注意、留意一下,在谈话当中就能发现。所以这部经,我觉得这是世尊为我们末世这些遇缘不善的同修们一服特效药,救命的特效药,非常重要。一定要细心深入去研究、去讨论,细心检点自己有没有违犯。下面经文说:
【云何我等当堕落耶不堕落耶。】
他有这些问题:我们这些人是真的会堕落,还是不会堕落?
【以是因缘善法欲生,常为疑惑之所缠覆。】
这些人,实在讲包括我们在座的同修,都是多生多劫的修行,绝不偶然。许多大乘经上佛都为我们授记了,《无量寿经》上佛给我们授记,《金刚经》上佛也给我们授记。我们决定不是在过去生中,是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过去生中都曾经经历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大家的善根都非常深厚。为什么今天还搞成这个样子?遇缘不善,善导大师讲得好,遇缘不同,我们受的果报就不一样。今天这个缘非常殊胜,这经题上「殊胜志乐」,我们遇到好缘,无比殊胜的因缘,难得而稀有,如果能够掌握住、抓住,我们这一生决定成就。再看下面经文。
【尔时弥勒菩萨。而告之曰。诸仁者。可共往诣如来应供正遍知所。而彼如来。一切知者一切见者。具足成就无障碍智解脱知见。以方便力。善知一切众生所行。当为汝等随其根性种种说法。】
你看弥勒菩萨教导的善巧,弥勒菩萨不自己说,为什么?自己份量不够,虽然说的跟世尊没有两样,但是人家不服,未必能够完全接受,所以不说,邀他们一同去见佛。见佛了,大家都没话说,所以邀这些人一同到世尊这个地方。『如来应供正遍知』是佛十种称号里面的三种,通常一般经里面都会把十种称号统统列出来,此地虽然列了三种,要知道三种就是十种的省略。文字上虽然只有三种,它意思上是具足的,圆满具足,这是我们必定要晓得。如果在一个不常讲经的道场,这个称号要作简单的介绍,像我们这个地方是长期的道场,同学们对於这些名相都很熟悉,就可以省略,不必再累赘。但是也得要略说一说「如来」的意思。《金刚经》上说得很好,「如来者,诸法如义」,这个意思说得非常圆满。另外,从事上讲也有个意思,也说得很好,「今佛如古佛之再来」,这个意思也很好。佛佛道同,今佛无异於古佛,这个说法是从事上讲,意思讲得很好。「应供」,应是应当,接受人天的供养。佛是无上福田,我们有幸能供养佛,这是种大福报,所以他有应供这个德号。「正遍知」这是说如来圆满的智慧,我们常讲一切种智,圆满智慧,正是正确,决定没有错误、没有偏差;遍是圆满,无所不知。十号都是显示自性本具的德能,实在讲自性的德能无量无边,说之不尽,佛用归纳的方法,归纳成这十条,便於解说。
弥勒菩萨讲,『而彼如来,一切知者一切见者,』「彼如来」就是称世尊,他是一切知者一切见者。『具足成就无障碍智解脱知见』,「无障碍智」就是讲的实智,「解脱知见」是讲权智。《般若经》上常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障碍就是无知,就是《般若经》上讲的无知是无障碍智,解脱知见是无所不知。这样一个圆满大智慧之人很难遭遇,有缘遇到这是大幸,他能『以方便力』,力是能力,他有方便、有善巧。而且因为他的智慧圆满,他能『知一切众生所行』,现在的心情,你心里想什么?你做些什么?过去生中,再过去生中,过去无始,未来无终,他都知道、都明了。我们如果去见他,他一定会为你们,随著你们每个人的根性,为你开示,你才能够得到真实的利益。帮助你解决疑难,帮助你解除疑惑,使你用功能够得力,於菩提涅盘有进步而不会有退步,我们去见佛去。
【是时五百众中有六十菩萨。与弥勒菩萨。往诣佛所。五体投地顶礼佛足。悲感流泪不能自起。弥勒菩萨。修敬已毕退坐一面。】
假如我们把刚才念的这一段,也归到序分的话,从下面「尔时佛告诸菩萨言」,从这个地方把它判做正宗分也未尝不可。诸位要晓得古大德判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定的。但是如果从「是时五百众中」,从这个地方判做正宗分,经题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就正确。如果这两行半判做序分,从「尔时佛告诸菩萨言」这个地方开始判做正宗分,经题上可以加两个字「佛说」,「佛说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我们在一切经里面看到经题,有的经题加上佛说,有的经题没有佛说,没有「佛说」的,难道不是佛说的吗?都是佛说的。加上佛说,通常有个例子,就是有个规矩,正宗分第一句话是佛说的,这部经经题上就可以冠上「佛说」。正宗分第一句话不是佛说的,是别人,启请者提出问题的,佛然后再答覆,通常这一类经就不加「佛说」。这是个普通的小常识,我们要懂得,不要看到有的经上冠佛说,有的经上没佛说,古人选经题他有这么个规矩。这是一点常识,附带的报告过。
这个时候就是弥勒菩萨劝勉这些菩萨们去见佛,向佛陀请教,当时这五百菩萨当中,有六十位顺从弥勒菩萨的劝导,一起去见佛。见佛之后行礼,『五体投地,顶礼佛足,悲感流泪,不能自起』,这四句虽然很平常,但是含义很深,我们从这四句能看到他们的动作、表态,深深的忏悔。如果没有忏悔心,怎么可能悲感流泪不能自起?从这两句就晓得他们自己知道自己的过失,虽知道而不能改,这个就是业障深重,习气太深,但是自己不是不晓得。知道自己过失,这是非常难得。而弥勒菩萨,这是带他们一道去的,弥勒菩萨对世尊致敬之后,他退一面坐。这六十位菩萨还跪在那里流眼泪。下面世尊就开示了。
【尔时佛告诸菩萨言。善男子。】
佛经上称善男子,那个善是有标准的,不是随便称的。这些人的过失很多还称善男子,他善在哪里?就是善在他见佛会流眼泪,他能生悲感,能有忏悔的心,知道自己的过失,这就善!这样的人就能回头,就能够改过,就能有成就。最怕的是自己有过失不知道有过失,佛菩萨来指点我们,其实读这个经就是佛菩萨来指点我们,我们读了、听了还不肯承认。不肯承认自己的过失,那就不是善男子,那就不善;能承认就是善男子。这佛称他们。
【汝等应起。勿复悲号生大热恼。】
佛也安慰他们,你们起来起来,不必难过,也不必伤心,你们起来。
【汝於往昔造作恶业。】
你们今天业障为什么会深重?习气为什么那么深?佛说出他们过去生中的业因,感得现前的果报。你们在过去生中曾经造作恶业。恶业当然很多,佛在这个地方只举出一条,这条当然是很严重的一条,很不应该犯的一条,他们在过去生中犯了。
【於诸众生以畅悦心。瞋骂毁辱障恼损害。】
八桩事情,做这个事情,你心里做得很痛快,做得很舒服,骂人骂得很痛快,骂得很得意。我们想想我们有没有这个毛病?看到人家做错事情,尤其是看到对不起自己,会不会有这些举动?如果有,我们跟他们没两样。
【随自分别。不能了知业报差别。】
随自己的邪知邪见,不知道业因果报的理论与事实的真相。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往往生不善心,造不善业,以为没有果报,那就错了。诸位要晓得,佛菩萨绝对不会欺骗一个人,佛教导一切众生、教导弟子,最低的限度要受持五戒,五戒里面就有不妄语。佛教人不妄语,哪有自己妄语的道理?决定不可能。《金刚经》上佛说得更好,「如来是真语者」,真就是不假;「实语者」,实则不虚;「如语者」,如是说得恰如其分,佛不在事实上加一点,也不在这事实上隐瞒一点,不增不减,所说的跟事实完全一样,这叫如语。「不诳语、不异语」,不诳语是决不欺骗人,不异语是没有两个说法,一切诸佛如来都是一个说法,为什么?说的都是事实真相,哪有两种说法的!所以我们对佛的言语,经文上字字句句深信不疑,我们就有福报。千万不要误听人言,「这些佛经靠不住,尤其是翻译的,恐怕翻译有出入」,让我们对於经教产生疑惑之心,这对自己造成重大的伤害,上了别人的当。你看自古至今凡是有成就的人,你细心去观察他,老实人,老实到什么程度?一点都不怀疑,他能成就,他的成就不可思议。
特别是净宗,净宗号称难信之法,能够相信一句阿弥陀佛解决问题,太不容易了。我自己学佛,三十年才相信这个法门,得来很不容易。我的老师当年教导我,我是不能不信,对老师是很有信心,但不是真信。怎么不真信?当然对於净土没有怀疑,还是不服,还是要去研究大经大论,总觉得会有比净宗更好的、更殊胜的。年轻人向往《华严》、《法华》的很多,我在年轻时候也是非常仰慕这两部大经。尔后有机缘,我讲《华严经》讲了十七年,我相信念佛法门了。在《华严经》讲到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我突然醒悟过来。善财的老师是文殊菩萨,文殊修什么法门?在《华严经》上你看看,文殊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普贤菩萨也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很明显。善财是文殊的得意门生入室弟子,你要问善财修什么法门?准是修念佛法门。再仔细看经文,有相应之处,他出去参访,第一位参访的善知识德云比丘,教他念佛法门,最后一位善知识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一个开头,一个结尾,彻始彻终一个法门。当中的参学是无量法门,无量法门都参学都通达,但是自己所修的一门深入,没有受任何影响。我们这才醒悟过来、明白过来。
那个时候我就知道了,普贤菩萨是我们净宗初祖,世尊在示现成道,华严会上提倡这个法门,以十大愿王劝导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同生净土,这是两位大菩萨他们的大德大能。我是从这个地方得到了启示,才体会到这个法门不可思议,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这才回过头来,《华严经》不讲了,讲《无量寿经》。以后碰到夏莲居夏老的《净修捷要》,这是我到北京去访问,黄念祖老居士送给我的。我一看了不起,他老人家在这个小册子里面写的是「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往年《楞严经》我讲了好多遍,至少有五、六遍,我没有看出这一点。他老人家一提醒,我想想,对!大势至菩萨是净土宗法界初祖,尽虚空遍法界提倡这个法门,没错,大势至菩萨是第一个人。娑婆世界是普贤菩萨是初祖,在我们中国,则慧远大师是初祖。所以今天讲到净宗初祖,我们得想想哪一位初祖?法界初祖、娑婆初祖、中国初祖,我们要把它辨别清楚,才能够体会到法门的无比殊胜。这也是佛学的常识,我们应当要明了,要把疑惑断除,才能够接受第一殊胜的法门,不再为业障所障。
