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四集) 2009/3/26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047-001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四面第五行,从第二这里看起:
【二。自下依体起二用者。谓依前净体起於二用。一者。海印森罗常住用。言海印者。真如本觉也。妄尽心澄。万象齐现。犹如大海因风起浪。若风止息。海水澄清。无象不现。】
到这里是一段。前面我们学过第一段「显一体」,这个一体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自性的性体它是真的,除这个之外都不是真的。佛法里面讲真讲假,它的标准定义很明白、很清楚,永恒不变,不生不灭,这是真的;有生有灭,变幻无常,那就不是真的,就是假的。在体里面,我们前面学过了,它不是精神,它也不是物质,可是精神现象跟物质现象都是从它变现出来的。现在科学家也证实了这一点,近代的科学家告诉我们,物质现象,物质不是真的,物质从哪里来的?无中生有。这个发现跟佛经上讲的非常接近。它怎么生的?什么原因生的?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个地方『依体』,体是空的;『起二用』,二用就是依报跟正报。依报是我们依靠生存的环境,从小的地方来说,我们穿在身上这一件衣服,这是我们的依报,扩大到外面,我们有人事的依报。诸位这个地方一定要搞清楚,所说正报就是自己,除自己之外都是我们的依报;也就是依报是我们的生活环境,除自身之外,统统是我们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里面有人事环境,最贴切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都是我们依报里面的人事环境。再扩大,扩大到整个人类,乃至扩大到所有一切动物,都是我们人事环境。除这个之外,我们依报生活环境里面有植物,花草树木;有矿物,山河大地,再扩大讲星星、星系,在宇宙里无量无边,包括时间跟空间,全是我们依报的环境。依报从哪里来的?这段文里面要告诉我们依报的来源,也就是宇宙的来源。我们要记住,佛在大经里面告诉我们这个依报、正报,依报主要讲物质环境,正报讲精神环境,从哪里来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就从一念不觉变现出来的。念就是起心动念。所以大乘教里面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一切法就是依报跟正报,里面没有数量,佛法里面用形容来说,无量无边、无数无尽。这个意思到底下第三段有详细的说明。
这一念不觉就很不好懂,前面我们曾经学到过,自性清净圆明体它是不生不灭的,在整个大乘教里面,整个宇宙里面,它是本体,它没有生灭,所以它没有生因,非生因之所生。如果我们自性般若智慧现前,我们可以明了它,这就叫证得,你能够证得自性的境界。自性境界里头没有名词,也没有形相,智慧能够证得它确实存在,唯独它不生不灭。就像惠能大师所说的,我们今天讲「起二用」,就是惠能大师末后这一句「能生万法」。没有起心动念的时候,万法不生,万法没有。万法没有,不能说它无。所以佛家讲隐显,前面说了,「烦恼覆之则隐,智慧了之则显」。这个隐显是第二义,不是第一义,这个意思很深。在没有起用的时候,就是惠能大师他所说的第三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具足依正庄严,但是它不显。显,为什么原因显?就是起了一念。这一念,说实在话我们也不懂,我们听了这句话,或者看到这两个字,一念,总是想到我们起了个念头。是不是这样解释?不是这个解释。我们起了个念头,这个念头的现相太粗了,而佛说这一念,一念不觉这一念是非常的微细。现在科学家讲这个现象怎么来的?新的说法是波动现象。这个跟佛经讲得很相应,这个波动是非常微细的波动。我们能不能觉察?不能,我们的心太粗,这种微细不能觉察,要有很深的定功。
六道里面的众生,有修定的,修定的人不少,最明显的我们看天道,天道有欲界天,欲界天第三层以上就修定。如果没有定功,只凭善德(修善积德),他的果报最高只能到忉利天,我们中国人俗称为玉皇大帝,欲界第二层天。欲界有六层,第三层以上就有修定。这个定,定功不够,我们一般叫未到定,也就像现在念书,这个课程是学了,但是不及格,如果算是六十分及格的话,恐怕他只有二十分,差得很远。但是有这么一点定功,他就在忉利天之上,他到第三层去了,夜摩天。定功更深一点,到兜率天去了。我们晓得弥勒菩萨住兜率天,兜率天是凡圣同居土,所以它有内院跟外院。外院是凡夫,就是修定没成就的,但是他的定功比夜摩天定功高;弥勒菩萨在内院,内院是菩萨道场,就是兜率天里面的众生也见不到弥勒菩萨。像我们这个人间一样,我们人间是凡圣同居土,有没有菩萨、阿罗汉住在我们这里?有,我们一般人看不到,除非有特殊因缘的人,他们偶然遇到了。定功再加深,就生第五层天化乐天,再往上面去,他化自在天,定功都不及格,化乐天还更差一点。如果定修成了,他就不在欲界,到哪里去?到色界去了。色界天有身体,没有欲。欲是说什么?财色名食睡这个五欲,欲界天里面有,愈往上面去愈淡薄。到初禅以上就没有了,他的定功很深,能够控制五欲七情这些习气不起现行,它并没有断,但是被控制住,不起作用。
世间有不少人,我们称他为学者、专家,向往著平等、自由、民主,在我们这个世间是不是真正能做得到?给诸位说,做不到。为什么?只要你有欲望,只要你执著身是我,你有自私自利的念头,你就做不到。为什么?不平等、不自由,你在六道里头被业力所转。真正讲到有一点平等自由的那个形象,最低限度是色界天,他没有欲望了,真正是古大德常常所说的两句话,「於人无争,於世无求」,大同世界,最低限度是色界天,人人没有欲望。色界天有四禅十八层天,初禅三层,二禅三层,三禅三层,四禅有九层天。很特殊,四禅也是凡圣同居土。讲真正的自由平等,还在四禅之上,到哪里去?无色界天,那真的平等了。四禅天里面没有欲望,他有色身,福报还有大小不一样,显示在什么地方?显示在他居住的宫殿、色身的相好不相同。还是不平等,比欲界来讲,它平等了。到什么时候才真平等?无色界。无色界是什么?我们一般讲只有灵存在,中国人讲灵魂,外国人也这么说法,只有灵魂存在,没有物质的身体。所以他没有身体,他也不需要宫殿,这才到真正的平等。他的定功程度也不一样,但是他没有色身,显示在哪里?显示在寿命长短不一样,所以它有四层。这些事实现象我们不能不明了。真正明了之后才晓得,欲界里头绝对不会平等,为什么?造业不一样!那怎么能平等得了?人间富贵不平等,你不能勉强他平等,他过去生中修的福修得多,他这一生得的福报大;那个人修的福很少,他得的福报就很小,他两个怎么能平等?这是不可能的。所以相貌不一样,体质不一样,生活环境不一样,同样得人身,引业相同,满业不相同。这些道理统统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做人就不会有妄念,不会怨天尤人。看到富贵人,我们不如他,知道他过去生中修得不错,修得好,我没修,我比不上他,心平气和。我要怎样才能得到福报?应当断恶修善。
世间人所希求的不外三桩事情,第一个财富,第二个聪明智慧,第三个健康长寿。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这有因,有生因,因是什么?因是断恶修善,因是布施。什么是恶?贪婪是恶,吝啬是恶,造作种种不善是恶。这个恶有标准的,佛家讲得很简单,讲了十条,杀生是恶,偷盗是恶,邪淫是恶,妄语是恶,两舌是恶,绮语是恶,恶口是恶,贪瞋痴是恶。能把这个恶断掉,努力修十善业,十恶反过来就是十善。具体的教导我们修财布施,财是财富,我们有,别人有缺乏,要供给那些缺乏的人。财有内财、有外财,外财是身外之物,愿意帮助需要的人;内财是身体、是智慧,我们常常讲的,为别人做义务工作,我帮助别人不需要代价,这是什么?这是用内财布施。内财布施所得的果报超过外财,因为外财容易,身外之物,自己用自己的时间,用自己的体力、劳动去服务别人,这个比外财要难,所以他的果报就很殊胜。这都属於财布施。财布施得财富的果报。这一生当中你看到许多人发大财,从哪来的?父母是富翁,经营得不错,过世之后他拿了遗产?不是的。你仔细去观察,得前人遗产的人很多,有人三年五载就消耗尽,一生过著贫穷的生活,命里没有!父母给他他守不住,他父母经营生意会赚钱,他经营生意都蚀本,会遭遇种种灾难,财都耗掉了。所以父母虽然留给他,他自己还是命里有;没有的话,一点用都没有。这些道理古圣先贤讲得很清楚。
聪明智慧从哪里来的?法布施来的。法是什么?你有能力,你有智慧、有才艺,肯教别人,喜欢教别人,这属於法布施。法布施的人他的果报得聪明智慧。我们世间有很多聪明智慧的人,为什么他有聪明智慧,我不如他?我们要晓得,他过去生中修聪明智慧,修法布施多,我修得少,我没有他那么多,那怎么会一样?再说健康长寿,健康长寿是无畏布施。别人遇到困难,感觉到恐怖,身心不安,你能够帮助他,让他离开一切恐怖,你去保护他,这一类属於无畏布施。在佛门里面,诸位都知道,中国学佛的人素食的多,要知道素食就是无畏布施,不吃众生肉,这些小动物看到你不害怕。这也就像我们中国人所说的,你心地慈悲,你的磁场就慈悲,小动物进入你的磁场它不害怕,它没有恐怖,它愿意亲近你。如果是个打猎的人,天天杀生,这小动物一看到你赶快就跑、就逃命。你虽然无意杀它,你身上有杀气,它感觉得不安,身心不安稳,它逃跑了。你看素食是无畏布施。人家有生病、遇到困难,我们帮助他,让他身心安稳,这都属於无畏布施。无畏布施的果报是健康长寿。如果我们存心不善,常常想找别人麻烦,让别人感到恐怖,这种果报就是短命的果报,也就是不健康的果报,他多病,身体弱,他得这种果报。
