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了脱生死—当生成就之佛道 (第一集) 1991/11 美国奥斯汀 档名:13-001-0001
会长,诸位同修,这一次我们很难得,也非常的欢喜,来到奥斯汀净宗学会跟大家见面。刘居士给我拟定了一个讲题,题目是「如何了生脱死—当生成就无上佛果」,这个题目确实很大,也非常的重要。印光祖师写的两个字,一个「生」,一个「死」,了生脱死。佛门常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这两句把人生的真相一语道破,不仅是人生,整个宇宙也不出这两句之外。
什么叫了生?生是生命,是生活,了是明了,换句话说,正确彻底究竟明了一切有情众生生命的真相,叫做了生。死是生命的结束,生命结束之后并不就完了,如果生命结束就完了,这个事情就好办,就不需要这么麻烦。这完了之后,立刻就有一个新的开始,这个事情就麻烦。不仅是佛法,古印度许多宗教都知道六道轮回这个事实。六道轮回之发现、肯定是在佛教之前,也就是古印度许多的宗教家,他们发现了、见到了。虽然发现、见到,看见这么一个事实,但是不知道所以然的道理,当然更不知道如何跳出轮回。轮回是很苦恼的,如何能够不轮回,这就讲到要脱死,死是轮回的现象。等到佛出现在这个世间为我们说明六道轮回的所以然,六道轮回究竟是回什么事才有了真正的答案,才有脱死的可能,这是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这个题目包括整个佛法,如果我们对佛法没有正确的认识,这个问题当然不能解决,这对我们个人来讲不能解决,所以必须要把佛法认识清楚。佛法究竟是什么?现代人都把佛法看成宗教,佛法是不是宗教?我们可以说现代的佛法是宗教,但是古时候的佛法不是宗教,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所建立的佛法不是宗教。世尊当年在世,跟中国孔老夫子的事业完全相同,他从事於教学、教育,毕生都是在做教学的工作,所以原始的佛法是教育,而不是宗教。
佛法变成宗教的历史不长,如果诸位仔细观察,在清朝初年,像康熙、乾隆的时代,佛法还是教育。由此可知,佛法变成宗教是嘉庆以后的事情。佛教是公元六十七年正式传到中国,将近两千年的历史,它变成宗教才不过是两百多年的历史,所以这不是很长,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它既然是教育,它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教我们得到真正的幸福快乐,佛家所标榜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佛教是教我们离苦得乐。生死是苦,能够不生不死、了生脱死才是真正的乐。
苦从哪里来的?从迷惑颠倒而来。对於我们自己本身,本身这叫人生,佛法里面讲人生是说自己;讲的世界、宇宙,那是我们生活的环境,换句话说,对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生活的环境不了解,我们想错、看错、做错,这才带来许多的苦难。佛知道这个原因。假如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能够完全明了,我们就不会有错误的见解、思想以及行为,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快乐。家庭的美满、社会的和谐、世界和平,这都是佛法教学的目的,也是古今中外所有众生念念希求的目的。由此可知,佛陀教育对我们是多么重要,佛陀的教育就是幸福的教育、快乐的教育、智慧的教育。佛告诉我们,唯有真正的智慧才能达到我们希求的目标,因此佛的教学始终重视开智慧,破迷开悟,开悟就是开智慧。
智慧从哪里来的?佛告诉我们,智慧是我们每个人本有的。佛在《华严经》跟我们讲得很清楚,他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智慧大家明了,什么叫德相?德相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幸福、快乐、美满。「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是佛一语把我们的病根诊断出来。我们本来跟毗卢遮那佛、阿弥陀佛一样的快乐、幸福、美满,今天落到这个地步就是妄想执著造成的。佛教育帮助我们把妄想执著破除,离开妄想执著,我们本有的智慧德相就现前。如果不是释迦牟尼佛出世把这个事实真相告诉我们,我们怎么会知道这些事情?怎么会晓得苦难的根源?怎么会知道真正幸福快乐的因由?这是佛对我们无尽的恩德,我们明白这个事实怎么会不愿意接受佛教育?
可是今天社会现实存在的佛教,归纳起来至少有四种不同的型态,第一种就是宗教,佛的教育变成宗教了,这是很不幸的。第二种是变成学术,变成哲学。第三种就更不幸,变成邪教,专门讲神通感应到处欺骗众生。第四种的已经不多见了,传统的佛教,就是佛陀教育的佛教,这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我们今天都要清楚明了,我们学习、修学的一定是传统的佛陀教育,我们才能够真正得到佛法殊胜的利益,也就是说真正能够达到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目标,知道佛陀教育终极的目标,就是为我们真正彻底究竟圆满的解决这个大问题。
佛家教学的目的,在经论里面的名词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无上正等正觉」,这是古时候依照梵文意思翻译出来的,用现代话来说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唯有究竟圆满的智慧,才会真正认识自己,才会真正明了宇宙,我们的问题就解决了,答案圆满解答了。我们简单解释这句话,先说正觉,再说正等正觉,然后是无上正等正觉,这句话里头实在是三个阶段。世尊告诉我们,世间人对於宇宙人生也有相当的觉悟,像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确实有相当的觉悟,虽觉不正,这个正字招牌是佛门独有的,没有称他作正觉。什么样的标准才得到一个正字?佛家确实有标准。如果还有是非人我、贪瞋痴慢,也就是讲你的烦恼没断,虽觉不能叫正。真正觉悟的人没有烦恼,这个标准很鲜明,也很严格。确实世间科学家是非人我、贪瞋痴慢没断,哲学家也没断,宗教家也没断,所以他的觉就不能叫正觉。
到底正觉是什么样的人?诸位要记住,对於宇宙人生有相当的觉悟,烦恼习气真正断尽,确实没有了,佛家称他为阿罗汉。在佛法里面有小乘、大乘,小乘最高的学位,我们通常讲证阿罗汉果,证阿罗汉果就是他真正得到正觉。证到这个果位是不是一定是佛教徒?不一定,所以你从这个地方看,佛教不是宗教。你不是学佛的,你跟释迦牟尼佛没关系,你自己能证到这个,佛也承认你是阿罗汉,也承认你是正觉,这是佛门的广大。不一定你要跟他学,我自修也能成功,也能达到这个标准,佛一样承认。
从正觉再往上提升,叫正等正觉,等是等於佛,等於佛当然还不是佛。为什么叫等於?佛告诉我们,真的,佛要不告诉我们,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佛的用心跟我们用心不一样,佛所用的心是真心,真心永远不会变。佛说凡夫用妄心不是真心,六道凡夫都是用妄心,妄心刹那在变,中国俗话常讲「虚情假意」,佛说世间人用的心是虚情假意,不能当真,为什么?千变万化。所以与世间人往来不要当真,他说真的爱你、喜欢你,靠不住,过两天他就不爱不喜欢了,他会变卦,所以不要当真。千变万化,用的是妄心。阿罗汉得到正觉了,他用的还是妄心,妄心怎么有正觉?他人我是非、贪瞋痴慢断掉了,妄心里面纯正,虽然讲纯正,毕竟还是妄心,还不是真心,所以只能叫正觉,不能叫正等正觉。
菩萨用的心跟佛的心是一样的,用真心,虽用真心,真心不圆满,佛经里面常用比喻来说明,希望我们从比喻当中去体会。佛的心就像十五的满月,圆圆的满月;菩萨的心没有圆满,像初三、初四的月牙,一直到十三、十四都还没有圆满。我们要问,初三月牙的月光跟十五的月光,哪个是真、哪个是假?都是真的不是假的,只有大小而已,不能讲真假,都是真的。你就晓得,未圆满的真心就叫正等正觉,等到圆满了,再没有了,就加个无上,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要晓得佛跟菩萨用的心是真心,阿罗汉以下用的是妄心。假如学过唯识就比较容易懂,阿罗汉以下是用识心,八识;佛菩萨不是用八识,所谓转八识成四智,那是真心。由此可知,这是用心不一样。
菩萨的位次就很多,好像月亮,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光明大小不一样。菩萨一共是四十一品无明,无明盖覆真性,就好像月光透不出来一样。破一品无明,光明就增加一分,再破一品又增加一分,因此菩萨的阶级就有初住、二住、三住,我们讲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四十二个位次(阶级)。第四十二个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成佛了,因为圆满了。到等觉还没有圆满,到第四十二个妙觉位是圆满了,那就叫成佛,所以菩萨有四十二个阶级。一般经上也讲五十二个阶级,五十二个阶级是前面还有十信位,十信位菩萨是用妄心不是用真心。我们讲正等正觉是从圆教初住讲起,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像《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以《华严经》是正等正觉菩萨念的经,是他们的境界,不是我们凡夫的境界。
