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 (第四十二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二集)  2008/8/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46-004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最后一段,第六,「起六观」,我们看第五小段:

  「多身入一镜像观」,这一小段给我们讲应化自在。在《华严经》初住菩萨往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有这个功能,或者我们说是能力,他都能做得到,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所说的三十二应。我们看贤首大师的开示:

  【即事事无碍法界也。】

  通常我们学佛的同学都知道,清凉大师在这部大经里面给我们讲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事事无碍是什么样子?在这一小节要给我们举例子来说明事事无碍的真相。

  【谓毗卢遮那十身互用无有障碍也。】

  下面大师引用经文来说明。

  【经云。或以自身。作众生身。国土身。业报身。】

  我们一句一句来介绍。『自身』是法身菩萨的报身,或者是毗卢遮那如来的报身,这是自身,也是住实报庄严土。在大乘教里面,也是《华严经》上所说的,就是一般所说的十种身里面的相好庄严身。大乘经教里我们常常读到「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是把妄想分别执著都放下,就证得了。在四土里面,这个位子是实报庄严土,大乘教里面也说,这一尊报身佛,或者是说法身菩萨都可以。我们在大回向里念到的「微尘相海身」,微尘就说不尽的,换句话说,也就是世尊常常所说的圆满报身,圆满就是没有一丝毫缺陷、没有欠缺。佛在《华严经.出现品》里面跟我们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句话就是给我们说明,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本来成佛,智慧圆满、德能圆满、相好圆满,报身是相好,报土也是相好,报土是实报庄严土,微尘相海身。

  在这个地方贤首国师引经里面所说的自身,「或以自身」,自身在什么地方度众生?当然是在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是报身如来。报身如来在《华严经》上不叫毗卢遮那,叫卢舍那。毗卢遮那的意思是遍一切处,那是法身,毗卢遮那是究竟圆满佛,究竟圆满是说法身,不是报身,这后面会讲到。从法身现起报身,这是报身如来,在实报庄严土里面教化众生。实报庄严土里面,众生是什么人?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因为这些人虽然是妄想分别执著都断了,但是清凉大师给我们说明白了,为什么还有四十一个阶级?这四十一个阶级就是无始无明习气犹存。这个习气多寡不一样,习气多的,地位就低;习气很薄的,地位就高。我们也知道这个习气不碍事,习气也没有办法断,只有长时间让它自然消失。所以实报庄严土的菩萨们,他们修什么?他们是无功用道,古人讲此处用不得力,为什么?他没有起心动念,所以他是随其自然,任运的,时间久了,习气自然就没有了。在这里面他做什么?他起作用确实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所以诸位一定要知道,他们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里会有分别、会有执著?统统没有!但是他有相,有相就是他有微细的无始无明习气。所以他有相,他不是常寂光,他是实报庄严土,从常寂光里变现出实报庄严土。实报土就是寂光土所现的相,起作用就是与十法界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他自自然然就有应。虽然有应,应也没有起心动念过,所以是自然的,这点比较难懂。无功用行,他怎么会起心动念?不起心动念,这就是自然的。所以,以自身在报土里面帮助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是以自身。

  底下一句说『作众生身』,这句是讲有情身。这个众生指谁?指十法界的有情众生,作这种身,也就是世尊在大乘教里面跟我们所讲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身得度的「应」是感应的应,不是说应该用什么身我就用什么身;应该用什么身我就用什么身,你想想看这里头有没有起心动念、有没有分别执著?执著没有,分别应该有。所以这个应不是这个意思,这个应是感应的应,不可以作应该不应该讲,是感应,众生有感他自然就应。确实就跟日本江本博士水实验一样,你看我们有心去感,对著这杯水我起个念头,我喜欢你、我爱你,起这个念头,我感谢你,你看水的结晶,反应的结晶就很美;我讨厌你、我不喜欢你,这个讯息它接受之后,它的反应就很丑陋。你看看水是矿物,它有没有分别?它有没有执著?它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没有,为什么会?这就是自然的,是这种应,众生有感,它就有应。我们感,众生有分别,甚至於有执著、有起心动念,菩萨没有。这个地方讲菩萨是讲法身菩萨,或者称诸佛如来,《金刚经》上讲的「诸佛」,他没有起心动念,他自自然然的。在古时候,佛说这个地方很难懂,佛用钟磬做比喻、用鼓做比喻,这个都大家知道的。钟鼓自古以来就有,你敲它就响,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你敲是感,它响的声音是应,声音大小是你敲得轻、敲得重。我们敲的人有意去敲它,它的反应是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佛用这个比喻来说明诸佛菩萨跟十法界众生感应道交,因为十法界,就是十法界里面的佛,他分别执著没有了,但是他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有感,佛没有起心动念来应,是这么个道理。

