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 (第四十八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八集)  2008/8/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46-004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贤首大师开示最后的一段。我们从「然此观门名目无定」,从这里看起:

  【若据一体为名。即是海印炳现三昧门。】

  『炳』是光大的意思,『现』是现前。我们采用「海印三昧十义」来做个简单的介绍,十条,上面我们学过「无心能现」、「现无所现」、「能现所现非一」、「能现所现非异」、「无去无来」,第六是「广大」,我们学到这个地方。今天我们再从第七「普现」,这是说「如来三昧,一切世界於一心中,不简巨细,皆悉能现」。这十义说明自性的智慧德用。如果我们要问,什么是我们的真心?什么是我们的本善?我们老祖宗告诉我们「人性本善」,本善是什么?就是智慧。智慧是我们的真心,智慧是真正的本善,能现一切世界,我们讲十法界依正庄严,在《华严经》里面讲,无量无边的诸佛刹土,都是在一心现的。一心能现,一心能觉,对於所现这一切法没有一样不清楚,过去、现在、未来,而且是平等的,没有哪个比哪个强一点,哪个比哪个差一点。但是迷失了自性就很可怜,迷失了自性之后,智慧就变成烦恼,什么烦恼?自私自利,贪瞋痴慢。严重的话,学佛也不行,学佛还是要堕地狱。古人有句话说得非常好,「地狱门前僧道多」,什么人下地狱?学佛的人下地狱。

  为什么说学佛的人下地狱?没有依教奉行,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佛的教诲完全相违背。佛是教我们,怎么教的?就以我们这个「妄尽还源论」来说,你看里面讲的四德,这是你自性,性德。第一个给你讲「随缘妙用」,你不随缘,你不是妙用,你是造业。就跟《地藏经》里面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要想一想是不是说我?「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我们今天随的这个缘完全是自私自利,只看到眼前的小利益,不知道明天的果报,明天果报现前了,后悔莫及。你说佛菩萨不慈悲,没有救你,佛菩萨非常慈悲,经书你得到了,你天天看,你天天在听讲,听了怎么样?听了耳边风,听了不起作用。为什么不起作用?不相信这是真的,相信眼前名闻利养是真的,不相信佛菩萨教诲,当然更不相信圣贤的教诲。佛菩萨都没有看在眼里,圣贤算什么?就是这个罪,就堕阿鼻地狱。

  那我说我们敬不敬佛菩萨?也很恭敬,见到佛菩萨形像会礼拜,其实呢?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情,佛菩萨并不要我们天天拜他,并不要我们天天念他,佛菩萨什么都不要。我们拜他、念他,是感恩!现在的人学佛,天天拜佛、念佛,是什么?知道自己做错了,希望佛菩萨原谅,希望佛菩萨饶恕,都是妄心在作祟。你想想,佛菩萨能不能饶恕我们?能不能赦免我们的罪?不能。如果能的话,我们不用学佛,佛菩萨普度众生,不度众生佛菩萨不慈悲。这是佛菩萨做不到的事情。经上说得很好,「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中峰大师在「系念」开示里面讲过,你们不是天天都在念吗?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自作自受,你怪谁?佛菩萨不能帮助我们。佛菩萨能帮助我们,经上讲得清清楚楚,他只能做到开示,后面行证他做不到,是要我们自己修行,自己去证果,这个做不到。清凉分《华严》四科,信解行证,不是清清楚楚吗?

  佛的开示是他给我们的恩德,我们自己要悟入,也就是说,佛的话有没有听懂?听不懂,真听不懂。为什么听不懂?你天天听经,听了一辈子,一句没听懂,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什么原因?你有业障,什么业障?自私自利,你就听不懂。如果听懂了,你怎么会不开悟?你怎么会不证果?六祖惠能大师当年听五祖忍和尚讲经,他听懂了,他开悟了,他成佛了,那叫听懂。没有做到,没听懂!我年轻的时候跟章嘉大师在一起,大师常常告诉我佛法知难行易,就是说,你真听懂太难太难了,修行证果太容易了。章嘉大师圆寂三年之后,我亲近李老师,李老师就跟我讲信佛这个信太难,几个人能信佛?他为什么不相信?他不懂,不懂佛法。天天念经,经里什么意思不知道;天天听讲,经里什么意思也不知道,这个难。真念懂,真听懂了,他就真做到。所以李老师告诉我,信佛这个信字的标准是你做到;你没有做到,你不信,你那个信是假信、迷信,不是真信。这一点我们要清楚,不是真信,打著佛的招牌,破坏佛的形象,无论在家、出家,你干这桩事情你就是阿鼻地狱。你说这个事情多可怕!

