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 (第六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集)  2009/2/6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047-000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贤首国师的《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上一次我们学到「今略明此观,总分六门,先列名」。名有六段,我们学习了四段,到「行四德」,今天我们看第五「入五止」、「起六观」。这篇文字是《华严经》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前面我们学到第四。上一次只剩下一天的时间,为大家讲了《华严经》上的「闻经十益」,为什么当中插这一段?是因为在现前许多的人把讲经、听经疏忽掉,我们特地看看佛菩萨、祖师大德苦口婆心的提醒我们、鼓励我们,要发心讲经,讲经有四种利益;劝导我们听法,听经有十种好处,所以用两个小时详细给大家介绍。这篇文字虽然不算太长,过去我们曾经讲过一遍,用了九十六个小时,说得也很详细。这是第二次讲,第二次讲,我们对这篇文字领悟更深入,可能时间不会比上次的短,愈详细我们愈能够得受用。我们都知道,现前这个世界非常混乱,真正是名实相符的乱世,灾难太多了。这个动乱的根源是什么?是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真相不明了,看错、想错了,因此我们的言行就处处都出错,错误的结果就是灾难。正确的人生宇宙观,佛法里面讲诸法实相,诸法是一切法,包括物质环境、精神环境,真相是什么?在这篇文字上全都讲到了,讲得我们不能不佩服。贤首大师所说的全是《华严经》上最重要的开示,世尊为我们的开示。首先告诉我们「一体」,这个一体就是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人生的本体。宇宙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这是个大问题,一直到现在,哲学与科学都没有定论,还没有解决,可是《华严经》里面已经给我们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华严经》有没有说错?我们可以肯定它没说错。我们凭什么相信?凭它所用的方法,它的方法跟我们现在的科学方法不一样。科学方法总离不开数学,高深的数学;离不开仪器的观察,像天文望远镜对於宏观世界的观察,高倍的显微镜用它来帮助我们做微观的观察,科学家用仪器、用数理。佛菩萨他不用这些,他用什么?用清净心。

  佛告诉我们,最重要的,学佛就是放下。我算是很幸运,年轻的时候,我是二十六岁才接触到佛法,也就在同一年,我认识了章嘉大师,方东美教给我认识佛教,我就向章嘉大师请教有没有直截了当的方法帮助我契入境界,这个很重要。章嘉大师告诉我,「看得破,放得下」。我们深入大乘几十年之后才真正明了。而且想想经典里面所记载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修行证果就是看破放下;祖师大德,像六祖惠能为我们现身说法,也是看破放下。章嘉大师没有欺骗我。像大乘经上所说的,你具足妄想分别执著,你就是六道凡夫,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个事就麻烦,生生世世在轮回里面打滚。轮回里面的苦,我们现在是在人间,亲身感受的,我们如果细心看看这个世间,还有多少人在过著非常痛苦的生活,没有食物、没有衣服穿,还要加上一些自然灾害与传染病。要是依照智者大师的说法,他老人家讲《法华经》给我们说「百界千如」,佛在经上给我们讲十法界,每个法界里面都具足有十法界,十乘十就是一百,叫百界;每一界都有十如是,十如是是讲因果,一百个法界乘十就是千如,百界千如。我们在人间你细心观察,有人间的佛、人间的菩萨、人间的天人,有人间地狱,从这些地方能够体会到六道苦,佛总归纳给我们讲有三苦、有八苦。

  六道怎么来的?刚才说的,因为你有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著,把一真法界变成六道。佛又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把执著放下,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那你就证阿罗汉果,六道就没有了。所以六道的业因,真正的因就是执著。念佛也没用,念佛要是执著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能往生,放下执著才能往生。所以讲带业,带业是带了,你看他带妄想,他带分别、带轻微的执著,不是严重的执著,严重的执著是带不去的,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再进一步你能够把分别也放下,不但不执著,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这个心多清净,这个人叫菩萨,比阿罗汉升高了一级。再能把起心动念放下,起心动念是妄想,这个太难了,不容易。我们自己起心动念自己不知道,没有觉察到,是非常微细的念头。这个念头是心里的震动,现在讲波动,起个念头是波动,自性的波动。自性不会动,自性里头没有波动现象,叫真心;妄心里头有,妄心是依真心起来的(这里头没有理由,也没有时间,时间、空间都不存在),如果能把这个念头断掉,那就恭喜你,你就证得圆满的佛果。圆满的佛果是什么样子?《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这一部经里面所说的,就是圆满佛的样子。确实很深奥,所以叫「华严奥旨」,旨是宗旨,微妙的宗旨;「妄尽」就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尽,那你就「还源」,叫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是圆满的佛果。所以《华严经》修行的奥秘、修行的方法就在这篇文字里面。

