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藏经玄义 - (第二十五集)
地藏经玄义  (第二十五集)  1998/1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014-0025

  请掀开经本,《地藏经》纶贯第十九面,倒数第四行,从第二句看起:

  【次观本愿法者。占察经云:若欲依一实境界修信解者,应学习二种观道。一唯心识观,二真如实观。】

  前面青莲法师以天台家的教学,告诉我们「托事附法」有两种观法:第一种是观人,就是从菩萨的造像表法,我们要有所领悟,第二种是观法,就是观经题里面的本愿,观菩萨的本愿。今天我们来读第二种。《占察经》是地藏三经之一,地藏菩萨有三部经,通常我们读诵的只是《地藏菩萨本愿经》,另外两种经读的人很少,甚至於知道的人都不多。《占察经》过去我们在台湾也在极力的提倡,我们印过经本,也印过讲记。另外还有一部是《大乘地藏十轮经》,这一部经分量很大,知道的人就更少了,这称为地藏三经。

  以《占察善恶业报经》里面所说的,『若欲依一实境界修信解者』,「一实」是一真实相,这也是宗门教下所说的从根本修。如果我们想从这个地方入门,就应该学『两种观道』,「观」是观察、观照,「道」是方法、门径,有两种观法。第一种是『唯心识观』,法相宗所修的,法相唯识宗是依这个方法来修行。第二种是『真如实观』,这是法性宗所用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非常重要,都是从根本修学。所以性相两宗,古大德都非常重视,即使近代学者们,像方东美先生也把这两宗看作是最高的哲学。底下我们简略的来说明这两种观法。

  【唯心识观者,谓於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所有作业,悉皆观察,知唯是心随一切境界。】

  「唯心识观」比「真如实观」要容易,从前方东美先生告诉我,中上根性的人都能用得上。我们不是上根人,但是总算是中根人,这是方先生说的,我们这些知识分子是中根人。而实际上,我们要以天台家「十乘观法」里面所说,我们才真正知道自己是下根人,中根的标准我们都达不到。但是勉励自己努力修学也行,真正发愤努力修这个法门还是可以的。但是你想『一切时』,一天二十四小时没有间断,『一切处』,无论在什么处所;换句话说,随时随处检点自己身口意的造作。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你时时刻刻会忘掉,忘掉就叫失念,你的功夫忘掉了,断掉了,所以你修学功夫不能得力,原因在此地。如何能够一切时、一切处都不间断,功夫才能得力?净宗讲打佛七,为什么要打佛七?就是希望一切时、一切处功夫不间断,是这个意思。禅宗打禅七,意思都是一样的,就怕功夫间断,就怕这个念头忘掉了。所以大家在一起依众靠众,我忘掉了,或许你没有忘掉,你忘掉的时候,或许我没有忘掉,我们彼此互相帮忙,互相勉励,互相警策,希望功夫不间断。

  身体的造作,一举一动,口里面的言语,心里的念头,这都叫造业。佛经将业归纳为三大类:善业、恶业、无记业。无记业就是说不上善恶,无记业好不好?无记业不好,无记业堕落在无明里。所以这三种业,都不是真正善业。你造善业,三善道受果报;造恶业,三恶道受果报;造无记业,虽然不能够明显的感善恶业报,但是它是无明,它是愚痴。几个人能够在一切时、一切处,都能这样检点,这样的观察呢?这是从现象看,这个现象从哪里来?那就是做功夫了。我们身语意一切的造作从哪里来的? 『知唯是心随一切境界』。这个「心」是双关语,可以说真心,也可以说是妄心。真心,随众生造作现境界,唯心所现;妄心就是分别意,随众生的妄想转变境界;这就是《华严》所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唯是心随一切境界」。

  【随心有所缘念,还当使心,随逐彼念,令心自知。】

  『心有所缘』是攀缘,有所念是生起妄念。『还当使心,随逐彼念』,这个心随著境界转,六道凡夫哪一个人不是这种现象?我们自己一天到晚在这个境界里面,自己不能觉察。修行有功夫的人,他能够觉察,凡夫一天到晚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实在讲,连善恶是什么,几个人能够辨别得清楚?《了凡四训》说得好,那只是提示;善有真善、有假善,有大善、有小善,有善中有恶、恶中有善,很复杂,没有相当的智慧你怎么能辨别?所以一天到晚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就是我们世间人讲的醉生梦死。实在说,糊里糊涂生到这个世间来,糊里糊涂过一辈子,糊里糊涂死去,糊里糊涂在六道里面轮转,所以佛说「可怜悯者」!