  第七这节所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一心所现的,不简巨细,巨是大,细是小,我们今天讲宏观宇宙、微观世界全包括了,宏观是讲大宇宙,微观是讲小宇宙,小宇宙讲什么?讲到原子、粒子、基本粒子,讲到夸克,这是小,皆悉能现。所以这个现没有先后,底下就讲到,第八讲「顿现」,「谓如来三昧,一切世界当念即现,无前无后,色相宛然」。我们今天没有办法看到宇宙的全体,我们只看到宇宙的一半,一个角落,这就讲空间维次不同。科学家说,从理上讲,空间维次是没有限量的,我们在无限量的空间维次,我们今天只能看到三维空间,四维以上的我们就看不到。但是无限维次空间都是我们一心所现的,我们看不到,不能说没有。所以佛在经教里讲了一个「隐现不同」,我们看不到的就是隐,看到的是现,现前。实在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这个屏幕一样,我们这架机器,接收的电视机,能够收到全世界的节目,那总有几百个频道,这就好像不同空间维次。我们只按一个频道,这个频道的色相现前,其他的没有去按到,不能说没有,统统有,都在现前,我们只能看一个。佛告诉我们,空间维次是怎么形成的?现在我们清楚了,十法界依正庄严,无量无边的法界,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面变现出来的,唯识所变。你知道它的原因,把这个原因消除掉,空间维次就没有了,本来没有。所以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空间维次没有了,那么心现识变的宏观世界你全都看见了,真的是一时顿现,没有先后。没有先后,就没有时间;普现,没有空间。不但是大宇宙你看得清清楚楚,小宇宙,就是微尘里面的宇宙,毛端里面的宇宙,你都看得非常清楚,色相宛然,跟现在科学发现的全息照片的理论有点像。微观世界是什么样子?跟宏观是一样的,所以大小不二,完全一样。

  不但我们起心动念,我们讲波动,现在讲波动的世界,念头才起已经传遍虚空法界,我们一举一动也不例外。前面看到信息,《华严经》上告诉我们的,善财童子参访弥勒菩萨,进入弥勒楼阁之后,看到弥勒的楼阁是遍法界虚空界,重重无尽。看到无量无边的楼阁,每个楼阁里面都有弥勒菩萨,弥勒菩萨面前都有善财童子,他看到了。这说什么?你一举一动都遍法界虚空界,你能瞒得了谁?你说我今天做事情别人不知道,那叫自欺欺人,见性的人全知道。这个标准我们晓得,就是《华严经》上初住以上的菩萨们,他们全都知道,因为他所有空间维次都突破了。你起心动念,他知道;你一举一动,他知道。实在说,阿罗汉以上就没有法子瞒过他,但是阿罗汉有时候还不知道,为什么?他必须入定才知道,他不入定不知道。你们在《地藏经》上看到,光目女母亲堕地狱了,向阿罗汉请教我母亲现在在哪里?阿罗汉入定,出定才能告诉她。就是十法界里面,没有出十法界的,他要入定才知道,不入定不知道。但是法身菩萨,就是超越十法界以上的,他不需要入定,他一切时、一切处都知道,为什么?他都在定中,他不需要入定。这是什么?自性本定,「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他行住坐卧都在定中。所以定不是盘腿面壁,定是心不动,不起心、不动念是自性本定,不分别、不执著是大定。不执著,还有妄想分别,这是二乘的声闻、缘觉的定功。所以他们在定中能见到,出定他见不到。

  所以晓得,古人常讲「举头三尺有神明」,现在有很多通灵的,这通灵的人,我接触的时候我知道不是假的,为什么?如果是假的,他们说的话,不能说同样的话,不能说同样一桩事情。几个通灵的,他们彼此不认识,也不住在一起,碰到我说一样的话,说一桩事情,这就有可信度。他们能力比不上阿罗汉。如果是鬼神、天神,他们有报通,就是报得的,五通,他没有漏尽通,他有天眼、天耳、他心,我们凡夫心里想什么他知道。我们的过去跟未来他也知道,他看得很清楚,这个我们能够信得过的。他给我们传递一些信息,很值得我们做参考,但是怎么处理事情,我们不能听他的,听他支配就错了,你就被他控制。

  所以我们要学随缘妙用,这句话里面,随缘就是恒顺众生,妙用,妙用是随喜功德,我随喜当中成就自他功德,这是妙用。怎么成就自他功德?没有执著,没有分别,就是我们常常讲的,常常劝导大家把跟世出世间一切人、一切事、一切法对立的念头要消化掉,那你就是随喜功德。你跟人有对立,有对立就是你有自私自利,用《金刚经》的话说,你有我相,有强烈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具足。具足,那就不是佛菩萨讲的随缘,随缘是要随顺性德,你是完全跟性德相违背,你是随顺自私自利,随顺贪瞋痴慢,这个与自性完全相反的,果报在三途。你不是学佛,你是在修饿鬼道,你是在修地狱道,那也是道。不是十道吗?佛道、菩萨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你是修的哪个道?明眼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佛学、学佛,这不是我发明的,李老师教导我们的。台中慈光图书馆开办大专佛学讲座,接受一批高等知识分子来学佛,李老师提出佛学跟学佛是两回事,你们来参加讲座,到底是学佛还是来搞佛学?老师每天上课是一样,学生各个人所契入的不一样。搞佛学的多,天天来听课,也写笔记,也讲得头头是道,做不到,这是什么?这属於佛学。对佛法懂了没有?不能说他不懂,也不能说他懂。你说他不懂,他真的讲得头头是道;你说他懂,他一条都没有做到。李老师下了一个结论,他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他还要接受轮回,佛法里面真实殊胜功德利益,他没有得到。无比殊胜的功德利益,他这一生成佛去了,这一生就作菩萨去了,这还得了!他有这个机会,他放弃了,他做不到。