由此可知,佛法的修学就是教我们要证得正觉,要证得正等正觉,佛的愿望是希望我们每个人跟他一样,统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这三个是他的课程标准。我们说阿罗汉、菩萨、佛,这是学位的名称,就像我们现在学校里面,硕士、博士、学士学位的名称,因此菩萨、罗汉、佛都不是神,都是人。什么人证得正觉就叫阿罗汉,证得正等正觉就叫菩萨,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叫佛,所以统统是人而不是神,它是学位的名称,这个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所以佛法是教育,佛法是师道,不是神道,宗教是神道,佛法是师道。
一直到现在,虽然它已经变成宗教,但是它那个教育的蛛丝马迹还没有完全磨灭掉,还能看得出来。从哪里看?从称呼上可以看出来。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没有称他作唯一的真神,没有称他作宇宙的主宰,查遍佛经没有这个称呼。我们称他作本师,根本的老师,就是佛教育是他老人家创始的。他是我们创始的一个老师,我们后世的学生来求学,来接受这个教育。对於最初创教的老师,我们始终不忘记他,所以我们后面供的佛像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像,我们自称为弟子,弟子是学生,所以学佛人跟释迦牟尼佛是师生关系,这要搞清楚,我们没有把他当作神看待,他是我们的老师。
我们供养老师的形像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不忘根本。我们中国人心地厚道,报本反始,我们念念不忘根本,念念当中要报答佛恩,他对我们的恩德。对於创教的老师念念不忘,眼前的老师我们会更尊重,这一定的道理。所以中国人教孝、教敬就用这个方法。教孝,家里供养祖先的牌位,祖先是什么样子也都不知道,也画不出来了,所以只好供祖先的牌位。供祖先的牌位,千年万世的祖先我们都念念不忘,每年都还来举行祭祀,眼前父母哪有不孝顺的道理?所以孔老夫子教给我们,在《论语》里面就讲到「慎终追远」,追远就是纪念祖先,我们纪念本师,「民德归厚」,会养成一个非常善良的风俗习惯,人心厚道。知道孝,知道敬,知道爱护大众,所以这是教学的根本,儒家是这样的观点,释迦牟尼佛也不例外。
所以我们跟佛是师生关系,我们跟菩萨是同学关系,菩萨是佛早年的学生,我们是佛后世的学生,菩萨是我们的学长,前届的学生。像现在学校讲校友,是我们的校友,因为他也是释迦牟尼佛早期的学生,可能他已经小乘毕业了,大乘也快毕业了,也都毕业了。我们还在求学,还在念幼稚园、念小学,毕竟他们都是我们的学长,他也可以做我们的老师。好像我们同一个学校,早期毕业有成就的,回到学校来再教底下的小学弟一样,我们跟菩萨是这样的关系,跟阿罗汉也是这种关系。所以从这些地方依然能够看出佛法确实是教育。
我们知道佛法教学的目标,知道它是真实智慧的教学,我们要问,佛法教学的内容是什么?这个不能不知道。佛教学的内容实在是非常广泛,比我们现在世间任何一所大学,那个内容还要广泛得多。今天世间著名的学校在科技上已经去研究太空了,换句话说,已经超越地球了,研究到其他的星球。佛法的教学范围不仅是我们今天讲的太空,是无尽的空间。我们今天讲到太空,恐怕还很难跨越这个银河系,现在还不太容易跨过。佛法是无尽的虚空,这从空间上讲。从时间上讲,佛法教学的内涵,过去无始,未来无终,全部都包括在里面,可见它教学的内容确实是圆满。佛教里面有分显教、密教,显密都讲大圆满,大圆满就是这个意思。
无尽时空里所有的一切都是佛教给我们的内容,因此佛门的课程就非常繁多,像现在学校的科系一样。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学四十九年,后来弟子们将四十九年所讲的记录下来写成书本,就变成佛教的经典。经典就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所讲的教科书,它的内容无所不包,今天学校里面开的所有课程,大概在佛法里面都包括;现在学校还没有的课程,佛法里统统都有。由於课程的繁杂,单就课程来说,后来的人把它分为三大类,这三大类我们称之为「三藏经典」,这把它分类便於研究,这三类是经藏、律藏、论藏,从它的内容性质上来讲,佛教给我们是戒定慧三学。
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佛家的教学是智慧,没有智慧就不能彻底了生脱死。智慧从哪里来?智慧是本有的。因为我们有妄想执著,所以智慧不能现前。用什么方法把妄想执著打掉?用戒、定。戒是手段,定是目标;定还不是最后的目标,定还是一个手段,慧才是目标。由此可知,戒律是手段之手段,不用这个手段没办法得定。浅的定能破执著,深定能断妄想,所以妄想执著都需要相当的定功才能达到。妄想执著一破,我们本有的智慧就现前,我们修学的目的就达到了。所以把佛整个教学的内容做个总归纳,就是戒定慧三学,教科书里面我们称经律论三藏。
从教学的方式上来讲,就分了许多宗派,这是从教学技术上、方法上来说。在中国隋唐时代成立了十个宗派,其中小乘两个宗派,大乘八个宗派。小乘有俱舍宗、成实宗,这是依据小乘的两部论,《成实论》跟《俱舍论》而建立的。大乘八个宗,多半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只有法相、三论、禅是从印度传过来的。其他像华严宗,我们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天台宗也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净土宗也是中国人建立的。这就是佛一生所讲的所有经论,我们没有办法在一生当中完全来修学、接受,我们取里面的一部分。就好像现在学校,我们没办法把所有的课程统统修学,我们去念一个科系,类似这种情形。所以分这十个宗就好像分成十个院系一样,院系下面还分派(宗派),派的范围就更小。譬如净土宗,这是大乘八大宗之一,好像八个学院,这是其中一个学院。这个学院所依靠的经典,比任何一个学院都少,因为它少、容易,所以来念这个学院的人就特别多,省事、容易、不麻烦;它的课程简单,成就相当殊胜,有这么多便宜事情,谁不来念这个科系?
古时候净土宗所有的经论只有四部,三经一论,三经是《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一论就是《往生论》,在所有宗派里面是最少的。清朝咸丰年间有一位魏源(魏默深)居士,在佛法上的造诣相当深,是佛门的一位大德,他老人家将《华严经》最后一卷,「普贤行愿品」的最后一卷「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卷经单独提出来,附在三经后面,称为净土四经。魏老居士这个做法非常恰当,为什么?因为净宗跟《华严》的关系太密切,实在讲净宗修学的境界就是华严境界。境界跟《华严》相同,成就与《华严》相同,但是修行的方法比《华严》简单得太多,一样的成就,简单容易。
清朝乾隆年间有些大德,像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华严经》有八十卷,称大本,《无量寿经》一卷,有的地方是两卷,分量少,称中本。称中本当然还有小本,小本是《佛说阿弥陀经》。《阿弥陀经》经文比《无量寿经》少得多了,所以称小本。由此可知,这是古人认定,《弥陀经》、《无量寿经》跟《华严经》是一样的。如果论境界、理论无二无别,只是文字长短不同,一个说得简单一点,一个说得详细一点而已,是一桩事情。
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一段经文特别提出来,附在净土四经后面,称为净土五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净土五经是这么来的,这个来源要知道。印光大师这样一做,净土宗所依的经典是真正达到圆满,太圆满了。我早年讲《楞严》讲过很多遍,「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也是随口滑过没注意,不晓得它深妙之处。后来读净土五经,印祖这么一做,这使我们特别注意,就看到这一章精妙之处,实在讲印祖看出来,我们普通人看不出来。
这一章经文就是净土宗的心经,比《般若心经》还要精彩,比《般若心经》还要简单。《般若心经》是般若部的心经,六百卷《大般若》的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二百四十四个字,比《心经》少,而所包含的内容不是《般若心经》能够相比。所以它不仅是净土宗的心经,也可以说是一大藏教的心经,整个《大藏经》的心经,也可以说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一切经典的心经,真正不可思议。不是印祖给我们一拈出,我们特别去注意,没有法子发现往往当面错过。这是今天我们所依据的经典。这就讲一个宗好像是一个科系一样。