  佛菩萨有慈悲、有方便,教导这一切众生,众生不肯接受,那就没法子。众生什么时候觉悟?什么时候回头?什么时候脱离三界六道,作佛、作菩萨?都在遇缘不同,这个缘多重要。缘里面最重要的是善知识,亲近善知识是第一个因素。世尊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第一句话就是告诉我们,亲近善知识。你得要有智慧认识善知识,世间人最可悲哀的,把善知识看成恶知识,把恶知识当作善知识,这一生就完了。对於善知识认识不清楚,认识得不透彻,所以不能重视这个缘分。

  诸位想想,过去章嘉大师是真善知识,李炳南老居士那也是真善知识,天天跟他在一起的人不少,有几个人在他的会下开悟得真实利益?太少太少了。什么原因?虽认识,这个法师不错,这个居士很难得,依旧是认识不清楚,所以不能够珍惜相聚的那一段缘分。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住了三十八年,确实就有人亲近三十八年,三十八年没有开悟,三十八年没有得到真实利益。什么原因?不知道珍惜,天天在一起,像普通朋友往来一样。听李老师讲经说法,听完之后耳边风,这个耳朵进去,那个耳朵出去了,没有在意,所以真实的利益没得到。我到台中去,我珍惜这个缘分,为什么?我不是台中人,我在台中没有住处,到那个地方是参学的,因此每天的时间我都很珍惜。因为我知道,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习的时间不会很长,随时人家不高兴,我就要走路了。看人家脸色过日子,随时有离开的可能,因此每天的机缘,我很重视,我很珍惜,这才得到一点真东西。

  家住在台中的人,他的心情就不一样,感受就不相同。他们在台中落户,在台中住一辈子,跟李老师时间长,今天没有学到没关系,还有明天,今年不会不要紧,还有明年。往后日子长,疏忽了,不知道珍惜,所以反而天天在一起学不到东西。我们外来的人,机缘非常难得,非常不容易,对老师每一句的教诲都很认真的学习,能够有正确的理解,依教奉行,这都是善导大师所说的「遇缘不同」。这些事实,自古以来常有,所以每天环绕在善知识周边的人,不见得真得利益。所以珍惜缘分,就变成非常重要了。

  『随心有所缘念,还当使心,随逐彼念,令心自知。』这就觉悟了。上面这一句话,为什么「还当使心,随逐彼念」?这个心要不随逐彼念,行不行?行,我们做不到,法身大士才行。我们凡夫不行,凡夫是一切随缘,随他去。在随缘当中要成就功德,你要自己觉悟。「令心自知」,自知是觉悟。

  【知已内心,自生想念。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别。而一切境界未曾有想起於分别。】

  这个妄想不是外头来的,是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别』,境界没念,境界没有分别,就是开始觉悟。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起了念头,都是自己的事情。顺自己意思就生起欢喜心、贪爱心,不合自己意思就生起瞋恚心、厌离心,都是自生烦恼,绝对不是外面境界给你的。我们现在这个世间人,没有这种觉悟,我生烦恼是他给我的,不知道是自生的。我们都把这个责任、罪业推给别人,都是别人不好,都是别人的错,自己一点错都没有,这种人还能有救吗?没救了。所以要晓得,蕅益大师说得好,他对方丈的开示,我过去影印了很多,印了十几万份,到处跟人结缘。他说的话不多,蕅益大师告诉我们:「境缘无好丑」,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人事环境,我们自身以外的都没有好丑。换句话说,也没有善恶,也没有好坏,好坏是自心生的,「好丑生於心」。这个人觉悟了,你有这种自觉,你这一生当中不会怨天尤人,你的心平,知道起心动念是自己,不是外头境界。物质环境不会叫你起心动念,外面人事环境也不会叫你起心动念,你要晓得这个道理,你会起心动念完全是自己,这个人才叫真正觉悟。觉悟之后,然后你才真正明了,外面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佛菩萨变现的,变现的境界度我们自己,你就会真用功,你就会真修行,否则,不会用功,不会修行。这是「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别」。

