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第五集) 198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15-006-0005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五讲,经文第二页倒数第二行,「佛复告阿难」从这个地方起。
【佛复告阿难。佛无二言。佛世难值。经法难闻。汝宿有福。今得侍佛。】
到这个地方是一小段,在前面我们曾经读过,世尊训诫我们应当要破除迷执,这是这章里面最后的嘱咐,也是劝告。如果我们以一般经文的例子来说,这段可以说是第一大段里的流通分。再告诉阿难尊者,『佛无二言』与前面「佛语至诚,终不欺人」互相照应,这就是说明佛的言语是真诚的,决定没有妄语。像《金刚经》里面所说的,如来所说的是真语者、实语者(真就是不妄,实就是不假)、如语者(如就是如其事实)、不妄语者、不诳语者。这是《金刚经》里面告诉我们,佛的言语是五种的真实语,决定没有欺骗我们。佛说这些话无非是要我们对他信任,能够相信他所说的这些道理、事实,因为有许多理论与事实不是我们凡夫常识所能够理解的。这几句经文里面的含义都相当的深广,我们在表解里面跟诸位细细的来介绍。
这是第一段,「三宝难逢」里面有两段,经文都不长,第一段说「宿有福田得逢佛法」。由此可知,如果过去世没有福田,就不容易遇到佛法,遇到佛法的确是不容易。在此地,我们先说明什么叫做福田,经典里面常常讲的三种福田,第一种叫「功德田」,第二种叫「报恩田」,第三种叫「贫穷田」。所谓「田」是代表能够生长的意思,譬如我们人间五谷杂粮都是从田地里面生长的。我们求福,福从什么地方长?哪个地方能够生长福报,我们就叫它作福田。所以世间人要求福就要种福田,种福田才能够得到福报。福田有三种,这三种我们都必须要晓得,三种福田统统都种,你福报就很大,你的福田就非常殊胜。世间人往往在三种福田里面缺乏功德福田,后面这两种世间有,所以只有佛弟子修的福田才是圆满的,才是真实的。
当然这三种福田里面,最重要的是功德,功德是什么?底下简单跟诸位说明。「勤修三学三慧」,勤是要很勤奋、要精进、要不退转,三学是指戒、定、慧,三慧是讲闻、思、修。三学是在佛法里的基本功课,从初发心一直到等觉菩萨都不能够离开。三慧完全是菩萨所修的,三慧是要以三学为基础;换句话说,三学有了成就才有三慧,这是唯独佛法里面才有。小乘佛法有三学,没有三慧,唯有大乘佛法里面才具足三学、三慧,这是真正的福田,是无漏的福田。圆满之后,这是成佛,佛我们称他作无上福田,再没有比这个福田更高的。
另外一种就是报恩田,报恩是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师长就是我们的老师。因为父母於我们的恩德很大,我们的身得自於父母,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这个身体,所以恩德非常之大。其次就是老师,老师是我们慧命的父母,我们能够开智慧,我们能够得到学问、技能,是老师教导的,所以老师的功德跟父母是一样。在佛法里面讲有生身父母,这就是我们自己父母,有法身父母,法身父母就是老师、是佛菩萨、善知识,我们自己的老师,我们从他这个地方才能够开智慧,证得清净法身。所以老师是我们智慧的父母。这两种恩德最大的,我们一定要报父母、师长之恩,报恩里面包括的境界非常广大,佛在一切经里面常常教导我们。
第三种叫贫穷田,贫穷田就是世间有一些没有福报的人,受贫穷,遭遇到苦难,一切苦难的众生。我们见到他,我们应当尽心尽力去帮助他,这是我们的福田,在这里修布施,财布施得财富不缺乏。世间人他不晓得这个道理,自己有财富的时候不能够舍,到自己财富尽了,想布施又没有能力,这都是愚痴。富贵,佛法、世间的宗教、学术都说是命中注定的,命中注定的就是福田,就是你前世所修的,前世所修这一生一定有收获。果报这桩事情,在一切经里面跟我们说,报的时候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叫现报,现报就是在我们这一生当中就能够收到果报,这叫现报。第二类是来生受报,叫生报,生报就是第二世。譬如说我们过去一世所修的福,这一生我们得到了,这种就叫生报,生报就是第二生。第三类叫后报,后报时间就很长,可以说从第三世到无量劫都是属於后报。
种的因大概在阿赖耶识里面是不会消失的,善的业因将来一定得善的果报,恶的业因必然得恶的果报,这是因果定律,古德所谓「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就是所谓的机缘没有成熟。在三类果报当中必定会遇到这个机缘,不定是在现世、是在来世、或者是在后世,遇到了一定会起现行,也就是说它是会结果的。所以佛门里头才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在造作的时候他迷惑颠倒,不晓得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他不晓得这个道理,所以他任意的在造作。到果报现前他害怕了,这时候害怕有什么用处,无济於事。而菩萨是个觉悟的人,他晓得这个道理,所以他对於造因就非常的慎重。
同时我们还要知道一桩事情,佛法里面所说的,财为五家所有,所以财富是不容易保得住的。这桩事情我们自己如果冷眼来观察,就看现前世间这些富贵人家,你去看他的富贵能保多久?在一般讲,可以说是大多数,大概总有十分之七、八,他的富贵所保持的时间很短,只有几年,或者十几年、二十几年。我们可以看他发达,发财了,也看他倒下去。在从前君主时代,帝王时候有,如果你犯罪了会抄家,把你所有的财产没收,有这个情形。但是在民主社会之下还有其余的四种,譬如说有盗贼,被强盗偷去,抢去了,这个不是你所有的。另外两种就是大火烧了,或者是大水所淹没,你的田园被水淹没,你的工厂被大火烧了。还有一种情形就是败家子,败家子大概都是来讨债的,来报怨的,他生在你家里,一定要把你的财富败得干干净净,他才肯罢休。所以佛跟我们讲,财为五家共有,不要认为财富是自己的。
可是聪明的菩萨他有办法永远能够保持著财富,那就是他晓得福田,他会种福。一个人如果能够尽心尽力的培植福田,他的福就享不尽。譬如说一般他命中财富现前的时候,他晓得自己享受,他不晓得再去种福,他命中的财富保存不久;如果一到手,他就种福,这个不久的财富就变成长久的财富,这是世间最聪明的人。我们世间人看这个人,这个人好像是傻瓜,在佛法里面来讲,这个人是最聪明的人。所以有许多晚年学佛的,明白佛法的道理,自己都很后悔,年轻的时候有势力、有财富、有能力,不晓得种福,到晚年受贫穷之苦。这时候想修福报,没有财力,体力也衰了,心里面虽然有这个愿望,力量上做不到。这个就是明明福田在眼前,他舍弃了,实在是非常可惜的事情。这是给诸位解释福田,我们要认识清楚。真正明白的,尽心尽力的去培植福田,在这个地方我可以举一个例子给诸位说明。
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可以说福报最大的就是孔老夫子,这大家都晓得。你看孔夫子从他老人家起,一直到今天七十多代,他的家不衰,这就是他种的福田种得太大了,他是三种福田都具足,所以他的家道不衰。其次诸位晓得,宋朝有个宰相范仲淹,这个人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可以讲是仅次於孔子,因为他的家一直到民国初年他的家道还不衰,他的子孙世世兴旺。那就是范仲淹所种的福田太大,他是尽心尽力的帮助别人,真正做到他自己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两句话是他说的,而且他自己真正做到了,这是很难得的。有许多人他说得到做不到,范仲淹先生说到做到,而且他是平等的。我们读历史,历史上所记载的我们能看得到,他做宰相,将他自己所有的收入供养他的宗族以及社会上贫寒、清苦的这些子弟,一共有三百多口,靠他的薪水吃饭。这三百多口的待遇是一律平等,这个很难得,不是说自己穿得比别人稍微好一点,吃得也比别人好一点,不是的,一律平等。他收养的清寒子弟,他给他们吃什么,他自己一定吃的什么,给他们穿什么,他自己一定穿的什么,这一点了不起。
所以一个家道之兴旺,历久而不衰,一定有它的道理,诸位要是细细的去读历史你就了解。这个道理不深,一看就明了,问题在乎我们自己有没有心,我们自己愿不愿意这样去做。如果我们自己能够存古人之心,能够修仁德之事,我们的果报必定能够保持长远。不但经训如此,历代的事实可以给我们做证明,可见得佛菩萨所说的的确是真的。后面是讲我们应当供养的,於「应供养者供养之,则能受诸福报」,我们就可以能够享受到这个福报。
下面则是讲「三宝难逢」,第一段就是刚才所说的「宿有福田得逢佛法」。「佛无二言」我这里举出《金刚经》所说的,刚才我已经讲过了,不再多说。我们看『佛世难值』,「佛世」就是讲佛出现在世间,「值」当作遇到讲。我们也在人道,得人身在人道,在人道遇到佛出世,这是非常难得希有之事。此地我们引经跟诸位谈谈这个问题,经上所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两桩难我们今天都得到了,可见得这个机缘的殊胜。佛经里跟我们讲人身难得,它举了几个例子,第一个说「须弥穿针」的比喻。须弥是须弥山,这两个字是印度音译过来的,中文的意思叫妙高,就是在这一个地区最高的山,就叫做须弥山。这个地方讲的须弥是说我们这个小世界,也就是讲我们太阳系,我们太阳系里面最高的山,称为须弥山。如果就地球来说,我们地球上最高的山,大家晓得是喜马拉雅山;我们台北市最高的山,就是台北市的须弥山,台北市最高的山是北投的七星山,这是台北市最高的。从这个高山上,不要说那个大的山,就说我们台北市的小须弥山,这小的地区的高山,从那个高山上放一条线下来,山底下放一根绣花针,诸位想想那一条线放下来,刚刚好穿在针孔里面去,这个机会有多少?
