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 (第四十七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七集)  2008/8/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46-004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最后一段贤首国师的总结,我们从这段文开始念起:

  【此上所述六重观门。】

  从这里看起。

  【举一为主。余五为伴。无有前后。始终俱齐。随入一门即全收法界。此理喻如圆珠。穿为六孔。随入一孔之中。即全收珠尽。此亦如是。】。

  这是举比喻。

  【开为六门。随入一门即全收法界圆满教理。法自尔故。】

  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今天我们再接著看,大师举善财童子做例子:

  【善财一生。皆全证故。】

  这个『全证』就是圆满证得,特别著重的是『一生』,一生圆满成就。

  【卷舒无碍。隐显同时。】

  『卷』就是我们现在讲归纳,『舒』这就是展开,没有障碍。在《华严经》里面,「卷」就是现在所讲的微观世界,把它浓缩,浓缩成一毛孔、一微尘;「舒」是展开,展开是无量无边的法界,这里头没有障碍。而且『隐显同时』,缘不足的时候隐,缘具足的时候就显。缘,《华严经》上讲无量的因缘,全是自性圆满的功德。

  【一际绝其始终。出入亡於表里。】

  『一际』就是一心,就是没有分别。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没有动念头,这叫一际。『始终』是时间,『表里』是空间。一心的时候,时间没有了,空间也没有了,一心的时候;二心就有了,二心,时空就变现了。这在前面我们学了很多,真正在一心的时候是常寂光净土出现。今天还要讲到这些问题,就是宇宙怎么来的、我从哪里来的,依正庄严。现在缘具足了,因缘具足,这就是起心动念了。起心动念,宇宙发生,我也出现了,我跟宇宙同时出现的,这前面说得很清楚。『出入』,这是形容词,有没有出入?没有,出入是假的。我们讲有出、有入,而实际上?实际上确实只有经上讲的一际,这是真的。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幻相,全是幻相。所以《般若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很难懂。

  我们读到世尊跟弥勒菩萨的对话,听到弥勒菩萨的报告,我们才稍稍体会到实相是什么样子,就是真相才能稍稍体会到,体会到一些,那是讲的真相。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所有现相,这个念头,念头它占有的时间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这个时间多短!可以说生灭同时,生灭不断。为什么不断?缘不断,念念相续,但是念念都不存在。虽不存在,它念念相续,前一念不到后一念,后一念也不到前一念。很像我们看电影,电影的底片,你看一张一张的,前一张不到后一张,后一张也不到前一张,张张是独立的,但是它的速度太快,张张不一样,念念不相同,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如果这个速度快到像弥勒菩萨所讲的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这么多的念头,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质现象,形皆有识,识就是妄想分别执著的现象,这是宇宙万法的由来,都是从自性里面现出来的幻相。佛法符合现代所讲的科学精神,那你得要证得,你把它证实,佛菩萨所讲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善财在《华严经》上给我们做了个代表,他一生证得了,全证了。隐显同时,生灭同时,性相同时,理事同时,无不同时,无一不同时。

  【初心正觉。摄多生於刹那。十信道圆。一念该於佛地。】

  『初心』是初发心,『正觉』是成佛。从初发心到成无上正等正觉,这个修学的时间长,佛经上给我们讲无量劫,给我们讲三大阿僧只劫,实际上是什么?『刹那』,一念,一念展开是无量劫,无量劫浓缩是一刹那。这个刹那就是讲的一念,这个一念要晓得,在时间上来讲,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迷的时候就像作梦一样,在梦中时间好长好长,实际上醒过来很短。中国传奇故事里头有个「黄粱梦」,唐人的小说,黄粱是高粱米,煮粥,那个时间很快就煮好了,他在那里打个瞌睡,那个瞌睡已经做了几十年的梦,醒过来,这个黄粱还没煮熟。用现在话来说,不过是几分钟的时间,他做了个梦只有几分钟的时间,而梦中是几十年。这就是时间长短不二,来形容初发心到成佛。

  『十信道圆,一念该於佛地』,十信圆满,成佛了,这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十信圆满了。十信圆满,怎么才圆满?妄想分别执著全放下了。十信不圆满,他在十法界的佛法界里面;圆满了,他就往上提升,超越十法界,就是初住菩萨。《华严经》上的初住菩萨,这是圆教,别教是初地菩萨,圆教是初住。天台大师讲六即佛,这是分证即佛,他是真佛不是假佛。为什么叫分证?他没有圆满。为什么没有圆满?他无明习气没断,这个要知道,道理在此地。这样的人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确实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因为他起心动念就出不了十法界,不起心、不动念他才能出十法界。在十法界里面,用天台大师的话,他是相似即佛,很像,像佛的样子,不是真佛。

