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 (第四十四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四集)  2008/8/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46-004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六段起六观,我们学到第五小段「多身入一镜像观」。前面讲到如来十身,十身以及怎样学十身,我们前面介绍过了。今天接著看底下的文:

  【如是十身。随举一身。摄余九身。故曰多身入一镜像观。】

  这个十身,怎么入法?多身入一,一身入多,怎么入法?『镜像』是比喻,这个比喻好懂。这个故事也是贤首国师那个时候,他讲《华严经》,讲到一多不二,皇上听不懂,很难体会,就向贤首国师请教。贤首就请皇上建一个八角亭,建一个八角的亭子;那很容易,宫廷外面找个地方空地建个八角亭,每一面放一面镜子,那就是八个镜子。他请皇上到亭子当中站一站,四面看一看。这一看,皇上明白了。每个镜子互照,你看到你那个人的像无量无边,镜像观。一入多,一变成多了;多归到一,你自己站到中心是一,你怎么个动作,你看到所有一切的像都做同样的动作。下面大师举实例来给我们说,这也不好懂,这是性德不可思议的地方,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现在科学家也逐渐发现这个现象。所以,佛经里面所讲的宇宙,所讲的变化,现代科学慢慢来把它证明。证明能不能证明到就像佛家讲证果?不可能,你只能看到外表,你没有办法了解它实际状况。为什么?科学用仪器观察,顶多用数学来推算,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他见不到真相。

  怎样才能见到真相?必须用内证,不要用这些仪器,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回归自性,那就真的见到了。像六祖能大师所说的,见性,性是什么样子?性是清净的,一丝毫染污都没有;性是寂灭的,没有丝毫波动的现象。这个动现在讲波动,极其微细的波动现象都没有,所以它是静止的,它是不受染污的。《坛经》上讲,「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这是把自性的样子说出来了。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能大师也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他没有说,佛在《华严经》上说出来了,那就是他本自具足的,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他本自具足什么?本自具足智慧、德能、相好。德能,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能量;相好,就是末后所讲的那句话,能大师讲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宇宙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依正庄严,正报是讲我自己,不讲别人,别人是我的依报。所以正报只有一个,我自己,我从哪来的。对你来讲,正报是你自己,我是你的依报。在人事上讲,这个依正是互为依正,你是我的依报,我是你的依报,这要搞清楚。正报不是讲凡是有生命,有情众生,不是这样的,正报是指一个人。就在佛也不例外,释迦牟尼佛是正报,其他诸佛都是释迦佛的依报;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正报,所有一切诸佛如来都是阿弥陀佛的依报。所以依报里面,依报是生活环境,生活环境里头有人事环境、有物质环境。这个概念先要把它搞清楚,依正同时发生的,没有办法说到先后。

  在佛经上给我们讲,现象怎么起来的?起心动念,时间非常短暂,那是最微细的波。但是要知道,这个波在自性里头没有,所以自性的本体是一片光明,大乘教里面常讲的「大光明藏」,我们净土里面常讲的「常寂光净土」,这才是自己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是大家共同的。不但正报是共同的,依报也是共同的,所以《华严经》上讲「情与无情」,那个情是有情众生,无情就是现在我们讲的植物、矿物、自然现象,这是无情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圆是圆满,同是共同;智就是自性里面本具般若智慧,智慧圆满你就彻底明白了,到底是怎么回事情都清楚了,真正见性,真正的还源了。所以佛陀的教育没有别的,佛陀教育的目的是教我们回归自性,然后一切能够随顺自性。这就是世间这些众生所向往的、所期望的幸福美满的生活。

  随顺自性,那就是幸福美满,就是极乐世界;违背了自性,才有十法界,才有六道三途。背离了自性,把实报庄严土扭曲了,产生了变异,这给你带来的生活就有很多痛苦、有很多灾难,就这么来的。这种教育,古时候有,现在没有了,科学发展出来之后,大家信科学,不再相信祖宗的教诲了。在全世界,纵然是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族群,他们的老祖宗,愈是上古时代,他们的思惟、言论、行为都跟自性相应,虽然有远近不同,但是他的方向目标是正确的,所以都能过到幸福美满的生活。科学的发展,给人是带来一些便利,但是也给人带来灾难。这个灾难里面最严重的是心浮气躁、惶惶不安,这是最严重的。心不安就没有幸福可言,地位再高,财富再多,心不安,这生活过得痛苦。所以心安要理得,道理明白了,心就会安了,理得就心安了。今天理找不到了,迷了,并没有失掉,就在眼前,但是你就是不知道。所以圣贤教育不求富贵,求个心安理得,只要心安了,安后头就有乐。