  宇宙怎么来的?生命,生命不说别的,说我自己,我自己从哪来?禅宗里面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个本来面目就是我从哪里来的,这经上讲得非常透彻。我们能信,为什么?因为他见到了,他不是推想,他不是猜测,也不是用数学来推理,他亲自见到的。佛说到什么时候你能见到?八地,你能够证到八地菩萨,你就见到了,你见到宇宙怎么来的,你见到你的生命从哪来的,你就亲眼见到了。你证到八地,你见到了;他证到八地,他也见到了,凡是证得八地以上的都见到,这哪里是假的!这不是假的。所以「起二用」就是物质现象的起源、精神现象的起源,是从一体起二用。怎么起来的?就是大乘教里佛常讲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马上就变成三细相(阿赖耶的三分):业相、转相、境界相。业相就是那微微的一动,那是无明、那是业相。这一动之后,两种作用出来了,境界相是物质现象,转相是精神现象,精神跟物质现象就出现了、就起来了,同时起来,没有先后,这个后面我们会详细来研究。二用起来之后,这两种作用就是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它有三种周遍,这都是讲宇宙的本体现象,第一种周遍「普周法界」,第二个周遍「出生无尽」,第三个周遍「含容空有」,只要这一念起来,自自然然它就有这个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说明整个宇宙无论是有情、无情,跟我们自己有密切关系,为什么?我们动一个念头,它们全部都感应到,而且速度之快没法想像。现在在物理现象里面,大家都知道速度最快的是光速,电磁波跟光的速度差不多,一秒钟三十万公里。这个速度跟我们起念头那个波动的速度,那简直不能比,我们这个念头的波动,念头才一起,它已经遍法界虚空界,用现在话就是,它已经周遍整个宇宙,光怎么能跟它比!光的速度太慢了。这是自然的,自性里头它本来就具足的、是圆满的。

  下面他讲它起作用,它作用是「四德」。四德我们前面学过,第一个「随缘妙用」,如果我们能学到这个,虽然学不到,能够有个一分、二分相似,那我们就真正是现在所说的幸福美满,学到一分、二分就是人间幸福美满的生活。随缘,诸佛菩萨应化在人间,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应化在我们地球上,许多佛与菩萨应化在中国,有出家的大德、有在家的居士,还有各行各业里面出类拔萃的这些大德,佛菩萨应化的。他们能随缘,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这是应化身。妙用是什么?妙用是他无论怎么变化,无论他有多少活动,他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他哪里来的分别执著!这就是他已经还源,妄尽还源他就不再迷了,永远不迷,永远住在觉正净,住在这个上面。不像我们,我们很可怜,我们是迷邪染,他们永远是觉正净,这叫妙用。第二个「威仪有则」,威仪可以说是从他的思想到他的言行,都可以做六道众生的好榜样;则是有原则、有规矩,帮助六道众生回头是岸。迷得太深的,帮助他、教导他转恶为善,虽然出不了六道,他不堕三恶道;对佛法有相当造诣的人,帮助他转迷为悟。他要一觉悟,觉悟就是把分别执著放下,分别执著都放下,他成菩萨;分别没有放下,执著放下,他成阿罗汉、成辟支佛,六道没有了,超越六道。这是帮助他,你做好样子给他,自己要做个觉悟的样子,要做断恶修善的样子,做给别人看的,这是身教,身教比言教还要重要!诸佛菩萨教学那么样的圆满、那么样的成功,没有别的,就是他先做到,然后再教人,做不到的决定不说,所说的字字句句他都能圆满的做到、落实。所以他们所表演的、他们所说的,真话!这是我们要记住的,要时时刻刻想到向佛菩萨学习。从哪里学起?刚才讲我们是凡夫,我们是业障很重的凡夫,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自己要承认,你才能够有进步,才能往上提升。自己一身的毛病自己不知道,你的过从哪里改?所以知道自己的过失就是看破,改过自新就是放下。我们中国过去古圣先贤教导我们,在佛门里头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从哪里做起?从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从这里做起。孝亲尊师,这是我们人生一生当中两大恩人,我们的身得自於父母,父母养育之恩;我们的智慧得自於老师,我们的法身慧命,这是老师的恩德。人不能忘本,证得阿罗汉、证得菩萨、成了佛都不忘本,做给我们看。