  如果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他跟究竟圆满佛没有两样。但是,他为什么还有四十一个阶级?你看《华严经》上说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个阶级,最后是究竟圆满佛,这四十一个阶级都叫做分证佛。也就是说无明习气没断,无明习气就是起心动念的习气,他真的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的习气在,这个习气很难断。他们不在十法界了,他住哪里?他住实报庄严土,也叫一真法界。因为习气没有断,所以实报庄严土里面有依报、有正报;如果习气断了的话,依正就没有了。所以实报庄严土里面依正也不是真的,不过它跟真是最接近的,我们通常也称它作一真法界。

  我们能不能到这个境界?大乘教的答案是肯定的。我们这一生要证常寂光不容易,那是真难,我们这一生当中希望能生到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是可能的。像惠能大师那样就可能,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也是这个境界,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实报土,《华严经》的毗卢遮那的实报庄严土,这可能的。你要知道,《华严经》上讲的初住菩萨到等觉菩萨都在这个地方。这里面的人,除了有无明习气之外,没有无明,也没有分别,也没有执著,这一定要懂。无始无明的习气不好断,没方法断,只有让时间,时间长了自然就没有了。所以这个地方不能用功,你用什么功夫,那你就是分别执著都起来了。所以在他们这里面叫无功用道。古大德说这个境界叫「此处用不得力」,此处,在这个境界里头,你不能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错了,起心动念是无明,无明烦恼起来了,不起心、不动念,无明习气在。所以这个习气没法子断,只有让时间慢慢的把它淘汰掉。多长的时间?大乘教里面世尊告诉我们,三大阿僧只劫。所以三大阿僧只劫不是讲我们一般凡夫修行成佛,不是说这个。一般凡夫修行成佛,经上通常讲的是无量劫。三大阿僧只是有限制的,这是断无明习气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古大德有个比喻,从比喻当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像什么?像一瓶酒,酒瓶盛酒的,那个酒就代表的是无明,我们把酒倒干净,瓶子擦干净了,里面确实没有了,甚至於你把它烘干了,闻闻还有味道,那个味道叫习气。什么时候才没有味道?大概放个一年、二年,再闻就没有味道。所以这个用不得功,你没法子去处理它,你只有摆它那里,随它去,不要去理它,时间长了,自然就没有了。多长时间?是三大阿僧只劫。这就说明这个东西很难断。所以「十信道圆,一念该於佛地」,这个佛地是实报庄严土,这是一生可以做得到的。

  【致使地前菩萨触事生疑。五百声闻玄鉴绝分。融通无碍。一多交参。圆证相应。名为佛地。】

  此地讲的『地前菩萨』是别教的,不是圆教,别教地前菩萨,他疑惑。为什么会有疑惑?他妄想分别没断,分别的习气当然存在。分别的习气到什么时候断?我们晓得十信菩萨,第九信是菩萨,他分别断掉了,他有分别的习气。分别习气断掉之后,妄想没有断,是第十信,第十信分别习气断掉了,妄想没断。妄想断掉之后,他就超越,他就是初住菩萨,超越十法界,妄想习气不断。妄想习气一定要到等觉才能断掉,这《华严经》上讲得清楚。所以这个地方地前菩萨是指的别教,他对这个事情有疑惑。正因为如此,所以佛在经上讲,大乘教里头,大乘菩萨最大的障碍是疑,这个疑就变成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障碍菩萨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只要一见性,就脱离十法界;不见性,离不开十法界。『五百声闻』,声闻是阿罗汉。当然,菩萨尚且疑惑,阿罗汉怎么能达到这个境界?当然没他们的分。

  『融通无碍,一多交参』,「融」是圆融、通达,法性没障碍,它没有大小,它没有先后,它没有真妄;换句话说,它没有对立。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性,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性体,哪有对立?对立这个念头我们有,六道众生个个都有,这是什么东西?这是烦恼障的根,只要有这个念头在,你烦恼是根深蒂固,你烦恼障破不掉,因为你放不下;换句话说,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你说这个问题多严重,所有一切冲突都从这里发生的。我们在讲席跟同学们在一起学习这么多年来,常常提到这桩事情,一定要从内心深处,跟一切人的对立、跟一切事的对立、跟一切万物的对立,把这个对立化除掉,你的烦恼根就拔掉,以后断烦恼就容易,你这个根在不行,这个根太坚固了。所以佛给我们最大的恩惠,就是为我们讲经说法。佛陀不在世,这个经典流传到今天我们还能看到,我们从经典的教诲里面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断烦恼从哪里断起?就从这里断起。所以总有一个开头。