下面怎么再分派?现在净土宗五经一论,我们这一帮同修在这六部经里头是专依《无量寿经》,那一边一半人是专依《观无量寿佛经》,那这变成两派了。两派合在一起行不行?不行,合在一起要打架的,就不能做到六和敬。所以同修一定要志同道合,你看六和敬里面最重要的「见和同解」,我们的想法、看法完全一样。一个依《无量寿经》,一个依《观无量寿佛经》,这就不一样,依据经论又不一样,还有依《阿弥陀经》的,还有依《普贤行愿品》的,还有依《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这个都不行。所以这五经一论,六种,底下至少分六派,派是这么分下来。
这六派里头又要分派,怎么又要分派?我举个例子,我们同样依这部经,我们指导的教授老师不相同,这个老师讲这部经是这个讲法,那个老师同样也是讲这部经,他又是一个讲法,他们两个讲的不一样,这要在一块就又有争论了。你就看看,不要说现在的老师,古时候这些老师,你看注解,《无量寿经》的注解少,大概现在有五、六种的样子,《弥陀经》的注解也有很多种。这才晓得真正成就还要依一个老师,派别是这样分下来的。
佛法法门无量无边,佛家也常说八万四千法门,这个八万四千是真的,不是随便说说,一条一条确实是八万四千,门门都能成无上道。就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每个法门都能证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平等无有高下是说依一个法门统统能成就,但最要紧的是要专,你不专就不能成就。连我们中国古人教童蒙(教小朋友),初上学念《三字经》,《三字经》上也说得很清楚,「教之道」,就是教学的道理,教学的道理是什么?「贵以专」,专就能成就。所以八万四千法门,你专修一个法门就能成就,你同时修二个、三个、四个就不能成就,你修得愈多就愈没有成就,秘诀就在一个专字。
佛之值得我们尊敬,佛之可爱处,佛不勉强我们学一个法门,你喜欢学什么法门,佛都点头同意,这太难得了。所以他开无量无边的法门,你喜欢修哪个法门,你就从这个法门入,决定成就,所以他才说这么多经论,说这么多方法。但是诸位要晓得,所有一切经论、一切方法是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帮助我们破除妄想执著,帮助我们恢复自性的智慧德能,这是他一个目标、一个方向,所以说殊途同归,都归到佛教育的终极目标,统统都能达到这个目标。像我们这个讲堂,大家从四面八方来,你们走的路都不一样,最后统统到此地,不管你由哪一方面来,都达到一个目的地。这个目标每个宗派的名词不一样,但是是一个目标,是一桩事情,在禅宗叫明心见性,天台宗(教下)叫大开圆解,净土宗叫一心不乱,密宗叫三密相应,这就是真正殊途同归,所以是平等无有高下,这是我们要认识清楚的。
认识清楚,我们在许多经论、许多法门中选择一个,自己心里欢喜,看到别人跟我学不同的法门,我看到也欢喜,因为晓得我们是到同一个目标。我们两个人走的路不一样没有关系,我们的目标、方向相同,所以不会有争执,更不会有毁谤。「我这个法门高,你那个法门错了」,不可以,怎么会错?没有错,都达到目的地,他错在哪里?他不错。所以这是我们一定要清楚明了。这是内容概略的介绍出来。诸位要记住,我刚才在许多宗派里面举一个例子,其他也都一样。就是连禅宗也分很多派,六祖以后就分成五大派,每大派里头还分小派,他为什么要分派?就是我们要跟一个老师学,一个老师指导的方法,是这样分法的。
再谈谈佛法的修学,佛法修学一定要依据正确的理论与方法,这些理论与方法统统在经典里面。「净宗学会」的成立,这个的确很新,是在近代。净土宗,在中国最早提倡的是东晋慧远大师。慧远大师跟鸠摩罗什大师同时代,跟道安法师同时代,跟中国大文豪陶渊明同时代。他跟陶渊明、谢灵运都是非常好的朋友,知交,「虎溪三笑」里头就有陶渊明。他老人家在庐山东林建东林念佛堂,这是中国第一个念佛道场,东晋时代建立的,那时候所依据的经典就是《无量寿经》。净土虽然是三经一论,在那个时代只有《无量寿经》翻译出来,《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都还没有翻译出来,所以净宗最初依靠的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净宗第一经,最原始的经典。以后专修净宗的道场多半叫念佛堂、叫莲社,所以念佛堂跟莲社就遍满中国几乎每个角落,念佛人、修这个法门的人很多,都叫莲社。我们在台湾到处都看到莲社,莲社多半都是冠以地区的名称,像台中李老师的台中莲社,煮云法师的凤山莲社,多半是冠以地方的名称。
民国初年,夏莲居老居士将《无量寿经》重新编校成一个新的会集本,我们现在所采取的这个本子。他老人家经本会集成功之后,就提倡组织「净宗学会」,就不用莲社,也不用念佛堂。用净宗学会这个名称来复兴、弘扬净宗法门,这个构想非常好。因为莲社跟念佛堂用了一千多年,现在很多人提到莲社、念佛堂,宗教,这是迷信。名不正则言不顺,他老人家改改名字,很有道理。改成学会,学会一听,看到学会,好像有点学问的样子,不至於迷信了,这倒是满好。所以我看到他这个提议,我很赞成。前几年我到大陆,见到莲公的传人,黄念祖老居士,黄老居士告诉我,他说夏老提出这个名称,在大陆上并没有建立。因为那个时候共产党已经统治中国大陆,所有宗教活动都受很大的限制,所以虽然提出这个名称,在大陆上并没有组织,也没有建立。他就把这桩事情交给我,希望我能够在海外、在台湾,完成夏莲居老居士的愿望,到处成立「净宗学会」来弘扬这个宗派。
我回到台北,我原来在台北,因为过去多年讲《华严经》,我从民国六十年开始讲《华严经》,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中断,每年都还在继续讲,所以我的讲堂叫「华藏讲堂」。在台北办了一个图书馆,也叫「华藏图书馆」,所以这个名称就用华藏,在台北市就成立「华藏净宗学会」,这是在台湾成立的第一个净宗学会,用华藏。接著高雄成立了一个净宗学会,屏东也成立净宗学会,最近桃园也成立一个净宗学会,听说南投也成立一个,这样在台湾净宗学会就有五个。随著我在美国各个地方广泛的介绍,我们现在在美国,连我们这一家好像一共有十二个净宗学会。这是以这个名称,我们的目标是唤起社会大众对佛法有新的认识、新的肯定。学会著重在教学,希望将来每个宗派都用学会,我们净土宗净宗学会,禅宗以禅宗学会,天台宗天台学会,华严学会,统统用这个名义,比较现代化,符合现代人的意识形态。
修行的道场最好也不要用从前的名称,从前是寺院庵堂,这些名称也跟宗教混淆。修行的道场,从前交通很不方便,所以道场要处处建立,便利就近修学,现在交通便捷就不需要了,可以建大道场,建一个城市一样,建一个乡村一样。因此我有一个构想,净土宗,我们建弥陀村,建一个社区的形式,大的社区就变成城市,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修学的中心就好了。修学中心,不要叫寺院庵堂,就叫净宗修学中心,大家生活在一起,在一块共修。禅宗修学中心,天台宗修学中心,名称要现代化,使现代人看到这个名称不会错会意思,这点非常重要。
所以夏莲老这个提出是净宗弘扬、修学的现代化,一个宗派如是,其他一切宗派可以以此类推。这样我们在这个时代建立新的佛教,新的佛教还是旧的佛教的延续,这个要知道。因此佛法的修学,佛法的弘护,一定是现代化、本地化,如果不能做到这两点,佛法永远不能够推展,绝对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我们是现代人,绝对不能回到古时候去;我们是这个地区人,也绝对不能回到印度去;不能叫美国人学中国人,不能叫中国人学印度人,所以一定要知道它的现代化与本土化。
古时候的佛教就是这样的一个认知,向全世界每个地区角落去弘扬、发展。譬如佛教传到中国就中国化,就是中国那个时代本土化。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从他的生活方式,那是最明显的例子。佛教在印度,生活方式是托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到中国就不托钵,也不去树下一宿,因为是中国帝王派特使礼请他到中国来的。中国人尊师重道,请他来做我的老师,怎能叫老师去讨饭?中国人最轻视讨饭的,那怎么可以?怎么可以叫老师到外面睡,这不可以的。所以到中国来住的是宫殿,吃的是供养,他不托钵了,就中国化了。穿的衣服是中国衣服,因为中国气候跟印度不相同,印度在中国的南方,属於热带,所以他那三衣就够了。到中国来不行,到中国来一定得要穿很多衣服,三件衣服是决定不能保暖的,就全部中国化了。
诸位再仔细观察造的佛像,面孔是中国人,这一张释迦牟尼佛像是西藏人造的,你看那面孔像不像西藏人?你这一看,西藏人,这就是教你本土化。我五年前第一次在迈阿密讲经,在迈阿密大学,曾宪炜给我做翻译,听经的外国人很多,他们对佛学很有兴趣,我就告诉他,佛教没有到美国来。他们听了很惊奇,在美国不少法师,到处道场好多,怎么说没有来!我说你看看,所有的佛像,哪一尊佛像像美国人?这个要知道,中国的佛像像中国人,日本的佛像一看就是日本人,泰国的佛像下巴尖尖的就泰国人,西藏的佛像一看就是西藏人。佛菩萨没有一定的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你看看,佛现的这个像就是本土化,佛在哪个地方现相就现那个地方人的样子,那个地方的众生对他才有亲切感,这是我们同一族的,这不是外国人,才有认同感。