这是这些人「随自分别,不能了知业报差别」,这个障碍是很大的。
【是故汝等。今为业障之所缠覆。於诸善法不能修行。】
这是佛略说,简略的告诉他,过去世造作种种的恶业,障碍了智慧,障碍了道业,障碍了修学一切善法。
【时诸菩萨闻是语已从地而起。】
听了佛的开示之后,这个时候才起来。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善哉世尊。愿为我等说此业障。我等知罪当自调伏。我从今日更不敢作。】
这是求法的正确态度,这样的心态求法,佛菩萨必定慈悲教诲。这一段文很容易懂,不必细说,要紧的是他知过,『我等知罪当自调伏』。如果对於这些恶业、恶作果然了解,自然就改过自新,「调伏」就是改过自新。《无量寿经》上讲的「洒心易行」,这是调伏的意思。底下讲得具体,『我从今日更不敢作』,这是真正的忏悔,忏悔实在就是后不再造,儒家所讲的不二过,就是这个意思。过失只有一次,明了之后,绝对不会再犯同样的过失,这是真正的忏悔。有这样一个心愿,想改过自新,世尊哪能不开导,哪能不教诲?这个学生太难得。世出世法一个好的老师,真正善知识,所希望的学生就是这一类的学生,他能够改过自新,能够发奋向上。
下面,我们来看世尊举他们过去生中所造的罪业,这个罪业造得很重。但是正如世尊前面所说,我们世间人愚痴,对於这些造作不以为然,没有在意,不知道有这么严重的后果,於是造作的人就多。菩萨在此地给我们做个样子。我们看经文。
【尔时佛告诸菩萨言。善男子。汝曾往昔於俱留孙如来法中。出家为道。】
这说明可见得他们真的善根很深厚。俱留孙佛是我们贤劫第一尊佛,释迦牟尼佛是贤劫第四尊佛,就是世尊以前的第三尊佛,往前面算第三,贤劫第一尊佛,距离我们这个时劫就很长。『俱留孙』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所应断」,所应该断的他统统断尽了。那些是所应断的?见思烦恼是应该要断的,尘沙烦恼也应该要断,根本无明还是要断。这三类的烦恼断尽,就成佛了。这是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的,见思烦恼断了证阿罗汉果,尘沙烦恼断尽这是菩萨,无明烦恼断尽,这是证无上菩提究竟佛果。俱留孙佛是三类烦恼统统断尽,这名号里面的意思。在那个时候,这批菩萨出家修道,修得也不错。
【自恃多闻修持净戒。】
我们要记住,这里面是有六十位菩萨跟弥勒菩萨见佛的,这六十个人当中有一部分对於经教很通达,於是就生起傲慢之心。『恃』是仗持著,仗著自己多闻,通达经教。有些是仗著自己持戒很精严,戒律清净。可见得都修得不错,他的麻烦就是底下讲的。
【常怀憍慢傲逸之心。】
这就犯了四种过失。现代这个社会,如果人要有一两样的专长,超过一般人,就觉得是值得骄傲。这个地方是出家人,出家人还是犯这个毛病。他会讲经说法,讲得不错,值得骄傲;那个人持戒,戒律持得很精严,也值得骄傲,这就坏了,毛病就犯在这里。所以我们常常在社会上听到「值得骄傲」,不是一句好话。本来是好事,一骄傲就堕落了,多可惜!『憍慢傲逸』是烦恼心所,我们有没有?除此之外,还有:
【又行头陀少欲知足。】
这个也难得,好像前面这四种烦恼没有,『头陀』是苦行,修苦行的出家人,『少欲知足』,他的生活过得非常简单,没有丝毫的奢求。他也有麻烦,麻烦在哪里?
【於是功德复生执著。】
麻烦在这里,著相!你看佛在《金刚经》上就告诉我们「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些菩萨著相,他修苦行,少欲知足,他著相,「我修苦行,我少欲知足,你们不如我」,著相了。所以他是凡夫,他不是菩萨,著相就迷了。这是通说一般所犯的过失。你修得是不错,但是你犯了毛病,你的烦恼习气没有断,在行门里面还常常起现行,烦恼伏不住。伏不住往往就容易造业,下面举出两个事实。
【尔时有二说法比丘。多诸亲友名闻利养。】
这种事情是必然的现象,讲经说法的人,无论是出家菩萨,或者是在家菩萨,一定得听众的尊重、恭敬供养,这是必然的。可是你要记住,虽然这些事相现前,大众的恭敬赞叹、礼拜供养这个现象现前,自己一定要知道,我自己是凡夫,不是佛菩萨再来,即使佛菩萨再来,也非常谦虚,也不值得骄傲。我们讲这一点算什么,不要说跟诸佛菩萨比,跟从前的这些祖师大德们相比,我们就矮了一大截,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这种礼敬、供养现前,我们看到了更要惭愧,更要修忏悔法,这才是对的,决定不能满足。如果一生满足之心,必定又堕到骄慢傲逸,那就坏了,那结果就是下面佛所说的,非常可怕。我们自己要小心要谨慎,要有智慧时时提高警觉,不可以堕落。弘法利生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的本分,做好了应该的,没有什么功劳,不能居功;做不好那就有罪过,那就不应该的。常常要懂得守本分、尽责任。
这两位出家的菩萨,这是现的比丘相,出家菩萨,他们弘法利生。所以『多诸亲友』,「亲」不一定是自己的家亲眷属,法眷属也是亲,「友」就是指一般的同参道友,凡是参与法会的都是属於亲友眷属,法眷属。『名闻利养』现前。
【汝於是人以悭嫉心。妄言诽谤行淫欲事。】
你看到这个情形,嫉妒心起来,看到人家得名闻利养,自己不如别人还不服气,还要想方设法去破坏他。用什么方法破坏?毁谤,妄语毁谤,挑拨间离,说这个法师行淫欲事,破戒了,这是大戒、重戒。
【是时法师亲友眷属。由汝间离说其重过。皆令疑惑不生信受。】
这些听众果然听信了你的妄言,对这个法师不生恭敬心,也不再供养这个法师。
【彼诸众生於是法师。无随顺心断诸善根。】
不再听从法师的教诲。这个挑拨是非的人造了什么样的罪业?他的罪业是『断诸善根』,把这些众生的法身慧命断掉了。佛在戒经上常说,断人身命罪小,你杀一个人,罪不大,说实在的话,你杀一百个人、杀一千个人,罪都不是很大的。如果你断一个人法身慧命,你的罪过就大了,何况你断众多人的法身慧命,这个不得了!法师在讲经说法,讲经说法的人不一定是佛菩萨,可是听众里面,如果听了之后他感动、觉悟了,依教修行,他在这一生当中,我们以净宗的话来说,往生不退成佛,这还得了!这个法会成就一尊佛,你把这尊佛拉回来再送去搞六道轮回,你这个罪太重了。因为他成了佛、成了菩萨他要度多少众生,你们诸位仔细去想想,算算这个帐。所以断一个人的法身慧命,障碍一个人学佛的因缘,比杀人身体那个罪过不知道要重多少倍,这些人造这样的罪业。
翻过来,如果我自己不能讲经,我愚痴、没福报、没有智慧、没有辩才,不能讲经。看到讲经的这些法师大德我能够生欢喜心、能够赞叹、能够随喜,我得的这分功德,跟那个讲经的法师无二无别。这个念头一转来,祸与福果报的差别皆不可思议,一个是得善福,一个是得恶报,都不可思议。我们对於这些事情要细心去体会,要细心的去思惟,这个里面的理非常深,境界非常之广。所以这个地方讲「无随顺心断诸善根」,这就是结罪。
【是故汝等由斯恶业。】
你们因为造作这个恶业,
【已於六十百千岁中。生阿鼻地狱。】
他们造作罪业是在俱留孙如来法中,是在那个时候,到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了,时间相当之长,一尊佛三大阿僧只劫,四尊佛这个时间就太长了。他们造作这个罪业之后,已经在阿鼻地狱过了『六十百千岁』。六十百千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六百万年。造作罪业很容易,几个小时、几天的毁谤,阿鼻地狱六百万年。六百万年是我们人间的算法,是我们世间的算法,而他在地狱里面受罪的感受那就太长了。我们在《地藏经》上所读到的,堕阿鼻地狱时间是论劫数算的,那是讲他的感受,所谓是在这个苦的境界里头度日如年,是这个意思。而在我们人间看是六百万年,六百万年也是很长的时间。
【余业未尽。】
阿鼻地狱罪受满了,但是还有余罪。最重的果报报了之后,还有轻的。
【复於四十百千岁中。生等活地狱。】
『四十百千』就是四百万,再有四百万年堕『等活地狱』,等活地狱是八热地狱的第一个,这就是八大地狱。它里面的苦比阿鼻地狱稍微轻一点,也是很重的。阿鼻地狱就是无间地狱,阿鼻是无间。从无间地狱出来,再到等活地狱。等活地狱里面过了四百万年之后:
【余业未尽。复於二十百千岁中。生黑绳地狱。】
再有二百万年堕『黑绳地狱』,黑绳地狱也是八大地狱之二,这个里面的苦难仅次於等活地狱,比等活地狱轻一点,也不得了。《地藏经》上告诉我们什么叫黑绳?是把这个人用绳子来量,不晓得是多少距离,量完之后用锯子锯,受这个苦二百万年。余业还没尽,麻烦真是大。
【复於六十百千岁中。生烧热地狱。】
『六十百千』,又是六百万年,堕『烧热地狱』。烧热地狱是八大地狱里面好像是第六、第七,这里面的罪比黑绳地狱要轻。虽然说是轻,也都不得了。诸位读《地藏经》你就晓得了,这些地狱的情况《地藏经》上说得很清楚,《楞严经》里面也讲得很清楚。由此可知,造作这个罪业,把地狱的时间合起来,从阿鼻地狱到烧热地狱,总共是一千八百万年。这是以我们人间时间来算的,实际上他在地狱里头的感受真的是无量劫。所以说堕地狱,永劫不得翻身,那是讲他在地狱里面受这些苦难的感受。而实际上造作这种罪业,以人间来讲是一千八百万年。所以诸位想想看,这种嫉妒心、悭贪心生起来,造这样的罪业。造罪业真的是很容易,时间很短暂,破坏一个讲经的道场,让这些听众人对讲经法师生起疑惑心、厌恶心,不再来听,干这个事情,哪里晓得有这么重的果报!
