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第七集) 198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15-006-0007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七讲,经文第三页第八行末句,「阿难复白佛言」从这个地方开始。
【阿难复白佛言。世间人及弟子。恶意向师。及道德之人。其罪云何。佛语阿难。夫为人者。当爱乐人善。不可嫉之。人有恶意。向道德之人善师者。是恶意向佛无异也。】
到这里是一小段,这一段的大意前面曾经跟诸位说明过,在本经一开端,世尊就指示我们,学佛最要紧的就是要从「明师受戒,专信不犯」,可见得好的老师是我们修学成败关键之所在,这是世出世间法都非常慎重的。在世法里面,不但古时候非常重视,就是现在做家长,往往都很谨慎为自己儿女选择一个好的学校。现在政府实施学区的制度,好学校所在之处,如果他自己居住不属於这个学区,小孩到了上学年龄,他一定想方法迁居到这个学区来,使自己的子女可以念到好的学校,这也是我们经里面所讲义趣之所在。世间法都慎重选择老师,何况佛法!这是真实的教育,是究竟圆满的教育,是了生脱死的教育,对於选择老师当然比世间教学还要谨慎,还要慎重,这是必然的道理。
这段是讨论师道以及做学生之道,所以科题叫「师弟之分」,分是讲的本分,诸位请看这个地方,师是老师,弟是弟子,就是学生,之分是本分。在本经的顺序它是第三个大段,排列在第三,这一段里面我们要讨论的是老师的本分、做学生的本分。这个在佛法里面教学乃是属於根本法,所以我们要特别留意,因为我们现在正是在这个阶段,我们如何去选择老师,如何去事师。这一大段里面有两个中段,第一个就是「师弟之分」,第二个是「师弟之行」,行是著重在行为上。第一个小段就是刚才我们念的「问答师弟本分」,第一个小节「恶意向师及善者问答」,就是我们刚才念的这一小段。阿难听了前面学戒律这段开示之后,又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他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世间人』,是指一般人,『弟子』那就是做学生的人,如果他要是有恶意对他的老师,或者对世间有道德的人,他有什么样的罪过?
何为恶意?这里举了几个例子,第一个就是「轻慢」。轻是什么?我们俗话讲瞧不起,没有把他看重,没有把他看在眼里。慢是什么?慢是贡高我慢,当然你轻视别人,自己一定要把自己抬高。你瞧不起老师,瞧不起善知识,自己显得贡高我慢,这是恶意。这是恶意里面最轻的,诸位要晓得,最轻的,可是罪过就很重了。更重一点的恶意是「瞋恨」,提到某个老师、某个世间有道德的人,他心里就很不平,怀恨在心,对他有恨意,这是恶意,这个比前面要重。更重的则是「嫉妒」,见别人有德,道德、学问、声望超过自己,怀著有嫉妒之心,这个罪过比前面两种又要重了。第四层更重,「背叛」老师,我们所谓是背师叛道,这是对待老师,对待世间善人也是如此,这是讲背叛他,反叛他。第五种是「陷害」,陷害就是以种种恶意的毁谤、侮辱,甚至於阻止他教学,阻止他行善,更甚的是加以谋害,这些全都是恶意。恶意里头有轻重之差别,以这些存心,以这些用意、用心,来对待好的老师以及社会的善知识,他有些什么罪?
经文里面提到『道德之人』,「道德」在此地我们也简单的跟诸位说一说,什么叫做道德?《礼记》里面说,「礼云,道者通物之名」,通是通达,物是一切万物。什么叫道?你能够通达宇宙一切万物事理这叫道,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叫道。什么叫德?「德者得理之称」,就是宇宙人生一切万物这些道理你统统都明白,你正确的理解,这个就叫德。由此可知,道是天然的,德是你自己觉悟的,是你自己体会得到的。「大则包罗万事,小则才艺善行」,大道则十法界依正庄严无所不包,这是大道,在佛法里面即佛道、菩萨道;小道这是人道,一个人的,他的才能、他的艺术、他的善行,这称之为小道。这一段是《礼记》里面给我们解释「道德」两个字,《礼记》里头关於道德的解释很多,我们举出这一条。
下面是佛门里面的解释,「禅林宝训云,道者,一切圣凡共由之达道」。这个意思是说,什么叫道?一切圣凡,圣是讲四圣,佛是圣人,菩萨是圣人,声闻、缘觉都是圣人;凡是指六道凡夫,天、阿修罗、人道,乃至於饿鬼、地狱、畜生,一切圣凡共同由之达道。达是什么?跟前面一样的意思,通达、无障碍的这条道路,十法界依正庄严之大道。「日用事物当然之理」,日用事物当然之理就是一切圣凡共由之达道。这是《禅林宝训》里面解释道的意思。「德者,行道有得於心」,行是修行,依据事物当然之理,依据圣凡共由之达道来修正我们身心行持,修行有了心得,有得於心就是我们今天讲有了心得。「僧三学」,这是讲出家,佛门里面的戒定慧三学,前面跟诸位介绍过,这个很重要,千万不能够忘记,不能够疏忽。「儒」,这是我们中国固有文化的教学,「孝弟忠信是也」,用这个来做代表。在我们中国,三达德的智仁勇、四维八德都是凡圣共由之道,事物当然之理,这是就道德纲领上来说明。
底下说,「道德充备,天龙恭敬」,由此可知,天龙前面讲过,这是护法神,诸天的善神,他对於这样的人都恭敬。你要是以恶意对他,那个道德之人会不会跟你计较?不会的,你以恶意对他,他要跟你计较,他就不叫道德之人,他不会跟你计较的。谁跟你计较?这些天龙,他是凡夫,他不像道德之人有那么好的修养,他看不惯,他看不惯就得要找你麻烦。所以诸位要记住,譬如你有的时候得罪了佛菩萨,对佛菩萨不恭敬,你以为佛菩萨会惩罚你,佛菩萨会怪你,那他就不叫佛菩萨了;你要是得罪了他,他要是来报复你、惩罚你,他跟我们凡夫一样,佛菩萨如如不动。我们怎么晓得佛菩萨如如不动?因为佛菩萨教我们如如不动,你看经论里面常讲,教我们要八风吹不动,别人赞叹我们,我们也不生欢喜心,别人毁谤我们、侮辱我们、打骂我们、杀害我们,都不动心。不但不动心,而且以慈悲心看一切众生,在这里面修忍辱波罗蜜,修慈悲喜舍,佛是这样教我们的。佛菩萨这样教给我们,可见得他都做到了。凡是来找麻烦的,就是这些护法神,因为这些护法神是凡夫,他们的程度跟我们差不多,看到有人欺负我们老师,瞧不起我们老师,他就来报复,他就要来找麻烦,他找麻烦佛菩萨也无法管他。正如同我们一样,我们对於三宝很尊敬,有别人亵渎三宝我们会很生气,我们会责备他,佛菩萨也管不了我们这些行持,是一样的道理。就是俗话所说的,得罪佛菩萨没有关系,得罪这些小鬼麻烦就很大,所以说宁可得罪君子,不可以得罪小人,就是这么个道理。
阿难尊者问了,恶意向老师、向有道德的人有什么样的罪过?佛答覆的罪过就重了,底下是佛答覆阿难尊者。『佛语阿难』,就是佛告诉阿难。『夫为人者』,为人就是做人的道理,做人的道理是应当『爱乐人善』,爱是爱护,乐是爱好,意思就是要喜欢人之善,喜欢善人、喜欢善事。善人、善事都是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大众的,我们要生欢喜心。不但生欢喜心,而且要能够帮助他,要能够成就他,所谓是成人之美,成人之善。纵然他是个恶人,恶人回过头来就是善人。我有个同学他在教育界多年,一般人对他都非常尊敬,他只抱了一个信念,世间没有恶人。那些坏学生,非常顽皮的,所谓是太保、太妹这一流的学生,他对於他们不责罚,对他们还格外的关心、爱护,使他们转变,回过头来做个好学生。这是很懂得教育的心理,是要把那些恶人改变转为好人,国家民族才有前途,老百姓才有和平,才有安乐。恶人如果你责罚他,责罚是一种不得已的手段,而且只能够短暂的设施,不是正常的,不是长期的。为什么?要是长期的去责罚,必定引起反抗,哪有不背师叛道的道理?所以佛告诉我们一个原则,前面这一章里跟大家说过,冤家宜解不宜结。解除了,彼此世世都能够相安,都能够和平共处,如果冤结要不解开,世世的报复,这个不得了!
