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二集) 2009/6/20 台湾高雄 档名:12-047-005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经文第十面第二行,从第四这个地方看起。我们把经文念一段:
【自下依此能遍之境而行四德。谓依前一尘能遍之境。而修四种行德。】
贤首大师这篇文章总共给我们讲六桩事,也就是六大段。前面三段所说的,就是《般若经》上讲的一句话「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从缘起到形成都说尽。第一段给我们讲本体,第二段给我们讲现相,第三段给我们讲体相的周遍含容。文字虽然不多,用现代科学的术语,就是了不起的科学与哲学,从事上讲是科学,从理上讲是哲学。这是古今中外多少这些哲学家、科学家,包括神学,都在探讨宇宙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这生命当中我从哪里来。禅宗确实有用「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当作一个话头,多少人参究,有开悟的,也有很多没开悟。为什么有些人开悟,有些人不开悟?这里面的关键、秘诀就是他用心专不专?《弥陀经》里面所讲的「一心不乱」,如果他的心真到一心不乱,没有一个不开悟;凡是没有开悟的,没有达到这个程度,这才是真正的秘诀。我们要在这些地方留意,用心到纯一就是到开悟的边缘,继续绝不放松就有豁然大悟的一天。彻悟之后就是前面讲的三种周遍,你就证得。无论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是从烦恼这边讲的;从自性那边讲的,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含容空有,这是从自性上说。这是一大段,这是道,中国人讲道、讲德,这讲道。从这以下,四、五、六这三段这就讲德,什么是德?随顺自然的规律就是德,那就是正常的。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究竟圆满的幸福,真实的受用。如果与性德相违背的也有受用,什么受用?六道三途苦海无边,就变成这样的受用,这样的受用是悖德,与性德完全相违背。
在这里面,这一段是讲『行四德』,这是讲的总纲。诸佛菩萨,不但是诸佛菩萨,我们讲证果,证果证什么果?小小果。小小果在小乘是须陀洹,初果;在大乘是初信位的菩萨,《华严经》讲十信、十行、十回向,十信的初信位得小小果,就具备这个四德。如果没有这个四德,纵然是学佛,无论在家、出家,我常讲的修得最好的在门口没进去,那算不错!你已经望见门墙,可惜没进去。要进去呢?进去就证得了初果,就是《华严经》上的初信位的菩萨,那就恭喜你。为什么?你是圣人,你不是凡夫。在三不退里面,你证得第一个位不退,就是你永远不会再堕落到凡夫位,你是圣人,从此之后你是节节往上提升,你不会堕落,这是位不退,所以非常可贵。不要小看他是刚刚入门,刚刚入门就了不起,没出六道,但是他们绝不堕三恶道,在六道里面人间天上七次往来就证阿罗汉果。阿罗汉果相当於《华严经》上十信菩萨的第七信,第七信见思烦恼统统断了,超越六道。小乘阿罗汉断了,大乘七信位的菩萨,也是在讲断烦恼的层次来讲,跟阿罗汉相同,相等的。可是在智慧上来讲那差别很大,大小乘不能同日而语,大乘的智慧太高,小乘是望尘莫及,这我们要晓得。大乘毕竟天天亲近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每天受他们经教的薰陶,所以他们的智慧高。这是我们要学习的,要记住的,要认真努力去做的,你才能入得了门。我们先看第一,四德先看第一:
【一者。随缘妙用无方德。】
这是头一个,你看要『随缘』,随缘里头最重要的要『妙用』。『无方』是没有边际,跟前面三种周遍相应,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含容空有,那就是「无方德」。我们现在有没有随缘?我们有随缘但是没有妙用,这是凡夫。学佛之后咱们得学妙用,妙用是什么?称性。性,中国老祖宗说,我觉得我们的老祖宗都是佛菩萨再来的,决定不是凡人,他们所说的话跟大乘经教不谋而合。我们老祖宗讲本性本善,把它编在初学童蒙课本里面,《三字经》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本善就是妙用。我们在随缘能不能跟本善相应?本善,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尽善尽美,没有丝毫错误,没有丝毫缺陷,这还了得吗?这是什么人?诸佛如来才能做得到。没错,佛是这么说,可是佛又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话说得多好,说得多究竟。我们现在回头想想自己,跟佛说的不一样,差距太远!这什么原因?我们只知道随缘,不知道在随缘当中要与性德完全相应,就妙!佛门里面有两句话,「随缘不变」,不变就是妙用,什么东西不变?性不变。性是什么?我们想想惠能大师的话,这见性的人,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我们现在用清净来说有没有变?我们变了,我们不清净,不清净就不是妙用,清净就是妙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这是在环境上说顺逆;人事上讲,无论是善缘、是恶缘,你都能保持清净心。清净心怎么讲?顺境、善缘你的心不起贪恋,保持清净,没有贪恋;逆境、恶缘不生瞋恚,无论在什么境界里,你都能保持平等,清净平等。《无量寿经》经题上「觉」,觉不用去想它,只要清净平等肯定是觉而不迷,觉是智慧,所以那叫妙用。从穿衣吃饭,日常当中点点滴滴琐碎的小事,待人接物,都要跟清净相应,都要跟平等相应。平等是哪一句话六祖讲的?是第四句话「本无动摇」。不动摇不就平等了吗?一动摇就不平等,不动摇就平等。智慧在哪里?智慧在第三句「本自具足」,这才叫妙用。能生万法又不生不灭,本无生灭,你说妙不妙?不生不灭它又能生万法,出生无尽,真妙!他把这个摆在第一句,这是我们修行证果第一个原则。我们看大师底下的文:
【谓依真起用。广利群生。众生根器不等。受解万差。乐欲不同。应机授法。应病与药。令得服行。维摩经中具明斯义。】
到这里是一段。下面所说的这个全是『依真起用』,真是什么?真如自性。「依真起用」就与性德相应,那叫妙用。我们今天想想这点,我们错了,我们今天依什么起用?我们是依自私自利起用,对不对?与我有利益的这个事情我就干,与我没有利益的这个事情我就不干。毛病在哪里?毛病在「我」,这就违背了性德,为什么?自性里头没有。世尊在《金刚般若经》里面讲得很清楚,「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自性里头这四个都没有。我们就晓得,如果说是永离四相,永离四见,那个境界更高了。到大菩萨不但四相没有,念头都没有,「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这大菩萨。前面是菩萨,后面是摩诃萨,这叫妙用,与性德相应。这一关我们有没有办法突破?办法是有,怕的是我们做不到。为什么?我们不肯真修。真修就能做到,用什么方法?法没有定法,八万四千法门,佛说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任何一个法门都可以达到,也就是说都能够破四相、破四见。我们用念佛法门,刚才跟诸位说过,念到一心不乱就相应,四相四见都破了,当然先破四相。先破四相你证小果,再破四见你证大果,这叫妙用。所以「我」是个麻烦事,念念没有把我忘掉,念念是为我,有我就有自私自利,有我就有贪瞋痴慢,就有名闻利养,就有五欲六尘,一连串发生出来全是错误的。起心动念说真话损人利己,这个用不妙,这个用是什么?这个用是轮回用,造轮回业,现出来的果报是轮回的果报。
我们愿不愿意再搞轮回?学佛的同修口里都很强,不愿意,我不想再搞轮回;可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天天在搞轮回业,心与口不相应。这就是我们的道业为什么不成,为什么没进步,原因就在此地。实在讲我们是业障太重,烦恼习气太深,听佛讲经有的时候也感动得流泪,可是一出讲堂老毛病又犯了,刚才流的泪忘得一干二净,还是干自私自利,这就是不成就。印祖有方便法,他教我们,他那个方便法有些人用有效,有些人用的还是没效。他的方便法是写个「死」字,把「死」贴在额头上,叫你常常想著我就要死了,这是个方便法。我就要死了,哪一样东西我能带去?当然这个世间,你的财富带不去,你所有一切受用带不去,你的家亲眷属带不去,你的名闻利养没有一样能带去,不放下也得要放下。所以常常看著这个字就是叫你放下,「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你能带得去的是什么?业力。业力引导你去轮回、去投胎,这个业力引著你去,你出不了轮回。我们把这个业力换掉,善恶业我都把它放下,我只要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净业,它不但没有善恶,连染净都没有,可以说这名号是纯净纯善。我只把这句阿弥陀佛念熟,永远记在心里,只有这一念,不许第二个念头掺杂进去,你成功!为什么?这叫一心不乱。心里只有一个阿弥陀佛是一心不乱,你决定得生净土。生净土不但超越轮回,超越十法界,这成功,用这个方法成功的人不少!哪个法门都不能跟这个法门比,确实像善导大师讲的,「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