  对立怎么产生的?有我就对立了,我跟人对立,我跟一切万事万物对立。《金刚经》讲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都是对立的。无我,也就没有人相了。所以,四相破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四相破了是什么果位?须陀洹,《华严经》里面初信位的菩萨。这要知道,你就入门了,释迦牟尼佛办的一条龙的学校,你就进入小学一年级;还有我、人、众生、寿者,你在幼稚园。我们现在都念幼稚园,没上一年级,上一年级,这个问题就解决了,然后你就是步步高升。只要进了一年级,不会退转,为什么?位不退。住在哪里?还住在六道里,没出六道。须陀洹一直到阿那含都没有离开六道,阿罗汉离开六道了,毕业了,小学毕业了。阿罗汉在《华严经》相当於七信位的菩萨,也就是七年级,他离开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没有离开六道轮回,七年级离开了。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十年级,这个时候他们在十法界里四圣法界,没有到一真。十年级毕业了,十信满了,十信道圆就是十信满了,圆满了,毕业了,他离开十法界。所以四圣法界是娑婆世界的方便有余土,六道里面是娑婆世界的凡圣同居土。他离开十法界,那就是到释迦牟尼佛的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跟华藏、跟极乐世界没有差别,完全是相同的境界。『圆证相应,名为佛地』,这个证是圆满的证,只是无明习气没断而已,习气不碍事,所以有究竟圆满佛的智慧、德能、神通、相好,统统具足。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是前面一段。我们再接著看后面这一段:

  【然此观门名目无定。】

  这六观,这六种实在讲没有名称的,名称是为了教学方便暂时给它起的。所以「名可名,非常名」,我们不要执著名词术语,但是也不能离开它,我们自己学习以及教导初学,这个东西它有用处,但是不可以执著,执著就错了。

  【若据一体为名。】

  这讲六门,「还源观」总共说了六段,这六段也就是此地讲的六门。这段文是属於总结。『若据一体为名』,前面跟我们讲一体,要从一体上来说,一体是什么体?自性清净圆明体,这是真的,那一点都不假,它是能现、能生、能变,宇宙、生命是所生、所现、所变,能所是一不是二,这是比什么都重要的,能所不二。就一体为名,前面我们也读过,叫:

  【海印炳现三昧门。】

  海印三昧,在前面也跟诸位介绍过,因为它很重要。这个科目学到今天,这是第四十七次,一次两个小时,差不多有将近九十四个小时,前面肯定有很多同学没听到,我们今天再温习一遍。我们依照《教乘法数》,这是最简单的介绍,海印三昧,它说「如来三昧法性平等,离诸名相,不加功用,而能显现一切诸相」,这是什么?「无心能现」。确实没有起心动念,它怎么会现?在这个境界里头,精神跟物质现象全没有,怎么会起心动念?大乘教里面佛告诉我们,「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个一念意思你要懂,现代的科学里面讲,极其微细的波动现象,发生在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偶然的有这么一个波动现象,这个波动现象非常微细。佛告诉我们,阿罗汉的定功不错了,感受不到,就是接收不到。好,我们讲法身菩萨,妄想分别执著全放下了,起心动念也放下了,这在实报庄严土的菩萨,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地菩萨第八地,他才感到这个波动现象。八地菩萨,那个名号叫不动地,七地以前,就是他那个很微细的振动,七地菩萨都不知道,八地才感觉到,这多微细!要用现在的话,这是《华严经》里面的科学,仪器测不到,再精密的仪器都不行,这是什么?甚深的禅定。

  我们知道,实报庄严土里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是诸佛如来。《金刚经》上讲的诸佛如来,你看江味农居士的注解,就是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是真佛不是假佛。真佛、假佛是怎么分法?就是用真心跟用妄心,就这么差别。用真心,是真佛;用阿赖耶,用八识五十一心所,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十信位的菩萨,到十信位的佛,十信圆满就是佛,佛位,十法界的佛,他还是用阿赖耶。转识成智,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这才能出十法界,那就不在十法界了。这就我们刚才讲的,他在如来的实报庄严土,这称之为佛,转识成智。转末那为平等性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八识成四智,这就离开十法界。你看看,这一转,初住菩萨就离开了,就转八识成四智,但是阿赖耶的气氛,就是习气,当然前面这六、七没有问题,阿赖耶的习气没断,他真的转了,真转,那个习气没断。所以在一真法界里就有四十一个阶级断那个习气,这是真难断。

