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七集) 2009/9/8 台湾 档名:12-047-009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二十页,我们还是从倒数第四行看起:
【三者。心境秘密圆融观。言心者。谓无碍心。诸佛证之以成法身。境者。谓无碍境。诸佛证之以成净土。】
我们就念到此地。昨天我们以《华严经疏》介绍两种无碍,「智慧於境无碍,神通作用无碍」。《大宝积经》里面,佛讲三种无碍,《法界次第》里面讲四种无碍,都与无碍心境有关系,我们在此地也可以参考、学习。实在讲,无碍就是放下,放不下就有障碍,这是总说。为什么放不下?我们细心去寻觅根源,根源找到,我们把这个根消除,我们就可以做到。实在讲,一切放不下都是不了解事实真相,《般若经》里面所说的「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实相。真相如果明白了,我相信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不需要人劝,自然他就放下。从我们初学这个阶段,实在说最重要的是因果。虽然说我们相信因果,我们相信的程度不深、不彻底,真正相信因果就能放下。对初学来讲,因果这桩事比什么都重要。印光大师他老人家在世,一生就是强调因果教育,因果的事,因果的理。他用什么教给我们?他用《安士全书》、用《太上感应篇》、用《了凡四训》,让我们知道三界六道里面一切事的真相。这个真相如果通达,劝你放下妄想、杂念、恶业、习气,这是我们修行当前最严重的障碍,自然就放下。如果我们知道我们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为什么来的,来干什么?谚语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谁定的?佛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人生酬业」,这句话就说得很清楚,人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是来受果报的。果报就是过去生中造的业。
我们过去不止一生,外国人也有说,我们人到这个世间来,活过不止一千次,将来还会有一千次,这是他们的说法。实际上如果不能出离六道轮回,那就是无数次,佛法里面常讲无量劫来搞生死轮回,你出不去,那你就得要搞。六道里面人道寿命不长,纵然活到一百岁,实际上真是一弹指之间。我二十三岁到台湾来,今年八十三岁,六十年,想想六十年前刚到台湾的时候,就像昨天的事情一样,时间实在太快了。中年以上,感触就很深;到老年,感触尤其是深。佛说的酬业,这是业报,所谓是命里有的决定有,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古人说「命里无时莫强求」,人生要安分守己,那叫幸福,尤其是逆来顺受,最重要的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我们这一生所受的是过去生中造的业,一生有顺境、有逆境,世间谚语说得好,人生在世,五年一转运,一生你有最好的五年,也有最辛苦的五年,完全看过去生中修积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那我们想一想,六道我们还愿意在里面住吗?太辛苦了,为什么会辛苦?自己冷静想想就全明白了。我们对人、对事、对物,人事环境当中,一生里头积了多少恩恩怨怨,这个因结下来,来生遇到缘,果报就现前。最可怕的,我们跟一切众生结的这些恩怨,你自己知不知道?你这一生吃了多少众生肉?伤害了多少众生?杀害了多少众生,蚊虫蚂蚁?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所谓人死为羊、羊死为人,生生世世互相吞啖,真的你吃它半斤,你要还它八两。了解事实真相,这个世间太残酷、太可悲。
多少人想出离,出不去,不知道真正出离的方法,佛教导我们,你能够把妄想分别淡化,把执著断掉,於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你就能够超越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主要的原因就是执著,执著头一个执著我,跟我对立的是人;我人之外是众生,众生就是一切万事万物;再执著寿命,寿命是时间。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执著这四样东西,第一个是我,执著身是我,有我就有人,跟我对立的是人,再一个就是天地万物,再一个是过去、现在、未来,这是寿者相。殊不知这些东西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我们在大乘教里,在《华严经》里,算是搞清楚、搞明白,晓得这些现象是刹那生灭的相似相续相,极短的时间,短到我们无法想像。佛在经教里面有一段跟弥勒菩萨的谈话,这个谈话都是给我们听的,我们会不会听?佛问弥勒,「心有所念」,凡夫我们起个念头,这个念头里头有几念?有几相?有几识?这就是问到我们《还源观》上来。《还源观》第一大段是讲自性,佛家讲的自性,现代哲学所讲的本体,宇宙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那个根源叫本体。佛告诉我们,宇宙跟生命都是自性变现出来。自性为什么会变现?自性动了。自性是不是真的动了?没有。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自性从来没动过。这个东西它怎么会动?不动就不出现相,动了就出现相,这个动就是现在科学里面所讲的波动。
自性不会产生波动。究竟是什么原因?佛在经教里面常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一念不觉就是无明,这一念不觉就是动。什么原因动?没有原因,如果有原因,那这个事情是真的,就不是假的,没有原因。真的动了,动得非常微细,这一动,把自性就变成阿赖耶。阿赖耶有真妄两分,真妄和合,一半是真,一半是妄;或者我们说两面,一面是真,一面是妄;真的没动,妄的起作用,妄虽然起作用,它不是真的,叫幻相。佛法里有比喻,比喻得很好,梦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但是六道十法界,连诸佛实报庄严土也不例外。这些妄相有没有?佛说没有,我们明明感觉得有。我们感觉得有,这是怎么回事情?这是错觉,你看错了,所以你的心在动,这个心不是真心,妄心。诸位要记住,真心是永远不动。我们现前整个宇宙在动,我们真心没动。不动是真的,动是假的。什么样的心是与真心相应?定,你修定就相应,定就不动,决定没有妄念。虽没有妄念,对於外面境界一无所知,这是不是见性?不是,这叫无想定,也不容易。修成之后,果报在第四禅的无想天,出不了三界。为什么?定虽然修成,它在无明里头,没有破无明。这话怎么说?无明要破了,定,一念不生,可是外面样样清楚,没有一样不清楚,像镜子一样,照见外面的境界,那是自性。如果有定,不能起觉照的作用,这个定是世间禅定,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定也不是好修的,不容易。
古来大德告诉我们,学佛人要想出离六道轮回,出离十法界,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法门,净宗!完全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慈悲。我们临终往生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换个环境去修行。阿弥陀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是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梵语,意思是不退转。不退转,也就是说,保证你一生证得佛果;也就是说,保证你一生妄尽还源,在极乐世界。我们要想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一生能不能办得到?答案是肯定的,人人都能办到,就像善导大师他老人家说的,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也许有人要问,修净土的人很多,为什么往生的人很少,原因在哪里?原因是他所修学的不如法。修行要如理、要如法,如理、如法,没有一个不往生。所以不是法门有问题,是他自己条件不具足。最大的障碍是对这个世间有贪恋、有情执,放不下。所以念佛堂的堂主向来有一句口头禅,真的很重要,时时刻刻提醒你,「放下身心世界,一向专念」,这一向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个方向是西方,一个目标是极乐世界,我们要亲近阿弥陀佛,这问题就解决,什么障碍都没有。所以学佛的人,净土经论也特别重视深信因果,你看在《观无量寿佛经》,「净业三福」这是总的指导原则,经文只有十一句,里面就有一句「深信因果」。一个人深信因果,他心就定,念佛很容易功夫成片。念到功夫成片就决定往生,你真有把握。功夫成片是真放下,心里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这叫一片。每天的功课,身拜阿弥陀佛,口念阿弥陀佛,心里想阿弥陀佛,身口意三业相应,这叫功夫成片。烦恼习气没断,但是这个功夫养成习惯,它产生力量,它能把你的妄想、杂念伏住,这不是断,控制住,它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时候都是阿弥陀佛,这个功夫叫成片。虽然不是很高的功夫,取净土够了,凡圣同居土决定有分,这是信因果的好处。