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念佛人,修净土的人不能往生?这从前李老师常讲,为什么不能往生?阿弥陀佛里头夹杂著杂念。念佛的秘诀,《大势至圆通章》里头讲得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你看这八个字,我们有没有达到这八个字的标准?想想看,没有!人家是净念相继。我们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是相继,可是里面夹杂著妄想,所以这不是净念。还有什么?还有夹杂著怀疑,极乐世界真有吗?真靠得住吗?我什么都放下,万一到将来我落空怎么办?他有怀疑,有怀疑不清净,把净念破坏。夹杂著有名闻利养,对这个世间有些放不下的恩恩怨怨,把我们的净念破坏了。相继也不容易,我们念佛常常断掉继不起来。所以古大德告诉我们,这个秘诀就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念佛要做到这一点,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成功。这三句话九个字是念佛的秘诀,是念佛的箴言,八万四千法门只有这个法门最简单、最容易、最稳当、最可靠,还最快速,成功还特别高。所以这个法门得到诸佛赞叹,十方菩萨非常羡慕,没有缘分,遇不到。我们今天有缘分,有缘分如果再是有善根、有福德,恭喜你你这一生成就了。什么叫善根?能解、能信这是善根。什么是福德?福德是真干,真干就有福。只有这个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这要晓得,大千世界是假的,六道十法界是假的;极乐世界是真的,诸佛的实报庄严土。谁有缘分在这一生当中得人身,遇到这个法门,遇到善友把这个法门给你讲清楚、讲明白,你听懂,你理解了,你这一发心真干,你就成功。这是依真起用,一真一切真。
『广利群生』,「生」是九法界众生,这范围广!九法界众生普遍的利益,怎么样利益众生?帮助众生、教化众生,帮助众生、教化众生是菩萨事业。这个地方的四德,我们把它字数尽量的缩短,它这用七个字,我们用四个字,第一个是「随缘妙用」,第二个是「威仪有则」,第三个是「柔和质直」,第四个是「代众生苦」,四句一桩事。「广利群生」,就是四弘誓愿里面的第一句「众生无边誓愿度」。你发这个愿,要真的发愿,不是假的,真的就跟性德相应;假的是妄语,妄语是悖德,你违背了性德。在事相上说,妄语是对不起自己,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佛菩萨是不孝,对不起众生是不义,对不起自己是不仁,你没有仁爱的心,没有慈悲心。人怎么可以妄语?发了这个愿真干,那你就不能怕苦。如何帮助众生?一定要给众生做好样子,教化众生,要从教化自己做起;自己没有教化好,你怎么能教化众生?
释迦牟尼佛能教化众生,孔子能教化众生,为什么?他把自己教好了,也就是自己说到做到。而实实在在说,这些大圣大贤都是做到之后再说到,也就是先施身教,施是布施,以身作则,做出样子来给大家看。人家看了,看了之后感动,看了之后感动就是缘成熟。所以佛家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他看了,看了无动於衷,你就不要去教他,你教他叫白费功夫,他不听你的。他感动,这感动他善根发现,福报现前,你给他做增上缘。他对你服了,对你恭敬,印光大师常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看他有一分恭敬,你就教他一分;他有两分恭敬,你就教他两分,应机施教。为什么?他有一分恭敬,你教他两分,他只能吸收一分,那一分是多余的。他有十分恭敬,你不能教他九分,为什么?他能吸收十分,你教他九分你欠了他一分,你对不起他。他对你没有恭敬心,再慈悲都没用处,听不进去,他不会依教奉行。
所以为什么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大圣大贤不出现在现代社会?为什么不出现?现在这个时代没有诚敬心的人,他要是出现,不但教不了众生,而帮助众生造罪业。为什么?众生一定毁谤圣贤,一定是侮辱圣贤,他就造罪业造得重!所以你才晓得,诸佛菩萨来是大慈大悲,不来也是大慈大悲,不来是什么?不让你造罪业,这就是大乘教里面佛常讲的,「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一群人没有善根福德他不来,你看这没有善根的人他也生活得欢欢喜喜,如果一个菩萨来,他就讨厌他,他就要侮辱他、欺负他、毁谤他,所以佛菩萨不来,听仁义道德听不进去,别讲这些。我们观机,至少你要学会天天念《弥陀经》,《弥陀经》里面讲「善根福德因缘」,细心观察这个人有没有善根?有没有福德?听了听一句真干,把这一句就做到,那是有福德;听了做不到没福,他成就有限。听了能相信、能感动、能理解,这是善根。所以广利众生一定要从自己本身做起,自己的心正行正,才能帮助别人正心正行。
『众生根器不等』,这下面教我们观机,这一定要知道,根器是不平等的,烦恼习气各人不同。『受解万差』,「受」是信受,「解」是信解,受跟解有差别,解的人很多,受的人不多。所以佛法,经典常讲「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佛教给我们的。受是你真接受真干,解是你理解你还未必做,你没做到。受是做到,做到之后怎么样?要保持,叫受持,我活一天我就做一天,那叫持。我天天干,把我所学到的一字一句,统统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落实在日常工作里面,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你真得受用。这个受字就是《论语》里面夫子所讲的,「学而时习之」的习,受是习,把你所学的统统落实,你真干!受的程度有差别,解的程度也有差别,每个人都不一样,这你不能不懂。根性与业障有关系,业障深的人根性就薄,如果他有善根,他能够老老实实去做,真干,慢慢会提升。提升也各个不相同,有人一、二年就提升得很好,有人要十年、八年,也有人到二十年、三十年。
我们讲开悟,二、三年开悟的,十年、八年开悟的,二十年、三十年开悟的,这在佛教传到中国两千年来,无论出家、在家修行,我们在典籍里面看到很多,这就是受解万差。关键就是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开悟,关键是在恒心,真正立志就是这个人有志气,在佛法叫发愿,我不想再搞六道轮回,我不想再受六道苦,我这一生真的想出去,永远脱离六道轮回,要有这样的志气。下定决心在这一个法门里面,你看看我们大家所熟知的,谛闲老和尚念佛的徒弟锅漏匠,好样子;更远一点,宋朝的莹诃法师,是我们的好样子。近代的,我们住在这个地区,四十年前将军乡有一位老太太,念佛三年站著往生。我上一次在中山大学讲演提到这个事情,讲完之后有几个同修来找我,他告诉我,他们知道这个事情是真的。更近的,前年,深圳有个年轻的居士黄忠昌,三十出头,他做实验,他听我讲经常常讲到,念佛三年往生,他试试看,我念三年看能不能往生?在深圳闭关,向小莉给他护关。二年十个月还差两个月,他预知时至走了,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这个人得有志,佛法有愿,关起门来念了二年十个月的佛,然后表演给大家看,预知时至,又没有生病就走了。
这是什么?这是广利群生,给天下念佛人做榜样,告诉你念佛往生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绝对不是说他寿命到了,不是的,有寿命不要,就走了。有没有功德?功德很大,给我们念佛人做证明,三转法轮他来作证,告诉你念佛往生不难,三年时间足够。你还忧愁什么?我们念佛念几十年,消息都没有,什么原因?没放下,不是真的。所以我说平常我们打佛七,你看《弥陀经》上讲的,念佛往生极乐世界需要多长时间?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到若七日,功夫好的人一天就够了。如果我们这个道场举行一个佛七,告诉大家七天就往生,你看看有没有人敢来?一个都不敢来。为什么?送死的,七天就死这还得了。所以他是假的不是真的,往生是口头上说说而已,真的叫他去,吓死了。
『乐欲不同』,「乐」是爱好,在这里不念「勒」,这破音字。乐是爱好、欲望,这众生每个人的爱好、欲望不一样。所以修行的法门、证果的方法,也就各个不相同。世尊真是慈悲,给一切众生开八万四千法门,开无量法门,为什么?应众生乐欲不同。你喜欢哪个法门,你就修哪个法门;你想证什么果位,你就证什么果位。有人喜欢阿罗汉,有人喜欢菩萨,有人喜欢佛不一样。我有时候还遇到同修问我,他学佛一生供养观世音菩萨,念观世音菩萨。问我临命终时观世音菩萨来接引行不行?行!观音菩萨是西方三圣,没问题。临终那一刹那要记住,本尊来接引就没问题,我天天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来接引我,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临命终时释迦牟尼佛来接引我,靠不住,为什么?他跟本尊不相应。
