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三十五集) 1998/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012-0035
请掀开经本《科注》卷中第一百五十一面,请看经文∶
【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经文讲到这个地方说到念佛灭罪,这桩事情我们要仔细体会佛在经中所说的,决定不可以粗心大意望文生义,那就错了。其实世尊在本经前面,给我们举了二个很好的例子婆罗门女、光目女,她们的先人都是造作极重的罪业,堕落在地狱,承蒙孝顺的女儿来帮助她。用什么方法帮助?佛的教诲都是用念佛法门。是不是像我们平常这样念念佛就可以灭他的罪?就可以让她从地狱里面超生?不可能的,这是决定办不到的。要怎样念佛才真正有效果?要像婆罗门女、光目女那样念佛才管用。
所以我们去助念,助念要是有口无心,没效!助念的人在助念当中能够得功夫成片,能够得一心不乱,那个人就被超度了,道理在此地,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如果这个人不造业、不堕落,帮他念佛的人心就没有那么虔诚,因为看到他造罪业、堕落,以极虔诚的心来念佛给他回向,来帮助他,这样自己把境界提升,自己原本是个凡夫,现在做了菩萨。你为什么作菩萨?是因为造作罪业的人帮助你,给你做增上缘,你想想看光目女、婆罗门女她的母亲要不造罪业、不堕落,她怎么会有成就?她不可能有成就。所以这个成就的缘是造作罪业的人帮助她,帮助她超凡入圣,你说这个功德多大!
大慈菩萨讲,你劝二个人念佛往生,比你自己修行的功夫大多了。那二个人为什么能往生、为什么能作佛?是你劝他的。你劝一万人、十万人,那些人念佛都不能往生,你没有办法,你得不到好处。他真正往生作佛了,他为什么作佛?因为你劝他作佛的,他真做了佛,你的功德才大,要懂这个道理。绝对不是说你劝多少人念佛,这个效果不大,你所劝的那个人他真念佛、真往生,你要劝十几个人往生,大慈菩萨讲你的福德就无量无边。你要劝上一百个人、一千个人,那你真的就是菩萨再来。所以这里头一定要辨别清楚,绝对不是我们建个道场,这里有几千人、几万人在这里念佛,那个不作数。是要真正得一心、真正得功夫成片、真正得往生,以这个为标准。此地经上讲的也是这个标准,你能想到这个标准,经上讲的功德利益我们就不会怀疑,就晓得这是真实的。
婆罗门女、光目女是为自己母亲,这样诚心诚意去念佛回向帮助她。同样一个道理,如果我们跟临终的人很陌生,跟他并不熟悉,遇到这个机缘,我们帮他助念,助念的心态也要把他当作自己极亲的亲人,以极真诚的心去念,存亡两利,我们自己得利益、他也得利益。如果是敷衍了事,自他都得不到利益,那个利益就是前面跟大家所讲的「一历耳根,永为道种」。现前的业报转不过来,这是我们在《地藏经》上得到的启示。知道佛说话的用意,了解事实真相,所以一般这些超度的佛事有没有效果,就要看主持超度这个人有没有真诚恭敬心,果然有真诚,把亡人看作自己的父母,看作自己最亲的眷属,以这种心态去超度,有利益。如果把他看作别人,与自己根本不相关,利益很薄,道理在此地。同样做这桩事情,效果完全不相同,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
今天这段经文说,『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这是为自己修,这不是为别人,这在什么时候?这在自己身体很健康强壮的时候,要为自己修福,要为自己积功累德,这比什么都重要。人来到这个世间是来干什么的?为什么而来的?有几个人曾经想过这个问题?或许有人想过,但是我们再要问有几个人认真的想过?那就少了,认真想这个问题,这个人就觉悟了。世间有不少聪明人,特别是一些哲学家、宗教家,想过这些问题比较多,有没有答案?始终没有一个合情合理的答案。正因为如是,所以佛才出现在世间,为这些聪明人解决他所希求的问题,给他正确的答案。
人,生到这个世间来,佛给我们说「酬偿业报」,你过去生中造的业,你造的善业你来享福,你造的恶业你来受报,这是佛给我们说出,六道众生舍身受身的事实真相。这个相不好,因缘果报没完没了,生生世世搞这些事情,所以佛经上常讲「生死疲劳」,「可怜悯者」,真正是可怜可悯。聪明人想到这个问题,为什么来?来干什么?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感动诸佛菩萨示现在人间,为我们解答这些问题,真的觉悟这四个问题就圆满的解决了。觉悟的人晓得,利用我这个业报之身,我们要干超凡入圣的大事,做人生彻底的解决,这就有意义、有价值。
要了解这个问题,必须先要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地藏经》给我们讲六道轮回的真相,给我们讲地狱、饿鬼道的真相,这里面业因果报、理事性相都有说明,明了之后我们就有办法超越,这是我们人生第一桩大事,算是你学佛真正成就了。在无量法门里面,《地藏经》所提倡的念佛法门,唯有这个法门最有效果、最稳当、最快速、最方便,问题是我们要真念。真念是一切时、一切处心中有佛,这叫真念;真念不一定挂在口上。心如佛心,佛的心是什么样子?《金刚经》上给我们说得很好,「无住生心」,那就是佛心,无住是清净,佛心清净,一尘不染。惠能大师所讲「本来无一物」,那是无住。生心是生大慈悲心,关怀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生心。「生心」跟「无住」同时,这里面没有分别、没有界限,「无住」不碍「生心」,「生心」不碍「无住」,这是《华严经》上所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我们凡夫的麻烦处,「生心」就妨碍「无住」,「无住」决定妨碍「生心」,我们去关怀别人,心就不清净,要想心地清净,那就绝对不要关怀、不要管人的事情,这是凡夫,二个不能合一。我们要学的就要学这个本事,这两者是一不是二,关怀又清净,真正做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的。
事做得很圆满,心里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为什么?因为我们彻底明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上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现象怎么现起的?《华严经》上说得明白,「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识都是自己,离开心识之外,无有一法可得。这个理透彻了,你就能够「在尘不染」,才能够契入事事无碍。这要功夫,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锻炼,锻炼的时候就进进退退,进的时候是锻炼,如果一发现自己还有染著,赶快退回来,退到哪里?退到无住。心定下来再试一试,试试不成功就退回来,慢慢在这里求进步,菩萨三大阿僧只劫修成圆满就是这个方法。到真正能够有把握保持清净心不被污染,你才可以放手去帮助一切众生,这通常是什么境界?圆教初住以上。换句话说,十法界里面的菩萨都还不行,都还常常照顾自己的清净心。帮助别人决定不失清净、平等、觉。换句话说,清净、平等、觉是我们的依靠,是我们的底限。一旦发现不清净、不平等,赶紧就回头,这非常非常重要。自己实在没有这个本事,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到了西方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再回来帮助众生不迟,这是智慧的选择。
所以这个地方劝勉我们,趁著自己身体健康强壮「自称自念」,「称」就是口念,「念」是心里头有,心里面真正有佛叫念,念是今心,称是称名,是口里头念出来,称跟念不一样。称跟念相应就有利益,称跟念不相应,那就是常讲的有口无心,有称无念。口里念阿弥陀佛,心里面胡思乱想,有称无念,这个不行。称念合一就是心口合一,那『获福无量,灭无量罪』,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的功德在哪里?全部的经文,名号是个题目。《无量寿经》,古人翻译的五种原译本里面,有一种名字就叫《大阿弥陀经》,所以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经的题目,他的功德全部经文所说的。念这句名号心里面就要想到这部经里面的教诲,佛给我们讲的道理,给我们说的教训,教我们怎样生活、处事、怎样待人接物,一句名号统统想起来,这才管用。如果单念这一句名号,跟自己生活言行毫不相关,那这个名号就没用处,正是古人所讲「喊破喉咙也枉然」。念佛,古大德常讲要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什么相应?跟经义相应,你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跟《弥陀经》经义相应,跟《无量寿经》经义相应,这叫真念佛,所以他真的得福、真的灭罪,福报真是无量。
这个地方一丝毫夸张都没有,句句说的是实话。我们读了、听了不相信,是因为你自己不会念,你念得不相应。果然相应了,你看到这个经文你就会相信,你不会怀疑了。这是在无量法门里面,这个法门特别殊胜,为什么?这个法门是个圆满的法门,一称佛,无量无边的功德都在其中,一分缺陷都没有,学其他的法门功德固然很大,里面还是有缺陷,不能包括这么完整,一称佛,这是圆圆满满的包括了。