【从彼殁已还得为人。】
这是地狱罪受满,再得人身。得人身还是有余报,地狱罪业还没有完,还有余报。
【五百世中生盲无目。】
『生盲』就是生下来眼睛就失明,五百世,要受这个果报。
【以残业故。】
当然生盲他不会得到有好的职业。
【在在所生常多蒙钝。】
蒙钝是愚痴,蒙昧愚钝。
【忘失正念障覆善根。】
这是从地狱出来,虽然得人身,还要受这个余报。
【福德微少形容丑缺。人不喜见。】
由此可知,种什么样的因一定感什么样的果报,世出世法总不外因果报应,这就是现代人所讲的真理,因缘果报是真理,大乘经上常说,理、事佛都说得非常透澈。从理上说虽然讲万法皆空,从理上讲,《金刚经》上就说得很明显,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能得是空。又给我们讲诸法缘起,无有自性,当体即空,这是说你所执著的不可得,能所都不可得,这是真理。虽然能与所俱不可得,但是能所的现象好像在我们眼前,我们六根都能感受得到,这是一回什么事情?这是个幻相,《金刚经》上给我们讲,这是梦幻泡影。梦幻泡影有没有?有,但是虽有,不是真有,假有、幻有。佛在经上叫妙有,妙有非有,你不要当真。妙有从那里来的?从因果来的,所以说因果不空,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为因果不空,所以有梦幻泡影、有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因果显现的,这个意思很深。明了这个意思,十法界是我们修因所感的果报,也正是佛在大经上常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华严经》上说的。所以《华严》也是相宗六经之一,相宗的根本经典有六经十一论。
既然肯定因果不空,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不能不谨慎,要晓得不但是言语、动作会有果报,起心动念都有果报。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你为什么不动善念?你为什么要动恶念?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相貌庄严,色相圆满,这大家都希望的,哪个人不爱美?你为什么不美?你要晓得,美是从美的心变成美的相,所以你先要心美才行,你心不美,怎么样化妆也化妆不像。现在有不少人,连外国都常见,去整型,爱美去整型,结果整出来之后叫不伦不类,真的把自己毁掉了,我们看到整型毁掉自己的人很多,后遗症真是太多了。佛教给我们整型的方法好,一点副作用都没有,怎么说?相随心转。你看佛的相圆满,没有一丝毫的缺陷,因为佛的善心圆满,没有丝毫的恶念,没有丝毫的恶意,所以他的相貌圆满。菩萨慈悲,你看菩萨的相都很美,阿罗汉的相就不一样。阿罗汉的相虽然不一样,有的奇奇怪怪、古古怪怪的,你细细去观察他,他没有恶意,他是个善相。
人天的相就不一样,有些人相长得很美,你仔细去看他有杀气,看的很可怕,他不是个柔和的相,不是个善良之相,那是罗刹的相。你看阿修罗、罗刹的相,佛给我们讲,修罗的相,男子的相很凶恶,女子的相很美,但是那个美你仔细一看跟菩萨不一样。菩萨慈悲、善良,没有恶意,罗刹女、阿修罗女你仔细看,她很凶很狠,她不善良。所以要晓得相从心转,它的根本的原理就是佛在大经上讲的境随心转,身体是境界。我们要想相貌好、身体好,身体都属於境界,只要修清净心,修真诚心、平等心、慈悲心,你的身体相貌一定可以追随菩萨。佛追不上,应该跟菩萨差不多。为什么?菩萨心现的当然是菩萨相。这个方法改变体质,改变我们的容貌非常有效。你们要问我,大概要多久的时间能够转变?我可以告诉你,快则六个月,慢则三年,一定可以改过来,你要真修,你要不是真修那不行。依什么修?依这部经修就行,就非常有效果。这个经上所说的这些毛病,你统统把它改过来,依教奉行,改过自新。所以真修行的人,不要看别的,看他的容貌、看他的体质、看他的举止、言谈就知道了。功夫都表现在外面,丝毫都不能够隐瞒。希望诸位同修好好的认真努力。
诸佛菩萨是我们最好的榜样,我们追随的老师,也是我们活的样子。我过去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是印光大师的学生,所以我这个法脉还是从灵岩山传下来的,一脉相承。我亲近李老师,李老师像我这个年龄,差不多七十一、二岁的样子,我跟他的时候。七十岁的人,看起来大概只有四十岁,我们不能不服。不但容貌是四十岁,体力也是四十岁。一道跟年轻人爬山,跟那些大专学生,办大专讲座,跟大专学生爬山。我跟李老师带著学生,我们走在最前面,第一个爬到山顶,学生还在后面。等了好半天,一个才喘吁吁的上来,「不行不行,你们这些年轻人差远了」,这个叫人不能不服气。
一般说这是修行的感应,其实不是的,有它的道理在。如理如法的修学,这是自然的,境随心转。所以学佛人确实,我们在讲席当中讲得太多了,青春永驻,办得到,不是办不到,真办得到。你要真相信、真肯干,百病不生,怎么可能生病?病从哪里来的?病从妄想分别执著来的,所有的疾病病根都是这个。你心不清净,天天打妄想,於是什么病都生出来,你有怪的念头,就得怪病,这是一定的道理。你的心很清净,天天念佛、天天念菩萨,佛菩萨哪有生病的?没有嘛!即使有病,一个真正念佛人,常常持菩萨名号的人,病都会自己好了,不需要用药物。这里面是有理论依据的,不是随便说的,依照这个理论去做,这个事实就现前。所以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才知道学佛是真实的,一切法中没有一法能比得上学佛的殊胜。世出世间任何的利益,都比不上学佛得的利益这么样的究竟圆满。我们看这一节果报,深深的思惟,细心体会,能够稍稍明了这里面的事与理。除了自己身体有这些缺陷之外,外面人家见到你不生欢喜心。
【诽谤轻贱戏弄欺嫌。】
『欺』是欺负你,『嫌』是嫌弃、讨厌你,这也是余报。确实我们人的一生,「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谁定的?自己造作业因定的。问题又来了,既然是定了,我们能不能改?能改。所以佛法不是宿命论,佛法承认人有命运,但是命运可以改变。你要真的好好的依照佛法的教诲去修,很快能够把它改正过来。
【常生边地贫穷下劣。丧失财宝资生艰难。不为众人尊重敬爱。】
这几句是说他的生活环境,他的生活环境,那就相当之苦。『常生边地』,边地是指文化水平落后的地区,也就是说他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这就很苦恼了。『贫穷下劣』是指他的生活困苦,物质条件缺乏。底下讲『丧失财宝』,得不到财宝,『资生艰难』,生活非常困苦,物质生活。底下两句是讲他的精神生活,『不为众人尊重敬爱』,这些大众人讨厌他、欺负他、毁谤他、戏弄他,这是精神生活的痛苦。都是过去生中造作恶业的余报。所以业因非常复杂,都展现在果报上。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晓得事实真相了,我自己一生所遭遇的,你就能够忍受,不怨天不尤人。假如自己果报还不错,想到是过去生中造了一点善因,希望善因继续增长,希望恶的因从此永断,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的菩提道中,就能够一帆风顺,少障碍、少烦恼。假如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境遇不如意,逆缘逆境很多,我们也不必烦恼,也不要怨天尤人。如果生烦恼、怨天尤人,我们就增长罪业,前途比现在更要差,这不是我们愿意见到的,不是我们愿意去承受的。应当改过自新,应当反省检点、断恶修善,这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修学的环境,这是一条正道,如理如法。