不要讲须弥穿针了,现在我们市区大楼很高,四层楼、五层楼不算高,就算从四层楼上放一条线下来,在楼底下放一根针,你去穿穿看,你拿一万条线你去穿,看看有几条线你能够穿进去。佛给我们说,人失掉人身之后,就是你死了以后,死了以后当然还会投胎。到六道去投胎。可是六道虽然只有六大类,你来生要再得个人身,就好像须弥山上放的线恰恰好就放到针孔里面去,你看看就这么巧的事情,这是比喻人身难得。佛给我们讲这个,也许我们说哪有这么难!看看前面「佛无二言」,我们要相信,佛绝不说假话,就是这样难。
第二个比喻也是佛说的,「盲龟浮木」的比喻,盲龟是眼睛瞎了的乌龟。这是讲大海,海里面有块木板,木板上有个洞,瞎眼睛的乌龟在大海里头,头一伸,刚刚好就伸到那个木板洞里。诸位想想,这个跟那个须弥穿针是一样的难,实在讲不容易碰得到。第三个比喻,是释迦牟尼佛在只园精舍,只园精舍那时候在盖房子,佛到工地去参观,看了之后他就在地上抓了一把土,然后把这个土撒在地上。学生看到之后就问佛,佛就反问学生说,他说你们看,这个土撒到地上,现在指甲里还留著一点土,是我指甲里的土多还是大地的土多?这不用说,当然是大地土多。佛就说了,他说一切众生失掉人身之后不能得人身,就像大地土,失了人身第二世还能够得人身,就像指甲上的土。指甲上的土与大地上的土,诸位想想,那是成什么比例,说明了人身难得。
同时就在只园精舍看到一群蚂蚁,佛看了之后笑一笑,佛也不轻易笑,一定是有原因的。弟子就问,佛看蚂蚁为什么笑它?佛说这群蚂蚁太愚痴,太可怜了。它堕在蚂蚁身是七尊佛出世之前,现在七尊佛都过去了,我们如果说一尊佛是三个阿僧只劫,七尊佛最低限度就是二十一个阿僧只劫,它还是个蚂蚁。不是说蚂蚁寿命有这么长,不是的。它死了之后又投蚂蚁胎,生生世世都做蚂蚁,所以七尊佛出世,它还没有办法离开蚂蚁身得别的身去。这就说明了畜生的愚痴,愚痴它就守定那个身就是它自己,因此它死了之后再受身还是这个身。这种情形我们要晓得,人身难得,的确是难得。
得人身有什么好处?得人身容易解脱,换句话说,六道里面学佛,以人道最适合,为什么?常言说得好,「富贵学道难,贫穷学道难」。我们拿世间来说,世间富贵人家你叫他来学佛,你叫他来听经,他受不了。他有时间吃喝玩乐去了,你叫他规规矩矩坐在这里坐两点钟听经,对他来讲是太苦了。所以富贵人家把学道这个事情疏忽掉,不晓得这里面的功德利益,他享乐去了;而贫贱人家想学道,他三餐饭都吃不饱,他要忙著去工作,赚点钱图个温饱,没有时间来学道。人间如此,六道又何尝例外!天人好比是富贵人家,他把修道这个事情疏忽了,三恶道太苦,就好像贫贱之家,想学道没有机缘,唯有人身最适合。因此,诸佛示现成佛都在人间,这是个很显明的证据。诸位去看《大藏经》,十方三世没有例外的,成佛一定是在人道,没有说在天道成佛的。那就是说明人间最适合修行,最容易觉悟,好比小康之家,他也不太富贵,但是也能够有一个温饱,所以他可以安心来学道,他能够有成就。
『佛世难值』,这就讲到佛法之难闻,佛法为什么难闻?我们看这里。我们要想闻佛法,首先一定要有佛住世,释迦牟尼佛现在虽然不住世,他的经典还留在人间。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一尊佛他修成功要三阿僧只劫才修成。阿僧只是个数目字的单位,这个数字是天文数字,你们诸位要想了解这个数字有多大,你去读《华严经》。我们中国数目字的单位是从个、十、百、千、万、十万、千万、万万,万万是亿,是十进位的单位。印度人计算单位不是十进位,它是倍倍而增,而且它的数字单位,在我们中国大概只有二十几个,印度计算数字单位有一百多个单位。阿僧只是最后十个大单位数字里面的第一个,往后还有九个。过去曾经有些大专学生们来计算过一个阿僧只是多少,那是以我们中国的兆为单位。我们讲百、千、万、亿,万万为亿,万亿为兆,底下是一个兆字,兆上面叫万兆,万万兆,万万万兆,上面有八个万字,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才是一个阿僧只。是三个阿僧只,还不是阿僧只个年,诸位看看这是劫,劫又是一个大数字。佛经里面有好多种讲法,最普通的一个讲法是讲人寿,人的寿命最短的时候,就是一般的寿命最短是十岁,每一百年加一岁,每过一百年就加一岁,这样加到八万四千岁,到顶头了。然后再从八万四千岁往下面减,也是每一百年减一岁,又减到十岁,这样一增一减叫一劫,拿这个做单位。三阿僧只劫,这个数字是天文数字,这么长的时间才修成,成一尊佛。
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灭度之后到现在,依照我们中国的算法有三千多年,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有一万二千年,已经过了三千年,法运还有九千年;换句话说,在这一万二千年当中都可以说是有佛世。有佛世有一万二千年,这个时间满长!其实很短,为什么?你要想想,这一万二千年之后没有佛,佛的经典不在人间,没有了,要等底下一尊佛出世我们这个世间再有佛。底下的佛是谁?弥勒佛,弥勒现在是菩萨,等到他出世的时候我们世间才有佛。弥勒什么时候出世?《弥勒下生经》里面佛告诉我们,五十六亿年后出世,不是现在。五十六亿年后出世,诸位想想,释迦牟尼佛的法运只有一万二千年,弥勒佛要五十六亿年以后才出世,「有佛世极短,无佛世极长」,这两句话要记住。你才晓得「佛世难值」,真正不容易遇到。
遇到佛世,才有得度的机会,我们在此地简单的来说,见佛利益是闻正法依解脱。佛的智慧、福德、神通都不可思议,遇到佛,佛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你要遇到他,你所闻的当然是正法,纯正之法。不像后世,佛不在世,后世虽有祖师大德,他并没有成佛。他没有成佛,他依照佛的经典来跟我们讲解,他自己还没有成佛,他讲解是不是完全正确就很难讲了;虽然是正确,总比佛自己亲口说要隔一层,能够与佛同时在一起,这个福报是最为殊胜。我们虽然没有这个机会,但是我们还是很幸运生在末法的初期,我们现在生在末法的初期。末法初期佛的经典还能够完整的保存在人间,我们依据经典里面的理论、方法来修学,还可以证果,这是不幸当中的大幸。
『经法难值』,经是经典,法是修学的方法,我们常讲的法门。在这里,我们也简单列在表里面给诸位做一个说明。经典的作用在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后得解脱,离苦得乐这是现在,以后得到真正的解脱,这是讲经典它的用处。离苦得乐是果报,苦是从迷惑而来的,我们对於宇宙之间一切事理迷惑颠倒,所以我们才做种种业,造业才受报,受苦报。真正乐是从觉悟当中来,因为我们觉悟,觉就不造恶业了,一切造作都是善的,他得的果报都是吉祥的、是快乐的。这是经典给我们的利益,也是所谓三宝对我们的保佑,就在这个地方。解脱是讲得大自在。
闻经,亲说契机深,记载的契机就浅了,这也是一定的道理。亲说是我们亲自听佛所说,这个当然契机深,我们容易明了,容易开悟。佛不在世,古德把它集结下来,写成文字流传给后世,这是记载。我们今天只能够读到记载,不能够听佛亲说,凡是听佛亲说的人,可以说没有不开悟的。而读经那就相当困难了,这就是说明为什么我们读经一定要有老师的指导,而且这个老师还得要找好老师指导,前面说过了,明师!我们要求明师受戒,受戒就是指导我们。因为没有明师指导,我们读经免不了要望文生义,会把佛的意思会错了。不仅是如此,我们在修学过程当中有许多的体验,譬如前年我读这个经文,我讲这个经文,自己觉得很不错了,已经把意思能够体会得到,能够表达的出来;今年我们再重新读这个经文,重新再讲这个经文,体会的意思更深。觉得从前所看的太肤浅了,现在是比较要深入一层,相信再过几年再读、再讲,意思必定格外的要精深。这就是记载里头不能一下契入,亲闻的确比读诵容易契机。
晓得经典利益之后,我们接受,这就讲闻法,闻法是接受,一定要具备以下所说的种种境界才会有成就。第一个要真的经典,不是假的,特别是在我们现在末法时期,假的太多了。以前真的多假的少,为什么?第一个是政府的限制。从前,经典的颁布不是随便哪一个人翻译了就可以流通,不可以。经典翻译成之后,一定要进贡给皇帝,皇帝看了之后以圣旨颁布给官府、百姓,劝大家来受持,所以这个经典可靠性很真实。有许多经典,我们看到译经人都写著「奉诏译」,奉诏译就是奉皇帝命令来翻译的,所以这是真的。现在我们是民主时代,国家不限制,随便什么人写的东西,马上就可以自由出版,特别是关於神道一类的东西,今天是充斥在世间,假的东西比真的经典不晓得要多出多少倍。我们学佛要遇到一个假的经典,那真叫冤枉,一入门就错了,所以经典我们一定要求真的经典。现在我们初学的人,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我们要如何辨别?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查《大藏经》,这个经典《大藏经》里有没有?,如果《大藏经》里有,这个经典是真的,《大藏经》里面没有,这个经典就不可靠。譬如我们常常在一般寺庙里看到《三世因果经》,我相信你们很多人看到过,也有是小册子的,也有单张,他们贴在墙壁上,《三世因果经》,那个经是假的。虽然里面话都是好话,都是劝人做好事,不是真的,为什么?《大藏经》里头没有。不晓得什么人编的,也把它当作经典在外流通,像这一类的实在是很多。
还有就是注解的本子,我们初学的人,读经的确困难,所以我们要借重注解。注解,哪一个人的注解可靠?我在初学的时候,对於这个问题有相当的困惑。以后我的老师指导我,我老师跟我说古人的注解是比较要可靠些。这个意思并不是说轻视今人,因为我们没法子辨别,古人注解能够流传到今天,换句话说,他那个注解是经过许多人的耳目,历代有很多人看过、有很多人听过,当然它好,所以才把它保留下来。因为从前印刷术不发达,唐以前要把它保存下来要靠手抄,来流通、来保存;宋以后靠印刷,印刷是要一个字一个字刻在木板上,然后用松烟再把它刷下来。古老的印刷我念小学的时候见过,相当的麻烦,一张一张去印,很耽误时间,一天只能够印个二、三本书,实在不简单,所以从前印书工本费非常之高。由此可知,如果不是真正好东西,没有价值保存,谁肯花这么多钱来给你流通?这里头没有人情。不像现在印刷术发达,工本、成本很低,自己拿一点钱就可以把自己写的东西印出来流通,不必经过别人看。古时候不行,都不是他自己当时在世流通,都是死了以后,人家认为这个东西很好,大家集财力把它保存下来。如果是收在《藏经》里面,那等於是国家承认他这个注解有价值。所以我们今天不但是选经要《藏经》里头有,我们选注解也要《藏经》里头有的,这种注解就有可靠性,有真实的价值。
