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离苦得乐 (第二集) 1990/7 美国 档名:13-002-0002
昨天跟诸位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这部经的好处,它的特色,我们上一次在湾区大觉莲社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介绍,这个录音带湾区大觉莲社有保存,这边净宗学会也有,同修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向他们要一套听听,做个参考。详细的讲解,我想这边有保存著前年在新加坡所讲的,一共讲了六十个小时。在台湾讲的就更详细,我记得好像是讲了九十次,一次是九十分钟,就是一个半小时,那一套带子是比较更大,如果大家有时间听这个详细,没有时间就听简略的介绍。湾区虽然时间短,只讲了二十二个小时,但是也是一次完整的解说。
一生当中有缘分遇到这部经典确实是非常的希有,今天我们利用这很短的时间,把经中很重要的部分,我们略为介绍。这部经一开端,在第一章里头,第一章里面通常都是讲六种成就,六种成就里面我们特别要注意的就是它所列的哪些人,这些人在佛法里面讲是表法的。佛当年在世讲经,弟子们可以说每一会都参加,不可能有缺席的,这些人是常随众,佛走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一次不缺的。但是为什么每部经列的名字不一样?既然是每一会大家都参加,应该列名字都一样,为什么不一样?所以要晓得列名字的用意,列这些名号对这部经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你要懂得这些弟子们的专长,佛有最著名的十大弟子,十个人各人有各人的专长。神通第一的目犍连,每个弟子都有神通,但是神通最殊胜的,称为第一的是目犍连尊者;每个人都有智慧,智慧里面第一是舍利弗。所以看看那些是什么人,就晓得这部经是什么意思,它代表的是什么,这个很重要。
诸位看佛经,一定一展开经典你就留意它是哪一个人,在这部经里非常希有而难得见到的,第一个是憍陈如尊者。我相信同修们读佛经也读得不少,你们在哪部经典里面看到憍陈如这个人?《金刚经》没有,那在后面。一开头序分里面,后面那个不算,这是在前面的,这是表法的。憍陈如这个人是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在鹿野苑度五比丘第一次说法,他是第一个听佛讲经开悟证阿罗汉果,他在佛弟子当中是第一个开悟。所以他是得道弟子当中的长老,我们一般讲大师兄,他是第一个开悟的。他的名字列在此地,那当然是一定列在第一,不能列在第二,代表这部经是佛度众生的第一经,佛第一次说法,第一次闻法开悟证果的,代表这个。你就想到这部经在所有一切佛经当中,它是什么样的地位你就明了。所以这部是佛度众生的第一经,在《华严》之上,我们一生能有幸遇到实在是不容易。古人所讲的无量劫中希有难逢的一天,我们遇到了,这是值得庆幸的,决定不能让这个大好机缘空过,空过那太可惜了。所以这是表法,它有特殊的意义。
夏莲居居士重新会集。《无量寿经》在中国来得最早,佛教传到中国来的时候,可以说它在初期就传到中国,跟中国人缘分特别深。总共有十二次的翻译,所以在翻译次数之多,一切经都没有超过《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有十二种的翻译本,当然译本里面出入不同,这是必然的趋势。但是一切经里面多次翻译的情形很多,譬如《金刚经》有六种译本,六种译本我们统统展开来看,大同小异。唯独本经译本里面的出入很大,所以古人就提出疑问,如果是同一个梵文原本,即使十二个人翻,十二个人翻得不一样,内容总是大同小异,总不会有太大的出入。本经有很大的出入,有这种现象,古大德就判断传到中国来的原文本子决定不是一种,一种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出入。
譬如四十八愿,这是《无量寿经》最重要的,有的经里说二十四愿,有的经是三十六愿,有的经上是四十八愿,这个出入太大了。所以就断定佛当年在世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佛必然是多次的宣讲,因此原本就有很多种,就不是一种,证明佛在世多次宣讲。一切经佛当年在世是只讲一次,没有讲重复,唯独《无量寿经》重复多次宣讲,这就证明这部经的重要性,证明这部经确实是佛普度众生的第一法门,这个的确是找得到根据。本经,古人说是在方等时期所讲的,但是《大宝积经》里面有「无量寿如来会」,至少这个给我们提出证据,佛是讲过两次,不是讲一次,讲过两次。根据不同的译本判断,佛可能还讲过第三次、第四次,这是非常希有的因缘。这样多的本子,不同的原本传到中国来,我们都把它翻译,那要把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真正做一番彻底的了解,必须这些译本全部都要念。全部都要念,实在讲古时候印刷术没有发明,经本都是手抄本,手抄本流通的量就很有限,你一生当中未必能够看到一种本子。
宋朝王龙舒居士,这是了不起的一位佛学家,他念佛往生是站著往生,这样的功夫。他一生当中看到《无量寿经》只看到四种,就可想而知经本的搜求非常困难。即使在台湾,在近代我们所晓得的,《无量寿经》原译本十二种本子丧失了七本,保存流传到现在只有五种,丧失掉七种。这五种本子,就是专修净土的这些高僧大德,一生当中五种本子都看过的就非常少。我所晓得的,李炳南老居士是我的老师,他五种本子也没有完全看到;道源老法师,这也是一生专弘扬净土的,他也没有看到。《无量寿经》流通比较普遍一点的是康僧铠的本子,其他的四种译本就很少见,因为没有单独的单行本流通,一定要去看《大藏经》,只有《大藏经》里面有。所以这才有会集的必要。
会集是把这五种原译本综合起来重新编排,重新来校对,编成一个新本子。这个工作第一个做的就是王龙舒,他是宋朝时候人,做会集本,刚才说他只看到四种本子,唐朝《大宝积经》里面的本子他就没有见到,所以他是四种原本的会集。他这个会集本称之为《大阿弥陀经》,很了不起,会集得很不错,流通也相当之广,并且收在《大藏经》。这是会集从王龙舒开始,从宋朝时候开始的,这是有相当的历史。可是《大宝积经》里面有许多经文是那个四本里头没有的,而且非常重要,因此这个本子会集就不免有遗憾之处。
一直到清朝彭际清居士,他又做了一个节本,他不算是会集,他就把康僧铠的本子在文字上重新加以修饰,重新将繁杂的删掉,重新做节本。在文字义理上都比原本要好,可是他只取一个本子,另外四个本子他没有取,这也是美中不足。
到咸丰的时候,这就比较近了,咸丰就是慈禧太后的丈夫。咸丰年间,魏源居士发了一个大心,他把五种本子都找到了,他做了一个会集本,以为这个本子就是《无量寿经》的定本。他所会集的本子确实超过王龙舒,可惜他的本子出来之后,他就往生了,交给他的学生、朋友们来流通,因此校对可能就有一些错误,也是美中不足。自己没有亲自看到刻的版流通,他没有亲自看到,是后人流通的。就是《无量寿经》一直都没有一个本子叫人看到非常满意。
到民国初年,民国二十一年,夏莲居老居士发了个大心,闭关三年重新来校对、来编排,成就这个本子,我们现在看到的。初稿三年完成,以后又有三年不断的在修正,我们现在手上拿的本子就是修订本,这是定本,这才是《无量寿经》最完美的本子。前面梅光羲老居士有一篇序文,对於会集的经过与版本的善美,他都做了很详细的介绍。这篇序文同学们一定要仔细去看,我们对这部经才会真正佩服,才晓得它的好处,知道它的利益,能够增长信心。梅老跟夏老在民国初年,在中国大陆佛教界很有名的两位居士,佛门称之为「南梅北夏」。梅光羲是江西人,南方,南梅;夏莲居老居士是山东人,在北方,称为南梅北夏,可见得当时他们在佛教界的地位、声望都很高。
在台中的李炳南老居士,我们从台湾来的都很熟悉,李老居士是梅光羲的学生,是梅老的学生。现在在北京弘扬《无量寿经》,也是非常负有盛名的,就是梅光羲的外甥黄念祖居士,黄念祖的母亲是梅光羲的妹妹。黄老居士是夏莲居的学生,跟夏老二十年,是夏老的传人。我们过去没有见过面,弘扬《无量寿经》这个本子的人很少,在台湾、在国外就是我一个人,这个本子没有人讲过,在大陆讲这部经就是黄念祖老居士一个人,所以我们都感觉得非常孤独、孤单,找不到志同道合的。
五年前我在D.C.介绍这部经,讲这部经的时候,D.C.有个莲花精舍是密宗的道场,我讲《无量寿经》,他们都来听,听得也很欢喜。那里面的同修就告诉我,他们想请一位大陆上的密宗上师到美国来弘法,问我赞成不赞成?我就劝他们念佛就好,何必还要请密宗的上师?我就问到底是什么人?他们就跟我讲黄上师黄念祖。黄念祖的名字我很熟悉,忽然想起来了,我说我知道有这么一个人,但是不晓得是不是,我以为他已经不在人间。我说是不是梅光羲的外甥?他说是的。我说那没有问题,你们赶快把他请来。我知道梅老师的外甥的知见决定不会错,他的家学渊源非常深厚。於是他们就把黄老居士请到美国来住了一个月,住在D.C.弘法。
他来的时候我已经回到台湾,那边同修告诉我黄老居士来了,我就把在台湾印的《无量寿经》寄了一本给他。这个本子是他老师写的,是他舅父写的序文,他自己写的跋文,后面的跋文是他自己写的,这是非常好的纪念品,送给他。另外送给他一部《相宗纲要》,《相宗纲要》是他舅父编的,法相宗,确实编得非常好,学法相、学唯识有这部书入门是很理想,就送两本书给他做纪念。老居士带了一本《无量寿经》注解,他自己的注解,这个本子是打字影印的。我一看到这个本子,就是台湾四十年前印的书,这就晓得大陆跟我们相差四十年。完全是简体字,我带回台湾。我跟老居士这个缘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这一听非常欢喜,他也在弘扬《无量寿经》,他不是普通的密宗,他是专修净土的密宗。这一来,我就想到大陆上去看他,跟他见见面,这一见面才晓得。他就告诉我,现在这个世界学密的根机已经没有了,弘扬密是什么?因为有些人执著密,没有法子,用这个方法来度。你看他的《谷响集》,就是《净土资粮》后面附的《谷响集》,专门答覆学密的人那些文章。他告诉我,大陆上共产党统治之下四十年,十亿人口,学密的人成就只有六个人,你就想这多难!