所以,因果教育重要!因果不是迷信,它是事实。了解这个事实,我过去财布施也少、法布施也少、无畏布施也少,这一生当中贫贱,而且还短命,身体又不好,这是注定的。这个注定不是天神注定的,不是阎王注定的,也不是佛菩萨注定的,什么注定的?过去生中你的行业注定的,是这么回事情。这一生当中能不能补救?能。在台湾这么多年来,《了凡四训》流通得很广,这个小册子专门讲这个道理,而且教人如何补救。我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离开台湾到香港讲经,那一次我在香港住了四个月,有两个月的时间住在九龙界限街「中华佛教图书馆」。这个图书馆是倓虚老法师创办的,我到那里去讲经,老法师已经往生了。在这个图书馆里面,看到很多弘化社出版的经论善书,我们一看就很有缘分,这缘分从哪里来的?从李老师那里来的。诸位晓得我在台湾跟李老师学经教十年,李老师净土是跟印光大师学的,而弘化社是印光大师创办的,所以我们看到弘化社就想到祖师爷。翻翻印光大师倡印的这些经论善书,无意当中看到《了凡四训》、《安士全书》、《感应篇汇编》,我特别提出这三种,因为我有一个惊奇的发现,他这三样书数量印得最多,让我们感到很讶异。印祖是出家人,是佛门里面的高僧大德,印送的经论是多,不少,但是每一种的分量并不多,我们在版权页上去看,一千册、二千册、三千册,五千册就很少,所以数量不多,种类是不少。这三本书我们在版权页一翻,真的是让人很难理解,每一版至少也是五千册,一万册、二万册、五万册,他是这样印法的。印了多少版?我一看,总是十几二十版。我把这三种书概略的统计一下,可能超过三百万册。我心里就想,印祖他为什么对这三种书印的数量这么多?想不通。这个疑问老是放在脑子里。二、三个星期之后我想明白了,大概是这个社会普遍缺乏这种教育。这什么教育?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所以我把这个书就很仔细的看了一遍。在香港讲经结束之后,回到台湾,我就把这几本书带回来。带回来之后我也学印祖,每一种印五万册,而且我还讲过好几遍。它真有效!这个效果是从我身上出。
记得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看破、教我放下,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他告诉我从布施,教我要学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什么原因?大师知道,看我的面相很薄,也就是说,命里面没有财,贫穷,命里面没有寿。实在讲那个时候我自己也清楚,早年,年轻的时候很多人给我算命,我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岁,我相信。我的相信是凭著直觉,因为我家里面三代都是短命,我的祖父四十五岁过世的,我的伯父(我父亲的哥哥)四十五岁过世的,我父亲也是四十五岁过世的。那个时候我想,可能有遗传的关系,所以我学佛就把自己的寿命定在四十五岁,四十五岁以后没有了。所以要好好用功,遇到净土法门要念佛求生净土,不再搞轮回了。章嘉大师知道,所以就教我认真努力的去修。读了《了凡四训》,道理明白了,云谷禅师讲得很清楚。所以在物质生活这方面,真的一年比一年好,那是懂得修财布施,财是愈施愈多,才相信这不假,不骗人。法布施,跟李老师学经教,欢喜讲给别人听,给大众做学习心得报告,一个人我也讲,两个人也讲。早年是到老同修家里面,他家里三个人也行,五个人也行,十个、八个、二十个人都行,不间断的讲。愈讲对於佛法的理论愈明了、愈透彻,所谓是智慧增长。四十五岁那一年,的确是生了一场病,很严重,我自己心里有数,寿命到了,所以也不看医生。别人问我为什么不看医生?我说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你寿命到了找医生没用。所以我也不找医生,也不吃药,念佛求生净土。念了一个月,身体慢慢就复原了。确实这个寿命是念佛转过来的,当然与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有关系。我在那个时候无畏布施就是用放生,吃素、放生、布施医药。自己每个月有多余的钱送给医院,帮助一些贫困的病人,帮助他们买医药。所以你知道修因,果报会转过来。
六道里面没有别的,就是因果,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勤修十善业,果报在人天;造作十恶业,果报在三途,饿鬼、地狱、畜生。这桩事情佛讲得清楚、讲得透彻。但是六道轮回并不是佛教首创的,不是的,六道轮回是古代婆罗门教所说的。我们在前面跟诸位做过多次报告,婆罗门教就是现在的印度教,起源比佛教,他们自己说至少要早一万年。佛教到今天,我们中国典籍里面记载是三千三十多年,世界上一般说法是二千五百五十三年,今年。印度教有一万多年的历史,在所有宗教里头它排名第一。可是今天世界上公认(大家承认的)它有八千五百年,还是比佛教早五千年。所以六道轮回的说法是婆罗门教说的。它也不是随便说的,我们知道,古婆罗门教重视修禅定,佛家所讲基本的、基础的禅定是四禅八定,四禅八定是婆罗门他们主修的,佛教也修。四禅八定修成功了,生色界天、生无色界天。可是这个定功修成功了,六道里面的空间维次全突破了;换句话说,在他们的境界,他只要一入定,上面到非想非非想天,下面到阿鼻地狱,他就看得很清楚。它叫现量境界,他不是作梦,他不是在那里研究推测出来的,不是,定中亲见的境界。我们佛门讲现量境界,我们眼前六根接触到的这是现量境界,定中所接触的也是现量境界,它不是比量,比量是推测,是现量境界。所以六道是真的,不是假的。六道真的是善因善果,恶因恶报。
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决定不会有恶念,决定不会有恶言,也不会有造恶的行为。为什么?知道那个果报不好。纵然遇到冤亲债主,这是免不了的,六道里面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这个事情任何一个人都避免不了。别人欺骗我、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能把六道真相搞清楚的人,你看他怎样来处理这些事情?他跟我们一般人不一样,我们一般人一定生怨恨心,一定报复,这就错了!他找你的麻烦,他为什么不找别人的麻烦?那你就晓得,过去生中你欺负他,你毁谤他,你侮辱他、陷害他,这一生遇到了,他来报复。搞清楚这桩事情,那我们遇到了,完全接受,欢欢喜喜的接受,没有怨恨、没有报复,这个帐到这里就结了,来生是好朋友。所以古大德教给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冤是过去生中结的怨,这一生遇到你要知道化解,你不能够再结怨;再结怨,来生报复得更严重,到哪一辈子才能化解?哪一辈子觉悟了,你就知道化解,不再结怨了。所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屈辱,自自然然是心平气和。这个好,为什么?这个不但是化解冤业,自己的境界往上提升了,这讲德行。难忍能忍,这叫功夫!难信能信、难学能学、难成能成,这是我们这一生到人间来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来学习的,学什么?学断恶修善,学离染,修清净心,远离一切染污,修清净心,把自己的灵性不断向上提升。
佛菩萨、我们的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方向目标,那就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桩事情善导大师说得好,善导是唐朝初年的人,他说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只要你肯学,没有一个不成功的。而且经论不多,在唐朝那个时候所依据的就是三经一论,后来祖师大德加了两样,分量也不多,所以现在净土宗主要的经典是五经一论。五经一论都学,好,如果嫌太多,学一种也行。这就是念佛法门,你必须要知道念佛法门的宗旨在哪里、方向目标在哪里。它的宗旨就是心净则佛土净,我们是用念佛号的方法,持名念佛修清净心。怎么修法?特别是境界现前,境界有两种,一种是物质环境,顺境、逆境;一种是人事环境,善缘、恶缘。顺境、善缘,好!在这里头练什么?练不起贪恋,不生贪恋,保持著心平气和。如果是逆境、恶缘,那修什么?修不起瞋恚,不怨天、不尤人。贪瞋痴从哪里断?就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所遇到的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把我们贪瞋痴慢疑都断掉了,好!稍稍能够断一点,还不是太多,念佛就能生净土,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很容易去。这就是善导大师讲的万修万人去。如果你在这个世间还有寿命,你不断向上提升,往生极乐世界的品位就愈来愈高。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常常讲,这个世间带不去的不要去想它,应当放下;带得去的,要认真努力去修学。带得去的是什么?你的业会带得去,那我不带恶业,我带善业;你的功德能带得去,福德也能带得去,我应当断恶修善,应当累积功德。我们应当是年年往上升,在这里往上升,将来在极乐世界就是品位步步向上提升。这是带得走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那个带不走。所以要向释迦牟尼佛看齐,你看佛陀当年在世,带不走的统统放下,一生过著苦行僧的生活。为什么要这么做法?那是大慈大悲做样子给我们看,难舍能舍,难行能行,他做了样子给我们看。我们有这个缘多做好事,多帮助别人,特别是现前的社会,现前社会是个动乱的社会,如果我们能够帮助这个社会化解冲突,帮助这个社会回复到安定和平,这个功德太大了,这个带得走的,要认真努力去做。绝对不能贪图名位,贪图名位就错了,你做的这些好事马上就报掉。你做了好事,人家请你做个什么主席、做个什么会长,报掉了,现世报掉了;我们舍弃,不报,那你的这个功德就保全了。