说到这个地方又有个困难,也许诸位要问,《藏经》里面都是文言文,我们看不懂。诸位必须要晓得,文言文不难,文言文是我们中国的国宝。大家都晓得,言语会随著时代变,我记得我在小时候,学校念书的时候,学生用的口头语,譬如我们讲一个好事情,我们赞叹好,我们那个地方术语是「顶好、顶呱呱」,用这个术语,这大概是三、四十年前的术语。我们离开学校以后,人家赞叹顶好,说「顶帅」,你看术语变了。今天有很多学生的口头语,我们有时候听不懂,这就是说明了语言是会变的。如果文字跟语言要是一致,这是我们今天讲的白话文,白话文就是文、语是一致的,文也会变,语言会变,文字就会变。这样会变,一、二百年之后,今人所写的白话文后来人就看不懂了,前人的意思没有办法传给后人。这种情形在我们中国古时候我们老祖宗就想到了,他就看到了,所以他就发明了文言文,发明这样一个好的工具,把文与言语分开,言语不管怎么变,文不变。正因为文不变,所以二千五百年前孔老夫子对他弟子所说的话,我们今天展开书本,就像孔老夫子跟我们讲话一样。这是我们的祖先对后世子孙的恩德,我们应当要晓得这种苦心。这是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所没有的,唯独我们中国有;换句话说,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那些祖先,对待后代的这种深恩大德,都比不上我们中国。
文言文难不难?不难,诸位如果要读历史,在历史上有不少的儿童,八、九岁就能写出很好的诗文,可见得这个事情不难。我们图书馆里面还有几本民国初年小学生的模范作文,统统都是文言文写的,文字写得非常美,很简单的文言文,是民国初年小学生的程度。像那样的文章,恐怕现在大学中文系的学生能够写得出来的都不多。这是什么原因?读!前些年我在台中,李老师除了讲经之外,也教国文,也教古诗,有学生到台中去学。李老师要求学生基本的条件,学古文最低限度需要背诵五十篇古文,才有资格学文言文。如果要想学诗,老师那里门槛是要你背诵三百首,《唐诗三百首》要完全都能背诵,他就教你诗;能够将《古文观止》里面背诵五十篇,他可以教你古文,你要是不具这个基础,那是无从教起。
诸位想想,我们中国古时候的教育,小孩从七岁上学就背诵唐诗、背诵四书五经,因此他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在文言文就有了非常良好的根基。这个事情可见得不难,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中国文化的细胞,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用上三年的工夫,你就可以奠定良好的文言文的基础。有了文言文的基础,刚才说过现在印刷术发达,书本成本低廉,一部《四库全书备要》也不过是十万块钱左右,一部《大藏经》也不过是五万块钱左右,这样的价格,一个中等人家都可以买得起。几千年来世出世间的宝藏,古圣先贤他们对於人生的体验,以及留给后人宝贵的教训,都含藏在其中。文言文乃是一把钥匙,《四库》的钥匙,三藏的钥匙,我们费上三年工夫得到这把钥匙,世出世间宝藏,我们这一生享用不尽。为什么不肯花这一点时间,而去要求别人要把古典翻成白话文我们才能够受用?翻成白话文是他吃了之后再吐出来再喂你,那是什么味道!这是我们应当要觉悟的。
我们今天讲到「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特别提到文言文的重要性,没有文言文,我们不能够直接跟古人交谈;换句话说,我们无法跟佛面对面,无法跟孔老夫子面对面,必须要经过一个人传达意见,就不甚可靠了。希望诸位花个二、三年的时间,在古文里头多用点工夫,多去背诵几篇,能背上个一百篇那是顶好的。一个星期背一篇,《古文观止》的文章不长,短的一、二百个字,长的也不超过五、六百字,一个星期背一篇,两年就一百篇了,一百篇两年背不了,三年,你能够背一百篇,你的文言文基础就奠定了。为什么不肯干?背诵经典也好,世出世间经典都好,目的是奠定文学的根基,这是工具,必要的工具。我们能够想到这一点,我们对於我们过去的列祖列宗不能不感激,他把语、文分开了,使我们才能够几千年以后都可以面对面的交谈,这是我们祖宗对我们的深恩大德。如果我们不学文言文,那就是辜负了我们的祖宗,这是说到一个真字。遇到了真正的经典,你有文言文的基础,你遇到真经典就有受用,遇到真之后下面要求解。
第二个要能够正确的理解,如果你得到了经,你不理解它,你得到等於没有得到。要解其义!解,完全理解之后,那信不信?可见得解的目的是要你生信,生清净信心,决定没有疑惑,相信了;信了以后才会起修,真正修行,依照真正经典里的理论、方法来修正我们身心行为。所以,经论是印证我们知见的,戒律是修正我们行为的标准。这个表底下简单列了,经、律、论就是三藏,经与论是修正我们知见,身、口、意,心意,我们的知识、我们的见解是不是正确,我们要依经论为标准。而戒律,则是修正我们身体的造作、口里头的言语,是以戒律为标准。所以经律论三藏是修正我们身心,身口都是身,身心的行为,作用在此地。
修了以后能不能不退?这个事情前面我们也曾经讨论到。要想不退,必须对於理论完全没有疑惑,方法很正确,而且在修行当中确实得到了效果,他才会不退。如果我们依照这个修,修的时候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就怀疑了,怀疑就会退转。所以修要不退,不退心之后,功夫渐渐深了,才有悟处,开悟了,开悟之后才能够证得,证果叫成就。因此,今天闻法,有许多人一开头遇到不是真的;纵然遇到真的,他不解;他理解了,他不信;他相信了,他不肯修行;修了,他常常退转,所以他不开悟,不能证果。诸位想想,经法的确是难闻,佛法里面讲「闻」这个字,是从遇到真正的经一直到证入,闻的意思包括这么多的层次,所以才给你讲「经法难闻」。
「传」是讲释迦牟尼佛当年讲经,佛灭度之后代代相传。从印度传到中国,传来不容易,那个时候交通不发达,长途的跋涉需要骡马代步,在沙漠地带则用骆驼,一般道路上都用马匹。所以我们中国第一个寺叫白马寺,纪念白马驮经这个功劳。到中国来之后,这些是梵文,由梵文再翻译成中国文不容易。所以说传、译都不容易。我们今天得到,在今天来讲我们得到经典是不难,在以往来说,得到经典实在是不容易。这是佛给他讲佛法难闻。
『汝宿有福』,「汝」是指阿难,你过去世有福报。阿难尊者跟释迦牟尼佛因缘很深,过去生中常常都是同参道友,有的时候做兄弟,关系非常密切。这是有福报,生生世世晓得种福,晓得修福。『今得侍佛』,所以你现在才能够为佛的侍者,就是在佛的身旁伺候佛。我们读这节经文当然也很感慨,想想我们没福,不能做佛的侍者,可是诸位要晓得,难道真正做释迦牟尼佛的侍者就有很大福报吗?那也不尽然,像刚才讲,必须到你开悟、证果,才叫福报。阿难是有这个机缘。我们今天遇到了真正的经典,只要我们能够发至诚心、发恭敬心,印光大师教给我们的,我们从「诚敬」入门,我们的宿福就不在阿难之下。佛不在了,佛常说我们家里面就有两尊佛,是谁?你的父亲、母亲就是佛,你能够孝敬你的父母,那是真正福田。你能够救济苦难,苦难当中诸位要晓得,不是说人家没衣服穿,没有房子住,没有饭吃,那是苦难的人,不错,那是物质缺乏的苦难;还有一些人,他有财富、有地位,他有房子也有汽车,他没有闻到佛法,这个人的苦难,比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人还要危险。诸位想想,吃不饱、穿不暖的那些苦人他在受苦报,受苦报他不造恶业,他为什么不造恶业?他想造恶业没有能力,他想造也造不成。
譬如说今天我们台湾杀业太重,这是恶业,杀生。外国人到中国来调查,以我们台湾人口比例,我们每天所杀的猪、所杀的牛、所杀的鸡、鸭、所捕杀的鱼,世界第一;也就是说,台湾吃的是世界第一位。在现在人来说这好事,要跟落后地区比一比,他们吃不饱、穿不暖,我们今天吃的、穿的世界第一。杀生杀得太多了。我们再看看大陆,一个人一个月才配几两肉,他为什么不天天去杀猪宰牛?他没那个福报。所以在今天大陆上杀业就轻,我们这里杀业反而重。再想想台湾老年的同胞们,你们在年轻的时代,日本人统治之下,你们一年能够吃到几次肉?能够杀几只鸡?能够杀几条猪?你就晓得那时候贫穷,贫穷造业少。富足的时候杀盗淫妄都来了,他有钱,有福报,吃喝嫖赌样样都来;他没有钱,心里想,做不到,所以造业机会少。
由此可知,贫穷人固然可怜,富贵的人比贫穷人更可怜,为什么?一转世果报就不一样。富贵人造业重,他堕落的也重;贫穷人他这一生造的罪业轻,他堕落的也轻,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学佛人,贫穷,我们一般看到贫穷,只晓得没有财富,那是可怜的人家;你要晓得富贵人家是道贫穷,他的智慧贫穷,他的道德贫穷,比财富的贫穷还要可怜。所以我们种福,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你就晓得,那个财富贫穷的,你去送一点米给他,送几件衣服给他,来救济他,你种的福少。这个固然也是福田,这是很小的福田,你花上很多的财富去种,所收获的不多。你要晓得,那些在道德上的贫穷、智慧上的贫穷,你要去救济他们你福报就大了。佛在一切经上常常校量福田,法布施超过财布施,《金刚经》上讲,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不如给人家说四句偈的功德;说四句偈是法布施,大千世界七宝是财布施,财布施比不上法布施。法布施是教人开智慧,教人觉悟,教人回头是岸,教人改过自新,教人成佛作祖,教人不堕三恶道,这个福报无量无边!所以会种福田的人要晓得,这三种福田,贫穷福田,到底哪些人贫穷。我们到美国去走一趟之后,在美国所得到的印象,美国人最感觉到缺乏的就是精神,物质上他们不缺乏,精神太空虚了;换句话说,美国人精神贫穷。到美国去种福田,就要以精神来救他们,为什么?他精神贫穷,他精神苦闷,物质生活他不缺乏。
