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 (第二十二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二集)  2009/4/14  台湾高雄  档名:12-047-002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五页第七行最后一句看起,我们把经文念几句对对地方。

  【良以非真流之行。无以契真。何有饰真之行。不从真起。】

  我们就念到这一句。这一段是第二段里面一个小段,第二段是讲「法界圆明自在用」,这是讲生命的起源。这个生命不是讲别人,是讲自己,也就是说我是从哪里来的。禅宗有一句话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我们父母未生之前本来面目是什么?这是属於《还源观》六个大段里面第二段,第一段是讲本体,是讲自性。释迦牟尼佛在三十岁的那一年,他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叫明心见性。性是什么?他说出来,他说得很详细,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在中国一千三、四百年之前,也有一位佛降生在中国,为我们做实验,就是禅宗的六祖惠能大师,他二十四岁那一年明心见性。性是什么?能大师说了五句话,很简单,惠能大师不认识字,现在中国的话叫没有文化;释迦牟尼佛是有文化的,他还出去参学了十二年。可是能大师没有,不认识字,没念过书,学佛了也没有听过一天的经,不要说听一部,一天没听过,偶尔断断片片的听人家念《金刚经》,他一听就明白。在五祖忍和尚那个地方八个月,诸位要知道,他八个月在碓房里面是舂米破柴,没有进过讲堂,也没有进过禅堂。末后的那一天五祖传法,半夜三更他在方丈室召见,三更的时候进去没有人知道,忍和尚给他讲《金刚经》大意,决定没有经本,为什么?他不认识字。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豁然大悟,也是明心见性。能大师见性,跟释迦牟尼佛见性是同一个境界,都是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释迦牟尼佛是以佛的身分出现在世间,这就是《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惠能大师在中国,这是应以比丘身而得度者,即现比丘身而为说法,诸位不要有差别的看待,是平等的。能大师听到忍和尚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悟入,他也做了个报告,他说得很简单说了五句话,释迦牟尼佛说了一部《华严经》。这五句话跟《华严经》的内容完全相同,五句话不少,《华严经》不多,五句话展开来就是《大方广佛华严》,《大方广佛华严》一浓缩就是这五句,这个我们要记住。人家要是问你,《华严经》这么多,讲的是什么?你把惠能大师五句话说出来就没错。第一句你看「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第二句「何期自性,本不生灭」,第三句是「本自具足」,第四句是「本无动摇」,第五句是「能生万法」。你看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都不罗嗦,非常适合中国人的口味,中国人就怕麻烦。无论是言语,无论是文字,你看自古至今,所要求的四个条件叫简要详明,言语能做到这四个字,一流的言语;文章写到符合这个标准,是第一流的文章。简是简单,要是扼要,详是详细,明是明白,要简单、要扼要、又要详细、又要明白,简要详明。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这五句话,真叫简要详明。

  印度人不一样,印度人喜欢罗嗦,喜欢详详细细不厌其烦的讲,所以释迦牟尼佛给他讲了一部《大方广佛华严》,内容就是能大师所讲的这五句话。可以说这五句话是《华严经》的总纲领,《华严经》是这五句话的细说,就这么回事情。贤首国师了不起,也是明心见性,他要不明心见性,《妄尽还源观》他作不出来。他能把《大方广佛华严》这样大部的经,最重要的修行方法,怎么样入华严境界,你看看就这么薄薄的这一小册子,这一篇文章六大段。第一段就是讲自性,「自性清净圆明体」,就是惠能大师讲的,「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这就是前三段所讲的,末后所说的就是「能生万法」,我们怎么样修行叫五止六观。为什么佛菩萨跟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这里面自性有四德,自自然然与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在这里面告诉我们,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是一体,我们现在学的这一段,第二段是一体起二用。第一段我们学过,「海印森罗常住用」,第一段是讲宇宙怎么来的,宇宙是依报,佛法讲的是依报跟正报,依报是宇宙,正报是自己,这个一定要搞清楚。外面一切别的人呢?别的人是我依报里面的人事环境。正报只讲自己一个人,这个很重要,自己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那叫迷惑颠倒。自己是这么回事情,自己与外面宇宙是个什么样的关系?这个确实关系太密切,是一个根生的,这一个根就是前面第一条所讲的自性,自性变现出来。

