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五集) 2009/6/12 台湾高雄 档名:12-047-004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前面我们学习到「十身」里面的「智身」,现在我们看第九「法身」。「法身者,谓所证无漏法界之体,而为法身也」。这个比教难懂,什么叫无漏?「漏」这个字在佛法里面是代名词,代表烦恼。譬如我们这个茶杯,如果这里面有破损,我们水放进去就漏掉,这叫有漏。有漏就是它有问题,它有破损。比喻我们的法性,其实这是比喻,比喻怎么比也不能够把事实真相比出来,这是一定的道理。说我们的法性,这里面有烦恼,把我们的性德都漏掉,取这个意思,这个意思一般初学的人好懂。无漏就是完好的,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完全能够显现出来而没有任何障碍,那就叫无漏。具体而言,起惑造业,这就是漏;惑是妄想、是分别、是执著,随顺妄想分别执著而造的一切业,也就是言语行为,那都叫有漏业。这三个都有,你们想想看,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具足,确实像十法界一样,最高的是佛,他漏到下面去了;下面是六道,下面是轮回,下面的下面是三恶道,最下面是阿鼻地狱,就漏到下面去了,用这个来做比喻。实际上可以代表迷惑造业受报,三途苦报。无漏就好了,无漏是自性,就是我们《还源观》里面所说的「自性清净圆明体」,这是无漏。什么时候你证得了,这个证得在禅宗里面称它作「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证得法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你证得无漏法界的本体。在教下,名词不一样,境界相同,教下说「大开圆解」,大开圆解就是我们一般讲看破,若不能彻底放下,你怎么能够大开圆解。
这个地方要注意,这些话多说,说个千遍万遍都是应该的,为什么?没做到!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放下执著就是阿罗汉,成正觉;放下分别,你是菩萨,你成就正等正觉;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你成佛了,那是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要放下,不放下不行。我们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什么没看破?对於宇宙人生事实真相没看破,完全看错了、想错了。看错了叫见惑,就是你的见解迷惑了,你看错了;想错了叫思惑,就是你的思想错了,与事实真相完全相悖。有见思惑,必定有分别、有妄想,所以你在哪里?你在六道,见思烦恼不能断掉,你就超越不了六道轮回。超越六道轮回不是靠别的,放下见思二惑你就出六道,六道就没有了,现出来的是四圣法界;六道是凡圣同居土,没有了,你超越了,你不是凡人,你成圣,超凡入圣。虽是小圣,功德也不可思议,尔后只有向上提升,不会再向下堕落。因为你已经证得三不退里面第一种不退,位不退,你永远不会退落到凡夫位,这地位保住。然后再学著放下分别、放下妄想,那你就证得自性清净圆明体,这就是无漏法界之体,你就证得,这才是真正的自己,自己的真性。
我们自己这个性跟诸佛如来的性,跟一切众生的性,不但是有情众生,还包括无情众生,也就是跟树木花草的性,跟山河大地的性,跟虚空法界的性,是一个性,这个诸位一定要明了。所以世尊在大乘法里面常常把这个性体比喻作大海,叫性海,就是指这个自体。我们现在迷了自性,佛在经上有个比喻,就好像大海里面起了个水泡,水泡有没有离开大海?离开大海能变成水泡吗?水泡是妄,这个相是妄,它是依真而起,它是依水起的水泡。起水泡的时候它是水,水泡破了还是水,这是事实真相。佛用这个比喻,比喻我们芸芸众生,每个众生就像大海里面起的水泡,可是自己迷了,不知道自己是大海,以为就独立了,跟别人就起了分别,就起了执著,这就坏了,这就迷了,愈迷愈深。前面我们在一起学习过,迷了之后,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变成烦恼、变成邪知邪见,我们的德能就变成造业,身口七支,我们的相好就变成六道轮回,三善道、三恶道。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心想就是分别执著,记住,分别是第六识,执著是第七识,所以说「唯识所变」,这个道理要懂。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的念头好,我们确实有末那识,有意识,我们意识分别都分别好的,我们末那的执著,我们执著善的,问题就解决了。
古圣先贤、诸佛菩萨教导我们,我们要是执著伦常八德,这个世间所有的灾难都没有了。伦常是讲关系,我们跟人的关系,跟一切众生的关系,跟树木花草的关系,跟山河大地的关系,跟天地鬼神的关系,是一体,多么亲密!可是现在迷了自性,对於自性现的这些法相也迷了,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情,在这里面产生错误的错觉,虚妄分别,坚固执著,问题出来了。佛菩萨慈悲,古圣先贤的仁爱教导我们父子有亲,我们怎样恢复我们的性德?圣人有善巧方便,父子的亲爱是天性,好教,就从这里下手,让我们逐渐接近性德,父子的亲爱是性德。我们迷得深、迷得久,连这一点现在都看不到,这个问题真的严重,没人教了。我有一年在日本旅行,在日本冈山,陪我去的同学有十几位。有位旅居日本的华侨,年轻的妈妈,她带了她的小孩,四个月,很可爱,带著小孩跟著我一起去旅行。我就在这个时候让我们同行的十几位同修,我说你们细看,你看看母亲爱小孩,小孩虽然不会说话,你看他的动作,你看他的眼神,他爱他的妈妈。我说你从这里细心去观察,你就看到父子有亲。小孩还没有受染污,才四个月。如果四年的染污,那就不一样,那不见得他爱他妈妈;四个月虽有染污也不严重,你看他的眼神。所以中国圣人的教育从哪里开始?就从这里开始。用什么方法教?就是伦理道德,从这关系上做起。
教学第一个目的就是父子这种天性的亲爱,如何能保持在一生当中都不变,这是我们中国教育第一个目标。父慈子孝,这是人伦的大根大本。君臣有义,义从哪里来的?义从父子有亲来的。夫妇有别从哪里来的?也是从父子有亲那里来的。乃至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全是从父子有亲那里来的。再扩展,扩展到八德,八德在中国有两个说法,「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字从哪里来的,它根在哪里?根是父子有亲,都从这里来的。另外一个讲法,「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从哪来的?也是从父子有亲来的。如果人不孝,一切都完了,为什么?他德行的根没有,那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那还得了!那这个社会像什么社会?