他接引学密的同修,他用了三部经,一定要熟读、必读,这三部经是什么?第一个是《无量寿经》,第二个是《弥陀经要解》,第三个是《普贤行愿品》。跟我提倡的完全相同,我也是这个三部经列入必读、必修的,完全一样。一谈之下,我们的目的、方向、目标、观念、方法,完全是不谋而合,这个实在是非常之希有难得,这样信心就更深了。以前一个人搞,现在有两个人搞,真正是志同道合,以前没有见过面,没有商量过,居然完全一致。所以我到大陆去都是去看他,我也不朝山,我也不看什么风景,因为没什么好看的。朝山、看风景现在录影带很多,坐在电视机面前看看就很好了,精彩的镜头人家已经替我们取下来,何必还要去受那个辛苦。从前的朝山是参访高僧大德,绝对不是游山玩水去看风景,不是的,是真正要增长自己的道学,大事不明,去求高僧开导,意义在这个地方。
但是现在大陆虽然是开放,他们的政策是观光旅游,所有大陆上名山道场都变成观光旅游的风景胜地,这是变质。这种做法我觉得也是正确的,为什么?替国家争取一些外汇。在全世界,讲到观光旅游的资源,中国大陆第一,这是一点都不假,所以我觉得他们这个做法是正确的。但是佛法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非常的重要。佛教传到中国来,跟中国儒家、道家,甚至於整个的文化已经结合成一体,不能分割,必须加以弘扬、发扬光大。佛教界的同修都知道,有识之士也了解,从哪里做起?这是个大问题。大陆上这些年来,虽然办了许多的佛学院,我只去看到一个,北京佛学院是他们最高级的,可是里面的制度、课程、教学都不尽理想。我今年还要去,主要要给他们谈这个。
唯有提倡佛学教育,我们知道佛法的内容真是浩如烟海,佛教的经论决不亚於一所完整的大学,所以在中国分成十个宗派,这十个宗派就像学校的院系一样。我曾经建议过,希望中国大陆能真正办一所完整的佛教大学,每一宗做一个佛学院,十个学院合成一个大学,全国只要一个佛教大学就够了。重新找地方来建,这个地方决定不是观光旅游,而是培养佛学的弘法人才,提供修学的场所,这个非常重要。能够向这个方向去发展,对於复兴中国文化可以说是有一线的希望。中国固有文化是建立在文言文的基础上,今天大陆不但年轻人文言文是完全不懂,连他们所讲的繁体字也不认识,认识简体字,这个困难太大了。
我们今天在台湾,我这些年来印了不少的书,我送到大陆上去至少是五十万册以上,这些在他们讲都是繁体字。我送他这样多,目的就是希望他们慢慢恢复来读繁体字,可是现在那边的同修告诉我困难,看不懂。我又想一个方法,我现在把简体字、繁体字对照表复印在后面,大陆同胞他要是不认识,可以查一查后面的对照表。所以今年新印的新书后面都有繁简体字的对照表,这是专门供给大陆同修。我们希望从这个地方做起,希望他们能够用我们古大德教学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背诵经典。
过去我在台中求学的时候,李老师告诉我们,文言文是三藏经典、《四库全书》的钥匙。现在宝库我们是很容易得到,没有这把钥匙进不了门。尤其是佛经,这些年来,大概是从民国四十四、五年,台湾第一次开始翻印《大藏经》,这些年来印过十多次,各种版本在台湾都能够看得到,比儒道实在讲是要丰富太多了,做的成绩也相当的可观。如果我们不在文言文上下功夫、打基础,真正用功夫,这些经典我们拿到,只能够说供养在书架上而已,天天看看、拜拜,这没有用处,得不到利益。文言文的修学,李老师教给我至少要熟读五十篇古文,你就有能力读文言文,换句话说,这把钥匙你就拿到了。如果你能够背诵一百篇古文,你就有能力写文言文。
这个经本实在讲非常的理想,我大大小小印的本子印了三十万册,希望同修们去读诵,最好能把它背过。这个本子总共四十八篇,距离李老师的标准只差两篇,可以了。所以大家能够把这个本子背下来,它的好处至少有四桩,尤其在国外。第一个,使我们不忘本,我们中国言语不会忘记;第二个好处,能认识中国字;第三个好处,不但认识中国字,而且能够懂得中国的文言文;第四个好处是学佛,给佛法建立良好的基础,一举四得。所以希望同学们,对你们的子弟小孩要教他念这个,好处实在太多了。有这个基础不但将来可以读佛经,对於中国固有文化典籍,你在文字上就没有障碍,这一点非常重要。
经典里面,我们为什么选择这一本?实在这本整个佛法,它的思想、理论说得很透彻、很明白。这个经典分量不多,无论在理、在事上、在因果,我们从个人的修养到处事待人接物,甚至於儒家所讲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宝贵的教训统统具足,这么一个小本子完全具足,这很难得。我们可以把它当作释迦牟尼佛的格言来用,当作释迦牟尼佛的教训来看,当作我们国文课本来读,你就会感到兴趣,你就会欢喜。能够依照这个经典教训去做,我们这次讲座的讲题是「离苦得乐」,就一定能够得到。昨天跟诸位提过,一切的苦难是对於人生、宇宙缺乏正确的认识,这样产生的。这个经典的目的是教我们破迷开悟,是教我们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迷破了,苦就离开了,觉悟才真正得到快乐。
读诵是修行重要的一个方法,修行这个名词的定义一定要搞清楚,行是行为,我们行为有了错误,把它修正过来叫做修行。修行是修正错误的行为,行为很多,佛法把它归纳为三方面,第一个是思想的行为,我们起心动念是心里的行为。思想有错误、见解有错误,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想法、看法错了,这得把它修正过来。第二个是言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要靠言语,言语是行为,错误的言语,小的是跟人结怨,大的会变成国际上的灾难。第三是身体的动作,身体的行为。行为再多不外乎身、语、意这三大类,这个三大类统统都包括了。佛门里面,我们常常听说某人开悟了,某人修行有功夫,现在谈到功夫都谈到少林寺的拳术,那都误会了,佛法里面讲功夫不是讲的武功,是讲修学的效果。所谓开悟,自己知道自己的过失,这叫做开悟。一般人,缺点,自己有过失,他不知道,这叫迷惑。不能把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还要继续错下去,那叫迷惑颠倒。
我们怎样发现自己的过失?这就要读书。这部经好,帮助我们改正过失的那些经文太多了,几乎占全经的一半,占二分之一,尤其是本经第三十三章到三十七章,这五章完全是讲过失的。我们念了一念,对照我们从早到晚,我们的想法、看法、做法是不是像佛所说的?所以这五章足够我们检点自己心行的毛病。我们早晨起来会照照镜子,洗洗脸洗干净,经本就是一面镜子,你每天读诵,照照我们的心行,我们心里的想法、看法,改正错误就叫做修行。修行不是天天去拜佛,天天去敲著木鱼去念经,那个说老实话叫形式,是个样子,有没有用处?还是胡思乱想,还是贪瞋痴慢,那没有用处。所以真正会修行的人,这正是黄念祖老居士讲的,我们要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无关紧要,形式上的修行是作秀表演给别人看,给哪些人看?给那些还没有入佛门的人看,表演让他们看,使他们能够有所感动,来发问、来学佛,那是接引大众。自己真正用功夫不在形式,这一点诸位要晓得、要清楚。寺庙是一个接引大众的场所,它要庄严,它要讲究形式;我们个人真正修行不需要讲究形式,这一点一定要清楚。
晓得修行这两个字真正的意义,你明了之后,学佛的,我们常讲功德利益,拿现代话来讲就是效果,学了之后你得到些什么?这一定要清楚。我们学的是什么?修的是什么?得到的是什么?果然明白了,你就不会受欺骗。我们所求的是智慧,是要真正彻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真智慧。智慧从哪里来的?给诸位说,不是从读书来。虽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有点帮助,你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看你有没有智慧?我保证你没有智慧。你念万卷书、行万里路所得到的是什么?是增长知见,哪来的智慧?大家一定要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第二个修学的阶段,不是第一个阶段。好像我们盖房子,盖高楼大厦,那是第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什么?是打地基。你们没有基础就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这个高楼大厦建立在沙滩上,盖不起来的。基础是什么?基础是清净心。你心清不清净?