  第三,前面两条我们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要用什么态度,这个很重要。态度上来讲首先「柔和」,柔是温柔,和是和睦,处事待人接物念念不忘柔和,柔和是外表;内心「质直」,质直就是真诚。内心是真诚心,外面是柔和相,你才能普度众生,你才能得到众生的爱戴、众生的尊重,为什么要这样?众生能听你的教诲、能接受、能依教奉行,道理在此地。这是我们从佛菩萨、从祖师大德里面细心去观察,他们做到了。我们今天纵然有善心想弘法利生,想帮助别人回头是岸,我们的心有真诚,但是态度、言语不懂得柔和,让人家听了、见到起反感,不能接受你,那你就完全失败。所以真诚心以柔和表现,那才叫真的真诚,不带习气;内心很真诚,外头不够柔和,你还带著这个恶习气在,贡高我慢,带著这个习气。这就是你在弘法利生或者是护持正法,比不上过去祖师大德的原因。末后「代众生苦」,一定发这个心,这个心是行菩萨道的动力,他为什么那么拼命去干?看到众生苦。现在这个世间人为什么每天拼命去工作,日夜不休息?为了赚钱,所以赚钱是他动力的来源。佛菩萨不要钱,名闻利养都不要,他干得那么起劲靠什么?靠慈悲心,慈悲心是动力。所以这是四德,这四德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我们现在失掉,为什么失掉?迷了,迷失自性,这四德没有了,完全变质。依四德才「入五止」,后面五止、六观是讲行动、讲修行,止就是放下,观就是看破。初学的时候一定是先止,先放下,然后才能看破。可是对初学,所谓最初方便,诸位要晓得,这个经是佛在华严会上对法身菩萨说的,先止后观;可是菩萨接引众生,最初方便是先观,就是先看破,然后你才肯放下。现在我们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所以放不下,如果真看破,不必人家劝你,你自自然然就放下。

  所以在这一条里面,这个意思是根据前面所讲的四德,四德是真有不是没有,确实表现在生活、表现在工作、表现在处事待人接物,但是菩萨知道事有,理上空的,理上没有,相有性空。所以在经典里面常讲「当相即空,相尽心澄」,相尽是什么意思?著相尽了,不再著相,你的心定下来了。心定下来你才能修止,心不定你止不住,止是定。所以佛法修行无论是哪个法门,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要知道修什么?就是修定。所以禅定是通名,千万不要误会只有禅宗才修禅定,那你错了,只要是佛法都是修禅定。修禅定的方法不一样,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统统修禅定,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离开禅定就不是佛法。禅就是看破,禅就是观,定就是止,所以禅定两个字你拆开来看就是止观,止观也叫禅定,禅定也叫止观。我们用现在最通俗的名词,这是章嘉大师当年传给我的,我那时刚刚学佛,学佛还不到两个月,他要是给我讲止观、讲禅定,我就迷惑了。他很有智慧、很高明,他讲看破放下,我能听得懂;他讲止观、讲禅定,我听不懂。换个名词接引初机,这就恰当,善於观机,话变一变就行。

  菩萨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大家念得很熟,「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就是有生有灭。你们诸位想想,哪一法没有生灭?动物有生老病死,有生有灭;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像星球、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换句话说,一切物质现象、一切精神现象都是有生灭的,那就是属於有为法。无为法,佛法里面归纳起来讲六种,六种里面前面五种不是真的无为法,是相似无为,好像是无为,不是真的;真的无为只有一个,真如无为。什么是真如无为?就是我们此地讲的显一体,那个一体是真如无为,自性清净圆明体是真如无为。它真的无为,为什么?这个体里面,你看它是清净的;它是圆满的,圆满是讲物质现象,它什么都不缺;明是讲智慧,智慧圆满,这个圆里面讲德能圆满、相好圆满,也就是佛在《华严经》上给我们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惠能大师在开悟的时候,给我们讲了五句二十个字,这二十个字里面,此地把它浓缩成一句,惠能讲二十个字,二十个字跟这个地方合起来看,意思就很明显。能大师见性第一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是圆的意思;「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本无动摇就是自性本定,你的自性从来是定的,没动过,动的是什么?妄心、妄念,不是自性,自性是真心,这是妄心在动,真心从来没动过;末后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就是说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为什么能变现?我们在《华严经》上读到,它有三种缘,大乘教里面佛常讲四缘生法。佛有方便说、有真实说,真实说我们初学的人很不容易理解,但是方便帮助我们入门,入门之后能把方便舍弃就能契入境界。

