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念佛的真实利益 - (第二集)
念佛的真实利益  (第二集)  1992  美国洛杉矶  档名:13-003-0002

  诸位同修,昨天将《观经》三福第一条给诸位报告过,第一条最后一句是「修十善业」,十善是人天的标准,十善的反面就是十恶。我相信同修们都能够熟记,十善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身三善;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口业的四善;不贪、不瞋、不痴,意业的三善。详细说明,佛给我们讲的有一部《十善业道经》,这部经典里面讲得很详细。

  十善的反面就是十恶,《弥陀经》上常说的五浊恶世,现在社会浊恶可以说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浊是思想紊乱,知见太多;恶就是十恶,身口意造作的十恶居多,不但居多,而且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我们在世界每个地方普遍都能够看到,造十恶是一年比一年严重,这是个非常可怕的现象。现在社会上流言,有所谓大的劫难在不久的将来就会降临,这个说法也很普遍,每个国家地区都听到有这个说法。如果把这些说法跟社会人心、行为对照一下,就觉得这些说法有几分可靠性,这是值得我们深深警惕、认真的去反省。佛给我们说共业当中也有别业,《楞严经》对於这个理论与事实都说得很明白。我们要想免除这个劫难,用什么方法?断恶修善是唯一靠得住的方法。你说「我每天买些好香,买些好的水果供佛菩萨,求佛菩萨保佑我消灾免难」,我告诉诸位,这靠不住。要从心地、从行为上断恶修善,这是佛菩萨教给我们的,这是靠得住的。所以第一条末后这一句我们要很重视,当然这三福总共十一句,句句都要紧。

  第二福里面有三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一条是二乘福。前面一条是人天福报,当然是先修人天福报,再升级就升到二乘,二乘就是阿罗汉、辟支佛,一般讲小乘,小乘是大乘的基础。我们这一代很少看到有高僧大德出现,在中国佛教史上,任何一个时代,杰出的人才,无论是出家在家都很多,我们这一代跟从前比一比,差太远。原因在什么地方?我们把小乘舍弃掉。小乘传到中国来,唐朝以后可以说就没落了。

  中国佛法的特色在大乘,但是过去修学佛法的人都有儒家的基础,都念四书五经。看看历代这些高僧大德,就是民国初年的,这些人的著作都是文言文写的,都有相当深厚的国学基础。中国儒家、道家(不是道教),他们这些经典、学术可以代替小乘,所以读孔子的书、读老庄的书,入大乘没有问题。我们现在这一代,孔子书也不念,老庄也不念,小乘经也不念,直接学大乘,好像盖房子,下面这一层不要,盖第二层,怎么盖法?永远不能成功。这是这一代佛门衰落主要的因素。

  我过去在台中求学,李炳老教我,四书始终没有断过,一个星期讲一次;古文没有断过,《古文观止》三百篇,也是一个星期讲一次,十年如一日,不间断。佛经讲一次。一个礼拜讲三次。世出世间法并重,并不是完全讲佛法。这样的教学法是非常合理的,拿儒家来代替小乘。儒家的学说绝不亚於小乘,在心量上来说非常接近大乘,所以用四书五经做基础非常之好,这是真正想修学佛法者不能够疏忽。

  三福里面讲小乘,三句第一句是「受持三皈」,这就是出世间法,从世间超越了出世间。前面的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世间福报,人天法。从人天法超越到出世间法,就是要修三皈五戒。三皈是入佛门的根本,所以想学佛先要受三皈戒,这三条教给你学佛学的是什么,修行修的是什么。三皈我想大家都知道,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每天早晚课诵里面都要念的,念是念,有没有皈依是另外一个问题,所以这个先得要说一说。

  「皈」是回归、回头,「依」是依靠。佛、法、僧称之为三宝,三宝是用世间宝物做个比喻。世间人如果得到了宝物,你的生活就过得很自在。宝物是财富里面最珍贵的,你有财富,生活一切问题都得到解决,圆满解决。佛用这个比喻,如果你得到这个三宝,生死可以解决,明心见性可以解决,成佛作祖可以解决,换句话说,世出世间一切问题没有一样不得解决,这才真正是宝。世间宝物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三宝是真实不虚,绝对的真实。

  什么是佛宝?是不是我们供养的这些佛?给诸位说不是。我们现在课诵本念的三皈依是《华严经.净行品》里面的经文,自皈依佛,三自皈,自是自性,佛宝不是外面的,是自性佛宝。佛法僧三宝统统是自性,所以叫「三自皈依」,不是皈依外面。佛法称为内学,在印度称为内明,是要向心性里面去求,你才能够求得到。佛是觉的意思,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三皈依讲得很明白,他说三皈依没有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一开口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他用这三个字,这三个字就是佛法僧的意义。他从意义上来说,使我们听了之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是自性觉,觉而不迷。从哪里回来?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自性觉,这叫皈依佛。佛者觉也,觉而不迷,这是第一条「皈依佛」的意思。

  现在问题来了,到底要什么样的样子才叫做觉?什么是不觉?佛在一切经里面给我们讲得很清楚,觉心不动,觉心无染。不要说多,就用这两个做标准。我们的心在五欲六尘,在一切境缘上,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在一切物质、人事环境里面真正做到不动,那就是觉心现前。简单的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而对於外面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是觉心不动。那么我们就能够体会到佛讲的觉与迷,迷是什么?动心,在境界里起了分别、执著,打妄想。起了妄想,这是迷。要知道从迷回来,依不动的觉心,这才是真正皈依,而不是每天早晚在佛菩萨像前把三皈依念一遍就皈依了,没那么容易!三皈依是佛法修学的目标,修学方法里面的总纲领。学佛的人修什么?就是修觉正净。这是第一个。