  大乘经上佛常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就是讲自性、真心,这个不是妄心,真心能现,外面境界千变万化那叫所现,能现、所现。所以物质的现象就是宇宙的现象,精神的现象是我们自己这个人的现象,人还会变,也千变万化,六道轮回不就是变化吗?这一生在人道,要修得不错来生就到天道去,修得不好来生就变畜生道,这个身常常在变。造作一切不善就变饿鬼、变地狱、变畜生,造作善业就来人间、天上,再往上去你就作阿罗汉、作菩萨去。所以物质现象是常常在变,变的里面有一个不变的,不变的才真正是自己,这是什么东西?现在外国人也懂得,外国人讲灵魂。我们中国人古时候也讲,你看《易经》里面讲「游魂为变,精气为物」,跟佛法讲得也很相似、很接近。所以这些大圣人我们不能轻视,确实是佛菩萨再来,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在中国不是现的佛菩萨身,也不是现的声闻身,中国人相信圣贤,在中国就是现的圣贤身。这是《楞严经》上所说的,诸佛菩萨应化在十法界,「随心应量」,随著众生心,你喜欢什么他就现什么,这自性变现的,自性能现、能变。自性里面有没有这个东西?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没有缘它就不现,不现的时候在佛法里面叫隐,好像隐藏起来不见;有缘,它就现。

  这个缘是什么?世尊在大乘教里讲得很多,叫「一念不觉」。这一念,一念不觉,不是觉,觉就没有问题,一念不觉这叫根本无明,这叫无始无明。根本无明是什么意思?就是整个宇宙跟我们自己出现了,那是根本,从那个地方出现的,从自性出现的,叫根本。无始是什么意思?跟你讲没有开始。这没有开始,没有开始就不是真的,有始有终就是真的,没开始。没开始怎么个意思?《楞严经》上也讲「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我们学经教,早年年轻学的时候似懂非懂,总有疑惑,心里有疑。这个疑没有关系,这个疑不是贪瞋痴慢疑的疑,这个疑叫疑情,小疑就有小悟,大疑就有大悟,不疑就没有悟,你就不会悟。所以学经教,佛说的不能说他说错,佛肯定是真话,可是我们自己体会不到这个境界,什么叫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总是想不起来。学习的时间久了,慢慢就有体会。我也从这里体会到古人跟我们讲的一句话,年轻时候听了真的不懂,现在听到这句话是五体投地,佩服得不得了,这什么话?「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看你们大家都听说,也会说,真的,一本书念上一千遍,你就开悟!不要去讲,不要去听,你全都明白了。为什么?千遍读下去,你的心定了,这是佛家讲的原理,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什么是戒?一千遍恭恭敬敬的去读,不要有妄想,像马鸣菩萨教给我们的原则,不著文字相、不著名字相、不著心缘相,你一千遍念下去你就得三昧。念《弥陀经》就得弥陀三昧,或者称之为念佛三昧都可以,念《法华经》就叫法华三昧,念《楞严经》就是楞严三昧。无量无边的三昧,一个三昧得到一切三昧都得到,一通一切通。

  所以,问题在哪里?你肯不肯按照规矩,这是持戒很重要,你去念一千遍。如果你去听,听一千遍,听怎么样?心不在焉。我一面做事一面听,行不行?不行。为什么?你没有专心,你那个听十万遍都不如人家一千遍,人家一千遍是专心、诚敬。印光大师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你就得十分利益」,要用诚敬心恭恭敬敬的去听。什么叫恭敬?规规矩矩,心里没有妄念,万缘放下,一心专注,你去听。你听上一千遍,你就得三昧,你就开悟,就这么回事情。一心专注,这一千遍听下来得三昧,就是说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悟的是什么?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你跟释迦牟尼佛、跟能大师无二无别。这是大乘教里面佛常常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你为什么成不了?你的妄想杂念太多,分别执著太多!《华严经.出现品》里面,世尊很慈悲跟我们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哪个不是佛!人人都是佛,一切众生都是佛,蚊虫蚂蚁也是佛,树木花草也是佛,为什么说佛?佛是说自性,自性也叫法性。我们今天著了相,相是法相,性是法性,法相不一样,法性相同。不但动物有法性,植物也有法性,矿物也有法性。性是什么?性是精神的现象,佛家也说得很简单,「见闻觉知」,你能见,你能听,你能觉,你能知,这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是不生不灭的。再小的物质现象都有见闻觉知,我们人有见闻觉知,动物有见闻觉知非常明显,植物有见闻觉知就不太明显,矿物就更不明显,有没有?它真有。

  我听说日本江本博士过几天要到台湾来访问,他有三场讲演,安排在十八、十九、二十这三天,在台北一场、台中一场、高雄一场,希望大家把握这个机会去听他讲。他讲什么?水有见闻觉知。水是矿物,真的它会看,我们写个爱字,写中国字、写韩国字、写英文,写德文法文都可以,你把这个字贴在杯子上面它都知道,我们人不认识,它会认识,它知道。我们起个念头,我说我很欢喜你,或者我讨厌你,它也晓得,它有见闻觉知。他做了十几年,江本博士跟我是老朋友,我去过日本几次,参观他的实验室,水有见闻觉知。我还告诉他,我说「很难得你能把这个测出来,用科学的方法证明水有见闻觉知,有受想行识。除了水之外,无论是什么物质,泥沙、微尘统统有见闻觉知,你继续努力把它统统测出来,那跟佛法讲的没两样。」这就是说明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是分不开的,有物质一定有精神,有精神一定有物质,这两个分不开。这两样东西是同时缘起,就是我们今天学的这个,一体起二用,一个正报、一个依报,依报是物质现象,正报是精神现象,同时生起的。所以物质里头有精神,精神里头有物质。