在我们讲堂里面,同修们应当都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名号的意义略说是《无量寿经》,广说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没有一句超过名号范围之外,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如果我们把它引伸、推广,可以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无量无边的法藏,也没有一句离开阿弥陀佛,然后才知道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一面念,一面要求解,如果只念不求解,也很好、也很难得,我们境界提升就很缓慢。如果你念又能解,对於提升自己的境界非常快速。提升自己的境界就是经上讲的品位,《华严经》上讲菩萨的位次,你从十信提升到十住,从十住提升到十行,从十行提升到十回向,要彻底明了你才能提升得起来。
提升品位,给诸位说也提升我们的生活,所以佛法的利益绝对不是说只是来生,现在现前就得利益,提升我们生活的水平,这个生活是精神生活。精神生活提升了,再跟诸位说,物质生活也提升了。物质生活,问问你是不是得到更丰足?这话说得没错,丰足不是量上的丰足。你在此地工作,每个月赚三千块钱还是赚三千块钱,不是说一学佛我马上可以赚六千块钱,不是这个意思,你还是赚这么多。那丰足在哪里?我刚才讲质的丰足。换句话说,过去三千块钱跟现在三千块钱价值不一样,你受用不一样,这个道理晓得的人就很少。
我们再举一个最浅显的例子,我们吃饭还是这几道菜,你的境界没有提升,这几道菜吃得味道很平常,境界提升了,你看到这几道菜,菜放光,菜色是七宝,你尝在口里是妙味,别人尝不到的,不一样,质变了。为什么会变?境随心转。我跟大家讲是真的,这几道菜放光,你品尝的时候妙味,跟你没有提升那个时候绝对不相同,所以你吃下去得身体的养分也不一样,你的精神饱满、容光焕发,这要境界提升才行。我们同样摆几道菜,我们有凡夫、有菩萨、有佛,大家在一块吃,个人入口味不一样,你别以为他吃的跟我们一样,错了!每一个人感觉的味道都不相同,凡夫是业力,佛菩萨不是业力,我们必须要辨别清楚。
然后才知道佛法的殊胜、微妙、真实,不仅仅是我常常讲,你的容貌可以改变、体质可以改变,山河大地、生活起居统统都改变了。这个改变是心在改变,希望大家细细体会这个意思,唯有这个法是真实法。经上讲的一真法界,西方讲的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多大?也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凡夫看到我们的环境,一片大地泥土、沙石,这是我们凡夫眼睛看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要到我们这里来看,这个世界也是琉璃七宝,他到任何地方他所看的都是琉璃七宝,为什么?那个境随他的心转。假设的话我们凡夫也有可能到极乐世界去观光,我们到极乐世界看到的地,也跟我们地球一样,也是泥土、沙石。什么道理?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他的心变现跟我们心不一样。释迦牟尼佛当年在我们这个世间,他居住的是净土,经上也曾经有说过,释迦牟尼佛以他的神力,变现出他自受用的境界给大家看,跟极乐世界、华藏世界没有两样,凡夫见不到。
这个道理如果用现在科学家的说法,就是时空维次不相同。我们今天住三度空间,科学家确实证明有四度空间、五度空间,乃至到十一度空间,这被证实的。还没有发现、没有证实的,那还不知道有多少。而佛菩萨的能力把这些时空全部突破,所有一切空间他都见到了,他见到他自受用的,也见到一切众生受用的,他有这个能力。他用什么方法突破?现在科学家都在研究这个问题,真正能突破,人自在了,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进入未来,理上科学家已经是肯定,知道「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这个理他是明了。同时存在,我们怎样回到过去?怎样趋向将来?做不到,这个原因是他不知道空间是怎么形成的,他没有在这上面去研究。佛法里面讲不同时空的形成,就是不同法界,我们佛家讲法界不讲时空,十法界是略说,细说是无量法界。为什么说无量法界?每一个人的法界都不一样,我们同样看一个人、同样看一朵花、同样看一桩事情,有人看得欢喜,有人看得讨厌,那就是法界不同。喜欢,每一个人喜欢程度又不一样,法界还是不同,真正找到二个人对一桩事情看法完全相同的,找不到,没有这个事情。
佛讲什么时候二个人看法完全相同?成佛,佛佛道同。等觉菩萨,二位等觉菩萨看一桩事情还是不同,他的觉没有圆满,他的心没有达到纯净。等觉菩萨虽然都有一分生相无明没破,他们每个人的看法都不能完全相同,我们说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几相同,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由此可知。法界的形成,时空维次的形成,佛讲的有道理,妄想、分别、执著,从这个地方生的。如何能突破?把妄想、分别、执著断掉就突破了,无量无边不同的法界你统统可以见到。所以佛教给我们没有别的,破妄想、分别、执著而已,妄想、分别、执著破了之后,那个境界就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我们今天提升,不断向这个境界提升,这是我们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经上常讲「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破了执著就是正觉,再破分别就是正等正觉,再破妄想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梵语就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提升自己境界唯一的方法,「称念」要相应,称念不相应是决定不能提升,只能在阿赖耶识里面种下佛的种子,将来有用处,现在没有用处,现在不能得福,也不能灭罪。诸位把这些理事透彻了,佛经上讲的句句话都是真实的,一点都没过分。卷中到这里就圆满了,我们看底下「下卷」:
【较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往年香港大屿山圣一法师,在八0年间他到九华山,应仁德老法师的邀请在九华山讲《地藏经》。他一面写《讲记》,一面来讲经。回到香港之后,他把那边的状况告诉我,把《讲记》拿来给我看,我给他写了一篇序文。他讲这三品前面是佛宝,『较量布施功德』这一品是法宝,这个看法非常正确,将这部经最后归结到三宝,很难得,古人注解没有提到这个事情,所以我对於圣一法师这个说法非常赞同,结归到三宝。法宝里面,实在讲就是讲修行的方法,修行的方法大乘佛法总纲领,就是教我们布施、结缘,用这种方法就能成无上道。前面我们曾经说过,佛法修学提升自己境界,最重要的是要破除妄想、分别、执著,而布施就是最好的方法。布施是舍,把执著、分别、妄想舍掉,不仅是理念如此,事实上也要这样作法,你要不在事实上真正去做,空洞的谈理不行,没有办法提升自己的境界,实在讲也没有办法真正把烦恼断掉,一定要在事上真正去下功夫。佛给我们讲了二个字,「舍得」。这二个字你要有很深的认识,为什么?因为愈舍愈多,这是因果的定律。
这一次经济的风暴、经济的衰退,诸位看得非常明显,几乎每一个人都受到影响,我们仔细去观察,「居士林」没受影响,不但没有影响,居士林的收入还增加。照一般说信徒们每一个人经济都非常困难,布施供养相对当然减少,这一定道理。为什么居士林的收入不减少反而增加,道理在哪里?布施。居士林布施多,大布施!在这样困难之下,它的布施是有增无减,所以它的收入也就有增无减。证明佛讲的话没错,财愈施愈多,你不怕布施,愈施愈多,我们从居士林最近一年来证明。你不施就没有,一般道场收入减少,为什么?看到经济萧条,我们要节省开支,要少布施。少布施你的收入也就少,果报就少了。居士林的李木源有智慧,收入少也要大布施,他不怕把居士林布施得干干净净,他不怕,你看居士林的收入源源不断而来。证明佛所讲的「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你不布施怎么行?你怎么能得到?但是布施后面有果报,果报来了又怕你起贪心,这个事情麻烦,所以佛教给我们「舍得」。舍得深一层的意思,你得到那个东西赶快舍,不要留。如果你施,得来的那个你再不肯舍的话,那又坏了,你又迷、又堕落了。永远去施,愈施愈多,施多得多。
你看看诸佛如来,最近我们讲这二部经要细心去体会,阿弥陀佛大布施,所以他福报那么大成就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成就了,自己不受用,供养十方世界喜欢念佛修学的人供给他们,这是阿弥陀佛的大布施。《华严经》上毗卢遮那佛大布施,建立华藏世界,接引十方一切大乘的学人,提供他们享受,自己没有享受,佛做了一个最好的榜样给我们看。如果我们从布施得丰盛的果报,自己要去享受的话,贪心就起来,又马上迷了。所以佛教我们舍得,你所得到的赶快舍,舍了之后它又来,来了之后赶快舍。像水一样它是活的、流动的,决定不可以把它止在那个地方。你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你敢舍,你知道愈舍愈多,源源不断而来,这是谚语里面常讲「你命里有的你决定有,命里没有的求也求不到,保也保不住」,我们在最近都看到。有许多用尽心机发了大财,积蓄亿万的财富,一个经济风暴来了之后倒闭了,好多跳楼、自杀,命里没有的,保不住。如果这些人都有李木源的智慧,把他的财富做社会慈善事业,不得了!他怎么会失败!
