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 (第四十一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一集)  2008/8/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46-004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最后的一段「起六观」,今天我们从第四小段看起:

  【四者。智身影现众缘观。】

  我们把文念一段:

  【谓智体唯一。能鉴众缘。缘相本空。智体照寂。诸缘相尽。如如独存。】

  这是一小段。学佛学到现在,我们可以肯定世尊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本来成佛,我们对这句话可以接受、可以认可了。在佛法里面讲忍可,意思就是同意,不会有疑惑,不会反对,承认这句话。如来智慧功德无量无边,一切诸佛来给我们说,说无量劫都说不完。这个说法我们也能够认可。生佛一体,一切众生跟佛是一体。佛有十身,我们也有十身,佛的十身显,我们的十身隐,只是隐显不同,不能说我们隐了就没有了,我们有。为什么会有隐现?这就是迷悟,迷了就隐,就不现了,觉悟了就现前。实际上迷了也现,不是不现,所以迷悟不二。觉悟的时候所显的全是性德,就是你自性里面的真善美慧。这四个字不是假的,真善美慧统统现前。迷的时候也现,现怎么样?扭曲了,而是真善美慧的反面,真变成虚伪。你想想看是不是现的虚伪?虚伪就是真,善变成恶,美变成丑,慧变成愚痴,怎么不显?都显,所以迷了之后,你所显出来的是反面的。实在讲正反是一不是二,如果觉悟之后,马上恢复正常,正常就是真善美慧。这是什么东西障碍?我们要晓得,佛告诉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不能证得就是不能恢复正常,我们离妄想分别执著就恢复正常了。

  可见得凡夫成佛真的是一念之间,佛法里面常讲回头是岸,回头就是!我们看到古圣先贤的例子,知道这桩事不是假的,最明显的例子是一下就回过头来,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表演的,佛法里面讲顿悟、顿超。在中国实在讲也不少,惠能大师是个特殊的,总是以他来为代表。在中国历代像惠能大师这样顿悟的,一生顿悟的,上百人。你看看《高僧传》,在家的,《高士传》、《善女人传》,不是没有,真有。但是像能大师那样言下立刻觉悟的,真的就这一个,其余的总得学个三年五载,有的学了十年、二十年豁然大悟的,那很多。只要真正开悟,境界是相同的,没有两样。一时顿悟跟修了三年五载、十年八年开悟的,只要是悟了,境界都相同,为什么?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自性智慧、德能、相好就现前。这个现前的受用,悟的人他感受到了,他真的受到了,可是我们迷的人看不出来,我们迷的人是什么?他是我变出来的境界,我是凡夫,他在我面前是凡夫境界,境随心转。可是他的境界里看我是佛,我的境界里看他是凡夫。这个意思诸位好好去想一想,这是境随心变,境随心转,随谁的心?随我自己的心。我自己如果是佛心,我看这一切众生个个都是佛,一点都不假;他现在在迷惑颠倒,迷惑佛,是真佛不是假佛,一眼就看穿了,他的智慧德能相好跟我一样,一点差别都没有,所以谦卑、尊敬的心油然而生,自然就起来了。我们今天是凡夫,是妄想分别执著非常严重的凡夫,佛在我们面前,我们看他也是凡夫,为什么?我凡夫心变出来的,那个境界是随我的心来转。这是真理,这是诸法实相,就是事实真相。真正懂得这个事实真相,你才知道心转境界。

  现在我们居住的地球此时此刻灾难频繁。今天又有人来告诉我,无故被杀害的众生,不是人道,畜生道的,怨气很严重。这种怨气造成很不好的磁场,我们中国人叫氛围,很恶劣的氛围,这个氛围会扰乱我们的思惟;换句话说,不知不觉会做错事情,不知不觉会有犯罪行为,会伤害别人、伤害社会,严重的会造成灾难。这个灾难一般人认为是自然灾害,水灾、火灾、风灾、地震、海啸,甚至於传染病、瘟疫,会造成这些。我们晓得了,有没有办法化解?化解可以说肯定的,只要让这些幽灵真正接触到如来圣教,他一下觉悟了,回头了,这个问题就化解了,要他觉悟。要他觉悟,我自己要觉悟,自己没有觉悟不能帮助别人觉悟,这个道理诸位要懂。自己不能觉悟,我们天天念经,他在听,他能不能觉悟?他那个觉悟应该程度跟我们是一样的,我有多少觉悟的程度他就有多少。我完全没有觉悟,对他来讲利益不大,只可以说「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个利益是肯定得到的,但是不能解决现前的问题。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自己的修行,我们自己的悟入,这个很重要。也就是说我们自己明白之后要真放下,我们放下多少,我们能想到对方就放下多少,这个效果就大!然后你想到是自度而后才能度人,这佛在经上讲的,「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这佛说的,自己没度,度不了别人。

