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八集) 2008/8/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46-003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请看第六段「起六观」,第一小段「摄境归心真空观」。我们把这个文念一段:
【谓三界所有法唯是一心造。心外更无一法可得。故曰归心。谓一切分别但由自心。曾无心外境。能与心为缘。何以故。由心不起。外境本空。论云。由依唯识故。境本无体故。真空义成。以尘无有故。本识即不生。又经云。未达境唯心。起种种分别。达境唯心已。分别即不生。知诸法唯心。便舍外尘相。由此息分别。悟平等真空。如世有医王。以妙药救病。诸佛亦如是。为物说唯心。以此方知。由心现境。由境现心。心不至境。境不入心。当作此观。智慧甚深。故曰摄境归心真空观也。】
这是第一段,我们前面学过,最后这一小节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讲到,今天要把它补出来,就是从『由心现境,由境现心,心不至境,境不入心』。这个意思很深,用现代的话来说,这就是方东美先生所说的哲学里面的最高峰,所以《华严》里面有高等哲学、有高等科学。今天我们特别把「止观」这个名词做个简单的解释,「还源观」末后跟我们讲的是「五止六观」。不修止观没有方法入华严境界,止,我在前面跟诸位介绍,就是放下,观就是看破。这是早年章嘉大师教给我的,那个时候初学,我接触佛法才一、二个月,所以大师没有跟我讲止观,这是他老人家的善巧方便。因为他跟我讲止观我不会懂,听不懂,所以他用方便话,跟我讲「看破、放下」,实际上看破放下是似懂非懂,并不是真懂。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入门?看破放下从哪里入门?他告诉我从「布施」。所以是接引初机的善巧方便,我们从这个地方才能真正受益。现在想一想,时间过得很快,五十七年过去,五十七年前的事情。
我们学到「还源观」这一段的经文,止观的意思是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白,知道这个非常重要。止的梵语称为「奢摩他」,观称为「毗钵舍那」,毗钵舍那翻作观,奢摩他翻作止。世尊在《楞严经》里面讲得很多。止观,也可以翻作「定慧」,止是定,观是慧;也可以翻为「寂照」,寂是寂灭,照是照见,观是照见,止就是寂灭;也翻作「明静」,光明、安静,止是安静,观是光明遍照的意思。所以它有这四种名称,都是讲止观的意思。简单的讲,「止是停止,停止於谛理不动」,这个话不好懂。谛理是什么?谛是真谛,理是理事之理,这个理就是性,就是我们止於,现在我们听经也听了不少了,止於真如自性而不动,所以它是「就能止而得名」,这是一个意思。这种止,这个意思是法身菩萨才能做到,我们凡夫做不到,为什么?止於真理,我们用真理来讲,大家好懂一点。佛经上是谛理,就是止於自性,必须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前面是止,这里是观,你就明心见性了。你看止,止的什么?止的是妄想分别执著,妄想是起心动念;换句话说,我们能够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不执著、不分别,这统统放下了,还要做到什么?不起心、不动念,这真的止了,这就是止於谛理而不动,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这个止的意思是从能止,就是你真能放下,停止妄想分别执著的作用,真正停止。
在大乘教里我们晓得,如果我们把执著放下,在一切世出世间法不再执著,这是阿罗汉;能把分别放下,不再分别了,这是菩萨;不起心、不动念这是佛,你看这三个层次。也许有人问,我们是对一切事,这日常生活当中不执著、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还能干活吗?好像什么都不能做了,那你就不是真正在修止。真正止,你这个干事的时候比一般人就高明太多了,为什么?这个东西是烦恼、是妄想。你看看,执著是大乘经里常讲的见思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起心动念叫无明烦恼。六道凡夫全是烦恼当家,所以这个事情你是在干活,都干的糊涂事,苦不堪言。如果把妄心止住,放下了,真心现前,真心是什么?是自性。自性是什么样子?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讲得很清楚,「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我们现在有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心是染污的,不清净。放下这个,清净心现前,清净心生智慧,那么你处理任何问题是智慧处理,不是烦恼处理。这个智慧就是观,有止才有观,有观才有止,止观实在讲是一体,这道理就深了。我们不能放下就是不能止,确实入不了华严境界,不但华严境界入不了,二乘境界都入不了。如果我们再说得明白一点,《华严经》上讲菩萨五十一个位次,十信我们学过了,是佛法的小学,十住好比是中学,十行好比是高中,十回向好比是大学,十地是研究所。我们现在连小学一年级都入不进去,小学一年级要怎么能进得去?
那个止还有很浅的意思,很浅的意思,「止是止息,止息妄念」;换句话说,我们要把妄想放下。这就是我们一般很粗的念头,只要起念都是妄念。我们净土宗用什么方法来对治我们的妄念?妄念纷飞,我们用念佛,所以念佛是止观。我们念佛的时候,把妄念放下是止,心里面只有一句佛号,那是观,观是对事,我们执持名号,这个名号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功夫怎样才能得力?不怀疑,怀疑是痴,是愚痴,杂念是烦恼。所以念佛的时候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功夫就得力。最难的就是放不下妄想,妄想里面总不外乎自私自利、贪瞋痴慢、五欲六尘、是非人我,总是这些东西,有这些东西入不了佛门。所以这第二个浅的意思是「就所观而得名」,止这个意思有浅深两种,含义很深很广。
观是「观达」的意思,达是通达,是讲智慧通达,这个智慧,事跟理它能相应,能够贯通。理体是空寂的,空,它不是无,它有,它能生万法。宇宙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佛法里面讲,我是正报,宇宙是依报。我们依靠这个环境来生活的,是依报;正报只说我个人,不说别人。别人是我生活里面的人事环境,都是环境,所以佛法当中,我们常常看到依正庄严,依正二报,这个要搞清楚。我们在此地学的,起二用先讲依报、后讲正报,先说宇宙的起源,然后再说我从哪里来的,这个搞得清楚!这个问题到现在,确实科学、哲学都还没搞清楚,都在那里打问号。佛经上讲得这么透彻,而且佛经上讲的,你可以去实证,你看信解行证。如果你不能够证实它,你得不到受用;你证实它,你就成佛,就叫佛陀。所以佛法里有科学的精神,因为它是实证,你必须亲自证得。科学家今天用的证明是什么?靠仪器,靠数学、靠仪器来证实。佛法不是,靠仪器还是靠外面境界,你有没有证得?没有,你是隔了一层。佛法是亲证、是内证,不需要仪器,也不需要数学,叫你放下,放下之后,自然就是,放下就是。
释迦牟尼佛做给我们看,他三十岁的时候在菩提树下,把十二年所学的,也就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大彻大悟!这是三千年前的事情。一千三百年前在中国又出了一个释迦牟尼佛,惠能大师,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什么都没学过。释迦牟尼佛学了十二年,代表什么?知识分子,所以你学的东西要不能放下,就变成所知障。这个障碍,佛把它分成两大类,第一个是烦恼障,自私自利、贪瞋痴慢是烦恼障。你所学的这种东西不肯放下,叫所知障,都是障碍明心见性。佛把它放下了,表演给我们看的。惠能大师不认识字,一天也没有学过,一天经都没有听过。他到黄梅八个月,干什么?五祖忍和尚派他到厨房里面去干活,舂米破柴,他是樵夫出身,砍柴的,天天还干老本行,干了八个月。传法那一天召见他,半夜三更给他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我们估计一下时间,顶多两个小时,他一生就听两个小时经。他为什么能开悟?放下!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了,见性了。性是什么样子?他向老师提出报告,性是什么样子?讲了五句话,二十个字。跟释迦牟尼佛明心见性是同样境界,释迦牟尼佛讲了一部《华严经》,《华严经》就是见性的境界,如来境界。六祖讲二十个字,那二十个字展开就是《华严经》,《华严经》把它浓缩下来就这二十个字,不增不减。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二十个字,展开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佛千经万论、千言万语,没有别的,就是叫我们回头。