因此学佛的同修,尤其是在家的同修,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你既然学佛,就要建立一个正确的观念,我为社会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不管是哪一个行业都是为社会、为众生。你以服务的态度去做,你会做得非常兴旺,你会做出殊胜的成就,你的事业愈做愈发达,愈发达愈要帮助别人,愈要帮助社会。自己生活节俭,好!决定健康长寿,不可以享福。如果自己富裕,天天进补,这一补把你身体全部都补坏掉,健康的身体不需要补,一补身上一定有毛病,愈补是毛病愈多,到最后不可救药。我们细细观察古圣先贤他们给我们做的榜样,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学习。佛法里面讲,世出世间最殊胜的、最大的利益、无与伦比的利益就是布施,所以佛把它列在菩萨行里面第一条。菩萨行有六个原则,六波罗蜜布施排在第一,在本经也特别提出来教导我们。在一切大乘经中,诸位稍稍留意你就会发现,世尊讲布施讲得最多,有他的道理在,请看经文: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胡跪合掌。】
『尔时』,是前面地藏菩萨跟我们说明,念佛的功德利益,说完之后这个时候。懂得念佛,还要懂得念法。这段经文里面,我们要特别重视『承佛威神』这四个字,这是菩萨教我们后学要谦虚,要学谦敬。虽然自己入了这个境界,也不敢说自己有能力,能为大众讲经说法,说承佛威力的加持我才能做到,不得佛力加持我还做不到,有谦敬的意思在,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六道凡夫烦恼习气深重,佛给我们讲根本烦恼有六种:贪、瞋、痴、慢,下面还有疑、恶见;慢是傲慢,傲慢的习气一切众生统统都具足。哪个人不傲慢?有我,我总比别人强一点,这就是傲慢心。诸位学过法相唯识,你就晓得末那识,「四大烦恼常相随」,我慢。纵然贫贱到极处,做了乞丐,乞丐在社会上是贫贱到极,贫没有财富,贱没有地位,他还很傲慢,看到富贵人从他面前过还哼一声!「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有几个臭铜钱而已」,你看!还是傲慢。这个烦恼不能不断,如果不断对我们修学有大障碍。我们在经文上看到,地藏菩萨是何等人物,等觉菩萨是他自愿保持的,如果要讲成佛他早就成佛了,我们在「序品」里面看到,他的学生多少人都已经成佛,老师现在还在当菩萨。当菩萨就做菩萨本分之事,对佛还这么谦虚,还说他「承佛的威神加持」,这是我们一定要学习的。自己再有成就、再有智慧、再有能力,都不可以骄慢,要从内心里面流露出谦虚恭敬,你才能断烦恼。如果你在这上不留意,认为我有些长处别人所没有的,现在世间人讲值得骄傲,那就坏了。值得骄傲说得不好听,值得堕落,值得入三途,不就这个意思吗?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事实真相。像这些经文处处都能看到,每一次读到都要提高自己的觉悟。下面我们看地藏菩萨的请法:
【白佛言。世尊。我观业道众生。较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愿世尊。为我说之。】
这个事情地藏菩萨哪有不知道的?这一问一答是说给我们听的,让我们觉悟。『业道众生』就是指六道众生,六道众生里面特别是指人、天两道,人、天两道当中又特别专指人道。这个法会是在忉利天宫,欲界天。『较量布施』,「较量」是比较、衡量;比较、衡量布施,『有轻有重』。下面就举出例子来说。『有一生受福』,这是轻的,『十生受福』,这比较重,『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这个布施就很重。这是什么原因?请佛为我们说明。布施通常讲三类∶「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财是讲财物,财物里面又分为内财跟外财;「外财」是身外之物,都是属於外财;「内财」是讲我们的身体。譬如我们用智慧、用劳力、用技能为社会大众服务,这叫内财布施。内财布施的功德又胜於外财。今天在此地道场,发心做义工的人很多,这些做义工的都是属於内财布施。
在居士林诸位每天都看到,他们的福报很大很大。有许多老居士,在餐厅里面帮助洗菜、捡菜、洗碗、洗碟子,他们做得那么认真、那么负责任,给你做得干干净净来供养大众,这是内财布施。他这一生好像虽然生活得很辛苦,来生的福报不得了!他这种福报绝对不是一生受福。尤其是到这个地方来吃饭的这些人,到居士林吃饭的人太多了,假如这些吃饭的人将来真有几个往生去作佛,你想想看他福报多大!他供养佛。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以一钵饭供养一尊辟支佛,得九十一劫不受贫穷的果报,他要是在这里供养,这里面有几个人真正往生不退作佛,他得的福报超过供养辟支佛。对於这些事理通达明白的人看得出来,一般人看不出来。念佛堂里面,特别是夜晚念佛,你们每个星期三十六小时念佛,这些义工也是不眠不休、精神饱满在那里照顾大众,晚上提供你们点心、饮料,照顾得很周到,这个修福修大了!内财、外财都供养,自己来做义工、来服务,内财的布施,他又带来很多吃的这些东西,提供大家晚上受用,这是外财布施。内、外都布施,这是修福。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财布施福报比不上法布施,法布施的功德太大太大了!可是在佛门里面,财、法、无畏三种布施是连在一起,是分不开的,世间人的布施这三个是分开的,佛门这三个是合在一起的。财里面有法,法里面有无畏。他供养大家,布施给大家,大家天天在这个地方研经、思惟、念佛,那是法,所以他这个供养布施是对法的。供养佛,布施法,所以他都具足了。佛法的修学、佛法的契入,使人能够了生死、脱三界,断烦恼、成佛道,这是大无畏的布施。所以这个布施利益就大了,无比的殊胜。
「受福」就是我们世间人讲享福,这是一切众生都希望得到的,哪个人不希望享福?这些义工们,他们把义工当作他的享福,修福跟享福合在一起,修福就是享福,享福就是修福,他这个福报绵延不断,就不是一生了。一生受福的人大多是前生修福,这一生享福不肯再修福,这种人多,我们看到世间大富大贵之人,这些人古大德所说的,绝大多数都是前生在佛门修的福报。可是今天他一享福他就不肯再修福。不肯再修福,他这个福报一生享受完就没有了。福报大的,可以享受到一生,到他死还是有福报;福报要是差一点的,到老的时候就可怜,福报享尽,老的时候没人照顾,苦不堪言!那是什么?那是福报薄的,这些现象都摆在我们面前。如果这一个人在一生当中没有病苦、没有老苦,证明他的福报修得很不错,一生受福。如果他死的时候,死的瑞相很好,那他就不止一生受福,来生还享福;他走得很安详、走得很自在、走得很明白,一点都不迷惑,断定他来生还是人天福报,这个福报就不止一生。
如果十生、百生、千生,必定是对社会、对一切众生修大布施,才能有这么大的福报。古代我们看到帝王、看到世家,他能传好多代家道不衰,那是祖先修的福报大,所以子孙代代都享受不尽。如果是百生、千生的,造福、布施就更大了,十生受福的,我们看到古时候帝王,历史里面所记载的世家。可是百生、千生就不一样,在中国我们只看到孔老夫子,真的是百生大福。他做些什么布施?教学,真诚心教化众生,你看孔老夫子传到现在七十多代,他的后人还受到举世之人的尊敬。尊敬他的祖先,听说孔老夫子的后代,人家都是另眼相看,特别礼遇。孔德成先生到美国,接受美国的礼遇,原因是美国人听说他是孔老夫子的后人,这是百生受福。
在佛门里面诸佛菩萨他们所修的布施,那是百生、千生无量无边的大福报,佛修的是什么?佛也是布施,法布施。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之后,四十九年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修法布施。法布施里面有没有财?有财,但是没有外财,是内财。他需要精神、需要体力,耗费自己的精神体力,内财布施,所以他有财。教导一切众生,法布施。令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是无畏布施。像经上讲,你开悟之后,远离恐怖、颠倒、妄想,这属於无畏布施。一生诚心诚意专门做这桩事情,所以他得的福报就是「百生、千生,受大福利」。我们要懂得。
布施的对象,佛经上讲福田,布施是种福,你要认识哪个是福田,要找福田种福,那你这个福报就无量无边,你永远享受不尽。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一定要认真努力去做,不要怕辛苦,也不要怕我年岁大,体力衰了,想替社会做一点好事,不行啊!他就真不行,为什么?他自己心里想不行,他当然就不行。如果你觉得行,你就不会衰老,你觉得不行,天天念老、念病、念体力衰,佛法讲相随心转,你当然就衰退了。如果你有勇气真正觉悟,我不老、不病、不衰,跟一切众生结缘,修大布施,行!不是不行,一样做得很圆满,就在你自己有没有觉悟,肯不肯发心。