  我们今天一般的佛门同修也只是限於阿赖耶识里头种了佛菩萨的种子,我们做种种超度佛事效果也只在这个地方。净宗法门是例外,因为净宗确实是能够引发个人的宿世善根福德因缘,有时候我自己没度他得度了,我自己还没往生他往生了,这个有。除这个法门之外,所以这个法门是无比殊胜,除这个法门之外,别的法门就非常困难。而且九界有情众生他们有许多是报得五通,他不是修来的,是报得的,就是说他有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就是没有漏尽通。换句话说,我们看不出他,他能看到我们,我们是真干、是假干,他一眼看穿了。我们真干,他欢喜,他佩服,他护持你;我们干假的,他们也是善人,干假的,他们离开我们,对我们敬而远之,如此而已。如果遇到烦恼重的、习气重的,可能对我们有一些伤害,为什么?他瞧不起你,他跟你开开玩笑,这种事情也可能有。所以明白之后,真的要认真。杜顺和尚、贤首国师这一篇教导我们修行的指导纲领,太好了,我们依照这个修行,鬼神尊敬你,诸佛如来、菩萨、声闻自然拥护你,得真干!

  今天这一段里面一开头是「智身」。如来有十身,法身大士有智身,法身大士的智身跟如来果地上实在讲没什么大差别,但是菩萨、声闻的智身就比不上如来,如来是圆满的。我们平常讲,阿罗汉,一般教里头讲阿罗汉智慧没有开,菩萨智慧开了。智慧虽然没有开,阿罗汉能够完全依教修行,佛在经上怎么讲的他真干,他全落实了,虽然没悟,但是在行门上来讲,跟佛是非常相似,相似即佛。不像凡夫,凡夫连相似都做不到。这应该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一定要知道求智。学佛学什么?没有别的,学佛就是求智慧。而且智慧,晓得,智慧跟知识不一样,知识可以在外面求,智慧不是的,智慧向内求。

  『智身影现众缘』,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理智面对一切众生。不能用情识,用情识是凡夫,要用理智面对众缘。这个众缘,狭义的来说是一切有情众生,这个一切有情众生包括九法界;广义来说,还对无情众生,「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是《华严经》广义的讲法,面对一切。下面我们看贤首国师的开示,『谓智体唯一,能鉴众缘』,为什么?智体是自性,自性里面本来具足圆满的智慧,不用到外求,外面求不到。佛能不能给我们智慧?不能,佛只能给我们做增上缘,我们迷了,他用种种方法诱导,让我们自己觉悟。不但智慧如此,我们的德能,一般讲我们的德行、我们的能力,都是圆满的。我们的相好,世间人讲福报,实在讲福报是相好里面的一分,相好包括福报,福报不能包括相好。因为相是无量相,没有一个相不好,所以福报的范围小,相好的范围大。讲身,你看看大乘教里面佛说的,报身佛,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太少了。三十二、八十可以说是略说,细说说不尽,每个相好细说都说不尽,这是真的。大回向里面讲报身佛,「微尘相海身」,微尘能有数吗?什么人能数得清?数不清,微尘相海身。报身佛的名号叫卢舍那。所以智体就是自性,自性是一个。「能鉴众缘」,鉴是照,像镜子一样能照。镜子是一个,它能照,什么都能照。缘,通常一般讲是人事,有情众生。对有情众生叫缘,对无情众生叫境,境界,所以佛法用一个境字、用一个缘字来做代名词。

  『缘相本空』,这你一定要晓得,「缘相」就是有情众生相,这个有情众生相是十法界,连佛都包括在其中,没有一个是例外。这个相从哪里起来的?相从念起来的。就是弥勒菩萨告诉我们的,「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叫一弹指,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三百二十兆的念头,「念念成形」,形就是相,有佛相、有菩萨相、有天相、有人相、有畜生相、有饿鬼相、有地狱相。我们这里讲缘,这是讲有情众生,就是十法界的众生相,连佛包括在里头,不是真的。它那个存在的时间你一定要晓得,照弥勒菩萨的讲法,那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它存在时间就是这样的,这一点不假,极乐世界也是这样的,华藏世界没有例外的。