  像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的样子,释迦牟尼佛示现的是现在讲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好学,他就示现一个好学的样子。你看十九岁真的为了好学,舍弃荣华富贵、舍弃王位出去参学,寻师访道,学了十二年到三十岁。我们能够想像得到,像这样的人出身、身分特殊,王子,聪明好学,这样的身分、这样的人品,哪个老师不喜欢这种学生!十二年印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学派,他统统去学过,到最后三十岁,没地方再学。但是虽然学十二年,没地方学了,可是终极的疑问没解决。对六道太清楚了,怎么清楚?在世尊出现那个时代,印度所有宗教、学术都把禅定看得很重,没有不修禅定的。佛在经上常讲的四禅八定,这不是佛教的,四禅八定是古印度宗教所修的、学术界里面所修的。能够得到四禅八定,六道里面的空间维次全部突破,也就是说,你都能看到、你都能听到、你都能够接触到。我们晓得,释迦牟尼佛当然对於六道那就太清楚了,可是这里面肯定至少有三个问题,第一个六道从哪里来的?第二个为什么有六道?第三个六道之外还有没有世界?这三个问题确实宗教界没有人能解答,学术界也没有人能够解答。释迦牟尼佛只好到菩提树下,那时候不叫菩提树,叫毕钵罗树,以后他在那里开悟,这个树我们就称它为菩提树,菩提是觉悟的意思,他在这个树下觉悟了。怎么觉悟的?把十二年所学的统统放下,把四禅八定也放下,入更深层次的禅定,这一下就开悟了,所谓是「夜睹明星,大彻大悟」,就明心见性。於是这些问题解答了,也就是此地讲的一体、二用、三周遍、四德统统明了,我们叫做成佛。真放下,十二年所学的全放下,所修的也放下,世间法!放下之后,才真正契入到真实,这我们能相信。

  惠能大师在中国所示现的是普通的凡夫,没有念过书,他不是知识分子,他不认识字。纵然学佛了,你去看看《坛经》,《坛经》里面第一品是他的传记,他的历史,没有上过一天学,没有听过一堂经;黄梅五祖的道场是禅宗道场,他没有一天进过禅堂。他在黄梅八个月,五祖派遣他到碓房里面去做义工,因为他是砍柴的樵夫,在厨房里面破柴、舂米,他就干这个事情,干了八个月。最后老和尚把衣钵传给他,他成为一代祖师,凭什么?凭放下。五祖在半夜三更召见他,在方丈室里面跟他讲《金刚经》。我们能想到有没有经本?没有,他不认识字,他拿经本没用,他不认识字。所以五祖给他讲的是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这一放下就彻悟了。他悟的那个境界跟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开悟的境界是相等的、平等的。悟了之后没有一样不通,一悟一切悟,一通一切通,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你念给他听,他就能讲给你听;念的人没有开悟,听他一讲就开悟了。这给我们说明一桩事情,妄尽还源与读经、学教没有关系,研经学教还得把经教放下,你才能够悟入。你要不放下,那就变成所知障。障碍有两种,一种烦恼障,一种所知障。放下就对了,放下你所学的那些东西,那个东西你不放下,障碍你悟入。我们今天要不要学?天天在学,我学五十八年,快到六十年,天天在学。我们在学是一种方便法,为什么?不学经就会打妄想,就会胡思乱想,烦恼障现前;把精神、时间集中起来学经教,妄想就少,用这个方法来除烦恼障。烦恼障除了之后心得清净,再把所知障放下,这才能够悟入。所以这是一种方法,就是修禅定的一种方法。读经也是禅定,讲经也是禅定,听经也是禅定,念佛也是禅定,没有一样不是,只要这个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烦恼轻、智慧长,那就叫禅定,那就叫止观。这些道理我们都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

  在《华严经》里,佛跟我们讲诸法实相,一切法不外乎这两大类,一个是物质现象、一个是精神现象。这两大类都是幻相,相有性无,事有理无,所以这个相是幻相,佛在经上常说梦幻泡影,用这个来做比喻。你不要以为它是真的,以为它是真的你就错了,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你要执著它干什么?自然就放下了。你可以用它,用它提升自己的境界,用它教化众生,你不能执著它,你不能分别它,最好六根接触六尘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那你完全契入华严境界。所以五止里面:

  【一者照法清虚离缘止。】

  「照」,《心经》也许很多同修都念得很熟,第一句就是介绍观世音菩萨,「观自在」就是观世音,「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是什么?色受想行识,色是物质,受想行识是精神,也就是说,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都不可得。这个现象从哪来的?这是一个大问题,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人能够确切的解答。现在科学家都常常讲宇宙的起源是大爆炸,这个看法怎么发生的?他们在天文望远镜里面观察到一个现象,在外太空许多的星球都以很高的速度跟我们相反的方向离开,好像我们这里是个爆炸的中心点,统统往四周快速度的移动,这个现象许多天文学家都看到了,所以大家想想应该是大爆炸。但是,是不是真的是这个现象?没有一个人敢确定,就是暂时以这个为基础。也有科学家认为地球上所有生物是进化而来的,人是从猿猴进化来的,可是这里头又有问题,那现在为什么还有猿猴?难道这一类进化成人,那一类还是老样子?这些讲不通。佛法告诉我们,没有进化也没有爆炸,可是爆炸现象怎么解释?我们在大乘教学当中能够找到解释的理论依据,大乘教里面佛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话有道理,《华严经》给我们讲依正庄严是心现识变,唯心所现的。心是清净心,能现,为什么能现?惠能大师说得很好,清净心「本自具足」,虽然具足,它不现,不现在佛法叫隐,你不能说它没有,自性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你不能说它没有物质、没有精神,你不可以这样说它;末后说「能生万法」,它能够现物质、现精神,虽现物质、虽现精神,你不能说它有,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个理很深,我们常常讨论到这个问题,我用电视屏幕做比喻,电视的屏幕就好比清净心、好比是自性,能生万法是屏幕里现的相。我们这个电视屏幕能够收到几十个频道、一百多个频道,当我们频道不打开的时候,你不能说里头没有现相,你不能说它没有;频道一打开,影像现出来了,你不能说它有形相。屏幕确实它不染,你关掉就没有,打开就有。我们把屏幕比喻作自性,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它能现相;不管是现相也好,不现相也好,总而言之都了不可得。

  你要能作如是观,能作如是观,你才不执著,你才知道执著是错误,执著带来痛苦。哪些痛苦?所有烦恼都是从执著里头生的。执著甩掉之后,六道里面的烦恼没有了,我们通常中国人讲的五欲七情,这个都没有了,你只要把执著断掉,这都没有,你就得大自在。我们烦恼习气很重,放下从哪里放起?就从这里放起,最初方便,这要知道。当初老师教我从什么地方下手?从身外之物舍,布施,先从身外之物学习施财。我们有财物,看到别人缺乏,他非常需要,我们能布施、能舍。而且舍它后头就有报,这报是什么?叫得,舍得。舍得是佛教的名词,现在在社会上普遍被人运用,你舍财你得财,愈舍愈多。东方有不少人相信命运,你看找一个算命的、看相的,看看我会不会发财。算命确实看看你这个人财库里头有没有财,财库里面有财,无论你经营什么生意都会赚钱;如果财库里头没有财,空空的,你看别人做那个生意赚钱,你去学他跟他一样做,你就亏本,你就赚不到钱,为什么?财库里头有是因,我做种种行业那是缘,因加上缘,果报就现前。所以每个人财富不一样,过去生中修的因不相同,这一生怎么会得到同样的果报!哪有这个道理!佛把这个因缘说穿,我们就明白了。过去生中我们没有修,现在修行不行?行,来得及,只要你肯舍,你就有得。我在年轻的时候确实很可怜,人家给我算命,我财库里头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命里头没有官印。没有官印就是你做事情可以做幕僚,你做不了主官,再小的主官,命里头都要有官印;出家,没有官印就做不了住持,做住持也得有官印。命里注定,前世修的,这就很难了。这个命是贫贱之命,贫贱就是讨饭的,叫化子命,寿命又短,我都相信。

