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四十五集) 1998/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012-0045
请掀开经本《科注》卷下第六十一面,请看经文: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诸世界中。六道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地藏菩萨名。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苦。何况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将是命终人。舍宅。财物。宝贝。衣服。塑画地藏形像。或使病人未终之时。眼耳见闻。知道眷属。将舍宅宝贝等为其自身。塑画地藏菩萨形像。】
先看这一段,这是转临终时候的恶业。这桩事情已经有许多人注意到了。我这次在澳洲就有同修来问我,关於自己的家亲老人,临终时候要怎样处置,怎样帮助他。这些同修对佛法未必有很深刻的认识,可是他们都能够关心到临终的大事。佛家常讲「死生事大」。因为人在临终的时候,并不是说这个人就死了,死了一切都了了,那就无需要这些顾虑。可是这个世间有不少聪明人、有智慧的人,更难得是宗教的信徒,即使对於生死大事所以然的道理他并不清楚,可是这个事实的存在,他们都能够深信不疑,都能够想到死了以后到哪一道去投胎,哪一道去受生?能够觉悟到这一点就相当不容易。在一般讲就是因缘果报,他能够意识到这个层次,在世间起心动念,一切造作都会收敛一些。这也是近代印光大师挽救世道人心,消除世间的劫难,特别提出因缘果报的教学,道理就在此地。如果跟他讲宇宙人生的大道理,真正能够体会理解的人并不多,可是讲因果报应的理论与事实,一般人都能够明了,都能够体会得到。对於改变世间的人心,劝勉大家断恶修善,消除世间一些灾难,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地藏经》对於这个理念、这种教学,可以说分量非常的重。这也是我们前面提到,为什么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把教化众生这个任务委托给地藏菩萨,道理就在此地。
经文一开端,叫著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代表六道众生。所以叫著观世音菩萨,也就等於叫著我们的名字一样。往下的经文开示,对我们来讲无比的亲切,特别我们看到『未来现在诸世界中』,把「未来」放在前面,他说的「现在」是当时法会里面的大众摆在第二,未来摆在第一,可见得这个经,实际上讲经的意思是对我们讲的。「诸世界中」,就不只一个娑婆世界,也显示出地藏法门尽虚空、遍法界,跟净土经、跟《华严经》无二无别,点点滴滴显示到,大乘法的范围是尽虚空、遍法界。大乘的对象是法界当中一切众生,我们体会到这个意思,你的心量才能拓开,这是真心,这是我们本有的心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是一切众生本有的,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现在心量为什么会搞得这么小?心量小,才会被这些邪门外道欺骗,才会有吃亏上当这些事情,心量拓开就没有了。虚空法界无不包容,所以经文字字句句意义无限的深广,我们要能体会,要在这里头学习。所以是「诸世界中」,没有写娑婆世界。
这里面特别是讲『六道众生』,诸佛刹土都有六道众生,有的没有六道众生的,但是不多。像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六道众生,大多数诸佛国土都有六道众生,很苦,迷得很深。『临命终时,得闻地藏菩萨名』,关键的字样在「闻」,此地的闻是菩萨三慧里面的「闻慧」,你就晓得不是随便听到,我们世间一般人在这里错会了意思。这是大乘经,一切都要用大乘菩萨的标准来衡量。菩萨「三慧」是建立在声闻「三学」的基础上。现在有许多人说念《地藏经》,也依照《地藏经》里面所讲的去修行,但是得不到果报,於是谤佛、谤法,说《地藏经》不灵。他没有想到,他自己错解如来真实义,不是经不灵。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你有没有达到「善」的标准?没有人想到。善的标准是什么?「三福」,跟我们说得很清楚,世间善人的标准:「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做到了没有?你做到了,你是世间善人。佛法是建立在世善的基础上,你连这个标准都做不到,你学佛是佛门外面的学佛,没入门,怎么修都是门外汉。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
有这个基础之后,这才能入佛门,入佛门标准是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做到了没有?三皈,大家今天做的是形式,没有实质内容,怎么会有感应?戒经里头明明白白跟我们讲,你真正受持三皈,你就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你今天三皈受了,一个护法神都没有。你受五戒,每受一条戒有五位护法神保护你,五戒具足就有二十五位护法神日夜卫护。你今天一个护戒神也没有,一个护法神也没有,你三皈五戒白受了。今天的佛教我们要清楚,大家发心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这是了不起的大事业!世间任何事业不能跟这个相比,所以佛法在「行」,不在「说」,说得再多,都没有用处,一定要做到。具足第二福,闻慧才有基础。这是初级的佛法,修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开了之后才有「闻慧、思慧、修慧」。这个地方「得闻」,菩萨闻地藏菩萨名,一闻名就相应,与什么相应?与全经相应。地藏菩萨是这一部经的名字,听到这个名字,全经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同时都能现前,你才能悟入这个境界。
所以说『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苦』,永远不会堕三恶道,这是什么境界?你们同修们都清楚,你们都学过教的,证须陀洹果就永不历三恶道。如果没有证须陀洹果,就不能避免三恶道。此地说听到地藏菩萨名就证初果,在大乘圆教这个地位就是初信位的菩萨,这不就是跟你讲超凡入圣了?你要说他怎么会一听菩萨名号,就能够入这个境界?诸位想想中国过去禅宗许多公案,不一定是听佛名、菩萨名,说不定你见到一样东西,听到一种声音,豁然开悟。这在禅宗公案里面,我们听说很多。那个难,那是契入自性的境界,这个容易,教下比宗门容易。但是教下的悟入,没有宗门那么彻底,宗门不悟是没办法,一悟他见性。这个地方悟入的时候,不见得是见性。但是一念想到经教当中,教导我们的这些教诲、教训,在自己心上油然而生,就能够当下忏除自己的业障,就能够发心效法地藏菩萨的行谊,这就入初信菩萨位。初信菩萨位在断德上来说,跟小乘初果相同,真的永不历三恶道。虽然没有出离六道轮回,决定不堕三恶道。你要问为什么不堕三恶道?三恶道的缘断了。
三恶道的缘是什么?贪、瞋、痴、慢。这个人念念想菩萨,念念效法菩萨,贪、瞋、痴、慢、疑这个心断掉,真的没有了。念念与清净、平等、觉、慈悲相应。迷的人起心动念没有忘记自己,总是以自己为本位,这是迷,执著,放不下。觉悟了的人,念念想一切众生。这个世界灾难这么多,众生这么苦,觉悟的人是起心动念:我们如何去帮助他,如何拯救这个灾难。我们自己智慧不够,能力也不够,福报也没有,那起这种心、动这个念,不叫打妄想吗?没错,是个妄想。如果是真心想这个问题,自然就得佛菩萨加持。我们没有智慧,佛有智慧,我们没有能力,佛有能力,我们没有福报,佛有福报。这从前章嘉大师教导我,他老人家教我要依靠佛菩萨才行,不能依靠人。人有大护法,在这个世间作大官、发大财的,你依靠那些人不可靠,依靠佛菩萨才可靠。我们以真诚、清净、平等、觉心,以大慈悲心,为社会、为众生,特别是为苦难的众生,跟地藏菩萨很相应。诸佛如来、诸大菩萨,他们的法身、报身、应化身都是尽虚空、遍法界,哪个地方有感,哪里就有应,感应道交,丝毫不爽。
这个大道理我们要通达明了,然后你的心才清净,才能有感应。我们学佛凭藉什么?就凭藉这点。我们自己成就,是众生之福;我们自己不能成就,众生就受苦,就有灾难。所以一切众生的苦难,我过去常常提醒同修们,苦难谁造成的?我造成的,我修得不好,才让众生受苦。责任一定要自己肩负起来,绝不能推给别人,「这个事情与我无关」,哪一个佛菩萨说众生苦难与自己无关?你查遍经没这个说法。佛菩萨跟世间人不一样的,大家都晓得觉、迷不相同,迷惑颠倒的人他推诿、推卸责任,觉悟的人绝不推卸责任。所以断德相同,智慧不相同,初信位菩萨的智慧比小乘初果高得太多,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你了解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你读这段经文就不会疑惑,就知道这是真话。
下面是讲修福,能修福就更好了。这是讲『何况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家亲眷属。『将是命终人,舍宅、财物、宝贝、衣服』,这一段很重要!一定是他自己的财物拿来修福,这才有功德。拿别人的财物来修积功德,自己什么都得不到,所修积的功德是别人的,自己还落得一身罪业,这个要懂得。一定是自己的,自己的财物才叫「净财」。如果他在世间福报很大,他家里面的房子很大、土地很多,在中国古代我们见到,往往他将自己的宅舍捐献出来做道场,这我们在中国历史上看到很多。像近代的杨仁山居士,那是个大富长者,他在往生之前,没有往生的时候他就写下遗嘱,把他自己的宅舍捐赠出来,「金陵刻经处」,你们现在到南京,去看看金陵刻经处是杨仁山的家。他的这些财产没有留给他的子孙,捐献出来做佛教的事业,这是我们一个最好的模范。他的财物、宝贝真的全都捐献出来。衣服布施,你的衣服太多了送人,世间苦难的人很多,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为什么不拿去捐献出来布施?这叫真正修福。我们自己用有几套换洗衣服足够了,有几双换洗的鞋子也足够了。我们从前在报纸上看到,富有人家一个人,有总统的夫人,她的鞋子就几千双,比卖鞋店的还多,衣服多少千件,我们就不晓得了,报纸上没有登。你一个人怎么穿得了!布施是修福。