  现在我们晓得,诸佛实报庄严土这是报身所住的,清净身跟清净土,怎么来的?念生的,只是这个念里面真的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要从理上讲,连这个报土也没有。但他报土有,有报土,为什么?无明习气没断,无明习气现的报土。所以那里面的诸佛如来,《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他们的境界。初住菩萨确实六根接触六尘起心动念放下了,不起心、不动念了,所以他跟究竟圆满佛真的是没两样,可是起心动念习气很重,分别执著没有了,那个习气断尽了,只是起心动念的习气,并不是真的起心动念。这总得搞清楚、搞明白,你才晓得缘相本空的意思,他证的。

  『智体照寂』,这自性的,自性里面的般若智照是永恒的。在我们现在,那就是刚才说的,变成烦恼,智慧变成的,迷的时候,变成起心动念、变成分别执著,智慧也扭曲了。可是在体上讲,它永恒不变,它是照寂。在作用呢?作用,因为我们里面附带著妄想分别执著,所以把它变成烦恼。它带著妄想那就是无明烦恼,它带著分别就叫尘沙烦恼,它带著执著就叫见思烦恼,体是一个,体是永恒不变的,能鉴众缘,它能够鉴十法界。

  『诸缘相尽,如如独存』,这是功夫。「诸缘」,十法界的这些有情众生,那个相什么时候尽?现前就尽了,觉悟就尽了。觉悟,还在,还在是幻相,那是什么?那是虚幻的相似相续相,不是真的,这就尽了。不是等它统统灭掉的时候才尽,现前就尽,能照、所照都是空寂。「如如独存」,如如是什么?如如是自性,真如自性独存,真如自性就是净宗所讲的常寂光净土。这个不好懂,我们现在还是拿电视屏幕来说。电视这个道理我懂得一点,不透彻,我得找个人来讲,把它讲透彻。电影的画面大家很容易看得出来,它是幻灯片,电视不是的,电视是用点、线组成的面,所以它讲是多少条线条组成的。电的速度太快,你看一秒钟三十万公里,所以这个画面很细密的布置起来,只要电源一开好像立刻都现前了,其实它有先后,是用这么一个原理。这速度快,就跟佛在经上讲的道理是一样。佛法里面讲的速度比电还快,你看一秒钟,一秒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我们假设说这是个点,它不是点,它是全面,它是整个宇宙一时顿现,跟电视画面还不一样,电视画面它不是一时顿现。它跟电影那个幻灯片的原理一样,镜头一打开,全部它一时顿现。电视不是一时顿现,因为它速度太快了,我们没有办法辨别,好像也是一时顿现,它所现的效果比电影的银幕还要清楚,效果还好。这也可以说电视这个音像(色相跟音声)是直接的,电影的屏幕是间接的,我们从这个地方可以能够体会到一些。

  整个宇宙是一时顿现,念念不住,它不能说是这一念能够停一下,不可以、不能够,它的时间就那么短,前面一念灭了,后面一念又起来了,念念都是一时顿现。所以前念没有到后念,后念不是继承前念,这是真相。虽然不是,它相似,特别是在十法界,十法界产生的相似相,什么原因?十法界已经把自性变成阿赖耶了,阿赖耶里头有习气种子,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习气种子产生了相似相,虽是相似,我们还要很清楚,各个不相干。所以诸缘相尽,你一觉悟的时候就看穿了,看到什么?佛法里头讲的两句话,「真空不空,妙有非有」。真空它现相,现的相是妙有,它不是真有,根本就不存在。存在的是什么?如如独存。如如是什么?就好像屏幕,我们电视的屏幕,它独存,它是真的,它从来没动过,里面的相是假的。我们这个自性是如如独存,在哪里?你六根接触不到,你看不见,你听不到,你捉摸不到,你也想不到。你不想呢?不想就明白了,那就真的觉悟了。你觉悟的时候,你也没有办法告诉别人,所以这个事情是唯证方知,你不证不行。我们再看下面贤首国师的开示:

  【谓有为之法无不俱含真性。犹如日轮照现。迥处虚空。】

  迥是远。

  【有目之流无不睹见。生盲之辈亦蒙润益。令知时节寒热之期。草木无情悉皆滋长。如来智日亦复如是。】

  你看看智慧的起用,它在没有起心动念之前一片光明,佛经里面常讲的「大光明藏」,净宗讲「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就是大光明藏,这个东西永存,起心动念就把它扭曲了。大光明藏好像是一盆水一样,干净没有波浪,干净、平静,它像一面镜子一样,什么都照,都照在里头,一起心一动念水就起波浪、就不平,分别执著染污了。分别执著,不但是不平,它染污,分别染污得轻,执著染污就重,它还是有照。但是那个照,又有风浪、又有染污,它照的时候会把外面的境界给照扭曲,这是肯定的。所以说『有为之法无不俱含』,含是包含,它全都照在里面。「有为之法」,有为是生灭法,我们今天科学里面把它归为两大类,精神、物质两大类。佛法里面也是这个说法,名词不一样,佛法称物质为色法,用一个色做代表,称精神为心法,就是色心二法,就是现在讲的物质跟精神,这是有为,它是有为法,有为是什么?有生灭的。你懂得这个意思,你就会很清楚时间跟空间也是有为法,为什么?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里面产生的,所以时间跟空间也不例外,有为法。可是我们凡夫看不出这个空间有什么变化,时间里面有变化,但是时间本身好像没有什么变化,它只有过去、现在、未来。所以佛把这二法,为教学方便起见,说之为不相应行法,它在有为法里头。

  百法分为五大类,分为心法,精神;色法,物质;它还有心所有法,心所有法是精神现象,就是精神的作用,精神现象,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就是它不是色法、也不是心法、也不是心所有法,但是与它们能相应,不属於它们,我们现在称为抽象的概念,是假的,绝对不是真的。因为前面是依他起,就是有许多因素、条件生起来的,不相应行法不是这个情形,完全是一种错觉,所以时间、空间是属於错觉,它根本不存在。这是很难懂得的。它也是在极其微细念里面产生的,跟色法、跟心法同时产生的。产生之后,色心里面有变化,色是随心法转,有变化,就起了十法界,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这么出来的。时间、空间,迷了之后它也起了一些障碍;殊不知,全是微细念头里面所产生的现象,统统属於有为。

  百法后面叫无为法,无为法有六个,六个里头有虚空无为。虚空在不相应行法里面是方分,方分是四方、四维、上下,我们讲十方,时间是过去、现在、未来,时分,时分、方分都在不相应。但是无为里面有虚空无为,就是虚空我们一般看不到它的变化,到什么时候才看到变化?到明心见性就看到了,看到什么?看到那个起心动念。起心,依报现前了,一时顿现;动念,正报现前。诸位一定要搞清楚,正报是讲我自己,不讲别人,这是依报、正报,正报是我,我现前了,我跟宇宙同时现前。我在这个境界里面出现了,境界在变,像万花筒一样它在变,我们要是不觉,那就跟著变。如何在这些重大变化当中能省悟过来?省悟过来什么?省悟过来之后就走回头路,回头是岸。不回头是愈走愈遥远,愈远那个动的幅度就愈大,就像圆的旋转一样,愈是外面这一圈它的速度就愈快,愈是中心它速度慢,愈在外面它速度愈快,这个道理我们懂。你从外面往里面走,不要向外走,往里面走,走到中心点就不动了,那个中心点是自性,它就不动了。到不动,你看所有一切动的它也不动。动中有不动,你看不出来。

  这句是说,一切有为法,遍法界虚空界,自性完全包含了。真性就像太阳一样,『照现迥处虚空』。照现,你看,虚空是现出来的,它不是本来有的,虚空里面所含的一切物质全是现的,什么现的?心现的,心能现相,连虚空也是心现的,十法界依正庄严那是识变的。十法界里面讲的正就是自己。你看我们现在在十法界里的人法界,失掉人身之后到哪个法界?随业流转,在六道;如果往上升那就不是随业,是随智。随智往上升,随业的往下堕。随智不在六道,声闻、缘觉、菩萨、佛,往上提升,随智。要知道智是理智,情是情识,情识是出不了六道的。所以古德有两句话说得好,对念佛人讲的,「爱不重不生娑婆」,这个爱是情执,出不了六道,娑婆是指六道,「念不一不生净土」。你看这两句话跟《华严经》上我们学过的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在《华严经》上读过的,「迷唯一念,觉止一心」,你们想想这两句话,爱不重不生娑婆,这是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的根是什么?情执,就是爱。所以佛不说爱,佛说慈悲,实在讲慈悲跟爱有什么两样?在相上讲没有办法区别出来,但是在骨子里面是不相同的,一个是以理智为基础的,一个是以情识为基础的,不一样。从情识里面,在佛法里面讲,世俗人讲的爱,从智慧里面生的就叫慈悲。其实智慧与情识是一不是二,迷了,智慧就叫情识,觉悟了,情识就叫智慧。所以佛法讲「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它是一不是二,菩提是智慧。

