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 (第八集)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八集)  1996/8/27  美国圣荷西  档名:15-010-0008

  请掀开经本第二十九面,倒数第二行:

  【尔时弥勒菩萨。而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睡眠中过。若观察时。菩萨应当发起精进不生热恼。】

  这是世尊为我们举例说明睡眠的过失。请看三十面的经文: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应当观察睡眠过失有二十种。若观察时。能令菩萨发起精进意乐无倦。】

  这是世尊答覆,弥勒菩萨是代我们启请,经文特别著重的是初业菩萨,就是初发心的菩萨,应当要警觉到睡眠过失很多。在众多过失之中,世尊举二十种作为例子来为我们说明。

  【弥勒。云何名为乐於睡眠二十种过。一者懈怠懒惰。】

  这一条恰好是精进的反面,佛在大乘经上常常告诉我们,世法善根有三,无贪、无瞋、无痴,这三法能生起世间一切善根,一切善法。出世间的善根只有一条就是精进,勇猛精进才能成就出世间的大事。如果是『懈怠懒惰』办出世事就不能成就。这一点我们要明了。因为许多菩萨无量劫中修行,为什么那么难证果?原因就是懈怠。因此,佛把这条列在第一,他的用意很深。

  【二者身体沉重。】

  身体得不到轻安。

  【三者颜色憔悴。】

  多睡眠的人,容颜、肤色确实如佛所说有憔悴的样子。

  【四者增诸疾病。】

  这就是说明得一切疾病的机会比较多。

  【五者火界羸弱。】

  这个『火』,佛法讲五行,火在此地就是现代人所讲的体温,他体温比一般人要衰,没有正常人那么样的强旺。

  【六者食不消化。】

  吃东西不容易消化。

  【七者体生疮疱。】

  这也是容易得皮肤病,这一句现代的话就是容易感染皮肤病。

  【八者不勤修习。】

  当然,喜欢睡眠,佛在前面跟我们讲过,出家的比丘、菩萨,正常睡眠就是中夜,初夜、后夜都要睡眠,那就是贪著睡眠,这是佛所责备的。中夜用现在的时间来讲,就是晚上十点到两点钟,睡眠的时间四小时。四小时实在讲足够了,我们现在感觉四小时的睡眠决定不够,道理在哪里?第一个是我们的心理有问题,佛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心理有问题。心里觉得四个小时睡眠怎么够,它就决定不够,因为你想它不够,它决定就不够。如果你要想四个小时足够了,那的确就够了,确实从心想生。睡眠,饮食也是如此,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你如果觉得我一餐很正常,早晚你就不想吃了。如果你想一餐怎么行?那你就非吃三餐、五餐不可,为什么?从心想生。这是第一个因素。第二个因素是我们业障习气太重,所以贪吃、贪睡,这个毛病很大。我们再看下面第九。

  【九者增长愚痴。】

  不能够发奋,不能够精进,当然无明愚痴就增长。

  【十者智慧羸劣。】

  智慧很差,很劣很差。

  【十一者皮肤暗浊。】

  不像一般人肤色有光彩,他的皮肤暗,浊就是不清净。

  【十二者非人不敬。】

  『非人』是指天神,护法善神这一类的,他们不尊敬你。

  【十三者为行愚钝。】

  他所有作为,他的行动都是愚痴暗钝,愚钝,没有一般人那样的敏捷。

  【十四者烦恼缠缚。】

  这个容易懂。

  【十五者随眠覆心。】

  这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他的精神提不起来。

  【十六者不乐善法。】

  就是不喜欢善法。

  【十七者白法减损。】

  白法就是善法,不喜欢修善,见到别人行善,他看到也不欢喜,所以对於善法一天一天减少了。

  【十八者行下劣行。】

  『下劣行』实在讲恶法天天增长,善法天天减少。下劣我们在前面也曾经说过,这部经是大乘佛法,是对菩萨说的,它的标准比较高,对菩萨讲下劣,凡是不能够超越六道轮回的那种行持都叫下劣行。