  第二「皈依法」,法是什么?法也不是经典,经典是白纸黑字,多少人皈依这个,是死在字里行间,死在经典里面,这很可惜。世间人念书死在书里面,我们都骂他叫书呆子,学佛的人死在经典里也就变成佛呆子,学佛学呆了,这个错了。法是自性正,我们必须从错误的知见回过头来,依自性正知正见,这叫做皈依法。

  自性正知正见,这也得有个标准,标准在哪里?佛所说的一切经典就是标准,用佛经开显自性的正知正见,使我们的知见,把经本打开一对照,「没错,我的想法跟佛的想法一样,我的看法跟佛的看法也差不多」,这就是正知正见。如果展开经典,我们的想法、看法、做法跟佛经不一样,就要觉悟,我们自己的知见错误了,依经典修正过来。所以经论(这叫三藏)是修正我们思想见解的,戒律是修正我们身语造作的,三藏经典的功用就是这样。不是叫我们天天念,念给佛菩萨听,佛菩萨才不要听,连我都不要听,佛菩萨怎么会愿意听这个?所以大家一定要知道,这个东西是修正自己知见的。

  我们早晚念经,早晨念经提醒自己,今天一天对人对事,我的想法、看法、做法不要违背佛的教训。晚上晚课念一遍是反省,好好的想一想,跟经典拿来对照对照,今天反省一下,我的思想见解行为有没有违背佛的教训。这个早晚课就功德无量无边,为什么?真正修行。绝对不是早晚拿著经典在佛菩萨形像面前敷衍一下,好像证明我是佛的乖学生,你看我早晚课从来没有间断,每天都念一遍给他听,这是错误的。

  第三句「皈依僧」,僧是自性的僧宝,就是六祖大师讲的皈依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叫做皈依僧。僧又有和合的意思,六和。佛的制度,四个人在一起共住,四个人以上修六和敬,这四个人才能称为一个僧团,所以僧团的基础是要建立在六和敬的戒条上。僧有和敬之意,彼此能够和睦相处,彼此能够尊敬、尊重,心地清净、和睦尊敬,它有这个意思,这真正是性德自然的流露。我们从一切染污、从一切不和、从一切不净回过头来,依清净心来修六和敬,这叫做皈依僧。这是三皈真正的意思,修行的纲领。

  人家要问我们学佛的人,你们学佛的人修的是什么?我们修的是觉正净,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这是佛法修学的。至於用什么方法来修?方法就很多,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八万四千法门、方法统统修的是觉正净。如果不是修的觉正净那就不是佛法,假如修的是觉正净那决定是真正的佛法。三皈,你入门来,老师把修行的纲领传授给你,这叫传授三皈,大方向、大前提给你说清楚、说明白。

  觉正净这三个字修圆满就成佛,还不到圆满的时候就叫菩萨,圆满了就成佛。如果这三个字统统没有,心里头迷邪染,这就叫做凡夫;反过来,觉正净,就是佛、就是菩萨,佛菩萨跟凡夫差别就在这个地方。所以这叫「翻邪三皈」,迷邪染是邪,翻过来修觉正净,这叫三皈。

  三皈的意思诸位真听清楚了,也搞明白了,可是还有问题,为什么?这三个字好像太玄了。方法、门径很多,到底从哪里下手?我下手用这个方法有没有效果?这是大问题。很多人修行几十年还是迷惑,还是邪知邪见,还是染污。染污是什么?妄想是染污,打妄想,烦恼是染污,执著是染污,还有这个东西,这个麻烦就大了。今天大家一起讲,要讲到「落实」才行,我们才有真正的依靠,这很重要,使我们真实有一个皈依处,这就讲到住持三宝。住持三宝确实不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但是要想做到真正皈依,住持三宝不能少,为什么?可以引导我们入真实。住持是方便,从方便入真实。

  住持的佛宝就是佛像,一定要用真诚之心,用真心、用诚心,决定不怀疑、不分别,把佛像看作真佛。为什么要这样做法?你这一份真诚的恭敬心才能够生得起来。至诚恭敬是性德,真如本性的性德借这个形像流露出来。禅家讲明心见性,性德显露出来。如果不是至诚恭敬把像当作真佛,你的自性没办法透出来。自性透出来是觉,透不出来是迷。把自性的恭敬心,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礼敬诸佛,这就是菩萨的行持,这么回事情。所以佛菩萨的形像无论是木雕的、泥塑的、彩画的,都非常重要,昨天跟诸位说过「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开显自性光明要借这个做引子。这是住持的佛宝,重要。

  第二,住持的法宝:经典。经典,佛留下来的很多。诸位一定要知道经怎么来的,经典是释迦如来从自性里面自然流露出来的,不是从意识心里面生的,不是从自己思想研究得来的。佛没有分别,佛没有执著,佛没有念头。当年如来在世的时候,众生有了困难,有了疑难,向释迦牟尼佛请教,释迦牟尼佛是你问什么就答什么,把这一切问题都解答、解决了,帮助大家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后来的学生把它纪录下来成为经典,所以经典称为「契经」。第一个,一定要契真如本性,所谓上契诸佛所证之理(就是真如本性,它是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下契众生可度之机(众生有什么困难、疑难他来问,正好契他的机)。所以见到佛,你向佛一请教,佛给你说的法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马上就开悟,就这么快,快得很!