我们想想今天这个世界,不仅是中国社会,全世界的社会,现在资讯发达,交通便捷,每个人都有机会到全世界去旅游,你都看到了,看到什么?看到整个世界社会乱象。古籍记载的,所谓礼义之邦,和谐社会,我们在古书上看到这些字样,在现实全世界找不到,你到哪里去找和谐社会?到哪里去找一个和谐的世界?什么原因?父子有亲那个亲爱的精神丢失了。什么时候丢失的?不是说生来丢失的,生来有。应该什么时候丢失的?三岁以后,这是真的,一点不假。如果再提前一点,可能两岁以后。你要问为什么?没有人教他。没有人教他,可是有个东西在教他,什么东西?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电视。上学,现在在中国大概还没有进步到这个程度;在外国,至少二十五年前,这是我记得的,我在美国住,美国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就教电脑,就用电脑上课,所以人家学校很进步。小朋友学会电脑,他就会看网路。你就知道,小孩一出生,眼睛一睁开,他就看电视,电视里头教他,教他什么?暴力色情杀盗淫妄,它教这个,所以他到二、三岁就不懂得孝顺了,这个事情麻烦大了。不是人不能教,不是不好教,是你没教他。这个疏忽我们细心观察,至少四代到五代,我这个年龄五代了,换句话说,将近一百年。
现在要把从前这种古圣先贤的教学再拿出来,当然有一定的困难,没人相信;现在人相信科学,现在人要创新。我听到有同学告诉我,幼稚园的小朋友,老师教学都教学生要创新,他创什么新?有,打爹骂娘那是新,因为从前人都孝顺,现在反过来就是新的。麻烦可大了!什么叫新,什么叫旧,新旧的界限在哪里,谁也讲不清楚。在大乘法里面,如果说有新有旧,这是什么意思?这是对立,新旧不对立吗?对立是什么?对立是边见,边见是严重的烦恼。有对立就产生矛盾,就产生冲突,就产生斗争,这麻烦大,愈来愈大。圣贤教学里头没有对立,没有新旧,你看连佛出世,大乘教里面常讲,今佛如古佛之再来,是一不是二。佛经上的比喻比喻得好,用海水作比喻,海水是自性,妄尽还源,归到大海。水从哪里来的?从江河一直流向大海,没有在大海,没有流入大海,这个水有先有后,所谓长江后浪催前浪,有先入大海,有后入大海,有先后,入到大海之后就没有先后了。所以告诉你事实真相,真相里头没有对立,幻相里头有对立。就是假的里头有对立,真的里头没有对立,假的里面有前后、有分别,真的里面没有分别,没有先后。
如果你入了圣人的境界,我相信你会跟孔老夫子一样,孔老夫子一生教人,他讲得好,「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是圣人,这两句话的意思非常之深。我常说这两句话是释迦、孔子第一正知正见,只要见了性,你还有创新吗?你不可能。为什么?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是圆满的,你怎么创法?自性里德相,譬如我们一个人,从父母生下来就是圆满的,你不能创新。你说我两个眼睛不够,我后头再安个眼睛,行吗?那就是创新。一个鼻子不好,后面再安个鼻子行吗?现在有手术,可以给你这样创新,就是整容,整容是创新。那就是你不守本分,圆圆满满的你不要,你要去创新,那会带来一身的毛病,到最后是死亡。我们身上,所以古人讲孝,身受之於父母,不能有丝毫损伤,损伤是对不起父母。父母的心常常念著自己的子女儿孙,可是子女儿孙不会想念父母,父母舍不了儿孙,无时无刻挂念著。但是现在父母对於后代疏忽,就是疏忽了教育,传统的教育,伦理道德的教育。
所以妄尽,我们对这个经本的题目「妄尽还源」,就像水在江河里面,那是虚妄的,流到大海,妄尽还源,大海之德统统具足。先流入大海的,后流入大海的,是平等的,没有高下。所以,今佛如古佛之再来,那就是述而不作。古佛来的时候给大家讲经说法,今天这个人成佛了,也给大家讲经说法,他讲的经跟古佛讲的经是一不是二。纵然文字上不一样,言语不一样,里头的义理完全相同,就是述而不作。对古圣先贤相信,诚信,一点都不怀疑,这个人在佛法里叫他有善根、有福德,信而好古。换句话说,夫子一生,其实他教学的时间并不长,周游列国回去才正式开始教学,教了五年。周游列国回去的时候,孔子六十八岁,他七十三岁过世的,实际上孔子教学五年。他教得好,教得成功,三千弟子,五年当中他收的学生三千人,有成就的七十二个,所谓七十二贤。夫子教学成功,他为什么成功?他与性德相应。他教学以身作则,他没有做到的,他不会教人,凡是他教人的,自己都做到。他教孝,他孝顺父母,他真做到;他教敬,他尊敬师长。以身作则才能感化别人,不是只教别人做,自己不做,那是骗人,学生不服。
古圣先贤里面,大概只有释迦牟尼佛教学的时间最长,他教了四十九年,三十岁开始讲经教学,七十九岁过世,四十九年。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释迦牟尼佛也是。我是在《华严经疏钞》,清凉大师,《四十华严》经题里面,清凉大师写的,他说这是释迦牟尼佛自己讲,他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全是古佛所说的,他没有在古佛经上多加一个字。这还得了!比孔子学习的态度还要严谨,是真的吗?是真的,我相信,我一点都不怀疑。这个境界确实深广无尽,佛家所说的,唯佛与佛方能究竟。诸佛菩萨没有创造,没有发明,无论讲古的东西也好,讲今的东西也好,全是古佛说过的,你不可能有创意,为什么?他达到究竟圆满,你给他添一点,错了,你给他减少一点也错了。像父母生我们的身体,它就是圆满,你不能加一个,你也不能少一个。两个耳朵,一个就够了,何必要两个?你把它去掉一个,不行,你增加一个也不行,圆满。所以只要你还源,你就圆满,没有还源的时候你不圆满,还源之后就圆满了。六道里头不圆满,四圣法界就比六道圆满;四圣要比诸佛实报庄严土,它不圆满,实报庄严土比十法界圆满;诸佛实报土比常寂光,它不圆满,你证得常寂光那是究竟圆满。你到哪里创新?我们在此地学的,今天学的法身、虚空身都是究竟圆满的,不是究竟圆满不能叫法身,不能叫虚空身。法身里面,可以包括实报庄严土,虚空身里面不包括,虚空身是纯粹见性,常寂光。它能现,它能现实报土,它能现十法界,所谓心现识变就是这么个道理。法身里面具足圆满的性德,圣贤人教给我们五伦、五常、八德是性德,圆满的性德。
父子有亲,我们知道,所以做人,你看《十善业道经》里面,世尊说得多清楚、多明白,这十善业是人天法、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的大根大本,都是从这里建立的。我们修行从哪里学起?世尊教韦提希夫人,韦提希夫人是代表我们请法的,夫人见到极乐世界非常欢喜,想往生,问释迦牟尼佛要怎样修学才能够生到极乐世界。世尊还没有给她讲方法,先跟她讲基本条件,净业三福是基本条件,三条十一句。这三条十一句,无论是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乃至古今中外所有圣贤教人,都不离开这个原则,你看这个多重要。头一句话「孝养父母」,第二句话「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看看这是第一条四句。我们学佛,学佛先学做人,这四句是人天法,你想把人做好,来生还是人,不失人身,你要把这四句做到,你才是个真的人。做得特别好,那你就生天。怎么做法?这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你得把这个做好。更具体的给你指出来,就是《弟子规》,我们五千年老祖宗的教诲,《感应篇》,道家的《太上感应篇》,佛法的《十善业道经》,就在这四句里头。这四句是纲领,展开来是儒释道的三个根,我们从这里建立。为什么?这是无漏法身的性德。因为法身、虚空身非常抽象,我们怎么学习?我们是个凡夫俗子,业障深重,初闻佛法,我们要很具体的东西才能下手。这个具体决定与法身、虚空身相应,虚空身就是常寂光土,总离不开伦常。
所以,「父子有亲」,你的一家人亲爱和睦。「夫妇有别」,这个别是不同的任务,夫妇建立一个家庭,家庭里面有两桩大事,一个是生活,物质生活,我们一般讲赚钱养家,这个事情很现实。在古时候男子负这个责任,所以男主外,外出谋生,养家;女主内,内里面第一桩大事情,把下一代教好。你说这两桩事情,哪桩事情重要?把下一代教好重要。所以女子负的责任比男子重,你家下一代、后代能不能出人才完全靠妇女。妇女,你看在中国称为太太。太太什么意思?太太是圣人,太太教出来的儿女都是圣人。这个名词是从周朝来的,周朝开国三位夫人,周文王的祖母太姜,教出来的小孩,圣人,泰伯、王季,王季是周文王的父亲;周文王的母亲太任,王季的夫人太任,周文王自己的妻子太姒,因为三代都有个太字,所以以后称太太。你看他们家的圣人出了多少个?五个圣人。太姜三个儿子,王季是最小的;太任她生文王,文王的夫人是太姒,生的是武王、周公,中国孔老夫子对於文武周公仰慕到极处,是大圣人。所以后世希望妇女都要学三太,学太姜,学太任,学太姒,把自己的儿女教育成大圣大贤。这个人家有没有后代,后代有没有圣贤出现,完全看他们家的女子。这是夫妇有别,你说妇女的责任多大。出一个圣贤,不仅是你家里面的荣耀,那还是小事,一个圣贤出来之后,利国利民,对国家民族建大功立大业。由这个地方我们能够体会到,古代妇女的地位不是像一般人乱说的重男轻女,我不赞成这个说法;我认为中国妇女在古时候地位很高,这个家庭有没有好的后代完全靠你。