今天真实的福田、第一等的福田、无比殊胜的福田是什么?我们天天在想的「弥陀村」、「念佛堂」,这是无上的福田,因为是帮助一切众生成佛。我晓得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可是没有缘,就是自己的力做不到,所以只有常常说说而已,说了三十多年。没有想到在此地遇到李木源菩萨,他听懂了,他真干了,他干了我有没有欢喜心?没有。为什么没有欢喜心?在我想的是姑妄听之、姑妄闻之,是不是真能做得成,很难说。如果我欢喜,他做不成,我不就失望了吗?所以我没有希望,也就不会有失望;你做成了,很好!你做不成了,我原来就没有希望,我们的心永远保持平静、清净。但是他认真努力做,我们要帮助他,也协助他,希望促成。所以我们先做试验,在居士林开个念佛堂做试验;这个试验使我们产生了信心,大家都产生了信心。不通过这个试验,你没有信心,你这个事就很难成就。所以通过这个试验,这个试验虽然时间不长,我们念佛堂到现在还不到三个月,这么短的时间,把这边同修从上到下,从居士林这些董事、领导的人,到天天来念佛,甚至於来做义工的,个个充满了信心,这个不可思议,这不是人力,佛力加持。
所以我常说,我说的话是真话,这个念佛堂有佛在里面念佛,有菩萨在里面念佛,护法善神那就太多太多了。有人告诉我,有人见到护法神都排队,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每一个人踏进念佛堂,他感受不一样,气氛不相同,外国人讲磁场不一样。进去之后生欢喜心,进去之后生起信心。譬如说念四十八小时,二天二夜不眠不休,有很多人说这体力不行,结果进去之后他能撑得住,二天二夜念下来自己有信心,不错,我还行!这是佛力加持,是自己善根、福德、因缘成熟,《弥陀经》上所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又得诸佛如来的加持,这个我们要知道。我们非常幸运,从前修行的人多,如法的道场多,佛菩萨普遍去照顾,现在没有,只剩一个,所有佛菩萨都加持一个人、一个道场,这个不可思议。所以一定要自己发心,要自己有信心,如理如法的去做,真正是佛家所讲的心想事成,「一切法从心想生」,只要你做的是真实利益。我们的目的是求正法久住世间,一切众生都能够得到真实的利益,我们就乐意做出牺牲奉献。
也有些同修对我很关心,「法师,年岁这么大了,每一天都讲经,天天都不休息,很累!」我非常感谢这些人关心,他们劝我把讲经的时间减少,每天讲一个半小时,不要讲二个小时,一个星期顶多讲五天,休息二天,好意,我很感谢。但是你要晓得,如果我们讲经的时间减少半个小时,这一部《华严经》恐怕要讲十五年,我现在想十年未必能讲完,那再减少半个小时,恐怕会延长到二十年,那还得了!说起来是好听,大家无量寿,总希望这个经能早一天完成,早一天圆满。我现在每一天讲二个小时没有感觉到累,讲得很欢喜,所以在目前这个状况,行!可以维持,不必减少时间。世间谚语也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讲经是喜事、乐事,不是苦事。一般人认为好像在学校教书是苦事,那可能是苦事,可是讲经是乐事,跟一般学校教学不一样,非常快乐的一桩事情。快乐的事情要把它减少了,我想哪个人也不愿意,苦事减少好,快乐的事情不能减少。
这是说明福田,真正的福田是利益众生。在往年我劝人修福,都是劝人发心流通佛法。流通佛法的方法是印经,在过去只有印经布施,印经布施是财、法、无畏三种都具足,是好事情。其次,我常常劝大家照顾病苦,一些病人、生活很清苦的人,我们布施他,布施医药,救济贫苦。第三桩我劝人放生,放生是无畏布施。这是我许多年来,讲经说法奉劝诸位,这是真正的福田,决定没有过失、弊病。我没有劝人建道场,建道场未必是真正的福田,如果这个道场不是修学、弘扬正法,那这个福田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种这个福种错了。正法的道场不容易遇到,很难很难遇到,真正是可遇不可求,遇到正法道场我们要极力去修布施供养,布施供养一定要如法。
佛家常讲「地狱门前僧道多」,谁堕地狱?出家人堕地狱。为什么堕地狱?不知道节俭、恭敬,浪费施主的财施,这里面就造很多罪业,你自己修持有什么功夫?你有没有得一心?有没有功夫成片?如果没有的话,换句话说,西方极乐世界你还在那打问号,你未必能去得了。你要去不了,你这些受用,这就是佛门常讲「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所以一定要懂得节俭、修福、惜福,能省一定要省,该用一定要用,该用绝不吝啬。
现在布施,法布施除了印经之外,范围比从前广了、多了。我们现在有录音带、有录像带、有CD,甚至於现在我们还利用卫星电视,利用网际网路,这些都是属於布施。许多同修从事这个工作,是以内财、外财来修真实布施的功德,现在我们的范围比从前广大多了。昨天晚上同修来告诉我,我们现在在此地做CD,量做得很大,全世界各个地区都向我们要,我们请别的厂商来替我们做,价钱算得很便宜,一片一块五。他来跟我说,如果我们自己要设厂,自己来生产,一片成本只要五毛钱;换句话说,我们过去送人家一片,现在我们可以送人三片。我说这个事情好,我赞成,等李居士回来,我们研究自己设厂来生产。这样修福那就是百生、千生受大福利,只有真正明了佛理的人,明了事实真相的人,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修福,怎样才得大福利。
此地所讲的「大福利」不是人天的福利,人天福利不大,到西方极乐世界作佛、作菩萨,那个福利就大了。六道众生的福利,你们念过《无量寿经》,六道众生福利最大的是大梵天王,大梵天王要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做一个比较,差很远。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那个福好比大梵天王,而大梵天王的福好比我们人间贫穷之人,不能比,这才叫真正是大福利。我们肯帮助别人成佛,我们自己成佛就决定有把握。真正帮助别人成佛,一定要给大家做好的增上缘。我们知道这些念佛人,他们有善根、有福德,缺少因缘,纵有善根、福德,没有因缘,这一生还是不能成就。他在家里念佛,他在其他道场念佛,有干扰,心定不下来。我们常常听同修说,在家里念佛,家里头儿孙常常来找麻烦,朋友常常打电话来干扰,心定不下来。我们有这个念佛堂,进去之后念佛堂里头没有电话,不装电话,寮房里面统统没有电话,你的心就定了,没有人来找你,不受干扰。这是我们提供他修学的因缘,提供他修学的环境。
过去我亲近李炳南老居士 ,台中佛教莲社、台中慈光图书馆,都是居士主持的,所以我们不要有分别心,万万不可以认为出家人比在家人就高一等,错了。高,要看你修行的功夫高低,不在形相,这一点我们要明了。
这个事情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师在支那内学院院训里面,就有很长一篇篇幅开导这桩事情,往往出家人自尊自大最后堕落,造作许多罪业,在家人处处谦虚反而能往生净土不退成佛,很值得我们警惕的。欧阳大师特别强调一句话,「佛法是师道」,他提出「佛法不是宗教,不是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他说佛法是师道,师道里面老师第一大,特别提倡尊师重道。老师有在家的,在家人他是我老师,我跟他学的,老师第一大。决定不能说我是出家身分,他是在家身分,我应该比他大,那错了。在家居士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也称他作和尚,和尚是梵语,意思是亲教师,我的法是他传给我的,是他教导我的,这个人是我的亲教师,亲教师称和尚。和尚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在家出家。阿闍梨是老师身分,他的言行可以做我的榜样,我应当向他学习,所以阿闍梨也不分在家、出家。现在许多密宗上师阿闍梨是在家人,黄念祖居士就是密宗的阿闍梨,出家人跟他修学,也要顶礼三拜右绕三匝。佛陀当年在世,维摩居士是在家的,舍利弗、目犍连见维摩居士,行礼跟见世尊没有两样,也是顶礼三拜右绕三匝,行师生之礼,没有把他看作是在家人。这个观念我们必须要把它扭转过来,佛法当中老师第一大,如果是居士,甚至於在家女居士,她讲经说法,她来教学,我们也要把她看作佛陀一样,不可以有丝毫分别心,不可以有轻慢心,我们才能得到成就。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科注》卷中第一百五十一面,请看经文∶
【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经文讲到这个地方说到念佛灭罪,这桩事情我们要仔细体会佛在经中所说的,决定不可以粗心大意望文生义,那就错了。其实世尊在本经前面,给我们举了二个很好的例子婆罗门女、光目女,她们的先人都是造作极重的罪业,堕落在地狱,承蒙孝顺的女儿来帮助她。用什么方法帮助?佛的教诲都是用念佛法门。是不是像我们平常这样念念佛就可以灭他的罪?就可以让她从地狱里面超生?不可能的,这是决定办不到的。要怎样念佛才真正有效果?要像婆罗门女、光目女那样念佛才管用。
所以我们去助念,助念要是有口无心,没效!助念的人在助念当中能够得功夫成片,能够得一心不乱,那个人就被超度了,道理在此地,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如果这个人不造业、不堕落,帮他念佛的人心就没有那么虔诚,因为看到他造罪业、堕落,以极虔诚的心来念佛给他回向,来帮助他,这样自己把境界提升,自己原本是个凡夫,现在做了菩萨。你为什么作菩萨?是因为造作罪业的人帮助你,给你做增上缘,你想想看光目女、婆罗门女她的母亲要不造罪业、不堕落,她怎么会有成就?她不可能有成就。所以这个成就的缘是造作罪业的人帮助她,帮助她超凡入圣,你说这个功德多大!