  所以真学佛,必须约束自己,从哪里做起?从持戒做起,从三皈五戒做起。你想想看,三皈五戒你做到哪一条?一条也没有做到。三皈做不到,三皈第一条,皈依佛是觉而不迷,试问问,你自己从早到晚处事待人接物,依旧是迷而不觉,没做到,你皈依佛是假的,你没有皈依。皈依法,法是正,正知正见,你的念头还是邪知邪见,不是正知正见,跟佛经教完全不相应。所以你不是皈依法,皈依佛法,你是皈依魔。皈依僧,僧的意思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你完全染污,掉在名闻利养里面去了,落在五欲六尘里面爬不出来。所以三皈你没有。五戒就不提了,你虽然是没有杀生,你没有杀人,但是你叫很多人生烦恼,这个是等於杀人。你给人气受,你欺负人,你侮辱人,你虐待别人,这个等於杀生。接受不应该得的财物供养,你接受了,这是等於偷盗。你把五戒一条一条想想,大概可能只有一条你做到了,不饮酒,其他做不到。真正《十善业道》落实,《弟子规》你可以打一百分,你是圆满的。所以我常讲《弟子规》是什么?是五戒十善的落实,《弟子规》跟《感应篇》。你要真正想学佛,你一定从《弟子规》、《感应篇》下手,《感应篇》讲因果教育,关系到你起心动念。

  第九句讲「常现」,「谓如来三昧,於诸法相,无有不现之时,非如镜像,对时方能显现」。我们看到境界相,没有中断过。晚上睡觉的时候,眼睛闭了,睡著了,这个相真的没有了。可是一醒来,睁开眼睛,这相又现前,没有中断过,为什么没中断过?你念头生灭没有停过,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秒钟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念念相续,它不会中断。但是每一个念头,前念不知道后念,后念不知道前念,念念它出生境界,念念出生,境界里面就有情识,所以精神的现象、物质现象全是从念头里面生起来,它能生就是自性。在四圣法界以上是智慧,六道里面是烦恼,智慧跟烦恼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觉悟了,烦恼是智慧,迷了自性,智慧是烦恼,烦恼跟智慧是一体的两面,就是不二。烦恼不断就是智慧不断,因为它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生不灭,它不会断。所以说真的,佛教我们转烦恼为菩提,烦恼一转变就是智慧。

  所以修行最重要的就是懂得怎么样转境界。能转境界,你才真正懂得佛教导我们,「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妖魔鬼怪、地狱众生都是好人,都是好事。为什么?看到地狱的现象提醒自己,我不能有过失,我不能造地狱因。你看他对我就有好处,他示现造罪业堕地狱给我看,我看了之后,省悟过来。所以我对他感恩,他叫我不能学他,学他就堕地狱,就要受这个罪,他是我的老师,他是我的恩人。就不一样了,这智慧就开了。所以顺境、逆境都是善知识,顺境是正面教导我们,佛菩萨;负面的,就是三途众生教导我们。那个地方我们愿不愿意去受罪?太苦、太可怜了,我们不想去,那你就不能造这个业。已经造了,已经造了不怕,只要真正忏悔,回头是岸,这是正理。只要你回头,你还有一口气在,你还没有断气,你还有机会回头,回头就得救了。真正忏悔,后不再造。五逆十恶罪,一回头,一念、十念都能往生极乐世界。这个不是什么佛慈悲,不是的,这里头有个理在,道理在此地。你回头是回归自性,自性里没有这个东西。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妄心变的,这一回头,妄尽了,还源了,妄尽了,十法界没有了。你们在「系念」里面念到永嘉大师说的,「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梦是迷,迷的时候有六道轮回,觉的时候没有了。所以你一回头,六道就没有了。

  所以要知道这个境界是顿现的,没有先后。这是佛法里讲境界现象跟哲学、跟科学讲的不一样,他们讲的有先后。你看道家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他有次序的。佛法讲顿现,没有,哪有那么多?顿现讲得合理,常现,顿现、常现。末后跟你讲「非现现」,这才讲到究竟处。怎么叫非现现?你看到后面全否定了,否定得干干净净,那就回归自性。「如来三昧,寂然不动,为众生故,於非应中随感而应。」众生有感,这不是佛来应,这是如来三昧应,如来是自性。自性本定,你那个感就好像按频道的开关,你按下去,它相就现出来,你不按它就没有,你按它就现了。你要问这是什么原因?没有原因,是法尔如是,在自性,自性本来就是这样的,自性没有生灭。惠能大师讲得最好、最清楚,讲得透彻,讲得明白。