「长幼有序」,这是兄弟和睦,兄弟手足。古时候的家庭是大家庭,不是小家庭,五代同堂,六代同堂,不分家的。一个家族,人少的也有二百多人,一般普通家庭大概三百人左右,人丁兴旺的有七、八百人,所以它那个家庭是社会。家庭里有家道,家道是什么?伦常是家道。有家规,依照家道的原理原则立规矩,人人都要遵守。我们今天看到《弟子规》,《弟子规》是家规,是家规里面共同遵守的一部分,还有个别的,个别那就不说。我们看中国过去每个族姓有祠堂、有家谱,你的家规都在家谱里面。有家学,有家业,业是事业,属於生产的事业,事业摆在最后。道摆在第一,规摆在第二,学摆在第三,最后是事业,这就是重道德仁义,轻利。这个财跟利是放在最后,家业放在最后。所以世世代代兴旺,社会长治久安。家庭之外,那就有领导、被领导,「君臣有义」,君仁臣忠。「朋友有信」,一般人往来最重要的是信实,实实在在、老老实实。这是教我们怎样去证得法身,要从这里做起。
五常,常是常道,也就是说,像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喝水吃饭,一天不能少,一餐不能少,这有五个字,「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跟佛法五戒完全相同。仁,不杀生,仁爱;义,不盗,守本分;礼,不淫;智,不饮酒;信,不妄语。跟佛法的五戒完全相同。四维,管仲说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唯有爱好传统文化,奉行伦常道德,才有幸福美满的人生;唯有爱好和平,才能给社会、给世界带来和平。这是我们要想证得究竟果位,要想真的妄尽还源,得从这个地方下手,从这个地方起步。
这些年来,我们提倡《弟子规》,因为现在社会一般人有误会,认为佛法是宗教,道家也是宗教,只要是宗教就必须要排斥。这个观念值得研究。宗教这两个字要是用中国字来解释,它没有什么不好。什么是宗?诸位查查中国的字典,宗什么意思?宗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意思,主要的;第二个意思,重要的;第三个意思,尊崇的。现在我们写报告,头一个写宗旨,宗有什么不好!教,教是教育、是教学,有什么不好?宗教两个字连起来,那就是重要的教育,主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那怎么不好?这个东西要丢掉那还得了,问题不都出来了吗?宗教要用中国两个字来解释,好!你不能不学,不可不学。我们愿意用中国这个解释来给全世界宗教做个定义。在中国传统,我们讲传统,传统就离不开儒释道,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这个看法在一千三、四百年前,唐肃宗的时代,唐肃宗是唐明皇的儿子,诸位说到唐明皇你就想到杨贵妃,就是那个时代的人。肃宗那个时代,我们就看到一块碑叫「混元三教九流图赞」,这块碑现在还在,在中国大陆少林寺。当中画了一个图,画了一个人像,这个人像从正面看是释迦牟尼佛,从左面看是孔子,从右面看是老子,把三个人合成一个。手上拿著一张纸,纸上画的是什么?九流,九流是学派。也就是说,这三家是教育,所以儒释道叫三教,它不是宗教,是教育,三个教学的学派,跟社会上的九流,我们今天讲专家学者,是一体,建立起中国传统文化。
有这种认知的人、明白人,我们今天扎根,叫扎根教育,要扎三个根。最近这么多年来,我常常讲,儒的根是《弟子规》,道的根是《太上感应篇》,佛的根是《十善业道》。这三样东西文字都不长,《感应篇》跟《弟子规》合起来不超过三千字;《十善业道经》长一点,我做了个节本,取它重要的经义,我节成的好像只有六百多个字,文字也不多。这三样东西我们如果能够认真的学习,普遍的推广,那就是家家幸福美满,社会安定,世界和睦,真能做得到。为什么?在佛法里面讲,我们是人天法,人天法这样的小教就能教我们人天得到满足。向上提升,那不是每个人的事情,那是少数人。天,天很复杂,不是简单的,在佛法里面讲天有二十八层,你说的是哪一层?二十八层分三界,有欲界、色界、无色界,无色界最高的一层天叫非想非非想处天,超越这一层天那就超越六道。超越六道可不是容易事情,为什么?前面讲的,见惑、思惑要断尽。你看妄尽还源,见思烦恼是妄,不是真的,这个东西断尽你才能还源,你要不断尽,还不了源。断尽还源,还没有真正还源到家,中途,在半路上,声闻、缘觉、菩萨、佛,这是中途站,我们净宗称为方便有余土,四圣法界是方便有余土;必须真的妄尽,真的妄尽是分别没有了,妄想没有了,那就真还源。妄想是起心动念。我在讲席也常讲,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十法界没有了,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出现了。
我们修净土的人,希望到哪里去?希望到阿弥陀佛的实报庄严土。一般修行人他们的目标,都订在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实报庄严土。毗卢遮那佛的报土跟阿弥陀佛的报土有没有差别?没差别。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华严经》到最后,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带领著华藏海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求生净土,到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你想这个现象还得了!这是多么的殊胜。从这个地方我们彻底明了,毗卢遮那佛没有嫉妒心,如果别人还得了吗?文殊、普贤是他的大弟子,怎么把家里人全部带走?一般有嫉妒心的还得了!那文殊、普贤不是造反吗?把毗卢遮那佛的学生全部带走,带到极乐世界去,毗卢遮那佛不但不生气,不但没有嫉妒,还鼓掌称好!你看,这什么境界?毗卢遮那佛赞叹:太好了,太好了。善哉,善哉!为什么?到极乐世界成就快,比在华藏世界还快。通过这么一个关,他就真的还源,还到哪里去?还到实报庄严土,就是后面讲的虚空身,常寂光净土。
我们看底下说,「菩萨知诸众生心之所乐」。有一类大心菩萨,这个不是究竟圆满的法,他不满意,他还要向上提升。所以诸佛如来「即以法界身作自身」,他见法身佛了。什么时候你见法身佛?记住,於一切法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个时候你见到。只要你起心动念,你就见不到。在《华严经》上,这个境界我们刚才讲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是什么人?初住以上的菩萨,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这个境界,真佛,不是假佛。他们不是十法界的佛,十法界的佛没有见到法身,为什么?他还会起心动念。所以这个境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境界是平等的,平等为什么有差别?为什么有阶级?这个阶级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为什么?确实他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的习气在,没断掉,习气个人厚薄不相同。习气很不好懂,古大德用酒瓶来做比喻,让我们容易体会。酒瓶,盛酒的,现在把酒倒干净,里面把它洗得也很干净,确实一点酒都没有了,真的没有,闻闻瓶子还有味道,那叫习气。味道有没有办法除掉?没有办法,怎么洗也洗不掉。那用什么方法让它断掉?瓶盖打开,把它放在那里,时间放久了,自然就没有了。
佛讲,四十一个阶级我们就把它比喻四十一个瓶子,四十一个瓶子你可以做实验,不能同时倒,同时倒那个实验就试不出来。你一个星期倒一瓶,擦干净,盖子打开摆在那里,第二个星期再打开一瓶;那是第一个星期的,第二个星期的,第三个星期的,这四十九个瓶子,四十九个星期差不多是一年,最后那一瓶打开,闻闻前面最初那个可能没有了,后面愈来愈浓,就这个道理。愈浓的地位就愈低,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那是最早打开的。从这个譬喻里面我们就能体会,它真的是干净,所以它真平等,不能说它有差别。但是习气它确实有厚薄不同,你不能说它没有差别。等觉以后,就是闻都闻不到,一点味道都闻不到,这叫常寂光净土,这叫究竟圆满的果位。古德这个比喻确实是很好,让我们体会到。所以习气断了,你就能见到法身。习气没断,我们常讲破一品无明,你就见到法身,见一分法身,那再断一分习气,你就见二分法身;法身还有什么一分、二分,都是比喻,就是你证得法身愈证愈清楚、愈证愈明白。我们用这个说法大家细心去体会,不难领悟。见法身一定是法身菩萨,不是法身菩萨见不到法身。所以它这第一句,即以法界身作自身,这是对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说的,这在十法界、在六道里面决定没有。