所以,我们看到这三种福田,一看到贫穷,不要马上就想到大概他没有饭吃、没衣服穿,那你把贫穷看得太狭义了。佛经里面讲的贫穷是广义的,纵然他是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他要是迷惑颠倒,他还是贫穷。我们中国古人有句话说,「君子忧道不忧贫」,这句话是重视什么?精神的生活,精神生活贫穷是真贫穷,物质生活贫穷不算贫穷。孔老夫子在世的时候,他的学生颜回大家晓得,颜回是物质生活贫穷,精神生活富足,所以他「一箪食,一瓢饮」他还是乐在其中,「不改其乐」,他乐的什么?精神生活太丰富了。一个人在物质生活上丰富,精神生活上空虚,这是真正可怜人。佛法对於救护,两类的贫穷都要救护,但是救护的重点还是在精神的贫穷。所以佛才强调法布施的功德不可思议,道理是在此地。底下就讲到了:
【当念报恩。颁宣法教。示现人民。为作福田。信者得植。后生无忧。阿难受教。奉行普闻。】
到这个地方是第一个大段结束。这一段我们标的小题目是「嘱宣教法并作福田」,这是我们补写在这个地方。对於福田我们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我们才晓得怎样的种福。有些人很想培福报,但是他不懂得福田,等於好像农家种庄稼,把种子种在沙土里头,种在石头上,后来得不到收获,这真正是可惜,就是他不懂得什么叫福田,我们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譬如说我们最近在环岛旅行当中,我们就曾经看到一个寺院,这个寺院花了六千多万建成,还没有完工,如果完工之后我们相信恐怕还不止六千万。花这么多的钱在那里建一个庙,一般人以为这福报很大,建这个庙干什么?给人去拜拜。如果这里头要不是正法,我们前面讲了,不是正法、不是正解,换句话说,这种庙是传播迷信,这叫什么福田!我们同修当中有发心的,他真正理解,他懂得,看到我们现在的大专学生学佛的风气很盛,我们想帮助他,使他理解正法,不至於迷失了方向,将我们的录影带提供给这些大专院校社团,我们送他录放影机,送他电视,送他录影带。现在在本省大专院校佛学社团有五十多个,如果每一个社团我们送它一套,在现在来讲大概需要两千多万,这是真正福田。你想想看,两千多万你叫多少年轻大专学生得闻正法。
那个花了六千万盖个庙,那是把好的种子种到石头上去了,这个两千多万的种子,是撒到一个最肥沃的土地上,将来的果报两者一比较,天壤之别。谁认识?这个等於说是老农夫一样,他一看到这个土地,这个土地很肥沃,这个地方种什么东西将来一定得好收成,他认识福田。一般人不认识福田,特别是在这个时代,前面我已经跟诸位讲过,寺庙在农业时代发挥过很大的功能,在现前这个时代已经不能发挥它的功能;换句话说,在农业时代那时候是大福田,在今天已经不是福田,我们在本经玄义里头跟诸位说过。今天我们真正的福田就是印送经书,请法师来讲经,不必请他在寺庙讲堂讲经,请他在录影机前面讲经。把这个录影带送到人家家里去,送到学校里去,送到一些公共场所去,这是大福田。今天最大的福田是这个情形,跟过去不一样,如果你们能够辗转流通,这是无量的福田。
你说我今天没有这个力量,我也没有这个设备,你想种福也很简单。真正有心人培福,以你有限的力量,譬如你家里有一台机器,你自己可以看、可以听,可以请你的亲戚朋友们都来听;如果你有两台机器,买了两台机器,我一面听一面就可以拷贝一个带子,我把我拷贝的带子再送给需要的人去听,辗转流通,福报不可思议。你尽心尽力修福,这个福是圆满的福,念念功德圆满,这个福报有多大,我没有法子说。佛在经上说的,除佛之外,谁都不知道,唯佛能知,这是不可思议的功德。真正通达这个道理他才会做,不晓得这个道理他不会做,他不晓得怎么个做法,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下面重要的就是『当念报恩,颁宣法教』,这几句我们在表上也跟大家列到,请看。「经云,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这两句话是《楞严经》上的。诸位如果没有读过《楞严经》,你们常常做早课里头有楞严咒,前面有偈颂,有这两句,我相信这两句大家一定都很熟悉。我刚才跟诸位所讲的这些都是这个意思。「将此深心奉尘刹」,尘是讲微尘数那么多,刹是刹土,也就是道场。譬如像我们现在用录影带来传播,我们录影带所在之处那就是佛的刹土。只要他把录影机摆上录影带,放进去,打开来看,这就是弘法利生,讲经说法,这个地方就是道场,就是诸佛的刹土。「是则名为报佛恩」,我们能够将佛的经教辗转流通,普遍的去弘扬,这是真报佛恩,这是真正在做福田。
佛、菩萨是人天师范,我们称佛为本师,称阿闍黎,阿闍黎就是模范,叫轨范师,轨是轨道,就是他的言行可以做我们的模范。身行道,口宣教,意念佛,为众生做福田,佛菩萨如此,我们学佛的同修自己必须要做到这四个字。我们在世间为佛弟子,佛弟子跟佛一样是人天师范,我们要问一问,我们的身是不是行道,首先要晓得道是什么?前面跟诸位讲过,道是戒定慧,是觉、是正、是净。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就是我们身行道。口宣教,劝人行道,劝人行道之前先要劝人认识道、理解道,他对道要认识、理解,他当然也就会行道。意念佛,佛是觉,念念不迷,这是讲我们的心。无论是在顺境、或者在逆境,念念不迷,同时要发心为众生做福田。前面这些在三种福田里属於第一类,我们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做出来给众生看,为众生的模范,为众生的榜样,这是真正的福田。
古人所说,「入道必以智慧为本,智慧必以福德为基」,真正的基础不能不修福,不能不修法布施。如果我们不修法布施,智慧没有法子透出来,虽然是性具的,有性具没有修德,性德的智慧是无法显现出来。因此,修福是修慧的基础,而修慧是入道的根本,像这些顺序、过程我们一定要清楚。佛在此地劝我们要「颁宣法教,示现人民」,这就是助佛来弘化,弘是弘扬,化是教化,这个意思讲我们自己要依教奉行,四事供养,这是很重要的。四事就是对於老师的供养,诸位要晓得,一个弘道、传教的老师,他不需要其他的东西。他有身体在,有身体在当然他要吃饭,所以我们要供养他饮食;他需要穿衣服,所以我们要供养他衣服;他要睡眠,睡眠要卧具,就是我们讲的铺盖,要供养他这个;有的时候他生病,生病我们要供养他医药,除这个之外,他没有其他需要。所以佛在经典上给我们规定,对於佛弟子,特别是出家的佛弟子,供养限於这个四事供养。这个四事不缺乏,他心安定了,为什么?他生活没有忧虑,吃的、穿的,生活必须的条件他都够了,他这个心才能够专心来弘道,过一种清高的生活。
所以对於佛弟子,你不可以叫他富有,他要一富有你罪就大了,为什么?他本来是个心在道上的人,你现在把他从道拉回头,拉到世俗里头来,那麻烦就大了。在这里我们举个例子来说,譬如说他已经出家了,发心出家了不起,出家就出世了。出家,你给他盖了个庙,比他原来的家还大,这个意思就是说他从前那个家太小了,他不是出家,出了个小家,入了个大的家,小家已经就够他累赘的,大家更害死他。所以这就是错误了,很大的错误。我这些年在台北讲经说法,我常常劝同修们,我自己始终都是这个主张,出家人决定不可以要道场,不可以要一个寺院。一定要像佛陀当年在世一样,从前佛陀在世,精舍是在家人的财产,是在家人管理,在家人请佛到他那里去讲经,建精舍供养佛,所有权是在家人的,佛在那里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有使用就好了,一有所有就变成在家人,那就是他出家了硬把他拉回来叫他做在家人,这个罪过很大。因此,寺院可以有,道场可以有,寺院里面一定是在家人去管,出家人不要管这个事情。也许说出家人不放心,万一他把我赶出去,他把这个寺院卖掉了怎么办?那是他的事情,他造他的罪业,我修我的功德,与我不相干!诸位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
我们修修什么?修清净心,如果你这个心天天还念著「这个庙将来会被人卖掉」,你的心就不清净,你的清净心到哪一年才能修成!心净则土净,我们念佛要修一心不乱,你这一心不乱到哪一年才能得到?你要想成就你的一心不乱,必须要把你这些念头统统断掉。十方供养的道场,那个管理人把它卖掉,他造他的罪业,他将来要还那些人的债,我们自己心地要清净。充其量就是我们选择管理人的时候要谨慎,要选择一个好人来管理。但是我们毕竟也不是佛,也没有成佛,我们看这个人是不错,这个人将来管理之后他变质了,那还是他的事情,我们也没有责任。诸位一定要懂这个道理,记住,我们有使用权,不要有所有权,心才能够得清净。一个真正佛弟子,只接受四事供养,四事以外的不需要。
我在台北讲经十几年了,十几年大家供养我的财富这些钱财,如果我要把它积攒起来去买个房子,大概光是钱财积攒起来也有一千多万,可是我今天身上一文不名。钱哪里去了?印经布施掉了,十方来十方去。我印送的经书有一百多种,差不多有五十万册的样子,钱都花在这上面,全都布施掉了,我的生活非常自在。如果我有一千万放在那个地方,或者买个房子,我的心就不自在,为什么?有牵挂了。我的钱应当怎样使它能够生利息,不要叫它贬值;我这房子财产在那里,又有台风,又有地震,我一天到晚操心。我现在无忧无挂。诸位要懂这个意思。我有个图书馆,这个图书馆马上请在家居士去管理,马上组织一个财团法人,他们去负责任。我做个老师,挂名做个创办人,实际上什么事情不闻不问。这是自己要觉悟,不要被世间名闻利养所累赘,不要被世间名闻利养所蒙蔽、所欺骗,使自己堕落,这个事情就大了。我们要听佛的话,无论是出家在家,只要是为佛弟子,一定要记住,一定要报佛恩、要报父母恩、要报众生恩,一切众生於我们都有恩德,我们要常常念念当中要求报恩。怎么报法?就是「颁宣法教」,就是把如来正法,宇宙人生真实的这些道理宣布、传播,叫一切大众个个都能够明了,人人都能够觉悟。「示现人民」是自己要做到,自己要做不到,光是这样说,别人不相信。所以,你自己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做出个样子给人看,这人家相信了;人家一相信,这才是真正的福田。