  自性本来清净,从来没有染污过,什么东西染污你?妄想、烦恼、习气,我们《华严经》里面讲分别、执著,这个东西染污。染污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这在佛法里面称为不相应行法,现在学术里面称之为抽象概念,不是真的,抽象概念。所以我们的自性没有失掉,我们的智慧、德相没有失掉,老祖宗跟我们讲的本善,佛说的本觉,没失掉,只是现在很不幸,扭曲了。不管怎么扭曲,他的纯净纯善从来没有改变过。所以诸佛菩萨,这个要学,诸佛菩萨对蚊虫蚂蚁都礼敬。我们现在怎样?我们现在对一切人都瞧不起,这就差得太远了。为什么诸佛菩萨对蚊虫蚂蚁会恭敬?因为它的如来三昧跟佛的如来三昧是一个三昧,不是两个。所以佛眼睛看到他们,他们是佛,只是什么?迷失了自性,不能不尊敬,不尊敬就是不尊敬自己。所以我们讲尊敬、讲爱,我总是头一个讲爱自己,自爱,自己尊重自己。自己不知道尊重自己,他不会尊重别人,不爱别人,就是不爱自己,为什么?自他是一不是二。你从这个地方细心去观察,他自不自爱?他自不自重?你一看就清楚了。佛自爱、自重,所以他爱一切众生,他尊重一切众生。连世出世间圣贤都不例外,你看孔子,孟子,他们在一生当中看轻哪个人?没有过。贫穷、残障格外恭敬,恭敬里头还加一分怜悯心,没有轻慢的。所以,自爱自重很不容易,觉悟的人才做到。迷失自性,他怎么会懂得自爱,他怎么会懂得自重?所以瞧不起别人,就是瞧不起自己。凡夫看不出来,就是从前李老师所说的,真正有德行、有学问的人看得清楚,你不能够欺骗别人。有德行、有学问的人你都没有办法瞒过他,你怎么能瞒天地鬼神,你怎么能瞒诸佛菩萨,哪有这种道理?理事我们都要懂。

  所以「非现现」这是说明真相,这是不思议的境界。前面或者你还有议论、有争议,或者有问题,到这个地方什么问题都没有了,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是一切众生於自性中,自性是寂然不动的,但是随众生的感它自然有应。所以,众生在感应里面所见的一切境界,从哪里来的?是你自性变现的。心外确实没有一法可得,这个道理太深,讲不出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来跟我们讲都讲不出来,叫言语道断;不但说不出来,当然你听不懂,你也想不到,那怎么办?佛法里有句话告诉我们,「唯证方知」,你证到这个地位你就知道了。怎样去证?你要行;怎么行法?要放下。放下,那就要谈到戒律,戒律里面教我们不可以做的,你统统放下,这是止持,止是放下。菩萨戒里面告诉我们哪些要做的,你就照做,这叫作持,你要不做,你就犯戒了。叫你做,不做,你犯戒了;不许你做,你做了,也犯戒。

  所以戒律有两种,一种是止持,一种是作持,比丘戒是止持,菩萨戒是作持。佛教菩萨要普度众生,帮助众生断恶修善,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你不做怎么行?释迦牟尼佛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你看他在没开悟之前,止持,放下;开悟之后,开悟之后是作持。这个弥勒菩萨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在中国。中国,弥勒菩萨化身就是布袋和尚,我们中国造弥勒菩萨像都造布袋和尚,这是真有其人,真有其事,《大藏经.高僧传》里面有他的传记。出生在宋朝,南宋高宗的时代,跟岳飞同时代,他出现在浙江,好像济公也是那个时代,济公跟他同一个时代的人,宋朝人。《高僧传》里面记载,也不知道布袋和尚姓什么,名字叫什么,不知道,他是哪里人也不知道,多大年岁也不知道,没有人晓得,所以叫不详。但他的事迹有记载,圆寂的时候记得很清楚,他身世没有人知道,别人问他,他也不说,问这个干什么?这个不急、不重要。人家问他什么是佛法?他每天背一个大口袋到处化缘,人家供养都放在口袋里头,所以大家都叫他布袋和尚,不知道叫什么?叫布袋和尚,也很出名。人家问他什么是佛法?他把布袋往地上一放,两个手摊开,一句话也不说。人家看这个样子,懂得这叫放下,放下!放下之后怎么办?他提著布袋扛起来走了,理也不理。放下之后提起,提起要干,去行!你看他不说一句话。所以对你自己修行,是叫你放下;放下之后呢?放下之后要提起来,教化众生。

