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二集) 2009/7/25 台湾 档名:12-047-006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十二面倒数第四行,从第二句看起:
【问。出家五众。超然出俗。可具威仪。在家之流。身缠俗网。宁无愆犯。】
这个问得很好,『威仪』就是离不开戒律,出家人好像持戒比较方便。在俗的人,尤其在现代的社会,分秒必争,可是这还是一个错误观念造成的。竞争、斗争就能够赚得你所想得到的吗?如果这桩事情真的成立,那很了不起,为什么?因果律就被推翻了。如果因果律是真的、永恒不变的,那你就应该相信「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命里有的决定是有,丢都丢不掉,别人抢不去,别人障碍不了;命里没有的求也求不得,无论用什么手段都没有办法得到。在中国社会,过去一般人都深信不疑,所以他心是安定的,人心安定,社会是安定的。这些学说从外国传来的,不是中国的,中国自古以来没有教人竞争,竞争很累,能不能得到?得不到,什么也得不到。同学们,你多去念念《了凡四训》你就明白,袁了凡先生对於业因果报他明白了、他觉悟了。
孔先生给他算命,居然二十年当中,每年所得到的都跟命里面所算定的是丝毫不差。所以他不再想,不再打妄想,跟云谷禅师在禅堂里面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念头。禅师对他很赞叹,一个凡夫三天三夜不起心动念,这不是凡人。请教他,你是怎么修的?了凡先生是老实人,我没有功夫,我只是发现我的命这二十年来跟孔先生算的是丝毫不差,真的深信不疑,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是凡夫。了凡先生很惊讶,为什么我是凡夫?云谷禅师说:你的命运二十年来不曾丝毫改变,你不是凡夫是什么?了凡先生听到这个话里头有玄机,二十年来未曾改变,难道命还可以能改变的吗?能改变。命怎么来的?命是自己造的,佛法里常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这一生所受的这是果报,果必有因,这个因是前世造的,过去生中造的,生生世世都有关联。命既然是自己造的,当然自己可以改。凡夫改不了命运,是因为你每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有善有恶,善是小善,恶也是小恶,差别幅度不大,就是离你那个水平线幅度不太大,大致上都还满准确。如果你这一生当中有大善大恶,那就变了,就改变。大恶就往下堕落,大善就往上提升,就不准了。所以你二十年被人家算得那么准,就是你丝毫都没有改变。我读了这个书之后,我称他为标准凡夫,也很难得。所以命运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是因果。
因果从什么时候有的?有人问过我,我告诉他,若是根据《妄尽还源观》里面所讲的道理,因果跟宇宙是同时发生的,所以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第一个因决定没有,没有,它怎么会有事?这个道理很深,这第一个因在佛法里面讲的是无始无明。佛用这个字用得好,无始,无始并不是说时间很久远,我们找不到,没有办法计算,称之为无始,不是这个意思。无始是什么?没有开始,这是佛法里的正义。没有开始,如果有开始那就是真的,不能讲是假的。它不是真的,是妄想,无始无明,无始妄想,那就是第一个念头,第一个念头没有因,第二个念头就有因。第一个念头是第二个念头的因,第一个念头没有因,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像作梦一样,梦中境界也是个相似相续相,它也是从念头变现出来的。第一个念头都没有因,无中生有。
近代科学家也发现,肯定世间决定没有物质现象,物质现象怎么来的?物质现象是幻相,不是真的。《心经》上讲得很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物质现象。物质现象的本体是空寂的自性,自性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佛法里称它叫空,空不是没有,空它有,它遇缘就起现行。缘是什么?缘是震动,今天科学里面讲的波动现象,佛法讲的实际上就是波动,你看一念不觉,不觉就起波动,觉不动,觉心不动。不觉它就动,这个动,佛法里叫起心动念,非常微细,弥勒菩萨跟我们讲,一弹指,一弹指的时间很短,有多少个波动?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一百个千是十万,单位是十万,多少个十万?三十二亿个十万。我们把它换算一下,中国人讲三百二十兆,一弹指有三百二十兆个波动,太细了。现在科学都用秒做单位,那我们弹指,速度弹得快一点,一秒钟可以弹四次,三百二十兆再乘四,这是一秒钟,一秒钟里头有多少次的波动?有一千二百八十兆。你怎么能觉察到?太微细了,太快了。弥勒菩萨说,「念念成形,形皆有识」,这个话讲得好,这个话实际上就是给我们讲阿赖耶三细相。阿赖耶,第一个是业相,业相就是波动,就是讲你念头,这一念。一念,诸位晓得多长时间?是一秒钟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这一个波动,这个波动是业相,由业相跟著业相起来的是转相,阿赖耶里面叫做见分,精神现象。同时连带起来的有境界相,境界相是物质现象,就是宇宙。所以宇宙,物质现象、精神现象,是一个念头里面发生的,生了怎么?生了立刻就灭了,第二个念头继续生。第二个念头,第一个念头是它的因,第二个念头是果,念念不相同,经上讲的「念念不相到」,这是真话,不是假话。我们今天看到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是一种相似相续相,不是真的相续相,念念相似,不完全相同,这个道理要懂。所以大乘教里面佛常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点都不假。你不把它当真,没事,什么事都没有;你把它当真,麻烦就来了,这一当真就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变成三途,愈迷愈深,这么一回事情。
现在众生可怜,陷在这里头,迷得很深,迷得很重,回不了头来。诸佛菩萨大慈大悲,要帮助这些众生回头,妄尽还源,帮他回头。其实在理上讲不难,只要一觉悟就回头,觉悟什么?知道这些相是假的不是真的,对这些现象不再起心动念,马上就回头了。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他在三十岁那年,在菩提树下入定,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豁然大悟,还源了。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是妄尽,妄想分别执著都是虚妄的,都不是真的,你把这个统统放下,妄尽了,还源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在中国唐朝时代,距离我们现在大概一千四百年的样子,出现一个惠能大师,禅宗六祖。他在五祖忍和尚方丈室里面,五祖跟他讲《金刚经》大意,六祖不认识字,不用看经本,讲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能大师把妄想分别执著也放下,顿舍,一下就放干净,他就成佛了,明心见性。六祖放下,明心见性,那个境界跟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完全相等,平等的境界。今佛如古佛之再来,那就称之为如来,同一个境界。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惠能大师虽然不认识字,你拿著经本念给他听,他就能给你讲得头头是道,绝不在释迦牟尼佛之下,妙不妙?为什么?自性流露,你见了性。诸佛如来在十法界讲经说法,自性流露,你今天见性,自性也流露出来,跟过去古佛所讲的一丝毫差别都没有。所以夫子讲两句话,「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两句话是怎么解释?就是这桩事情。中国古圣先贤是佛菩萨再来的,统统是明心见性的人。我早年在台中学教,跟著李老师,有一次我就把这个问题向老师请教。我说中国古圣先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他们是不是佛菩萨在中国应化?老师听了笑起来,他说理上讲得通,事上没证据。这是老师给我的回答,理上讲得通,事上是他没有暴露他的身分,没有说他是什么佛菩萨再来,所以事上没证据,理上这是讲得通。同样一个道理,在这个地球上,无论哪一个族群、哪一个宗教,他们的古圣先贤、他们的祖师大德,我们也可以肯定是佛菩萨的化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