如果再常常有这个缘分,能听到大乘经,大乘经是讲诸法实相,这句话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宇宙万有的真相,实就是真实,真相是什么?相有性无,事有理无。所以这一切相,《般若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不能说它有,因为它当体即空。《楞严经》上讲得很好,这一切法「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生灭的速度太快,我们无法想像,我们的心太粗。修定的人心细,定有浅深不同,换句话说,也有粗细不一样。佛说到八地以上,他心是细,很细,他能够体会到这个现象的生灭。我们常常引用弥勒菩萨所讲的,那个速度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换句话说,一秒钟它生灭多少次?一千二百八十兆次,弥勒菩萨讲,「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你没有办法执著,你没有办法控制,太快了。经教里佛也常常讲这个事情,叫不生不灭。我们想想,如果真的不生不灭,那这句话不是空话毫无意义吗?它的确是生灭,生灭时间太快,快到什么程度?快到我们没有办法看到它生灭。我们到台北,现在很多人都乘高铁,高铁速度一小时二百八十五公里以上,这样的速度,我坐过几次,速度最高的到三百,三百公里一小时。我们看到铁路两旁边都有电线杆,电线杆距离很远,大概五、六十米一个电线杆。在这样高的速度,我们坐在车里头看不到电线杆,只看到外面一晃一晃移动,看不到电线杆。你想想看,这个速度要是比起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那它已经算太长太长,我们都见不到。如果在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的话,你不知道有电线杆,连晃动都没有,这叫什么?这叫不生不灭。我们从这个比喻当中,你就体会到大乘经里面讲的不生不灭是这回事情,它真有生灭,太快了,完全看不到生灭;八地那样的定功才能够觉察到,九地、十地那就愈来愈清楚,这是事实真相。我们对於这个现象,佛说得很好,你不能说它有,你不能说它没有。你说它没有,它现相;你说它有,相是假的,相根本就不存在,那个生灭太快,你看不出来。所以《楞严经》上讲得好,「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有这么两句话。我们看到弥勒菩萨跟释迦牟尼佛的对话,才完全理解这个事实真相。
所以,无碍心境无非是放下而已。总的来说,放下执著就成阿罗汉,六道就没有,六道这个境界消失,现出来的是方便有余土,就是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佛法界,四圣法界现前。四圣法界跟我们六道相比,它是净土,我们六道是秽土,染污,它是清净。四圣法界里面没有善恶,善恶都不清净。六道有善恶,四圣没有善恶,它有染净。再往上面去,那就超越十法界,到佛的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里面染净都没有,那真的叫净土,染净是对立的,对立都没有。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这个大意,我们重视因果,知道一切都是因果。古人讲的话有道理,「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这个人是自己,自己做不了主。万缘放下,一心向佛,这是最聪明、最有智慧的做法。
《大宝积经》里讲三种无碍,《法界次第》里面讲四种无碍,那是常说的,我们讲经时常常提到。三种无碍里面,第一种讲「总持无碍」,这是说菩萨,「谓菩萨获大总持,於种种善法持令不失,种种恶法持令不生,故一切言语诸法分别悉知,皆不忘失,无所罣碍,是为总持无碍」。这段讲得非常好。我们要问,菩萨获得大总持,这个大总持是什么?世尊在大乘经里面常常告诉我们,佛无有定法可说,所以这个地方的大总持也不是定法。从下文里面我们能体会,这个总持法可以说为是因果,因果是佛法里面的大总持。为什么?你看《华严经》,《华严经》讲什么?讲五周因果,《法华经》讲一乘因果。《无量寿经》也是大总持,它的总持是一句六字洪名,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你能够抓住「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洪名,你一生就念这六个字,万缘放下。有许多同学都听过谛闲法师那个徒弟锅漏匠,他怎么修的?他出了家,谛闲老和尚就教他这一句名号。因为他很笨,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学什么也不行,可是人挺老实,很听话。老法师讲,我就教你这一句,你就好好的念,一天到晚就念,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告诉他,将来准有好处。他老实,什么好处他也不问,他就念,真的是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念,念了三年,预知时至,站著往生,可不容易。谛闲法师把他放在乡下一个小庙,破庙,没有人住,让他一个人在那个地方念佛。附近找了一个念佛的老太太,是谛闲法师的皈依徒弟,照顾他的生活。六个字,大总持法门。
古大德也给我们透了个信息,隋唐时代的大德,透什么信息?就是这些高僧大德常常在一起聊天,谈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讲的一切经里哪部经第一?大家几乎公认,都推崇《华严经》,称《华严》为根本法轮,称《华严经》为一切经教的根本,一切经教是《华严经》的枝叶。好像一棵大树一样,《华严》是什么?《华严》是树根,是树本,本就是主干,其他一切经都是枝枝叶叶,这比喻得好,那《华严》就是大总持。《华严经》到最后,你们想想看,文殊、普贤引导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往生净土,这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华严经》的大圆满在极乐世界,这样才知道,《华严》到最后归宿是归到《无量寿》。清朝乾隆年间,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弥陀经》是小本《华严》,说得有道理,他说这三部经是一部。细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细讲;略说,《无量寿经》;《弥陀经》是介绍,劝导我们往生净土,所以古大德把它列为早晚课,经不长,一而三、三而一。我们要再追问,找第一,首先找到《华严》,从《华严》找到《无量寿》。《无量寿经》四十八品,就是四十八章,哪一章第一?这用不著我们去操心,古大德统统都讲过,四十八愿第一,第六品。四十八愿有四十八条,这四十八愿,哪一愿是第一?古大德也讲,第十八愿。十八愿讲什么?临命终时,十念必生。所以在日本,他们有一派叫「本愿念佛」,他们专讲第十八愿,其他都不要。十念必生,能不能生?古时候可能有,现在人不行,为什么?经上讲得很清楚,十念只是一半,另外还有一半他不具足,所以他有问题。我们看第二十四,经文里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四十八愿,第十八愿是一向专念,第十九愿是发菩提心,所以至少要依两愿十八、十九,才跟经文讲的相应,否则的话,你只有一半。发菩提心,不念佛也不行;念佛,不发菩提心也不行,这是我们在经文里看到的。十八愿,诸位要晓得,就是一句名号,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是大总持。