而在六道、在十法界?它底下讲,「亦作众生身,乃至虚空身也」,这就补出来了。说明我们的想法看法没错,那就是证得究竟佛果,你已经回归到常寂光,常寂光里面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你还会不会来到六道里面度化众生?也就是众生有感有求,你会不会应?答案是肯定的,会。为什么会?这里讲亦作众生身,乃至虚空身,会。古人也有人这么个说法,等觉菩萨很慈悲,如果最后一品无明习气断尽,那就不能来了,所以他有能力断而不断,叫留惑润生,我们看了很感动。其实不是这样的,他不需要留惑,众生有感他就有应,在《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里面,把这个事实真相讲得很清楚、很透彻。为什么?常寂光是自性的本体,一切法是从它那里生的,它像个大海,一切法是水泡,水泡没有离开大海。所以遍法界虚空界确实是一个整体,体就是常寂光,实报土也好,方便土也好,同居土也好,全是现象、全是法相,法相离不开法性,法相跟法性是一体。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
再看最后这一条,「虚空身」,这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很抽象。「虚空身者,谓非众生,非国土(我这样念大家更清楚),非诸有量身,乃是无名无相之虚空身也」。这诸位一看就晓得,这就是常寂光,这就是我们中国佛教里面所说的,禅宗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是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它不是众生,这个众生是讲有情众生;它不是国土,国土是物质现象。众生是精神现象,它不是精神现象,没有精神现象,它也没有物质现象,什么都说不上。它不是有量,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都是属於有量,不是有量,也不能说它无量,有无都不可得。这是自性清净心,这是自性清净圆明体。菩萨放下起心动念,证得了,证得什么?叫见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性,性是什么样子?性有体、有相、有作用。体就是此地讲的虚空身,这是体;相,相就是前面所讲的法身;用,用就是前面八个都是讲起用。有体、有相、有用,体是自己,相还是自己,作用还没有离开自己,这是真正佛法。我们学这个东西,现代人问学这个东西,有什么好处?讲到眼前的好处,消灾免难。确确实实,灾难从哪里来的?灾难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来的。
大陆上有位刘有生老先生,他七十多岁了,这些年来到处给人讲病,他看到现在人生许多奇奇怪怪的病,痛苦不堪。人怎么会生病?如果你真正把病的因找出来,病的因是什么?总离不开佛法里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想错了,所以才生病。你把那个错误的放下,病就好了,就没了。这很神奇,不要用药,他真的救了很多很多人。得的是癌症,中医、西医都没办法救,碰到他,他就告诉你,你的病从哪里来的,你把那个放下,病真好了。他这个光碟好像我们这里也有,诸位可以请回去看看。难得!治病很辛苦,很多穷人没有钱,治不起病,得了怎么办?死路一条。遇到他,起死回生。他也是一个,早年,上一代的,王凤仪先生传给他的,在东北大家都知道王善人,在我们佛法里面讲,我们相信那是菩萨再来,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东北民间相信善人,现善人身而为说法,专门教人伦理道德,教人断恶修善。我给你们介绍的刘善人,他是个农民出身,农夫出身,他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得了一身病,也是没法子治,看看活不成了。他是遇到一个老人,给他一本书,王凤仪先生的《笃行录》,他就看,看了之后就生惭愧心。王凤仪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善!自己一看一对照,自己所作所为,思想见解言行全都错了。他就发心改过自新,惭愧,生惭愧心,痛哭流涕,就呕吐,吐了七天,把里面所有的病毒统统吐掉了,病好了,再去检查,什么病都没有了。我前几天在马来西亚参加马来西亚庐江教育文化中心开课,他们正式上课。李金友居士告诉我,他将刘善人请到马来西亚做了几场讲演,这个光碟好像前几天寄到了,值得参考。
这个身就难讲了,乃是无名,没有名字;无相,精神现象、物质现象都没有,虚空身,那是什么?就是我们讲的虚空。是不是真的?是真的。虚空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它也不是真的。我们这个虚空叫顽空,顽空之外还有真空,真空我们见不到,但是我们从来没有离开它,为什么?顽空不离真空,顽空、真空是一不是二。顽空是冥顽不灵,真空有见闻觉知。为什么?见闻觉知是性德,不生不灭。它真的是永生,真的是永恒,那是我们的性德。
「菩萨随彼心之所乐」,有,不过这种人不多。我过去初学佛,我称这种人叫高级凡夫。在我们这个世间,中国出现老子,这是道家的始祖,老子在《道德经》上有句话说,他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这句话意思很深,他说:我有最大的忧患,是什么?我有个身体。没有身体多好!有身体,你看看有多少烦恼,每天还要三餐饮食,还要穿著,还要有房子居住,多麻烦!如果没有身体的话,这统统都不需要了。你看看,这是高明的思想,高尚的见解,这不同凡人。六道轮回里有无色界天,无色界天不要身体,身体是个累赘。佛也讲,佛说人有三苦,有苦苦、有坏苦、有行苦,这三种苦。什么叫「苦苦」?佛家常讲的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这是六道凡夫欲界里没有法子避免的。我们有个身,身它就有生老病死。民国三十八年,我从大陆来到台湾,二十三岁,三十八年,今年九十八年,六十年了。我二十三岁来的时候年轻,今年八十三,生老病死谁能逃得了?你能不老吗?学佛的人,心比较清净,长年吃素。我学佛五十八年,吃素也是五十八年,我二十六岁学佛,好像是二月遇到佛法,方东美先生告诉我的。我大概在下半年,我记得是半年我就开始吃长素,七、八月间,七、八月间我就吃素,所以吃素也吃了五十八年。这对於身体健康有好处,素食好!人虽然年龄在长,不太容易衰老,精神体力都能保持著正常,这是证明素食有好处。所以生老病死你不能避免。另外身外的,第一个求不得,你的欲望很多,得不到,你生烦恼,你有求不得苦。第二种,爱别离,你喜欢的人常常离别,不能团聚。尤其是在家同修,年岁大了,自己老了,儿女不在跟前,到国外去了,一天到晚提心吊胆,天天想他们,他们不一定想你。纵然居住在一起,不孝顺,嫌弃你,你说你多难过。好不容易把他养大,养大之后不孝顺,爱别离。怨憎会,讨厌的人偏偏搞到一家来,偏偏搞到邻居天天碰头;不愿意看的人,不愿意看到的事,天天见面,你说你多难过。另外一个五阴炽盛,五阴炽盛是里面的烦恼妄想杂念太多了,八苦交煎,这日子能好过吗?这是我们欲界的人统统要受。
另外还有一种叫「坏苦」,你的福报纵然很大,最后享完了,享完就变坏了;不坏的时候你没有感觉到,到要坏的时候、败的时候,苦就来了。譬如作官,台湾选举选上你觉得很乐,任期满下台你就很难过,那叫坏苦。做生意、搞企业发财了,你很快乐,到哪天遇到金融风暴,倒闭了,苦就来了,这就说明万法无常。行苦,行苦是你的福报很大,过去生生世世积的德行很厚,但是你不能永远保持,时候到了,什么都带不去,「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叫行苦。行是刹那刹那在变化,譬如我们人从小到老,这身体天天变化,这叫行苦。谁不愿意年年十八,你能做得到吗?如果你年年都能十八的话,那行苦就没有了。做不到!
所以佛说三界统苦。欲界什么苦全都受,这可怜;色界天就高明,色界天他把欲望断掉,欲望是财色名食睡,这个东西断掉,断掉的时候他没有八苦。我们前面讲的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他都没有,他无求,真的,於人无争,於世无求,所以他没有八苦,他有坏苦。他寿命很长,但是总有命尽的一天,寿命到了,他还是再去轮回,他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到坏的时候他就苦了。无色界天,这是我们讲的高级凡夫,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长,佛跟我们讲八万大劫。八万大劫到底多长?那我们想一想,佛说这个世界,世界有成住坏空,一次成住坏空是一个大劫,这个世界成住坏空八万次,他的寿命才到,真长,真不是短时间。可是它还是有量的,不是无量的,八万大劫到的那一天他苦了,他保不住了,还是从无色界里,就是没有身体,他那个灵魂要堕落,还是要堕到下面来投胎。所以佛说三界统苦。那怎么办?最好是超越三界,超越三界证阿罗汉果,六道轮回的苦永远没有了,这是真的。我们现在想超越六道轮回谈何容易,要修四禅八定,纵然修到四禅八定,还是出不了六道轮回,必须再向上提升,修九次第定才能超越轮回。