  【十九者憎嫌精进。】

  他看到别人精进,自己不肯精进,看到别人精进,他也放不下,『憎』是憎恨,『嫌』是讨厌,这是从嫉妒心里面生出来的,自己不精进也不愿意看到别人精进。

  【二十者为人轻贱。】

  一般人当然不会尊重他的。佛给我们举出这二十种过失,都是由睡眠而来的。

  【弥勒。是为菩萨乐於睡眠二十种过。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下面的偈颂也是属於重颂,偈颂里面有不少句子将前面这个二十种说得更为详细,所以这个偈颂很好,我们应当要把它记住。第一首:

  【身重无仪检。】

  身体沉重,没有威仪,不知道自己检点。

  【懈怠少堪任。】

  因为懒惰、懈怠,所以许许多多的工作他没有办法胜任,『堪任』就是经里讲胜任。

  【颜色无光泽。】

  这就是颜色憔悴。

  【是乐睡眠过。】

  『乐』是爱好,喜欢睡眠的过失。

  【彼人常病恼。】

  恼是烦恼,就是说多睡眠的人多病,身体不健康。

  【风黄多积集。】

  『风』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中风这一类的病,得病的机会多。『黄』是说皮肤憔悴。

  【四大互违反。是乐睡眠过。】

  『四大』就是地水火风,所以叫四大不调。四大里面的「火大」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温度,体温;「水大」是说我们身体里面所含的水分,一定要适中,无论哪一样,太多了就生病,少了也生病;「风」在此地是讲,我们身体里面的器官畅通无阻,风是没有阻碍的意思,如果有障碍,一定就生病了。『互违反』就是我们常讲四大不调,这个人身体多病。

  【饮食不消化。身体无光润。声嘶不清彻。是乐睡眠过。】

  声音、音声嘶哑,说话说不清楚。

  【其身生疮疱。昼夜常昏睡。诸虫生机关。是乐睡眠过。】

  这就是说多睡眠的人容易感染皮肤病,感染一些疾病。『诸虫』就是指的寄生虫,人身体里面都有寄生虫,可以说不但有病的人,健康的人也有。但是有些寄生虫对我们身体没有害处,有些寄生虫是有害处的,这是给寄生虫增长了机会,睡眠是寄生虫繁殖的机会。

  【退失於精进。乏少诸财宝。多梦无觉悟。是乐睡眠过。】

  这一首是讲贪睡的人当然不会精进,跟精进恰恰相反。缺乏生活的资财,也就是讲我们现在物质上的生活他比较要缺乏,而且多做梦,做梦多,迷惑颠倒,不曾觉悟。

  【痴网常增长。乐著於诸见。炽盛难疗治。是乐睡眠过。】

  『痴』是愚痴,『网』是比喻,愚痴就像罗网一样,密密麻麻,这是形容他愚痴的样子。喜欢执著成见,也就是说这种人成见很深,这个病很不容易治疗,佛来了对他也没有办法。为什么?懈怠懒惰,不能接受佛的教诲,难治疗的原因在此地。

  【损减於智慧。增长於愚痴。】

  智慧一天一天减少,愚痴一天一天增长。

  【志意常下劣。是乐睡眠过。】

  这一句是说这种人没有大志,过一天算一天。

  【彼住阿兰若。常怀懈怠心。非人得其便。】

  『阿兰若』是寂静之处,我们一般常讲的住山闭关,关房都选择在环境幽静的地方,兰若。他住在这个地方不是修行,一般人住山闭关,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人家是勇猛精进。他住在这个地方天天睡大觉,『常怀懈怠心』,这个事情就麻烦了。『非人得其便』,非人是什么?现在所讲的魔,换句话说,容易著魔。妖魔鬼怪看到他,常常附身,附他的身那就作怪,必定被魔所控制。魔有神通,魔也有智慧,也有能力,他可以帮助你得到许多一般人得不到的利益。名闻利养你都能得到,可是你的享受不会太久,福报享完了,魔走了,你就必定堕落地狱。这桩事情佛在《楞严经》里面讲得很明白,我们现在的社会这一类的人有,如果大家冷静的去观察你就能发现,常常听到,常常见到。