过去在中国儒家的教学,小学修什么?小学是修定。你不要看小学生七岁上学,七岁到十二岁,他在学校学什么东西?背书,天天背书。老师只教句读,不讲解的,把四书五经、诸子百家重要的东西,天天叫你去背,一天叫你背一百遍。为什么这样做?小孩就不会胡思乱想。你不叫他背书,他一会儿想这个,一会儿想那个,心猿意马。念上个五、六年,他心定了,所以十一、二岁看起来就像成年人一样,非常稳重,那是根底、是基础,那是好教育。现在西方哪有教育?没有教育,所以这个世界才这么乱,人才这么苦。
有了这个基础之后,中国第二个阶段就是太学,它当中没有中学。小学是打基础,到太学里面那就是讲解、探讨、研究、发明,他有这个根基,所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属於第二个阶段。我们千万不要错会意思,一学佛就开始研究各种经论,那就糟蹋了你一辈子。你遇到老师,老师也不会教你,为什么?你的思想乱了,你的清净心被染污了。佛经也会染污,佛经也会害人。我过去有个学生,师大中道社请他去讲《百法明门论》,他来告诉我,我说:你有没有去?他说:我去了。我听了笑一笑,我说:恐怕你讲的不是百法明门。他一听就呆了,他说:为什么?我说:我想你讲的是百法黑门。为什么?真正有基础的听了百法他开悟,那就叫明,就明白了。恐怕你所讲的讲了一百个法相名词,灌输到听的人脑袋里头,他又记了一百条东西,那叫黑门,他不开悟。他头脑里面记得已经很复杂,你再去加一百条名词进去叫他更复杂,这很可怜,这错误了。
我告诉诸位同学,你们想学佛,开头至少是三年,最好是五年,不要去读佛经,不要去研究,不要去听讲,你去背一部经典,就念这一部经典。这是什么?这就是修根本智、修清净心。所以我的要求,报纸不要看,杂志也不要看,广播、电视都不要看,为什么?古人讲的「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所以什么团体、公共场合少去,你认识的人多,是非长短就多;你知道事情多,你烦恼就多。你的心怎么能定下来?不是叫你不管这些事情,不理会这些事情,是暂时把它放下来不要管,让心定个三、五年,然后我再去接触,给你说你的六根都放光,一接触你就明了通达。你看到这个事情,过去没有看到,没有看到你就能够很正确的判断到它是什么因,将来得什么样结果,你有这个能力。五年以后再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就正确了,那才叫开智慧。现在人往往听话听一半,这个产生了很大的误会,不是佛菩萨说错了,是你会错了意。佛教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如果真正是个好老师、善知识来教你,必然是五年打基础,这是中国代代相传。现在人感觉得五年时间太长,我把它缩短成三年,如果还要再缩短就不能成就,没有法子。
经典,古大德所选择的,一般选择《楞严》跟《法华》的最多,这个很有道理,为什么?它的分量是正好,像我们这个分量就太短。但是那个分量恐怕现代人不能接受,太长,没有时间去读,所以我们今天不得已选择这个本子,这个本子对现代人来讲长短适中。为什么不选择《阿弥陀经》?《阿弥陀经》太短,摄受的力量不够,所以选择这部经典。你要想了解它,去研究它也可以,附带的,不是主修的,主修就是背诵,就是读诵,老实读诵不要去想它。因为我们的目标在修定、修清净心,借这种方法把自己的妄想、杂念都断掉,目的在此地。如果要研究,一天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小时;听讲,听录音带可以,看注解。我最近也在写一部《无量寿经》的注解,我想大概明年可以能够写出来。黄念祖老居士也在写一个白话注解,大概也得要明年才能完成。
研究是附带的,为什么?佛经跟儒家的经典都非常了不起,我常常跟大家说真话,说真话往往人不相信,说假话人家很容易相信。说真话告诉你什么?经里头没意思,这是我跟你讲真话。经既然没有意思,你还要去求解义,岂不是错了?你所解的意思全是妄想。经没有意思,这才叫经,虽然它本身没有意思,可是你念了之后,起作用是无量义,所以它是活的不是死的。好像一面镜子一样,镜子里有没有东西?什么也没有,可是它起作用照的时候什么都有,它什么都照见,经典就像镜子一样。我希望大家不要重视经典里面的义理,不要重视它,你重视这个,你所念的经就是念死经,就读死书。读死书,世间人讲书呆子,你学佛就佛呆子,不开智慧,听一个意思永远记住就一个意思,死在这一个意思里面,叫死在句下。
经典的目的是恢复我们自己的清净心,用它来恢复自己的平等性。心性里面有无量义,所以经典一展开,你要给人家讲,长说短说、深说浅说无不自在。为什么自在?就是因为它本身没有意思,这是真的。真正明白它的性质,我们自然就不会注意一定要去求解。不求解,你所得到的是正解;你求解,往往不得其解,那很冤枉。清净心在佛法里面叫做根本智,一切的解释在佛法叫做后得智,后得智是应用的智慧。这个应用的智慧是从根本智里面生出来,没有根本智,哪有后得智?所以中国几千年以来的教学,小学是著重在根本智,太学著重在后得智,的确是智慧的教学、智慧的教育。不像现在从小不培养根本智,长大之后哪来的后得智?所以现在的教育不是智慧的教育,是知识的教育,一般常识,没有智慧,所以想法、看法、做法往往都有重大的偏差、错误,老百姓才苦了,众生才有劫难。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
讲到修行,修行要有纲领,我告诉诸位读经,这是大根大本,修清净心,这是第一重要。除此之外,我们在这个社会上,不能脱离社会,我们要生存,我们要生活,生活方面我们要依靠些什么?佛法有简单、扼要的纲领,教给我们遵循。学佛的人,诸位都知道,一入佛门第一桩事情就要求授三皈,三皈是什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是回头,依是依靠,要依靠三宝。佛法僧是什么?如果你要是专看这个名词,就想著佛是佛像,法是经典,僧是出家人,你要这样的依靠那就坏了,你准上当。佛像、经典、出家人,这叫形式的三宝,这是样子,这不是实质。依这个样子启发你自性三宝,那是真的,那是真正的皈依。
佛是什么?佛是觉的意思,觉而不迷。我们从迷惑颠倒回头、回归,依自性觉,这叫皈依佛,这才是真正佛弟子。是皈依自性佛,不是外面佛。学佛的人,家里供养佛像,供养佛像是常常提醒我们自性佛,不见佛像就忘掉了,忘掉就迷。一见到佛像,我要自性觉,所以是提醒的作用,作用是这个。皈依法,法是正确的思想见解,就是正知正见,换句话说,我们从错误的想法、看法回过头来,依正确的想法、看法,这叫皈依法。僧是代表清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那是谁?是自己。不是那出家人,出家人清不清净与我不相干,我一看到他那个样子就要想到我自己要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从一切染污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这叫皈依僧。这是佛法修学,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是总纲领,叫三皈依。所以佛法修什么?修觉正净。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我们修的是这个。不是修神通,不是修感应,是修觉正净,这要记住。禅宗、密宗、净土宗,不管是哪个宗派,统统都是修觉正净。如果他迷惑、邪知邪见、染污,那就不是佛法,不管是哪一宗,如何去标榜,我们清楚它不是佛法。这是三皈依。
人与人之间相处,佛教给我们六和,要和平相处,形象上要和,心地上要平等。像在美国不容许有种族的歧视,这就平等了,我们对於任何人事物都要用平等心来看待。在形象上,佛给我们讲六条,第一个是「见和同解」,我们的见解要相同,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建立共识,彼此互相了解。今天世界的战乱原因在哪里?彼此互相不了解,造成许多的错误,带来无尽的苦难。尤其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决策错误,他用心未尝不善,而是对事实真相不了解。像在二次大战之后,美国对中国许多的决策错误,他对於中国历史文化背景没有深刻的了解,认识不够,只看表面,只看形式,这很危险。所以,小,我们对一个人;大,对社会、对国家,都要有相当深刻的了解,才不至於发生重大的过失。
幸福美满实在讲要靠良好的教育,佛法是世间最好的教育。佛法变成宗教,实在讲非常的不幸,宗教不能叫人普遍的接受,教育是叫人普遍接受的。佛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中国人从前喜欢简单,愈简单愈好,称佛教就可以。现在的佛教,人家容易误会佛教是宗教,所以我们不得不再加两个字,「佛陀教育」,让大家看了之后,不至於发生误会。我们是接受佛陀教育,依照佛陀教育来修学,这是我们在见解上要修正的地方。第一个,我们不能把佛看作宗教,要认知这是佛陀的教育,经典是教科书,迷信的色彩统统把它扫光。
佛法的见解,实在讲是讲得非常的高明。每个人有他的想法、看法,这就是不同的见解。怎么样叫同?是不是放弃我们自己的想法、看法,去接受佛的想法、看法?不是的。刚才讲佛经没有意思,佛没有想法,也没有看法,这是真的。我们大家都把想法、看法舍弃,不就同了吗?这的确是公平,确实能叫我们心服口服。每个人都恢复到自性清净,你的看法、想法自然就相同,起作用的时候自然相同,这是妙极了!佛不牵著人鼻子走,不勉强人跟他一样的看法、想法,不是这样的。他是叫我们把所有一切分别执著妄想统统舍掉,恢复到自性清净,这确实其他宗教里头没有的,学术教学里头也没有,中国儒家、道家比较接近,它有这个功用。
第二个就是「戒和同修」,戒律是什么?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守法。人与人相处,如果没有约束就没有秩序,没有秩序必然就乱序。这些法令规章是我们大家共同商量来制定的,制定之后一定要遵守。佛家讲持戒,拿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守法。人人守法,这个社会当然有秩序,社会会呈现一片祥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就在其中。「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这个戒条是教我们大家在一块应当如何相处。最后一条是「利和同均」,这个意思就是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一定要互助合作,要能够帮助别人,要能够成就别人,绝对不是自私自利。所以六和是佛教的基本戒条,不管是出家、在家,统统要修,你家庭里面能够遵守,你这一家决定兴旺,中国人常说「家和万事兴」。我们看一个人的家庭、看社会、看一个国家,有没有前途?就看它里面的成员和不和睦?如果不和那里面就有危机,就不安定;如果上下和睦,相亲相敬,这是一个非常坚固的团体,不可以侵犯,没有能力、没有力量能够侵犯到它,和太重要了!
我们看到清朝建国能够享国二百六十多年,我们今天到北京故宫里面去一看,会得到很大的启示。清朝用什么方法来统治这个国家?这么大的国家,享国那么久,给诸位说,用和。你到故宫里面去看三座最重要的建筑物,我们民间俗称金銮殿,匾额不是金銮殿,是太和殿,太和后面中和殿,再后面保和殿。你看三个主要的建筑物命名都是和,以和治天下,与大家和睦相处。实在讲我们现代政府用中山堂、中正堂,远不如太和、中和、保和有意思。这是我们中国固有文化的发扬,清朝实在是不断的在发扬中国文化。现在没有了,都把它忘掉了,太和、中和、保和都出在经典上,已经灭了。所以我去故宫里面看,我深受感动,我们今天所有一切设施比不上满清。