这是释迦牟尼佛把我们现前生活状况的真相说出来,生天难,生色界天难,生无色界天更难,难又不能解决问题。现在世尊告诉我们有一个方法比那个容易多了,成功了,比生无色界天高明太多,那是什么方法?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不在我们娑婆世界之内,它不在我们六道,它也不在我们十法界,无比的殊胜,只要你真干,你这一生决定成就。善导大师讲的没错,我们要相信。传闻当中,这个传闻也不是随便的,说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应化身到中国来的。韩国、日本人相信,我到那边去访问,问他们:你们知不知道善导大师、永明延寿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来的?他们相信。他们世世代代传说,相信是真的,不是假的。善导大师讲的话,不就是阿弥陀佛亲自告诉我们的吗?所以我们要相信,要认真的依教奉行。怎样才能去?放下才能去。这个世间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放不下,想去,那去不了的,必须彻底放下。我在这一生当中,什么是我这一生第一桩大事?求生净土,亲近弥陀。我要立这个志,要发这个愿,我一定要做到。这个世间所有一切事情是附带的,不要把它放在心上,有缘不能不做,不做是你人道没有尽,你有父母你得孝顺,你有儿女你要好好教他,这是尽人道。虽尽人道,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放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心,我心就是阿弥陀佛,这样的人没有一个不往生。你看人道你也做好了,佛道也修成功了,这就对了。
所以虚空身,实实在在讲就是常寂光土,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它跟我们起感应道交的作用。我们念自性,念自性佛,我们念法身佛,他就会有感应。感应也是应以什么身得度,他现什么身,他「亦作众生身」,这就是三十二应。「乃至法身也」,他也能够现法身。你看法身跟虚空身它是交换的,法身里面乃至虚空身也,虚空身乃至法身也,我们就晓得法身跟虚空身是一不是二。法身是法相,虚空身是法性,性相不二,性相一如,这就讲到究竟圆满。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前面我们学习到「十身」里面的「智身」,现在我们看第九「法身」。「法身者,谓所证无漏法界之体,而为法身也」。这个比教难懂,什么叫无漏?「漏」这个字在佛法里面是代名词,代表烦恼。譬如我们这个茶杯,如果这里面有破损,我们水放进去就漏掉,这叫有漏。有漏就是它有问题,它有破损。比喻我们的法性,其实这是比喻,比喻怎么比也不能够把事实真相比出来,这是一定的道理。说我们的法性,这里面有烦恼,把我们的性德都漏掉,取这个意思,这个意思一般初学的人好懂。无漏就是完好的,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完全能够显现出来而没有任何障碍,那就叫无漏。具体而言,起惑造业,这就是漏;惑是妄想、是分别、是执著,随顺妄想分别执著而造的一切业,也就是言语行为,那都叫有漏业。这三个都有,你们想想看,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具足,确实像十法界一样,最高的是佛,他漏到下面去了;下面是六道,下面是轮回,下面的下面是三恶道,最下面是阿鼻地狱,就漏到下面去了,用这个来做比喻。实际上可以代表迷惑造业受报,三途苦报。无漏就好了,无漏是自性,就是我们《还源观》里面所说的「自性清净圆明体」,这是无漏。什么时候你证得了,这个证得在禅宗里面称它作「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证得法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你证得无漏法界的本体。在教下,名词不一样,境界相同,教下说「大开圆解」,大开圆解就是我们一般讲看破,若不能彻底放下,你怎么能够大开圆解。
这个地方要注意,这些话多说,说个千遍万遍都是应该的,为什么?没做到!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放下执著就是阿罗汉,成正觉;放下分别,你是菩萨,你成就正等正觉;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你成佛了,那是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要放下,不放下不行。我们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什么没看破?对於宇宙人生事实真相没看破,完全看错了、想错了。看错了叫见惑,就是你的见解迷惑了,你看错了;想错了叫思惑,就是你的思想错了,与事实真相完全相悖。有见思惑,必定有分别、有妄想,所以你在哪里?你在六道,见思烦恼不能断掉,你就超越不了六道轮回。超越六道轮回不是靠别的,放下见思二惑你就出六道,六道就没有了,现出来的是四圣法界;六道是凡圣同居土,没有了,你超越了,你不是凡人,你成圣,超凡入圣。虽是小圣,功德也不可思议,尔后只有向上提升,不会再向下堕落。因为你已经证得三不退里面第一种不退,位不退,你永远不会退落到凡夫位,这地位保住。然后再学著放下分别、放下妄想,那你就证得自性清净圆明体,这就是无漏法界之体,你就证得,这才是真正的自己,自己的真性。
我们自己这个性跟诸佛如来的性,跟一切众生的性,不但是有情众生,还包括无情众生,也就是跟树木花草的性,跟山河大地的性,跟虚空法界的性,是一个性,这个诸位一定要明了。所以世尊在大乘法里面常常把这个性体比喻作大海,叫性海,就是指这个自体。我们现在迷了自性,佛在经上有个比喻,就好像大海里面起了个水泡,水泡有没有离开大海?离开大海能变成水泡吗?水泡是妄,这个相是妄,它是依真而起,它是依水起的水泡。起水泡的时候它是水,水泡破了还是水,这是事实真相。佛用这个比喻,比喻我们芸芸众生,每个众生就像大海里面起的水泡,可是自己迷了,不知道自己是大海,以为就独立了,跟别人就起了分别,就起了执著,这就坏了,这就迷了,愈迷愈深。前面我们在一起学习过,迷了之后,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变成烦恼、变成邪知邪见,我们的德能就变成造业,身口七支,我们的相好就变成六道轮回,三善道、三恶道。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心想就是分别执著,记住,分别是第六识,执著是第七识,所以说「唯识所变」,这个道理要懂。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的念头好,我们确实有末那识,有意识,我们意识分别都分别好的,我们末那的执著,我们执著善的,问题就解决了。
古圣先贤、诸佛菩萨教导我们,我们要是执著伦常八德,这个世间所有的灾难都没有了。伦常是讲关系,我们跟人的关系,跟一切众生的关系,跟树木花草的关系,跟山河大地的关系,跟天地鬼神的关系,是一体,多么亲密!可是现在迷了自性,对於自性现的这些法相也迷了,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情,在这里面产生错误的错觉,虚妄分别,坚固执著,问题出来了。佛菩萨慈悲,古圣先贤的仁爱教导我们父子有亲,我们怎样恢复我们的性德?圣人有善巧方便,父子的亲爱是天性,好教,就从这里下手,让我们逐渐接近性德,父子的亲爱是性德。我们迷得深、迷得久,连这一点现在都看不到,这个问题真的严重,没人教了。我有一年在日本旅行,在日本冈山,陪我去的同学有十几位。有位旅居日本的华侨,年轻的妈妈,她带了她的小孩,四个月,很可爱,带著小孩跟著我一起去旅行。我就在这个时候让我们同行的十几位同修,我说你们细看,你看看母亲爱小孩,小孩虽然不会说话,你看他的动作,你看他的眼神,他爱他的妈妈。我说你从这里细心去观察,你就看到父子有亲。小孩还没有受染污,才四个月。如果四年的染污,那就不一样,那不见得他爱他妈妈;四个月虽有染污也不严重,你看他的眼神。所以中国圣人的教育从哪里开始?就从这里开始。用什么方法教?就是伦理道德,从这关系上做起。
教学第一个目的就是父子这种天性的亲爱,如何能保持在一生当中都不变,这是我们中国教育第一个目标。父慈子孝,这是人伦的大根大本。君臣有义,义从哪里来的?义从父子有亲来的。夫妇有别从哪里来的?也是从父子有亲那里来的。乃至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全是从父子有亲那里来的。再扩展,扩展到八德,八德在中国有两个说法,「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字从哪里来的,它根在哪里?根是父子有亲,都从这里来的。另外一个讲法,「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从哪来的?也是从父子有亲来的。如果人不孝,一切都完了,为什么?他德行的根没有,那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那还得了!那这个社会像什么社会?