  现在我们虽然没有证得这个境界,经读多了、念多了,对这个事情慢慢熟了,不怀疑了,那就是能信、能解,那现在我们要做的功夫就是要证。证,没有别的,证就是放下。放下一切执著,就是转末那为平等性智;放下分别,就是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放下妄想,就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这是果上转的,在因上我们做不到的。因上只有两个功夫,就是要把分别执著断掉,这两个断掉之后,那个妄想自然就断掉了。所以它有因上转、有果上转。我们现在的功夫,一定要用在断分别执著,这比什么都重要。分别执著,执著是最粗的,执著的根是对立,太可怕了,不但我们会跟人对立,自己跟自己对立。自己跟自己发生冲突矛盾,外面才会有冲突、才会有矛盾;你里面没有,外头怎么会有?所以我们中国老祖宗,几千年前就教训我们,化解冲突,所谓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遇到困难要想解决,从哪里解决?从自己内心里面去解决,问题决定不在外头,外面没有问题。

  我们今天错,错在哪里?总认为问题全在外面,大错特错!外头没有问题。外面什么?事事无碍。障碍全是在里面,就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就这个东西在作祟。你只要把这个除掉,你就成佛了。三个都除掉,这边给你讲,顿悟、顿超。业障习气太重,佛也很慈悲,这三大类烦恼不能一次断掉,慢慢来,先断执著,再断分别,最后再断烦恼,断无明烦恼,给你分成阶段。这个阶段都有果位的。真的对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你就成正觉,正觉是阿罗汉,所以阿罗汉是学位的名称,他成正觉。如果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了,那你就证得正等正觉,这法身菩萨,你出了十法界,你住在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也就是你自己的实报庄严土,这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动念,有起心动念的习气。习气哪一天断掉,那你就加上个无上,你成无上正等正觉,那你的名字要换了,你是佛陀。在佛法里你拿到最高的学位,你真的是还源了,你是究竟圆满的还源,妄尽还源。

  所以佛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个话是真的,一点不假,就是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我们跟佛有什么差别?没有差别,就是佛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我们有妄想分别执著。但妄想分别执著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被这些假相欺骗了,被这些假相愚弄了,受了很多辛苦,搞六道轮回,搞生死不断,错在这里。这桩事情,在世间只有大乘教里面讲得清楚、讲得明白。我们也算是难得,搞了半个多世纪,总算把这桩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搞明白,我们要是不干,对不起自己,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历代祖宗,对不起佛菩萨。别人不能搞,情有可原,为什么?他对於这个事实真相,确实他一无所知,那这个不能怪他。佛在经上讲得透彻,我们读了五十年才读懂,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下就看出来,真是古人所说的「踏破铁鞋无觅处」,搞了五十年,「得来全不费工夫」,原来就在这里!怎么年年看,看了几十年都没有看懂,现在才看懂,谈何容易!我出家,头一部请的佛经就是《华严经疏钞》,方东美先生介绍给我的,这个经好!那时候我学哲学,这是佛经哲学概论,他是这样介绍给我的,佛经哲学概论。我那时候请智开法师帮助我,从香港买了一套。那时候跟智开法师没有见过面,我对他很恭敬,写的信都规规矩矩称他老法师,以后见了面才晓得他跟我同年。他对我帮助很多,我非常感激他。因为那个时候刚出家,生活非常苦,很穷,没钱,想要这些书,写信给他老人家,如果能找到,就赶快寄给我,我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付钱。他能信得过我,所以一找到,很快就寄给我。看了这么多年,才看出这个味道出来,真不容易!所以说是,我如果说是不幸短命死了,这个东西永远搞不懂。孔老夫子七十岁还求老天爷保佑他多活几年,他想学《易经》。不容易!

  所以无心能现。对於这桩事情,最忌讳的是怀疑。所以科学有个盲点,这个盲点不能突破,他永远看不到真理,那就是什么?他怀疑。因为疑,他才研究解决,全是用心意识,心意识是妄心。妄心,只能看到妄心这个范围之内,他看不到真心。所以我称它这个叫盲点,这个很难突破。这个不突破,他不能进入甚深禅定,他不能了解事实真相。你看现在虽然是讲到宏观世界,讲到宇宙,也很难得,讲到微观,能够讲到基本粒子,这不容易了。基本粒子就像大乘里面讲的微尘,但正报里面讲毛端、毛孔的时候,科学没有讲到。依报里头微尘他讲到了,可是微尘里面有世界他没讲到,他大小没有突破。不过现在科学,他也慢慢的肯定、承认了,承认空间跟时间不是真的,但是他没有法子突破。