  佛这些经是对当时那些人说的,不是对我们说的。就跟大夫治病,他开的那些方子是当时给那些人开的方子,因为每个人病不一样,所以开的方子不相同,把那些人都治好了。现在佛不在世,这些药方留著,我们见到,如果把药方乱吃一通是准死无疑,你们想想对不对?如果大夫有个处方,你自己身体不好有毛病,「这个方子不错,是名医,好,这个方子我找几服来吃一吃」,吃了不对症,不但病加重,恐怕命都保不住,这个常识我们晓得。佛的经典就如同药方一样,所以法要是不对机,断我们的法身慧命。诸位要晓得,经典可以救人,教你明心见性、成佛作祖,也可以害人。

  经典性质明了之后,我们的依靠就要选择。一切经是如来所说的,我们要同样一个心去尊重,决定不能毁谤,决定不可以轻慢。在一切方子里面都是好方子,曾经都治好过人的病,都是真正能够达到觉正净圆满的方法。这些方法里面哪个方法适合我用?这是个很大、很严重的问题。佛在世的时候没有问题,佛不在世的时候这是个大问题。所以一定要请教高人给我们指点,这就是历代的菩萨祖师大德,他们是修行的过来人,经验比我们丰富。我们自己没有能力选择,向他请教,请他提供意见。当然他所提供的也并不能保证决定正确,但是比我们自己一无所知盲目的选择总是要好得太多。这是我们一生修学能不能成就关键的所在,不可以不知道。抉择法门难,往往学佛这种情形很多,自古至今,学到老才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方法。

  看看近代,像夏莲居老居士,他年轻的时候,刚入佛门学禅,以后他又改学密,然后再学教,到了晚年死心塌地念佛。这就是这些法子自己试试不大对劲,也就是说自己得不到真正的利益,所以不断的在更换,试试不对劲再选一个,当然浪费了很多的时间,最后选择这个法门对了,那还是非常幸运,他成就了。这个成就是真正了脱生死,超越轮回,真成就。

  在台湾许多法师大德也是如此,李炳南老居士诸位知道,在台湾弘法四十多年,我亲近他十年。他学佛也是跟前人的路子差不多,学教、参禅、学密,非常认真。他参了八年的禅,没有开悟,觉得这个时间很可惜,改学密。密宗里面他修学了两百多个法门,没有一个成功,也是学了八年。他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说,密宗的隐身术,就是念咒,咒一念,别人就看不到他。他年轻的时候对这个很有兴趣,学这个法术,非常用功的修学。他说「我念给你们听」,他把咒一念,「你们看到我没有?」我们都看到他了,不灵!浪费了八年时间。最后碰到印光法师,被印光法师狠狠教训了一顿,这才老实念佛。所以最后归到净土是得力於印光法师的当头一棒,把他打醒,这才老实念佛。所以到台湾的时候是专修净土、专弘净土。他常常给我们讲他学佛的历程,很不容易,很难得。

  他也是中年学佛,三十多岁的时候开始,也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军阀战争的时候,军阀割据,韩复渠在山东打仗的时候,他就躲在一个庙里头,炮弹在屋顶上飞,他就在佛菩萨面前许愿,「如果这一次不死,我就好好的学佛」。果然没有死,他就学了佛,是这样入门的。所以修学的历程都是很不容易,常常试验或改换法门。

  早年跟我在佛光山同事的,星云法师在佛光山最初创办佛学院的时候,他请我做教务主任。那时候出家的老师不多,在家有几位大德,唐一玄居士,都往生了。方伦居士、钟景德居士,这些老居士学佛的时间都比我们长久,年岁比我们大。钟老居士今年八十五、六岁,还在,可能将近九十岁。我是四年前在屏东遇到他,遇到他的时候大概八十五、六岁,有四年了,可能将近九十岁,身体很健康。见到我跟我说,他说:我过去修的没有把握了,我现在真正回头了。他从前学禅、学密,现在年岁大了,一点把握都没有。他说:我现在禅密放弃了,我专念阿弥陀佛,一天念三万声。他是绕念,就是走著念,也不是在佛堂,他到屏东乡下,在乡下散步走路,念一声阿弥陀佛走一步,所以他每天走三万步,身体很健康。八十五、六岁了,声音很宏亮,满脸红光,很难得,运动量也够。他每天要走三万步,念三万声佛号。他说:我现在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这都是近代这些大德给我们的启示。

  我自己学佛也走了三十年冤枉路,反省起来都很难过,为什么?年轻的时候狂妄自大,自以为了不起。接触佛法之后,我对於教非常有兴趣,尤其是对一切大乘经典有很浓厚的兴趣。老师劝我们念佛,我们听起来,不能不服从,不服从会被开除学籍,所以表面上要服从,内心里面没有照做,为什么?对於净土法门不了解,总认为这个法门是没有知识的人去学的,钝根愚痴的人学的,我这种聪明人,有智慧的人,怎么可以学这个法门?所以老师怎样劝我,很难接受。不过那个时候也有相当进步,对这个法门不反对,自己不肯认真的修学。自己真正对这个法门认识是得力於《大方广佛华严经》。