如果你再念念历史,对待这些历代的帝王,我是由衷的佩服,为什么?人家真是读书,真有学问。你看他的文章,看他所批的奏摺,就是所批的这些公文,人家用的是什么样的心,如何关注老百姓的生活。特别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他们批示的公文,我看过很多,真的是爱国爱民。康熙称为圣祖,在中国历代帝王用圣这个字做諡号的太少了,但是我们觉得用圣这个字来尊敬他是正确的。确实是一个非常明理的人,真的像佛法讲的觉正净,他真做到了,他不迷惑,他不颠倒。不去读书、不去了解,我们想法、看法都有偏差,都有错误。
说到此地,同修们在家里面真正修行,我提供你们早晚课修行的方法。如果时间不许可,我们早课就念这个经本的第六章,第六章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我印这个小本子用意就是大家携带方便,男同修可以装在口袋里面,女同修可以放在钱包里头,随时随地都可以拿来读。大本子是给你放在家里读,字大醒目,不伤眼睛。我们印的有大本的,印了许多不同版本,这是随身携带的袖珍本。这章经文的内容,实在讲就是阿弥陀佛西方世界的建国大纲,要想认识西方极乐世界,你读这一篇大致上就了解了。而这一部全部的经文都是讲解四十八愿,四十八愿详细的介绍。所以四十八愿是全经的纲目,非常重要,阿弥陀佛自己说的。所以这个经本上是两个人讲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讲的,阿弥陀佛讲的。这一段是阿弥陀佛讲的,非常重要,应当把它念熟,使我们自己的心愿跟阿弥陀佛相同。经文念完之后,念佛号、回向、三皈,用这个方法来做早课。
晚课就念三十三章到三十七章,这总共有五章,这五章刚才跟诸位提出来,是帮助我们改过自新的,检点自己的毛病。譬如三十三章一开头佛就说「世人共争不急之务」,想想我们今天争的是不是也是不要紧的事情?无关紧要的事我们拼命在那里争,如果有,有赶紧改过来。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这一定要分清楚。重要的是觉正净,这是重要;不重要的是我们这些世间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这个不重要,何必去争这个?你再富有也是日食三餐,夜眠六尺,你住小房子跟住大房子有什么两样?也不过一张床而已。床再做大一点,你身体也只有那么长,何必?真正有财富,住上二、三百万一栋的豪华别墅,其实我去看,跟住旅馆没有两样,为什么?一早晨就出去了,晚上很晚回来睡个觉,你跟住旅馆,跟住公寓,有什么两样?没有两样。所以人真正想通了,为什么不拿这些钱财去救济那些贫苦的人,帮助他们,这个意义重大,决定不会损伤你在社会上的地位身分。你能照顾别人,我有福让大家共享,比福报自己一个人享那有意义得多!一定要认识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在哪里,你真的明了认识,这叫有智慧,这是学问。
你读中国历史,熟悉历史的人没有不敬重范仲淹的,范仲淹是贫寒出身,以后做到宰相,像美国的国务卿一样。他把他的收入、俸禄养三百多家,自己所过的日子还跟自己做秀才那个时候没有两样,哪个人不佩服?自己还是省吃俭用。五个儿子,其中两个儿子,一个做到宰相,一个做到御史大夫,要拿台湾的制度来讲,一个行政院长,一个监察院长,都能遵守父亲的家风。父亲死了,连棺材都买不起,钱财哪里去?全都布施掉了,都做了慈善事业。救济贫苦,培育清寒子弟,家境清寒有天赋可以读书的,没有能力,他统统收来教养,替国家培养人才。
印光大师说,我们中国除了孔老夫子之外,就是范家,一直到民国初年,八百年家道不衰。他为什么不衰?祖宗积的德太大了,代代子孙都能够遵循。范仲淹的子孙没有觉得他的父亲死了,棺材买不起会丢人,人家看不起,没有,反而在历史上都赞叹。我们今天中国人尤其是爱面子,什么面子?假面具,不是真的面子。范仲淹、孔老夫子爱的是真面子、真面目,我们今天搞的假面具。在今天我们讲到缓急,最重要的急事是什么?是要培养真正弘扬中国文化的人才,这个比什么都急。这样的人,实在说又是可遇不可求,到哪里去找?有这样的人,没有环境也是枉然。所以真正要有心的人,要有真正认识的人,来帮助这些真正发大心的,舍己为人。
我昨天跟诸位说了,我们能力是非常有限,因为我们从来不化缘,从来不去募捐,所以经济上就显得很艰苦。我们在达拉斯建了个小道场,以我们现在的环境只能够养五个人到六个人,当然我们将来收入多了,我们照顾的人就多,收入少照顾的人就少。我们求不求人拿钱?不求人。凡事我们一切顺其自然,这个发展是好的,为什么?我们自己的心清净。如果我一味去求人,栽培人,怕的是找来那些人也不如法,我自己清净心也失掉,那就悲哀,自己度自己没有度成,度别人也度不成,两头都失掉。所以我的原则是保护自己的清净心列在第一个重要,有多余的力量,我们完全帮助别人。现在有两个年轻人在达拉斯,我告诉他们:我成就你们,吃住我完全负责,你们每天在这里工作,就是《无量寿经》念十遍。十遍是最少的,念得愈多愈好,你们在这里修清净心。我讲不讲解?不讲解。我说你们三千遍念满了,一天念十遍,一年三千遍,三千遍念满了之后,我给你们讲三个月经。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不必听我讲经,没用处。
真正要发心将来专修专弘,我的时间是五年,你要好好的去背诵经典,背个五年你的心才真正定下来,然后我只给你讲一年就够了,你所有一切经典都通了。这种教学方法现在很多人很难接受,好像没有这个例子,没听说。其实这个方法在我们中国使用了几千年,老方法,不是新的,两千多年的教学收到非常良好的效果,老方法有效。新的方法试用这么多年,真正的效果我还没有看到,所以我不放心。走老路好,老路是一条熟路,我知道怎么走法。新路我不会走,万一迷失了那就太可惜了。所以我还是走的历代祖师代代承传的老路子,我自己也是走老路子出来的,这是我们帮助真正发心的年轻人,我们希望他来成就。
有这一批年轻人,我就不要讲经,我叫他们去讲,他讲给我听,讲错了我给他修正,所以尔后我的工作是培养人才,自己少讲。尤其是前年在北京遇到黄老居士,黄老居士告诉我:你讲了三十年,可以了,不要再讲了,你应该多写一点,多培养学生。我觉得这是很有道理,我自己也有这个意思,没有机缘,我想培养学生,没人来跟我学。今年这个地方刚刚弄好就有两个人来找我,这很难得。我说不要招生,佛菩萨会把人送来,我们只要尽到做保母的责任就好了。我那边有个徒弟在照顾,他书念得很少,但是做事情很能干。我就告诉他:新来的两个人,我们要成就他。第一个,我们决定不能有嫉妒心。将来他的德行、学问都比你好,你要放不下,你就不是护持佛法,是在做灭佛法的工作,这个罪过是阿鼻地狱。我说:你要用什么样的心来看这学生?用父母之心来看他,把他当作你的儿女。你这样的爱护他,照顾他们的生活,成就他们的德学,你是无量功德,他们将来的成就就是你的成就。这个观念必须要改过来,决定不能嫉妒、障碍,这比什么都重要。
我说:如果你有嫉妒、障碍的意念,这个道场你在此地住不住,我不叫你走,佛菩萨会赶你走,不是生病就是出乱子,你在这里住不住。我说我不会主动赶你,佛菩萨会把你赶跑,这个道场是佛菩萨建的。所以道场里面只有两种人,一个是护法的,一个是弘法的。他发心来修学,将来是弘法的,我们照顾他的生活,做一切事务方面的事情,我们是护法的,来护持他们,来成就他们,这就有意义。
实在讲,如果这个小道场将来能够出三、五个人那就无量功德,这个道场就值得了。我们也不希望多,只希望能出三、五个人才,这种做法希望将来能够影响其他的道场、其他的宗派,都能够像我们这样来做。我们道场建立,大概明年三、四月可以完工,我们不举行开幕仪式,不举行这个,为什么?没有必要,不敢劳师动众,不敢去请外面这些法师大德,不需要,盖好了我们自己开张就好了,避免一切铺张,完全走实质这个道路,不讲任何形式。所以我们道场也不建得很庄严,普通小茅蓬就可以了,我们对外面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既没有名,也没有利,也没有财富,也没有信徒,什么都没有。社会上对我们瞧不起,瞧不起,我们的心就安了。一瞧得起,那个麻烦大了,今天这个来拜访你,明天那个来邀请你,好了,搞得所谓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就完了。我们所希望的就是叫人家都瞧不起我们,我心安理得。这个世间人瞧不起,阿弥陀佛就瞧得起。世间人都瞧得起了,阿弥陀佛就照顾不到了,没法子,看到你就摇头了。
所以大家要知道真正的功夫在觉正净,大家在一起相处的时候一定要修六和敬。戒定慧的三学,这念经就统统都有了。什么叫戒?戒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每天念这部经念上十来遍,心里头怎么会想坏事?不可能,想坏事这部经也念不下去了,所以念经就是诸恶莫作,就这个道理。经是佛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言语文字,这是至善,儒家讲「止於至善」,读经是止於至善,你看戒律圆满了。念经的时候专心,专心就是定;念得清清楚楚、字字分明,没念错、没念漏,这就是慧。所以戒定慧三学,我们在读经是一次就完成了,不要一样一样的修,一次就修圆满了。
六度是讲我们平常处事待人接物,布施是放下,放下万缘,心里面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牵挂,这就大自在了,这是布施。持戒就是守法。忍辱是培养自己的耐心,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耐心,有耐心自然在态度上就稳重大方,不会急躁。禅定,定就是我们自己有主张、有方向、有目标,决定不紊乱,这是定。般若是智慧,用现代话说是理智,不轻易用感情,无论做什么事情,以理智为基础,而不以感情为基础。六度是教给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的原则、纲领,我们能依照这些去做,这是真正的佛弟子,真实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能做到之后,将来把自己的境界往上面一提升,那就跟诸菩萨没有两样,修十大愿王。
十大愿王是要功夫,我们一般人是念念这十句话,做不到,一句都做不到。必须有底下的基础,就是有三学六度的基础,才有资格修十大愿王,才知道十大愿王真正的境界,这是佛法最高级的。在这本教科书里面,从最基础的到最高级的,它都在里面,这也是非常难得,所以这部经典称为第一经的确是有道理。十大愿王我们虽然做不到,我们对它要尊敬、要向往。所以它列在本经的第二段,「德遵普贤第二」,这就是说明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是西方极乐世界所有一切菩萨共同修学的纲领,因此我们要重视。过去魏源居士将《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列入净土四经,有道理,这里就可以看出来。
普贤菩萨不但代表《华严》,而且代表密宗,密宗第一位祖师,金刚手菩萨,也叫做金刚萨埵,他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就是普贤菩萨。密宗里面准提菩萨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你看看与净土关系多么密切!现在有些人迷信灌顶,法王、仁波切来的时候,大家一窝蜂去灌顶。什么叫灌顶?给你头上洒几滴水,形式!你每天早晨洗脸那个水还不够,比他洒的不晓得多多少倍。你要懂得灌顶两个字怎么讲法,灌是慈悲加持的意思,顶是如来最高的法门,顶法。你要晓得,这部经就是十方一切如来度众生第一法,没有比这个更上的,它就是顶法。你能把这部经从头到尾念一遍,是十方一切如来给你灌了一次顶,一天念十遍就每天给你灌十次顶,谁给你灌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可惜没有人知道,无上的顶法偏偏没有人晓得,去找那些还未必靠得住的人。