  所以老师教我改造命运,教我修布施,修财布施。我说我自己生活非常困难,一个人养自己都养不活,我哪有钱布施?章嘉大师就问我,他说一毛钱有没有?我说一毛钱可以。一块钱有没有?一块钱还可以勉强。你就从一毛、一块布施。我很听话,就照做。一毛、一块怎么布施?从认识章嘉大师之后,我就进入寺庙,以前不进去,以为它是迷信,现在要进去干什么?到里面找经书看,寺庙有经书,那时候一般书店买不到,这差不多是五、六十年前,到寺庙去找经书、抄经书。寺庙里面有放生的,拿个纸填了名字,大家凑一点钱去放生,我也出个一毛、二毛,开始学。寺庙有印经的,我们也出个五毛、出个一块,他都收,不限多少,他统统都收。经书印出来,后面还有功德主的名单,我们钱虽然很少,一毛、二毛,他都会写上。就从这里开始,我这样就干了五十八年,真的愈施愈多。你看现在我布施《大藏经》差不多到一万套,这从前连作梦都不敢想;寿命四十五岁,我今年已经八十三,没有生过病;法布施,聪明智慧增长;财,虽然没有财,财用不缺乏,真是一般所讲的心想事成,我不要钱,但是用钱不缺乏。所以你看看,财不缺乏、聪明智慧天天增长、健康长寿,这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金融风暴对台湾会不会产生影响?不会,所以马总统尽管可以放心,不要为这个事情操心。为什么?在这个世界里面,台湾人最喜欢布施,我们在世界上做很多好事,钱从哪里来的?大多数是台湾同修贡献的。所以从台湾人修这个因,他能够免除这个金融风暴,纵然受害,不深,不是很严重,这个地区人民好施,喜欢布施。从这个因上,我们就看到整个金融风暴,各地方有受到严重灾害,台湾很轻。哪些人会受这个果报?借钱赚钱的人他会受到这个影响,将本求利的丝毫影响都没有,你们诸位想想有没有这个道理?贷款去做生意赚钱的,这个会受影响,银行倒闭,他的财物就一场空,你要明白当中的道理。所以我们的老祖宗、诸佛菩萨教我们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你怎么会有灾难!再说得贴切一点,一般人有灾难,学佛的人不会有灾难,都能够遵守佛菩萨的教诲,依教奉行,你怎么会有灾难!

  这句里面讲到缘,讲缘当然就会有因,有因、有缘、有果报,因缘都不可得,果报是假的。《维摩经》上说,「法」,就是一切万法,不属於因也不属於缘,所以叫『照法清虚离缘止』。因缘的现象有,相上有、事上有,性上没有、理上没有。所以你的心要定下来,你不要有这种妄想,有这种妄想,你心就不定,你就错了。无论外面环境怎么变,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缘也好、恶缘也好,契入境界的人如如不动,这就叫照法清虚离缘止。

  【二者观人寂泊绝欲止。】

  这是教给我们放下境缘,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这一条里面是人事,『观人』,人事环境指身心。我们连著下一条看,下一条:

  【三者性起繁兴法尔止。】

  这个『性』是自性,起就是起二用,『繁兴』就是能生万法,宇宙里面的万事万法,所以这一条是讲物质环境,指的是世界;第二是讲人事环境,最重要的是指我们自己的身心,合起来讲,身心世界都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身心世界都是虚妄的。虚妄不能说它没有,事上有,相上有;真的说,不能说它有。为什么?性体上没有,理上没有。面面观察,你才能把事情看清楚、看明白它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看清楚了,就看破!看破之后心就定下来。最初方便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要不然我们把身心世界都放下,放不下!我为什么要放下?不放下又怎么样?放下有什么好处?不知道。统统搞清楚、搞明白,即使身心世界完全放下,你命里有的决定有,丢不掉,命里没有的你决定得不到。你要是不懂这个道理,一昧去妄求,那真叫白操心,你所得到的是烦恼,你没有得到真正的好处。

  真实的好处是在认真努力学习圣贤的教诲,更殊胜的是能够遇到大乘佛法,大乘佛法称之为法宝,那真的是宝。宝是什么意思?宝能解决问题,世间得的珍宝代表财富,解决你物质生活的问题;佛法的大宝如果你得到,不但解决你物质、精神上的生活问题,还能解决你生死的问题,解决轮回的问题。这个宝到哪里去找?台湾有,台湾叫宝岛,生在宝岛里头把宝丢掉不去学习,这叫真可怜!其他地方说实在的话,都没有台湾这么完备。你看五十多年当中,台湾重印《大藏经》很多次,印《四库全书》、印《四库荟要》,这都是中国传统最重要的典籍,流通到全世界,这是法布施。法离不开财,没有财这书印不出来,有法、有财,里面自然就有无畏。真正依教奉行的人,他理明白,心安了,有定有慧,定慧等学。