  十法界的众生心不一样,十法界众生的身也不一样,无量无边身!同时感,佛就同时应,应在每个众生的境界里面各个不相同,同时以无量无边身接引大众。他可以在同时同处现各种不同的身,也可以在同时异处,同时不是在一个地方,十法界都有众生感,他同时十法界统统都有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有情身分。应以佛身得度现佛身,应以菩萨身得度现菩萨身,应以天人得度他就现天人身、现天王身、现天大将军身,三十二应里面举出几个例子,要是细说,细说说不尽,太多了!也有现童男童女身,甚至於现乞丐的身分。这有情,有情还包括动物,还包括鬼王。像我在前面跟诸位提过的朱镜宙老居士,朱老居士年轻学科学,以后在政府机关服务。抗战期间做四川、西康税务局的局长,抗战胜利之后,他做浙江财政厅厅长。我认识他老人家,那时候六十八岁,我才二十六岁。他告诉我学佛的因缘是在抗战期间,他住在重庆,晚上跟朋友们打麻将,打到深夜才散场,这回去。回去在路上,那时候步行,虽然有路灯,那个路灯很暗,这是我们在抗战期间知道的,那个路灯大概是四十烛光的灯泡,很远才有一个,路灯不亮。深夜他回家,他看到前面有个女人走在他前面,也无所谓。这样子走差不多走了半个小时,他忽然想起来,他说夜这么深了,怎么会一个女人出来走夜路?这个念头一动,他就寒毛直竖,仔细往前面看,这个女人有上身没有下身,他就知道不对了,再一会儿就没有了,就看不见了。他真正学佛是从这里起的,亲自看到的,不是假的,而且时间很长,不是眼花,他相信了,真有!他告诉我,这可能是观世音菩萨示现的,来接引他入佛门。他对佛门里面这些理事、掌故他知道得很多,他就是不相信,这下相信了。现身这是感应,他到这个时候,菩萨就现这样的身让他看见,看那么长的时间,信心生起来了,讲得通,不是讲不通。作众生身。

  底下一句作『国土身』,国土是什么?是依报,前面众生身是正报,国土身是依报。这现什么?树木花草、山河大地,现这种现象,让你接触到之后豁然大悟。古人参禅将悟未悟的时候,下雨,听到雨打到芭蕉的声音,雨打芭蕉他在听,听,他开悟了。平常雨打芭蕉,他为什么不开悟?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开悟?此时此处此刻的雨打芭蕉跟平常不一样,佛菩萨在做示现,在接引众生,在帮助你悟入,能现这种身相。所以佛在《华严》里面才讲到,「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整个宇宙它是一体的。所以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样的缘分成熟,帮助你成熟,成熟你的信心,成熟你的愿力,成熟你的契入,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不定是什么样的状况。我们用一句俗话来说,众生跟佛菩萨的默契不可思议,到时候真的是佛菩萨一加持,你就功德成就了。这两句是总说,有情身跟无情身。

  下面再跟我们举的,他也是举十种身,『业报身』。这个例子,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现在世间,他也投胎,他也有父母,母亲也十个月怀胎生下他,这是现什么身?业报身,跟我们世间凡夫没有两样,我们是父母所生的,是业报身,释迦牟尼佛也是父母所生。许多祖师大德也都是现这个身,祖师大德里头无论出家、在家,我们在《高僧传》里面看到的,《居士传》、《善女人传》里面确实有不少是古佛再来、菩萨再来,他现的这个身。虚云老和尚朝五台山生病的时候,路上生病遇到一个乞丐文吉,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他现的那个相是业报身,乞丐。在中国示现的,历史上记载很多,国清寺的寒山、拾得、丰干和尚,不都是示现的业报身吗?跟我们一般人没两样。六祖惠能大师肯定是古佛再来,哪有那么容易的一下就一时顿超?这是再来人,不是普通人,他示现的也是业报身。所以这个身,是在我们娑婆世界南赡部洲,这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地球,在我们地球上所示现的业报,示现这种身。如来的应身或者是化身,是业报这种形相。