  这个一念,佛经上常讲「一念不觉」,不觉我们好懂,一念不好懂。一念是什么意思?我们在经典上看到,世尊跟弥勒菩萨的对话,才知道这一念的意思。世尊问弥勒菩萨,说一般人心目当中所想到的这一念,佛问这一念当中有几个细念组成这个粗的念头?这一念里头有几念、有几形、有几个识?这问得好,这个话我们问不出来。弥勒菩萨回答世尊,他说一弹指这样短的一个时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我们怎么晓得这一念不觉?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我们中国人讲的是三百二十兆。我们弹指弹得快一点的,这一秒钟大概可以弹四次,那再乘四,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一秒钟。一秒钟有一千二百八十兆次的生灭,这个念头,念头有生灭。弥勒菩萨说「念念成形」,形就是宇宙,物质世界;「形皆有识」,只要是有形,物质里面统统有见闻觉知、有受想行识。我们就知道,现在我们都是用秒做单位,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有一千二百八十兆,每个念头都有物质现象、都有精神现象,精神跟物质是同源,同一个自性,是不能够分开的。

  我们现在学到这一段,物质现象就是宇宙之来源,精神现象就是我从哪里来的,我跟宇宙是同时发生的。发生在什么时候?就是无始无明,根本无明,这个无明一断现象全没有了。所以《般若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你会看到现象存在?因为你妄念没断,所以这现象存在;妄念真的一断,这个现象就没有了。永嘉大师说得好,那也是过来人,他要不是过来人他说不出,他在《证道歌》里面告诉我们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六道轮回就像一场梦一样,我们在作梦,醒过来之后梦就没有了。醒过来是觉悟,你迷的时候有,觉悟的时候就没有,所以六道不是真的,是假的。十法界呢?十法界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我们要再问,诸佛、阿弥陀佛的刹土,极乐世界、华藏世界呢?告诉你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我们读了《华严经》,听释迦牟尼佛讲的,我们自己还没有入这个境界,我们晓得有起心动念,这个起心动念非常微细,也就是念头的生灭是一秒钟里面一千二百八十兆,这样的细念,这个细念不断,你看到宇宙现象就不会中断。如果只有这个现象,你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你所看到的就是华藏世界,诸佛的实报庄严土。

  如果从这里面再加上分别,诸佛的实报土不见了,实报土变了,变成什么?变成四圣法界,就是十法界里面的声闻、缘觉、菩萨、佛,变成那么多东西,这相当复杂。如果你还有执著,四圣法界不见了,六道出现了,就变成六道,六道里面有三善道、有三恶道,那就更复杂,就变成这种情形。没有一个是真的,而且你一定晓得,同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所以整个宇宙的现象,用现在的术语来讲,是有机的现象,都是活的,没有一个是死的。所以江本博士做的实验,从这个实验里面,我们能够体会到矿物里头有见闻觉知、有受想行识,它是活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我们有这样的理念,我们才晓得,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这个重要!我讨厌别人是讨厌自己,我爱别人是爱自己,我帮助别人是帮助自己,我糟蹋别人是糟蹋自己,这里头是讲什么?讲因果的现象。这个现象也是从宇宙一发生的时候,就是你一念不觉的时候这个现象就有,所以自性、物质、精神、因果同时发生的。我们不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我们染了很多不好的习气,这些不好的习气自己要是不肯放下,你永远就不能回头。你看看,贤首国师这篇文章的题目,「妄尽」,那个妄要把它断尽,妄是什么?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都是妄,无量无边的虚妄总离不开这三大类。

  所以佛在大乘经里面跟我们讲得很明白,你只要能把世出世法,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著,你就证阿罗汉果,你就成正觉,正觉就是阿罗汉,六道没有了,你到四圣法界去。如果你再能够把分别也断掉,我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分别,那就恭喜你,你升级了,你证得正等正觉,你成菩萨,是真菩萨,不是假菩萨。如果你再能把起心动念都放下,不起心、不动念,给诸位说,我在这段前面讲过,因为你起心(就是妄想,起心动念是妄想),宇宙就发现了;动念,自己就发现了。起心动念是同时的,虽然有先后,速度太快了,没有办法分别。你要晓得,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个生灭,你怎么能觉察得出来?每一个生灭里面有成住坏空四相,那么短的里面它还有四个现象:成住坏空。这在理上是高等哲学,在事上讲是高等科学,科学跟哲学都讲到登峰造极,都讲到究竟圆满。所以世尊用华严来做比喻,华就是花,用植物来比喻花是因,花开得好,果实一定结得好;用严来代表果,严是庄严美好。这就是说明因果,因果跟宇宙起源是同时发生的,好因就有好果。懂得这个道理,如果能落实在我们实际生活当中,利益就太大!为什么?落实在自己是健康长寿、幸福美满;落实在家庭,你一家幸福;落实在你公司行号,你公司是无比兴旺;落实在社会,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为什么?人没有恶念,人没有恶的行为,人起心动念都是一片慈悲,真诚的爱心。《华严》才告诉我们,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不是一家,一家还太远了,一个身体。