  你看我们中国文字非常奥妙,字字都有因果连带的关系,我们中国人习惯讲「和平安乐」,你看和平、平安、安乐,上一个字是因,下一个字是果,所以和太重要了!没有和,就没有平,就没有安,就没有乐,后头全没有了。你看不平多麻烦,不平才心浮气躁,才心理恐慌。不平,哪来的安?安没有了,没有就乱了,那个乐就变成苦,不就这么来的吗?中国上古老祖宗就说了,「和为贵」,什么东西最为贵?最为贵的不是黄金,不是钻石,不是帝王那个宝座,什么都不是,和谐是最可贵的。中国古人讲和睦,这个睦的意思有亲爱的意思在里头。世出世法在从前古圣先贤的教学,教什么?无非是教大家和睦相处,平等对待,社会安定,人民都快乐了。你看看中国这四个字,要想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繁荣兴旺,幸福美满,这四个字做到就行了。

  佛法的建立,建立在「六和敬」的基础上。你看看佛教导弟子们,四个人在一起,这就是一个僧团。现在讲社会,六个人在一起才算是一个社会团体;佛教更少,佛教只有四个人,四个人就是一个团体,叫僧团。僧团,每个人必须要遵守六和敬,才叫僧团;如果没有六和敬,这不是僧团。你虽然是出家受了戒,世法里头承认你是僧团,佛不承认。你在家你没有受过戒,甚至於你也没有三皈五戒,都没有,你这一家四个人以上,在一块生活,真正做到六和,佛菩萨看到你是僧团。僧,它不是出家人的意思,僧是团体,诸位要知道僧的本义,四个人在一起生活就称之为僧,不管在家出家。所以在家居士,你家里面有四个人,四个人以上,在家学佛那个团体叫僧团,要守六和敬,三皈、五戒、六和。大乘教是广义的,小乘是狭义的,大乘是广义的,大乘是开放的。所以和太重要了。

  现在整个世界动乱,冲突频繁,呈现的相不和。和怎样落实?和平安乐,从和开始,和怎么落实?要靠教育,法令规章做不到,只有教育可以做到。为什么教育能做到?教育能帮助你明理。像《华严经》讲得最透彻,宇宙从哪来的?我从哪里来的?这桩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就晓得,人与人是什么关系,人与天地万物是什么关系,人与诸佛菩萨是什么关系,全都搞清楚了,搞清楚之后才晓得是一家人!是自己!说一家人还太远了,就是自己。我们在前面曾经学到,你看这篇文章讲「妄尽还源」,妄是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依报、正报都是虚妄。《心经》大家念得很熟,「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几句话说什么?五蕴里面,色是物质,受想行识是精神,物质现象、精神现象都不是真的,从哪里来的?是从自己念头上变现出来的。念是个缘,念什么?动了,心动了。

  自性它是圆满的,它本来具足无量无边的能量,这里面有无尽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边的相好,它不现,它不现就是常寂光土,就是大光明藏。我们一个妄念,妄念不是真的有念头,这个要知道,所以它加上一个妄字。想是妄想,为什么?自性里头没有想,没有念。这个妄念就是迷,就是不觉。这个东西,佛在楞严会上讲「演若达多迷头认影」,讲这个故事,大家从这里面体会到是有,是有这个妄念,但是妄念不是真的。可是这个念头一动,自性的功能它就现相,现什么相?现物质的现象,现精神的现象,精神的现象就是自己,物质的现象就是宇宙,宇宙跟自己就出现了,这个出现叫一时顿现,没有次第,没有先后,没有远近,把这个事实真相告诉我们。

  佛法是高等科学,它不是宗教,为什么?宗教,那神说的,你不能够反对,你只好老老实实接受,你不可以提出意见。佛不是的,佛说出来之后,得要你亲证,你要不证得,那是佛的,不是你的,你得不到受用,这是科学精神。你真正证实了,现前的宇宙跟自己是一念不觉,从自性里头变现出来,你要证得!你证得了,在佛家讲,你就成佛了;你没有证得,你还是凡夫。我们今天在这里是听说的,不是自己亲证的。就像我们刚才讲的,我们听说老祖宗告诉我们和平安乐,现在世间人太苦了,如何能够叫他离苦得乐,老祖宗讲这个我们懂了,我们没有把它证实,没有把它做到。做到了,做到那世界真的太平,天下太平,人民安乐。你得把它落实,不落实不行!落实是自己的,不落实是佛菩萨的,这是佛教里头有科学的精神在。科学、哲学,上面有很多问题不能解决的,在佛法里全有,早就给你解决了。这么好的东西,现在怎么样?现在披上一个迷信的外衣,这是众生给它披的,它本来没有。我们一看到,那是迷信、宗教,不愿意接触了,这么好的东西!所以能够接触到的,这个缘分不浅,要珍惜这个机缘。