所以这些有学问、有道德的善人他有远见,不像我们一般人见识很浅。譬如说我们中国,在近一百年当中受列强的欺负,使我们一般大家对於外国人,提起外国人都咬牙切齿,都痛恨的不得了,特别是日本人。列强之欺负是日本人第一,发动八年抗战,我们中国牺牲了多少生命、财产,以至於遭今天这样的大劫难,这是日本人造成的。为什么抗战胜利我们总统原谅日本人、赦免日本人,不但不怪责他,而且还不要他赔偿?这是史无前例的。你们诸位打开历史看看,在以往,哪一个战胜国不是要求战败国要赔偿军费?八国联军我们打败了,赔偿银子四万万两,我们中国四万万人,每个人一两银子,这是列强欺负我们。我们中国老总统能够赦免日本人,这就是远见,希望这个冤仇不可以结成世仇,如果结成世仇,两国永远不能够平安,两国人民生生世世都要遭大劫难。老总统在这一点他是深得中国文化、大乘佛法的精神,不管今天日本人他怎么样做法,我们做的是对的,这种做法是依据本性的性德而做的。日本人忘恩负义,背叛我们,是他的罪行,他将来要遭什么劫难,是他的果报,我们这种做法是无量的功德。
所以在今天整个世界每一个国家、地区,我对於我们台湾有充分的信心,原因在哪里?就是老总统所积的这个德太大了。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老总统救了一个国家,救了一个民族。如果他那个时候要有一点瞋恨心,正好列强哪一个不希望瓜分日本,四国平分,我们一个人分它一块。日本今天国家的名字也没有了,也没有日本人,天皇也没有了,日本人民都做这四个战胜国的奴隶。可以把它瓜分掉,使这个国家永远灭亡而不存在,是做得到,不是做不到。我们不答应,其他的三国没话好说,为什么?我们受的害最大,他们受的害轻。
诸位从历史上看看,像这样宽宏大量有几个人?果报是三世的,这是佛法里讲得清清楚楚,诸位不要看眼前日本人背叛了我们,你饶了他,饶他有什么用处?他还不是背叛你。我们不能用世俗的眼光来看,你要用佛法的眼光,用三世因果的眼光,那你就晓得,我们老总统积的德太大了,可以说古今中外有史以来,这是第一功德,这是大德。大德必有后,大德者必昌。所以我们会在第三次大战当中,诸位就晓得,我们能够保全,就是以这个阴德来庇佑我们;日本人之背叛,他将来自有报应,我们也会看到。所以做人一定要爱人之善,要能够原谅别人的过失,要能够容人之过,要有大量,这个才是佛,才是菩萨。
佛的心是真慈平等心,我们要作佛,我们要有真正的慈悲,要有真正的平等。所谓真正的平等,最善的人跟作恶无端极恶的人在我们心里面的地位是平等的。并不是说我们不辨是非,善人我们尊敬他、爱护他,恶人我们也要敬他,也要爱护他,恶人才会改转为善人。恶人你要嫌他,你要恨他,他更恶,他更恶不但害他自己,他自己要造许多罪业,他要害社会,他要害众生。所以,为他个人著想、为社会著想、为一切众生著想,我们希望他改过迁善,这种力量是教化。儒家之所以伟大,是它有忠恕的精神,佛法之所以伟大,它有慈悲、平等的精神,不念旧恶,佛法里讲怨亲平等,从这个地方才能够成就圆满的佛道。如果要称性而说,大家就更容易明白,我们以前讲过《六祖坛经》,诸位要是真正在《坛经》里面有一点体会的话,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你自己心性变现之物。真的「法外无心,心外无法」,《华严》跟我们讲,「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怎么不平等?所以,在体性上讲决定平等,事相上则是有迷悟的差别,悟的人心地清净,真慈平等,迷的人才有分别、有执著,造一切善恶业障。学佛是要学开悟,不是教你学迷惑颠倒,学佛要拓开心量,经里跟我们所说的,佛的心「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佛心,我们如果连第二个人都容纳不下,这样的小心量怎么能成就?所以一定要拓开心量,我们中国古人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个比喻就是大人物心量大,能够容人。由此可知,小人、大人就在他心量的大小,心量大者称之为大人,心量小者称之为小人,意思在此地。
佛在这个地方也是这样子教给我们,这是教初学,做人的道理要喜欢人的善行,喜欢人的善行要能原谅人的过错。为什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都有过失,想想我们自己也有过失,我们自己有过失,希望别人原谅我们,别人有过失,当然也希望我们原谅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不可以『嫉之』,不能够嫉妒。恶意里头佛是特别提出这一条,因为嫉妒之后才有陷害,才有背叛,才有种种重大的罪恶。
善人善事,我们在这个地方也跟诸位提出一个很浅显的标准,世出世间圣教大概都是这样告诉我们。「善人」,底下这几句话都是出自於《礼记》,「修身践言」,身就是讲从前的一些行为,有些行为不正当,譬如说杀生、偷盗、邪淫、妄语,这都是不正当的行为,他肯修正。以前是迷惑颠倒,行为不端,现在明白了,回头是岸,修正我们自己的身心行为。践言,以前说话不算数,现在说到做到,《礼记》里面讲,「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这是儒家给我们一个善的标准。「善人者,心善」,心地善良,「行善」,行为善良,心行之善这个善是有标准的。世间的善人,心善、行善的标准,在我们中国是以礼为标准,所以古人对礼很重视,「不知礼,无以立」,立就是立足於社会,你要是不懂礼的话,你在社会上很难立足。因为中国过去是以礼治国,跟现在这个世界不一样,现在这个世界是以法治国,是以法律,不讲礼。礼比法的意思更精,更为殊胜,中国过去是以礼治天下,中国教学是礼教,礼乐之教,这是世间标准。在佛法里面就是戒律,五戒、十戒,就是十善业道,这两种标准是世间标准,小乘戒是出世间,声闻、缘觉,就是小乘的标准,菩萨戒是世出世间大乘法的标准。所以善行是有标准的,是有等级的。
「其言行足以教化一方,是即师也」,这个善人不管他是不是一个老师的身分,他的言语、他的行为可以做我们这一个地方、一个区域之模范,是我们大家的楷模,这个人就是老师,不管他是不是在学校教书。无论是男女老少,从事任何一种行业,他能够修身践言,他能够为大家的模范,模范就是老师,在佛法里叫轨范师,这种人「乡国之宝也」。古人所说「善人,国之宝」,为什么?地方上有善人是一个地方之福,一个地方他有个楷模,他有个模范,这个楷模、模范是真正之国宝。他的功德是「福利国家」,为国家造福,为国家培福,为国家带来真实的利益。为什么?一切大众看到他都向他学习,都愿意做个好人,国家好人多了,这是国家之福,是国家之利,安定社会,「犹暗路明灯,航海指南,不可失也」。
说到这个地方使我们想到一桩事情,在佛门里面大家知道鸠摩罗什大师,在中国佛教史上,他是占了一页很重要的地位,罗什大师所翻译的经典是我们中国人最喜欢读诵的。罗什大师当年他是在西域龟兹国弘化,为龟兹国的国师,他得到国王、大臣、全国人民的尊敬,是个大善知识。我们中国人晓得了,那个时候是符坚做皇帝,符坚晓得了,他对他非常的尊敬,总希望这个人能够到中国来。所以那个时候要争的真正是要抢国之宝,国之宝是善人。你要请他,当然人家国家不会放的,符坚就派了大军,派了七万军队,从长安出发到龟兹,龟兹就是现在的新疆天山南麓。兵出发的时候他告诉主将吕光,我们这次出兵不是侵略别人,不是要人家的土地,也不是要人家的钱财,我们所求的就是希望罗什大师能到中国来。我们派大军去迎请,他要不答应我们就攻打它,他答应了,我们相安无事,我们为的就是求一个人。诸位想想,为了求一个贤人,怕人家不肯放,派了七万大军,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求国宝,古人肯这么干法。
当时兵临城下,龟兹王当然不愿意,但是国家太小了,敌不过秦国。罗什大师也劝龟兹国王,他说还是答应让我去好了,我去两国相安无事,不至於使许多老百姓受无辜的灾害,万一战争,当然有很多军民死伤、财物损失,何必呢?龟兹自己想一想,也没有能力跟秦国作战,所以就把鸠摩罗什大师忍痛割爱,让给我们中国。诸位想想,中国古人对於人才的重视,为求一个善人,几乎是不择手段。诸位读鸠摩罗什大师传记你就能够了解,的确值得我们深深的反省。所以我们要晓得什么叫善人,对善人不可以嫉妒。
『人有恶意,向道德之人善师者,是恶意向佛无异也。』我们晓得「恶意向佛」果报在阿鼻地狱,这是最重的,佛是善人当中的善人,是道德当中的道德。佛这句话实在是说得太重了! 我们在表里面跟诸位解释这个意思。我们晓得,我们的身命得自於父母,所以父母恩德很大,如果恶意向父母,果报必定在地狱,所谓是不孝之罪,这个罪过很大。人之所以异於禽兽者,人有智慧,不但有身命,他还有慧命,禽兽有身命没有慧命,人有慧命;慧命得自於师长,就是老师,故师恩同父母之恩,这一点诸位一定要明了。古时候师道非常的尊严,为社会尊重,我们从古礼上的称名可以能够看得出师在社会上所居的地位。古人有名、有字,名是父母所命的,就是你出生父母给你起个名,在你未成年的时候,大家都叫你这个名。男子二十岁成年,二十岁以前都叫童子,人家可以叫你的名;女子十六岁成年,十六岁以前她是童女,一般人也叫你的名。到你成年的时候就不可以叫名,叫名怎么样?那把你看作小孩,那是侮辱你,那是轻视你,现在所谓那是骂人。就是说男子二十岁,女子十六岁,在这个时候你的同辈分的人,就是你的平辈,你的兄弟姐妹、你的同学、你的朋友,会送一个别号给你,这个别号就叫字,有名、有字。从你成年之后大家都叫你字,而不敢称名。
在这个时候,就是你这一生当中能够称你名的人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父母,父母一生称你名,不称你字。你的祖父母都称你字,不称你名,为什么?祖父母要客气一点,因为你跟他是隔了一代,所以对你尊敬,对你客气,只有你父母称名。另外一个有资格称名的是你的老师,老师一生称你名,不称你字,你的同学称你的字,你的老师不称你字,称你名,可见得老师的地位跟父母平等。你在朝廷里面做官,皇帝对你都称你字,不称名,如果皇帝要称你名,那你就犯罪了,你就要受到国家法律制裁,对你不客气,麻烦就来了。皇帝都称你字,可见得一生当中称名的只有两个人,你才晓得老师在社会的地位是多么的崇高。所以《礼记》里头有说「事师无犯无隐」,犯是不可以冒犯,隐是没有隐藏,跟父母一样,无论什么话没有瞒老师的,不可以冒犯老师。「左右就养无方」,对於老师的供养,对於老师的服事,也就跟儿女对於父母一样,没有一定的方式,看老师就跟看父母一样。「服勤至死」,所谓是古人所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你一天都是老师,既然是老师,就要以师礼来对待他,我们要服劳,还得要勤奋,一直到我们老死,只要老师在,我们要照顾他。