  『而一切境界未曾有想起於分别』,到这里是一句,这个理很深,事很广,很复杂。明明是这个人惹我生气,他不惹我,我怎么会生气?他那个境界,为什么别人看到不生气,单单你生气?如果真的能惹人生气,所有人都要生气才对,为什么单单别人不生气,你一个人生气?别人在这个境界里没有起心动念,你在这个境界里头起心动念,那有什么法子!实在说,你会起心动念,因素有两个:一个是起於分别,一个是起於执著。离开了分别执著,你才看到一切境缘不会诱惑你。你有分别执著,这个境缘看起来,好像对你产生诱惑了,事实是如此。所以我们要责怪,应怪自己有妄想分别执著,不能怪人,不能怪境界,你就算是回头了,回头是岸。几时我们才真正能回过头来?难!每个人都不一样,根性大利的人回头就早,中下根性的人回头就慢。什么原因?习气改不过来。什么习气?分别执著的习气。上根人闻到佛法,知道分别是过失,是自己的过错,他把分别放下了,执著是自己的过错,他能把执著放下了,他放得快,放得干净俐落,所以他就不难契入佛菩萨的境界,过真实、自在、美满的生活。

  凡夫情识太重,听到佛菩萨的教诲,好像是听明白了,很多人说,这个理我懂,但我做不到,我很想回头就是回不了头,依旧受外面境界诱惑。这样的人,就属於中下根性的人。中下根性人前面讲得很多,要选择修学环境,为什么?你受环境影响,不受环境影响那就无所谓,还是受环境影响,你就不能不选择环境,人事环境要选择,物质环境也要选择。阿弥陀佛建立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为中下根性人说的,提供一个最理想的修学环境,人事环境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物质环境是「六尘说法」,那是唯善无恶的极乐世界。所以真正觉悟的人,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天到晚念佛就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换环境亲近善知识,对於这个世间一丝毫的留恋都没有,知道自己业障深重,在现前这个环境当中决定会堕落。因为人事环境、物质环境对我统统都有影响,都帮助我造业,而且帮助我造作不善业,这怎么得了!所以不能不觉悟。

  【一切法唯心想生。若使离心,则无一法一相,而能自见有差别也。】

  这一句非常重要。『一切法唯心想生』,世出世间一切法,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从心想生。这一句话,跟《华严经》所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是一个意思,但《华严经》这两句话一般人不好懂,这一句话好懂。如果你真正明了这一句话,这个世间的劫难有没有救?有救。为什么有救?从心想生。这个世间有大灾难,灾难怎么来的?人心都想恶,想恶事,说恶事,做恶事,天灾人祸就现前,天灾人祸是这么来的。如果我们念头转变了,心想善,口言善,身作善,这个境界马上就转变。我们看到外国这些预言,都说这个事已经是注定的,人都是照注定的去生活,那个多悲哀、多痛苦!谁注定的?没有人,是自己念头注定的。念头改了,我们的果报就改了。希望大家明白这个道理,宣扬这个道理,使人人都觉悟,人人都回头,这个世间的灾难就化解掉了。所以我们看到西方这些预言,我们晓得那是算命先生,只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他看到这些现象现前,他见到了,这现象怎么来的他不知道,现象如何化解他也不知道。他们只是始终执著宿命论,好像是不能改变,他看得没有错,但他想错了。