  我们凡夫得人身是业力主宰著,佛说一个人两种业主宰你的一生,第一种叫引业,引导你到世间来受生,我们一般讲来投胎。引导你到哪一家去,这个父母跟你过去生中有缘,没有缘你找不到,有缘你就会找到。这个缘有四种,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这四种缘。没有这四种缘见不到,人在中阴的时候看不到;中阴时候看到有缘,他就看到光,他就向那个光接近,没有缘就没有光。所以,是报恩来的,我们一般讲孝子贤孙,好孩子,他不会学坏;如果是报怨的,来报仇的,那个麻烦大了。你怎么样教他好,为什么?他有冤仇,你对他很好,他会减轻一点。所以教育非常重要,如果他接受佛的教育、圣贤教育,把过去冤仇化解。少数、很少数怨恨太深,他不肯接受,那个麻烦就大。毕竟在恩怨报复里面来讲,教育产生很大的作用,伦理教育、因果教育、佛陀的教育确实能化解怨结。这个怨结要是不化解,麻烦!小,是你家庭里面常常遭遇不幸,这事情很多,就在我们眼前。一家不和,生活很痛苦,或者常常有病痛,或者常常遇到一些灾难,不是没有原因,统统都有原因。因果经论里面讲的,欠命要还命,欠债要还钱,「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连伊斯兰教里面,六信里面,信前定。信前定要往深处讲,像佛经里面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前定的,这是本性里头本有的。换句话说,你要是这一生当中得人身遇到佛法,你可能成佛,不是不可能。为什么?因为你本来是佛,你只要走成佛之道,妄尽还源这就成了。

  而妄尽,把妄放下来,佛在经教上常常教导我们,虚妄是太多了,无量无边,归纳为三大类:妄想、分别、执著,就全包括了,一切虚妄总不外乎这三大类。你看看,放下执著你就证阿罗汉果,六道就没有了,你超越六道。在六道也不碍事,为什么?你没有分别,不碍事了,阿罗汉。在这个位子上,佛经里有个名称叫「有余依涅盘」,为什么?你证得了,确实不再有执著的念头,但是身体还在、寿命还在,你能够帮助众生,帮助自己再向上提升。如果对一切法不分别,就更高了,你是菩萨。身体在,叫有余依涅盘;不要身体了,走了,叫无余依。你看看他也不要身体了,他到哪里去?阿罗汉他就到十法界四圣法界阿罗汉道去,菩萨他就到菩萨道去,十法界。声闻法界是阿罗汉,菩萨法界这是菩萨,他到那里去,他不在这里了。证得,还有寿命,不急著要走,这有余依。他为什么不急著要走?这个地方还有有缘的众生,他可以帮助。所以证得果位之后,阿罗汉就是证果的人,他住在这个世间为什么?就是为度众生,他不是为自己。有缘,就是众生对他能信,他教化众生的时候他能解,能信能解这是有缘众生。

  众生是不是能得度,得要靠他自己后面的、后续的,他要能行、能证他就得度;他不能依教奉行,他不能够证果。所以佛菩萨、罗汉帮助他信解,阿赖耶里面种了佛的种子,而且什么?一定帮他提升,成就呢?成就是来生后世他才能成就。这桩事,成就这个事情,开悟证果这个事情,佛菩萨不能帮助,佛菩萨只能劝导你,肯不肯干是自己。所以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我们一定要晓得,都是自己成就的,没有一个是别人帮助你成就的,没这个话。在四种缘里面佛讲得很清楚,佛只能做到一种,就是增上缘。亲因缘你有,一切众生都有,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都有十法界的种子,所以亲因缘大家都有,这平等的。可是有强弱不等,为什么?你过去生中曾经学过,那个种子力量就强;过去生中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个种子很弱。种子也是生生世世不断的在薰修,薰修成为坚强有力,这一生当中一接触他就相信、他就喜爱,他能理解,也肯干。干得彻不彻底又是个问题,为什么?他还有烦恼种子来干扰他,外面还有外缘,外缘来诱惑他,这个外缘诱惑,这是魔;正面的,帮助他走向佛道的,这是佛。所以佛跟魔都算是外缘,都是增上缘,完全看你自己的善根、习气。