老师不在了,服勤至死是说老师在的时候一直到他死,他死了以后怎么样?「心丧三年」,父母要是过去了,我们要守孝三年,那是有孝服;老师过去了,没有孝服,称为心丧三年,仅仅是没有丧服而已,可见得师在社会上有这样崇高的地位。唯有有师道存在,社会风俗才能够敦厚,师道要没有了,这个社会怎么会好,这是一定的道理。道德之善人与佛心行相同,功德也相同,果报也相同,这是佛跟我们说明,恶意向道德之人、善师者他所得的果报,是恶意向佛没有两样;换句话说,我们恶意向佛,果报在阿鼻地狱,我们恶意向父母,果报也是在阿鼻地狱,恶意向老师、向社会上有道德之人,果报还是在阿鼻地狱。这个话不是吓唬人的,不是欺骗人的,我们晓得,佛给我们讲的话句句都是老实话,《金刚经》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不诳语者」,我们要相信。相信是你自己得利益,你要是不相信,还是一意妄为,将来堕地狱受苦难的是你自己不是别人。
下面这是第二小段,「恶意向师及善者之喻」从比喻上说。
【宁持万石弩自射身。不可恶意向之。佛言。阿难。自射身为痛不。阿难言。甚痛甚痛。世尊。佛言。人持恶意。向道德人。其善师者。痛剧弩射身也。】
到这里是一段,这段佛先举了个比喻,他说宁可拿『万石弩自射身』,「万石弩」是什么?古时候一百二十斤为一石,万石是比喻,不是真有这么大的力量,而是说这个弓,弩是弓,这个弓力量很强。弩弓是属於机弓,因为平常弓只能够发射一支箭,弩弓是一次可以发射好几支箭。就像枪里头的机关枪一样,它子弹可以连发,古时候这个弓可以连发的叫弩弓,这是古时候兵器里面是最利的兵器,同时可发数矢者。这是个比喻,宁可拿著万石最强的弩弓来自己射身,这个苦!『不可以恶意向之』,向什么?向善师及道德之人。为什么?因为你恶意向善师、道德之人,果报比这个不晓得要苦多少万倍,没有法子比喻。佛就问阿难,万石弩自射身痛不痛?阿难说『甚痛甚痛』。这还用得著说吗?一支箭射在身上已经就痛苦不堪,连中几支箭当然更苦,尤其是强弓所射。佛说,『人持恶意,向道德人,其善师者』,「其善师」就是他自己的老师,加一个「其」字是语气特别加重,这个老师是个善师,而且是自己的老师。道德之人,那是指一般社会上,虽然不是你自己的老师,在社会上他是有道德,是个善人,是一个地方的表率,是一个地方的模范,为大众所尊敬的。虽不是你的老师,你要恶意对他,与恶意对待你自己老师是一样的罪过。『痛剧弩射身也』,剧是超过,超过得太多了,简直是不成比例。
我们在历史上有一个很大的案件,冤狱,在宋朝的时候,诸位读历史、读国文大家都读到,秦桧害死了岳飞。诸位晓得,岳飞是个善人,是个道德之人,秦桧害死岳飞之后,可以说是自己毁灭了国家的万里长城,宋朝从此以后积弱,无法再复兴、再振作起来。我们在清朝有很多名家笔记里面所看到的,像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里头就有记载,说秦桧死了以后堕在地狱,地狱出来之后,世世都受猪身,也是变猪为人屠截。这是我们在前人笔记里面所看到的,这些笔记不见得完全是虚构的,有很多都是事实。宇宙之大无奇不有,千万不可以以为我们没有见到,现在是科学时代,不合乎科学的精神,不合乎科学的意识,我们一概把它否定,一概不承认它,跟诸位说这是同样的迷信。《阅微草堂笔记》里面寓言当然有,事实占绝大部分,在我看法,里面十之七、八是事实,有十之二、三是寓言。所以,寓言占的成分少,事实占的成分很大。像这些鬼怪之事不是没有人遇过,是真有。
像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章太炎的女婿朱镜宙老先生,给我说过许多这些鬼怪的故事,是他亲身经历到的,在为我们作证,这不是假的,他不是欺骗我们,他见过鬼,他才信了佛,他是个学科学之人。我在过去对宗教不了解,对於佛法更是毁谤,但是你给讲我鬼、狐狸我相信,为什么我相信?因为我亲自见到过。我在十六、七岁的时候,正是抗战期间,我住在湖南衡山县,我住的地点在衡山城外成家河边,距离县城八里路,八华里,不是太远的地方。我居住的那个人家,那个人家也姓成,他们的姓很奇怪,成功的成,这个姓是比较少。那个村庄都是他们一族的,所以叫成家河边。
有几十户人家都住在那边,我们住的是一个很大的屋,这个房子是中国古老式的建筑,一共有四进,后面还有个很大的菜园。这个房子是二层的楼房,可是一进去院子很大,一进这个房子会感觉到阴森森的,胆小的人都害怕,有点寒毛直竖的味道。这个房子是很多年,他们家里人丁太少,只有老夫妻两个跟一个女儿。房子是四进房,他每一进房子当中有个天井,是我们中国古老式的建筑,两旁边有厢房。楼上听说有十几年没有人上去,楼上就是狐狸所住的,也是有一家狐狸住在楼上。那时候我们住在他们房子里面,他们家里也非常欢迎人住,因为家里人太少。而这个狐狸时时出现,很多人都见过,大多数所见的不是像一般人所讲的是女子身,不是的,我们见到是男身,是个男人的相,穿著我们中国蓝布的长褂。大概他道行还不太深,我们一般在笔记小说里常常讲,狐狸修成人的形状要五百年。我们看到这个狐狸大概道行还没有到五百年,在我想像当中,现在想像过去那个情形,大概它只有四百年的样子,还差一百年。所以它虽是人形,面目不清楚,我们看过好几次,面目不太清楚。是个人的形状,穿的长褂,也很潇洒,就是面目不清楚,这就是说明它的功行还不到家。我在湖南衡山的时候见到过这么一桩事情,不止我一个人见到,很多人见到,时常会见到。
第二次,我在抗战胜利之后回到老家,见到俗话叫黄鼠狼,与狐狸一类的,也见到过这么一桩事实。这次不是见到形状,不是见它变人的形状。我有个亲戚,他有一船米从我们家乡运到南京去卖,米装船的时候是用麻袋装的,一袋一袋装上船。装船的时候有人看到有一只黄鼠狼从跳板跑到船上去,於是乎大家就在船上找,找遍了都找不到,找不到就算了,船就开了。这船开到南京,船是帆船,从我们家乡到南京遇到顺风也要十几天。到南京之后,这个米从船上下下来,下下来一看,麻布袋里面全是空的,一船米都没有了。於是乎大家晓得,一定是黄鼠狼搞鬼,当地称黄鼠狼称大仙,晓得一定是大仙不晓得把米送到什么地方去了。也无可奈何,在南京玩了几天,再把船弄回来。回来之后,发现米还在仓库里,这个黄鼠狼不知道用什么神通把一船的米送回去,不知道是谁得罪了它,它给他开这么个大玩笑。这个事情是我们亲自见到的,若不是亲自见到:哪里会有这个事情!这真的。所以鬼、狐、神仙之事是千真万确,它的搬运术把这一船米搬回去,这种小神通,小通、小道,算不了什么大道。它是让人空跑了一趟,当然也是有人得罪它,它来报复一下,开个玩笑,让你空跑一趟。像这些事情,说明了果报是真有。
佛法所说,世法所传,地狱、饿鬼的果报决不是虚假的,千万不要认为自以为聪明,自以为智慧,自以为有科学头脑,不相信这些。如果这些要是信则有,不信则无,我跟诸位说,我也不相信。问题是什么?你信是有,不信还有,你信它有果报,不信它还是要遭果报。你把这个事理统统贯通了,就晓得如何能够避免这些苦报,这才是真正聪明人,真正是个有智慧之人,决定不造恶业,学善人,存善心、行善事。
下面是第三个小段,「善戒感天,慎勿嫉妒」,请看经文:
【为人弟子。】
这是特别对做学生来说的。
【不可轻慢其师。恶意向道德人。当视之如佛。不可轻嫉。见善代其欢喜。人有戒德者。感动诸天。天龙鬼神。莫不敬尊。宁投身火中。利剑割肉。慎莫嫉妒人之善。其罪不小。慎之慎之。】
佛特别告诫一些做学生的人,说我们做别人学生的人,弟子,万万不可以轻慢老师。在佛经里面有许多这样的公案,我们俗话讲故事,以往的这些事、例,我们随便举两桩。佛给我们讲,有个小沙弥,他见到一个老比丘在念经,他听了之后就讽刺他,说他念经的声音不好听,像狗叫一样。那个老比丘就告诉沙弥说,你赶快忏悔,我证了阿罗汉果,你这样轻慢我,你将来会堕畜生道,会变狗。这个小沙弥赶紧忏悔,结果到来生果然堕在狗道当中,畜生道里,他变了一条狗。由此可知,轻慢果报很重,他忏悔还堕在畜生道,如果要不忏悔的话,诸位想想看,他果报更重,那要在地狱、饿鬼。这个地方也跟诸位讲「轻慢其师」,戒律里面讲「沙弥轻笑比丘堕狗身」。这是一桩事情。
另外一桩事情,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憍梵波提」,大家都晓得,《弥陀经》里有他。憍梵波提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叫牛呞,这是他的果报。牛的嘴你看一天到晚不休息,它没有工作坐在那里,它那个嘴一动一动,那是什么?我们晓得因为牛吃草的时候它并不嚼,它是把它吃进去之后,然后有时间慢慢的再回过头来细嚼,再去消化它。所以它的嘴巴一天到晚老是动,不休息。这个事情是佛说的,他说憍梵波提在前身也是讥笑一个老比丘念经,说他像牛吃草一样。因为这个果报,憍梵波提做了五百世的牛,堕在畜生道做了五百世的牛,死了以后又做牛,牛死了以后又做牛,做了五百世,他是讥笑老师的果报。因此这一世得了人身,他还有牛吃草的习气,他变成习惯,他嘴巴一天到晚老是动。可是他这一生证了阿罗汉,佛就一想,这个事情麻烦,你嘴巴一天到晚老是动,别人看到你,不知道你是阿罗汉,一定要毁谤你,一定又说你嘴巴一天到晚像个牛吃草一样;换句话说,别人又要造罪过。因此,佛就叫他不要常常见人,尤其是不要见生人,同学当中大家都知道他是阿罗汉,对他很尊敬,没有话说;佛也不叫他出去托钵,出去托钵一定会被人讥笑,叫他接受天人供养,天人知道他是罗汉,对他很尊敬,所以没有问题。他就变成受天供养第一,在大弟子当中,他是受天供养第一,他是曾经有五百世牛身,遭了这么个果报。
这都是讲轻慢其师遭受这样的果报,佛要不给我们说出来,我们晓得世间饿鬼、地狱、畜生当中,有多少是轻慢其师及道德之人所遭到这个苦报?这是我们应当要警惕的。所以佛在此地特别教诫我们,斩钉断铁、毫无疑惑的这样肯定的跟我们讲,不可轻慢其师,不可恶意向道德之人。更积极的,教我们『当视之如佛』,我们要把这些人,善师、道德之人,要像佛一样的看待,不可以轻慢,不可以嫉妒。「见善代其欢喜」,这就有积极的意味在,不但不轻慢、不嫉妒,而且我们还能够去修随喜功德,这是我们必须要会的。普贤十大愿王里面就教给我们代其欢喜,「随喜功德」不可思议。普贤在行愿里头,就是修行十大纲领里面,有「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两条相当重要。我们晓得,修行的枢要是要破除自己的无明、烦恼、习气,这是你真正把修行的枢要掌握到了。可是无明、烦恼、习气是多生多劫的,我们常讲是与生俱来的,怎么样才能够把它断掉?那就是要恒顺众生,在恒顺众生当中修什么?修忍耐,就是六度里头的忍辱波罗蜜,去修忍,什么都能忍受。从忍受里头渐渐修什么?修看破,看破之后,忍而无忍,无忍而忍,那就得自在。由此可知,「恒顺众生」是非常重要的修学纲领。
恒顺还算是消极的,更积极的要「随喜功德」,随喜当中修自己的功德。功是什么?自己的功夫,德就是前面讲的道德,你功夫成就了,有得於心,这的确不可思议。随喜就是我们要随众生的习气、随众生的见解、随众生的爱好,他要怎么做法,我们可以随著他这么做,不要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要固执自己的见解。自己没有意见,没有见解,可以随顺他,只要这个事情没有大的过错,都可以随喜。什么叫大过错?凡是有害於大众的,这个不能够随喜,我们要提醒他,要以善巧方便教他改过,教他回头。如果没有很大的过失,与大众没有什么太大妨害的,可以随喜。随喜当中磨炼自己贡高我慢的习气,断除自己一切以我为主宰的习气;换句话说就是破我执、破法执,这就是功德。你如果不能够恒顺,不能够随喜,你的定慧就没有法子成就。