  【蒙愦失正念。讽诵不通利。说法多废忘。是乐睡眠过。】

  『蒙愦』就像我们现在人所说的糊涂、迷惑,当然正念不能现前。虽然读经,没有记性,也就是读得很多记不住,随念随忘。纵然说法也有这个毛病,说法的时候也常常废忘,都是从睡眠当中引发的过失。

  【由痴起迷惑。】

  愚痴这才迷惑。

  【住於烦恼中。其心不安乐。是乐睡眠过。功德皆损减。常生忧悔心。增长诸烦恼。是乐睡眠过。】

  这个都好懂。

  【远离诸善友。亦不求正法。常行非法中。是乐睡眠过。】

  『善友』,善与善相应,纵然过去是很好的朋友,一个人精进,一个人懈怠,这两个人决定走不到一起去。精进的人一定远离懈怠人,懈怠人也一定不愿意见精进人,所以这些善友,真正精进,努力修行的人,他必然是远离。『亦不求正法』,没有求正法的那种热忱,没有那个心,於是『常行非法中』,与佛的教诲常常是相违背的。这个地方的非法跟《般若经》上讲的非法,意思完全不相同,此地所讲的非法是与正法相反的,叫非法。佛教人修六度,他所做的跟六度完全相反,这就是非法。佛教菩萨布施,他悭贪;佛教菩萨持戒,他作恶,这就叫做非法。他在生活当中所表现的是这些。

  【不欣求法乐。损减诸功德。远离於白法。是乐睡眠过。】

  法确实有乐趣,尝到法味的人才知道,换句话说,必须依法修行才能够得到法乐,也叫做法喜,我们常说法喜充满,这是你在修学里真正得到受用。他不求法乐,他求什么乐?求世间五欲六尘之乐,这个就错了。世间五欲六尘,一般人说这个很乐,佛告诉我们那不是乐受,那叫坏苦,你在享受的时候是感觉很快乐,那是外面五欲六尘的刺激,觉得很快乐。可是这个境界离开了,你就觉得苦,三类苦里面这一类叫做坏苦,不是真乐;不像法乐,法乐是从内心里面生出来的,像泉水一样,自然往外涌,那是真乐。它不是外面刺激,从内心里面生出来的,所以法乐跟世间五欲之乐不相同。不求法乐当然就损害功德,修行有功你自然就有德,这个德最浅显的就是法乐。『远离於白法』,白法是善法。

  【彼人心怯弱。恒少於欢喜。支分多羸瘦。是乐睡眠过。】

  这个人『心怯弱』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他的心理不健康,他忧虑多、烦恼多、畏惧多,喜乐的时间很少,就是忧虑的时间很长很多,这是心理不健康。心理不健康一定影响到生理,所以他的身体很瘦弱,『支分』是四肢、手脚,显得很羸瘦。

  【自知身懈怠。嫉妒精进者。乐说其过恶。是乐睡眠过。】

  他自己知道自己懈怠懒惰,看到别人精进他嫉妒,他放不下。不仅是嫉妒,还要找那个精进人的麻烦,恶意去说他的过失,说这些精进人的过失。用种种方法去破坏,去障碍他,他还要造这些罪业。

  【智者了其过。常离於睡眠。】

  这是世尊教给我们,真正有智慧的人,明了多睡眠、贪睡眠的过失,所以他『常离於睡眠』,自己要发奋勇猛精进,克服这个障碍。如果我们已经有这个障碍,一定要想方法对治,古人为取得世间的功名富贵,他也能克服懒惰、克服睡眠而勇猛精进。我们在历史上所看到的,有所谓「悬梁剌骨」,悬梁是什么意思?古人头发都没有剃的,男子也一样,头发都是很长的。中国古时候,头上打个髻,盘在上面,戴上帽子,清朝时候打成辫子,长辫子。他在屋梁上拴一根绳子,把头发悬在梁上,如果打磕睡他就打不下去,悬梁,克服自己的懒惰,克服自己的睡眠。他为了什么?为了取得世间的功名富贵都这样干法,我们今天是为了要了生死出三界,如果不能克服睡眠那怎么办?