我在洛杉矶听一位同修,他前几年到印度、到尼泊尔,在那边住了八个月,回来告诉我,有很多西藏人很穷,他们冒充喇嘛、冒充仁波切到外国来骗。他们学一点形式上的方法,到外面去一宣传,就带一批财富回去了。显教里头有冒充的,在台湾很多假和尚,冒充的;密宗里头也有,你们千万不要上当。如其我们认识不清,不知道他是真的是假的,不如请十方诸佛给我们灌顶,决定不错。你要想形式,每天洗澡淋浴的那个大灌顶。
所以希望同学们既然发心学佛,第一个,不可以迷信,要觉而不迷,要理智,不能用感情,感情就会上当受骗。头脑要冷静,我们是接受佛的教诲。宗教是感情,宗教要热情,宗教是迷信,佛法是冷静。你看印光祖师教育弟子,就是叫你在家专心用功修学,不赞成跑道场,不赞成乱修,所以开始学习一定是跟一个老师,听一个老师的话。自己的基础奠定之后,这才参学,参学就是博学多闻。你自己戒定慧三学的基础都成就了,才有资格去参学,那是什么人你都可以见,为什么?你一见他,看到他的言语,看到他的态度,他一举一动,你就晓得他是邪是正,你不会受骗上当,只得利益,不会有害处。什么都可以听,什么都可以接触,那是第二个阶段。
现在我们慧眼没有开,不能辨别是非,到处去参学,那好了,所谓是邪正不分,愈学愈迷惑,愈学烦恼愈多,所以很多学佛的人,结果都很悲哀。我们所看到的,多少学佛的人最后进了精神病院。什么原因?不是佛法不好,他学错了,他不如法,到最后精神分裂。这是我们在中国、外国看到许多,非常之悲痛,很好的年轻人,受过高等教育,学佛学了几年就上精神病院。也正因为如此,社会上许多高级知识分子对佛教很不满,他们并没有深刻去研究佛教,只看到形式,所以对佛教不满,认为佛教是迷信,佛教害人。他们说这些话也不无道理,因为确实有这些事实存在,这都是我们要理解的、要明了的。自己学佛一定要走一条正路,真正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这就有价值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只跟诸位说到此地,谢谢诸位。
昨天跟诸位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这部经的好处,它的特色,我们上一次在湾区大觉莲社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介绍,这个录音带湾区大觉莲社有保存,这边净宗学会也有,同修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向他们要一套听听,做个参考。详细的讲解,我想这边有保存著前年在新加坡所讲的,一共讲了六十个小时。在台湾讲的就更详细,我记得好像是讲了九十次,一次是九十分钟,就是一个半小时,那一套带子是比较更大,如果大家有时间听这个详细,没有时间就听简略的介绍。湾区虽然时间短,只讲了二十二个小时,但是也是一次完整的解说。
一生当中有缘分遇到这部经典确实是非常的希有,今天我们利用这很短的时间,把经中很重要的部分,我们略为介绍。这部经一开端,在第一章里头,第一章里面通常都是讲六种成就,六种成就里面我们特别要注意的就是它所列的哪些人,这些人在佛法里面讲是表法的。佛当年在世讲经,弟子们可以说每一会都参加,不可能有缺席的,这些人是常随众,佛走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一次不缺的。但是为什么每部经列的名字不一样?既然是每一会大家都参加,应该列名字都一样,为什么不一样?所以要晓得列名字的用意,列这些名号对这部经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你要懂得这些弟子们的专长,佛有最著名的十大弟子,十个人各人有各人的专长。神通第一的目犍连,每个弟子都有神通,但是神通最殊胜的,称为第一的是目犍连尊者;每个人都有智慧,智慧里面第一是舍利弗。所以看看那些是什么人,就晓得这部经是什么意思,它代表的是什么,这个很重要。
诸位看佛经,一定一展开经典你就留意它是哪一个人,在这部经里非常希有而难得见到的,第一个是憍陈如尊者。我相信同修们读佛经也读得不少,你们在哪部经典里面看到憍陈如这个人?《金刚经》没有,那在后面。一开头序分里面,后面那个不算,这是在前面的,这是表法的。憍陈如这个人是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在鹿野苑度五比丘第一次说法,他是第一个听佛讲经开悟证阿罗汉果,他在佛弟子当中是第一个开悟。所以他是得道弟子当中的长老,我们一般讲大师兄,他是第一个开悟的。他的名字列在此地,那当然是一定列在第一,不能列在第二,代表这部经是佛度众生的第一经,佛第一次说法,第一次闻法开悟证果的,代表这个。你就想到这部经在所有一切佛经当中,它是什么样的地位你就明了。所以这部是佛度众生的第一经,在《华严》之上,我们一生能有幸遇到实在是不容易。古人所讲的无量劫中希有难逢的一天,我们遇到了,这是值得庆幸的,决定不能让这个大好机缘空过,空过那太可惜了。所以这是表法,它有特殊的意义。
夏莲居居士重新会集。《无量寿经》在中国来得最早,佛教传到中国来的时候,可以说它在初期就传到中国,跟中国人缘分特别深。总共有十二次的翻译,所以在翻译次数之多,一切经都没有超过《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有十二种的翻译本,当然译本里面出入不同,这是必然的趋势。但是一切经里面多次翻译的情形很多,譬如《金刚经》有六种译本,六种译本我们统统展开来看,大同小异。唯独本经译本里面的出入很大,所以古人就提出疑问,如果是同一个梵文原本,即使十二个人翻,十二个人翻得不一样,内容总是大同小异,总不会有太大的出入。本经有很大的出入,有这种现象,古大德就判断传到中国来的原文本子决定不是一种,一种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出入。
譬如四十八愿,这是《无量寿经》最重要的,有的经里说二十四愿,有的经是三十六愿,有的经上是四十八愿,这个出入太大了。所以就断定佛当年在世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佛必然是多次的宣讲,因此原本就有很多种,就不是一种,证明佛在世多次宣讲。一切经佛当年在世是只讲一次,没有讲重复,唯独《无量寿经》重复多次宣讲,这就证明这部经的重要性,证明这部经确实是佛普度众生的第一法门,这个的确是找得到根据。本经,古人说是在方等时期所讲的,但是《大宝积经》里面有「无量寿如来会」,至少这个给我们提出证据,佛是讲过两次,不是讲一次,讲过两次。根据不同的译本判断,佛可能还讲过第三次、第四次,这是非常希有的因缘。这样多的本子,不同的原本传到中国来,我们都把它翻译,那要把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真正做一番彻底的了解,必须这些译本全部都要念。全部都要念,实在讲古时候印刷术没有发明,经本都是手抄本,手抄本流通的量就很有限,你一生当中未必能够看到一种本子。
宋朝王龙舒居士,这是了不起的一位佛学家,他念佛往生是站著往生,这样的功夫。他一生当中看到《无量寿经》只看到四种,就可想而知经本的搜求非常困难。即使在台湾,在近代我们所晓得的,《无量寿经》原译本十二种本子丧失了七本,保存流传到现在只有五种,丧失掉七种。这五种本子,就是专修净土的这些高僧大德,一生当中五种本子都看过的就非常少。我所晓得的,李炳南老居士是我的老师,他五种本子也没有完全看到;道源老法师,这也是一生专弘扬净土的,他也没有看到。《无量寿经》流通比较普遍一点的是康僧铠的本子,其他的四种译本就很少见,因为没有单独的单行本流通,一定要去看《大藏经》,只有《大藏经》里面有。所以这才有会集的必要。
会集是把这五种原译本综合起来重新编排,重新来校对,编成一个新本子。这个工作第一个做的就是王龙舒,他是宋朝时候人,做会集本,刚才说他只看到四种本子,唐朝《大宝积经》里面的本子他就没有见到,所以他是四种原本的会集。他这个会集本称之为《大阿弥陀经》,很了不起,会集得很不错,流通也相当之广,并且收在《大藏经》。这是会集从王龙舒开始,从宋朝时候开始的,这是有相当的历史。可是《大宝积经》里面有许多经文是那个四本里头没有的,而且非常重要,因此这个本子会集就不免有遗憾之处。
一直到清朝彭际清居士,他又做了一个节本,他不算是会集,他就把康僧铠的本子在文字上重新加以修饰,重新将繁杂的删掉,重新做节本。在文字义理上都比原本要好,可是他只取一个本子,另外四个本子他没有取,这也是美中不足。
到咸丰的时候,这就比较近了,咸丰就是慈禧太后的丈夫。咸丰年间,魏源居士发了一个大心,他把五种本子都找到了,他做了一个会集本,以为这个本子就是《无量寿经》的定本。他所会集的本子确实超过王龙舒,可惜他的本子出来之后,他就往生了,交给他的学生、朋友们来流通,因此校对可能就有一些错误,也是美中不足。自己没有亲自看到刻的版流通,他没有亲自看到,是后人流通的。就是《无量寿经》一直都没有一个本子叫人看到非常满意。
到民国初年,民国二十一年,夏莲居老居士发了个大心,闭关三年重新来校对、来编排,成就这个本子,我们现在看到的。初稿三年完成,以后又有三年不断的在修正,我们现在手上拿的本子就是修订本,这是定本,这才是《无量寿经》最完美的本子。前面梅光羲老居士有一篇序文,对於会集的经过与版本的善美,他都做了很详细的介绍。这篇序文同学们一定要仔细去看,我们对这部经才会真正佩服,才晓得它的好处,知道它的利益,能够增长信心。梅老跟夏老在民国初年,在中国大陆佛教界很有名的两位居士,佛门称之为「南梅北夏」。梅光羲是江西人,南方,南梅;夏莲居老居士是山东人,在北方,称为南梅北夏,可见得当时他们在佛教界的地位、声望都很高。
在台中的李炳南老居士,我们从台湾来的都很熟悉,李老居士是梅光羲的学生,是梅老的学生。现在在北京弘扬《无量寿经》,也是非常负有盛名的,就是梅光羲的外甥黄念祖居士,黄念祖的母亲是梅光羲的妹妹。黄老居士是夏莲居的学生,跟夏老二十年,是夏老的传人。我们过去没有见过面,弘扬《无量寿经》这个本子的人很少,在台湾、在国外就是我一个人,这个本子没有人讲过,在大陆讲这部经就是黄念祖老居士一个人,所以我们都感觉得非常孤独、孤单,找不到志同道合的。
五年前我在D.C.介绍这部经,讲这部经的时候,D.C.有个莲花精舍是密宗的道场,我讲《无量寿经》,他们都来听,听得也很欢喜。那里面的同修就告诉我,他们想请一位大陆上的密宗上师到美国来弘法,问我赞成不赞成?我就劝他们念佛就好,何必还要请密宗的上师?我就问到底是什么人?他们就跟我讲黄上师黄念祖。黄念祖的名字我很熟悉,忽然想起来了,我说我知道有这么一个人,但是不晓得是不是,我以为他已经不在人间。我说是不是梅光羲的外甥?他说是的。我说那没有问题,你们赶快把他请来。我知道梅老师的外甥的知见决定不会错,他的家学渊源非常深厚。於是他们就把黄老居士请到美国来住了一个月,住在D.C.弘法。
他来的时候我已经回到台湾,那边同修告诉我黄老居士来了,我就把在台湾印的《无量寿经》寄了一本给他。这个本子是他老师写的,是他舅父写的序文,他自己写的跋文,后面的跋文是他自己写的,这是非常好的纪念品,送给他。另外送给他一部《相宗纲要》,《相宗纲要》是他舅父编的,法相宗,确实编得非常好,学法相、学唯识有这部书入门是很理想,就送两本书给他做纪念。老居士带了一本《无量寿经》注解,他自己的注解,这个本子是打字影印的。我一看到这个本子,就是台湾四十年前印的书,这就晓得大陆跟我们相差四十年。完全是简体字,我带回台湾。我跟老居士这个缘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这一听非常欢喜,他也在弘扬《无量寿经》,他不是普通的密宗,他是专修净土的密宗。这一来,我就想到大陆上去看他,跟他见见面,这一见面才晓得。他就告诉我,现在这个世界学密的根机已经没有了,弘扬密是什么?因为有些人执著密,没有法子,用这个方法来度。你看他的《谷响集》,就是《净土资粮》后面附的《谷响集》,专门答覆学密的人那些文章。他告诉我,大陆上共产党统治之下四十年,十亿人口,学密的人成就只有六个人,你就想这多难!