布施修福的方法很多,此地是举出一个例子,我们读经也不要死在句下,那就错了。布施的方法很多,这个地方是举一个例子,『塑画地藏形像』,为什么?这个事情最容易做。如果叫你像杨仁山一样,捐献舍宅做道场,那就难了。有很多人说:「我没有这么大的力量,我家的房子很小」。就是捐出去也不能做道场,举出这一个例子。如果讲塑画地藏形像,这不难,随你的财力,你有能力,塑造庄严高大的地藏菩萨形像。力量小的,请一个人给你画一尊地藏菩萨形像,这就是说随分随力。可是在那个时候行,没有问题,造像功德很大。现在这个时代造像,问你有没有功德?不可否认,功德是有,但是不明显,现前得不到果报。这个道理在哪里?佛法弘扬不彰,《地藏经》念的人很多,《地藏经》里面的意思几个人了解?由此可知,如果令一切众生在佛门里面做真实功德,现前就能够得到果报的,一定要有人宣扬,将地藏法门讲得透彻、讲得清楚,人家一见地藏菩萨形像他感受就不一样。
如果对於佛法完全不了解、不明白,甚至有误会,这是偶像,地藏菩萨形像供奉著,他看到丝毫恭敬心都没有,而且还批评拜偶像,迷信!我们问问:对於他这种批评的人、指责的人,有没有好处?有好处,「一历眼根,永为道种」,那是无量劫以后才起作用,现在不起作用。经上讲得很清楚,毁谤之罪还是要堕地狱去受罪,等到那个罪受完了之后,这一历耳根的道种,将来遇到善缘,他能起现行。由此可知,弘法工作在现前比什么都重要,世出世间任何的事业,都比不上弘扬佛法事业这么重要。我们同学们发心出家了,不管你出家的因缘是什么,总算是善根、福德、因缘现前具足,发心的因缘可以不必去计较。这一生当中有机会接触到正法,有机会闻到正法,修学正法,这就成了。这不仅是我们一生值得庆幸之事,正如古德所说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会」,我们这一生遇到了。一定要珍惜,一定要发愤。发愤是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这叫发愤,我们这一生这个机缘就没有空过。不能够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非常可惜,佛经上讲「可怜悯者」;可怜悯不是指别的人,一个人一生没有遇到佛法,那有什么可怜?遇到佛法当面错过,这个人真可怜。由此可知,佛经上讲「可怜悯者」指谁?指我们这一批人,当面错过机会,不能在这一生当中契入境界,原因就是你还是随顺烦恼习气,你还是不能够克服自己。
念佛堂建立之后,许多同修给我们做出好榜样,克服自己。本来自己烦恼很重、习气很重,睡眠很多,萎靡不振,进念佛堂一点信心都没有,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怎么能熬得过来?进去之后,念过几次就把烦恼习气克服了,这是很明显的榜样。所以念佛堂成就很多人,念佛堂的功德无比殊胜。老年人看到年轻人都那么精进,觉得自己时日不多更应当精进,得到鼓励;年轻人看到老年人,年岁那么大,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他们都不眠不休,年轻人就更惭愧了;互相鼓励、互相警策,能收到这个效果。你一个人念佛容易懈怠,容易随顺烦恼习气,这就是为什么唐朝时候马祖、百丈大师提倡共修,建丛林就是提倡共修,共修的好处在此地,叫「依众靠众」。在这以前,佛讲经说法,教导大众。修行,个人自己事情。我们在佛经里面没有看到佛领众修行,佛只是讲经说法,修行在个人;那个时候个人都会用功,不需要人督促,个个有成就。
从正法到像法,再像法转到末法,人的根性一代不如一代,逐渐懈怠、懒散、放逸,很难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所以马祖、百丈才提倡共修。「马祖」,大家听清楚,不是民间拜的「妈祖」,你要那样体会,你就搞成大错了。祖,他是禅宗的祖师,他俗家姓马,一般人称他马祖,他的法名道一禅师;一般习惯上称他作马祖,不是民间拜的妈祖。道一禅师跟百丈禅师两个人发起建丛林,提倡共修,提倡依众靠众,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特别是在末法时期,过去方东美先生跟我讲过很多遍,他说佛教要再复兴,一定要恢复丛林制度,就是恢复共修的制度。我们现在今天提倡弥陀村,「弥陀村」就是丛林的现代化。形式上跟从前丛林不一样,实质上是相同,这就是佛家常讲续佛慧命,我们在形式上改变,实质上没有改变。
所以佛家的教学,我们也一定让社会认知,我们教学的方式,跟现在社会教学的方式不同。为什么不同?目的不同。社会的教育在培育技能,佛法的教育目的在求开智慧,破迷开悟,是在求真实智慧,不是把技术能力摆在第一,我们是把真实智慧摆在第一,这是完全不相同。佛家教学在戒定慧,我们的教科书也是戒定慧三学,这部《大藏经》人称为三藏,「三藏」是「经、律、论」三藏,里面讲的就是戒定慧三学,这跟世间学校的教学完全不相同,我们必须把这个告诉世人。如果以他们概念来说,佛家著重在德行的教育,现在社会教育缺乏这一层,这个环节没有。如果要社会安定,要世界和平,要多元化的社会,能够达到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合作,德行教育非常重要。这是一个特殊教育,不是普通教育,如果用普通教育概念,依照他们的法令规章,佛学教育就没有办法达到自己的目标,这个我们一定要明了、要懂得。中国古代的教学跟佛教教学很接近,但是现代教育,跟中国古代教学、跟佛家教学完全不相同。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也要让社会大众认同,使将来佛教教育能够畅通而没有障碍,我们会对社会交出我们的成果。我们培训这些法师,法师有出家的法师、有在家的法师,出家、在家的法师对社会会有贡献的。这是这一段说出修福。
底下这一段这是讲转业,转业最好是让病人知道家亲眷属给他修福,为什么?经论里头常说「境随心转」,家亲眷属给他修福他自己不知道,转变难、转变慢,因为他不晓得、不知道自己有福,他有自卑心。如果知道自己有福报转变就快。大经里头常讲「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我们给他修福,一定要让他知道,他知道自己修了哪些福报,真实的福报,他就生欢喜心,所以转业容易。因为这个原因,「使病人未终之时」,他头脑还清楚,告诉他:家人把他的财物拿去修种种福报。
在我们现前,诸位能看得到的洪老居士,我们去看他的时候真正是像病危一样,他自己也是这样想,恐怕来日不多,赶紧把这块地捐献出来,让李木源给他做好事,天天催他,怕什么?怕他自己死了以后,这个事情做不成,一天打好多次电话。李木源真热心,一天跑好多次。自己真正知道,尤其李木源把弥陀村的构想告诉他,他欢喜,那他真正做了一桩好事情,他真的就转了,还转得那么快。他喉咙的癌细胞居然就拿出来,听说现在可以封口,喉咙打了个洞三年了,居然好了!他转得这么快。他所修的福报,比塑画地藏菩萨形像要殊胜多了,他有这个福、也有这个财力,有这份诚意来做念佛堂。
昨天李居士来跟我商量,念佛堂我的建议是供养一万尊阿弥陀佛,他跟我研究一万尊阿弥陀佛像,是用木雕还是用浮雕的方式,怎么样来做。念佛堂里面,我们为什么供那么多佛像?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一切诸佛如来加持,一切诸佛如来都念阿弥陀佛,所以你进到这个念佛堂,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亲近了。第二个意思,我们念佛的人将来都成佛,念阿弥陀佛都作阿弥陀佛,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进入念佛堂,念佛堂的佛像有一尊是自己,你说多亲切。所以进入这个里面自他不二,生佛不二,众生跟佛是一。这里头有表法的意思在,所以这个功德无比的殊胜、无比的庄严。我们每一个进入念佛堂的人亲切的体会,所以这个佛像要塑得很庄严。我们也用这种方式来发展这个道场,使人人能生欢喜心,全心全力来成就这个道场,希望这个道场做为世界念佛道场一个好样子。现在每个月从海外各个地区,组团发心到此地来念佛的逐渐多了,自自然然形成一个念佛的中心的念佛堂,所以有不可思议的感应。洪老居士七十九岁的生日刚刚过,我们听到这个喜讯,三宝加持,使我们信心更坚固。这段经文我们可以举出现前的例子。后面是果报,诸位翻过来看:
【是人若是业报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寻即除愈。寿命增益。】
现前洪老居士的果报正如经上所说,他的业报应该是得重病,做了这个功德他的病就好了。不但病好了,还延年益寿,一点都不假。注解里面说得很好,我们把它念一念,「何故须为病人於地藏处,修供塑像」,这是先提个问题,为什么这样做?「以能愈病益寿也。」,原因在此地,能够叫疾病免除,能够延长福寿。有寿没有福,那还很苦。有寿又有福,因为他修的有福,供佛能延寿。下面举「《止观》云」,《止观》是天台教义;「怖畏恶道,人命无常,一息不追,千载长往」,这是佛祖给我们提出的警告,这是事实真相。世间人真有不怕恶道的,这是佛经里面所说的「一阐提」,没有善根的人,他不知道恶道的恐怖,依然造作罪业。特别是打著佛教的旗号欺骗一切众生,求得名闻利养,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造的都是地狱业报。人的寿命很短促,「人命无常,一息不追」,一口气不来,那就堕落了。「千载长往,幽途绵邈」,这是形容三恶道,三恶道容易堕入,很难出来。
下面讲「无有资粮」,用现在的话来说,没有出离三恶道的条件。这时你怎么办?堕落三途之后,想修福没有缘。我们人在这个世间,多少有财富的人、有福报的人、有能力的人,一生当中遇不到修福的因缘。想修福没有地方去修福,往往由於愚痴,不认识真正的福田,将自己的财富力量去护持邪道,不但没有去种福,反而招来一些殃咎,这种情形很多很多,我们常常看到。
由此可知,消除业障这句话说来容易,做起来确实不容易,一定要有慧、要有福,没有福慧想消除业障都消除不了。如果我们很冷静的观察,不要看别的,看学佛的同修,就在我们周边这些人,你仔细观察。他是很希望消业障,也很认真努力在做消业障的工作,自己以为那个修福是消业障,可是你仔细去一观察,他所做的跟他的目的恰恰相反,想消业障他做的工作是在增加业障,并没有把业障消除。他为什么会这么做?没有智慧。为什么没有智慧?读经太少,对於宇宙人生真相他迷惑,他不清楚。佛法哪是正法?哪是邪法?他没有能力辨别,把假的当作真的。谚语常讲「认假不认真,听骗不听劝」,愚痴!世间人常讲「舍财消灾」,他财是舍了,灾没有消掉,不但没消灾,还增长了灾祸,愚痴到这个样子,你说多可怜!