《还源观》里面给我们讲,宇宙是一体,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己。说一家人还有差别,是一体,这一体就是《还源观》前面第一段所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大乘教里面称为真如、法性、本性、自性,这是一体,一体所变现出来,见性就见到这个性体。性体是什么样子?惠能大师讲得简单明了,这个体是清净的,从来没有染污过,决定不可能有染污,为什么?有染污必须有个东西才会染污,它不是,它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它怎么染污!物质会受染污,我们地球是物质,地球今天被染污了。精神也会被染污,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所以它不受染污。真正是清净,不生不灭,这是自己,这是自性,禅宗里面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我们本来不生不灭,「本自具足」,不要向外求,样样都圆满,智慧圆满、德能圆满、相好圆满,这里面把精神、物质、自然环境全包括了。再告诉我们,自性本定,「本无动摇」。我们今天动摇的是什么?我们起心动念,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生灭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没有生灭。也就是说,什么是真心?大乘教上讲得好,「生灭灭已,寂灭现前」,我们生灭这个念头没有了,自性就现前,自性是没有生灭的。末后说了一句话,「能生万法」,能生万法是你起心动念就万法现前。所以宇宙怎么来的?一念顿现,没有先后,不是说进化的,不是。一时顿现,那个一时没有长短,没有先后,有先后不叫一时,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因为一时在佛经里面一开头就有,「如是我闻,一时」,这个一时的意思太深。有前一秒有后一秒,不是一时。一时是什么?就是弥勒菩萨给我们说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那叫一时。我们要细心去观照,细心去体会。
佛法是科学,高等科学,为什么?科学讲证据,这个微细的念头谁见到?大乘教里面佛常说,八地菩萨,你好好修行,你修到八地你就见到了。菩萨位次愈高,心愈清净,到八地已经达到纯净纯善,所以极其微细的波动他都能感应到。九地、十地,等觉是十一地,究竟果位是第十二地,那就是究竟圆满,完全明了了。所以佛法讲证据,信解行证,你没有证得那不算数。开悟,悟有解悟、有证悟,解悟是你听佛说的、听菩萨说的,你听明白了,你不怀疑,也肯定了,但是你不得受用,为什么?你没证得。证悟得受用,那不一样。这样的境界,八地以上才得这个受用,八地以下是解悟。我们很幸运,能够理解这桩事情,能够深信不疑,这靠什么?靠五十八年没有离开经教,天天接受大乘经教的长时薰修,我们明白了。虽然没有证悟,可是解悟也有很大的受用,受用里面最殊胜的是知道人没有生死,世间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对於死亡的恐怖。信仰宗教,学了佛的人,死了以后到哪里去?许多问题。如果能够把宇宙起源搞清楚之后,这些问题都没有了,你没有疑虑、没有顾虑,疑断掉了,这个疑就是根本烦恼里面的贪瞋痴慢疑。疑断掉之后,真正的信心生起来,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我们这一生过得非常充实,也过得非常圆满。其他一切事,包括佛法,都是第二义,都是次要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什么?念佛求生净土,这最重要。
印光大师他老人家有几句话说得很好,特别是对於现代的年轻人,年轻人求知欲很重,好高骛远,这是毛病,障碍。他劝年轻人,首先要老老实实的去念佛,为什么?你既然在六道,你就要承认业障深重,习染难舍,消业障、除习气,念佛的效果最殊胜。我们现在也天天念佛,为什么业障除不掉,习气离不开?那是你不会念。要怎么念法?大势至菩萨教得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八个字,想想我们念佛有没有做到?没有做到。头一个,我们都摄六根做不到,摄是什么?收回来,我们六根没收回来。眼往色上跑,耳往音声上跑,鼻往香上跑,舌往味上跑,六根向外攀缘,你的心怎么能定下来?都摄六根是我们的眼从色上收回来,观世音菩萨修行的方法,「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那个反闻就是都摄六根,回过头来,眼不缘色相,回过头来缘什么?缘色性,耳从音声、声尘里面回过头来去闻声性。我们没有做到,我们的心是杂乱的,一般人讲心浮气躁,所以功夫不得力。真正修行人他心是定的,他不向外跑,所以他功夫得力。头一个要晓得,功夫得力要收心,都摄六根是收心,然后就是净念,净是清净,什么叫净念?至少你做到不怀疑、不夹杂,这叫净。我们念佛有怀疑,夹杂更不必说,所以不是理论、方法不灵,是我们自己做得不相应。相继是不间断,长时薰修。我们细心去反省,佛没有过失,经典没有错误,我们曲解了经义,我们自己搞错了。自己真正是如理如法,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我们是凡夫,自己要肯定,祖师的话我们要细细去思惟,为什么教我们先念佛?先把心定下来,把业障消掉;业障消掉,智慧就现前,福报也现前。一个人有智慧、有福报,你再去研究经教,你再去弘法利生,那就是变成祖师大德;没有智慧、没有福报,研究经教那是把佛法当作世间学术来研究,你所得到的是知识,不是智慧。如果先从念佛把心定下来,那是求智慧,不是知识,智慧能解决问题,知识不能解决问题。这个道理很深,这个道理是真实的,现在人所谓的硬道理,跟我们中国古圣先贤的教学相应。孔子当年在世教学,第一个德行,第二个言语,第三才教政事,再教文学。印祖教我们先从念佛下手,德行。在佛法大原则里面讲,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我们念佛是修戒定,智慧开了再去研究经教,智慧没开不研究经教,非常有道理。我们的方向、目标要正确,身口意三业要像佛一样的清净,戒定慧三学要像佛一样的圆满,我们就真干了。自己成就之后才能够帮助别人,自己没成就,拿什么帮助别人?所以佛法有方法,方法非常巧妙,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真的事半功倍。你不懂这个方法,你所得的实在讲,古人讲事倍功半,你都得不到。真的,让我们想起来古人所说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话不是假话。出家五众不能违背佛陀的教诲,在家也不例外。下面这个答,我们念一念,答得好。
【答。出家之辈自有严科。在家之俦通持五戒。】
这就说明无论出家在家,都要从持戒下手,「戒为无上菩提本」,这是真的。现在出家、在家都有问题,问题在哪里?我们把持戒丢了,虽念佛,看不到效果,每天念佛念得不少,依旧烦恼一大堆,依旧是痛苦不堪。疏忽了戒律,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很严肃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做不好?我们得找原因,把原因找到,把原因消除,我们才有救。真正的原因是我们从小家教疏忽了,中国古圣先贤,世世代代出家、在家,有那么样好的成就,原因是什么?从小扎根教育所成就的。在全世界每一个国家族群里面,说老实话,中国人最懂得教育,中国人最重视教育,你看「学记」里面所讲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重视教育。不但是说到,真做到,历代帝王政治设施,把什么摆在第一?把教育,教育变成中国古时候的人生第一个价值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把这个摆在第一;名利不屑一谈,摆在最后,把孝亲尊师摆在第一。佛法也不例外,「净业三福」是大乘教里面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这三条,佛说得很清楚,「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这些修行人成佛证果正因是这三条。头一条,第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第一条,人天善,中国古人所讲「人之初,性本善」,这就是性本善。孝亲尊师是天性,慈悲、十善是性德,人人都具足。没有人教,没有人教学坏了,所以人是教得好的,人也是教得坏的。现在这个社会,我们大家都说社会太乱,为什么会乱?教出来的,谁教?媒体在教,电视在教,网路在教,这些报章杂志在教,社会大众互相在教。内容是什么?暴力、色情、杀盗淫妄,与性德完全相违背,所以社会动乱,众生生活得这么辛苦,不是没有原因。
在这个世界上,确实我遇到很多,包括国家领导人、专家学者、志士仁人,我遇到不少,真有心想帮助这个社会回头,恢复安定和平,不知道从哪里做起。我有这个缘分,这个缘分也是稀有难逢,参与联合国的国际和平会议,我参加了十几次。我把中国老祖宗传统的这些理念、智慧、方法,建造了中国五千年的长治久安,用什么?用教学,不是开会。教什么?教伦理、教道德、教因果,这三样东西普及,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我们这十年来,天天在世界上宣传,有了效果,可是还有人怀疑,不少,来找我,他说:「法师,你讲得很好,这是理想,不能兑现,做不到!」因为这么一个严重问题,这是信心危机,对古圣先贤丧失信心。这怎么办?只有一个方法,做出样子给他看,科学,科学拿证据来,我们做出样子给你看。逼不得已,我找了很多地方,缘不成熟,最后找到老家,缘成熟了,办了个文化中心,搞一个小镇做实验。小镇十二个村庄,居民总共四万八千人,我让四万八千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一起学《弟子规》,不到半年,成效卓著。我的信心足了,声音也大了,到联合国做报告。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办了三天大型的活动。我们把汤池做的实验做了八个小时的报告,做三天的展览,大家看了,相信了。会后,一百九十二个国家的代表都希望到汤池去考察、去参观。如果我们对於古圣先贤的教诲能够恢复信心,依教奉行,这个社会能回头。我们在汤池做了三年,肯定了两桩事情,第一个,肯定了老祖宗教给我们的「人之初,性本善」是真的不是假的,人性本善。第二个,让我们肯定了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问题就看你怎么教法,是可以教得好的。现在我们这个机构交给政府,希望政府能够继续推动,帮助世界走向安定和平。世法、出世间法都必须在和平安定的社会才能成长,发扬光大,如果社会动乱,没有法子成就,我们希望社会安定和平。帮助整个世界走向安定和平不能不靠宗教,所以宗教团结是必要的,宗教互相学习是可贵的。从哪里下手?从自己下手,一切法从心想生,从自己的心想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大乘教里面发菩提心,菩提是觉悟,真正觉悟,自觉而后觉他。