  「妄尽还源」是贤首国师依照《华严经》的理论,信解行证的教诲,从这里面提纲挈领,做了一个最简单的、最扼要的开示,帮助我们怎样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那就妄尽了。只要真正放下,你就回头了。实在放不下,这个放下说起来容易,做出来太难了,哪个不想放下,他偏偏就放不下,放不下怎么办?放不下你就深入经藏,你好好学。为什么?放不下是我们对於理事的真相不够透彻,果然真正透彻了,不必要人劝,你自然就放下了。为什么?你这一放下,和平安乐就得到了;你要不肯放下,是决定得不到。譬如我要跟大家和睦相处,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下;自己有欲望,自己有利益,不肯放下,你怎么能跟人家和平相处?佛菩萨没有自私自利,佛菩萨没有名闻利养,佛菩萨没有贪瞋痴慢,他跟什么人相处都是和睦的、都是平等的,所以他得到安乐。见性之后,这个性德不可思议,末后讲的「五止、六观」都是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看清凉大师跟我们讲的:

  【如一身有十身互作。】

  前面讲十种身,我们讲了两个,任何一身都具足一切身的功能、一切身的作用,所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正像前面所讲的「随举一身,摄余九身」。

  【一一毛孔。一一身分。一一支节中。皆有十身互作。】

  这不可思议!我们一般科学里面讲,只讲到十身互用就已经很难得,讲『一一毛孔』,我们身上多少毛孔?你知道身上有多少汗毛?有多少毛孔?『身分』,分是部分,身分最小的,我们今天讲细胞,我们身体有多少细胞?可是细胞还可以分裂,分裂成分子,分裂成原子,分裂成粒子,分到最后就变成叫基本粒子,都是身分,这一一身分。『一一支节』,支节好懂,每个器官。『皆有十身互作』,这个不好懂了,这一定要懂得什么?自性是圆满的。像前面我们在《华严经》当中读过,正报,一毛端,我们这么说身体,身体的汗毛,汗毛端,尖端,里面有大千世界,每一个汗毛端都有大千世界,这叫「多身入一镜像观」,真的不是假的。普贤菩萨能入毛孔里面的世界,毛孔世界没放大,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没有缩小,没有大小,然后我们会想到,毛孔世界里面那个我也有毛孔,那个毛孔里还有世界,重重无尽。这个现象必须用两面镜子对照,你人在当中一看,你看这镜像是重重无尽的。

  在这个现象里面,我们能体会到一点信息,真的是没有穷尽的,性德就是这样的。所以性德是圆满的,无论讲什么都是没有穷尽,无量无边,无穷无尽,智慧如此,德能如此,相好如此,没有一样不如是。个个圆满,个个具足,佛不比我们多一点,我们不会比人少一点,平等平等。为什么?任何一个点滴,依报里面一微尘就是一个粒子,基本粒子,里面有整个宇宙。现在科学发现了一个叫全息照片,发现有这个现象。这个照片是用特殊的两道激光照著人像,拍摄一张照片。这个照片就很奇妙了,你把它撕成碎片,每个小碎片放在激光底下去看,完整的人像;你把这个相片撕成一百张,在激光照著下,张张都是完整的人像,称之为全息照片。跟佛经上讲的这个境界有一点相似,但是它只是一个人像,一张照片。佛说的,物质现象里头最小的就是基本粒子,怎么来的?无中生有。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从念头来的,有念它就有形,有形它就有识。所以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说,整个宇宙是个有机体,活的,它不是死的,没有死的,完全是活活泼泼的,我们迷了,不认识。所以我们这个身体是宇宙,我们讲小宇宙,外面是大宇宙,大小不二,没有大小。

  我们初学讲经的时候就体会到这一点,你知道宇宙多么复杂,跟人身一样。人身跟整个宇宙没有增减,宇宙复杂的不会比人多一点,人身复杂的不会比宇宙少一点,一样的。这是我们在初学大乘就有这个体会,会说,也常常在经上读到,听老师讲到,可是领悟不深刻。通过半个世纪的学习,锲而不舍,现在慢慢才有点体会,能入进去几分,虽然不多,少分,这少分就很有受用。这个受用是什么?带给你坚定的信心,对大乘教的疑惑没有了,也带给我们和平安乐。我们和平安乐不能跟佛菩萨比,但是跟世间一般常人比,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就是,我们的放下跟佛菩萨比,不如他,但是跟一般人比,我们超过了,这里面就得受用。下面几句讲具体的事相:

  【或以眼处作耳处佛事。或以耳处作眼处佛事。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这是大乘教里面所讲的六根互用。佛,佛的意思是觉悟,就是见闻觉知,见闻觉知叫『佛事』。你看眼能见,眼可以做耳做的,耳能听,我不用耳听,我用眼可以听。耳朵本来是听的,我用耳可以看,我用耳可以闻气味,六根可以互用。我们这六个根,一个根只有一个用处,他每个根都有六根的作用,通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们念《弥陀经》,《弥陀经》里有一位尊者,十六尊者有他,阿[少/免]楼驮,这是个阿罗汉,昏沉很重,世尊讲经,他听经常常打瞌睡,世尊把他教训一顿。也很难得,真的发愤,七天七夜不眨眼睛,结果眼睛搞瞎了,他用功太过分了,眼睛瞎了。佛教他修一种禅定,叫「乐见照明金刚三昧」,这个定修成功之后,他不用眼睛看,他整个头可以看,叫「半头天眼」。所以他不但能看前面,后面也能看到,他整个头就像眼睛一样,都有见的功能。而且他的见比一般阿罗汉高明,一般阿罗汉只能看到一个小千世界,这很不得了!诸位要知道,一个世界,黄念祖老居士给我讲,就是一个银河系,一千个小千世界就是一千个银河系。普通阿罗汉他能看一千个银河系里面的东西,他看得很清楚,就像看掌中庵摩罗果,他的天眼有这么大的能力。阿[少/免]楼驮只是修得的,他这个天眼能够见三千大千世界,阿罗汉里面天眼第一,他修成的。所以六根可以互用。

  那么我们就知道,闭著眼睛在那里修定、入定的人,外面什么状况他都知道,为什么?他这个身,你看后面说『鼻舌身意亦复如是』,他整个身能看、能听、能闻,它的作用统统都有。他眼耳鼻舌统统关闭,他身起作用,有没有东西能瞒过他的?没有,什么都瞒不过他。而且他那个天眼是透的,没有障碍的,我们在房子里面,隔著墙,外面事情就不知道了;他坐在这个地方,像我们这个大楼一样,上面下面四周围他全看到了,极小的音声他也能听到,任何地方有什么气味他都能嗅到。那个意,作用更大,一切众生起心动念都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他心通,宿命通,他全都通了。所以这叫「十身互作」,这个作就是作用。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也没什么希奇,为什么?这是一切众生的本能,你本来就是这样的。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能力全部失掉?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那我们凡夫最担心的是什么?把这身体看得太重,身是我,没有这个身体怎么办?不知道没有身体全通了,有这个身体,身体好像牢笼一样,关在这里面,什么都受限制了。好像一个人,把你关在监牢狱里,你全受限制了。什么时候你能够超越这个牢笼,你能得大自在?十方世界,你有能力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想什么身你就能现什么身。前面讲意生身,那个意不是自己的意思,众生的意思。众生想佛来救我,你就现佛身;想观音菩萨,你就现观音菩萨身。想什么身就现什么身,随众生意思,真的是普贤菩萨所讲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有这个能力。所以无身能现一切身,有身什么身都不能现了。你说这个东西是要它好,还是不要好?这个道理要懂。佛法里面所说的句句是实话,都是讲真的,没有一桩事情是假的,没有一句话是假话。所以要看破世界,要看破自己的色身,把自己本来面目找到,这就对了。这些事情,我们凡夫听到很希奇,会问为什么?何以故?他为什么会六根能互用?我们为什么不能?下面说到:

  【证此大止妙观法力加持。得如是故。】

  『大止』就是前面的五止,『妙观』就是这个地方所讲的六观。大止是放下,妙观是看破。我们念佛堂堂主常讲的,放下身心世界。你真的把身心世界彻底放下了,身,心,世界是外面环境。这个放下是怎么放下?在身心世界里面,不再起心动念就彻底放下了。不执著,放下一部分;不分别,放下三分之二;不起心、不动念是完全放下。六根互用,这个现象要放下多少?给诸位说,阿罗汉就证得,也就是说,你只要把执著放下就得到了。不过他能量有限,有限也了不起。你看看,阿罗汉天眼能够见一千个银河系,这我们凡夫做不到的,今天地球上的科学家还没有办法看到一千个银河系,我们的科学仪器还做不到。阿罗汉看这一千个银河系如在眼前,能看得那么清楚。为什么如在眼前?因为空间没有了,空间没有,就没有远近,科学家还受时间空间限制不能突破。时间没有了,没有先后,阿罗汉这关也突破了,但是也不算很大,他能看到过去五百世,未来五百世,这在时间上讲,就是过去五百世、未来五百世当中没有障碍,没有先后;更远,他做不到了,那要菩萨才能做到。菩萨的等级很多,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是圆满。随著等级不同,他能量大小不一样,愈是高位次的,能量愈大。大概到登地菩萨,他们的能量就能够达到法界虚空界,跟佛的地位是相同,但是佛看得很清楚,他看得没有佛那么清楚,差别在此地。好像我们戴著太阳眼镜看东西,也看得很清楚,不戴眼镜看得更清楚,戴眼镜总有一点障碍。这是大止妙观法力加持。实在讲,本来如是,『得如是故』。底下给我们举例子:

  【经云。】

  这是佛在经上说的。

  【或以多身作一身。或以一身作多身。】

  这是化身。像《普门品》里面观世音菩萨所说的,千处祈求千处应,同时应,一处有很多人求菩萨,同时一处应;一时不同处所,众生求菩萨,他在一时是不同处所应,没有一处不应身。这就是十身互用,无论现什么身,必定具足圆满的功能,就是说,他圆满的智慧德相具足的,不会因为他示现的身不同,智慧德相就有差等,没有,没有差等,无论现什么身。像我们在《虚云老和尚年谱》,这个算是近代的,距离我们还不远。老和尚往生是在新中国建国之后,所以说他还不到五十年。老和尚朝五台山,在路上生病,遇到文殊菩萨化身,化身做为乞丐。那个乞丐的相,智慧德能相好跟毗卢遮那、跟阿弥陀佛、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形相不一样,能量具足。所以他能照顾老和尚,让老和尚很快几天病就好了,恢复健康了,继续去朝山。第二次生病的时候,他又来了,碰得那么巧,那是感应!一发心朝山就有感,菩萨就已经在那里关怀你,看你一路的状况,需要帮忙的时候,他就现身来了,这是虚老和尚没想到的。我们看了,这是真实的故事,这不是假的,重要的是自己要有信心。宇宙之间不可思议的事情太多太多了,科学能够证实的是太少太少了,这个一定要知道。

  自性是圆满的,是无量的,是无限的;科学技术是有限量的,为什么说它是有限的?因为只要在意识范围之内,就是有限的。意识能量很大,比科学高明多了,缘不到自性。佛在经上给我们讲第六意识,它的功能,对外能缘遍法界虚空界,对内能缘到阿赖耶,就是缘不到自性。这就是说明心见性不行,它是障碍,必须把它放下。所以放下身心,心就是阿赖耶,要把它放下,你才能见性;你不放下它,你见不了性,它是障碍。那我们晓得,阿赖耶是起心动念,末那是执著,意识是分别,佛说得很清楚,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你不能证得。所以说『一身』能『作多身』。大师在这个经上,这篇文章也是经,所举的例子,就是以自身作众生身、国土身、业报身、声闻身、缘觉身,他讲了十个身,就是此地讲的意思,一身作多身。

  【或以一身入多身。】

  这个『入多身』还有个现象,这是现在很多人知道的,附体。鬼神会附体,佛菩萨会不会?会,附体的时间,真的就是佛菩萨来了,他来办事的,事情办完了,他就走了。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这不是化身,化身是连身都没有了,这是附身。前面讲作器世界,国土身就是器世界,他能附在树木花草,让修行人功夫将要成熟还没有成熟的时候,看到自然现象豁然大悟,那是佛附在花草树木上。要不然你天天看它为什么不开悟?只有那一个时刻、一刹那之间,他悟入自性。入多身。

  【或以多身入一身。非一身没多身生。非多身没一身生。】

  『非』,不是,不是一个身没了,『多身生』,多身就生了,不是这样的,让你完全在不知不觉当中。所以诸佛菩萨照顾人,要晓得,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慈悲到极处,没有人能比,比父母照顾婴儿还周到。众生不知道感恩,还得要毁谤,不过诸佛菩萨,不管你不知道感恩,你毁谤他,他还是照顾你。绝不是你毁谤我,算了,不照顾你,没这个道理,为什么?性德。就像慈母对於自己的孩子一样,孩子不听话,背叛父母,不孝顺父母,父母永远记著他,永远想念他,永远是爱他的。他这里头有情识,但是佛法里头没有情识,佛法是什么?他一体,所以叫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无缘就是没有条件的,什么都说不上,他自然就是这样的,是一体。我左手这里又痒了,右手一定去帮助它,为什么帮助它?自然的,它要不要谈条件?没条件。

  所以你要见了性之后,你就跟佛菩萨一样,你晓得什么?情与无情跟自己是一体,这是讲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我们前面经常念过的;「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那个心是真心,是一个,智慧是一个,十力、四无畏都一样,统统是一样的,哪里有差别?差别是我们自己造孽,自己造成障碍,外头没有障碍,自己造成障碍。这个障碍是什么?这个障碍叫迷惑颠倒,从迷惑里面起分别、起执著,随顺自己的烦恼去造作,烦恼就是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这个问题出来了。要晓得,这个东西自性里头没有!你自性是多么可爱,是多么值得人尊敬的,你是清净的,你是平等的,你是慈悲的,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真正明白了,哪有不痛哭流涕忏悔不已。

  明白了,什么叫学佛?改过自新叫学佛。这六观里,教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看宇宙、看众生。特别是在宇宙人生里面,在日常生活当中,体验到他跟我是一体,一丝毫差别都没有,只有迷悟不同。看到众生迷,就想到自己迷,我们自己很不容易看到自己的过失,但是很容易看到别人的过失。真正修行人,看到别人过失就是看到自己过失,我们能原谅自己,那就会原谅别人,这就是修行。我们责备别人就是责备自己,就在造业;这个造业里面还起副作用,连带的作用,这个副作用是什么?是冤冤相报。我迷他也迷,迷他就有报复,有一个觉悟了,报复就没有了。为什么?觉悟的人他不计较了,他明白了。两个都不觉悟,麻烦可大了。这些现象是:

  【皆由深定力。故得有如是。或以异境入定同境起。或以同境入定异境起。或以一身入定多身起。或以多身入定一身起。】

  这些现象,世尊在大乘经上常讲,我们也读得很多。『境』是境界,『异境』是不同的境界。『入定』,我们换个名词大家就好懂,放下,入定就是放下。《金刚经》上有一句名言,六祖从这句开悟的,「应无所住」就是入定;「而生其心」就是起定,就是出定,就是此地『同境起』,「起」就是而生其心。起什么?起作用了,可见得他入定不是没有作用的,入定有作用的。入定要没有作用,这个定是死定,既不能自利,也不能利他,这个定有什么用?定是活的。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像释迦牟尼佛这个好例子、好榜样。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在世间,从示现出胎,母亲生下来到入般涅盘,我们中国人讲八十岁,外国人算实足年龄七十九岁。他这七十九岁当中,是不是在定中?是的。他起不起作用?起作用。你看参学、示现开悟、讲经教学帮助众生,每天接触大众忙得不亦乐乎,都在定中。什么是在定中?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著,他没有起心动念,这就是大定,自性本定。所有一切境界,他从来没有受境界的干扰,境界不能干扰他,这是大定。他能在一切境界里面帮助众生,教导大家断恶修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这是起作用。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对的,这是完全随顺性德。

  六道凡夫做不到,做不到是迷了,迷了自性,迷了自性就被境界转了。见到一个好人,你对他很好,喜欢,你被他转了;见到一个恶人,这个人很坏,我要远离他,被境界转了。佛与大菩萨,连阿罗汉不如是,他一样的,好人也要帮助你提升觉悟,坏人帮助你回头。人是好人,还是迷在世法里头,帮助他破迷开悟,恶人帮助他转恶为善,你怎么能舍弃他?我转不了他,没错,你是转不了,为什么?你被境界转,你怎么能转境界。《楞严》里面说得很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所以你自己必须有功夫,不被外境所转,你就有能力转境界。譬如,你看到这个人气冲冲的来想破坏道场的,他不是信佛的,他是要来找麻烦的,样子很傲慢,说话理都不理人。可是我们跟他一接触,彬彬有礼,我们对他态度非常谦和,他想发作发不出;到最后离开,态度就软下来了。所以要有智慧,那就是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接待,当下就感化他。纵然他烦恼很重,他发作。发作,我们安安静静的听,不去跟他辩驳,我们接受;等到他发作完了,心平气和的时候,才跟他谈话。他心浮气躁的时候,一句话都不要说。

  我在早年亲近章嘉大师,章嘉大师这个功夫了不起,你在心浮气躁,他不跟你讲话,他和颜悦色,给那个磁场让你去感受。你进入他的磁场,他的住宅,他的客厅,你会感到非常温暖,非常安详,就是不说话也喜欢在这里多坐几分钟,他有这个摄受力,就感受磁场。到自己心地平静下来了,你意念能集中了,他才跟你说话,跟你寒喧,问你最近生活怎么样,精神怎么样,工作怎么样,寒喧这些,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心神不定,不问你。我们接触世界很多和平组织跟和平会议,如果这些调和的人都能像章嘉大师这个心态,我相信很多冲突自然就化解了。冲突的人心都不平,你也心不平,你怎么能解决。你去调停是增长他们冲突的气氛,那不是解决的办法。所以这是讲境界里头怎么入定、怎么起定。

  『同境入定』,不同境界起定,在不同境界里起作用。这个例子也很多。同一个境界,譬如在大会当中;不同的境界,散会之后,各个回去。我们这个讲堂也是一样,我们大家在此地一块学习,同境,每个人有所感悟;你回去之后,面对的也就解决很多问题,不同境界里头它起作用。『一身入定多身起』,佛菩萨他真的能做到,他的智慧神通道力确实能够加持,以自己一身能够加持许多众生,起作用。『多身入定』,我们常讲诸佛菩萨的加持,加持在一个人身上,起作用。我们怎么学法?我们学相似的,相似它也管用!我们以自己的智慧德行能量加持给众生,只要你的心念能专注,你专想,他会感受。在什么时候有明显感受?他在心地清净的时候感受就特别强,他心很乱,那感受力量就很差。

  我们同时接触外面许多的能量,这能量从哪里来的?志同道合,我们学佛的人决定得到佛菩萨能量加持。所以心愈清净,你的心跟佛心相同,愿跟佛愿相同,行跟佛行相同,这个加持的效果就特别显著。我们一般人加持,哪有不加持的道理,但是加持不得受用,什么原因?我们跟他相反的,我们的愿搞自私自利,搞名闻利养,心愿行跟佛菩萨都不一样,他虽然加,加不上,你不得受用,你自己有抗拒、有排斥,道理在此地。