  在佛法里面,他用禅定的功夫很容易把时空这个界限突破。小乘须陀洹,你看他就有天眼通、天耳通,虽然不大,但是一般六道里面东西他能看得很清楚。人,跟低级的天道,有二十八层,二十八层是大分,要是细分,细分比这个多。我们中国人通常讲忉利天,忉利天不高,欲界第二层天,可是忉利天下面,四王天下面,也是属於天道,底下是鬼道,这当中有很多层次,可以说天,也可以说鬼,时空维次不相同,须陀洹能够接触到,能够看到。当然层次愈往上提升,他这个能量就愈大,他能看到,他能够接触到。所以到四禅八定,对於六道里面的状况,这个时空维次全部突破了,他在六道里头没有障碍。这桩事情,最早是印度婆罗门教说出来的。婆罗门教我们也有接触,就是现在的兴都教,他们前身是婆罗门教,根据他们说,他们至少有一万多年的历史,很久了。可是印度人不重视历史的记载,现在世界承认它八千五百年,至少有八千五百年,就是用这个说法,也比佛教早五千年。佛教现在世界上承认只是二千五百零二年,今年,我们中国历史上记载的大概是三千年。印度人不重视这些东西,为什么?他们的概念当中,时空都不是确定的,是从人的感官当中所产生的,人在快乐的时候,好像时间过得很快,度年如日;人在痛苦的时候好像时间好长,度日如年。所以这个是感官当中的,它不是真的,所以他们不重视历史记载。不像中国人,中国人对於历史记载是有了文字就记得很清楚。

  所以无心能现很难懂,这个我们就用佛的一句话,「唯证方知」。我们现在有理由可以不怀疑它了,完全接受佛陀的教诲,我们相信。我们功夫不到,功夫到的时候,就看得很清楚、很明白。「如来三昧」,三昧是禅定,是正受,正确的翻译是正受。三昧是印度话,三这个音是翻作正,昧就是受、就是享受,正常的享受。正常享受里面没有苦乐忧喜舍,如果有苦乐、有忧喜,这就不正常。正常享受它就是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才真正正常享受。它也翻作禅定,禅定就是正受。「法性平等」,用法性比用佛性范围大,因为佛性只是法性里面的一部分,它的功能就是智慧。佛在「出现品」里面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他讲了三桩事情,智慧、德能、相好,讲三桩事情。如果讲佛性,只是讲里面智慧这一部分,这一部分称为佛性,所以法性包括佛性,佛性不包括法性。一切众生有佛性,当然他能成佛,这是本性里面有圆满的智慧,智慧不必到外求,障碍去掉之后,自性的般若智慧就现前。所以法性平等的,这个平等就是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有这个东西就不平等。「离诸名相」,它里头没有名,也没有相,名是属於精神方面的现象,相是物质的现象,所以名跟相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精神跟物质,它没有,法性里面没有物质也没有精神。「不加功用」,里面没有功用,就是不起作用,没有作用。「而能显现一切诸相」,它只要稍微动一动的时候,它就现相,就现宇宙,就现生命,所以生命跟宇宙是同时起来的,叫「无心能现」。这一条是最难懂的。

  我们再看第二条,「现无所现」,现了,「随众生心,现种种相」。这都是如来三昧,如来三昧就是自己的,自己的真心,自己的本性。我们中国人讲「人之初,性本善」,如来三昧就是本善,就是本性本善。「随众生心,现种种相,如光如影,了不可得」,这是给你讲现相。大乘《般若经》里面常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什么叫有为?有生有灭,就叫有为。你想想看,弥勒菩萨所讲的,这个现象,无论是精神、无论是物质,它有生有灭,生灭得很快,它存在的时间只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它存在时间就那么长,精神现象、物质现象都不例外,都是这个现象,所以真的如光如影,了不可得。

  这里头有一句话最重要,随众生心,《楞严经》上佛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你众生想什么,他就现什么,永远变不尽、现不尽的。我们在第二段的时候就读到,「起二用」,起二用里面就是现依报、现正报,起这两种作用。所以「一切法从心想生」,是一点都不错。如果你要是把这个道理搞清楚,真的搞通、搞明白了,你这一生就非常幸福美满。为什么?都从心想生。你念念都是善心善意,你所遇见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没有一样不善,境随心转。我们现在迷了,迷了之后搞颠倒了,所以佛经上常讲「颠倒妄想」。怎么颠倒的?境随心转,现在是变成你的心被外头境转了,你说糟不糟糕?想想,我们现在到底是境随我的心转?还是我心随境转?肯定是我心随境转。我遇到顺境善人生欢喜心,遇到逆境恶人,我就生烦恼,你心被境界转,那个苦不堪言!如果你倒过头来的话,我的心能转境界,顺境善缘不生欢喜心,逆境恶缘也不生瞋恚心,你的心是什么?永远叫心平气和。你看顺逆境界,顺逆不二,看善人、恶人,善恶不二。这怎么看法?看性,不要看相,性是一个,性是纯净纯善,善人纯净纯善,恶人也纯净纯善。那个善恶是什么?善恶是他的烦恼习气,你总得要懂,那个烦恼习气是假的,不是真的,千变万化。