『信者得植』,信一定是有正确的理解,遇到真正佛法,理解,他相信了,信的人种了福。『后生无忧』,「无忧」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得大自在,就是离苦得乐,这是无忧;另外一个意思,也有人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无忧,因为西方世界也叫做极乐国,也叫做无忧国,这两个意思都非常好。『阿难受教』,阿难尊者听佛这番开示之后,受就是接受,接受佛的教诲。『奉行』是他自己依照这个理论、依照佛的教训,他都能够做得到,奉行。『普闻』就是辗转流通,不但自己做到,处处时时劝勉一切人,大家都来接受佛陀的教育,都能明白宇宙人生的道理。人人觉悟,人人都能破除邪见,皈依正觉,人人都离染污,得到身心清净,自在快乐。这是本经第一个大段,「阿难问事佛吉凶」,我们就介绍到此地。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五讲,经文第二页倒数第二行,「佛复告阿难」从这个地方起。
【佛复告阿难。佛无二言。佛世难值。经法难闻。汝宿有福。今得侍佛。】
到这个地方是一小段,在前面我们曾经读过,世尊训诫我们应当要破除迷执,这是这章里面最后的嘱咐,也是劝告。如果我们以一般经文的例子来说,这段可以说是第一大段里的流通分。再告诉阿难尊者,『佛无二言』与前面「佛语至诚,终不欺人」互相照应,这就是说明佛的言语是真诚的,决定没有妄语。像《金刚经》里面所说的,如来所说的是真语者、实语者(真就是不妄,实就是不假)、如语者(如就是如其事实)、不妄语者、不诳语者。这是《金刚经》里面告诉我们,佛的言语是五种的真实语,决定没有欺骗我们。佛说这些话无非是要我们对他信任,能够相信他所说的这些道理、事实,因为有许多理论与事实不是我们凡夫常识所能够理解的。这几句经文里面的含义都相当的深广,我们在表解里面跟诸位细细的来介绍。
这是第一段,「三宝难逢」里面有两段,经文都不长,第一段说「宿有福田得逢佛法」。由此可知,如果过去世没有福田,就不容易遇到佛法,遇到佛法的确是不容易。在此地,我们先说明什么叫做福田,经典里面常常讲的三种福田,第一种叫「功德田」,第二种叫「报恩田」,第三种叫「贫穷田」。所谓「田」是代表能够生长的意思,譬如我们人间五谷杂粮都是从田地里面生长的。我们求福,福从什么地方长?哪个地方能够生长福报,我们就叫它作福田。所以世间人要求福就要种福田,种福田才能够得到福报。福田有三种,这三种我们都必须要晓得,三种福田统统都种,你福报就很大,你的福田就非常殊胜。世间人往往在三种福田里面缺乏功德福田,后面这两种世间有,所以只有佛弟子修的福田才是圆满的,才是真实的。
当然这三种福田里面,最重要的是功德,功德是什么?底下简单跟诸位说明。「勤修三学三慧」,勤是要很勤奋、要精进、要不退转,三学是指戒、定、慧,三慧是讲闻、思、修。三学是在佛法里的基本功课,从初发心一直到等觉菩萨都不能够离开。三慧完全是菩萨所修的,三慧是要以三学为基础;换句话说,三学有了成就才有三慧,这是唯独佛法里面才有。小乘佛法有三学,没有三慧,唯有大乘佛法里面才具足三学、三慧,这是真正的福田,是无漏的福田。圆满之后,这是成佛,佛我们称他作无上福田,再没有比这个福田更高的。
另外一种就是报恩田,报恩是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师长就是我们的老师。因为父母於我们的恩德很大,我们的身得自於父母,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这个身体,所以恩德非常之大。其次就是老师,老师是我们慧命的父母,我们能够开智慧,我们能够得到学问、技能,是老师教导的,所以老师的功德跟父母是一样。在佛法里面讲有生身父母,这就是我们自己父母,有法身父母,法身父母就是老师、是佛菩萨、善知识,我们自己的老师,我们从他这个地方才能够开智慧,证得清净法身。所以老师是我们智慧的父母。这两种恩德最大的,我们一定要报父母、师长之恩,报恩里面包括的境界非常广大,佛在一切经里面常常教导我们。
第三种叫贫穷田,贫穷田就是世间有一些没有福报的人,受贫穷,遭遇到苦难,一切苦难的众生。我们见到他,我们应当尽心尽力去帮助他,这是我们的福田,在这里修布施,财布施得财富不缺乏。世间人他不晓得这个道理,自己有财富的时候不能够舍,到自己财富尽了,想布施又没有能力,这都是愚痴。富贵,佛法、世间的宗教、学术都说是命中注定的,命中注定的就是福田,就是你前世所修的,前世所修这一生一定有收获。果报这桩事情,在一切经里面跟我们说,报的时候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叫现报,现报就是在我们这一生当中就能够收到果报,这叫现报。第二类是来生受报,叫生报,生报就是第二世。譬如说我们过去一世所修的福,这一生我们得到了,这种就叫生报,生报就是第二生。第三类叫后报,后报时间就很长,可以说从第三世到无量劫都是属於后报。
种的因大概在阿赖耶识里面是不会消失的,善的业因将来一定得善的果报,恶的业因必然得恶的果报,这是因果定律,古德所谓「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就是所谓的机缘没有成熟。在三类果报当中必定会遇到这个机缘,不定是在现世、是在来世、或者是在后世,遇到了一定会起现行,也就是说它是会结果的。所以佛门里头才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在造作的时候他迷惑颠倒,不晓得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他不晓得这个道理,所以他任意的在造作。到果报现前他害怕了,这时候害怕有什么用处,无济於事。而菩萨是个觉悟的人,他晓得这个道理,所以他对於造因就非常的慎重。
同时我们还要知道一桩事情,佛法里面所说的,财为五家所有,所以财富是不容易保得住的。这桩事情我们自己如果冷眼来观察,就看现前世间这些富贵人家,你去看他的富贵能保多久?在一般讲,可以说是大多数,大概总有十分之七、八,他的富贵所保持的时间很短,只有几年,或者十几年、二十几年。我们可以看他发达,发财了,也看他倒下去。在从前君主时代,帝王时候有,如果你犯罪了会抄家,把你所有的财产没收,有这个情形。但是在民主社会之下还有其余的四种,譬如说有盗贼,被强盗偷去,抢去了,这个不是你所有的。另外两种就是大火烧了,或者是大水所淹没,你的田园被水淹没,你的工厂被大火烧了。还有一种情形就是败家子,败家子大概都是来讨债的,来报怨的,他生在你家里,一定要把你的财富败得干干净净,他才肯罢休。所以佛跟我们讲,财为五家共有,不要认为财富是自己的。
可是聪明的菩萨他有办法永远能够保持著财富,那就是他晓得福田,他会种福。一个人如果能够尽心尽力的培植福田,他的福就享不尽。譬如说一般他命中财富现前的时候,他晓得自己享受,他不晓得再去种福,他命中的财富保存不久;如果一到手,他就种福,这个不久的财富就变成长久的财富,这是世间最聪明的人。我们世间人看这个人,这个人好像是傻瓜,在佛法里面来讲,这个人是最聪明的人。所以有许多晚年学佛的,明白佛法的道理,自己都很后悔,年轻的时候有势力、有财富、有能力,不晓得种福,到晚年受贫穷之苦。这时候想修福报,没有财力,体力也衰了,心里面虽然有这个愿望,力量上做不到。这个就是明明福田在眼前,他舍弃了,实在是非常可惜的事情。这是给诸位解释福田,我们要认识清楚。真正明白的,尽心尽力的去培植福田,在这个地方我可以举一个例子给诸位说明。
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可以说福报最大的就是孔老夫子,这大家都晓得。你看孔夫子从他老人家起,一直到今天七十多代,他的家不衰,这就是他种的福田种得太大了,他是三种福田都具足,所以他的家道不衰。其次诸位晓得,宋朝有个宰相范仲淹,这个人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可以讲是仅次於孔子,因为他的家一直到民国初年他的家道还不衰,他的子孙世世兴旺。那就是范仲淹所种的福田太大,他是尽心尽力的帮助别人,真正做到他自己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两句话是他说的,而且他自己真正做到了,这是很难得的。有许多人他说得到做不到,范仲淹先生说到做到,而且他是平等的。我们读历史,历史上所记载的我们能看得到,他做宰相,将他自己所有的收入供养他的宗族以及社会上贫寒、清苦的这些子弟,一共有三百多口,靠他的薪水吃饭。这三百多口的待遇是一律平等,这个很难得,不是说自己穿得比别人稍微好一点,吃得也比别人好一点,不是的,一律平等。他收养的清寒子弟,他给他们吃什么,他自己一定吃的什么,给他们穿什么,他自己一定穿的什么,这一点了不起。
所以一个家道之兴旺,历久而不衰,一定有它的道理,诸位要是细细的去读历史你就了解。这个道理不深,一看就明了,问题在乎我们自己有没有心,我们自己愿不愿意这样去做。如果我们自己能够存古人之心,能够修仁德之事,我们的果报必定能够保持长远。不但经训如此,历代的事实可以给我们做证明,可见得佛菩萨所说的的确是真的。后面是讲我们应当供养的,於「应供养者供养之,则能受诸福报」,我们就可以能够享受到这个福报。
下面则是讲「三宝难逢」,第一段就是刚才所说的「宿有福田得逢佛法」。「佛无二言」我这里举出《金刚经》所说的,刚才我已经讲过了,不再多说。我们看『佛世难值』,「佛世」就是讲佛出现在世间,「值」当作遇到讲。我们也在人道,得人身在人道,在人道遇到佛出世,这是非常难得希有之事。此地我们引经跟诸位谈谈这个问题,经上所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两桩难我们今天都得到了,可见得这个机缘的殊胜。佛经里跟我们讲人身难得,它举了几个例子,第一个说「须弥穿针」的比喻。须弥是须弥山,这两个字是印度音译过来的,中文的意思叫妙高,就是在这一个地区最高的山,就叫做须弥山。这个地方讲的须弥是说我们这个小世界,也就是讲我们太阳系,我们太阳系里面最高的山,称为须弥山。如果就地球来说,我们地球上最高的山,大家晓得是喜马拉雅山;我们台北市最高的山,就是台北市的须弥山,台北市最高的山是北投的七星山,这是台北市最高的。从这个高山上,不要说那个大的山,就说我们台北市的小须弥山,这小的地区的高山,从那个高山上放一条线下来,山底下放一根绣花针,诸位想想那一条线放下来,刚刚好穿在针孔里面去,这个机会有多少?
