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六集) 2009/8/16 台湾 档名:12-047-007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十五页第四行,从当中看起。
【如人迷故。谓东为西。乃至悟已。西即是东。更无别东而可入也。】
这是贤首大师引经说明,入没有入的相,也没有入的念头,为什么?法相跟法界是一体。自性,也称之为法性,周遍法界,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昨天我们用电视、电影屏幕来做比喻,屏幕就好像是自性、是法性,所有的现象都在屏幕当中出现,任何一个现象没有离开屏幕。我们想想,屏幕里面的影像,对屏幕来说有没有现跟不现?不现没离开,现也没离开,现不现就跟出入的意思是一样的。从这个地方我们就体会,入没有入的相,入只是一种言语提示,让你悟入真实的境界,这就对了。不但是释迦牟尼佛一生说法,他给我们说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为众生说法都是善巧方便,引导人破迷开悟而已,那是方法、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叫你觉悟。觉悟了,凡夫就变成佛菩萨,不悟,迷了,佛菩萨就变成凡夫,凡夫、佛菩萨也是假名,都不是真的。你从这个地方,你才真正能体会到,善巧方便,随缘妙用。
前面四德里的第一条,你真正能够体会到,体会到之后那就其乐无穷,这不是从外头来的,是自性里面的喜乐,本来就是这样。佛法里面讲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常就是永远不会断的,那个欢喜心我们一般人、迷的人体会不到。我们一般人喜,喜是烦恼,为什么?喜的对面是悲,它是对立的。自性里面的喜乐它不是相对的,相对的没有了,绝对也说不上,真的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说不出来,也不能动念头,不能去想,一想就错了,就落到十法界,就落到六道三途里面去了。所以一真法界我们无法想像,不想它就现前,你想它就不能现前。这也就是我们从这桩事情真正明了,科学家、哲学家甚至於神学家见不到诸法实相,原因是什么?他们没有离开思惟,没有离开想像。思惟、想像就是佛经讲的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个东西全是虚妄的。妄永远没有办法见到真,怎样才能见真?把妄放下,真就现前。真在哪里?就在当下,你从来没有离开过,只是你迷而不觉。迷了之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它就造业,这个很可怕。业里面虽然有善业、有恶业,善业感的是善报,六道里的三善道,记住,六道里的三善道,恶业恶行感的是六道里的三恶道,无论是善与恶你出不了六道轮回。六道轮回苦!你永远离不开这个苦的环境,佛在经上把六道形容为苦海,苦海无边。
出离,在理论上讲不难,放下就是!回头是岸。为什么不能回头?无始劫来六道生死染的习气太重。习气的根是什么?根是我,你看六道里的众生哪个人不说我,我就是所有一切习气的根。我执!这个事情是麻烦的根本,你这苦难有得受,不止这一生,无量劫受到今生,从今生还受到无量劫后。能有出期吗?有,只要你回头就出去了,只要你放下就出去了。放下什么?不再执著我。《金刚经》上说得很明白,跟你讲事实真相,诸法实相是什么?「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真的。再深入给你讲,「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见是什么?见是念头,不但不著相,念头都没有。不著相的是菩萨,念头没有,成佛了,《金刚经》前后两半,前面是菩萨,后面是佛。我们今天不要说见,就是相我们都放不下,我们天天生烦恼,烦恼从哪生?有我、有他,有你、有他,这就四相具足,我相、人相、众生相,众生相我们今天讲空间,一切万物,寿者相是讲时间,殊不知时空在自性里头都没有。
现代科学家我们也不能不佩服,近代科学家发现时间、空间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发现很了不起,殊不知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就讲得这么透彻。《百法明门》里面,这是教初学的菩萨,教一年级的小菩萨,就跟你说,九十四种有为法全是假的。一开头就跟你讲心法是假的,我们今天讲的精神现象,不是真的,精神现象是假的。再跟你说物质现象也是假的,当体即空,不是真的存在。我们今天看到这个现象好像是真有,就像看电视屏幕一样,好像是真有。我们用电影来比喻,你就更清楚、更容易觉悟。电影的银幕一无所有,放映的时候银幕上的画面也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佛用这个来做比喻,我们现前的世界,六道也好,十法界也好,就跟电视屏幕上的影像完全一样。电影银幕上的现相,我们知道一秒钟他放幻灯片二十四张,幻灯片张张不一样,没有一张是相同的。我们在电影银幕上看到是什么?相似相续相,它移动太快,一秒钟放映机的镜头开关二十四次。一打开,一张画面投影到银幕上,关起来就没有了,再一打开,第二张接著出来。它太快,二十四张,我们的眼睛被欺骗了,认为画面上是动的,其实没有一张是动的,全是一张一张独立的幻灯片,移动太快了。
现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我们感官当中的宇宙,一秒钟放多少张?一千二百八十兆。二十四张就把我们欺骗了,现在是一千二百八十兆,我们完全不知道是假的,完全不知道性是清净的。银幕是代表清净、代表自性,画面是代表阿赖耶识,阿赖耶识能生能灭,它是个生灭法,生灭都不可得,它时间太快了。实在说,就拿我们电影银幕来做比喻,二十四分之一秒已经是不可得,我们没办法得到、没法子控制。所以弥勒菩萨说,这个幻相速度太快,极其微细,不可执持,你没有办法执著它,你没有办法保持它,永远不可能。也就像我们玩万花筒一样,万花筒你看,接近成一个图案,你一动就没有了,你再想找这个图案出现不可能,只有一次,没有第二次。佛告诉我们,宇宙之间现象亦复如是,在什么时候?经上讲得好,就在当下,整个宇宙的出现是当下一念,宇宙的消失也是当下一念,一念灭了,宇宙就消失,一念起,它又生了,这才是事实真相。不管它怎么现,都不可以执持,你想执著它,你想占有它,你想控制它,那叫造业。业也是虚妄的,也不是真的,但是怎么样?你要不舍弃的话它有果报,它有十法界,十法界它显现的,它有六道,它有三途,它有苦乐,有种种报应;种种报应全是在梦中,佛说梦幻泡影。
众生可怜,众生苦!不管你有没有心,你有没有念头,求佛菩萨保佑加持,没有念头也有感应,为什么?因为他跟自性是一体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跟我们没有差别,一体,所以他有感觉。这篇文章里面讲的一体、二用、三遍,这个三遍厉害,这个三遍是自性本来就这样。我们起心动念,这个念头立刻周遍法界,没有时间的,不像我们现在讲光的速度,电磁波的速度,一秒钟三十万公里,它有速度;我们念头没有速度,念头才一动立刻遍法界虚空界,这个多厉害。而且出生无尽,千变万化,出生无尽,出生无尽这一条,我们学这部东西的时候,这一句我学得很辛苦。为什么会出生无尽?我也想了一、二个星期,最后想到什么?想到小时候玩的万花筒,万花筒不就是出生无尽吗?你看那么简单,三片玻璃,里面放一点碎纸片,不同的颜色,你一转动它,看它的图案在变化,出生无尽。你从早到晚去转,几千个图案,几万个图案,没有两个相同的,自性法尔如是。自性出生无尽是无量无边的世界,在佛法讲是无量无边的法界,法界没有数量的,出生无尽。第三个含容空有,多圆满!含是包含,大乘教常说心包太虚,那就是含空,你的心量包虚空,有是什么?有是万物,森罗万象,能生万法,宇宙之间所有一切法,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是有,都在你心量里头,没有一样是心外之物。
所以,佛心平等,为什么平等?不分别就平等。不执著就清净,心就清净,不执著就清净,烦恼没有了。不分别就平等,分别就不平等,有我、有你、有他就不平等。但是要晓得,执著、分别、起心动念,自性里头没有,这东西从哪里来?也是自性变现的,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自性里面有的那是真的,有的是什么东西?见闻觉知,这个叫自性、叫法性,这是有。在常寂光里面没有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完全没有,一片光明,这个光明里面有见闻觉知。它能现相,无论现什么相,现相里面有见闻觉知,这个要知道。这桩事实我们很不容易懂,所以我们学佛,对古德不能不佩服,古时候没有科学,这人居然能相信,我们不能不佩服。现在人比古人聪明,实际上比古人烦恼重,不相信,怀疑多,拿证据来给我看,没有证据不相信。这就是不及古人的地方,古人没有证据。现在科学发达,给我们找出很多证据,证明佛在经上讲的都符合这些证据。水是矿物,有见闻觉知,它能听、它能看,它懂得人的意思,它也就懂得所有一切万事万法见闻觉知的意思。我们会起念头,家里养的狗、养的猫,它有没有念头?我们的念头水知道,小猫、小狗的念头水知不知道?知道。怎么能证明它知道?因为它会看、它会听。你看我们写著各种不同国家的文字贴在水瓶上,它都知道,它认识字,懂。我们写个「爱」字,你看它的结晶多美;写个「恨、讨厌你」,你看它的反应结晶非常丑陋。知道!无论写哪一国文字它都懂,我们人不懂,水懂。听音乐,古典的音乐,它的反应很美,现在西方摇滚乐,它听了之后,图案就很乱,好像也是忧虑烦恼。水如是,念珠这个物质它会不会听,它会不会看,它懂不懂人的意思?懂,跟水一样。
我们中国老祖宗教我们「慎独」,就是一个人,没人见到的时候,你一个人在房间里,你的思想言行都要端正,不能有一点随便,为什么?天地鬼神见到。现在我们知道,不但天地鬼神见到,你这房间里面桌椅板凳都见到,你的墙壁砖头瓦块都见到。为什么?它统统都有见闻觉知,而且见闻觉知这个能量,立刻就遍虚空法界,你怎么能不慎独?怎么可以随便?随便就不恭敬。我们学普贤菩萨礼敬诸佛,所有一切万事万物统统是诸佛,《华严经》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句话我们真的才体会到它的意思。情是有情,有情之外是无情,花草树木叫无情,山河大地无情,自然现象无情,现在告诉你,这些无情、有情众生统统都有见闻觉知。你的起心动念能瞒过谁?不要隐瞒,隐瞒就是烦恼,隐瞒就是罪业。所以佛经教我们发露忏悔。古今中外这些圣哲、诸佛菩萨、大善知识都是教我们,我们能把自己的过失统统说出来,说出来你心里就舒畅了。所谓把你心里所含藏的怨恨、一切的过失统统把它吐出来,你吐得愈干净你心就愈清净,清净心现前。清净心现前,给诸位说,在佛门叫阿罗汉。平等心现前,在佛法里面讲,你成佛了,你是佛菩萨。清净心就是我不再执著,我知道宇宙是一体的。善恶,各人的造化不一样,各人的际遇不相同,总的来说就是缘分不一样。什么时候知道忏悔,忏是说出来,悔是改过,不再造。佛菩萨教导我们,我们是六道凡夫,习气真的是重,很不容易改过来,先让你解悟,那就多听,多听有好处。听多了慢慢的不知不觉它起作用,起什么作用?恶的事远远离开,自然离开,善的渐渐接近。