  我们现在学佛都知道,尤其这些年来,许多人有鬼神、佛菩萨加持的,传递很多信息。这些信息我讲过很多,可以做参考,可不能信它。孔夫子讲得好,「敬鬼神而远之」,鬼神有没有?有,要尊敬他,因为他也是凡夫,他没开悟。他传递给我们的讯息,值得做参考;他教我们怎么做怎么做,那要想想,不能完全依他的,最好是依佛在经典上指导的原理原则去做,就没错。你完全依靠他,那你就不信佛了,你就信鬼神了,这就上了大当。鬼神有没有骗人的?有;有没有害人的?有。也有帮助人的,他里头也有善也有恶,这不能不知道。你不知道,没有深入经藏,没有在佛法里头有戒定慧三学的功夫,接触鬼神的时候,大概是弊多利少,这肯定的。我初学,章嘉大师连这个事情都教给我了。清朝亡国就亡在信鬼神,这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她不相信佛菩萨教诲,不相信圣贤教诲,慈禧太后。本来清朝宫廷,可以说自开国以来,都是请儒释道三家这些高僧大德在宫廷里面讲经教学,皇上带著后妃文武百官都来学习,这个制度是被慈禧废除了。把宫廷里面的教学废弃,改成扶鸾,她驾乩扶鸾,国家有什么重大问题,都在乩坛上请示乩坛上的佛菩萨,那个佛菩萨多半是鬼神冒充的,不是真的。所以听鬼神就亡国了。我们重视、感激鬼神传递的信息,我们有智慧判断,我们用佛法来解决问题。我们行得正,就不怕邪,我们心里有邪,会跟著他一道走,那就错了。这不可以不知道的。

  所以佛弟子必须不能离开佛陀,佛陀在哪里?经典所在之处就是佛菩萨所在之处,展开经卷读诵经典,就是接受佛菩萨教诲。我们今天展开「妄尽还源观」,就是接受贤首大师的开示,贤首大师的开示是根据《华严经》的,不会有错。我们这样做,鬼神尊敬,鬼神跟我们接触是正面的,不是负面的。他是来求超度,他是来帮助弘法利生的,是来做榜样给我们人看的。他也在积功累德,是好事,不是坏事,我们要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这些都叫做「多身入一镜像观」。下面我们看末后的一段,这是第六段的最后一段:

  【六者。主伴互现帝网观。】

  我们先把底下的文念一段:

  【谓以自为主。望他为伴。或以一法为主。一切法为伴。或以一身为主。一切身为伴。随举一法即主伴齐收。重重无尽。此表法性重重影现。一切事中皆悉无尽。亦是悲智重重无尽也。】

  这是一段文。我们先说比喻,『帝网』,网是罗网,帝是忉利天主,我们中国人叫玉皇大帝。他宫殿里面有罗网,这个罗网是庄严具,它也有作用,现在很少人见到。在中国,好像我没有注意到,皇宫里头也许有;日本常见,在日本大的佛教寺院,他们的建筑依旧保存著中国的古建筑,这是日本人很可爱的地方,保存得很好。你进到大殿,看到大殿上面铜丝编的,那个就叫网,叫罗网。它那个是做什么用处?因为雕梁画栋都是最高的艺术品,这个梁常常小鸟会去做窝,他编这个网鸟不能进去,人可以在外面欣赏、看到,鸟雀飞不进去,它是保护的作用,保护艺术品的这种作用。忉利天宫有,但是忉利天宫的网就非常美,它不是铜丝的,它那是用七宝编成的。而且每个网从交叉的地方都系的有宝珠,这宝珠有光,光光互照,非常的美观。所以佛讲经常常举忉利天宫里面的罗网,它是互相,就像许许多多的珠它互相照的时候,那里面就美不胜收,形容『主伴互现』。显示法界重重无尽,没有边际的,问为什么?没有理由,法性本来就是这样的。这是自性的性德,本来就是这样的。没有说哪个创造,哪个发明,哪个主宰,没有,这是性德。

  底下讲主伴,主伴一定要知道,平等的。所以佛家讲一个是主,它这个一不是独一,它是任一,任何一个人都是主,任何一个人都是伴。这里举的例子很好,『以自为主』,这是平常人第一个概念,我是主,我身外之物都是伴。伴是什么?我所受用的,有人事环境,有物质环境,大自然的环境。所以我们『望他』,这个「他」有人、有事、有物,统统是伴。每个人都是如此,你是以你为主,我是你的伴,所以我们大家在一起是互为主伴,人人都是主,人人都是伴。在大会当中,我们现在讲有主席,主席不是一个人,是轮流做的,谁上台,在台上的他就是主。像是我们有个专题发表的会,会有很多人上台发言,时间虽然不长,一个人讲五分钟、十分钟,他上台他是主,其他都是他的听众,都是他的伴。他下台,另一个人上台,那个是主,他也是他的伴。所以先要把主伴这个定义搞清楚,人人都是主,人人都是伴。这是以人说的。