  《了凡四训》是很好的例子。孔先生算命,执著人的一生都是照注定的命运过日子,「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云谷禅师懂得这个道理,知道能改,为什么?一切法唯心想生。如果我们心地达到清净,一念不生,给诸位说,所有一切法相就没有了。永嘉大师《证道歌》说得好:「觉后空空无大千」,彻底觉悟之后,一个妄念都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全部都没有了,大千世界也没有了。大千世界从妄想生的,妄想就是唯心所现,分别执著就是唯识所变。所以佛断不断妄想?佛不断妄想,佛要断妄想怎么能度众生?佛的真实慈悲就在此地,他有能力断妄想,但他不断。佛家的名词叫「留惑润生」,妄想不断,留著,留著干什么?留著帮助一切众生觉悟。所以诸佛如来,实在讲都是在等觉位。为什么是佛却说是等觉菩萨?因为佛有能力断最后一品无明,他不断,而等觉菩萨这一品生相无明在,但他还没有能力断。等觉菩萨有能力断就叫佛,他没有能力断,这一品无明存在。佛有能力断他不断,慈悲到了极处。所以我们要了解这个原理,虚空法界怎么来的,一切众生怎么来的?唯心想生,一句话就答覆出来了。

  『若使离心,则无一法一相,而能自见有差别也。』离了心没有法,诸位在佛门里常常听到,「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跟法是一桩事情,心是能生能变,法是所生所变,它们两个永远是关联的。所以分别执著是起於心,不是起於法,这个道理我们要知道。

  【知唯妄念无实境界,勿令休废,是名修习唯心识观。】

  这是把『唯心识观』的纲领为我们说出来了。「唯心识观」根本的理论,就是「一切法唯心想生」。我们把这个话再说白一点,大家听了更容易懂,「一切法从心想生」,就更好懂了。实在讲,「从」字没有「唯」字好,唯字人家不好懂,唯是唯独,唯独从心想生。一切法是什么?『知唯妄念无实境界』。念头刹那生灭,能生的是刹那生灭,所生的境界相怎么不是刹那生灭?这个道理不难懂,所有一切境界相,十法界依正庄严,都不是真实的境界,都是属於刹那生灭的境界。我们再要问,一真法界是什么境界?一真法界也是刹那生灭的境界。为什么叫它做一真?我们也刹那生灭,它也刹那生灭,为什么它叫一真,我们叫虚妄境界?它那个地方只有刹那生灭,它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说一真;我们这个地方有分别、有执著,所以叫虚妄,有分别、有执著,它刹那刹那不但生灭,它刹那刹那起变化。

  你们诸位想想,以自己本身做例子,自己情绪有变化,念头有变化,一个念头想东,一个念头想西,这是什么?这是分别执著。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地方的众生,他只是妄想所现的,他没有这个变化。我们因为有分别、有执著,所以在变化当中,非常明显的看到生老病死的变化,生住异灭的变化。我们在植物上看,在虚空法界上看,有成住坏空的变化,这变化从哪里来?从分别执著来的。西方极乐世界那一边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生老病死看不到,成住坏空也看不到。生老病死、成住坏空是从分别执著里生的,分别执著是妄想、是念头,你的分别心,你的执著心。离开分别执著就没有变化了,所以称之为一真法界。诸位要晓得,一真法界里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要用佛家的术语来讲,有无明,没有尘沙烦恼,没有见思烦恼。十法界里面有尘沙烦恼,有见思烦恼。六道有见思、有尘沙、有无明,三种烦恼都有;四圣法界没有见思烦恼,有尘沙烦恼,有无明烦恼;一真法界里面没有见思、没有尘沙,只有无明。我们把这些东西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后才晓得,无量劫来我们受的是什么害?受的是分别执著的害。现在还要分别执著,这怎么得了!你几时才能出得了头?

  这个地方教导我们警觉,古人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个念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不怕,怕的是你觉得太迟了。你要什么觉悟?「知唯妄念无实境界」。所以你在物质环境、人事环境当中,你才动心起念,你马上就要觉悟到,这是我自己的妄念,境界不是真的,你的心就平息了,就不会再跟著境界又起妄念,一个接一个妄念,那就不得了。所以一觉悟,心平下来了,境界现前不起妄念,不起妄念就自在,就随顺境界,就跟佛菩萨一样,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顺善好,你邪恶也好,恒顺众生,自己永远住在清净寂灭的境界当中,然后你有能力帮助一切众生调伏教化,成就度众生的功德,也不住功德的相。住功德的相,你又堕落了,你又变成凡夫了。何以不住功德相?知唯妄念,功德也是妄念。所以不但不能执著,分别都不可以,知道境界是梦幻泡影,绝不是真实的。