  我在台湾,可以说我一出家就讲经,三十年没有中断过,讲的时间也多,我记得最多的,有几年当中,我一个星期讲三十多个小时,上午、下午、晚上统统讲,没有休息。我记得有一年到此地来,我一下飞机就拉我来讲经,给我安排一天九个小时,在市议会那个地方,恐怕还有同修参加过。你们坐在下面听,我站在讲台上讲,我站九个小时。《华严》我讲了十七年,所以在《华严经》里面认识了净土法门,这是真正在这里觉悟。所以我说我讲《华严经》开悟,悟的什么?认识了净土法门,死心塌地修学这个法门,证实了以前老师劝我的话没错,但是当年不肯相信,花了将近二十年的功夫才完全相信。

  所以我看到黄念祖居士的注解引用彭际清居士所说的几句话,我非常同意,他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这我非常同意。八十卷《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本,这是中本,它比《华严经》少,中本。还得有小本,小本是什么诸位知道吗?《阿弥陀经》。《佛说阿弥陀经》比这个本子更小,小本《华严》,我非常同意他这个话。《华严经》到最后,它的圆满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如果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华严经》就不能圆满。《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经文自始至终,字字都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是《华严》的归宿,是《华严》的精华,《华严》之《华严》,一真之一真,所以说中本、小本没错,这个我承认。

  另外,看到唐朝时候日本道隐法师,在中国留学,以后回国去弘法,很有成就的一位法师。他有《无量寿经》的注解,他在注解里面说过一句话我也非常同意,为什么?他正好说的我走的这个路子。他说《华严》、《法华》是此经的导引,换句话说,就是《华严》、《法华》是《无量寿经》的序分、引导,《无量寿经》就是《华严经》、《法华经》的正宗分。这个说法我完全同意,为什么?要不是这两部经诱导,我不相信这部经,不能接受。是因为我十七年讲《大方广佛华严经》,《法华经》我讲过一遍,从这里引导认识这部经,相当不容易,得来很艰难。

  当初不听老师的话,古人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总算很幸运,最后我明了、觉悟了,完全相信,还有很多人一生都不相信。古人讲教网像迷宫一样,三藏经典,入进去钻不出来,太多了。入到教海里头钻出来的,非常幸运。所以我对这部经典的认识,对这部经典的喜爱,发心认真修学,得利於最重要的三部经典是《华严》、《法华》、《楞严》,《楞严》前后大概我讲了将近有十遍。得力於这些大乘经论,真正认识了这部经。

  尤其是夏莲居居士这个会集本,很多人认识不够透彻,对这个本子批评、怀疑很多,对初学人来讲就会有障碍,听到人家这么说法,他不敢读这个本子。虽然现在弘扬这个本子的人不多,李炳老在台中只讲过一遍,民国三十九年讲的,现在这个本子上注解就是那时候讲经时候写的。那时候我跟他还不认识,我还没学佛,他三十九年讲的,我四十二年才开始学佛,才接触到佛法。但是很幸运,他老人家把这个本子给我。现在全心全力弘扬这部经的,在大陆上黄念祖老居士,我在台湾弘扬。此地真是三宝加持,诸佛护念,印老在此地讲,因缘非常的希有。

  这部经实在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经,为了怕大家怀疑,不能够决断,我特别编了一个本子,《净土五经读本》,这边还有几本,我印了三万本,把《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四种会集本统统收在这里面。如果对於夏莲居居士会集的有疑问,你查五种原译本,全部都在你手上,你去对照对照看,去找它的毛病,看看你能不能找得到。台北有不少同修认真去找,找不到,最后看了很佩服,没有话说,果然比王龙舒的、彭际清的、魏源的是好,因为那三种本子里头找得到毛病,夏老居士这个本子找不到毛病,这信心才踏实。

  皈依法宝,法宝选什么?选诸佛如来所弘扬的第一经,你皈依《无量寿经》就好,这个选择决定没有错误。这部经典,蕅益大师讲「《华严》奥藏,《法华》秘髓」,意思就是说明它是《华严》、《法华》的精髓。中国佛教界,不管哪一宗、哪一派,对这两部经没有不尊重的,赞叹为一乘圆教。尤其是《华严经》,公认为根本法轮,一切经都是《华严》的枝叶、《华严》的眷属,《华严》是根本。这部经既然是根本的精髓,那岂不是一切经的归宿,一切经的精华,读这部经就是读一切经。所以这部经诸位仔细展开一研究,理事、性相、因果统统具备,样样圆融,实在是第一经。这部经就是整个《大藏经》,你全部得到,不必再去枝叶上求,这多省事!所以真正皈依处在哪里?这部经是我们真正皈依处。我们今天三皈依落实了,皈依的佛,阿弥陀佛;皈依法,《无量寿经》;皈依僧,观音、势至,西方三圣,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菩萨僧。自性三宝、住持三宝,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在过去有很多人找我授三皈依,我讲的自己想想没讲错,但是讲完之后想想还是没有办法踏实,到底依靠什么?还是没有,只讲觉正净太空洞,没有落实。这次在新加坡讲《无量寿经》,我每讲一遍、每念一遍,都有新的悟处、都有新的启示。我到新加坡第二天晚上开始讲经,第二天的下午,他们早就登记,等我去给他们传皈依,有一百七十多人,我那个皈依就是平常一般的讲法。第二次皈依有两百七十多人,是我这部经正宗分讲圆满,快要讲完了,这三皈就踏实了,就是我刚才讲的皈依佛,阿弥陀佛;皈依法,《无量寿经》;皈依僧,观音、势至,我就教大家这个,很踏实。