他接引学密的同修,他用了三部经,一定要熟读、必读,这三部经是什么?第一个是《无量寿经》,第二个是《弥陀经要解》,第三个是《普贤行愿品》。跟我提倡的完全相同,我也是这个三部经列入必读、必修的,完全一样。一谈之下,我们的目的、方向、目标、观念、方法,完全是不谋而合,这个实在是非常之希有难得,这样信心就更深了。以前一个人搞,现在有两个人搞,真正是志同道合,以前没有见过面,没有商量过,居然完全一致。所以我到大陆去都是去看他,我也不朝山,我也不看什么风景,因为没什么好看的。朝山、看风景现在录影带很多,坐在电视机面前看看就很好了,精彩的镜头人家已经替我们取下来,何必还要去受那个辛苦。从前的朝山是参访高僧大德,绝对不是游山玩水去看风景,不是的,是真正要增长自己的道学,大事不明,去求高僧开导,意义在这个地方。
但是现在大陆虽然是开放,他们的政策是观光旅游,所有大陆上名山道场都变成观光旅游的风景胜地,这是变质。这种做法我觉得也是正确的,为什么?替国家争取一些外汇。在全世界,讲到观光旅游的资源,中国大陆第一,这是一点都不假,所以我觉得他们这个做法是正确的。但是佛法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非常的重要。佛教传到中国来,跟中国儒家、道家,甚至於整个的文化已经结合成一体,不能分割,必须加以弘扬、发扬光大。佛教界的同修都知道,有识之士也了解,从哪里做起?这是个大问题。大陆上这些年来,虽然办了许多的佛学院,我只去看到一个,北京佛学院是他们最高级的,可是里面的制度、课程、教学都不尽理想。我今年还要去,主要要给他们谈这个。
唯有提倡佛学教育,我们知道佛法的内容真是浩如烟海,佛教的经论决不亚於一所完整的大学,所以在中国分成十个宗派,这十个宗派就像学校的院系一样。我曾经建议过,希望中国大陆能真正办一所完整的佛教大学,每一宗做一个佛学院,十个学院合成一个大学,全国只要一个佛教大学就够了。重新找地方来建,这个地方决定不是观光旅游,而是培养佛学的弘法人才,提供修学的场所,这个非常重要。能够向这个方向去发展,对於复兴中国文化可以说是有一线的希望。中国固有文化是建立在文言文的基础上,今天大陆不但年轻人文言文是完全不懂,连他们所讲的繁体字也不认识,认识简体字,这个困难太大了。
我们今天在台湾,我这些年来印了不少的书,我送到大陆上去至少是五十万册以上,这些在他们讲都是繁体字。我送他这样多,目的就是希望他们慢慢恢复来读繁体字,可是现在那边的同修告诉我困难,看不懂。我又想一个方法,我现在把简体字、繁体字对照表复印在后面,大陆同胞他要是不认识,可以查一查后面的对照表。所以今年新印的新书后面都有繁简体字的对照表,这是专门供给大陆同修。我们希望从这个地方做起,希望他们能够用我们古大德教学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背诵经典。
过去我在台中求学的时候,李老师告诉我们,文言文是三藏经典、《四库全书》的钥匙。现在宝库我们是很容易得到,没有这把钥匙进不了门。尤其是佛经,这些年来,大概是从民国四十四、五年,台湾第一次开始翻印《大藏经》,这些年来印过十多次,各种版本在台湾都能够看得到,比儒道实在讲是要丰富太多了,做的成绩也相当的可观。如果我们不在文言文上下功夫、打基础,真正用功夫,这些经典我们拿到,只能够说供养在书架上而已,天天看看、拜拜,这没有用处,得不到利益。文言文的修学,李老师教给我至少要熟读五十篇古文,你就有能力读文言文,换句话说,这把钥匙你就拿到了。如果你能够背诵一百篇古文,你就有能力写文言文。
这个经本实在讲非常的理想,我大大小小印的本子印了三十万册,希望同修们去读诵,最好能把它背过。这个本子总共四十八篇,距离李老师的标准只差两篇,可以了。所以大家能够把这个本子背下来,它的好处至少有四桩,尤其在国外。第一个,使我们不忘本,我们中国言语不会忘记;第二个好处,能认识中国字;第三个好处,不但认识中国字,而且能够懂得中国的文言文;第四个好处是学佛,给佛法建立良好的基础,一举四得。所以希望同学们,对你们的子弟小孩要教他念这个,好处实在太多了。有这个基础不但将来可以读佛经,对於中国固有文化典籍,你在文字上就没有障碍,这一点非常重要。
经典里面,我们为什么选择这一本?实在这本整个佛法,它的思想、理论说得很透彻、很明白。这个经典分量不多,无论在理、在事上、在因果,我们从个人的修养到处事待人接物,甚至於儒家所讲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宝贵的教训统统具足,这么一个小本子完全具足,这很难得。我们可以把它当作释迦牟尼佛的格言来用,当作释迦牟尼佛的教训来看,当作我们国文课本来读,你就会感到兴趣,你就会欢喜。能够依照这个经典教训去做,我们这次讲座的讲题是「离苦得乐」,就一定能够得到。昨天跟诸位提过,一切的苦难是对於人生、宇宙缺乏正确的认识,这样产生的。这个经典的目的是教我们破迷开悟,是教我们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迷破了,苦就离开了,觉悟才真正得到快乐。
读诵是修行重要的一个方法,修行这个名词的定义一定要搞清楚,行是行为,我们行为有了错误,把它修正过来叫做修行。修行是修正错误的行为,行为很多,佛法把它归纳为三方面,第一个是思想的行为,我们起心动念是心里的行为。思想有错误、见解有错误,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想法、看法错了,这得把它修正过来。第二个是言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要靠言语,言语是行为,错误的言语,小的是跟人结怨,大的会变成国际上的灾难。第三是身体的动作,身体的行为。行为再多不外乎身、语、意这三大类,这个三大类统统都包括了。佛门里面,我们常常听说某人开悟了,某人修行有功夫,现在谈到功夫都谈到少林寺的拳术,那都误会了,佛法里面讲功夫不是讲的武功,是讲修学的效果。所谓开悟,自己知道自己的过失,这叫做开悟。一般人,缺点,自己有过失,他不知道,这叫迷惑。不能把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还要继续错下去,那叫迷惑颠倒。
我们怎样发现自己的过失?这就要读书。这部经好,帮助我们改正过失的那些经文太多了,几乎占全经的一半,占二分之一,尤其是本经第三十三章到三十七章,这五章完全是讲过失的。我们念了一念,对照我们从早到晚,我们的想法、看法、做法是不是像佛所说的?所以这五章足够我们检点自己心行的毛病。我们早晨起来会照照镜子,洗洗脸洗干净,经本就是一面镜子,你每天读诵,照照我们的心行,我们心里的想法、看法,改正错误就叫做修行。修行不是天天去拜佛,天天去敲著木鱼去念经,那个说老实话叫形式,是个样子,有没有用处?还是胡思乱想,还是贪瞋痴慢,那没有用处。所以真正会修行的人,这正是黄念祖老居士讲的,我们要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无关紧要,形式上的修行是作秀表演给别人看,给哪些人看?给那些还没有入佛门的人看,表演让他们看,使他们能够有所感动,来发问、来学佛,那是接引大众。自己真正用功夫不在形式,这一点诸位要晓得、要清楚。寺庙是一个接引大众的场所,它要庄严,它要讲究形式;我们个人真正修行不需要讲究形式,这一点一定要清楚。
晓得修行这两个字真正的意义,你明了之后,学佛的,我们常讲功德利益,拿现代话来讲就是效果,学了之后你得到些什么?这一定要清楚。我们学的是什么?修的是什么?得到的是什么?果然明白了,你就不会受欺骗。我们所求的是智慧,是要真正彻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真智慧。智慧从哪里来的?给诸位说,不是从读书来。虽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有点帮助,你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看你有没有智慧?我保证你没有智慧。你念万卷书、行万里路所得到的是什么?是增长知见,哪来的智慧?大家一定要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第二个修学的阶段,不是第一个阶段。好像我们盖房子,盖高楼大厦,那是第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什么?是打地基。你们没有基础就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这个高楼大厦建立在沙滩上,盖不起来的。基础是什么?基础是清净心。你心清不清净?