大慈菩萨讲,你劝二个人念佛往生,比你自己修行的功夫大多了。那二个人为什么能往生、为什么能作佛?是你劝他的。你劝一万人、十万人,那些人念佛都不能往生,你没有办法,你得不到好处。他真正往生作佛了,他为什么作佛?因为你劝他作佛的,他真做了佛,你的功德才大,要懂这个道理。绝对不是说你劝多少人念佛,这个效果不大,你所劝的那个人他真念佛、真往生,你要劝十几个人往生,大慈菩萨讲你的福德就无量无边。你要劝上一百个人、一千个人,那你真的就是菩萨再来。所以这里头一定要辨别清楚,绝对不是我们建个道场,这里有几千人、几万人在这里念佛,那个不作数。是要真正得一心、真正得功夫成片、真正得往生,以这个为标准。此地经上讲的也是这个标准,你能想到这个标准,经上讲的功德利益我们就不会怀疑,就晓得这是真实的。
婆罗门女、光目女是为自己母亲,这样诚心诚意去念佛回向帮助她。同样一个道理,如果我们跟临终的人很陌生,跟他并不熟悉,遇到这个机缘,我们帮他助念,助念的心态也要把他当作自己极亲的亲人,以极真诚的心去念,存亡两利,我们自己得利益、他也得利益。如果是敷衍了事,自他都得不到利益,那个利益就是前面跟大家所讲的「一历耳根,永为道种」。现前的业报转不过来,这是我们在《地藏经》上得到的启示。知道佛说话的用意,了解事实真相,所以一般这些超度的佛事有没有效果,就要看主持超度这个人有没有真诚恭敬心,果然有真诚,把亡人看作自己的父母,看作自己最亲的眷属,以这种心态去超度,有利益。如果把他看作别人,与自己根本不相关,利益很薄,道理在此地。同样做这桩事情,效果完全不相同,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
今天这段经文说,『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这是为自己修,这不是为别人,这在什么时候?这在自己身体很健康强壮的时候,要为自己修福,要为自己积功累德,这比什么都重要。人来到这个世间是来干什么的?为什么而来的?有几个人曾经想过这个问题?或许有人想过,但是我们再要问有几个人认真的想过?那就少了,认真想这个问题,这个人就觉悟了。世间有不少聪明人,特别是一些哲学家、宗教家,想过这些问题比较多,有没有答案?始终没有一个合情合理的答案。正因为如是,所以佛才出现在世间,为这些聪明人解决他所希求的问题,给他正确的答案。
人,生到这个世间来,佛给我们说「酬偿业报」,你过去生中造的业,你造的善业你来享福,你造的恶业你来受报,这是佛给我们说出,六道众生舍身受身的事实真相。这个相不好,因缘果报没完没了,生生世世搞这些事情,所以佛经上常讲「生死疲劳」,「可怜悯者」,真正是可怜可悯。聪明人想到这个问题,为什么来?来干什么?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感动诸佛菩萨示现在人间,为我们解答这些问题,真的觉悟这四个问题就圆满的解决了。觉悟的人晓得,利用我这个业报之身,我们要干超凡入圣的大事,做人生彻底的解决,这就有意义、有价值。
要了解这个问题,必须先要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地藏经》给我们讲六道轮回的真相,给我们讲地狱、饿鬼道的真相,这里面业因果报、理事性相都有说明,明了之后我们就有办法超越,这是我们人生第一桩大事,算是你学佛真正成就了。在无量法门里面,《地藏经》所提倡的念佛法门,唯有这个法门最有效果、最稳当、最快速、最方便,问题是我们要真念。真念是一切时、一切处心中有佛,这叫真念;真念不一定挂在口上。心如佛心,佛的心是什么样子?《金刚经》上给我们说得很好,「无住生心」,那就是佛心,无住是清净,佛心清净,一尘不染。惠能大师所讲「本来无一物」,那是无住。生心是生大慈悲心,关怀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生心。「生心」跟「无住」同时,这里面没有分别、没有界限,「无住」不碍「生心」,「生心」不碍「无住」,这是《华严经》上所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我们凡夫的麻烦处,「生心」就妨碍「无住」,「无住」决定妨碍「生心」,我们去关怀别人,心就不清净,要想心地清净,那就绝对不要关怀、不要管人的事情,这是凡夫,二个不能合一。我们要学的就要学这个本事,这两者是一不是二,关怀又清净,真正做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的。
事做得很圆满,心里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为什么?因为我们彻底明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上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现象怎么现起的?《华严经》上说得明白,「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识都是自己,离开心识之外,无有一法可得。这个理透彻了,你就能够「在尘不染」,才能够契入事事无碍。这要功夫,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锻炼,锻炼的时候就进进退退,进的时候是锻炼,如果一发现自己还有染著,赶快退回来,退到哪里?退到无住。心定下来再试一试,试试不成功就退回来,慢慢在这里求进步,菩萨三大阿僧只劫修成圆满就是这个方法。到真正能够有把握保持清净心不被污染,你才可以放手去帮助一切众生,这通常是什么境界?圆教初住以上。换句话说,十法界里面的菩萨都还不行,都还常常照顾自己的清净心。帮助别人决定不失清净、平等、觉。换句话说,清净、平等、觉是我们的依靠,是我们的底限。一旦发现不清净、不平等,赶紧就回头,这非常非常重要。自己实在没有这个本事,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到了西方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再回来帮助众生不迟,这是智慧的选择。
所以这个地方劝勉我们,趁著自己身体健康强壮「自称自念」,「称」就是口念,「念」是心里头有,心里面真正有佛叫念,念是今心,称是称名,是口里头念出来,称跟念不一样。称跟念相应就有利益,称跟念不相应,那就是常讲的有口无心,有称无念。口里念阿弥陀佛,心里面胡思乱想,有称无念,这个不行。称念合一就是心口合一,那『获福无量,灭无量罪』,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的功德在哪里?全部的经文,名号是个题目。《无量寿经》,古人翻译的五种原译本里面,有一种名字就叫《大阿弥陀经》,所以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经的题目,他的功德全部经文所说的。念这句名号心里面就要想到这部经里面的教诲,佛给我们讲的道理,给我们说的教训,教我们怎样生活、处事、怎样待人接物,一句名号统统想起来,这才管用。如果单念这一句名号,跟自己生活言行毫不相关,那这个名号就没用处,正是古人所讲「喊破喉咙也枉然」。念佛,古大德常讲要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什么相应?跟经义相应,你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跟《弥陀经》经义相应,跟《无量寿经》经义相应,这叫真念佛,所以他真的得福、真的灭罪,福报真是无量。
这个地方一丝毫夸张都没有,句句说的是实话。我们读了、听了不相信,是因为你自己不会念,你念得不相应。果然相应了,你看到这个经文你就会相信,你不会怀疑了。这是在无量法门里面,这个法门特别殊胜,为什么?这个法门是个圆满的法门,一称佛,无量无边的功德都在其中,一分缺陷都没有,学其他的法门功德固然很大,里面还是有缺陷,不能包括这么完整,一称佛,这是圆圆满满的包括了。
在我们讲堂里面,同修们应当都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名号的意义略说是《无量寿经》,广说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没有一句超过名号范围之外,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如果我们把它引伸、推广,可以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无量无边的法藏,也没有一句离开阿弥陀佛,然后才知道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一面念,一面要求解,如果只念不求解,也很好、也很难得,我们境界提升就很缓慢。如果你念又能解,对於提升自己的境界非常快速。提升自己的境界就是经上讲的品位,《华严经》上讲菩萨的位次,你从十信提升到十住,从十住提升到十行,从十行提升到十回向,要彻底明了你才能提升得起来。