  『勿令休废』,这一句是绝不能中断,「休」是中断,「废」是忘掉、失掉了。你要是把你的功夫丢掉了,功夫中断了,你怎么能成功?一切时、一切处你要提醒自己,所有梦幻泡影的境界是妄念变现的,你知道你就不迷,你就不受这个境界的影响。境界有没有?有。善恶境界都在面前,不是没有,不受它的影响。纵然说,像古老的预言里面所讲的,整个世界有大灾难,觉悟的人受不受影响?不受影响。为什么?不是真的,假的,梦幻泡影,从心想生,你的心安静了。纵然灾难来的时候也不惊不怖,看得很平常,丝毫不受影响,你就解脱了。佛家讲「了生死」,你就了了,这个「了」是明了,生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要彻底明了,你在这个境界里自己能做得了主张。这个世间有灾难,这个世间众生造恶业,心行不善,佛菩萨有心帮助,他不肯接受,不听教诲,这个灾难是他自己的果报,自作自受。佛菩萨可以在此地跟他共同受,依旧不舍弃他,还是帮助他。

  众生真正是受苦受难,有这个感受,佛菩萨没有这个感受。为什么?佛菩萨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哪来的感受?《金刚经》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佛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句话说得好。说明菩萨是觉悟的人,觉悟的人决定没有我、人、众生、寿者,不觉的人才有,凡夫才有。有我、人、众生、寿者才受苦受难,他才有感受。如果说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灾难来了请问谁受?没有人受,他怎么不自在。所以我常讲,原子弹在空中爆发,他像看放烟火一样,他不受,这个意思,你们能不能体会得到?我、人、众生、寿者从哪里来的?你们想想看,不是从分别执著里头来的吗?离开分别执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不可得了。我相,执著这个身是我,这是我相;人相,与我相对的这一切有情众生,这都是属於人相;众生相包括植物、矿物、虚空世界,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叫众生相;寿者相是时间,时间的概念,过去、现在、未来,有时间的概念。时间这个概念也是假的,时间没有,不是真的,时间是从你分别执著里生的,离开分别执著,时间也没有了。

  现在人常说,那些有特异功能的人,他们能知道过去、未来,突破时间的界限。现在人讲他们是四维次空间的人,我们是三维次空间的人,只知道现在,不晓得未来,他们有能力突破时间。什么能力?换句话说,他们的分别执著比我们轻,我们的分别执著非常严重,就这个道理。他分别执著轻,他突破的面就大,分别愈轻,突破面愈大,这是事实真相。所以无量维次的时空,都是从分别执著而生的,离开分别执著,四相就破了。经上讲:「四相破了,你就见到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你的障碍没有了。」佛在经上讲得这么详细、讲得这么多,佛这样的慈悲,我们天天在读经,甚至於天天在研教、在讲经,都得不到利益。什么原因?没有能契入;不但境界不能契入,实在讲,连理解都没有契入。开经偈说:「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把如来的真实义曲解、错解了,怎么能够得到佛法真实利益?

  今天讲经很困难,句句话都要说得很详细,说得这么罗嗦,占很长的时间。古人讲经点到为止,一点,人家一听就通了、就明了了。我今天在讲台上讲经,比从前李老师讲经所用的时间超过十倍;也就是说,李老师当年讲经,一句话我就懂了、我就明了,今天我讲给别人听,我要讲十句话,听的人也未必能明了。我到台中跟李老师学教,能有这样的进度,不是天生的,得力於章嘉大师三年的教诲。章嘉大师教我什么?看破、放下。所以我的分别执著比一般人轻,李老师讲经的时候我懂。若没有章嘉大师三年为我奠定基础,我到台中听经,也跟大家一样听不懂。