建筑也不例外,假如当年佛教初传到中国,所有道场的建筑是印度那个样子,他在中国的弘扬、影响一定是大打折扣,为什么?中国人一看,外国东西,他就有戒心。基督教、天主教在中国弘扬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在学校念书的时代,曾经接触过外国的牧师,非常的热心,曾经提出这个问题,他说基督教在中国一百多年,中国有这么多的人口,这么大的幅员,我们拼命努力的工作,全国的基督教信徒好像还不到一百万人。中国抗战胜利之后好像有六、七亿人口,六、七亿人口只有一百多万,所以讲起来都流眼泪,很寒心,不成比例!原因在哪里?建的教堂是外国式的,我们中国人一看,那是外国的,就不大愿意进去。
佛教到中国来,建的是中国宫殿式的。你要晓得,古时候中国人最尊敬的是皇帝,哪一个人一生能有机会在皇宫外面走走看看,那是多么的羡慕。结果佛教就把皇宫的形式在全国每个角落都建筑了,大家要想看皇宫去寺庙,所以不学佛的人也进去了。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道理,佛教知道所有一切的形式都要本土化、现代化,纯粹中国化,所以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因此我们在美国弘法,我就常常想到我们建道场一定要建美国的形式,绝对不能建中国宫殿式的。宫殿式的不要说在外国行不通,在中国本国也行不通,为什么?现在是民主,不是君主,那是过去一个时代的。
从前寺院丛林,现在大陆上都把它恢复做为观光旅游的用途,这是正确的,它有历史文化的价值。为什么不能做为修学场所?那个地方已经出名了,游客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不断,那么多人来观光旅游,你还能修什么?打闲岔的人太多,所以做为观光旅游是绝对正确。讲到观光旅游这个资源,全世界中国大陆首屈一指。新的道场要重新建立,要建成学校的方式,学校的形式,因为它本来是教育,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的。
所以在美国弘法,我们造的佛像一定是美国人的面孔,这个才行。我们达拉斯这个道场建成了,外面的样子,有很多同修看了讲这不像庙,我说它本来就不是庙,在形式上摆脱了中国宫殿那种建筑的形式。我们佛堂有二十一尺高,相当两层楼那么高,从前供养的佛像是从大陆请来的,四尺高,木头雕的,四尺高的佛像摆在那里,上面空间太大了,好像显得佛像太小了,不庄严。我在台湾就想著,求人给我画西方三圣,画大幅的。遇到一个美国人,这个美国人会画佛像,我去看了,画得还不错,有绘画天才。我就告诉他这个墙的面积尺寸,他给我画大佛像,我也很欢喜。过几天,他找个人来跟我说,法师,我画这个佛像不赚一分钱,只收一点成本(工本费)。我说那当然,工本费要多少?他说一张佛像台币一百五十万,他给我画三张,收我两张的钱,送一张给我,两张三百万。我说暂时没有钱,只好谢谢他,算了,我不敢要。合美金十几万,在达拉斯可以买两栋房子,这就算了,作罢了。
我这次到美国来前两天,有个人送我三张佛像,正好是西方三圣,油画像,虽然没有我想像的那么大,但是挂在那个佛堂也可以了,也相当庄严。什么人送来的我还不晓得,这是简丰文居士代收的。送的人当面交代,这个像是送达拉斯佛教会供养的。带来了,打开一看,阿弥陀佛的面孔是印度人,皮肤颜色也像印度人,观音菩萨是中国人,大势至菩萨是美国人。所以我看了之后非常欢喜,感应不可思议,特别是大势至菩萨画成美国人,这是真正不可思议。为什么?大势至菩萨是净宗初祖,这是夏莲居老居士在《净修捷要》里面写的。你们有人读过《净修捷要》,「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这是夏老认识的,他老人家要没有提出来,我们不晓得净宗初祖是大势至菩萨,没想到。
因为我讲《华严》,《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在华严会上普贤菩萨是净宗初祖。因为释迦成佛,示现成佛第一部经就是讲《华严》,华严会上提倡念佛求生净土是普贤菩萨,所以我只知道普贤菩萨是净宗初祖,不知道大势至菩萨是净宗初祖,他老人家一提出,我马上就明白了。为什么?《楞严》我很熟,我讲过好多遍,这再一想,一点都不错,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是代表法界初祖,在尽虚空遍法界第一个提倡念佛成佛的,大势至菩萨。所以普贤菩萨是我们娑婆世界的初祖,慧远大师是我们中国初祖,要讲莲宗初祖就有三个。
法界初祖大势至菩萨,现的面孔是美国人的相,净土宗是真的到美国来了。而且正式以净宗学会的名义建佛堂,达拉斯是全世界第一个,是专为净宗学会建的道场。你看台湾道场都不是专建的,都是老道场改个名字,不是专建的。专门为净宗学会建的,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道场,大势至菩萨初祖现的是美国人的相,真的到美国来了。这是告诉同修们,佛法必须要现代化、本土化,佛法到这个地方是度这个地方众生的,而不是以度华侨为目的。以度华侨为目的,这错了,这个在此地不能生根的。正如同两千年前,印度一些高僧大德到中国,是拿佛法度中国人的,不是度印度侨民的,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今天最大的困难是语言上的障碍,希望年轻一代的同修要认真努力突破这个障碍,佛法必然能够在美国兴盛起来。佛法能在这个地区兴盛,必定能够带动全世界佛法的中兴,这是我们能够看得出来的前景,我们要珍惜、要认真、要努力。自己修学是为了了生脱死,是为了圆成佛道,我们把佛法在这个地区发扬光大,这是报佛恩德。真正讲报佛恩只有这一种做法,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方法能报佛恩。这是从形相上,我们都要有新的概念,才能够在这个时代达到我们修学的愿望。
再说到教学,教学从哪里学起?如果对於佛法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完全清楚明白,我们所有的修学就是古人所说的盲修瞎练,哪里会有成就?不知道佛法究竟求的是什么,我们求升官发财,求保佑平安,这都不是佛法,都把佛菩萨当神明来看待,以为这个神会保佑我。求神会保佑你,求佛菩萨不会保佑你,这个要搞清楚。佛菩萨加持、保佑我们的是他的理论与方法,就跟学校老师一样,他教导我们,我们要依照理论、方法去修行,我们的愿望自然就达到了,这就是他对我们的保佑,与神明对人的保佑不相同。所以佛法没有一丝毫的迷信,这是我们首先要认识清楚的。
从哪里入门?一入门先拜老师,这是上学,古时候上学先拜老师。我们要想跟他学,当然先拜师,不拜师就不如法、不合理,不拜师来学叫盗法,你是来偷盗的。拜师,这是正规来学的。像现在学校也是一样,你到这个学校去念书一定要报名,要经过考试、注册,正式成为这个学校的学生,将来结业可以拿到文凭,可以拿到学位。如果你不报名、不注册,当旁听生,你的学位是拿不到的,你的成就也不会被学校肯定。佛门也是如此,所以先拜老师,拜老师就是求授三皈。
授三皈,授是传授,三皈是佛门修学的纲领,也就是把纲领、原则传授给你。无论你学哪个宗派、法门,就是我们修净宗念阿弥陀佛都不例外,都是遵守这个原则、纲领。现在在佛门里面(刚才说了,佛教已经变成宗教了)还有三皈的仪式,但是内容、性质变了,不是原来的。样子还在,内容没有了,这是佛教传的年代久,传得变质了。听说有一些同学在这里研究《六祖坛经》,对《六祖坛经》很有兴趣。六祖是唐朝人,大概他老人家当年在世的时候就看到三皈依传到后代要变质,所以你看《坛经》里面讲的三皈依,传授三皈依他不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样讲怕人起误会,怕人不懂里面的意思。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传授三皈依,他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这三个字我们听起来不迷信、不迷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觉是觉悟。他又给我们解释得很清楚,「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这讲得很清楚。原来佛法僧的意思是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佛法修学的三大纲领。
有很多同修都曾经跟这个法师皈依,跟那个法师皈依,皈依之后还是迷惑颠倒,还是邪知邪见,还是重重染污,那是有名无实,没有皈也没有依,那个释迦牟尼佛不承认,那是冒充佛弟子,不是正式学生。皈依,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从哪里回头?你既然要想学佛,要想接受佛的教育,佛教给我们的就是觉正净,你必须要从迷回头,迷就是不觉,从迷惑颠倒回头依觉悟,依自性觉。第二,从邪知邪见回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从错误的思想见解回头,要依正确的见解思想,《法华经》上讲的「正知正见」,要依这个。第三,要从染污回头,心理的染污、思想的染污、见解的染污,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这叫做三皈依。所以一开头把修行的三大纲领教给你,这是正式成为释迦牟尼佛的学生。