提升品位,给诸位说也提升我们的生活,所以佛法的利益绝对不是说只是来生,现在现前就得利益,提升我们生活的水平,这个生活是精神生活。精神生活提升了,再跟诸位说,物质生活也提升了。物质生活,问问你是不是得到更丰足?这话说得没错,丰足不是量上的丰足。你在此地工作,每个月赚三千块钱还是赚三千块钱,不是说一学佛我马上可以赚六千块钱,不是这个意思,你还是赚这么多。那丰足在哪里?我刚才讲质的丰足。换句话说,过去三千块钱跟现在三千块钱价值不一样,你受用不一样,这个道理晓得的人就很少。
我们再举一个最浅显的例子,我们吃饭还是这几道菜,你的境界没有提升,这几道菜吃得味道很平常,境界提升了,你看到这几道菜,菜放光,菜色是七宝,你尝在口里是妙味,别人尝不到的,不一样,质变了。为什么会变?境随心转。我跟大家讲是真的,这几道菜放光,你品尝的时候妙味,跟你没有提升那个时候绝对不相同,所以你吃下去得身体的养分也不一样,你的精神饱满、容光焕发,这要境界提升才行。我们同样摆几道菜,我们有凡夫、有菩萨、有佛,大家在一块吃,个人入口味不一样,你别以为他吃的跟我们一样,错了!每一个人感觉的味道都不相同,凡夫是业力,佛菩萨不是业力,我们必须要辨别清楚。
然后才知道佛法的殊胜、微妙、真实,不仅仅是我常常讲,你的容貌可以改变、体质可以改变,山河大地、生活起居统统都改变了。这个改变是心在改变,希望大家细细体会这个意思,唯有这个法是真实法。经上讲的一真法界,西方讲的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多大?也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凡夫看到我们的环境,一片大地泥土、沙石,这是我们凡夫眼睛看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要到我们这里来看,这个世界也是琉璃七宝,他到任何地方他所看的都是琉璃七宝,为什么?那个境随他的心转。假设的话我们凡夫也有可能到极乐世界去观光,我们到极乐世界看到的地,也跟我们地球一样,也是泥土、沙石。什么道理?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他的心变现跟我们心不一样。释迦牟尼佛当年在我们这个世间,他居住的是净土,经上也曾经有说过,释迦牟尼佛以他的神力,变现出他自受用的境界给大家看,跟极乐世界、华藏世界没有两样,凡夫见不到。
这个道理如果用现在科学家的说法,就是时空维次不相同。我们今天住三度空间,科学家确实证明有四度空间、五度空间,乃至到十一度空间,这被证实的。还没有发现、没有证实的,那还不知道有多少。而佛菩萨的能力把这些时空全部突破,所有一切空间他都见到了,他见到他自受用的,也见到一切众生受用的,他有这个能力。他用什么方法突破?现在科学家都在研究这个问题,真正能突破,人自在了,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进入未来,理上科学家已经是肯定,知道「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这个理他是明了。同时存在,我们怎样回到过去?怎样趋向将来?做不到,这个原因是他不知道空间是怎么形成的,他没有在这上面去研究。佛法里面讲不同时空的形成,就是不同法界,我们佛家讲法界不讲时空,十法界是略说,细说是无量法界。为什么说无量法界?每一个人的法界都不一样,我们同样看一个人、同样看一朵花、同样看一桩事情,有人看得欢喜,有人看得讨厌,那就是法界不同。喜欢,每一个人喜欢程度又不一样,法界还是不同,真正找到二个人对一桩事情看法完全相同的,找不到,没有这个事情。
佛讲什么时候二个人看法完全相同?成佛,佛佛道同。等觉菩萨,二位等觉菩萨看一桩事情还是不同,他的觉没有圆满,他的心没有达到纯净。等觉菩萨虽然都有一分生相无明没破,他们每个人的看法都不能完全相同,我们说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几相同,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由此可知。法界的形成,时空维次的形成,佛讲的有道理,妄想、分别、执著,从这个地方生的。如何能突破?把妄想、分别、执著断掉就突破了,无量无边不同的法界你统统可以见到。所以佛教给我们没有别的,破妄想、分别、执著而已,妄想、分别、执著破了之后,那个境界就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我们今天提升,不断向这个境界提升,这是我们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经上常讲「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破了执著就是正觉,再破分别就是正等正觉,再破妄想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梵语就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提升自己境界唯一的方法,「称念」要相应,称念不相应是决定不能提升,只能在阿赖耶识里面种下佛的种子,将来有用处,现在没有用处,现在不能得福,也不能灭罪。诸位把这些理事透彻了,佛经上讲的句句话都是真实的,一点都没过分。卷中到这里就圆满了,我们看底下「下卷」:
【较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往年香港大屿山圣一法师,在八0年间他到九华山,应仁德老法师的邀请在九华山讲《地藏经》。他一面写《讲记》,一面来讲经。回到香港之后,他把那边的状况告诉我,把《讲记》拿来给我看,我给他写了一篇序文。他讲这三品前面是佛宝,『较量布施功德』这一品是法宝,这个看法非常正确,将这部经最后归结到三宝,很难得,古人注解没有提到这个事情,所以我对於圣一法师这个说法非常赞同,结归到三宝。法宝里面,实在讲就是讲修行的方法,修行的方法大乘佛法总纲领,就是教我们布施、结缘,用这种方法就能成无上道。前面我们曾经说过,佛法修学提升自己境界,最重要的是要破除妄想、分别、执著,而布施就是最好的方法。布施是舍,把执著、分别、妄想舍掉,不仅是理念如此,事实上也要这样作法,你要不在事实上真正去做,空洞的谈理不行,没有办法提升自己的境界,实在讲也没有办法真正把烦恼断掉,一定要在事上真正去下功夫。佛给我们讲了二个字,「舍得」。这二个字你要有很深的认识,为什么?因为愈舍愈多,这是因果的定律。
这一次经济的风暴、经济的衰退,诸位看得非常明显,几乎每一个人都受到影响,我们仔细去观察,「居士林」没受影响,不但没有影响,居士林的收入还增加。照一般说信徒们每一个人经济都非常困难,布施供养相对当然减少,这一定道理。为什么居士林的收入不减少反而增加,道理在哪里?布施。居士林布施多,大布施!在这样困难之下,它的布施是有增无减,所以它的收入也就有增无减。证明佛讲的话没错,财愈施愈多,你不怕布施,愈施愈多,我们从居士林最近一年来证明。你不施就没有,一般道场收入减少,为什么?看到经济萧条,我们要节省开支,要少布施。少布施你的收入也就少,果报就少了。居士林的李木源有智慧,收入少也要大布施,他不怕把居士林布施得干干净净,他不怕,你看居士林的收入源源不断而来。证明佛所讲的「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你不布施怎么行?你怎么能得到?但是布施后面有果报,果报来了又怕你起贪心,这个事情麻烦,所以佛教给我们「舍得」。舍得深一层的意思,你得到那个东西赶快舍,不要留。如果你施,得来的那个你再不肯舍的话,那又坏了,你又迷、又堕落了。永远去施,愈施愈多,施多得多。
你看看诸佛如来,最近我们讲这二部经要细心去体会,阿弥陀佛大布施,所以他福报那么大成就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成就了,自己不受用,供养十方世界喜欢念佛修学的人供给他们,这是阿弥陀佛的大布施。《华严经》上毗卢遮那佛大布施,建立华藏世界,接引十方一切大乘的学人,提供他们享受,自己没有享受,佛做了一个最好的榜样给我们看。如果我们从布施得丰盛的果报,自己要去享受的话,贪心就起来,又马上迷了。所以佛教我们舍得,你所得到的赶快舍,舍了之后它又来,来了之后赶快舍。像水一样它是活的、流动的,决定不可以把它止在那个地方。你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你敢舍,你知道愈舍愈多,源源不断而来,这是谚语里面常讲「你命里有的你决定有,命里没有的求也求不到,保也保不住」,我们在最近都看到。有许多用尽心机发了大财,积蓄亿万的财富,一个经济风暴来了之后倒闭了,好多跳楼、自杀,命里没有的,保不住。如果这些人都有李木源的智慧,把他的财富做社会慈善事业,不得了!他怎么会失败!