贤首大师在这一段里面给我们讲四种性德,第一个是「随缘妙用」,第二是「威仪有则」,我们现在在学习。威仪有则最重要的就是戒律,《弟子规》是戒律。《弟子规》是什么?是落实孝亲尊师。「净业三福」头一条讲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怎么做法?《弟子规》里面所说的,就是详详细细教导我们,怎样孝养父母,怎样奉事师长。慈心不杀这是讲因果,《太上感应篇》,经文不长,也只是一千六、七百字。你真要学会了,在我们儒家讲道德仁义礼,《弟子规》是礼、是义,你看五个,道德仁义礼,《弟子规》是占两个;慈心不杀是仁,提升了,向上提升,跟道德接近了。佛法,十善业道,十善业道就帮你走向道上去。由此可知,我们今天在家学佛,十善业道没有做到,出家学佛,《沙弥律仪》没有做到。原因现在我们懂了,因为我们缺少《弟子规》跟《感应篇》的教育。这两种教育,不一定读书,不读书的人也学,不读书他不认识字,现在人讲他没有学过文化,但是他受过教育。古时候学校少,但是教育很普遍,为什么?代代相传,老人做出好样子给后人看,给他的儿孙看,儿孙从小耳濡目染,他就学会了。我母亲不认识字,很会教小孩,很会做人,相信因果。没念过书,她从哪里学来的?她的父母、长辈从小教给她,所以她有威仪住持,她有原则,她不会乱来,她懂得孝悌忠信,她知道礼义廉耻。所以中国教育是全民教育,是普及教育。
教育硬体设施现在人疏忽了,硬体设施最明显的,第一个是祠堂,每一家都有祠堂,祠堂教什么?祠堂教孝悌、教伦理,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民间朴实,人的心地厚道,从这里教的。孔庙教道德,城隍庙教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看这三样东西在中国多普遍?无论是城市、是村庄,大的村庄你都能看到。文昌公、文昌庙也是教因果的。中国用这些方法,这是什么?艺术的手段。在过去中国的艺术表演、文艺表演跟现在不一样,现在文艺节目都是以娱乐为目标,从前不是,从前所有文艺活动都是以教育为目标。表演的内容是忠孝节义,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通过艺术表演的方法让大家学习。你看古时候的戏剧,中国地方戏剧非常丰富,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戏剧,说唱艺术,你细细去听听,看看它的内容。所以它是寓教於乐,它在那里教化众生。传统文化真正受到最严重的灾害,是八年抗战。跟日本人打仗之前,中国传统文化还在,我小时候,十岁以前在农村里面学的基础,不是从念书上得来的。抗战爆发之后,整个社会动乱,天天逃难。我逃难就走了三年,年岁小,十四、五岁,居住一个地方最长不超过两个月,就又要走了。三年走了十个省,没有交通工具,完全靠走路,走遍江南,也学到很多东西,那是学校课本里头学不到的。
胜利之后,中国传统的家没有了,大家庭没有了。我小时候还看到大家庭,我们自己这个家衰了、没落了,但是亲戚朋友那种大家庭还有的在。我们到亲戚朋友那里住个几个月,了解大家庭的状况,所以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个概念。现在人,年轻人,跟他讲这个,他没有概念,他很难理解。所以家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对於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平做出很大的贡献,那个家太好了。大家庭,人数少的也有上百人,普通一般家庭大概三百人左右,家族人丁兴旺的有七、八百人,这么大的一个家庭,那是社会。所以他有家道、他有家规,像《弟子规》是家规,家规里面的共同科目,他还有他自己家里面特殊的,为什么?每个人家庭经营事业不相同,所以有些单独的条规。这是共同的,无论是哪个家庭、无论是哪个人都必须遵守,一百一十三桩事情,《弟子规》里讲的,这是家规。它有家学,家学是私塾;有家业,家庭经营的事业。从小,小孩一出生就要教,养成一个好的德行。人生下来,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间,目标是什么?传承家道、荣宗耀祖,为家庭,他不是为自己。为家庭,所以他的心量就比较大,为这个大家庭;再扩大,为家族,那就更大;再一扩展,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他慢慢扩张出去。从小教,人人都是好人,将来在社会上,事事都是好事,社会怎么不安定?没有坏人,没有不好的事情。
所以我常常感叹著说,在中国古代,社会上各行各业,哪个行业最轻松、最自在?给诸位说做官的,做官的人最轻松最自在,为什么?他没有案子办。社会上没有坏人、没有坏事,他没有案子办,一个月能够遇到二、三个案件就很多了。哪像现在,现在还得了!前几天我跟我们司法院长又见面,他告诉我们,台湾每天法院里收到的状纸、诉讼案件,平均一年三百五十多万件,平均每天有一万件,办不完的案子。这说明什么?社会动乱,人心不安。在从前,从前没有案件,从小小孩在家庭里面就被管好,就教好了。我们中国古德教导我们,饿死不做贼,绝不去偷人的东西,屈死,受冤枉、委屈,不告状,这是古时候一般祖宗教后人,受一点委屈算什么?不告状。我也是从小受过这个教育,所以出家,连道场有人他想要,要就给他,绝不告状。你喜欢要我就给你,我命里要是有,我离开这个道场,还会有道场有地方住;命里没有,我这道场住不成,没法子住下去。所以别人要我就让,还愈让愈殊胜,不可思议。每次遇到这些事情,我自己心里明白,就是一次的提升,境界提升,我们环境也提升,所以不要怕。我能够做得这么自在,老师教的,章嘉大师教的。初学佛的时候,那时候没出家,他老人家告诉我,真正为正法久住,为弘法利生,你的一生佛菩萨给你安排,你自己不要操一点心。我听了很舒服,自己不要操心,佛菩萨照顾。所以一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没有为自己操过一点心,为什么?佛菩萨照顾;我自己要操心,佛菩萨就不照顾。老师教我,他劝我出家,教我要跟释迦牟尼佛学,所以他教我读《释迦谱》、读《释迦方志》。那时候世面上没这些书,去找《大藏经》里面抄,我记得我还抄了十几部经书。对释迦牟尼佛认识,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榜样,向他学习,这就对了。我们从小就老实,对老师的话如同圣旨一样,一定是依教奉行,所以老师也真教,我们也就真学。
所以无论在家、出家,一定要重视守规矩,从哪里学起?从《弟子规》学起,从《感应篇》学起。《弟子规》是做人基本的规矩,但是如果没有深信因果,这些规矩可能会流於形式。表面上做出个样子,真正名利现前、利害现前,人心就变了,你就把持不住,深信因果才能把持。深信因果,再大的名闻利养现前不动心,为什么?知道我命里没有,这个福报现前就不是好事。命里没有这个福报你要得到,得到之后,不是生病就是灾难来了,不是好事;命里没有这个地位,今天这个地位你得到了,也是不是灾难现前就是你得病。所以我们自己要相信,「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对於世间名闻利养没有一丝毫的贪心。纵然是命里有的,我们还保持清廉的生活、节俭的生活,有福报,福报让大家共享,这个好,福报不要自己享。世间有许多苦难众生,他们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房子住,我们有没有想到?我们有一点福报的时候,我们把它省下来,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们,这是好事情。所以世尊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一生没有道场,住在哪里?树下一宿,吃饭到外面托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走的时候是在树林里面,不是在房子里面,这是给我们做榜样,做样子。他是王子出身,不出家他继承父亲的王位,名闻利养、荣华富贵舍得干干净净,得大自在,得大福报。那个大福报是什么?是身心健康,这多么快乐!年轻人不知道,中年以上就晓得,健康才是真正的幸福。你有财富、你有地位,不见得身心快乐,健康才是真正幸福。所以真学佛,起心动念老师教我,就这两桩事情,正法久住,弘法利生,我们到这个世间来就为这两桩事情。对自己来说,不断提升自己,提升自己的灵性,提升自己的德行智慧,绝不是提升自己的名闻利养,你搞那个就错了,完全错了。