过去在中国儒家的教学,小学修什么?小学是修定。你不要看小学生七岁上学,七岁到十二岁,他在学校学什么东西?背书,天天背书。老师只教句读,不讲解的,把四书五经、诸子百家重要的东西,天天叫你去背,一天叫你背一百遍。为什么这样做?小孩就不会胡思乱想。你不叫他背书,他一会儿想这个,一会儿想那个,心猿意马。念上个五、六年,他心定了,所以十一、二岁看起来就像成年人一样,非常稳重,那是根底、是基础,那是好教育。现在西方哪有教育?没有教育,所以这个世界才这么乱,人才这么苦。
有了这个基础之后,中国第二个阶段就是太学,它当中没有中学。小学是打基础,到太学里面那就是讲解、探讨、研究、发明,他有这个根基,所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属於第二个阶段。我们千万不要错会意思,一学佛就开始研究各种经论,那就糟蹋了你一辈子。你遇到老师,老师也不会教你,为什么?你的思想乱了,你的清净心被染污了。佛经也会染污,佛经也会害人。我过去有个学生,师大中道社请他去讲《百法明门论》,他来告诉我,我说:你有没有去?他说:我去了。我听了笑一笑,我说:恐怕你讲的不是百法明门。他一听就呆了,他说:为什么?我说:我想你讲的是百法黑门。为什么?真正有基础的听了百法他开悟,那就叫明,就明白了。恐怕你所讲的讲了一百个法相名词,灌输到听的人脑袋里头,他又记了一百条东西,那叫黑门,他不开悟。他头脑里面记得已经很复杂,你再去加一百条名词进去叫他更复杂,这很可怜,这错误了。
我告诉诸位同学,你们想学佛,开头至少是三年,最好是五年,不要去读佛经,不要去研究,不要去听讲,你去背一部经典,就念这一部经典。这是什么?这就是修根本智、修清净心。所以我的要求,报纸不要看,杂志也不要看,广播、电视都不要看,为什么?古人讲的「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所以什么团体、公共场合少去,你认识的人多,是非长短就多;你知道事情多,你烦恼就多。你的心怎么能定下来?不是叫你不管这些事情,不理会这些事情,是暂时把它放下来不要管,让心定个三、五年,然后我再去接触,给你说你的六根都放光,一接触你就明了通达。你看到这个事情,过去没有看到,没有看到你就能够很正确的判断到它是什么因,将来得什么样结果,你有这个能力。五年以后再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就正确了,那才叫开智慧。现在人往往听话听一半,这个产生了很大的误会,不是佛菩萨说错了,是你会错了意。佛教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如果真正是个好老师、善知识来教你,必然是五年打基础,这是中国代代相传。现在人感觉得五年时间太长,我把它缩短成三年,如果还要再缩短就不能成就,没有法子。
经典,古大德所选择的,一般选择《楞严》跟《法华》的最多,这个很有道理,为什么?它的分量是正好,像我们这个分量就太短。但是那个分量恐怕现代人不能接受,太长,没有时间去读,所以我们今天不得已选择这个本子,这个本子对现代人来讲长短适中。为什么不选择《阿弥陀经》?《阿弥陀经》太短,摄受的力量不够,所以选择这部经典。你要想了解它,去研究它也可以,附带的,不是主修的,主修就是背诵,就是读诵,老实读诵不要去想它。因为我们的目标在修定、修清净心,借这种方法把自己的妄想、杂念都断掉,目的在此地。如果要研究,一天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小时;听讲,听录音带可以,看注解。我最近也在写一部《无量寿经》的注解,我想大概明年可以能够写出来。黄念祖老居士也在写一个白话注解,大概也得要明年才能完成。
研究是附带的,为什么?佛经跟儒家的经典都非常了不起,我常常跟大家说真话,说真话往往人不相信,说假话人家很容易相信。说真话告诉你什么?经里头没意思,这是我跟你讲真话。经既然没有意思,你还要去求解义,岂不是错了?你所解的意思全是妄想。经没有意思,这才叫经,虽然它本身没有意思,可是你念了之后,起作用是无量义,所以它是活的不是死的。好像一面镜子一样,镜子里有没有东西?什么也没有,可是它起作用照的时候什么都有,它什么都照见,经典就像镜子一样。我希望大家不要重视经典里面的义理,不要重视它,你重视这个,你所念的经就是念死经,就读死书。读死书,世间人讲书呆子,你学佛就佛呆子,不开智慧,听一个意思永远记住就一个意思,死在这一个意思里面,叫死在句下。
经典的目的是恢复我们自己的清净心,用它来恢复自己的平等性。心性里面有无量义,所以经典一展开,你要给人家讲,长说短说、深说浅说无不自在。为什么自在?就是因为它本身没有意思,这是真的。真正明白它的性质,我们自然就不会注意一定要去求解。不求解,你所得到的是正解;你求解,往往不得其解,那很冤枉。清净心在佛法里面叫做根本智,一切的解释在佛法叫做后得智,后得智是应用的智慧。这个应用的智慧是从根本智里面生出来,没有根本智,哪有后得智?所以中国几千年以来的教学,小学是著重在根本智,太学著重在后得智,的确是智慧的教学、智慧的教育。不像现在从小不培养根本智,长大之后哪来的后得智?所以现在的教育不是智慧的教育,是知识的教育,一般常识,没有智慧,所以想法、看法、做法往往都有重大的偏差、错误,老百姓才苦了,众生才有劫难。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
讲到修行,修行要有纲领,我告诉诸位读经,这是大根大本,修清净心,这是第一重要。除此之外,我们在这个社会上,不能脱离社会,我们要生存,我们要生活,生活方面我们要依靠些什么?佛法有简单、扼要的纲领,教给我们遵循。学佛的人,诸位都知道,一入佛门第一桩事情就要求授三皈,三皈是什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是回头,依是依靠,要依靠三宝。佛法僧是什么?如果你要是专看这个名词,就想著佛是佛像,法是经典,僧是出家人,你要这样的依靠那就坏了,你准上当。佛像、经典、出家人,这叫形式的三宝,这是样子,这不是实质。依这个样子启发你自性三宝,那是真的,那是真正的皈依。
佛是什么?佛是觉的意思,觉而不迷。我们从迷惑颠倒回头、回归,依自性觉,这叫皈依佛,这才是真正佛弟子。是皈依自性佛,不是外面佛。学佛的人,家里供养佛像,供养佛像是常常提醒我们自性佛,不见佛像就忘掉了,忘掉就迷。一见到佛像,我要自性觉,所以是提醒的作用,作用是这个。皈依法,法是正确的思想见解,就是正知正见,换句话说,我们从错误的想法、看法回过头来,依正确的想法、看法,这叫皈依法。僧是代表清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那是谁?是自己。不是那出家人,出家人清不清净与我不相干,我一看到他那个样子就要想到我自己要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从一切染污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这叫皈依僧。这是佛法修学,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是总纲领,叫三皈依。所以佛法修什么?修觉正净。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我们修的是这个。不是修神通,不是修感应,是修觉正净,这要记住。禅宗、密宗、净土宗,不管是哪个宗派,统统都是修觉正净。如果他迷惑、邪知邪见、染污,那就不是佛法,不管是哪一宗,如何去标榜,我们清楚它不是佛法。这是三皈依。
人与人之间相处,佛教给我们六和,要和平相处,形象上要和,心地上要平等。像在美国不容许有种族的歧视,这就平等了,我们对於任何人事物都要用平等心来看待。在形象上,佛给我们讲六条,第一个是「见和同解」,我们的见解要相同,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建立共识,彼此互相了解。今天世界的战乱原因在哪里?彼此互相不了解,造成许多的错误,带来无尽的苦难。尤其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决策错误,他用心未尝不善,而是对事实真相不了解。像在二次大战之后,美国对中国许多的决策错误,他对於中国历史文化背景没有深刻的了解,认识不够,只看表面,只看形式,这很危险。所以,小,我们对一个人;大,对社会、对国家,都要有相当深刻的了解,才不至於发生重大的过失。
幸福美满实在讲要靠良好的教育,佛法是世间最好的教育。佛法变成宗教,实在讲非常的不幸,宗教不能叫人普遍的接受,教育是叫人普遍接受的。佛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中国人从前喜欢简单,愈简单愈好,称佛教就可以。现在的佛教,人家容易误会佛教是宗教,所以我们不得不再加两个字,「佛陀教育」,让大家看了之后,不至於发生误会。我们是接受佛陀教育,依照佛陀教育来修学,这是我们在见解上要修正的地方。第一个,我们不能把佛看作宗教,要认知这是佛陀的教育,经典是教科书,迷信的色彩统统把它扫光。
佛法的见解,实在讲是讲得非常的高明。每个人有他的想法、看法,这就是不同的见解。怎么样叫同?是不是放弃我们自己的想法、看法,去接受佛的想法、看法?不是的。刚才讲佛经没有意思,佛没有想法,也没有看法,这是真的。我们大家都把想法、看法舍弃,不就同了吗?这的确是公平,确实能叫我们心服口服。每个人都恢复到自性清净,你的看法、想法自然就相同,起作用的时候自然相同,这是妙极了!佛不牵著人鼻子走,不勉强人跟他一样的看法、想法,不是这样的。他是叫我们把所有一切分别执著妄想统统舍掉,恢复到自性清净,这确实其他宗教里头没有的,学术教学里头也没有,中国儒家、道家比较接近,它有这个功用。
第二个就是「戒和同修」,戒律是什么?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守法。人与人相处,如果没有约束就没有秩序,没有秩序必然就乱序。这些法令规章是我们大家共同商量来制定的,制定之后一定要遵守。佛家讲持戒,拿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守法。人人守法,这个社会当然有秩序,社会会呈现一片祥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就在其中。「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这个戒条是教我们大家在一块应当如何相处。最后一条是「利和同均」,这个意思就是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一定要互助合作,要能够帮助别人,要能够成就别人,绝对不是自私自利。所以六和是佛教的基本戒条,不管是出家、在家,统统要修,你家庭里面能够遵守,你这一家决定兴旺,中国人常说「家和万事兴」。我们看一个人的家庭、看社会、看一个国家,有没有前途?就看它里面的成员和不和睦?如果不和那里面就有危机,就不安定;如果上下和睦,相亲相敬,这是一个非常坚固的团体,不可以侵犯,没有能力、没有力量能够侵犯到它,和太重要了!
我们看到清朝建国能够享国二百六十多年,我们今天到北京故宫里面去一看,会得到很大的启示。清朝用什么方法来统治这个国家?这么大的国家,享国那么久,给诸位说,用和。你到故宫里面去看三座最重要的建筑物,我们民间俗称金銮殿,匾额不是金銮殿,是太和殿,太和后面中和殿,再后面保和殿。你看三个主要的建筑物命名都是和,以和治天下,与大家和睦相处。实在讲我们现代政府用中山堂、中正堂,远不如太和、中和、保和有意思。这是我们中国固有文化的发扬,清朝实在是不断的在发扬中国文化。现在没有了,都把它忘掉了,太和、中和、保和都出在经典上,已经灭了。所以我去故宫里面看,我深受感动,我们今天所有一切设施比不上满清。
如果你再念念历史,对待这些历代的帝王,我是由衷的佩服,为什么?人家真是读书,真有学问。你看他的文章,看他所批的奏摺,就是所批的这些公文,人家用的是什么样的心,如何关注老百姓的生活。特别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他们批示的公文,我看过很多,真的是爱国爱民。康熙称为圣祖,在中国历代帝王用圣这个字做諡号的太少了,但是我们觉得用圣这个字来尊敬他是正确的。确实是一个非常明理的人,真的像佛法讲的觉正净,他真做到了,他不迷惑,他不颠倒。不去读书、不去了解,我们想法、看法都有偏差,都有错误。
说到此地,同修们在家里面真正修行,我提供你们早晚课修行的方法。如果时间不许可,我们早课就念这个经本的第六章,第六章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我印这个小本子用意就是大家携带方便,男同修可以装在口袋里面,女同修可以放在钱包里头,随时随地都可以拿来读。大本子是给你放在家里读,字大醒目,不伤眼睛。我们印的有大本的,印了许多不同版本,这是随身携带的袖珍本。这章经文的内容,实在讲就是阿弥陀佛西方世界的建国大纲,要想认识西方极乐世界,你读这一篇大致上就了解了。而这一部全部的经文都是讲解四十八愿,四十八愿详细的介绍。所以四十八愿是全经的纲目,非常重要,阿弥陀佛自己说的。所以这个经本上是两个人讲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讲的,阿弥陀佛讲的。这一段是阿弥陀佛讲的,非常重要,应当把它念熟,使我们自己的心愿跟阿弥陀佛相同。经文念完之后,念佛号、回向、三皈,用这个方法来做早课。