  二百七十多人一次皈依,取法名也取不来,麻烦大了。一看《无量寿经》上,《无量寿经》上把法名取好了。最后一品里面,世尊告诉我们,我们这个世界有四万亿初发心的同修,过去没发过心,现在初发心,种诸善根,这都是讲我们现在这些人,我们就是初发心。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后,道业修成了,到他方世界去成佛、去度化众生,佛的名字都叫做「妙音如来」,这都是说的我们这些人。我们这些人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都叫做「妙音如来」,现在我们的法名应该用「妙音」,所以我的法名统统用妙音。现在是妙音居士、妙音菩萨,将来成佛是妙音如来,佛在《无量寿经》给我们授记的。我们读经翻开经本,念到妙音如来念自己,这多亲切!所以法名统统一律用妙音,不用别的。我给大家做皈依,我也是妙音,不能说你们都成了佛,我还不行。你们是妙音,我也是妙音,统统用妙音做我们的法名。这是讲的受持三皈。授是传授,老师传授,我们要真正的接受,接受之后要认真的修学。现在我们晓得了,从哪里学起?从《无量寿经》学起。

  底下一句「具足众戒」,这个范围非常之广,众戒是不是三藏里面全部的律藏?不要说全部律藏,就是在家,古德给在家居士编的一个小册子《在家律要广集》,这是最少的,弘一大师也有编的一部《南山律在家备览》,说老实话,我们还是不容易做到。做不到,我们修学就会感觉到困难,所以我们选择的戒律,古大德已经做出样子给我们看。蕅益大师受比丘戒之后,自己在佛菩萨像前退下来,守沙弥戒。他自己认为比丘戒做不到,不够资格做比丘,退下来做沙弥,沙弥戒可以做到。成时法师是蕅益大师的徒弟,《蕅益大师全集》是他徒弟给他整理出版的,这个人很了不起。老师是沙弥,他自己就不敢做沙弥,他也是出家受大戒,他退得更多,退到出家优婆塞。现的出家相,他持五戒,出家了,出家优婆塞。我们在历史上看到第一个出家优婆塞:成时法师。所以实在讲能把五戒做好,五戒是根本戒,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能把这五戒守得非常之严,非常之清净,就可以。众是众多的意思,五也是众,具足众戒,这是戒条。

  除此之外,佛在《无量寿经》给我们有很多的教训,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戒条,读到这些教训要遵守、要照做,这也是戒律。除此之外,世间国家的宪法、法律,这也是戒条,我们要遵守。社会上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也是戒条,我们不能够违背。寺院里面的清规,大众在一块共住总有一个规矩,这些规条我们也要遵守。换句话说,具足众戒就是具足守法,培养成一个守法的观念,这句话就做到了,要守法。

  「不犯威仪」,威仪拿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礼貌、礼节,处事待人接物要有礼、要明礼。儒家教给我们「不学礼,无以立」,不懂得礼节,在社会上没有立足的余地。但是现代都不讲礼了,虽然大家都不讲礼,你对人很有礼貌,人家看到总是很欢喜,总是容易接纳你、欢迎你,可见得礼貌还是被人所欢迎。佛教给我们要明礼、要守礼。这是第二条,二乘福。

  第三条讲的是菩萨福报,大乘的福,大乘福还是以小乘的福做基础,福报修到大乘就圆满。大乘福报里面第一句给我们讲的「发菩提心」,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悟,换句话说,要有觉心。觉悟什么?觉悟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这是要真正觉悟的。菩提心是觉心,不能再迷惑、不能再颠倒。要知道一切众生有过去,过去还有过去;有未来,未来还有未来。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生死流转,这是很可怕的一桩事,说得不好听,也是很可耻的行为。为什么摆脱不了生死流转?是你不觉,你迷了,不晓得事实的真相。一但觉悟,知道这个事情可怕,晓得这个事情可耻,晓得这个事情严重。佛教给我们发菩提心,菩提心简而言之,上求佛道,下度众生,上求下化,这是真正觉悟。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求什么?求无上菩提,只求这个。除了自己求无上菩提之外,用我们的智慧、以我们的能力,帮助别人求无上菩提,这就是下化。

  经论上给我们讲解的菩提心,我们不太好懂,譬如《大乘起信论》上给我们讲的,菩提心是「直心,深心,大悲心」,《观经》上给我们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这些名词不好讲也不好懂。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给我们讲的是既简单又好懂,他老人家说「以真诚之心求生西方净土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个讲法很好懂。诚心诚意,真正的心,求生西方净土。我们把这句话跟《起信论》、《观经》佛所讲的对照一下,可以说一丝毫都不违背,完全正确,才晓得蕅益大师真正是深入浅出,把这些繁杂难懂的说法,他老人家很简单、很简易的给我们一语道破。

  《无量寿经》里头告诉我们,求生西方净土一定要发菩提心。经上三辈往生,不管是上辈、中辈、下辈,《无量寿经》讲三辈,《观经》讲九品,九品说得更详细,它这个简单扼要,无论哪一辈,无论哪一品,都要发菩提心。黄念祖居士在《无量寿经》注解玄义里面讲到明宗,明宗是讲修行方法,本经的宗旨,两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两句话就是采三辈往生的经文,三辈往生里头都有这几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下下品往生也不例外,上上品往生也不超越,所以发心非常重要,就是你真正肯生净土。