  你要真正透彻这个道理,你才晓得佛法不难,转凡成圣不是难事,真的人人都可以做得到。怎么做到?看破、放下。什么叫看破?事实真相都清楚、都明白了,读佛经就看破了,因为佛是个看破的人。展开经卷,字字句句肯定没有怀疑,深信不疑,佛所说的意思都能够正确的理解,你就看破了。然后对於妄想分别执著当然会放下,不能完全放下,也会逐渐轻了,一年比一年轻,也就是一年比一年放下得多,一年比一年智慧增长。放下得愈多,智慧就愈圆满,对於一切诸法了解得愈透彻,当然你讲解也就愈清楚、愈明白,就是这么回事。今天不要说你讲,你听都听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你的分别执著太重,分别执著太重的人听都听不清楚。佛法究竟圆满真实的利益,这一生当面错过,你说多可惜!唯心识观就介绍到此地。下面「真如实观」,这是性宗采用的。

  【思惟心性,无生无灭,不住见闻觉知,永离一切分别之想。渐渐能过四空等境界相,得相似空三昧。得此三昧,识想受行能分别相,不现在前。】

  这个比前面的确高太多了。在没有说之前,我们先要解释一个名词,佛经里面讲的「三三昧」,三种三昧。三昧,实在讲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三昧把它归纳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有觉有观」三昧。有觉有观,诸位想想这个觉观从哪来的?还是分别执著,没离开分别执著,但是他的分别正,执著也正。得这个三昧就入初禅,我们讲修禅定,你禅定成就了,对於世间一切境缘不分别、不执著了。功夫里头还是有分别执著,所以这个禅定里面有觉有观。觉是感受,观是明了,两种都有,就入初禅。第二种是「无觉有观」三昧。那个觉的感受有没有?有;但是觉的感受里头,已经没有分别执著。前面初禅,还有很轻分别执著。到二禅,他那个感受很自在,非常之乐,禅定之乐,禅悦。但是他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他那种禅悦之乐超过初禅。第三种是「无觉无观」三昧,三禅以上一直到灭受想定,灭受想定是阿罗汉所证得的,叫「九次第定」。从三禅以上,他们在定中境界是无觉无观,也就是说,对於三界六道里面,这一些分别执著完全没有了。这三种三昧的意思,我们了解之后,再看这个文。

  『思惟心性,无生无灭』。这个用心跟前面不一样,这就是真正的禅定,真实的内求,这不是缘外面境界,完全为里面的自性。观音菩萨就用这个方法,「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楞严经》第六卷很长一篇的经文,说明观世音菩萨用功的方法,他用这个方法;换句话说,他不想外面,他完全想自己的心性,真心自性。真心自性没有生灭,就像《中观》里面讲,「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中观论》讲了八个不,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心、自己的本性。自己的真心本性在哪里?佛在楞严会上说得好,「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可惜你不知道。在眼叫见性,在耳叫闻性,就是六根的根性,六根根性是我们的真如本性,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我们用不用它?当然用它,用它不知道。我们知道的是什么?知道是六识。识是什么?是分别、是执著,我们知道是这个东西。不晓得真正起作用的,是没有分别执著,也没有妄想,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没有了。所以诸佛菩萨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他看什么?他看你六根根性,你们是诸佛如来,个个都是。所以菩萨成佛,看到大地众生统统都成佛了,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看诸佛如来都是众生,为什么?分别诸佛如来,执著诸佛如来,把诸佛如来看成众生。

  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佛决定不敢轻慢一个众生,佛的恭敬是平等的,对一切众生平等恭敬,对一切众生平等赞叹,对一切众生平等供养,决定没有差别,平等真法界。我们心不平,不平就有高下;我们的心不清净,不净就有贪瞋痴,有是非人我,有自私自利。这些东西从哪里来的?自性里头没有,完全从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假的不是真的。虽然不是真的,它变现假的境界,让你在假境界里面受苦受乐,你感受有苦乐。人很少有不作梦的,梦从哪里来的?心想生,梦是心想生。我没有想这个事情,为什么会做这个梦?你现在没有想,你阿赖耶识里头有档案。过去生中的事情,无量劫前的事情,或者这一生当中,从前所造的,梦中你不能控制你的意识而起现行。

  所以你要晓得,修行人、觉悟的人,梦境是自己的一个考验。如果常常做恶梦,功夫不得力,自己要有高度警觉,要认真努力。功夫得力,第一个恶梦就没有了,过去常常做恶梦,现在一个都没有了,证明你功夫得力。力量在哪里?你的善心所的力量强,恶心所的力量薄弱,所以境界现前现善境界,《感应篇》里面讲「趋吉避凶」的原理在此。趋吉避凶怎样修?从心地里去修,不是去找个好环境,不是这个意思,从心地上修,才是真正趋吉避凶。你的心不善,行为不善,找到一个好环境,你去住到那里还是受灾受难,你能够逃得了吗?逃不过的,一定要从心地做个转变。