因此学佛的同修,尤其是在家的同修,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你既然学佛,就要建立一个正确的观念,我为社会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不管是哪一个行业都是为社会、为众生。你以服务的态度去做,你会做得非常兴旺,你会做出殊胜的成就,你的事业愈做愈发达,愈发达愈要帮助别人,愈要帮助社会。自己生活节俭,好!决定健康长寿,不可以享福。如果自己富裕,天天进补,这一补把你身体全部都补坏掉,健康的身体不需要补,一补身上一定有毛病,愈补是毛病愈多,到最后不可救药。我们细细观察古圣先贤他们给我们做的榜样,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学习。佛法里面讲,世出世间最殊胜的、最大的利益、无与伦比的利益就是布施,所以佛把它列在菩萨行里面第一条。菩萨行有六个原则,六波罗蜜布施排在第一,在本经也特别提出来教导我们。在一切大乘经中,诸位稍稍留意你就会发现,世尊讲布施讲得最多,有他的道理在,请看经文: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胡跪合掌。】
『尔时』,是前面地藏菩萨跟我们说明,念佛的功德利益,说完之后这个时候。懂得念佛,还要懂得念法。这段经文里面,我们要特别重视『承佛威神』这四个字,这是菩萨教我们后学要谦虚,要学谦敬。虽然自己入了这个境界,也不敢说自己有能力,能为大众讲经说法,说承佛威力的加持我才能做到,不得佛力加持我还做不到,有谦敬的意思在,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六道凡夫烦恼习气深重,佛给我们讲根本烦恼有六种:贪、瞋、痴、慢,下面还有疑、恶见;慢是傲慢,傲慢的习气一切众生统统都具足。哪个人不傲慢?有我,我总比别人强一点,这就是傲慢心。诸位学过法相唯识,你就晓得末那识,「四大烦恼常相随」,我慢。纵然贫贱到极处,做了乞丐,乞丐在社会上是贫贱到极,贫没有财富,贱没有地位,他还很傲慢,看到富贵人从他面前过还哼一声!「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有几个臭铜钱而已」,你看!还是傲慢。这个烦恼不能不断,如果不断对我们修学有大障碍。我们在经文上看到,地藏菩萨是何等人物,等觉菩萨是他自愿保持的,如果要讲成佛他早就成佛了,我们在「序品」里面看到,他的学生多少人都已经成佛,老师现在还在当菩萨。当菩萨就做菩萨本分之事,对佛还这么谦虚,还说他「承佛的威神加持」,这是我们一定要学习的。自己再有成就、再有智慧、再有能力,都不可以骄慢,要从内心里面流露出谦虚恭敬,你才能断烦恼。如果你在这上不留意,认为我有些长处别人所没有的,现在世间人讲值得骄傲,那就坏了。值得骄傲说得不好听,值得堕落,值得入三途,不就这个意思吗?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事实真相。像这些经文处处都能看到,每一次读到都要提高自己的觉悟。下面我们看地藏菩萨的请法:
【白佛言。世尊。我观业道众生。较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愿世尊。为我说之。】
这个事情地藏菩萨哪有不知道的?这一问一答是说给我们听的,让我们觉悟。『业道众生』就是指六道众生,六道众生里面特别是指人、天两道,人、天两道当中又特别专指人道。这个法会是在忉利天宫,欲界天。『较量布施』,「较量」是比较、衡量;比较、衡量布施,『有轻有重』。下面就举出例子来说。『有一生受福』,这是轻的,『十生受福』,这比较重,『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这个布施就很重。这是什么原因?请佛为我们说明。布施通常讲三类∶「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财是讲财物,财物里面又分为内财跟外财;「外财」是身外之物,都是属於外财;「内财」是讲我们的身体。譬如我们用智慧、用劳力、用技能为社会大众服务,这叫内财布施。内财布施的功德又胜於外财。今天在此地道场,发心做义工的人很多,这些做义工的都是属於内财布施。
在居士林诸位每天都看到,他们的福报很大很大。有许多老居士,在餐厅里面帮助洗菜、捡菜、洗碗、洗碟子,他们做得那么认真、那么负责任,给你做得干干净净来供养大众,这是内财布施。他这一生好像虽然生活得很辛苦,来生的福报不得了!他这种福报绝对不是一生受福。尤其是到这个地方来吃饭的这些人,到居士林吃饭的人太多了,假如这些吃饭的人将来真有几个往生去作佛,你想想看他福报多大!他供养佛。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以一钵饭供养一尊辟支佛,得九十一劫不受贫穷的果报,他要是在这里供养,这里面有几个人真正往生不退作佛,他得的福报超过供养辟支佛。对於这些事理通达明白的人看得出来,一般人看不出来。念佛堂里面,特别是夜晚念佛,你们每个星期三十六小时念佛,这些义工也是不眠不休、精神饱满在那里照顾大众,晚上提供你们点心、饮料,照顾得很周到,这个修福修大了!内财、外财都供养,自己来做义工、来服务,内财的布施,他又带来很多吃的这些东西,提供大家晚上受用,这是外财布施。内、外都布施,这是修福。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财布施福报比不上法布施,法布施的功德太大太大了!可是在佛门里面,财、法、无畏三种布施是连在一起,是分不开的,世间人的布施这三个是分开的,佛门这三个是合在一起的。财里面有法,法里面有无畏。他供养大家,布施给大家,大家天天在这个地方研经、思惟、念佛,那是法,所以他这个供养布施是对法的。供养佛,布施法,所以他都具足了。佛法的修学、佛法的契入,使人能够了生死、脱三界,断烦恼、成佛道,这是大无畏的布施。所以这个布施利益就大了,无比的殊胜。
「受福」就是我们世间人讲享福,这是一切众生都希望得到的,哪个人不希望享福?这些义工们,他们把义工当作他的享福,修福跟享福合在一起,修福就是享福,享福就是修福,他这个福报绵延不断,就不是一生了。一生受福的人大多是前生修福,这一生享福不肯再修福,这种人多,我们看到世间大富大贵之人,这些人古大德所说的,绝大多数都是前生在佛门修的福报。可是今天他一享福他就不肯再修福。不肯再修福,他这个福报一生享受完就没有了。福报大的,可以享受到一生,到他死还是有福报;福报要是差一点的,到老的时候就可怜,福报享尽,老的时候没人照顾,苦不堪言!那是什么?那是福报薄的,这些现象都摆在我们面前。如果这一个人在一生当中没有病苦、没有老苦,证明他的福报修得很不错,一生受福。如果他死的时候,死的瑞相很好,那他就不止一生受福,来生还享福;他走得很安详、走得很自在、走得很明白,一点都不迷惑,断定他来生还是人天福报,这个福报就不止一生。
如果十生、百生、千生,必定是对社会、对一切众生修大布施,才能有这么大的福报。古代我们看到帝王、看到世家,他能传好多代家道不衰,那是祖先修的福报大,所以子孙代代都享受不尽。如果是百生、千生的,造福、布施就更大了,十生受福的,我们看到古时候帝王,历史里面所记载的世家。可是百生、千生就不一样,在中国我们只看到孔老夫子,真的是百生大福。他做些什么布施?教学,真诚心教化众生,你看孔老夫子传到现在七十多代,他的后人还受到举世之人的尊敬。尊敬他的祖先,听说孔老夫子的后代,人家都是另眼相看,特别礼遇。孔德成先生到美国,接受美国的礼遇,原因是美国人听说他是孔老夫子的后人,这是百生受福。
在佛门里面诸佛菩萨他们所修的布施,那是百生、千生无量无边的大福报,佛修的是什么?佛也是布施,法布施。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之后,四十九年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修法布施。法布施里面有没有财?有财,但是没有外财,是内财。他需要精神、需要体力,耗费自己的精神体力,内财布施,所以他有财。教导一切众生,法布施。令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是无畏布施。像经上讲,你开悟之后,远离恐怖、颠倒、妄想,这属於无畏布施。一生诚心诚意专门做这桩事情,所以他得的福报就是「百生、千生,受大福利」。我们要懂得。
布施的对象,佛经上讲福田,布施是种福,你要认识哪个是福田,要找福田种福,那你这个福报就无量无边,你永远享受不尽。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一定要认真努力去做,不要怕辛苦,也不要怕我年岁大,体力衰了,想替社会做一点好事,不行啊!他就真不行,为什么?他自己心里想不行,他当然就不行。如果你觉得行,你就不会衰老,你觉得不行,天天念老、念病、念体力衰,佛法讲相随心转,你当然就衰退了。如果你有勇气真正觉悟,我不老、不病、不衰,跟一切众生结缘,修大布施,行!不是不行,一样做得很圆满,就在你自己有没有觉悟,肯不肯发心。