这经典里面佛说得很清楚,临终这个时候,冤亲债主他不希望你走,为什么?你跟他的事还没有了,你欠他的命没还他命,你欠他的债没还钱,他念念不忘,所以他来障碍。他来障碍他能够现身,你不是喜欢佛吗?他就现佛身把你带走,带走之后来整你。但是他现身他不能现本尊,这是有护法神,护法神护持,他现本尊他犯法,他不敢;不是本尊没有关系,护法神不管。那你跟他去了你活该,你自己的信心不坚定,念阿弥陀佛,为什么释迦牟尼佛来你也跟他走?这个过,佛没有过,是你自己有过失,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个。送往生的人要特别注意,因为病人在临终的时候他会说:我见到这个人、见到那个人,或者见到佛。如果念阿弥陀佛见到的不是阿弥陀佛,你得要告诉他,不能跟他去,不要多,就提醒一句,「见到阿弥陀佛你才能跟他去,不是阿弥陀佛,什么佛现前都不能跟他去,如如不动,见如不见,没事,他一下就没有了。」所以这是念佛送终最重要的开示。这个时候不要讲理,完全讲事,这关键的时候哪有时间讲理?西方三圣现前,行,因为我们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看到,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观音、势至来接引,有的时候一个,有的时候两个。如果看到三圣阿弥陀佛、观音、势至,绝对不是下三品,他的品位至少也是中辈下品。所以这要晓得,这是常识。
我们为了广利众生就不能怕吃苦,怕吃苦度不了众生。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不想过一点舒服日子?为什么要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生活得这么苦?这就是代众生苦。你修这样的苦行,别人做不到,他佩服你,从内心里面佩服你,你能做到,他做不到。这能令善根薄的人也感动,他来跟你学习,你就能度他,道理在此地。真正契入境界要忘我,也就是我们常讲身见破了,边见破了,与一切众生没有对立的意念,他得自在,他得到真乐。我们凡夫看到他很苦,其实他非常快乐,他的身心健康,他与性德完全相应。在那个境界里面,我们凡夫无法想像,他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你说他多自在!所以他不需要很多衣服,衣服就穿在身上,你看他是脏脏的,实际上一尘不染。这是什么?佛经上有一句话「境随心转」,他心清净,没有一样不清净,身清净,山河大地清净,为什么?外面环境是随他心转变。我们要转外面境界,先转身,自己身都没转,怎么能转境?要转身那先得转心,心转了,身就转,外面境界跟著转,这真修行,是真功夫。
要是转,这句话就很重要,乐欲我们得要换换,世间人的乐欲是什么?他享受的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法他搞这个,他的爱好、他的欲望是从外面来的。佛菩萨教给我们的呢?佛菩萨教给我们享受要从自性里面流出去,不一样。他的水是从外头挑来的,现在不要挑了,用自来水,还是从外面来的。佛菩萨告诉我们,我们渴了要喝水,从心性里头流出来,像泉水一样,从自己身上流,那真乐!所以佛法称为内学,佛经称为内典,佛法不向外求,佛法永远向自性当中求,为什么?自性里头本自具足,一样都不缺。你不从自性求,你从外面去求,从外面去求就叫外道,佛门这个外道不是说其他的,不说外面的人,现在人都搞错了,佛家讲外道,你心外求法这是外道。所以佛法里面,一切教你从内心里面求。
你看王凤仪王善人给人治病,现在他的传人刘有生先生刘善人,你看到处给人治病,真有效!他们不用外,他们用内,告诉你,你病从哪里来,都有原因、有源头。源头给你说出来之后,源头都是不善的,你忏除业障,病就好了,你忏悔就好了。这病从不孝父母得来的,你向父母忏悔,从今而后克尽孝道,病马上就没有了。从兄弟姊妹上来的,你明白了,跟兄弟姊妹不再搞矛盾,和睦相处,忏除业障,病也就好了。不是没有道理,他那个道理跟佛经上讲的完全相应,所以我们一听就懂,一点怀疑都没有,是真的。为什么我们忏悔没有效?你没有真忏悔,你忏悔是假的,搞形式的,不是从内心里真正放下错误的习气。只要真干它真有效,真心忏悔。
在《华严经》,这大乘教里面讲,整个宇宙是一体,不但是父母、师长、兄弟姊妹、家亲眷属是一体,要和睦相处,相亲相爱。佛告诉我们,我们前面这三段念过,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跟我们是一体,为什么?同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佛法,你看看许许多多的忏仪,忏法里面的仪规,第一句「一切恭敬,一心顶礼」,这就这个意思。天地鬼神不能得罪,你不要说他没有,你得罪的时候日子不好过,会得一些怪病。树木花草有灵,前几天我们在信息上看到,中和市的市长去砍一棵树,这是个老树,听说有五百多年。这个树根没有保护好,把它砍断,树神就惩罚他,让他的脚背筋裂开,痛苦不堪。这个树神托梦来告诉他,是因为你伤了他的根,他也叫你受罪,让你了解树神的痛苦。这个树根大概总得三个月才能够复原,慢慢才长好;你的脚三个月之后就不痛了,业因果报丝毫不爽。
懂得这个道理,我们的敬,你就相信普贤菩萨讲的话对了,「礼敬诸佛」。诸佛是谁?《华严经》上说的,普贤菩萨是华严三圣之一,「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一切众生不但是包括有情的一切众生,他没有说一切有情众生,没有这样说法,只说一切众生。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做众生,所以这个范围很广大。动物是众缘和合而生,植物也是众缘和合而生,山河大地、自然现象没有一样不是众缘和合而生。那我们的礼敬怎么礼敬法?这一切的一切,宇宙之间一切一切都要用恭敬心对待,这就对了。不能轻慢,蚊虫蚂蚁不可轻慢,花草树木不可以轻慢,泥沙石块不能轻慢。《华严经》我们看佛菩萨举例子都举微尘,微尘是物质里头最小的,现在讲的什么?矿物。佛经上讲的一微尘,用现在话说,它是有机体,它不是死的,它有见闻觉知,也就是说它有意识。
整个宇宙一切现象统统是有机体,而且是跟自己同一个自性,怎么能不尊敬!尊敬万物就是尊敬自己的自性,尊敬万物就是尊敬自己的灵性。我们身上有病,想一想,从哪得来的?对不起父母你会生病,对不起兄弟姊妹会生病,对不起亲戚朋友会生病,对不起天地万物也会生病。如果你有个恭敬心,真的把普贤菩萨教导我们前面四条真做到,礼敬,对於一切众生、天地万物恭敬,恭敬心;称赞,赞美,祈祷里头是赞美;供养、忏悔业障。只要这四条做到,你会得金刚不坏身,你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我们学习《妄尽还源》,学到这个地方,对这个应该没有疑惑,十愿前面四条做到了,成就自己!你会跟诸佛菩萨一样,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所以我们真正想修行,我们天天想什么?想自己的过失,改过自新。想不到、想不出,想不出看别人,看别人的过失,别人是我的一面镜子,看别人的过失,不要记别人的过失。用别人的过失回光返照我自己有没有?这就对了,我自己要有的话赶紧改,改过自新。专门看别人的长处,别人的好处,别人的好处我有没有?有,要保持;没有呢?没有要学习。外面环境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你要会照!最怕的是挑别人的毛病,不知道自己的过失,那你就是起心动念都在造业。真的像《地藏经》上所讲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那就错了。
我们乐欲要从哪里学?我们这一生真是不容易,得人身,遇佛法,又遇到大乘,又遇到净宗,又遇到《华严》,这稀有难逢,我们这个缘多么殊胜。这样殊胜的缘分,如果我们当面错过,这个罪就很重。为什么?这一生永脱轮回、永脱十法界的缘分你得到,你在这一生可以成佛,可以成菩萨,你为什么不干?我记得我在从前曾经讲过一个题目,「闻经学佛是人生第一乐事」,那就是乐欲,应该排在第一。每天能够听经,听经是跟佛菩萨往来,听佛菩萨的教诲,生活是跟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进修,人数多少不拘。你看《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当年在世,他一个小道场只有八个人,八个人个个成就,很值得我们做榜样,有志一同都成就。在东晋时代,我们净宗初祖慧远大师在江西庐山建念佛堂,志同道合的一百二十三个人,在这个山上建念佛堂念佛共修,依靠的经典只有一部《无量寿经》。那个时候《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都还没有翻译出来。《无量寿经》是最早翻译的,就依这一部经,一百二十三个人个个成就。远公大师往生的时候,他们念佛堂前面往生的人,都跟佛一起来迎接慧远大师,你说这多么殊胜!远公往生的时候跟大家说,「我们同修前面往生的全都来!」这不是假事情。