现在很多我们说学佛的同学,为什么学佛功夫不得力?我在讲席讲过很多次,多少次我都记不清楚了,我常常讲,我自己做例子,在这一生当中学佛五十八年,还没走样子,靠什么?天天读经,养成这种习惯。天天接触圣贤人,读经就是听圣贤人教诲,养成习惯,不知不觉自自然然远离邪恶,随顺性德。我们从这个地方你去想就会明白,为什么功夫不得力?天天念佛、天天拜佛、天天打坐,很不错,烦恼去不掉,没有经教的薰习。清凉大师跟我们讲修行的次第,第一个是信,信了以后是解,你看没有解,信了,解没有,他就有行,行就出差错。出差错他自己并不知道,还以为很正确,问题就出在这里。今天无论是出家的道场、在家的道场,出家的道场寺院、庵堂,在家的道场居士林、莲社,这一类的居士道场,疏忽了经教。你想想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他干的什么?他天天在讲经教学,不是领著大众在念佛打佛七、打禅七,没有!查遍《大藏经》,释迦牟尼佛对这个事情一天都没干过,就是教学。教学没有形式,这就是以前章嘉大师教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释迦牟尼佛碰到一个人,跟他讲几句话是教他、是教学,两个人也是教学。坐在树下找来的时候教他,走著路也是教他,碰到人就教,不是言教就是身教,自己做出样子给他看。四十九年教学没有中断,他不说话的时候他现的相是在教人,给人做好样子。我们今天学佛功夫不得力,把教学疏忽了,我们有信,也有行,没有解,也没有证。古人这四个具足,信解行证,咱们现在有信、有行,没有解,所以你也没有证,毛病出在这里。
烦恼习气非常重,烦恼习气是什么?造很重罪业不知道,这里头最严重的是嫉妒障碍,心量很小,不能容人,不能成就人。成就人可以,你不能在我之上,你要在我之上,我就想尽方法来压你,去障碍你。你有一点小成就,在他之下,他很欢喜,这佛法就衰了,造成什么?一代不如一代,水平是不断往下降,它不往上提升。师父是这样的,徒弟比不上师父,将来他当了师父,底下徒弟不能超过他,那就一代不如一代。你看这个罪业多重,造成现在佛法里没有人才。佛法不是没有人才,是一代一代往下压,压下去了,压到最后没有了。所以我常常劝同修们,无论在家、出家,我有机会都提醒几句,要培养人才,希望下一代比我好,佛法就有救了,就兴旺起来。不能下一代不如我,那就可悲,你得痛哭流涕,为什么底下一代不如我?古时候做官的,你看他戴的帽子,那个帽子像楼梯一样,前面矮的,后面高一层,那个帽子叫什么?叫进贤冠。戴这个帽子就想到,我是这一代,后一代高过我,他是这么个想法。时时刻刻提醒你,后来居上,代代兴旺。现在什么?现在那个帽子戴反了、戴倒了,我在上,后头要往下,反过来,后一代不能超过我这一代,那完了。学佛学得再好、修得再好,一身的罪业,你的前途,你将来到哪里去,你不能不知道。
学佛要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念念为众生想,念念为社会想,不能为个人。全心全力帮助别人、成就别人,这里头要有智慧,还防范不能让他生烦恼,不能让他起贪心,不能让他变质,这里头有智慧,真正是善巧方便,利益众生。无论在家、出家,中国古人常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夫虽然没有权力也没有地位,做得很辛苦,做得很难,但是怎么样?要做。至少我一个人,从我心开始,从我开始,我要做个好样子,在大众当中,我在群众里做个好样子。好样子怎么做?我有信,我有解,我有行,我有愿,就是好样子。我对於佛菩萨所说的经教能够理解,不必多,学一部经我就能做到一部经。学了三皈依,三皈做到,学了《十善业》,十善业做到,学了《弟子规》,《弟子规》做到,学了《了凡四训》,《了凡四训》做到,你的责任尽到了。救自己、救你家庭、救社会、救这个民族、救国家、救世界,你已经做到了,在你的岗位上,你做到了。如果你有福报,福报不要自己享,自己享没有智慧,享完就没有了,福报是前世修的。我有福报,跟一切众生共享,那你是享福报当中又修福报,你的福报生生世世享不尽。修福报里面无比殊胜的福报,是为正法培养人才。我没有能力、没有智慧,我不能教,不能教护持就行,这个你得有缘分,缘分也是福报。你真正有这个愿心你会遇到,佛菩萨会帮助你。遇到一个年轻人,可造之才,你成就他、帮助他,给他学习的环境,就成功了。所以我常常赞叹韩馆长的功德。
这次回来,我回到我出家剃度的老庙圆山临济寺去看了一看,非常感慨。我在那里出家,出家那个时候我的愿望希望在这个道场一辈子讲经。我不愿意做执事,不要做住持,不要做当家、知客,这都不要做,为什么?那个分心,那要忙著寺庙的事。寺庙人多,我一个人不工作没关系,如果常住对我了解,能够照顾我,我专心研究经教,天天在寺庙里讲经。经忏佛事可以照做,白天照做,晚上讲一个半小时、两个小时的经,那时候多半是一个半小时。要是天天在这个庙里讲,讲到现在是五十一年,这个庙还得了,这个庙不但是台北市第一,台湾第一,全世界第一。可是不行!老和尚不愿意,老和尚希望我放弃学经教,跟大家一样做经忏佛事,如果不放弃,这寺庙你就不能住,你就得离开。我那时候很苦恼,两条路,一个就是赶经忏去,另外一条路就是还俗,这么大的压力,遇到这样的困难。那时候韩馆长是我的听众,我每次讲经她都来听,听众。她看到我闷闷不乐,问我什么原因,我说现在我遭到这个困难,我在想怎么办。她回家跟她先生商量,想帮助我。寺庙不能住,她家里还有个空房子,带我去看,我看了很满意,比寺庙里的寮房还好。我又不敢做主,我带她到台中见李老师,向李老师回报,老师同意了。我住到她家里,她租道场给我讲经,借地方给我讲经,租的讲堂大概也就这么大,坐个三、四十个人。早年讲经的时候听众人不多,二、三十个人就很多,五、六十个人那就不得了!就这么大的讲堂。租、借,能借到就借,借不到就租,我讲经就没有中断。遗憾的是不能在一处,在一处影响力就大了。
我就想起古人一句谚语,我的体会就非常之深,古大德告诉人,「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香」,这句话我从我自己一生的遭遇当中体会到了。很多人护持、礼请,好!我也很热情,还真的想在那里长住,可是真的不到三年就变化,人心变了,他不喜欢了,他这一不喜欢,我就得走路。以后我就发现,最殊胜的不要超过两个月,那种热情、温度不会降温,不到两个月赶快就走,明年、后年再来。所以我讲经就变成流动性的,在全世界许多的大城市都去过,最少也得讲个三、五天,最多的讲一个多月。在外国,两个月的时间都不可能,到处讲。李老师说得好,这对你自己没有问题,你自己在信解行证上没有障碍,但是对整个佛法来讲,没有贡献。在一个地方有贡献,这个贡献是影响力,如果五十年在一个地方讲的话,这个地方真的是世界闻名,那影响力太大了,而且能培养人才。
法师怎么培养出来的?听众里面选拔的,常常来听经,记忆力好的、理解力好的,都能培养成为讲经人才,把他挑选出来复讲,我们在台中讲经就这个讲法。李老师是每个星期三在慈光图书馆讲经,我们自己有个小组,只有七个同学,在一块学习经教、学习讲经。我们七个人的小组,就是第二天,每个星期四,在台中莲社小教室里面我们复讲,把老师昨天所讲的经重新讲一遍。我在台中复讲过两部经,第一部是《金刚经》,从头到尾我讲,第二部是《大佛顶首楞严经》,也是一堂不缺,从头到尾讲下来。弘法人才是这么培训出来的,不必要另外教,不操心,就是你复讲。我们这七个人都是学讲经的,都是跟李老师学习,互相在一起切磋、琢磨,十年如一日。我离开台中,好像他们慢慢就解散了。这样培训出来的,不必另外上课。你想五十年的讲席,我相信至少能培养五十个人出来,这功德还得了。所以这一点就没能做到。
今天讲护持佛法,这是第一桩大事,就是提供一个安定的环境。不能说我高兴了,我就喜欢、欢迎你来,不高兴了,你得走路,那就完了,全功尽弃。这样的护法那真正是菩萨,不是凡人,能长期的照顾你。我这个成就我感激韩馆长,没有韩馆长就没有我的成就。我在台中学了十年,韩馆长照顾我三十年,也就是三十年没有间断讲席,这是她的功德。三十年我成就了,她走了,再就遇不到第二个韩馆长。我现在到这种年龄,我所知道的不能不说出来,让大家都明了,遇到缘要抓住。我这么大年岁,随时都要走,自古以来,人有春夏秋冬,你出生到二十岁,这人生的春天,最好的时候;二十到四十,是人生的夏天,真正成长的时候;四十到六十,人生的秋天;六十到八十,人生的冬天,八十以后没了,随时准备走了。所以这些没有人说的话我得都说了,我这一生没遇到,我都说,希望大家都知道,如果遇到有这样的环境,珍惜,能够培养一个、两个人出来,无量无边的功德。找年轻人,冷静观察,有德行,能信、能解、能行,你去帮助他决定没有错,决定会有成就。帮助他、照顾他要有限度,日常生活能过得去,不可以奢侈,要是养成奢侈的习惯的话就增长贪瞋痴,那就害了他,这个要知道。接受栽培的,无论是出家、在家人,也要能有智慧、能理解,远离五欲六尘。
我这一生过来的,很多同修都知道,我这一生三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全是韩馆长她一手包了。一切人对我的供养,全部归她管,还不能查她的帐,还不能问多少钱,「你查帐?你对我怀疑?算了,我不干了」,她就来了。我从来不问,我只要天天可以上讲台,这桩事情你帮我照顾好,我就感激了,其余的全归你。我们能相处三十年,她要的我不要,我要的她不要,我们当中没有冲突。如果我们在利益当中有发生冲突,这就不行,那就住不久;长久决定要知道在利益上没冲突,才能够相辅相成,互助合作。我们在道业上、在讲经的经验上,年年提升,月月增长,法喜充满。年轻的时候有体力,初到美国,我还算不错,没时差,下飞机就能办事。从台北飞到洛杉矶,一下飞机,那边迎接的人送我到讲堂,讲堂就挤满了人听我讲经。有一次好像遇到是假期,我连续讲三天,那在美国很少,连续讲三天,一天九个小时,上午三个小时,下午三个小时,吃了晚饭再讲三个小时。那时候我讲经是站在讲台上,下面是坐著听,坐著听的有些年岁大的,六、七十岁的,都坐不住了,我的精神还很饱满。那个时候我差不多也六十岁了,二十三年前,一九八三年、八四年那个时候。这一段的历史,诸位要是冷静去观察,看到佛法是怎么样衰下来的,你看到了。如果真的有这种大福德的人,不是没有,无论在家、出家,有,很多!他没想到,没有想到帮助佛教培养人才,帮助年轻人、成就年轻人,没想到这个。这就是对於佛法教育疏忽了,而重视什么?重视在经忏佛事法会,重视这些,他们所培养人才是培养这些人才。佛学院毕业也是经忏佛事,没有说佛学院毕业出来之后在寺院讲经,没有。佛教被社会看成迷信,原因在此地,我们不能不知道。这个地方就是迷悟的问题,我们把方向迷失了,宗旨迷失了,走错了。比喻里面这个容易懂,他说人迷失了方向,是你迷了,方向有没有随著你迷改变?没有,东还是东,西还是西。你以为东是西,西是东,那是你自己迷失,关键是要你觉悟得快。