所以修行,我们要在一切顺逆境界里去锻炼自己,特别是在逆境里头,成就格外的大。这个人是个恶人,诸位要晓得,如果你要想在世间找一个完全是恶人,他一点好处都找不到,这种人大概也不容易找到;再坏的人,他有的时候也有一念善心,也做了些好事。换句话说,世间再好的人、再善的人,有的时候他还有个恶念,他还做了一桩坏事。你要找到一个十全十美,一点恶心、恶事一条都没有的,大概打开《二十五史》找到现在,古今中外你一个也找不到,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明了。一切众生都是善恶混杂,只可以说是善多善少,恶多恶少,从这个地方去分,完全作恶的人没有,完全是善的人也没有。就是阿鼻地狱众生,有的时候还有一念善,还有一条善,他那一条善,他是一万桩事情有九千九百九十九桩都是恶事,恶事我们不要理它,他有一桩善事,这一桩善事就可以随喜,就可以赞叹。不要说他是个恶人,他做好事,好事也不能赞叹他,反正他是个坏人,那是我们自己坏了,我们自己有成见,这是要不得的。
这一点我们要特别留意,如果那个恶人做了一桩善事,你都赞叹他,这个恶人听到之后,你看我无恶不作的人,我做了一桩善事,人家都赞叹我,我做恶事人家都不说,人家会原谅我,我做善事人家会赞叹我,还是做善事好。从此以后,他就会回头是岸,他就做好人了。这是帮助一个人回头,成就一个人的善行,这是无量无边的功德。如果作恶的人他做了恶事,人家责备他,不能原谅他,他做了好事,人家还是不能原谅他,这个坏人做好事一定是别有用心、别有意图。他想想,反正我是个坏人,我要做好事干什么,做好事你们也不会赞叹我,我坏就坏到底了。这样对一个人,你是帮助他作恶,你是帮助他下地狱,他固然是罪有应得,你也有过失。诸位细细去想想,我们自己检点、反省,你才晓得你自己哪些事情做得对、哪些事情做错了。你要不认真的去反省,冷静的去反省,的确自己一天的功过不容易发现。做了很多恶事,往往以为自己做对了,帮助人行恶,把人家送到地狱,还认为自己做对了。救人是对的,一个恶人有一桩善事,你就这一桩事情来赞叹他,原谅他的过失,这是成人之美,这是救人之难,菩萨心肠从这个地方就看出来,就显露出来。这是诸佛菩萨教我们修学的。
代其欢喜不是一句话说过就行了,要以具体的事实来表现,我们先说说这个事应该要怎么做,此地我们也只能举例而言之。因为在实际上这个事情来说太多了,这是我们讲「助成善行,功德同等」。帮助一个人的善行,那个人功德有多大,帮助他的人功德与他是相等的。譬如我们在《坛经》里看到的印宗法师,印宗法师助成六祖大师的善行,我们在《坛经》里面把这个事情说得很清楚。如物质的供养,使他物质生活没有缺乏,身能够安,身安道才能够隆,这是讲物质上的供养。「身敬事」,我们对他恭敬承事,「口赞扬」,到处称赞他的功德,「意喜悦」心里面非常的欢喜,法喜充满,这是原则。诸位读《坛经》,你细细看看印宗法师你就了解。世法里头有个典型的榜样,那就是管仲与鲍叔,这是讲成人之美。当时认识管仲的只有鲍叔,管仲正在落难,一筹莫展的时候,他帮助他,成就他。管仲得志之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造成一个承平的世界,这种功德固然是管仲的,诸位要晓得也是鲍叔的,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的成就。在佛门里面,没有印宗法师,就没有六祖大师对於我们佛法、对於一切众生有这样深远的影响,这是成人之美。
我们再从一个比喻上说,晓得成人之美功德等同。譬如钟表,大家晓得钟表的作用是指针,我们一看几点钟了,你看看短针指在几点。指针就像善人、善师一样,它指示我们正确的时刻,善师、善人指示我们人生正确的方向,正确的道路。但是诸位有没有想到,使指针能够动的,这个钟表里面每个齿轮、每个螺丝,它的功德与指针试问问是不是相等的?它少一个螺丝,少一个齿轮,它就不能发挥作用,可见得功德是相等的。所以成人之美,那个人有多大功德,你就有多大功德。如果你很幸运,遇到佛出世,佛弘法利生,你在佛的会下,你能够帮助他,帮他招待客人,帮他端端茶水,帮他到处宣传,你的功德跟佛的功德一样大,无二无别。一个法会不是一个人成就的,正如同一台戏一样,主角是佛、是菩萨,好像是老师、是善人,他底下还要有配角;他还需要龙套,他还需要文武场,他少一个人也不行,他这一台戏唱不圆满,样样都不缺,这一台戏则唱得圆满,这才功德圆满。诸位要明白这个道理,你才恍然大悟,助人为善,代其欢喜,功德原来是相等的,随喜功德你才愿意去做。像昨天我告诉诸位,我提供了几种随喜的方式,人人都可以做的,而且是轻而易举去做的,我们为什么不干!
在你经济能力许可的范围当中,你知道佛法好,你把佛法介绍给别人。在以往介绍佛法,我们得要请一位法师来讲经,这个事情的确需要许多因缘具足才可以办得到,因缘不具足,不容易办到。现在方便,我们利用电视录影,电视的录影带,这个太方便了。如果你真正有心,发心来做随喜功德,来做见善代其欢喜,你家里有一部录放影机,你自己可以接受佛法,住得很近的亲戚朋友,一个星期邀他来一次,我们共同来听经,共同来研究讨论,使大家都能得到利益,这个事情是你可以做得到的。如果你更有力量,心发得更大一点,更殊胜一点,你可以买两部录放影机,我自己一面看,我们大家一同再研究讨论,同时我们可以转录一个带子,这个带子可以供给远方的同学,供给远方需要的。就是他距离我们这里太远了,到我这个地方来不方便,我可以将录影带寄给他、送给他,使得他在那个地方也像我一样,机器打开的时候,在空闲的时候集合自己的亲戚朋友来听经、来研究讨论,使他们也得到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怎么会做不到?这是真正代其欢喜。
所以代其欢喜不仅仅是心里欢喜,一定要付诸於行动,我们尽心尽力要把它做到。诸佛菩萨在本经,前面也讲过了,前面第一大段,佛最后交代阿难要「奉行普闻」。普闻的意思就是要流传,要把佛法弘扬、流传出去,使它发扬光大,使一切众生个个都有机缘闻到佛法。如果是在国外,语言不通,你听了之后听明白了,你可以翻译给这些外国人听,你可以讲解给外国人听,使他对於佛法有正确的认识,正确的理解。同时你也可以劝他学习中国文,使他有能力直接阅读中文的经典,你这个功德与佛菩萨没有两样,你的功德、福德与佛就相同。这是我们确实可以做得到的。
『人有戒德者,感动诸天,天龙鬼神,莫不敬尊。』我们读佛教的传记,传记里面有记载,唐朝终南山律宗第一代的祖师道宣律师,「律祖唐朝道宣,天人敬重」这段事情。道宣律师在终南山的时候,他戒德清净庄严,感动到天人来保护他,来做侍卫。他感觉到有人跟在他后面,好像保护他,做他的侍者一样,他就问:后面是什么人?后面就有声音答覆道:我是博叉天王的太子。他说你是来干什么的?他说我尊重大师戒律清净庄严,我发心保护你,给你做侍卫。同时道宣律师,诸位晓得他是每天接受天人供养,他是日中一食,这一钵饭每天是天人来送给他的,这是历史上有记载的。像这样感动天人来供养,古时候有很多位,不止道宣一位,韦陀菩萨三洲感应,这是经典上给我们所说明的,都是说明戒德之人诸天都尊敬。《华严经》里面讲,「戒是无上菩提本」,千万不可以疏忽,无上菩提是成佛,成佛的根本在戒律。「应当具足持净戒」,具足是每一条都守,譬如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条统统都守得很清净,这叫具足持净戒;要是缺了一条、两条,虽然清净但是不具足。「若能具足持净戒,一切如来所赞叹」,十方三世一切如来对你都赞叹,鬼神哪里能够不敬重!「是故得一切鬼神敬护也」,敬是敬重你,护是保护你。戒经里面讲,你受三皈就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你受五戒,每一条戒有五位护戒神日夜保护你,你要是真正佛弟子,所在之处无不吉祥。由此可知,对他要是不尊重,要是以恶意对他,这些鬼神是决定不会原谅你的。
底下佛就说了,『宁投身火中』,我们宁愿把自己的身跳到火坑,被火烧化,这个当然很痛苦。『利剑割肉』,拿著利剑、利刀自己割自己的肉,这个很痛苦,凌迟之死是最惨不过的,最惨痛的。这样受这个罪,受这个苦难,这小事,还能够忍受。『慎莫嫉妒人之善』,慎重,千万不要嫉妒善师、道德之人所行的一切善事,不能够嫉妒他。你要是嫉妒他、轻慢他,『其罪不小,慎之慎之』,这个罪太重了,果报也是非常之重。像嫉妒善人、善事这些果报,特别是在佛门里面,我跟诸位介绍一本书,这本书叫做《释门自镜录》。嫉妒贤,嫉妒别人教化众生,人家法缘很殊胜,教化众生,你要是嫉妒他、障碍他、破坏他,这些事的果报,你看《释门自镜录》你就晓得,几乎果报都在阿鼻地狱。所以佛给我们讲,宁愿把自己身投在火坑,宁愿利剑割肉而死,我们也不敢嫉妒善师、道德之人,不可以嫉妒、障碍这些弘法利生的事业,不可以干这些罪过之事;这个罪过之事要比起投火坑,比起利剑割身,那是没有法子成比例的。这种重罪的恶报我们千万不要尝试,如果你要是想,我来试试看看有没有,那后悔莫及。到那个时候你想我后悔没有听佛的话,没有听善师之教,已经来不及了。我们要相信佛菩萨诚实之言,佛菩萨绝不欺骗我们。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到这个地方是一个段落,把做学生的本分讲完了,下面是做老师的本分,我们留到下一次再讲。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七讲,经文第三页第八行末句,「阿难复白佛言」从这个地方开始。
【阿难复白佛言。世间人及弟子。恶意向师。及道德之人。其罪云何。佛语阿难。夫为人者。当爱乐人善。不可嫉之。人有恶意。向道德之人善师者。是恶意向佛无异也。】
到这里是一小段,这一段的大意前面曾经跟诸位说明过,在本经一开端,世尊就指示我们,学佛最要紧的就是要从「明师受戒,专信不犯」,可见得好的老师是我们修学成败关键之所在,这是世出世间法都非常慎重的。在世法里面,不但古时候非常重视,就是现在做家长,往往都很谨慎为自己儿女选择一个好的学校。现在政府实施学区的制度,好学校所在之处,如果他自己居住不属於这个学区,小孩到了上学年龄,他一定想方法迁居到这个学区来,使自己的子女可以念到好的学校,这也是我们经里面所讲义趣之所在。世间法都慎重选择老师,何况佛法!这是真实的教育,是究竟圆满的教育,是了生脱死的教育,对於选择老师当然比世间教学还要谨慎,还要慎重,这是必然的道理。
这段是讨论师道以及做学生之道,所以科题叫「师弟之分」,分是讲的本分,诸位请看这个地方,师是老师,弟是弟子,就是学生,之分是本分。在本经的顺序它是第三个大段,排列在第三,这一段里面我们要讨论的是老师的本分、做学生的本分。这个在佛法里面教学乃是属於根本法,所以我们要特别留意,因为我们现在正是在这个阶段,我们如何去选择老师,如何去事师。这一大段里面有两个中段,第一个就是「师弟之分」,第二个是「师弟之行」,行是著重在行为上。第一个小段就是刚才我们念的「问答师弟本分」,第一个小节「恶意向师及善者问答」,就是我们刚才念的这一小段。阿难听了前面学戒律这段开示之后,又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他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世间人』,是指一般人,『弟子』那就是做学生的人,如果他要是有恶意对他的老师,或者对世间有道德的人,他有什么样的罪过?