  台湾这些乱象,诸位讲,「你说得这么好,为什么台湾这几年不景气,社会乱成一团?」乱成一团是什么原因?我们把老祖宗的教诲疏忽了。我在国外有人跟我谈到台湾,台湾的政府是依照孙中山先生的理想「五权宪法」建立的,这就是讲民权主义。民权主义最早是外国人讲的,从外国传到中国来,可是中山先生在的时候就说,民权发达的国家产生很多流弊,这是大问题,这个问题到现在都不能解决。这是孙中山那个时代,现在是愈演愈糟糕,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我们今天认真仔细去反省,我总感觉到人的素质教育最重要,制度在其次,人要是个好人,什么制度都好,他都能够真正为人民服务;如果素质不好,什么样的好制度都被他利用,满足他自私自利的欲望,问题出在这里。最后我们做一个结论,三民主义不是不好,毛病出在哪里?缺德,没有德。所以我们才提出来,民族主义因为没有孝悌忠信,所以它失败了;民权主义没有礼义廉耻,如果人人都讲礼义廉耻,那民权好,肯定是世界上的模范;民生主义没有仁爱和平。所以不可以离开老祖宗,中国老祖宗真了不起,只要把十二个字补进去,三民主义就活了。

  所以目前迫切需要的是补缺教育,缺就是缺德,把德给它补起来,什么问题都解决。所以价值观非常重要,人活在这个世间不是为赚钱而来的,为赚钱而来的毫无意义。中国传统的,中国最传统,五千年来长治久安最大的贡献是家,可怜现在没有家,现在说家没有人懂得。中国人传统的家是大家庭,五代同堂,天伦之乐,现在哪里有!这种好的制度,满清亡了之后就衰了;跟日本人八年抗战的时候,就整个把中国传统文化消失了,我们才有这样悲惨的命运,过这样痛苦的生活。所以我们自己要反省,要把这个病根、病源找出来,能够消除,这就有救了。我们的老祖宗是世界上真正有智慧的人、真正有德行的人,为后世设想得太周到,只要遵守老祖宗的教训,你就会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纲领很简单,伦理、道德、因果,伦理是讲人与人的关系;道德是教给我们如何随顺这些关系,把自己的义务做出来;因果是事实的真相,善因决定有善果,恶因决定有恶报。

  一定要知道因果通三世,人一生不是这一生就完了,一生都完了,我们什么都不要学了,绝对不是说死了就了了。这个话我这几十年当中常说,死了就不得了,不是说死了就了了,死了就真的不得了,欠命的要还命,欠钱的要还债,你欠得多的,你到哪辈子才能还得完?麻烦真大。所以真正懂得因果的理事,人不敢做坏事;懂得伦理道德,人羞於作恶,不愿意作恶。中国五千年长治久安靠什么?靠教育,所以中国的价值观是教育摆在第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修身、齐家、格致为本,中国人的价值观是教育,不是财富。用财富做价值观,人可怜,一生做为金钱的奴才,死了之后一文带不去,你好好想想,这一生为谁辛苦为谁忙?错了!所以对於物质与精神,也就是身心世界,要放下执著,要放下分别。我们执著的习气很深,分别习气也很深,我们就执著伦理道德,我们去分别善因善果,这就好!这是教学第一步,佛菩萨、古圣先贤教我们转恶为善,从这里开始;然后慢慢提升到第二个阶段,转迷为悟;最后一个阶段是转凡成圣。下面我们再看第四:

  【四者定光显现无念止。】

  这教我们放下念虑,这境界很高,念是念头,虑是思虑,也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妄想、妄念。我们的妄想、妄念太多,止不住,所以你的心情烦躁,你的情绪不稳定,都是这个太严重。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妄想、会有这么多顾虑?是对於事实真相完全不了解。我们具体的来讲,不了解伦理,伦理是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大道;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都是属於伦理,讲到关系都是伦理。我们与花草树木什么关系,我们与居住的环境什么关系,这是中国人所谓的风水。我们与一切动物什么关系、与山河大地什么关系、与整个宇宙是什么关系,这些全部都包括伦理,还包括与天地鬼神什么关系,天地鬼神真有,不是没有。