【众生迷故。谓妄可舍。谓真可入。乃至悟已。妄即是真。更无别真而可入也。此义亦尔。不入而入。故云入也。】
这是解释入的意思,大乘经教里面讲,必须把这个理跟事搞清楚、搞明白,你才真的不迷,你才懂得祖师讲入、讲出的真实义,不是一般众生的知见。一般众生知见,真的以为可以出、以为可以入,错了,入出是一不是二。根本没有出,哪来的入?根本没有入,哪来的出?这是什么?原本是一体,你从来没有离开这一体,这一体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你从来没有离开过,悟在里头,迷也在里头。给诸位说,一真法界在里面,十法界也在里面,六道三途都在里头,只是迷悟造成你自己不同的感受。诸佛菩萨应化在三途,在畜生、在饿鬼、在地狱,他有没有苦?他没有苦,为什么没有苦?因为他知道没有出入。甚至於跟你讲,他不知道有什么叫六道三途,他不知道,为什么?他没有分别。有分别才有十法界、六道三途,分别出来的,没有分别就没有。有分别就有苦乐,人天乐,三途苦;没有分别,在人天,你没有感受到人天的乐,在三途,没有感受到三途的苦,他心平等的,他心清净的。也就是说,清净平等心无论在哪一个地处,他都丝毫没有变更、没有变化,这叫真乐,这叫法喜充满,这叫常生欢喜心。孔夫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跟这个很接近。
所以我们从圣人、从佛菩萨那里晓得,喜乐是自性的性德,从哪里来?从学习来。学是闻法、是听教,听老师的教诲,古圣先贤的教诲,古圣先贤不在我们面前,展开经卷就是,没有两样。对於古圣先贤一定要有恭敬心,一分恭敬得一分成就,十分恭敬得十分成就,老师在不在没问题。二千五百年前孟子,孟子出世的时候,孔子已经不在,孟子学孔子,以孔子为老师,老师已经不在了,孔子的著作在,他就依照孔子的著作去学习。有不能理解的地方,学习,头一个读诵,把它念熟,第二个是正确的理解,不能理解的时候向孔子学生请教,那个时候孔子的学生都还在,向他请教。明白之后,真干!就落实了,乐在其中。所以真正的喜乐是从学习来的,习是实践,是做到了。最近我们看到一个人,北京的胡小林,他尝到这个滋味了,法喜充满,说不出的快乐。这说不出的快乐从哪里来的?学习《弟子规》。学《弟子规》,把《弟子规》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家庭,落实在公司,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其妙无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在《弟子规》里面都有答案,他把它用活了,真的所谓是活学活用。前天给我打个电话,说我快乐得我忍受不了,给师父打个电话,来告诉我他快乐的样子。真的,一点不假。你要是在大乘佛法当中学习,这个喜乐超过《弟子规》不晓得多少倍,不是从这里过来的人他体会不到,给他讲他也体会不到,没有深刻的印象,唯有过来人。所以古人有个比喻好,佛法里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水是热还是凉,跟你讲你怎么也体会不到,亲自去尝一口就明白了。必须自己做,自己才能够尝到滋味。
下面这几句话非常重要,众生迷,以为妄可以舍、真可以入,他能不能舍?他不能舍,他能不能入?他不能入。为什么?他有分别心,分别心就是个妄,有执著心,执著心也是妄,妄不能断妄,真才能断妄。真是什么?真是放下分别执著,觉悟了;放下分别执著,再去找个真,又是个妄,这是事实真相。古今以来多少修学的人这一关不能突破,也就是说放不下。所以佛的经可不可以读?可以读,但得会读。佛的话能不能听?可以听,得会听。过去禅宗这些祖师测验学生,我们在语录里常常看到「会么」,这句话高明,意思深,你会么!会,他就进去了,就觉悟;不会,又迷惑了。原先被世间法迷了,现在世间法他放下,被佛法迷了。佛不迷人,人自迷。佛怎么不迷人?你看《起信论》里面说得多好,教我们或者是读经,或者是听教,听老师讲经教诲,要用什么样的心态?第一个「离言说相」,你听经不要执著他的言语,你要把他的言语放下,听,一面听,绝不放在心上,不要执著他的言语,这第一个。第二个「离名字相」,他讲这些名词术语,菩萨、佛、罗汉、戒定慧,讲的这些术语,三途六道、十法界、一真法界都是术语,这些术语是交换意见的一种工具,不要执著它。第三个是「离心缘相」,听懂就懂,听不懂不要想,愈想愈错,为什么?你想是用分别执著心,不是真心。它从真心流露出来的,真心里头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必须我们自己也没有分别执著,也没有起心动念,完全懂了。我们还有的时候就听不懂,听懂是什么?是你自己以为懂,不是佛的意思,你自己的意思。开经偈里面讲「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是什么?没有意思,有意思是凡夫的,如来真实义是清净平等觉,没有痕迹的。那是什么?那是你的自性,是你的真心,你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那才是真实义。所以佛不迷人,佛不骗人,是你自己不会,宗门教下、念佛法门,没有一个是例外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成就也是一样的,完全相同,问题就是你会么?不会。会,你全得到了。
六祖惠能大师为我们所示现的,那个人会了。能大师一生当中还不就听过一次经,五祖忍和尚在半夜召见他,这什么?怕嫉妒。你就想嫉妒障碍多大,唐朝时候就那么严重,现在你就知道这是正常的。五祖一传法,半夜叫他赶快走,逃命,怕人家害他,你看那么严重!半夜把他送走,老和尚把他送走,指示他往南方逃。那时候能大师问他到哪里去,「你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躲在猎人队里面,为猎人服务,那是明心见性的菩萨,替猎人烧饭,做厨房。天天看到打猎,那些畜生被猎人杀掉的,他慈悲心,给这些野兽祝福,伤得轻一点的他都把它放掉,伤得重一点的没法子了。猎人吃肉,他吃饭吃肉边菜,拿一点青菜在锅里一起煮,煮出来,肉给猎人,自己吃青菜。十五年,时间不短!十五年,大家把这个事情渐渐淡忘,他出来了。真的一出来就成名,遇到光孝寺的住持,讲《涅盘经》,正好门外还有个幡,那个地方我去过,那个旗杆还在,「风动幡动」就发生在那个时候。印宗法师讲经,有两个人在争论,「风动」,那个说「不是风动,幡动」,两个人都不服气。惠能听到了,走到旁边告诉他,「仁者,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他说风也没动,幡也没动,你们两个人心动。这两个人听这话一惊,真高明。
印宗法师下台之后,就问他们三个人在谈什么,就说这个事情。印宗法师一听就知道,他说从前曾经听说,第六代祖能大师接受五祖的衣钵,他就想到,你不是凡人,你是不是?惠能大师承认。他说衣钵呢?把衣钵打开,大家一看,真的不是假的。印宗给惠能剃头,所以印宗是惠能的剃度师。剃度完了之后,印宗了不起,回过头来拜他做师父,这什么人能做到?一点嫉妒心都没有,把他自己一生在南方弘法利生的成就双手奉献给他。印宗聪明、有智慧,水涨船高,把六祖托起来之后,大家心里明白,他的境界不跟印祖是平等做不到,只有超过印祖,至少跟印祖是平等才能做到,比他低一层的做不到。惠能大师会下成就的人,就是明心见性,达到跟他同样境界,四十三个人,印宗法师是一个,真正成就人。能大师的缘好,太殊胜了,遇到这么个护法,这么个老师,也是学生。老师是什么?他的剃度师,遇到这么好的剃度师。回头来剃度师拜他做老师,就变成一个学生,太难得了,太稀有了,都是菩萨示现,做榜样给我们后人看的。
所以他一生,就是那天晚上,我估计充其量不过两个小时,一生就听那么多,他一听就开悟,会嘛,真放下。讲到离四相,他四相真离了,真的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后半部还没讲到,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彻底悟了,后头就不要讲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通了,不但释迦佛讲的,十方三世所说的一切法也通了,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样不通达,为什么?自性智慧是圆满的。我们今天麻烦在哪里?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把自己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统统盖住,透不出来。佛法没有别的,智慧不是求的,德能不是求的,相好不是求的,你求不到,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圆圆满满,一丝毫不欠缺,人人都有,平等。你迷,并没有失掉,只是有障碍,不能现前;你悟了,障碍没有了,它就现前。能大师悟了,他就现前,怎么悟的?放下就悟了。跟一切众生用什么心态去对待?平等心、清净心。
我们再照著经典的标准来说,清净心是阿罗汉的境界,阿罗汉、辟支佛,平等心是佛菩萨。慈悲心表现在外面,这个慈悲是平等的、是清净的,没有染污的,没有高下的。看众生跟看佛是一样的,造作恶业的众生,堕落阿鼻地狱的众生,他看到的时候跟阿弥陀佛、跟毗卢遮那佛没有两样,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是他给我们示现的。我们今天有差别,这是好人,那是坏人,我们的恭敬不平等,我们永远入不了这个境界,关键在这里。他为什么能入?他看到是法性,相中见性,性是平等的,性是清净的。这就是《三字经》上讲的「人之初,性本善」,从自性上看本善,不善是什么?不善是他的习惯,那是被染污的,不是他本身。好像黄金一样,掉到粪坑,那多脏,可它本质没有,把它冲洗干净,纯金,丝毫没有受影响。他们看到的是金,我们看到的是粪里面的东西,就这么个道理;他们看到的是真相,我们看到的是妄相。