所以印光大师告诉我们,我觉得他老人家讲的话,是针对我们现实环境来说的,道场不要大,同修不要太多,二十个人,万缘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成就。因为小道场,在现在这个环境很容易维持,你省心省事,不要攀缘,有三、五个热心的同修来护持就够了,自己不求别的。现在因为我们烦恼习气重,信心还不是十分的坚定,听经研教就有必要。听什么经?听净土经,五经一论,或者是五经一论里面选一、二种。选《无量寿经》,选《阿弥陀经》,选《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的一章,「上品上生章」够了。反覆的听,一遍听完从头再听,一直听到往生,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经完全听明白、听懂了,我们念佛的心坚定,往生的心不变,哪有不成功的道理!这叫真正的道场。人多麻烦,人多意见多,很不容易成就。
所以我们可以以印光大师这个教诲,做为一个限制,就是不超过二十人,三个、五个也行。前面我跟诸位报告,黄忠昌就一个人,他闭关,你看二年十个月预知时至就往生,一个人,小道场,小茅蓬,好!志同道合,大家互相在一起生活照顾,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这样修行,那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万修万人去」,一个不会漏掉的,个个有成就。真正有这么一个道场,这样的殊胜,就会影响整个净宗,有这么个好样子,树立这个典型,大家都学!心定下来,不再攀缘,我们一生当中有方向、有目标。所以我们学这句「乐欲」,我自己喜欢什么?我的喜欢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念佛求生净土,我的欲望就是亲近阿弥陀佛。古人讲的话好,「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这个开悟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我现在不求这个,这个不容易,我现在先求往生,到极乐世界见了阿弥陀佛就开悟!我把我们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放在极乐世界,这就不错了,稳稳当当的成就,这也就当生成就的佛法。
『应机授法,应病与药』,下面是比喻,这两句后一句是比喻,他是什么样的根机,你就给他什么样的方法。前面讲「众生根器不等」,释迦牟尼佛在,「应机授法」,每个人都不一样。诸位要知道,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完全是开班教学,没有共修的。修行各人修自己,没有在一起修行的,只有在一起上课。释迦牟尼佛也真了不起,我们现在是一天讲两个钟点就很累了,他老人家一天讲到晚也不累,四十九年没休息,你说这还得了吗?这不是普通人。要知道,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教学,一个人也教,两个人也教,几百个人也教,几千个人也教,他不固定的。无论这个人从哪个地方来,来看释迦牟尼佛向他请教,他立刻就教,有教无类!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用什么法门来教?佛三千年前,对我们现实这个环境他完全了解。我们自己选择法门太难!好像我们是个病人,释迦牟尼佛经典是处方,处方是给从前人用的,不是给我开的。我现在害这个病,找哪个处方能对我的症?这个问题太难。在从前有护士帮忙,我们自己不会选请他,他有经验替我们选,这些护士是祖师大德有修有证,没问题。
现在这个世间没有了,真正有修行的这些大德都走了,我们找谁?佛是真的慈悲把选择法门的原则说出来,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你看,讲得多清楚、多明白。释迦牟尼佛灭度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他老人家的法运总共一万二千年。我们现在在什么时候?在末法。正法那个时代佛法还没到中国来,佛法到中国来是像法时期,所以禅特别殊胜,像法一千年。现在到末法时期,末法照外国人的算法,已经过了五、六百年;照中国人的说法,末法在中国已经过了一千年,这还有九千年。我们就相信,不要去操心,就选净土就好,这是遵佛的遗教。佛说这个话是在《大集经》里面讲的,我们遵守释迦牟尼佛的教诲,我们选择净宗,真的对我们这个时代非常适应。现在时代大家工作非常繁忙,自己的时间愈来愈少,修学净宗就特别显得方便。净土的经典少,五经一论,要是把它统统印在一起,一个薄薄的小本子,分量少,六样东西。如果还嫌多了,选一种就行,五经一论随便选哪一种都可以。最少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部净土经典总共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比《心经》还少,《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大势至圆通章》二百四十四个字,行!依这部经典能成就。方法妙极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效果也非常殊胜,「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看,这效果多殊胜。
所以应机授法,我在年轻的时候,方老师介绍我《华严经》,我也非常喜欢这部经典,很可能过去生中学过,这一生遇到了特别有缘分。以后接受净土的教诲,看到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无量寿经》,前面有梅光羲居士一篇很长的序文,介绍这部经。序文里面提到,清朝乾隆年间,彭二林居士他所说的,他讲《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我看到这一句,那个时候我讲《华严经》,讲了不少年,我不讲了,我讲《无量寿经》。所以《无量寿经》前后我讲了十一遍,最后一遍没讲完,那时候在新加坡讲的。为什么?《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华严经》是大本《阿弥陀经》、大本《无量寿经》,也就是这个意思。现在人喜欢简单,所以我们一切从简,好事情!以后为什么又讲?三个人来劝请,头一个是台南开心法师,找我很多次,每次见面都要求我讲《华严经》。他跟我说「法师,你要不讲,以后恐怕没有人再讲!」我听了也很难过。第二个是北京黄念祖老居士,也给我讲过好几遍,他老人家在的时候,我每次到北京不是别的事,专门去看他。他也希望我讲,能够留一套完整的资料,留给后人做参考。
第三个是韩馆长,韩馆长在病危的时候,往生前二、三天,很恳切的跟我商量,希望把《华严经》讲圆满。那个时候还没有光碟,光碟并不普遍,录相带,希望保存录相带留给后人做参考。我因为她病得很重,我就答应,大概过两天她就走了。一九九九年我在新加坡,新加坡讲经,跟李木源谈到这个事情,李木源非常欢喜,代表启请,所以《华严经》就从新加坡居士林开始。真的经太大,像世尊当年一样七处九会,我们每到一个地方就想办法继续讲。现在保存录相已经讲了四千多个小时,像现在这种讲法,这部经讲圆满至少还要十年,这是个大工程。星云法师以前跟我说,这是很伟大的工程,不容易。我们尽心尽力努力在做,实在讲希望后继有人,认真的学习,最重要的入华严境界。怎么个入法?贤首大师这篇文章就是教给我们这桩事情。他这六大段,前面三段是华严境界,从行四德以下的三段教我们怎样去入。你看先从「随缘妙用无方德」,从这里下手,整个的原则,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随缘,懂得随缘,随缘里面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与性德相应。讲到我们现前贴身,性德相应怎么相应法?与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相应,这就对了,我们学的是这个法门。
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法门怎么修法?诸位一定要记住,世尊教给韦提希夫人的办法。韦提希夫人遭了家庭变故,儿子叛逆,她苦不堪言,求释迦牟尼佛。佛以神通从空中下降,到达被囚禁的处所,她哀求,这个世间真叫浊恶至极,诸佛刹土有没有清净地方?她求往生。释迦牟尼佛以神力,把诸佛的净土展现在她的面前,让她自己去看、自己选择,她选择极乐世界,她想去。这是《十六观经》的缘起。可是世尊在没有教给她修行方法之前,先教她修三福,而且告诉她,这个三福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净业正因」,你说这多重要,这是基础。我们今天把三福忘掉,疏忽掉,所以念佛不能往生,没根!净宗的根本就是净业三福,第一个你看「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做到了没有?这四句做不到就不能往生。这四句是什么?就是我们最近这几年提倡的儒释道的三个根。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你们想想,对不对?慈心不杀落实在《太上感应篇》,后面修十善业道,这《十善业道经》。所以,《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经》是我们学佛的基础,学佛的根本。这三条没有做到;换句话说,人都没有做好,你怎么能成佛?