不要讲须弥穿针了,现在我们市区大楼很高,四层楼、五层楼不算高,就算从四层楼上放一条线下来,在楼底下放一根针,你去穿穿看,你拿一万条线你去穿,看看有几条线你能够穿进去。佛给我们说,人失掉人身之后,就是你死了以后,死了以后当然还会投胎。到六道去投胎。可是六道虽然只有六大类,你来生要再得个人身,就好像须弥山上放的线恰恰好就放到针孔里面去,你看看就这么巧的事情,这是比喻人身难得。佛给我们讲这个,也许我们说哪有这么难!看看前面「佛无二言」,我们要相信,佛绝不说假话,就是这样难。
第二个比喻也是佛说的,「盲龟浮木」的比喻,盲龟是眼睛瞎了的乌龟。这是讲大海,海里面有块木板,木板上有个洞,瞎眼睛的乌龟在大海里头,头一伸,刚刚好就伸到那个木板洞里。诸位想想,这个跟那个须弥穿针是一样的难,实在讲不容易碰得到。第三个比喻,是释迦牟尼佛在只园精舍,只园精舍那时候在盖房子,佛到工地去参观,看了之后他就在地上抓了一把土,然后把这个土撒在地上。学生看到之后就问佛,佛就反问学生说,他说你们看,这个土撒到地上,现在指甲里还留著一点土,是我指甲里的土多还是大地的土多?这不用说,当然是大地土多。佛就说了,他说一切众生失掉人身之后不能得人身,就像大地土,失了人身第二世还能够得人身,就像指甲上的土。指甲上的土与大地上的土,诸位想想,那是成什么比例,说明了人身难得。
同时就在只园精舍看到一群蚂蚁,佛看了之后笑一笑,佛也不轻易笑,一定是有原因的。弟子就问,佛看蚂蚁为什么笑它?佛说这群蚂蚁太愚痴,太可怜了。它堕在蚂蚁身是七尊佛出世之前,现在七尊佛都过去了,我们如果说一尊佛是三个阿僧只劫,七尊佛最低限度就是二十一个阿僧只劫,它还是个蚂蚁。不是说蚂蚁寿命有这么长,不是的。它死了之后又投蚂蚁胎,生生世世都做蚂蚁,所以七尊佛出世,它还没有办法离开蚂蚁身得别的身去。这就说明了畜生的愚痴,愚痴它就守定那个身就是它自己,因此它死了之后再受身还是这个身。这种情形我们要晓得,人身难得,的确是难得。
得人身有什么好处?得人身容易解脱,换句话说,六道里面学佛,以人道最适合,为什么?常言说得好,「富贵学道难,贫穷学道难」。我们拿世间来说,世间富贵人家你叫他来学佛,你叫他来听经,他受不了。他有时间吃喝玩乐去了,你叫他规规矩矩坐在这里坐两点钟听经,对他来讲是太苦了。所以富贵人家把学道这个事情疏忽掉,不晓得这里面的功德利益,他享乐去了;而贫贱人家想学道,他三餐饭都吃不饱,他要忙著去工作,赚点钱图个温饱,没有时间来学道。人间如此,六道又何尝例外!天人好比是富贵人家,他把修道这个事情疏忽了,三恶道太苦,就好像贫贱之家,想学道没有机缘,唯有人身最适合。因此,诸佛示现成佛都在人间,这是个很显明的证据。诸位去看《大藏经》,十方三世没有例外的,成佛一定是在人道,没有说在天道成佛的。那就是说明人间最适合修行,最容易觉悟,好比小康之家,他也不太富贵,但是也能够有一个温饱,所以他可以安心来学道,他能够有成就。
『佛世难值』,这就讲到佛法之难闻,佛法为什么难闻?我们看这里。我们要想闻佛法,首先一定要有佛住世,释迦牟尼佛现在虽然不住世,他的经典还留在人间。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一尊佛他修成功要三阿僧只劫才修成。阿僧只是个数目字的单位,这个数字是天文数字,你们诸位要想了解这个数字有多大,你去读《华严经》。我们中国数目字的单位是从个、十、百、千、万、十万、千万、万万,万万是亿,是十进位的单位。印度人计算单位不是十进位,它是倍倍而增,而且它的数字单位,在我们中国大概只有二十几个,印度计算数字单位有一百多个单位。阿僧只是最后十个大单位数字里面的第一个,往后还有九个。过去曾经有些大专学生们来计算过一个阿僧只是多少,那是以我们中国的兆为单位。我们讲百、千、万、亿,万万为亿,万亿为兆,底下是一个兆字,兆上面叫万兆,万万兆,万万万兆,上面有八个万字,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才是一个阿僧只。是三个阿僧只,还不是阿僧只个年,诸位看看这是劫,劫又是一个大数字。佛经里面有好多种讲法,最普通的一个讲法是讲人寿,人的寿命最短的时候,就是一般的寿命最短是十岁,每一百年加一岁,每过一百年就加一岁,这样加到八万四千岁,到顶头了。然后再从八万四千岁往下面减,也是每一百年减一岁,又减到十岁,这样一增一减叫一劫,拿这个做单位。三阿僧只劫,这个数字是天文数字,这么长的时间才修成,成一尊佛。
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灭度之后到现在,依照我们中国的算法有三千多年,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有一万二千年,已经过了三千年,法运还有九千年;换句话说,在这一万二千年当中都可以说是有佛世。有佛世有一万二千年,这个时间满长!其实很短,为什么?你要想想,这一万二千年之后没有佛,佛的经典不在人间,没有了,要等底下一尊佛出世我们这个世间再有佛。底下的佛是谁?弥勒佛,弥勒现在是菩萨,等到他出世的时候我们世间才有佛。弥勒什么时候出世?《弥勒下生经》里面佛告诉我们,五十六亿年后出世,不是现在。五十六亿年后出世,诸位想想,释迦牟尼佛的法运只有一万二千年,弥勒佛要五十六亿年以后才出世,「有佛世极短,无佛世极长」,这两句话要记住。你才晓得「佛世难值」,真正不容易遇到。
遇到佛世,才有得度的机会,我们在此地简单的来说,见佛利益是闻正法依解脱。佛的智慧、福德、神通都不可思议,遇到佛,佛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你要遇到他,你所闻的当然是正法,纯正之法。不像后世,佛不在世,后世虽有祖师大德,他并没有成佛。他没有成佛,他依照佛的经典来跟我们讲解,他自己还没有成佛,他讲解是不是完全正确就很难讲了;虽然是正确,总比佛自己亲口说要隔一层,能够与佛同时在一起,这个福报是最为殊胜。我们虽然没有这个机会,但是我们还是很幸运生在末法的初期,我们现在生在末法的初期。末法初期佛的经典还能够完整的保存在人间,我们依据经典里面的理论、方法来修学,还可以证果,这是不幸当中的大幸。
『经法难值』,经是经典,法是修学的方法,我们常讲的法门。在这里,我们也简单列在表里面给诸位做一个说明。经典的作用在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后得解脱,离苦得乐这是现在,以后得到真正的解脱,这是讲经典它的用处。离苦得乐是果报,苦是从迷惑而来的,我们对於宇宙之间一切事理迷惑颠倒,所以我们才做种种业,造业才受报,受苦报。真正乐是从觉悟当中来,因为我们觉悟,觉就不造恶业了,一切造作都是善的,他得的果报都是吉祥的、是快乐的。这是经典给我们的利益,也是所谓三宝对我们的保佑,就在这个地方。解脱是讲得大自在。
闻经,亲说契机深,记载的契机就浅了,这也是一定的道理。亲说是我们亲自听佛所说,这个当然契机深,我们容易明了,容易开悟。佛不在世,古德把它集结下来,写成文字流传给后世,这是记载。我们今天只能够读到记载,不能够听佛亲说,凡是听佛亲说的人,可以说没有不开悟的。而读经那就相当困难了,这就是说明为什么我们读经一定要有老师的指导,而且这个老师还得要找好老师指导,前面说过了,明师!我们要求明师受戒,受戒就是指导我们。因为没有明师指导,我们读经免不了要望文生义,会把佛的意思会错了。不仅是如此,我们在修学过程当中有许多的体验,譬如前年我读这个经文,我讲这个经文,自己觉得很不错了,已经把意思能够体会得到,能够表达的出来;今年我们再重新读这个经文,重新再讲这个经文,体会的意思更深。觉得从前所看的太肤浅了,现在是比较要深入一层,相信再过几年再读、再讲,意思必定格外的要精深。这就是记载里头不能一下契入,亲闻的确比读诵容易契机。
晓得经典利益之后,我们接受,这就讲闻法,闻法是接受,一定要具备以下所说的种种境界才会有成就。第一个要真的经典,不是假的,特别是在我们现在末法时期,假的太多了。以前真的多假的少,为什么?第一个是政府的限制。从前,经典的颁布不是随便哪一个人翻译了就可以流通,不可以。经典翻译成之后,一定要进贡给皇帝,皇帝看了之后以圣旨颁布给官府、百姓,劝大家来受持,所以这个经典可靠性很真实。有许多经典,我们看到译经人都写著「奉诏译」,奉诏译就是奉皇帝命令来翻译的,所以这是真的。现在我们是民主时代,国家不限制,随便什么人写的东西,马上就可以自由出版,特别是关於神道一类的东西,今天是充斥在世间,假的东西比真的经典不晓得要多出多少倍。我们学佛要遇到一个假的经典,那真叫冤枉,一入门就错了,所以经典我们一定要求真的经典。现在我们初学的人,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我们要如何辨别?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查《大藏经》,这个经典《大藏经》里有没有?,如果《大藏经》里有,这个经典是真的,《大藏经》里面没有,这个经典就不可靠。譬如我们常常在一般寺庙里看到《三世因果经》,我相信你们很多人看到过,也有是小册子的,也有单张,他们贴在墙壁上,《三世因果经》,那个经是假的。虽然里面话都是好话,都是劝人做好事,不是真的,为什么?《大藏经》里头没有。不晓得什么人编的,也把它当作经典在外流通,像这一类的实在是很多。
还有就是注解的本子,我们初学的人,读经的确困难,所以我们要借重注解。注解,哪一个人的注解可靠?我在初学的时候,对於这个问题有相当的困惑。以后我的老师指导我,我老师跟我说古人的注解是比较要可靠些。这个意思并不是说轻视今人,因为我们没法子辨别,古人注解能够流传到今天,换句话说,他那个注解是经过许多人的耳目,历代有很多人看过、有很多人听过,当然它好,所以才把它保留下来。因为从前印刷术不发达,唐以前要把它保存下来要靠手抄,来流通、来保存;宋以后靠印刷,印刷是要一个字一个字刻在木板上,然后用松烟再把它刷下来。古老的印刷我念小学的时候见过,相当的麻烦,一张一张去印,很耽误时间,一天只能够印个二、三本书,实在不简单,所以从前印书工本费非常之高。由此可知,如果不是真正好东西,没有价值保存,谁肯花这么多钱来给你流通?这里头没有人情。不像现在印刷术发达,工本、成本很低,自己拿一点钱就可以把自己写的东西印出来流通,不必经过别人看。古时候不行,都不是他自己当时在世流通,都是死了以后,人家认为这个东西很好,大家集财力把它保存下来。如果是收在《藏经》里面,那等於是国家承认他这个注解有价值。所以我们今天不但是选经要《藏经》里头有,我们选注解也要《藏经》里头有的,这种注解就有可靠性,有真实的价值。