在此地,在《大宝积经》里的「总持无碍」,我们可以把它总结为因果,就是《观经》上讲的「深信因果」。念佛也深信,为什么?念佛成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是大总持门。你专念阿弥陀佛,在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一生圆满。所以他抓住这个总纲领、总原则。下面讲於种种善法持令不失,修善,专修净业;种种恶法持令不生。我们念佛人,大总持就是六字洪名,我们这句佛号不断,就是种种善法持令不失。为什么这句名号是种种善法?你们想想看,这句佛号扩展就是四十八愿,一句佛号四十八愿都在里头,四十八愿再扩展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一扩展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再一扩展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你看看,归纳起来是一句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展开来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你念这句佛号,是不是於种种善法持令不失?全都在里面,一条善的都不漏。念这句佛号当中,心里什么念头不生,一切恶就断尽,这样你才知道念佛功德之殊胜,念佛功德不可思议。你念久了,你就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入定,念久了,心里一个妄念也没有,就这一句佛号。念佛三昧得到之后,人会开悟。悟了之后,你看他这讲开悟,故一切言语诸法分别悉知,没有一样不晓得,皆不忘失,无所罣碍,一点障碍都没有。八万四千法门,一门通了,一切都通。十方三世诸佛所说的经教,只要你一经通,也全都通。不但通达,而且皆不忘失。这是佛法修学的秘诀。
我们现在要想学经教,世尊讲的这一大藏经教,你这一生能学得完吗?不可能。世间法,过去李老师也常提醒我们,世间法,不说别的,就说那一部《四库全书》,你这一生当中能读得了吗?过去有一年,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跟我讲到《四库全书》,他举个例子,假如一个人从一生下来就会念,就能够读书,一天念八个小时,到一百岁,这部《四库全书》还没有念完。你就晓得世出世间法的修学不容易。可是佛法里头有秘诀,那就是一经通一切经通。为什么?你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通了。因为它全是从自性里头流出来,只要见性就通。佛法没有到我们中国来的时候,我们中国人有没有这个相似的秘诀?有,在哪里看见?在《四书》里看见,你看「大学」里头讲「明明德」,明德是什么?明德就是自性。我们现在是迷了自性,迷了自性不明。明明德,你把明德恢复,就是佛家讲的明心见性,你就能一切通达。明德、自性是每个众生都有,而且是平等,这个东西就是这部论里所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这是真正的自己,找到之后什么都通。世尊在《华严》里面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讲得圆满。如来是讲自性,自性里头有圆满的智慧,有圆满的德能,有圆满的相好,一样都不欠缺,样样圆满。显现出来的极乐世界、华藏世界,自性显现出来的。我们读净土经论,读《华严经》,你就明白了。一部《华严》讲的是什么?全讲的是自己,没有一句是自己之外的,与自己不相干的,一句都找不到。真正到明心见性,才算是把自己找到。禅宗有一句话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自性,佛法修学终极的目标就是见性,就是此地讲的妄尽还源。
底下第二个讲「辩才无碍。谓菩萨获大辩才,於大小乘种种诸法,随众生机,纵辩宣扬,悉使通达,皆无疑碍,是为辩才无碍」,这个意思好懂。怎样才能获得辩才无碍?《华严经》里面讲四无碍辩,说得非常好。辩才无碍的因是开悟,所谓大彻大悟,彻悟也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完全透出来,障碍没有了。我们晓得,自性本具智慧起作用叫辩才,不起作用叫智慧,般若智慧,一切众生个个都具足,释迦牟尼佛有,阿弥陀佛有,毗卢遮那佛有,一切诸佛有,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我们自己要肯定,佛不打妄语,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统统都有,平等平等,无有高下。现在我们的智慧辩才没有了,什么原因?佛给我们说出来,「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句话把我们的障碍原因找出来,而是什么?我们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这三样东西把我们自性的智慧障碍住。只要我们把障碍除掉,把障碍放下,要知道这个障碍是假的,不是真的。障碍真正的因就是起心动念,从起心动念生分别,从分别里面起执著,这都叫烦恼;起心动念叫无明烦恼,分别叫尘沙烦恼,执著叫见思烦恼。我们能把这些烦恼认识清楚,它对我们是有害无益,不但障碍我们开悟,障碍我们证果,对现前来讲,它障碍我们的幸福;你有这些烦恼,你的生活就没有幸福,你的身体就会生病。障碍要是断掉,你绝对不会生病,你没有生病的理由。
所以佛常常教我们断烦恼,实际上就是放下。这么多年来,我们在一起学习,我常常劝导大家,首先放下我执。我执,不懂得什么叫我执。我们从作用上讲,首先放下自私自利,怎么放下法?起心动念常常想到利益众生、利益社会,不要想到利益我、利益我家、利益我的小道场,那错了,那你完全是烦恼在当家做主。我们念头一动就想到什么?正法久住,要想到苦难众生,众生苦,比我还苦。为什么?他们迷而不觉,我现在因为长年受佛法的薰习,有一点点觉悟,比他们幸运多了。如果我起心动念还是为了我,为了我的家,这心量太小,不行。心量太小,出不了六道,要把心量放大,比六道还大,那你非出去不可。我帮助苦难众生的对象是六道?不止,我还帮助十法界,那就超越六道。尽量把心量放大,佛告诉我们,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在这个论本,三种周遍里面,第三就是心量拓开,「含容空有」,这一句就是大乘教里常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要有这么大的心量。心包太虚是含空,量周沙界是容有,包容万有,这是我们原本的心量,本来就是这样的。这是讲突破障碍的方法,都在一念之间。这个东西要不得。所以自私自利要放下,名闻利养要放下,这是世间的东西,根本就是烦恼,对自己可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怎么能搞这个!五欲六尘的享受要放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示现,日中一食,三衣一钵,做出很好的榜样给我们看,我们的肉体活在这个世间,只要维持一个最低限度的标准,身心健康就很好,佛菩萨做出榜样给我们看。最后放下贪瞋痴慢,为什么?它障碍我们的智慧,它障碍我们的德行,障碍我们的相好,障碍我们的智慧辩才。智慧辩才是自性里头本有的,决定能恢复;这些障碍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决定可以放下。道理搞清楚,你就容易放下,你愿意放下;没搞清楚,不肯放下,不敢放下。
放下之后,真的智慧现前,起作用的时候就是辩才,於大小乘种种诸法,随众生机,纵辩宣扬,悉使通达,皆无疑碍,这是真的,一点不假。与学习、不学习没有关系。释迦牟尼佛辩才无碍,他给我们示现,他求学,他学了十二年。可是在中国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不认识字,没有学过经教,没有念过书,你看他放下,他真的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明心见性,他什么都懂。你看开悟之后,我们佛门里宗门教下各个宗派的学者去访问六祖,向他老人家请教,没有一个问题把他难倒。提出问题问他,他不能回答,没有,一生从来没有,这是智慧辩才,我们看到了。他不认识字,你拿著佛的经教向他请教,你念给他听,他讲给你听。而且他真厉害,那一部经你从头念给他听,他只要听上几段,后头不要念,他全知道。我们从法达禅师捧著《法华经》向他请教,我们看清楚了。六祖说,《法华经》我没有听人念过,你念给我听。《法华经》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念完之后,祖师跟他说,行了,不必念了,我全知道了。给他讲解《法华经》的大意,他开悟了。不必听完,听个一段、二段,几句,就全明白。这叫无碍智、无碍辩,通达明了是无碍智,能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讲得叫你开悟,无碍辩。