你再想想,世尊慈悲,把西方极乐世界介绍给我们,跟我们讲的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十善业道里头上善。我们佛念得再好,念得再多,我们的心行不善跟他不能起感应道交。我们怎样能做到上善?所以要晓得,我们今天十善业道为什么做不好?没有《弟子规》、《感应篇》的底子。这个东西好像三层楼一样,第一层是《弟子规》,第二层是《感应篇》,第三层是十善业。我们前面两门课没学好,所以十善业做不到,怎么学都学不成功。从这个地方,诸位就要晓得,我们真正想在这一生成就,这三个根可太重要了,疏忽这三个根不行!这三个根的分量不多,很少,你看《弟子规》一千零八十个字,《感应篇》大概一千六、七百个字,分量都很少,要认真努力去真干才行。我们想这一生真成就,那就得真干,真正的忏悔,忏除业障,依教修行,才能成就圆满功德。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经文第十面第二行,从第四这个地方看起。我们把经文念一段:
【自下依此能遍之境而行四德。谓依前一尘能遍之境。而修四种行德。】
贤首大师这篇文章总共给我们讲六桩事,也就是六大段。前面三段所说的,就是《般若经》上讲的一句话「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从缘起到形成都说尽。第一段给我们讲本体,第二段给我们讲现相,第三段给我们讲体相的周遍含容。文字虽然不多,用现代科学的术语,就是了不起的科学与哲学,从事上讲是科学,从理上讲是哲学。这是古今中外多少这些哲学家、科学家,包括神学,都在探讨宇宙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这生命当中我从哪里来。禅宗确实有用「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当作一个话头,多少人参究,有开悟的,也有很多没开悟。为什么有些人开悟,有些人不开悟?这里面的关键、秘诀就是他用心专不专?《弥陀经》里面所讲的「一心不乱」,如果他的心真到一心不乱,没有一个不开悟;凡是没有开悟的,没有达到这个程度,这才是真正的秘诀。我们要在这些地方留意,用心到纯一就是到开悟的边缘,继续绝不放松就有豁然大悟的一天。彻悟之后就是前面讲的三种周遍,你就证得。无论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是从烦恼这边讲的;从自性那边讲的,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含容空有,这是从自性上说。这是一大段,这是道,中国人讲道、讲德,这讲道。从这以下,四、五、六这三段这就讲德,什么是德?随顺自然的规律就是德,那就是正常的。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究竟圆满的幸福,真实的受用。如果与性德相违背的也有受用,什么受用?六道三途苦海无边,就变成这样的受用,这样的受用是悖德,与性德完全相违背。
在这里面,这一段是讲『行四德』,这是讲的总纲。诸佛菩萨,不但是诸佛菩萨,我们讲证果,证果证什么果?小小果。小小果在小乘是须陀洹,初果;在大乘是初信位的菩萨,《华严经》讲十信、十行、十回向,十信的初信位得小小果,就具备这个四德。如果没有这个四德,纵然是学佛,无论在家、出家,我常讲的修得最好的在门口没进去,那算不错!你已经望见门墙,可惜没进去。要进去呢?进去就证得了初果,就是《华严经》上的初信位的菩萨,那就恭喜你。为什么?你是圣人,你不是凡夫。在三不退里面,你证得第一个位不退,就是你永远不会再堕落到凡夫位,你是圣人,从此之后你是节节往上提升,你不会堕落,这是位不退,所以非常可贵。不要小看他是刚刚入门,刚刚入门就了不起,没出六道,但是他们绝不堕三恶道,在六道里面人间天上七次往来就证阿罗汉果。阿罗汉果相当於《华严经》上十信菩萨的第七信,第七信见思烦恼统统断了,超越六道。小乘阿罗汉断了,大乘七信位的菩萨,也是在讲断烦恼的层次来讲,跟阿罗汉相同,相等的。可是在智慧上来讲那差别很大,大小乘不能同日而语,大乘的智慧太高,小乘是望尘莫及,这我们要晓得。大乘毕竟天天亲近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每天受他们经教的薰陶,所以他们的智慧高。这是我们要学习的,要记住的,要认真努力去做的,你才能入得了门。我们先看第一,四德先看第一:
【一者。随缘妙用无方德。】
这是头一个,你看要『随缘』,随缘里头最重要的要『妙用』。『无方』是没有边际,跟前面三种周遍相应,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含容空有,那就是「无方德」。我们现在有没有随缘?我们有随缘但是没有妙用,这是凡夫。学佛之后咱们得学妙用,妙用是什么?称性。性,中国老祖宗说,我觉得我们的老祖宗都是佛菩萨再来的,决定不是凡人,他们所说的话跟大乘经教不谋而合。我们老祖宗讲本性本善,把它编在初学童蒙课本里面,《三字经》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本善就是妙用。我们在随缘能不能跟本善相应?本善,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尽善尽美,没有丝毫错误,没有丝毫缺陷,这还了得吗?这是什么人?诸佛如来才能做得到。没错,佛是这么说,可是佛又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话说得多好,说得多究竟。我们现在回头想想自己,跟佛说的不一样,差距太远!这什么原因?我们只知道随缘,不知道在随缘当中要与性德完全相应,就妙!佛门里面有两句话,「随缘不变」,不变就是妙用,什么东西不变?性不变。性是什么?我们想想惠能大师的话,这见性的人,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我们现在用清净来说有没有变?我们变了,我们不清净,不清净就不是妙用,清净就是妙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这是在环境上说顺逆;人事上讲,无论是善缘、是恶缘,你都能保持清净心。清净心怎么讲?顺境、善缘你的心不起贪恋,保持清净,没有贪恋;逆境、恶缘不生瞋恚,无论在什么境界里,你都能保持平等,清净平等。《无量寿经》经题上「觉」,觉不用去想它,只要清净平等肯定是觉而不迷,觉是智慧,所以那叫妙用。从穿衣吃饭,日常当中点点滴滴琐碎的小事,待人接物,都要跟清净相应,都要跟平等相应。平等是哪一句话六祖讲的?是第四句话「本无动摇」。不动摇不就平等了吗?一动摇就不平等,不动摇就平等。智慧在哪里?智慧在第三句「本自具足」,这才叫妙用。能生万法又不生不灭,本无生灭,你说妙不妙?不生不灭它又能生万法,出生无尽,真妙!他把这个摆在第一句,这是我们修行证果第一个原则。我们看大师底下的文:
【谓依真起用。广利群生。众生根器不等。受解万差。乐欲不同。应机授法。应病与药。令得服行。维摩经中具明斯义。】
到这里是一段。下面所说的这个全是『依真起用』,真是什么?真如自性。「依真起用」就与性德相应,那叫妙用。我们今天想想这点,我们错了,我们今天依什么起用?我们是依自私自利起用,对不对?与我有利益的这个事情我就干,与我没有利益的这个事情我就不干。毛病在哪里?毛病在「我」,这就违背了性德,为什么?自性里头没有。世尊在《金刚般若经》里面讲得很清楚,「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自性里头这四个都没有。我们就晓得,如果说是永离四相,永离四见,那个境界更高了。到大菩萨不但四相没有,念头都没有,「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这大菩萨。前面是菩萨,后面是摩诃萨,这叫妙用,与性德相应。这一关我们有没有办法突破?办法是有,怕的是我们做不到。为什么?我们不肯真修。真修就能做到,用什么方法?法没有定法,八万四千法门,佛说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任何一个法门都可以达到,也就是说都能够破四相、破四见。我们用念佛法门,刚才跟诸位说过,念到一心不乱就相应,四相四见都破了,当然先破四相。先破四相你证小果,再破四见你证大果,这叫妙用。所以「我」是个麻烦事,念念没有把我忘掉,念念是为我,有我就有自私自利,有我就有贪瞋痴慢,就有名闻利养,就有五欲六尘,一连串发生出来全是错误的。起心动念说真话损人利己,这个用不妙,这个用是什么?这个用是轮回用,造轮回业,现出来的果报是轮回的果报。
我们愿不愿意再搞轮回?学佛的同修口里都很强,不愿意,我不想再搞轮回;可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天天在搞轮回业,心与口不相应。这就是我们的道业为什么不成,为什么没进步,原因就在此地。实在讲我们是业障太重,烦恼习气太深,听佛讲经有的时候也感动得流泪,可是一出讲堂老毛病又犯了,刚才流的泪忘得一干二净,还是干自私自利,这就是不成就。印祖有方便法,他教我们,他那个方便法有些人用有效,有些人用的还是没效。他的方便法是写个「死」字,把「死」贴在额头上,叫你常常想著我就要死了,这是个方便法。我就要死了,哪一样东西我能带去?当然这个世间,你的财富带不去,你所有一切受用带不去,你的家亲眷属带不去,你的名闻利养没有一样能带去,不放下也得要放下。所以常常看著这个字就是叫你放下,「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你能带得去的是什么?业力。业力引导你去轮回、去投胎,这个业力引著你去,你出不了轮回。我们把这个业力换掉,善恶业我都把它放下,我只要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净业,它不但没有善恶,连染净都没有,可以说这名号是纯净纯善。我只把这句阿弥陀佛念熟,永远记在心里,只有这一念,不许第二个念头掺杂进去,你成功!为什么?这叫一心不乱。心里只有一个阿弥陀佛是一心不乱,你决定得生净土。生净土不但超越轮回,超越十法界,这成功,用这个方法成功的人不少!哪个法门都不能跟这个法门比,确实像善导大师讲的,「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