这篇文章是修行的方法,《华严》修行的方法。你看妄尽,妄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这是妄,要把它断尽,放得干干净净你就还源,还源就是见性。没有一样不明了,智慧圆满、德能圆满、相好圆满,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本有的,没有一样东西从外面来的。从外面来的是假的不是真的,自性里面显现出来,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到这个地方,我们现在真的是累积这么长的时间,五十七年的学习,真理愈来愈清楚。虽然我们没有亲证,透过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们明白了。亲证呢?亲证是我们现在放得还不够彻底,是放了不少;你要不放,这个意思都听不出来。所谓囫囵吞枣,古人这个形容是很有味道,囫囵吞枣吞下去了,什么味道不知道!法味不能体会。这个东西是要细嚼,慢慢的品尝,你才能真正懂得法味。所以观是智慧的起用,它对事的。这是「就能观而得名」,这个意思就是讲观达这个意思,是从能观。还有个浅的意思,有「贯穿」的意思,这是智慧的运用,用智慧贯穿烦恼。烦恼呢?烦恼就不见了。烦恼怎么不见?烦恼就变成智慧了。所以烦恼跟智慧是一不是二,是一体的两面,悟了就叫智慧,迷了就叫烦恼。所以经上常说「烦恼即菩提」,转烦恼为菩提,这对了。灭烦恼是佛的方便说,烦恼怎么能灭得掉?烦恼灭掉,智慧不就没有了,哪有这种道理?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盘,这是大乘教里面两桩大事。
如果就所修方便来说,「止属於空门、真如门,缘无为之真如而远离一切相」。一切相存在,离相不是说跟相断绝,不是这个意思,离相是什么?心里不著相,这叫离相。所以它起作用是随缘妙用,随缘是不离,妙用是不著,他心里不著,不执著。知道是什么?能现的心性不可得,所现的现相也不可得。这桩事情,我们学习了弥勒菩萨跟释迦牟尼佛的对话,我们明白了,这个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真相是什么?《般若经》上常说的「诸法实相」,这个事实真难懂。所以佛讲般若讲二十二年,这一个大单元,他一生说法四十九年,几乎占一半的时间。我们也就晓得,般若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科目,主要的科目,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真相。他那么多的学生,学生当中有不少是佛菩萨示现的,做样子给我们看的。在般若之前,我们一定要晓得,他有阿含十二年、有方等八年,二十年。也就是世尊教学教了二十年,才开始跟你讲真相,讲什么?讲空,一切法是空的,不是真的有。所以有叫妙有,妙有非有,空是讲心性,能现的,有是所现的。能现的本性不可得,为什么?本性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所以你没办法知道它。你六根不能接触,你眼看不见,耳听不见,手也摸不到,心里想也想不出来,它不是心法,但是它真有。在哪里?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在,因为它所现的一切现象就是的。
现的相,相是假相,我们总认为这个相是真的,哪里是假的?看得见、听得见、摸得著,怎么会假的?真的是假的,这不好懂。我们用现在这个科技来做比喻,你慢慢就能够理解。譬如我们现在看电视屏幕,电视里面拍的什么?拍的有我们自己,我们也在里面,它是真的是假的?有我、有人,也有山河大地,也有一切众生,你电视打开在屏幕上看,它是真的是假的?我们知道这不是真的,这是假的。它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有?现在我们懂得,这个电视是用电磁波,电磁波的点,点速度已成线,线再快速已成面,画面就出来,它的速度太快。如果慢慢移动的时候,像画画一样的一笔一笔画,你就很清楚是这么成就的;它速度太快了,所以你就不知道,你以为它真有。我们现在这个宇宙之间,它这个速度多快?弥勒菩萨讲得很清楚。科学家现在发现了,说物质是无中生有,这很了不起,他们发现物质是无中生有。而且存在的时间很短暂,只提出这么个讯息给我们。弥勒菩萨提出的有确实的数字,它的速度是多快?我们从经典里面把它推算出来,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我们怎么知道是假的?
我们今天看电影,这个知识大家都知道,电影是幻灯片,一张一张幻灯片通过放映机,放映机镜头打开这一张照上去,马上关起来再放第二张,一秒钟放多少张?二十四张,一般电影二十四张。电视比电影快,速度快得太多了,所以我们在电视的画面比电影逼真。现在告诉你,一秒钟放映的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张,万亿是兆,万万是亿,万亿是兆。十万亿,百万亿,千万亿。万亿是兆。一秒钟有一千二百八十兆,你怎么能知道它是假的?佛说出来了,要我们自己去证明,证到了你才真正得受用。你要是真正证到,看到这个事实真相,你就成佛了,就称你作佛陀。大乘教里面佛告诉我们,这样微细的念头,什么人能觉察得到?你看那个心要多静,心愈静你才能够感到很微细的信息,这个信息是太微细,佛说八地菩萨,阿赖耶,现相是阿赖耶,八地菩萨看到阿赖耶的三细相,七地菩萨还不行,八地以上,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八地是刚刚看到,感受到是真的,一点都没错。这个说起来也很不容易体会,现在呢?现在照相机很普遍,一般人都有照相机。照相机的快门,我们用这做比喻,不要再快了,千分之一秒,快门打开、关起来是千分之一秒,比一般电视萤幕快多了,千分之一秒。我们去照喷射机,喷射机飞行在空中的时候你去照,你照了洗了,它动了没有?没动。所以千分之一秒,你看它都没动,你再第二张的时候它也没动。你连续照个一百张,张张它都不动,它动了没?没动。
用这个我们就能够体会到那个心地清净,八地菩萨那样的定功,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的速度,在它那个快门里面能照得出来,它照是什么?没动,所以他能证实。这不是用仪器,是用清净心,是用定功,叫你去证,你有这个定功你证得了,他的定功也到这个地方他也证得,这不是一个人随便说的,大家都可以证得!所以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了解这些事实真相之后,你心里面就不再著相,不再执著外面的现象,知道外面现象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就真正能放下。我们今天放不下,是不知道事实真相;真知道,哪有放不下的道理!身,身有没有生死?没有,身是不是自己?不是自己。有没有自己?有,什么是自己?灵性是自己,真如是自己,六祖所说的不生不灭那是自己。宇宙呢?宇宙是自己变现的,怎么变现的?一念不觉。
大乘教里,我们在《华严经》里念到的,「迷唯一念,觉止一心」,这个没有理由,动了个念头,什么时候动的?没有时间。如果真的有时间它就是真的事实,它不是的,就在当下,就在现前,念念相续。所以我们看宇宙的现象,佛告诉我们它是虚幻,不是真实,是假的,是一种什么?相似相续相,它不是真的。如果你参透了,你就晓得没有生死。时间跟空间都不存在,时间跟空间都是抽象概念,不是真的,这个现代科学也证实了。而是我们凡夫放不下分别执著,所以还受这个,就是不能够超越时空。科学家讲的维次,时空维次,时空维次是从分别执著变现出来;分别执著放下了,时空维次就突破,就没有了。所以跟现在科学对比,你才看到佛法里面的殊胜处。科学,对佛法,佛经里面所讲的哲学跟科学,逐渐都证实了。所以止,这个放下太重要。明了诸法实相,这才真解决问题,彻底解决问题。我们要从这个层面上去努力,那叫真学佛,你修行证果。