第三是「道法无碍。谓菩萨获大智慧,於大小乘一切道法及世间种种语言文字,悉能通达,照了无碍,是为道法无碍」。这个我们相信,没有问题。这是什么?自性般若智慧现前。在佛法讲,大小乘一切道法;在世间法讲,世间种种语言文字,没有学过,没有学过他全通达,性德,不要学的,照了无碍。我们从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实验,你跟这一段所说的对照一下,就全明白了。水从哪里现的?也是自性变现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它是物质,虽是物质,它有见闻觉知,它有受想行识。为什么?识变的,就有受想行识;性现的,它就有见闻觉知。它会看,真的它会看,各种文字它都会看,那水没学过,它比我们聪明;它能听,每个国家的语言它都懂,它都会听;它懂得人的意思,我们起心动念它都知道,这是性德。所以这八个字重要,「悉能通达,照了无碍」。学佛的同修大多会念《心经》,你看《心经》开头,「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是什么?就是自性般若起作用,「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是什么?用现代话说,物质的现象、精神的现象合起来就是五蕴。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都是幻相,了不可得,所以世出世间一切苦他没有了。苦从哪里来?苦从迷来,迷了有碍,照了无碍,就这么回事情,般若智慧一照了就无碍。我们现在凡夫是迷了有碍,我们是悉不通达,迷了有碍。如果你能够把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放下,那你就跟观世音菩萨一样,你就悉能通达、照了无碍,真的不是假的。叫道法无碍,世出世间法统统没有障碍。
《法界次第》讲的四无碍智,我们对照前面就很容易明了,就很好懂。《法界次第》讲的四无碍智,「谓菩萨於此四法,智慧明了,通达无滞」,无滞就是无碍的意思,「故名四无碍智」。下面说的这四种法,这在前面讲过很多次,第一个是「义无碍智。谓菩萨了知一切诸法义理,通达无滞,故名义无碍智」。义是义理,法是事相,从相上你能够通达它的义理,这是真实智慧。一切法的义理是什么?相有理无。佛法把整个宇宙归纳为六项来说明,这六个字就是:「性相」,性是能现之体,相是所现的幻相,这是性相一对,是从心现来讲的。「事理」,事理是从能变来讲,就是阿赖耶来讲的,事是差别现象,千变万化,这是事;理是阿赖耶,阿赖耶里面什么东西?心心所,还有二十四个不相应,这是什么?这是义理,这是能变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所变。所以说性相,还要讲事理,我们就懂得,性相是从性,就是讲心现,事理是讲识变。最后两个字,「因果」,识变决定离不开因果。这六个字把一切法统统包括尽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一个都不漏。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明了因果重要,为什么佛在大乘里面,那也是大总持法门,「净业三福」是总持法门,说到「深信因果」。深信因果,你会断恶修善,在六道里面你决定不堕三途,在人天你继续修善,永远保持人天福报。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善恶果报丝毫不爽,这不是人为的,没有人在那里管理掌控,没有,而是什么?而是自然的法则。大乘教里面讲「法尔如是」,就是一切法的,我们就用这六个字说,性相、理事、因果,它本来就是这样,这是一种自然的规则。你能够遵守,样样不违背,随顺自然,这就是道德,我们讲积功累德,就是随顺自然。违背自然那就有麻烦,我们现在讲的灾难。灾难从哪里来的?违背自然的法则。
在佛教没传到中国来之前,我们的老祖宗懂得。所以我学了佛之后,我觉得我们的老祖宗都是佛菩萨应化来的,在我们这个神州大地,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中国人尊重圣贤,诸佛菩萨应化是随心应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印度人尊重佛陀就以佛身示现,中国人尊重圣贤就以圣贤身应现。我那时候初学佛就有这个感触,我向李老师请教,这个看法可不可以?李老师跟我说,理上讲得通,说我们圣贤都是佛菩萨应化的,理上讲得通,事上没证据。说得很好,他身分没暴露,他没有说我是什么菩萨再来的,他没有说破。理上是决定讲得通,应以什么身得度,现什么身。实际上诸佛菩萨慈悲,特别怜悯造业的众生。造业他有苦难,这灾难太多,这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他能不来吗?他来到我们这个世间,示现跟我们普通人一样,看不出来。可是你细心去观察,他真有智慧,他真慈悲,真能够舍己为人,这就不是平常人。他会不会说出来?不可能,他为什么不说?因为他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他说什么?他要说了,那层次很低,不高,大概是什么?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为什么?分别习气没有断。如果是实报土的、常寂光土的这些诸佛如来来示现,决定没有说,这就是什么?他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他说什么!理跟事都要懂,这叫义无碍,就是义理无碍。四无碍,这一条最重要,对於能现能变的这些理他通达明了。
第二个是「法无碍智」,法是事,所现所变的事,「谓菩萨通达一切诸法名字,分别无滞,故名法无碍智」,这一条是对事来说。只要见性,只要大彻大悟,不要学,一接触就明了。我们看到江本博士水实验,水都知道,它不需要学都知道。那个明心见性的人比水高明多了,他哪里需要学!所以我们可以说是,义就是义理、道理明了,没有障碍,法是对一切事。下面两条,第三「辞无碍智」,辞是什么?是言辞,「谓菩萨於诸法名字义理,随顺一切众生殊方异语」。这就像我们地球上,地球上有多少种语言?可太多太多,光是中国的方言就很多,一个省,你看南北的方言就不一样。还有很多地方,南北方言听不懂,在台湾还能听得懂。为什么听不懂?我小时候在福建住过,福建的语言非常复杂,城里跟城外的语言就不一样,你就听不懂。一个福建省可能就有几十种语言,为什么?那个时候交通不方便,没有资讯,住在一个小地区,我看方圆只有几十里,老死不相往来,他一生就住在那里,所以他有他们地方的话,那个区讲话就不一样、就不相同。地理环境的关系,生活方式不一样,习惯不一样,言语不一样。可是这些菩萨不需要学,自然就通达。这种自然通达里面,我们相信最重要的是心灵感应。所以佛菩萨应化在那个地方,随顺众生的语言,随顺他的文字,随顺他生活习惯,随顺他传统文化,教化众生,这叫辞无碍智。四种都叫智,以智为体,不是真正大彻大悟做不到。
末后这一句那决定是大乘,「乐说无碍智」,这个字念去声,念「要」,乐是爱好,喜欢说。你有辩才,你不喜欢说,那就没有法子。菩萨喜欢说,二乘人不喜欢说,所以二乘叫小乘,你不向他请教,他不会主动跟你说。可是菩萨,菩萨你不向他请教,碰到你,他也跟你说,这不一样。所以菩萨对众生的恩惠大。菩萨观机,你是什么样根性他知道,他跟你说话,你一定感觉到很投缘,你欢喜听他的。无论众生是什么样根性,他都有办法接触,都能跟他结善缘。所以头一个结缘重要。佛菩萨如是,我们要会学,学会跟一切众生结缘。佛法里有一句话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你跟他没有缘,你成了佛,你也度不了他。其实这桩事情,佛往往示现给我们看,而实际上佛的方法多得很,无缘也有办法摄受,这才叫无障碍。如果无缘,佛菩萨就没有办法摄受,那就有障碍,那怎么能叫无碍?这个意思要懂。佛示现他不能度,这个人跟某人有缘,佛陀在世,这个人跟目犍连有缘,目犍连去,就把他服了,跟目犍连学佛,释迦牟尼佛跟他没有缘,看到释迦牟尼佛就走了,示现给我们看的,不是真的,这个意思要懂。为什么要做这个示现?劝我们凡夫要跟一切众生结法缘,主要意思在这个地方。我们要能够懂,要能够体会,绝对不是说佛的能力还是不圆满,还有做不到的。我们这样想就全想错了,用我们的心思去猜测佛菩萨,全错了。要知道他有善巧方便,无碍智慧,无碍辩才,无碍的神通,他哪有障碍!