  真的,古大德是过来人,讲的话讲得是有道理的。众生跟佛只有迷悟之差,除了迷悟之外,一点差别都没有。境界?境界完全是自己变的,随著你的情识在变,变人天,变畜生,变饿鬼,变地狱,都是自己变的,善变善境界,恶变恶境界,境随心转,这我们总是要把它记住。不能接受的时候,那是我们对於圣教诸法实相的薰修不够,我们要努力认真学习,从佛的教诲这个地方得到宇宙人生真相,这是佛菩萨对一切众生无比的恩德。知道之后我们去证实,证实自己就得受用;如果知道之后自己不去证实,就是你不去落实,你得不到受用,你还是搞六道轮回。具体来讲,就是佛法里面讲的,佛法帮助我们转轮回心为菩提心,佛可以帮助我们做这个。我们知道这是虚妄的,妄心丢掉用真心,菩提心是真心,不再搞虚妄,知道搞虚妄是错误的。现在我们讲菩提心也讲得很具体,不像古大德讲的那个很玄,你不太容易了解,我们讲得很具体、讲得很白,真诚心,真,不是假的,诚,不是虚的。也就是说世间人用的心是虚情假意,我们今天用真心、用真实,绝不是虚情假意。真心跟虚情假意的差别在哪里?真诚永恒不变,这是真诚,虚情假意多变。想想我们自己,不要说对别人,对自己,对自己都常常起变化。所以你才晓得,六道凡夫的心就是虚妄的心,叫轮回心,虚假,不是真实的。我们今天求道、求法,跟圣贤人学习都三心二意,都是用这个虚伪的心,怎么能学到真东西?真诚心就学到真东西,跟著真人学到真东西,虚伪心跟到真人也学不到真东西。

  所以一个人的成就关键在哪里?关键在自己,不在别人。好老师,佛是好老师,你想想当年佛陀在世多少人跟他,不要说别的,几个证阿罗汉的?几个成菩萨的?这不就清楚了!什么原因?真心跟他学习的就学到了,虚伪,对他没有信心,这就是印祖所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们在世尊一代时教里面看到,你看有些人在世尊法会里面证菩萨果位、证佛的果位、证阿罗汉的果位,有的人只得到人天福报,还有些人连人天福报都得不到。那什么原因?大家对释迦牟尼佛诚敬心不够,他有等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从这个现象里面能够看出学生业障的厚薄,业障习气很重就不行,他多疑,这很糟糕。佛说得很清楚、很慈悲,菩萨最大的障碍就是怀疑。所以他把疑放在根本烦恼里面,贪、瞋、痴、慢、疑。疑不好断,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代,为什么?到处人都骗你,你怎么能不疑?佛菩萨在面对这些欺骗他的人一点都不怀疑。这个做不到,我们今天讲,对好人不怀疑,对坏人还是要怀疑,对好事不怀疑,对恶事要怀疑,菩萨不怀疑。菩萨为什么不怀疑?菩萨没有善恶、菩萨没有染净、菩萨没有好坏。为什么没有?菩萨知道根本不存在,念念不住,哪有东西?所以他生平等心,平等心是佛心,他成就了。你想想看佛说这句话的意思多深!只要你不怀疑,平等心现前,就成佛了!

  世尊给我们讲十法界第一个因素,十法界是识变,因素是什么?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因素里头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怎么成佛的?平等心成佛,六度心成菩萨,因缘心成辟支佛,四谛心成阿罗汉;上品十善、四无量心,天道;中品十善,人道;下品十善,那里面加上傲慢,贡高我慢,修罗、罗刹;贪婪,饿鬼;瞋恚,地狱;愚痴,畜生,这是讲第一个因素。你看平等,平等要到什么时候平等?不怀疑,善恶都没有疑虑,也就是说面对十法界的众生只用一个真诚心对待。对佛真诚,对人真诚,对善人真诚,对恶人也真诚,对畜生真诚,对饿鬼、地狱都真诚,我们知道,这个人虽没有成佛,他距离佛很近了,他在这一生当中非常可能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为什么?在这个境界里面,就是根熟众生,根熟众生诸佛菩萨一定来帮助他,所谓是「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他要先度你,你成熟了。佛说得清楚,我们体会不到,体会不到总是防一著,没有晓得这个防一著给我们自己造成多大的伤害。我们这一生可以成就,在念佛人讲,我这一生可以能生到实报庄严土,就是因为要防人一著,一下降低了,降低到凡圣同居土,这个亏吃多大?太大了。可是你不防,我眼前就要吃亏,能不防吗?你眼前不会吃亏,为什么?你只要不防你智慧现前了,他搞什么你都知道,你怎么会吃亏?吃亏是什么?你不知道,你没有智慧眼你会吃亏,你有智慧眼怎么会吃亏?不但不吃亏,你还要帮助他,你影响他,他不会影响你。这就是真性如日轮,照现虚空,遍照法界。

