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 (第五集)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五集)  1996/8/27  美国圣荷西  档名:15-010-0005

  请掀开经本第十二面倒数第四行: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最后末世五百岁中。】

  这正是指现代这个时候,就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二千五百年,正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他说:

  【唯此六十诸菩萨等。业障所缠。为复更有余菩萨耶。】

  问的意思就是在末法时期当中,是不是只有这六十位愚痴的菩萨业障所缠,还是还有其他的菩萨?这个问话的意思在此地。

  【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於后末世五百岁中。有诸菩萨。多为业障之所缠覆。是诸业障。或有消灭。或复增长。】

  佛的答覆就是说,绝对不止这六十位菩萨,实在讲愚痴菩萨造作业障的太多了,『有诸菩萨,多为业障之所缠覆』,数量是很多的。这些菩萨们,他们的业障有的可以消灭,实在讲能消业障的占少数,哪些菩萨能消业障?如教修行,特别是得到这部经典,听到佛这一番的开示,能够真正依照修行,他的业障可以消灭。如果不能够依照本经教导修行,他的业障一定是增长,不会消灭的。我们看底下说得就更清楚更明白了。

  【弥勒。於此五百诸菩萨中。】

  这是当时与会的,参加这个法会的。

  【有二十菩萨。业障微少。】

  你看从五百位菩萨里面,业障比较轻一点的只有二十个人。

  【后五百岁还来生此。城邑聚落市閈山野。】

  也就是说,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这些菩萨众当中,还有二十位菩萨乘愿再来,现在在我们这个世间。这是业障轻的,是来护持正法的,弘扬正法的。太少了,只有二十个人。这段经文在当时来说,是世尊,用现在的话讲,是释迦牟尼佛的预言,二千五百年以后这些人还会到这个世间来示现。他们在哪里?『城邑』,就是现在讲的都市,『聚落』就是现在所谓是小一点的乡镇,聚落是乡镇,城邑是都市。『市閈』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市区,『山野』是市区以外的,他们在这些地方活动。

  【种姓尊豪有大威德。聪明智慧善巧方便。心意调柔常怀慈愍。多所饶益。】

  这是说他们在世间所示现的身分,他们生在一般来讲都是很好的家庭,也就是父母、家族都修善、都行善的,在这种家庭。这个人聪明智慧,有善巧方便,『心意调柔』,心地很慈悲,常常念著饶益众生。

  【颜貌端严辩才清妙。数术工巧皆能善知。】

  对於世出世间法都有相当的造诣,有相当的成就。

  【自隐其德安住头陀功德之行。】

  他们表现在外面是自己虽然有德行、有才华、有辩才,但是并不显露在外面。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他们弘法利生是采取低姿态,不求名闻利养,尽量的含蓄。说到这个地方我们就会想到,像印光大师,印光大师不是此地所讲的二十菩萨,他是那二十菩萨之外的,因为他是西方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他不是愚痴菩萨。可是印老他在七十岁以前没有人知道他,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这么一个人,他自己默默的用功。他是七十以后才被人发现的,有些居士到普陀山去朝山,因为印光大师管理藏经楼,他们去看藏经,遇到印光法师,跟印光法师谈话,才知道这个人不是普通人。以后常常向他求教,有书信往来,印光法师答覆他们的函件,他们在报纸、杂志上公开,大家才晓得。

  所以印祖弘法只有十年,他是八十岁圆寂的,七十多岁出来,他的时间只有十年。十年对於近代佛教的影响,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跟他相比,这就是我们中国古人所讲「厚积薄发」,我们的储蓄要厚,发的时候才有力量。凡是年轻就出来,一直到老他的力量都很薄弱,他所修积的不够,这一点我们要知道。这就是他有定力,他有耐心,他能够忍得住。『安住头陀』,头陀是苦行,就是自己的生活很清苦,修积功德。

  【在在所生舍家为道。】

  『在在』就是生生世世,他们是菩萨再来,乘愿再来的,没有迷失自性。所以选择都是以出家的身分,来帮助利益一切众生。

  【已於无量阿僧只俱胝劫中。积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护持正法不惜身命。住阿兰若空闲林中。常勤精进不求利养。】

  我们看这段经文就知道,这二十位菩萨他有来历,他们已经在无量劫中修学大乘佛法。生生世世『护持正法,不惜身命』。『住阿兰若』,阿兰若是个清净的环境,幽静的环境,也不一定是住在旷野里面、山林之中,也不一定。都市里面,我们常讲闹中取静,他的环境很幽静,这个都称之为阿兰若。他修学的态度必定是精进,勇猛精进,『不求利养』,这是他自己修学的态度。

  【善入一切众生心行。】

  这一句是说他有智慧,有能力观机,他对於社会一般大众的心理,一般大众想法、看法、做法他很明白、很了解,所以说法就契机。

  【咒术言论悉能了知。於诸义理少闻多解。辩才智慧皆悉具足。】

  这是说他的德能,他的德行,他的能力。因此,他有善巧方便,能够教化一切众生。

  【彼诸菩萨於是法中。精勤修习得陀罗尼无碍辩才。於四众中宣说正法。以佛威德加被力故。】

  这是自己认真努力修行,才能够获得诸佛菩萨威神的加持。

  【於佛所说修多罗。只夜。受记。伽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越多伽。闍多伽。毗佛略。阿浮陀达摩。优波提舍。皆得辩才无碍自在。】