  我今天还想到一桩事情,讲到因果教育,我们认识一位黄警官,早期他编一本书,是最近台湾大概六十多年刑事案件侦破的纪录。这些案件曾经在报纸、在杂志上都登过,他把它搜集起来编成一本书,真人真事。这些案件几乎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受害的亡者托梦给刑警才破的案,所以刑警他们真相信,真人真事,这是活生生的因果教育。我们在国外也找到这些例子。像这些东西是现实的真事,大家会相信,你讲古人的这些因果报应,那是故事,或者是虚构的,这不是真实的,现前的是真实的,这一点都不假,社会上许多人都可以给你作证,说明人有三世,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我们在初学佛的时候,老师常常嘱咐我,聪明人要有前后眼,前后眼的意思是知道过去、知道未来。我过去没有修得好,这一生当中吃很多苦头,那是什么?报应;这一生明白了,吃苦不怕,好好的修因,来生就好了。可是来生最好的,给诸位说,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去,这才最好。如果想来生我要得人间富贵,那就坏了,你的富贵享完之后,你的罪业又出现了,所以这个不是解决的办法。解决的办法最殊胜的是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去作佛去,这才叫真正解决问题,永远的解决问题。

  所以这一句讲的,『定光』,定是止,光是观,也就是放下、看破。『显现无念』,放下念虑,然后你在这个世间无念事成,这一点不假,为什么?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甚至於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的圣贤,他们都常常到六道里面、到人间里面来做种种示现,帮助苦难众生回头是岸,多,不在少数,都显示出这种能力,无念,事情成功。我们世间人所谓的心想事成,他不要想,事就成了,可不可能?可能。我们在几十年大乘佛法的薰陶,对於这桩事情一丝毫怀疑都没有,无想是最殊胜的。实在讲,对我们来说我们做不到,我们要把念头妄想断掉谈何容易,那个断掉就成圣人了。我们现在在初学的阶段,我们要把恶的念头断掉、邪的念头断掉,培养自己的正念、正见、正思惟。

  正的标准,邪正标准是什么?邪正标准是圣贤的教诲,最具体的是传统圣贤教诲里面的《弟子规》,认真去学习,那是第一步,这里面是伦理道德教育;再学《太上感应篇》,《太上感应篇》是因果道德教育;有这个基础再学佛家的《十善业道经》,《十善业道经》是入佛门的基础。你看这个经不长,我们过去初学佛的时候,李老师教导我们这门功课,我记得好像大概只有五张纸,很短。世尊在这个短短小经里面前后两次提到,人天法、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的大根大本,这个话说得太重要了!记住,人天法,我们来生还要得人身不失人身,或者来生生天,都要依靠这个方法来学习,你才能得到人天。如果我们的思想言行跟十善相悖,那就叫十恶,人身就得不到了。得不到人身,那来生就是三恶道:饿鬼、地狱、畜生,就到那里去,所以愈想就愈可怕。好好的去学习儒释道的三个根,我们就不辜负这一生到人间来走一趟,这一生来得有价值、有意义。末后:

  【五者理事玄通非相止。】

  『事』指事相,『理』指的是性理,这是宇宙万法一体的两面,你要明了,你要通达。『玄通』,这就高明,玄字我们做不到,玄是奥妙,我们现在能够说粗通就不错了。「玄通非相」,他自自然然就不把这些东西放在心上,他就能得清净心。我们现在不行,我们现在是粗通,还是著相,希望这个著相随著我们自己学习的功夫一年比一年淡薄,我们的功夫就得力、就有进步。要怎样把这个事情淡化?那就非放下不可,要认真去学习财施、法施、无畏施。可是你要记住,你愈施它后头就有得,多施多得,得到之后要把得的又施掉。所以舍得是两重意思,第一重意思,你能舍就有得;第二重意思,得到了要施,还要把它施掉。不施掉,后患无穷。这个后患指什么?六道轮回,你出不了六道,所以得到的也要施掉,永远保持清净心。统统施光,我的生活怎么办?不要去想它,不想自成,你一点都不要去忧虑。这就是你命里有的,有很多,到哪里自然就有,不用操一点心,你多自在!你多么的圆满!

  这个我们知道怎么学法,它这一句里面是放下妄念,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体周法界;不动念,万行纷然。虽然显示出大慈悲心帮助众生断恶修善,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可是他一切的作为不落痕迹,心里头干干净净,所谓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他不消极,他是真积极,认真在干;利益一切众生,他不居功,他不著相,真的止了,真正止住了,这个要做到理事玄通,『非相』是不著相。这个不著相在法身菩萨是不起心、不动念,在十法界里面是不分别、不执著,在我们现前境界,我们所能够学得到的是淡化,希望愈淡愈好,一年比一年淡薄,那你就一年比一年清净,一年比一年烦恼少、智慧长。要记住,认真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那你就大功圆满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