如果你把这个道理参透,你对於造作一切坏事、造作恶业的人,你就不会责备他。你心里看了怎么样?如如不动,见如不见,听如不闻,他到这个境界。变坏了、学坏了,要怎么样帮助他回头,这就对了。能不能回头?决定能回头。回不了头是我们的智慧不足,我们的方法有问题,不怪他,回过头来怪自己,这就是古人讲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问题能解决。如果不知道自己的过失,过失都在他,永远不能解决问题。世出世间大圣大贤都是这样教导我们,所以佛法叫内学,不是外,都说反求诸己,反求诸己这是内。我不觉悟,怎么能帮助别人觉悟?我不守规矩,怎么能帮助别人守规矩?我不持戒,怎么能帮助别人持戒?《弟子规》是什么?《弟子规》是戒律,《感应篇》也是戒律。《了凡四训》,了凡先生如果他那天不去看云谷禅师,他一生就受命运的拘束,孔先生给他算的决定没错。这也是缘分,去看云谷禅师,云谷禅师给他一开导他明白了,命是自己造的,福是自己求的。人有命运,命运从哪里来?过去生中所造的善恶,业报。过去生中造的善,这一生来享福,过去生中所造的不善业,这一生当中要受苦。
人在这个世间,佛跟我们讲两种业,一种叫引业,引导你到这个世间来投胎。引业是什么?你过去曾经修五戒十善,五戒是引业,引导你来投胎。我们再看五戒这个教学法,全世界每个国家民族,他们的老祖先教导的统统都有。在我们中国老祖宗教我们五常仁义礼智信,仁就是不杀生,仁者爱人,你怎么会杀人?义,义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合情合理合法,你不会偷盗,不偷盗是义。不偷盗我常常讲,决定不能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我还想占一点便宜,这是盗心,虽然没有做这个行为,你的心是盗心,你还有这个念头;念头都没有,这是不偷盗清净了,这条戒圆满了。不邪淫,不淫就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中国人讲仁义礼智信,佛家讲杀盗淫妄酒,意思是一样的。你再看看其他宗教,我跟很多宗教往来,看他们宗教的经典,五戒十善全都有,共同的科目。引导你到这个世间来受人身,得到人身之后,一生富贵、吉凶祸福不一样,这是什么?这是另外一个叫满业。这种业跟佛经上讲的三种施有关系,你施财,你财富圆满;你施法,你智慧圆满;你施无畏,你健康长寿,这个又不一样,两种业。第一种引业相同,我们都得人身,可是我们一生吉凶祸福、富贵穷通不一样,道理在此地。这就是什么?这是属於先天,过去生中修的,所以人有命运,「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是你前生修的。
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断恶修善,命就改了。云谷禅师一开示,了凡先生立刻就明白了,可以改的。他马上就发愿,我愿意行三千桩善事,求功名,他命里没有功名。功名就是现在人讲的学位,最高的进士,进士就相当於现在博士学位,举人相当於硕士学位。有这个学位他就可以做官,他命里没有这个学位,没有这么高的学位,他只有秀才。所以他就发愿求功名。三千桩善事做了十年,辛辛苦苦做了十年才做圆满。可是他这个心一发,他到第二年命运就改了,第二年参加一次考试,算命的给他算的是考第三,结果他考第一名,就提前了。你看善事行了还没有圆满,果报就现前,他就有信心了,全家行善,断恶修善,一生一帆风顺,真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了凡先生命里没有儿子,后来他求,在佛菩萨面前求,得了个好儿子。就是头一个三千愿满的时候,又发愿,发愿行三千桩善事求儿子,结果第二次四年就圆满,三千桩善事就圆满了,果然得个儿子。儿子好!一个儿子,好像他这个儿子又生了大概六、七个儿子,所以他孙子多。现在了凡先生的后裔都非常好,跟我有联系,没见过面,有联系,真人真事。用他这种方法改造命运的人,在中国旧社会里的人太多了,人家没有写出来,他写出来,对社会的安定和平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人遇什么样的灾难,绝对不可以怨天尤人,怨天尤人那你是有罪过,你做错了。遇到灾难的时候反过头来想自己,哪些地方做错了,忏悔、改过自新,问题解决了。过去人几乎大多数人都懂得,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一般讲社会灾难少,没有现在这么频繁,它都有道理的。后面一句话是总结,说得好:
【入与不入本来平等。同一法界也。】
『同一法界』,才是把真正的根源给我们说出来,同一法界就是同一自性,同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这一句话,自性清净圆明体,贤首国师讲了一句,六祖惠能大师讲了五句,五句跟这一句的内容完全相同。他说「何期自性」,自性,「本来清净」,自性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就是佛在《华严经》上讲的,一切众生本来具足如来智慧德相,这统统都包括了。头一个讲智慧,第二个讲德行、能力,德能,相好,相好就是我们讲的福报,圆满的。福报是什么?就像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像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福报太大了,本来具足。「本不动摇」,「能生万法」,惠能大师讲了这么多。而贤首国师就在「圆明」,圆就是圆满,就是《华严经》佛所讲的统统包含了,后头那个明,明是特别把智慧提出来,明是讲智慧。自性清净圆明体,就是法界,同一个,蚊虫蚂蚁同一个,山河大地也同一个,这个不能不知道。上面与诸佛相同,下面与一切万物相同,《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所以它是平等的。
我们用什么心态?礼敬。礼敬是性德,本来就是如此,不是做作的,自自然然的,人与人之间有礼。礼为什么没有了?没有人教,从小没有人教,跟著社会流俗学坏了。现在教社会的,谁在教?大家都知道,电视在教,网路在教,许多文艺活动在教。教的内容与性德几乎是完全相违背,没有教伦理,没有教道德,也没有教因果,教坏了。今天世界的动乱,灾难这么多,从哪来的?教出来的。所以一切众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的业感,业力感应,像江本博士的实验,那都是不好的念头,所以外面山河大地,所有一切现在讲的动物、植物、矿物、自然现象,它们所收的信息都是负面的。像江本博士所说的,反应出来都是不好的。如果我们的念头一改,都是善意、都是善心、都是善言、都是善行,所有一切灾难都没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为什么?它反应都是美的,结晶都是最美的。最美的结晶,江本胜告诉我,第一个是爱,第二个是感谢,他说就这两句可能就是整个宇宙的核心。我告诉他,对的,完全正确。你看看宗教里面,基督教、天主教,《新旧约》里,「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那就是它教义的核心。在佛法里面,「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是爱,为本。中国传统教育里面,孔子是代表,「孔曰成仁」,仁是仁爱,有自己一定要想到别人,仁爱。世出世间一切法确实爱是中心,感谢、感恩那是爱的表现,所以这两样,水的结晶反应非常之美,这是科学给我们做出证明。我们懂得,记住,大乘佛教常讲的,「慈悲为本」,待人要慈悲,待一切物要慈悲,动物要慈悲,花草树木要慈悲,山河大地要慈悲,自然现象都要慈悲,慈悲就是爱。为什么叫慈悲?理智的,这里头有智慧,不是感情。感情用事的那就叫爱,所以佛法里面把爱叫做情爱,它里头有情;慈悲里头它有智慧,它不是感情。佛门有句话说,虽然讲的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可是又有一句话,祖师说的,「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个话怎么说法?如果慈悲方便离开经教这个标准,问题就来了,是烦恼当家,不是智慧当家,这个要知道。慈悲、方便一定是要智慧当家,它是正面,它没有反面。如果慈悲、方便是烦恼当家,还是自私自利,还是名闻利养,还是贪瞋痴慢,那就是肯定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讲我们现在末法的佛门状况。
所以,教育多重要!印光大师在一生常常提到,过去古圣先贤所教的,经典上看到诸佛菩萨的报土,为什么那么殊胜?他有母教,他有家教,他有学校教,教好了。人人都明理,人人都不迷惑,这对了。我们今天遭遇到现在社会的困境,我们读圣贤书,明白了,毛病出在哪里?毛病出在教育出了问题。这个社会有没有救?有救,只要能够恢复母亲的教育,母亲太重要了。家庭的教育,学校、社会教育,都能够重视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冲突自然化解,社会能够恢复安定和平。古人所讲的,礼义之邦,和谐社会,可以落实。不但这种小康局面可以落实,更殊胜的,佛陀的大乘教育,能把我们娑婆世界转变为极乐世界,把这个世间能够转变为华藏世界。不是做不到,念头一转就做到了,什么念头?清净平等觉。人人都能够恢复到清净心、平等心,就是佛菩萨。佛菩萨所住的世界,叫实报庄严土,叫一真法界,不是十法界。十法界尚且没有,哪来的三途六道?所以说吉凶祸福在一念之间,这一念就是觉迷。后面有一句,大师引用《起信论》上的话说:
【若有众生能观无念者。是名入真如门也。】
这话说得好。『无念』,念即无念,为什么?念不可得,所以念就是无念。这什么意思?就是弥勒菩萨所讲的,一念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就是念即无念。你说念,念已经不见了,第二个起来,第三个起来,一个一个起来了,一起来就灭,《楞严经》上讲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真的。你能看到这个,你就『入真如门』。我们把这个标准降低一点,这是什么境界?《华严经》圆教初住菩萨的境界,他已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也就是说,他真正做到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真的入真如门。真如有没有门?没有门,他证得了。这是「摄用归体入五止门」的一个引子,下面就开始讲五种止,就是放下,放下有五种。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十五页第四行,从当中看起。