  我这次到高雄来,我来看刘医生,他给我治牙周病。第一天来他给我检查,在牙齿缝里面挑了一点,我们讲脏的东西,牙垢里头挑出来,多大呢?针尖那么大,很小很小一点,从牙周里头挑出来。他用放大镜放了之后显示在电视萤幕上给我看,看了好可怕,细菌有长的、有圆的都在动,都在那里活动。我问他:你放大多少倍?他告诉我:三千六百倍。放大三千六百倍显示在电视萤幕上,我就看到了。那是什么?针尖那么一点大。佛说:一滴水八万四千虫。针尖大的一点不到一滴水,一滴水比它大,一滴水至少比它大二、三十倍,它只有一滴水的三十分之一的样子,那么小那一点点东西里面有那么多。我悟到个什么?我悟到就是《华严经》讲的,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这些细菌无量无边,跟我们身体是一体。我为什么会有牙周病?牙周病,刘大夫跟我讲很严重,可是我自己没有感觉,他也觉得很奇怪,我没感觉。我跟这些细菌没处好,我不知道,疏忽了,不知道它们存在,我要天天为它们祈祷,天天跟它沟通,我们好好的互助合作,这病不就没有了吗?就跟我们跟这个世界一切众生相处一样,我们用真诚心,要爱心,要常常互相沟通,不能把它们忘记。我对牙周里面这些众生疏忽了,没好好的照顾它们这个族群,其他的我是照顾到,像五脏六腑我都照顾到,我晓得这是一体,可是牙周里面这个的确是疏忽。我才晓得点点滴滴都不能够疏忽,为什么?它跟我们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它跟我们是一个自性,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里头变现出来的。

  怎么变现的?还不是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吗?离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都没有了。妄想执著还没有完全舍尽,我们要积功累德,我们要好好的跟大家相处,跟自身里面所有一切细菌。现在我们知道,就是一个细胞里面那个细菌都不晓得有多少,在高度显微镜之下都能看到,它会动,它里头有活动,所以它是有机的,它不是死的。所以说整个宇宙里面你去找,没有一样东西是死的,统统是有机体,连这个水,江本博士都实验是有机体。一粒尘沙,那个尘沙里面,我们如果把它放在显微镜下,把它放大的话,你也能发现到那里头有世界,那里面有无数的众生。这是我把前面这些大意,给同学们做了一个简单的报告,这些话要多说,为什么多说?一遍、两遍听了就耳边风,忘掉!所以佛比孔子慈悲,孔老夫子不愿意罗嗦,「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老夫子就不愿意教你,你太笨了。可是佛陀慈悲,佛陀你一遍听不懂二遍,二遍听不懂三遍,他不厌其烦会给你讲一万遍、讲十万遍,一直到你听懂为止,我们到哪里去找这样的老师?什么叫大慈大悲?我们从佛菩萨教人,永远教不厌,永远不疲倦,这才叫大慈大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为什么我们遇不到佛菩萨?没有别的,不是佛菩萨不慈悲,是我们不愿意学,我们听个一遍、两遍就满足,不想再听第三遍,他想教,我们不愿意接受。

  好在现在科学技术发达,我们把他老人家所教的东西,用这些科学的手段显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每天来学习,一天学一遍,一千遍是三年,一万遍是三十年。真正锲而不舍学个一万遍,那我想到没有一个人不开悟,各个都成佛,只要你遵守这个方法,肯定能成功。所以现在我们想的,这想了多少年,想把经典变成有声书,就利用电视,有文字、有声音,不要有画面。譬如一部《华严经》,我们把《华严经》念一遍,把它录下来,文字打上去,这就是一部有声的《华严经》。你学习起来方便,你每天播出来自己听,那也得有福报才行,你可以不要干活,一天听八个钟点,生活起居有人照顾,这是大福报。下定决心,我要把《华严经》听一万遍,你看你入不入华严境界?我相信古人的道理,古人那是中上根性,千遍就能入境界;我们是中下根性,我们不如他们,他们一千遍,我们一万遍,一万遍肯定能入境界。所以,用这个手段好!在很多年前我就想到,怎样能够把整个《大藏经》,把它变成有声书,变成光碟,这是大工程,这是普度不同根性的众生。我们做不到,我相信后人会有人去做,我们做一个宗派的,咱们净土宗,净土宗的经论不多,选个十种、二十种,经只有五经一论,祖师大德的注疏很多,我们选个几种,有志一同大家一起来学习。我们相信这个方法好,这个方法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我们看今天念的文,『良以非真流之行,无以契真』,我上面讲的这些话,就是「真流之行」,你才能契入真实,真实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这叫做明心见性。你看,释迦牟尼佛见性,讲一部《华严经》,自性是什么样子给我们说出来;惠能大师明心见性,跟我们讲了五句;贤首国师见性,讲一句「自性清净圆明体」。这一句里头,自性清净跟能大师的头一句完全一样,「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后面他讲了三个字「圆、明、体」,圆是圆满,一点没有欠缺,明是智慧光明,体是本体,能生万法。能大师讲五句,他说一句,一句就是五句,五句就是一部《大方广佛华严》。《大方广佛华严》浓缩成一句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一句就讲完。我们如何能回归到自性?还源,妄尽还源,还源就是回归到自性,那就是大乘教里面所说的究竟圆满的佛果,还在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之上。就是这个自性清净圆明体,你动了一念,这一念是妄念,起了个妄念,这个圆明体就产生变化,就变出依正庄严,依报跟正报,依正庄严。这个依正庄严,诸位要晓得,这个就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因为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他只是起心动念。