释迦牟尼佛一生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他出家了,虽然没有外财,他是内财布施,你看每天不辞辛苦,天天教学,三十岁开悟,七十九岁圆寂,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不辞辛劳,那是内财布施;启发大众的智慧,是法布施;他所教导别人的,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能够舍去恶报,都能够得到好的果报,是属於无畏布施。这个应当学,愈学愈快乐!我能够体会到孔夫子《论语》前面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是从学佛才懂得这句话,那个悦是喜悦,喜悦不是外面的刺激,是内心的欢喜,佛家讲法喜充满。这个喜悦从哪里来的?从学习来的。习是落实在生活。到哪里学?每天从早到晚天天在学。跟谁学?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他是善人,他做的好事我看到了、听到了,想想我有没有,我要没有,要向他学习。他是个恶人,干了些不好的事情,我要反省我有没有,我要有,赶紧改过;我要没有,要勉励自己不要犯他的过失,他也是我的老师。善人是老师,恶人也是老师,所以夫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华严经》里面具体的显示出来,就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是学生,这五十三位都是老师。这五十三是什么?就是社会上一般大众,佛把他分成五十三类,我们今天讲各行各业、男女老少。他是善,跟他学;他是恶,我们反省,也是我的老师,反省我们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所以善人、恶人、老人、小孩、男人、女人,没有一个不是我的老师,你说他多快乐,你说他多欢喜!每天德行、学问、福报都在提升。所以有很多人讲,善财运气好,遇到那么多善知识,我怎么一个都遇不到。其实你从早到晚天天跟著善知识在一起,你不认识!你看到那个好人,嫉妒他;看到恶人,嫌弃他,你在造业!你三人行在造业,人家三人行作佛作祖去了。你看这个认知多么重要!这是我们不能不晓得的。
今天我们这段文讲的是宇宙的来源,讲一念不觉。这个一念非常微细!我们学佛也是搞了几十年,对於这句话都有疑问,都解不开。对於这个问题搞清楚、搞明白了,在我也不过是大概五年,七十五岁以后的事情。读到经典里面释迦牟尼佛跟弥勒菩萨的谈话,这一下明了过来了。这里有这份资料在,这个也印得很多,我想诸位同学都看到过这篇谈话,「佛问弥勒,心有所念」,这讲我们凡夫,我们凡夫起个念头。佛问得好,心有所念,这个念头有几个念?这个我们就不懂了。有几个相?有几个识?实在说,他这段话就是我们现在读的这段文。弥勒菩萨答覆世尊说,「举手弹指之顷」,顷是速度很快,一弹指。佛问有多少念,弥勒菩萨说「三十二亿百千念」,这一弹指,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那个单位是百千,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个十万,这是多少?我们中国人讲的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个念头,我们怎么会知道?我们平常看电影,这种常识我们有,我们知道电影放映机里面的胶片,大家都晓得一格一格的,一秒钟它的速度是二十四格。你看镜头开关,镜头打开,这一个幻灯片照在这个银幕上,立刻就把它关掉,再打开放第二张,这个速度多快?一秒钟二十四格。我们在银幕上看就好像是真的一样,一秒钟二十四格。现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宇宙的现象一秒钟多少格?一弹指就三百二十兆,那我们弹指,大概我这个速度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再乘四,这假定的,再乘四,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就是一秒钟它这个镜头开关是一千二百八十兆,我们怎么会知道?太微细了,这个振动的时间太短,振动的频率很低,我们没法子发觉。所以我们念头很粗,我们起个念头,你看这里头那么多的细念成一个念头。
佛不但是哲学家,也是科学家,科学最重要的是讲证据,不能随便说的,你要拿证据出来。佛法里有没有证据?有。佛告诉我们,佛用什么方法见到这个现象?用定功。你的心地愈清净,你感受的力量就愈强,这个微细波动的频率你能够收得到。什么样的定功?大乘经里面佛说八地菩萨,八地菩萨他见到阿赖耶了。这就是相宗讲的阿赖耶识,一念不觉而有无明,就是自性变成阿赖耶,就是那个微微的一念变成阿赖耶。阿赖耶立刻就转相,转相是第七识末那,由末那立刻就生境界相,境界相是物质,末那是精神,所以精神跟物质同源。它的速度太快了,是有先后,那个速度多快?那你还要把这个一念,一念里面有成住坏空,你再乘上四倍,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再乘四,那是讲什么?那是讲物质跟精神现象的生起。它是顿现,不是逐渐逐渐现的。这个说法好!你修定,修到八地菩萨那个定功,你就看到了,不是佛随便说的。佛说了,你不得受用。佛是说了之后,佛叫你必须证得,你才得受用;否则的话,那是佛说的,不是你的。如何把佛说的变成是自己的境界?这要靠自己去证实。所以佛法里面讲信解行,最后是证。你证得才算是你自己的,那叫真信;没有证得,不是真正相信。所以佛法前面第一个信,说老实话,那第一个信是迷信。你怎么就相信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你也没见到?信了以后佛给你讲解,真正听懂,它有理论依据,真正理解,有理论依据,才叫正信,这不是迷信,它里头有道理的。但是这个道理我还没有通过实验,我还没有证实,所以道理明白之后你要行,你得真干!依照佛所讲的理论、方法你去做,你做到你就能证实,做到少分就证实少分,做到多分你就证得多分,做到圆满你就证得圆满,这是科学。
方东美先生早年把佛法教给我的时候告诉我,我跟他学哲学,他说释迦牟尼佛是大哲学家。我相信他,他不骗我。我认真学习,学到今年学了五十八年。这五十八个年头,真的我很感激老师,为什么?我年年有进步,我不是利根,是钝根,没有办法顿悟,但是年年有进步,所以法喜充满。我才知道夫子那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把中国古人所讲的「活到老,学到老」,我后头加了两句,「真快乐,忘了老」,老都忘掉了。晚年快乐从哪来的?学来的。如果一天不学,就一天生烦恼。烦恼对於我们的身心伤害很大,我们中国古人讲「忧能使人老」,你心里有烦忧,你就很容易老化;你心里头没有烦恼、没有忧虑,身心清净,快快乐乐,年岁虽然不断的向上升,你不感觉到老化。为什么?快乐!我是从这个体会,所以就想到老人乐园。也想到什么?因果的事实。一个老人如果老年不快乐,有怨恨、有不平,这个不好。这种不健康的身心,将来死了之后,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他到哪里去?他到三途去,他有怨恨、有不平。三途就是饿鬼、地狱、畜生,他到那里去了。晚年如果快快乐乐,天天学习圣贤的典籍,圣贤的教诲,晚年跟圣贤在一起,这个快乐得不得了,那他死了以后至少来生还能得人身,甚至於提升到天道去,不会堕三途。
所以我就想到养老院要重视精神生活,如何帮助他们?那就是要教学。老人院就是老人大学,给他讲什么东西?给他讲伦理、道德、因果,给他讲宗教。因为他这一生已经过去了,要告诉他还有来生,不是死了就完了,绝对不是的,还有来生。这一生我们觉得过得不太满意,希望来生更圆满,他有指望、有希望,能够把他的精神振奋起来,让他活得健康、活得快乐。这是帮助一个人,从三途把他拉到天道,这是好事,这是大功德,这是我们应该要努力去做的。我们看到了、听到了,所以我每到一个地区去访问,我都看看那个地方的老人福利事业,看看他们养老院,跟他们人谈谈,希望老人要著重老人教育,要著重文艺的生活。不只是去养老,要养到他们心情快乐,养到他们对於自己的前途有光明的一面,有美好的这一面,我们才能对得起这些老人。在中国过去,养老育幼是家族承担的,我们现在讲家族大家容易懂,讲家庭大家就不懂了。从前家族就是家庭,大家庭,不是小家庭。大家庭里面人口多,一般普通的人口大概总是五百人左右,这么样的一个家族,所以它重视家道、家规、家学、家业。它的功能确实做到了育幼,就是教育,对子弟的教育;养老,老人有天伦之乐;传宗接代,后人,晚辈有能力、有德行、有学术传他的家道,传他的家学,传他的家业。现在没有了。我们想想中国的家,在中国几千年历史当中,这个国家、这个族群获得了长治久安,承平盛世,靠什么力量?靠家庭的力量。所以中国人讲,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家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主要的角色。今天家没有了,社会动乱;从前有这个家,社会是安定的、是和睦的。所以这个精神、功能太好了,怎么样把它继承下去?我现在常常想到企业家,希望搞企业这些人,把中国这样美好的传统延续下去。那必须要把你这个公司所有的员工,现在一般企业员工上千人的就很多,把这些员工看成自己的亲兄弟、亲姐妹,把这个团体要真正看成一体、一家。