  『有目之流无不睹见』。这个「目」不是指我们眼睛,他这是用比喻,你都看见,你都看见日光遍照,智光遍照。『生盲之辈』,这是讲愚痴,也就是我们讲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有的就好像是生盲。生盲是什么?出生眼睛就瞎了,这叫生盲。虽然他见不到日光,日光给他的好处、给他的利益,他有没有享受到?享受到,没有两样。这就说明,比喻什么意思?我们六道众生愚痴,没有智慧,把智慧变成烦恼,但是自性的功德利益,觉悟的人得到,不觉悟的人也得到。只是觉悟的人得到之后,他知道向上提升,不觉悟的人虽然得到,得到他自己不知道,所以错用了,那就真可惜。错用他造业,果报在六道,他要受六道之苦,这个苦他不能不受,可是苦受尽了之后,他还是会慢慢向上提升。我们在这个世间跟一切众生结法缘,引导他回头,引导他入佛道,入佛道就是回头,回归自性。用什么方法?可以学习释迦牟尼佛,根熟的,根熟的我们没法子,我们自己没熟,我们就帮不上根熟的人,我要根熟了我能帮助根熟的人。所以我们帮人只能够帮助程度跟我们差不多的,比我们低的,程度跟我们相等的、程度比我们高的帮不上。小学生帮不上中学生的忙,中学生能帮助小学生,就这么个道理。所以四弘誓愿里头才有一愿,「佛道无上誓愿成」,为什么?你要不成佛道,等觉菩萨你就不能帮助他,你是等觉菩萨,跟他一样;你成佛道了,等觉以下统统可以帮上忙,叫普度众生。等觉菩萨他能够度十地以下,等觉跟他平等,他没有办法度他们。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求究竟圆满的佛果,道理是为众生,不是为自己。如果要是为自己,初住菩萨就足够了,可以说自己就得大圆满了。智慧德相跟究竟佛果没有什么差别,为什么还要提升到究竟佛果?这就是前面四德最后的一句,「代众生苦」,是为这么一个道理,自己不能不向上提升。但是在这个境界里面向上提升是自然的,什么力量让你向上提升?自性里头本具的功德,它不是起心动念,没起心动念,自自然然的向上。这就像我们烧一堆火一样,火灭了,真的干净了,没有火了,热气还是往上升,就是这个道理。

  生盲是讲有情众生,下面讲无情众生,『令知时节寒热之期,草木无情悉皆滋长』,这是我们很容易能觉察到的。现在这个时代科学技术发达,真的可以讲是日新月异,探测大自然精密的仪器愈来愈进步,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智身影现在山河大地,矿物里头也见到了。非但矿物,在自然现象里面也发现了,应了前面所说的一句话,「有为之法无不俱含」,遍法界虚空界一法不漏。这一段所讲的智照利生,利益众生,普度众生,我们不说群蒙,为什么?众生的范围大,众生就是有为之法,众缘和合而生,所以说它是智身影现众缘观。我们如果是常常用智慧,不要用情识,这里头最重要的,我们多重复几句没有关系,用真诚。你会用真诚,下面会连带的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它连带起来。我们说了五个心,一个得到了五个全得到,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从真诚是最快,因为它是体,它是根,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都是它的用,它的作用。真诚像手掌一样,清净、平等、慈悲像手指一样,它是手掌生出来的,起的作用,一个得到全得到了。中国古人讲得很好,诚,一生守住,诚诚恳恳的待人接物,你的路就对了。不怕吃亏、不怕上当,吃亏上当是消业障,吃亏上当是积福。古人讲「吃亏是福」,这个话讲得有道理。不肯吃亏的人没有福报,怕上当的人没福报、没智慧。释迦牟尼佛一生不怕吃亏、不怕上当,孔子、孟子也不怕吃亏、也不怕上当,为什么?真诚、理智,正觉就是理智,成就自己的清净平等觉。这一段我们就学到此地。我们再看下面第五段,第五段的文长,讲什么?讲应身、化身,那就讲到我们现前的境界。

  【五者。多身入一镜像观。】

  下面我们看贤首大师的开示,这句:

  【即事事无碍法界也。】

  前面是讲理事无碍,这是讲事事无碍。

  【谓毗卢遮那十身互用无有障碍也。】

  《华严》讲十身,一般大乘教讲得简单,讲三身;三身,法身、报身、应身,应身里头还包括化身,这是一般大乘教里讲得最多的。法身是体,报身是从法身现的,应身是从报身现的,化身也是从报身现的。报身是佛身,应化身呢?应化身就是十法界无量无边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佛能现,我们也能现,佛能的我们都能。如果说佛能的我们没有,那就错了,那这不是佛法。只可以说是佛用得很正,我们用错了,他觉,我们迷,迷就用错了。好比我们用钱一样,佛有钱,你也有钱,你们两个财富是相等的,佛聪明,他钱用得正当,对自己有利而无害;你没有智慧,愚痴,你那个钱用得不正当,拿去吃喝嫖赌,自己没有得到真正利益,反而伤害到你自己身体,身心都受伤害,这就是会用不会用。佛菩萨会用,成就无量无边功德,帮助许多有缘众生回头是岸,这用得正当。我们举的用钱做例子,这里头有大学问,大学问是一文钱能修无量无边的功德,这一文钱用得太有价值了;不会用的,亿万财富造一身的罪业,最后要堕三途,错用了。

  所以财富,我们现前是业报身,不是法性身,法性身那就没有话说了,为什么?自性里面的相好现前什么都好办。我们没见性,没见性是业力,业力,财富从哪来?财富是修得的。自性不要修,是你本来有的,有多少?无量无边,迷了之后,失掉了。失掉,等於说离开家了,你到外面生活必须自己照料,自己去临时打工赚一点钱来生活,迷失在六道就像这种状况。要怎样去赚?佛菩萨告诉我们,布施。世间人的财富从哪来的?世世代代布施累积得来的,它不是自性的,喜欢修财布施的,世世代代累积的财富。算命的说你命里财库很丰足,过去生中修的,命里有的。智慧呢?智慧也是累积的,修法布施得聪明智慧。这个智慧不是佛经上讲的智慧,叫世智,世间聪明智慧,世智辩聪,这不是佛的,佛的那个智慧是自性的,不一样。自性里面的智慧不夹杂烦恼,也就是贪瞋痴慢疑恶见决定没有,有这个就是世间智慧,绝对不夹杂这个,决定没有自私自利,这是自性般若智慧现前。还有自私,就是说还有情执,智慧就没有了,非常现实,你放下了分别执著,智慧就现前。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放下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著,正智现前。正智是什么?阿罗汉,得正智就称阿罗汉,正觉;再放下分别,正等正觉现前;放下起心动念,无上正等正觉现前。这是自性本有的,不是从外来的,我们要晓得、要清楚。所以,放下就是!是自性本来具足。《华严经》上佛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平等的。所以成佛,佛不骄傲,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我们两个一样的,有什么好骄傲的?我不比你多一点,你也不比我少一点,所以大家就平等,为什么?性是一个,心现识变。十法界里面差别很大,那有不同,那是什么?障碍的浅深,障碍深,你智慧德能就现得少,障碍浅一点,智慧德能就多,就现出多了,是这个。所以现,如果障碍到很严重的程度就现不出来,就全变质,六道,六道是全变质了,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具足。不是别人害的,是自己迷的,没人叫你迷,没有人陷害你。所以遇到圣教,这是一个机缘,这也是无始劫来的善根福德因缘,你碰到了,碰到你就有机会觉悟。如果我们没有遇到佛法,哪里知道这些事情?怎么肯放下?逐渐明白了才真的肯放下,欢喜放下。这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欢喜干。要不要果报?没有想到要果报。不要果报,果报反而多,要果报,果报反而少。要果报,就是你所要的,都得到了;你不要的,不要是意想不到的,不知道那么多。可是果报现前怎么样?果报现前要舍,可不能执著,一执著就变成烦恼,马上就堕落了,决定不能执著,愈多愈施,利益更多的众生。

  释迦牟尼佛的福报圆满的,诸位想一想,佛有没有享福报?佛为什么不示现享一点福报,建个大庙,富丽堂皇,不是很好吗?接引大众,可以!他不这么做法,他所做的是我们想像当中恰恰相反,一生没有建道场。我们中国古来的祖师大德住在山上还建个茅蓬,释迦牟尼佛连茅蓬也没建过。晚上找个树底下休息一下,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一生过这样生活,托钵,给什么吃什么,没有分别心。他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我们知道,境随心转,他托的东西不管好坏,意念会把它转变成最美好的,这个我们相信,没有一样不是尽善尽美的。能转境界,这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也不会告诉别人,告诉别人对别人产生障碍。人家想他是佛,你看这么不好的东西到他那里变成那么美,我做不到。这他不说,永远恒顺众生,示样子,释迦他能做得到我也能做得到,把人向往佛法的心,这个心生起来了,帮助人回头是岸。