我们在世间,跟一切众生结缘太重要了。心量要拓开,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只是迷悟不同。可是一切众生里面,确实有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应化在其中,我们不知道,肉眼凡夫看不出来。真正是修行人,真正心地清净,如法修行,你接触到大众,你能够体会得到,真的,你能体会到这里头真有再来人,确实不简单。佛教我们,菩萨教我们,连我们的老师也教我们,我在台中十年,李老师就常常劝导我们学生们,广结法缘。他说你将来讲经教学,法缘殊胜。你不跟人结缘,你的听众就很少。我们现在讲经教学,利用科学技术,卫星电视,网际网路,这里头要不要法缘?还是要法缘,他到时候喜欢把频道打开来收看,这就是有缘。虽然每天我们的网路都不中断,电视也不中断,但是就有人他从来不看这个节目,这就是没有缘。你就晓得结缘是多么重要。结缘的目的是利他,不是自利,这一点一定要晓得,起心动念都是利他。如果有自利这个念头就麻烦了,为什么?你出不了六道。自利,你有我执,把四圣法界变成六道轮回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我执。我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别人做错了也是对的,我做对了也是错的。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做对了也是错的?只要有我,你就错了。《金刚经》一开头就教你破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看我相,我,我做了好事,我做对了,有我,四相具足,你是凡夫,你出不了六道轮回。学佛头一个破我执,第二个破法执,於我身不执著,於一切法不执著,这就对了,你真的是做了好事。佛对我们的期望,是希望我们一生当中圆成佛道,我们虽然没有达到,但是方向正确,我是朝这个方向走的,这就对。所以常常要想著,怎么样把我忘掉,一心一意为众生,一心一意为正法,续佛慧命,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帮助他破迷开悟,这就对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二十页,我们还是从倒数第四行看起:
【三者。心境秘密圆融观。言心者。谓无碍心。诸佛证之以成法身。境者。谓无碍境。诸佛证之以成净土。】
我们就念到此地。昨天我们以《华严经疏》介绍两种无碍,「智慧於境无碍,神通作用无碍」。《大宝积经》里面,佛讲三种无碍,《法界次第》里面讲四种无碍,都与无碍心境有关系,我们在此地也可以参考、学习。实在讲,无碍就是放下,放不下就有障碍,这是总说。为什么放不下?我们细心去寻觅根源,根源找到,我们把这个根消除,我们就可以做到。实在讲,一切放不下都是不了解事实真相,《般若经》里面所说的「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实相。真相如果明白了,我相信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不需要人劝,自然他就放下。从我们初学这个阶段,实在说最重要的是因果。虽然说我们相信因果,我们相信的程度不深、不彻底,真正相信因果就能放下。对初学来讲,因果这桩事比什么都重要。印光大师他老人家在世,一生就是强调因果教育,因果的事,因果的理。他用什么教给我们?他用《安士全书》、用《太上感应篇》、用《了凡四训》,让我们知道三界六道里面一切事的真相。这个真相如果通达,劝你放下妄想、杂念、恶业、习气,这是我们修行当前最严重的障碍,自然就放下。如果我们知道我们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为什么来的,来干什么?谚语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谁定的?佛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人生酬业」,这句话就说得很清楚,人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是来受果报的。果报就是过去生中造的业。
我们过去不止一生,外国人也有说,我们人到这个世间来,活过不止一千次,将来还会有一千次,这是他们的说法。实际上如果不能出离六道轮回,那就是无数次,佛法里面常讲无量劫来搞生死轮回,你出不去,那你就得要搞。六道里面人道寿命不长,纵然活到一百岁,实际上真是一弹指之间。我二十三岁到台湾来,今年八十三岁,六十年,想想六十年前刚到台湾的时候,就像昨天的事情一样,时间实在太快了。中年以上,感触就很深;到老年,感触尤其是深。佛说的酬业,这是业报,所谓是命里有的决定有,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古人说「命里无时莫强求」,人生要安分守己,那叫幸福,尤其是逆来顺受,最重要的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我们这一生所受的是过去生中造的业,一生有顺境、有逆境,世间谚语说得好,人生在世,五年一转运,一生你有最好的五年,也有最辛苦的五年,完全看过去生中修积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那我们想一想,六道我们还愿意在里面住吗?太辛苦了,为什么会辛苦?自己冷静想想就全明白了。我们对人、对事、对物,人事环境当中,一生里头积了多少恩恩怨怨,这个因结下来,来生遇到缘,果报就现前。最可怕的,我们跟一切众生结的这些恩怨,你自己知不知道?你这一生吃了多少众生肉?伤害了多少众生?杀害了多少众生,蚊虫蚂蚁?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所谓人死为羊、羊死为人,生生世世互相吞啖,真的你吃它半斤,你要还它八两。了解事实真相,这个世间太残酷、太可悲。
多少人想出离,出不去,不知道真正出离的方法,佛教导我们,你能够把妄想分别淡化,把执著断掉,於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你就能够超越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主要的原因就是执著,执著头一个执著我,跟我对立的是人;我人之外是众生,众生就是一切万事万物;再执著寿命,寿命是时间。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执著这四样东西,第一个是我,执著身是我,有我就有人,跟我对立的是人,再一个就是天地万物,再一个是过去、现在、未来,这是寿者相。殊不知这些东西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我们在大乘教里,在《华严经》里,算是搞清楚、搞明白,晓得这些现象是刹那生灭的相似相续相,极短的时间,短到我们无法想像。佛在经教里面有一段跟弥勒菩萨的谈话,这个谈话都是给我们听的,我们会不会听?佛问弥勒,「心有所念」,凡夫我们起个念头,这个念头里头有几念?有几相?有几识?这就是问到我们《还源观》上来。《还源观》第一大段是讲自性,佛家讲的自性,现代哲学所讲的本体,宇宙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那个根源叫本体。佛告诉我们,宇宙跟生命都是自性变现出来。自性为什么会变现?自性动了。自性是不是真的动了?没有。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自性从来没动过。这个东西它怎么会动?不动就不出现相,动了就出现相,这个动就是现在科学里面所讲的波动。
自性不会产生波动。究竟是什么原因?佛在经教里面常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一念不觉就是无明,这一念不觉就是动。什么原因动?没有原因,如果有原因,那这个事情是真的,就不是假的,没有原因。真的动了,动得非常微细,这一动,把自性就变成阿赖耶。阿赖耶有真妄两分,真妄和合,一半是真,一半是妄;或者我们说两面,一面是真,一面是妄;真的没动,妄的起作用,妄虽然起作用,它不是真的,叫幻相。佛法里有比喻,比喻得很好,梦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但是六道十法界,连诸佛实报庄严土也不例外。这些妄相有没有?佛说没有,我们明明感觉得有。我们感觉得有,这是怎么回事情?这是错觉,你看错了,所以你的心在动,这个心不是真心,妄心。诸位要记住,真心是永远不动。我们现前整个宇宙在动,我们真心没动。不动是真的,动是假的。什么样的心是与真心相应?定,你修定就相应,定就不动,决定没有妄念。虽没有妄念,对於外面境界一无所知,这是不是见性?不是,这叫无想定,也不容易。修成之后,果报在第四禅的无想天,出不了三界。为什么?定虽然修成,它在无明里头,没有破无明。这话怎么说?无明要破了,定,一念不生,可是外面样样清楚,没有一样不清楚,像镜子一样,照见外面的境界,那是自性。如果有定,不能起觉照的作用,这个定是世间禅定,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定也不是好修的,不容易。