  你要把你自己发的愿要兑现,你可不能天天欺骗佛菩萨,那个罪过太重。四弘誓愿,你看你每天念,「众生无边誓愿度」,你天天在障碍众生,你天天在找他麻烦,你不是在度众生,天天给气给他受,你这不叫欺骗佛菩萨吗?「烦恼无尽誓愿断」,你天天生烦恼,你没有把你自己烦恼减轻,你念这首偈是不是打妄语?「法门无量誓愿学」,你根本就没有学;「佛道无上誓愿成」,那就不说了。所以你所作所为,扪心自问,都是干的是骗佛菩萨,骗众生、骗自己,叫自欺欺人,还得欺骗佛菩萨,你说你的罪多重,你不堕地狱谁堕地狱!地狱不是佛菩萨造的,这桩事情我们也非常清楚。我从前年轻的时候,听到朱镜宙老居士跟我讲这些故事,都是真人真事。他的老岳丈是章太炎先生,章太炎在世曾经做过东岳大帝的判官,东岳大帝就是泰山,山东泰山。那是大鬼王,他管差不多管五、六个省,这个里面的人生死都归他管。东岳大帝找他,做他的判官,判官是什么?就是现在的秘书长,地位很高。所以他很辛苦,白天在世间要办公、要处理事情,晚上要到东岳大帝衙门去上班,好在时间还不长,大概不到两个月。可能是判官出缺了,或者是有事情,他去代理,所以时间不长。他在这个职务上就想到地狱里面的炮烙,他说炮烙的刑罚太残酷,不人道,要求东岳大帝把这个刑罚废除。这个建议提上去之后,东岳大帝笑笑,也不说话,派了两个小鬼带章先生到刑场亲自去看。小鬼带他走了一段路之后,告诉他,炮烙刑场就在此地,他看不到。才恍然大悟,一切唯心造,他没有做这个罪业,他看不到。所以以后再不提了,才晓得地狱从哪里来?是你自己的业力变现出来的,自己变自己受,不是阎王造的地狱罚你去受罪,不是!这才把事实真相搞清楚。就跟作梦一样,你说梦,梦境是谁制造的梦境给你去受的?没有,地狱的境界就像这样。

  你什么样的心感什么样的境界现前,境界无量无边,我们在前面第三段念到的「出生无尽」,三种周遍,出生无尽,是你自己变现出来的,自己受。你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眼前境界也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自己受。现在灾难很多,化解灾难,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就很容易了,我只要把心,恶的念头断掉,恶的行为断掉,灾难对我就没有关系了。你纵然是有因,当中没有缘,果你就不受。所以理得,道理搞清楚、搞明白,心就安了。这是佛在大乘教里面,教给我们怎么样消灾免难?你说这是靠佛菩萨保佑?不是。是靠自己做个转变,就是妄尽还源。佛法有道理在,不是迷信。要是靠佛菩萨保佑,那是迷信,那完全错了。佛菩萨要真能有这个力量能保佑,世间就不会有灾难。所以,一切灾难是恶业感召,你造这么多恶业,你自作要自受。共业里面有不共业,所以心地清净善良的人什么样的灾难不害怕,没有恐惧,不惊不怖。「海印三昧」我们就介绍到此地。我们再看下面的文:

  【若约二用而论。即名华严妙行三昧门。】

  『二用』就是生起依报、正报。『华严妙行三昧门』是说的什么?是说毗卢遮那佛的实报庄严土。依什么修行?祖师慈悲,把《华严经》的修行方法,你看看就用这六个纲领,这六门就讲清楚、就讲明白了。如果用《华严经》的经义来说,那就是文殊、普贤。文殊菩萨教我们修十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通常讲的菩萨六度,再加上方便、愿、力、智,《华严经》讲十度,十波罗蜜。普贤菩萨跟我们讲十愿,导归极乐。这是《华严经》的两位法身大士,把修学修「华严妙行三昧门」给我们具体的显示出来。我们有没有认真去做?实在讲,是我们做不了,境界太高了,太妙了。所以加上妙,做能不著相,六度、十愿齐修,这里头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就妙了;有分别执著,它就不妙了。为什么?有分别执著在里面,你是修的福德,没有分别、执著就叫功德,做一样的事情。譬如修财布施,今天遇到人家有灾难,像四川灾难,我们捐了一些钱去帮助他们。我们有分别、有执著,这是修福,没有分别、执著是修功德,果报不一样。功德能超越三界、六道,福德不能,福德只能在六道里面,你将来到哪一道享福,你修的福报。由此可知,学佛的人多,修福的人多,修功德的人凤毛麟角,几个人懂得功德?修功德的,无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修功德,那真正叫学佛。修福的那是搞佛学,佛学里有福,有福报,没有功德,这个要懂。真正的善心、善行是修福,我们现在看到很多是在修福报,可是他心行不善;心行不善,福报不能说没有,有,到什么地方去享?很可能是三途。鬼里面有福德鬼,享福的;畜生道里面享福的很多,你看现在很多宠物,宠物你细心观察,它很聪明,它懂得人的意思,它也知道它过去生中干的是什么。修的有福报,现在到畜生道去享福,错了。下面说:

  【若据三遍为言。】

  这是讲体、用,自性清净圆明体起的二用,依正现出来,这现相,有体、有相。体跟相都是三种周遍,「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包含空有」,这个你一定要懂。你要是真的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你就晓得,不但我们起心动念,念头周遍法界,我们的一举一动也周遍法界。这个现象就像贤首国师请皇帝建的八角亭一样,八角亭八面摆八个镜子,大概上面下面都是镜子,十面,十方。人站在当中,你一个动作,十方你都看到,各个都是这个动作,就像善财童子在弥勒楼阁里的境界一样,你这里一动,遍法界都在动。你能瞒得了谁?你能说哪个不知道?不可能。所以你自己欺骗自己,你欺骗不了众生,你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华严》讲得透彻。