  佛点点滴滴真的没有一点一滴是为自己的,全是为利益众生。这是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我们应当常常想到要向他学习,他什么都放下了,名闻利养不沾边。所以他教出家弟子严格的遵守戒律,戒律里头有一条,接受施主供养限於四事,生活必须的。第一个是饮食,每天出去托钵,施主给你一点饮食,这个接受。托钵的时候,有的时候贫苦人家给你是一点点,人家吃剩下来一点点,你不够,到第二家去托。所以佛容许的是托七家,七家托不到不要再托了,你再托下去你贪心了。怎么样?回去,有人托得多的分给你。所以出家人他有规律,这值得人尊敬。不是贪而无厌到处去托,不是的。而且不许可常常到那一家去托,那家富有,菜饭不错,天天去,贪心起来了,增长贪心,你的心不平等了。要广种福田,每天选择是不同人家去托,跟一切众生结缘,平等结缘,广结法缘,不要专门找几个人。这佛教的,都教你生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表现在生活当中,这是饮食的供养。

  第二个是衣服,衣服供养就少了。古时候衣服不容易得到,因为布都是手工织的,所以资源缺乏。衣服实在破旧了,不能再穿了,到什么地方找?叫粪扫衣,一般在家人穿的旧衣服丢掉了,不要了,丢掉了,把它捡起来,捡起来还有可以用的地方把它裁下来,不能用的就舍弃。可以用的把它缝缝补补,所以那个衣服是一块一块的,颜色也不一样,质料也不一样。缝起来之后,把它染一染。染的颜色是五色调和,红、黄、蓝、白、黑,白的不要,就是红黄蓝黑,那是这种颜色。染出来之后,就是现在讲咖啡色,叫粪扫衣,染色衣。不准穿正色,什么正色?红黄蓝白黑是正色,五色。这里头代表很深密的意思,这就是和合,现在讲多元文化,讲大同,意思真的是很深,一种都不漏,和合在一起。连饭也是,好多家的饭都放在一起。托钵不是托来的时候就一面托一面吃,不可以,托钵回来之后,大家所托的混在一起,然后从里面再取。所谓是「一钵千家饭」,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释迦牟尼佛那个僧团,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每个人出去托钵,回来之后不是千家饭吗?饭都混合在一块,真的是一钵千家饭,这一点不假。所以你晓得他那时候的生活方式,你看他多平等。这真正的共产党,这不是假的。这是佛法六和敬里的「利和同均」,大家决定是平等的。这是饮食、衣服。

  第三个生病的时候的医药,再来卧具。卧具,他们差不多都是不倒单的,晚上打坐,打坐下面有个垫子,这个垫子叫卧具。所以接受衣服、接受卧具、医药、饮食,其他的不接受。沙弥戒里面就不准手上拿钱。在今天这个社会不行,行不通,你出门没有钱你不能走路。古印度的时候没有交通工具,出家人都是走路的,所以他不必要钱。像现在旅行坐车、坐船都要费用,他那时候没有,那时候坐船,看到出家人都不收钱。顶多是坐船过渡,走路是没有问题的,没有人问你要钱,所以说不执著这些财物,他都舍得干净。出家人布施用什么?法布施,无畏布施、法布施,内财布施,像现在在道场做义工,内财布施。佛门弟子跟释迦牟尼佛天天在一起学习,托钵的时候就为人说法。所以居士们是财供养,衣服、卧具、饮食都算是财物,用这个来供养,出家人对他是法供养,回报,要给他说法,最低限度,要给他祝福。这是有施有报,做出最好的榜样。

  佛教传到中国,中国是特殊的环境,跟印度完全不相同,中国人提倡的是伦理道德、孝亲尊师,把老师看得很重,老师的身分跟父母是平等的。孝顺父母、师长,怎么能叫老师去讨饭?不可能的,所以老师要供养。尤其是皇帝请来的,皇帝的老师到外面讨饭,那人民决定是责备他。所以皇帝不可以,皇帝要做好样子,皇帝要给老师建房子,建跟皇宫一样。所以寺庙为什么像皇宫?是皇上建的,所以它可以用黄瓦,可以用红墙。一切饮食起居供养都是皇室供应的。出家人到中国来就要过中国人的生活,用中国的方式来教化中国人,所以他一来就被中国化、本土化了,我们讲两个,现代化、本土化。所以佛法它没有执著,无论到哪个地方,立刻接受现代化、本土化,所以它根扎得深,很容易得到大众的爱戴、欢迎,这是事事无碍。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