  所以这个也不是勉强,世出世法圣贤的成就不是一桩容易事情,没有人能够设计,没有人能够在当中主导,没有,完全靠自己,自觉。也正因为这么一个事实真相,我们才肯定,众生要想成佛,他自己有坚定的信心,他一生决定可以做得到。他有能力抗拒外面境界的诱惑,这就讲的魔,四种魔。四种魔里面第一个是烦恼,烦恼最严重的是欲望。你要能把欲望放下,把你的贪爱放下,世出世间一切法再没有贪爱、再没有留恋了,你这关就突破了。第二关是五阴魔,五阴魔是身体,你能不能把身体放下?烦恼魔是世界,身心世界,身心是五阴魔。身是色,心是受想行识,你把这两个放下。只要这两个放下,后面就没有问题,死魔就不怕。凡夫怕这个,你有烦恼又有五阴,这个死就很麻烦,为什么?它不能让你继续修行,死了之后你再投胎再回来,至少要耽误二十年,一下就中断二十年。二十年再得人身、再遇到佛法、再接著干,总是差一大截,从头再来。所以最后一个增上缘,佛对我们是增上缘,这个一定要懂得,必须前面三个条件具足,佛才加持得上,佛帮助你才帮得上,他才能现身,才能给你说法,才能给你表演,让你接触到之后你有所省悟,你回头了,是这么个道理。所以讲业报,就包括六道凡夫,天、人、畜生、饿鬼,地狱是不会现的,会现这种身。现在实在讲,现在也现地狱,你看看重大的灾难,我们看到那个情形会联想这是人间地狱,残酷的战争、动乱,严重的天灾,有时候也能让我们看到地狱现前。下面:

  【声闻身。】

  『声闻』是阿罗汉,罗汉应现在我们世间多!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的常随弟子,经上记载的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些人里面很多是古佛再来。佛把他们的身分说出来了,我们才知道,舍利弗、目犍连、迦叶、须菩提都是古佛再来。佛说出之后,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佛法是平等的,真的像唱戏一样,所谓「一佛出世,千佛拥护」。唱一台戏,你唱主角,主角只有一个人,这一次释迦牟尼佛来示现成佛,他老人家唱主角,另外有很多,甚至於释迦牟尼佛的老师也来登台,唱配角,这台戏才能唱得成。真的,舞台上表演确实是这样的,学生唱主角,老师跑龙套,担任配角,那是他老师,后台是他老师,前台呢?前台是他当差的。平等法!《华严经》里面讲的主伴圆融,主就是主角,伴是配角。主不是唯一的主,佛法里面一个主,其余都是伴,这一个是任一,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主,任何一个人都是伴,真平等!在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是主,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主。你看我们供佛,我们供三尊佛,三尊佛当中是主,释迦牟尼佛,旁边,你看药师佛、阿弥陀佛供旁边。为什么?他到这里来他是客人,他是伴,他不是主。如果这三个人在极乐世界,一定是阿弥陀佛在当中,释迦、药师是站在两边;到琉璃世界,药师佛是主,释迦跟弥陀都在两边,这有宾主之分。

  所以声闻,以声闻身出现的太多了,释迦牟尼佛那一群都是声闻,都是阿罗汉。在我们中国最著名的,大家都晓得的,实在讲是受小说宣传的影响,济公,宋朝时候道济法师,阿罗汉,这大家晓得的,声闻身。大家不知道的,多!我初学讲经的时候,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我们在研究教理,因为佛的经教都是从印度梵文翻成中国文,这个翻译能可靠吗?会不会翻错?现在我们一篇文章,我们找这些翻译的,外国的翻译,翻成外文的,总不能把意思翻得很圆满,我们有这个经验。从这一点来看,这个经验来看,佛经怎么能够翻得那么圆满?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是个梵文本,你看不同的人翻译的它就不一样。《金刚经》有六种翻译本,《大藏经》上都有,你打开来,六种翻译,里面的意思大同小异,我们现在中国人喜欢读的是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本。《弥陀经》两种译本,我们用罗什大师的,玄奘大师也有译本,但是很少人看见,很少人念。不一样!我们怎样能够相信?好在释迦牟尼佛知道我们后世有这种状况,他就先说了,学佛要依靠经典,怎么依靠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这就给我们解释了。你翻译可以,只要把意思翻出来,言语没有关系,长一点、短一点、深一点、浅一点都不要紧,只要意思翻对了。有这么一个原则指导。