所以我们才知道,佛在经上反覆叮咛,不但我们要解义,还要深解义趣。你解得浅还不行,要解得深。然后才懂得怎样修福,怎样积功累德,怎样消除业障,怎样入佛境界。关键都在深解义趣这一句。所以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他的事业就是为一切众生办这桩事情。世尊给我们树立最好的榜样,他老人家一生四十九年天天讲经说法,帮助大众深解义趣。到后代才有出家人放弃讲经,领众薰修,这都是大慈悲的表现。他能不能讲?能讲,他不是不能讲。为什么放弃讲经,去领众修行?目的是一样的,帮助大众在一生当中快速成就,道理在此地。在今天这两者要并重,才能够收到效果,单单靠讲经,不提倡修行,人只有闻慧,只有解悟。解悟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纵然修福,这个福也是人天福报,或者说是六道里面有漏的福报。只能够救一时之苦,不能够解脱,所以一定要提倡行门。有解有行,解行并重,定慧等学,对末法时期的众生才收到效果。否则的话,有行无解,行功夫用久了,如果得不到效果,他就生疑心、就疑惑,就会退转,因为他不明理。现在道场,讲堂跟念佛堂结合在一起,这好!这是我们所提倡,我们尽心尽力来推广,认真去做,经典里面所说的果报我们一定会得到。再看末后这段:
【是人若是业报命尽。应有一切罪障业障。合堕恶趣者。承斯功德。命终之后。即生人天。受胜妙乐。一切罪障。悉皆销灭。】
所以说依教奉行有这两种不同的果报,一个是寿命没有尽,消业障延福寿。一种是业报尽,业报尽了他这一生所造的罪业,必定堕三恶道。能够在临终之前,闻佛菩萨名号,见佛菩萨形像,生真实忏悔之心。瞻礼,前面说过,瞻礼当中生惭愧心、生忏悔心,真正发心改过自新。如果这样的心生不起来,瞻礼的效果就很微薄。那还是堕三恶道,只是在阿赖耶识里面种一个善因种子而已,它不能起现行。如果在瞻礼当中生惭愧心、生忏悔心,他就能够在现行里面就转业,这个种子立刻就起现行,他就能够脱离三恶道苦,决定得人天福报。怎样决定他生天道或者生人道?都在那一念忏悔的力量不一样,真心恳切忏悔,力量就很大,就能从三恶道报生到天道;如果有惭愧心、忏悔心,力量不是很强,他就生到人道。人、天两道受生,果报差别很大,都在一念心的转变。如果临终的时候能够闻到净土法门,一心恳切愿生西方净土,福报是无比的殊胜。所以净土法门,十方一切诸佛赞叹,一切诸佛菩萨宣扬,劝勉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有道理的,这个法门才能令一切罪苦众生究竟解脱。但是关键还是一句话,如果不能克服自己烦恼习气,也只能跟净土结一个法缘,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凡是往生净土的人,《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由此可知,都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才能在这一生当中往生。
什么样的人才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第一个条件得人身,第二个条件闻佛法,闻到净土的经论,这是证明你多善根。什么是多福德?接触净土,听到这个法门就生欢喜心,能信能愿,能依教奉行,多福德。我们听,听了不能相信,信了不能够理解,理解了又不肯做,不肯真正修行,修行了不能够克服自己烦恼习气,这都叫少福德。善根虽然有,缘有,你遇到了,你的福报很薄,还是欠缺这一点,这一生当中不能往生,再等来世。来世不是等来生,不见得。下一个机会可能是无量劫之后,你才晓得这个事情麻烦。所以遇到机会,聪明人这一生马上把它抓住,不要再等下一次;下一次不晓得什么时候再等到,绝对不是来生,第二生、第三生…不是的,下一次可能就是多少劫,多少亿万年,你才会再遇到,这个事实真相一定要明了。
怎样才在这一生当中把机会抓住?没有别的,「放下」,真正能放得下。放不下怎么办?印光大师教给我们的方法很好,他老人家说把「死」字贴在额头,念念想我就要死了,你还有什么东西能带走?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你再看看周边这些死人,哪一样东西他带走了?所以印祖教人常常想著「死」,我就要死了,这个方法非常好!他老人家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他自己小念佛堂,自己的关房,只供一尊阿弥陀佛像,佛像后面写了一个大字「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对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丝毫不沾染,彻底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决定得生!世间人念佛,为什么还不能往生?没有放下,依旧有留恋。
这个地方「放下」,诸位也不能误会,不是教你在事上一切都放下、都不干,一心到念佛堂去,那也得有很大的福报。我们现在出家,谚语常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就是说明我们本分的事情,我们活一天做一天,虽然做,绝不执著,那就是放下。决定不留恋,保持心地清净,这个重要,一丝毫不染著。我今天应该做的事情统统做了,明天做不做?不要去想它,念念想阿弥陀佛来接引,念念希求往生极乐世界,这就对了。明天还没走,明天再干一天,我们也不是希求阿弥陀佛赶快来接我们,一切随顺,顺其自然,一切都让阿弥陀佛安排。阿弥陀佛还没有来,意思就是说要我们多干几天,我们很认真、很努力在做,念念跟阿弥陀佛都相应。寿命还没有尽的时候多帮助一些人,把这个法门尽心尽力介绍给大众,推荐给大众,我们今天干的就是这个事情,除这个事情之外,世出世间一切法与我们毫不相干,这个作法就对了。这个作法就是「常常把死字贴在额头」,不是说死字贴在额头,就什么事情都不干,那你完全错解祖师的意思。这个字贴在额头就是万缘放下,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念念为众生,念念为佛法久住世间,我们全心全力在做。再看下面一段经文,这是第三个段落,「示先亡生界」,这也是不可思议的感应。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时。或三岁。五岁。十岁已下。亡失父母。乃至亡失兄弟姊妹。是人年既长大。思忆父母。及诸眷属。不知落在何趣。生何世界。生何天中。】
这种情形在世间有,往年常有,现在人少有。现在人能够还想到父母、兄弟姊妹,真的不多,这是人心愈来愈薄,就是亲情愈来愈薄,道义愈来愈薄。反过来,现在烦恼愈来愈重,造恶愈来愈严重,只顾自利,不顾别人,甚至於家亲眷属都不照顾。李居士常常跟我们说,有一些儿女的,父母老了把父母送到老人院,第一个月还缴一点钱,老人院收养老人,譬如一个月费用五百块钱,他头一个月缴;第二个月大概拖很长的时间才送来,第三个月没有了,以后人就不见,不来了,父母不要了。实在说现在这样的人很多,连畜生都不如,畜生还知道照顾父母,你想这个世间多么悲惨,老人多么可怜!老了,工作能力没有,体力衰退,自己所积蓄一点钱,都被儿女想尽方法夺去,晚年的生活有一些靠政府补助,有一些靠社会救济,多么悲哀!这是我们时时处处都能看得见。
这些没有人养活的老人,靠社会慈心人士来救济、来帮助。做这种慈善事业,有真的、也有假的。真的,那当然是积功累德,果报殊胜。但是有假的,假的是假借这些事业,图自己的名利,以这个为号召,慈善救济来号召,到处募捐劝化,拿了这些钱一半自己享受,另外一半才照顾老人。古人有一句很不好听的话,「慈善家,慈善起家」,后面这句话就说,他慈善家,他怎么发达?靠外头募捐,干这个事情起家。现前他是得到一些享受,果报都在三途,他没有尽到做慈善的责任。真正做慈善事业,你这个慈善事业机构很大,养人、用的人也不少,当然有必须要的开销,除必须要的开销之外,所有这些财物都要供养这些老人,那才正确。
我们在澳洲,参观澳洲的退休村,这个退休村是私人经营的,专门照顾老人,他收费。我们去考察,他收费收得很合理,费用里面有服务费,服务费是什么?是他们里面这些员工薪水,收多少?百分之五。老人住在里面要缴费,一个星期一百七十块钱,他的生活费,包括在里面环境整理所有一切费用在内,一百七十块。一百七十块里面扣百分之五,做为里面员工的工资,这个合理。所以我对他们很尊敬,他们做的是真正慈善事业。是拿到一点很少的待遇,自己生活能够过得去,把自己精神、自己能力统统贡献在这个退休村,全心全力照顾这些退休的老人;不能说照顾,自己没有生活,那不可以,你总得要照顾他的生活,所以他是得到合理的报酬,这是如法。像这种方式的慈善事业,我们值得赞叹,值得介绍来推广。它不是慈善机构完全收容老人,自己到外面化缘募捐,那个很容易造罪业。
今天社会非常复杂,里面有佛菩萨在利益众生,也有一些妖魔鬼怪,假借这些慈善的名义,图自己的名利,损害众生的都有。我们要认识清楚,要有能力辨别,所以现在这个世间非常悲惨。还有道义的,心地还有厚道的,不是没有,愈来愈少了。这些知恩报恩的人,这个经上是讲这些人。经文里面特别是指『未来世』,他没有讲现在,说未来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时』,这时候就更小,还在吃奶的时候,他的父亲、母亲,或者兄弟有过世的,这么小的时候,就遭遇到这个不幸。或者是『三岁、五岁、十岁已下』,在从前大概亲人过去,长大之后都记不清楚,记忆都模糊。现在比较方便,现在有照片,彩色的,还有录相,所以虽然很小父母过世,如果家人把他这些资料保存下来,他年岁大了还能看到亡人的容貌。如果把他讲话录音下来,音容宛在,比过去方便多了。我们读到这些经文的时候,我们就要晓得,家庭里面生活的录音、录影,尤其父母对於婴儿的照顾关爱关怀,录下录相带,好!到他年老的时候忘记父母,放给他看看:你看你小时候父母对你怎么关照?提醒他的孝道,你今天用什么态度来对你的父母?