我们想想今天这个世界,不仅是中国社会,全世界的社会,现在资讯发达,交通便捷,每个人都有机会到全世界去旅游,你都看到了,看到什么?看到整个世界社会乱象。古籍记载的,所谓礼义之邦,和谐社会,我们在古书上看到这些字样,在现实全世界找不到,你到哪里去找和谐社会?到哪里去找一个和谐的世界?什么原因?父子有亲那个亲爱的精神丢失了。什么时候丢失的?不是说生来丢失的,生来有。应该什么时候丢失的?三岁以后,这是真的,一点不假。如果再提前一点,可能两岁以后。你要问为什么?没有人教他。没有人教他,可是有个东西在教他,什么东西?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电视。上学,现在在中国大概还没有进步到这个程度;在外国,至少二十五年前,这是我记得的,我在美国住,美国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就教电脑,就用电脑上课,所以人家学校很进步。小朋友学会电脑,他就会看网路。你就知道,小孩一出生,眼睛一睁开,他就看电视,电视里头教他,教他什么?暴力色情杀盗淫妄,它教这个,所以他到二、三岁就不懂得孝顺了,这个事情麻烦大了。不是人不能教,不是不好教,是你没教他。这个疏忽我们细心观察,至少四代到五代,我这个年龄五代了,换句话说,将近一百年。
现在要把从前这种古圣先贤的教学再拿出来,当然有一定的困难,没人相信;现在人相信科学,现在人要创新。我听到有同学告诉我,幼稚园的小朋友,老师教学都教学生要创新,他创什么新?有,打爹骂娘那是新,因为从前人都孝顺,现在反过来就是新的。麻烦可大了!什么叫新,什么叫旧,新旧的界限在哪里,谁也讲不清楚。在大乘法里面,如果说有新有旧,这是什么意思?这是对立,新旧不对立吗?对立是什么?对立是边见,边见是严重的烦恼。有对立就产生矛盾,就产生冲突,就产生斗争,这麻烦大,愈来愈大。圣贤教学里头没有对立,没有新旧,你看连佛出世,大乘教里面常讲,今佛如古佛之再来,是一不是二。佛经上的比喻比喻得好,用海水作比喻,海水是自性,妄尽还源,归到大海。水从哪里来的?从江河一直流向大海,没有在大海,没有流入大海,这个水有先有后,所谓长江后浪催前浪,有先入大海,有后入大海,有先后,入到大海之后就没有先后了。所以告诉你事实真相,真相里头没有对立,幻相里头有对立。就是假的里头有对立,真的里头没有对立,假的里面有前后、有分别,真的里面没有分别,没有先后。
如果你入了圣人的境界,我相信你会跟孔老夫子一样,孔老夫子一生教人,他讲得好,「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是圣人,这两句话的意思非常之深。我常说这两句话是释迦、孔子第一正知正见,只要见了性,你还有创新吗?你不可能。为什么?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是圆满的,你怎么创法?自性里德相,譬如我们一个人,从父母生下来就是圆满的,你不能创新。你说我两个眼睛不够,我后头再安个眼睛,行吗?那就是创新。一个鼻子不好,后面再安个鼻子行吗?现在有手术,可以给你这样创新,就是整容,整容是创新。那就是你不守本分,圆圆满满的你不要,你要去创新,那会带来一身的毛病,到最后是死亡。我们身上,所以古人讲孝,身受之於父母,不能有丝毫损伤,损伤是对不起父母。父母的心常常念著自己的子女儿孙,可是子女儿孙不会想念父母,父母舍不了儿孙,无时无刻挂念著。但是现在父母对於后代疏忽,就是疏忽了教育,传统的教育,伦理道德的教育。
所以妄尽,我们对这个经本的题目「妄尽还源」,就像水在江河里面,那是虚妄的,流到大海,妄尽还源,大海之德统统具足。先流入大海的,后流入大海的,是平等的,没有高下。所以,今佛如古佛之再来,那就是述而不作。古佛来的时候给大家讲经说法,今天这个人成佛了,也给大家讲经说法,他讲的经跟古佛讲的经是一不是二。纵然文字上不一样,言语不一样,里头的义理完全相同,就是述而不作。对古圣先贤相信,诚信,一点都不怀疑,这个人在佛法里叫他有善根、有福德,信而好古。换句话说,夫子一生,其实他教学的时间并不长,周游列国回去才正式开始教学,教了五年。周游列国回去的时候,孔子六十八岁,他七十三岁过世的,实际上孔子教学五年。他教得好,教得成功,三千弟子,五年当中他收的学生三千人,有成就的七十二个,所谓七十二贤。夫子教学成功,他为什么成功?他与性德相应。他教学以身作则,他没有做到的,他不会教人,凡是他教人的,自己都做到。他教孝,他孝顺父母,他真做到;他教敬,他尊敬师长。以身作则才能感化别人,不是只教别人做,自己不做,那是骗人,学生不服。
古圣先贤里面,大概只有释迦牟尼佛教学的时间最长,他教了四十九年,三十岁开始讲经教学,七十九岁过世,四十九年。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释迦牟尼佛也是。我是在《华严经疏钞》,清凉大师,《四十华严》经题里面,清凉大师写的,他说这是释迦牟尼佛自己讲,他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全是古佛所说的,他没有在古佛经上多加一个字。这还得了!比孔子学习的态度还要严谨,是真的吗?是真的,我相信,我一点都不怀疑。这个境界确实深广无尽,佛家所说的,唯佛与佛方能究竟。诸佛菩萨没有创造,没有发明,无论讲古的东西也好,讲今的东西也好,全是古佛说过的,你不可能有创意,为什么?他达到究竟圆满,你给他添一点,错了,你给他减少一点也错了。像父母生我们的身体,它就是圆满,你不能加一个,你也不能少一个。两个耳朵,一个就够了,何必要两个?你把它去掉一个,不行,你增加一个也不行,圆满。所以只要你还源,你就圆满,没有还源的时候你不圆满,还源之后就圆满了。六道里头不圆满,四圣法界就比六道圆满;四圣要比诸佛实报庄严土,它不圆满,实报庄严土比十法界圆满;诸佛实报土比常寂光,它不圆满,你证得常寂光那是究竟圆满。你到哪里创新?我们在此地学的,今天学的法身、虚空身都是究竟圆满的,不是究竟圆满不能叫法身,不能叫虚空身。法身里面,可以包括实报庄严土,虚空身里面不包括,虚空身是纯粹见性,常寂光。它能现,它能现实报土,它能现十法界,所谓心现识变就是这么个道理。法身里面具足圆满的性德,圣贤人教给我们五伦、五常、八德是性德,圆满的性德。
父子有亲,我们知道,所以做人,你看《十善业道经》里面,世尊说得多清楚、多明白,这十善业是人天法、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的大根大本,都是从这里建立的。我们修行从哪里学起?世尊教韦提希夫人,韦提希夫人是代表我们请法的,夫人见到极乐世界非常欢喜,想往生,问释迦牟尼佛要怎样修学才能够生到极乐世界。世尊还没有给她讲方法,先跟她讲基本条件,净业三福是基本条件,三条十一句。这三条十一句,无论是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乃至古今中外所有圣贤教人,都不离开这个原则,你看这个多重要。头一句话「孝养父母」,第二句话「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看看这是第一条四句。我们学佛,学佛先学做人,这四句是人天法,你想把人做好,来生还是人,不失人身,你要把这四句做到,你才是个真的人。做得特别好,那你就生天。怎么做法?这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你得把这个做好。更具体的给你指出来,就是《弟子规》,我们五千年老祖宗的教诲,《感应篇》,道家的《太上感应篇》,佛法的《十善业道经》,就在这四句里头。这四句是纲领,展开来是儒释道的三个根,我们从这里建立。为什么?这是无漏法身的性德。因为法身、虚空身非常抽象,我们怎么学习?我们是个凡夫俗子,业障深重,初闻佛法,我们要很具体的东西才能下手。这个具体决定与法身、虚空身相应,虚空身就是常寂光土,总离不开伦常。
所以,「父子有亲」,你的一家人亲爱和睦。「夫妇有别」,这个别是不同的任务,夫妇建立一个家庭,家庭里面有两桩大事,一个是生活,物质生活,我们一般讲赚钱养家,这个事情很现实。在古时候男子负这个责任,所以男主外,外出谋生,养家;女主内,内里面第一桩大事情,把下一代教好。你说这两桩事情,哪桩事情重要?把下一代教好重要。所以女子负的责任比男子重,你家下一代、后代能不能出人才完全靠妇女。妇女,你看在中国称为太太。太太什么意思?太太是圣人,太太教出来的儿女都是圣人。这个名词是从周朝来的,周朝开国三位夫人,周文王的祖母太姜,教出来的小孩,圣人,泰伯、王季,王季是周文王的父亲;周文王的母亲太任,王季的夫人太任,周文王自己的妻子太姒,因为三代都有个太字,所以以后称太太。你看他们家的圣人出了多少个?五个圣人。太姜三个儿子,王季是最小的;太任她生文王,文王的夫人是太姒,生的是武王、周公,中国孔老夫子对於文武周公仰慕到极处,是大圣人。所以后世希望妇女都要学三太,学太姜,学太任,学太姒,把自己的儿女教育成大圣大贤。这个人家有没有后代,后代有没有圣贤出现,完全看他们家的女子。这是夫妇有别,你说妇女的责任多大。出一个圣贤,不仅是你家里面的荣耀,那还是小事,一个圣贤出来之后,利国利民,对国家民族建大功立大业。由这个地方我们能够体会到,古代妇女的地位不是像一般人乱说的重男轻女,我不赞成这个说法;我认为中国妇女在古时候地位很高,这个家庭有没有好的后代完全靠你。
「长幼有序」,这是兄弟和睦,兄弟手足。古时候的家庭是大家庭,不是小家庭,五代同堂,六代同堂,不分家的。一个家族,人少的也有二百多人,一般普通家庭大概三百人左右,人丁兴旺的有七、八百人,所以它那个家庭是社会。家庭里有家道,家道是什么?伦常是家道。有家规,依照家道的原理原则立规矩,人人都要遵守。我们今天看到《弟子规》,《弟子规》是家规,是家规里面共同遵守的一部分,还有个别的,个别那就不说。我们看中国过去每个族姓有祠堂、有家谱,你的家规都在家谱里面。有家学,有家业,业是事业,属於生产的事业,事业摆在最后。道摆在第一,规摆在第二,学摆在第三,最后是事业,这就是重道德仁义,轻利。这个财跟利是放在最后,家业放在最后。所以世世代代兴旺,社会长治久安。家庭之外,那就有领导、被领导,「君臣有义」,君仁臣忠。「朋友有信」,一般人往来最重要的是信实,实实在在、老老实实。这是教我们怎样去证得法身,要从这里做起。