  【即是尘含十方三昧门。】

  举的微尘,一粒微尘。一粒微尘里面有十方世界,那个世界有没有我们?有!统统在里头。微尘的世界跟外面的宏观世界没有两样,一样的,现在全息照片有这个现象。知道这个,我们起心动念就会收敛,自然就收敛了。

  【若准四德为名。即名四摄摄生三昧门。】

  『四德』是性德,是性德里面的根本,自然的流露,一点都不勉强。我们想想「随缘妙行」,在法身菩萨,就是众生有感他就现身,这就随缘。虽现身,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就是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妙行。示现什么样子?「威仪有则」,这一条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纯善纯净,给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榜样。「有则」就是有规矩,在佛法里面讲就是戒律,三聚净戒一条都不犯,有则。「威仪」是说行住坐卧,起心动念没有一点过失,这是四德里第二个。第三个是讲到最核心的,「质直柔和」,处事待人接物。质直是我们讲真诚心,就是菩提心,真诚心;柔和是和颜悦色,表现在外面,没有粗暴。面孔一放下来,瞋恚就起来了,那就完了,全部就完了。所以性德里面讲四条,你看看特别提出这一条。最后一条是「代众生苦」,菩萨示现在世间不为自己,为众生。这是性德里基本的四大德行。摄受众生,这佛经上常讲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四条就是落实这四种性德。「随缘妙行」落实在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威仪有则」也是落实在里面,「质直柔和」跟「代众生苦」统统落实在这个四条,这个四条就表现在外面,『四摄摄生三昧门』。所以佛不讲空话,佛所说的都表现在外面。

  【若约五止而言。即为寂用无碍三昧门。】

  寂是寂静,动静不二,动中有不动,不动里头有动,动跟不动是一不是二。像圆一样,我们现在科学时代,没有办法离开圆,动都是靠圆,圆心不动,圆周在动。所以身动心不动,事动理不动,相动性不动,不障碍!理性不障碍事相,在事相上是事事无碍的法界。

  【若取六观为名。即是佛果无碍三昧门。】

  这是末后我们所念的。你看看佛,我们用凡夫的层次来说,佛是怎么看我们这个世界?怎样看六道?事事无碍。清凉讲了四种,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说得好!

  【如是等义。随德立名。】

  名是假名,不是真的。

  【据教说为六观。】

  这是教学,称它为六观。

  【随入一门。众德咸具。】

  这个六门,任何一门,你要是入一门,一切都入了。这个地方的『随入一门』,就是前面讲的六门,不是讲的六观,是讲的六门。六观是末后这一门。都是见性!不见性,你就没有法子契入这个境界。

  【无生既显。幻有非亡。】

  『无生』是性,『幻有』是相,是一真法界,是十法界依正庄严。你看「无生」,性见到了,相怎么样?相还在,相没有灭掉,相在。碍不碍事?根本就不碍事。性是真的,相是假的,就像我们看电视屏幕里画面一样,无生是什么?无生是屏幕,屏幕什么都没有,无生,什么都没有它能显相,它所显的相,相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屏幕不碍现相,现相也不碍屏幕。屏幕确实没有染污,我们把频道一关,干干净净,没有落一点痕迹,这是自性。所以真妄可以同时存在,彼此不相到,彼此不妨碍。

  【摄法界而一尘收。举一身而十身现。如斯等义。非情所图。识尽见除。思之可见。】

  『如斯』,斯是前面所说的这么多的义趣,不是情识所能够理解的,『图』有理解的意思,有得到的意思。『情』就是情识,妄想分别执著都叫做情,它做不到,它不能了解,它不能契入,它也不能控制。要怎样?『识尽见除』,识是妄想分别执著,见是见思烦恼,把这个东西统统断掉。「识尽」就是不起心、不动念,「见除」就是不分别、不执著,那你就见到了,这里面讲的六条这六门的真相你完全明了了。我们想想杜顺和尚、贤首、清凉,如果没有入这个境界他说不出来,虽然世尊在《华严经》上说得这么多,不是他的境界他说不出来。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可是话是这么说,真难懂,我们把这个文介绍完了,是不是真懂?太难了!真懂,你就入境界了。你没有入境界,换句话说,自己要晓得没有真懂。为什么没有真懂?我们有最大的障碍,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是见烦恼,贪瞋痴慢是思烦恼,所以对於大乘教入不进去。因此,佛才说了真话,在《佛藏经》里头,佛弟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叫非佛弟子,佛不承认你。你没有按部就班,你小学、中学都没有念,你怎么能念研究所?《华严》是研究所,你得不到好处。可是它末后有一门,那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们真正能把万缘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就入《华严》境界。不在此地,到极乐世界去,《华严》所讲的完全通达明了,你去不了极乐世界就不行。