  所以你有能力,只要如如不动,他就会被你化了,善人被你化了,恶人也被你感化了,全被你化了。你感化不了他,是自己功夫不够,不在外头,在自己,反求诸己就对了。所以先决条件就是保持,我们俗话讲保持心平气和,不要受外头境界干扰,这非常重要。你头一个把这个根扎稳,知道什么?知道外面的相,常常念《金刚经》这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你心里生烦恼了,顺境善缘生欢喜心了、生贪恋心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平了,把这个贪念打掉。逆缘恶境里面,恶人里头,逆境恶人现前的时候,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瞋恚没有了,厌恶没有了,永远保持心平气和。这个在世间法讲,这是养生长寿之道,你健康长寿,你心情快乐。快乐什么?相貌就变了,体质就变了,你永远不会生病,你永远不会衰老,就这么回事情。所以你要用得上才行,真的用上了。不要常常想老了、不行了、体力衰了,你常常这样想的时候,你真的老了。为什么?境随心转。你为什么会老?你想老。为什么会有病?你想病。为什么会死?你想死。都是这个念头。

  所以这里讲随众生心现种种相。我们为什么不能存个菩萨心、存个佛心?佛给我们讲的,我们现在这个心,十法界的心统统有,就看你用哪一个。聪明人,有智慧的人、有善根的人,他用佛心、用菩萨心。佛心是什么?佛心是平等心,心平气和是佛心,你常常用这个心就成佛了。菩萨心是六度四摄心,阿罗汉是四谛心,天人是上品十善、四无量心,四无量是慈悲喜舍,他会用。会用,到什么时候会用才叫学佛,不会用是佛学。我们今天在这里上课,是佛学。你学会了,你能够把它用在日常生活上,真正把你的观念统统改变了,你真学佛了,你真得佛的受用了。所以「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两句话重要!要知道,相真的是假的,如光如影,了不可得。光是什么?我们看到电影屏幕里,那就是光,那就是影。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现相,就是光、就是影。是什么光?是你自性里面的光,光影,就是如来三昧的光影,法性的光影,如来三昧是自己,法性是自己,是自己的光影。

  海印三昧一共有十条,第三「能现所现非一」,非一就不是一样,「能现之智,与所现之境」。「如来三昧」我们就省了,因为什么?统统都是如来三昧,就是法性。你看,能现之智,智能现,境界是所现。德、能都是境界,德是无形的,境界是有形的,有时候用一个字把两桩事情都包括尽了,德是属於精神,精神现象,境是属於物质现象,它两个分不开。弥勒菩萨告诉我们,「念念成形,形皆有识」,所以这一个「境」就可以把两桩事情都包在里面。从哪里来的?一念来的,「一念圆融」。虽然一念圆融,都现出来了,可是「十方普应不同」。这个十方讲一切众生,十法界里面众生感受不一样。这个事情在哪里?就在现前。我们看到这个宇宙,白天看到太阳,晚上看到月亮、星星,看到自然现象,这是什么?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可是这种自然现象也随著我们众生心产生变化。我们众生心和、心善,所以我们常讲四个字「和平安乐」,我们都想快乐,世间没有一个快乐的人,为什么?他不安。他不安,哪来的乐?现在谁心安?富人心不安,贵人心不安,贫人心不安,贱人心不安,统统都不安。为什么不安?不平。为什么不平?不和。所以和是因,平是果;平又是因,安是果;安又是因,乐是果。你看中国的文字,妙!因果连续的。所以你想得乐,你要跟一切众生和,要跟天地万物和。为什么?宇宙本来是和睦,它一体的。为什么不和?我们不知道它是一体。像我们整个身体,我们的身心和,会非常快活。为什么?它一体。他不知道展开来整个宇宙是一体。宇宙是什么?一个法身。大乘教里面我们常常念到,「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这《华严经》上前面念到的。我们如果知道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就和了。他不和,我们不能怪他,因为他不知道是一体。身上这个器官,知道是一体,眼睛、耳朵、鼻子,里面是五脏六腑,知道这是一体,所以它们从来不打架,从来没有纠纷,身心和睦。可是跟别人相处就不行了,我不是他,他不是我,那就像什么?眼睛忽然之间,它开窍了,眼睛是自己,鼻子不是我,耳朵不是我,麻烦就来了,个个要争第一,冲突就发生。冲突提升就斗争,斗争提升就是战争,战争提升就同归於尽,死路一条。知道是一体,心就平了。