今天真实的福田、第一等的福田、无比殊胜的福田是什么?我们天天在想的「弥陀村」、「念佛堂」,这是无上的福田,因为是帮助一切众生成佛。我晓得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可是没有缘,就是自己的力做不到,所以只有常常说说而已,说了三十多年。没有想到在此地遇到李木源菩萨,他听懂了,他真干了,他干了我有没有欢喜心?没有。为什么没有欢喜心?在我想的是姑妄听之、姑妄闻之,是不是真能做得成,很难说。如果我欢喜,他做不成,我不就失望了吗?所以我没有希望,也就不会有失望;你做成了,很好!你做不成了,我原来就没有希望,我们的心永远保持平静、清净。但是他认真努力做,我们要帮助他,也协助他,希望促成。所以我们先做试验,在居士林开个念佛堂做试验;这个试验使我们产生了信心,大家都产生了信心。不通过这个试验,你没有信心,你这个事就很难成就。所以通过这个试验,这个试验虽然时间不长,我们念佛堂到现在还不到三个月,这么短的时间,把这边同修从上到下,从居士林这些董事、领导的人,到天天来念佛,甚至於来做义工的,个个充满了信心,这个不可思议,这不是人力,佛力加持。
所以我常说,我说的话是真话,这个念佛堂有佛在里面念佛,有菩萨在里面念佛,护法善神那就太多太多了。有人告诉我,有人见到护法神都排队,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每一个人踏进念佛堂,他感受不一样,气氛不相同,外国人讲磁场不一样。进去之后生欢喜心,进去之后生起信心。譬如说念四十八小时,二天二夜不眠不休,有很多人说这体力不行,结果进去之后他能撑得住,二天二夜念下来自己有信心,不错,我还行!这是佛力加持,是自己善根、福德、因缘成熟,《弥陀经》上所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又得诸佛如来的加持,这个我们要知道。我们非常幸运,从前修行的人多,如法的道场多,佛菩萨普遍去照顾,现在没有,只剩一个,所有佛菩萨都加持一个人、一个道场,这个不可思议。所以一定要自己发心,要自己有信心,如理如法的去做,真正是佛家所讲的心想事成,「一切法从心想生」,只要你做的是真实利益。我们的目的是求正法久住世间,一切众生都能够得到真实的利益,我们就乐意做出牺牲奉献。
也有些同修对我很关心,「法师,年岁这么大了,每一天都讲经,天天都不休息,很累!」我非常感谢这些人关心,他们劝我把讲经的时间减少,每天讲一个半小时,不要讲二个小时,一个星期顶多讲五天,休息二天,好意,我很感谢。但是你要晓得,如果我们讲经的时间减少半个小时,这一部《华严经》恐怕要讲十五年,我现在想十年未必能讲完,那再减少半个小时,恐怕会延长到二十年,那还得了!说起来是好听,大家无量寿,总希望这个经能早一天完成,早一天圆满。我现在每一天讲二个小时没有感觉到累,讲得很欢喜,所以在目前这个状况,行!可以维持,不必减少时间。世间谚语也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讲经是喜事、乐事,不是苦事。一般人认为好像在学校教书是苦事,那可能是苦事,可是讲经是乐事,跟一般学校教学不一样,非常快乐的一桩事情。快乐的事情要把它减少了,我想哪个人也不愿意,苦事减少好,快乐的事情不能减少。
这是说明福田,真正的福田是利益众生。在往年我劝人修福,都是劝人发心流通佛法。流通佛法的方法是印经,在过去只有印经布施,印经布施是财、法、无畏三种都具足,是好事情。其次,我常常劝大家照顾病苦,一些病人、生活很清苦的人,我们布施他,布施医药,救济贫苦。第三桩我劝人放生,放生是无畏布施。这是我许多年来,讲经说法奉劝诸位,这是真正的福田,决定没有过失、弊病。我没有劝人建道场,建道场未必是真正的福田,如果这个道场不是修学、弘扬正法,那这个福田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种这个福种错了。正法的道场不容易遇到,很难很难遇到,真正是可遇不可求,遇到正法道场我们要极力去修布施供养,布施供养一定要如法。
佛家常讲「地狱门前僧道多」,谁堕地狱?出家人堕地狱。为什么堕地狱?不知道节俭、恭敬,浪费施主的财施,这里面就造很多罪业,你自己修持有什么功夫?你有没有得一心?有没有功夫成片?如果没有的话,换句话说,西方极乐世界你还在那打问号,你未必能去得了。你要去不了,你这些受用,这就是佛门常讲「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所以一定要懂得节俭、修福、惜福,能省一定要省,该用一定要用,该用绝不吝啬。
现在布施,法布施除了印经之外,范围比从前广了、多了。我们现在有录音带、有录像带、有CD,甚至於现在我们还利用卫星电视,利用网际网路,这些都是属於布施。许多同修从事这个工作,是以内财、外财来修真实布施的功德,现在我们的范围比从前广大多了。昨天晚上同修来告诉我,我们现在在此地做CD,量做得很大,全世界各个地区都向我们要,我们请别的厂商来替我们做,价钱算得很便宜,一片一块五。他来跟我说,如果我们自己要设厂,自己来生产,一片成本只要五毛钱;换句话说,我们过去送人家一片,现在我们可以送人三片。我说这个事情好,我赞成,等李居士回来,我们研究自己设厂来生产。这样修福那就是百生、千生受大福利,只有真正明了佛理的人,明了事实真相的人,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修福,怎样才得大福利。
此地所讲的「大福利」不是人天的福利,人天福利不大,到西方极乐世界作佛、作菩萨,那个福利就大了。六道众生的福利,你们念过《无量寿经》,六道众生福利最大的是大梵天王,大梵天王要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做一个比较,差很远。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那个福好比大梵天王,而大梵天王的福好比我们人间贫穷之人,不能比,这才叫真正是大福利。我们肯帮助别人成佛,我们自己成佛就决定有把握。真正帮助别人成佛,一定要给大家做好的增上缘。我们知道这些念佛人,他们有善根、有福德,缺少因缘,纵有善根、福德,没有因缘,这一生还是不能成就。他在家里念佛,他在其他道场念佛,有干扰,心定不下来。我们常常听同修说,在家里念佛,家里头儿孙常常来找麻烦,朋友常常打电话来干扰,心定不下来。我们有这个念佛堂,进去之后念佛堂里头没有电话,不装电话,寮房里面统统没有电话,你的心就定了,没有人来找你,不受干扰。这是我们提供他修学的因缘,提供他修学的环境。
过去我亲近李炳南老居士 ,台中佛教莲社、台中慈光图书馆,都是居士主持的,所以我们不要有分别心,万万不可以认为出家人比在家人就高一等,错了。高,要看你修行的功夫高低,不在形相,这一点我们要明了。
这个事情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师在支那内学院院训里面,就有很长一篇篇幅开导这桩事情,往往出家人自尊自大最后堕落,造作许多罪业,在家人处处谦虚反而能往生净土不退成佛,很值得我们警惕的。欧阳大师特别强调一句话,「佛法是师道」,他提出「佛法不是宗教,不是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他说佛法是师道,师道里面老师第一大,特别提倡尊师重道。老师有在家的,在家人他是我老师,我跟他学的,老师第一大。决定不能说我是出家身分,他是在家身分,我应该比他大,那错了。在家居士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也称他作和尚,和尚是梵语,意思是亲教师,我的法是他传给我的,是他教导我的,这个人是我的亲教师,亲教师称和尚。和尚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在家出家。阿闍梨是老师身分,他的言行可以做我的榜样,我应当向他学习,所以阿闍梨也不分在家、出家。现在许多密宗上师阿闍梨是在家人,黄念祖居士就是密宗的阿闍梨,出家人跟他修学,也要顶礼三拜右绕三匝。佛陀当年在世,维摩居士是在家的,舍利弗、目犍连见维摩居士,行礼跟见世尊没有两样,也是顶礼三拜右绕三匝,行师生之礼,没有把他看作是在家人。这个观念我们必须要把它扭转过来,佛法当中老师第一大,如果是居士,甚至於在家女居士,她讲经说法,她来教学,我们也要把她看作佛陀一样,不可以有丝毫分别心,不可以有轻慢心,我们才能得到成就。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