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念佛人,修净土的人不能往生?这从前李老师常讲,为什么不能往生?阿弥陀佛里头夹杂著杂念。念佛的秘诀,《大势至圆通章》里头讲得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你看这八个字,我们有没有达到这八个字的标准?想想看,没有!人家是净念相继。我们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是相继,可是里面夹杂著妄想,所以这不是净念。还有什么?还有夹杂著怀疑,极乐世界真有吗?真靠得住吗?我什么都放下,万一到将来我落空怎么办?他有怀疑,有怀疑不清净,把净念破坏。夹杂著有名闻利养,对这个世间有些放不下的恩恩怨怨,把我们的净念破坏了。相继也不容易,我们念佛常常断掉继不起来。所以古大德告诉我们,这个秘诀就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念佛要做到这一点,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成功。这三句话九个字是念佛的秘诀,是念佛的箴言,八万四千法门只有这个法门最简单、最容易、最稳当、最可靠,还最快速,成功还特别高。所以这个法门得到诸佛赞叹,十方菩萨非常羡慕,没有缘分,遇不到。我们今天有缘分,有缘分如果再是有善根、有福德,恭喜你你这一生成就了。什么叫善根?能解、能信这是善根。什么是福德?福德是真干,真干就有福。只有这个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这要晓得,大千世界是假的,六道十法界是假的;极乐世界是真的,诸佛的实报庄严土。谁有缘分在这一生当中得人身,遇到这个法门,遇到善友把这个法门给你讲清楚、讲明白,你听懂,你理解了,你这一发心真干,你就成功。这是依真起用,一真一切真。
『广利群生』,「生」是九法界众生,这范围广!九法界众生普遍的利益,怎么样利益众生?帮助众生、教化众生,帮助众生、教化众生是菩萨事业。这个地方的四德,我们把它字数尽量的缩短,它这用七个字,我们用四个字,第一个是「随缘妙用」,第二个是「威仪有则」,第三个是「柔和质直」,第四个是「代众生苦」,四句一桩事。「广利群生」,就是四弘誓愿里面的第一句「众生无边誓愿度」。你发这个愿,要真的发愿,不是假的,真的就跟性德相应;假的是妄语,妄语是悖德,你违背了性德。在事相上说,妄语是对不起自己,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佛菩萨是不孝,对不起众生是不义,对不起自己是不仁,你没有仁爱的心,没有慈悲心。人怎么可以妄语?发了这个愿真干,那你就不能怕苦。如何帮助众生?一定要给众生做好样子,教化众生,要从教化自己做起;自己没有教化好,你怎么能教化众生?
释迦牟尼佛能教化众生,孔子能教化众生,为什么?他把自己教好了,也就是自己说到做到。而实实在在说,这些大圣大贤都是做到之后再说到,也就是先施身教,施是布施,以身作则,做出样子来给大家看。人家看了,看了之后感动,看了之后感动就是缘成熟。所以佛家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他看了,看了无动於衷,你就不要去教他,你教他叫白费功夫,他不听你的。他感动,这感动他善根发现,福报现前,你给他做增上缘。他对你服了,对你恭敬,印光大师常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看他有一分恭敬,你就教他一分;他有两分恭敬,你就教他两分,应机施教。为什么?他有一分恭敬,你教他两分,他只能吸收一分,那一分是多余的。他有十分恭敬,你不能教他九分,为什么?他能吸收十分,你教他九分你欠了他一分,你对不起他。他对你没有恭敬心,再慈悲都没用处,听不进去,他不会依教奉行。
所以为什么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大圣大贤不出现在现代社会?为什么不出现?现在这个时代没有诚敬心的人,他要是出现,不但教不了众生,而帮助众生造罪业。为什么?众生一定毁谤圣贤,一定是侮辱圣贤,他就造罪业造得重!所以你才晓得,诸佛菩萨来是大慈大悲,不来也是大慈大悲,不来是什么?不让你造罪业,这就是大乘教里面佛常讲的,「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一群人没有善根福德他不来,你看这没有善根的人他也生活得欢欢喜喜,如果一个菩萨来,他就讨厌他,他就要侮辱他、欺负他、毁谤他,所以佛菩萨不来,听仁义道德听不进去,别讲这些。我们观机,至少你要学会天天念《弥陀经》,《弥陀经》里面讲「善根福德因缘」,细心观察这个人有没有善根?有没有福德?听了听一句真干,把这一句就做到,那是有福德;听了做不到没福,他成就有限。听了能相信、能感动、能理解,这是善根。所以广利众生一定要从自己本身做起,自己的心正行正,才能帮助别人正心正行。
『众生根器不等』,这下面教我们观机,这一定要知道,根器是不平等的,烦恼习气各人不同。『受解万差』,「受」是信受,「解」是信解,受跟解有差别,解的人很多,受的人不多。所以佛法,经典常讲「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佛教给我们的。受是你真接受真干,解是你理解你还未必做,你没做到。受是做到,做到之后怎么样?要保持,叫受持,我活一天我就做一天,那叫持。我天天干,把我所学到的一字一句,统统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落实在日常工作里面,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你真得受用。这个受字就是《论语》里面夫子所讲的,「学而时习之」的习,受是习,把你所学的统统落实,你真干!受的程度有差别,解的程度也有差别,每个人都不一样,这你不能不懂。根性与业障有关系,业障深的人根性就薄,如果他有善根,他能够老老实实去做,真干,慢慢会提升。提升也各个不相同,有人一、二年就提升得很好,有人要十年、八年,也有人到二十年、三十年。
我们讲开悟,二、三年开悟的,十年、八年开悟的,二十年、三十年开悟的,这在佛教传到中国两千年来,无论出家、在家修行,我们在典籍里面看到很多,这就是受解万差。关键就是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开悟,关键是在恒心,真正立志就是这个人有志气,在佛法叫发愿,我不想再搞六道轮回,我不想再受六道苦,我这一生真的想出去,永远脱离六道轮回,要有这样的志气。下定决心在这一个法门里面,你看看我们大家所熟知的,谛闲老和尚念佛的徒弟锅漏匠,好样子;更远一点,宋朝的莹诃法师,是我们的好样子。近代的,我们住在这个地区,四十年前将军乡有一位老太太,念佛三年站著往生。我上一次在中山大学讲演提到这个事情,讲完之后有几个同修来找我,他告诉我,他们知道这个事情是真的。更近的,前年,深圳有个年轻的居士黄忠昌,三十出头,他做实验,他听我讲经常常讲到,念佛三年往生,他试试看,我念三年看能不能往生?在深圳闭关,向小莉给他护关。二年十个月还差两个月,他预知时至走了,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这个人得有志,佛法有愿,关起门来念了二年十个月的佛,然后表演给大家看,预知时至,又没有生病就走了。
这是什么?这是广利群生,给天下念佛人做榜样,告诉你念佛往生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绝对不是说他寿命到了,不是的,有寿命不要,就走了。有没有功德?功德很大,给我们念佛人做证明,三转法轮他来作证,告诉你念佛往生不难,三年时间足够。你还忧愁什么?我们念佛念几十年,消息都没有,什么原因?没放下,不是真的。所以我说平常我们打佛七,你看《弥陀经》上讲的,念佛往生极乐世界需要多长时间?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到若七日,功夫好的人一天就够了。如果我们这个道场举行一个佛七,告诉大家七天就往生,你看看有没有人敢来?一个都不敢来。为什么?送死的,七天就死这还得了。所以他是假的不是真的,往生是口头上说说而已,真的叫他去,吓死了。
『乐欲不同』,「乐」是爱好,在这里不念「勒」,这破音字。乐是爱好、欲望,这众生每个人的爱好、欲望不一样。所以修行的法门、证果的方法,也就各个不相同。世尊真是慈悲,给一切众生开八万四千法门,开无量法门,为什么?应众生乐欲不同。你喜欢哪个法门,你就修哪个法门;你想证什么果位,你就证什么果位。有人喜欢阿罗汉,有人喜欢菩萨,有人喜欢佛不一样。我有时候还遇到同修问我,他学佛一生供养观世音菩萨,念观世音菩萨。问我临命终时观世音菩萨来接引行不行?行!观音菩萨是西方三圣,没问题。临终那一刹那要记住,本尊来接引就没问题,我天天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来接引我,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临命终时释迦牟尼佛来接引我,靠不住,为什么?他跟本尊不相应。