古来大德告诉我们,学佛人要想出离六道轮回,出离十法界,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法门,净宗!完全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慈悲。我们临终往生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换个环境去修行。阿弥陀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是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梵语,意思是不退转。不退转,也就是说,保证你一生证得佛果;也就是说,保证你一生妄尽还源,在极乐世界。我们要想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一生能不能办得到?答案是肯定的,人人都能办到,就像善导大师他老人家说的,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也许有人要问,修净土的人很多,为什么往生的人很少,原因在哪里?原因是他所修学的不如法。修行要如理、要如法,如理、如法,没有一个不往生。所以不是法门有问题,是他自己条件不具足。最大的障碍是对这个世间有贪恋、有情执,放不下。所以念佛堂的堂主向来有一句口头禅,真的很重要,时时刻刻提醒你,「放下身心世界,一向专念」,这一向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个方向是西方,一个目标是极乐世界,我们要亲近阿弥陀佛,这问题就解决,什么障碍都没有。所以学佛的人,净土经论也特别重视深信因果,你看在《观无量寿佛经》,「净业三福」这是总的指导原则,经文只有十一句,里面就有一句「深信因果」。一个人深信因果,他心就定,念佛很容易功夫成片。念到功夫成片就决定往生,你真有把握。功夫成片是真放下,心里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这叫一片。每天的功课,身拜阿弥陀佛,口念阿弥陀佛,心里想阿弥陀佛,身口意三业相应,这叫功夫成片。烦恼习气没断,但是这个功夫养成习惯,它产生力量,它能把你的妄想、杂念伏住,这不是断,控制住,它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时候都是阿弥陀佛,这个功夫叫成片。虽然不是很高的功夫,取净土够了,凡圣同居土决定有分,这是信因果的好处。
如果再常常有这个缘分,能听到大乘经,大乘经是讲诸法实相,这句话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宇宙万有的真相,实就是真实,真相是什么?相有性无,事有理无。所以这一切相,《般若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不能说它有,因为它当体即空。《楞严经》上讲得很好,这一切法「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生灭的速度太快,我们无法想像,我们的心太粗。修定的人心细,定有浅深不同,换句话说,也有粗细不一样。佛说到八地以上,他心是细,很细,他能够体会到这个现象的生灭。我们常常引用弥勒菩萨所讲的,那个速度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换句话说,一秒钟它生灭多少次?一千二百八十兆次,弥勒菩萨讲,「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你没有办法执著,你没有办法控制,太快了。经教里佛也常常讲这个事情,叫不生不灭。我们想想,如果真的不生不灭,那这句话不是空话毫无意义吗?它的确是生灭,生灭时间太快,快到什么程度?快到我们没有办法看到它生灭。我们到台北,现在很多人都乘高铁,高铁速度一小时二百八十五公里以上,这样的速度,我坐过几次,速度最高的到三百,三百公里一小时。我们看到铁路两旁边都有电线杆,电线杆距离很远,大概五、六十米一个电线杆。在这样高的速度,我们坐在车里头看不到电线杆,只看到外面一晃一晃移动,看不到电线杆。你想想看,这个速度要是比起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那它已经算太长太长,我们都见不到。如果在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的话,你不知道有电线杆,连晃动都没有,这叫什么?这叫不生不灭。我们从这个比喻当中,你就体会到大乘经里面讲的不生不灭是这回事情,它真有生灭,太快了,完全看不到生灭;八地那样的定功才能够觉察到,九地、十地那就愈来愈清楚,这是事实真相。我们对於这个现象,佛说得很好,你不能说它有,你不能说它没有。你说它没有,它现相;你说它有,相是假的,相根本就不存在,那个生灭太快,你看不出来。所以《楞严经》上讲得好,「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有这么两句话。我们看到弥勒菩萨跟释迦牟尼佛的对话,才完全理解这个事实真相。
所以,无碍心境无非是放下而已。总的来说,放下执著就成阿罗汉,六道就没有,六道这个境界消失,现出来的是方便有余土,就是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佛法界,四圣法界现前。四圣法界跟我们六道相比,它是净土,我们六道是秽土,染污,它是清净。四圣法界里面没有善恶,善恶都不清净。六道有善恶,四圣没有善恶,它有染净。再往上面去,那就超越十法界,到佛的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里面染净都没有,那真的叫净土,染净是对立的,对立都没有。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这个大意,我们重视因果,知道一切都是因果。古人讲的话有道理,「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这个人是自己,自己做不了主。万缘放下,一心向佛,这是最聪明、最有智慧的做法。
《大宝积经》里讲三种无碍,《法界次第》里面讲四种无碍,那是常说的,我们讲经时常常提到。三种无碍里面,第一种讲「总持无碍」,这是说菩萨,「谓菩萨获大总持,於种种善法持令不失,种种恶法持令不生,故一切言语诸法分别悉知,皆不忘失,无所罣碍,是为总持无碍」。这段讲得非常好。我们要问,菩萨获得大总持,这个大总持是什么?世尊在大乘经里面常常告诉我们,佛无有定法可说,所以这个地方的大总持也不是定法。从下文里面我们能体会,这个总持法可以说为是因果,因果是佛法里面的大总持。为什么?你看《华严经》,《华严经》讲什么?讲五周因果,《法华经》讲一乘因果。《无量寿经》也是大总持,它的总持是一句六字洪名,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你能够抓住「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洪名,你一生就念这六个字,万缘放下。有许多同学都听过谛闲法师那个徒弟锅漏匠,他怎么修的?他出了家,谛闲老和尚就教他这一句名号。因为他很笨,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学什么也不行,可是人挺老实,很听话。老法师讲,我就教你这一句,你就好好的念,一天到晚就念,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告诉他,将来准有好处。他老实,什么好处他也不问,他就念,真的是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念,念了三年,预知时至,站著往生,可不容易。谛闲法师把他放在乡下一个小庙,破庙,没有人住,让他一个人在那个地方念佛。附近找了一个念佛的老太太,是谛闲法师的皈依徒弟,照顾他的生活。六个字,大总持法门。
古大德也给我们透了个信息,隋唐时代的大德,透什么信息?就是这些高僧大德常常在一起聊天,谈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讲的一切经里哪部经第一?大家几乎公认,都推崇《华严经》,称《华严》为根本法轮,称《华严经》为一切经教的根本,一切经教是《华严经》的枝叶。好像一棵大树一样,《华严》是什么?《华严》是树根,是树本,本就是主干,其他一切经都是枝枝叶叶,这比喻得好,那《华严》就是大总持。《华严经》到最后,你们想想看,文殊、普贤引导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往生净土,这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华严经》的大圆满在极乐世界,这样才知道,《华严》到最后归宿是归到《无量寿》。清朝乾隆年间,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弥陀经》是小本《华严》,说得有道理,他说这三部经是一部。细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细讲;略说,《无量寿经》;《弥陀经》是介绍,劝导我们往生净土,所以古大德把它列为早晚课,经不长,一而三、三而一。我们要再追问,找第一,首先找到《华严》,从《华严》找到《无量寿》。《无量寿经》四十八品,就是四十八章,哪一章第一?这用不著我们去操心,古大德统统都讲过,四十八愿第一,第六品。四十八愿有四十八条,这四十八愿,哪一愿是第一?古大德也讲,第十八愿。十八愿讲什么?临命终时,十念必生。所以在日本,他们有一派叫「本愿念佛」,他们专讲第十八愿,其他都不要。十念必生,能不能生?古时候可能有,现在人不行,为什么?经上讲得很清楚,十念只是一半,另外还有一半他不具足,所以他有问题。我们看第二十四,经文里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四十八愿,第十八愿是一向专念,第十九愿是发菩提心,所以至少要依两愿十八、十九,才跟经文讲的相应,否则的话,你只有一半。发菩提心,不念佛也不行;念佛,不发菩提心也不行,这是我们在经文里看到的。十八愿,诸位要晓得,就是一句名号,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是大总持。