我们今天讲这段经文,这宇宙是一体、是一家。我这些年在国际上搞的世界宗教是一家,一切众生是一体,世界就太平了,冲突不会再有,才能够恢复到安定和平。人与人之间要互相敬爱、互相尊重、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助合作,你说这个世界多美好,那这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这个世界就是华藏世界。华藏跟极乐是人为的,不是天生的。就是因为他们那个世界的居民了解诸法实相,他们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关系是一体,整个宇宙跟自己的关系是一家,所以世界叫极乐、世界叫华藏。这些都要学习圣贤的教诲,启发我们,我们才能够觉悟。觉悟之后我们就肯定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不是理想,是事实,这就叫行证。从信解要契入到行证,我们得受用。我们现在是明白了、觉悟了,我把一切众生看作一体,把这个世界看成一家,可是他把我看成外人,那怎么办?不要紧,毫不相关,我承认了,我提升了,我超越了。现在跟你们在一起,你们不承认,我死了以后,到极乐世界去了,大家承认,到华藏世界去了,大家承认。你们暂时不承认,还继续搞轮回,还继续搞冤冤相报,到哪一天报得太累,不想再干了,佛菩萨来教你。你什么时候相信,你什么时候就解脱。所以千万不要,我承认他跟我是一体,他不承认我,那就算了,我也暂时就不理他了,错了。就好像小孩,你亲生的儿女,从小离开了,离开几十年,长大不认识了,小孩不知道你是他的父母,你知道他是你的子女,你爱不爱他?他纵然反对你,你会不会原谅他?你会不会帮助他?会,为什么?你知道。就是这么个道理。要知道,我们地球上这些众生迷失自性太久了。
在中国,这个环境好,世世代代老人都教你。但是,我们传统的教学至少也丢掉五代了。换句话说,你自己不知道,完全迷失了,连自己家庭历史不知道,国家历史不知道。家庭历史不知道,你的亲情,亲情是天性,但是发不出来,被蒙蔽了;国家历史不知道,你没有爱国的心理;乡土的地理不知道,你不会爱这块土地。中国古人教学,科目没有像现在这么多,最重要的科目两门,一个是经,一个是史。经就是学问,史就是历史,代代承传,你知道你才能产生爱国的心、爱家的心。人如果不读史地,你对这个国家没有感情,你对你这块土地也没有感情。这是什么?这是社会动乱的根源,大乱之道!中国古人非常重视,特别重视家庭历史。所以中国人有祠堂,中国人有家谱。家谱是家庭历史,你要是很清楚、很明了,你怎么会不爱家?你怎么会不爱你的乡里?那是你出生的地方。
经是学问,那你晓得,佛教这个教学的教科书统统称作经,大学问!讲什么东西?我们很简单、很扼要的可以说,经典里面所讲的伦理,伦理讲关系;道德,道德是讲这个关系怎么样相处;讲因果,讲科学、讲哲学,科学、哲学包括前面讲的三门,都讲到究竟圆满,大学问。可是现在社会很多人把它看作宗教,把它看成迷信,不愿意去碰它,不愿意去接触它,太可惜了!这个不能怪古人,不能怪经教,只有怪自己愚痴,这一生没有遇到好人,愚痴,空过了这一生。我们年轻也愚痴,但是很幸运遇到好人,遇到方东美先生把这个事情给我讲清楚。我明白了,回过头来去读佛经,才发现这里头有这么好的东西,在世间法里面找不到。那些宇宙的缘起、生命的起源,今天科学跟哲学在全世界都还没有定论,有许多种说法,都不能叫人心服口服。没有想到在《华严经》里面我们读起来真的是心服口服,努力依照它的理论方法来学习,逐渐的契入境界。虽然还没有入,我们的方向目标是正确的,所以是愈学愈欢喜,确实体会到的是烦恼轻、智慧长。你说在没有学佛之前,我们遇到别人冤枉我、侮辱我、毁谤我、陷害我,我能不生气吗?我能不报复吗?生气、报复是人之常情,为什么现在就没有这个念头?这是佛法里把这个事实真相说明白了,化掉了,知道什么?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我常常比喻,因为我们自己也好多次有这种经验,不小心牙齿咬了舌头,把舌头咬破流血了。舌头跟牙齿是一体,舌头跟牙齿当中没有矛盾过,没有说怨恨,没有说报复。为什么?一体。现在我们念头转到这上面来了,无论怎么样陷害,甚至杀害,也没有怨恨心,也没有报复心。为什么连杀害都没有?知道杀害是假的,不是真的。我,我会死吗?不会死,我不生不灭。生死是什么?生死是肉体,肉体不是我。所以佛法里,头一个就叫我们要学绝不能承认身体是我。身体是什么?是我所有的。像衣服,衣服是我所有,不是我。衣服坏掉的时候换一件,身体不好使用了换一个。灵性不灭,不生不灭。
最初这一念,这一念不觉,我们晓得这一念非常微细,这一念,给诸位说,像自性一样,这一念也不是生因之所生,它没有原因。可是第二念就有原因,第一念是它的因,它就有第二念,但是最初的那一念是没有因的。这个话不好懂,但是你细心去体会,逐渐也能够意识到这个事实真相。我常常跟人谈到这个地方,我举个例子,这个例子我们发生在自己身上,别人身上也有,我看见的,但是自己身上也有。我们年轻做学生的时候是在抗战时期,跟日本人打了八年仗。那时候我们做学生,小学生,跟日本人打仗那一年,我记得我三年级,小学三年级。可是当时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小学就有军训,就有军训教官出现在学校里,教军训。军训里面,也是不定期的,常常有紧急集合,教官一吹哨子,马上服装整齐就到操场去排队。会有这些事情发生,服装穿得很整齐,忽然想到帽子不见了,到处去找找不到,去问问别的同学,你有没有看到我的帽子?那个同学指著你的头,你头上戴的不是帽子吗?摸摸,果然不错。跟释迦牟尼佛讲的例子相同,《楞严经》里面讲的,这最初一念无明,他就举这个例子,「演若达多,迷头认影」,跟我们这个例子意思完全相同。有没有原因?没有原因。你能找原因吗?帽子戴在头上忘掉了,一紧张的时候就慌乱。第一念是这种意思,没有原因。第二念就有原因,就有生因。我们这第一念起来之后,念念相续,二念、三念、四念,念念相续,这就有生因。佛对这个事情讲得微细,所以经典你是愈看愈欢喜,欲罢不能。这里头启发我们自己真实智慧,我们自性里有圆满的智慧,但是没有了因佛性、缘因佛性,我们真实智慧显不出来。所以经典是缘,在三因佛性里面是缘因,善知识也是缘因,有善知识、有经典,把我们自性里面真实智慧带动起来,好!让我们对这些事情逐渐,佛在经上讲的我们能接受,我们能够体会得到,渐渐我们也能悟入这个境界。虽然不是真实境界,但是接近边缘,一天比一天近了,他怎么不欢喜!对於六道三途,我们跟它距离是愈来愈远,快乐无比。所以能生万法,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宇宙的缘起,不是什么大爆炸,大爆炸讲不通,那里头问题很多。佛给我们讲一念顿现,它没有先后。真的就像我们看电影的银幕一样,镜头一打开,这一张幻灯片打到银幕上是一时顿现,决定没有说这个现相在先,那个在后,没有,一时顿现。而且大乘教里面说得很清楚,这些形相「各各不相到」,这句话你看讲得多好,就跟讲电影的底片一样,一张是一张,前一张不是后一张,后一张不是前一张。所以这个相续不是真的相续,叫相似相续;真的相续,那前面跟后面是一样的,不会有两样。念念不一样。
所以底下一段这就讲依正的现象,它讲了三个周遍,第二个讲出生无尽,那个就是变化无穷,真的就像万花筒,用万花筒来比喻我们能体会。万花筒我们看到很简单,它是动,我们佛法也讲动,你只要动,心动,它就起变化。心动是起心动念,有分别、有执著,这是归纳起来了;要细说的话,说不尽!这波动的现象很复杂,不是那么简单的。这粗的现象,整个宇宙。地球以外的我们不谈,太遥远了,我们就细心观察这个地球,观察我们眼前,你对於佛在经典所讲的奥义,宇宙真相,你就能体会得到。念头里面有染有净、有善有恶,染净善恶差别很大,既然有动,它就有形,它就有识,形识的变化无量无边、无数无尽。这些事实真相什么时候你能看破,看破之后出现一个非常微妙的境界,那就是不二,染净不二、善恶不二、天堂地狱不二、生佛不二(就是众生跟佛不二),不二就是一体,说明整个宇宙依正庄严是一体。如果能入这个境界,好!这个境界叫什么?证法身,三因佛性里面正因佛性现前。肯定了因跟缘因具足,你真正肯定,一点疑惑都没有,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这个时候你的性德圆满现前,性德里面最重要的大慈大悲、真实智慧都现前了。现前之后,你准备怎么干?肯定像过去一切诸佛如来一样,教化众生。用我们现在人间的话来讲,你在这个人间扮演什么角色,他一定扮演老师。你看释迦牟尼佛,老师的身分出现,历代这些祖师大德全是老师身分。你肯定是这样的,你会把一切世间这些荣耀、这些权位、这些利害得失统统舍得干干净净。你要教人放下,自己先放下;你要教别人回归自性,那你自己真的回归了。回归与我们现前的示现一点冲突都没有,这叫隐现不二,於是我们才得到真实受用,不再有疑惑,贪瞋痴慢疑统统断掉了。大乘经里面讲的法身、般若、解脱,确实得到了,就是得到受用,无论是什么环境,你的享受是诸佛菩萨的境界。我们中国古时候读书人常说的「孔颜之乐」,孔子、颜回之乐,他乐的是什么?乐的是对於诸法实相真正明了。这个乐是真的,不受任何影响,不是外面的刺激,是从内心的喜悦,内心里面往外流露。所以这是学习大乘经教真实的利益,这才是真正的摄受力。为什么它有这么强的摄受力量?我们在此地透这么一点信息。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四面第五行,从第二这里看起:
【二。自下依体起二用者。谓依前净体起於二用。一者。海印森罗常住用。言海印者。真如本觉也。妄尽心澄。万象齐现。犹如大海因风起浪。若风止息。海水澄清。无象不现。】
到这里是一段。前面我们学过第一段「显一体」,这个一体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自性的性体它是真的,除这个之外都不是真的。佛法里面讲真讲假,它的标准定义很明白、很清楚,永恒不变,不生不灭,这是真的;有生有灭,变幻无常,那就不是真的,就是假的。在体里面,我们前面学过了,它不是精神,它也不是物质,可是精神现象跟物质现象都是从它变现出来的。现在科学家也证实了这一点,近代的科学家告诉我们,物质现象,物质不是真的,物质从哪里来的?无中生有。这个发现跟佛经上讲的非常接近。它怎么生的?什么原因生的?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个地方『依体』,体是空的;『起二用』,二用就是依报跟正报。依报是我们依靠生存的环境,从小的地方来说,我们穿在身上这一件衣服,这是我们的依报,扩大到外面,我们有人事的依报。诸位这个地方一定要搞清楚,所说正报就是自己,除自己之外都是我们的依报;也就是依报是我们的生活环境,除自身之外,统统是我们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里面有人事环境,最贴切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都是我们依报里面的人事环境。再扩大,扩大到整个人类,乃至扩大到所有一切动物,都是我们人事环境。除这个之外,我们依报生活环境里面有植物,花草树木;有矿物,山河大地,再扩大讲星星、星系,在宇宙里无量无边,包括时间跟空间,全是我们依报的环境。依报从哪里来的?这段文里面要告诉我们依报的来源,也就是宇宙的来源。我们要记住,佛在大经里面告诉我们这个依报、正报,依报主要讲物质环境,正报讲精神环境,从哪里来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就从一念不觉变现出来的。念就是起心动念。所以大乘教里面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一切法就是依报跟正报,里面没有数量,佛法里面用形容来说,无量无边、无数无尽。这个意思到底下第三段有详细的说明。
这一念不觉就很不好懂,前面我们曾经学到过,自性清净圆明体它是不生不灭的,在整个大乘教里面,整个宇宙里面,它是本体,它没有生灭,所以它没有生因,非生因之所生。如果我们自性般若智慧现前,我们可以明了它,这就叫证得,你能够证得自性的境界。自性境界里头没有名词,也没有形相,智慧能够证得它确实存在,唯独它不生不灭。就像惠能大师所说的,我们今天讲「起二用」,就是惠能大师末后这一句「能生万法」。没有起心动念的时候,万法不生,万法没有。万法没有,不能说它无。所以佛家讲隐显,前面说了,「烦恼覆之则隐,智慧了之则显」。这个隐显是第二义,不是第一义,这个意思很深。在没有起用的时候,就是惠能大师他所说的第三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具足依正庄严,但是它不显。显,为什么原因显?就是起了一念。这一念,说实在话我们也不懂,我们听了这句话,或者看到这两个字,一念,总是想到我们起了个念头。是不是这样解释?不是这个解释。我们起了个念头,这个念头的现相太粗了,而佛说这一念,一念不觉这一念是非常的微细。现在科学家讲这个现象怎么来的?新的说法是波动现象。这个跟佛经讲得很相应,这个波动是非常微细的波动。我们能不能觉察?不能,我们的心太粗,这种微细不能觉察,要有很深的定功。
六道里面的众生,有修定的,修定的人不少,最明显的我们看天道,天道有欲界天,欲界天第三层以上就修定。如果没有定功,只凭善德(修善积德),他的果报最高只能到忉利天,我们中国人俗称为玉皇大帝,欲界第二层天。欲界有六层,第三层以上就有修定。这个定,定功不够,我们一般叫未到定,也就像现在念书,这个课程是学了,但是不及格,如果算是六十分及格的话,恐怕他只有二十分,差得很远。但是有这么一点定功,他就在忉利天之上,他到第三层去了,夜摩天。定功更深一点,到兜率天去了。我们晓得弥勒菩萨住兜率天,兜率天是凡圣同居土,所以它有内院跟外院。外院是凡夫,就是修定没成就的,但是他的定功比夜摩天定功高;弥勒菩萨在内院,内院是菩萨道场,就是兜率天里面的众生也见不到弥勒菩萨。像我们这个人间一样,我们人间是凡圣同居土,有没有菩萨、阿罗汉住在我们这里?有,我们一般人看不到,除非有特殊因缘的人,他们偶然遇到了。定功再加深,就生第五层天化乐天,再往上面去,他化自在天,定功都不及格,化乐天还更差一点。如果定修成了,他就不在欲界,到哪里去?到色界去了。色界天有身体,没有欲。欲是说什么?财色名食睡这个五欲,欲界天里面有,愈往上面去愈淡薄。到初禅以上就没有了,他的定功很深,能够控制五欲七情这些习气不起现行,它并没有断,但是被控制住,不起作用。
世间有不少人,我们称他为学者、专家,向往著平等、自由、民主,在我们这个世间是不是真正能做得到?给诸位说,做不到。为什么?只要你有欲望,只要你执著身是我,你有自私自利的念头,你就做不到。为什么?不平等、不自由,你在六道里头被业力所转。真正讲到有一点平等自由的那个形象,最低限度是色界天,他没有欲望了,真正是古大德常常所说的两句话,「於人无争,於世无求」,大同世界,最低限度是色界天,人人没有欲望。色界天有四禅十八层天,初禅三层,二禅三层,三禅三层,四禅有九层天。很特殊,四禅也是凡圣同居土。讲真正的自由平等,还在四禅之上,到哪里去?无色界天,那真的平等了。四禅天里面没有欲望,他有色身,福报还有大小不一样,显示在什么地方?显示在他居住的宫殿、色身的相好不相同。还是不平等,比欲界来讲,它平等了。到什么时候才真平等?无色界。无色界是什么?我们一般讲只有灵存在,中国人讲灵魂,外国人也这么说法,只有灵魂存在,没有物质的身体。所以他没有身体,他也不需要宫殿,这才到真正的平等。他的定功程度也不一样,但是他没有色身,显示在哪里?显示在寿命长短不一样,所以它有四层。这些事实现象我们不能不明了。真正明了之后才晓得,欲界里头绝对不会平等,为什么?造业不一样!那怎么能平等得了?人间富贵不平等,你不能勉强他平等,他过去生中修的福修得多,他这一生得的福报大;那个人修的福很少,他得的福报就很小,他两个怎么能平等?这是不可能的。所以相貌不一样,体质不一样,生活环境不一样,同样得人身,引业相同,满业不相同。这些道理统统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做人就不会有妄念,不会怨天尤人。看到富贵人,我们不如他,知道他过去生中修得不错,修得好,我没修,我比不上他,心平气和。我要怎样才能得到福报?应当断恶修善。
世间人所希求的不外三桩事情,第一个财富,第二个聪明智慧,第三个健康长寿。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这有因,有生因,因是什么?因是断恶修善,因是布施。什么是恶?贪婪是恶,吝啬是恶,造作种种不善是恶。这个恶有标准的,佛家讲得很简单,讲了十条,杀生是恶,偷盗是恶,邪淫是恶,妄语是恶,两舌是恶,绮语是恶,恶口是恶,贪瞋痴是恶。能把这个恶断掉,努力修十善业,十恶反过来就是十善。具体的教导我们修财布施,财是财富,我们有,别人有缺乏,要供给那些缺乏的人。财有内财、有外财,外财是身外之物,愿意帮助需要的人;内财是身体、是智慧,我们常常讲的,为别人做义务工作,我帮助别人不需要代价,这是什么?这是用内财布施。内财布施所得的果报超过外财,因为外财容易,身外之物,自己用自己的时间,用自己的体力、劳动去服务别人,这个比外财要难,所以他的果报就很殊胜。这都属於财布施。财布施得财富的果报。这一生当中你看到许多人发大财,从哪来的?父母是富翁,经营得不错,过世之后他拿了遗产?不是的。你仔细去观察,得前人遗产的人很多,有人三年五载就消耗尽,一生过著贫穷的生活,命里没有!父母给他他守不住,他父母经营生意会赚钱,他经营生意都蚀本,会遭遇种种灾难,财都耗掉了。所以父母虽然留给他,他自己还是命里有;没有的话,一点用都没有。这些道理古圣先贤讲得很清楚。
聪明智慧从哪里来的?法布施来的。法是什么?你有能力,你有智慧、有才艺,肯教别人,喜欢教别人,这属於法布施。法布施的人他的果报得聪明智慧。我们世间有很多聪明智慧的人,为什么他有聪明智慧,我不如他?我们要晓得,他过去生中修聪明智慧,修法布施多,我修得少,我没有他那么多,那怎么会一样?再说健康长寿,健康长寿是无畏布施。别人遇到困难,感觉到恐怖,身心不安,你能够帮助他,让他离开一切恐怖,你去保护他,这一类属於无畏布施。在佛门里面,诸位都知道,中国学佛的人素食的多,要知道素食就是无畏布施,不吃众生肉,这些小动物看到你不害怕。这也就像我们中国人所说的,你心地慈悲,你的磁场就慈悲,小动物进入你的磁场它不害怕,它没有恐怖,它愿意亲近你。如果是个打猎的人,天天杀生,这小动物一看到你赶快就跑、就逃命。你虽然无意杀它,你身上有杀气,它感觉得不安,身心不安稳,它逃跑了。你看素食是无畏布施。人家有生病、遇到困难,我们帮助他,让他身心安稳,这都属於无畏布施。无畏布施的果报是健康长寿。如果我们存心不善,常常想找别人麻烦,让别人感到恐怖,这种果报就是短命的果报,也就是不健康的果报,他多病,身体弱,他得这种果报。