这经典里面佛说得很清楚,临终这个时候,冤亲债主他不希望你走,为什么?你跟他的事还没有了,你欠他的命没还他命,你欠他的债没还钱,他念念不忘,所以他来障碍。他来障碍他能够现身,你不是喜欢佛吗?他就现佛身把你带走,带走之后来整你。但是他现身他不能现本尊,这是有护法神,护法神护持,他现本尊他犯法,他不敢;不是本尊没有关系,护法神不管。那你跟他去了你活该,你自己的信心不坚定,念阿弥陀佛,为什么释迦牟尼佛来你也跟他走?这个过,佛没有过,是你自己有过失,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个。送往生的人要特别注意,因为病人在临终的时候他会说:我见到这个人、见到那个人,或者见到佛。如果念阿弥陀佛见到的不是阿弥陀佛,你得要告诉他,不能跟他去,不要多,就提醒一句,「见到阿弥陀佛你才能跟他去,不是阿弥陀佛,什么佛现前都不能跟他去,如如不动,见如不见,没事,他一下就没有了。」所以这是念佛送终最重要的开示。这个时候不要讲理,完全讲事,这关键的时候哪有时间讲理?西方三圣现前,行,因为我们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看到,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观音、势至来接引,有的时候一个,有的时候两个。如果看到三圣阿弥陀佛、观音、势至,绝对不是下三品,他的品位至少也是中辈下品。所以这要晓得,这是常识。
我们为了广利众生就不能怕吃苦,怕吃苦度不了众生。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不想过一点舒服日子?为什么要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生活得这么苦?这就是代众生苦。你修这样的苦行,别人做不到,他佩服你,从内心里面佩服你,你能做到,他做不到。这能令善根薄的人也感动,他来跟你学习,你就能度他,道理在此地。真正契入境界要忘我,也就是我们常讲身见破了,边见破了,与一切众生没有对立的意念,他得自在,他得到真乐。我们凡夫看到他很苦,其实他非常快乐,他的身心健康,他与性德完全相应。在那个境界里面,我们凡夫无法想像,他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你说他多自在!所以他不需要很多衣服,衣服就穿在身上,你看他是脏脏的,实际上一尘不染。这是什么?佛经上有一句话「境随心转」,他心清净,没有一样不清净,身清净,山河大地清净,为什么?外面环境是随他心转变。我们要转外面境界,先转身,自己身都没转,怎么能转境?要转身那先得转心,心转了,身就转,外面境界跟著转,这真修行,是真功夫。
要是转,这句话就很重要,乐欲我们得要换换,世间人的乐欲是什么?他享受的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法他搞这个,他的爱好、他的欲望是从外面来的。佛菩萨教给我们的呢?佛菩萨教给我们享受要从自性里面流出去,不一样。他的水是从外头挑来的,现在不要挑了,用自来水,还是从外面来的。佛菩萨告诉我们,我们渴了要喝水,从心性里头流出来,像泉水一样,从自己身上流,那真乐!所以佛法称为内学,佛经称为内典,佛法不向外求,佛法永远向自性当中求,为什么?自性里头本自具足,一样都不缺。你不从自性求,你从外面去求,从外面去求就叫外道,佛门这个外道不是说其他的,不说外面的人,现在人都搞错了,佛家讲外道,你心外求法这是外道。所以佛法里面,一切教你从内心里面求。
你看王凤仪王善人给人治病,现在他的传人刘有生先生刘善人,你看到处给人治病,真有效!他们不用外,他们用内,告诉你,你病从哪里来,都有原因、有源头。源头给你说出来之后,源头都是不善的,你忏除业障,病就好了,你忏悔就好了。这病从不孝父母得来的,你向父母忏悔,从今而后克尽孝道,病马上就没有了。从兄弟姊妹上来的,你明白了,跟兄弟姊妹不再搞矛盾,和睦相处,忏除业障,病也就好了。不是没有道理,他那个道理跟佛经上讲的完全相应,所以我们一听就懂,一点怀疑都没有,是真的。为什么我们忏悔没有效?你没有真忏悔,你忏悔是假的,搞形式的,不是从内心里真正放下错误的习气。只要真干它真有效,真心忏悔。
在《华严经》,这大乘教里面讲,整个宇宙是一体,不但是父母、师长、兄弟姊妹、家亲眷属是一体,要和睦相处,相亲相爱。佛告诉我们,我们前面这三段念过,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跟我们是一体,为什么?同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佛法,你看看许许多多的忏仪,忏法里面的仪规,第一句「一切恭敬,一心顶礼」,这就这个意思。天地鬼神不能得罪,你不要说他没有,你得罪的时候日子不好过,会得一些怪病。树木花草有灵,前几天我们在信息上看到,中和市的市长去砍一棵树,这是个老树,听说有五百多年。这个树根没有保护好,把它砍断,树神就惩罚他,让他的脚背筋裂开,痛苦不堪。这个树神托梦来告诉他,是因为你伤了他的根,他也叫你受罪,让你了解树神的痛苦。这个树根大概总得三个月才能够复原,慢慢才长好;你的脚三个月之后就不痛了,业因果报丝毫不爽。
懂得这个道理,我们的敬,你就相信普贤菩萨讲的话对了,「礼敬诸佛」。诸佛是谁?《华严经》上说的,普贤菩萨是华严三圣之一,「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一切众生不但是包括有情的一切众生,他没有说一切有情众生,没有这样说法,只说一切众生。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做众生,所以这个范围很广大。动物是众缘和合而生,植物也是众缘和合而生,山河大地、自然现象没有一样不是众缘和合而生。那我们的礼敬怎么礼敬法?这一切的一切,宇宙之间一切一切都要用恭敬心对待,这就对了。不能轻慢,蚊虫蚂蚁不可轻慢,花草树木不可以轻慢,泥沙石块不能轻慢。《华严经》我们看佛菩萨举例子都举微尘,微尘是物质里头最小的,现在讲的什么?矿物。佛经上讲的一微尘,用现在话说,它是有机体,它不是死的,它有见闻觉知,也就是说它有意识。
整个宇宙一切现象统统是有机体,而且是跟自己同一个自性,怎么能不尊敬!尊敬万物就是尊敬自己的自性,尊敬万物就是尊敬自己的灵性。我们身上有病,想一想,从哪得来的?对不起父母你会生病,对不起兄弟姊妹会生病,对不起亲戚朋友会生病,对不起天地万物也会生病。如果你有个恭敬心,真的把普贤菩萨教导我们前面四条真做到,礼敬,对於一切众生、天地万物恭敬,恭敬心;称赞,赞美,祈祷里头是赞美;供养、忏悔业障。只要这四条做到,你会得金刚不坏身,你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我们学习《妄尽还源》,学到这个地方,对这个应该没有疑惑,十愿前面四条做到了,成就自己!你会跟诸佛菩萨一样,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所以我们真正想修行,我们天天想什么?想自己的过失,改过自新。想不到、想不出,想不出看别人,看别人的过失,别人是我的一面镜子,看别人的过失,不要记别人的过失。用别人的过失回光返照我自己有没有?这就对了,我自己要有的话赶紧改,改过自新。专门看别人的长处,别人的好处,别人的好处我有没有?有,要保持;没有呢?没有要学习。外面环境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你要会照!最怕的是挑别人的毛病,不知道自己的过失,那你就是起心动念都在造业。真的像《地藏经》上所讲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那就错了。
我们乐欲要从哪里学?我们这一生真是不容易,得人身,遇佛法,又遇到大乘,又遇到净宗,又遇到《华严》,这稀有难逢,我们这个缘多么殊胜。这样殊胜的缘分,如果我们当面错过,这个罪就很重。为什么?这一生永脱轮回、永脱十法界的缘分你得到,你在这一生可以成佛,可以成菩萨,你为什么不干?我记得我在从前曾经讲过一个题目,「闻经学佛是人生第一乐事」,那就是乐欲,应该排在第一。每天能够听经,听经是跟佛菩萨往来,听佛菩萨的教诲,生活是跟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进修,人数多少不拘。你看《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当年在世,他一个小道场只有八个人,八个人个个成就,很值得我们做榜样,有志一同都成就。在东晋时代,我们净宗初祖慧远大师在江西庐山建念佛堂,志同道合的一百二十三个人,在这个山上建念佛堂念佛共修,依靠的经典只有一部《无量寿经》。那个时候《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都还没有翻译出来。《无量寿经》是最早翻译的,就依这一部经,一百二十三个人个个成就。远公大师往生的时候,他们念佛堂前面往生的人,都跟佛一起来迎接慧远大师,你说这多么殊胜!远公往生的时候跟大家说,「我们同修前面往生的全都来!」这不是假事情。
所以印光大师告诉我们,我觉得他老人家讲的话,是针对我们现实环境来说的,道场不要大,同修不要太多,二十个人,万缘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成就。因为小道场,在现在这个环境很容易维持,你省心省事,不要攀缘,有三、五个热心的同修来护持就够了,自己不求别的。现在因为我们烦恼习气重,信心还不是十分的坚定,听经研教就有必要。听什么经?听净土经,五经一论,或者是五经一论里面选一、二种。选《无量寿经》,选《阿弥陀经》,选《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的一章,「上品上生章」够了。反覆的听,一遍听完从头再听,一直听到往生,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经完全听明白、听懂了,我们念佛的心坚定,往生的心不变,哪有不成功的道理!这叫真正的道场。人多麻烦,人多意见多,很不容易成就。
