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 (第四集)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四集)  1996/8/27  美国圣荷西  档名:15-010-0004

  请掀开经本第八面。这部经典可以说是稀有难逢,经文里面所说的都是我们学佛的毛病,这些事情平常我们自己粗心大意没有发觉到,别的人看到,说实在的话也不会告诉我们。不但在现在这个时代,即使在古时候,人与人接触都相当的保留,所谓是隐恶扬善,看到你有毛病,大家都不会说你的。古时候直接说出你毛病只有两种人,我们在《礼记》里看到的,一个是父母,一个是老师。若不是这样的关系,都不愿意说人家的过失,跟人家结冤仇,不干这个事情,这是傻事情。即使老师教导学生,学生有毛病,老师也是观察入微,学生能够接受、能够改过,老师就认真的教导,如果学生不能接受、不能改过,老师也不说一句话,何况於现代这个社会。

  所以佛在这个经上讲的,我们能够读到非常之难得。假如经上所说的这些毛病,我们若有毁犯,这一生当中道业不能成就,念佛也不能往生,依旧要搞六道轮回。这些毛病我们知道了,能够彻底悔改,后不再造,我想对於我们求生西方净土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这个经不能不读,不能不多读,虽然不把它列做早晚课诵,每天能够看一遍有好处。古时候,古大德教人念《感应篇》,念《文昌帝君阴骘文》,用这个标准来改过自新。我们今天遇到这部经,比《感应篇》、《阴骘文》的内容还要丰富,还要详尽,这是稀有难逢,希望同学们要珍惜这个因缘。现在请看经文第八面: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弥勒菩萨言。弥勒。是故菩萨於后末世五百岁时。】

  这个时间正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佛灭后五五百年,就是二千五百年以后,正是我们现前这个时代。

  【欲自无恼而解脱者。】

  『欲自无恼』就是我们能够离开烦恼,就是少烦少恼,希望少烦少恼。『而得解脱』,解脱的标准是脱离六道轮回,如果没有脱离六道轮回,你没有脱,这个脱就是脱六道轮回。

  【除灭一切诸业障者。】

  我们常常讲的消灾,常常想到的消业障,就是这个意思。

  【应当舍离愦闹之处。】

  这是佛教给我们,你要想达到前面的目标,要想在这一生当中得到解脱,要想消除业障,少烦少恼,第一桩事情,热闹场所要离开,避免热闹场所,希望自己的心常常保持著清净。

  【住阿兰若寂静林中。】

  这一句就是保持身心、环境的宁静,就是这个意思。

  【於不应修而修行者。】

  不应该做的你要去做,这是错误的。

  【及诸懒惰懈怠之属。皆当远离。】

  不应该懒惰,不应该懈怠,不应当做的事情决定不做,这是叫你远离。

  【但自观身不求他过。】

  这是佛在这部经里面重复提了很多次,换句话说,就是非常重要的教诲。要求自己的过失,要常常反省检点找出自己的毛病。我们过去在讲席当中也常常说,知道自己的毛病、过失这个人就觉悟了。佛家常讲开悟,什么叫开悟?这就是真正开悟,能把这些过失改过来,这个人就真正修行,真能改过,他修行就有功夫。所以,第一条不要找人家的麻烦,不要找人家的过失,『不求他过』。

  【乐於恬默。】

  『恬默』就是安静,安逸的生活。

  【勤行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行。】

  这句话用现代话来讲,就是我们在生活当中要保持有高度的智慧,『般若波罗蜜』是智慧。我们自己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都要有高度的智慧。

  【若欲於彼诸众生等。深生怜愍多所饶益。】

  这是说你有慈悲心,你怜悯一切迷惑颠倒的众生,你想帮助他,使他能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就是『多所饶益』的意思。

  【应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

  你教诲一切众生,要紧的是『无希望心』,如果自己有名闻利养的希望,你就错了,你就不如法。诸佛菩萨教诲众生,对一切众生毫无希望,绝不求众生恭敬他、供养他,决定不求,称赞他都不求。我们对诸佛菩萨礼敬是尽我们的本分,并不是佛菩萨要求的,这个要知道,这是我们应当要学的。下面就说出「无希望心」行法布施后所得的利益,佛说了二十种利益,后面接著又说二十种,四十种利益。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注意的,不要因为有这么多的好处、这么多的利益我才去做,你变成又是有希望心了。佛说这么多利益,我们读了、听了若无其事,我绝不是为了得到这么多的利益我才去行法布施。要看到这么多利益,贪图这些利益而去做,那就又错了,你就又变成有希望心。果报是自然的,因缘果报循环相续,是十法界一切现象的真相。这现象是什么回事情?就是因缘果报循环相续。善一定他有善报,这个不是求的,不必要求,如果有求就错了。有求,好事都变成坏事,纵然有福报现前,福报里面有许多烦恼,不清净。无希望心,你所得的福报是清净的,你的受用里面不生烦恼,这个很要紧。我们念这一段经文。