  《大宝积经》里面有一段经文,不长,「发十种心向佛决定得生」,这上面打出来了,「十心向佛命尽往生」。我讲的时候把「命尽」改做「决定」,决定往生。这个十条很重要,希望我们认真努力去做,你不做,你就知道必定堕三途;你要做,你决定生净土。第一条,「於众生起大慈,无损害心」。一切众生你不能去损害他,你要爱他。大慈就是大爱,你要爱护一切人,甚至於连蜎飞蠕动这些小动物你都要爱它,你不可以损害它。你要叫他因你而生烦恼,你就害了他。所以大乘教里头佛常讲,「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那个众生不喜欢,不喜欢,我看到他我躲避他,他就喜欢了,这是菩萨行。众生有一点错误,纵然他是你的部属,你也不应该用严厉的态度来对他,为什么?你没有尊重他,他也是个人。像胡小林,胡小林学佛觉悟了,他知道自己过去做错了,他对员工很厉害,常常骂员工,员工都不敢见他。现在见员工九十度鞠躬礼,员工把他当作亲人。他才做两年,他真的是学佛了,他不是搞佛学,他是学佛。所以起这么大的变化。看到员工犯再大的错误,他不发脾气,他有的时候还有习气,怎么办?这个事情暂时不办,过个十分钟、十五分钟之后再说,他让他定下来,恢复理智才处理事情。他不会像从前,马上就暴躁,摔茶杯什么的发脾气骂人,现在没有了。真正做到什么?质直柔和,他把这个纲领抓到了。做错事情了也和颜悦色,你让人对你有感恩、感激。你把他教训一顿,他怀恨在心,他今天是要拿你的工资过生活,不得不低头,他不是甘心情愿的。所以,这都是属於杀生。

  第二,「於众生起大悲,无逼恼心」。你不要逼迫他,你不要叫他生烦恼。你的下属、你的员工因为你而起烦恼,你就有罪过,你不是在行菩萨道,为什么?这个障碍你往生,你就是念佛你也往生不了。你看看有没有这种行为?对人、对事、对物。这个十条你都做到,决定往生。你要知道,看到别人有过失,一发脾气,「算了,我就堕地狱吧,我不要往生了!」就是这样的,你放弃极乐世界,你愿意到阿鼻地狱去了,这没有话说,佛也拦你不住。大慈是爱心,大悲是怜悯心,中国古人所说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我们讲同情心、怜悯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帮助他们改过自新。所以教就不能不学。我们今天谁来劝我们改过?现在社会没有人了。在过去旧社会里面,一百年前,你有过失谁来说你?你的父母说你,老师说你,这是他有义务来教训你的。现在父母不敢说,老师也不敢说,父母说了,儿子把父母杀掉;老师说了,也把老师杀掉。老师聪明了,不敢惹火上身,所以不说了。换句话讲,你的过失天天在增长,你不知道,没人说了。从前朋友们相交,朋友有规过的义务,点到为止。所以李老师教给我们,劝人两次,不可以第三次,两次他不改,以后就不能再劝,劝了,他怀恨在心。不能劝!你就是承认一个事实,各人因果各人承当,我们心就平了,随他去吧!干什么样的坏事,灭佛法、破坏佛法形象,随他去。决定不能讲,讲了没有用,只有负面的影响,没有正面的,那你又何必讲他?好好修自己的。前天我收到一封信,东北一位同学寄来的,我不认识这个人,是一份报纸剪下来的,里面一个资讯是东北报纸上刊登的。外国的科学家提出来,拯救地球时间只有七年了。我明天把它影印起来贴在我们这边,大家看看,这是外国人说的。所以说许多科学家警告我们,我们学佛的人,不管他这个东西是真的是假的,但是给我们的警策是好事,为什么?我们要认真努力。念佛往生需要多少时间?我们从《净土圣贤录》、从《往生传》,从现前很多念佛往生的人,我们知道时间顶多三年到五年就成功。所以取净土不难,七年时间足够。关键在哪里?关键在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个放下并不是叫你不管事,事可以照做,心里头没有,这就放下了。事情在做,没有关系,心里除了阿弥陀佛还是阿弥陀佛,绝对没有第二样东西在心上。这叫一心称念,事事无碍,所以他决定生净土。