「观属於有门(是现相的)、生灭门」。止属於空门,属於真如门,没有生灭,那是自性的性体。观是自性起作用,就是起二用,起二用时你要了解事相它的真实相。「缘有为之事相」,就是有生有灭的,也就是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最后说的一句话「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个万法就是今天讲的宇宙,在佛法讲就是法界。十法界、无量无边的法界,怎么来的?自性变现的。我从哪里来的?也是自性变现的,起心动念。我也说得很多,起心,宇宙就现,为什么会有宇宙?法尔如是,你不起心它不现,但是不能说它没有。能大师说得好,不起心、不动念的时候,自性里头本自具足。起心动念它就现了,不起心动念它隐了,隐现不二。不起心、不动念,这时候什么状态?世尊也为我们说出来,这什么样子?叫大光明藏,一片光明。在净土里面叫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里面没有物质、也没有精神。你看寂光,寂是止,光是照、是观。止观要是修到究竟圆满就是常寂光,这里头精神现象、物质现象全没有。但是一起心动念,精神、物质都变现出来,显现出来,森罗万象,变幻莫测。这个我也没有法子说出,所以我就想到万花筒,万花筒有这么个现象,我们这里有个万花筒,有这么个现象。我们把万花筒比作什么?比作自性,真如本性,这里面千变万化这个现象,你动,自性动它就起变化,不动没有变化,动的时候起变化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们怎么转它怎么动,千变万化,没有一个相同的。
从这个原理上,我们也能够体会到,自性起心动念的时候起作用,这个作用就是我们在经上常讲的,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这是一真法界,这个不在十法界里面。就是只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华藏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的实报庄严土。有了分别,起了分别,实报庄严土不见了,变了,变成四圣法界,就是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那我们晓得,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如果再有执著,方便土没有了,四圣没有了,就变成六道,六道就出现了。所以你要晓得,六道就是四圣法界,四圣就是实报土,实报土就是常寂光土,是一不是二,都是在一个万花筒,转变不一样。实报土里面连染净都没有,那叫真净土,染净没有;方便土里面有染净,没有善恶;六道里头有染净、有善恶,善现三善道,恶现三恶道。现在我们已经陷在低谷,我们怎么出来?那你就要知道,我们慢慢向上提升,断恶修善,我们不堕三恶道,我们要向上提升。这一生在人道,来生要到天道,欲没有断,欲界天;欲要是控制住,就生色界天、生无色界天,要往上去!这才是我们这一生当中真正的功课要干的,其他的都是鸡毛蒜皮,都不是要紧的事情,有缘可以做做,没有缘不要强求。所以随缘妙用,这是什么?这真学佛,他真有目标,真有方向,真的帮助自己不断向上提升。对於性渐渐的体会到,对於现象渐渐的认识清楚了,相是幻相,如《般若经》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这个现象,佛说这个现象我们要细心体会,你时时刻刻都能够领悟到。最明显的是生死,生死是怎么回事情?刹那生灭,不是一生从生到死,不是!那你是完全不了解事实真相。我们把时间缩短,一天,一天是一个生死,睡觉不等於死了吗?睡熟的时候什么也不知道,人家把你身体抬走了,你都不晓得。你睡著的时候,这个世间哪一样是你的?连你身体都不是你自己,你作梦去了,到梦中去了,又是一个境界出现,这身体没有了,第二天早晨起来,你又回到身体来了,一个生死,这个你懂。然后我再跟你讲,现在算时间秒为单位,前一秒钟过去了,后一秒钟又来了,前一秒钟死了,后一秒钟生了,你能不能体会到?我相信同学当中有人体会到,前一个小时的我跟现在这个我,不是一个我。相是什么?相似相续相,不是真的相续相,真的相续相是有关联的。这个经文里面跟我们讲的,「由心现境,由境现心,心不至境,境不入心」,所以它是相似相续相。如果心境是一,那就是真的相续相;它不是一,所以它是相似相续相,绝对不是一回事情,这才叫事实真相。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一秒钟已经换了多少个幻相?一秒钟里面已经换了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幻相,哪个是你?心境都不可得,心是能现,境是所现。我们这个身体是境,所现的,外面所有万物都是境,都是心现的,心是能现,境是所现。
确实就像电影放映机里面那个电影的影片一样。拍摄电影的时候,我们年轻时候也玩过这个东西,一格就是一张幻灯片。我们看到一个人,从东面走到西面,你就给他拍,那时候在玩的时候,我们是一卷带子四分钟,四分多一点,四分钟。拍下来之后冲给他看,哪一张是你?你看看哪一张是你?哪一张不是你?悟处,看电影会开悟,看电视会开悟,就是你会不会?你要会了,在这里面就看出门道出来,恍然大悟。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门门都可以悟入,问题就是你会不会?真的会了,这电视、电影你没有白看,你看了成佛了。你确实能看到「由心现境,由境现心,心不至境,境不入心」,你真看出来了。我们面对电视的屏幕,你能不能证实这四句?这是你求证。所以事相当中,如果心地清净,接触之后他能发智慧,我们一般讲开悟,开悟就是在境界当中,事相境界当中发慧,发智慧。在一般初学上,「修行次第上来说,止在前,观在后」,止是放下,放下是什么?「先伏烦恼」;观在后头,观是智慧现前,智慧能「断烦恼」,就是能转烦恼为菩提,「正证真如」。
止伏妄念,古人有个比喻,这个比喻也好,「盖止伏妄念,譬如磨镜」。古时候的镜子用铜做的,铜镜,你们到故宫博物院能看见,镜子要常常磨,愈磨愈亮它能照见。如果久时不磨,它上面就会有灰尘,照东西就模糊。愈磨愈亮,磨了之后镜面上干干净净,没有染污了,这就好比「断惑」,镜子能现像,这就好比「证理」,你觉悟了,这是观的意思。所以用这个来比喻,说明止跟观的意思。这是在初学过程当中,这个比喻很好。我们要懂得历事炼心,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工作里面、处事待人接物,你经历这些事,修行人是什么?炼心,炼什么心?炼放下。也就是说事要经历,不能有执著,把执著放下,把分别放下,到最高级的时候,起心动念都放下;起心动念放下,你现前的生活是佛的生活。说老实话,释迦佛在世,六祖大师在世的时候,他们过的是这个生活,最高的。他每天一样穿衣吃饭,每天也为别人讲经说法;六祖大师讲经说法,他是叫你把经文念给他听,他讲给你听。待人接物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是佛;如果他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是菩萨,过菩萨的生活,没烦恼。如果还有分别,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著,他过的是阿罗汉的生活,不是六道里头人,六道里面是达不到这个境界,为什么?他见思烦恼断了。转烦恼为菩提,他过的是智慧的生活。
我们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里面,就明了,就知道,阿罗汉是正觉,菩萨是正等正觉,佛是无上正等正觉,哪有不圆满的道理!怎么会有做错事情的道理!所以智慧,人有智慧处理一切事物会很圆满,绝对没有后遗症。知识不行,现在人学的是知识,不是智慧,处理一切事物后遗症很多。今天这个世间,人生活得这么苦,原因在哪里?指导我们的人是用知识指导,不是用智慧。古人比我们幸运,社会安定,人与人之间互相谦卑、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确确实实是和谐、是和睦,都能够遵守伦理道德,都懂得因果的定律。为什么?那个时候有许许多多圣贤用智慧来指导我们。特别是在中国社会,我们历史记载得很清楚,一个王朝的建立,交替的时候是有动乱,时间都不长,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古人所谓是五年之内,取得政权之后五年之内,社会就恢复正常,长治久安。在中国历史上确实如此,大多数是这样的,总有一百五十年到二百年太平盛世,靠什么?靠圣贤的智慧,不是知识。现在完全靠知识,全世界人都追求知识,知识爆炸不是好事情,知识爆炸那就是所知障的爆炸。所以现代人苦,贫贱人苦,富贵人也苦,在家人苦,出家人也苦,这苦不堪言。
末后把止观,达到最高的境界真止、真观,「若真止真观必为不二」,止就是观,观就是止。为什么?「法性寂然是止,法性常照是观」,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它是一不是二。真明了,对於宇宙一切万事万法真的明了,他的心一定是定的,他才能照见。我们念《心经》,「观自在菩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是照见,照见是观。止即是观,观即是止。真止,那个心真的寂然不动,像水一样,干净,没有波浪,真的止了,自自然然能照见外面的山河大地,它像一面镜子一样。所以止就是观,观就是止,从照见说观,从寂静这就是止,它是一不是二。大师从《华严》教义里面,给我们讲「五止六观」。第一段给我们所讲的,「摄境归心真空观」,这一段所说的是法身菩萨的境界。我们再看第二小段:
【二者从心现境妙有观。即事不滞於理。随事成差。谓前门中。摄相归体。今此门中。依体起用。具修万行。庄严报土。又前门中摄相归体显出法身。今此门中依体起用修成报身。故曰从心现境妙有观也。】
法报妙有,前面一节是说摄境归心,这个地方讲『摄相归体』,就是摄境归心,相是境界、是有,体就是心性。『事不滞於理』,事就是能大师所讲的能生万法,宇宙之间万事万法,这是事相。事相是所现所变的,能现的是心、能变的是识,识是什么?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能变。我们在前面说过,我们今天所住的地球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里面有染有净、有善有恶,统统具足。我们的心地染污,被什么染污?被贪瞋痴慢染污,被自私自利染污。要知道这些东西自性里头没有,从哪里来的?从分别执著里头来的,这要知道,特别是执著,没有执著就没有这些东西。严重的染污,导致我们的行为远离性德,你看前面第四大段跟我们讲的四德,随缘妙用我们没有了,威仪有则没有了,柔和质直没有了,代众生苦更没有。我们所看到的现象,与这四条是完全反方向的,就是谚语所谓背道而驰,不是顺性德,而是远远的背离性德。果报呢?就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天灾人祸。科学找不到灾害的原因,它只看表面,它不知道真正的因素在哪里?佛给我们说出来了,这是染业、恶业造成的。我们怎样把这个灾难化解?在佛法讲化解灾难是肯定的。如果我们地球上居住的众生,不说畜生道,居住这些人类,一百个人当中有一个人回头,这个灾难就大幅度的减轻,那真的就是太平盛世了。一百个人有一个,就是一百个人当中有一个真正持五戒、修十善的,九十九个作恶沾这一个人的光,这一个人就能够度这么多人。
现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将近六十多亿人,将近七十亿人,百分之一也可观,找不到!也许万分之一,万分之一这一个人修福,九千九百九十九人造罪业抵不过,灾难还有。还是有,认真修,加功用行,希望灾难能够减轻一点,不能完全化解,能减轻一点。佛在大乘教里面,教导我们的不能不相信,不能不认真学习。灾难从哪里来的?水火风是三灾,三灾是从贪瞋痴变现出来,贪心是水灾,瞋恚是火灾,愚痴是风灾。傲慢是地震,傲慢心不平有高下,我比你高,你不如我就要地震。你看现在这些灾难多少?怎么修法?所以学佛的同修要知道,如果我们在生活当中、待人接物当中,这个烦恼一起现行,立刻就警觉到,我现在给世界制造灾难。现在这个世界最明显的,也是大家都担心而无可奈何的,地球的温度不断向上升。昨天还有个同学,给我在网路上节出一段新闻告诉我,这个南北极的冰快速的在融化,特别是北极,科学家有说很可能在今年的九月,在下一个月北极的冰可能全部融化了。的确温度在上升,科学没办法解决这问题;佛法说如果我们大家把瞋恚心息掉,马上就降温。所以我们一个不高兴、一个发脾气,立刻警觉到我给地球找麻烦,我在增加它的温度,我帮助它升高温度;我的贪念一起来,我帮助这个地球上海水上涨;一念贡高我慢,我帮助这个地球上的地震频率上升,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境随心转,这境界是心里变的。
所以我们讲经,我也讲了不少次,我说极乐世界跟我们这个地球没有两样,为什么那个世界那么好?你看看世尊为我们介绍的,那个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那边的人心清净,那边人心里没有恶业,上品十善所感的,不就这么个道理吗?我们这个世界,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三千年前,佛已经形容这个世界叫五浊恶世。五浊恶世是人造的,我们的人心不善、思想不善、见解不善、言行不善,所感得的这么个结果。实际跟极乐世界、跟华藏世界哪有差别?我们把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搞清楚,只要妄尽还源,我们这个地球就是极乐世界、就是华藏世界。释迦佛的净土不是佛变现出来给我们享受,那就变成宗教,没有这个道理。所以佛讲得好,这境界是什么?是我们自己业力感得的。明白这个道理,纵然是逆境恶缘现前的时候,我相信那个心地还是心平气和,为什么?你了解,你能把境界转变好。在历史上我们看到舜王,他处的环境真的是非常恶劣,真的是逆境恶缘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这是一个真正有智慧的、真正有定功的人,他能转境界。你看大舜的父亲是个糊涂人,继母跟继母生的弟弟,把他看作眼中钉,时时刻刻想把他害死。父亲也不懂事,做帮凶,你说他那个家庭,他在那个家庭怎么能受得了?他真孝顺,他没有想到父母对他不好,他只想到自己做得不够好,让父母不欢喜。你看跟我们一般人想法不一样,邻居看到了都不平,跟他父亲争执,责备他父亲,他还维护他,我父亲没有过失,劝邻居不要干预,这是我家的事情,我自己做得不好。天天反省,天天改过,三年把他的父母、弟弟感化,邻里乡党也感化,这就是境随心转。
在我们学佛的人来看,看这桩事情是菩萨示现,教我们怎样处逆境、处恶缘,要用什么样的态度,他做出样子给我们看,我们明白了。在我们一生当中,会不会遭遇这个?也常常遭遇到,没他那么严重。他能转,我为什么不能转?学了佛之后,这个道理更清楚了。我们学佛的同修,都知道自己有冤亲债主,除了这一生之外,过去生生世世都在六道里头轮回,跟众生结了多少恶缘,欠命的要还命,欠债的要还钱,逃不过!遇到了,遇到就要承受,要用什么心态承受?要用智慧。智慧跟清净心是连起来的,智慧是观,清净心是止,所以心地要清净、要真诚、要求忏悔、要生感恩的心,不能有怨恨。纵然是我被他杀了,我也不怨恨他,我还感激他,为什么?被杀没有罪过,杀人有罪过,被杀没有罪过。没有怨恨心你就往上升,有怨恨心你还往下堕落,为什么?来生还报复,这冤冤相报没完没了,生生世世彼此都痛苦。那被人杀了,被人害了,想到过去我就是对他这样的,今天他对我,这一报还一报,这帐了了,欢欢喜喜帐结了,超生了。
现前这个世间,我们看到许多地方灾难频繁,大的灾难会死几百人、几千人,甚至於上万人的,共业。这里头有没有好人?有好人,好人遇到这个共业,好人往上升,造恶业的人往下降,去路不一样。你不能说好人也在这里死了,好人他上天了,念佛的人到极乐世界去了。我们肉眼凡夫看不出来,你要看到之后你才晓得,老天爷对人是公平的,没有一个冤枉的。你懂得这些道理,这个灾难怕不怕?不怕了,为什么?如果有共业,逃不掉的,所谓在劫难逃。没有这个共业,在这个地方你会很安全,你也没事,所谓是有惊无险。经历一次灾难的时候也许你觉悟,也许你看淡了,真的放下了,放下就帮助你提升,是好事,不是坏事。
这个门中,『今此门中』,就是从心现境妙有观,你看看这个讲得清楚,境是宇宙之间森罗万象,从哪来的?心现的。有,不能说它没有,也不能说它真有,所以说叫妙有,妙有非有,非有而有。像我们现在看电视屏幕,妙有,它不是真的,实际上我们现前这是立体电影,真的是妙有。相有,性没有,事有,理没有,所谓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才真放下、你才真回头,回头之后就干真好事,好事是什么?利益众生,特别是帮助苦难众生。今天众生苦难的根源是什么?你要找到,苦难的根源是迷失了自性,这是根源。那要怎样帮助他?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帮助他破迷开悟,这个功德就太大了,他能够永离苦海。当然在佛法讲,最殊胜的、无比殊胜的是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他这一生成佛了。其他的法门,说实在的话,帮助他不失人身,他来生还得人身;帮助他生天,生欲界天、色界天,出三界太难了,那真不是容易事情。出三界,说老实话末法时期只有净土,能了生死出三界,除这一法之外,没有第二法,这个我们要觉悟,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依体起用,具修万行,庄严报土』,我们的身体在这个世间要干这桩事情。万行从哪里修起?从《弟子规》修起,真的,真得受用。你没有其他的,你只是修《弟子规》,把《弟子规》百分之百的落实,念佛求生净土是决定得生。为什么?世尊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你看经里称「善男子善女人」,落实《弟子规》这个人就是善男子善女人,他就有资格到极乐世界。《弟子规》做不到,你不是善男子善女人,你做再多的好事,你所修积的是这个世间的福报,你能得人身,在人间享福;不能得人身,畜生道里享福,饿鬼道里享福,修罗道里面享福,罗刹道里面享福,多!畜生道里面宠物,饿鬼道里面的鬼王、山神、城隍、土地,这都是在鬼道里头享福,这些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你往哪里去?学佛,今天不能把目标、方向锁定在西方极乐世界,那你就错了。不要说证阿罗汉,证须陀洹谈何容易?须陀洹要把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掉,你想想看,你有没有这个能力?头一个不再执著身是我,我们能不能做到?身见破了,小乘须陀洹,《华严经》初信位的菩萨,这第一个身见破掉,不再执著了。第二个边见断了,边见是什么?用我们现代的话说,对立。我们对人,跟一切人不对立,跟一切事不对立,跟一切万物不对立,边见破了,不容易,说得容易,做起来真不容易。第三、第四就是我们今天讲成见,它叫见取见、戒取见。戒取见是因上的成见,修因的成见,见取见是果上的成见,无论是因、是果我们自己有成见,自以为是,这很麻烦。放弃成见,我们才能够恒顺众生。