  【复次弥勒。若菩萨以无希望心行法施时。】

  法布施的范围非常广泛,讲经说法是法布施,我们身体力行也是法布施,身体力行是做出一个好榜样给别人看,也是属於法布施。个人是人中的榜样,家庭是所有家庭的榜样,社会是所有一切社会的榜样,这都是属於法布施,所以法布施的范围非常之广。无希望心行法布施范围广大,佛在此地举了几个例子,并不是只是这几桩事情,诸位必须要清楚,我们要以此类推,闻一知十。

  【不著名闻。】

  我不为名闻。

  【利养果报。】

  绝对不是为这些事情,也就是我们世间讲不为名利。不为果报,果报自然现前,但是果报不是我有意要求的。为的是什么?

  【以饶益事而为上首。】

  就是为利益众生,这个目标非常单纯。以这个为第一个目标,利益一切众生,不求自己的利益。

  【常为众生广宣正法。当得成就二十种利。】

  你能够自然有这二十种利益现前。

  【云何名为二十种利。】

  下面就说出来了。

  【所谓正念成就。】

  这是第一个,你的念头正,跟佛的念头一样,跟菩萨的念头一样。佛菩萨的念头是什么?普度一切众生,四弘誓愿里第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在此地讲『以饶益事而为上首』,这就是利益众生。只有这一个念头,没有第二个念头。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帮助一切众生往生净土,这是诸佛如来的念头,这是『正念』,除这一念之外别无二念,你的正念能成就。这无希望心修法布施。第二:

  【智慧具足。】

  智慧是从清净心里面流出来的,是从正念里面流出来的。若有希望,清净心不能现前,有希望是妄心,佛门里面常讲的识心,阿赖耶识、八识,那是有希望的。可见得无希望,就转八识成四智,你智慧现前,『智慧具足』,智慧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不是从外面来的。

  【有坚持力。】

  无论做什么事情,你有智慧,你有耐心,『坚持力』就是耐心,一定能成就。第四:

  【住清净行。】

  你的生活、行为清净。第五:

  【生觉悟心】

  念念觉而不迷。第六:

  【得出世智。】

  不但世间这些事情你都能明了,世间的法,声闻法、缘觉法、菩萨法都能够了然。第七:

  【不为众魔之所得便。】

  魔怎么样才能够扰乱你?因为你有私欲,你有欲望,魔就有办法来扰乱你。你自己没有欲望,魔对你是一筹莫展。魔障碍你什么?障碍你的名,破坏你的名,障碍你的利;我名利都不要,他有什么办法,他没有法子。魔要置你死,我死了就到极乐世界去,愈早愈好,那魔也没有办法。所以魔不得其便,魔看到这个样子他远远走了。第八:

  【少於贪欲。】

  因为你知足了。第九:

  【无有瞋恚。】

  第十:

  【亦不愚痴。】

  这是离贪瞋痴,离三毒烦恼。三毒烦恼大家都知道这是三恶道的业因,远离三毒就是远离三恶道,永远不堕三恶道。第十一:

  【诸佛世尊之所忆念。】

  你就蒙佛护念,诸佛护念。十二:

  【非人守护。】

  『非人』是护法神,天龙善神他保护你。第十三:

  【无量诸天加其威德。】

  『无量诸天』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二十八层天,这些天人看到你尊敬你、佩服你,他也来加持你。第十四:

  【眷属亲友无能沮坏。】

  这是我们中国俗话常讲的「一人有福,连带一屋;一子成佛,九祖生天」,就是这个意思,你的家亲眷属都沾到你的光,都得到你的智慧福德的加持。第十五:

  【有所言说人必信受。】

  你的言论别人能够相信,别人能够接受,因为你所说的句句是诚谛之言,平常人、正常人一定能够信受。不能相信,不能接受的,前面讲过那是魔加持的,魔来破坏,若非是魔子魔孙来破坏正法的,普通正常人一定信受。第十六:

  【不为冤家伺求其便。】

  因为你自己心正、行正,冤家对头虽然时时刻刻来找你的毛病也找不到。十七:

  【得无所畏。】

  佛经里面所讲的四无所畏。第十八:

  【多诸快乐。】

  这个我们常讲的法喜充满。第十九:

  【为诸智人之所称叹。】

  『智人』是开悟的人,证果的人,他们赞叹。二十:

  【善能说法众人敬仰。】

  你为什么会『善能说法』?你得诸佛菩萨的加持,所以对於一切经要里面甚深的义趣,你能够明了,你能够说得出来。

  【弥勒。是为菩萨当得成就二十种利。】

  这是把二十种利益说出来了。

  【不著名闻利养果报。行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

  佛实在非常慈悲,再叮咛一次,再嘱咐一次,加深我们的印象,唯恐我们忘掉这桩事情。不仅如此,佛在后面又给我们说出二十种利益。

  【复次弥勒。若菩萨以无希望心行法施时。不著名闻利养果报。以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广宣正法。又能成就二十种利。】

  说了二十种利又得二十种利。

  【云何名为二十种利。所谓未生辩才而能得生。】

  第一个是我们常讲「辩才无碍」,这个辩才也是佛力加持的,第二:

  【已生辩才终不忘失。】

  没有得到的辩才你得到了,已经得到的辩才不会失掉。第三:

  【常勤修习得陀罗尼。】

  他非常精进、非常用功修学正法,『得陀罗尼』,陀罗尼是梵语,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纲领,你所修学的都能把纲领掌握到。你学一部经论,这部经论里的重点你全能够掌握,这个叫得陀罗尼。有很多人我们晓得,修学多年这一部经,这一部经讲的哪几个重要的东西他说不出来,抓不到纲领,这个得受用就困难。第四:

  【以少功用善能利益无量众生。】

  这就是「得陀罗尼」落实在帮助众生这些事相之中,抓住纲领,抓住紧要的,简单明了就能帮助无量无边众生得真实的利益。在所有法门里面,净宗法门就是陀罗尼。佛教大小乘十个宗派,净宗的经典最少,古时候只有三经,到现在这些祖师大德们加了两样进去,就变成五经。虽然净土只有五部经,比起任何一宗分量少得太多了,容易修行,容易掌握到纲领。第五条:

  【以少功用令诸众生起增上心恭敬尊重。】

  这一句是讲的效果,我们帮助一切众生,立刻就能得到效果,他果然能够相信,能够依教修行,很快就能得利益。这个利益是什么?身心清净,烦恼少,智慧增长,法喜充满,这是很快就能得到的。若能如法修行有个一年、两年的时间,他对往生就有把握,这是真实究竟殊胜的利益。第六条:

  【得身口意清净律仪。】

  三业清净。第七条:

  【超过一切恶道怖畏。】

  对於三恶道,不造三恶道的业因,决定不会有三恶道的果报。这是离开一切『恶道怖畏』。第八:

  【於命终时心得欢喜。】

  知道生从哪里来的,死了以后到哪里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没有恐惧,他得法喜。第九:

  【显扬正法摧伏异论。】

  这就是弘扬正法,对於邪知邪见有能力降伏他们,现在讲有能力把他们批判驳倒。第十:

  【一切豪贵威德尊严。犹自不能有所窥望。何况下劣少福众生。】

  这一句里面的意思也包括得很广,我们身在这个社会上,不能不与社会群众接触。社会群众里面有达官贵人,有豪门贵族,因为我们无求於他,他对我们自然就尊重,我们无求於他。他也不会用势力来压迫我们,我们无求,行的是正法,这些有大威德他们都无法障碍我们,何况下劣没有福德的人?所以,这一句里面含义很深、很广。第十一:

  【诸根成就。】

  这是我们讲得六根聪利,六根聪明。第十二:

  【无能映蔽。】

  你的智慧光明没有人能够障碍你。『映蔽』是障碍的意思。第十三:

  【具足摄受殊胜意乐。】

  具足是圆满的,殊胜的意乐,我们一般都是讲清净、自在、法喜充满。第十四:

  【得奢摩他。】

  第十五:

  【毗婆舍那。】

  这个『得』是连贯下来的,得奢摩他,得毗婆舍那。这两句是梵文,音译的,都是讲定。奢摩他我们简单讲,从一切放下,放下万缘,心得清净了,从这方面得的定、得的清净心,就叫奢摩他。如果从看破了,一切我都看破,心得清净、得自在,就叫做毗婆舍那。所以都是得清净心,你怎么得?我放下万缘得到的,那叫奢摩他;你怎么得的?我看破世界得到的,就叫做毗婆舍那。我这个讲法大家听了很容易懂,很清楚、很明白。都是得清净心,得定,开智慧,你用什么方法得到。通常你要看佛学字典里面的讲解,古人注解的是止观,止是奢摩他,观是毗婆舍那,观就是看破,止就是放下。第十六:

  【难行之行皆得圆满。】

  『难行之行』是很不容易的,断贪瞋痴,难!除掉人我是非,难!深信念佛,求愿往生,更难!这些难行的事情对你就不难,都能够圆满做到。第十七:

  【发起精进。】

  你勇猛精进心能发得出来。第十八:

  【普护正法。】

  这个『普』字很重要,普遍的护持正法,只要是正法我们都护持,没有私心,没有偏袒。我们修净土,护持净土,护持我这个道场;那边修禅的,他也是正法道场,跟我们不一样,我们就要排斥、毁谤,那就错了。凡是正法的道场都要赞叹、都要护持,虽赞叹、虽护持,不修他那个法门,这个要知道,我只修我这个法门。我赞叹他,甚至於必要的时候我帮助他,我不学他那个法门。这个榜样,《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为什么?自己修行要一门深入,但是众生的根性不相同,我适合修这个法门,别人未必。那个人适合修禅,我不适合修禅。所以八万四千法门,法门平等,无有高下,都是佛应机而说的,都能够利益当机的众生,就是适合於这个法门的众生他能成就。我们要普遍的护持,普遍的赞叹,决定不可以赞叹自己,毁谤其他法门,那就错了。所以教你要「普护正法」,这个普字是个关键的字眼。第十九:

  【速疾能超不退转地。】

  这一句是要合本经最后的教诲,就是弥勒菩萨十心,发十种心,必定往生净土。因为只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能快速『能超不退转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圆证三不退,这是其他法门里面没有的,惟独这个法门具足。第二十:

  【一切行中随顺而住。】

  这就得大自在,所以后面二十种利益比前面二十种殊胜。前面二十种利益是初学菩萨所得的,后面这二十种利益是智行菩萨所得的,智行就是开悟之后的,因为他第一个就得辩才,开悟以后所得到的。什么叫初学的菩萨,什么叫智行的菩萨,后面有说到。再看底下这段经文,说明现代,末世就是现代,一切学佛的同修,出家、在家所犯的一些通病,几乎多数人都犯这些毛病。

  【佛告弥勒。汝观未来后五百岁。】

  这是指我们现在这个时代。

  【有诸菩萨甚为无智。】

  『无智』就是愚痴,没有智慧。怎么是菩萨?他也出了家,或者在家受了三皈、受了五戒、受了菩萨戒,那都是菩萨。现在受菩萨戒的人不少,有没有智慧?没智慧,就是此地说的,这个经就是对这些没有智慧的菩萨讲的。你们受了菩萨戒,要知道这个经就是佛对你说法。

  【行法施时。若有利养生欢喜心。】

  通常讲我们弘法利生,弘法利生要有很多供养恭敬,这个好,欢喜。

  【若无利养不生欢喜。】

  假如这一次做这个弘法利生的事业,办这个法会,收入太少,赔了本,心里就难过。我们想想自己有没有犯这个过失?经上告诉我们,不求别人过失,要紧的是问自己,有没有生起这个念头?如有这个念头,错了,你是有希望心行法布施,你不是真正的菩萨。就是这个经上讲的,你是愚痴菩萨,没有智慧的菩萨。

  【彼诸菩萨为人说法。作如是心。】

  『作如是心』就是动这个念头,起这样的心,动这样的念头。什么样的念头?

  【云何当令亲友檀越归属於我。】

  现在的话讲拉信徒,想什么方法把这些亲戚朋友,『檀越』就是施主,都把他拉来都归我。

  【复更念言。云何当令在家出家诸菩萨等。而於我所生净信心。】

  不但在家信徒要拼命的拉,甚至於出家的人也要把他拉来,要他都听我的,自己做主宰,发号施令,统御这些在家、出家人,干这个,对他忠心,听他摆布。底下举出具体:

  【恭敬供养衣服饭食卧具汤药。】

  所以说,一切物质的享受他统统都要。

  【如是菩萨。以财利故为人说法。】

  把佛法当作商品来买卖,这个错了,有利就说法,没有利就不说。

  【若无利养心生疲厌。】

  这个地方没有人恭敬他,没有人供养他,他心就『疲厌』了,他标准在此地,这是错误的。佛法里头常说,菩萨教化众生,不舍一人。什么样人?能信、能解、能行,诸佛菩萨度化众生是以这个为目标,他能信、他能解,他能行这就是可度之机,佛菩萨应当要帮助他。这个人再贫穷、再困难,甚至於过去从来没有闻过佛法,也不知道礼节,不知道礼节我们就不讲求礼节;一定要礼节很隆重,自己感觉得很有体面、很荣耀,这都是错误的,不是为众生著想。

  【弥勒。譬如有人志乐清净。】

  这是佛再举一个比喻,对著弥勒菩萨说,就是对我们大家说,弥勒是我们的代表。『譬如有人志乐清净』:

  【或为死蛇死狗死人等尸。脓血烂坏系著其颈。是人忧恼深生厌患。】

  这个比喻好懂。如果人遇到这些事情,他怎么不烦恼?当然烦恼。佛把这些『死蛇死狗死人等尸,脓血烂坏』比喻不净说法,你为名闻利养,你为果报,就像这个愚痴人一样,深生忧恼。

  【以违逆故迷闷不安。】

  这个无智慧的菩萨不净说法,违背了佛陀的教诲,所以他迷惑,心里面烦恼、忧虑,得不到清净,得不到轻安,得不到法喜。

  【弥勒。当知於后末世五百岁中。说法之人亦复如是。】

  这是讲末法时期,《楞严经》上讲「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什么叫邪师?佛在此地所讲的这些毛病他统统都有,那就是邪师。

  【於诸一切无利养处。不顺其心无有滋味。便生厌倦弃舍而去。彼诸法师作如是念。我於此中说法无益。】

  『益』是利益,在这个地方讲经说法得不到名闻利养,他利益标准是在此地。

  【何以故。是诸人等。於我所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不生忧念。】

  这些人没有替法师想到,没有照顾好他,他得不到利益,他就不在此地说法。底下讲:

  【何缘於此徒自疲劳。】

  这是没有智慧的法师,愚痴的法师。

  【弥勒。是诸法师。自求供养给侍尊重。摄受同住及於近住。】

  『同住』是道场里面的出家人,现在道场也有些居士常住在道场里面,住在道场叫同住。『近住』就是我们这个道场的信众,我们今天所讲的道场的信徒,经常到道场来参加法会的,这叫近住。

  【不为於法及利益事。而摄受之。】

  他不是为佛法,不是帮助大家破迷开悟,不是帮助大家建立清净信心,那就没有利益了。真实的利益是要帮助大家增上清净心,要帮助大家远离烦恼,要帮助大家成就往生的信愿,这个就对了。但是应当做的他没有做,不应当做的他拼命在做,这是错误的。

  【是诸法师自求饮食衣服卧具。诈现异相。】

  他就起恭敬心,起仰慕之心,认为其他道场法师比不上他,他用这种方法来摄受众生,叫在家、出家统统都归他。作这些现象出来,现在所谓作秀、表演,样子是好看,里面没有内容。

  【入於王城国邑聚落。】

  他在哪些地方活动?『王城』就是首都,帝王,现在是总统府所在的地方,这叫王城。『国邑』是都会,大都市。『聚落』是小的县市,乃至於乡镇,这叫聚落,他在这些场所当中办这些活动。

  【而实不为利益成熟於诸众生。】

  这个是佛所期望的,佛教化众生的目的是要利益成熟一切众生,但这一点他没做。

  【而行法施。所以者何。】

  这一句是佛非常感叹的话,行法施而不以帮助众生得真实利益为目标,你又何必去做?下面经文佛举出十五桩事情,不是佛说的。佛「我不说言」,「我」是佛自称,凡是类似像这些事情,如果说是佛说的,佛不承认,佛在此地否定了。我们要记住,我们要明了。

  【弥勒。我不说言。有希求者为法施清净。】

  佛决定没有说过这个话,有名闻利养、有果报的希求是『法施清净』,这不是佛说的,这是不清净。

  【何以故。若心有希求则法无平等。】

  这是非常明显的能看得出来。这个道场,是他的信徒,他特别照顾,不是他的信徒,纵然是修学佛法很有修行的,他也不理会。所以对待一切众生没有平等心,他有分别,他有执著,这哪来的清净?第二:

  【我不说言。贪污心者能成熟众生。】

  心没有离开贪瞋痴慢,也就是说他烦恼没断,烦恼没断怎么能成熟众生?也就是怎么能帮助众生断烦恼?他自己烦恼都没有断,他怎么能帮助别人断烦恼?第二个:

  【何以故。自未成熟能成熟他。无有是处。】

  没有这个道理。第三条:

  【弥勒。我不说言。尊重供养安乐其身。贪著摄受不净物者。为利益事。】

  这佛不说的。

  【何以故。为求自身安隐丰乐。摄受众会。不能令其安住正信。】

  纵然这些人皈依你、相信你,这个信不是正信,不是正信是迷信,迷信,不是正信。我们看,古代我们没有见过,看到书上有记载的,近代一些大德我们亲眼见过,我们亲耳所闻,这不是假的。像民国初年禅宗的虚云老和尚,净宗的印光大师,你看他一生的行谊,确实没有求人尊重,也没有求人供养。乃至於在家有修行的居士,他们的生活都相当清苦,修苦行。生活非常简单,非常朴素,不但人家供养他都拿去修法布施,像印光大师一生,人家供养他的这些钱财,统统印经布施,印光大师印经,全部拿去印经。虚云老和尚完全拿去修庙,他们两个不一样,虚云老和尚到处修庙,到处建庙,自己没有享受,穿的是旧衣服,穿破了再补。甚至於一些在家居士、大德亦复如是。所以绝对不会贪图供养,贪图自己生活的安乐。