所以,因果教育重要!因果不是迷信,它是事实。了解这个事实,我过去财布施也少、法布施也少、无畏布施也少,这一生当中贫贱,而且还短命,身体又不好,这是注定的。这个注定不是天神注定的,不是阎王注定的,也不是佛菩萨注定的,什么注定的?过去生中你的行业注定的,是这么回事情。这一生当中能不能补救?能。在台湾这么多年来,《了凡四训》流通得很广,这个小册子专门讲这个道理,而且教人如何补救。我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离开台湾到香港讲经,那一次我在香港住了四个月,有两个月的时间住在九龙界限街「中华佛教图书馆」。这个图书馆是倓虚老法师创办的,我到那里去讲经,老法师已经往生了。在这个图书馆里面,看到很多弘化社出版的经论善书,我们一看就很有缘分,这缘分从哪里来的?从李老师那里来的。诸位晓得我在台湾跟李老师学经教十年,李老师净土是跟印光大师学的,而弘化社是印光大师创办的,所以我们看到弘化社就想到祖师爷。翻翻印光大师倡印的这些经论善书,无意当中看到《了凡四训》、《安士全书》、《感应篇汇编》,我特别提出这三种,因为我有一个惊奇的发现,他这三样书数量印得最多,让我们感到很讶异。印祖是出家人,是佛门里面的高僧大德,印送的经论是多,不少,但是每一种的分量并不多,我们在版权页上去看,一千册、二千册、三千册,五千册就很少,所以数量不多,种类是不少。这三本书我们在版权页一翻,真的是让人很难理解,每一版至少也是五千册,一万册、二万册、五万册,他是这样印法的。印了多少版?我一看,总是十几二十版。我把这三种书概略的统计一下,可能超过三百万册。我心里就想,印祖他为什么对这三种书印的数量这么多?想不通。这个疑问老是放在脑子里。二、三个星期之后我想明白了,大概是这个社会普遍缺乏这种教育。这什么教育?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所以我把这个书就很仔细的看了一遍。在香港讲经结束之后,回到台湾,我就把这几本书带回来。带回来之后我也学印祖,每一种印五万册,而且我还讲过好几遍。它真有效!这个效果是从我身上出。
记得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看破、教我放下,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他告诉我从布施,教我要学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什么原因?大师知道,看我的面相很薄,也就是说,命里面没有财,贫穷,命里面没有寿。实在讲那个时候我自己也清楚,早年,年轻的时候很多人给我算命,我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岁,我相信。我的相信是凭著直觉,因为我家里面三代都是短命,我的祖父四十五岁过世的,我的伯父(我父亲的哥哥)四十五岁过世的,我父亲也是四十五岁过世的。那个时候我想,可能有遗传的关系,所以我学佛就把自己的寿命定在四十五岁,四十五岁以后没有了。所以要好好用功,遇到净土法门要念佛求生净土,不再搞轮回了。章嘉大师知道,所以就教我认真努力的去修。读了《了凡四训》,道理明白了,云谷禅师讲得很清楚。所以在物质生活这方面,真的一年比一年好,那是懂得修财布施,财是愈施愈多,才相信这不假,不骗人。法布施,跟李老师学经教,欢喜讲给别人听,给大众做学习心得报告,一个人我也讲,两个人也讲。早年是到老同修家里面,他家里三个人也行,五个人也行,十个、八个、二十个人都行,不间断的讲。愈讲对於佛法的理论愈明了、愈透彻,所谓是智慧增长。四十五岁那一年,的确是生了一场病,很严重,我自己心里有数,寿命到了,所以也不看医生。别人问我为什么不看医生?我说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你寿命到了找医生没用。所以我也不找医生,也不吃药,念佛求生净土。念了一个月,身体慢慢就复原了。确实这个寿命是念佛转过来的,当然与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有关系。我在那个时候无畏布施就是用放生,吃素、放生、布施医药。自己每个月有多余的钱送给医院,帮助一些贫困的病人,帮助他们买医药。所以你知道修因,果报会转过来。
六道里面没有别的,就是因果,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勤修十善业,果报在人天;造作十恶业,果报在三途,饿鬼、地狱、畜生。这桩事情佛讲得清楚、讲得透彻。但是六道轮回并不是佛教首创的,不是的,六道轮回是古代婆罗门教所说的。我们在前面跟诸位做过多次报告,婆罗门教就是现在的印度教,起源比佛教,他们自己说至少要早一万年。佛教到今天,我们中国典籍里面记载是三千三十多年,世界上一般说法是二千五百五十三年,今年。印度教有一万多年的历史,在所有宗教里头它排名第一。可是今天世界上公认(大家承认的)它有八千五百年,还是比佛教早五千年。所以六道轮回的说法是婆罗门教说的。它也不是随便说的,我们知道,古婆罗门教重视修禅定,佛家所讲基本的、基础的禅定是四禅八定,四禅八定是婆罗门他们主修的,佛教也修。四禅八定修成功了,生色界天、生无色界天。可是这个定功修成功了,六道里面的空间维次全突破了;换句话说,在他们的境界,他只要一入定,上面到非想非非想天,下面到阿鼻地狱,他就看得很清楚。它叫现量境界,他不是作梦,他不是在那里研究推测出来的,不是,定中亲见的境界。我们佛门讲现量境界,我们眼前六根接触到的这是现量境界,定中所接触的也是现量境界,它不是比量,比量是推测,是现量境界。所以六道是真的,不是假的。六道真的是善因善果,恶因恶报。
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决定不会有恶念,决定不会有恶言,也不会有造恶的行为。为什么?知道那个果报不好。纵然遇到冤亲债主,这是免不了的,六道里面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这个事情任何一个人都避免不了。别人欺骗我、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能把六道真相搞清楚的人,你看他怎样来处理这些事情?他跟我们一般人不一样,我们一般人一定生怨恨心,一定报复,这就错了!他找你的麻烦,他为什么不找别人的麻烦?那你就晓得,过去生中你欺负他,你毁谤他,你侮辱他、陷害他,这一生遇到了,他来报复。搞清楚这桩事情,那我们遇到了,完全接受,欢欢喜喜的接受,没有怨恨、没有报复,这个帐到这里就结了,来生是好朋友。所以古大德教给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冤是过去生中结的怨,这一生遇到你要知道化解,你不能够再结怨;再结怨,来生报复得更严重,到哪一辈子才能化解?哪一辈子觉悟了,你就知道化解,不再结怨了。所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屈辱,自自然然是心平气和。这个好,为什么?这个不但是化解冤业,自己的境界往上提升了,这讲德行。难忍能忍,这叫功夫!难信能信、难学能学、难成能成,这是我们这一生到人间来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来学习的,学什么?学断恶修善,学离染,修清净心,远离一切染污,修清净心,把自己的灵性不断向上提升。
佛菩萨、我们的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方向目标,那就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桩事情善导大师说得好,善导是唐朝初年的人,他说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只要你肯学,没有一个不成功的。而且经论不多,在唐朝那个时候所依据的就是三经一论,后来祖师大德加了两样,分量也不多,所以现在净土宗主要的经典是五经一论。五经一论都学,好,如果嫌太多,学一种也行。这就是念佛法门,你必须要知道念佛法门的宗旨在哪里、方向目标在哪里。它的宗旨就是心净则佛土净,我们是用念佛号的方法,持名念佛修清净心。怎么修法?特别是境界现前,境界有两种,一种是物质环境,顺境、逆境;一种是人事环境,善缘、恶缘。顺境、善缘,好!在这里头练什么?练不起贪恋,不生贪恋,保持著心平气和。如果是逆境、恶缘,那修什么?修不起瞋恚,不怨天、不尤人。贪瞋痴从哪里断?就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所遇到的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把我们贪瞋痴慢疑都断掉了,好!稍稍能够断一点,还不是太多,念佛就能生净土,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很容易去。这就是善导大师讲的万修万人去。如果你在这个世间还有寿命,你不断向上提升,往生极乐世界的品位就愈来愈高。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常常讲,这个世间带不去的不要去想它,应当放下;带得去的,要认真努力去修学。带得去的是什么?你的业会带得去,那我不带恶业,我带善业;你的功德能带得去,福德也能带得去,我应当断恶修善,应当累积功德。我们应当是年年往上升,在这里往上升,将来在极乐世界就是品位步步向上提升。这是带得走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那个带不走。所以要向释迦牟尼佛看齐,你看佛陀当年在世,带不走的统统放下,一生过著苦行僧的生活。为什么要这么做法?那是大慈大悲做样子给我们看,难舍能舍,难行能行,他做了样子给我们看。我们有这个缘多做好事,多帮助别人,特别是现前的社会,现前社会是个动乱的社会,如果我们能够帮助这个社会化解冲突,帮助这个社会回复到安定和平,这个功德太大了,这个带得走的,要认真努力去做。绝对不能贪图名位,贪图名位就错了,你做的这些好事马上就报掉。你做了好事,人家请你做个什么主席、做个什么会长,报掉了,现世报掉了;我们舍弃,不报,那你的这个功德就保全了。