我们读这个经要懂得这个道理、这个作法,教他自己细细去思惟,就能够知道家亲眷属死了以后的状况,他要有智慧,多去想想也能够了解。父母在世一生的生活行持,善因决定感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今天科技发达非常方便,每一个家庭自己都可以做生活的录相。古时候没有这些科学工具的时候,这个人年岁长了,想念他的父母、想念他的家亲眷属,不知道家亲眷属示现在哪一道?在哪一个世间?或者生到哪一个天中?有这一些想法,大概都是学佛的人,都是很热心信仰宗教的宗教徒,他们才会想这些。不信宗教的人,他就不会想到家亲眷属会到哪一道投生?会到哪一个天上?他不会有这个念头。能够有宗教信仰的,会有这些思想。在外国对於宗教信仰一般相当重视,我在美国住的时间很久,美国的小学就重视宗教信仰,老师会劝学生选择一个宗教,如果这个学生没有宗教信仰,老师就会认为这个学生是个问题学生。他有宗教信仰,不管你信仰哪个教,老师都会非常欢喜,尊重你、爱护你、帮助你。外国对宗教信仰非常重视,宗教是维持一个人的品德,他能够敬神、读经,他的思想、行为,自然就有一些约束,不敢为非作歹,所以他们把这个当作道德的教育。反而近代的东方人对这点疏忽了。我们看下面这段经文:
【是人若能塑画地藏菩萨形像。乃至闻名。一瞻一礼。一日至七日。莫退初心。闻名见形。瞻礼供养。】
这是世尊教我们修行的方法,你要想求知道自己家亲眷属,过世之后生到哪一道、哪一界,也能满你的愿望,佛教给你修学的方法。这个方法最重要一句话,就是『莫退初心』这四个字。修学方法有好几种,『塑画地藏菩萨形像』,这是一种,『闻名瞻礼』也是一种;换句话说,法门很多,略举一二。关键在『一日至七日,莫退初心,闻名见形,瞻礼供养』,这再重复一句。这种事情在中国古书里面记载很多,中国人重视孝道,提倡孝敬的教育,所以中国的教育根本就是教孝、教敬。这个教学的思想,自古以来一直到清朝末年都没有改变,可以说这是中国教育的宗旨,在孝敬。孝敬的落实就是在祭祀,所以古代人民生活里面,祭祀是生活里头最重要的一个项目。
我们读古礼,古礼里头最重要,六种礼第一个是祭礼,祭礼也叫吉礼,吉祥的吉,吉礼就是祭礼,祭祀。中国祭祀的对象是祭祖先,佛经经典里面讲鬼神,鬼神是讲祖先,不是讲别的,是祭祖先;不是自己祖先你去祭祀他,那就是谄媚巴结,与你不相干,你何必去巴结别人?祭祀祖先是天经地义,应该的。祭祀最重要的「祭神如神在」,就是此地讲的意思。主祭的人称为斋公,就是斋戒祭祀的时候主祭的人称为斋公,你就想「斋」是什么?斋戒。在祭祀的前三天,主祭人要斋戒。斋是什么意思?斋是修清净心,要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主祭人要闭关三天,这么慎重。这三天不见客,一切事务统统放下。这三天在一个小房子里面,饮食有人送来、有人照顾,跟闭关一样。三天当中干什么事情?想,因为他祭祀他自己的父母祖先,想他父母祖先生前的生活状况,我们佛家讲观想,要把他想来,然后祭祀的时候就有感应。三天三夜想他祖先在世时候的音容、一举一动,这是思念。所以在行祭祀的时候彷佛听到声音,彷佛见到形状,这个祭祀才有效果。哪里像现在的祭祀,乱心,根本就概念都没有,到那里去行个礼表示一下,一点诚意都没有,完全是在表演做样子,他怎么会有感应!
佛法比我们中国祭典更要重视,七天七夜,一日到七日,中国主祭人才三天,斋戒三天,佛法讲七天。所以「莫退初心,闻名见形,瞻礼供养」,供养是敬心供养,不在乎这些物品,恭敬心就是供养。要用我们平常的话来说,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供养。由此可知,供养不在这些供品,不在这个,那是形式不重要。形式是尽心尽力去办,不必去讲求,不必过分,随分随力,表我们的诚意敬心。实在自己家里很清寒、很贫困,供一杯水就够了,我们的诚敬都表达了。如果一定要做好看,充场面,到外面去借贷来办这些供品,这是错误的,你的祖先决定不希望你去负债,我们负债来供养这是不恭敬,大不敬。为什么?你的父母祖先看到这个样子忧心担心,你负这种债务将来怎么偿还?无债一身轻,自己随分随力尽力供养,究竟圆满,要懂这个道理,佛法里头尤其是讲求。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为最,法供养里面第一个依教修行供养,想到父母祖先对我们的教训是什么?我们有没有做到?我们学佛,佛菩萨对我们的教诲,我们有没有明白、有没有记住、有没有奉行?这是真正的供养。
「闻名见形」都是提示,听到地藏菩萨的名号,想到这部经典里面所有的教诲,不单单是这句名号就算了,不是的,名里头有义,义里头有理有行,这正是大乘佛法里面所讲的「一即一切」,一个名就把整个佛法包容在里面。不仅仅是「大方广」,阿弥陀佛的名号包容一切,任何一个佛菩萨名号都包容一切,所以「一」不是定一,「一」是任何一。不仅是佛法,世法也不例外,哪一法不圆融一切法?法法皆圆融,这才说到真实处,说到究竟处。这样子我们才知道怎样叫修敬。我们今天念佛堂就是修这个法门。最重要的不退初心,初心可贵,古人常说「初发心,成佛有余」,但是一般人为什么不能成就?初心保不住,初心是真心,时间久了他就疲倦、就懈怠,厌倦了,心就变了。纵然去修,都是形式,那一份真诚没有了,所以效果收不到。此地的供养特别要了解,供养是「如教修行供养」。再看底下,这得果报:
【是人眷属。假因业故。堕恶趣者。计当劫数。】
『是人』就是已经亡故的人,『假因业故』,「业」是讲他过去生中所造这些业报,他造作的恶业。造恶业必定堕恶趣,恶趣是指三恶道,堕恶趣的时间长。
【承斯男女兄弟姊妹。塑画地藏形像。瞻礼功德。寻即解脱。】
他的家亲眷属后人,常常想念他,常常能够依教修行,把这个功德回向给他,他能得利益,能够因此而脱离三恶道。这个经上也说到,我们平常,特别是学佛的人,你梦到家亲眷属,醒来之后我梦到已经过去的父母、家亲眷属,他来找你干什么?求你帮助。你醒来之后,你最好是诵经、念佛给他回向,他是来求你帮忙的。世间人,不学佛的人,梦到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给他烧一点纸钱,他需要。你所能梦到的多半是在鬼道,在畜生道他不会找你,他到人道也不会来找你,地狱道他没有办法出来,多半是鬼道。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我有一个同事信基督教,全家都是基督教徒。这同事的太太过世了,邻居也是一个同事,这个同事学佛,跟我们常常接近,我们都很熟。学佛这个同事的太太,在一个星期当中梦到三次,邻居信基督教的太太向她讨钱。因为她在梦中,也就忘掉她已经死了,所以她就跟她讲:你要钱,不能问我要,你应该跟你先生要才对。她说:我先生没有钱,求你帮助。她就把这个事情告诉我,我说:他们信基督教不烧钱,不烧纸钱,所以他没有钱。她来找你干什么?就是问你讨钱,你烧一点纸钱给她。她就真的烧一点纸钱送给她,以后就再没有,再梦不到。这都是事实真相,所以在鬼道、饿鬼道,烧纸钱真管用。
我们学佛之后就明了,最好是诵经、念佛给他回向,很有效果。譬如说梦到,你就把《地藏经》念一遍、或者念三遍给他回向,地藏菩萨名号念一万声给他回向,定数给他回向。他来找你,你真帮忙,确实能够离苦。你诵经、念佛给他回向,他得多少利益,就看你念的诚心,你念的心愈虔诚、愈清净,他得的福就愈大。如果你诵经、念佛里面还有夹杂,乱心所念,他得的利益就少。所以这时候愈是恭敬、愈是虔诚,他得福愈大,我们自己修福也大,经上讲我们自己得福七分之六,他得是七分之一。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科注》卷下第六十一面,请看经文: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诸世界中。六道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地藏菩萨名。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苦。何况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将是命终人。舍宅。财物。宝贝。衣服。塑画地藏形像。或使病人未终之时。眼耳见闻。知道眷属。将舍宅宝贝等为其自身。塑画地藏菩萨形像。】
先看这一段,这是转临终时候的恶业。这桩事情已经有许多人注意到了。我这次在澳洲就有同修来问我,关於自己的家亲老人,临终时候要怎样处置,怎样帮助他。这些同修对佛法未必有很深刻的认识,可是他们都能够关心到临终的大事。佛家常讲「死生事大」。因为人在临终的时候,并不是说这个人就死了,死了一切都了了,那就无需要这些顾虑。可是这个世间有不少聪明人、有智慧的人,更难得是宗教的信徒,即使对於生死大事所以然的道理他并不清楚,可是这个事实的存在,他们都能够深信不疑,都能够想到死了以后到哪一道去投胎,哪一道去受生?能够觉悟到这一点就相当不容易。在一般讲就是因缘果报,他能够意识到这个层次,在世间起心动念,一切造作都会收敛一些。这也是近代印光大师挽救世道人心,消除世间的劫难,特别提出因缘果报的教学,道理就在此地。如果跟他讲宇宙人生的大道理,真正能够体会理解的人并不多,可是讲因果报应的理论与事实,一般人都能够明了,都能够体会得到。对於改变世间的人心,劝勉大家断恶修善,消除世间一些灾难,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地藏经》对於这个理念、这种教学,可以说分量非常的重。这也是我们前面提到,为什么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把教化众生这个任务委托给地藏菩萨,道理就在此地。