学佛的好处就在此地。佛让我们明了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的道理,而后知道我们自己应该怎样去做,应该怎样去修、怎样去学。这是佛法的殊胜之处,这是佛法高明之处,其他地方学不到,世间的学术我们学不到,其他一切宗教里头也学不到,我们有缘遇到,这也是过去生中所种的善根。这一生遇到无比殊胜的法门,要知道珍惜,要认真的学习,在这个里面开智慧。果然如理如法的修行,我们的生活环境、修学环境必定是一年比一年好转,一月比一月好转,学佛的成绩、学佛的效果就见到了,学佛的功德利益我们就享受到了。这是真正如理如法修行必然得到的一个结果。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於后末世五百岁中法欲灭时。还於边地下劣家生。匮乏饥冻为人诽谤。忘失正念不修善法。设欲修行。多诸留难。虽暂发起智慧光明。以业障故。寻复还没。】
这个罪业的余报,实在讲时间太长了,不亚於前面所讲的地狱罪报一千八百万年,这个余报比那个时间还要显得长远,实在可畏可怖。这是佛一讲到末法时期,讲到现在了,你看从俱留孙佛一直到释迦牟尼佛,余报还未尽。『后末世五百岁中』就是末法时期第五个五百年,五五百年,这个说法正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法欲灭时』,这个时代是斗争坚固的时代,我们看到社会上动乱的现象,再以佛经对照一下,释迦牟尼佛说的一点都没错。可见得他在三千年前看今天时局,已经看得非常清楚、非常明了。这些人还是生於边地下劣人家,这就是说他的余报还没尽,依旧受生活的困苦,还是受到别人的毁谤,正念不能提起来,善法很难修学,修善他有障碍。所以,『设欲修行多诸留难』,障缘很多。『虽暂发起智慧光明』,过去生中毕竟是个修行人,阿赖耶识里面含藏著有善的种子,但是这种子起现行的时间不长,又被业障盖覆住。所以他的善念少恶念多,善行少恶行多,原因就在此地。说实在话,若不是佛为我们说出,我们怎么会晓得这个道理,怎么会发现这个原因。幸好还是过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造作这个业,报尽了之后,还能够回头。
【汝等从彼五百岁后。是诸业障尔乃消灭。】
经上讲的『汝等』就是我们现在的大众,我们就是从这里过来的。『五百岁后』也正是这个时候,照外国人的算法,我们中国古大德不大承认,像近代的印光老法师、虚云老和尚,他们一些著作记载的佛历,不用外国人的,用我们中国传统的。中国传统的记载,今年是佛灭度三千零二十二年,照这个算法好,照这个算法就是「汝等从彼五百岁后」,就是二千五百年以后。二千五百年以后,我们罪业差不多消了,我们应该很高兴,所以才遇到这个殊胜法门。这个帐要算要从俱留孙佛算起,这世尊给我们讲的,我们的灾难差不多过去了,所以这一生遇到这个法门。
【於后得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我们这一生抓住机会好好的念佛,这一生决定可以往生不退成佛。这部经在今天讲岂不正是时候吗?佛所讲的确实就是我们大家,俱留孙佛我们出家造的罪业,到今天这个时候才现出一线曙光。真正能够忏悔,改过自新,老实修学,我们这一生就有成就。
【是时彼佛当为汝等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这句话我们要直下承当,不要谦虚、不要客气,就要敢当。我们过去为同修们讲解《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给我们授记。你看末后世尊说得那么清楚、明白,我们娑婆世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人,将来在西方世界修行圆满,到他方世界去作佛,佛的名号都叫「妙音如来」。为什么叫妙音?我们在经上都讲过了。所以我们现前接受三皈的同修,我都用妙音做法名,现在是妙音居士,将来你成佛是妙音如来,因果相应。这是佛替我们起的法名,是佛给我们授记,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无量寿经》最近在十年当中,我们讲过九遍,我这次在美国,那边的同修又要找我讲,我说要我讲十遍,那第十遍怎么个讲法?我就想了个讲法,我说九遍已经很可以了,录音带都流通,而且有好几种已经写成文字,最近在台湾印的都要出版了。第十遍的讲法,我就想到古德常讲的,这个法门是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我就讲一个「无量寿经指归」,他们听了这个名词很别致、很好!
指归怎么讲法?就是一切经里面,所讲到的西方极乐世界。可是这样去查经太麻烦,现成有个方便,黄念祖老居士注解《无量寿经》,他引用的经论好像有一百多种经论,每部经总引用了好几条,内容相当丰富。他所引用的没有加以注解,对於佛学有研究的人,看了没有问题,初学人还是比较困难,我们就专讲他所引用的。所以把它节录出来,一条一条节录出来,去掉重复的,在美国我们开始讲。也是讲到「弥勒十心」,大概黄老居士也是参考古德的注解,「弥勒十心」只写了前面三条,后面就没有了。我们讲到这一段,这十心十条总要讲完全,於是乎查经就查到了这部经,「弥勒十心」是我们这部经最后的一段。查到,我一看,我说这部经是救命恩人,是我们现在学佛人的特效药。是这个因缘把这个经找出来,岂不是佛菩萨的感应吗?那么多经典,我们怎么会去找这部?找不到!
从这个地方查经查到这一部,从头一看全是自己的毛病,这还得了!这个毛病要不改过来,我们这一生又会空过。这是诸佛如来本愿威神的加持,让我们在《藏经》里头发现这部经典。正好接著《金刚经》的后面,《金刚经》除我们理障,这部经除事障,理、事障碍都除掉,我们修学这个法门必定是一帆风顺。就是世尊在此地所说的,「是时彼佛当为汝等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不是往生极乐世界才授记,现在就授记。
请掀开经本第一面,倒数第四行: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在於会中见诸菩萨具足如是不善诸行。作是念言。此诸菩萨於无上菩提圆满道分。皆已退转。我今当令是诸菩萨。觉悟开晓生欢喜心。】
我们从这一段看起。经文一开端,昨天向诸位做了个简报,在这个大会当中,大比丘与菩萨众都是慈悲大权示现。也就是故意做出这个样子,让弥勒菩萨来发起这次的法会,这就是佛法当中常讲的密意,其目的都是为了利益末法时期的众生。特别是末法时期善根福德深厚的众生,遇缘不同,往往犯了许多的过失而堕落,因此才有这些大悲菩萨示现来利益教诲我们。弥勒菩萨看到这些情形,在大会当中看到这些菩萨,这些菩萨就是说我们初学的菩萨。『具足如是不善诸行』,上面说了十二条,这个十二条如果有一条、两条,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就,何况具足!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应当深深的反省,自己有没有具足这些过失。若有过失,那真是像弥勒菩萨所说的,『於无上菩提圆满道分』,无上菩提是大菩提,圆满道分是大涅盘;换句话说,於菩提涅盘就退转了。弥勒菩萨看到这个情形,他说『我今当令是诸菩萨,觉悟开晓生欢喜心』,弥勒菩萨来帮忙,让这些初学的菩萨能够觉悟、能够回头、能生欢喜心。
【作是念已。即於晡时从禅定起。往到其所共相慰问。复以种种柔软言词。为说法要令其欢喜。】
这个地方我们要记住、要学习。你看弥勒菩萨的确显示的是大慈大悲,见到这么多小菩萨犯这个严重的过失,他并没有责备,你看他的态度多温和,言语也很柔和。『晡时』就是午后,在一般就是吃过午饭以后这个时候。他『从禅定起』,就是出定,到这些菩萨所在之处,去安慰他们、慰问他们。又『以种种柔软言词』,可见得没有显示出丝毫责备的这种言语、颜色,没有,表现得非常柔和。『为说法要令其欢喜』,这是很重要的教学的善巧。如果这些小菩萨不生欢喜心,那弥勒菩萨教导,他们掉头就去了,睬也不睬你,这就失败了。必须叫这些人生欢喜心,对弥勒菩萨又尊敬、又爱护,这才喜欢听他的话,这些地方我们要学习。
【因告之曰。】
安慰完了之后,再说些佛法让他们欢喜,然后才转入正题。
【诸仁者。】
『仁者』是我们佛门对菩萨的敬称,仁慈之人。
【云何汝等於无上菩提圆满道分而得增长不退转耶。】