五戒十善要做得好,一定要有《弟子规》、《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了凡四训》的基础。我们想想,近代佛门里面的大德,大家推崇的印光大师,他老人家教导我们「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他对广大群众的四句教诲。敦伦是什么意思?首先把你家庭关系处好,家和万事兴。所以佛法第一句教你孝养父母,那就是敦伦尽分,把你自己本分事情做好。每个人都有每个人本分事情,而且本分事情很多,不是单纯。譬如在家里,你对於你的父母,我是儿女,儿女的本分是孝顺;你长大了、结婚了,生儿育女,你的身分是父母,做父母有做父母的本分,父慈子孝;你在兄弟姐妹当中,你是老大,兄长的身分,兄友弟恭,大的友爱小的,小的要尊重大的。先把自己的家庭本分搞好,叫敦伦。在学校念书,你是学生,有学生的本分。学业完成,到社会上工作,你上头有领导,领导是君,你是臣;你要是做一个小单位的主管,你也是君,底下接受你领导的是臣。君怎么样?君要仁,你要能够爱护你的部属,你要做君、做亲、做师。你做别人的下属你要尽忠,要很认真负责,把领导交代你的工作要做好。由此可知,本分在哪个岗位,你要遵守这个岗位的本分。
我们出家,出家的本分是什么?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我们修养道德,为社会大众做好样子。讲经教学是释迦牟尼佛一生的事业,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一生所示现的,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什么身分?职业老师。你看三十岁他大彻大悟,就开始教学,七十九岁圆寂,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一天没有休息。一个人也教,两个人也教,几百、几千人也教,从来没有中断过。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他老人家有教无类,只要来学,拜他做老师跟他学习,他都欢欢喜喜,热心教导,不收学费。所以他是个义务老师,用现在的话说,释迦牟尼佛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这是现代的名词。他本人的身分是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不收学费。我们得认清世尊的身分,也就是认清楚世尊的本分,一生从事於教学,言教、身教;言是说明,身是做出来样子给大家看,不是光说,真做到了。所教导的,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十善业,开头教你这十条,到成佛,是十善业圆满。
我们看佛像,特别是彩画的,佛像有圆光,背有圆光,圆光上面写了三个字,我不知道诸位有没有注意到?这三个字多半是用梵文写的,也有用中文写的,用藏文写我都看到过,这三个字的发音叫「唵阿吽」。早年,章嘉大师把这三个字,大概好像写有这么大张的纸,送给我。年代久远了,我那时记得我把它镶了个镜框,放在景美图书馆,不知道现在在不在。我向大师请教,唵阿吽是什么意思?他跟我讲,身口意,就是十善业,唵是身业,阿是口业,吽是意业,十善业道的圆满就成佛了。《十善业道经》上讲得好,这个十条,是人天法、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的根本。所以小乘三千威仪,大乘菩萨八万细行,从哪来的?十善业展开来的。在大乘菩萨,十善业一展开,八万四千细行,应当学。而十善业是在家、出家的根本法,出家是以这个为根本,在家还是根本,这个东西做好了,所有一切戒律都圆满,我们不能不知道。
【夫三归五戒者。盖是出苦海之津梁。趣涅盘之根本。作毗尼之渐次。为七众之崇基。万善藉此而生。寔佛法之平地。】
到这里是一段。『三归五戒』,在前面跟诸位做过报告,我们为佛弟子必须要重视。所以三皈列入早晚课诵,最简单的早课就是打三皈依。我初学佛的时候,跟忏云法师住茅蓬,茅蓬里面的早晚课,共同早晚课就是三皈依。我们住茅蓬那个时候五个人,我年岁最轻,三十一岁,忏云法师属兔的,大我一轮,大我十二岁,菩妙法师,还有达宗法师,三位法师,朱镜宙老居士,朱镜宙老居士那年好像是六十九岁。我们五个人在埔里住茅蓬,那是真的茅蓬,墙是竹篱笆编的,涂上一层水泥,上面盖的是茅草,底下的地就是泥土。佛堂那一间也不大,刚刚好我们五个人,五个拜佛的位子,那一间铺了地板,非常简陋、非常辛苦,民国四十六、七年的时候。茅蓬里面没有电也没有水,水我们想了方法,把山上的泉水用竹子把竹节打通,就像水管一样一节一节,把山上泉水引下来;没有电灯,点蜡烛、点油灯,所以晚上睡觉很早。晚课,在山上是持午,晚上不吃饭,所以晚上的晚课到八点钟就做完,做完晚课,九点钟就睡觉。两点钟起来,起来做早课,各人做各人的,诵经、拜佛,各人做各人的。做完之后,打一个三皈,三皈是共同的,三皈完了之后,达宗法师拜佛,忏云法师、菩妙法师通常打坐,自己寮房打坐。我在那里做义工,就要准备早餐,忏云法师对於饮食很讲究,早晨要磨豆浆,要煮稀饭。我在山上照顾一个老居士、三位法师,修福。忏云法师给我规定的功课是学习《阿弥陀经》,蕅益大师的《要解》、莲池大师的《疏钞》、幽溪大师的《圆中钞》,这是《弥陀经》最著名的三个注解,做科判,做科会,这个很有意思。科会做出来之后,对於经典、对於古大德的这些注疏,佩服得五体投地,真好,你不做出来看你不知道。除这个之外,忏云法师教我看印光法师《文钞》。每天规定拜佛八百拜,早晨三百拜,中午两百拜,午饭之后,晚上三百拜,我在山上住了五个半月,拜了十几万拜。
以后离开,到台中跟李老师去学经教,李老师劝我学讲经。最初不敢,因为讲经太难,我去听经的,我不是去学讲经。他正好开了个讲经班,好像我去的时候他那个班开学才一个多月,我不敢。他告诉我,他说:今天我班上上课,你去看看。看看可以,参观一下,我就跟著老师一起到经学班上课,我坐在最后。这堂课看了之后我心就动了,好像讲经不难,我就跟老师讲我愿意学,我就加入这个班,走上讲经这个道路。这是初学的时候。李老师的教学虽然是二十多个同学,他的方法是用私塾教学法,上课的时候他只教两个人,这两个人跟他坐面对面,其他同学坐在周围,像旁听一样。我是最后去的,我坐在最后面。教是老师,譬如教《弥陀经》,他把《弥陀经》详细讲一遍,这两个学习的就学《弥陀经》,学了要上台去讲,所以非常专注。一个讲国语,一个讲闽南话,好像在台上是一个讲经,再翻译,其实他们用的是一份讲稿。一次是一个半小时,实际上讲稿是四十五分钟,每个星期讲一次,真叫现学现卖。当然学习的人,很难把老师讲的全部记下来,那怎么办?每个同学都记,记下来之后,下课,我们所记下的东西都交给他们两个人,他们两个人回去整理出一份讲稿。这么样学的,学得很呆板,但是学得很踏实。
老师告诉我们,古时候学经教都是这种方法,叫讲小座。不过从前讲小座他必须具备的能力,记忆力好、理解力好,才能够学经教,为什么?没有人帮助你。他开这个班比古人宽松,同学可以互相帮助。所以我们才晓得自古以来学讲经的,是老和尚讲经,有能力,就是有好的记忆力,能够把老师所讲的东西他做复讲,第二天复讲,至少能讲到百分之九十,这个人可以学经教。很少,不多。让他复讲,老和尚讲完之后第二天,抽个时间他把老和尚昨天所讲的重复讲一遍。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方法是阿难尊者传下来的,阿难尊者结集经藏不就是复讲吗?把释迦牟尼佛讲的经重复讲一遍,下面人把它记录,所以这个老方法用了几千年。李老师在台中也是用这个方法,很笨拙,但非常有效果。学,只能学一部经,不可以同时学两部经,真的叫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们在台中学经教,士气很高,老师教学大概是一个半月教一部,然后换两个同学,他们又学另外一部。我在后面旁听,因为我去得最晚,排在最后,没有轮到我。我旁听,可是我的记忆力、理解力确实能达到这个水平。我在那里旁听,好像是十五个月,一年三个月,我听了十三部经,十三部经我都能讲,而且都讲得很好,所以一出家就教佛学院。教佛学院,一个学期就教一部,一年教两部,他们佛学院三年毕业,我教六部,还有七部没派上用场。所以,我就懂得中国古时候这个方法好,真能成就人,比现在佛学院的方法好太多了,真有受用。往后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我觉得还是要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是佛门里面创办的,以后在儒、在道都用上,原则跟中国古圣先贤讲的是相同的,「教之道,贵以专」。学之道还是贵以专,专一,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变成中国传统教学里最高的指导原则,它能成就人的德行,成就人的智慧,智慧才是真正的学问。所以统统建立在规矩上,这个规矩都是属於戒律。
中国传统教育最高指导原则,就是《三字经》前面八句话。教育,首先要肯定人性本善,因为「性相近,习相远」,性是本善,大家都一样,可是还有个习惯,习惯有善、有不善,会让人不知不觉当中跟你的本善违背了,相远了,因此才需要教育。所以教育怎么会想起来的?就从这里想起来。一定要教,「苟不教,性乃迁」,迁就变了,你的本善慢慢疏忽掉,你就变成不善,所以教育从这里兴起。怎么教?「教之道,贵以专」。这八句,中国千万年来教学最高的指导原则,以后儒释道三家教学都不离这个原则,跟现在学校完全不一样,是真实的学问,实学。所以,这个根我们要重视、要扎实,那就是伦理、道德、因果,这非常重要。深信因果,伦理道德就扎实,无论什么样的诱惑在你面前,你不会动心,为什么?你知道因果报应。不该得的,摆在面前都不可以动心,该是自己有的,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你何必去求?所以他心总是定的。定生慧,慧能解决问题。
真的是『出苦海之津梁,趣涅盘之根本』。涅盘是佛教里一个专门术语,我们另外再找时间跟诸位细说,这个术语很重要,大小乘教里面都讲到。『作毗尼之渐次』,「毗尼」是戒律,这是持戒的初阶,第一步,像爬楼梯,这是第一级。第一级就是《弟子规》,第二级是《感应篇》,第三级是《十善业》,这是最初的阶梯,比什么都重要。『七众』弟子是把在家、出家统统包含在其中。『万善藉此而生』,佛法从平地像盖大楼一样就建立了,都要靠这个。所以「威仪有则」,威仪原则不外乎伦理、道德、因果,再向上提升那是哲学、是科学,佛经里面大分总不外乎这五大类,它不迷信。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十二面倒数第四行,从第二句看起:
【问。出家五众。超然出俗。可具威仪。在家之流。身缠俗网。宁无愆犯。】
这个问得很好,『威仪』就是离不开戒律,出家人好像持戒比较方便。在俗的人,尤其在现代的社会,分秒必争,可是这还是一个错误观念造成的。竞争、斗争就能够赚得你所想得到的吗?如果这桩事情真的成立,那很了不起,为什么?因果律就被推翻了。如果因果律是真的、永恒不变的,那你就应该相信「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命里有的决定是有,丢都丢不掉,别人抢不去,别人障碍不了;命里没有的求也求不得,无论用什么手段都没有办法得到。在中国社会,过去一般人都深信不疑,所以他心是安定的,人心安定,社会是安定的。这些学说从外国传来的,不是中国的,中国自古以来没有教人竞争,竞争很累,能不能得到?得不到,什么也得不到。同学们,你多去念念《了凡四训》你就明白,袁了凡先生对於业因果报他明白了、他觉悟了。
孔先生给他算命,居然二十年当中,每年所得到的都跟命里面所算定的是丝毫不差。所以他不再想,不再打妄想,跟云谷禅师在禅堂里面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念头。禅师对他很赞叹,一个凡夫三天三夜不起心动念,这不是凡人。请教他,你是怎么修的?了凡先生是老实人,我没有功夫,我只是发现我的命这二十年来跟孔先生算的是丝毫不差,真的深信不疑,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是凡夫。了凡先生很惊讶,为什么我是凡夫?云谷禅师说:你的命运二十年来不曾丝毫改变,你不是凡夫是什么?了凡先生听到这个话里头有玄机,二十年来未曾改变,难道命还可以能改变的吗?能改变。命怎么来的?命是自己造的,佛法里常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这一生所受的这是果报,果必有因,这个因是前世造的,过去生中造的,生生世世都有关联。命既然是自己造的,当然自己可以改。凡夫改不了命运,是因为你每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有善有恶,善是小善,恶也是小恶,差别幅度不大,就是离你那个水平线幅度不太大,大致上都还满准确。如果你这一生当中有大善大恶,那就变了,就改变。大恶就往下堕落,大善就往上提升,就不准了。所以你二十年被人家算得那么准,就是你丝毫都没有改变。我读了这个书之后,我称他为标准凡夫,也很难得。所以命运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是因果。
因果从什么时候有的?有人问过我,我告诉他,若是根据《妄尽还源观》里面所讲的道理,因果跟宇宙是同时发生的,所以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第一个因决定没有,没有,它怎么会有事?这个道理很深,这第一个因在佛法里面讲的是无始无明。佛用这个字用得好,无始,无始并不是说时间很久远,我们找不到,没有办法计算,称之为无始,不是这个意思。无始是什么?没有开始,这是佛法里的正义。没有开始,如果有开始那就是真的,不能讲是假的。它不是真的,是妄想,无始无明,无始妄想,那就是第一个念头,第一个念头没有因,第二个念头就有因。第一个念头是第二个念头的因,第一个念头没有因,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像作梦一样,梦中境界也是个相似相续相,它也是从念头变现出来的。第一个念头都没有因,无中生有。
近代科学家也发现,肯定世间决定没有物质现象,物质现象怎么来的?物质现象是幻相,不是真的。《心经》上讲得很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物质现象。物质现象的本体是空寂的自性,自性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佛法里称它叫空,空不是没有,空它有,它遇缘就起现行。缘是什么?缘是震动,今天科学里面讲的波动现象,佛法讲的实际上就是波动,你看一念不觉,不觉就起波动,觉不动,觉心不动。不觉它就动,这个动,佛法里叫起心动念,非常微细,弥勒菩萨跟我们讲,一弹指,一弹指的时间很短,有多少个波动?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一百个千是十万,单位是十万,多少个十万?三十二亿个十万。我们把它换算一下,中国人讲三百二十兆,一弹指有三百二十兆个波动,太细了。现在科学都用秒做单位,那我们弹指,速度弹得快一点,一秒钟可以弹四次,三百二十兆再乘四,这是一秒钟,一秒钟里头有多少次的波动?有一千二百八十兆。你怎么能觉察到?太微细了,太快了。弥勒菩萨说,「念念成形,形皆有识」,这个话讲得好,这个话实际上就是给我们讲阿赖耶三细相。阿赖耶,第一个是业相,业相就是波动,就是讲你念头,这一念。一念,诸位晓得多长时间?是一秒钟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这一个波动,这个波动是业相,由业相跟著业相起来的是转相,阿赖耶里面叫做见分,精神现象。同时连带起来的有境界相,境界相是物质现象,就是宇宙。所以宇宙,物质现象、精神现象,是一个念头里面发生的,生了怎么?生了立刻就灭了,第二个念头继续生。第二个念头,第一个念头是它的因,第二个念头是果,念念不相同,经上讲的「念念不相到」,这是真话,不是假话。我们今天看到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是一种相似相续相,不是真的相续相,念念相似,不完全相同,这个道理要懂。所以大乘教里面佛常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点都不假。你不把它当真,没事,什么事都没有;你把它当真,麻烦就来了,这一当真就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变成三途,愈迷愈深,这么一回事情。
现在众生可怜,陷在这里头,迷得很深,迷得很重,回不了头来。诸佛菩萨大慈大悲,要帮助这些众生回头,妄尽还源,帮他回头。其实在理上讲不难,只要一觉悟就回头,觉悟什么?知道这些相是假的不是真的,对这些现象不再起心动念,马上就回头了。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他在三十岁那年,在菩提树下入定,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豁然大悟,还源了。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是妄尽,妄想分别执著都是虚妄的,都不是真的,你把这个统统放下,妄尽了,还源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在中国唐朝时代,距离我们现在大概一千四百年的样子,出现一个惠能大师,禅宗六祖。他在五祖忍和尚方丈室里面,五祖跟他讲《金刚经》大意,六祖不认识字,不用看经本,讲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能大师把妄想分别执著也放下,顿舍,一下就放干净,他就成佛了,明心见性。六祖放下,明心见性,那个境界跟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完全相等,平等的境界。今佛如古佛之再来,那就称之为如来,同一个境界。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惠能大师虽然不认识字,你拿著经本念给他听,他就能给你讲得头头是道,绝不在释迦牟尼佛之下,妙不妙?为什么?自性流露,你见了性。诸佛如来在十法界讲经说法,自性流露,你今天见性,自性也流露出来,跟过去古佛所讲的一丝毫差别都没有。所以夫子讲两句话,「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两句话是怎么解释?就是这桩事情。中国古圣先贤是佛菩萨再来的,统统是明心见性的人。我早年在台中学教,跟著李老师,有一次我就把这个问题向老师请教。我说中国古圣先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他们是不是佛菩萨在中国应化?老师听了笑起来,他说理上讲得通,事上没证据。这是老师给我的回答,理上讲得通,事上是他没有暴露他的身分,没有说他是什么佛菩萨再来,所以事上没证据,理上这是讲得通。同样一个道理,在这个地球上,无论哪一个族群、哪一个宗教,他们的古圣先贤、他们的祖师大德,我们也可以肯定是佛菩萨的化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