所以我们可以以印光大师这个教诲,做为一个限制,就是不超过二十人,三个、五个也行。前面我跟诸位报告,黄忠昌就一个人,他闭关,你看二年十个月预知时至就往生,一个人,小道场,小茅蓬,好!志同道合,大家互相在一起生活照顾,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这样修行,那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万修万人去」,一个不会漏掉的,个个有成就。真正有这么一个道场,这样的殊胜,就会影响整个净宗,有这么个好样子,树立这个典型,大家都学!心定下来,不再攀缘,我们一生当中有方向、有目标。所以我们学这句「乐欲」,我自己喜欢什么?我的喜欢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念佛求生净土,我的欲望就是亲近阿弥陀佛。古人讲的话好,「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这个开悟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我现在不求这个,这个不容易,我现在先求往生,到极乐世界见了阿弥陀佛就开悟!我把我们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放在极乐世界,这就不错了,稳稳当当的成就,这也就当生成就的佛法。
『应机授法,应病与药』,下面是比喻,这两句后一句是比喻,他是什么样的根机,你就给他什么样的方法。前面讲「众生根器不等」,释迦牟尼佛在,「应机授法」,每个人都不一样。诸位要知道,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完全是开班教学,没有共修的。修行各人修自己,没有在一起修行的,只有在一起上课。释迦牟尼佛也真了不起,我们现在是一天讲两个钟点就很累了,他老人家一天讲到晚也不累,四十九年没休息,你说这还得了吗?这不是普通人。要知道,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教学,一个人也教,两个人也教,几百个人也教,几千个人也教,他不固定的。无论这个人从哪个地方来,来看释迦牟尼佛向他请教,他立刻就教,有教无类!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用什么法门来教?佛三千年前,对我们现实这个环境他完全了解。我们自己选择法门太难!好像我们是个病人,释迦牟尼佛经典是处方,处方是给从前人用的,不是给我开的。我现在害这个病,找哪个处方能对我的症?这个问题太难。在从前有护士帮忙,我们自己不会选请他,他有经验替我们选,这些护士是祖师大德有修有证,没问题。
现在这个世间没有了,真正有修行的这些大德都走了,我们找谁?佛是真的慈悲把选择法门的原则说出来,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你看,讲得多清楚、多明白。释迦牟尼佛灭度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他老人家的法运总共一万二千年。我们现在在什么时候?在末法。正法那个时代佛法还没到中国来,佛法到中国来是像法时期,所以禅特别殊胜,像法一千年。现在到末法时期,末法照外国人的算法,已经过了五、六百年;照中国人的说法,末法在中国已经过了一千年,这还有九千年。我们就相信,不要去操心,就选净土就好,这是遵佛的遗教。佛说这个话是在《大集经》里面讲的,我们遵守释迦牟尼佛的教诲,我们选择净宗,真的对我们这个时代非常适应。现在时代大家工作非常繁忙,自己的时间愈来愈少,修学净宗就特别显得方便。净土的经典少,五经一论,要是把它统统印在一起,一个薄薄的小本子,分量少,六样东西。如果还嫌多了,选一种就行,五经一论随便选哪一种都可以。最少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部净土经典总共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比《心经》还少,《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大势至圆通章》二百四十四个字,行!依这部经典能成就。方法妙极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效果也非常殊胜,「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看,这效果多殊胜。
所以应机授法,我在年轻的时候,方老师介绍我《华严经》,我也非常喜欢这部经典,很可能过去生中学过,这一生遇到了特别有缘分。以后接受净土的教诲,看到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无量寿经》,前面有梅光羲居士一篇很长的序文,介绍这部经。序文里面提到,清朝乾隆年间,彭二林居士他所说的,他讲《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我看到这一句,那个时候我讲《华严经》,讲了不少年,我不讲了,我讲《无量寿经》。所以《无量寿经》前后我讲了十一遍,最后一遍没讲完,那时候在新加坡讲的。为什么?《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华严经》是大本《阿弥陀经》、大本《无量寿经》,也就是这个意思。现在人喜欢简单,所以我们一切从简,好事情!以后为什么又讲?三个人来劝请,头一个是台南开心法师,找我很多次,每次见面都要求我讲《华严经》。他跟我说「法师,你要不讲,以后恐怕没有人再讲!」我听了也很难过。第二个是北京黄念祖老居士,也给我讲过好几遍,他老人家在的时候,我每次到北京不是别的事,专门去看他。他也希望我讲,能够留一套完整的资料,留给后人做参考。
第三个是韩馆长,韩馆长在病危的时候,往生前二、三天,很恳切的跟我商量,希望把《华严经》讲圆满。那个时候还没有光碟,光碟并不普遍,录相带,希望保存录相带留给后人做参考。我因为她病得很重,我就答应,大概过两天她就走了。一九九九年我在新加坡,新加坡讲经,跟李木源谈到这个事情,李木源非常欢喜,代表启请,所以《华严经》就从新加坡居士林开始。真的经太大,像世尊当年一样七处九会,我们每到一个地方就想办法继续讲。现在保存录相已经讲了四千多个小时,像现在这种讲法,这部经讲圆满至少还要十年,这是个大工程。星云法师以前跟我说,这是很伟大的工程,不容易。我们尽心尽力努力在做,实在讲希望后继有人,认真的学习,最重要的入华严境界。怎么个入法?贤首大师这篇文章就是教给我们这桩事情。他这六大段,前面三段是华严境界,从行四德以下的三段教我们怎样去入。你看先从「随缘妙用无方德」,从这里下手,整个的原则,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随缘,懂得随缘,随缘里面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与性德相应。讲到我们现前贴身,性德相应怎么相应法?与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相应,这就对了,我们学的是这个法门。
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法门怎么修法?诸位一定要记住,世尊教给韦提希夫人的办法。韦提希夫人遭了家庭变故,儿子叛逆,她苦不堪言,求释迦牟尼佛。佛以神通从空中下降,到达被囚禁的处所,她哀求,这个世间真叫浊恶至极,诸佛刹土有没有清净地方?她求往生。释迦牟尼佛以神力,把诸佛的净土展现在她的面前,让她自己去看、自己选择,她选择极乐世界,她想去。这是《十六观经》的缘起。可是世尊在没有教给她修行方法之前,先教她修三福,而且告诉她,这个三福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净业正因」,你说这多重要,这是基础。我们今天把三福忘掉,疏忽掉,所以念佛不能往生,没根!净宗的根本就是净业三福,第一个你看「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做到了没有?这四句做不到就不能往生。这四句是什么?就是我们最近这几年提倡的儒释道的三个根。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你们想想,对不对?慈心不杀落实在《太上感应篇》,后面修十善业道,这《十善业道经》。所以,《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经》是我们学佛的基础,学佛的根本。这三条没有做到;换句话说,人都没有做好,你怎么能成佛?
你再想想,世尊慈悲,把西方极乐世界介绍给我们,跟我们讲的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十善业道里头上善。我们佛念得再好,念得再多,我们的心行不善跟他不能起感应道交。我们怎样能做到上善?所以要晓得,我们今天十善业道为什么做不好?没有《弟子规》、《感应篇》的底子。这个东西好像三层楼一样,第一层是《弟子规》,第二层是《感应篇》,第三层是十善业。我们前面两门课没学好,所以十善业做不到,怎么学都学不成功。从这个地方,诸位就要晓得,我们真正想在这一生成就,这三个根可太重要了,疏忽这三个根不行!这三个根的分量不多,很少,你看《弟子规》一千零八十个字,《感应篇》大概一千六、七百个字,分量都很少,要认真努力去真干才行。我们想这一生真成就,那就得真干,真正的忏悔,忏除业障,依教修行,才能成就圆满功德。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