这个言词就说得好,为什么你们对於大菩提、大涅盘要有进步,天天修学,天天有进步,如何能不退步?实在讲他们已经退到谷底。弥勒菩萨你看看他的口吻,这一种辞令就是与人对话的方式,不但是佛门教学我们要注意,就是在家居士日常生活当中交际应酬也应该要懂得。你能够懂得这一套,凡是与你接触的人,没有一个不欢喜你、尊重你,然后你劝他念佛、劝他学佛,就很容易接受。世尊教给我们的四摄法,四摄的摄就是接引的意思,四种接引众生的方法,第一个是布施,第二是爱语,你看看弥勒菩萨表现的爱语。布施是给人结缘,爱语是让人家生欢喜心,所以这是很重要的一种方式。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是诸菩萨同声白言。尊者。我等今於无上菩提圆满道分。无复增长唯有退转。】
这些菩萨倒还不错,很老实,说真话,这就是可教可度,能承认自己的过失。他们异口同声都说『尊者』,是对弥勒菩萨的尊称。弥勒虽然是菩萨,菩萨是我们的学长,但是他的资格很老,足以作我们的老师,学长兼老师,所以我们对他称为尊者,这对他尊敬的称呼。说我们现在对无上菩提,对大涅盘道真的没有进步,不但没进步,天天还在退步。下面说出原因,这个原因一说出来,实在讲,我们现前真的都有,都犯这个毛病。
【何以故,我心常为疑惑所覆。】
常常生疑虑、迷惑,相宗里面讲的烦恼心所,根本烦恼有六个心所,贪、瞋、痴、慢、疑,这是大烦恼,对圣教怀疑。他为什么会对圣教怀疑?他的智慧没有开,对佛所说的经教没有能够理解,因此不能不怀疑。所以他底下讲了。
【於无上菩提不能解了。】
佛所说的一切经教,归纳起来总不出戒定慧三学,总不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些人虽然常年跟随世尊听经、闻法,但是没开悟,听是听了,没有悟处,不能够了解,於是疑惑就生了。
【云何我等当作佛耶不作佛耶。】
这个疑问在我们今天佛门,在家、出家非常普遍。我们学了佛,我们要不要作佛?是要作佛,还是不要作佛?真正学佛想作佛的人不多,而真正学佛想得人天福报的人占很大的比例。求人天福报,他就不作佛耶!出家人,我还遇到一位法师,这个法师不久之前圆寂了,我们很熟,很年轻的时候我们就认识。他曾经告诉我,因为我念佛,常常讲往生极乐世界。他说他不要生极乐世界。我说那你打算干什么?「来世还当法师!」他不想到西方世界去作佛,他想来生还当法师,大概当法师不错,名闻利养很多。这真的叫迷惑颠倒,比这些菩萨们不如,这些菩萨们遇到弥勒,有这殊胜的因缘,回头了。我遇到这个法师,我不是弥勒菩萨,没有办法帮助他回头。所以这是个大的疑问,是根本烦恼。
【於堕落法亦不能了。】
佛经上常讲的,你造作种种罪恶将来要堕三恶道,对佛这些说法,他也不清楚、也不明白,常怀疑真的有地狱吗?真的做恶事有恶报吗?问号打了一大堆,不相信。大概佛经上讲的因果报应是吓唬人的,希望人不要做坏事,吓唬别人的,吓不了我!这个糟了,这问题严重。像这样的问题确实普遍存在佛门当中,我们稍稍注意、留意一下,在谈话当中就能发现。所以这部经,我觉得这是世尊为我们末世这些遇缘不善的同修们一服特效药,救命的特效药,非常重要。一定要细心深入去研究、去讨论,细心检点自己有没有违犯。下面经文说:
【云何我等当堕落耶不堕落耶。】
他有这些问题:我们这些人是真的会堕落,还是不会堕落?
【以是因缘善法欲生,常为疑惑之所缠覆。】
这些人,实在讲包括我们在座的同修,都是多生多劫的修行,绝不偶然。许多大乘经上佛都为我们授记了,《无量寿经》上佛给我们授记,《金刚经》上佛也给我们授记。我们决定不是在过去生中,是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过去生中都曾经经历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大家的善根都非常深厚。为什么今天还搞成这个样子?遇缘不善,善导大师讲得好,遇缘不同,我们受的果报就不一样。今天这个缘非常殊胜,这经题上「殊胜志乐」,我们遇到好缘,无比殊胜的因缘,难得而稀有,如果能够掌握住、抓住,我们这一生决定成就。再看下面经文。
【尔时弥勒菩萨。而告之曰。诸仁者。可共往诣如来应供正遍知所。而彼如来。一切知者一切见者。具足成就无障碍智解脱知见。以方便力。善知一切众生所行。当为汝等随其根性种种说法。】
你看弥勒菩萨教导的善巧,弥勒菩萨不自己说,为什么?自己份量不够,虽然说的跟世尊没有两样,但是人家不服,未必能够完全接受,所以不说,邀他们一同去见佛。见佛了,大家都没话说,所以邀这些人一同到世尊这个地方。『如来应供正遍知』是佛十种称号里面的三种,通常一般经里面都会把十种称号统统列出来,此地虽然列了三种,要知道三种就是十种的省略。文字上虽然只有三种,它意思上是具足的,圆满具足,这是我们必定要晓得。如果在一个不常讲经的道场,这个称号要作简单的介绍,像我们这个地方是长期的道场,同学们对於这些名相都很熟悉,就可以省略,不必再累赘。但是也得要略说一说「如来」的意思。《金刚经》上说得很好,「如来者,诸法如义」,这个意思说得非常圆满。另外,从事上讲也有个意思,也说得很好,「今佛如古佛之再来」,这个意思也很好。佛佛道同,今佛无异於古佛,这个说法是从事上讲,意思讲得很好。「应供」,应是应当,接受人天的供养。佛是无上福田,我们有幸能供养佛,这是种大福报,所以他有应供这个德号。「正遍知」这是说如来圆满的智慧,我们常讲一切种智,圆满智慧,正是正确,决定没有错误、没有偏差;遍是圆满,无所不知。十号都是显示自性本具的德能,实在讲自性的德能无量无边,说之不尽,佛用归纳的方法,归纳成这十条,便於解说。
弥勒菩萨讲,『而彼如来,一切知者一切见者,』「彼如来」就是称世尊,他是一切知者一切见者。『具足成就无障碍智解脱知见』,「无障碍智」就是讲的实智,「解脱知见」是讲权智。《般若经》上常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障碍就是无知,就是《般若经》上讲的无知是无障碍智,解脱知见是无所不知。这样一个圆满大智慧之人很难遭遇,有缘遇到这是大幸,他能『以方便力』,力是能力,他有方便、有善巧。而且因为他的智慧圆满,他能『知一切众生所行』,现在的心情,你心里想什么?你做些什么?过去生中,再过去生中,过去无始,未来无终,他都知道、都明了。我们如果去见他,他一定会为你们,随著你们每个人的根性,为你开示,你才能够得到真实的利益。帮助你解决疑难,帮助你解除疑惑,使你用功能够得力,於菩提涅盘有进步而不会有退步,我们去见佛去。
【是时五百众中有六十菩萨。与弥勒菩萨。往诣佛所。五体投地顶礼佛足。悲感流泪不能自起。弥勒菩萨。修敬已毕退坐一面。】
假如我们把刚才念的这一段,也归到序分的话,从下面「尔时佛告诸菩萨言」,从这个地方把它判做正宗分也未尝不可。诸位要晓得古大德判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定的。但是如果从「是时五百众中」,从这个地方判做正宗分,经题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就正确。如果这两行半判做序分,从「尔时佛告诸菩萨言」这个地方开始判做正宗分,经题上可以加两个字「佛说」,「佛说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我们在一切经里面看到经题,有的经题加上佛说,有的经题没有佛说,没有「佛说」的,难道不是佛说的吗?都是佛说的。加上佛说,通常有个例子,就是有个规矩,正宗分第一句话是佛说的,这部经经题上就可以冠上「佛说」。正宗分第一句话不是佛说的,是别人,启请者提出问题的,佛然后再答覆,通常这一类经就不加「佛说」。这是个普通的小常识,我们要懂得,不要看到有的经上冠佛说,有的经上没佛说,古人选经题他有这么个规矩。这是一点常识,附带的报告过。
这个时候就是弥勒菩萨劝勉这些菩萨们去见佛,向佛陀请教,当时这五百菩萨当中,有六十位顺从弥勒菩萨的劝导,一起去见佛。见佛之后行礼,『五体投地,顶礼佛足,悲感流泪,不能自起』,这四句虽然很平常,但是含义很深,我们从这四句能看到他们的动作、表态,深深的忏悔。如果没有忏悔心,怎么可能悲感流泪不能自起?从这两句就晓得他们自己知道自己的过失,虽知道而不能改,这个就是业障深重,习气太深,但是自己不是不晓得。知道自己过失,这是非常难得。而弥勒菩萨,这是带他们一道去的,弥勒菩萨对世尊致敬之后,他退一面坐。这六十位菩萨还跪在那里流眼泪。下面世尊就开示了。
【尔时佛告诸菩萨言。善男子。】