  再以法,『以一法为主,一切法为伴』,佛法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我学哪一法,这一法是主,是我主修的,其他一切法门是我的参考,是我助修的,帮助我成就这一门的,这就对了。你要搞两个主,问题就来了,你就学不成,宾主这个道理要懂得。我们今天是用什么为主?一心信愿念佛为主,《华严经》呢?《华严经》是伴。为什么要一心信愿念佛?这里头的道理,这里面的事相,《华严经》讲得清楚。又何况古来大德早就给我们介绍了,说《华严经》就是大本《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古大德把这三部经看成一部经。所谓大小,大是讲得详细,经文很长,讲得详细;小是讲得很简略,内容没有差别,讲它的纲要,为什么?便利修行。

  修行不外乎止观,观就是观想,教我们不要胡思乱想。想什么?《弥陀经》讲得简单,常常想到西方极乐世界,用最简单的,宝池德水,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他们每天的工作,听本师阿弥陀佛上课教学,同时,他可以分身,可以分无量无边身到十方世界去供养诸佛听经闻法。身没有离开阿弥陀佛的讲堂,去的是分身去的,你常常想这个境界。在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远近距离,为什么?时间、空间全突破了。一时能在遍法界虚空界现身,同时又能跟十方法界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你都有应,丝毫障碍都没有,这是什么?圆满性德自然流露。想想这样的地方,我们不去,我们还要在这里受罪吗?这个地方过再好的生活都是受罪,为什么?你拘束在一处,你要是放下之后,你的活动空间是遍法界虚空界。我们今天为了这个身体可麻烦了,为了这个身体怎么样?你离不开地球,地球是个笼子,你关在这里头,你出不去;你能把这个身体放下,你就出了这个笼子。可是出离不是放下这个身,是放下念头,不执著这个身。如果你放下了,还执著这个身,你又回来再去找个身,你还是出不去。必须把这个身的念头放下,那就是观世音菩萨讲的「照见五蕴皆空」,那真放下了,你得大自在了。

  今天说遍游全世界有什么意思,才这一个小小星球。我们这里好像还有一张照片,这是美国太空总署提供的,能看得见,你看当中一道光,光当中有个蓝的点,这个点就是地球。这是在什么地方照的?我们的太空船,距离我们地球四十亿英哩,算英哩,四十亿英哩之外,那个照相机对著地球照了这么一张,你看看小星星。宇宙太大!这地球上不好玩,去游宇宙多快乐、多自在。我们人要想游宇宙,现在没有交通工具,做不到。我们如果把身体舍弃就做到了。那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下下品往生,你每天都是游览宇宙,而且宇宙是没有止境,你可以一时遍到,而且重重无尽。刚才讲了,微尘里面有宇宙,微尘里面有微尘,那个微尘里头还有宇宙,重重无尽,这是宇宙的奥妙。这个奥妙就是我们还源论前面讲的华严奥旨,你得大自在,一切都是现成的,只要放下,於学不学没什么多大关系。这是六祖大师开悟之后在《坛经》上说的,他给我们作见证。释迦牟尼佛学了十二年,能大师没学,一天都没学过。所以放下重要,要把烦恼习气统统放下。

  实在放不下,天天跟佛菩萨在一起,确实古时候寺院庵堂真的是佛菩萨的道场,进入这个地方跟佛菩萨气分就接上了,为什么?每个寺院都是讲经的道场,都是教学的道场,都是修行的道场,修行就是真干。道场里面有念佛堂,有禅堂,有法堂,它堂口很多,喜欢修什么法门,你就进哪个教室,佛家叫堂口,现在叫教室,学你喜欢学的东西。初学,就是你智慧没有开,要以修定为主;智慧开了,才可以广学多闻。智慧没有开,一定是一门深入,因为一门就容易得定,定生慧,慧开之后,广学多闻。

  学习的目标是不断提升自己的灵性,我们讲菩萨的位次,从十信提升到十住,从十住提升到十行,从十行提升到十回向,要往上提升。自己业障太重,提不上去,又怕堕落,那佛有方便法门,教你横出三界,一心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这个方法妙绝了。古大德有一首偈子,我今天写出来了,「横出三界少人知,易修易往勿狐疑,尘垢未除求解脱,一心信愿念弥陀」,你只要真正能一心信愿念弥陀就行了。这首偈我们放在我们学会,大家可以看看,这是一生成就的捷径,比那个提升还要快、还要稳当。最重要的就是真信,不能有丝毫怀疑,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没有一个不成就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