  这个地方所念的都是梵语音译的,就是佛法里面常讲的十二部经。『修多罗』是契经,就是我们讲长行,这个经典称为修多罗。『只夜』是重颂,像我们这个经里面就有,经里面有偈颂,偈颂都是重复前面长行的意思,这个偈颂叫做重颂,就是只夜。『受记』,我们这个经上很多,像末法时期二十位菩萨会再来,这就是属於受记。「受记」就是预先告诉你,类似我们现在人所讲的预言。但是他这个预言是指某个人,你个人将来在什么时候,譬如说什么时候成佛,什么时候开悟,可以预先给你说出。像《无量寿经》跟我们念佛往生的人,在最后那就是明白的受记。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将来在西方极乐世界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会到他方世界去作佛,教化众生,作佛都叫做妙音如来,这就是给我们凡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受成佛之记,这一类的就属於受记。

  『伽陀』,我们也称作孤起颂,它也是偈颂,但是前面长行文没有讲到的,它没有重复的。像这一类的伽陀,孤起颂,多半是补足前面长行之不足,前面讲的时候意思还没讲到,后面佛用偈颂来补充。这在本经里头也有,本经偈颂大多数是重颂,但是有少数,很少数是属於伽陀,这个后面都不必再多说了。像『优陀那』是无问自说,像《弥陀经》就是的,没有人启请,佛自说的。其他的是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论议,这是翻成中国的意思,此地是梵文。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总不外这十二类,所以这叫十二部经,也叫十二分教,涵盖全部的佛法。因为这些菩萨们得佛威神的加持,全都通达了,所以『皆得辩才无碍自在』。

  【弥勒。彼诸二十善巧菩萨。从於和尚阿闍梨所。得闻无量百千契经。皆能受持。当说是言。我此法门。从某和尚阿闍梨所。亲自听受无有疑惑。】

  这一段文很重要,这是告诉我们,即使是再来人都要讲求师承,如果没有师承,他所说的法就不可靠,我们就不能信受。必定有师承,他是从某『和尚』、某『阿闍梨所』,这就是他的师承。所以这两行非常重要。在中国古代,不但佛门里面非常重视师承,代代相传,世间法也讲求师承,儒家、道家都讲求师承,尊师重道。现代没有了,现在把过去古老的这些东西几乎全部舍弃掉,标新立异。表面上看似乎有某些进步,而实际上我们冷静去省察,才晓得这个社会道德沦落。物质方面比从前进步,精神生活是一落千丈,所以现代人是富而不乐,这个日子很难过!古时候科技没有发达,物质文明没有现在这么方便,但是人家的生活是贫而乐,他一生当中他有乐趣在,我们现在没有乐。这里面差别很大!我们再看底下经文:

  【弥勒。於彼时中。当有在家出家诸菩萨等。无有智慧善巧方便。於此受持正法菩萨所说之法。却生讥笑轻毁谤言。】

  这个我想我们只要稍微留意,在我们周边你可以发现,你可以听到,甚至於可以见到,毁谤正法的,不相信正法的。我们遇到最多的,听到最多的,像《无量寿经会集本》,批评的人太多了,毁谤的人太多了,真正能够相信的人是太少了。能相信的人,《弥陀经》上讲的,善根福德因缘深厚;不能相信的人,听到别人批评,他心就退了,他的信心就动摇,这是善根微薄之人,没有智慧,这一生不能往生。所以这些『在家出家诸菩萨』,就是经上讲的愚痴的菩萨、没有智慧的菩萨,多,太多了!这些再来的菩萨,在这个世间只有二十个人,非常稀有,我们怎么能遇得到?遇到他们都很谦虚,『自隐其德』,他绝不标榜,绝对没有夸张,绝对不是说我是什么人再来,绝对不会提的,你怎么会晓得?所以我们的心要不是以真诚、清净心、恭敬心,遇不到,遇到也会当面错过。如何能遇到?这是感应道交,众生有感,诸佛菩萨一定有应,感应道交。我们以我们的真诚去求,自然就能遇到正法。这些生讥笑的人、毁谤的人,他说:

  【如是之法。皆由汝等善巧言词。随意制造。实非如来之所宣说。我等於中。不能信乐发希有心。】

  这是一般人毁谤的,举出这么一个例子,造谣生事,谤佛、谤法、谤僧,令一切众生退失信心,这是魔在捣乱。

  【弥勒。当尔之时。无量众生於是法师皆生诽谤。舍之而去。互相谓言。是诸比丘无有轨范。多诸邪说。不依契经。不依戒律。犹如倡伎戏弄之法。汝等於中。莫生信乐发希有心。非正法也。】

  这些事情我们常常会听到,在国内、在国外,我在许多地方弘法的时候,有很多同修来跟我说,太多了,令一切大众对於净宗退心,退失道心。因此,这个法门叫做难信之法。难信之法不是一般人说的,诸佛如来所说的。所以有人来告诉我这些事情,我就反问他,假如这个法门人家造谣,他能坚信不退,他不是凡夫,不是凡夫也不是我说的,经上讲的。他一听了就退心,他是凡夫,经上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再仔细观察观察,他像不像这一生成佛的样子?这个法门是一生成佛,不是普通法门,看看这个人像不像一尊佛,像不像要成佛的样子?果然是一尊佛,像成佛的样子,决定不退。他要不是像成佛的样子,不是佛,他怎么会不退心?这是一定的道理。这不是普通法门,是叫我们一生圆满成佛的稀有法门,所以这些毁谤的人很多。我们再看底下经文:

  【弥勒。彼诸愚人为魔所持。】

  这些造谣生事的人他也不是普通人,魔加持他的,就是所谓魔子魔孙,正是《楞严经》上所讲的,《楞严经》也是讲我们这个时代,「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跟这个经两个一对照来看,意思很清楚、很明白。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说正法的,这个经上佛跟我们讲,只有二十个菩萨,这二十人还是自隐其德。所以这是『为魔所持』的,这个「持」当作控制讲,也就是妖魔鬼怪控制了他。甚至於他自己所作所为他自己也不晓得,他被妖魔鬼怪控制。《楞严经》上说得很好,魔一旦离开,他的威德、能力全都丧失掉。魔加持的时候,他也是容光焕发,精神饱满,音声洪亮,一般人不能跟他比的。也是善巧、善辩,他智慧能力都表现,但不是他自己的,魔加持的,魔离开了,他这个能力全部丧失。

  【於是法中不能解了。谓非如来之所演说。於是持法诸比丘所。生於诽谤。作坏法业。】

  『坏法业』就是破坏,破坏正法,破坏道场,破坏和合众。

  【以是因缘。当堕恶道。】

  这就是前面所讲的堕阿鼻地狱一千八百万年,这是佛在前头举这个例子说。所以造作罪业非常容易,甚至於几个小时、几天,但是后果不堪设想,这是我们必须要警惕到的。佛决定没有妄语,《金刚经》上说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真就是不假,实就是不虚,「不诳语者」,决定不欺骗人,「如语者」,完全是事实,事实怎样佛就怎么说,佛也不加一点,也不减一点,完全照著事实来给你讲,这叫如语。佛哪有假话?所以善根深厚的人怎样看经?看到经上句句话是真的,这就是善根深厚的人,真正有福德的人。如果看到经上,这恐怕是别人造谣生事,故意来欺骗,吓唬人,劝人不要做坏事。有这种想法、看法,善根很薄,没福,虽然读了经、听了经,表面上在学佛、受持佛法,其实起心动念还是造作罪业;换句话说,他还是往三恶道走。这也就是佛门当中常讲的「袈裟之下失人身」,这是讲出家的人,披了袈裟,来生堕三恶道。什么原因?这个经上讲得太清楚、太明白了。我们再看底下经文,底下这个一行半非常重要。

  【是故弥勒。若诸智慧善巧菩萨。欲护正法当隐其德。於多分别诸众生所。应须护念。莫令於汝生不善心。】

  这是佛教诲有智慧的菩萨,在末法时期,要用什么样的态度来自行化他,这是重要的原则。就是讲『当隐其德』,你要懂得这个道理,要知道这个做法,这就是现在人所说的,要采取低姿势。对待任何人都尊重,自己卑下,要采取这样的姿势。与一些妄想分别执著重的这些众生,要有慈悲心去护念他,跟他们往来要小心谨慎,不要叫这些人来毁谤你、来造谣你。这就是『生不善心』,不要叫这些人对你起不善的念头,起不善的念头他造业,你要叫他造业,你自己就没有慈悲心。你修行虽然能证果,但是这些人对你生不善心,他要堕恶道,他很可怜。因此,一定要生怜悯心,护持这些众生,不叫他生恶念,自己愈卑下愈好,愈是卑下,给他生不善心的机会愈少。

  【尔时弥勒菩萨。而白佛言。希有世尊。於后末世五百岁中。有诸菩萨甚为无智。】

  这是大多数的菩萨,出家在家,没有智慧。

  【於大众中诽谤正法及持法者。】

  『持法』就是僧,就是谤佛、谤法、谤僧。

  【复於其中。当於辩才及陀罗尼。而於是法不能信受。】

  『当』是阻挡,就是故作障碍,对於『辩才』,『陀罗尼』前面讲过,就是能够掌握自行化他纲领的,就叫做陀罗尼,我们现在讲抓纲领,陀罗尼就是抓住纲领。他阻挡,不让人成就,『而於是法不能信受』,佛所讲得这些正法他不相信。

  【世尊。譬如有人渴乏须水。】

  底下弥勒菩萨举了个比喻来说,譬如有个人渴了,想喝水。

  【往诣泉池。】

  到得池边。

  【而欲饮之。是人先来。投诸粪秽。】

  『是人』就是他自己,他自己早先用『粪秽』把池水染污了,后来自己渴了想喝水,又到这个池边来。到池边来,他已经忘记他做的恶行了。

  【於此水中。后不觉知欲饮其水。便取嗅之。既闻臭已不饮其水。彼之自污更说其过。】

  他自己把池水染污,他忘记了,他还说别人过失,说这个池子不干净,不晓得池水是他自己污染的。

  【乃至叹言。奇哉此水甚大臭秽。是人过失都不觉知。而於是水反生怨咎。】

  这个比喻容易懂,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俗话常讲自作自受,他自己造的,不是别人造的。下面这是法合:

  【世尊如泉池者。当知即是持法比丘。由佛神力。於此法眼善能解说。】

  这个清净的泉池,就好比是依教修行的这些出家人,由於佛的威神加持,他能够善解善说。

  【又复如彼愚痴之人。若於泉池自投粪秽。后不觉知欲饮水者。】

  这是提前面的比喻,自己染污了自己,不是别人染污你,自己染污你自己,这是自生烦恼,愚痴无知。

  【世尊。最后末世五百岁中。有诸无智诸菩萨等。亦复如是。】

  就是现代这些在家、出家的菩萨,就像自己染污池泉,自己喝不到干净水一样。池水就是比喻佛法,清净的佛法。佛法本来是清净的,因为你自己怀疑,你自己不相信,你自己毁谤,於是就像泉池受染污一样,佛法被污染了。你又想学佛法,就是说你渴了又想喝水,想喝水又不敢喝这个水,又不愿意喝这个水,这种情形就像这样的。想学佛法,没有地方学,不知道哪个是正法,不知道哪个人是修正法、说正法的,都不知道,迷惑颠倒。下面说:

  【於彼正法及持法者。】

  『正法』是佛法、经典,『持法』是修行人。

  【生诽谤已。】

  『生诽谤』就好比用粪秽染污泉池一样,你毁谤,染污了佛法,染污了修学佛法的人。可是怎么样?他又想学。

  【复於是人听受法味。】

  他还要去听,还要去看经。

  【彼人自失都不觉知。】

  这两句话简单的讲,就是他虽然听法,虽然看经,他不明了经的意思,他也听不懂,曲解经意,错解了说法。

  【以疑惑过污染意根。彼持法者当被戏弄。或受讥笑。乃至叹言。奇哉此法。为诸过失之所染污。彼无智人。於此正法及是法师。不能听受。伺求其短谤言污辱。生厌离心舍之而去。】

  这种情形我们在现在这个时代也常常见到,原先他来修学,他好像很认真,比别人都精进,态度比别人都显得好。修学没有多久,半年、一年他退心了,不但退心,到外面造谣生事,毁谤这个道场,毁谤这个法门。你要问这什么原因?佛在三千年前就说了,这一段所说的就是这些人。这些人要问为什么原因?原因前面讲了,这些人是愚人,为魔所持,为魔所控制的。让他热心的来护持,然后积极的退掉,影响这些大众,使一些大众统统退心,使一切大众在这一生当中统统不要往生,不要成就,目的在此地。这是妖魔鬼怪在作祟。佛在《楞严经》上也讲得很清楚,这个地方讲得更仔细,《楞严》里头讲得比较含蓄,此地讲得很清楚很明白。

  这里头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就是『复於是人听受法味,彼人自失都不觉知』,这几句说得太好了。假如他真正能觉知,就是真正能了解佛法的真实意,他就不会了。他没有了解佛法真实意,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意」,他是错解、曲解了。而且有个很不好的态度,就是『伺求其短』,就是要找这个讲经的人的短处,挑剔他的毛病,这是很不好的态度。你看经一开端,佛第一个就教给我们「不求他过」,这些人专门挑毛病,专门找过失,然后加以渲染,再加以毁谤、侮辱,令一切众生对於正法,对於法师厌弃,『舍之而去』,这是达到他破坏三宝的目的。

  破坏三宝是魔王的主意,佛当年在世,魔王波旬就向释迦牟尼佛说,他要设法破坏佛法。世尊告诉他,佛法是正法,没有任何人能够破坏的。魔就说,当世尊末法时期,我叫我的魔子魔孙统统出家,披上你的袈裟来灭你的佛法。佛听了这个话,一句话不说,流眼泪。所以经上讲,「譬如狮子虫,还食狮子肉」,这个没法子,他进来了。这也就是《楞严》上所说的,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这些邪师就是魔王的子孙,他们是有意来灭佛法的。所以,护持正法相当不容易。再看下面经文:

  【尔时世尊。赞弥勒菩萨言。善哉善哉。弥勒。善能演说如是譬喻。无能伺求说其短者。】

  这是世尊对於弥勒菩萨的赞叹。弥勒菩萨从这个比喻,说出末法时期这些愚痴菩萨他们的一些状况,说得的确很真实。我们现在生在这个时代,看到三千年前这个记载,跟现前社会状况几乎完全一样,这是我们不能不佩服的。

  【弥勒。以是因缘。汝应当知有四辩才一切诸佛之所宣说。有四辩才一切诸佛之所遮止。】

  这是佛在此地特别为我们开示。辩才无碍,佛有,魔也有;智慧无量,佛也有,魔也有。但是佛是正智,魔是邪智慧;佛的辩才如理,魔的辩才不如理。诸佛所『遮止』的,遮止就是禁止的,那就是魔的辩才。

  【云何名为有四辩才一切诸佛之所宣说。】

  这是佛说的四种辩才。

  【所谓利益相应。非不利益相应。】

  决定令一切众生得真实利益,这个辩才是真的,是佛说的。『非不利益相应』,绝对不会叫你不得利益,决定是叫你得利益的。佛法所说的利益,不但这一生得利益,来生得利益,后生得利益,生生世世永远得利益,这是佛说的。现在生得利益,来生不得利益,这不是真的利益,那就是不利益的事。一定是生生世世都得利益,这个是佛所宣说的。第二:

  【与法相应。非不与法相应。】

  一定是与经典教诲相应,与经典里面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一定是相应的。『不与法相应』就是相反的,这个佛不会说,一定是相应的。第三:

  【烦恼灭尽相应。非与烦恼增长相应。】

  佛所教给你一切法的修学,必定是叫你烦恼轻智慧长,这是佛法。所以我们学佛,如果学的是一年比一年烦恼多,你就要晓得你路走错了,你所学的不是佛法。如果真的学佛法,你所修学,现在你所感受到的,你的烦恼应当是一年比一年轻;如果功夫得力的话,应当是一个月比一个月轻,你能够体验得到智慧增长。智慧增长从哪里看?就是从前对人、对事、对物好像都困难,不十分了解,常常有错误,现在清楚、明白,没有差错,这就是智慧增长。你的生活会愈来愈自在,愈来愈快乐,愈来愈轻松,减少压力,这是你在佛法上得利益了。魔的法,他也善说,但是他的效果跟这个恰恰相反,他会加重你的烦恼,加重你的压力,那你所学的就错了,就有偏差。所以说一定是与灭烦恼相应。第四是:

  【涅盘功德相应。非与生死过漏相应。】

  就是佛所说的一切法,一定帮助你证得无上菩提。『涅盘』这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不生不灭,决定是了生死、脱轮回,与这个道相应,帮助你脱离生死苦海。

  【弥勒。是为一切诸佛之所宣说四种辩才。】

  这个是佛讲的。

  【弥勒。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这是把在家、出家菩萨都说到了。

  【欲说法者。】

  你要想帮助别人,为众生说法。

  【应当安住如是辩才。】

  你应当学佛的辩才四个原则。

  【若善男子善女人。有信顺心。当於是人而生佛想。作教师想。亦於是人听受其法。】

  这是教我们,我们对於佛法、对於说法的人有信心,能够顺从,顺从就是能够依教奉行。经上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经上叫我们做的,我们就照做,经上不许我们做的,我们就不做,这叫顺。『当於是人』,「是人」是指说法的人,他所说的是正法,他所说的都是经典上有记载的,没有离开经典。佛告诉我们,「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他讲的言语,跟佛、菩萨所讲的不一样,意思一样就行。对於这样的人,宣说正法的人,我们应当『生佛想』,把他当作佛一样看待,『作教师想』,把他看作老师一样看待,『亦於是人听受其法』,我们要亲近这个人,听他说法。

  【何以故。是人所说。当知皆是一切如来之所宣说。一切诸佛诚实之语。】

  他没有说错,他是依照经典所讲的,句句话与法相应,前面四种辩才里头的与法相应,没有把佛的意思讲错。这是我们应当要亲近,应当要接受的。

  【弥勒。若有诽谤此四辩才。言非佛说。不生尊重恭敬之心。是人以怨憎故。於彼一切诸佛如来所说辩才。皆生诽谤。诽谤法已作坏法业。】

  这就是破坏三宝。

  【作坏法已当堕恶道】

  他造作恶因,后来必定有恶报。这个『恶道』是极重的地狱,阿鼻地狱,极重!

  【是故弥勒。若有净信诸善男子。为欲解脱诽谤正法业因缘者。不以憎嫉人故。而憎嫉於法。不以人过失故而於法生过。不以於人怨故而於法亦怨。】

  这是世尊在此地教给我们修学的态度。我们讨厌这个人,不喜欢这个人,但是这个人讲的是正法,讲的跟法相应,不能因为我讨厌他,连他讲的法我也讨厌,那就错了。我不喜欢这个人,法是好的,不能说我也不喜欢这个法,那就是我们自己错了,我们自己把大好因缘丧失掉。这就是儒家所讲的迁怒,迁怒是恶行,损失很大!

  下面就是佛制止的这四种辩才,实在讲这四种辩才在佛法里面讲叫世智辩聪。他的智慧也很高,邪智慧,不是正智慧,他也辩才无碍,他是邪辩才,不是正的辩才。我们看经文:

  【弥勒。云何名为四种辩才一切诸佛之所遮止。】

  这是佛禁止。

  【所谓非利益相应。不与利益相应。】

  这是第一种,『非利益』是没有利益,他所讲的跟没有利益的相应,他『不与利益相应』;换句话说,他令一切众生不得真实利益。小的利益有没有?有,眼前、现前的名闻利养都让你得到,来生堕三途他不管,他就没有了。所以这不是真的利益。我们必须要知道,人在这个世间这一生很短暂,聪明人要想到来生以后的生活状况。古人常讲聪明人有前后眼,能看到前世,能看到后世,那叫聪明人。不顾前后,只顾眼前,这是愚痴人,没有智慧。他给你的利益是眼前小小的甜头,设了许多的圈套,名闻利养都是圈套。你们看《西游记》,《西游记》里孙悟空了不起,观音菩萨给他一个圈套,他就完了。那个圈套是什么?孙悟空喜欢戴高帽子,喜欢人夸赞他,这是他大毛病,人家一夸赞他,他就迷惑颠倒。妖魔鬼怪很会设计种种高帽子给你戴,你戴了很欢喜,你自己都不知道已经上了他的圈套,已经受他的摆布。他们很会设计,花样太多了,这个要小心谨慎。不与利益相应,没有利益。第二:

  【非法相应。不与法相应。】

  跟佛在经上讲的这些理论、方法、境界不一样,相反的。譬如我们讲布施,怎样修布施才与法相应?布施是放下,把心里面的牵挂、忧虑、妄想、执著统统放下,这是布施。布施是对治悭贪的,它的对象,布施是一服药,治什么?治贪的。魔来给你讲,「布施好,布施你可以得到更多,施一得万报」。大家都来布施,因为布施将来会发大财,增长贪心,这就是『不与法相应』。他用佛法,但是错解佛法的意思,他不跟你说正法。一样给你讲的是经典,一样讲得头头是道,教给你的不是正法。你布施能不能得到利益?我常讲,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是真的,一点都不错。为什么不是真实利益?你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你所得到的福报都是三界有漏的福报,这个就不与利益相应,不与法相应。

  而佛法的六度你要晓得度什么?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恶业,忍辱度瞋恚,破你的贪瞋痴,这就与法相应。福报得不得?得,自然得,你不必去想,不必我为了要得财富才布施,这个就错误,这就是与法不相应。财富得不得?得,一定得,你种瓜哪有不收瓜的道理!种豆一定收豆的道理,你一定有收获,那个收获是自然的,我绝不是为这个目的。前面佛讲了,无希求心、无希望心,为一切众生说法,有丝毫的希望你就错了,有丝毫的希望,不是佛说的,但是果报是决定会现前的。不希望它也来,不希望来得更多,有希望来得就刚刚好,跟你布施的相应。你要是没有希望,那个不得了,那真的是你布施一文钱,果报是尽虚空遍法界,诸佛如来都说不尽的。从这里就明了,什么叫利益,什么叫与法相应。第三:

  【烦恼相应。】

  就是说他增长烦恼,增长贪瞋痴,绝对不是叫你断贪瞋痴,也就是增长你的妄想分别执著,而不是减少。

  【不与烦恼灭尽相应。】

  第四:

  【生死相应。】

  就是轮回,譬如他教你,教你修行,你死了以后来生还会得人身,来生比这一生还要得大富贵,没有教你超越六道轮回。你来生是不是真的能得人身?靠不住,他没有能力保证;纵然给你保证书,保证书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前年在洛杉矶,也是遇到一个学佛的同修,他开一个店,洛杉矶一次暴乱的时候,他的店被人烧掉了。他也是投了保险,结果到那时候才晓得保险公司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损失非常惨重。在美国有假保险公司,这些人给你开的保险,假的,不是真的,到时候不能兑现。所以他与『生死相应』。

  【不与涅盘功德相应。】

  这一类的辩才无碍,我们晓得那不是佛的辩才。

  【弥勒。是为一切诸佛之所遮止四种辩才。】

  这是佛决定禁止的。真正的佛弟子,智慧的菩萨,决定不说这四种,在讲经说法的时候,不会用这四种,一定遵守前面四种相应的原则。这个四种是决定不会说的,这是佛所禁止的。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若有辩才增长生死。非诸如来之所宣说。】

  『增长生死』就是帮助你造业,帮助你分别执著,那就是帮助你搞六道轮回,你永远不能超越六道轮回。这个绝对不是佛所宣说的。

  【云何世尊。说诸烦恼。能为菩萨利益之事。】

  弥勒这个问得好,为什么佛在有的时候,经典里面又说烦恼是菩萨利益一切众生的方式?此地这个『事』就是方式。

  【又复称赞摄取生死。而能圆满菩提分法。如是等辩。岂非如来之所说耶。】

  这个话问得很好,佛也曾经说烦恼即是菩提,不需要断烦恼,生死就是涅盘,何必要了生死?佛在大乘经上有这个说法。其实弥勒菩萨哪有不知道的,怕我们看经典看多了,产生一大堆的疑问,到最后连整个佛法推翻,不相信了。有没有?有,我曾经遇到台大的一些教授,很有聪明,很有智慧,他们看了佛经最后下了结论,释迦牟尼佛头脑有问题。所说的东西颠三倒四的,这个地方这样说法,那个地方反面说法,到底哪个说法是对,恐怕连他自己都搞不清楚。这些人身分、地位都很高,他们的言论能够影响别人,不相信佛法。他们也读经,研究佛经,不相信佛法。我们看底下世尊怎样答复的:

  【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弥勒。我今问汝随汝意答。若有说者。菩萨为欲圆满成就菩提分故。摄取生死。】

  菩萨为了要圆满自己究竟圆满的智慧,他要到六道里面去接触六道的众生,像《地藏经》上讲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就是『摄取生死』。但是要晓得,佛这些话为谁说的?后面讲了,为智行菩萨所说的。智行菩萨是法身大士,他有智慧,他有能力,虽入六道普度众生,对於六道里面的烦恼习气、分别执著丝毫不染著。他可以进去,他应当要去。你怎么晓得你心清净?入了染缸不染才真清净,你没有去碰过染缸,你怎么知道你清净不清净,是这个道理。所以,佛跟初学菩萨所说的,跟慧行菩萨所说的,两个说法,完全不一样。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那是对法身大士说的。我们听了,那就可以不必涅盘,生死就是涅盘,人死了就入涅盘;也不要求菩提,烦恼就是菩提,天天生烦恼,我菩提增长,哪有这种话!这就是所谓曲解如来真实意,你把佛的意思错解,你误会了,你没有真正听懂。