五常,常是常道,也就是说,像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喝水吃饭,一天不能少,一餐不能少,这有五个字,「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跟佛法五戒完全相同。仁,不杀生,仁爱;义,不盗,守本分;礼,不淫;智,不饮酒;信,不妄语。跟佛法的五戒完全相同。四维,管仲说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唯有爱好传统文化,奉行伦常道德,才有幸福美满的人生;唯有爱好和平,才能给社会、给世界带来和平。这是我们要想证得究竟果位,要想真的妄尽还源,得从这个地方下手,从这个地方起步。
这些年来,我们提倡《弟子规》,因为现在社会一般人有误会,认为佛法是宗教,道家也是宗教,只要是宗教就必须要排斥。这个观念值得研究。宗教这两个字要是用中国字来解释,它没有什么不好。什么是宗?诸位查查中国的字典,宗什么意思?宗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意思,主要的;第二个意思,重要的;第三个意思,尊崇的。现在我们写报告,头一个写宗旨,宗有什么不好!教,教是教育、是教学,有什么不好?宗教两个字连起来,那就是重要的教育,主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那怎么不好?这个东西要丢掉那还得了,问题不都出来了吗?宗教要用中国两个字来解释,好!你不能不学,不可不学。我们愿意用中国这个解释来给全世界宗教做个定义。在中国传统,我们讲传统,传统就离不开儒释道,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这个看法在一千三、四百年前,唐肃宗的时代,唐肃宗是唐明皇的儿子,诸位说到唐明皇你就想到杨贵妃,就是那个时代的人。肃宗那个时代,我们就看到一块碑叫「混元三教九流图赞」,这块碑现在还在,在中国大陆少林寺。当中画了一个图,画了一个人像,这个人像从正面看是释迦牟尼佛,从左面看是孔子,从右面看是老子,把三个人合成一个。手上拿著一张纸,纸上画的是什么?九流,九流是学派。也就是说,这三家是教育,所以儒释道叫三教,它不是宗教,是教育,三个教学的学派,跟社会上的九流,我们今天讲专家学者,是一体,建立起中国传统文化。
有这种认知的人、明白人,我们今天扎根,叫扎根教育,要扎三个根。最近这么多年来,我常常讲,儒的根是《弟子规》,道的根是《太上感应篇》,佛的根是《十善业道》。这三样东西文字都不长,《感应篇》跟《弟子规》合起来不超过三千字;《十善业道经》长一点,我做了个节本,取它重要的经义,我节成的好像只有六百多个字,文字也不多。这三样东西我们如果能够认真的学习,普遍的推广,那就是家家幸福美满,社会安定,世界和睦,真能做得到。为什么?在佛法里面讲,我们是人天法,人天法这样的小教就能教我们人天得到满足。向上提升,那不是每个人的事情,那是少数人。天,天很复杂,不是简单的,在佛法里面讲天有二十八层,你说的是哪一层?二十八层分三界,有欲界、色界、无色界,无色界最高的一层天叫非想非非想处天,超越这一层天那就超越六道。超越六道可不是容易事情,为什么?前面讲的,见惑、思惑要断尽。你看妄尽还源,见思烦恼是妄,不是真的,这个东西断尽你才能还源,你要不断尽,还不了源。断尽还源,还没有真正还源到家,中途,在半路上,声闻、缘觉、菩萨、佛,这是中途站,我们净宗称为方便有余土,四圣法界是方便有余土;必须真的妄尽,真的妄尽是分别没有了,妄想没有了,那就真还源。妄想是起心动念。我在讲席也常讲,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十法界没有了,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出现了。
我们修净土的人,希望到哪里去?希望到阿弥陀佛的实报庄严土。一般修行人他们的目标,都订在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实报庄严土。毗卢遮那佛的报土跟阿弥陀佛的报土有没有差别?没差别。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华严经》到最后,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带领著华藏海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求生净土,到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你想这个现象还得了!这是多么的殊胜。从这个地方我们彻底明了,毗卢遮那佛没有嫉妒心,如果别人还得了吗?文殊、普贤是他的大弟子,怎么把家里人全部带走?一般有嫉妒心的还得了!那文殊、普贤不是造反吗?把毗卢遮那佛的学生全部带走,带到极乐世界去,毗卢遮那佛不但不生气,不但没有嫉妒,还鼓掌称好!你看,这什么境界?毗卢遮那佛赞叹:太好了,太好了。善哉,善哉!为什么?到极乐世界成就快,比在华藏世界还快。通过这么一个关,他就真的还源,还到哪里去?还到实报庄严土,就是后面讲的虚空身,常寂光净土。
我们看底下说,「菩萨知诸众生心之所乐」。有一类大心菩萨,这个不是究竟圆满的法,他不满意,他还要向上提升。所以诸佛如来「即以法界身作自身」,他见法身佛了。什么时候你见法身佛?记住,於一切法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个时候你见到。只要你起心动念,你就见不到。在《华严经》上,这个境界我们刚才讲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是什么人?初住以上的菩萨,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这个境界,真佛,不是假佛。他们不是十法界的佛,十法界的佛没有见到法身,为什么?他还会起心动念。所以这个境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境界是平等的,平等为什么有差别?为什么有阶级?这个阶级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为什么?确实他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的习气在,没断掉,习气个人厚薄不相同。习气很不好懂,古大德用酒瓶来做比喻,让我们容易体会。酒瓶,盛酒的,现在把酒倒干净,里面把它洗得也很干净,确实一点酒都没有了,真的没有,闻闻瓶子还有味道,那叫习气。味道有没有办法除掉?没有办法,怎么洗也洗不掉。那用什么方法让它断掉?瓶盖打开,把它放在那里,时间放久了,自然就没有了。
佛讲,四十一个阶级我们就把它比喻四十一个瓶子,四十一个瓶子你可以做实验,不能同时倒,同时倒那个实验就试不出来。你一个星期倒一瓶,擦干净,盖子打开摆在那里,第二个星期再打开一瓶;那是第一个星期的,第二个星期的,第三个星期的,这四十九个瓶子,四十九个星期差不多是一年,最后那一瓶打开,闻闻前面最初那个可能没有了,后面愈来愈浓,就这个道理。愈浓的地位就愈低,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那是最早打开的。从这个譬喻里面我们就能体会,它真的是干净,所以它真平等,不能说它有差别。但是习气它确实有厚薄不同,你不能说它没有差别。等觉以后,就是闻都闻不到,一点味道都闻不到,这叫常寂光净土,这叫究竟圆满的果位。古德这个比喻确实是很好,让我们体会到。所以习气断了,你就能见到法身。习气没断,我们常讲破一品无明,你就见到法身,见一分法身,那再断一分习气,你就见二分法身;法身还有什么一分、二分,都是比喻,就是你证得法身愈证愈清楚、愈证愈明白。我们用这个说法大家细心去体会,不难领悟。见法身一定是法身菩萨,不是法身菩萨见不到法身。所以它这第一句,即以法界身作自身,这是对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说的,这在十法界、在六道里面决定没有。
而在六道、在十法界?它底下讲,「亦作众生身,乃至虚空身也」,这就补出来了。说明我们的想法看法没错,那就是证得究竟佛果,你已经回归到常寂光,常寂光里面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你还会不会来到六道里面度化众生?也就是众生有感有求,你会不会应?答案是肯定的,会。为什么会?这里讲亦作众生身,乃至虚空身,会。古人也有人这么个说法,等觉菩萨很慈悲,如果最后一品无明习气断尽,那就不能来了,所以他有能力断而不断,叫留惑润生,我们看了很感动。其实不是这样的,他不需要留惑,众生有感他就有应,在《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里面,把这个事实真相讲得很清楚、很透彻。为什么?常寂光是自性的本体,一切法是从它那里生的,它像个大海,一切法是水泡,水泡没有离开大海。所以遍法界虚空界确实是一个整体,体就是常寂光,实报土也好,方便土也好,同居土也好,全是现象、全是法相,法相离不开法性,法相跟法性是一体。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