何为恶意?这里举了几个例子,第一个就是「轻慢」。轻是什么?我们俗话讲瞧不起,没有把他看重,没有把他看在眼里。慢是什么?慢是贡高我慢,当然你轻视别人,自己一定要把自己抬高。你瞧不起老师,瞧不起善知识,自己显得贡高我慢,这是恶意。这是恶意里面最轻的,诸位要晓得,最轻的,可是罪过就很重了。更重一点的恶意是「瞋恨」,提到某个老师、某个世间有道德的人,他心里就很不平,怀恨在心,对他有恨意,这是恶意,这个比前面要重。更重的则是「嫉妒」,见别人有德,道德、学问、声望超过自己,怀著有嫉妒之心,这个罪过比前面两种又要重了。第四层更重,「背叛」老师,我们所谓是背师叛道,这是对待老师,对待世间善人也是如此,这是讲背叛他,反叛他。第五种是「陷害」,陷害就是以种种恶意的毁谤、侮辱,甚至於阻止他教学,阻止他行善,更甚的是加以谋害,这些全都是恶意。恶意里头有轻重之差别,以这些存心,以这些用意、用心,来对待好的老师以及社会的善知识,他有些什么罪?
经文里面提到『道德之人』,「道德」在此地我们也简单的跟诸位说一说,什么叫做道德?《礼记》里面说,「礼云,道者通物之名」,通是通达,物是一切万物。什么叫道?你能够通达宇宙一切万物事理这叫道,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叫道。什么叫德?「德者得理之称」,就是宇宙人生一切万物这些道理你统统都明白,你正确的理解,这个就叫德。由此可知,道是天然的,德是你自己觉悟的,是你自己体会得到的。「大则包罗万事,小则才艺善行」,大道则十法界依正庄严无所不包,这是大道,在佛法里面即佛道、菩萨道;小道这是人道,一个人的,他的才能、他的艺术、他的善行,这称之为小道。这一段是《礼记》里面给我们解释「道德」两个字,《礼记》里头关於道德的解释很多,我们举出这一条。
下面是佛门里面的解释,「禅林宝训云,道者,一切圣凡共由之达道」。这个意思是说,什么叫道?一切圣凡,圣是讲四圣,佛是圣人,菩萨是圣人,声闻、缘觉都是圣人;凡是指六道凡夫,天、阿修罗、人道,乃至於饿鬼、地狱、畜生,一切圣凡共同由之达道。达是什么?跟前面一样的意思,通达、无障碍的这条道路,十法界依正庄严之大道。「日用事物当然之理」,日用事物当然之理就是一切圣凡共由之达道。这是《禅林宝训》里面解释道的意思。「德者,行道有得於心」,行是修行,依据事物当然之理,依据圣凡共由之达道来修正我们身心行持,修行有了心得,有得於心就是我们今天讲有了心得。「僧三学」,这是讲出家,佛门里面的戒定慧三学,前面跟诸位介绍过,这个很重要,千万不能够忘记,不能够疏忽。「儒」,这是我们中国固有文化的教学,「孝弟忠信是也」,用这个来做代表。在我们中国,三达德的智仁勇、四维八德都是凡圣共由之道,事物当然之理,这是就道德纲领上来说明。
底下说,「道德充备,天龙恭敬」,由此可知,天龙前面讲过,这是护法神,诸天的善神,他对於这样的人都恭敬。你要是以恶意对他,那个道德之人会不会跟你计较?不会的,你以恶意对他,他要跟你计较,他就不叫道德之人,他不会跟你计较的。谁跟你计较?这些天龙,他是凡夫,他不像道德之人有那么好的修养,他看不惯,他看不惯就得要找你麻烦。所以诸位要记住,譬如你有的时候得罪了佛菩萨,对佛菩萨不恭敬,你以为佛菩萨会惩罚你,佛菩萨会怪你,那他就不叫佛菩萨了;你要是得罪了他,他要是来报复你、惩罚你,他跟我们凡夫一样,佛菩萨如如不动。我们怎么晓得佛菩萨如如不动?因为佛菩萨教我们如如不动,你看经论里面常讲,教我们要八风吹不动,别人赞叹我们,我们也不生欢喜心,别人毁谤我们、侮辱我们、打骂我们、杀害我们,都不动心。不但不动心,而且以慈悲心看一切众生,在这里面修忍辱波罗蜜,修慈悲喜舍,佛是这样教我们的。佛菩萨这样教给我们,可见得他都做到了。凡是来找麻烦的,就是这些护法神,因为这些护法神是凡夫,他们的程度跟我们差不多,看到有人欺负我们老师,瞧不起我们老师,他就来报复,他就要来找麻烦,他找麻烦佛菩萨也无法管他。正如同我们一样,我们对於三宝很尊敬,有别人亵渎三宝我们会很生气,我们会责备他,佛菩萨也管不了我们这些行持,是一样的道理。就是俗话所说的,得罪佛菩萨没有关系,得罪这些小鬼麻烦就很大,所以说宁可得罪君子,不可以得罪小人,就是这么个道理。
阿难尊者问了,恶意向老师、向有道德的人有什么样的罪过?佛答覆的罪过就重了,底下是佛答覆阿难尊者。『佛语阿难』,就是佛告诉阿难。『夫为人者』,为人就是做人的道理,做人的道理是应当『爱乐人善』,爱是爱护,乐是爱好,意思就是要喜欢人之善,喜欢善人、喜欢善事。善人、善事都是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大众的,我们要生欢喜心。不但生欢喜心,而且要能够帮助他,要能够成就他,所谓是成人之美,成人之善。纵然他是个恶人,恶人回过头来就是善人。我有个同学他在教育界多年,一般人对他都非常尊敬,他只抱了一个信念,世间没有恶人。那些坏学生,非常顽皮的,所谓是太保、太妹这一流的学生,他对於他们不责罚,对他们还格外的关心、爱护,使他们转变,回过头来做个好学生。这是很懂得教育的心理,是要把那些恶人改变转为好人,国家民族才有前途,老百姓才有和平,才有安乐。恶人如果你责罚他,责罚是一种不得已的手段,而且只能够短暂的设施,不是正常的,不是长期的。为什么?要是长期的去责罚,必定引起反抗,哪有不背师叛道的道理?所以佛告诉我们一个原则,前面这一章里跟大家说过,冤家宜解不宜结。解除了,彼此世世都能够相安,都能够和平共处,如果冤结要不解开,世世的报复,这个不得了!