学佛从三皈依学起,三皈只是教给你原则、纲领,至於怎么做法那就很多也很长。今天时间到了,明天我再跟诸位细说这三条,这也很难得,这就是传授三皈。你们来听了,这三皈统统都传授了,只要你们真正肯接受就是佛菩萨真正的弟子,这就不是冒充的。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会长,诸位同修,这一次我们很难得,也非常的欢喜,来到奥斯汀净宗学会跟大家见面。刘居士给我拟定了一个讲题,题目是「如何了生脱死—当生成就无上佛果」,这个题目确实很大,也非常的重要。印光祖师写的两个字,一个「生」,一个「死」,了生脱死。佛门常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这两句把人生的真相一语道破,不仅是人生,整个宇宙也不出这两句之外。
什么叫了生?生是生命,是生活,了是明了,换句话说,正确彻底究竟明了一切有情众生生命的真相,叫做了生。死是生命的结束,生命结束之后并不就完了,如果生命结束就完了,这个事情就好办,就不需要这么麻烦。这完了之后,立刻就有一个新的开始,这个事情就麻烦。不仅是佛法,古印度许多宗教都知道六道轮回这个事实。六道轮回之发现、肯定是在佛教之前,也就是古印度许多的宗教家,他们发现了、见到了。虽然发现、见到,看见这么一个事实,但是不知道所以然的道理,当然更不知道如何跳出轮回。轮回是很苦恼的,如何能够不轮回,这就讲到要脱死,死是轮回的现象。等到佛出现在这个世间为我们说明六道轮回的所以然,六道轮回究竟是回什么事才有了真正的答案,才有脱死的可能,这是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这个题目包括整个佛法,如果我们对佛法没有正确的认识,这个问题当然不能解决,这对我们个人来讲不能解决,所以必须要把佛法认识清楚。佛法究竟是什么?现代人都把佛法看成宗教,佛法是不是宗教?我们可以说现代的佛法是宗教,但是古时候的佛法不是宗教,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所建立的佛法不是宗教。世尊当年在世,跟中国孔老夫子的事业完全相同,他从事於教学、教育,毕生都是在做教学的工作,所以原始的佛法是教育,而不是宗教。
佛法变成宗教的历史不长,如果诸位仔细观察,在清朝初年,像康熙、乾隆的时代,佛法还是教育。由此可知,佛法变成宗教是嘉庆以后的事情。佛教是公元六十七年正式传到中国,将近两千年的历史,它变成宗教才不过是两百多年的历史,所以这不是很长,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它既然是教育,它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教我们得到真正的幸福快乐,佛家所标榜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佛教是教我们离苦得乐。生死是苦,能够不生不死、了生脱死才是真正的乐。
苦从哪里来的?从迷惑颠倒而来。对於我们自己本身,本身这叫人生,佛法里面讲人生是说自己;讲的世界、宇宙,那是我们生活的环境,换句话说,对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生活的环境不了解,我们想错、看错、做错,这才带来许多的苦难。佛知道这个原因。假如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能够完全明了,我们就不会有错误的见解、思想以及行为,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快乐。家庭的美满、社会的和谐、世界和平,这都是佛法教学的目的,也是古今中外所有众生念念希求的目的。由此可知,佛陀教育对我们是多么重要,佛陀的教育就是幸福的教育、快乐的教育、智慧的教育。佛告诉我们,唯有真正的智慧才能达到我们希求的目标,因此佛的教学始终重视开智慧,破迷开悟,开悟就是开智慧。
智慧从哪里来的?佛告诉我们,智慧是我们每个人本有的。佛在《华严经》跟我们讲得很清楚,他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智慧大家明了,什么叫德相?德相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幸福、快乐、美满。「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是佛一语把我们的病根诊断出来。我们本来跟毗卢遮那佛、阿弥陀佛一样的快乐、幸福、美满,今天落到这个地步就是妄想执著造成的。佛教育帮助我们把妄想执著破除,离开妄想执著,我们本有的智慧德相就现前。如果不是释迦牟尼佛出世把这个事实真相告诉我们,我们怎么会知道这些事情?怎么会晓得苦难的根源?怎么会知道真正幸福快乐的因由?这是佛对我们无尽的恩德,我们明白这个事实怎么会不愿意接受佛教育?
可是今天社会现实存在的佛教,归纳起来至少有四种不同的型态,第一种就是宗教,佛的教育变成宗教了,这是很不幸的。第二种是变成学术,变成哲学。第三种就更不幸,变成邪教,专门讲神通感应到处欺骗众生。第四种的已经不多见了,传统的佛教,就是佛陀教育的佛教,这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我们今天都要清楚明了,我们学习、修学的一定是传统的佛陀教育,我们才能够真正得到佛法殊胜的利益,也就是说真正能够达到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目标,知道佛陀教育终极的目标,就是为我们真正彻底究竟圆满的解决这个大问题。
佛家教学的目的,在经论里面的名词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无上正等正觉」,这是古时候依照梵文意思翻译出来的,用现代话来说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唯有究竟圆满的智慧,才会真正认识自己,才会真正明了宇宙,我们的问题就解决了,答案圆满解答了。我们简单解释这句话,先说正觉,再说正等正觉,然后是无上正等正觉,这句话里头实在是三个阶段。世尊告诉我们,世间人对於宇宙人生也有相当的觉悟,像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确实有相当的觉悟,虽觉不正,这个正字招牌是佛门独有的,没有称他作正觉。什么样的标准才得到一个正字?佛家确实有标准。如果还有是非人我、贪瞋痴慢,也就是讲你的烦恼没断,虽觉不能叫正。真正觉悟的人没有烦恼,这个标准很鲜明,也很严格。确实世间科学家是非人我、贪瞋痴慢没断,哲学家也没断,宗教家也没断,所以他的觉就不能叫正觉。
到底正觉是什么样的人?诸位要记住,对於宇宙人生有相当的觉悟,烦恼习气真正断尽,确实没有了,佛家称他为阿罗汉。在佛法里面有小乘、大乘,小乘最高的学位,我们通常讲证阿罗汉果,证阿罗汉果就是他真正得到正觉。证到这个果位是不是一定是佛教徒?不一定,所以你从这个地方看,佛教不是宗教。你不是学佛的,你跟释迦牟尼佛没关系,你自己能证到这个,佛也承认你是阿罗汉,也承认你是正觉,这是佛门的广大。不一定你要跟他学,我自修也能成功,也能达到这个标准,佛一样承认。
从正觉再往上提升,叫正等正觉,等是等於佛,等於佛当然还不是佛。为什么叫等於?佛告诉我们,真的,佛要不告诉我们,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佛的用心跟我们用心不一样,佛所用的心是真心,真心永远不会变。佛说凡夫用妄心不是真心,六道凡夫都是用妄心,妄心刹那在变,中国俗话常讲「虚情假意」,佛说世间人用的心是虚情假意,不能当真,为什么?千变万化。所以与世间人往来不要当真,他说真的爱你、喜欢你,靠不住,过两天他就不爱不喜欢了,他会变卦,所以不要当真。千变万化,用的是妄心。阿罗汉得到正觉了,他用的还是妄心,妄心怎么有正觉?他人我是非、贪瞋痴慢断掉了,妄心里面纯正,虽然讲纯正,毕竟还是妄心,还不是真心,所以只能叫正觉,不能叫正等正觉。
菩萨用的心跟佛的心是一样的,用真心,虽用真心,真心不圆满,佛经里面常用比喻来说明,希望我们从比喻当中去体会。佛的心就像十五的满月,圆圆的满月;菩萨的心没有圆满,像初三、初四的月牙,一直到十三、十四都还没有圆满。我们要问,初三月牙的月光跟十五的月光,哪个是真、哪个是假?都是真的不是假的,只有大小而已,不能讲真假,都是真的。你就晓得,未圆满的真心就叫正等正觉,等到圆满了,再没有了,就加个无上,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要晓得佛跟菩萨用的心是真心,阿罗汉以下用的是妄心。假如学过唯识就比较容易懂,阿罗汉以下是用识心,八识;佛菩萨不是用八识,所谓转八识成四智,那是真心。由此可知,这是用心不一样。
菩萨的位次就很多,好像月亮,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光明大小不一样。菩萨一共是四十一品无明,无明盖覆真性,就好像月光透不出来一样。破一品无明,光明就增加一分,再破一品又增加一分,因此菩萨的阶级就有初住、二住、三住,我们讲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四十二个位次(阶级)。第四十二个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成佛了,因为圆满了。到等觉还没有圆满,到第四十二个妙觉位是圆满了,那就叫成佛,所以菩萨有四十二个阶级。一般经上也讲五十二个阶级,五十二个阶级是前面还有十信位,十信位菩萨是用妄心不是用真心。我们讲正等正觉是从圆教初住讲起,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像《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以《华严经》是正等正觉菩萨念的经,是他们的境界,不是我们凡夫的境界。