  佛门说到修行真实用功,特别在一年之中选定几个日子精进修持。如同我们念佛法门里面,一般念佛堂,实在讲念佛堂的功课比我们现在佛七还要精进。我们看看过去印光法师灵岩山的课诵仪规就看到了,他们是一年三百六十天没有放假的,每天除早晚课之外有六支香的念佛,一支香大概是一个半小时,六支香!这是平常,每一年有一段时期举行精进佛七,精进佛七叫加香,再加两支香,九支香的念佛,日夜不懈怠。念佛堂里面的佛号永远没有中断,晚上怎么?晚上轮班,分班接著念,念佛堂的佛号是一年到头不会中断的,那叫念佛堂。现在这样殊胜的道场我们已经见不到了。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知道睡眠误事,一定要想方法克服,常离於睡眠。

  【愚人增见网。无利损功德。】

  愚痴的人增长邪知邪见,他的知见不正。『无利损功德』,无利是毫无利益,将自己的功德伤害了,功是修行有功,自然你就有德,这个德跟得失的「得」是同一个意思。持戒有功,定就是他所得的,修定有功,开智慧就是所得。由此可知,功是修因,德是证果。

  【智者常精进。勤修清净道。】

  我们要晓得佛在经上常常跟我们讲,财色名食睡,这个叫五欲,也叫做五盖,盖覆了我们的真性。它是严重的烦恼,清净心里面原来没有这个东西,原来没有的当然可以离开,原来有的自然可以证得。六道里面有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分为这三大类,欲界里面就是有这五种欲,财色名食睡,有吃、有睡。到色界天没有了,色界天人不需要饮食也不需要睡眠,他的精神永远饱满,我们在经上看到世尊所谓的禅悦为食。食,这个意思是滋养身体,色界天人用什么来滋养身体?用禅定,定能养身,禅定就是清净心,就是我们净宗讲的「一心不乱」。所以你的心愈清净,你的身体一定愈好,你的饮食会减少,睡眠也会减少,必然的道理。如果饮食很多、睡眠很多,不是好事情,这一点我们要晓得。

  为什么现代人需要这么多的饮食、睡眠?一般说来这是业障,什么是业障?妄想、杂念。饮食这是产生能量,我们身体的活动要靠能量,饮食是能量的补充,你不能充分补充它,你就没有体力活动,一定要补充足。能量消耗到什么地方?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一个人妄念要是少,换句话说,他消耗的能量就少,消耗能量少,他补充的当然就少。所以一天吃一餐就够了,那一餐的份量跟普通人一样,并不是把三餐当作一餐来吃,那个人会生病的,那不正常的。

  由此可知,佛门里头无论哪一宗,无论哪个法门,都是修清净心,都是修禅定,心愈清净你睡眠的时间愈少,你的饮食也愈少。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知道事实真相,可不能学,学不得!你听说少吃好,你一天吃一餐,吃上三天什么工作都不能做,就躺下去了。什么原因?因为你需要那么多的消耗能量,你一定要补充足;也就是说,你的烦恼、杂念太多了。所以古时候僧团里面日中一食,人家心清净,少烦少恼,他每天补充那一点足够了;我们今天是多烦多恼,没有法子。明白这个道理就好,真正功夫在哪里用?功夫在修清净心,心愈清净自然就减少了,睡眠也会减少。『智者常精进,勤修清净道』,清净道这三个字包含所有大乘的法门,我们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修清净道,所以这一个字就统统包括了。

  【离苦得安乐。诸佛所称叹。】

  烦恼是苦,生死是苦,迷惑无明是苦,离苦要离这些,自然就得安乐。心安身就安,身心安稳,身体自然轻利。

  【世间诸伎艺。及出世工巧。皆由精进力。智者应修习。】

  不但是出世间法,世间法,世间种种学术、种种才艺,以及出世间的功夫善巧,都从精进里面生的,应该要修精进法。

  【若人趣菩提。了知睡眠过。】

  假如我们的志向,希望在这一生当中证得圆满菩提,有没有办法得到?答案是肯定的,特别是净宗法门,念佛往生净土就是一生成就无上菩提。这个事实以及它的道理,我们在这十几年当中天天都在讨论,天天都在宣扬,决定没有错误。要想这一生成就,贪睡、贪吃不行,那我们纵然是念佛,也只给阿弥陀佛结个善缘而已,这一生当中还是去不了。你要问为什么?西方世界的人个个都是勇猛精进,我们这个懒散的习惯跟他们合不来,即使阿弥陀佛欢迎我们去,到那里跟大众不能相处,还是去不了。所以你要知道睡眠的过失。