所以这些有学问、有道德的善人他有远见,不像我们一般人见识很浅。譬如说我们中国,在近一百年当中受列强的欺负,使我们一般大家对於外国人,提起外国人都咬牙切齿,都痛恨的不得了,特别是日本人。列强之欺负是日本人第一,发动八年抗战,我们中国牺牲了多少生命、财产,以至於遭今天这样的大劫难,这是日本人造成的。为什么抗战胜利我们总统原谅日本人、赦免日本人,不但不怪责他,而且还不要他赔偿?这是史无前例的。你们诸位打开历史看看,在以往,哪一个战胜国不是要求战败国要赔偿军费?八国联军我们打败了,赔偿银子四万万两,我们中国四万万人,每个人一两银子,这是列强欺负我们。我们中国老总统能够赦免日本人,这就是远见,希望这个冤仇不可以结成世仇,如果结成世仇,两国永远不能够平安,两国人民生生世世都要遭大劫难。老总统在这一点他是深得中国文化、大乘佛法的精神,不管今天日本人他怎么样做法,我们做的是对的,这种做法是依据本性的性德而做的。日本人忘恩负义,背叛我们,是他的罪行,他将来要遭什么劫难,是他的果报,我们这种做法是无量的功德。
所以在今天整个世界每一个国家、地区,我对於我们台湾有充分的信心,原因在哪里?就是老总统所积的这个德太大了。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老总统救了一个国家,救了一个民族。如果他那个时候要有一点瞋恨心,正好列强哪一个不希望瓜分日本,四国平分,我们一个人分它一块。日本今天国家的名字也没有了,也没有日本人,天皇也没有了,日本人民都做这四个战胜国的奴隶。可以把它瓜分掉,使这个国家永远灭亡而不存在,是做得到,不是做不到。我们不答应,其他的三国没话好说,为什么?我们受的害最大,他们受的害轻。
诸位从历史上看看,像这样宽宏大量有几个人?果报是三世的,这是佛法里讲得清清楚楚,诸位不要看眼前日本人背叛了我们,你饶了他,饶他有什么用处?他还不是背叛你。我们不能用世俗的眼光来看,你要用佛法的眼光,用三世因果的眼光,那你就晓得,我们老总统积的德太大了,可以说古今中外有史以来,这是第一功德,这是大德。大德必有后,大德者必昌。所以我们会在第三次大战当中,诸位就晓得,我们能够保全,就是以这个阴德来庇佑我们;日本人之背叛,他将来自有报应,我们也会看到。所以做人一定要爱人之善,要能够原谅别人的过失,要能够容人之过,要有大量,这个才是佛,才是菩萨。
佛的心是真慈平等心,我们要作佛,我们要有真正的慈悲,要有真正的平等。所谓真正的平等,最善的人跟作恶无端极恶的人在我们心里面的地位是平等的。并不是说我们不辨是非,善人我们尊敬他、爱护他,恶人我们也要敬他,也要爱护他,恶人才会改转为善人。恶人你要嫌他,你要恨他,他更恶,他更恶不但害他自己,他自己要造许多罪业,他要害社会,他要害众生。所以,为他个人著想、为社会著想、为一切众生著想,我们希望他改过迁善,这种力量是教化。儒家之所以伟大,是它有忠恕的精神,佛法之所以伟大,它有慈悲、平等的精神,不念旧恶,佛法里讲怨亲平等,从这个地方才能够成就圆满的佛道。如果要称性而说,大家就更容易明白,我们以前讲过《六祖坛经》,诸位要是真正在《坛经》里面有一点体会的话,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你自己心性变现之物。真的「法外无心,心外无法」,《华严》跟我们讲,「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怎么不平等?所以,在体性上讲决定平等,事相上则是有迷悟的差别,悟的人心地清净,真慈平等,迷的人才有分别、有执著,造一切善恶业障。学佛是要学开悟,不是教你学迷惑颠倒,学佛要拓开心量,经里跟我们所说的,佛的心「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佛心,我们如果连第二个人都容纳不下,这样的小心量怎么能成就?所以一定要拓开心量,我们中国古人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个比喻就是大人物心量大,能够容人。由此可知,小人、大人就在他心量的大小,心量大者称之为大人,心量小者称之为小人,意思在此地。
佛在这个地方也是这样子教给我们,这是教初学,做人的道理要喜欢人的善行,喜欢人的善行要能原谅人的过错。为什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都有过失,想想我们自己也有过失,我们自己有过失,希望别人原谅我们,别人有过失,当然也希望我们原谅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不可以『嫉之』,不能够嫉妒。恶意里头佛是特别提出这一条,因为嫉妒之后才有陷害,才有背叛,才有种种重大的罪恶。
善人善事,我们在这个地方也跟诸位提出一个很浅显的标准,世出世间圣教大概都是这样告诉我们。「善人」,底下这几句话都是出自於《礼记》,「修身践言」,身就是讲从前的一些行为,有些行为不正当,譬如说杀生、偷盗、邪淫、妄语,这都是不正当的行为,他肯修正。以前是迷惑颠倒,行为不端,现在明白了,回头是岸,修正我们自己的身心行为。践言,以前说话不算数,现在说到做到,《礼记》里面讲,「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这是儒家给我们一个善的标准。「善人者,心善」,心地善良,「行善」,行为善良,心行之善这个善是有标准的。世间的善人,心善、行善的标准,在我们中国是以礼为标准,所以古人对礼很重视,「不知礼,无以立」,立就是立足於社会,你要是不懂礼的话,你在社会上很难立足。因为中国过去是以礼治国,跟现在这个世界不一样,现在这个世界是以法治国,是以法律,不讲礼。礼比法的意思更精,更为殊胜,中国过去是以礼治天下,中国教学是礼教,礼乐之教,这是世间标准。在佛法里面就是戒律,五戒、十戒,就是十善业道,这两种标准是世间标准,小乘戒是出世间,声闻、缘觉,就是小乘的标准,菩萨戒是世出世间大乘法的标准。所以善行是有标准的,是有等级的。
「其言行足以教化一方,是即师也」,这个善人不管他是不是一个老师的身分,他的言语、他的行为可以做我们这一个地方、一个区域之模范,是我们大家的楷模,这个人就是老师,不管他是不是在学校教书。无论是男女老少,从事任何一种行业,他能够修身践言,他能够为大家的模范,模范就是老师,在佛法里叫轨范师,这种人「乡国之宝也」。古人所说「善人,国之宝」,为什么?地方上有善人是一个地方之福,一个地方他有个楷模,他有个模范,这个楷模、模范是真正之国宝。他的功德是「福利国家」,为国家造福,为国家培福,为国家带来真实的利益。为什么?一切大众看到他都向他学习,都愿意做个好人,国家好人多了,这是国家之福,是国家之利,安定社会,「犹暗路明灯,航海指南,不可失也」。
说到这个地方使我们想到一桩事情,在佛门里面大家知道鸠摩罗什大师,在中国佛教史上,他是占了一页很重要的地位,罗什大师所翻译的经典是我们中国人最喜欢读诵的。罗什大师当年他是在西域龟兹国弘化,为龟兹国的国师,他得到国王、大臣、全国人民的尊敬,是个大善知识。我们中国人晓得了,那个时候是符坚做皇帝,符坚晓得了,他对他非常的尊敬,总希望这个人能够到中国来。所以那个时候要争的真正是要抢国之宝,国之宝是善人。你要请他,当然人家国家不会放的,符坚就派了大军,派了七万军队,从长安出发到龟兹,龟兹就是现在的新疆天山南麓。兵出发的时候他告诉主将吕光,我们这次出兵不是侵略别人,不是要人家的土地,也不是要人家的钱财,我们所求的就是希望罗什大师能到中国来。我们派大军去迎请,他要不答应我们就攻打它,他答应了,我们相安无事,我们为的就是求一个人。诸位想想,为了求一个贤人,怕人家不肯放,派了七万大军,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求国宝,古人肯这么干法。
当时兵临城下,龟兹王当然不愿意,但是国家太小了,敌不过秦国。罗什大师也劝龟兹国王,他说还是答应让我去好了,我去两国相安无事,不至於使许多老百姓受无辜的灾害,万一战争,当然有很多军民死伤、财物损失,何必呢?龟兹自己想一想,也没有能力跟秦国作战,所以就把鸠摩罗什大师忍痛割爱,让给我们中国。诸位想想,中国古人对於人才的重视,为求一个善人,几乎是不择手段。诸位读鸠摩罗什大师传记你就能够了解,的确值得我们深深的反省。所以我们要晓得什么叫善人,对善人不可以嫉妒。
『人有恶意,向道德之人善师者,是恶意向佛无异也。』我们晓得「恶意向佛」果报在阿鼻地狱,这是最重的,佛是善人当中的善人,是道德当中的道德。佛这句话实在是说得太重了! 我们在表里面跟诸位解释这个意思。我们晓得,我们的身命得自於父母,所以父母恩德很大,如果恶意向父母,果报必定在地狱,所谓是不孝之罪,这个罪过很大。人之所以异於禽兽者,人有智慧,不但有身命,他还有慧命,禽兽有身命没有慧命,人有慧命;慧命得自於师长,就是老师,故师恩同父母之恩,这一点诸位一定要明了。古时候师道非常的尊严,为社会尊重,我们从古礼上的称名可以能够看得出师在社会上所居的地位。古人有名、有字,名是父母所命的,就是你出生父母给你起个名,在你未成年的时候,大家都叫你这个名。男子二十岁成年,二十岁以前都叫童子,人家可以叫你的名;女子十六岁成年,十六岁以前她是童女,一般人也叫你的名。到你成年的时候就不可以叫名,叫名怎么样?那把你看作小孩,那是侮辱你,那是轻视你,现在所谓那是骂人。就是说男子二十岁,女子十六岁,在这个时候你的同辈分的人,就是你的平辈,你的兄弟姐妹、你的同学、你的朋友,会送一个别号给你,这个别号就叫字,有名、有字。从你成年之后大家都叫你字,而不敢称名。
在这个时候,就是你这一生当中能够称你名的人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父母,父母一生称你名,不称你字。你的祖父母都称你字,不称你名,为什么?祖父母要客气一点,因为你跟他是隔了一代,所以对你尊敬,对你客气,只有你父母称名。另外一个有资格称名的是你的老师,老师一生称你名,不称你字,你的同学称你的字,你的老师不称你字,称你名,可见得老师的地位跟父母平等。你在朝廷里面做官,皇帝对你都称你字,不称名,如果皇帝要称你名,那你就犯罪了,你就要受到国家法律制裁,对你不客气,麻烦就来了。皇帝都称你字,可见得一生当中称名的只有两个人,你才晓得老师在社会的地位是多么的崇高。所以《礼记》里头有说「事师无犯无隐」,犯是不可以冒犯,隐是没有隐藏,跟父母一样,无论什么话没有瞒老师的,不可以冒犯老师。「左右就养无方」,对於老师的供养,对於老师的服事,也就跟儿女对於父母一样,没有一定的方式,看老师就跟看父母一样。「服勤至死」,所谓是古人所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你一天都是老师,既然是老师,就要以师礼来对待他,我们要服劳,还得要勤奋,一直到我们老死,只要老师在,我们要照顾他。