那我们想想,我们过去曾经念过弘一大师的传记,弘一大师在没有出家、没有学佛之前,花花公子,他的才华是没有人不欣赏、不羡慕的。人那就是非常执著,执著到什么?执著到不通人情了。他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有一段故事,跟同学约八点钟见面,八点钟约他到他家里来,这个同学也不过就迟到两三分钟,他不开门,在窗子上指著他,把他教训一顿,「约你八点钟,你为什么不准时?」几乎不近人情,那吃东西的讲究没有话说了。你看以后学了佛之后,我在新加坡,他曾经到过新加坡住在薝葡院,离我们现在新加坡的净宗学会很近,广洽法师是他的好朋友,广洽法师前年过世了。广洽法师告诉我,他到新加坡来看他,他们是同乡,非常好的朋友,以前在厦门曾经在一起住过。照顾他,他说太方便了,吃东西,广洽法师自己唯恐他吃得不好,住得不舒服,照顾很周到,尝这个菜咸了一点,就问他,他怎么说?咸有咸的味道,淡,淡有淡的味道,完全没有计较,对人一片慈悲。他字写得好,有求必应,从来不像过去那样的拒绝人,完全改了。所以他的成就,也是在末法时期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真改,彻底改掉,柔和质直做到了。
我们今天具修万行,要从《弟子规》,要从《感应篇》,要从《十善业》,这才真正能够扎根;如果不在这上扎根,那就不行。前面我们跟大家在一起学习过,小乘三千威仪,大乘八万细行,那是什么?就是十善业。十善业展开,在菩萨展开的时候是八万四千细行,从十善业上展开的,归纳就是十善;小乘三千威仪,归纳也是十善业。十善是佛法的根,无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没有十善就没有佛法,那是假的不是真的;有十善做基础,无论是哪个法门是真的。所以我们晓得,佛法是建立在十善的基础上,《十善业道经》里头讲得太清楚!经文不长,佛曾经两次讲到,提醒我们十善业道是人天法的根,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的大根大本,都是依十善建立。把十善比喻作大地,这个大地上所有一切万物都是从地而生。《十善业道经》你学不好,什么原因?为什么从前人都能做到?我们这一反省知道了,从前人有家教。
家教教什么?家教就是教《弟子规》,所以《弟子规》是中国五千年传统家教的集大成。家家家教有不同的地方,但是有共同地方,《弟子规》是共同的,是所有家族家教里面共同的科目,必须要学习的,你说多重要?佛法是师道,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弟子规》是孝道,《感应篇》是因果教育,有伦理、有道德、有因果,落实十善业是很容易的事情。我们今天这个十善搞得这么困难,五戒十善这么困难,是因为没有这个基础。所以一定是用儒释道三个根庄严报土,这就对了。所以我们学佛,对这桩事情要很重视,决定不能够疏忽;疏忽那就错了,我们这一生要想成就,那就困难了。所以千千万万自己想在这上成就,真的修一点福,真正希望这一生当中能够往生净土,能够亲近弥陀,你疏忽十善业道,你就去不了,你就不能满愿,这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请看第六段「起六观」,第一小段「摄境归心真空观」。我们把这个文念一段:
【谓三界所有法唯是一心造。心外更无一法可得。故曰归心。谓一切分别但由自心。曾无心外境。能与心为缘。何以故。由心不起。外境本空。论云。由依唯识故。境本无体故。真空义成。以尘无有故。本识即不生。又经云。未达境唯心。起种种分别。达境唯心已。分别即不生。知诸法唯心。便舍外尘相。由此息分别。悟平等真空。如世有医王。以妙药救病。诸佛亦如是。为物说唯心。以此方知。由心现境。由境现心。心不至境。境不入心。当作此观。智慧甚深。故曰摄境归心真空观也。】
这是第一段,我们前面学过,最后这一小节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讲到,今天要把它补出来,就是从『由心现境,由境现心,心不至境,境不入心』。这个意思很深,用现代的话来说,这就是方东美先生所说的哲学里面的最高峰,所以《华严》里面有高等哲学、有高等科学。今天我们特别把「止观」这个名词做个简单的解释,「还源观」末后跟我们讲的是「五止六观」。不修止观没有方法入华严境界,止,我在前面跟诸位介绍,就是放下,观就是看破。这是早年章嘉大师教给我的,那个时候初学,我接触佛法才一、二个月,所以大师没有跟我讲止观,这是他老人家的善巧方便。因为他跟我讲止观我不会懂,听不懂,所以他用方便话,跟我讲「看破、放下」,实际上看破放下是似懂非懂,并不是真懂。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入门?看破放下从哪里入门?他告诉我从「布施」。所以是接引初机的善巧方便,我们从这个地方才能真正受益。现在想一想,时间过得很快,五十七年过去,五十七年前的事情。
我们学到「还源观」这一段的经文,止观的意思是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白,知道这个非常重要。止的梵语称为「奢摩他」,观称为「毗钵舍那」,毗钵舍那翻作观,奢摩他翻作止。世尊在《楞严经》里面讲得很多。止观,也可以翻作「定慧」,止是定,观是慧;也可以翻为「寂照」,寂是寂灭,照是照见,观是照见,止就是寂灭;也翻作「明静」,光明、安静,止是安静,观是光明遍照的意思。所以它有这四种名称,都是讲止观的意思。简单的讲,「止是停止,停止於谛理不动」,这个话不好懂。谛理是什么?谛是真谛,理是理事之理,这个理就是性,就是我们止於,现在我们听经也听了不少了,止於真如自性而不动,所以它是「就能止而得名」,这是一个意思。这种止,这个意思是法身菩萨才能做到,我们凡夫做不到,为什么?止於真理,我们用真理来讲,大家好懂一点。佛经上是谛理,就是止於自性,必须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前面是止,这里是观,你就明心见性了。你看止,止的什么?止的是妄想分别执著,妄想是起心动念;换句话说,我们能够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不执著、不分别,这统统放下了,还要做到什么?不起心、不动念,这真的止了,这就是止於谛理而不动,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这个止的意思是从能止,就是你真能放下,停止妄想分别执著的作用,真正停止。
在大乘教里我们晓得,如果我们把执著放下,在一切世出世间法不再执著,这是阿罗汉;能把分别放下,不再分别了,这是菩萨;不起心、不动念这是佛,你看这三个层次。也许有人问,我们是对一切事,这日常生活当中不执著、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还能干活吗?好像什么都不能做了,那你就不是真正在修止。真正止,你这个干事的时候比一般人就高明太多了,为什么?这个东西是烦恼、是妄想。你看看,执著是大乘经里常讲的见思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起心动念叫无明烦恼。六道凡夫全是烦恼当家,所以这个事情你是在干活,都干的糊涂事,苦不堪言。如果把妄心止住,放下了,真心现前,真心是什么?是自性。自性是什么样子?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讲得很清楚,「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我们现在有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心是染污的,不清净。放下这个,清净心现前,清净心生智慧,那么你处理任何问题是智慧处理,不是烦恼处理。这个智慧就是观,有止才有观,有观才有止,止观实在讲是一体,这道理就深了。我们不能放下就是不能止,确实入不了华严境界,不但华严境界入不了,二乘境界都入不了。如果我们再说得明白一点,《华严经》上讲菩萨五十一个位次,十信我们学过了,是佛法的小学,十住好比是中学,十行好比是高中,十回向好比是大学,十地是研究所。我们现在连小学一年级都入不进去,小学一年级要怎么能进得去?