经文一开端,叫著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代表六道众生。所以叫著观世音菩萨,也就等於叫著我们的名字一样。往下的经文开示,对我们来讲无比的亲切,特别我们看到『未来现在诸世界中』,把「未来」放在前面,他说的「现在」是当时法会里面的大众摆在第二,未来摆在第一,可见得这个经,实际上讲经的意思是对我们讲的。「诸世界中」,就不只一个娑婆世界,也显示出地藏法门尽虚空、遍法界,跟净土经、跟《华严经》无二无别,点点滴滴显示到,大乘法的范围是尽虚空、遍法界。大乘的对象是法界当中一切众生,我们体会到这个意思,你的心量才能拓开,这是真心,这是我们本有的心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是一切众生本有的,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现在心量为什么会搞得这么小?心量小,才会被这些邪门外道欺骗,才会有吃亏上当这些事情,心量拓开就没有了。虚空法界无不包容,所以经文字字句句意义无限的深广,我们要能体会,要在这里头学习。所以是「诸世界中」,没有写娑婆世界。
这里面特别是讲『六道众生』,诸佛刹土都有六道众生,有的没有六道众生的,但是不多。像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六道众生,大多数诸佛国土都有六道众生,很苦,迷得很深。『临命终时,得闻地藏菩萨名』,关键的字样在「闻」,此地的闻是菩萨三慧里面的「闻慧」,你就晓得不是随便听到,我们世间一般人在这里错会了意思。这是大乘经,一切都要用大乘菩萨的标准来衡量。菩萨「三慧」是建立在声闻「三学」的基础上。现在有许多人说念《地藏经》,也依照《地藏经》里面所讲的去修行,但是得不到果报,於是谤佛、谤法,说《地藏经》不灵。他没有想到,他自己错解如来真实义,不是经不灵。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你有没有达到「善」的标准?没有人想到。善的标准是什么?「三福」,跟我们说得很清楚,世间善人的标准:「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做到了没有?你做到了,你是世间善人。佛法是建立在世善的基础上,你连这个标准都做不到,你学佛是佛门外面的学佛,没入门,怎么修都是门外汉。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
有这个基础之后,这才能入佛门,入佛门标准是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做到了没有?三皈,大家今天做的是形式,没有实质内容,怎么会有感应?戒经里头明明白白跟我们讲,你真正受持三皈,你就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你今天三皈受了,一个护法神都没有。你受五戒,每受一条戒有五位护法神保护你,五戒具足就有二十五位护法神日夜卫护。你今天一个护戒神也没有,一个护法神也没有,你三皈五戒白受了。今天的佛教我们要清楚,大家发心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这是了不起的大事业!世间任何事业不能跟这个相比,所以佛法在「行」,不在「说」,说得再多,都没有用处,一定要做到。具足第二福,闻慧才有基础。这是初级的佛法,修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开了之后才有「闻慧、思慧、修慧」。这个地方「得闻」,菩萨闻地藏菩萨名,一闻名就相应,与什么相应?与全经相应。地藏菩萨是这一部经的名字,听到这个名字,全经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同时都能现前,你才能悟入这个境界。
所以说『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苦』,永远不会堕三恶道,这是什么境界?你们同修们都清楚,你们都学过教的,证须陀洹果就永不历三恶道。如果没有证须陀洹果,就不能避免三恶道。此地说听到地藏菩萨名就证初果,在大乘圆教这个地位就是初信位的菩萨,这不就是跟你讲超凡入圣了?你要说他怎么会一听菩萨名号,就能够入这个境界?诸位想想中国过去禅宗许多公案,不一定是听佛名、菩萨名,说不定你见到一样东西,听到一种声音,豁然开悟。这在禅宗公案里面,我们听说很多。那个难,那是契入自性的境界,这个容易,教下比宗门容易。但是教下的悟入,没有宗门那么彻底,宗门不悟是没办法,一悟他见性。这个地方悟入的时候,不见得是见性。但是一念想到经教当中,教导我们的这些教诲、教训,在自己心上油然而生,就能够当下忏除自己的业障,就能够发心效法地藏菩萨的行谊,这就入初信菩萨位。初信菩萨位在断德上来说,跟小乘初果相同,真的永不历三恶道。虽然没有出离六道轮回,决定不堕三恶道。你要问为什么不堕三恶道?三恶道的缘断了。
三恶道的缘是什么?贪、瞋、痴、慢。这个人念念想菩萨,念念效法菩萨,贪、瞋、痴、慢、疑这个心断掉,真的没有了。念念与清净、平等、觉、慈悲相应。迷的人起心动念没有忘记自己,总是以自己为本位,这是迷,执著,放不下。觉悟了的人,念念想一切众生。这个世界灾难这么多,众生这么苦,觉悟的人是起心动念:我们如何去帮助他,如何拯救这个灾难。我们自己智慧不够,能力也不够,福报也没有,那起这种心、动这个念,不叫打妄想吗?没错,是个妄想。如果是真心想这个问题,自然就得佛菩萨加持。我们没有智慧,佛有智慧,我们没有能力,佛有能力,我们没有福报,佛有福报。这从前章嘉大师教导我,他老人家教我要依靠佛菩萨才行,不能依靠人。人有大护法,在这个世间作大官、发大财的,你依靠那些人不可靠,依靠佛菩萨才可靠。我们以真诚、清净、平等、觉心,以大慈悲心,为社会、为众生,特别是为苦难的众生,跟地藏菩萨很相应。诸佛如来、诸大菩萨,他们的法身、报身、应化身都是尽虚空、遍法界,哪个地方有感,哪里就有应,感应道交,丝毫不爽。
这个大道理我们要通达明了,然后你的心才清净,才能有感应。我们学佛凭藉什么?就凭藉这点。我们自己成就,是众生之福;我们自己不能成就,众生就受苦,就有灾难。所以一切众生的苦难,我过去常常提醒同修们,苦难谁造成的?我造成的,我修得不好,才让众生受苦。责任一定要自己肩负起来,绝不能推给别人,「这个事情与我无关」,哪一个佛菩萨说众生苦难与自己无关?你查遍经没这个说法。佛菩萨跟世间人不一样的,大家都晓得觉、迷不相同,迷惑颠倒的人他推诿、推卸责任,觉悟的人绝不推卸责任。所以断德相同,智慧不相同,初信位菩萨的智慧比小乘初果高得太多,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你了解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你读这段经文就不会疑惑,就知道这是真话。
下面是讲修福,能修福就更好了。这是讲『何况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家亲眷属。『将是命终人,舍宅、财物、宝贝、衣服』,这一段很重要!一定是他自己的财物拿来修福,这才有功德。拿别人的财物来修积功德,自己什么都得不到,所修积的功德是别人的,自己还落得一身罪业,这个要懂得。一定是自己的,自己的财物才叫「净财」。如果他在世间福报很大,他家里面的房子很大、土地很多,在中国古代我们见到,往往他将自己的宅舍捐献出来做道场,这我们在中国历史上看到很多。像近代的杨仁山居士,那是个大富长者,他在往生之前,没有往生的时候他就写下遗嘱,把他自己的宅舍捐赠出来,「金陵刻经处」,你们现在到南京,去看看金陵刻经处是杨仁山的家。他的这些财产没有留给他的子孙,捐献出来做佛教的事业,这是我们一个最好的模范。他的财物、宝贝真的全都捐献出来。衣服布施,你的衣服太多了送人,世间苦难的人很多,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为什么不拿去捐献出来布施?这叫真正修福。我们自己用有几套换洗衣服足够了,有几双换洗的鞋子也足够了。我们从前在报纸上看到,富有人家一个人,有总统的夫人,她的鞋子就几千双,比卖鞋店的还多,衣服多少千件,我们就不晓得了,报纸上没有登。你一个人怎么穿得了!布施是修福。
布施修福的方法很多,此地是举出一个例子,我们读经也不要死在句下,那就错了。布施的方法很多,这个地方是举一个例子,『塑画地藏形像』,为什么?这个事情最容易做。如果叫你像杨仁山一样,捐献舍宅做道场,那就难了。有很多人说:「我没有这么大的力量,我家的房子很小」。就是捐出去也不能做道场,举出这一个例子。如果讲塑画地藏形像,这不难,随你的财力,你有能力,塑造庄严高大的地藏菩萨形像。力量小的,请一个人给你画一尊地藏菩萨形像,这就是说随分随力。可是在那个时候行,没有问题,造像功德很大。现在这个时代造像,问你有没有功德?不可否认,功德是有,但是不明显,现前得不到果报。这个道理在哪里?佛法弘扬不彰,《地藏经》念的人很多,《地藏经》里面的意思几个人了解?由此可知,如果令一切众生在佛门里面做真实功德,现前就能够得到果报的,一定要有人宣扬,将地藏法门讲得透彻、讲得清楚,人家一见地藏菩萨形像他感受就不一样。