佛经上称善男子,那个善是有标准的,不是随便称的。这些人的过失很多还称善男子,他善在哪里?就是善在他见佛会流眼泪,他能生悲感,能有忏悔的心,知道自己的过失,这就善!这样的人就能回头,就能够改过,就能有成就。最怕的是自己有过失不知道有过失,佛菩萨来指点我们,其实读这个经就是佛菩萨来指点我们,我们读了、听了还不肯承认。不肯承认自己的过失,那就不是善男子,那就不善;能承认就是善男子。这佛称他们。
【汝等应起。勿复悲号生大热恼。】
佛也安慰他们,你们起来起来,不必难过,也不必伤心,你们起来。
【汝於往昔造作恶业。】
你们今天业障为什么会深重?习气为什么那么深?佛说出他们过去生中的业因,感得现前的果报。你们在过去生中曾经造作恶业。恶业当然很多,佛在这个地方只举出一条,这条当然是很严重的一条,很不应该犯的一条,他们在过去生中犯了。
【於诸众生以畅悦心。瞋骂毁辱障恼损害。】
八桩事情,做这个事情,你心里做得很痛快,做得很舒服,骂人骂得很痛快,骂得很得意。我们想想我们有没有这个毛病?看到人家做错事情,尤其是看到对不起自己,会不会有这些举动?如果有,我们跟他们没两样。
【随自分别。不能了知业报差别。】
随自己的邪知邪见,不知道业因果报的理论与事实的真相。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往往生不善心,造不善业,以为没有果报,那就错了。诸位要晓得,佛菩萨绝对不会欺骗一个人,佛教导一切众生、教导弟子,最低的限度要受持五戒,五戒里面就有不妄语。佛教人不妄语,哪有自己妄语的道理?决定不可能。《金刚经》上佛说得更好,「如来是真语者」,真就是不假;「实语者」,实则不虚;「如语者」,如是说得恰如其分,佛不在事实上加一点,也不在这事实上隐瞒一点,不增不减,所说的跟事实完全一样,这叫如语。「不诳语、不异语」,不诳语是决不欺骗人,不异语是没有两个说法,一切诸佛如来都是一个说法,为什么?说的都是事实真相,哪有两种说法的!所以我们对佛的言语,经文上字字句句深信不疑,我们就有福报。千万不要误听人言,「这些佛经靠不住,尤其是翻译的,恐怕翻译有出入」,让我们对於经教产生疑惑之心,这对自己造成重大的伤害,上了别人的当。你看自古至今凡是有成就的人,你细心去观察他,老实人,老实到什么程度?一点都不怀疑,他能成就,他的成就不可思议。
特别是净宗,净宗号称难信之法,能够相信一句阿弥陀佛解决问题,太不容易了。我自己学佛,三十年才相信这个法门,得来很不容易。我的老师当年教导我,我是不能不信,对老师是很有信心,但不是真信。怎么不真信?当然对於净土没有怀疑,还是不服,还是要去研究大经大论,总觉得会有比净宗更好的、更殊胜的。年轻人向往《华严》、《法华》的很多,我在年轻时候也是非常仰慕这两部大经。尔后有机缘,我讲《华严经》讲了十七年,我相信念佛法门了。在《华严经》讲到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我突然醒悟过来。善财的老师是文殊菩萨,文殊修什么法门?在《华严经》上你看看,文殊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普贤菩萨也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很明显。善财是文殊的得意门生入室弟子,你要问善财修什么法门?准是修念佛法门。再仔细看经文,有相应之处,他出去参访,第一位参访的善知识德云比丘,教他念佛法门,最后一位善知识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一个开头,一个结尾,彻始彻终一个法门。当中的参学是无量法门,无量法门都参学都通达,但是自己所修的一门深入,没有受任何影响。我们这才醒悟过来、明白过来。
那个时候我就知道了,普贤菩萨是我们净宗初祖,世尊在示现成道,华严会上提倡这个法门,以十大愿王劝导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同生净土,这是两位大菩萨他们的大德大能。我是从这个地方得到了启示,才体会到这个法门不可思议,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这才回过头来,《华严经》不讲了,讲《无量寿经》。以后碰到夏莲居夏老的《净修捷要》,这是我到北京去访问,黄念祖老居士送给我的。我一看了不起,他老人家在这个小册子里面写的是「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往年《楞严经》我讲了好多遍,至少有五、六遍,我没有看出这一点。他老人家一提醒,我想想,对!大势至菩萨是净土宗法界初祖,尽虚空遍法界提倡这个法门,没错,大势至菩萨是第一个人。娑婆世界是普贤菩萨是初祖,在我们中国,则慧远大师是初祖。所以今天讲到净宗初祖,我们得想想哪一位初祖?法界初祖、娑婆初祖、中国初祖,我们要把它辨别清楚,才能够体会到法门的无比殊胜。这也是佛学的常识,我们应当要明了,要把疑惑断除,才能够接受第一殊胜的法门,不再为业障所障。
这是这些人「随自分别,不能了知业报差别」,这个障碍是很大的。
【是故汝等。今为业障之所缠覆。於诸善法不能修行。】
这是佛略说,简略的告诉他,过去世造作种种的恶业,障碍了智慧,障碍了道业,障碍了修学一切善法。
【时诸菩萨闻是语已从地而起。】
听了佛的开示之后,这个时候才起来。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善哉世尊。愿为我等说此业障。我等知罪当自调伏。我从今日更不敢作。】
这是求法的正确态度,这样的心态求法,佛菩萨必定慈悲教诲。这一段文很容易懂,不必细说,要紧的是他知过,『我等知罪当自调伏』。如果对於这些恶业、恶作果然了解,自然就改过自新,「调伏」就是改过自新。《无量寿经》上讲的「洒心易行」,这是调伏的意思。底下讲得具体,『我从今日更不敢作』,这是真正的忏悔,忏悔实在就是后不再造,儒家所讲的不二过,就是这个意思。过失只有一次,明了之后,绝对不会再犯同样的过失,这是真正的忏悔。有这样一个心愿,想改过自新,世尊哪能不开导,哪能不教诲?这个学生太难得。世出世法一个好的老师,真正善知识,所希望的学生就是这一类的学生,他能够改过自新,能够发奋向上。
下面,我们来看世尊举他们过去生中所造的罪业,这个罪业造得很重。但是正如世尊前面所说,我们世间人愚痴,对於这些造作不以为然,没有在意,不知道有这么严重的后果,於是造作的人就多。菩萨在此地给我们做个样子。我们看经文。
【尔时佛告诸菩萨言。善男子。汝曾往昔於俱留孙如来法中。出家为道。】
这说明可见得他们真的善根很深厚。俱留孙佛是我们贤劫第一尊佛,释迦牟尼佛是贤劫第四尊佛,就是世尊以前的第三尊佛,往前面算第三,贤劫第一尊佛,距离我们这个时劫就很长。『俱留孙』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所应断」,所应该断的他统统断尽了。那些是所应断的?见思烦恼是应该要断的,尘沙烦恼也应该要断,根本无明还是要断。这三类的烦恼断尽,就成佛了。这是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的,见思烦恼断了证阿罗汉果,尘沙烦恼断尽这是菩萨,无明烦恼断尽,这是证无上菩提究竟佛果。俱留孙佛是三类烦恼统统断尽,这名号里面的意思。在那个时候,这批菩萨出家修道,修得也不错。
【自恃多闻修持净戒。】
我们要记住,这里面是有六十位菩萨跟弥勒菩萨见佛的,这六十个人当中有一部分对於经教很通达,於是就生起傲慢之心。『恃』是仗持著,仗著自己多闻,通达经教。有些是仗著自己持戒很精严,戒律清净。可见得都修得不错,他的麻烦就是底下讲的。
【常怀憍慢傲逸之心。】
这就犯了四种过失。现代这个社会,如果人要有一两样的专长,超过一般人,就觉得是值得骄傲。这个地方是出家人,出家人还是犯这个毛病。他会讲经说法,讲得不错,值得骄傲;那个人持戒,戒律持得很精严,也值得骄傲,这就坏了,毛病就犯在这里。所以我们常常在社会上听到「值得骄傲」,不是一句好话。本来是好事,一骄傲就堕落了,多可惜!『憍慢傲逸』是烦恼心所,我们有没有?除此之外,还有:
【又行头陀少欲知足。】
这个也难得,好像前面这四种烦恼没有,『头陀』是苦行,修苦行的出家人,『少欲知足』,他的生活过得非常简单,没有丝毫的奢求。他也有麻烦,麻烦在哪里?