  像最近D.C.周广大先生,这边还有D.C.来的同修,这个人念佛念三天就往生。一生没有接触过佛法,到病重的时候,家里人给他念观音菩萨,念这个神,念那个神,拜神乱拜,希望佛菩萨、神明保佑他病好。这是临终遇到善友龚振华居士,龚居士去劝他,龚居士看他那个病好不了,所以就劝他不要求病好,求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将来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成菩萨、成佛,然后乘愿再来,度家亲眷属,这是好事情。这个人一听就相信,一听就改变念头,叫他太太、子女统统念阿弥陀佛,帮助他求生净土,这一念就是发无上菩提心。三天三夜佛号没有中断,这就是一向专念。他完全符合「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标准,所以在这三天念佛期间,他见到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西方三圣,弥陀化身从云彩当中降下来,接引他走。龚振华居士打电话来给我报告。从前我们听三天往生的只是听说,书上看到,没有见到过,现在我们亲眼见到的,三天往生,西方三圣亲自来迎接。他那个病很痛苦,在念佛的期间,痛苦没有了,最后临走的时候大声念佛,声音的宏亮连马路上都听到,这是他告诉我的,真正不可思议。所以你那个心要真,对这个世界没有留恋,真的想去,真的想见佛,这个心就是菩提心。我们总要搞清楚、要搞明白。

  平常处事待人接物,我们要用真诚的心。不要害怕,我对人真心,都处处要上当、要吃亏,人家都是假心对我,欺骗我,就不甘心、不情愿。换句话说,人家天天搞六道轮回,你不甘心、不情愿,也跟他一样搞六道轮回,这个太愚痴了。我用真心对待他,我是要见佛,我这一生要超越六道轮回。他用假心对待我,他搞六道轮回,不愿意出去,这个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纵然吃亏上当也不过这一辈子,下一辈子我到西方世界作佛了,所以这一生吃什么亏、上什么当还是值得,千万不要看到眼前,不甘心、不情愿,把这一生希有难逢的因缘空过,这才可惜。

  接受这个法门之后,要用真诚心处事待人接物,人家是骗我也好、坑我也好,一概不计较,想想「我过几天就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这个世间一切与我统统不相干」,心就平了,就自在了。一切不要计较,不要执著,样样放得下,有也好,没有也好,反正我在这里住不了几天就走,我有好地方去,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决定不是假的,所以不要跟人计较,这才叫真正发菩提心。要把对世间一切牵肠挂肚的事情统统舍掉,心清净自在,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蕅益祖师所讲的「无上菩提心」。

  第二句讲「深信因果」,这句话我从前讲《无量寿经》的时候已经想通了,从前念《无量寿经》的时候这句话深深怀疑。为什么?因为第三福是对菩萨讲的,深信因果应该对人天讲才对,对我们现在讲才对,菩萨难道还不相信因果吗?这个问题我想了好多年,到后来想通了。怎么想通了?还是念《华严经》、念《无量寿经》想通的。这个深信因果不是普通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大家都晓得,菩萨那用不著说,他知道得比我们详细。所以佛这一句话不是普通的因果,什么因果?就是净土宗讲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个因果真的许多菩萨不知道、不相信。《无量寿经》说有一亿菩萨想听这个法门而不可得,你才晓得这个法门之可贵,遇到这个法门缘分之深。诸位今天听到能生欢喜心,你们是无量劫过去修学这个法门,曾经供养无数的诸佛如来,有这样深厚的善根才能遇到这个法门,听到这个法门生欢喜心。要没有这个深厚的善根,听到了你也不相信,难,实在是难。所以深信因果是这样讲法的,不是普通的因果。菩萨要真正相信这个因果,他一生成佛,他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太简单了。换句话说,你能相信这个因果,你就一生作佛。你要不相信这个因果那还有得修,三大阿僧只劫,无量阿僧只劫,慢慢来。

  实在说老实话,我们在座同修,你们过去生中学佛不晓得多少个无量劫。那也许你要问,我既然已经修行了无量劫,为什么还不成佛?你所以不能成就,就是你生生世世修行都不及格。佛讲的三大阿僧只劫、无量劫成佛,从什么地方算起?从小乘初果算起。换句话说,你生生世世修行都没有证得小乘初果,统统不算数,等於考试不及格。念书从一年级念起,你每年考试都不及格,都没有达到一年级,生生世世都念幼稚园,考一年级从来没有考上,所以这不算数。几时你要是证得初果须陀洹,从这一天算起,三个阿僧只劫成佛。难,不容易。

  经上讲阿闍王子、五百长者,过去生中住菩萨道,供养四百亿佛。释迦牟尼佛出世,他们是居士长者,你看看从菩萨退转到这个,前生的事情一无所知,这些人有隔阴之迷退转了。我们也是如此,过去世也当过什么权教菩萨,现在退成这个样子。明了这个事实,你要像现在这个修法,再修无量无量无量劫还是这个样子。这个事实的真相我们发现、明了了,才知道遇到这个法门的幸运,遇到这个法门不容易,深信这个因果是佛门的第一人。你真正能相信,一切诸佛菩萨赞叹、欢喜,为什么?恭喜你,你这一生成佛了,你出头了,多难得!所以这个法门很不容易遇到,希望诸位同修要珍惜,千万不要空过。