《还源观》里面给我们讲,宇宙是一体,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己。说一家人还有差别,是一体,这一体就是《还源观》前面第一段所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大乘教里面称为真如、法性、本性、自性,这是一体,一体所变现出来,见性就见到这个性体。性体是什么样子?惠能大师讲得简单明了,这个体是清净的,从来没有染污过,决定不可能有染污,为什么?有染污必须有个东西才会染污,它不是,它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它怎么染污!物质会受染污,我们地球是物质,地球今天被染污了。精神也会被染污,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所以它不受染污。真正是清净,不生不灭,这是自己,这是自性,禅宗里面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我们本来不生不灭,「本自具足」,不要向外求,样样都圆满,智慧圆满、德能圆满、相好圆满,这里面把精神、物质、自然环境全包括了。再告诉我们,自性本定,「本无动摇」。我们今天动摇的是什么?我们起心动念,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生灭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没有生灭。也就是说,什么是真心?大乘教上讲得好,「生灭灭已,寂灭现前」,我们生灭这个念头没有了,自性就现前,自性是没有生灭的。末后说了一句话,「能生万法」,能生万法是你起心动念就万法现前。所以宇宙怎么来的?一念顿现,没有先后,不是说进化的,不是。一时顿现,那个一时没有长短,没有先后,有先后不叫一时,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因为一时在佛经里面一开头就有,「如是我闻,一时」,这个一时的意思太深。有前一秒有后一秒,不是一时。一时是什么?就是弥勒菩萨给我们说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那叫一时。我们要细心去观照,细心去体会。
佛法是科学,高等科学,为什么?科学讲证据,这个微细的念头谁见到?大乘教里面佛常说,八地菩萨,你好好修行,你修到八地你就见到了。菩萨位次愈高,心愈清净,到八地已经达到纯净纯善,所以极其微细的波动他都能感应到。九地、十地,等觉是十一地,究竟果位是第十二地,那就是究竟圆满,完全明了了。所以佛法讲证据,信解行证,你没有证得那不算数。开悟,悟有解悟、有证悟,解悟是你听佛说的、听菩萨说的,你听明白了,你不怀疑,也肯定了,但是你不得受用,为什么?你没证得。证悟得受用,那不一样。这样的境界,八地以上才得这个受用,八地以下是解悟。我们很幸运,能够理解这桩事情,能够深信不疑,这靠什么?靠五十八年没有离开经教,天天接受大乘经教的长时薰修,我们明白了。虽然没有证悟,可是解悟也有很大的受用,受用里面最殊胜的是知道人没有生死,世间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对於死亡的恐怖。信仰宗教,学了佛的人,死了以后到哪里去?许多问题。如果能够把宇宙起源搞清楚之后,这些问题都没有了,你没有疑虑、没有顾虑,疑断掉了,这个疑就是根本烦恼里面的贪瞋痴慢疑。疑断掉之后,真正的信心生起来,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我们这一生过得非常充实,也过得非常圆满。其他一切事,包括佛法,都是第二义,都是次要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什么?念佛求生净土,这最重要。
印光大师他老人家有几句话说得很好,特别是对於现代的年轻人,年轻人求知欲很重,好高骛远,这是毛病,障碍。他劝年轻人,首先要老老实实的去念佛,为什么?你既然在六道,你就要承认业障深重,习染难舍,消业障、除习气,念佛的效果最殊胜。我们现在也天天念佛,为什么业障除不掉,习气离不开?那是你不会念。要怎么念法?大势至菩萨教得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八个字,想想我们念佛有没有做到?没有做到。头一个,我们都摄六根做不到,摄是什么?收回来,我们六根没收回来。眼往色上跑,耳往音声上跑,鼻往香上跑,舌往味上跑,六根向外攀缘,你的心怎么能定下来?都摄六根是我们的眼从色上收回来,观世音菩萨修行的方法,「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那个反闻就是都摄六根,回过头来,眼不缘色相,回过头来缘什么?缘色性,耳从音声、声尘里面回过头来去闻声性。我们没有做到,我们的心是杂乱的,一般人讲心浮气躁,所以功夫不得力。真正修行人他心是定的,他不向外跑,所以他功夫得力。头一个要晓得,功夫得力要收心,都摄六根是收心,然后就是净念,净是清净,什么叫净念?至少你做到不怀疑、不夹杂,这叫净。我们念佛有怀疑,夹杂更不必说,所以不是理论、方法不灵,是我们自己做得不相应。相继是不间断,长时薰修。我们细心去反省,佛没有过失,经典没有错误,我们曲解了经义,我们自己搞错了。自己真正是如理如法,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我们是凡夫,自己要肯定,祖师的话我们要细细去思惟,为什么教我们先念佛?先把心定下来,把业障消掉;业障消掉,智慧就现前,福报也现前。一个人有智慧、有福报,你再去研究经教,你再去弘法利生,那就是变成祖师大德;没有智慧、没有福报,研究经教那是把佛法当作世间学术来研究,你所得到的是知识,不是智慧。如果先从念佛把心定下来,那是求智慧,不是知识,智慧能解决问题,知识不能解决问题。这个道理很深,这个道理是真实的,现在人所谓的硬道理,跟我们中国古圣先贤的教学相应。孔子当年在世教学,第一个德行,第二个言语,第三才教政事,再教文学。印祖教我们先从念佛下手,德行。在佛法大原则里面讲,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我们念佛是修戒定,智慧开了再去研究经教,智慧没开不研究经教,非常有道理。我们的方向、目标要正确,身口意三业要像佛一样的清净,戒定慧三学要像佛一样的圆满,我们就真干了。自己成就之后才能够帮助别人,自己没成就,拿什么帮助别人?所以佛法有方法,方法非常巧妙,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真的事半功倍。你不懂这个方法,你所得的实在讲,古人讲事倍功半,你都得不到。真的,让我们想起来古人所说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话不是假话。出家五众不能违背佛陀的教诲,在家也不例外。下面这个答,我们念一念,答得好。
【答。出家之辈自有严科。在家之俦通持五戒。】
这就说明无论出家在家,都要从持戒下手,「戒为无上菩提本」,这是真的。现在出家、在家都有问题,问题在哪里?我们把持戒丢了,虽念佛,看不到效果,每天念佛念得不少,依旧烦恼一大堆,依旧是痛苦不堪。疏忽了戒律,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很严肃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做不好?我们得找原因,把原因找到,把原因消除,我们才有救。真正的原因是我们从小家教疏忽了,中国古圣先贤,世世代代出家、在家,有那么样好的成就,原因是什么?从小扎根教育所成就的。在全世界每一个国家族群里面,说老实话,中国人最懂得教育,中国人最重视教育,你看「学记」里面所讲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重视教育。不但是说到,真做到,历代帝王政治设施,把什么摆在第一?把教育,教育变成中国古时候的人生第一个价值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把这个摆在第一;名利不屑一谈,摆在最后,把孝亲尊师摆在第一。佛法也不例外,「净业三福」是大乘教里面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这三条,佛说得很清楚,「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这些修行人成佛证果正因是这三条。头一条,第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第一条,人天善,中国古人所讲「人之初,性本善」,这就是性本善。孝亲尊师是天性,慈悲、十善是性德,人人都具足。没有人教,没有人教学坏了,所以人是教得好的,人也是教得坏的。现在这个社会,我们大家都说社会太乱,为什么会乱?教出来的,谁教?媒体在教,电视在教,网路在教,这些报章杂志在教,社会大众互相在教。内容是什么?暴力、色情、杀盗淫妄,与性德完全相违背,所以社会动乱,众生生活得这么辛苦,不是没有原因。
在这个世界上,确实我遇到很多,包括国家领导人、专家学者、志士仁人,我遇到不少,真有心想帮助这个社会回头,恢复安定和平,不知道从哪里做起。我有这个缘分,这个缘分也是稀有难逢,参与联合国的国际和平会议,我参加了十几次。我把中国老祖宗传统的这些理念、智慧、方法,建造了中国五千年的长治久安,用什么?用教学,不是开会。教什么?教伦理、教道德、教因果,这三样东西普及,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我们这十年来,天天在世界上宣传,有了效果,可是还有人怀疑,不少,来找我,他说:「法师,你讲得很好,这是理想,不能兑现,做不到!」因为这么一个严重问题,这是信心危机,对古圣先贤丧失信心。这怎么办?只有一个方法,做出样子给他看,科学,科学拿证据来,我们做出样子给你看。逼不得已,我找了很多地方,缘不成熟,最后找到老家,缘成熟了,办了个文化中心,搞一个小镇做实验。小镇十二个村庄,居民总共四万八千人,我让四万八千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一起学《弟子规》,不到半年,成效卓著。我的信心足了,声音也大了,到联合国做报告。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办了三天大型的活动。我们把汤池做的实验做了八个小时的报告,做三天的展览,大家看了,相信了。会后,一百九十二个国家的代表都希望到汤池去考察、去参观。如果我们对於古圣先贤的教诲能够恢复信心,依教奉行,这个社会能回头。我们在汤池做了三年,肯定了两桩事情,第一个,肯定了老祖宗教给我们的「人之初,性本善」是真的不是假的,人性本善。第二个,让我们肯定了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问题就看你怎么教法,是可以教得好的。现在我们这个机构交给政府,希望政府能够继续推动,帮助世界走向安定和平。世法、出世间法都必须在和平安定的社会才能成长,发扬光大,如果社会动乱,没有法子成就,我们希望社会安定和平。帮助整个世界走向安定和平不能不靠宗教,所以宗教团结是必要的,宗教互相学习是可贵的。从哪里下手?从自己下手,一切法从心想生,从自己的心想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大乘教里面发菩提心,菩提是觉悟,真正觉悟,自觉而后觉他。