在此地,在《大宝积经》里的「总持无碍」,我们可以把它总结为因果,就是《观经》上讲的「深信因果」。念佛也深信,为什么?念佛成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是大总持门。你专念阿弥陀佛,在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一生圆满。所以他抓住这个总纲领、总原则。下面讲於种种善法持令不失,修善,专修净业;种种恶法持令不生。我们念佛人,大总持就是六字洪名,我们这句佛号不断,就是种种善法持令不失。为什么这句名号是种种善法?你们想想看,这句佛号扩展就是四十八愿,一句佛号四十八愿都在里头,四十八愿再扩展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一扩展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再一扩展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你看看,归纳起来是一句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展开来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你念这句佛号,是不是於种种善法持令不失?全都在里面,一条善的都不漏。念这句佛号当中,心里什么念头不生,一切恶就断尽,这样你才知道念佛功德之殊胜,念佛功德不可思议。你念久了,你就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入定,念久了,心里一个妄念也没有,就这一句佛号。念佛三昧得到之后,人会开悟。悟了之后,你看他这讲开悟,故一切言语诸法分别悉知,没有一样不晓得,皆不忘失,无所罣碍,一点障碍都没有。八万四千法门,一门通了,一切都通。十方三世诸佛所说的经教,只要你一经通,也全都通。不但通达,而且皆不忘失。这是佛法修学的秘诀。
我们现在要想学经教,世尊讲的这一大藏经教,你这一生能学得完吗?不可能。世间法,过去李老师也常提醒我们,世间法,不说别的,就说那一部《四库全书》,你这一生当中能读得了吗?过去有一年,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跟我讲到《四库全书》,他举个例子,假如一个人从一生下来就会念,就能够读书,一天念八个小时,到一百岁,这部《四库全书》还没有念完。你就晓得世出世间法的修学不容易。可是佛法里头有秘诀,那就是一经通一切经通。为什么?你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通了。因为它全是从自性里头流出来,只要见性就通。佛法没有到我们中国来的时候,我们中国人有没有这个相似的秘诀?有,在哪里看见?在《四书》里看见,你看「大学」里头讲「明明德」,明德是什么?明德就是自性。我们现在是迷了自性,迷了自性不明。明明德,你把明德恢复,就是佛家讲的明心见性,你就能一切通达。明德、自性是每个众生都有,而且是平等,这个东西就是这部论里所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这是真正的自己,找到之后什么都通。世尊在《华严》里面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讲得圆满。如来是讲自性,自性里头有圆满的智慧,有圆满的德能,有圆满的相好,一样都不欠缺,样样圆满。显现出来的极乐世界、华藏世界,自性显现出来的。我们读净土经论,读《华严经》,你就明白了。一部《华严》讲的是什么?全讲的是自己,没有一句是自己之外的,与自己不相干的,一句都找不到。真正到明心见性,才算是把自己找到。禅宗有一句话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自性,佛法修学终极的目标就是见性,就是此地讲的妄尽还源。
底下第二个讲「辩才无碍。谓菩萨获大辩才,於大小乘种种诸法,随众生机,纵辩宣扬,悉使通达,皆无疑碍,是为辩才无碍」,这个意思好懂。怎样才能获得辩才无碍?《华严经》里面讲四无碍辩,说得非常好。辩才无碍的因是开悟,所谓大彻大悟,彻悟也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完全透出来,障碍没有了。我们晓得,自性本具智慧起作用叫辩才,不起作用叫智慧,般若智慧,一切众生个个都具足,释迦牟尼佛有,阿弥陀佛有,毗卢遮那佛有,一切诸佛有,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我们自己要肯定,佛不打妄语,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统统都有,平等平等,无有高下。现在我们的智慧辩才没有了,什么原因?佛给我们说出来,「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句话把我们的障碍原因找出来,而是什么?我们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这三样东西把我们自性的智慧障碍住。只要我们把障碍除掉,把障碍放下,要知道这个障碍是假的,不是真的。障碍真正的因就是起心动念,从起心动念生分别,从分别里面起执著,这都叫烦恼;起心动念叫无明烦恼,分别叫尘沙烦恼,执著叫见思烦恼。我们能把这些烦恼认识清楚,它对我们是有害无益,不但障碍我们开悟,障碍我们证果,对现前来讲,它障碍我们的幸福;你有这些烦恼,你的生活就没有幸福,你的身体就会生病。障碍要是断掉,你绝对不会生病,你没有生病的理由。
所以佛常常教我们断烦恼,实际上就是放下。这么多年来,我们在一起学习,我常常劝导大家,首先放下我执。我执,不懂得什么叫我执。我们从作用上讲,首先放下自私自利,怎么放下法?起心动念常常想到利益众生、利益社会,不要想到利益我、利益我家、利益我的小道场,那错了,那你完全是烦恼在当家做主。我们念头一动就想到什么?正法久住,要想到苦难众生,众生苦,比我还苦。为什么?他们迷而不觉,我现在因为长年受佛法的薰习,有一点点觉悟,比他们幸运多了。如果我起心动念还是为了我,为了我的家,这心量太小,不行。心量太小,出不了六道,要把心量放大,比六道还大,那你非出去不可。我帮助苦难众生的对象是六道?不止,我还帮助十法界,那就超越六道。尽量把心量放大,佛告诉我们,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在这个论本,三种周遍里面,第三就是心量拓开,「含容空有」,这一句就是大乘教里常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要有这么大的心量。心包太虚是含空,量周沙界是容有,包容万有,这是我们原本的心量,本来就是这样的。这是讲突破障碍的方法,都在一念之间。这个东西要不得。所以自私自利要放下,名闻利养要放下,这是世间的东西,根本就是烦恼,对自己可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怎么能搞这个!五欲六尘的享受要放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示现,日中一食,三衣一钵,做出很好的榜样给我们看,我们的肉体活在这个世间,只要维持一个最低限度的标准,身心健康就很好,佛菩萨做出榜样给我们看。最后放下贪瞋痴慢,为什么?它障碍我们的智慧,它障碍我们的德行,障碍我们的相好,障碍我们的智慧辩才。智慧辩才是自性里头本有的,决定能恢复;这些障碍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决定可以放下。道理搞清楚,你就容易放下,你愿意放下;没搞清楚,不肯放下,不敢放下。
放下之后,真的智慧现前,起作用的时候就是辩才,於大小乘种种诸法,随众生机,纵辩宣扬,悉使通达,皆无疑碍,这是真的,一点不假。与学习、不学习没有关系。释迦牟尼佛辩才无碍,他给我们示现,他求学,他学了十二年。可是在中国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不认识字,没有学过经教,没有念过书,你看他放下,他真的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明心见性,他什么都懂。你看开悟之后,我们佛门里宗门教下各个宗派的学者去访问六祖,向他老人家请教,没有一个问题把他难倒。提出问题问他,他不能回答,没有,一生从来没有,这是智慧辩才,我们看到了。他不认识字,你拿著佛的经教向他请教,你念给他听,他讲给你听。而且他真厉害,那一部经你从头念给他听,他只要听上几段,后头不要念,他全知道。我们从法达禅师捧著《法华经》向他请教,我们看清楚了。六祖说,《法华经》我没有听人念过,你念给我听。《法华经》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念完之后,祖师跟他说,行了,不必念了,我全知道了。给他讲解《法华经》的大意,他开悟了。不必听完,听个一段、二段,几句,就全明白。这叫无碍智、无碍辩,通达明了是无碍智,能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讲得叫你开悟,无碍辩。