  自己在这一生当中要发一个大心大愿,什么大愿?我走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不要生病,生病走很苦。最好能站著走、坐著走,不要躺著走,躺著走不好看。做得到做不到?别人可以做得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那就是我们不如人的地方。人家为什么可以做得到?人家心真诚、真实,人家样样放得下。我们为什么做不到?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放不下。放不下就得躺著走,放下了就站著走,所以应当放下。世间的一切都是假的,不要当真。很多同修说「烦恼很重,我很痛苦」,自作自受。烦恼、痛苦从哪来的?还不是放不下。你要是一切放下了,哪有烦恼、痛苦?把你的烦恼放下,把你的痛苦放下,把你生死放下,统统放下,你的生死就了了。

  昨天跟诸位说的,这个法门真正了生死,因为你往生是活著往生的,不是死了以后才往生的。什么时候不死?现在就不死,永远不死,生死了了。这个法门稳当、快速、可靠,人人能修,人人成就,就怕你不相信。所以佛讲深信因果,信还不行,要深信。印老法师在这个地方讲《无量寿经》,大家一定要来听,怎样忙也要把时间拨出来,为什么?你真的搞清楚、搞明白才会深信。你要没有搞清楚,虽然是信,深度不够。什么时候证明深信?真的一切放下了,那才叫深信。还有一点放不下,信还不够深,所以要真正放下,这是深信的样子。

  第三句「读诵大乘」。大乘经论非常之多,现在诸位要是读诵,给大家讲时间来不及,为什么?这个世界我是到处走,我自己也很苦。我很羡慕人家住在那里不动,我很羡慕他,他可以不要走,住在那个地方不动,我很羡慕。有很多人羡慕我一天到晚去云游,他羡慕我。我羡慕他能有福报住在一个地方不动,我很羡慕。我看的地方太多了,世道人心一年比一年坏,一年不如一年,所以我的感触当中,这全世界大灾难是一年比一年接近,你不到处云游,这个感触不太容易发现。我每一次到个地方,看看大家谈话,看看大家思想见解,我就晓得一年比一年严重,思想之混乱,道德的堕落,唯利是图,这个不得了。贪瞋痴增长,加速度的增长,这三毒。三毒加速度增长的时候,这个世界决定免不了大灾难,每一个地方都是这样,这怎么得了!

  所以今天读诵大乘来不及了,来不及怎么办?念《无量寿经》,就念这一本,这个可以。这部经是大乘当中的大乘,了义当中的了义,你读这部经就读了一切经。因为这部经是整个《大藏经》、大乘经的精华,是整个大乘经的纲要,念这个统统都念了。死心塌地去念这部经,一天至少念一遍。你不会念,我们这儿有录音带,你可以跟著录音带念。录音带有三种速度,这里没有的想方法打电话叫达拉斯赶快寄来。有两个小时的,有一个小时的,有一个半小时的,有三种不同的速度,把带子赶快寄到这边来拷贝,你们大家跟著录音带念,生字省掉查字典,跟著这个念。真正念熟了,念上个半年,你念一遍只要四十分钟,所以不难,一天至少要念一遍。至少要念一万声佛号,一万声佛号两个小时。不能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分开两次念,分开三次念,分开四次念。一次念个十五分钟,分开八次,两个小时念完了。有空就念,当然念得愈多愈好。

  念经不要求解义,念经老老实实念,不要想经里头的意思,这样念就跟念佛的效果完全相同,这种念法是修根本智、修戒定慧。每天把经典展开从头到尾念一遍,修一次戒定慧,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用读经的方法。不能想这里头的意思,你要一想里面的意思,戒定慧三学都没有,统统破坏,所以读经诚心诚意去念。念这部经,譬如初学初念的时候,这部经大概要两个小时念完,这两个小时你一定不会胡思乱想。戒律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念这部经当然你就不会作恶,也不会想坏事情,你要念经。你要一想,字就念错了,行数也念掉了,所以你一定心里不会想坏事,就是诸恶莫作。经典是如来从真如本性流露出来的,善中之善,最善的事情,念经就是众善奉行。你看戒律圆满。大小乘戒律的精神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在念经这两个小时就修了两个小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念经的时候专心,专心就是修定,所以这两个小时修什么?修定,修一心不乱,专心。这部经从头到尾念得清清楚楚、字字分明就是修慧,这就是根本智,般若无知,就是修无知之知,无知之知是根本智,起作用的时候是无所不知。

  大家念经为什么不要求解义,不要去想,一直念下去?就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你在念诵的这两个小时,戒学、定学、慧学,三学具足,三学增上。你要一想里面的意思,你想里头有什么意思,那叫打妄想。因为真如本性,六祖大师说得很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它有什么意思?没有意思!经典真的没有意思。清净到极处,起作用的时候无量义。你来问我,我跟你讲,是一个讲法;他来问我,我跟他讲,又是一个讲法。同样是一部经,讲的方法完全不相同。

  我这部经讲过很多遍,许多经典我都讲过好多遍,有些有录音带的,你们拿去对对看,前一遍跟后一遍不一样。我讲经可以说从来没有准备,上讲台经本一翻开,你要我讲哪里我就给你讲。没有意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运用自在。自在从哪里得来的?就从无意当中得来的,这个是根本。先修根本智,有根本智,起作用就是后得智。没有根本智,哪来的后得智?由此可知,读诵是多么重要!读诵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读诵就是修根本智。