那个止还有很浅的意思,很浅的意思,「止是止息,止息妄念」;换句话说,我们要把妄想放下。这就是我们一般很粗的念头,只要起念都是妄念。我们净土宗用什么方法来对治我们的妄念?妄念纷飞,我们用念佛,所以念佛是止观。我们念佛的时候,把妄念放下是止,心里面只有一句佛号,那是观,观是对事,我们执持名号,这个名号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功夫怎样才能得力?不怀疑,怀疑是痴,是愚痴,杂念是烦恼。所以念佛的时候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功夫就得力。最难的就是放不下妄想,妄想里面总不外乎自私自利、贪瞋痴慢、五欲六尘、是非人我,总是这些东西,有这些东西入不了佛门。所以这第二个浅的意思是「就所观而得名」,止这个意思有浅深两种,含义很深很广。
观是「观达」的意思,达是通达,是讲智慧通达,这个智慧,事跟理它能相应,能够贯通。理体是空寂的,空,它不是无,它有,它能生万法。宇宙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佛法里面讲,我是正报,宇宙是依报。我们依靠这个环境来生活的,是依报;正报只说我个人,不说别人。别人是我生活里面的人事环境,都是环境,所以佛法当中,我们常常看到依正庄严,依正二报,这个要搞清楚。我们在此地学的,起二用先讲依报、后讲正报,先说宇宙的起源,然后再说我从哪里来的,这个搞得清楚!这个问题到现在,确实科学、哲学都还没搞清楚,都在那里打问号。佛经上讲得这么透彻,而且佛经上讲的,你可以去实证,你看信解行证。如果你不能够证实它,你得不到受用;你证实它,你就成佛,就叫佛陀。所以佛法里有科学的精神,因为它是实证,你必须亲自证得。科学家今天用的证明是什么?靠仪器,靠数学、靠仪器来证实。佛法不是,靠仪器还是靠外面境界,你有没有证得?没有,你是隔了一层。佛法是亲证、是内证,不需要仪器,也不需要数学,叫你放下,放下之后,自然就是,放下就是。
释迦牟尼佛做给我们看,他三十岁的时候在菩提树下,把十二年所学的,也就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大彻大悟!这是三千年前的事情。一千三百年前在中国又出了一个释迦牟尼佛,惠能大师,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什么都没学过。释迦牟尼佛学了十二年,代表什么?知识分子,所以你学的东西要不能放下,就变成所知障。这个障碍,佛把它分成两大类,第一个是烦恼障,自私自利、贪瞋痴慢是烦恼障。你所学的这种东西不肯放下,叫所知障,都是障碍明心见性。佛把它放下了,表演给我们看的。惠能大师不认识字,一天也没有学过,一天经都没有听过。他到黄梅八个月,干什么?五祖忍和尚派他到厨房里面去干活,舂米破柴,他是樵夫出身,砍柴的,天天还干老本行,干了八个月。传法那一天召见他,半夜三更给他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我们估计一下时间,顶多两个小时,他一生就听两个小时经。他为什么能开悟?放下!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了,见性了。性是什么样子?他向老师提出报告,性是什么样子?讲了五句话,二十个字。跟释迦牟尼佛明心见性是同样境界,释迦牟尼佛讲了一部《华严经》,《华严经》就是见性的境界,如来境界。六祖讲二十个字,那二十个字展开就是《华严经》,《华严经》把它浓缩下来就这二十个字,不增不减。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二十个字,展开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佛千经万论、千言万语,没有别的,就是叫我们回头。
这篇文章是修行的方法,《华严》修行的方法。你看妄尽,妄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这是妄,要把它断尽,放得干干净净你就还源,还源就是见性。没有一样不明了,智慧圆满、德能圆满、相好圆满,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本有的,没有一样东西从外面来的。从外面来的是假的不是真的,自性里面显现出来,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到这个地方,我们现在真的是累积这么长的时间,五十七年的学习,真理愈来愈清楚。虽然我们没有亲证,透过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们明白了。亲证呢?亲证是我们现在放得还不够彻底,是放了不少;你要不放,这个意思都听不出来。所谓囫囵吞枣,古人这个形容是很有味道,囫囵吞枣吞下去了,什么味道不知道!法味不能体会。这个东西是要细嚼,慢慢的品尝,你才能真正懂得法味。所以观是智慧的起用,它对事的。这是「就能观而得名」,这个意思就是讲观达这个意思,是从能观。还有个浅的意思,有「贯穿」的意思,这是智慧的运用,用智慧贯穿烦恼。烦恼呢?烦恼就不见了。烦恼怎么不见?烦恼就变成智慧了。所以烦恼跟智慧是一不是二,是一体的两面,悟了就叫智慧,迷了就叫烦恼。所以经上常说「烦恼即菩提」,转烦恼为菩提,这对了。灭烦恼是佛的方便说,烦恼怎么能灭得掉?烦恼灭掉,智慧不就没有了,哪有这种道理?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盘,这是大乘教里面两桩大事。
如果就所修方便来说,「止属於空门、真如门,缘无为之真如而远离一切相」。一切相存在,离相不是说跟相断绝,不是这个意思,离相是什么?心里不著相,这叫离相。所以它起作用是随缘妙用,随缘是不离,妙用是不著,他心里不著,不执著。知道是什么?能现的心性不可得,所现的现相也不可得。这桩事情,我们学习了弥勒菩萨跟释迦牟尼佛的对话,我们明白了,这个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真相是什么?《般若经》上常说的「诸法实相」,这个事实真难懂。所以佛讲般若讲二十二年,这一个大单元,他一生说法四十九年,几乎占一半的时间。我们也就晓得,般若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科目,主要的科目,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真相。他那么多的学生,学生当中有不少是佛菩萨示现的,做样子给我们看的。在般若之前,我们一定要晓得,他有阿含十二年、有方等八年,二十年。也就是世尊教学教了二十年,才开始跟你讲真相,讲什么?讲空,一切法是空的,不是真的有。所以有叫妙有,妙有非有,空是讲心性,能现的,有是所现的。能现的本性不可得,为什么?本性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所以你没办法知道它。你六根不能接触,你眼看不见,耳听不见,手也摸不到,心里想也想不出来,它不是心法,但是它真有。在哪里?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在,因为它所现的一切现象就是的。
现的相,相是假相,我们总认为这个相是真的,哪里是假的?看得见、听得见、摸得著,怎么会假的?真的是假的,这不好懂。我们用现在这个科技来做比喻,你慢慢就能够理解。譬如我们现在看电视屏幕,电视里面拍的什么?拍的有我们自己,我们也在里面,它是真的是假的?有我、有人,也有山河大地,也有一切众生,你电视打开在屏幕上看,它是真的是假的?我们知道这不是真的,这是假的。它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有?现在我们懂得,这个电视是用电磁波,电磁波的点,点速度已成线,线再快速已成面,画面就出来,它的速度太快。如果慢慢移动的时候,像画画一样的一笔一笔画,你就很清楚是这么成就的;它速度太快了,所以你就不知道,你以为它真有。我们现在这个宇宙之间,它这个速度多快?弥勒菩萨讲得很清楚。科学家现在发现了,说物质是无中生有,这很了不起,他们发现物质是无中生有。而且存在的时间很短暂,只提出这么个讯息给我们。弥勒菩萨提出的有确实的数字,它的速度是多快?我们从经典里面把它推算出来,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我们怎么知道是假的?