  『贪著摄受不净之物』,不净之物就更糟糕,哪些是不净之物?用不正当的手段让人家来送供养的,都是不净之物,只要你耍什么花样,佛门里面俗话说,「和尚不作怪,居士不来拜」,凡是作怪让居士来拜的,那个供养都叫不净之物。所以这个里头范围就很广,这不是佛的意思,佛教化众生决定没有这回事情。第四条:

  【弥勒。我不说言。矫诈之人住阿兰若。薄福德者而为少欲。贪胜味者名易满足。多求美膳以为乞食。】

  这个现象也常有,但是绝对不是佛说的。这里面第一句也许大家不太好懂,『住阿兰若』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住茅蓬闭关,显示出自己有修行,我曾经闭过关的,他们没有,那我就比别人高。古人闭关是真的用功,现在闭关是睡大觉。我曾经遇到一位同参,也是我的好朋友,受了戒之后,他到南部去闭关,好像在高雄有个乡叫鸟松乡,在那里闭关。闭关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避免一切的打搅,自己认真用功努力精进。他借了我一套《中观论疏》,线装的十二册,他借去看。过了一年多,我到南部去弘法,顺便去看他。我就问他,你借我的书看完了没有?他告诉我,第一册还没有看完。我就把书要回来。我说一年半了,第一册才看一半,那你三年恐怕第一册都看不完。我去看他,他告诉我,台湾的、国外的佛教各种活动的事情他统统都知道,我都不晓得。我天天在外面走都不知道,他的消息真灵通,真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就是犯了这个毛病,属於这一类的。为了要提高自己的声望、地位,好求得名闻利养,这叫「矫诈之人住阿兰若」。

  没有福报的人,他对人称他少欲知足,他没福报,没人供养,他说他少欲知足。贪图『胜味』,这个味里面的意思很长,荣誉也是味道,权利也是味,地位也是味,这是指这些。他居在这个「味」上,他跟人家讲我很知足。『多求美膳』是好吃的,讲求饮食的,他说我这是乞食,怎么乞食法,乞食到美味?常常接近这些在家信徒,特别是在家信徒做大官的、发大财的,这富贵人家,到他们那里去,当然是好的供养,我这是来乞食的。其实贪图人家供养的美味,这个叫乞食,这都不是佛说的。第五:

  【弥勒。我不说言。乞求种种上妙衣服。谓如是等持粪扫衣。】

  这个现在是出家人,穿著华丽,穿著华丽很能够吸引信徒。两个出家人,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一个穿得像帝王的龙袍一样,大家都会尊敬那一个,对穿得破破烂烂的瞧不起。他不晓得哪个是真修行,哪个是假修行,他不晓得,所以一般人多半趋向表面的形象。而他认为他穿这个华丽衣服跟穿『粪扫衣』没有两样,这个话不是佛说的,佛没有说过这个话。

  【弥勒。我不说言。在家出家无识知者为离愦闹。】

  远离热闹的场所,无论是在家人、出家人,『无识知者』,在家菩萨也好,出家菩萨也好,没有人知道你,没有人认识你,当然你的交际应酬就少,他自己就可以对别人说我远离愦闹,都是把佛所说的这些好名相,他都拿去利用。第七:

  【弥勒。我不说言。谄曲之人值佛兴世。求他短者为如理修行。】

  这个地方的句子有错误,『谄曲之人值佛兴世』这是一句,这是一桩事。『求他短者为如理修行』,这又是一桩事情。

  【多损害者名戒蕴清净。】

  这又是一桩事情。

  【增上慢者为多闻第一。】

  这条里面讲了四桩事情,这四桩事情不是佛说的。「谄」是谄媚巴结,「曲」是心不正直,心里不正直、不清净,充满了贪瞋痴慢,他说他「值佛兴世」。或者他遇到哪个是什么佛再来的,什么菩萨再来的,这一类的。这是我们实在讲,在现前的社会常常会碰到,会听到这个事情。晓得这是假的,不是佛说的。

  「求他短者」,专门挑别人的毛病,专门说别人的坏话,他说我这是「如理修行」,他修行。

  『多损害者』,利用别人损耗,利用别人受到伤害,他说他戒律清净,他持戒清净。

  『增上慢』是什么?经看得多一点,听得多一点,贡高我慢,瞧不起别人,他称为他『多闻第一』。这都是毛病,大病,犯了这些毛病,修学不会有成就。第八条:

  【弥勒。我不说言。好朋党者名住律仪。】

  『好朋党』就是很喜欢搞帮派,道场里面哪几个人是一帮,哪几个人是一派,这是毛病,破和合僧。

  【心贡高者名尊敬法师】

  这个的确没这种道理,骄傲、傲慢,他说他尊敬法师。

  【绮语轻弄为善说法。】

  讲经说法,说的花言巧语。我曾经听说过,有一些法师讲经,念一段经文讲一段故事,叫听众大家都欢欢喜喜,就属於这一类的。经典里面意思一句也没说,都说些笑话。

  【与俗交杂。能於僧众离诸过失。】

  这佛不说的,与世俗人交杂,说他能在僧众里面没有过失,这个不可能的,除非是佛菩萨再来,那个行。在我们中国佛教史里面,像济公长老行,他是与世杂交,清净无染,他行,别人做不到。我们要学他,他上天堂我们决定堕地狱,没有法子。他是再来人,已经成就了的人,他这种示现是为了要度一类特殊的众生,还是度众生的善巧方便,我们不能学习的。第九条:

  【弥勒。我不说言。简胜福田为施不望报。】

  『简』就是简慢、疏慢、轻慢的意思,用轻慢心、疏慢的心来修福。譬如在佛门里面捐一些钱,完全没有恭敬心,一种轻慢的心来捐钱,跟人说我布施不希望果报。这把施不忘报也错用了,这个好名词他拿上去用了。

  【求恩报者为善摄诸事。】

  『摄』就是管理的意思,一个人贪求恩报,我对你好,有恩惠,你将来要怎么样报答我。以这种态度来做事情,这是有希求心,不是无希求心,这个不能称为『善摄诸事』,把「善摄诸事」这个好名词他又窃取了。昨天讲盗法,就是盗法,他窃取了。

  【求恭敬利养为志乐清净。】

  这没这回事情,『志乐清净』的人绝不求『恭敬利养』,他才真正得到清净。凡是有希求,他怎么会得到清净?

  【多妄计者以为出家。】

  为什么出家?出家的时候多妄想、多分别、多计较,全都在名闻利养上。我在台湾曾经听说,有些大学毕业生发心出家,人家问他为什么发心出家?出家这个行业赚钱快,得名闻利养很容易,在社会上哪一个行业都比不上这一行。为这个出家的。可不可能有?我相信可能有。赚的钱多,还不要纳税,你说多自在。在台湾说建个道场动不动就几十亿,你普通一个人,你做哪种事业你能在短短期间赚几十亿?不容易!这就属於这一条。第十条:

  【弥勒。我不说言。分别彼我名乐持戒。】

  这是完全错误的。『乐』是喜欢持戒,喜欢持戒他还要『分别彼我』,他分别执著还没有断。

  【不尊敬者名为听法。】

  听法的时候於法不尊敬,於说法的人不尊敬,这不是听法,这种人来听法是来消遣的,没事干,打发时间。还有一等人来找碴的,找毛病的,被他抓住的时候,他会让这个法师下不了台,当面给你难看,来戏弄这个说法人的。我在香港就遇到过,我本人没有遇到过,但是他们也来找我的碴。事先有几个法师来告诉我,畅怀法师告诉我,哪些人哪些人专门找法师麻烦的,我到那里去,他就叫我要小心。这些人是来听经,听完之后发问题,来找麻烦,让你解答不了,让你难看下台,来整人的。很多法师在香港被他们整过的。我还是得三宝加持,他们来听过几次,没有发一个问题,所以畅怀法师说,法师你算是很幸运,也很难得,他们没来找麻烦。不但没找麻烦,以后他还请我吃饭。这些人是有名的难缠的一批人,都是些学者,教育程度都很高,在社会上也很有地位,贡高我慢,这些人在听法。

  【乐著世典咒诅言论。以为受法。】

  这个在现在也很常见,什么叫『世典』?凡是不能够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的都叫世典,世典的范围很广。乃至於包括一般的宗教,一般宗教能叫你生天,不能叫你出六道轮回,所以它还是属於世典。『诅』就是奏疏,再一些『言论』,这个是传授,这个叫『受法』,传授法,所传授你的法,你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如果传授你来生还能做人、还能生天,那就不错了;假如传授你这个法,来生你要堕地狱,要变饿鬼,那就很可怜了。所以你也去受法,受的是什么法,你心里要清楚要明白。

  【弥勒。我不说言。於诸空性无胜解者。能出离生死。】

  这一条很重要,『空性』,《般若经》上所说的万法皆空,三心不可得,能所俱空,你对这个要有相当的理解。为什么?你真的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才能彻底放下,你心得清净才能出离生死,出离生死就是脱离六道轮回。如果你没有看破,没有放下,不可能脱离生死轮回。