  过去这些译经人行吗?李老师告诉我,过去译场参加翻译的不是普通人,无论是在家、出家都证果。李老师给我讲,至少都是三果以上参加译场的,三果是阿那含,四果是阿罗汉。结集经藏五百罗汉,那五百罗汉里面有古佛再来的、有菩萨再来的,结集没有错误。在中国翻译的时候,这些译经的人里头有古佛来的,你看看我们所知道的,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永明延寿大师是阿弥陀再来的,傅大士是在家居士,弥勒菩萨再来的,化身来的。所以,中国人确实要有信心,要肯定自己。我们这一生不行,我们祖宗有德,感得诸佛菩萨在中国出现,以种种不同的身分来赞扬佛法、参与佛法的翻译工作,所以中国经典翻得这么好!我早年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是方老师把佛法介绍给我的,方老师也给我谈到经典翻译的这桩事情。我向他请教,因为我怀疑经典翻译真能靠得住吗?方老师告诉我,他说现代的中国人丧失民族的自信心,所以才过这么痛苦的日子,从前中国人可了不起!我是一个机缘,就是大量的梵文经典翻到中国之后,翻译出来之后,梵文的原文为什么没有保存下来?我提出这么个问题问方老师。方老师给我讲的,他说那时候翻出来之后,中国人确实很自豪,意思决定没有错误,而且文字比梵文还要美,可以说学佛就念中国翻译的经典就够了,它可以取代梵文,可以不需要再用梵文。这么样的自豪,哪里像现在中国人对自己一点信心都没有。这是方老师告诉我的。对於译经上的问题,是我请教李老师的。李老师告诉我,参与译场的,有古佛再来、有菩萨再来、有大量的声闻,就是三果以上。这是李老师告诉我的。所以他翻得这么好,文、义都美,原来的梵文经典就不重视了,没有好好的收存把它保存起来,这是很可惜的。听到方东美先生的话,中国人自信心太强了。这是示现的声闻身,很多。下面讲:

  【缘觉身。】

  『缘觉』是辟支佛,也属於小乘。有时候在佛法讲三乘:大乘、中乘、小乘,中乘就是缘觉。缘觉也翻作独觉,比阿罗汉聪明。缘觉是接受释迦牟尼佛,就是接受佛说十二因缘而悟入的,所以叫缘觉;阿罗汉是听佛讲四谛苦集灭道而悟入,所以叫声闻。阿罗汉的意思,这是梵文,意思叫无学,阿翻作无,罗汉就是学。在小乘里面他毕业了,见思烦恼他断掉了,脱离六道轮回,这是一个小的成就。有不少人他达到这个境界他就满足,他不想再往上提升,他觉得已经很好了,六道是苦海,总算是脱离了。所以他们脱离六道之后,世尊就责备他,再把他敲醒,希望他向上提升,希望他回小向大,发菩提心归到大乘,那就有大成就。一般阿罗汉,实在讲阿罗汉会不会回头?肯定会回头,只是时间有早晚不一样。有根性利的,他很快就回头;最迟,释迦牟尼佛说二万大劫,二万大劫之后他肯定会回头。可是缘觉,缘觉比他聪明,缘觉是一万大劫,所以缘觉回头比阿罗汉容易,比阿罗汉快。

  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佛陀在世的时候,这种身分很多,我们知道这里面很多佛菩萨应化来的。应以声闻身得度就现声闻身,应以缘觉身得度他就现缘觉身。众生根性不相同,应以什么身都是众生他们的事情,这与过去世生生世世学习有关系。过去世如果生生世世学小乘的,一遇到小乘他就很欢喜,遇到大乘摇头,他不能接受、不能相信。那就是过去生中曾经学过,学过不只一次。有这样根性的人,缘要是成熟了,能信能解,他虽然没有求佛加持他,只要他有这种能量,他就有感,所谓冥感,自己没有求;显应,佛菩萨就现缘觉身来帮助他、来度他。也就是说,你的条件够了、缘分到了,可以向上提升了,真正是佛家所讲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真的帮助你。下面一句:

  【菩萨身。】

  中国这个地区众生的根性是大乘,他不是小乘。为什么中国是大乘根性?我们可以这样说法,这是中国老祖宗世世代代教出来的。你看小乘,他们偏重在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偏重在这些;中国,佛法没到中国来,中国至少有二千到三千年,我们老祖宗就教这些东西,而且教得好。中国教育的原点就是伦理里面的「父子有亲」,亲爱的教育,现在人讲爱的教育,中国几千年来确实是爱的教育。而且在哲学这方面有相当高的水平,心量大。从父子的亲爱,中国教育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怎样把这个亲爱永远保持,在你一生当中不会变质,那你教育成功了,父慈子孝不会变质。第二个目标是要把这种爱发扬光大,父子之爱,你知道爱父母,把它扩大到爱兄弟、爱族群、爱你的祖父母、爱亲戚、爱朋友、爱邻里乡党,再推出去,爱社会、爱国家、爱人类。「凡是人,皆须爱」,为什么?「天同覆,地同载」,你看看中国人是这样的心量。我们头上顶的是青天,脚下踩的是大地,不管你是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国家,我们共同在一个天地之下,怎么能不爱?这个思想就接近大乘,所以大乘教传到中国来,中国人非常欢迎。

  佛法建立在孝亲尊师的基础上,所以佛法是师道,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中国的孝道太厚了,这一块是德土,伦理道德的土壤是孝道。佛法也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你看「净业三福」,佛讲的,第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所以,十善业在印度普遍的展开是小乘,三千威仪,十善业展开是三千威仪;在中国大乘教里面一展开,八万细行。八万是讲整数,实际上多少?八万四千细行,在中国开花结果了。所以中国出家的菩萨多,在家的菩萨不少,我们看看《居士传》、看《善女人传》,在家的二众,男众、女众,菩萨多!

  弘宗演教,净土宗里面尤其是多。慧远大师在东晋时代,在庐山建东林念佛堂,他老人家建东林念佛堂,就是出家、在家都有,所以他的道场不是纯粹出家人道场,里面不少居士在里头。一百二十三个人,这念佛堂的,大家有共同的愿望,真的叫见和同解。那时候我们净土经典只有一部《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跟《观无量寿经》都还没有翻出来,这最早的时候,那时候三经只有一部经,《无量寿经》。就是依这一部经,一句佛号,大家有志一同,在一块共修,求生净土。真的满愿了,一百二十三个人个个成就。先往生的随同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后往生的,来接引往生,看到阿弥陀佛,看到后面很多莲社的老同修,他们先往生,都来了。所以在家、出家一起,他跟别的宗派不一样。到现在末法时期,净土宗的道场有四众一起共修的,出家男众、女众,在家男众、女众。台中莲社,四众。有一些净土道场也都有四众同修,这里面菩萨可多了,没有这么多菩萨做支柱,这个道场怎么能成就?

  现在这个时代,佛法衰微真的是到极处了,原因在哪里?原因是众生福薄,一定要众生有福才能感得佛菩萨来应化,众生没有福!没有福就是什么?他不信,他不能理解,听经听不懂,烦恼习气非常严重,不相信佛法,所以佛不来。佛为什么不来?大慈大悲,这一定要懂。因为佛出现在这个时代,众生不相信,对佛对法侮辱、怀疑,他造的罪业就更重。佛菩萨不来,不让众生造重罪,所以是慈悲,来是慈悲,不来还是慈悲,是这么个道理。众生真相信、真能够理解、真正依教奉行,你只要这个念头一动,佛菩萨就出现。所以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个话你一定要相信。

  所以我们求佛菩萨,天天在那里祷告,不行,佛菩萨你保佑,这是迷信;自己真信、真愿,我能解、我能干,佛菩萨就来了,我们世间人讲,你就遇到贵人。为什么我学佛学这么多年,以前没有遇到贵人,现在才遇到?以前不相信,半信半疑,遇到了也不行,遇到了不得利益。所以,我们回想在这一生当中遇到的这些大德,我们世间人讲运气不错,我遇到的是高人,三位,三位都是高人。现在想想这三位都不是普通人,都是来接引我,特别是章嘉大师的示现。多年之后自己修学境界不断的提升,回想想,没错。他们示现来表演,现身说法,让我们在那里感受,让我们自己渐渐回头,终於回过头来了。底下一个:

  【如来身。】

  『如来』是佛,像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是如来身,是为我们示现八相成道,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著、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这是示现给我们看。六祖惠能大师是以祖师身分来示现的,也是如来,那么样的痛快,一下就放下,放下原来就是!我们能信能解,在行门当中没有办法像他一样彻底放下,现前有个缘来帮助我们,缘是什么?灾难。这灾难来,你要不要放下?不放下也得放下。所以你认真仔细想想,肯放下,我们生极乐世界生哪里?实报庄严土,彻底放下了;如果小小的放一点,执著放下,生凡圣同居土;分别放下,生方便有余土,这事情我们搞清楚了。不起心、不动念生实报庄严土,我何必要起心动念?为什么放不下?都以为是真的,殊不知全是假的。搞了这么多年,总算是搞明白了,逐渐有一点体会。我们又遇到世尊跟弥勒菩萨的对话,从这个对话当中我们细细的去观察,一点都不错,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确实跟《金刚经》上讲的一样,「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谓是精神跟物质都不是真的、都不存在。这我们在前面讲得很清楚了。真的是什么?真的就是自性,那是真的,明心见性是真的,常寂光净土是真的,实报以下都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把这些理事都搞清楚了,剩下来是赶快放下,愈快愈好!放下,没事了。放下,生死也没有了、灾难也没有了。

  肯定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体、一个自性,你的同体大悲、无缘大慈自自然然就流露出来,宿世今生的冤亲债主一念之间摆平了,不再有怨恨,不再对立。我们这边摆平了,那边就很容易得度;我这边还记住,那边就产生对立。这种对立如果不能往生,在六道里头它的结果就是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很痛苦,所谓是欠命的要还命,欠债的要还钱。这种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永远纠缠不清,只有一下省悟过来,这全是梦中事,梦幻泡影,不是真的,舍得干干净净。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到达西方极乐世界花开见佛,报身,一点耽误都没有。就能跟一切诸佛如来一样,你就能照顾到多大范围?遍法界虚空界。无量劫来生生世世这一切众生,跟他们起感应道交,佛度有缘人!生生世世凡是有缘的,他有感我就有应,像经上所讲的一样,他想见什么样的身就现什么样的身。不是我想,我没有想,永远不再想了,一断永断。前面我们念的自性四德自然流露,这四种德第一个「随缘妙用」,随缘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如果我们在随缘里面有妄想分别执著,那就不是随缘;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妙用!妙在哪里?对自己来讲,帮助自己提升,也就是帮助自己破无明习气,实报土里面无明断了、没有了,无明习气在;帮助对方灵性的提升,这是好事情,你能够同时照顾无量无边的众生,你有这个智慧、有这个德能。相好,就是此地所讲的,你能现无量身,同时异时、同处异处,不止千处祈求千处应,那个千处是代表无量。这是如来身才能做到,这是我们必须要懂得的,不能不知道。所以我们自己要珍惜自己这一生,要重视己灵,自己的灵性要重视,这个缘得来不容易。佛在经上讲得不错,「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尤其在佛法里能够闻到《华严》,这还得了!闻到净土,闻《华严》、闻净土,哪有不能成就的?不能成就是你不肯干。彻底放下,不再干傻事。底下一个:

  【智身。】

  「如来妙智圆明,决了诸法,通达无碍,名智身」,这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自性本具智慧德相。佛在《华严》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华严经》上的经文,这是自性本具的。所以智慧不是在外头来的,德是德能,相是相好,这是讲三桩事情,自性本具的智慧、本具的德能、本具的相好,无量无边!只要我们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就现前了,所以《华严经》上说,众生「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现在明白了,妄想是起心动念,我们要学,在哪里学?在日常生活当中学,那叫修行,把我们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我们眼见色、耳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会起心动念,我们想想,心动就错了;会分别,分别错了;会执著,执著错了。把这些错误放下,这叫修正过来,这叫修行。不但我们的思想、见解上修正过来了,言语要修正,造作要修正。

  你这个念头一转,恭喜你,你成佛了,所以凡圣差别在一念之间。这是我们在讲席里,华严讲席里面常常提醒同学,佛说的两句话一定要记住,「迷唯一念,悟止一心」,这两句话是转凡成圣的秘诀。只要我们不起心、不动念了,当然分别执著就没有了。你是从最高阶层下手,我们把执著断掉是从最低的,不执著是最低的,阿罗汉;不分别了,菩萨;妄想没有了是佛。那个高级的,所谓是上上根人,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为我们示现的,上上根,他起心动念断掉了,夜睹明星,豁然大悟。六祖惠能大师在中国给我们示现,从妄想下手,你看他听五祖忍和尚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起心动念断掉了。应无所住!这个「应」是应该,无所住就是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你生心。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还生什么心?那个生心是不生生,不是真的起心动念,这很难懂,不生生。为什么说不生生?妄想分别执著断掉了,执著、执著习气、分别、分别习气都断了,但是妄想,妄想习气没断,妄想习气是断不了的,那就是不生生,这句话要懂!因为妄想习气要断掉的时候,一切相就没有了,习气现相,没有习气变成常寂光,就不现相了。