【如人迷故。谓东为西。乃至悟已。西即是东。更无别东而可入也。】
这是贤首大师引经说明,入没有入的相,也没有入的念头,为什么?法相跟法界是一体。自性,也称之为法性,周遍法界,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昨天我们用电视、电影屏幕来做比喻,屏幕就好像是自性、是法性,所有的现象都在屏幕当中出现,任何一个现象没有离开屏幕。我们想想,屏幕里面的影像,对屏幕来说有没有现跟不现?不现没离开,现也没离开,现不现就跟出入的意思是一样的。从这个地方我们就体会,入没有入的相,入只是一种言语提示,让你悟入真实的境界,这就对了。不但是释迦牟尼佛一生说法,他给我们说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为众生说法都是善巧方便,引导人破迷开悟而已,那是方法、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叫你觉悟。觉悟了,凡夫就变成佛菩萨,不悟,迷了,佛菩萨就变成凡夫,凡夫、佛菩萨也是假名,都不是真的。你从这个地方,你才真正能体会到,善巧方便,随缘妙用。
前面四德里的第一条,你真正能够体会到,体会到之后那就其乐无穷,这不是从外头来的,是自性里面的喜乐,本来就是这样。佛法里面讲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常就是永远不会断的,那个欢喜心我们一般人、迷的人体会不到。我们一般人喜,喜是烦恼,为什么?喜的对面是悲,它是对立的。自性里面的喜乐它不是相对的,相对的没有了,绝对也说不上,真的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说不出来,也不能动念头,不能去想,一想就错了,就落到十法界,就落到六道三途里面去了。所以一真法界我们无法想像,不想它就现前,你想它就不能现前。这也就是我们从这桩事情真正明了,科学家、哲学家甚至於神学家见不到诸法实相,原因是什么?他们没有离开思惟,没有离开想像。思惟、想像就是佛经讲的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个东西全是虚妄的。妄永远没有办法见到真,怎样才能见真?把妄放下,真就现前。真在哪里?就在当下,你从来没有离开过,只是你迷而不觉。迷了之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它就造业,这个很可怕。业里面虽然有善业、有恶业,善业感的是善报,六道里的三善道,记住,六道里的三善道,恶业恶行感的是六道里的三恶道,无论是善与恶你出不了六道轮回。六道轮回苦!你永远离不开这个苦的环境,佛在经上把六道形容为苦海,苦海无边。
出离,在理论上讲不难,放下就是!回头是岸。为什么不能回头?无始劫来六道生死染的习气太重。习气的根是什么?根是我,你看六道里的众生哪个人不说我,我就是所有一切习气的根。我执!这个事情是麻烦的根本,你这苦难有得受,不止这一生,无量劫受到今生,从今生还受到无量劫后。能有出期吗?有,只要你回头就出去了,只要你放下就出去了。放下什么?不再执著我。《金刚经》上说得很明白,跟你讲事实真相,诸法实相是什么?「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真的。再深入给你讲,「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见是什么?见是念头,不但不著相,念头都没有。不著相的是菩萨,念头没有,成佛了,《金刚经》前后两半,前面是菩萨,后面是佛。我们今天不要说见,就是相我们都放不下,我们天天生烦恼,烦恼从哪生?有我、有他,有你、有他,这就四相具足,我相、人相、众生相,众生相我们今天讲空间,一切万物,寿者相是讲时间,殊不知时空在自性里头都没有。
现代科学家我们也不能不佩服,近代科学家发现时间、空间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发现很了不起,殊不知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就讲得这么透彻。《百法明门》里面,这是教初学的菩萨,教一年级的小菩萨,就跟你说,九十四种有为法全是假的。一开头就跟你讲心法是假的,我们今天讲的精神现象,不是真的,精神现象是假的。再跟你说物质现象也是假的,当体即空,不是真的存在。我们今天看到这个现象好像是真有,就像看电视屏幕一样,好像是真有。我们用电影来比喻,你就更清楚、更容易觉悟。电影的银幕一无所有,放映的时候银幕上的画面也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佛用这个来做比喻,我们现前的世界,六道也好,十法界也好,就跟电视屏幕上的影像完全一样。电影银幕上的现相,我们知道一秒钟他放幻灯片二十四张,幻灯片张张不一样,没有一张是相同的。我们在电影银幕上看到是什么?相似相续相,它移动太快,一秒钟放映机的镜头开关二十四次。一打开,一张画面投影到银幕上,关起来就没有了,再一打开,第二张接著出来。它太快,二十四张,我们的眼睛被欺骗了,认为画面上是动的,其实没有一张是动的,全是一张一张独立的幻灯片,移动太快了。
现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我们感官当中的宇宙,一秒钟放多少张?一千二百八十兆。二十四张就把我们欺骗了,现在是一千二百八十兆,我们完全不知道是假的,完全不知道性是清净的。银幕是代表清净、代表自性,画面是代表阿赖耶识,阿赖耶识能生能灭,它是个生灭法,生灭都不可得,它时间太快了。实在说,就拿我们电影银幕来做比喻,二十四分之一秒已经是不可得,我们没办法得到、没法子控制。所以弥勒菩萨说,这个幻相速度太快,极其微细,不可执持,你没有办法执著它,你没有办法保持它,永远不可能。也就像我们玩万花筒一样,万花筒你看,接近成一个图案,你一动就没有了,你再想找这个图案出现不可能,只有一次,没有第二次。佛告诉我们,宇宙之间现象亦复如是,在什么时候?经上讲得好,就在当下,整个宇宙的出现是当下一念,宇宙的消失也是当下一念,一念灭了,宇宙就消失,一念起,它又生了,这才是事实真相。不管它怎么现,都不可以执持,你想执著它,你想占有它,你想控制它,那叫造业。业也是虚妄的,也不是真的,但是怎么样?你要不舍弃的话它有果报,它有十法界,十法界它显现的,它有六道,它有三途,它有苦乐,有种种报应;种种报应全是在梦中,佛说梦幻泡影。
众生可怜,众生苦!不管你有没有心,你有没有念头,求佛菩萨保佑加持,没有念头也有感应,为什么?因为他跟自性是一体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跟我们没有差别,一体,所以他有感觉。这篇文章里面讲的一体、二用、三遍,这个三遍厉害,这个三遍是自性本来就这样。我们起心动念,这个念头立刻周遍法界,没有时间的,不像我们现在讲光的速度,电磁波的速度,一秒钟三十万公里,它有速度;我们念头没有速度,念头才一动立刻遍法界虚空界,这个多厉害。而且出生无尽,千变万化,出生无尽,出生无尽这一条,我们学这部东西的时候,这一句我学得很辛苦。为什么会出生无尽?我也想了一、二个星期,最后想到什么?想到小时候玩的万花筒,万花筒不就是出生无尽吗?你看那么简单,三片玻璃,里面放一点碎纸片,不同的颜色,你一转动它,看它的图案在变化,出生无尽。你从早到晚去转,几千个图案,几万个图案,没有两个相同的,自性法尔如是。自性出生无尽是无量无边的世界,在佛法讲是无量无边的法界,法界没有数量的,出生无尽。第三个含容空有,多圆满!含是包含,大乘教常说心包太虚,那就是含空,你的心量包虚空,有是什么?有是万物,森罗万象,能生万法,宇宙之间所有一切法,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是有,都在你心量里头,没有一样是心外之物。
所以,佛心平等,为什么平等?不分别就平等。不执著就清净,心就清净,不执著就清净,烦恼没有了。不分别就平等,分别就不平等,有我、有你、有他就不平等。但是要晓得,执著、分别、起心动念,自性里头没有,这东西从哪里来?也是自性变现的,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自性里面有的那是真的,有的是什么东西?见闻觉知,这个叫自性、叫法性,这是有。在常寂光里面没有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完全没有,一片光明,这个光明里面有见闻觉知。它能现相,无论现什么相,现相里面有见闻觉知,这个要知道。这桩事实我们很不容易懂,所以我们学佛,对古德不能不佩服,古时候没有科学,这人居然能相信,我们不能不佩服。现在人比古人聪明,实际上比古人烦恼重,不相信,怀疑多,拿证据来给我看,没有证据不相信。这就是不及古人的地方,古人没有证据。现在科学发达,给我们找出很多证据,证明佛在经上讲的都符合这些证据。水是矿物,有见闻觉知,它能听、它能看,它懂得人的意思,它也就懂得所有一切万事万法见闻觉知的意思。我们会起念头,家里养的狗、养的猫,它有没有念头?我们的念头水知道,小猫、小狗的念头水知不知道?知道。怎么能证明它知道?因为它会看、它会听。你看我们写著各种不同国家的文字贴在水瓶上,它都知道,它认识字,懂。我们写个「爱」字,你看它的结晶多美;写个「恨、讨厌你」,你看它的反应结晶非常丑陋。知道!无论写哪一国文字它都懂,我们人不懂,水懂。听音乐,古典的音乐,它的反应很美,现在西方摇滚乐,它听了之后,图案就很乱,好像也是忧虑烦恼。水如是,念珠这个物质它会不会听,它会不会看,它懂不懂人的意思?懂,跟水一样。
我们中国老祖宗教我们「慎独」,就是一个人,没人见到的时候,你一个人在房间里,你的思想言行都要端正,不能有一点随便,为什么?天地鬼神见到。现在我们知道,不但天地鬼神见到,你这房间里面桌椅板凳都见到,你的墙壁砖头瓦块都见到。为什么?它统统都有见闻觉知,而且见闻觉知这个能量,立刻就遍虚空法界,你怎么能不慎独?怎么可以随便?随便就不恭敬。我们学普贤菩萨礼敬诸佛,所有一切万事万物统统是诸佛,《华严经》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句话我们真的才体会到它的意思。情是有情,有情之外是无情,花草树木叫无情,山河大地无情,自然现象无情,现在告诉你,这些无情、有情众生统统都有见闻觉知。你的起心动念能瞒过谁?不要隐瞒,隐瞒就是烦恼,隐瞒就是罪业。所以佛经教我们发露忏悔。古今中外这些圣哲、诸佛菩萨、大善知识都是教我们,我们能把自己的过失统统说出来,说出来你心里就舒畅了。所谓把你心里所含藏的怨恨、一切的过失统统把它吐出来,你吐得愈干净你心就愈清净,清净心现前。清净心现前,给诸位说,在佛门叫阿罗汉。平等心现前,在佛法里面讲,你成佛了,你是佛菩萨。清净心就是我不再执著,我知道宇宙是一体的。善恶,各人的造化不一样,各人的际遇不相同,总的来说就是缘分不一样。什么时候知道忏悔,忏是说出来,悔是改过,不再造。佛菩萨教导我们,我们是六道凡夫,习气真的是重,很不容易改过来,先让你解悟,那就多听,多听有好处。听多了慢慢的不知不觉它起作用,起什么作用?恶的事远远离开,自然离开,善的渐渐接近。