【於是功德复生执著。】
麻烦在这里,著相!你看佛在《金刚经》上就告诉我们「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些菩萨著相,他修苦行,少欲知足,他著相,「我修苦行,我少欲知足,你们不如我」,著相了。所以他是凡夫,他不是菩萨,著相就迷了。这是通说一般所犯的过失。你修得是不错,但是你犯了毛病,你的烦恼习气没有断,在行门里面还常常起现行,烦恼伏不住。伏不住往往就容易造业,下面举出两个事实。
【尔时有二说法比丘。多诸亲友名闻利养。】
这种事情是必然的现象,讲经说法的人,无论是出家菩萨,或者是在家菩萨,一定得听众的尊重、恭敬供养,这是必然的。可是你要记住,虽然这些事相现前,大众的恭敬赞叹、礼拜供养这个现象现前,自己一定要知道,我自己是凡夫,不是佛菩萨再来,即使佛菩萨再来,也非常谦虚,也不值得骄傲。我们讲这一点算什么,不要说跟诸佛菩萨比,跟从前的这些祖师大德们相比,我们就矮了一大截,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这种礼敬、供养现前,我们看到了更要惭愧,更要修忏悔法,这才是对的,决定不能满足。如果一生满足之心,必定又堕到骄慢傲逸,那就坏了,那结果就是下面佛所说的,非常可怕。我们自己要小心要谨慎,要有智慧时时提高警觉,不可以堕落。弘法利生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的本分,做好了应该的,没有什么功劳,不能居功;做不好那就有罪过,那就不应该的。常常要懂得守本分、尽责任。
这两位出家的菩萨,这是现的比丘相,出家菩萨,他们弘法利生。所以『多诸亲友』,「亲」不一定是自己的家亲眷属,法眷属也是亲,「友」就是指一般的同参道友,凡是参与法会的都是属於亲友眷属,法眷属。『名闻利养』现前。
【汝於是人以悭嫉心。妄言诽谤行淫欲事。】
你看到这个情形,嫉妒心起来,看到人家得名闻利养,自己不如别人还不服气,还要想方设法去破坏他。用什么方法破坏?毁谤,妄语毁谤,挑拨间离,说这个法师行淫欲事,破戒了,这是大戒、重戒。
【是时法师亲友眷属。由汝间离说其重过。皆令疑惑不生信受。】
这些听众果然听信了你的妄言,对这个法师不生恭敬心,也不再供养这个法师。
【彼诸众生於是法师。无随顺心断诸善根。】
不再听从法师的教诲。这个挑拨是非的人造了什么样的罪业?他的罪业是『断诸善根』,把这些众生的法身慧命断掉了。佛在戒经上常说,断人身命罪小,你杀一个人,罪不大,说实在的话,你杀一百个人、杀一千个人,罪都不是很大的。如果你断一个人法身慧命,你的罪过就大了,何况你断众多人的法身慧命,这个不得了!法师在讲经说法,讲经说法的人不一定是佛菩萨,可是听众里面,如果听了之后他感动、觉悟了,依教修行,他在这一生当中,我们以净宗的话来说,往生不退成佛,这还得了!这个法会成就一尊佛,你把这尊佛拉回来再送去搞六道轮回,你这个罪太重了。因为他成了佛、成了菩萨他要度多少众生,你们诸位仔细去想想,算算这个帐。所以断一个人的法身慧命,障碍一个人学佛的因缘,比杀人身体那个罪过不知道要重多少倍,这些人造这样的罪业。
翻过来,如果我自己不能讲经,我愚痴、没福报、没有智慧、没有辩才,不能讲经。看到讲经的这些法师大德我能够生欢喜心、能够赞叹、能够随喜,我得的这分功德,跟那个讲经的法师无二无别。这个念头一转来,祸与福果报的差别皆不可思议,一个是得善福,一个是得恶报,都不可思议。我们对於这些事情要细心去体会,要细心的去思惟,这个里面的理非常深,境界非常之广。所以这个地方讲「无随顺心断诸善根」,这就是结罪。
【是故汝等由斯恶业。】
你们因为造作这个恶业,
【已於六十百千岁中。生阿鼻地狱。】
他们造作罪业是在俱留孙如来法中,是在那个时候,到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了,时间相当之长,一尊佛三大阿僧只劫,四尊佛这个时间就太长了。他们造作这个罪业之后,已经在阿鼻地狱过了『六十百千岁』。六十百千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六百万年。造作罪业很容易,几个小时、几天的毁谤,阿鼻地狱六百万年。六百万年是我们人间的算法,是我们世间的算法,而他在地狱里面受罪的感受那就太长了。我们在《地藏经》上所读到的,堕阿鼻地狱时间是论劫数算的,那是讲他的感受,所谓是在这个苦的境界里头度日如年,是这个意思。而在我们人间看是六百万年,六百万年也是很长的时间。
【余业未尽。】
阿鼻地狱罪受满了,但是还有余罪。最重的果报报了之后,还有轻的。
【复於四十百千岁中。生等活地狱。】
『四十百千』就是四百万,再有四百万年堕『等活地狱』,等活地狱是八热地狱的第一个,这就是八大地狱。它里面的苦比阿鼻地狱稍微轻一点,也是很重的。阿鼻地狱就是无间地狱,阿鼻是无间。从无间地狱出来,再到等活地狱。等活地狱里面过了四百万年之后:
【余业未尽。复於二十百千岁中。生黑绳地狱。】
再有二百万年堕『黑绳地狱』,黑绳地狱也是八大地狱之二,这个里面的苦难仅次於等活地狱,比等活地狱轻一点,也不得了。《地藏经》上告诉我们什么叫黑绳?是把这个人用绳子来量,不晓得是多少距离,量完之后用锯子锯,受这个苦二百万年。余业还没尽,麻烦真是大。
【复於六十百千岁中。生烧热地狱。】
『六十百千』,又是六百万年,堕『烧热地狱』。烧热地狱是八大地狱里面好像是第六、第七,这里面的罪比黑绳地狱要轻。虽然说是轻,也都不得了。诸位读《地藏经》你就晓得了,这些地狱的情况《地藏经》上说得很清楚,《楞严经》里面也讲得很清楚。由此可知,造作这个罪业,把地狱的时间合起来,从阿鼻地狱到烧热地狱,总共是一千八百万年。这是以我们人间时间来算的,实际上他在地狱里头的感受真的是无量劫。所以说堕地狱,永劫不得翻身,那是讲他在地狱里面受这些苦难的感受。而实际上造作这种罪业,以人间来讲是一千八百万年。所以诸位想想看,这种嫉妒心、悭贪心生起来,造这样的罪业。造罪业真的是很容易,时间很短暂,破坏一个讲经的道场,让这些听众人对讲经法师生起疑惑心、厌恶心,不再来听,干这个事情,哪里晓得有这么重的果报!
【从彼殁已还得为人。】
这是地狱罪受满,再得人身。得人身还是有余报,地狱罪业还没有完,还有余报。
【五百世中生盲无目。】
『生盲』就是生下来眼睛就失明,五百世,要受这个果报。
【以残业故。】
当然生盲他不会得到有好的职业。
【在在所生常多蒙钝。】
蒙钝是愚痴,蒙昧愚钝。
【忘失正念障覆善根。】
这是从地狱出来,虽然得人身,还要受这个余报。
【福德微少形容丑缺。人不喜见。】
由此可知,种什么样的因一定感什么样的果报,世出世法总不外因果报应,这就是现代人所讲的真理,因缘果报是真理,大乘经上常说,理、事佛都说得非常透澈。从理上说虽然讲万法皆空,从理上讲,《金刚经》上就说得很明显,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能得是空。又给我们讲诸法缘起,无有自性,当体即空,这是说你所执著的不可得,能所都不可得,这是真理。虽然能与所俱不可得,但是能所的现象好像在我们眼前,我们六根都能感受得到,这是一回什么事情?这是个幻相,《金刚经》上给我们讲,这是梦幻泡影。梦幻泡影有没有?有,但是虽有,不是真有,假有、幻有。佛在经上叫妙有,妙有非有,你不要当真。妙有从那里来的?从因果来的,所以说因果不空,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为因果不空,所以有梦幻泡影、有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因果显现的,这个意思很深。明了这个意思,十法界是我们修因所感的果报,也正是佛在大经上常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华严经》上说的。所以《华严》也是相宗六经之一,相宗的根本经典有六经十一论。
既然肯定因果不空,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不能不谨慎,要晓得不但是言语、动作会有果报,起心动念都有果报。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你为什么不动善念?你为什么要动恶念?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相貌庄严,色相圆满,这大家都希望的,哪个人不爱美?你为什么不美?你要晓得,美是从美的心变成美的相,所以你先要心美才行,你心不美,怎么样化妆也化妆不像。现在有不少人,连外国都常见,去整型,爱美去整型,结果整出来之后叫不伦不类,真的把自己毁掉了,我们看到整型毁掉自己的人很多,后遗症真是太多了。佛教给我们整型的方法好,一点副作用都没有,怎么说?相随心转。你看佛的相圆满,没有一丝毫的缺陷,因为佛的善心圆满,没有丝毫的恶念,没有丝毫的恶意,所以他的相貌圆满。菩萨慈悲,你看菩萨的相都很美,阿罗汉的相就不一样。阿罗汉的相虽然不一样,有的奇奇怪怪、古古怪怪的,你细细去观察他,他没有恶意,他是个善相。
人天的相就不一样,有些人相长得很美,你仔细去看他有杀气,看的很可怕,他不是个柔和的相,不是个善良之相,那是罗刹的相。你看阿修罗、罗刹的相,佛给我们讲,修罗的相,男子的相很凶恶,女子的相很美,但是那个美你仔细一看跟菩萨不一样。菩萨慈悲、善良,没有恶意,罗刹女、阿修罗女你仔细看,她很凶很狠,她不善良。所以要晓得相从心转,它的根本的原理就是佛在大经上讲的境随心转,身体是境界。我们要想相貌好、身体好,身体都属於境界,只要修清净心,修真诚心、平等心、慈悲心,你的身体相貌一定可以追随菩萨。佛追不上,应该跟菩萨差不多。为什么?菩萨心现的当然是菩萨相。这个方法改变体质,改变我们的容貌非常有效。你们要问我,大概要多久的时间能够转变?我可以告诉你,快则六个月,慢则三年,一定可以改过来,你要真修,你要不是真修那不行。依什么修?依这部经修就行,就非常有效果。这个经上所说的这些毛病,你统统把它改过来,依教奉行,改过自新。所以真修行的人,不要看别的,看他的容貌、看他的体质、看他的举止、言谈就知道了。功夫都表现在外面,丝毫都不能够隐瞒。希望诸位同修好好的认真努力。