  【安住精进力。觉悟生惭愧。】

  这是佛教导我们,我们心要安住在勇猛精进上,要克服自己不好的习气,不好的习惯,自己要想方法克服自己,这一点很重要。古时候老师、学长还可以能够督促学生,学长还可以带领学弟们,现在的社会不行了,现在讲求民主、自由、开放,谁都不能干涉谁,甚至於见到过失、劝告都不可以。你好心去劝告他,他对你生起恶意,反而使彼此两方面道业都受到了障碍,这是我们今天修学环境不如古人的地方。所以今天修行唯有靠自己,没有人来督促你,自己不晓得发奋,不能克服自己的障难,成就就难了。

  懒惰、懈怠这是一般人的通病,我们自己也不能够避免,克服的方法每个人不一样,自己要想想用什么方法能够对治自己的毛病,去找个方法。我在年轻的时候发心学讲经,实在讲就是对治自己懒惰、懈怠的一个方法,因为讲经要上台,面对这些大众讲不出来那很难为情,下不了台。这个方法能够逼著自己用功,因为最初学讲经要写讲稿,一个半小时台上讲演,需要写一万五千字的讲稿。一个星期讲一次,每个星期要写一万五千字的讲稿,这就逼著自己不能不用功。写讲稿还要查参考资料,遇到一个问题要想很久,实在想不出来那没有法子,想不出来就拜佛,拜上几百拜。拜上一、两百拜就忽然灵感来了,就赶快再写,所以在学讲经过程当中常常一夜不会睡觉的。因为晚上的时间清净,没有人打搅,白天有工作、有应酬,用功比较难,多半时间都在晚上。普通晚上睡眠大概都在两、三点钟,一直到天亮常有的事情。这是什么?用这个方法来对治自己懈怠、懒惰的毛病。所以自己要想办法去整自己才行,这个叫修行。这是『安住精进力,觉悟生惭愧』。

  【是故诸智者。常生精进心。舍离於睡眠。守护菩提种。】

  『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悟,念念要觉悟,时时刻刻要觉悟,觉悟是成佛的种子。睡眠恰恰是觉悟最大的障碍,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再看底下经文。

  【尔时弥勒菩萨。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乐著睡眠乃有如是无量过失。若有闻者。不生忧悔厌离之心。发起精进。当知是人甚大愚痴。】

  弥勒菩萨这个话说给我们听的,佛将睡眠的过失说出来,说得这么清楚,我们听了以后还不知道忧愁,还不知道悔改,不知道发起精进,那这个人是愚痴到了极处,诸佛菩萨也度不了他。这里最要紧的是要好好想一想,我是不是这个愚痴人。请看下文:

  【若有菩萨。为欲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若有』是假设,有一位菩萨他希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闻说如是真实句义。功德利益。】

  佛在这个经上讲得句句话都是真实义,句句话都是无边的功德利益,佛没有一句是假话。

  【於诸善法。而生懈怠。不起精进住菩提分。无有是处。】

  所以这部经叫「发起菩萨殊胜志乐」,我们明了释迦牟尼佛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这些没有智慧愚痴的菩萨,也能够「发起菩萨殊胜志乐」。这部经我们遇到,实在讲也是希有的因缘,一定要珍惜,要常常读诵,常常依照经典所说认真的反省检点,改过自新,成就这一生真实的功德。下面这一段也非常精采,非常重要。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众务中过。】

  『众』是众多,『务』是事务。世间人为了求生活,没有办法离开事务,他不工作他就不能赚钱,就不能够生活。为了养家活口,不能不去工作。但是一定要觉悟,养家活口这个事情是重要,但是并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什么事情?是我们这一生当中怎么样了生死、脱离六道轮回,这比养家活口重要的多!所以真正觉悟的人,生活能过得去,他就知足了,不再干了,他要把他的精神、体力、时间去办道,去修行。因此,佛教给我们,无论在家出家,物质生活上一定要懂得知足,知足就常乐,知足你就有时间,不知足你哪来的时间。这一点给我们讲,众务之害不亚於前面所说的这种种过失。下面经文。