  【多执著者名离诸行。】

  此地这个『离』就是放下,多执著的人他怎么能放下,这是不可能的。

  【弥勒。我不说言。於菩提分住有所得。名为证智。】

  这是讲证果,佛决定没有这个说法,『有所得』你证果了,没有这个话。《般若心经》上讲「无智亦无得」,那才是证果。《金刚经》上说得更明白,「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无为法就是无所得。如果有所得,你决定是凡夫,决定没有离开六道轮回,六道众生有所得,到无所得就脱离六道。看你无所得的功夫浅深,无所得的功力浅的,这是证阿罗汉、辟支佛,深的,那就是菩萨、佛陀。所以他们怎么成就的?无所得,你心里头还有个有所得,『住』就是心里有,你心里还有「有所得」的话,你没有证果,你没有开智慧,禅宗讲开悟,你没有开悟,你没有证果,这个要知道。

  【弥勒。我不说言。无势力者忍辱成就。】

  这是自己没有能力,受别人欺负,没有能力反抗,没有能力报复,我『忍辱成就』了,这都不是真的。什么人?有能力去报复他而不报复,这是忍辱成就;不是自己无能,是的确有能力。

  【无娆触者被忍辱甲。】

  『娆触』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诱惑,没有人诱惑,你说我『被忍辱甲』。被忍辱甲是对种种诱惑而如如不动,这才是被忍辱甲。你没有这个外缘,自称为你被忍辱甲,这都是欺骗众生,都是求名闻利养的手段。

  【少烦恼者名律仪清净。】

  他烦恼比别人少一点,并不是没有,他就觉得我三业清净了。

  【邪方便者为如说修行。】

  『邪方便』包括的范围也很多,也很复杂,凡是与佛陀教诲相违背的,都是属於邪方便。第十四条:

  【弥勒。我不说言。爱言说者为一心住。】

  『一心住』就是我们净宗里面讲得一心不乱,得一心不乱的人还喜欢说闲话吗?不可能的。

  【好营世务於法无损。】

  这也是决定不可能的,经营这些六道里面一些事务,你说与佛法没有损害,这是佛菩萨、再来人。佛菩萨再来示现的都没有这个说法,你看唐朝时候智者大师,智者大师往生的时候,学生们问他,你老人家往生品位高下?他就说了,因为他做住持,他讲经说法,统理大众,所以对自己修行就产生障碍,往生是五品位往生。五品位是带业往生,在《无量寿经》上下辈往生,大概是下上品,是这个位次往生的。这就是有障碍。如果不做住持,不管一切事务,他的品位就高了。这是说牺牲了品位,但是人家有把握能往生,他有这个能力。我们今天要干种种这些事情,操心事情太多,忧虑事情太多,恐怕往生不了,这个麻烦就大了。而所修的变成来世的福报,就很糟糕了,这是我们要慎重考虑的。

  印光大师给我们做榜样,印光大师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他老人家一生不做住持,不收出家弟子,不传戒,这是他自己给自己定的三条戒条,一生遵守。这就是告诉我们,你要想得清净心,要想在这一生当中真正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明了一桩事情,多事不如少事,好事不如无事,你这一生才真正能往生。你不要以为,那这个世间好事不是没人做了?喜欢做的人多得很,太多了,不差你一个。你一个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作佛,作了佛之后你做的善事是无量无边,不止这一点点。而且你能做到真正究竟圆满,不是现在做的里面弊病百出,未必是真善,未必是真好事,这个要懂得。

  【志乐清净堕诸恶趣。】

  佛没有这个说法的,你的志向、你的爱好非常清净,这个人决定不会堕三恶道的。

  【修习智慧为愦闹行。】

  这个也不是佛说的,修学智慧他的身心一定清净。最后一条:

  【弥勒。我不说言。方便相应名为谄曲。】

  后面这几条都是智行菩萨所行的。

  【不求利养而为妄语。】

  没有这个道理,决定没有这个道理。

  【无执著者诽谤正法。】

  也没有这个道理。

  【护正法者而惜身命。】

  真正护持正法的人是不惜身命的。

  【所行下劣为无胜慢。】

  也没有这个道理。

  【如是弥勒。於后末世五百岁中。当有菩萨。钝根小智谄曲虚诳。住於贼行。汝应护之。】

  从这里看到佛的慈悲,嘱咐弥勒菩萨,在末法时期有这一类的愚人,弥勒菩萨要发大慈悲心,要帮助他们,要提醒他,教他回头是岸,教他改过自新。这就是佛嘱咐弥勒菩萨,应当要护持他。对於这些人,佛陀并不遗弃他,还要嘱咐菩萨常常照顾他、提醒他,教他回头。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