由此可知,佛法的修学就是教我们要证得正觉,要证得正等正觉,佛的愿望是希望我们每个人跟他一样,统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这三个是他的课程标准。我们说阿罗汉、菩萨、佛,这是学位的名称,就像我们现在学校里面,硕士、博士、学士学位的名称,因此菩萨、罗汉、佛都不是神,都是人。什么人证得正觉就叫阿罗汉,证得正等正觉就叫菩萨,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叫佛,所以统统是人而不是神,它是学位的名称,这个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所以佛法是教育,佛法是师道,不是神道,宗教是神道,佛法是师道。
一直到现在,虽然它已经变成宗教,但是它那个教育的蛛丝马迹还没有完全磨灭掉,还能看得出来。从哪里看?从称呼上可以看出来。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没有称他作唯一的真神,没有称他作宇宙的主宰,查遍佛经没有这个称呼。我们称他作本师,根本的老师,就是佛教育是他老人家创始的。他是我们创始的一个老师,我们后世的学生来求学,来接受这个教育。对於最初创教的老师,我们始终不忘记他,所以我们后面供的佛像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像,我们自称为弟子,弟子是学生,所以学佛人跟释迦牟尼佛是师生关系,这要搞清楚,我们没有把他当作神看待,他是我们的老师。
我们供养老师的形像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不忘根本。我们中国人心地厚道,报本反始,我们念念不忘根本,念念当中要报答佛恩,他对我们的恩德。对於创教的老师念念不忘,眼前的老师我们会更尊重,这一定的道理。所以中国人教孝、教敬就用这个方法。教孝,家里供养祖先的牌位,祖先是什么样子也都不知道,也画不出来了,所以只好供祖先的牌位。供祖先的牌位,千年万世的祖先我们都念念不忘,每年都还来举行祭祀,眼前父母哪有不孝顺的道理?所以孔老夫子教给我们,在《论语》里面就讲到「慎终追远」,追远就是纪念祖先,我们纪念本师,「民德归厚」,会养成一个非常善良的风俗习惯,人心厚道。知道孝,知道敬,知道爱护大众,所以这是教学的根本,儒家是这样的观点,释迦牟尼佛也不例外。
所以我们跟佛是师生关系,我们跟菩萨是同学关系,菩萨是佛早年的学生,我们是佛后世的学生,菩萨是我们的学长,前届的学生。像现在学校讲校友,是我们的校友,因为他也是释迦牟尼佛早期的学生,可能他已经小乘毕业了,大乘也快毕业了,也都毕业了。我们还在求学,还在念幼稚园、念小学,毕竟他们都是我们的学长,他也可以做我们的老师。好像我们同一个学校,早期毕业有成就的,回到学校来再教底下的小学弟一样,我们跟菩萨是这样的关系,跟阿罗汉也是这种关系。所以从这些地方依然能够看出佛法确实是教育。
我们知道佛法教学的目标,知道它是真实智慧的教学,我们要问,佛法教学的内容是什么?这个不能不知道。佛教学的内容实在是非常广泛,比我们现在世间任何一所大学,那个内容还要广泛得多。今天世间著名的学校在科技上已经去研究太空了,换句话说,已经超越地球了,研究到其他的星球。佛法的教学范围不仅是我们今天讲的太空,是无尽的空间。我们今天讲到太空,恐怕还很难跨越这个银河系,现在还不太容易跨过。佛法是无尽的虚空,这从空间上讲。从时间上讲,佛法教学的内涵,过去无始,未来无终,全部都包括在里面,可见它教学的内容确实是圆满。佛教里面有分显教、密教,显密都讲大圆满,大圆满就是这个意思。
无尽时空里所有的一切都是佛教给我们的内容,因此佛门的课程就非常繁多,像现在学校的科系一样。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学四十九年,后来弟子们将四十九年所讲的记录下来写成书本,就变成佛教的经典。经典就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所讲的教科书,它的内容无所不包,今天学校里面开的所有课程,大概在佛法里面都包括;现在学校还没有的课程,佛法里统统都有。由於课程的繁杂,单就课程来说,后来的人把它分为三大类,这三大类我们称之为「三藏经典」,这把它分类便於研究,这三类是经藏、律藏、论藏,从它的内容性质上来讲,佛教给我们是戒定慧三学。
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佛家的教学是智慧,没有智慧就不能彻底了生脱死。智慧从哪里来?智慧是本有的。因为我们有妄想执著,所以智慧不能现前。用什么方法把妄想执著打掉?用戒、定。戒是手段,定是目标;定还不是最后的目标,定还是一个手段,慧才是目标。由此可知,戒律是手段之手段,不用这个手段没办法得定。浅的定能破执著,深定能断妄想,所以妄想执著都需要相当的定功才能达到。妄想执著一破,我们本有的智慧就现前,我们修学的目的就达到了。所以把佛整个教学的内容做个总归纳,就是戒定慧三学,教科书里面我们称经律论三藏。
从教学的方式上来讲,就分了许多宗派,这是从教学技术上、方法上来说。在中国隋唐时代成立了十个宗派,其中小乘两个宗派,大乘八个宗派。小乘有俱舍宗、成实宗,这是依据小乘的两部论,《成实论》跟《俱舍论》而建立的。大乘八个宗,多半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只有法相、三论、禅是从印度传过来的。其他像华严宗,我们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天台宗也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净土宗也是中国人建立的。这就是佛一生所讲的所有经论,我们没有办法在一生当中完全来修学、接受,我们取里面的一部分。就好像现在学校,我们没办法把所有的课程统统修学,我们去念一个科系,类似这种情形。所以分这十个宗就好像分成十个院系一样,院系下面还分派(宗派),派的范围就更小。譬如净土宗,这是大乘八大宗之一,好像八个学院,这是其中一个学院。这个学院所依靠的经典,比任何一个学院都少,因为它少、容易,所以来念这个学院的人就特别多,省事、容易、不麻烦;它的课程简单,成就相当殊胜,有这么多便宜事情,谁不来念这个科系?
古时候净土宗所有的经论只有四部,三经一论,三经是《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一论就是《往生论》,在所有宗派里面是最少的。清朝咸丰年间有一位魏源(魏默深)居士,在佛法上的造诣相当深,是佛门的一位大德,他老人家将《华严经》最后一卷,「普贤行愿品」的最后一卷「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卷经单独提出来,附在三经后面,称为净土四经。魏老居士这个做法非常恰当,为什么?因为净宗跟《华严》的关系太密切,实在讲净宗修学的境界就是华严境界。境界跟《华严》相同,成就与《华严》相同,但是修行的方法比《华严》简单得太多,一样的成就,简单容易。
清朝乾隆年间有些大德,像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华严经》有八十卷,称大本,《无量寿经》一卷,有的地方是两卷,分量少,称中本。称中本当然还有小本,小本是《佛说阿弥陀经》。《阿弥陀经》经文比《无量寿经》少得多了,所以称小本。由此可知,这是古人认定,《弥陀经》、《无量寿经》跟《华严经》是一样的。如果论境界、理论无二无别,只是文字长短不同,一个说得简单一点,一个说得详细一点而已,是一桩事情。
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一段经文特别提出来,附在净土四经后面,称为净土五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净土五经是这么来的,这个来源要知道。印光大师这样一做,净土宗所依的经典是真正达到圆满,太圆满了。我早年讲《楞严》讲过很多遍,「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也是随口滑过没注意,不晓得它深妙之处。后来读净土五经,印祖这么一做,这使我们特别注意,就看到这一章精妙之处,实在讲印祖看出来,我们普通人看不出来。
这一章经文就是净土宗的心经,比《般若心经》还要精彩,比《般若心经》还要简单。《般若心经》是般若部的心经,六百卷《大般若》的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二百四十四个字,比《心经》少,而所包含的内容不是《般若心经》能够相比。所以它不仅是净土宗的心经,也可以说是一大藏教的心经,整个《大藏经》的心经,也可以说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一切经典的心经,真正不可思议。不是印祖给我们一拈出,我们特别去注意,没有法子发现往往当面错过。这是今天我们所依据的经典。这就讲一个宗好像是一个科系一样。