  所以知道一体之后,所表现的是谦卑、是尊重,自己谦卑,能够尊重别人,这是觉悟的人。为什么?必须表现这个态度,四德里头说,那个四德是性德,自性里本来如此,第一个「随缘妙用」,第二个是「威仪有则」。所以真正觉悟,你见到任何人都是九十度鞠躬,为什么?性德自然流露。从哪里看?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对哪一个人没有礼貌?你在中国看孔子、看孟子,对什么人没有礼貌?对小孩、对残疾都不失礼,没有傲慢心,没有自以为是,没有,这是真智慧。所以你要晓得,就是整个现象,无论是物质现象、是精神现象、是宇宙之间的现象,是一念圆融,十方普应不同。你了解事实真相,你常常用这个来看现前的社会,从早到晚看一切大众,你就会心平气和,你就会很自在,你不会生烦恼。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用智慧去处理,不会用感情,这个东西学了有用处。

  第四「能现所现非异」,前面讲是非一,现在又非异,到底是一还是异?一异不二。那个不一,是一念圆融,十方普应不同。你看此地他所讲的,「如来三昧,能现之智与所现之境,虽十方普应不同,莫不本乎一念」,它没有两样。十法界依正庄严不同,是不是一念变现的?一点都没错。我们今天世界,无论怎么样的繁杂,本乎一念。你看那个电影里面所演的,或者是战争,或者是打斗,怎么样凶猛,你到那个放映机里面看看,一张一张照片,一念,它有没有动?没动。非一非异,这下你真正了解真相。这个现象,你看现在用照相机的人很普遍了,不像半个世纪以前,半个世纪以前照相机是奢侈品,不是一般人家能够有的,现在太普通了,好像每个人手上都有,发展到连手机上都可以照相。在高速度的快门,千分之一秒的快门,你去照喷射机,它动不动?不动。千分之一秒,它正在飞行的时候,你把它照下来,它上面一个螺丝钉都看得很清楚,没动。它在飞,你连续照个十张,张张都不动,这一张没有进入那一张,那一张也没有进入这一张,幻影,不是真的。从这个地方也能悟出事实真相,佛经的术语叫诸法实相,你能够体会到。一切现相非一非异,你不能说它是一个,你也不能说它是多个。

  话说回来了,回到哪里?回到自己。我们坐在这个讲堂,我们不要说那么微细,那么微细我们无法想像,一秒钟,前一秒钟的我跟现在这一秒钟的我,到底是一还是不一?我们此地讲,到底是一还是异?这个你还不能够发现这个问题,如果用录相把你录下来,就会有这个问题了。现在录相还不太容易看,为什么?它完全用电子。要用从前那个电影的摄影机,用胶卷的,你就很容易发现。以前这个小电影机,一卷带子,我们普通这个旅行用的、玩的小的电影机,一个胶卷是四分二十秒,它的长度必须要把它接起来,一个小时要好多个带子,就算一卷,都是很长。你照下来之后,哪一张是你?哪一张又不是你?张张是你,怎么会有那么多你?哪有这么多?

  所以你从这里去想这些现象,《华严经》所说的这些味道你就得到了。一切法,自己,不能说一,也不能说是不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归结在一念。一念,就是一张,一个画面。这一个画面是全息画面,为什么?遍法界虚空界都在里头。所以今天科学发展到这个电晶体,人很聪明,小小一块电晶体,像指甲这么大,能够包容许许多多的信息,但是比起佛经上讲的还差远了。佛经上那个体多大?肉眼看不见的,现在讲基本粒子,里面包多少讯息?遍法界虚空界,过去、现在、未来全在里面。科学家没发现,只发现这个东西,指甲发现了,不知道里面有这么多东西。大乘佛经里面讲科学,圆满,一样不漏,而且千变万化,永远不会有同样的。我们想不通,所以我们就想到小时候玩的万花筒,你看万花筒一点点那么大,真的,你转动,千变万化,找不到一个相同的。法性就是这样的奥妙。所以前面讲,「三遍」里面说,出生无尽,出生就变化,它出生这个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没有止境的,不能用数量去数。但都是从一念生的,念念不相同,前念跟后念有相似,它不是相同的,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第五「无去无来」,时空没有了,「如来三昧,万法现於自心,彼亦不来;自相遍於法界,我亦不去」。有没有来去?没有。所以佛法里用名词用得也很妙,叫缘聚缘散,缘聚的时候不来,缘散的时候不去。为什么?没有生灭。可是你一定要晓得,万法现於自心,十方诸佛刹土是现於自心。这一次我们护国息灾法会做了七天三时系念,中峰禅师在《三时系念》讲开示就讲到,「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弥陀佛」,现於自心,「此土即是西方,西方即是此土」,这是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哪一法不是自性?哪一法不是唯心?总离不开自性,总离不开唯心,哪有来去?我们看到电影的影片,这个胶卷一拉开,有没有来去?没有,后面一张没到前一张去,前一张也没到后面去,张张都是独立的。有没有关系?有关系,总不离一念。一念就是一张,又起个一念,又是一张,彼此不相到,妙就妙在此地。