如果对於佛法完全不了解、不明白,甚至有误会,这是偶像,地藏菩萨形像供奉著,他看到丝毫恭敬心都没有,而且还批评拜偶像,迷信!我们问问:对於他这种批评的人、指责的人,有没有好处?有好处,「一历眼根,永为道种」,那是无量劫以后才起作用,现在不起作用。经上讲得很清楚,毁谤之罪还是要堕地狱去受罪,等到那个罪受完了之后,这一历耳根的道种,将来遇到善缘,他能起现行。由此可知,弘法工作在现前比什么都重要,世出世间任何的事业,都比不上弘扬佛法事业这么重要。我们同学们发心出家了,不管你出家的因缘是什么,总算是善根、福德、因缘现前具足,发心的因缘可以不必去计较。这一生当中有机会接触到正法,有机会闻到正法,修学正法,这就成了。这不仅是我们一生值得庆幸之事,正如古德所说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会」,我们这一生遇到了。一定要珍惜,一定要发愤。发愤是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这叫发愤,我们这一生这个机缘就没有空过。不能够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非常可惜,佛经上讲「可怜悯者」;可怜悯不是指别的人,一个人一生没有遇到佛法,那有什么可怜?遇到佛法当面错过,这个人真可怜。由此可知,佛经上讲「可怜悯者」指谁?指我们这一批人,当面错过机会,不能在这一生当中契入境界,原因就是你还是随顺烦恼习气,你还是不能够克服自己。
念佛堂建立之后,许多同修给我们做出好榜样,克服自己。本来自己烦恼很重、习气很重,睡眠很多,萎靡不振,进念佛堂一点信心都没有,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怎么能熬得过来?进去之后,念过几次就把烦恼习气克服了,这是很明显的榜样。所以念佛堂成就很多人,念佛堂的功德无比殊胜。老年人看到年轻人都那么精进,觉得自己时日不多更应当精进,得到鼓励;年轻人看到老年人,年岁那么大,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他们都不眠不休,年轻人就更惭愧了;互相鼓励、互相警策,能收到这个效果。你一个人念佛容易懈怠,容易随顺烦恼习气,这就是为什么唐朝时候马祖、百丈大师提倡共修,建丛林就是提倡共修,共修的好处在此地,叫「依众靠众」。在这以前,佛讲经说法,教导大众。修行,个人自己事情。我们在佛经里面没有看到佛领众修行,佛只是讲经说法,修行在个人;那个时候个人都会用功,不需要人督促,个个有成就。
从正法到像法,再像法转到末法,人的根性一代不如一代,逐渐懈怠、懒散、放逸,很难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所以马祖、百丈才提倡共修。「马祖」,大家听清楚,不是民间拜的「妈祖」,你要那样体会,你就搞成大错了。祖,他是禅宗的祖师,他俗家姓马,一般人称他马祖,他的法名道一禅师;一般习惯上称他作马祖,不是民间拜的妈祖。道一禅师跟百丈禅师两个人发起建丛林,提倡共修,提倡依众靠众,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特别是在末法时期,过去方东美先生跟我讲过很多遍,他说佛教要再复兴,一定要恢复丛林制度,就是恢复共修的制度。我们现在今天提倡弥陀村,「弥陀村」就是丛林的现代化。形式上跟从前丛林不一样,实质上是相同,这就是佛家常讲续佛慧命,我们在形式上改变,实质上没有改变。
所以佛家的教学,我们也一定让社会认知,我们教学的方式,跟现在社会教学的方式不同。为什么不同?目的不同。社会的教育在培育技能,佛法的教育目的在求开智慧,破迷开悟,是在求真实智慧,不是把技术能力摆在第一,我们是把真实智慧摆在第一,这是完全不相同。佛家教学在戒定慧,我们的教科书也是戒定慧三学,这部《大藏经》人称为三藏,「三藏」是「经、律、论」三藏,里面讲的就是戒定慧三学,这跟世间学校的教学完全不相同,我们必须把这个告诉世人。如果以他们概念来说,佛家著重在德行的教育,现在社会教育缺乏这一层,这个环节没有。如果要社会安定,要世界和平,要多元化的社会,能够达到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合作,德行教育非常重要。这是一个特殊教育,不是普通教育,如果用普通教育概念,依照他们的法令规章,佛学教育就没有办法达到自己的目标,这个我们一定要明了、要懂得。中国古代的教学跟佛教教学很接近,但是现代教育,跟中国古代教学、跟佛家教学完全不相同。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也要让社会大众认同,使将来佛教教育能够畅通而没有障碍,我们会对社会交出我们的成果。我们培训这些法师,法师有出家的法师、有在家的法师,出家、在家的法师对社会会有贡献的。这是这一段说出修福。
底下这一段这是讲转业,转业最好是让病人知道家亲眷属给他修福,为什么?经论里头常说「境随心转」,家亲眷属给他修福他自己不知道,转变难、转变慢,因为他不晓得、不知道自己有福,他有自卑心。如果知道自己有福报转变就快。大经里头常讲「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我们给他修福,一定要让他知道,他知道自己修了哪些福报,真实的福报,他就生欢喜心,所以转业容易。因为这个原因,「使病人未终之时」,他头脑还清楚,告诉他:家人把他的财物拿去修种种福报。
在我们现前,诸位能看得到的洪老居士,我们去看他的时候真正是像病危一样,他自己也是这样想,恐怕来日不多,赶紧把这块地捐献出来,让李木源给他做好事,天天催他,怕什么?怕他自己死了以后,这个事情做不成,一天打好多次电话。李木源真热心,一天跑好多次。自己真正知道,尤其李木源把弥陀村的构想告诉他,他欢喜,那他真正做了一桩好事情,他真的就转了,还转得那么快。他喉咙的癌细胞居然就拿出来,听说现在可以封口,喉咙打了个洞三年了,居然好了!他转得这么快。他所修的福报,比塑画地藏菩萨形像要殊胜多了,他有这个福、也有这个财力,有这份诚意来做念佛堂。
昨天李居士来跟我商量,念佛堂我的建议是供养一万尊阿弥陀佛,他跟我研究一万尊阿弥陀佛像,是用木雕还是用浮雕的方式,怎么样来做。念佛堂里面,我们为什么供那么多佛像?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一切诸佛如来加持,一切诸佛如来都念阿弥陀佛,所以你进到这个念佛堂,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亲近了。第二个意思,我们念佛的人将来都成佛,念阿弥陀佛都作阿弥陀佛,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进入念佛堂,念佛堂的佛像有一尊是自己,你说多亲切。所以进入这个里面自他不二,生佛不二,众生跟佛是一。这里头有表法的意思在,所以这个功德无比的殊胜、无比的庄严。我们每一个进入念佛堂的人亲切的体会,所以这个佛像要塑得很庄严。我们也用这种方式来发展这个道场,使人人能生欢喜心,全心全力来成就这个道场,希望这个道场做为世界念佛道场一个好样子。现在每个月从海外各个地区,组团发心到此地来念佛的逐渐多了,自自然然形成一个念佛的中心的念佛堂,所以有不可思议的感应。洪老居士七十九岁的生日刚刚过,我们听到这个喜讯,三宝加持,使我们信心更坚固。这段经文我们可以举出现前的例子。后面是果报,诸位翻过来看:
【是人若是业报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寻即除愈。寿命增益。】
现前洪老居士的果报正如经上所说,他的业报应该是得重病,做了这个功德他的病就好了。不但病好了,还延年益寿,一点都不假。注解里面说得很好,我们把它念一念,「何故须为病人於地藏处,修供塑像」,这是先提个问题,为什么这样做?「以能愈病益寿也。」,原因在此地,能够叫疾病免除,能够延长福寿。有寿没有福,那还很苦。有寿又有福,因为他修的有福,供佛能延寿。下面举「《止观》云」,《止观》是天台教义;「怖畏恶道,人命无常,一息不追,千载长往」,这是佛祖给我们提出的警告,这是事实真相。世间人真有不怕恶道的,这是佛经里面所说的「一阐提」,没有善根的人,他不知道恶道的恐怖,依然造作罪业。特别是打著佛教的旗号欺骗一切众生,求得名闻利养,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造的都是地狱业报。人的寿命很短促,「人命无常,一息不追」,一口气不来,那就堕落了。「千载长往,幽途绵邈」,这是形容三恶道,三恶道容易堕入,很难出来。
下面讲「无有资粮」,用现在的话来说,没有出离三恶道的条件。这时你怎么办?堕落三途之后,想修福没有缘。我们人在这个世间,多少有财富的人、有福报的人、有能力的人,一生当中遇不到修福的因缘。想修福没有地方去修福,往往由於愚痴,不认识真正的福田,将自己的财富力量去护持邪道,不但没有去种福,反而招来一些殃咎,这种情形很多很多,我们常常看到。
由此可知,消除业障这句话说来容易,做起来确实不容易,一定要有慧、要有福,没有福慧想消除业障都消除不了。如果我们很冷静的观察,不要看别的,看学佛的同修,就在我们周边这些人,你仔细观察。他是很希望消业障,也很认真努力在做消业障的工作,自己以为那个修福是消业障,可是你仔细去一观察,他所做的跟他的目的恰恰相反,想消业障他做的工作是在增加业障,并没有把业障消除。他为什么会这么做?没有智慧。为什么没有智慧?读经太少,对於宇宙人生真相他迷惑,他不清楚。佛法哪是正法?哪是邪法?他没有能力辨别,把假的当作真的。谚语常讲「认假不认真,听骗不听劝」,愚痴!世间人常讲「舍财消灾」,他财是舍了,灾没有消掉,不但没消灾,还增长了灾祸,愚痴到这个样子,你说多可怜!