说到这个地方又有个困难,也许诸位要问,《藏经》里面都是文言文,我们看不懂。诸位必须要晓得,文言文不难,文言文是我们中国的国宝。大家都晓得,言语会随著时代变,我记得我在小时候,学校念书的时候,学生用的口头语,譬如我们讲一个好事情,我们赞叹好,我们那个地方术语是「顶好、顶呱呱」,用这个术语,这大概是三、四十年前的术语。我们离开学校以后,人家赞叹顶好,说「顶帅」,你看术语变了。今天有很多学生的口头语,我们有时候听不懂,这就是说明了语言是会变的。如果文字跟语言要是一致,这是我们今天讲的白话文,白话文就是文、语是一致的,文也会变,语言会变,文字就会变。这样会变,一、二百年之后,今人所写的白话文后来人就看不懂了,前人的意思没有办法传给后人。这种情形在我们中国古时候我们老祖宗就想到了,他就看到了,所以他就发明了文言文,发明这样一个好的工具,把文与言语分开,言语不管怎么变,文不变。正因为文不变,所以二千五百年前孔老夫子对他弟子所说的话,我们今天展开书本,就像孔老夫子跟我们讲话一样。这是我们的祖先对后世子孙的恩德,我们应当要晓得这种苦心。这是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所没有的,唯独我们中国有;换句话说,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那些祖先,对待后代的这种深恩大德,都比不上我们中国。
文言文难不难?不难,诸位如果要读历史,在历史上有不少的儿童,八、九岁就能写出很好的诗文,可见得这个事情不难。我们图书馆里面还有几本民国初年小学生的模范作文,统统都是文言文写的,文字写得非常美,很简单的文言文,是民国初年小学生的程度。像那样的文章,恐怕现在大学中文系的学生能够写得出来的都不多。这是什么原因?读!前些年我在台中,李老师除了讲经之外,也教国文,也教古诗,有学生到台中去学。李老师要求学生基本的条件,学古文最低限度需要背诵五十篇古文,才有资格学文言文。如果要想学诗,老师那里门槛是要你背诵三百首,《唐诗三百首》要完全都能背诵,他就教你诗;能够将《古文观止》里面背诵五十篇,他可以教你古文,你要是不具这个基础,那是无从教起。
诸位想想,我们中国古时候的教育,小孩从七岁上学就背诵唐诗、背诵四书五经,因此他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在文言文就有了非常良好的根基。这个事情可见得不难,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中国文化的细胞,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用上三年的工夫,你就可以奠定良好的文言文的基础。有了文言文的基础,刚才说过现在印刷术发达,书本成本低廉,一部《四库全书备要》也不过是十万块钱左右,一部《大藏经》也不过是五万块钱左右,这样的价格,一个中等人家都可以买得起。几千年来世出世间的宝藏,古圣先贤他们对於人生的体验,以及留给后人宝贵的教训,都含藏在其中。文言文乃是一把钥匙,《四库》的钥匙,三藏的钥匙,我们费上三年工夫得到这把钥匙,世出世间宝藏,我们这一生享用不尽。为什么不肯花这一点时间,而去要求别人要把古典翻成白话文我们才能够受用?翻成白话文是他吃了之后再吐出来再喂你,那是什么味道!这是我们应当要觉悟的。
我们今天讲到「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特别提到文言文的重要性,没有文言文,我们不能够直接跟古人交谈;换句话说,我们无法跟佛面对面,无法跟孔老夫子面对面,必须要经过一个人传达意见,就不甚可靠了。希望诸位花个二、三年的时间,在古文里头多用点工夫,多去背诵几篇,能背上个一百篇那是顶好的。一个星期背一篇,《古文观止》的文章不长,短的一、二百个字,长的也不超过五、六百字,一个星期背一篇,两年就一百篇了,一百篇两年背不了,三年,你能够背一百篇,你的文言文基础就奠定了。为什么不肯干?背诵经典也好,世出世间经典都好,目的是奠定文学的根基,这是工具,必要的工具。我们能够想到这一点,我们对於我们过去的列祖列宗不能不感激,他把语、文分开了,使我们才能够几千年以后都可以面对面的交谈,这是我们祖宗对我们的深恩大德。如果我们不学文言文,那就是辜负了我们的祖宗,这是说到一个真字。遇到了真正的经典,你有文言文的基础,你遇到真经典就有受用,遇到真之后下面要求解。
第二个要能够正确的理解,如果你得到了经,你不理解它,你得到等於没有得到。要解其义!解,完全理解之后,那信不信?可见得解的目的是要你生信,生清净信心,决定没有疑惑,相信了;信了以后才会起修,真正修行,依照真正经典里的理论、方法来修正我们身心行为。所以,经论是印证我们知见的,戒律是修正我们行为的标准。这个表底下简单列了,经、律、论就是三藏,经与论是修正我们知见,身、口、意,心意,我们的知识、我们的见解是不是正确,我们要依经论为标准。而戒律,则是修正我们身体的造作、口里头的言语,是以戒律为标准。所以经律论三藏是修正我们身心,身口都是身,身心的行为,作用在此地。
修了以后能不能不退?这个事情前面我们也曾经讨论到。要想不退,必须对於理论完全没有疑惑,方法很正确,而且在修行当中确实得到了效果,他才会不退。如果我们依照这个修,修的时候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就怀疑了,怀疑就会退转。所以修要不退,不退心之后,功夫渐渐深了,才有悟处,开悟了,开悟之后才能够证得,证果叫成就。因此,今天闻法,有许多人一开头遇到不是真的;纵然遇到真的,他不解;他理解了,他不信;他相信了,他不肯修行;修了,他常常退转,所以他不开悟,不能证果。诸位想想,经法的确是难闻,佛法里面讲「闻」这个字,是从遇到真正的经一直到证入,闻的意思包括这么多的层次,所以才给你讲「经法难闻」。
「传」是讲释迦牟尼佛当年讲经,佛灭度之后代代相传。从印度传到中国,传来不容易,那个时候交通不发达,长途的跋涉需要骡马代步,在沙漠地带则用骆驼,一般道路上都用马匹。所以我们中国第一个寺叫白马寺,纪念白马驮经这个功劳。到中国来之后,这些是梵文,由梵文再翻译成中国文不容易。所以说传、译都不容易。我们今天得到,在今天来讲我们得到经典是不难,在以往来说,得到经典实在是不容易。这是佛给他讲佛法难闻。
『汝宿有福』,「汝」是指阿难,你过去世有福报。阿难尊者跟释迦牟尼佛因缘很深,过去生中常常都是同参道友,有的时候做兄弟,关系非常密切。这是有福报,生生世世晓得种福,晓得修福。『今得侍佛』,所以你现在才能够为佛的侍者,就是在佛的身旁伺候佛。我们读这节经文当然也很感慨,想想我们没福,不能做佛的侍者,可是诸位要晓得,难道真正做释迦牟尼佛的侍者就有很大福报吗?那也不尽然,像刚才讲,必须到你开悟、证果,才叫福报。阿难是有这个机缘。我们今天遇到了真正的经典,只要我们能够发至诚心、发恭敬心,印光大师教给我们的,我们从「诚敬」入门,我们的宿福就不在阿难之下。佛不在了,佛常说我们家里面就有两尊佛,是谁?你的父亲、母亲就是佛,你能够孝敬你的父母,那是真正福田。你能够救济苦难,苦难当中诸位要晓得,不是说人家没衣服穿,没有房子住,没有饭吃,那是苦难的人,不错,那是物质缺乏的苦难;还有一些人,他有财富、有地位,他有房子也有汽车,他没有闻到佛法,这个人的苦难,比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人还要危险。诸位想想,吃不饱、穿不暖的那些苦人他在受苦报,受苦报他不造恶业,他为什么不造恶业?他想造恶业没有能力,他想造也造不成。
譬如说今天我们台湾杀业太重,这是恶业,杀生。外国人到中国来调查,以我们台湾人口比例,我们每天所杀的猪、所杀的牛、所杀的鸡、鸭、所捕杀的鱼,世界第一;也就是说,台湾吃的是世界第一位。在现在人来说这好事,要跟落后地区比一比,他们吃不饱、穿不暖,我们今天吃的、穿的世界第一。杀生杀得太多了。我们再看看大陆,一个人一个月才配几两肉,他为什么不天天去杀猪宰牛?他没那个福报。所以在今天大陆上杀业就轻,我们这里杀业反而重。再想想台湾老年的同胞们,你们在年轻的时代,日本人统治之下,你们一年能够吃到几次肉?能够杀几只鸡?能够杀几条猪?你就晓得那时候贫穷,贫穷造业少。富足的时候杀盗淫妄都来了,他有钱,有福报,吃喝嫖赌样样都来;他没有钱,心里想,做不到,所以造业机会少。
由此可知,贫穷人固然可怜,富贵的人比贫穷人更可怜,为什么?一转世果报就不一样。富贵人造业重,他堕落的也重;贫穷人他这一生造的罪业轻,他堕落的也轻,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学佛人,贫穷,我们一般看到贫穷,只晓得没有财富,那是可怜的人家;你要晓得富贵人家是道贫穷,他的智慧贫穷,他的道德贫穷,比财富的贫穷还要可怜。所以我们种福,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你就晓得,那个财富贫穷的,你去送一点米给他,送几件衣服给他,来救济他,你种的福少。这个固然也是福田,这是很小的福田,你花上很多的财富去种,所收获的不多。你要晓得,那些在道德上的贫穷、智慧上的贫穷,你要去救济他们你福报就大了。佛在一切经上常常校量福田,法布施超过财布施,《金刚经》上讲,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不如给人家说四句偈的功德;说四句偈是法布施,大千世界七宝是财布施,财布施比不上法布施。法布施是教人开智慧,教人觉悟,教人回头是岸,教人改过自新,教人成佛作祖,教人不堕三恶道,这个福报无量无边!所以会种福田的人要晓得,这三种福田,贫穷福田,到底哪些人贫穷。我们到美国去走一趟之后,在美国所得到的印象,美国人最感觉到缺乏的就是精神,物质上他们不缺乏,精神太空虚了;换句话说,美国人精神贫穷。到美国去种福田,就要以精神来救他们,为什么?他精神贫穷,他精神苦闷,物质生活他不缺乏。
所以,我们看到这三种福田,一看到贫穷,不要马上就想到大概他没有饭吃、没衣服穿,那你把贫穷看得太狭义了。佛经里面讲的贫穷是广义的,纵然他是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他要是迷惑颠倒,他还是贫穷。我们中国古人有句话说,「君子忧道不忧贫」,这句话是重视什么?精神的生活,精神生活贫穷是真贫穷,物质生活贫穷不算贫穷。孔老夫子在世的时候,他的学生颜回大家晓得,颜回是物质生活贫穷,精神生活富足,所以他「一箪食,一瓢饮」他还是乐在其中,「不改其乐」,他乐的什么?精神生活太丰富了。一个人在物质生活上丰富,精神生活上空虚,这是真正可怜人。佛法对於救护,两类的贫穷都要救护,但是救护的重点还是在精神的贫穷。所以佛才强调法布施的功德不可思议,道理是在此地。底下就讲到了:
【当念报恩。颁宣法教。示现人民。为作福田。信者得植。后生无忧。阿难受教。奉行普闻。】
到这个地方是第一个大段结束。这一段我们标的小题目是「嘱宣教法并作福田」,这是我们补写在这个地方。对於福田我们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我们才晓得怎样的种福。有些人很想培福报,但是他不懂得福田,等於好像农家种庄稼,把种子种在沙土里头,种在石头上,后来得不到收获,这真正是可惜,就是他不懂得什么叫福田,我们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譬如说我们最近在环岛旅行当中,我们就曾经看到一个寺院,这个寺院花了六千多万建成,还没有完工,如果完工之后我们相信恐怕还不止六千万。花这么多的钱在那里建一个庙,一般人以为这福报很大,建这个庙干什么?给人去拜拜。如果这里头要不是正法,我们前面讲了,不是正法、不是正解,换句话说,这种庙是传播迷信,这叫什么福田!我们同修当中有发心的,他真正理解,他懂得,看到我们现在的大专学生学佛的风气很盛,我们想帮助他,使他理解正法,不至於迷失了方向,将我们的录影带提供给这些大专院校社团,我们送他录放影机,送他电视,送他录影带。现在在本省大专院校佛学社团有五十多个,如果每一个社团我们送它一套,在现在来讲大概需要两千多万,这是真正福田。你想想看,两千多万你叫多少年轻大专学生得闻正法。
那个花了六千万盖个庙,那是把好的种子种到石头上去了,这个两千多万的种子,是撒到一个最肥沃的土地上,将来的果报两者一比较,天壤之别。谁认识?这个等於说是老农夫一样,他一看到这个土地,这个土地很肥沃,这个地方种什么东西将来一定得好收成,他认识福田。一般人不认识福田,特别是在这个时代,前面我已经跟诸位讲过,寺庙在农业时代发挥过很大的功能,在现前这个时代已经不能发挥它的功能;换句话说,在农业时代那时候是大福田,在今天已经不是福田,我们在本经玄义里头跟诸位说过。今天我们真正的福田就是印送经书,请法师来讲经,不必请他在寺庙讲堂讲经,请他在录影机前面讲经。把这个录影带送到人家家里去,送到学校里去,送到一些公共场所去,这是大福田。今天最大的福田是这个情形,跟过去不一样,如果你们能够辗转流通,这是无量的福田。
你说我今天没有这个力量,我也没有这个设备,你想种福也很简单。真正有心人培福,以你有限的力量,譬如你家里有一台机器,你自己可以看、可以听,可以请你的亲戚朋友们都来听;如果你有两台机器,买了两台机器,我一面听一面就可以拷贝一个带子,我把我拷贝的带子再送给需要的人去听,辗转流通,福报不可思议。你尽心尽力修福,这个福是圆满的福,念念功德圆满,这个福报有多大,我没有法子说。佛在经上说的,除佛之外,谁都不知道,唯佛能知,这是不可思议的功德。真正通达这个道理他才会做,不晓得这个道理他不会做,他不晓得怎么个做法,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下面重要的就是『当念报恩,颁宣法教』,这几句我们在表上也跟大家列到,请看。「经云,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这两句话是《楞严经》上的。诸位如果没有读过《楞严经》,你们常常做早课里头有楞严咒,前面有偈颂,有这两句,我相信这两句大家一定都很熟悉。我刚才跟诸位所讲的这些都是这个意思。「将此深心奉尘刹」,尘是讲微尘数那么多,刹是刹土,也就是道场。譬如像我们现在用录影带来传播,我们录影带所在之处那就是佛的刹土。只要他把录影机摆上录影带,放进去,打开来看,这就是弘法利生,讲经说法,这个地方就是道场,就是诸佛的刹土。「是则名为报佛恩」,我们能够将佛的经教辗转流通,普遍的去弘扬,这是真报佛恩,这是真正在做福田。
佛、菩萨是人天师范,我们称佛为本师,称阿闍黎,阿闍黎就是模范,叫轨范师,轨是轨道,就是他的言行可以做我们的模范。身行道,口宣教,意念佛,为众生做福田,佛菩萨如此,我们学佛的同修自己必须要做到这四个字。我们在世间为佛弟子,佛弟子跟佛一样是人天师范,我们要问一问,我们的身是不是行道,首先要晓得道是什么?前面跟诸位讲过,道是戒定慧,是觉、是正、是净。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就是我们身行道。口宣教,劝人行道,劝人行道之前先要劝人认识道、理解道,他对道要认识、理解,他当然也就会行道。意念佛,佛是觉,念念不迷,这是讲我们的心。无论是在顺境、或者在逆境,念念不迷,同时要发心为众生做福田。前面这些在三种福田里属於第一类,我们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做出来给众生看,为众生的模范,为众生的榜样,这是真正的福田。
古人所说,「入道必以智慧为本,智慧必以福德为基」,真正的基础不能不修福,不能不修法布施。如果我们不修法布施,智慧没有法子透出来,虽然是性具的,有性具没有修德,性德的智慧是无法显现出来。因此,修福是修慧的基础,而修慧是入道的根本,像这些顺序、过程我们一定要清楚。佛在此地劝我们要「颁宣法教,示现人民」,这就是助佛来弘化,弘是弘扬,化是教化,这个意思讲我们自己要依教奉行,四事供养,这是很重要的。四事就是对於老师的供养,诸位要晓得,一个弘道、传教的老师,他不需要其他的东西。他有身体在,有身体在当然他要吃饭,所以我们要供养他饮食;他需要穿衣服,所以我们要供养他衣服;他要睡眠,睡眠要卧具,就是我们讲的铺盖,要供养他这个;有的时候他生病,生病我们要供养他医药,除这个之外,他没有其他需要。所以佛在经典上给我们规定,对於佛弟子,特别是出家的佛弟子,供养限於这个四事供养。这个四事不缺乏,他心安定了,为什么?他生活没有忧虑,吃的、穿的,生活必须的条件他都够了,他这个心才能够专心来弘道,过一种清高的生活。
所以对於佛弟子,你不可以叫他富有,他要一富有你罪就大了,为什么?他本来是个心在道上的人,你现在把他从道拉回头,拉到世俗里头来,那麻烦就大了。在这里我们举个例子来说,譬如说他已经出家了,发心出家了不起,出家就出世了。出家,你给他盖了个庙,比他原来的家还大,这个意思就是说他从前那个家太小了,他不是出家,出了个小家,入了个大的家,小家已经就够他累赘的,大家更害死他。所以这就是错误了,很大的错误。我这些年在台北讲经说法,我常常劝同修们,我自己始终都是这个主张,出家人决定不可以要道场,不可以要一个寺院。一定要像佛陀当年在世一样,从前佛陀在世,精舍是在家人的财产,是在家人管理,在家人请佛到他那里去讲经,建精舍供养佛,所有权是在家人的,佛在那里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有使用就好了,一有所有就变成在家人,那就是他出家了硬把他拉回来叫他做在家人,这个罪过很大。因此,寺院可以有,道场可以有,寺院里面一定是在家人去管,出家人不要管这个事情。也许说出家人不放心,万一他把我赶出去,他把这个寺院卖掉了怎么办?那是他的事情,他造他的罪业,我修我的功德,与我不相干!诸位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
我们修修什么?修清净心,如果你这个心天天还念著「这个庙将来会被人卖掉」,你的心就不清净,你的清净心到哪一年才能修成!心净则土净,我们念佛要修一心不乱,你这一心不乱到哪一年才能得到?你要想成就你的一心不乱,必须要把你这些念头统统断掉。十方供养的道场,那个管理人把它卖掉,他造他的罪业,他将来要还那些人的债,我们自己心地要清净。充其量就是我们选择管理人的时候要谨慎,要选择一个好人来管理。但是我们毕竟也不是佛,也没有成佛,我们看这个人是不错,这个人将来管理之后他变质了,那还是他的事情,我们也没有责任。诸位一定要懂这个道理,记住,我们有使用权,不要有所有权,心才能够得清净。一个真正佛弟子,只接受四事供养,四事以外的不需要。
我在台北讲经十几年了,十几年大家供养我的财富这些钱财,如果我要把它积攒起来去买个房子,大概光是钱财积攒起来也有一千多万,可是我今天身上一文不名。钱哪里去了?印经布施掉了,十方来十方去。我印送的经书有一百多种,差不多有五十万册的样子,钱都花在这上面,全都布施掉了,我的生活非常自在。如果我有一千万放在那个地方,或者买个房子,我的心就不自在,为什么?有牵挂了。我的钱应当怎样使它能够生利息,不要叫它贬值;我这房子财产在那里,又有台风,又有地震,我一天到晚操心。我现在无忧无挂。诸位要懂这个意思。我有个图书馆,这个图书馆马上请在家居士去管理,马上组织一个财团法人,他们去负责任。我做个老师,挂名做个创办人,实际上什么事情不闻不问。这是自己要觉悟,不要被世间名闻利养所累赘,不要被世间名闻利养所蒙蔽、所欺骗,使自己堕落,这个事情就大了。我们要听佛的话,无论是出家在家,只要是为佛弟子,一定要记住,一定要报佛恩、要报父母恩、要报众生恩,一切众生於我们都有恩德,我们要常常念念当中要求报恩。怎么报法?就是「颁宣法教」,就是把如来正法,宇宙人生真实的这些道理宣布、传播,叫一切大众个个都能够明了,人人都能够觉悟。「示现人民」是自己要做到,自己要做不到,光是这样说,别人不相信。所以,你自己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做出个样子给人看,这人家相信了;人家一相信,这才是真正的福田。
『信者得植』,信一定是有正确的理解,遇到真正佛法,理解,他相信了,信的人种了福。『后生无忧』,「无忧」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得大自在,就是离苦得乐,这是无忧;另外一个意思,也有人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无忧,因为西方世界也叫做极乐国,也叫做无忧国,这两个意思都非常好。『阿难受教』,阿难尊者听佛这番开示之后,受就是接受,接受佛的教诲。『奉行』是他自己依照这个理论、依照佛的教训,他都能够做得到,奉行。『普闻』就是辗转流通,不但自己做到,处处时时劝勉一切人,大家都来接受佛陀的教育,都能明白宇宙人生的道理。人人觉悟,人人都能破除邪见,皈依正觉,人人都离染污,得到身心清净,自在快乐。这是本经第一个大段,「阿难问事佛吉凶」,我们就介绍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