  【若观察时。令诸菩萨不营众务勤修佛道。】

  「营」是经营,无论是出家在家的佛弟子,要谨守一个原则,「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百丈大师在丛林清规里面倡导的,第一条他老人家就说,「丛林以无事为兴旺」,什么是丛林兴旺的气象?没事!由此可知,事情太多了是佛法衰灭的现象。现在大家的观念都错误了,没有事情天天还在动脑筋想事,我们怎么去做。如何把这个错误观念能够转过来,非常要紧,把心真正定在道上。即使弘法利生,这个事情我们也是附带在做,不能把它当正事去办,附带办的。正经事是要修清净心,正经事是要念佛求生净土,这是正经事。《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坚决勇猛精进求正觉,正觉就是念佛求生净土,这是正觉。把我们正事放在一边,无关紧要的这些事情拼命在那里做,麻烦就大了。你所做的,做的再好是三界有漏的福报,你得的是这个东西。功德,没有那回事情,毫无功德!这一点要晓得。我们看下面经文。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应当观察乐营众务二十种过。若观察时。能令菩萨不营众务勤修佛道。】

  知道经营众务的过失,你才晓得佛这两句话含义的深广,不去经营许许多多的事务,应当『勤修佛道』。这个里头的含义很深很广,我们要能体会。佛在此地也举一个例子,给我们说了二十种,喜欢经营这些事务的过失。『若观察时,能令菩萨不营众务勤修佛道』,观察,用浅显的意思来讲就是高度的警觉。你用智慧去看这个事情,有高度的警觉心,你才晓得做这些事情,对我们自己的伤害太大了。

  【弥勒。云何名为二十种过。一者耽著世间下劣之业。】

  『业』是事业,『耽』是耽染,非常喜欢,『著』是执著,喜欢、执著这些世间的事业。世间种种事业,佛眼睛里看都叫『下劣』,为什么是下?因为它是六道轮回的事业,不能出离六道轮回,这是下。劣就更糟糕,劣是造三恶道的事业,在你事业里面,如果是增长贪瞋痴慢,增长嫉妒,这个事业将来的结果就是三恶道。即使你的心胸广阔,慈悲喜舍,利益一切众生,不能出三界,你连个须陀洹都比不上,你怎么不是下,须陀洹以下的。这个「下劣之业」就包括整个六道里面的事业,所以它的范围很广。

  【二者为诸读诵修行比丘之所轻贱。】

  真正修行的人,人家的目标已经定在三界之外了,不再搞三界之内,这就比搞世间这个事业的高明太多了。此地讲轻贱、呵责都是比喻话,为什么?真正修行人不见世间过,他也不会轻贱你。但是事实上,他不会跟你接触,为什么?志趣不相同,你不会去找他,他不会来找你,这是一定道理。

  【三者亦为勤修禅定比丘之所呵责。】

  诸位要知道『读诵修行』功德浅,『勤修禅定』功德深,勤修禅定必定超越六道,而读诵修行未必能超越六道。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辨别清楚,这样说起来,我们是不是要去修禅定?大家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大小乘佛法无量法门都是修禅定,法门无量那是讲,法是方法,门是门径,也就是方法、手段无量无边,修什么?都是修禅定。所以禅定不是指禅宗里面打坐面壁,不是这个意思,这个禅定就是戒定慧里面的定,是这个意思,意思很广;换句话说,勤修禅定就是认真修行的人,无论修行哪个法门,他认真修行,认真修行一定证果。

  我们净宗是用念佛的方法,持名念佛的这个手段,我们修的是什么?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所以世尊在《大集经》里面讲,修念佛法门,念佛叫「无上深妙禅」,这是释迦牟尼佛在《大集经》上讲的,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是无上深妙禅。所以在这个地方,不要看到这个经文,「我念佛还是不行,我还得去参禅去」,那你就错解意思。我们把它解释一个真修行的人,真正为了生死出三界而修行的人,比前面读诵修行的功夫要来得深。