现在很多我们说学佛的同学,为什么学佛功夫不得力?我在讲席讲过很多次,多少次我都记不清楚了,我常常讲,我自己做例子,在这一生当中学佛五十八年,还没走样子,靠什么?天天读经,养成这种习惯。天天接触圣贤人,读经就是听圣贤人教诲,养成习惯,不知不觉自自然然远离邪恶,随顺性德。我们从这个地方你去想就会明白,为什么功夫不得力?天天念佛、天天拜佛、天天打坐,很不错,烦恼去不掉,没有经教的薰习。清凉大师跟我们讲修行的次第,第一个是信,信了以后是解,你看没有解,信了,解没有,他就有行,行就出差错。出差错他自己并不知道,还以为很正确,问题就出在这里。今天无论是出家的道场、在家的道场,出家的道场寺院、庵堂,在家的道场居士林、莲社,这一类的居士道场,疏忽了经教。你想想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他干的什么?他天天在讲经教学,不是领著大众在念佛打佛七、打禅七,没有!查遍《大藏经》,释迦牟尼佛对这个事情一天都没干过,就是教学。教学没有形式,这就是以前章嘉大师教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释迦牟尼佛碰到一个人,跟他讲几句话是教他、是教学,两个人也是教学。坐在树下找来的时候教他,走著路也是教他,碰到人就教,不是言教就是身教,自己做出样子给他看。四十九年教学没有中断,他不说话的时候他现的相是在教人,给人做好样子。我们今天学佛功夫不得力,把教学疏忽了,我们有信,也有行,没有解,也没有证。古人这四个具足,信解行证,咱们现在有信、有行,没有解,所以你也没有证,毛病出在这里。
烦恼习气非常重,烦恼习气是什么?造很重罪业不知道,这里头最严重的是嫉妒障碍,心量很小,不能容人,不能成就人。成就人可以,你不能在我之上,你要在我之上,我就想尽方法来压你,去障碍你。你有一点小成就,在他之下,他很欢喜,这佛法就衰了,造成什么?一代不如一代,水平是不断往下降,它不往上提升。师父是这样的,徒弟比不上师父,将来他当了师父,底下徒弟不能超过他,那就一代不如一代。你看这个罪业多重,造成现在佛法里没有人才。佛法不是没有人才,是一代一代往下压,压下去了,压到最后没有了。所以我常常劝同修们,无论在家、出家,我有机会都提醒几句,要培养人才,希望下一代比我好,佛法就有救了,就兴旺起来。不能下一代不如我,那就可悲,你得痛哭流涕,为什么底下一代不如我?古时候做官的,你看他戴的帽子,那个帽子像楼梯一样,前面矮的,后面高一层,那个帽子叫什么?叫进贤冠。戴这个帽子就想到,我是这一代,后一代高过我,他是这么个想法。时时刻刻提醒你,后来居上,代代兴旺。现在什么?现在那个帽子戴反了、戴倒了,我在上,后头要往下,反过来,后一代不能超过我这一代,那完了。学佛学得再好、修得再好,一身的罪业,你的前途,你将来到哪里去,你不能不知道。
学佛要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念念为众生想,念念为社会想,不能为个人。全心全力帮助别人、成就别人,这里头要有智慧,还防范不能让他生烦恼,不能让他起贪心,不能让他变质,这里头有智慧,真正是善巧方便,利益众生。无论在家、出家,中国古人常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夫虽然没有权力也没有地位,做得很辛苦,做得很难,但是怎么样?要做。至少我一个人,从我心开始,从我开始,我要做个好样子,在大众当中,我在群众里做个好样子。好样子怎么做?我有信,我有解,我有行,我有愿,就是好样子。我对於佛菩萨所说的经教能够理解,不必多,学一部经我就能做到一部经。学了三皈依,三皈做到,学了《十善业》,十善业做到,学了《弟子规》,《弟子规》做到,学了《了凡四训》,《了凡四训》做到,你的责任尽到了。救自己、救你家庭、救社会、救这个民族、救国家、救世界,你已经做到了,在你的岗位上,你做到了。如果你有福报,福报不要自己享,自己享没有智慧,享完就没有了,福报是前世修的。我有福报,跟一切众生共享,那你是享福报当中又修福报,你的福报生生世世享不尽。修福报里面无比殊胜的福报,是为正法培养人才。我没有能力、没有智慧,我不能教,不能教护持就行,这个你得有缘分,缘分也是福报。你真正有这个愿心你会遇到,佛菩萨会帮助你。遇到一个年轻人,可造之才,你成就他、帮助他,给他学习的环境,就成功了。所以我常常赞叹韩馆长的功德。
这次回来,我回到我出家剃度的老庙圆山临济寺去看了一看,非常感慨。我在那里出家,出家那个时候我的愿望希望在这个道场一辈子讲经。我不愿意做执事,不要做住持,不要做当家、知客,这都不要做,为什么?那个分心,那要忙著寺庙的事。寺庙人多,我一个人不工作没关系,如果常住对我了解,能够照顾我,我专心研究经教,天天在寺庙里讲经。经忏佛事可以照做,白天照做,晚上讲一个半小时、两个小时的经,那时候多半是一个半小时。要是天天在这个庙里讲,讲到现在是五十一年,这个庙还得了,这个庙不但是台北市第一,台湾第一,全世界第一。可是不行!老和尚不愿意,老和尚希望我放弃学经教,跟大家一样做经忏佛事,如果不放弃,这寺庙你就不能住,你就得离开。我那时候很苦恼,两条路,一个就是赶经忏去,另外一条路就是还俗,这么大的压力,遇到这样的困难。那时候韩馆长是我的听众,我每次讲经她都来听,听众。她看到我闷闷不乐,问我什么原因,我说现在我遭到这个困难,我在想怎么办。她回家跟她先生商量,想帮助我。寺庙不能住,她家里还有个空房子,带我去看,我看了很满意,比寺庙里的寮房还好。我又不敢做主,我带她到台中见李老师,向李老师回报,老师同意了。我住到她家里,她租道场给我讲经,借地方给我讲经,租的讲堂大概也就这么大,坐个三、四十个人。早年讲经的时候听众人不多,二、三十个人就很多,五、六十个人那就不得了!就这么大的讲堂。租、借,能借到就借,借不到就租,我讲经就没有中断。遗憾的是不能在一处,在一处影响力就大了。
我就想起古人一句谚语,我的体会就非常之深,古大德告诉人,「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香」,这句话我从我自己一生的遭遇当中体会到了。很多人护持、礼请,好!我也很热情,还真的想在那里长住,可是真的不到三年就变化,人心变了,他不喜欢了,他这一不喜欢,我就得走路。以后我就发现,最殊胜的不要超过两个月,那种热情、温度不会降温,不到两个月赶快就走,明年、后年再来。所以我讲经就变成流动性的,在全世界许多的大城市都去过,最少也得讲个三、五天,最多的讲一个多月。在外国,两个月的时间都不可能,到处讲。李老师说得好,这对你自己没有问题,你自己在信解行证上没有障碍,但是对整个佛法来讲,没有贡献。在一个地方有贡献,这个贡献是影响力,如果五十年在一个地方讲的话,这个地方真的是世界闻名,那影响力太大了,而且能培养人才。
法师怎么培养出来的?听众里面选拔的,常常来听经,记忆力好的、理解力好的,都能培养成为讲经人才,把他挑选出来复讲,我们在台中讲经就这个讲法。李老师是每个星期三在慈光图书馆讲经,我们自己有个小组,只有七个同学,在一块学习经教、学习讲经。我们七个人的小组,就是第二天,每个星期四,在台中莲社小教室里面我们复讲,把老师昨天所讲的经重新讲一遍。我在台中复讲过两部经,第一部是《金刚经》,从头到尾我讲,第二部是《大佛顶首楞严经》,也是一堂不缺,从头到尾讲下来。弘法人才是这么培训出来的,不必要另外教,不操心,就是你复讲。我们这七个人都是学讲经的,都是跟李老师学习,互相在一起切磋、琢磨,十年如一日。我离开台中,好像他们慢慢就解散了。这样培训出来的,不必另外上课。你想五十年的讲席,我相信至少能培养五十个人出来,这功德还得了。所以这一点就没能做到。
今天讲护持佛法,这是第一桩大事,就是提供一个安定的环境。不能说我高兴了,我就喜欢、欢迎你来,不高兴了,你得走路,那就完了,全功尽弃。这样的护法那真正是菩萨,不是凡人,能长期的照顾你。我这个成就我感激韩馆长,没有韩馆长就没有我的成就。我在台中学了十年,韩馆长照顾我三十年,也就是三十年没有间断讲席,这是她的功德。三十年我成就了,她走了,再就遇不到第二个韩馆长。我现在到这种年龄,我所知道的不能不说出来,让大家都明了,遇到缘要抓住。我这么大年岁,随时都要走,自古以来,人有春夏秋冬,你出生到二十岁,这人生的春天,最好的时候;二十到四十,是人生的夏天,真正成长的时候;四十到六十,人生的秋天;六十到八十,人生的冬天,八十以后没了,随时准备走了。所以这些没有人说的话我得都说了,我这一生没遇到,我都说,希望大家都知道,如果遇到有这样的环境,珍惜,能够培养一个、两个人出来,无量无边的功德。找年轻人,冷静观察,有德行,能信、能解、能行,你去帮助他决定没有错,决定会有成就。帮助他、照顾他要有限度,日常生活能过得去,不可以奢侈,要是养成奢侈的习惯的话就增长贪瞋痴,那就害了他,这个要知道。接受栽培的,无论是出家、在家人,也要能有智慧、能理解,远离五欲六尘。
我这一生过来的,很多同修都知道,我这一生三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全是韩馆长她一手包了。一切人对我的供养,全部归她管,还不能查她的帐,还不能问多少钱,「你查帐?你对我怀疑?算了,我不干了」,她就来了。我从来不问,我只要天天可以上讲台,这桩事情你帮我照顾好,我就感激了,其余的全归你。我们能相处三十年,她要的我不要,我要的她不要,我们当中没有冲突。如果我们在利益当中有发生冲突,这就不行,那就住不久;长久决定要知道在利益上没冲突,才能够相辅相成,互助合作。我们在道业上、在讲经的经验上,年年提升,月月增长,法喜充满。年轻的时候有体力,初到美国,我还算不错,没时差,下飞机就能办事。从台北飞到洛杉矶,一下飞机,那边迎接的人送我到讲堂,讲堂就挤满了人听我讲经。有一次好像遇到是假期,我连续讲三天,那在美国很少,连续讲三天,一天九个小时,上午三个小时,下午三个小时,吃了晚饭再讲三个小时。那时候我讲经是站在讲台上,下面是坐著听,坐著听的有些年岁大的,六、七十岁的,都坐不住了,我的精神还很饱满。那个时候我差不多也六十岁了,二十三年前,一九八三年、八四年那个时候。这一段的历史,诸位要是冷静去观察,看到佛法是怎么样衰下来的,你看到了。如果真的有这种大福德的人,不是没有,无论在家、出家,有,很多!他没想到,没有想到帮助佛教培养人才,帮助年轻人、成就年轻人,没想到这个。这就是对於佛法教育疏忽了,而重视什么?重视在经忏佛事法会,重视这些,他们所培养人才是培养这些人才。佛学院毕业也是经忏佛事,没有说佛学院毕业出来之后在寺院讲经,没有。佛教被社会看成迷信,原因在此地,我们不能不知道。这个地方就是迷悟的问题,我们把方向迷失了,宗旨迷失了,走错了。比喻里面这个容易懂,他说人迷失了方向,是你迷了,方向有没有随著你迷改变?没有,东还是东,西还是西。你以为东是西,西是东,那是你自己迷失,关键是要你觉悟得快。