再看最后这一条,「虚空身」,这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很抽象。「虚空身者,谓非众生,非国土(我这样念大家更清楚),非诸有量身,乃是无名无相之虚空身也」。这诸位一看就晓得,这就是常寂光,这就是我们中国佛教里面所说的,禅宗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是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它不是众生,这个众生是讲有情众生;它不是国土,国土是物质现象。众生是精神现象,它不是精神现象,没有精神现象,它也没有物质现象,什么都说不上。它不是有量,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都是属於有量,不是有量,也不能说它无量,有无都不可得。这是自性清净心,这是自性清净圆明体。菩萨放下起心动念,证得了,证得什么?叫见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性,性是什么样子?性有体、有相、有作用。体就是此地讲的虚空身,这是体;相,相就是前面所讲的法身;用,用就是前面八个都是讲起用。有体、有相、有用,体是自己,相还是自己,作用还没有离开自己,这是真正佛法。我们学这个东西,现代人问学这个东西,有什么好处?讲到眼前的好处,消灾免难。确确实实,灾难从哪里来的?灾难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来的。
大陆上有位刘有生老先生,他七十多岁了,这些年来到处给人讲病,他看到现在人生许多奇奇怪怪的病,痛苦不堪。人怎么会生病?如果你真正把病的因找出来,病的因是什么?总离不开佛法里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想错了,所以才生病。你把那个错误的放下,病就好了,就没了。这很神奇,不要用药,他真的救了很多很多人。得的是癌症,中医、西医都没办法救,碰到他,他就告诉你,你的病从哪里来的,你把那个放下,病真好了。他这个光碟好像我们这里也有,诸位可以请回去看看。难得!治病很辛苦,很多穷人没有钱,治不起病,得了怎么办?死路一条。遇到他,起死回生。他也是一个,早年,上一代的,王凤仪先生传给他的,在东北大家都知道王善人,在我们佛法里面讲,我们相信那是菩萨再来,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东北民间相信善人,现善人身而为说法,专门教人伦理道德,教人断恶修善。我给你们介绍的刘善人,他是个农民出身,农夫出身,他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得了一身病,也是没法子治,看看活不成了。他是遇到一个老人,给他一本书,王凤仪先生的《笃行录》,他就看,看了之后就生惭愧心。王凤仪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善!自己一看一对照,自己所作所为,思想见解言行全都错了。他就发心改过自新,惭愧,生惭愧心,痛哭流涕,就呕吐,吐了七天,把里面所有的病毒统统吐掉了,病好了,再去检查,什么病都没有了。我前几天在马来西亚参加马来西亚庐江教育文化中心开课,他们正式上课。李金友居士告诉我,他将刘善人请到马来西亚做了几场讲演,这个光碟好像前几天寄到了,值得参考。
这个身就难讲了,乃是无名,没有名字;无相,精神现象、物质现象都没有,虚空身,那是什么?就是我们讲的虚空。是不是真的?是真的。虚空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它也不是真的。我们这个虚空叫顽空,顽空之外还有真空,真空我们见不到,但是我们从来没有离开它,为什么?顽空不离真空,顽空、真空是一不是二。顽空是冥顽不灵,真空有见闻觉知。为什么?见闻觉知是性德,不生不灭。它真的是永生,真的是永恒,那是我们的性德。
「菩萨随彼心之所乐」,有,不过这种人不多。我过去初学佛,我称这种人叫高级凡夫。在我们这个世间,中国出现老子,这是道家的始祖,老子在《道德经》上有句话说,他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这句话意思很深,他说:我有最大的忧患,是什么?我有个身体。没有身体多好!有身体,你看看有多少烦恼,每天还要三餐饮食,还要穿著,还要有房子居住,多麻烦!如果没有身体的话,这统统都不需要了。你看看,这是高明的思想,高尚的见解,这不同凡人。六道轮回里有无色界天,无色界天不要身体,身体是个累赘。佛也讲,佛说人有三苦,有苦苦、有坏苦、有行苦,这三种苦。什么叫「苦苦」?佛家常讲的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这是六道凡夫欲界里没有法子避免的。我们有个身,身它就有生老病死。民国三十八年,我从大陆来到台湾,二十三岁,三十八年,今年九十八年,六十年了。我二十三岁来的时候年轻,今年八十三,生老病死谁能逃得了?你能不老吗?学佛的人,心比较清净,长年吃素。我学佛五十八年,吃素也是五十八年,我二十六岁学佛,好像是二月遇到佛法,方东美先生告诉我的。我大概在下半年,我记得是半年我就开始吃长素,七、八月间,七、八月间我就吃素,所以吃素也吃了五十八年。这对於身体健康有好处,素食好!人虽然年龄在长,不太容易衰老,精神体力都能保持著正常,这是证明素食有好处。所以生老病死你不能避免。另外身外的,第一个求不得,你的欲望很多,得不到,你生烦恼,你有求不得苦。第二种,爱别离,你喜欢的人常常离别,不能团聚。尤其是在家同修,年岁大了,自己老了,儿女不在跟前,到国外去了,一天到晚提心吊胆,天天想他们,他们不一定想你。纵然居住在一起,不孝顺,嫌弃你,你说你多难过。好不容易把他养大,养大之后不孝顺,爱别离。怨憎会,讨厌的人偏偏搞到一家来,偏偏搞到邻居天天碰头;不愿意看的人,不愿意看到的事,天天见面,你说你多难过。另外一个五阴炽盛,五阴炽盛是里面的烦恼妄想杂念太多了,八苦交煎,这日子能好过吗?这是我们欲界的人统统要受。
另外还有一种叫「坏苦」,你的福报纵然很大,最后享完了,享完就变坏了;不坏的时候你没有感觉到,到要坏的时候、败的时候,苦就来了。譬如作官,台湾选举选上你觉得很乐,任期满下台你就很难过,那叫坏苦。做生意、搞企业发财了,你很快乐,到哪天遇到金融风暴,倒闭了,苦就来了,这就说明万法无常。行苦,行苦是你的福报很大,过去生生世世积的德行很厚,但是你不能永远保持,时候到了,什么都带不去,「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叫行苦。行是刹那刹那在变化,譬如我们人从小到老,这身体天天变化,这叫行苦。谁不愿意年年十八,你能做得到吗?如果你年年都能十八的话,那行苦就没有了。做不到!
所以佛说三界统苦。欲界什么苦全都受,这可怜;色界天就高明,色界天他把欲望断掉,欲望是财色名食睡,这个东西断掉,断掉的时候他没有八苦。我们前面讲的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他都没有,他无求,真的,於人无争,於世无求,所以他没有八苦,他有坏苦。他寿命很长,但是总有命尽的一天,寿命到了,他还是再去轮回,他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到坏的时候他就苦了。无色界天,这是我们讲的高级凡夫,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长,佛跟我们讲八万大劫。八万大劫到底多长?那我们想一想,佛说这个世界,世界有成住坏空,一次成住坏空是一个大劫,这个世界成住坏空八万次,他的寿命才到,真长,真不是短时间。可是它还是有量的,不是无量的,八万大劫到的那一天他苦了,他保不住了,还是从无色界里,就是没有身体,他那个灵魂要堕落,还是要堕到下面来投胎。所以佛说三界统苦。那怎么办?最好是超越三界,超越三界证阿罗汉果,六道轮回的苦永远没有了,这是真的。我们现在想超越六道轮回谈何容易,要修四禅八定,纵然修到四禅八定,还是出不了六道轮回,必须再向上提升,修九次第定才能超越轮回。
这是释迦牟尼佛把我们现前生活状况的真相说出来,生天难,生色界天难,生无色界天更难,难又不能解决问题。现在世尊告诉我们有一个方法比那个容易多了,成功了,比生无色界天高明太多,那是什么方法?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不在我们娑婆世界之内,它不在我们六道,它也不在我们十法界,无比的殊胜,只要你真干,你这一生决定成就。善导大师讲的没错,我们要相信。传闻当中,这个传闻也不是随便的,说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应化身到中国来的。韩国、日本人相信,我到那边去访问,问他们:你们知不知道善导大师、永明延寿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来的?他们相信。他们世世代代传说,相信是真的,不是假的。善导大师讲的话,不就是阿弥陀佛亲自告诉我们的吗?所以我们要相信,要认真的依教奉行。怎样才能去?放下才能去。这个世间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放不下,想去,那去不了的,必须彻底放下。我在这一生当中,什么是我这一生第一桩大事?求生净土,亲近弥陀。我要立这个志,要发这个愿,我一定要做到。这个世间所有一切事情是附带的,不要把它放在心上,有缘不能不做,不做是你人道没有尽,你有父母你得孝顺,你有儿女你要好好教他,这是尽人道。虽尽人道,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放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心,我心就是阿弥陀佛,这样的人没有一个不往生。你看人道你也做好了,佛道也修成功了,这就对了。
所以虚空身,实实在在讲就是常寂光土,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它跟我们起感应道交的作用。我们念自性,念自性佛,我们念法身佛,他就会有感应。感应也是应以什么身得度,他现什么身,他「亦作众生身」,这就是三十二应。「乃至法身也」,他也能够现法身。你看法身跟虚空身它是交换的,法身里面乃至虚空身也,虚空身乃至法身也,我们就晓得法身跟虚空身是一不是二。法身是法相,虚空身是法性,性相不二,性相一如,这就讲到究竟圆满。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