我们今天看电影,这个知识大家都知道,电影是幻灯片,一张一张幻灯片通过放映机,放映机镜头打开这一张照上去,马上关起来再放第二张,一秒钟放多少张?二十四张,一般电影二十四张。电视比电影快,速度快得太多了,所以我们在电视的画面比电影逼真。现在告诉你,一秒钟放映的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张,万亿是兆,万万是亿,万亿是兆。十万亿,百万亿,千万亿。万亿是兆。一秒钟有一千二百八十兆,你怎么能知道它是假的?佛说出来了,要我们自己去证明,证到了你才真正得受用。你要是真正证到,看到这个事实真相,你就成佛了,就称你作佛陀。大乘教里面佛告诉我们,这样微细的念头,什么人能觉察得到?你看那个心要多静,心愈静你才能够感到很微细的信息,这个信息是太微细,佛说八地菩萨,阿赖耶,现相是阿赖耶,八地菩萨看到阿赖耶的三细相,七地菩萨还不行,八地以上,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八地是刚刚看到,感受到是真的,一点都没错。这个说起来也很不容易体会,现在呢?现在照相机很普遍,一般人都有照相机。照相机的快门,我们用这做比喻,不要再快了,千分之一秒,快门打开、关起来是千分之一秒,比一般电视萤幕快多了,千分之一秒。我们去照喷射机,喷射机飞行在空中的时候你去照,你照了洗了,它动了没有?没动。所以千分之一秒,你看它都没动,你再第二张的时候它也没动。你连续照个一百张,张张它都不动,它动了没?没动。
用这个我们就能够体会到那个心地清净,八地菩萨那样的定功,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的速度,在它那个快门里面能照得出来,它照是什么?没动,所以他能证实。这不是用仪器,是用清净心,是用定功,叫你去证,你有这个定功你证得了,他的定功也到这个地方他也证得,这不是一个人随便说的,大家都可以证得!所以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了解这些事实真相之后,你心里面就不再著相,不再执著外面的现象,知道外面现象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就真正能放下。我们今天放不下,是不知道事实真相;真知道,哪有放不下的道理!身,身有没有生死?没有,身是不是自己?不是自己。有没有自己?有,什么是自己?灵性是自己,真如是自己,六祖所说的不生不灭那是自己。宇宙呢?宇宙是自己变现的,怎么变现的?一念不觉。
大乘教里,我们在《华严经》里念到的,「迷唯一念,觉止一心」,这个没有理由,动了个念头,什么时候动的?没有时间。如果真的有时间它就是真的事实,它不是的,就在当下,就在现前,念念相续。所以我们看宇宙的现象,佛告诉我们它是虚幻,不是真实,是假的,是一种什么?相似相续相,它不是真的。如果你参透了,你就晓得没有生死。时间跟空间都不存在,时间跟空间都是抽象概念,不是真的,这个现代科学也证实了。而是我们凡夫放不下分别执著,所以还受这个,就是不能够超越时空。科学家讲的维次,时空维次,时空维次是从分别执著变现出来;分别执著放下了,时空维次就突破,就没有了。所以跟现在科学对比,你才看到佛法里面的殊胜处。科学,对佛法,佛经里面所讲的哲学跟科学,逐渐都证实了。所以止,这个放下太重要。明了诸法实相,这才真解决问题,彻底解决问题。我们要从这个层面上去努力,那叫真学佛,你修行证果。
「观属於有门(是现相的)、生灭门」。止属於空门,属於真如门,没有生灭,那是自性的性体。观是自性起作用,就是起二用,起二用时你要了解事相它的真实相。「缘有为之事相」,就是有生有灭的,也就是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最后说的一句话「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个万法就是今天讲的宇宙,在佛法讲就是法界。十法界、无量无边的法界,怎么来的?自性变现的。我从哪里来的?也是自性变现的,起心动念。我也说得很多,起心,宇宙就现,为什么会有宇宙?法尔如是,你不起心它不现,但是不能说它没有。能大师说得好,不起心、不动念的时候,自性里头本自具足。起心动念它就现了,不起心动念它隐了,隐现不二。不起心、不动念,这时候什么状态?世尊也为我们说出来,这什么样子?叫大光明藏,一片光明。在净土里面叫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里面没有物质、也没有精神。你看寂光,寂是止,光是照、是观。止观要是修到究竟圆满就是常寂光,这里头精神现象、物质现象全没有。但是一起心动念,精神、物质都变现出来,显现出来,森罗万象,变幻莫测。这个我也没有法子说出,所以我就想到万花筒,万花筒有这么个现象,我们这里有个万花筒,有这么个现象。我们把万花筒比作什么?比作自性,真如本性,这里面千变万化这个现象,你动,自性动它就起变化,不动没有变化,动的时候起变化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们怎么转它怎么动,千变万化,没有一个相同的。
从这个原理上,我们也能够体会到,自性起心动念的时候起作用,这个作用就是我们在经上常讲的,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这是一真法界,这个不在十法界里面。就是只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华藏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的实报庄严土。有了分别,起了分别,实报庄严土不见了,变了,变成四圣法界,就是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那我们晓得,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如果再有执著,方便土没有了,四圣没有了,就变成六道,六道就出现了。所以你要晓得,六道就是四圣法界,四圣就是实报土,实报土就是常寂光土,是一不是二,都是在一个万花筒,转变不一样。实报土里面连染净都没有,那叫真净土,染净没有;方便土里面有染净,没有善恶;六道里头有染净、有善恶,善现三善道,恶现三恶道。现在我们已经陷在低谷,我们怎么出来?那你就要知道,我们慢慢向上提升,断恶修善,我们不堕三恶道,我们要向上提升。这一生在人道,来生要到天道,欲没有断,欲界天;欲要是控制住,就生色界天、生无色界天,要往上去!这才是我们这一生当中真正的功课要干的,其他的都是鸡毛蒜皮,都不是要紧的事情,有缘可以做做,没有缘不要强求。所以随缘妙用,这是什么?这真学佛,他真有目标,真有方向,真的帮助自己不断向上提升。对於性渐渐的体会到,对於现象渐渐的认识清楚了,相是幻相,如《般若经》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这个现象,佛说这个现象我们要细心体会,你时时刻刻都能够领悟到。最明显的是生死,生死是怎么回事情?刹那生灭,不是一生从生到死,不是!那你是完全不了解事实真相。我们把时间缩短,一天,一天是一个生死,睡觉不等於死了吗?睡熟的时候什么也不知道,人家把你身体抬走了,你都不晓得。你睡著的时候,这个世间哪一样是你的?连你身体都不是你自己,你作梦去了,到梦中去了,又是一个境界出现,这身体没有了,第二天早晨起来,你又回到身体来了,一个生死,这个你懂。然后我再跟你讲,现在算时间秒为单位,前一秒钟过去了,后一秒钟又来了,前一秒钟死了,后一秒钟生了,你能不能体会到?我相信同学当中有人体会到,前一个小时的我跟现在这个我,不是一个我。相是什么?相似相续相,不是真的相续相,真的相续相是有关联的。这个经文里面跟我们讲的,「由心现境,由境现心,心不至境,境不入心」,所以它是相似相续相。如果心境是一,那就是真的相续相;它不是一,所以它是相似相续相,绝对不是一回事情,这才叫事实真相。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一秒钟已经换了多少个幻相?一秒钟里面已经换了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幻相,哪个是你?心境都不可得,心是能现,境是所现。我们这个身体是境,所现的,外面所有万物都是境,都是心现的,心是能现,境是所现。
确实就像电影放映机里面那个电影的影片一样。拍摄电影的时候,我们年轻时候也玩过这个东西,一格就是一张幻灯片。我们看到一个人,从东面走到西面,你就给他拍,那时候在玩的时候,我们是一卷带子四分钟,四分多一点,四分钟。拍下来之后冲给他看,哪一张是你?你看看哪一张是你?哪一张不是你?悟处,看电影会开悟,看电视会开悟,就是你会不会?你要会了,在这里面就看出门道出来,恍然大悟。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门门都可以悟入,问题就是你会不会?真的会了,这电视、电影你没有白看,你看了成佛了。你确实能看到「由心现境,由境现心,心不至境,境不入心」,你真看出来了。我们面对电视的屏幕,你能不能证实这四句?这是你求证。所以事相当中,如果心地清净,接触之后他能发智慧,我们一般讲开悟,开悟就是在境界当中,事相境界当中发慧,发智慧。在一般初学上,「修行次第上来说,止在前,观在后」,止是放下,放下是什么?「先伏烦恼」;观在后头,观是智慧现前,智慧能「断烦恼」,就是能转烦恼为菩提,「正证真如」。