  入这个境界有什么好处?入这个境界是佛,入这个境界里面没有苦了。苦从哪里来?妄想分别执著来的。入这个境界,妄想分别执著全没有了,那是什么?就是我们常讲的菩提心,清净心现前了。六祖惠能大师开悟之后第一句话就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你从来没有染污过。说谁?每个人都有分。我们每个人的自心、真心有没有染污?没有。如果是有染污,那不是真心,那不是本性。从来没有染污,从来没有生灭,它是真的。而且「本自具足」,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这只有隐显不同。我们现在没有,看不到了,看不到是隐,隐不代表无;只要有缘分具足的时候,它就显了,显也不代表有,有无不二。法界永远是平等的,佛与法身菩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头一个我们真的要知道,万法现於自心,所以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第二个要知道,自相遍於法界。我们在前面,刚才读过,贤首大师引用《华严经》末后的善财童子参访弥勒菩萨这一段经文给我们作证,自相遍於法界。他进了弥勒楼阁之后,发现是无量无边的弥勒楼阁,看不尽,每一个楼阁都看到有弥勒菩萨,都看到有善财在菩萨面前礼敬,重重无尽,自相遍於法界。他能看到,为什么我们看不到?我们迷失了自性,这个现相隐了,不现了,不是没有。什么时候你能够见到?你能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你就见到了,你会见到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有释迦牟尼佛、有阿弥陀佛,也有你自己,十方诸佛菩萨一个都不少,他也不来,你也不去,真的他就在一起了。

  古人说,「不读华严,不知道佛家的富贵」,我们今天可以换句话说,不读《华严》,不知道学佛的富贵;不读《华严》,不知道学佛的殊胜,不知道学佛的自在。方老师当年介绍,只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一句话也就全包了,不学《华严》,确实不知道学佛最高的享受。在宏观世界里面,在微观世界里面,都是无去无来。所以我们现在真的是迷了,不知道万法是自性,开悟的人知道。所以开悟之后,「头头是道,左右逢源」,那个道就是自性。但是自相遍於法界,这个不知道,为什么?因为自性遍法界。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的,自性遍法界,我怎么会不遍法界?当然遍法界。要怎样我们才得这个受用?佛菩萨教给我们,祖师大德也教给我们,得真放下,真学,走佛菩萨这一条路,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真学佛,我们就真得受用。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第六「广大」,广大是讲心,「如来三昧,普遍包容,无法不备,众生世界,不离一心」。首先这一句,你要肯定如来三昧是自己,是自己的正常享受,这四个字就是这么个意思。我们本来正常的享受,那心量有多大?就是前面「三遍」里面所说的包含空有,这个地方讲普遍包容。我们佛七,大回向里面,就是你们这个佛四也一样,疏文里头一开头就念「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包空就是心包太虚,包空,含有就是量周沙界。这里一个包、一个容,包是包虚空,容是容万法,不就是量周沙界吗?虚空不大,心量大,心量是在虚空之外的,虚空是在心量里面。无法不备,备是具备、是完备,就是样样具足,一样都不缺。众生,这两个字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叫众生。这是什么?就是六祖能大师末后的一句话,「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众生就是万法,正报;世界是依报,世界就是宇宙。佛法里面讲的法界,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万事万物,不离一心,都是从一心当中出现的。

  一心没有失掉,我们只是迷了,不是失掉了,要是失掉了,那一切万法就没有了。今天一切万法有,有,我们迷了,迷了是我们念头不正,我们有邪念、有妄念、有恶念,所以把整个宇宙也搞乱了,道理在此地。宇宙搞乱了,所以变成天灾人祸,不正常的事情发生了,这个我们要知道。现在大家提起灾难都忧心忡忡,灾难能不能化解?看到《华严》,化解的方法、理论你全就得到了,只要恢复清净心,外面境界都转变了。所以佛教导我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天下太平,世界清净,宇宙清净,众生和睦,灾难就没有了。消灾免难不在外面,在内心里面,心只要一转变,外头境界都跟著转了;心要不知道改变,用什么方法去改变外面环境是做不到的。今天时间到了,明天我们再续一堂,好像是四十八,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