老师不在了,服勤至死是说老师在的时候一直到他死,他死了以后怎么样?「心丧三年」,父母要是过去了,我们要守孝三年,那是有孝服;老师过去了,没有孝服,称为心丧三年,仅仅是没有丧服而已,可见得师在社会上有这样崇高的地位。唯有有师道存在,社会风俗才能够敦厚,师道要没有了,这个社会怎么会好,这是一定的道理。道德之善人与佛心行相同,功德也相同,果报也相同,这是佛跟我们说明,恶意向道德之人、善师者他所得的果报,是恶意向佛没有两样;换句话说,我们恶意向佛,果报在阿鼻地狱,我们恶意向父母,果报也是在阿鼻地狱,恶意向老师、向社会上有道德之人,果报还是在阿鼻地狱。这个话不是吓唬人的,不是欺骗人的,我们晓得,佛给我们讲的话句句都是老实话,《金刚经》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不诳语者」,我们要相信。相信是你自己得利益,你要是不相信,还是一意妄为,将来堕地狱受苦难的是你自己不是别人。
下面这是第二小段,「恶意向师及善者之喻」从比喻上说。
【宁持万石弩自射身。不可恶意向之。佛言。阿难。自射身为痛不。阿难言。甚痛甚痛。世尊。佛言。人持恶意。向道德人。其善师者。痛剧弩射身也。】
到这里是一段,这段佛先举了个比喻,他说宁可拿『万石弩自射身』,「万石弩」是什么?古时候一百二十斤为一石,万石是比喻,不是真有这么大的力量,而是说这个弓,弩是弓,这个弓力量很强。弩弓是属於机弓,因为平常弓只能够发射一支箭,弩弓是一次可以发射好几支箭。就像枪里头的机关枪一样,它子弹可以连发,古时候这个弓可以连发的叫弩弓,这是古时候兵器里面是最利的兵器,同时可发数矢者。这是个比喻,宁可拿著万石最强的弩弓来自己射身,这个苦!『不可以恶意向之』,向什么?向善师及道德之人。为什么?因为你恶意向善师、道德之人,果报比这个不晓得要苦多少万倍,没有法子比喻。佛就问阿难,万石弩自射身痛不痛?阿难说『甚痛甚痛』。这还用得著说吗?一支箭射在身上已经就痛苦不堪,连中几支箭当然更苦,尤其是强弓所射。佛说,『人持恶意,向道德人,其善师者』,「其善师」就是他自己的老师,加一个「其」字是语气特别加重,这个老师是个善师,而且是自己的老师。道德之人,那是指一般社会上,虽然不是你自己的老师,在社会上他是有道德,是个善人,是一个地方的表率,是一个地方的模范,为大众所尊敬的。虽不是你的老师,你要恶意对他,与恶意对待你自己老师是一样的罪过。『痛剧弩射身也』,剧是超过,超过得太多了,简直是不成比例。
我们在历史上有一个很大的案件,冤狱,在宋朝的时候,诸位读历史、读国文大家都读到,秦桧害死了岳飞。诸位晓得,岳飞是个善人,是个道德之人,秦桧害死岳飞之后,可以说是自己毁灭了国家的万里长城,宋朝从此以后积弱,无法再复兴、再振作起来。我们在清朝有很多名家笔记里面所看到的,像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里头就有记载,说秦桧死了以后堕在地狱,地狱出来之后,世世都受猪身,也是变猪为人屠截。这是我们在前人笔记里面所看到的,这些笔记不见得完全是虚构的,有很多都是事实。宇宙之大无奇不有,千万不可以以为我们没有见到,现在是科学时代,不合乎科学的精神,不合乎科学的意识,我们一概把它否定,一概不承认它,跟诸位说这是同样的迷信。《阅微草堂笔记》里面寓言当然有,事实占绝大部分,在我看法,里面十之七、八是事实,有十之二、三是寓言。所以,寓言占的成分少,事实占的成分很大。像这些鬼怪之事不是没有人遇过,是真有。
像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章太炎的女婿朱镜宙老先生,给我说过许多这些鬼怪的故事,是他亲身经历到的,在为我们作证,这不是假的,他不是欺骗我们,他见过鬼,他才信了佛,他是个学科学之人。我在过去对宗教不了解,对於佛法更是毁谤,但是你给讲我鬼、狐狸我相信,为什么我相信?因为我亲自见到过。我在十六、七岁的时候,正是抗战期间,我住在湖南衡山县,我住的地点在衡山城外成家河边,距离县城八里路,八华里,不是太远的地方。我居住的那个人家,那个人家也姓成,他们的姓很奇怪,成功的成,这个姓是比较少。那个村庄都是他们一族的,所以叫成家河边。
有几十户人家都住在那边,我们住的是一个很大的屋,这个房子是中国古老式的建筑,一共有四进,后面还有个很大的菜园。这个房子是二层的楼房,可是一进去院子很大,一进这个房子会感觉到阴森森的,胆小的人都害怕,有点寒毛直竖的味道。这个房子是很多年,他们家里人丁太少,只有老夫妻两个跟一个女儿。房子是四进房,他每一进房子当中有个天井,是我们中国古老式的建筑,两旁边有厢房。楼上听说有十几年没有人上去,楼上就是狐狸所住的,也是有一家狐狸住在楼上。那时候我们住在他们房子里面,他们家里也非常欢迎人住,因为家里人太少。而这个狐狸时时出现,很多人都见过,大多数所见的不是像一般人所讲的是女子身,不是的,我们见到是男身,是个男人的相,穿著我们中国蓝布的长褂。大概他道行还不太深,我们一般在笔记小说里常常讲,狐狸修成人的形状要五百年。我们看到这个狐狸大概道行还没有到五百年,在我想像当中,现在想像过去那个情形,大概它只有四百年的样子,还差一百年。所以它虽是人形,面目不清楚,我们看过好几次,面目不太清楚。是个人的形状,穿的长褂,也很潇洒,就是面目不清楚,这就是说明它的功行还不到家。我在湖南衡山的时候见到过这么一桩事情,不止我一个人见到,很多人见到,时常会见到。
第二次,我在抗战胜利之后回到老家,见到俗话叫黄鼠狼,与狐狸一类的,也见到过这么一桩事实。这次不是见到形状,不是见它变人的形状。我有个亲戚,他有一船米从我们家乡运到南京去卖,米装船的时候是用麻袋装的,一袋一袋装上船。装船的时候有人看到有一只黄鼠狼从跳板跑到船上去,於是乎大家就在船上找,找遍了都找不到,找不到就算了,船就开了。这船开到南京,船是帆船,从我们家乡到南京遇到顺风也要十几天。到南京之后,这个米从船上下下来,下下来一看,麻布袋里面全是空的,一船米都没有了。於是乎大家晓得,一定是黄鼠狼搞鬼,当地称黄鼠狼称大仙,晓得一定是大仙不晓得把米送到什么地方去了。也无可奈何,在南京玩了几天,再把船弄回来。回来之后,发现米还在仓库里,这个黄鼠狼不知道用什么神通把一船的米送回去,不知道是谁得罪了它,它给他开这么个大玩笑。这个事情是我们亲自见到的,若不是亲自见到:哪里会有这个事情!这真的。所以鬼、狐、神仙之事是千真万确,它的搬运术把这一船米搬回去,这种小神通,小通、小道,算不了什么大道。它是让人空跑了一趟,当然也是有人得罪它,它来报复一下,开个玩笑,让你空跑一趟。像这些事情,说明了果报是真有。
佛法所说,世法所传,地狱、饿鬼的果报决不是虚假的,千万不要认为自以为聪明,自以为智慧,自以为有科学头脑,不相信这些。如果这些要是信则有,不信则无,我跟诸位说,我也不相信。问题是什么?你信是有,不信还有,你信它有果报,不信它还是要遭果报。你把这个事理统统贯通了,就晓得如何能够避免这些苦报,这才是真正聪明人,真正是个有智慧之人,决定不造恶业,学善人,存善心、行善事。
下面是第三个小段,「善戒感天,慎勿嫉妒」,请看经文:
【为人弟子。】
这是特别对做学生来说的。
【不可轻慢其师。恶意向道德人。当视之如佛。不可轻嫉。见善代其欢喜。人有戒德者。感动诸天。天龙鬼神。莫不敬尊。宁投身火中。利剑割肉。慎莫嫉妒人之善。其罪不小。慎之慎之。】
佛特别告诫一些做学生的人,说我们做别人学生的人,弟子,万万不可以轻慢老师。在佛经里面有许多这样的公案,我们俗话讲故事,以往的这些事、例,我们随便举两桩。佛给我们讲,有个小沙弥,他见到一个老比丘在念经,他听了之后就讽刺他,说他念经的声音不好听,像狗叫一样。那个老比丘就告诉沙弥说,你赶快忏悔,我证了阿罗汉果,你这样轻慢我,你将来会堕畜生道,会变狗。这个小沙弥赶紧忏悔,结果到来生果然堕在狗道当中,畜生道里,他变了一条狗。由此可知,轻慢果报很重,他忏悔还堕在畜生道,如果要不忏悔的话,诸位想想看,他果报更重,那要在地狱、饿鬼。这个地方也跟诸位讲「轻慢其师」,戒律里面讲「沙弥轻笑比丘堕狗身」。这是一桩事情。
另外一桩事情,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憍梵波提」,大家都晓得,《弥陀经》里有他。憍梵波提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叫牛呞,这是他的果报。牛的嘴你看一天到晚不休息,它没有工作坐在那里,它那个嘴一动一动,那是什么?我们晓得因为牛吃草的时候它并不嚼,它是把它吃进去之后,然后有时间慢慢的再回过头来细嚼,再去消化它。所以它的嘴巴一天到晚老是动,不休息。这个事情是佛说的,他说憍梵波提在前身也是讥笑一个老比丘念经,说他像牛吃草一样。因为这个果报,憍梵波提做了五百世的牛,堕在畜生道做了五百世的牛,死了以后又做牛,牛死了以后又做牛,做了五百世,他是讥笑老师的果报。因此这一世得了人身,他还有牛吃草的习气,他变成习惯,他嘴巴一天到晚老是动。可是他这一生证了阿罗汉,佛就一想,这个事情麻烦,你嘴巴一天到晚老是动,别人看到你,不知道你是阿罗汉,一定要毁谤你,一定又说你嘴巴一天到晚像个牛吃草一样;换句话说,别人又要造罪过。因此,佛就叫他不要常常见人,尤其是不要见生人,同学当中大家都知道他是阿罗汉,对他很尊敬,没有话说;佛也不叫他出去托钵,出去托钵一定会被人讥笑,叫他接受天人供养,天人知道他是罗汉,对他很尊敬,所以没有问题。他就变成受天供养第一,在大弟子当中,他是受天供养第一,他是曾经有五百世牛身,遭了这么个果报。
这都是讲轻慢其师遭受这样的果报,佛要不给我们说出来,我们晓得世间饿鬼、地狱、畜生当中,有多少是轻慢其师及道德之人所遭到这个苦报?这是我们应当要警惕的。所以佛在此地特别教诫我们,斩钉断铁、毫无疑惑的这样肯定的跟我们讲,不可轻慢其师,不可恶意向道德之人。更积极的,教我们『当视之如佛』,我们要把这些人,善师、道德之人,要像佛一样的看待,不可以轻慢,不可以嫉妒。「见善代其欢喜」,这就有积极的意味在,不但不轻慢、不嫉妒,而且我们还能够去修随喜功德,这是我们必须要会的。普贤十大愿王里面就教给我们代其欢喜,「随喜功德」不可思议。普贤在行愿里头,就是修行十大纲领里面,有「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两条相当重要。我们晓得,修行的枢要是要破除自己的无明、烦恼、习气,这是你真正把修行的枢要掌握到了。可是无明、烦恼、习气是多生多劫的,我们常讲是与生俱来的,怎么样才能够把它断掉?那就是要恒顺众生,在恒顺众生当中修什么?修忍耐,就是六度里头的忍辱波罗蜜,去修忍,什么都能忍受。从忍受里头渐渐修什么?修看破,看破之后,忍而无忍,无忍而忍,那就得自在。由此可知,「恒顺众生」是非常重要的修学纲领。