【众生迷故。谓妄可舍。谓真可入。乃至悟已。妄即是真。更无别真而可入也。此义亦尔。不入而入。故云入也。】
这是解释入的意思,大乘经教里面讲,必须把这个理跟事搞清楚、搞明白,你才真的不迷,你才懂得祖师讲入、讲出的真实义,不是一般众生的知见。一般众生知见,真的以为可以出、以为可以入,错了,入出是一不是二。根本没有出,哪来的入?根本没有入,哪来的出?这是什么?原本是一体,你从来没有离开这一体,这一体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你从来没有离开过,悟在里头,迷也在里头。给诸位说,一真法界在里面,十法界也在里面,六道三途都在里头,只是迷悟造成你自己不同的感受。诸佛菩萨应化在三途,在畜生、在饿鬼、在地狱,他有没有苦?他没有苦,为什么没有苦?因为他知道没有出入。甚至於跟你讲,他不知道有什么叫六道三途,他不知道,为什么?他没有分别。有分别才有十法界、六道三途,分别出来的,没有分别就没有。有分别就有苦乐,人天乐,三途苦;没有分别,在人天,你没有感受到人天的乐,在三途,没有感受到三途的苦,他心平等的,他心清净的。也就是说,清净平等心无论在哪一个地处,他都丝毫没有变更、没有变化,这叫真乐,这叫法喜充满,这叫常生欢喜心。孔夫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跟这个很接近。
所以我们从圣人、从佛菩萨那里晓得,喜乐是自性的性德,从哪里来?从学习来。学是闻法、是听教,听老师的教诲,古圣先贤的教诲,古圣先贤不在我们面前,展开经卷就是,没有两样。对於古圣先贤一定要有恭敬心,一分恭敬得一分成就,十分恭敬得十分成就,老师在不在没问题。二千五百年前孟子,孟子出世的时候,孔子已经不在,孟子学孔子,以孔子为老师,老师已经不在了,孔子的著作在,他就依照孔子的著作去学习。有不能理解的地方,学习,头一个读诵,把它念熟,第二个是正确的理解,不能理解的时候向孔子学生请教,那个时候孔子的学生都还在,向他请教。明白之后,真干!就落实了,乐在其中。所以真正的喜乐是从学习来的,习是实践,是做到了。最近我们看到一个人,北京的胡小林,他尝到这个滋味了,法喜充满,说不出的快乐。这说不出的快乐从哪里来的?学习《弟子规》。学《弟子规》,把《弟子规》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家庭,落实在公司,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其妙无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在《弟子规》里面都有答案,他把它用活了,真的所谓是活学活用。前天给我打个电话,说我快乐得我忍受不了,给师父打个电话,来告诉我他快乐的样子。真的,一点不假。你要是在大乘佛法当中学习,这个喜乐超过《弟子规》不晓得多少倍,不是从这里过来的人他体会不到,给他讲他也体会不到,没有深刻的印象,唯有过来人。所以古人有个比喻好,佛法里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水是热还是凉,跟你讲你怎么也体会不到,亲自去尝一口就明白了。必须自己做,自己才能够尝到滋味。
下面这几句话非常重要,众生迷,以为妄可以舍、真可以入,他能不能舍?他不能舍,他能不能入?他不能入。为什么?他有分别心,分别心就是个妄,有执著心,执著心也是妄,妄不能断妄,真才能断妄。真是什么?真是放下分别执著,觉悟了;放下分别执著,再去找个真,又是个妄,这是事实真相。古今以来多少修学的人这一关不能突破,也就是说放不下。所以佛的经可不可以读?可以读,但得会读。佛的话能不能听?可以听,得会听。过去禅宗这些祖师测验学生,我们在语录里常常看到「会么」,这句话高明,意思深,你会么!会,他就进去了,就觉悟;不会,又迷惑了。原先被世间法迷了,现在世间法他放下,被佛法迷了。佛不迷人,人自迷。佛怎么不迷人?你看《起信论》里面说得多好,教我们或者是读经,或者是听教,听老师讲经教诲,要用什么样的心态?第一个「离言说相」,你听经不要执著他的言语,你要把他的言语放下,听,一面听,绝不放在心上,不要执著他的言语,这第一个。第二个「离名字相」,他讲这些名词术语,菩萨、佛、罗汉、戒定慧,讲的这些术语,三途六道、十法界、一真法界都是术语,这些术语是交换意见的一种工具,不要执著它。第三个是「离心缘相」,听懂就懂,听不懂不要想,愈想愈错,为什么?你想是用分别执著心,不是真心。它从真心流露出来的,真心里头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必须我们自己也没有分别执著,也没有起心动念,完全懂了。我们还有的时候就听不懂,听懂是什么?是你自己以为懂,不是佛的意思,你自己的意思。开经偈里面讲「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是什么?没有意思,有意思是凡夫的,如来真实义是清净平等觉,没有痕迹的。那是什么?那是你的自性,是你的真心,你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那才是真实义。所以佛不迷人,佛不骗人,是你自己不会,宗门教下、念佛法门,没有一个是例外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成就也是一样的,完全相同,问题就是你会么?不会。会,你全得到了。
六祖惠能大师为我们所示现的,那个人会了。能大师一生当中还不就听过一次经,五祖忍和尚在半夜召见他,这什么?怕嫉妒。你就想嫉妒障碍多大,唐朝时候就那么严重,现在你就知道这是正常的。五祖一传法,半夜叫他赶快走,逃命,怕人家害他,你看那么严重!半夜把他送走,老和尚把他送走,指示他往南方逃。那时候能大师问他到哪里去,「你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躲在猎人队里面,为猎人服务,那是明心见性的菩萨,替猎人烧饭,做厨房。天天看到打猎,那些畜生被猎人杀掉的,他慈悲心,给这些野兽祝福,伤得轻一点的他都把它放掉,伤得重一点的没法子了。猎人吃肉,他吃饭吃肉边菜,拿一点青菜在锅里一起煮,煮出来,肉给猎人,自己吃青菜。十五年,时间不短!十五年,大家把这个事情渐渐淡忘,他出来了。真的一出来就成名,遇到光孝寺的住持,讲《涅盘经》,正好门外还有个幡,那个地方我去过,那个旗杆还在,「风动幡动」就发生在那个时候。印宗法师讲经,有两个人在争论,「风动」,那个说「不是风动,幡动」,两个人都不服气。惠能听到了,走到旁边告诉他,「仁者,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他说风也没动,幡也没动,你们两个人心动。这两个人听这话一惊,真高明。
印宗法师下台之后,就问他们三个人在谈什么,就说这个事情。印宗法师一听就知道,他说从前曾经听说,第六代祖能大师接受五祖的衣钵,他就想到,你不是凡人,你是不是?惠能大师承认。他说衣钵呢?把衣钵打开,大家一看,真的不是假的。印宗给惠能剃头,所以印宗是惠能的剃度师。剃度完了之后,印宗了不起,回过头来拜他做师父,这什么人能做到?一点嫉妒心都没有,把他自己一生在南方弘法利生的成就双手奉献给他。印宗聪明、有智慧,水涨船高,把六祖托起来之后,大家心里明白,他的境界不跟印祖是平等做不到,只有超过印祖,至少跟印祖是平等才能做到,比他低一层的做不到。惠能大师会下成就的人,就是明心见性,达到跟他同样境界,四十三个人,印宗法师是一个,真正成就人。能大师的缘好,太殊胜了,遇到这么个护法,这么个老师,也是学生。老师是什么?他的剃度师,遇到这么好的剃度师。回头来剃度师拜他做老师,就变成一个学生,太难得了,太稀有了,都是菩萨示现,做榜样给我们后人看的。
所以他一生,就是那天晚上,我估计充其量不过两个小时,一生就听那么多,他一听就开悟,会嘛,真放下。讲到离四相,他四相真离了,真的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后半部还没讲到,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彻底悟了,后头就不要讲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通了,不但释迦佛讲的,十方三世所说的一切法也通了,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样不通达,为什么?自性智慧是圆满的。我们今天麻烦在哪里?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把自己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统统盖住,透不出来。佛法没有别的,智慧不是求的,德能不是求的,相好不是求的,你求不到,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圆圆满满,一丝毫不欠缺,人人都有,平等。你迷,并没有失掉,只是有障碍,不能现前;你悟了,障碍没有了,它就现前。能大师悟了,他就现前,怎么悟的?放下就悟了。跟一切众生用什么心态去对待?平等心、清净心。
我们再照著经典的标准来说,清净心是阿罗汉的境界,阿罗汉、辟支佛,平等心是佛菩萨。慈悲心表现在外面,这个慈悲是平等的、是清净的,没有染污的,没有高下的。看众生跟看佛是一样的,造作恶业的众生,堕落阿鼻地狱的众生,他看到的时候跟阿弥陀佛、跟毗卢遮那佛没有两样,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是他给我们示现的。我们今天有差别,这是好人,那是坏人,我们的恭敬不平等,我们永远入不了这个境界,关键在这里。他为什么能入?他看到是法性,相中见性,性是平等的,性是清净的。这就是《三字经》上讲的「人之初,性本善」,从自性上看本善,不善是什么?不善是他的习惯,那是被染污的,不是他本身。好像黄金一样,掉到粪坑,那多脏,可它本质没有,把它冲洗干净,纯金,丝毫没有受影响。他们看到的是金,我们看到的是粪里面的东西,就这么个道理;他们看到的是真相,我们看到的是妄相。