  为什么会有分别执著?世尊在楞严会上讲到「知见立知是无明本」,这个无明是枝末无明,这个不是根本无明,是十二因缘里的无明。你为什么会有分别执著?是你自性里有见闻觉知,那是真性里头有的,见闻觉知里面有要见、要闻,有这么一个妄念在里面,它就产生变化,就变成什么?变成分别执著,那就演变为十法界,再变为六道轮回,愈变愈复杂。不管怎么变法,变得再复杂,不离自性,这不好懂。所以我想到我小时候玩的万花筒,我这里还有一个做道具,这是个万花筒,你们看这里面三块玻璃片,大概有个十几、二十片碎片不同颜色的。我们只要一转,转是动,只要动,里面的图案千变万化,你转一个星期,一天到晚不停的转,不会有两个相同的,就这么个道理。十法界依正庄严,那个范围太大,我们就看现前我们地球上社会的变化,包括自然环境,不就像万花筒一样吗?你不动它就不变。所以我们的心能够修清净心,不要妄动,这个社会上很多的天灾人祸都没有了。天灾人祸从哪里来的?首先是我们的心动,然后才是言语,我们所有一切错误的造作破坏了自然生态,在佛法里讲破坏了自性的功德,造成反常的现象,这个责任不在外面在自己。所以我们的行要真,与真相应,真是什么?真性,与真性相应的行都是善的。

  中国人的老祖宗,千万年之前,虽然那个时候没有文字,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懂得天道,他们这里头有不少也都是明心见性的人,所以告诉我们人性本善。后人编的《三字经》,把这个编在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这个善就是贤首国师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它是圆满的,它没有丝毫欠缺,它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一切众生平等平等没有差别,所以从自性上讲是一不是二,真的是一体。可是第二句它就讲变化,「性相近,习相远」,自性是一样,相近是相同的;习性不一样,习性是什么?染污了。古人常讲「近朱则赤,近墨则黑」,也就是说你的生活环境有关系,你跟善人在一起就变成善,跟恶人在一起你就学了恶,你不能不受环境的薰染。在中国古代的社会,你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接触到的,善的这一面多,古人教给我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是什么?这是性德,这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在家里面父母教、老人教,在学校里面老师教,在社会上有许多贤达的人他们都表现给我们看,所以无论在你的思想、言行都受了他的薰习,这是善。

  现在的社会,现在的社会天下大乱,《孝经》里有一句话,你要真正懂得就知道现在社会为什么会乱,这句话是这么说的,「要君者无上」,这意思怎么说?我们对於长辈,它是特别对於你的领导,你在公司做工作的时候,你对老板不尊重,没瞧得起他,没有尊重他,甚至於还要种种手段去威胁他,就是目无尊长。第二句说「非圣人者无法」,法是什么?法是规矩、法则。非是什么?否定圣贤,对於圣贤的教诲不相信,打倒孔家店,我们就变成真叫无法无天,把这些与自性相应的规矩全都破坏掉。第三个说「不孝父母者无亲」,亲是什么?亲爱,你的爱心没有了,你对父母都不孝,你的爱心没有了。后头说「此天下大乱之道也」,如果这个社会上有这三桩事情,这个社会一定是混乱,一定是乱世,你看我们现在是不是这样的?不孝父母,不尊重圣贤,不服从领导,天下乱了。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那看现在社会是怎么教人的,现在可以说普遍全民教育,人人都在接受,而且接受的时间很长,一天都不放过的是什么?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你们天天都要看的。这里面东西讲的是什么?你天天在学这个,不全都学坏了!