恒顺还算是消极的,更积极的要「随喜功德」,随喜当中修自己的功德。功是什么?自己的功夫,德就是前面讲的道德,你功夫成就了,有得於心,这的确不可思议。随喜就是我们要随众生的习气、随众生的见解、随众生的爱好,他要怎么做法,我们可以随著他这么做,不要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要固执自己的见解。自己没有意见,没有见解,可以随顺他,只要这个事情没有大的过错,都可以随喜。什么叫大过错?凡是有害於大众的,这个不能够随喜,我们要提醒他,要以善巧方便教他改过,教他回头。如果没有很大的过失,与大众没有什么太大妨害的,可以随喜。随喜当中磨炼自己贡高我慢的习气,断除自己一切以我为主宰的习气;换句话说就是破我执、破法执,这就是功德。你如果不能够恒顺,不能够随喜,你的定慧就没有法子成就。
所以修行,我们要在一切顺逆境界里去锻炼自己,特别是在逆境里头,成就格外的大。这个人是个恶人,诸位要晓得,如果你要想在世间找一个完全是恶人,他一点好处都找不到,这种人大概也不容易找到;再坏的人,他有的时候也有一念善心,也做了些好事。换句话说,世间再好的人、再善的人,有的时候他还有个恶念,他还做了一桩坏事。你要找到一个十全十美,一点恶心、恶事一条都没有的,大概打开《二十五史》找到现在,古今中外你一个也找不到,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明了。一切众生都是善恶混杂,只可以说是善多善少,恶多恶少,从这个地方去分,完全作恶的人没有,完全是善的人也没有。就是阿鼻地狱众生,有的时候还有一念善,还有一条善,他那一条善,他是一万桩事情有九千九百九十九桩都是恶事,恶事我们不要理它,他有一桩善事,这一桩善事就可以随喜,就可以赞叹。不要说他是个恶人,他做好事,好事也不能赞叹他,反正他是个坏人,那是我们自己坏了,我们自己有成见,这是要不得的。
这一点我们要特别留意,如果那个恶人做了一桩善事,你都赞叹他,这个恶人听到之后,你看我无恶不作的人,我做了一桩善事,人家都赞叹我,我做恶事人家都不说,人家会原谅我,我做善事人家会赞叹我,还是做善事好。从此以后,他就会回头是岸,他就做好人了。这是帮助一个人回头,成就一个人的善行,这是无量无边的功德。如果作恶的人他做了恶事,人家责备他,不能原谅他,他做了好事,人家还是不能原谅他,这个坏人做好事一定是别有用心、别有意图。他想想,反正我是个坏人,我要做好事干什么,做好事你们也不会赞叹我,我坏就坏到底了。这样对一个人,你是帮助他作恶,你是帮助他下地狱,他固然是罪有应得,你也有过失。诸位细细去想想,我们自己检点、反省,你才晓得你自己哪些事情做得对、哪些事情做错了。你要不认真的去反省,冷静的去反省,的确自己一天的功过不容易发现。做了很多恶事,往往以为自己做对了,帮助人行恶,把人家送到地狱,还认为自己做对了。救人是对的,一个恶人有一桩善事,你就这一桩事情来赞叹他,原谅他的过失,这是成人之美,这是救人之难,菩萨心肠从这个地方就看出来,就显露出来。这是诸佛菩萨教我们修学的。
代其欢喜不是一句话说过就行了,要以具体的事实来表现,我们先说说这个事应该要怎么做,此地我们也只能举例而言之。因为在实际上这个事情来说太多了,这是我们讲「助成善行,功德同等」。帮助一个人的善行,那个人功德有多大,帮助他的人功德与他是相等的。譬如我们在《坛经》里看到的印宗法师,印宗法师助成六祖大师的善行,我们在《坛经》里面把这个事情说得很清楚。如物质的供养,使他物质生活没有缺乏,身能够安,身安道才能够隆,这是讲物质上的供养。「身敬事」,我们对他恭敬承事,「口赞扬」,到处称赞他的功德,「意喜悦」心里面非常的欢喜,法喜充满,这是原则。诸位读《坛经》,你细细看看印宗法师你就了解。世法里头有个典型的榜样,那就是管仲与鲍叔,这是讲成人之美。当时认识管仲的只有鲍叔,管仲正在落难,一筹莫展的时候,他帮助他,成就他。管仲得志之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造成一个承平的世界,这种功德固然是管仲的,诸位要晓得也是鲍叔的,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的成就。在佛门里面,没有印宗法师,就没有六祖大师对於我们佛法、对於一切众生有这样深远的影响,这是成人之美。
我们再从一个比喻上说,晓得成人之美功德等同。譬如钟表,大家晓得钟表的作用是指针,我们一看几点钟了,你看看短针指在几点。指针就像善人、善师一样,它指示我们正确的时刻,善师、善人指示我们人生正确的方向,正确的道路。但是诸位有没有想到,使指针能够动的,这个钟表里面每个齿轮、每个螺丝,它的功德与指针试问问是不是相等的?它少一个螺丝,少一个齿轮,它就不能发挥作用,可见得功德是相等的。所以成人之美,那个人有多大功德,你就有多大功德。如果你很幸运,遇到佛出世,佛弘法利生,你在佛的会下,你能够帮助他,帮他招待客人,帮他端端茶水,帮他到处宣传,你的功德跟佛的功德一样大,无二无别。一个法会不是一个人成就的,正如同一台戏一样,主角是佛、是菩萨,好像是老师、是善人,他底下还要有配角;他还需要龙套,他还需要文武场,他少一个人也不行,他这一台戏唱不圆满,样样都不缺,这一台戏则唱得圆满,这才功德圆满。诸位要明白这个道理,你才恍然大悟,助人为善,代其欢喜,功德原来是相等的,随喜功德你才愿意去做。像昨天我告诉诸位,我提供了几种随喜的方式,人人都可以做的,而且是轻而易举去做的,我们为什么不干!
在你经济能力许可的范围当中,你知道佛法好,你把佛法介绍给别人。在以往介绍佛法,我们得要请一位法师来讲经,这个事情的确需要许多因缘具足才可以办得到,因缘不具足,不容易办到。现在方便,我们利用电视录影,电视的录影带,这个太方便了。如果你真正有心,发心来做随喜功德,来做见善代其欢喜,你家里有一部录放影机,你自己可以接受佛法,住得很近的亲戚朋友,一个星期邀他来一次,我们共同来听经,共同来研究讨论,使大家都能得到利益,这个事情是你可以做得到的。如果你更有力量,心发得更大一点,更殊胜一点,你可以买两部录放影机,我自己一面看,我们大家一同再研究讨论,同时我们可以转录一个带子,这个带子可以供给远方的同学,供给远方需要的。就是他距离我们这里太远了,到我这个地方来不方便,我可以将录影带寄给他、送给他,使得他在那个地方也像我一样,机器打开的时候,在空闲的时候集合自己的亲戚朋友来听经、来研究讨论,使他们也得到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怎么会做不到?这是真正代其欢喜。
所以代其欢喜不仅仅是心里欢喜,一定要付诸於行动,我们尽心尽力要把它做到。诸佛菩萨在本经,前面也讲过了,前面第一大段,佛最后交代阿难要「奉行普闻」。普闻的意思就是要流传,要把佛法弘扬、流传出去,使它发扬光大,使一切众生个个都有机缘闻到佛法。如果是在国外,语言不通,你听了之后听明白了,你可以翻译给这些外国人听,你可以讲解给外国人听,使他对於佛法有正确的认识,正确的理解。同时你也可以劝他学习中国文,使他有能力直接阅读中文的经典,你这个功德与佛菩萨没有两样,你的功德、福德与佛就相同。这是我们确实可以做得到的。
『人有戒德者,感动诸天,天龙鬼神,莫不敬尊。』我们读佛教的传记,传记里面有记载,唐朝终南山律宗第一代的祖师道宣律师,「律祖唐朝道宣,天人敬重」这段事情。道宣律师在终南山的时候,他戒德清净庄严,感动到天人来保护他,来做侍卫。他感觉到有人跟在他后面,好像保护他,做他的侍者一样,他就问:后面是什么人?后面就有声音答覆道:我是博叉天王的太子。他说你是来干什么的?他说我尊重大师戒律清净庄严,我发心保护你,给你做侍卫。同时道宣律师,诸位晓得他是每天接受天人供养,他是日中一食,这一钵饭每天是天人来送给他的,这是历史上有记载的。像这样感动天人来供养,古时候有很多位,不止道宣一位,韦陀菩萨三洲感应,这是经典上给我们所说明的,都是说明戒德之人诸天都尊敬。《华严经》里面讲,「戒是无上菩提本」,千万不可以疏忽,无上菩提是成佛,成佛的根本在戒律。「应当具足持净戒」,具足是每一条都守,譬如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条统统都守得很清净,这叫具足持净戒;要是缺了一条、两条,虽然清净但是不具足。「若能具足持净戒,一切如来所赞叹」,十方三世一切如来对你都赞叹,鬼神哪里能够不敬重!「是故得一切鬼神敬护也」,敬是敬重你,护是保护你。戒经里面讲,你受三皈就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你受五戒,每一条戒有五位护戒神日夜保护你,你要是真正佛弟子,所在之处无不吉祥。由此可知,对他要是不尊重,要是以恶意对他,这些鬼神是决定不会原谅你的。
底下佛就说了,『宁投身火中』,我们宁愿把自己的身跳到火坑,被火烧化,这个当然很痛苦。『利剑割肉』,拿著利剑、利刀自己割自己的肉,这个很痛苦,凌迟之死是最惨不过的,最惨痛的。这样受这个罪,受这个苦难,这小事,还能够忍受。『慎莫嫉妒人之善』,慎重,千万不要嫉妒善师、道德之人所行的一切善事,不能够嫉妒他。你要是嫉妒他、轻慢他,『其罪不小,慎之慎之』,这个罪太重了,果报也是非常之重。像嫉妒善人、善事这些果报,特别是在佛门里面,我跟诸位介绍一本书,这本书叫做《释门自镜录》。嫉妒贤,嫉妒别人教化众生,人家法缘很殊胜,教化众生,你要是嫉妒他、障碍他、破坏他,这些事的果报,你看《释门自镜录》你就晓得,几乎果报都在阿鼻地狱。所以佛给我们讲,宁愿把自己身投在火坑,宁愿利剑割肉而死,我们也不敢嫉妒善师、道德之人,不可以嫉妒、障碍这些弘法利生的事业,不可以干这些罪过之事;这个罪过之事要比起投火坑,比起利剑割身,那是没有法子成比例的。这种重罪的恶报我们千万不要尝试,如果你要是想,我来试试看看有没有,那后悔莫及。到那个时候你想我后悔没有听佛的话,没有听善师之教,已经来不及了。我们要相信佛菩萨诚实之言,佛菩萨绝不欺骗我们。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到这个地方是一个段落,把做学生的本分讲完了,下面是做老师的本分,我们留到下一次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