如果你把这个道理参透,你对於造作一切坏事、造作恶业的人,你就不会责备他。你心里看了怎么样?如如不动,见如不见,听如不闻,他到这个境界。变坏了、学坏了,要怎么样帮助他回头,这就对了。能不能回头?决定能回头。回不了头是我们的智慧不足,我们的方法有问题,不怪他,回过头来怪自己,这就是古人讲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问题能解决。如果不知道自己的过失,过失都在他,永远不能解决问题。世出世间大圣大贤都是这样教导我们,所以佛法叫内学,不是外,都说反求诸己,反求诸己这是内。我不觉悟,怎么能帮助别人觉悟?我不守规矩,怎么能帮助别人守规矩?我不持戒,怎么能帮助别人持戒?《弟子规》是什么?《弟子规》是戒律,《感应篇》也是戒律。《了凡四训》,了凡先生如果他那天不去看云谷禅师,他一生就受命运的拘束,孔先生给他算的决定没错。这也是缘分,去看云谷禅师,云谷禅师给他一开导他明白了,命是自己造的,福是自己求的。人有命运,命运从哪里来?过去生中所造的善恶,业报。过去生中造的善,这一生来享福,过去生中所造的不善业,这一生当中要受苦。
人在这个世间,佛跟我们讲两种业,一种叫引业,引导你到这个世间来投胎。引业是什么?你过去曾经修五戒十善,五戒是引业,引导你来投胎。我们再看五戒这个教学法,全世界每个国家民族,他们的老祖先教导的统统都有。在我们中国老祖宗教我们五常仁义礼智信,仁就是不杀生,仁者爱人,你怎么会杀人?义,义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合情合理合法,你不会偷盗,不偷盗是义。不偷盗我常常讲,决定不能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我还想占一点便宜,这是盗心,虽然没有做这个行为,你的心是盗心,你还有这个念头;念头都没有,这是不偷盗清净了,这条戒圆满了。不邪淫,不淫就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中国人讲仁义礼智信,佛家讲杀盗淫妄酒,意思是一样的。你再看看其他宗教,我跟很多宗教往来,看他们宗教的经典,五戒十善全都有,共同的科目。引导你到这个世间来受人身,得到人身之后,一生富贵、吉凶祸福不一样,这是什么?这是另外一个叫满业。这种业跟佛经上讲的三种施有关系,你施财,你财富圆满;你施法,你智慧圆满;你施无畏,你健康长寿,这个又不一样,两种业。第一种引业相同,我们都得人身,可是我们一生吉凶祸福、富贵穷通不一样,道理在此地。这就是什么?这是属於先天,过去生中修的,所以人有命运,「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是你前生修的。
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断恶修善,命就改了。云谷禅师一开示,了凡先生立刻就明白了,可以改的。他马上就发愿,我愿意行三千桩善事,求功名,他命里没有功名。功名就是现在人讲的学位,最高的进士,进士就相当於现在博士学位,举人相当於硕士学位。有这个学位他就可以做官,他命里没有这个学位,没有这么高的学位,他只有秀才。所以他就发愿求功名。三千桩善事做了十年,辛辛苦苦做了十年才做圆满。可是他这个心一发,他到第二年命运就改了,第二年参加一次考试,算命的给他算的是考第三,结果他考第一名,就提前了。你看善事行了还没有圆满,果报就现前,他就有信心了,全家行善,断恶修善,一生一帆风顺,真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了凡先生命里没有儿子,后来他求,在佛菩萨面前求,得了个好儿子。就是头一个三千愿满的时候,又发愿,发愿行三千桩善事求儿子,结果第二次四年就圆满,三千桩善事就圆满了,果然得个儿子。儿子好!一个儿子,好像他这个儿子又生了大概六、七个儿子,所以他孙子多。现在了凡先生的后裔都非常好,跟我有联系,没见过面,有联系,真人真事。用他这种方法改造命运的人,在中国旧社会里的人太多了,人家没有写出来,他写出来,对社会的安定和平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人遇什么样的灾难,绝对不可以怨天尤人,怨天尤人那你是有罪过,你做错了。遇到灾难的时候反过头来想自己,哪些地方做错了,忏悔、改过自新,问题解决了。过去人几乎大多数人都懂得,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一般讲社会灾难少,没有现在这么频繁,它都有道理的。后面一句话是总结,说得好:
【入与不入本来平等。同一法界也。】
『同一法界』,才是把真正的根源给我们说出来,同一法界就是同一自性,同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这一句话,自性清净圆明体,贤首国师讲了一句,六祖惠能大师讲了五句,五句跟这一句的内容完全相同。他说「何期自性」,自性,「本来清净」,自性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就是佛在《华严经》上讲的,一切众生本来具足如来智慧德相,这统统都包括了。头一个讲智慧,第二个讲德行、能力,德能,相好,相好就是我们讲的福报,圆满的。福报是什么?就像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像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福报太大了,本来具足。「本不动摇」,「能生万法」,惠能大师讲了这么多。而贤首国师就在「圆明」,圆就是圆满,就是《华严经》佛所讲的统统包含了,后头那个明,明是特别把智慧提出来,明是讲智慧。自性清净圆明体,就是法界,同一个,蚊虫蚂蚁同一个,山河大地也同一个,这个不能不知道。上面与诸佛相同,下面与一切万物相同,《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所以它是平等的。
我们用什么心态?礼敬。礼敬是性德,本来就是如此,不是做作的,自自然然的,人与人之间有礼。礼为什么没有了?没有人教,从小没有人教,跟著社会流俗学坏了。现在教社会的,谁在教?大家都知道,电视在教,网路在教,许多文艺活动在教。教的内容与性德几乎是完全相违背,没有教伦理,没有教道德,也没有教因果,教坏了。今天世界的动乱,灾难这么多,从哪来的?教出来的。所以一切众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的业感,业力感应,像江本博士的实验,那都是不好的念头,所以外面山河大地,所有一切现在讲的动物、植物、矿物、自然现象,它们所收的信息都是负面的。像江本博士所说的,反应出来都是不好的。如果我们的念头一改,都是善意、都是善心、都是善言、都是善行,所有一切灾难都没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为什么?它反应都是美的,结晶都是最美的。最美的结晶,江本胜告诉我,第一个是爱,第二个是感谢,他说就这两句可能就是整个宇宙的核心。我告诉他,对的,完全正确。你看看宗教里面,基督教、天主教,《新旧约》里,「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那就是它教义的核心。在佛法里面,「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是爱,为本。中国传统教育里面,孔子是代表,「孔曰成仁」,仁是仁爱,有自己一定要想到别人,仁爱。世出世间一切法确实爱是中心,感谢、感恩那是爱的表现,所以这两样,水的结晶反应非常之美,这是科学给我们做出证明。我们懂得,记住,大乘佛教常讲的,「慈悲为本」,待人要慈悲,待一切物要慈悲,动物要慈悲,花草树木要慈悲,山河大地要慈悲,自然现象都要慈悲,慈悲就是爱。为什么叫慈悲?理智的,这里头有智慧,不是感情。感情用事的那就叫爱,所以佛法里面把爱叫做情爱,它里头有情;慈悲里头它有智慧,它不是感情。佛门有句话说,虽然讲的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可是又有一句话,祖师说的,「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个话怎么说法?如果慈悲方便离开经教这个标准,问题就来了,是烦恼当家,不是智慧当家,这个要知道。慈悲、方便一定是要智慧当家,它是正面,它没有反面。如果慈悲、方便是烦恼当家,还是自私自利,还是名闻利养,还是贪瞋痴慢,那就是肯定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讲我们现在末法的佛门状况。
所以,教育多重要!印光大师在一生常常提到,过去古圣先贤所教的,经典上看到诸佛菩萨的报土,为什么那么殊胜?他有母教,他有家教,他有学校教,教好了。人人都明理,人人都不迷惑,这对了。我们今天遭遇到现在社会的困境,我们读圣贤书,明白了,毛病出在哪里?毛病出在教育出了问题。这个社会有没有救?有救,只要能够恢复母亲的教育,母亲太重要了。家庭的教育,学校、社会教育,都能够重视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冲突自然化解,社会能够恢复安定和平。古人所讲的,礼义之邦,和谐社会,可以落实。不但这种小康局面可以落实,更殊胜的,佛陀的大乘教育,能把我们娑婆世界转变为极乐世界,把这个世间能够转变为华藏世界。不是做不到,念头一转就做到了,什么念头?清净平等觉。人人都能够恢复到清净心、平等心,就是佛菩萨。佛菩萨所住的世界,叫实报庄严土,叫一真法界,不是十法界。十法界尚且没有,哪来的三途六道?所以说吉凶祸福在一念之间,这一念就是觉迷。后面有一句,大师引用《起信论》上的话说:
【若有众生能观无念者。是名入真如门也。】
这话说得好。『无念』,念即无念,为什么?念不可得,所以念就是无念。这什么意思?就是弥勒菩萨所讲的,一念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就是念即无念。你说念,念已经不见了,第二个起来,第三个起来,一个一个起来了,一起来就灭,《楞严经》上讲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真的。你能看到这个,你就『入真如门』。我们把这个标准降低一点,这是什么境界?《华严经》圆教初住菩萨的境界,他已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也就是说,他真正做到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真的入真如门。真如有没有门?没有门,他证得了。这是「摄用归体入五止门」的一个引子,下面就开始讲五种止,就是放下,放下有五种。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