贤首大师在这一段里面给我们讲四种性德,第一个是「随缘妙用」,第二是「威仪有则」,我们现在在学习。威仪有则最重要的就是戒律,《弟子规》是戒律。《弟子规》是什么?是落实孝亲尊师。「净业三福」头一条讲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怎么做法?《弟子规》里面所说的,就是详详细细教导我们,怎样孝养父母,怎样奉事师长。慈心不杀这是讲因果,《太上感应篇》,经文不长,也只是一千六、七百字。你真要学会了,在我们儒家讲道德仁义礼,《弟子规》是礼、是义,你看五个,道德仁义礼,《弟子规》是占两个;慈心不杀是仁,提升了,向上提升,跟道德接近了。佛法,十善业道,十善业道就帮你走向道上去。由此可知,我们今天在家学佛,十善业道没有做到,出家学佛,《沙弥律仪》没有做到。原因现在我们懂了,因为我们缺少《弟子规》跟《感应篇》的教育。这两种教育,不一定读书,不读书的人也学,不读书他不认识字,现在人讲他没有学过文化,但是他受过教育。古时候学校少,但是教育很普遍,为什么?代代相传,老人做出好样子给后人看,给他的儿孙看,儿孙从小耳濡目染,他就学会了。我母亲不认识字,很会教小孩,很会做人,相信因果。没念过书,她从哪里学来的?她的父母、长辈从小教给她,所以她有威仪住持,她有原则,她不会乱来,她懂得孝悌忠信,她知道礼义廉耻。所以中国教育是全民教育,是普及教育。
教育硬体设施现在人疏忽了,硬体设施最明显的,第一个是祠堂,每一家都有祠堂,祠堂教什么?祠堂教孝悌、教伦理,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民间朴实,人的心地厚道,从这里教的。孔庙教道德,城隍庙教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看这三样东西在中国多普遍?无论是城市、是村庄,大的村庄你都能看到。文昌公、文昌庙也是教因果的。中国用这些方法,这是什么?艺术的手段。在过去中国的艺术表演、文艺表演跟现在不一样,现在文艺节目都是以娱乐为目标,从前不是,从前所有文艺活动都是以教育为目标。表演的内容是忠孝节义,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通过艺术表演的方法让大家学习。你看古时候的戏剧,中国地方戏剧非常丰富,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戏剧,说唱艺术,你细细去听听,看看它的内容。所以它是寓教於乐,它在那里教化众生。传统文化真正受到最严重的灾害,是八年抗战。跟日本人打仗之前,中国传统文化还在,我小时候,十岁以前在农村里面学的基础,不是从念书上得来的。抗战爆发之后,整个社会动乱,天天逃难。我逃难就走了三年,年岁小,十四、五岁,居住一个地方最长不超过两个月,就又要走了。三年走了十个省,没有交通工具,完全靠走路,走遍江南,也学到很多东西,那是学校课本里头学不到的。
胜利之后,中国传统的家没有了,大家庭没有了。我小时候还看到大家庭,我们自己这个家衰了、没落了,但是亲戚朋友那种大家庭还有的在。我们到亲戚朋友那里住个几个月,了解大家庭的状况,所以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个概念。现在人,年轻人,跟他讲这个,他没有概念,他很难理解。所以家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对於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平做出很大的贡献,那个家太好了。大家庭,人数少的也有上百人,普通一般家庭大概三百人左右,家族人丁兴旺的有七、八百人,这么大的一个家庭,那是社会。所以他有家道、他有家规,像《弟子规》是家规,家规里面的共同科目,他还有他自己家里面特殊的,为什么?每个人家庭经营事业不相同,所以有些单独的条规。这是共同的,无论是哪个家庭、无论是哪个人都必须遵守,一百一十三桩事情,《弟子规》里讲的,这是家规。它有家学,家学是私塾;有家业,家庭经营的事业。从小,小孩一出生就要教,养成一个好的德行。人生下来,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间,目标是什么?传承家道、荣宗耀祖,为家庭,他不是为自己。为家庭,所以他的心量就比较大,为这个大家庭;再扩大,为家族,那就更大;再一扩展,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他慢慢扩张出去。从小教,人人都是好人,将来在社会上,事事都是好事,社会怎么不安定?没有坏人,没有不好的事情。
所以我常常感叹著说,在中国古代,社会上各行各业,哪个行业最轻松、最自在?给诸位说做官的,做官的人最轻松最自在,为什么?他没有案子办。社会上没有坏人、没有坏事,他没有案子办,一个月能够遇到二、三个案件就很多了。哪像现在,现在还得了!前几天我跟我们司法院长又见面,他告诉我们,台湾每天法院里收到的状纸、诉讼案件,平均一年三百五十多万件,平均每天有一万件,办不完的案子。这说明什么?社会动乱,人心不安。在从前,从前没有案件,从小小孩在家庭里面就被管好,就教好了。我们中国古德教导我们,饿死不做贼,绝不去偷人的东西,屈死,受冤枉、委屈,不告状,这是古时候一般祖宗教后人,受一点委屈算什么?不告状。我也是从小受过这个教育,所以出家,连道场有人他想要,要就给他,绝不告状。你喜欢要我就给你,我命里要是有,我离开这个道场,还会有道场有地方住;命里没有,我这道场住不成,没法子住下去。所以别人要我就让,还愈让愈殊胜,不可思议。每次遇到这些事情,我自己心里明白,就是一次的提升,境界提升,我们环境也提升,所以不要怕。我能够做得这么自在,老师教的,章嘉大师教的。初学佛的时候,那时候没出家,他老人家告诉我,真正为正法久住,为弘法利生,你的一生佛菩萨给你安排,你自己不要操一点心。我听了很舒服,自己不要操心,佛菩萨照顾。所以一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没有为自己操过一点心,为什么?佛菩萨照顾;我自己要操心,佛菩萨就不照顾。老师教我,他劝我出家,教我要跟释迦牟尼佛学,所以他教我读《释迦谱》、读《释迦方志》。那时候世面上没这些书,去找《大藏经》里面抄,我记得我还抄了十几部经书。对释迦牟尼佛认识,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榜样,向他学习,这就对了。我们从小就老实,对老师的话如同圣旨一样,一定是依教奉行,所以老师也真教,我们也就真学。
所以无论在家、出家,一定要重视守规矩,从哪里学起?从《弟子规》学起,从《感应篇》学起。《弟子规》是做人基本的规矩,但是如果没有深信因果,这些规矩可能会流於形式。表面上做出个样子,真正名利现前、利害现前,人心就变了,你就把持不住,深信因果才能把持。深信因果,再大的名闻利养现前不动心,为什么?知道我命里没有,这个福报现前就不是好事。命里没有这个福报你要得到,得到之后,不是生病就是灾难来了,不是好事;命里没有这个地位,今天这个地位你得到了,也是不是灾难现前就是你得病。所以我们自己要相信,「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对於世间名闻利养没有一丝毫的贪心。纵然是命里有的,我们还保持清廉的生活、节俭的生活,有福报,福报让大家共享,这个好,福报不要自己享。世间有许多苦难众生,他们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房子住,我们有没有想到?我们有一点福报的时候,我们把它省下来,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们,这是好事情。所以世尊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一生没有道场,住在哪里?树下一宿,吃饭到外面托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走的时候是在树林里面,不是在房子里面,这是给我们做榜样,做样子。他是王子出身,不出家他继承父亲的王位,名闻利养、荣华富贵舍得干干净净,得大自在,得大福报。那个大福报是什么?是身心健康,这多么快乐!年轻人不知道,中年以上就晓得,健康才是真正的幸福。你有财富、你有地位,不见得身心快乐,健康才是真正幸福。所以真学佛,起心动念老师教我,就这两桩事情,正法久住,弘法利生,我们到这个世间来就为这两桩事情。对自己来说,不断提升自己,提升自己的灵性,提升自己的德行智慧,绝不是提升自己的名闻利养,你搞那个就错了,完全错了。
五戒十善要做得好,一定要有《弟子规》、《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了凡四训》的基础。我们想想,近代佛门里面的大德,大家推崇的印光大师,他老人家教导我们「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他对广大群众的四句教诲。敦伦是什么意思?首先把你家庭关系处好,家和万事兴。所以佛法第一句教你孝养父母,那就是敦伦尽分,把你自己本分事情做好。每个人都有每个人本分事情,而且本分事情很多,不是单纯。譬如在家里,你对於你的父母,我是儿女,儿女的本分是孝顺;你长大了、结婚了,生儿育女,你的身分是父母,做父母有做父母的本分,父慈子孝;你在兄弟姐妹当中,你是老大,兄长的身分,兄友弟恭,大的友爱小的,小的要尊重大的。先把自己的家庭本分搞好,叫敦伦。在学校念书,你是学生,有学生的本分。学业完成,到社会上工作,你上头有领导,领导是君,你是臣;你要是做一个小单位的主管,你也是君,底下接受你领导的是臣。君怎么样?君要仁,你要能够爱护你的部属,你要做君、做亲、做师。你做别人的下属你要尽忠,要很认真负责,把领导交代你的工作要做好。由此可知,本分在哪个岗位,你要遵守这个岗位的本分。