释迦牟尼佛一生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他出家了,虽然没有外财,他是内财布施,你看每天不辞辛苦,天天教学,三十岁开悟,七十九岁圆寂,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不辞辛劳,那是内财布施;启发大众的智慧,是法布施;他所教导别人的,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能够舍去恶报,都能够得到好的果报,是属於无畏布施。这个应当学,愈学愈快乐!我能够体会到孔夫子《论语》前面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是从学佛才懂得这句话,那个悦是喜悦,喜悦不是外面的刺激,是内心的欢喜,佛家讲法喜充满。这个喜悦从哪里来的?从学习来的。习是落实在生活。到哪里学?每天从早到晚天天在学。跟谁学?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他是善人,他做的好事我看到了、听到了,想想我有没有,我要没有,要向他学习。他是个恶人,干了些不好的事情,我要反省我有没有,我要有,赶紧改过;我要没有,要勉励自己不要犯他的过失,他也是我的老师。善人是老师,恶人也是老师,所以夫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华严经》里面具体的显示出来,就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是学生,这五十三位都是老师。这五十三是什么?就是社会上一般大众,佛把他分成五十三类,我们今天讲各行各业、男女老少。他是善,跟他学;他是恶,我们反省,也是我的老师,反省我们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所以善人、恶人、老人、小孩、男人、女人,没有一个不是我的老师,你说他多快乐,你说他多欢喜!每天德行、学问、福报都在提升。所以有很多人讲,善财运气好,遇到那么多善知识,我怎么一个都遇不到。其实你从早到晚天天跟著善知识在一起,你不认识!你看到那个好人,嫉妒他;看到恶人,嫌弃他,你在造业!你三人行在造业,人家三人行作佛作祖去了。你看这个认知多么重要!这是我们不能不晓得的。
今天我们这段文讲的是宇宙的来源,讲一念不觉。这个一念非常微细!我们学佛也是搞了几十年,对於这句话都有疑问,都解不开。对於这个问题搞清楚、搞明白了,在我也不过是大概五年,七十五岁以后的事情。读到经典里面释迦牟尼佛跟弥勒菩萨的谈话,这一下明了过来了。这里有这份资料在,这个也印得很多,我想诸位同学都看到过这篇谈话,「佛问弥勒,心有所念」,这讲我们凡夫,我们凡夫起个念头。佛问得好,心有所念,这个念头有几个念?这个我们就不懂了。有几个相?有几个识?实在说,他这段话就是我们现在读的这段文。弥勒菩萨答覆世尊说,「举手弹指之顷」,顷是速度很快,一弹指。佛问有多少念,弥勒菩萨说「三十二亿百千念」,这一弹指,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那个单位是百千,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个十万,这是多少?我们中国人讲的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个念头,我们怎么会知道?我们平常看电影,这种常识我们有,我们知道电影放映机里面的胶片,大家都晓得一格一格的,一秒钟它的速度是二十四格。你看镜头开关,镜头打开,这一个幻灯片照在这个银幕上,立刻就把它关掉,再打开放第二张,这个速度多快?一秒钟二十四格。我们在银幕上看就好像是真的一样,一秒钟二十四格。现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宇宙的现象一秒钟多少格?一弹指就三百二十兆,那我们弹指,大概我这个速度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再乘四,这假定的,再乘四,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就是一秒钟它这个镜头开关是一千二百八十兆,我们怎么会知道?太微细了,这个振动的时间太短,振动的频率很低,我们没法子发觉。所以我们念头很粗,我们起个念头,你看这里头那么多的细念成一个念头。
佛不但是哲学家,也是科学家,科学最重要的是讲证据,不能随便说的,你要拿证据出来。佛法里有没有证据?有。佛告诉我们,佛用什么方法见到这个现象?用定功。你的心地愈清净,你感受的力量就愈强,这个微细波动的频率你能够收得到。什么样的定功?大乘经里面佛说八地菩萨,八地菩萨他见到阿赖耶了。这就是相宗讲的阿赖耶识,一念不觉而有无明,就是自性变成阿赖耶,就是那个微微的一念变成阿赖耶。阿赖耶立刻就转相,转相是第七识末那,由末那立刻就生境界相,境界相是物质,末那是精神,所以精神跟物质同源。它的速度太快了,是有先后,那个速度多快?那你还要把这个一念,一念里面有成住坏空,你再乘上四倍,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再乘四,那是讲什么?那是讲物质跟精神现象的生起。它是顿现,不是逐渐逐渐现的。这个说法好!你修定,修到八地菩萨那个定功,你就看到了,不是佛随便说的。佛说了,你不得受用。佛是说了之后,佛叫你必须证得,你才得受用;否则的话,那是佛说的,不是你的。如何把佛说的变成是自己的境界?这要靠自己去证实。所以佛法里面讲信解行,最后是证。你证得才算是你自己的,那叫真信;没有证得,不是真正相信。所以佛法前面第一个信,说老实话,那第一个信是迷信。你怎么就相信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你也没见到?信了以后佛给你讲解,真正听懂,它有理论依据,真正理解,有理论依据,才叫正信,这不是迷信,它里头有道理的。但是这个道理我还没有通过实验,我还没有证实,所以道理明白之后你要行,你得真干!依照佛所讲的理论、方法你去做,你做到你就能证实,做到少分就证实少分,做到多分你就证得多分,做到圆满你就证得圆满,这是科学。
方东美先生早年把佛法教给我的时候告诉我,我跟他学哲学,他说释迦牟尼佛是大哲学家。我相信他,他不骗我。我认真学习,学到今年学了五十八年。这五十八个年头,真的我很感激老师,为什么?我年年有进步,我不是利根,是钝根,没有办法顿悟,但是年年有进步,所以法喜充满。我才知道夫子那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把中国古人所讲的「活到老,学到老」,我后头加了两句,「真快乐,忘了老」,老都忘掉了。晚年快乐从哪来的?学来的。如果一天不学,就一天生烦恼。烦恼对於我们的身心伤害很大,我们中国古人讲「忧能使人老」,你心里有烦忧,你就很容易老化;你心里头没有烦恼、没有忧虑,身心清净,快快乐乐,年岁虽然不断的向上升,你不感觉到老化。为什么?快乐!我是从这个体会,所以就想到老人乐园。也想到什么?因果的事实。一个老人如果老年不快乐,有怨恨、有不平,这个不好。这种不健康的身心,将来死了之后,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他到哪里去?他到三途去,他有怨恨、有不平。三途就是饿鬼、地狱、畜生,他到那里去了。晚年如果快快乐乐,天天学习圣贤的典籍,圣贤的教诲,晚年跟圣贤在一起,这个快乐得不得了,那他死了以后至少来生还能得人身,甚至於提升到天道去,不会堕三途。
所以我就想到养老院要重视精神生活,如何帮助他们?那就是要教学。老人院就是老人大学,给他讲什么东西?给他讲伦理、道德、因果,给他讲宗教。因为他这一生已经过去了,要告诉他还有来生,不是死了就完了,绝对不是的,还有来生。这一生我们觉得过得不太满意,希望来生更圆满,他有指望、有希望,能够把他的精神振奋起来,让他活得健康、活得快乐。这是帮助一个人,从三途把他拉到天道,这是好事,这是大功德,这是我们应该要努力去做的。我们看到了、听到了,所以我每到一个地区去访问,我都看看那个地方的老人福利事业,看看他们养老院,跟他们人谈谈,希望老人要著重老人教育,要著重文艺的生活。不只是去养老,要养到他们心情快乐,养到他们对於自己的前途有光明的一面,有美好的这一面,我们才能对得起这些老人。在中国过去,养老育幼是家族承担的,我们现在讲家族大家容易懂,讲家庭大家就不懂了。从前家族就是家庭,大家庭,不是小家庭。大家庭里面人口多,一般普通的人口大概总是五百人左右,这么样的一个家族,所以它重视家道、家规、家学、家业。它的功能确实做到了育幼,就是教育,对子弟的教育;养老,老人有天伦之乐;传宗接代,后人,晚辈有能力、有德行、有学术传他的家道,传他的家学,传他的家业。现在没有了。我们想想中国的家,在中国几千年历史当中,这个国家、这个族群获得了长治久安,承平盛世,靠什么力量?靠家庭的力量。所以中国人讲,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家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主要的角色。今天家没有了,社会动乱;从前有这个家,社会是安定的、是和睦的。所以这个精神、功能太好了,怎么样把它继承下去?我现在常常想到企业家,希望搞企业这些人,把中国这样美好的传统延续下去。那必须要把你这个公司所有的员工,现在一般企业员工上千人的就很多,把这些员工看成自己的亲兄弟、亲姐妹,把这个团体要真正看成一体、一家。