下面怎么再分派?现在净土宗五经一论,我们这一帮同修在这六部经里头是专依《无量寿经》,那一边一半人是专依《观无量寿佛经》,那这变成两派了。两派合在一起行不行?不行,合在一起要打架的,就不能做到六和敬。所以同修一定要志同道合,你看六和敬里面最重要的「见和同解」,我们的想法、看法完全一样。一个依《无量寿经》,一个依《观无量寿佛经》,这就不一样,依据经论又不一样,还有依《阿弥陀经》的,还有依《普贤行愿品》的,还有依《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这个都不行。所以这五经一论,六种,底下至少分六派,派是这么分下来。
这六派里头又要分派,怎么又要分派?我举个例子,我们同样依这部经,我们指导的教授老师不相同,这个老师讲这部经是这个讲法,那个老师同样也是讲这部经,他又是一个讲法,他们两个讲的不一样,这要在一块就又有争论了。你就看看,不要说现在的老师,古时候这些老师,你看注解,《无量寿经》的注解少,大概现在有五、六种的样子,《弥陀经》的注解也有很多种。这才晓得真正成就还要依一个老师,派别是这样分下来的。
佛法法门无量无边,佛家也常说八万四千法门,这个八万四千是真的,不是随便说说,一条一条确实是八万四千,门门都能成无上道。就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每个法门都能证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平等无有高下是说依一个法门统统能成就,但最要紧的是要专,你不专就不能成就。连我们中国古人教童蒙(教小朋友),初上学念《三字经》,《三字经》上也说得很清楚,「教之道」,就是教学的道理,教学的道理是什么?「贵以专」,专就能成就。所以八万四千法门,你专修一个法门就能成就,你同时修二个、三个、四个就不能成就,你修得愈多就愈没有成就,秘诀就在一个专字。
佛之值得我们尊敬,佛之可爱处,佛不勉强我们学一个法门,你喜欢学什么法门,佛都点头同意,这太难得了。所以他开无量无边的法门,你喜欢修哪个法门,你就从这个法门入,决定成就,所以他才说这么多经论,说这么多方法。但是诸位要晓得,所有一切经论、一切方法是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帮助我们破除妄想执著,帮助我们恢复自性的智慧德能,这是他一个目标、一个方向,所以说殊途同归,都归到佛教育的终极目标,统统都能达到这个目标。像我们这个讲堂,大家从四面八方来,你们走的路都不一样,最后统统到此地,不管你由哪一方面来,都达到一个目的地。这个目标每个宗派的名词不一样,但是是一个目标,是一桩事情,在禅宗叫明心见性,天台宗(教下)叫大开圆解,净土宗叫一心不乱,密宗叫三密相应,这就是真正殊途同归,所以是平等无有高下,这是我们要认识清楚的。
认识清楚,我们在许多经论、许多法门中选择一个,自己心里欢喜,看到别人跟我学不同的法门,我看到也欢喜,因为晓得我们是到同一个目标。我们两个人走的路不一样没有关系,我们的目标、方向相同,所以不会有争执,更不会有毁谤。「我这个法门高,你那个法门错了」,不可以,怎么会错?没有错,都达到目的地,他错在哪里?他不错。所以这是我们一定要清楚明了。这是内容概略的介绍出来。诸位要记住,我刚才在许多宗派里面举一个例子,其他也都一样。就是连禅宗也分很多派,六祖以后就分成五大派,每大派里头还分小派,他为什么要分派?就是我们要跟一个老师学,一个老师指导的方法,是这样分法的。
再谈谈佛法的修学,佛法修学一定要依据正确的理论与方法,这些理论与方法统统在经典里面。「净宗学会」的成立,这个的确很新,是在近代。净土宗,在中国最早提倡的是东晋慧远大师。慧远大师跟鸠摩罗什大师同时代,跟道安法师同时代,跟中国大文豪陶渊明同时代。他跟陶渊明、谢灵运都是非常好的朋友,知交,「虎溪三笑」里头就有陶渊明。他老人家在庐山东林建东林念佛堂,这是中国第一个念佛道场,东晋时代建立的,那时候所依据的经典就是《无量寿经》。净土虽然是三经一论,在那个时代只有《无量寿经》翻译出来,《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都还没有翻译出来,所以净宗最初依靠的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净宗第一经,最原始的经典。以后专修净宗的道场多半叫念佛堂、叫莲社,所以念佛堂跟莲社就遍满中国几乎每个角落,念佛人、修这个法门的人很多,都叫莲社。我们在台湾到处都看到莲社,莲社多半都是冠以地区的名称,像台中李老师的台中莲社,煮云法师的凤山莲社,多半是冠以地方的名称。
民国初年,夏莲居老居士将《无量寿经》重新编校成一个新的会集本,我们现在所采取的这个本子。他老人家经本会集成功之后,就提倡组织「净宗学会」,就不用莲社,也不用念佛堂。用净宗学会这个名称来复兴、弘扬净宗法门,这个构想非常好。因为莲社跟念佛堂用了一千多年,现在很多人提到莲社、念佛堂,宗教,这是迷信。名不正则言不顺,他老人家改改名字,很有道理。改成学会,学会一听,看到学会,好像有点学问的样子,不至於迷信了,这倒是满好。所以我看到他这个提议,我很赞成。前几年我到大陆,见到莲公的传人,黄念祖老居士,黄老居士告诉我,他说夏老提出这个名称,在大陆上并没有建立。因为那个时候共产党已经统治中国大陆,所有宗教活动都受很大的限制,所以虽然提出这个名称,在大陆上并没有组织,也没有建立。他就把这桩事情交给我,希望我能够在海外、在台湾,完成夏莲居老居士的愿望,到处成立「净宗学会」来弘扬这个宗派。
我回到台北,我原来在台北,因为过去多年讲《华严经》,我从民国六十年开始讲《华严经》,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中断,每年都还在继续讲,所以我的讲堂叫「华藏讲堂」。在台北办了一个图书馆,也叫「华藏图书馆」,所以这个名称就用华藏,在台北市就成立「华藏净宗学会」,这是在台湾成立的第一个净宗学会,用华藏。接著高雄成立了一个净宗学会,屏东也成立净宗学会,最近桃园也成立一个净宗学会,听说南投也成立一个,这样在台湾净宗学会就有五个。随著我在美国各个地方广泛的介绍,我们现在在美国,连我们这一家好像一共有十二个净宗学会。这是以这个名称,我们的目标是唤起社会大众对佛法有新的认识、新的肯定。学会著重在教学,希望将来每个宗派都用学会,我们净土宗净宗学会,禅宗以禅宗学会,天台宗天台学会,华严学会,统统用这个名义,比较现代化,符合现代人的意识形态。
修行的道场最好也不要用从前的名称,从前是寺院庵堂,这些名称也跟宗教混淆。修行的道场,从前交通很不方便,所以道场要处处建立,便利就近修学,现在交通便捷就不需要了,可以建大道场,建一个城市一样,建一个乡村一样。因此我有一个构想,净土宗,我们建弥陀村,建一个社区的形式,大的社区就变成城市,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修学的中心就好了。修学中心,不要叫寺院庵堂,就叫净宗修学中心,大家生活在一起,在一块共修。禅宗修学中心,天台宗修学中心,名称要现代化,使现代人看到这个名称不会错会意思,这点非常重要。
所以夏莲老这个提出是净宗弘扬、修学的现代化,一个宗派如是,其他一切宗派可以以此类推。这样我们在这个时代建立新的佛教,新的佛教还是旧的佛教的延续,这个要知道。因此佛法的修学,佛法的弘护,一定是现代化、本地化,如果不能做到这两点,佛法永远不能够推展,绝对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我们是现代人,绝对不能回到古时候去;我们是这个地区人,也绝对不能回到印度去;不能叫美国人学中国人,不能叫中国人学印度人,所以一定要知道它的现代化与本土化。
古时候的佛教就是这样的一个认知,向全世界每个地区角落去弘扬、发展。譬如佛教传到中国就中国化,就是中国那个时代本土化。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从他的生活方式,那是最明显的例子。佛教在印度,生活方式是托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到中国就不托钵,也不去树下一宿,因为是中国帝王派特使礼请他到中国来的。中国人尊师重道,请他来做我的老师,怎能叫老师去讨饭?中国人最轻视讨饭的,那怎么可以?怎么可以叫老师到外面睡,这不可以的。所以到中国来住的是宫殿,吃的是供养,他不托钵了,就中国化了。穿的衣服是中国衣服,因为中国气候跟印度不相同,印度在中国的南方,属於热带,所以他那三衣就够了。到中国来不行,到中国来一定得要穿很多衣服,三件衣服是决定不能保暖的,就全部中国化了。
诸位再仔细观察造的佛像,面孔是中国人,这一张释迦牟尼佛像是西藏人造的,你看那面孔像不像西藏人?你这一看,西藏人,这就是教你本土化。我五年前第一次在迈阿密讲经,在迈阿密大学,曾宪炜给我做翻译,听经的外国人很多,他们对佛学很有兴趣,我就告诉他,佛教没有到美国来。他们听了很惊奇,在美国不少法师,到处道场好多,怎么说没有来!我说你看看,所有的佛像,哪一尊佛像像美国人?这个要知道,中国的佛像像中国人,日本的佛像一看就是日本人,泰国的佛像下巴尖尖的就泰国人,西藏的佛像一看就是西藏人。佛菩萨没有一定的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你看看,佛现的这个像就是本土化,佛在哪个地方现相就现那个地方人的样子,那个地方的众生对他才有亲切感,这是我们同一族的,这不是外国人,才有认同感。
建筑也不例外,假如当年佛教初传到中国,所有道场的建筑是印度那个样子,他在中国的弘扬、影响一定是大打折扣,为什么?中国人一看,外国东西,他就有戒心。基督教、天主教在中国弘扬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在学校念书的时代,曾经接触过外国的牧师,非常的热心,曾经提出这个问题,他说基督教在中国一百多年,中国有这么多的人口,这么大的幅员,我们拼命努力的工作,全国的基督教信徒好像还不到一百万人。中国抗战胜利之后好像有六、七亿人口,六、七亿人口只有一百多万,所以讲起来都流眼泪,很寒心,不成比例!原因在哪里?建的教堂是外国式的,我们中国人一看,那是外国的,就不大愿意进去。