  第三,「於佛法不惜身命,乐守护心」。这个乐是爱好,就对於护持佛法(护法)不惜身命,我要来护持佛法。佛法怎么护持法?佛法要不是天天在一块研究、讨论,在一起学习,这不是佛法。所以佛法不是印很多经典,造很多寺庙,这都不是的,这都不相干。天天在一块学习,研究、讨论、学习,这叫佛法。有这么个场地,这叫道场,人数不拘多少,三、五个是道场,二、三十个也是道场,二、三百个还是道场,天天干,真干!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没有硬体设施,没有!都是在山林树下,他这个道场大,一千多人,咱们书上记载的,常随众就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佛是每天跟他们在一起研究、讨论,在一起学习。所以,你首先要认识什么叫正法,什么是真正的佛法?第四,「於一切法,发生胜忍,无执著心」。这就是讲不执著。不执著,你要有坚定忍得过才行,好像我不骂人了,你真能忍得过,你不能忍,还是发作。所以没有执著,你看没有执著是阿罗汉。为什么我们偏偏要执著?我们忍不过。所以要忍,不要再执著了,要最殊胜的忍力,把执著化解掉。自己常常想到,有执著,就是我们讲有控制的念头,有占有的念头,这都是三途地狱的念头。我想控制某个人,我想控制什么事,这都不好,为什么?一口气不来的时候,你什么能带去?古大德讲得好,「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尤其现在这些科学家,这么多的科学家,不是一个人提的,这个世界灾难只有七年了,你还有什么东西要控制的?你还有什么要占有的?你连自己的生命都保不住,你说要不要放下?所以我们常讲,放下对一切人事物的执著,还要加一个,於世出世间一切法,这个一切法包括出世间法,都要放下。

  第五,「不贪利养敬重,净意乐心」。贪图小便宜,贪图利养,贪图别人尊敬,这个很糟糕!这是什么?你的心被染污,不清净,意不清净。你们看过《俞净意遇灶神记》,他把他的名字改成「净意」,就是因为自己的心不清净。起这个名字,常常要顾名思义,我一定要修清净心,清净心才真乐。五欲六尘那种享受,我们教席常常提到,那种乐是服毒、是打吗啡,刺激,那不是真乐,那个乐里头有无量的苦,那是一时求麻醉。只有清净心才是真正乐,叫法喜充满。第六,「求佛种智,於一切时,无忘失心」。念念不忘,就求佛的智慧。种智是一切种智,这一切种智是对於宇宙人生,佛法里头讲六个字包括了,性相、理事、因果通达明了,这就是佛的一切种智,我们要像佛一样。要求智,就不能离开经教,天天读经,天天接受佛菩萨的教诲。第七,「於众生尊重恭敬,无下劣心」。这个要真干。我们现在看到汤池教学这两年半,有很殊胜的成绩,许多的老板现在对员工都九十度鞠躬礼。他们到汤池学了之后,回去他就干,他就用上了,所以这个公司和谐,家和万事兴。你对员工是居高临下,员工跟你不是一条心,对你做事他常常敷衍,不负责任,投机取巧。你要用尊重别人、恭敬别人,绝不看不起别人,你以这种心对待你的员工、对待你的下属,你得人,得人心。你的下属、你的员工没有不尊敬你的,没有不听你的。所以骂人是失败的,决定是失败的,常常呵斥的,这是失败的人,这人不能做大事。古时候用人不用这种人,性情不好,心浮气躁,常常喜欢发脾气,这人不能用,用这种人决定坏事,他不得人心。所以这个道理要懂。

  第八,「不著世论,於菩提分,生决定心」。这一条简单的说,世间有许多的舆论批评佛教,我们听了不会怀疑,不会动摇,这个很重要。那个批评的人他没有接触过佛法,他不知道,他是道听涂说,听别人说佛教是迷信,我们就真的以为它是迷信。我在没有学佛之前也是这样的,遇到真正善知识方东美先生介绍,我们才晓得,以后天天读佛经,才完全恍然大悟。所以不是真正学佛的人,没有得到佛法真实好处的人,他们的批评都不可靠,包括一些搞佛学的人,搞佛学他没有得到受用,所以他的那些议论都有问题。真正学佛,依教奉行,得受用的,那不一样。所以佛教你做的,你做到没有?教你觉而不迷,你做到没有?教你正而不邪,你做到没有?教你净而不染,你做到没有?没有做到就不要说话。第九,「种诸善根,无有杂染,清净之心」。天天想到自己的善根,自己的德土,你要积功累德,你天天要种善根。你心地有杂有染,善根、福德就没有了。所以要离开杂染,要保持清净心。最后一条,「於诸佛舍离诸相,起随念心」。诸佛,一切诸佛他不著相,《金刚经》上说「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我们虽然做不到,要向往,要对佛菩萨敬佩,他可以做到,我们做不到。所以这个十条能够帮助我们,是非常切实可行的,我们一定要做到。这个十句要摆在我们的案头,天天看,就像朝暮课诵一样,早晨念一遍,晚上念一遍,好好反省一下,我做到没有?我们才有救。否则的话,你就是甘心情愿堕地狱,没救了。末后这几句:

  【余虽不敏。素翫兹经。】

  这个『余』是贤首大师,他老人家的话。他说我虽然不聪明,可是我很喜欢这部《华严经》,『兹经』是《华严经》,『翫』就是学习,一向专门学习这部经典。

  【聊伸偶木之文。】

  这都是很谦虚的话。

  【式集弥天之义。】

  『弥天』是像天一样,义理无有穷尽。你看看文不长、不多,但是整个《华严经》的义趣统统在这里面。后面有一首偈:

  【颂曰。备寻诸教本。集兹华严观。文约义无缺。智者当勤学。】

  这四句话是勉励后学,我们今天学习这个,当然我们要直下承当,这是祖师末后勉励我们应该要勤奋学习。好,「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就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