我们今天讲这段经文,这宇宙是一体、是一家。我这些年在国际上搞的世界宗教是一家,一切众生是一体,世界就太平了,冲突不会再有,才能够恢复到安定和平。人与人之间要互相敬爱、互相尊重、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助合作,你说这个世界多美好,那这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这个世界就是华藏世界。华藏跟极乐是人为的,不是天生的。就是因为他们那个世界的居民了解诸法实相,他们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关系是一体,整个宇宙跟自己的关系是一家,所以世界叫极乐、世界叫华藏。这些都要学习圣贤的教诲,启发我们,我们才能够觉悟。觉悟之后我们就肯定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不是理想,是事实,这就叫行证。从信解要契入到行证,我们得受用。我们现在是明白了、觉悟了,我把一切众生看作一体,把这个世界看成一家,可是他把我看成外人,那怎么办?不要紧,毫不相关,我承认了,我提升了,我超越了。现在跟你们在一起,你们不承认,我死了以后,到极乐世界去了,大家承认,到华藏世界去了,大家承认。你们暂时不承认,还继续搞轮回,还继续搞冤冤相报,到哪一天报得太累,不想再干了,佛菩萨来教你。你什么时候相信,你什么时候就解脱。所以千万不要,我承认他跟我是一体,他不承认我,那就算了,我也暂时就不理他了,错了。就好像小孩,你亲生的儿女,从小离开了,离开几十年,长大不认识了,小孩不知道你是他的父母,你知道他是你的子女,你爱不爱他?他纵然反对你,你会不会原谅他?你会不会帮助他?会,为什么?你知道。就是这么个道理。要知道,我们地球上这些众生迷失自性太久了。
在中国,这个环境好,世世代代老人都教你。但是,我们传统的教学至少也丢掉五代了。换句话说,你自己不知道,完全迷失了,连自己家庭历史不知道,国家历史不知道。家庭历史不知道,你的亲情,亲情是天性,但是发不出来,被蒙蔽了;国家历史不知道,你没有爱国的心理;乡土的地理不知道,你不会爱这块土地。中国古人教学,科目没有像现在这么多,最重要的科目两门,一个是经,一个是史。经就是学问,史就是历史,代代承传,你知道你才能产生爱国的心、爱家的心。人如果不读史地,你对这个国家没有感情,你对你这块土地也没有感情。这是什么?这是社会动乱的根源,大乱之道!中国古人非常重视,特别重视家庭历史。所以中国人有祠堂,中国人有家谱。家谱是家庭历史,你要是很清楚、很明了,你怎么会不爱家?你怎么会不爱你的乡里?那是你出生的地方。
经是学问,那你晓得,佛教这个教学的教科书统统称作经,大学问!讲什么东西?我们很简单、很扼要的可以说,经典里面所讲的伦理,伦理讲关系;道德,道德是讲这个关系怎么样相处;讲因果,讲科学、讲哲学,科学、哲学包括前面讲的三门,都讲到究竟圆满,大学问。可是现在社会很多人把它看作宗教,把它看成迷信,不愿意去碰它,不愿意去接触它,太可惜了!这个不能怪古人,不能怪经教,只有怪自己愚痴,这一生没有遇到好人,愚痴,空过了这一生。我们年轻也愚痴,但是很幸运遇到好人,遇到方东美先生把这个事情给我讲清楚。我明白了,回过头来去读佛经,才发现这里头有这么好的东西,在世间法里面找不到。那些宇宙的缘起、生命的起源,今天科学跟哲学在全世界都还没有定论,有许多种说法,都不能叫人心服口服。没有想到在《华严经》里面我们读起来真的是心服口服,努力依照它的理论方法来学习,逐渐的契入境界。虽然还没有入,我们的方向目标是正确的,所以是愈学愈欢喜,确实体会到的是烦恼轻、智慧长。你说在没有学佛之前,我们遇到别人冤枉我、侮辱我、毁谤我、陷害我,我能不生气吗?我能不报复吗?生气、报复是人之常情,为什么现在就没有这个念头?这是佛法里把这个事实真相说明白了,化掉了,知道什么?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我常常比喻,因为我们自己也好多次有这种经验,不小心牙齿咬了舌头,把舌头咬破流血了。舌头跟牙齿是一体,舌头跟牙齿当中没有矛盾过,没有说怨恨,没有说报复。为什么?一体。现在我们念头转到这上面来了,无论怎么样陷害,甚至杀害,也没有怨恨心,也没有报复心。为什么连杀害都没有?知道杀害是假的,不是真的。我,我会死吗?不会死,我不生不灭。生死是什么?生死是肉体,肉体不是我。所以佛法里,头一个就叫我们要学绝不能承认身体是我。身体是什么?是我所有的。像衣服,衣服是我所有,不是我。衣服坏掉的时候换一件,身体不好使用了换一个。灵性不灭,不生不灭。
最初这一念,这一念不觉,我们晓得这一念非常微细,这一念,给诸位说,像自性一样,这一念也不是生因之所生,它没有原因。可是第二念就有原因,第一念是它的因,它就有第二念,但是最初的那一念是没有因的。这个话不好懂,但是你细心去体会,逐渐也能够意识到这个事实真相。我常常跟人谈到这个地方,我举个例子,这个例子我们发生在自己身上,别人身上也有,我看见的,但是自己身上也有。我们年轻做学生的时候是在抗战时期,跟日本人打了八年仗。那时候我们做学生,小学生,跟日本人打仗那一年,我记得我三年级,小学三年级。可是当时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小学就有军训,就有军训教官出现在学校里,教军训。军训里面,也是不定期的,常常有紧急集合,教官一吹哨子,马上服装整齐就到操场去排队。会有这些事情发生,服装穿得很整齐,忽然想到帽子不见了,到处去找找不到,去问问别的同学,你有没有看到我的帽子?那个同学指著你的头,你头上戴的不是帽子吗?摸摸,果然不错。跟释迦牟尼佛讲的例子相同,《楞严经》里面讲的,这最初一念无明,他就举这个例子,「演若达多,迷头认影」,跟我们这个例子意思完全相同。有没有原因?没有原因。你能找原因吗?帽子戴在头上忘掉了,一紧张的时候就慌乱。第一念是这种意思,没有原因。第二念就有原因,就有生因。我们这第一念起来之后,念念相续,二念、三念、四念,念念相续,这就有生因。佛对这个事情讲得微细,所以经典你是愈看愈欢喜,欲罢不能。这里头启发我们自己真实智慧,我们自性里有圆满的智慧,但是没有了因佛性、缘因佛性,我们真实智慧显不出来。所以经典是缘,在三因佛性里面是缘因,善知识也是缘因,有善知识、有经典,把我们自性里面真实智慧带动起来,好!让我们对这些事情逐渐,佛在经上讲的我们能接受,我们能够体会得到,渐渐我们也能悟入这个境界。虽然不是真实境界,但是接近边缘,一天比一天近了,他怎么不欢喜!对於六道三途,我们跟它距离是愈来愈远,快乐无比。所以能生万法,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宇宙的缘起,不是什么大爆炸,大爆炸讲不通,那里头问题很多。佛给我们讲一念顿现,它没有先后。真的就像我们看电影的银幕一样,镜头一打开,这一张幻灯片打到银幕上是一时顿现,决定没有说这个现相在先,那个在后,没有,一时顿现。而且大乘教里面说得很清楚,这些形相「各各不相到」,这句话你看讲得多好,就跟讲电影的底片一样,一张是一张,前一张不是后一张,后一张不是前一张。所以这个相续不是真的相续,叫相似相续;真的相续,那前面跟后面是一样的,不会有两样。念念不一样。
所以底下一段这就讲依正的现象,它讲了三个周遍,第二个讲出生无尽,那个就是变化无穷,真的就像万花筒,用万花筒来比喻我们能体会。万花筒我们看到很简单,它是动,我们佛法也讲动,你只要动,心动,它就起变化。心动是起心动念,有分别、有执著,这是归纳起来了;要细说的话,说不尽!这波动的现象很复杂,不是那么简单的。这粗的现象,整个宇宙。地球以外的我们不谈,太遥远了,我们就细心观察这个地球,观察我们眼前,你对於佛在经典所讲的奥义,宇宙真相,你就能体会得到。念头里面有染有净、有善有恶,染净善恶差别很大,既然有动,它就有形,它就有识,形识的变化无量无边、无数无尽。这些事实真相什么时候你能看破,看破之后出现一个非常微妙的境界,那就是不二,染净不二、善恶不二、天堂地狱不二、生佛不二(就是众生跟佛不二),不二就是一体,说明整个宇宙依正庄严是一体。如果能入这个境界,好!这个境界叫什么?证法身,三因佛性里面正因佛性现前。肯定了因跟缘因具足,你真正肯定,一点疑惑都没有,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这个时候你的性德圆满现前,性德里面最重要的大慈大悲、真实智慧都现前了。现前之后,你准备怎么干?肯定像过去一切诸佛如来一样,教化众生。用我们现在人间的话来讲,你在这个人间扮演什么角色,他一定扮演老师。你看释迦牟尼佛,老师的身分出现,历代这些祖师大德全是老师身分。你肯定是这样的,你会把一切世间这些荣耀、这些权位、这些利害得失统统舍得干干净净。你要教人放下,自己先放下;你要教别人回归自性,那你自己真的回归了。回归与我们现前的示现一点冲突都没有,这叫隐现不二,於是我们才得到真实受用,不再有疑惑,贪瞋痴慢疑统统断掉了。大乘经里面讲的法身、般若、解脱,确实得到了,就是得到受用,无论是什么环境,你的享受是诸佛菩萨的境界。我们中国古时候读书人常说的「孔颜之乐」,孔子、颜回之乐,他乐的是什么?乐的是对於诸法实相真正明了。这个乐是真的,不受任何影响,不是外面的刺激,是从内心的喜悦,内心里面往外流露。所以这是学习大乘经教真实的利益,这才是真正的摄受力。为什么它有这么强的摄受力量?我们在此地透这么一点信息。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