  【四者心常发起无始生死流转之业。】

  这是喜欢经营世间事务的这些人,他心里面所想的、所念的都是他那些要做的事情。他没有去想佛,没有去想菩萨,没有思惟经义,没有觉察宇宙人生的实相,这就大错特错了。所以他起心动念都是『生死流转之业』,他搞这个。

  【五者虚食居士及婆罗门净心信施。】

  刚才跟诸位说过,在家人因为为了家庭生活,不能不奔波,不能不经营种种事业,这是麻烦,这是业障,不能专心修行。所以发心出家修行人,就是把这些事业统统舍掉,接受在家居士的供养。在家居士供养你,就是叫你不要干事,你好认真修行,你修行证了果,我们供养的人沾光,我们得福报。我们供养你,你作菩萨、作佛了,我们沾了光,得福。如果你没有修行,你跟我们一样,天天也是搞这些工作,忙得不亦乐乎,不能念佛,不能修行,将来还要搞六道轮回,我凭什么要供养你?我供养你得什么?你堕地狱我也跟著你去。跟诸位说,真的跟著去,不是假的。他是罪魁祸首,堕阿鼻地狱,他为什么做那么多恶事?因为你们大家出钱出力帮助他,他堕落你就跟著一起堕落。所以从前这些出家人,他的事业就是修道,道业不成就,佛门里常讲「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出家人想到这一点寒毛直竖,不能不害怕。『虚食居士及婆罗门净心信施』,他们的布施供养。

  【六者於诸财物心怀取著。】

  因为你要经营许多事业,做事业离不了财物,你心里面所念的,怎么样去找这些财物,怎么样去得到这些财物,你的心迷在钱财里头,出不来了。唐朝庞蕴居士给我们做了个最好的榜样,那是个在家修行证果的大德。他有财富,他把他家里的财物装在一条船上,船放到江当中,把船砸破,让这些整个沉下去,统统不要了。有人见到了,就问他,你这些钱财有用,你不要了为什么不拿去做好事,不拿去布施?他就是为了留一句话给后人,「好事不如无事」!什么是好事?无事是最好的事。这一句话的意思很深,几个人能体会得到?如果你不入义味,你没有办法体会到这个意思,无事才是真正的好事。你要是怕好多好事没有人做,喜欢做好事的人多得很,太多了,真正懂得好事不如无事的人太稀有了。无事之人,能出三界,能证佛果,他证得佛果之后,就能够度化无量无边的法界众生。我们今天要喜欢贪图做这些事务,把这一生成佛的机会断掉,你说这个损失多大?你今天做好事能利益多少人?实在讲大海之一滴都不足,你有什么利益?成佛之后,那个利益无量无边,要懂这个道理。

  无事之人给社会留下最佳的榜样,这是讲我们现前的利益,世间人心乱,心不寂静,缺乏慈悲,懂得无事的人他用身教他不是用言教,他做出样子来给你看。在我们中国历史里面,《二十五史》诸位读过之后,里面有一类叫《隐逸传》,我年轻的时候初读这个书,读《隐逸传》我就起了疑惑。我觉得这些人有学问、有道德、有能力,他没有替社会做事情,他隐居,天天游山玩水,历史上还要给他做传记,这为什么?我都觉得不平。到以后学了佛才觉悟,这个人了不起,太高明了,他做出个样子,做出个模范给大家看,教我们什么?就是教我们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天下人每个人都无事,天下太平,日子好过。今天世界为什么这么乱?好人太多,这个人说他的主意好,那个人说那个主意好,两个就要打架了,大的就是两国战争。大家都没有事,老百姓才过平安的日子,隐士了不起,替国家社会做多大贡献的,我觉得不如隐士,他那个教化深刻。不是他没有能力,不是他没有学问,他可以跟人争,不争,就是教给我们不争,教给我们安分守己,快快乐乐过一生。这种人的境界今天几个人能够体会到?才晓得他们真正懂得做人,懂得人的生活,懂得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他真懂得。做到於人无争,於世无求,我们世间人看到神仙生活。希望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然后你才晓得,佛在这个地方讲的经营众务的过失非常严重。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