  要想开智慧,要想无所不知,那你就老实的念,不要去打妄想。你念经,这个经文怎么讲法,那个经文怎么讲法,那叫做胡思乱想,那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一定是称性,自然流出来的,没有通过第六识,没有通过分别,没有通过执著。不通过心意识这样流出来的,这是与如来自性有一点相应,这个相应就是要天天不断的读诵,要懂得读诵的方法。除这个之外,你再想懂得一点的,可以听听经,可以看看注解,那是附带的,那不是正修,正助双修,那是助修。为什么?调剂调剂,老念著枯燥无味,怕退心。你去研究研究,听听讲,调剂一下,那是附带的,不是主要的。主要就是老实念诵,主要就是修清净心,希望自己心地清净一念不生,这才是主要的,所以读诵大乘要紧。念什么?我提供诸位同修的就是《无量寿经》。有些同学今天刚刚才开始接触佛法学佛,从哪里学起?从《无量寿经》学起。有些人说我学佛很多年,念佛好多年,从哪里学起?还是从《无量寿经》。这部经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不要改变,决定没有错误。如果对这部经典有怀疑,看看我们新印的《五经读本》,《无量寿经》九种本子全在这里面,你自己只要有耐心就对照去。所以读诵大乘是非常的重要。

  三福总共十一句,到这个地方是十句,这十句全是自利、全是自修,一定要认真的去修学,自行的。最后一句是化他,「劝进行者」,行者是什么?修行人。对一些修行人,我们要劝导他,没有学佛的人劝他学佛,已经学佛的人劝他学净土。但是这个劝要有慧眼,劝什么?劝那个人可以接受的。如果那个人很执著,不能接受的,不劝。六祖大师告诉我们一个原则,就是可以谈得来的,谈得很投机,他能够接受,我们一定要告诉他,不告诉他是对不起他。看看那个人很执著,不能够接受,合掌令欢喜,恭维他,他学别的法门很好,很难得。合掌令欢喜,不要起争论,这样就好。

  劝别人学佛,方法很多,善巧方便非常之多,口头上可以劝,口头里面讲经说法是劝人,上台讲经是劝人,平常私下谈话可以劝人。讲经,有些人说「我没有口才,我很笨,恐怕不行」。实在讲,哪一个不笨?我也很笨。你看我平常在大众底下,我不会说话,口才非常笨拙,一上讲台就会讲,所以我知道这个能力不是我自己的,阿弥陀佛神力加持的,我跟你讲是真话,三宝加持,我把我这个口借给阿弥陀佛用用而已。你们诸位听我讲,听到欢喜,听到有受用,听到有感动,也不是你们能力,三宝加持,不加持你,你也听不懂。这样甚深的法门怎么会一听就听懂?多少菩萨都听不懂,你听懂了那不是奇怪!所以这是三宝神力加持,你才有这个能力,说听都是三宝加持。我们明了这个事实真相,只要你发真心,肯把这个身体借给三宝用,借给佛菩萨用,佛菩萨统统加持你;你不肯,佛菩萨想借你的身体用一下,「我不借给你」,那就没办法。你要很乐意,「我很乐意借给你用」,跟佛菩萨两个合作。除此之外,可以用文字。总而言之,方法非常之多。将我们印的「南无阿弥陀佛」小贴纸,给同学们贴在汽车后面,你走到哪里,人家一看,念一声阿弥陀佛,他那个种子种下去了,你就度了他。

  昨天晚上我睡觉很晚。从这个地方离开,林居士开了个Motel,找我到他那里去,我去看了一下。他就告诉我,他买了一大堆圣经,他每个房间就放一本。我说:你是个佛教徒,为什么不放佛书,放圣经?他说:佛经,怕亵渎,怕不恭敬。我说:你还有执著,你这个脑筋很死。我就劝他每个房间放几本佛经,不要怕不恭敬,不恭敬有什么关系,只要住旅馆的人看到佛经,一历眼根,永为道种,就度了他。你要为了怕不恭敬,让这些人堕地狱,你这一点慈悲心都没有了,你自私自利。地藏菩萨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就是纵然不恭敬,我将来堕地狱,那么多众生得度了,我值得!为了自己对佛、对佛经恭敬一下,叫这么多人不能得度,这么多人没有闻佛的机缘,这些都是偏见固执。所以他说他家的佛经不少,我说你赶紧放,每个房间里面都放几本,圣经也可以放一本进去,有些外国人,叫他都看,多好。

  甚至於佛像每个房间都可以挂,不要认为洗澡脱了衣服,不管这些,救命要紧,我想佛菩萨不会见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不会怪他,相信我不会怪他,诸佛菩萨也不会怪他,救命要紧,让他种善根这第一要紧。所以恭敬是对已经学佛的人,已经学佛对佛菩萨要恭敬,没有学佛的人你叫他要恭敬是不可能的事情。给他一个因缘,这是大慈大悲。所以对於不懂礼的人,没有接触的,那就是大开方便之门,什么顾忌都没有。进到门来之后,慢慢再教导你哪些有禁忌的地方,教你该怎么做。所以对於没有入佛门的,门要敞开,什么忌讳都没有。今天时间到了,《观经》三福这一段讲圆满了。明天跟诸位讲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好,谢谢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