第三是「道法无碍。谓菩萨获大智慧,於大小乘一切道法及世间种种语言文字,悉能通达,照了无碍,是为道法无碍」。这个我们相信,没有问题。这是什么?自性般若智慧现前。在佛法讲,大小乘一切道法;在世间法讲,世间种种语言文字,没有学过,没有学过他全通达,性德,不要学的,照了无碍。我们从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实验,你跟这一段所说的对照一下,就全明白了。水从哪里现的?也是自性变现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它是物质,虽是物质,它有见闻觉知,它有受想行识。为什么?识变的,就有受想行识;性现的,它就有见闻觉知。它会看,真的它会看,各种文字它都会看,那水没学过,它比我们聪明;它能听,每个国家的语言它都懂,它都会听;它懂得人的意思,我们起心动念它都知道,这是性德。所以这八个字重要,「悉能通达,照了无碍」。学佛的同修大多会念《心经》,你看《心经》开头,「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是什么?就是自性般若起作用,「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是什么?用现代话说,物质的现象、精神的现象合起来就是五蕴。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都是幻相,了不可得,所以世出世间一切苦他没有了。苦从哪里来?苦从迷来,迷了有碍,照了无碍,就这么回事情,般若智慧一照了就无碍。我们现在凡夫是迷了有碍,我们是悉不通达,迷了有碍。如果你能够把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放下,那你就跟观世音菩萨一样,你就悉能通达、照了无碍,真的不是假的。叫道法无碍,世出世间法统统没有障碍。
《法界次第》讲的四无碍智,我们对照前面就很容易明了,就很好懂。《法界次第》讲的四无碍智,「谓菩萨於此四法,智慧明了,通达无滞」,无滞就是无碍的意思,「故名四无碍智」。下面说的这四种法,这在前面讲过很多次,第一个是「义无碍智。谓菩萨了知一切诸法义理,通达无滞,故名义无碍智」。义是义理,法是事相,从相上你能够通达它的义理,这是真实智慧。一切法的义理是什么?相有理无。佛法把整个宇宙归纳为六项来说明,这六个字就是:「性相」,性是能现之体,相是所现的幻相,这是性相一对,是从心现来讲的。「事理」,事理是从能变来讲,就是阿赖耶来讲的,事是差别现象,千变万化,这是事;理是阿赖耶,阿赖耶里面什么东西?心心所,还有二十四个不相应,这是什么?这是义理,这是能变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所变。所以说性相,还要讲事理,我们就懂得,性相是从性,就是讲心现,事理是讲识变。最后两个字,「因果」,识变决定离不开因果。这六个字把一切法统统包括尽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一个都不漏。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明了因果重要,为什么佛在大乘里面,那也是大总持法门,「净业三福」是总持法门,说到「深信因果」。深信因果,你会断恶修善,在六道里面你决定不堕三途,在人天你继续修善,永远保持人天福报。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善恶果报丝毫不爽,这不是人为的,没有人在那里管理掌控,没有,而是什么?而是自然的法则。大乘教里面讲「法尔如是」,就是一切法的,我们就用这六个字说,性相、理事、因果,它本来就是这样,这是一种自然的规则。你能够遵守,样样不违背,随顺自然,这就是道德,我们讲积功累德,就是随顺自然。违背自然那就有麻烦,我们现在讲的灾难。灾难从哪里来的?违背自然的法则。
在佛教没传到中国来之前,我们的老祖宗懂得。所以我学了佛之后,我觉得我们的老祖宗都是佛菩萨应化来的,在我们这个神州大地,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中国人尊重圣贤,诸佛菩萨应化是随心应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印度人尊重佛陀就以佛身示现,中国人尊重圣贤就以圣贤身应现。我那时候初学佛就有这个感触,我向李老师请教,这个看法可不可以?李老师跟我说,理上讲得通,说我们圣贤都是佛菩萨应化的,理上讲得通,事上没证据。说得很好,他身分没暴露,他没有说我是什么菩萨再来的,他没有说破。理上是决定讲得通,应以什么身得度,现什么身。实际上诸佛菩萨慈悲,特别怜悯造业的众生。造业他有苦难,这灾难太多,这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他能不来吗?他来到我们这个世间,示现跟我们普通人一样,看不出来。可是你细心去观察,他真有智慧,他真慈悲,真能够舍己为人,这就不是平常人。他会不会说出来?不可能,他为什么不说?因为他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他说什么?他要说了,那层次很低,不高,大概是什么?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为什么?分别习气没有断。如果是实报土的、常寂光土的这些诸佛如来来示现,决定没有说,这就是什么?他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他说什么!理跟事都要懂,这叫义无碍,就是义理无碍。四无碍,这一条最重要,对於能现能变的这些理他通达明了。
第二个是「法无碍智」,法是事,所现所变的事,「谓菩萨通达一切诸法名字,分别无滞,故名法无碍智」,这一条是对事来说。只要见性,只要大彻大悟,不要学,一接触就明了。我们看到江本博士水实验,水都知道,它不需要学都知道。那个明心见性的人比水高明多了,他哪里需要学!所以我们可以说是,义就是义理、道理明了,没有障碍,法是对一切事。下面两条,第三「辞无碍智」,辞是什么?是言辞,「谓菩萨於诸法名字义理,随顺一切众生殊方异语」。这就像我们地球上,地球上有多少种语言?可太多太多,光是中国的方言就很多,一个省,你看南北的方言就不一样。还有很多地方,南北方言听不懂,在台湾还能听得懂。为什么听不懂?我小时候在福建住过,福建的语言非常复杂,城里跟城外的语言就不一样,你就听不懂。一个福建省可能就有几十种语言,为什么?那个时候交通不方便,没有资讯,住在一个小地区,我看方圆只有几十里,老死不相往来,他一生就住在那里,所以他有他们地方的话,那个区讲话就不一样、就不相同。地理环境的关系,生活方式不一样,习惯不一样,言语不一样。可是这些菩萨不需要学,自然就通达。这种自然通达里面,我们相信最重要的是心灵感应。所以佛菩萨应化在那个地方,随顺众生的语言,随顺他的文字,随顺他生活习惯,随顺他传统文化,教化众生,这叫辞无碍智。四种都叫智,以智为体,不是真正大彻大悟做不到。
末后这一句那决定是大乘,「乐说无碍智」,这个字念去声,念「要」,乐是爱好,喜欢说。你有辩才,你不喜欢说,那就没有法子。菩萨喜欢说,二乘人不喜欢说,所以二乘叫小乘,你不向他请教,他不会主动跟你说。可是菩萨,菩萨你不向他请教,碰到你,他也跟你说,这不一样。所以菩萨对众生的恩惠大。菩萨观机,你是什么样根性他知道,他跟你说话,你一定感觉到很投缘,你欢喜听他的。无论众生是什么样根性,他都有办法接触,都能跟他结善缘。所以头一个结缘重要。佛菩萨如是,我们要会学,学会跟一切众生结缘。佛法里有一句话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你跟他没有缘,你成了佛,你也度不了他。其实这桩事情,佛往往示现给我们看,而实际上佛的方法多得很,无缘也有办法摄受,这才叫无障碍。如果无缘,佛菩萨就没有办法摄受,那就有障碍,那怎么能叫无碍?这个意思要懂。佛示现他不能度,这个人跟某人有缘,佛陀在世,这个人跟目犍连有缘,目犍连去,就把他服了,跟目犍连学佛,释迦牟尼佛跟他没有缘,看到释迦牟尼佛就走了,示现给我们看的,不是真的,这个意思要懂。为什么要做这个示现?劝我们凡夫要跟一切众生结法缘,主要意思在这个地方。我们要能够懂,要能够体会,绝对不是说佛的能力还是不圆满,还有做不到的。我们这样想就全想错了,用我们的心思去猜测佛菩萨,全错了。要知道他有善巧方便,无碍智慧,无碍辩才,无碍的神通,他哪有障碍!
我们在世间,跟一切众生结缘太重要了。心量要拓开,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只是迷悟不同。可是一切众生里面,确实有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应化在其中,我们不知道,肉眼凡夫看不出来。真正是修行人,真正心地清净,如法修行,你接触到大众,你能够体会得到,真的,你能体会到这里头真有再来人,确实不简单。佛教我们,菩萨教我们,连我们的老师也教我们,我在台中十年,李老师就常常劝导我们学生们,广结法缘。他说你将来讲经教学,法缘殊胜。你不跟人结缘,你的听众就很少。我们现在讲经教学,利用科学技术,卫星电视,网际网路,这里头要不要法缘?还是要法缘,他到时候喜欢把频道打开来收看,这就是有缘。虽然每天我们的网路都不中断,电视也不中断,但是就有人他从来不看这个节目,这就是没有缘。你就晓得结缘是多么重要。结缘的目的是利他,不是自利,这一点一定要晓得,起心动念都是利他。如果有自利这个念头就麻烦了,为什么?你出不了六道。自利,你有我执,把四圣法界变成六道轮回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我执。我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别人做错了也是对的,我做对了也是错的。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做对了也是错的?只要有我,你就错了。《金刚经》一开头就教你破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看我相,我,我做了好事,我做对了,有我,四相具足,你是凡夫,你出不了六道轮回。学佛头一个破我执,第二个破法执,於我身不执著,於一切法不执著,这就对了,你真的是做了好事。佛对我们的期望,是希望我们一生当中圆成佛道,我们虽然没有达到,但是方向正确,我是朝这个方向走的,这就对。所以常常要想著,怎么样把我忘掉,一心一意为众生,一心一意为正法,续佛慧命,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帮助他破迷开悟,这就对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