  我记得大概四十年前,我住在台北,我那个时候跟方先生。政府在那个时候提倡复兴中华文化,我记得教育部有三位官员去拜访方东美先生,那一天正好我在方老师家里,就碰到了。他们向方老师请教,政府提倡复兴中华文化应该怎么做法?方老师听到这个提问,态度非常严肃,沉默了几分钟,很严肃的告诉这几个官员,他说「如果要想真正的复兴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台湾的电视台要关闭,报纸要停刊,杂志要停刊,还有电台也统统要关闭。」这几个官员听了之后说不出话来,「老师,这个不行,做不到!」方老师就说「这些东西天天在破坏中华传统文化,只要有这些东西在,复兴是口号,做不到。」现在,好在方老师过世也有三十年了,这个三十年他也没见到,如果他要活在世间,恐怕他会气死!社会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再往下变,那就是东西方有很多古老的预言说这个世界要毁灭。世界毁灭不是自然的,是人为的,人不学好!完全违背了「真流之行」,违背了自性、违背了性德,才会变成这个样子。就是连一些修行人都不能避免,我们冷静的去思惟、去观察,不要看外面,看自己,自己还有没有喜怒哀乐?还有没有自私自利?还有没有贪瞋痴慢?如果还有,就不是真流之行,所以你不能证真。念佛人的往生是真往生还是假往生?你不知道,你看到很多瑞相,瑞相很多是假的不是真的。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看到很多往生的人留下的舍利、舍利花,是很好看,可是舍利花放了半年,舍利花散了,散掉了,这就不是真的。舍利呢?我们拿来用手用力捏一捏它就碎了,这不是真的,这是假的。真的舍利花像琉璃一样、像水晶一样,不会坏;真的舍利你拿铁锤敲,铁锤会敲凹了,它不会受一点损失,那是真的。我在香港听说,倓虚法师的舍利是真的,英国人拿去做试验,用铁锤去敲,真的,铁锤敲凹了,舍利没有一点损失,这外国人很佩服。所以说现在这个时代,什么东西都有仿冒的,往生舍利花、舍利都有仿冒的,真的!他为什么会有这个东西?仿冒作假,很不可思议。所以我们要是离开经教,说不受外面社会影响,那是什么人?那是佛菩萨再来的,那圣人不是凡人,凡人决定做不到。做不到怎么办?我从学佛闻佛法到今天五十八年,讲经教学也五十一年,我还没有被社会染污,靠什么?靠天天讲经。不是讲给别人听,讲给我自己听,别人是旁听;天天读经,天天学教,不离开经本就没有离开佛菩萨。所以方老师以前给我的提示,这些电视、电影、报章杂志都是染污,严重的染污,我大概至少有四十五年没看过电视,对於这些染污一律拒绝,我不能叫它停刊,但是我有权利不看你东西。不但连这些东西不看,也有不少同学知道,现代有很多的书籍我都不看,我看古书。

  有人问我,现代有很多著作你为什么不看?我给他做个比喻说,古人的书能够流传到现在,总是几千年,千百年,经过多少人看过,都是好的、没有问题的才能传得下来;现在人的东西还没有经过考验,我也不是圣人,不知道他的东西是好是坏,还是不接触的比较好。因为古时候印刷术非常困难,古书是木刻版本雕的,很费事,成本非常高!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访问南京金陵刻经处,因为它那里还有木刻版的经书,我去参观。刻版很辛苦,一个字一个字刻,印刷也很辛苦,还是老的方式,用松烟涂在版上一张纸放下去,轻轻的把它按定好,一张一张的印,一个工人一天很勤奋,大概可以做三本书,你就晓得那个辛苦。不像现在完全用机器,用照相影印太方便,所以它成本低。古时候书籍要传下来的话,不是真正好的东西,谁肯花钱、花这么多力气来替你流传!所以能流传下来的,都是有价值,多少人看过的,认为东西是好的。我们不是专家、不是学者,不懂得这些考据,我们就从这些经验提供我们这些资料,我们如何选择,选择古人的东西。跟古人学习没错!

  回过头来再看现实的时候,我们了解现在社会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我们就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它动,我不动;它乱,我不乱,我们就得受用。虽然我们没有能够证悟,但是我们对佛所讲的这些逐渐逐渐明白了,这在佛法里面叫解悟。解悟到证悟差一个环节,这个环节是什么?放下,真正放下,你就契入。放下什么?总的纲领来说,放下妄想,妄想是起心动念,放下分别,放下执著。对於今天社会这个乱象不能起心动念,不能分别执著,你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你就错了。无论社会怎么变,人怎么样学坏,我们如何看待?要用普贤菩萨的教诲来看待,「礼敬诸佛」。纵然他做了五逆十恶,我们对他还是要尊重,还是要尊敬,为什么?他有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他为什么会干五逆十恶?那是他的习性不是他的本性,他学坏了。为什么学坏了?没人教他,没有遇到真正善知识,他才会变成这个样子。所以要原谅他,不能有一丝毫怨恨心就对了,为什么?我们学菩萨道,佛菩萨怎么样对众生,我们要学会。「称赞如来」,人不能说没有好处,做一百桩坏事也许他有一桩好事,这一桩好事要赞叹他、要鼓励他;一百桩不好的事情不要理它,提都不提,不放在心上,这就好。他有困难,我们还是要帮助他,「广修供养」,这就对了;他要肯学,我就帮助他向上,帮助他回头。