  佛说法他有个原则,原则在《金刚经》上讲得很清楚,佛无有定法可说;不但无有定法可说,佛无有法可说,佛没有说法。佛所说的法是众生毛病,他把你毛病纠正过来,你毛病没有了,他说法也就没有了。譬如说你执著空,佛给你讲有,讲有是破你执著空,跟你说有,用这个方法来破你的执著。那个人执著有,佛就跟他讲空,破他执著有。这个原理原则,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的说法三十六对,就是讲解这个原理原则。看众生毛病在哪里,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病除之后药也没有了,法也没有了。所以佛在《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什么时候舍?病没有了,药就不要了,病没有了天天吃药,那又吃出病出来,病好了药就没有了。所以,哪里有佛法?从这个观点去看,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没说一句法,怎么可以说佛有法可说!这都必须要清楚、要明了,我们对於佛种种不同的讲法,才晓得他的缘故,才知道佛的智慧,佛的善巧方便。决定不是佛说法颠倒、错乱,不会,他对什么人说什么法。所以底下讲:

  【又复说言。以诸烦恼为利益事。如是说者。为与利益相应。非利益相应。为与法相应。非法相应。】

  我们从这个观点上来看。

  【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正说者。则与义利相应与法相应。能令菩萨菩提分法得圆满故。】

  这个弥勒菩萨懂,佛种种说法他是有对象的,他对什么人说的,必定是教那一个人得利益,必定是帮助这个人破迷开悟。所以经典,我们后人读诵经典,要懂得他的原理原则,我们就能得利益,知道哪一种说法是对哪一种人。许许多多的法不是对一般人的,普遍对一般人的说法,那就是净土,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只有这个法门是普遍对大众的,除这个法门之外,世尊所说一切法都有特殊对象。你不是这个对象,你当然不适合依这个法来修。你要聪明那也行,取它的原理原则,那个可以,能得利益。请看下面一段:

  【佛言弥勒。若说菩萨为欲圆满菩提分故摄取生死。说诸烦恼能为菩萨利益之事。如是辩才诸佛如来之所宣说。】

  这个是对法身大士们所讲的。

  【何以故。弥勒。此诸菩萨得法自在。所起烦恼无有过失。】

  我们行不行?我们起烦恼有没有过失?他起烦恼是干什么?他起烦恼是度众生,是戏台上表演的,现那个烦恼样,心地清净无染,我们能不能做到?能做到行。这是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甘露火王的瞋恚,他那真是烦恼即菩提。脾气那么大,火气那么大,动不动就要整人,心地清凉自在,被他所整的人都被他度了,他有这个能力,他能成就众生。我们今天要整一个人,杀一个人,能不能度他,你不能度他,那你就造罪业,这个要知道。我们今天搞贪瞋痴是造罪业,他们那个贪瞋痴是度化众生的手段、方法,是属於他的善巧方便。该用瞋恚度就用瞋恚,该用愚痴度就用愚痴,该用贪爱度他就用贪爱,人家没有过失,不失清净心。

  【是为菩萨善巧方便。非诸声闻缘觉境界。】

  声闻、缘觉都做不到,何况我们凡夫,我们怎么能学?不能学的。所以那些经典、那些讲法是对法身大士说的,不是对声闻、缘觉,对人天、小果人所说的。明了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就不会怀疑了。

  【弥勒。若有烦恼。不能为他作利益事。亦不能满菩提分法。而发起者。不与义利相应。不与法相应。但为下劣善根因者。】

  这是讲你的烦恼没断,也就是说你现在还有妄想分别执著,你要想帮助别人得真实利益,就是了生死、出轮回,你决定做不到。你能帮助人,也只是能帮助人种一点世间世法的善因,得世间的善果。你只能做这个,不能帮助人了生死出三界。

  【菩萨於中宁舍身命。亦不随彼烦恼而行。何以故。弥勒。有异菩萨得智力故。於诸烦恼现有攀缘。】

  『现』就是示现,他不是真的。

  【有异菩萨无智力故。於诸烦恼增上执著。】

  这句话里面总共四句,都是属於双关语,意思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的菩萨,你所示现的那都是善巧方便。如果你不是法身大士,甚至於你是阿罗汉、辟支佛,你要学法身大士那些善巧方便,你没有不造罪业的。你要是跟他们学,那就免不了攀缘,免不了增上慢,『於诸烦恼增上执著』,增上执著是有执著不以为自己有执著,这叫增上执著,这个都是麻烦。后面这一段我们把它念掉好了,上卷就完了。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若诸菩萨。於后末世五百岁中。】

  这是指我们现代。

  【乐欲离诸业障缠缚。】

  这里面总共说了五桩事情,这是第一个。我们希望,『乐』是希望的意思,「乐欲」是希望,希望离开『业障缠缚』。

  【自无损害而得解脱。】

  这是第二个,自己没有烦恼、没有损害,安安稳稳的能够脱离生死轮回。第三:

  【是人当於菩萨行中深生信解。】

  著重在『深生』,你理解的浅还不行,要深生信解。第四:

  【於他过失不生分别。】

  只顾自己,不要去顾别人,别人的过失说实在的话,他是真的过失假的过失,我们没有能力辨别。如果他是智行菩萨所示现的,是假的,他不是真的;如果是凡夫,那他是真的,不是假的。真的也好,假的也好,与我都不相干,我用不著去分别执著,用不著看到他的行为起心动念,用不著。如果我们看到这些起心动念,我们心随境转,太可怜了,佛教给我们,境随心转我们就成功了,心随境转就糟了。心不能随境转,心在境界里做得了主宰,主宰就是如如不动。《金刚经》上讲的,「外不著相,内不动心」,不取於相是外不著相,内不动心,那你是真做得了主宰,不会被境转。《楞严经》上说「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我们不被境转,能转境界,我们跟佛就没有两样。第五:

  【志求如来真实功德。】

  我们要把修学的目标定在此地,一心一意只『求如来真实功德』,如来真实功德就是自性真实功德。大乘经上凡是称如来,都是从性上讲的,凡是讲诸佛,是从事相上讲的,这在《金刚经》上说得很多。

  【佛言如是如是。弥勒。是故当於诸菩萨等方便行中。深生信解。】

  这是佛给他印证。

  【何以故。慧行菩萨方便之行。难信解故。】

  慧行菩萨是法身大士,不是声闻、缘觉,他们的行谊有很多是很奇怪的。他有顺行的,有逆行的,逆行是专门搞贪瞋痴的,他用这个方法来度众生。他有智慧,他有能力,他并不造罪业,我们不能学的,我们一学就错了。所以小乘菩萨,阿罗汉、辟支佛,我们跟他学不会有过错,大乘菩萨如果不开智慧跟他学,麻烦大了!

  【弥勒。】

  底下佛说得很好。

  【譬如须陀洹人示凡夫行。】

  须陀洹是已经断了八十八品见惑的这种人,这还是小乘人,还不是大乘人。但是他们已经离四相,我们在《金刚经》上看到的,须陀洹已经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离相的功夫比较浅,刚刚离相,这已经是须陀洹,不著相,他示现凡夫。

  【如是凡夫。与须陀洹位各差别。凡夫愚人。以贪瞋痴之所缠。故堕诸恶道。】

  这是阿罗汉示现在世间,凡夫要学他那个样子,凡夫有贪瞋痴,你会堕三恶道。

  【而须陀洹於贪瞋痴善能了达。终不堕落三恶道耳。】

  他不堕三恶道,他搞贪瞋痴不堕三恶道,我们凡夫搞贪瞋痴要堕三恶道,为什么?他搞贪瞋痴是表面样子上有,心上没有,里面没有;我们搞贪瞋痴是里外一如,所以会堕落。他们搞是外表、形式,所以他不堕三恶道。这个例子说得好。

  【弥勒。慧行菩萨亦复如是。】

  跟前面讲得一样,比须陀洹高明太多了。

  【於贪瞋痴习气未断。彼亦别余初业菩萨。何以故。其心不为烦恼所覆。不同初业诸菩萨等。钝行菩萨无有善巧。同诸凡夫不能出离。弥勒。慧行菩萨一切重罪。以智慧力悉能摧灭。亦不因彼堕於恶道。】

  慧行跟初业菩萨,就是初学菩萨,不一样,初学菩萨没有智慧。慧行菩萨的标准在哪里?《金刚经》是标准,他真正入了三心不可得,诸法皆空,他入了这个境界。所以他一切烦恼行都是表演,都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他也不是故意做的,故意做的那他就造业了,他是随缘,需要用什么方法他就用什么方法,他没有顾忌的,他得大自在了。这个行,他造贪瞋痴他不堕恶道,他知道一切法皆不可得。如果我们对一切法还有所得,还有人我,还有是非,还有利害,还有得失,那就造业了。

  慧行菩萨为什么会现贪瞋痴?这就说了,贪瞋痴就是戒定慧,烦恼就是菩提。阿赖耶识的种子并没有消灭,存在。没有觉悟的人,阿赖耶的种子遇到缘要受三恶道的果报;已经开悟的人,大彻大悟的这些菩萨,阿赖耶里面这些烦恼种子,当他度众生必要的时候,起现行用来做度众生的手段,他不一样。我们用个浅显的比喻来说,从前做小偷的人,手法很高明,常常窃盗别人的财物,从来没有被人抓到过,手法很高明。他觉悟之后,他去当警察,专门去抓小偷,他那一套手段他就用上了,用上好的方面,不是去作恶。菩萨搞贪瞋痴,就像小偷回过头来当警察,专门抓小偷,都变成度众生的善巧方便,所以他不造罪业,他不堕恶道。

  【弥勒。譬如有人。於大火聚投以薪木数数添之。如是添已。其焰转炽弥更增明无有尽灭。】

  这是比喻,譬如像烧火,添柴,愈添火就愈猛烈。

  【弥勒。慧行菩萨亦复如是。以智慧火烧烦恼薪。数数添於烦恼薪木。】

  他烦恼添得愈多他的智慧愈多,这就是转烦恼为菩提,烦恼就是菩提。他能转,我们能不能转?我们不能转。

  【如是添已。智慧之火转更增明无有尽灭。弥勒。如是如是。慧行菩萨智慧之力。善巧方便难可了知。】

  这个在大乘经上所看到,那个不一样,我们能看,很羡慕、很向往,学不得!一定要规规矩矩按部就班的来,你要想学他们的,麻烦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