  这个境界,也就是说我们这是凡圣同居土,六祖一开悟的时候,他的境界是实报庄严土,你看跟我们同住在一起,他住实报庄严土,我们住凡圣同居土,不一样。这个境界非常殊胜、非常的微妙,所以说随缘妙用!他妙,我们也妙,我们妙自己不知道,他妙他知道。这一悟就帮了我们大忙,不但帮我们,你自己好好去想想,那时候多少这些高僧大德多年的修学,不是没有成就,有成就。六祖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一天经也没听过,在庙里做义工,在庙里什么东西他都没学到,这一悟之后都变成老师了。你看看,印宗法师不就很明显吗?广州法性寺就是现在的光孝寺,就在那个庙里印宗法师讲《涅盘经》,岭南第一高僧。六祖去听经,你们想想看,六祖在那个地方听经,他第一次听经,听法师讲经。风动幡动,这是偶尔的缘,这个缘佛菩萨示现的,不偶然,为什么这时候有风?为什么有两个和尚在争论?他帮他们解释,你们两个不要争,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两个人马上就服了。印宗法师一听到,佩服得五体投地,帮他剃度,剃度之后拜他为师。这可不是容易事情,印宗是菩萨再来,不是佛菩萨再来,人做不到,怎么能做到?回过头来拜他做老师。六祖就水涨船高,一下就捧起来了,马上就是人天师。在这之前,他是猎人队里面帮著烧饭的,帮猎人烧饭的,是猎人队里面的厨师,你看看一下就变成大法师。这都是一帮菩萨在示现,印宗是再来人,风动幡动两个法师都不是偶然的,你们想想看,哪有偶然的事情?连那一阵风,刮了一阵风都是佛菩萨示现的,这我们知道,没有偶然的事情。智身才能办事,才能成就。下面是:

  【法身。】

  『法身』是体,是十个身的本体。法身是什么样子?下面有个虚空身,那就是法身的样子。我们看法身,「如来法性真常,湛然清净,周遍法界。经云,佛以法为身,清净如虚空,名法身」。所以法身是常寂光土,法身里头什么都没有,没有精神的现象,也没有物质现象。六祖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第一句就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是说法身是清净的,法身是自性。「何期自性,本无生灭」,不生不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跟能生万法,我们后面还要详细报告,第三句他讲本自具足,本自具足就是佛讲的如来智慧德相是你本有的。在现象上看就是见闻觉知,这我们知道了,我们有见闻觉知,植物有见闻觉知,矿物有见闻觉知。植物跟矿物没有受想行识,它有见闻觉知,那是什么?自性本具的,不生不灭。而受想行识是阿赖耶识,是有生有灭;转识成智,这就没有了,受想行识就没有了。《心经》上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是有生有灭的。见闻觉知是不生不灭的,那是真的,所以那是性德。所以道教里头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两句话讲的是法身。你证得法身之后,也就是说你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你自己跟宇宙融成一体。什么是你身?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的身,就是道家这两句话,这是讲到究竟圆满了。所以佛法里面讲,清净如虚空,底下有个:

  【虚空身。】

  『虚空身』就是法身的样子。法身是什么样子?法身就跟虚空一样,什么都没有,什么也不缺。它没有相,它能现相,它能现实报庄严土,能现十法界依正庄严,它能现相;虽现相,那个相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一定要知道。我们现在麻烦大在哪里?现的这些相,以为这相真有,我们的亏吃在这里,不知道相是假的。我们在这些现相里面生起妄想分别执著,这叫迷了。所以,迷唯一念,一念迷,念念迷,就陷到陷阱里面去。佛菩萨对我们最大的恩德是什么?把我们拉回来,帮助我们破迷开悟,帮助我们妄尽还源。这是菩萨对我们无比的恩德,我们不能不知道。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