晚课就念三十三章到三十七章,这总共有五章,这五章刚才跟诸位提出来,是帮助我们改过自新的,检点自己的毛病。譬如三十三章一开头佛就说「世人共争不急之务」,想想我们今天争的是不是也是不要紧的事情?无关紧要的事我们拼命在那里争,如果有,有赶紧改过来。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这一定要分清楚。重要的是觉正净,这是重要;不重要的是我们这些世间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这个不重要,何必去争这个?你再富有也是日食三餐,夜眠六尺,你住小房子跟住大房子有什么两样?也不过一张床而已。床再做大一点,你身体也只有那么长,何必?真正有财富,住上二、三百万一栋的豪华别墅,其实我去看,跟住旅馆没有两样,为什么?一早晨就出去了,晚上很晚回来睡个觉,你跟住旅馆,跟住公寓,有什么两样?没有两样。所以人真正想通了,为什么不拿这些钱财去救济那些贫苦的人,帮助他们,这个意义重大,决定不会损伤你在社会上的地位身分。你能照顾别人,我有福让大家共享,比福报自己一个人享那有意义得多!一定要认识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在哪里,你真的明了认识,这叫有智慧,这是学问。
你读中国历史,熟悉历史的人没有不敬重范仲淹的,范仲淹是贫寒出身,以后做到宰相,像美国的国务卿一样。他把他的收入、俸禄养三百多家,自己所过的日子还跟自己做秀才那个时候没有两样,哪个人不佩服?自己还是省吃俭用。五个儿子,其中两个儿子,一个做到宰相,一个做到御史大夫,要拿台湾的制度来讲,一个行政院长,一个监察院长,都能遵守父亲的家风。父亲死了,连棺材都买不起,钱财哪里去?全都布施掉了,都做了慈善事业。救济贫苦,培育清寒子弟,家境清寒有天赋可以读书的,没有能力,他统统收来教养,替国家培养人才。
印光大师说,我们中国除了孔老夫子之外,就是范家,一直到民国初年,八百年家道不衰。他为什么不衰?祖宗积的德太大了,代代子孙都能够遵循。范仲淹的子孙没有觉得他的父亲死了,棺材买不起会丢人,人家看不起,没有,反而在历史上都赞叹。我们今天中国人尤其是爱面子,什么面子?假面具,不是真的面子。范仲淹、孔老夫子爱的是真面子、真面目,我们今天搞的假面具。在今天我们讲到缓急,最重要的急事是什么?是要培养真正弘扬中国文化的人才,这个比什么都急。这样的人,实在说又是可遇不可求,到哪里去找?有这样的人,没有环境也是枉然。所以真正要有心的人,要有真正认识的人,来帮助这些真正发大心的,舍己为人。
我昨天跟诸位说了,我们能力是非常有限,因为我们从来不化缘,从来不去募捐,所以经济上就显得很艰苦。我们在达拉斯建了个小道场,以我们现在的环境只能够养五个人到六个人,当然我们将来收入多了,我们照顾的人就多,收入少照顾的人就少。我们求不求人拿钱?不求人。凡事我们一切顺其自然,这个发展是好的,为什么?我们自己的心清净。如果我一味去求人,栽培人,怕的是找来那些人也不如法,我自己清净心也失掉,那就悲哀,自己度自己没有度成,度别人也度不成,两头都失掉。所以我的原则是保护自己的清净心列在第一个重要,有多余的力量,我们完全帮助别人。现在有两个年轻人在达拉斯,我告诉他们:我成就你们,吃住我完全负责,你们每天在这里工作,就是《无量寿经》念十遍。十遍是最少的,念得愈多愈好,你们在这里修清净心。我讲不讲解?不讲解。我说你们三千遍念满了,一天念十遍,一年三千遍,三千遍念满了之后,我给你们讲三个月经。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不必听我讲经,没用处。
真正要发心将来专修专弘,我的时间是五年,你要好好的去背诵经典,背个五年你的心才真正定下来,然后我只给你讲一年就够了,你所有一切经典都通了。这种教学方法现在很多人很难接受,好像没有这个例子,没听说。其实这个方法在我们中国使用了几千年,老方法,不是新的,两千多年的教学收到非常良好的效果,老方法有效。新的方法试用这么多年,真正的效果我还没有看到,所以我不放心。走老路好,老路是一条熟路,我知道怎么走法。新路我不会走,万一迷失了那就太可惜了。所以我还是走的历代祖师代代承传的老路子,我自己也是走老路子出来的,这是我们帮助真正发心的年轻人,我们希望他来成就。
有这一批年轻人,我就不要讲经,我叫他们去讲,他讲给我听,讲错了我给他修正,所以尔后我的工作是培养人才,自己少讲。尤其是前年在北京遇到黄老居士,黄老居士告诉我:你讲了三十年,可以了,不要再讲了,你应该多写一点,多培养学生。我觉得这是很有道理,我自己也有这个意思,没有机缘,我想培养学生,没人来跟我学。今年这个地方刚刚弄好就有两个人来找我,这很难得。我说不要招生,佛菩萨会把人送来,我们只要尽到做保母的责任就好了。我那边有个徒弟在照顾,他书念得很少,但是做事情很能干。我就告诉他:新来的两个人,我们要成就他。第一个,我们决定不能有嫉妒心。将来他的德行、学问都比你好,你要放不下,你就不是护持佛法,是在做灭佛法的工作,这个罪过是阿鼻地狱。我说:你要用什么样的心来看这学生?用父母之心来看他,把他当作你的儿女。你这样的爱护他,照顾他们的生活,成就他们的德学,你是无量功德,他们将来的成就就是你的成就。这个观念必须要改过来,决定不能嫉妒、障碍,这比什么都重要。
我说:如果你有嫉妒、障碍的意念,这个道场你在此地住不住,我不叫你走,佛菩萨会赶你走,不是生病就是出乱子,你在这里住不住。我说我不会主动赶你,佛菩萨会把你赶跑,这个道场是佛菩萨建的。所以道场里面只有两种人,一个是护法的,一个是弘法的。他发心来修学,将来是弘法的,我们照顾他的生活,做一切事务方面的事情,我们是护法的,来护持他们,来成就他们,这就有意义。
实在讲,如果这个小道场将来能够出三、五个人那就无量功德,这个道场就值得了。我们也不希望多,只希望能出三、五个人才,这种做法希望将来能够影响其他的道场、其他的宗派,都能够像我们这样来做。我们道场建立,大概明年三、四月可以完工,我们不举行开幕仪式,不举行这个,为什么?没有必要,不敢劳师动众,不敢去请外面这些法师大德,不需要,盖好了我们自己开张就好了,避免一切铺张,完全走实质这个道路,不讲任何形式。所以我们道场也不建得很庄严,普通小茅蓬就可以了,我们对外面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既没有名,也没有利,也没有财富,也没有信徒,什么都没有。社会上对我们瞧不起,瞧不起,我们的心就安了。一瞧得起,那个麻烦大了,今天这个来拜访你,明天那个来邀请你,好了,搞得所谓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就完了。我们所希望的就是叫人家都瞧不起我们,我心安理得。这个世间人瞧不起,阿弥陀佛就瞧得起。世间人都瞧得起了,阿弥陀佛就照顾不到了,没法子,看到你就摇头了。
所以大家要知道真正的功夫在觉正净,大家在一起相处的时候一定要修六和敬。戒定慧的三学,这念经就统统都有了。什么叫戒?戒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每天念这部经念上十来遍,心里头怎么会想坏事?不可能,想坏事这部经也念不下去了,所以念经就是诸恶莫作,就这个道理。经是佛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言语文字,这是至善,儒家讲「止於至善」,读经是止於至善,你看戒律圆满了。念经的时候专心,专心就是定;念得清清楚楚、字字分明,没念错、没念漏,这就是慧。所以戒定慧三学,我们在读经是一次就完成了,不要一样一样的修,一次就修圆满了。
六度是讲我们平常处事待人接物,布施是放下,放下万缘,心里面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牵挂,这就大自在了,这是布施。持戒就是守法。忍辱是培养自己的耐心,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耐心,有耐心自然在态度上就稳重大方,不会急躁。禅定,定就是我们自己有主张、有方向、有目标,决定不紊乱,这是定。般若是智慧,用现代话说是理智,不轻易用感情,无论做什么事情,以理智为基础,而不以感情为基础。六度是教给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的原则、纲领,我们能依照这些去做,这是真正的佛弟子,真实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能做到之后,将来把自己的境界往上面一提升,那就跟诸菩萨没有两样,修十大愿王。
十大愿王是要功夫,我们一般人是念念这十句话,做不到,一句都做不到。必须有底下的基础,就是有三学六度的基础,才有资格修十大愿王,才知道十大愿王真正的境界,这是佛法最高级的。在这本教科书里面,从最基础的到最高级的,它都在里面,这也是非常难得,所以这部经典称为第一经的确是有道理。十大愿王我们虽然做不到,我们对它要尊敬、要向往。所以它列在本经的第二段,「德遵普贤第二」,这就是说明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是西方极乐世界所有一切菩萨共同修学的纲领,因此我们要重视。过去魏源居士将《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列入净土四经,有道理,这里就可以看出来。
普贤菩萨不但代表《华严》,而且代表密宗,密宗第一位祖师,金刚手菩萨,也叫做金刚萨埵,他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就是普贤菩萨。密宗里面准提菩萨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你看看与净土关系多么密切!现在有些人迷信灌顶,法王、仁波切来的时候,大家一窝蜂去灌顶。什么叫灌顶?给你头上洒几滴水,形式!你每天早晨洗脸那个水还不够,比他洒的不晓得多多少倍。你要懂得灌顶两个字怎么讲法,灌是慈悲加持的意思,顶是如来最高的法门,顶法。你要晓得,这部经就是十方一切如来度众生第一法,没有比这个更上的,它就是顶法。你能把这部经从头到尾念一遍,是十方一切如来给你灌了一次顶,一天念十遍就每天给你灌十次顶,谁给你灌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可惜没有人知道,无上的顶法偏偏没有人晓得,去找那些还未必靠得住的人。
我在洛杉矶听一位同修,他前几年到印度、到尼泊尔,在那边住了八个月,回来告诉我,有很多西藏人很穷,他们冒充喇嘛、冒充仁波切到外国来骗。他们学一点形式上的方法,到外面去一宣传,就带一批财富回去了。显教里头有冒充的,在台湾很多假和尚,冒充的;密宗里头也有,你们千万不要上当。如其我们认识不清,不知道他是真的是假的,不如请十方诸佛给我们灌顶,决定不错。你要想形式,每天洗澡淋浴的那个大灌顶。
所以希望同学们既然发心学佛,第一个,不可以迷信,要觉而不迷,要理智,不能用感情,感情就会上当受骗。头脑要冷静,我们是接受佛的教诲。宗教是感情,宗教要热情,宗教是迷信,佛法是冷静。你看印光祖师教育弟子,就是叫你在家专心用功修学,不赞成跑道场,不赞成乱修,所以开始学习一定是跟一个老师,听一个老师的话。自己的基础奠定之后,这才参学,参学就是博学多闻。你自己戒定慧三学的基础都成就了,才有资格去参学,那是什么人你都可以见,为什么?你一见他,看到他的言语,看到他的态度,他一举一动,你就晓得他是邪是正,你不会受骗上当,只得利益,不会有害处。什么都可以听,什么都可以接触,那是第二个阶段。
现在我们慧眼没有开,不能辨别是非,到处去参学,那好了,所谓是邪正不分,愈学愈迷惑,愈学烦恼愈多,所以很多学佛的人,结果都很悲哀。我们所看到的,多少学佛的人最后进了精神病院。什么原因?不是佛法不好,他学错了,他不如法,到最后精神分裂。这是我们在中国、外国看到许多,非常之悲痛,很好的年轻人,受过高等教育,学佛学了几年就上精神病院。也正因为如此,社会上许多高级知识分子对佛教很不满,他们并没有深刻去研究佛教,只看到形式,所以对佛教不满,认为佛教是迷信,佛教害人。他们说这些话也不无道理,因为确实有这些事实存在,这都是我们要理解的、要明了的。自己学佛一定要走一条正路,真正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这就有价值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只跟诸位说到此地,谢谢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