我们出家,出家的本分是什么?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我们修养道德,为社会大众做好样子。讲经教学是释迦牟尼佛一生的事业,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一生所示现的,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什么身分?职业老师。你看三十岁他大彻大悟,就开始教学,七十九岁圆寂,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一天没有休息。一个人也教,两个人也教,几百、几千人也教,从来没有中断过。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他老人家有教无类,只要来学,拜他做老师跟他学习,他都欢欢喜喜,热心教导,不收学费。所以他是个义务老师,用现在的话说,释迦牟尼佛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这是现代的名词。他本人的身分是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不收学费。我们得认清世尊的身分,也就是认清楚世尊的本分,一生从事於教学,言教、身教;言是说明,身是做出来样子给大家看,不是光说,真做到了。所教导的,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十善业,开头教你这十条,到成佛,是十善业圆满。
我们看佛像,特别是彩画的,佛像有圆光,背有圆光,圆光上面写了三个字,我不知道诸位有没有注意到?这三个字多半是用梵文写的,也有用中文写的,用藏文写我都看到过,这三个字的发音叫「唵阿吽」。早年,章嘉大师把这三个字,大概好像写有这么大张的纸,送给我。年代久远了,我那时记得我把它镶了个镜框,放在景美图书馆,不知道现在在不在。我向大师请教,唵阿吽是什么意思?他跟我讲,身口意,就是十善业,唵是身业,阿是口业,吽是意业,十善业道的圆满就成佛了。《十善业道经》上讲得好,这个十条,是人天法、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的根本。所以小乘三千威仪,大乘菩萨八万细行,从哪来的?十善业展开来的。在大乘菩萨,十善业一展开,八万四千细行,应当学。而十善业是在家、出家的根本法,出家是以这个为根本,在家还是根本,这个东西做好了,所有一切戒律都圆满,我们不能不知道。
【夫三归五戒者。盖是出苦海之津梁。趣涅盘之根本。作毗尼之渐次。为七众之崇基。万善藉此而生。寔佛法之平地。】
到这里是一段。『三归五戒』,在前面跟诸位做过报告,我们为佛弟子必须要重视。所以三皈列入早晚课诵,最简单的早课就是打三皈依。我初学佛的时候,跟忏云法师住茅蓬,茅蓬里面的早晚课,共同早晚课就是三皈依。我们住茅蓬那个时候五个人,我年岁最轻,三十一岁,忏云法师属兔的,大我一轮,大我十二岁,菩妙法师,还有达宗法师,三位法师,朱镜宙老居士,朱镜宙老居士那年好像是六十九岁。我们五个人在埔里住茅蓬,那是真的茅蓬,墙是竹篱笆编的,涂上一层水泥,上面盖的是茅草,底下的地就是泥土。佛堂那一间也不大,刚刚好我们五个人,五个拜佛的位子,那一间铺了地板,非常简陋、非常辛苦,民国四十六、七年的时候。茅蓬里面没有电也没有水,水我们想了方法,把山上的泉水用竹子把竹节打通,就像水管一样一节一节,把山上泉水引下来;没有电灯,点蜡烛、点油灯,所以晚上睡觉很早。晚课,在山上是持午,晚上不吃饭,所以晚上的晚课到八点钟就做完,做完晚课,九点钟就睡觉。两点钟起来,起来做早课,各人做各人的,诵经、拜佛,各人做各人的。做完之后,打一个三皈,三皈是共同的,三皈完了之后,达宗法师拜佛,忏云法师、菩妙法师通常打坐,自己寮房打坐。我在那里做义工,就要准备早餐,忏云法师对於饮食很讲究,早晨要磨豆浆,要煮稀饭。我在山上照顾一个老居士、三位法师,修福。忏云法师给我规定的功课是学习《阿弥陀经》,蕅益大师的《要解》、莲池大师的《疏钞》、幽溪大师的《圆中钞》,这是《弥陀经》最著名的三个注解,做科判,做科会,这个很有意思。科会做出来之后,对於经典、对於古大德的这些注疏,佩服得五体投地,真好,你不做出来看你不知道。除这个之外,忏云法师教我看印光法师《文钞》。每天规定拜佛八百拜,早晨三百拜,中午两百拜,午饭之后,晚上三百拜,我在山上住了五个半月,拜了十几万拜。
以后离开,到台中跟李老师去学经教,李老师劝我学讲经。最初不敢,因为讲经太难,我去听经的,我不是去学讲经。他正好开了个讲经班,好像我去的时候他那个班开学才一个多月,我不敢。他告诉我,他说:今天我班上上课,你去看看。看看可以,参观一下,我就跟著老师一起到经学班上课,我坐在最后。这堂课看了之后我心就动了,好像讲经不难,我就跟老师讲我愿意学,我就加入这个班,走上讲经这个道路。这是初学的时候。李老师的教学虽然是二十多个同学,他的方法是用私塾教学法,上课的时候他只教两个人,这两个人跟他坐面对面,其他同学坐在周围,像旁听一样。我是最后去的,我坐在最后面。教是老师,譬如教《弥陀经》,他把《弥陀经》详细讲一遍,这两个学习的就学《弥陀经》,学了要上台去讲,所以非常专注。一个讲国语,一个讲闽南话,好像在台上是一个讲经,再翻译,其实他们用的是一份讲稿。一次是一个半小时,实际上讲稿是四十五分钟,每个星期讲一次,真叫现学现卖。当然学习的人,很难把老师讲的全部记下来,那怎么办?每个同学都记,记下来之后,下课,我们所记下的东西都交给他们两个人,他们两个人回去整理出一份讲稿。这么样学的,学得很呆板,但是学得很踏实。
老师告诉我们,古时候学经教都是这种方法,叫讲小座。不过从前讲小座他必须具备的能力,记忆力好、理解力好,才能够学经教,为什么?没有人帮助你。他开这个班比古人宽松,同学可以互相帮助。所以我们才晓得自古以来学讲经的,是老和尚讲经,有能力,就是有好的记忆力,能够把老师所讲的东西他做复讲,第二天复讲,至少能讲到百分之九十,这个人可以学经教。很少,不多。让他复讲,老和尚讲完之后第二天,抽个时间他把老和尚昨天所讲的重复讲一遍。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方法是阿难尊者传下来的,阿难尊者结集经藏不就是复讲吗?把释迦牟尼佛讲的经重复讲一遍,下面人把它记录,所以这个老方法用了几千年。李老师在台中也是用这个方法,很笨拙,但非常有效果。学,只能学一部经,不可以同时学两部经,真的叫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们在台中学经教,士气很高,老师教学大概是一个半月教一部,然后换两个同学,他们又学另外一部。我在后面旁听,因为我去得最晚,排在最后,没有轮到我。我旁听,可是我的记忆力、理解力确实能达到这个水平。我在那里旁听,好像是十五个月,一年三个月,我听了十三部经,十三部经我都能讲,而且都讲得很好,所以一出家就教佛学院。教佛学院,一个学期就教一部,一年教两部,他们佛学院三年毕业,我教六部,还有七部没派上用场。所以,我就懂得中国古时候这个方法好,真能成就人,比现在佛学院的方法好太多了,真有受用。往后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我觉得还是要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是佛门里面创办的,以后在儒、在道都用上,原则跟中国古圣先贤讲的是相同的,「教之道,贵以专」。学之道还是贵以专,专一,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变成中国传统教学里最高的指导原则,它能成就人的德行,成就人的智慧,智慧才是真正的学问。所以统统建立在规矩上,这个规矩都是属於戒律。
中国传统教育最高指导原则,就是《三字经》前面八句话。教育,首先要肯定人性本善,因为「性相近,习相远」,性是本善,大家都一样,可是还有个习惯,习惯有善、有不善,会让人不知不觉当中跟你的本善违背了,相远了,因此才需要教育。所以教育怎么会想起来的?就从这里想起来。一定要教,「苟不教,性乃迁」,迁就变了,你的本善慢慢疏忽掉,你就变成不善,所以教育从这里兴起。怎么教?「教之道,贵以专」。这八句,中国千万年来教学最高的指导原则,以后儒释道三家教学都不离这个原则,跟现在学校完全不一样,是真实的学问,实学。所以,这个根我们要重视、要扎实,那就是伦理、道德、因果,这非常重要。深信因果,伦理道德就扎实,无论什么样的诱惑在你面前,你不会动心,为什么?你知道因果报应。不该得的,摆在面前都不可以动心,该是自己有的,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你何必去求?所以他心总是定的。定生慧,慧能解决问题。
真的是『出苦海之津梁,趣涅盘之根本』。涅盘是佛教里一个专门术语,我们另外再找时间跟诸位细说,这个术语很重要,大小乘教里面都讲到。『作毗尼之渐次』,「毗尼」是戒律,这是持戒的初阶,第一步,像爬楼梯,这是第一级。第一级就是《弟子规》,第二级是《感应篇》,第三级是《十善业》,这是最初的阶梯,比什么都重要。『七众』弟子是把在家、出家统统包含在其中。『万善藉此而生』,佛法从平地像盖大楼一样就建立了,都要靠这个。所以「威仪有则」,威仪原则不外乎伦理、道德、因果,再向上提升那是哲学、是科学,佛经里面大分总不外乎这五大类,它不迷信。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