所以我们才知道,佛在经上反覆叮咛,不但我们要解义,还要深解义趣。你解得浅还不行,要解得深。然后才懂得怎样修福,怎样积功累德,怎样消除业障,怎样入佛境界。关键都在深解义趣这一句。所以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他的事业就是为一切众生办这桩事情。世尊给我们树立最好的榜样,他老人家一生四十九年天天讲经说法,帮助大众深解义趣。到后代才有出家人放弃讲经,领众薰修,这都是大慈悲的表现。他能不能讲?能讲,他不是不能讲。为什么放弃讲经,去领众修行?目的是一样的,帮助大众在一生当中快速成就,道理在此地。在今天这两者要并重,才能够收到效果,单单靠讲经,不提倡修行,人只有闻慧,只有解悟。解悟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纵然修福,这个福也是人天福报,或者说是六道里面有漏的福报。只能够救一时之苦,不能够解脱,所以一定要提倡行门。有解有行,解行并重,定慧等学,对末法时期的众生才收到效果。否则的话,有行无解,行功夫用久了,如果得不到效果,他就生疑心、就疑惑,就会退转,因为他不明理。现在道场,讲堂跟念佛堂结合在一起,这好!这是我们所提倡,我们尽心尽力来推广,认真去做,经典里面所说的果报我们一定会得到。再看末后这段:
【是人若是业报命尽。应有一切罪障业障。合堕恶趣者。承斯功德。命终之后。即生人天。受胜妙乐。一切罪障。悉皆销灭。】
所以说依教奉行有这两种不同的果报,一个是寿命没有尽,消业障延福寿。一种是业报尽,业报尽了他这一生所造的罪业,必定堕三恶道。能够在临终之前,闻佛菩萨名号,见佛菩萨形像,生真实忏悔之心。瞻礼,前面说过,瞻礼当中生惭愧心、生忏悔心,真正发心改过自新。如果这样的心生不起来,瞻礼的效果就很微薄。那还是堕三恶道,只是在阿赖耶识里面种一个善因种子而已,它不能起现行。如果在瞻礼当中生惭愧心、生忏悔心,他就能够在现行里面就转业,这个种子立刻就起现行,他就能够脱离三恶道苦,决定得人天福报。怎样决定他生天道或者生人道?都在那一念忏悔的力量不一样,真心恳切忏悔,力量就很大,就能从三恶道报生到天道;如果有惭愧心、忏悔心,力量不是很强,他就生到人道。人、天两道受生,果报差别很大,都在一念心的转变。如果临终的时候能够闻到净土法门,一心恳切愿生西方净土,福报是无比的殊胜。所以净土法门,十方一切诸佛赞叹,一切诸佛菩萨宣扬,劝勉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有道理的,这个法门才能令一切罪苦众生究竟解脱。但是关键还是一句话,如果不能克服自己烦恼习气,也只能跟净土结一个法缘,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凡是往生净土的人,《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由此可知,都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才能在这一生当中往生。
什么样的人才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第一个条件得人身,第二个条件闻佛法,闻到净土的经论,这是证明你多善根。什么是多福德?接触净土,听到这个法门就生欢喜心,能信能愿,能依教奉行,多福德。我们听,听了不能相信,信了不能够理解,理解了又不肯做,不肯真正修行,修行了不能够克服自己烦恼习气,这都叫少福德。善根虽然有,缘有,你遇到了,你的福报很薄,还是欠缺这一点,这一生当中不能往生,再等来世。来世不是等来生,不见得。下一个机会可能是无量劫之后,你才晓得这个事情麻烦。所以遇到机会,聪明人这一生马上把它抓住,不要再等下一次;下一次不晓得什么时候再等到,绝对不是来生,第二生、第三生…不是的,下一次可能就是多少劫,多少亿万年,你才会再遇到,这个事实真相一定要明了。
怎样才在这一生当中把机会抓住?没有别的,「放下」,真正能放得下。放不下怎么办?印光大师教给我们的方法很好,他老人家说把「死」字贴在额头,念念想我就要死了,你还有什么东西能带走?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你再看看周边这些死人,哪一样东西他带走了?所以印祖教人常常想著「死」,我就要死了,这个方法非常好!他老人家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他自己小念佛堂,自己的关房,只供一尊阿弥陀佛像,佛像后面写了一个大字「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对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丝毫不沾染,彻底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决定得生!世间人念佛,为什么还不能往生?没有放下,依旧有留恋。
这个地方「放下」,诸位也不能误会,不是教你在事上一切都放下、都不干,一心到念佛堂去,那也得有很大的福报。我们现在出家,谚语常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就是说明我们本分的事情,我们活一天做一天,虽然做,绝不执著,那就是放下。决定不留恋,保持心地清净,这个重要,一丝毫不染著。我今天应该做的事情统统做了,明天做不做?不要去想它,念念想阿弥陀佛来接引,念念希求往生极乐世界,这就对了。明天还没走,明天再干一天,我们也不是希求阿弥陀佛赶快来接我们,一切随顺,顺其自然,一切都让阿弥陀佛安排。阿弥陀佛还没有来,意思就是说要我们多干几天,我们很认真、很努力在做,念念跟阿弥陀佛都相应。寿命还没有尽的时候多帮助一些人,把这个法门尽心尽力介绍给大众,推荐给大众,我们今天干的就是这个事情,除这个事情之外,世出世间一切法与我们毫不相干,这个作法就对了。这个作法就是「常常把死字贴在额头」,不是说死字贴在额头,就什么事情都不干,那你完全错解祖师的意思。这个字贴在额头就是万缘放下,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念念为众生,念念为佛法久住世间,我们全心全力在做。再看下面一段经文,这是第三个段落,「示先亡生界」,这也是不可思议的感应。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时。或三岁。五岁。十岁已下。亡失父母。乃至亡失兄弟姊妹。是人年既长大。思忆父母。及诸眷属。不知落在何趣。生何世界。生何天中。】
这种情形在世间有,往年常有,现在人少有。现在人能够还想到父母、兄弟姊妹,真的不多,这是人心愈来愈薄,就是亲情愈来愈薄,道义愈来愈薄。反过来,现在烦恼愈来愈重,造恶愈来愈严重,只顾自利,不顾别人,甚至於家亲眷属都不照顾。李居士常常跟我们说,有一些儿女的,父母老了把父母送到老人院,第一个月还缴一点钱,老人院收养老人,譬如一个月费用五百块钱,他头一个月缴;第二个月大概拖很长的时间才送来,第三个月没有了,以后人就不见,不来了,父母不要了。实在说现在这样的人很多,连畜生都不如,畜生还知道照顾父母,你想这个世间多么悲惨,老人多么可怜!老了,工作能力没有,体力衰退,自己所积蓄一点钱,都被儿女想尽方法夺去,晚年的生活有一些靠政府补助,有一些靠社会救济,多么悲哀!这是我们时时处处都能看得见。
这些没有人养活的老人,靠社会慈心人士来救济、来帮助。做这种慈善事业,有真的、也有假的。真的,那当然是积功累德,果报殊胜。但是有假的,假的是假借这些事业,图自己的名利,以这个为号召,慈善救济来号召,到处募捐劝化,拿了这些钱一半自己享受,另外一半才照顾老人。古人有一句很不好听的话,「慈善家,慈善起家」,后面这句话就说,他慈善家,他怎么发达?靠外头募捐,干这个事情起家。现前他是得到一些享受,果报都在三途,他没有尽到做慈善的责任。真正做慈善事业,你这个慈善事业机构很大,养人、用的人也不少,当然有必须要的开销,除必须要的开销之外,所有这些财物都要供养这些老人,那才正确。
我们在澳洲,参观澳洲的退休村,这个退休村是私人经营的,专门照顾老人,他收费。我们去考察,他收费收得很合理,费用里面有服务费,服务费是什么?是他们里面这些员工薪水,收多少?百分之五。老人住在里面要缴费,一个星期一百七十块钱,他的生活费,包括在里面环境整理所有一切费用在内,一百七十块。一百七十块里面扣百分之五,做为里面员工的工资,这个合理。所以我对他们很尊敬,他们做的是真正慈善事业。是拿到一点很少的待遇,自己生活能够过得去,把自己精神、自己能力统统贡献在这个退休村,全心全力照顾这些退休的老人;不能说照顾,自己没有生活,那不可以,你总得要照顾他的生活,所以他是得到合理的报酬,这是如法。像这种方式的慈善事业,我们值得赞叹,值得介绍来推广。它不是慈善机构完全收容老人,自己到外面化缘募捐,那个很容易造罪业。
今天社会非常复杂,里面有佛菩萨在利益众生,也有一些妖魔鬼怪,假借这些慈善的名义,图自己的名利,损害众生的都有。我们要认识清楚,要有能力辨别,所以现在这个世间非常悲惨。还有道义的,心地还有厚道的,不是没有,愈来愈少了。这些知恩报恩的人,这个经上是讲这些人。经文里面特别是指『未来世』,他没有讲现在,说未来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时』,这时候就更小,还在吃奶的时候,他的父亲、母亲,或者兄弟有过世的,这么小的时候,就遭遇到这个不幸。或者是『三岁、五岁、十岁已下』,在从前大概亲人过去,长大之后都记不清楚,记忆都模糊。现在比较方便,现在有照片,彩色的,还有录相,所以虽然很小父母过世,如果家人把他这些资料保存下来,他年岁大了还能看到亡人的容貌。如果把他讲话录音下来,音容宛在,比过去方便多了。我们读到这些经文的时候,我们就要晓得,家庭里面生活的录音、录影,尤其父母对於婴儿的照顾关爱关怀,录下录相带,好!到他年老的时候忘记父母,放给他看看:你看你小时候父母对你怎么关照?提醒他的孝道,你今天用什么态度来对你的父母?