  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一天没有中断,这是大慈大悲。现在我们用高科技,用这个方法,用网路、用电视、卫星,这也是方老师提示的。老师当年告诉我这是很好的工具,如果把它用在宗教上、用在教学上,那是多好的一桩事情!在那个时候我们听了,我们不敢想像,这大概是在五十年前的事情。我学佛是跟方老师开始的,那是五十八年前。那个时候的电视还没有彩色的,黑白的。老师就告诉我,「这是一个好的工具,如果拿来宣扬伦理道德,天下太平;如果里面播放的内容是暴力色情、杀盗淫妄,那这个社会混乱,它不堪设想。」老师这些话我们是记在心里,这个要缘分。我一生没有化过缘,没有问人要过钱,为什么?也就是有个小地方能够避避风雨,三餐饭不缺,我就够了。我不盖庙,为什么?盖庙太辛苦,要费很多精神去照顾,就分心,我还是要把心力集中在经教上。

  所以一生过著流浪的生活也很好,没有家的观念,哪个地方邀请我就到哪里去,早年都是这样的,全世界到处跑。现在邀请我的得有条件,什么条件?要有录相的设备,至少要有网路设备,我们每一场讲演全世界都可以收听,有这个条件请我我一定会到。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讲,在全世界每个地区都能够收看得到,这是个好事情。现在我们所最担忧的,要后继有人,就是要帮助下一代。可是想学的人很多,条件不具足,什么条件?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放不下,这十六个字要是放不下,诸佛菩萨来教你都没用,你学的是皮毛,你不能契入境界。所以要真正找到这十六个字能做到的同参道友就太少了。我们也不敢希望有多,能有十个人就不得了。所以一定要真干,永远要记住,世尊灭度之前讲的两句话,「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你不能持戒,你不能吃苦,圣贤之道就有障碍;能持戒不怕苦,障碍就突破了,你会成就。名闻利养决定要舍,沾都不能沾!

  下面两句话说『何有饰真之行,不从真起』,「饰」是装饰,就是今天讲的庄严。庄严是什么?从自身来讲,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真正的装饰。装饰不是金银珠宝,那是假的,这装饰是什么?是你有德行。在佛法里面讲你有威仪,你有德行,你真正把佛菩萨的教诲都能做到。我们起心动念与经教相应,我们言语造作与戒律相应,这叫「饰真之行」。用经论来装饰我们的思想、见解,用戒律装饰我们的行住坐卧四威仪,所以都是「从真起」。皈依三宝,三宝是真的,皈是回头,依是依靠,我们迷失自性时间太久了。自性是什么?佛法里面讲得也很简单扼要,叫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自性,这是真的。觉就是佛宝;正是正知正见,正行,那是法宝;净是身心清净,不受染污,那叫僧宝,这是自性的三宝。我们回头,我们要依靠这三宝,从哪里回头?从迷邪染。从迷回过头来依自性觉,觉而不迷,这叫皈依佛;从邪知、邪见、邪行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正行,这叫皈依法;从一切染污回过头来依自性清净,净而不染,这叫皈依僧。所以佛法僧是自性三宝,这是真的,不是形式,形式是唱戏、是表演给大众看的,启发大众的自性三宝这个念头,表演给他看,让他觉悟过来,发心皈依、发心学习,是这么个意思;如果只有形式没有实质,那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用觉正净、用持戒、用苦行来庄严这个形象,这就对了。我们再看下面这段话:

  【此则真该妄末。行无不修。妄彻真源。相无不寂。】

  如果我们对於事实真相认识不清楚,这个事情难,太难了。你看要让现在一个人,特别是个年轻人,能够放下生活上的享受,让他回归性德,他能做得到吗?他能甘心情愿过简单辛苦的生活吗?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十年,我看到他老人家的生活,他自己料理,没有人照顾。我听说他到九十五岁才接受两个同学发心照顾他;换句话说,九十五岁不需要人照顾,自己烧饭,自己洗衣服。他居住的房子很小,只有十五坪,整理得干干净净,自己打扫,说明什么?说明他身体健康不需要人照顾。他日中一食,那一餐饭很简单,他是山东人喜欢面食,特别他喜欢吃面线,台湾人叫面线,我们家乡叫挂面,云南人叫米线,他喜欢吃这个。当然与他的身体也有关系,这个东西容易消化,而且煮的时候很容易,只要十五分钟。我从他那里学来的,碗跟锅就是一个,有个带把子的小锅,碗也是它,他没有碗。在那个时候烧什么?烧煤油炉子。我们台湾同修应该记得,在那个时代最初是烧煤球,以后是烧煤油就方便多了,我跟他那个时代煤油炉很盛行。十五分钟水烧开,水烧开之后,他把青菜豆腐放一点放下去,煮个五分钟然后把面放下去,火熄掉,锅盖盖上去,再过个五分钟就熟了,好简单!这个面里面油盐都没有,吃的时候再把油盐调进去,所以那个锅很干净、很好洗,不黏锅。你看每一餐吃饭,就是从点火开始,到整整搞干净,饭吃完了,大概二十分钟,不浪费时间,一生就过这样的生活。我在台中看到这样,我跟他学会了,我吃了五年日中一食,也是吃这些小面条。我是吃到第八个月才告诉他,他问我体力、精神有没有影响?我说没有影响,很正常。他桌子一拍,好,永远这样下去,一生不求人。生活简单不求人,人到无求品自高!所以我们想想,世尊当年在世一生托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做这些榜样都是教我们。你看他是王子出身,他不需要别人护法,他家里护法就够了,家里能不能给他盖个庙?他不要,他要树下一宿。我在年轻的时候,也想学释迦牟尼佛,但是没有这个缘分,佛陀树下一宿我们有困难,但是童子军露营的帐篷可以用。所以应当要学佛,向释迦牟尼佛学习就对了,我们所有一切,对於物质上的享受欲望就可以能真的放下。所以明白了,完全遵从佛陀的教诲,佛做了个很好的榜样给我们看,这慈悲到极处,不但他有言教,他有身教。

  从他的言行上我们真正能体会到,『真该妄末,行无不修』,性德,这个「真」是真性、性德,「妄」是什么?妄就是我们现实的社会,性德跟现实的社会融成一片。真是能现能变,妄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所现、是所变,能所是一不是二。然后你才真正能体会到「行无不修」,点点滴滴都是在修行,我们起心动念是在修行,言语造作也是在修行。修是什么意思?把所有与真不相应的全部把它修正过来,统统能相应。用我们中国老祖宗的话来说,什么东西是真的?五伦是真的,是性德,五常是真的。五伦是父子、夫妇、君臣、兄弟、朋友,这是真的,这讲关系,五伦是一体。五常是怎样处理这个关系,要与性德相应,这是德,五伦是道,五常是德,仁义礼智信。「仁」是爱人,仁者爱人。「义」者循理,义是什么?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合情、合理、合法这叫义。礼非常重要,不要以为这个没有关系,关系社会的治乱安危,所以礼太重要,每个朝代制礼作乐,这是教化。「礼」是要有礼节。传统文化如果没有礼,传统文化就没有了;佛法里要是没有戒,佛法就没有了,它是行门。你怎么落实到生活?佛法大经大论落实在生活里面就是十善五戒,这普遍的;出家专修的,再沙弥十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它落实,你真做到,做不到不行,那是假的,做到是真的。「智」就是现在讲理智,处事待人接物不能用感情,要用理智,感情就会出问题,感情可以兼顾,不能感情做主,那就错了,所以要合情、合理、合法,最重要是理。「信」是信用。这是基本的德行,叫五常,常是永恒不能够丧失,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能够守住仁义礼智信。五常展开来就是八德,八德在中国有两个说法,古人说法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后代又有人说八个字「忠孝仁爱、信义和平」,都好。这两种说法,我们把它合起来除掉重复的,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够与这十二个德目相应,就是「真该妄末,行无不修」。无论大事小事,无论与什么样的人往来,决定不离开这十二个德目,这是中国古圣先王的后裔,大圣大贤的学生。在佛法里面我们起心动念遵守佛家的戒律威仪,至少我们要把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要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用这个来修行。点点滴滴就是细行,菩萨的细行八万四千,小乘声闻的修行叫三千威仪,统统都是十善业道展开的。在我们中国这十二个德目展开,就是八万细行,一个道理。

  最后提升到究竟圆满,就是契入境界,也就是我们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是什么境界?『妄彻真源,相无不寂』,真妄不二,性相一如。我们看这个相是动的,为什么?因为你的心动,动的心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不动。惠能大师讲得很好,「何期自性,本无动摇」,第四句所讲的。真心从来没有动过,就是没有动过念头,念头尚且没有,哪有分别执著!所以真心是永远不动的,动的是妄心。到这个时候,你见到真心才晓得妄是假的,妄不是真的,所有一切虚妄相,性是真的,相是虚妄的,妄不碍真,真也不碍妄。所以你看到相的寂灭相,相是清净寂灭的,他看到什么?他看到真相。真相就是弥勒菩萨所讲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的生灭相,他看到这个真相,这在佛法讲八地菩萨见到了。所以「法界圆明自在用」,这是讲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得大自在,这就成佛了。下面是大师引经来作证。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