诸佛菩萨是我们最好的榜样,我们追随的老师,也是我们活的样子。我过去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是印光大师的学生,所以我这个法脉还是从灵岩山传下来的,一脉相承。我亲近李老师,李老师像我这个年龄,差不多七十一、二岁的样子,我跟他的时候。七十岁的人,看起来大概只有四十岁,我们不能不服。不但容貌是四十岁,体力也是四十岁。一道跟年轻人爬山,跟那些大专学生,办大专讲座,跟大专学生爬山。我跟李老师带著学生,我们走在最前面,第一个爬到山顶,学生还在后面。等了好半天,一个才喘吁吁的上来,「不行不行,你们这些年轻人差远了」,这个叫人不能不服气。
一般说这是修行的感应,其实不是的,有它的道理在。如理如法的修学,这是自然的,境随心转。所以学佛人确实,我们在讲席当中讲得太多了,青春永驻,办得到,不是办不到,真办得到。你要真相信、真肯干,百病不生,怎么可能生病?病从哪里来的?病从妄想分别执著来的,所有的疾病病根都是这个。你心不清净,天天打妄想,於是什么病都生出来,你有怪的念头,就得怪病,这是一定的道理。你的心很清净,天天念佛、天天念菩萨,佛菩萨哪有生病的?没有嘛!即使有病,一个真正念佛人,常常持菩萨名号的人,病都会自己好了,不需要用药物。这里面是有理论依据的,不是随便说的,依照这个理论去做,这个事实就现前。所以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才知道学佛是真实的,一切法中没有一法能比得上学佛的殊胜。世出世间任何的利益,都比不上学佛得的利益这么样的究竟圆满。我们看这一节果报,深深的思惟,细心体会,能够稍稍明了这里面的事与理。除了自己身体有这些缺陷之外,外面人家见到你不生欢喜心。
【诽谤轻贱戏弄欺嫌。】
『欺』是欺负你,『嫌』是嫌弃、讨厌你,这也是余报。确实我们人的一生,「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谁定的?自己造作业因定的。问题又来了,既然是定了,我们能不能改?能改。所以佛法不是宿命论,佛法承认人有命运,但是命运可以改变。你要真的好好的依照佛法的教诲去修,很快能够把它改正过来。
【常生边地贫穷下劣。丧失财宝资生艰难。不为众人尊重敬爱。】
这几句是说他的生活环境,他的生活环境,那就相当之苦。『常生边地』,边地是指文化水平落后的地区,也就是说他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这就很苦恼了。『贫穷下劣』是指他的生活困苦,物质条件缺乏。底下讲『丧失财宝』,得不到财宝,『资生艰难』,生活非常困苦,物质生活。底下两句是讲他的精神生活,『不为众人尊重敬爱』,这些大众人讨厌他、欺负他、毁谤他、戏弄他,这是精神生活的痛苦。都是过去生中造作恶业的余报。所以业因非常复杂,都展现在果报上。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晓得事实真相了,我自己一生所遭遇的,你就能够忍受,不怨天不尤人。假如自己果报还不错,想到是过去生中造了一点善因,希望善因继续增长,希望恶的因从此永断,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的菩提道中,就能够一帆风顺,少障碍、少烦恼。假如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境遇不如意,逆缘逆境很多,我们也不必烦恼,也不要怨天尤人。如果生烦恼、怨天尤人,我们就增长罪业,前途比现在更要差,这不是我们愿意见到的,不是我们愿意去承受的。应当改过自新,应当反省检点、断恶修善,这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修学的环境,这是一条正道,如理如法。
学佛的好处就在此地。佛让我们明了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的道理,而后知道我们自己应该怎样去做,应该怎样去修、怎样去学。这是佛法的殊胜之处,这是佛法高明之处,其他地方学不到,世间的学术我们学不到,其他一切宗教里头也学不到,我们有缘遇到,这也是过去生中所种的善根。这一生遇到无比殊胜的法门,要知道珍惜,要认真的学习,在这个里面开智慧。果然如理如法的修行,我们的生活环境、修学环境必定是一年比一年好转,一月比一月好转,学佛的成绩、学佛的效果就见到了,学佛的功德利益我们就享受到了。这是真正如理如法修行必然得到的一个结果。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於后末世五百岁中法欲灭时。还於边地下劣家生。匮乏饥冻为人诽谤。忘失正念不修善法。设欲修行。多诸留难。虽暂发起智慧光明。以业障故。寻复还没。】
这个罪业的余报,实在讲时间太长了,不亚於前面所讲的地狱罪报一千八百万年,这个余报比那个时间还要显得长远,实在可畏可怖。这是佛一讲到末法时期,讲到现在了,你看从俱留孙佛一直到释迦牟尼佛,余报还未尽。『后末世五百岁中』就是末法时期第五个五百年,五五百年,这个说法正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法欲灭时』,这个时代是斗争坚固的时代,我们看到社会上动乱的现象,再以佛经对照一下,释迦牟尼佛说的一点都没错。可见得他在三千年前看今天时局,已经看得非常清楚、非常明了。这些人还是生於边地下劣人家,这就是说他的余报还没尽,依旧受生活的困苦,还是受到别人的毁谤,正念不能提起来,善法很难修学,修善他有障碍。所以,『设欲修行多诸留难』,障缘很多。『虽暂发起智慧光明』,过去生中毕竟是个修行人,阿赖耶识里面含藏著有善的种子,但是这种子起现行的时间不长,又被业障盖覆住。所以他的善念少恶念多,善行少恶行多,原因就在此地。说实在话,若不是佛为我们说出,我们怎么会晓得这个道理,怎么会发现这个原因。幸好还是过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造作这个业,报尽了之后,还能够回头。
【汝等从彼五百岁后。是诸业障尔乃消灭。】
经上讲的『汝等』就是我们现在的大众,我们就是从这里过来的。『五百岁后』也正是这个时候,照外国人的算法,我们中国古大德不大承认,像近代的印光老法师、虚云老和尚,他们一些著作记载的佛历,不用外国人的,用我们中国传统的。中国传统的记载,今年是佛灭度三千零二十二年,照这个算法好,照这个算法就是「汝等从彼五百岁后」,就是二千五百年以后。二千五百年以后,我们罪业差不多消了,我们应该很高兴,所以才遇到这个殊胜法门。这个帐要算要从俱留孙佛算起,这世尊给我们讲的,我们的灾难差不多过去了,所以这一生遇到这个法门。
【於后得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我们这一生抓住机会好好的念佛,这一生决定可以往生不退成佛。这部经在今天讲岂不正是时候吗?佛所讲的确实就是我们大家,俱留孙佛我们出家造的罪业,到今天这个时候才现出一线曙光。真正能够忏悔,改过自新,老实修学,我们这一生就有成就。
【是时彼佛当为汝等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这句话我们要直下承当,不要谦虚、不要客气,就要敢当。我们过去为同修们讲解《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给我们授记。你看末后世尊说得那么清楚、明白,我们娑婆世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人,将来在西方世界修行圆满,到他方世界去作佛,佛的名号都叫「妙音如来」。为什么叫妙音?我们在经上都讲过了。所以我们现前接受三皈的同修,我都用妙音做法名,现在是妙音居士,将来你成佛是妙音如来,因果相应。这是佛替我们起的法名,是佛给我们授记,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无量寿经》最近在十年当中,我们讲过九遍,我这次在美国,那边的同修又要找我讲,我说要我讲十遍,那第十遍怎么个讲法?我就想了个讲法,我说九遍已经很可以了,录音带都流通,而且有好几种已经写成文字,最近在台湾印的都要出版了。第十遍的讲法,我就想到古德常讲的,这个法门是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我就讲一个「无量寿经指归」,他们听了这个名词很别致、很好!
指归怎么讲法?就是一切经里面,所讲到的西方极乐世界。可是这样去查经太麻烦,现成有个方便,黄念祖老居士注解《无量寿经》,他引用的经论好像有一百多种经论,每部经总引用了好几条,内容相当丰富。他所引用的没有加以注解,对於佛学有研究的人,看了没有问题,初学人还是比较困难,我们就专讲他所引用的。所以把它节录出来,一条一条节录出来,去掉重复的,在美国我们开始讲。也是讲到「弥勒十心」,大概黄老居士也是参考古德的注解,「弥勒十心」只写了前面三条,后面就没有了。我们讲到这一段,这十心十条总要讲完全,於是乎查经就查到了这部经,「弥勒十心」是我们这部经最后的一段。查到,我一看,我说这部经是救命恩人,是我们现在学佛人的特效药。是这个因缘把这个经找出来,岂不是佛菩萨的感应吗?那么多经典,我们怎么会去找这部?找不到!
从这个地方查经查到这一部,从头一看全是自己的毛病,这还得了!这个毛病要不改过来,我们这一生又会空过。这是诸佛如来本愿威神的加持,让我们在《藏经》里头发现这部经典。正好接著《金刚经》的后面,《金刚经》除我们理障,这部经除事障,理、事障碍都除掉,我们修学这个法门必定是一帆风顺。就是世尊在此地所说的,「是时彼佛当为汝等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不是往生极乐世界才授记,现在就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