我们读这个经要懂得这个道理、这个作法,教他自己细细去思惟,就能够知道家亲眷属死了以后的状况,他要有智慧,多去想想也能够了解。父母在世一生的生活行持,善因决定感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今天科技发达非常方便,每一个家庭自己都可以做生活的录相。古时候没有这些科学工具的时候,这个人年岁长了,想念他的父母、想念他的家亲眷属,不知道家亲眷属示现在哪一道?在哪一个世间?或者生到哪一个天中?有这一些想法,大概都是学佛的人,都是很热心信仰宗教的宗教徒,他们才会想这些。不信宗教的人,他就不会想到家亲眷属会到哪一道投生?会到哪一个天上?他不会有这个念头。能够有宗教信仰的,会有这些思想。在外国对於宗教信仰一般相当重视,我在美国住的时间很久,美国的小学就重视宗教信仰,老师会劝学生选择一个宗教,如果这个学生没有宗教信仰,老师就会认为这个学生是个问题学生。他有宗教信仰,不管你信仰哪个教,老师都会非常欢喜,尊重你、爱护你、帮助你。外国对宗教信仰非常重视,宗教是维持一个人的品德,他能够敬神、读经,他的思想、行为,自然就有一些约束,不敢为非作歹,所以他们把这个当作道德的教育。反而近代的东方人对这点疏忽了。我们看下面这段经文:
【是人若能塑画地藏菩萨形像。乃至闻名。一瞻一礼。一日至七日。莫退初心。闻名见形。瞻礼供养。】
这是世尊教我们修行的方法,你要想求知道自己家亲眷属,过世之后生到哪一道、哪一界,也能满你的愿望,佛教给你修学的方法。这个方法最重要一句话,就是『莫退初心』这四个字。修学方法有好几种,『塑画地藏菩萨形像』,这是一种,『闻名瞻礼』也是一种;换句话说,法门很多,略举一二。关键在『一日至七日,莫退初心,闻名见形,瞻礼供养』,这再重复一句。这种事情在中国古书里面记载很多,中国人重视孝道,提倡孝敬的教育,所以中国的教育根本就是教孝、教敬。这个教学的思想,自古以来一直到清朝末年都没有改变,可以说这是中国教育的宗旨,在孝敬。孝敬的落实就是在祭祀,所以古代人民生活里面,祭祀是生活里头最重要的一个项目。
我们读古礼,古礼里头最重要,六种礼第一个是祭礼,祭礼也叫吉礼,吉祥的吉,吉礼就是祭礼,祭祀。中国祭祀的对象是祭祖先,佛经经典里面讲鬼神,鬼神是讲祖先,不是讲别的,是祭祖先;不是自己祖先你去祭祀他,那就是谄媚巴结,与你不相干,你何必去巴结别人?祭祀祖先是天经地义,应该的。祭祀最重要的「祭神如神在」,就是此地讲的意思。主祭的人称为斋公,就是斋戒祭祀的时候主祭的人称为斋公,你就想「斋」是什么?斋戒。在祭祀的前三天,主祭人要斋戒。斋是什么意思?斋是修清净心,要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主祭人要闭关三天,这么慎重。这三天不见客,一切事务统统放下。这三天在一个小房子里面,饮食有人送来、有人照顾,跟闭关一样。三天当中干什么事情?想,因为他祭祀他自己的父母祖先,想他父母祖先生前的生活状况,我们佛家讲观想,要把他想来,然后祭祀的时候就有感应。三天三夜想他祖先在世时候的音容、一举一动,这是思念。所以在行祭祀的时候彷佛听到声音,彷佛见到形状,这个祭祀才有效果。哪里像现在的祭祀,乱心,根本就概念都没有,到那里去行个礼表示一下,一点诚意都没有,完全是在表演做样子,他怎么会有感应!
佛法比我们中国祭典更要重视,七天七夜,一日到七日,中国主祭人才三天,斋戒三天,佛法讲七天。所以「莫退初心,闻名见形,瞻礼供养」,供养是敬心供养,不在乎这些物品,恭敬心就是供养。要用我们平常的话来说,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供养。由此可知,供养不在这些供品,不在这个,那是形式不重要。形式是尽心尽力去办,不必去讲求,不必过分,随分随力,表我们的诚意敬心。实在自己家里很清寒、很贫困,供一杯水就够了,我们的诚敬都表达了。如果一定要做好看,充场面,到外面去借贷来办这些供品,这是错误的,你的祖先决定不希望你去负债,我们负债来供养这是不恭敬,大不敬。为什么?你的父母祖先看到这个样子忧心担心,你负这种债务将来怎么偿还?无债一身轻,自己随分随力尽力供养,究竟圆满,要懂这个道理,佛法里头尤其是讲求。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为最,法供养里面第一个依教修行供养,想到父母祖先对我们的教训是什么?我们有没有做到?我们学佛,佛菩萨对我们的教诲,我们有没有明白、有没有记住、有没有奉行?这是真正的供养。
「闻名见形」都是提示,听到地藏菩萨的名号,想到这部经典里面所有的教诲,不单单是这句名号就算了,不是的,名里头有义,义里头有理有行,这正是大乘佛法里面所讲的「一即一切」,一个名就把整个佛法包容在里面。不仅仅是「大方广」,阿弥陀佛的名号包容一切,任何一个佛菩萨名号都包容一切,所以「一」不是定一,「一」是任何一。不仅是佛法,世法也不例外,哪一法不圆融一切法?法法皆圆融,这才说到真实处,说到究竟处。这样子我们才知道怎样叫修敬。我们今天念佛堂就是修这个法门。最重要的不退初心,初心可贵,古人常说「初发心,成佛有余」,但是一般人为什么不能成就?初心保不住,初心是真心,时间久了他就疲倦、就懈怠,厌倦了,心就变了。纵然去修,都是形式,那一份真诚没有了,所以效果收不到。此地的供养特别要了解,供养是「如教修行供养」。再看底下,这得果报:
【是人眷属。假因业故。堕恶趣者。计当劫数。】
『是人』就是已经亡故的人,『假因业故』,「业」是讲他过去生中所造这些业报,他造作的恶业。造恶业必定堕恶趣,恶趣是指三恶道,堕恶趣的时间长。
【承斯男女兄弟姊妹。塑画地藏形像。瞻礼功德。寻即解脱。】
他的家亲眷属后人,常常想念他,常常能够依教修行,把这个功德回向给他,他能得利益,能够因此而脱离三恶道。这个经上也说到,我们平常,特别是学佛的人,你梦到家亲眷属,醒来之后我梦到已经过去的父母、家亲眷属,他来找你干什么?求你帮助。你醒来之后,你最好是诵经、念佛给他回向,他是来求你帮忙的。世间人,不学佛的人,梦到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给他烧一点纸钱,他需要。你所能梦到的多半是在鬼道,在畜生道他不会找你,他到人道也不会来找你,地狱道他没有办法出来,多半是鬼道。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我有一个同事信基督教,全家都是基督教徒。这同事的太太过世了,邻居也是一个同事,这个同事学佛,跟我们常常接近,我们都很熟。学佛这个同事的太太,在一个星期当中梦到三次,邻居信基督教的太太向她讨钱。因为她在梦中,也就忘掉她已经死了,所以她就跟她讲:你要钱,不能问我要,你应该跟你先生要才对。她说:我先生没有钱,求你帮助。她就把这个事情告诉我,我说:他们信基督教不烧钱,不烧纸钱,所以他没有钱。她来找你干什么?就是问你讨钱,你烧一点纸钱给她。她就真的烧一点纸钱送给她,以后就再没有,再梦不到。这都是事实真相,所以在鬼道、饿鬼道,烧纸钱真管用。
我们学佛之后就明了,最好是诵经、念佛给他回向,很有效果。譬如说梦到,你就把《地藏经》念一遍、或者念三遍给他回向,地藏菩萨名号念一万声给他回向,定数给他回向。他来找你,你真帮忙,确实能够离苦。你诵经、念佛给他回向,他得多少利益,就看你念的诚心,你念的心愈虔诚、愈清净,他得的福就愈大。如果你诵经、念佛里面还有夹杂,乱心所念,他得的利益就少。所以这时候愈是恭敬、愈是虔诚,他得福愈大,我们自己修福也大,经上讲我们自己得福七分之六,他得是七分之一。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