  真心是『不住见闻觉知』,真心里有没有见闻觉知?有,见闻觉知是它的作用,这是后得智。后得智从哪里来的?从根本智来的。根本智里面没有见闻觉知,就不住。『永离一切分别之想』,永离分别,底下那个「想」是执著;换句话说,永远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是我们的真心,是我们的六根根性。所以『渐渐能过四空等境界相』,渐渐,「能过」是超过,「四空」是四空天、无色界天。超过,那不就是超过三界、超过六道。这是什么三昧?是无觉无观三昧。『得相似空三昧』,这是讲你在用功,用这种方法,这个功夫得力的话就超越三界。『得此三昧,识想受行能分别相,不现在前』,这是什么境界?《心经》里面讲的「照见五蕴皆空」,这是功夫得力,五蕴的相空了,五蕴是三界六道,所以你超越三界了。

  能分别的止住了,所分别的境界相也没有了。诸位要记住,这话要听清楚,所分别的境界相没有了,外面境界有没有?境界还有。你自己分别外面境界相这个念头没有了,然后你才看到外面境界相的真相。真相是什么?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佛说的这一句话,你就真正看到了。就像我们看电视画面一样,不是真的,你在这个境界相里面就得大自在。这个境界相永远不会干扰你,为什么?你能分别、所分别的念头没有了。这就是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生活的真相,所以叫游戏神通。他们在六道里面是看戏的,我们在六道里面是演戏的,演得好辛苦,假戏真做,苦不堪言。他们在旁边看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统统是假的。这是讲功夫得力了。

  【从此修学,为善知识大慈悲者守护长养,离诸障碍。勤修不废,能入心寂三昧,复能入一行三昧。】

  你以这个基础真正好学,只要你肯学,佛菩萨就来帮助你,这正是「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有好学的一念,这就是感,佛菩萨就应,你就会遇到善知识,不断遇到善知识,且常常遇到善知识。为什么那个人运气那么好?他有感,佛菩萨就有应。你为什么遇不到善知识?你没有感。感不是天天跪在佛菩萨面前烧香、礼拜、祷告,那个没有用处的,不能感应的。感应是一念真正好学的心,你不要拜佛菩萨,不要烧香,不要供养佛菩萨形像,都有感应。所有供养形式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是一念好学好善之心。好学是希望成佛道,好善是希望普度众生,像佛菩萨一样服务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这一念就是能感,诸佛菩萨就会有应。

  『为善知识大慈悲者守护长养,离诸障碍。勤修不废,能入心寂三昧,复能入一行三昧。』这种感应,真正不可思议!如果我们没有这一念心,你就没有办法得到这个感应。我这一生有这么一点小小成就,实在讲就是有这个心,有一个好学的心,有一个喜欢帮助人的心。我在台湾,第一个遇到方东美先生,紧接著遇到章嘉大师,章嘉大师圆寂之后,遇到李炳南老居士,善知识一个接一个没中断。『大慈悲者守护长养』,我在弘法这三十年当中,韩馆长就是「大慈悲者守护长养」。她往生了,今天李木源居士「大慈悲者守护长养」。善知识、护法大德,都遇到了。诸位要知道,这里面的缘缺一个都不能成就,我遇到这三个老师,少一个都不能成就。护持的人,如果馆长走了以后,底下再没有人继续护持,我们弘法利生的事业到此告一段落,就划休止符没有了。一个接著一个都是佛菩萨安排的,我们有感,佛菩萨有应。『离诸障碍』,弘法,学佛法,弘扬佛法,护持佛法,障碍不晓得有多少,无量无边,所以不是真正智慧、大慈悲心,克服不了这些障难。有智慧、有毅力、有决心破除障碍,『勤修不废』,这样才『能入心寂三昧』。什么叫「心寂三昧」?今天时间到了,我们留到明天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