佛教到中国来,建的是中国宫殿式的。你要晓得,古时候中国人最尊敬的是皇帝,哪一个人一生能有机会在皇宫外面走走看看,那是多么的羡慕。结果佛教就把皇宫的形式在全国每个角落都建筑了,大家要想看皇宫去寺庙,所以不学佛的人也进去了。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道理,佛教知道所有一切的形式都要本土化、现代化,纯粹中国化,所以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因此我们在美国弘法,我就常常想到我们建道场一定要建美国的形式,绝对不能建中国宫殿式的。宫殿式的不要说在外国行不通,在中国本国也行不通,为什么?现在是民主,不是君主,那是过去一个时代的。
从前寺院丛林,现在大陆上都把它恢复做为观光旅游的用途,这是正确的,它有历史文化的价值。为什么不能做为修学场所?那个地方已经出名了,游客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不断,那么多人来观光旅游,你还能修什么?打闲岔的人太多,所以做为观光旅游是绝对正确。讲到观光旅游这个资源,全世界中国大陆首屈一指。新的道场要重新建立,要建成学校的方式,学校的形式,因为它本来是教育,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的。
所以在美国弘法,我们造的佛像一定是美国人的面孔,这个才行。我们达拉斯这个道场建成了,外面的样子,有很多同修看了讲这不像庙,我说它本来就不是庙,在形式上摆脱了中国宫殿那种建筑的形式。我们佛堂有二十一尺高,相当两层楼那么高,从前供养的佛像是从大陆请来的,四尺高,木头雕的,四尺高的佛像摆在那里,上面空间太大了,好像显得佛像太小了,不庄严。我在台湾就想著,求人给我画西方三圣,画大幅的。遇到一个美国人,这个美国人会画佛像,我去看了,画得还不错,有绘画天才。我就告诉他这个墙的面积尺寸,他给我画大佛像,我也很欢喜。过几天,他找个人来跟我说,法师,我画这个佛像不赚一分钱,只收一点成本(工本费)。我说那当然,工本费要多少?他说一张佛像台币一百五十万,他给我画三张,收我两张的钱,送一张给我,两张三百万。我说暂时没有钱,只好谢谢他,算了,我不敢要。合美金十几万,在达拉斯可以买两栋房子,这就算了,作罢了。
我这次到美国来前两天,有个人送我三张佛像,正好是西方三圣,油画像,虽然没有我想像的那么大,但是挂在那个佛堂也可以了,也相当庄严。什么人送来的我还不晓得,这是简丰文居士代收的。送的人当面交代,这个像是送达拉斯佛教会供养的。带来了,打开一看,阿弥陀佛的面孔是印度人,皮肤颜色也像印度人,观音菩萨是中国人,大势至菩萨是美国人。所以我看了之后非常欢喜,感应不可思议,特别是大势至菩萨画成美国人,这是真正不可思议。为什么?大势至菩萨是净宗初祖,这是夏莲居老居士在《净修捷要》里面写的。你们有人读过《净修捷要》,「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这是夏老认识的,他老人家要没有提出来,我们不晓得净宗初祖是大势至菩萨,没想到。
因为我讲《华严》,《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在华严会上普贤菩萨是净宗初祖。因为释迦成佛,示现成佛第一部经就是讲《华严》,华严会上提倡念佛求生净土是普贤菩萨,所以我只知道普贤菩萨是净宗初祖,不知道大势至菩萨是净宗初祖,他老人家一提出,我马上就明白了。为什么?《楞严》我很熟,我讲过好多遍,这再一想,一点都不错,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是代表法界初祖,在尽虚空遍法界第一个提倡念佛成佛的,大势至菩萨。所以普贤菩萨是我们娑婆世界的初祖,慧远大师是我们中国初祖,要讲莲宗初祖就有三个。
法界初祖大势至菩萨,现的面孔是美国人的相,净土宗是真的到美国来了。而且正式以净宗学会的名义建佛堂,达拉斯是全世界第一个,是专为净宗学会建的道场。你看台湾道场都不是专建的,都是老道场改个名字,不是专建的。专门为净宗学会建的,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道场,大势至菩萨初祖现的是美国人的相,真的到美国来了。这是告诉同修们,佛法必须要现代化、本土化,佛法到这个地方是度这个地方众生的,而不是以度华侨为目的。以度华侨为目的,这错了,这个在此地不能生根的。正如同两千年前,印度一些高僧大德到中国,是拿佛法度中国人的,不是度印度侨民的,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今天最大的困难是语言上的障碍,希望年轻一代的同修要认真努力突破这个障碍,佛法必然能够在美国兴盛起来。佛法能在这个地区兴盛,必定能够带动全世界佛法的中兴,这是我们能够看得出来的前景,我们要珍惜、要认真、要努力。自己修学是为了了生脱死,是为了圆成佛道,我们把佛法在这个地区发扬光大,这是报佛恩德。真正讲报佛恩只有这一种做法,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方法能报佛恩。这是从形相上,我们都要有新的概念,才能够在这个时代达到我们修学的愿望。
再说到教学,教学从哪里学起?如果对於佛法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完全清楚明白,我们所有的修学就是古人所说的盲修瞎练,哪里会有成就?不知道佛法究竟求的是什么,我们求升官发财,求保佑平安,这都不是佛法,都把佛菩萨当神明来看待,以为这个神会保佑我。求神会保佑你,求佛菩萨不会保佑你,这个要搞清楚。佛菩萨加持、保佑我们的是他的理论与方法,就跟学校老师一样,他教导我们,我们要依照理论、方法去修行,我们的愿望自然就达到了,这就是他对我们的保佑,与神明对人的保佑不相同。所以佛法没有一丝毫的迷信,这是我们首先要认识清楚的。
从哪里入门?一入门先拜老师,这是上学,古时候上学先拜老师。我们要想跟他学,当然先拜师,不拜师就不如法、不合理,不拜师来学叫盗法,你是来偷盗的。拜师,这是正规来学的。像现在学校也是一样,你到这个学校去念书一定要报名,要经过考试、注册,正式成为这个学校的学生,将来结业可以拿到文凭,可以拿到学位。如果你不报名、不注册,当旁听生,你的学位是拿不到的,你的成就也不会被学校肯定。佛门也是如此,所以先拜老师,拜老师就是求授三皈。
授三皈,授是传授,三皈是佛门修学的纲领,也就是把纲领、原则传授给你。无论你学哪个宗派、法门,就是我们修净宗念阿弥陀佛都不例外,都是遵守这个原则、纲领。现在在佛门里面(刚才说了,佛教已经变成宗教了)还有三皈的仪式,但是内容、性质变了,不是原来的。样子还在,内容没有了,这是佛教传的年代久,传得变质了。听说有一些同学在这里研究《六祖坛经》,对《六祖坛经》很有兴趣。六祖是唐朝人,大概他老人家当年在世的时候就看到三皈依传到后代要变质,所以你看《坛经》里面讲的三皈依,传授三皈依他不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样讲怕人起误会,怕人不懂里面的意思。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传授三皈依,他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这三个字我们听起来不迷信、不迷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觉是觉悟。他又给我们解释得很清楚,「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这讲得很清楚。原来佛法僧的意思是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佛法修学的三大纲领。
有很多同修都曾经跟这个法师皈依,跟那个法师皈依,皈依之后还是迷惑颠倒,还是邪知邪见,还是重重染污,那是有名无实,没有皈也没有依,那个释迦牟尼佛不承认,那是冒充佛弟子,不是正式学生。皈依,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从哪里回头?你既然要想学佛,要想接受佛的教育,佛教给我们的就是觉正净,你必须要从迷回头,迷就是不觉,从迷惑颠倒回头依觉悟,依自性觉。第二,从邪知邪见回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从错误的思想见解回头,要依正确的见解思想,《法华经》上讲的「正知正见」,要依这个。第三,要从染污回头,心理的染污、思想的染污、见解的染污,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这叫做三皈依。所以一开头把修行的三大纲领教给你,这是正式成为释迦牟尼佛的学生。
学佛从三皈依学起,三皈只是教给你原则、纲领,至於怎么做法那就很多也很长。今天时间到了,明天我再跟诸位细说这三条,这也很难得,这就是传授三皈。你们来听了,这三皈统统都传授了,只要你们真正肯接受就是佛菩萨真正的弟子,这就不是冒充的。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