止伏妄念,古人有个比喻,这个比喻也好,「盖止伏妄念,譬如磨镜」。古时候的镜子用铜做的,铜镜,你们到故宫博物院能看见,镜子要常常磨,愈磨愈亮它能照见。如果久时不磨,它上面就会有灰尘,照东西就模糊。愈磨愈亮,磨了之后镜面上干干净净,没有染污了,这就好比「断惑」,镜子能现像,这就好比「证理」,你觉悟了,这是观的意思。所以用这个来比喻,说明止跟观的意思。这是在初学过程当中,这个比喻很好。我们要懂得历事炼心,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工作里面、处事待人接物,你经历这些事,修行人是什么?炼心,炼什么心?炼放下。也就是说事要经历,不能有执著,把执著放下,把分别放下,到最高级的时候,起心动念都放下;起心动念放下,你现前的生活是佛的生活。说老实话,释迦佛在世,六祖大师在世的时候,他们过的是这个生活,最高的。他每天一样穿衣吃饭,每天也为别人讲经说法;六祖大师讲经说法,他是叫你把经文念给他听,他讲给你听。待人接物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是佛;如果他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是菩萨,过菩萨的生活,没烦恼。如果还有分别,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著,他过的是阿罗汉的生活,不是六道里头人,六道里面是达不到这个境界,为什么?他见思烦恼断了。转烦恼为菩提,他过的是智慧的生活。
我们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里面,就明了,就知道,阿罗汉是正觉,菩萨是正等正觉,佛是无上正等正觉,哪有不圆满的道理!怎么会有做错事情的道理!所以智慧,人有智慧处理一切事物会很圆满,绝对没有后遗症。知识不行,现在人学的是知识,不是智慧,处理一切事物后遗症很多。今天这个世间,人生活得这么苦,原因在哪里?指导我们的人是用知识指导,不是用智慧。古人比我们幸运,社会安定,人与人之间互相谦卑、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确确实实是和谐、是和睦,都能够遵守伦理道德,都懂得因果的定律。为什么?那个时候有许许多多圣贤用智慧来指导我们。特别是在中国社会,我们历史记载得很清楚,一个王朝的建立,交替的时候是有动乱,时间都不长,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古人所谓是五年之内,取得政权之后五年之内,社会就恢复正常,长治久安。在中国历史上确实如此,大多数是这样的,总有一百五十年到二百年太平盛世,靠什么?靠圣贤的智慧,不是知识。现在完全靠知识,全世界人都追求知识,知识爆炸不是好事情,知识爆炸那就是所知障的爆炸。所以现代人苦,贫贱人苦,富贵人也苦,在家人苦,出家人也苦,这苦不堪言。
末后把止观,达到最高的境界真止、真观,「若真止真观必为不二」,止就是观,观就是止。为什么?「法性寂然是止,法性常照是观」,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它是一不是二。真明了,对於宇宙一切万事万法真的明了,他的心一定是定的,他才能照见。我们念《心经》,「观自在菩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是照见,照见是观。止即是观,观即是止。真止,那个心真的寂然不动,像水一样,干净,没有波浪,真的止了,自自然然能照见外面的山河大地,它像一面镜子一样。所以止就是观,观就是止,从照见说观,从寂静这就是止,它是一不是二。大师从《华严》教义里面,给我们讲「五止六观」。第一段给我们所讲的,「摄境归心真空观」,这一段所说的是法身菩萨的境界。我们再看第二小段:
【二者从心现境妙有观。即事不滞於理。随事成差。谓前门中。摄相归体。今此门中。依体起用。具修万行。庄严报土。又前门中摄相归体显出法身。今此门中依体起用修成报身。故曰从心现境妙有观也。】
法报妙有,前面一节是说摄境归心,这个地方讲『摄相归体』,就是摄境归心,相是境界、是有,体就是心性。『事不滞於理』,事就是能大师所讲的能生万法,宇宙之间万事万法,这是事相。事相是所现所变的,能现的是心、能变的是识,识是什么?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能变。我们在前面说过,我们今天所住的地球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里面有染有净、有善有恶,统统具足。我们的心地染污,被什么染污?被贪瞋痴慢染污,被自私自利染污。要知道这些东西自性里头没有,从哪里来的?从分别执著里头来的,这要知道,特别是执著,没有执著就没有这些东西。严重的染污,导致我们的行为远离性德,你看前面第四大段跟我们讲的四德,随缘妙用我们没有了,威仪有则没有了,柔和质直没有了,代众生苦更没有。我们所看到的现象,与这四条是完全反方向的,就是谚语所谓背道而驰,不是顺性德,而是远远的背离性德。果报呢?就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天灾人祸。科学找不到灾害的原因,它只看表面,它不知道真正的因素在哪里?佛给我们说出来了,这是染业、恶业造成的。我们怎样把这个灾难化解?在佛法讲化解灾难是肯定的。如果我们地球上居住的众生,不说畜生道,居住这些人类,一百个人当中有一个人回头,这个灾难就大幅度的减轻,那真的就是太平盛世了。一百个人有一个,就是一百个人当中有一个真正持五戒、修十善的,九十九个作恶沾这一个人的光,这一个人就能够度这么多人。
现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将近六十多亿人,将近七十亿人,百分之一也可观,找不到!也许万分之一,万分之一这一个人修福,九千九百九十九人造罪业抵不过,灾难还有。还是有,认真修,加功用行,希望灾难能够减轻一点,不能完全化解,能减轻一点。佛在大乘教里面,教导我们的不能不相信,不能不认真学习。灾难从哪里来的?水火风是三灾,三灾是从贪瞋痴变现出来,贪心是水灾,瞋恚是火灾,愚痴是风灾。傲慢是地震,傲慢心不平有高下,我比你高,你不如我就要地震。你看现在这些灾难多少?怎么修法?所以学佛的同修要知道,如果我们在生活当中、待人接物当中,这个烦恼一起现行,立刻就警觉到,我现在给世界制造灾难。现在这个世界最明显的,也是大家都担心而无可奈何的,地球的温度不断向上升。昨天还有个同学,给我在网路上节出一段新闻告诉我,这个南北极的冰快速的在融化,特别是北极,科学家有说很可能在今年的九月,在下一个月北极的冰可能全部融化了。的确温度在上升,科学没办法解决这问题;佛法说如果我们大家把瞋恚心息掉,马上就降温。所以我们一个不高兴、一个发脾气,立刻警觉到我给地球找麻烦,我在增加它的温度,我帮助它升高温度;我的贪念一起来,我帮助这个地球上海水上涨;一念贡高我慢,我帮助这个地球上的地震频率上升,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境随心转,这境界是心里变的。
所以我们讲经,我也讲了不少次,我说极乐世界跟我们这个地球没有两样,为什么那个世界那么好?你看看世尊为我们介绍的,那个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那边的人心清净,那边人心里没有恶业,上品十善所感的,不就这么个道理吗?我们这个世界,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三千年前,佛已经形容这个世界叫五浊恶世。五浊恶世是人造的,我们的人心不善、思想不善、见解不善、言行不善,所感得的这么个结果。实际跟极乐世界、跟华藏世界哪有差别?我们把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搞清楚,只要妄尽还源,我们这个地球就是极乐世界、就是华藏世界。释迦佛的净土不是佛变现出来给我们享受,那就变成宗教,没有这个道理。所以佛讲得好,这境界是什么?是我们自己业力感得的。明白这个道理,纵然是逆境恶缘现前的时候,我相信那个心地还是心平气和,为什么?你了解,你能把境界转变好。在历史上我们看到舜王,他处的环境真的是非常恶劣,真的是逆境恶缘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这是一个真正有智慧的、真正有定功的人,他能转境界。你看大舜的父亲是个糊涂人,继母跟继母生的弟弟,把他看作眼中钉,时时刻刻想把他害死。父亲也不懂事,做帮凶,你说他那个家庭,他在那个家庭怎么能受得了?他真孝顺,他没有想到父母对他不好,他只想到自己做得不够好,让父母不欢喜。你看跟我们一般人想法不一样,邻居看到了都不平,跟他父亲争执,责备他父亲,他还维护他,我父亲没有过失,劝邻居不要干预,这是我家的事情,我自己做得不好。天天反省,天天改过,三年把他的父母、弟弟感化,邻里乡党也感化,这就是境随心转。
在我们学佛的人来看,看这桩事情是菩萨示现,教我们怎样处逆境、处恶缘,要用什么样的态度,他做出样子给我们看,我们明白了。在我们一生当中,会不会遭遇这个?也常常遭遇到,没他那么严重。他能转,我为什么不能转?学了佛之后,这个道理更清楚了。我们学佛的同修,都知道自己有冤亲债主,除了这一生之外,过去生生世世都在六道里头轮回,跟众生结了多少恶缘,欠命的要还命,欠债的要还钱,逃不过!遇到了,遇到就要承受,要用什么心态承受?要用智慧。智慧跟清净心是连起来的,智慧是观,清净心是止,所以心地要清净、要真诚、要求忏悔、要生感恩的心,不能有怨恨。纵然是我被他杀了,我也不怨恨他,我还感激他,为什么?被杀没有罪过,杀人有罪过,被杀没有罪过。没有怨恨心你就往上升,有怨恨心你还往下堕落,为什么?来生还报复,这冤冤相报没完没了,生生世世彼此都痛苦。那被人杀了,被人害了,想到过去我就是对他这样的,今天他对我,这一报还一报,这帐了了,欢欢喜喜帐结了,超生了。
现前这个世间,我们看到许多地方灾难频繁,大的灾难会死几百人、几千人,甚至於上万人的,共业。这里头有没有好人?有好人,好人遇到这个共业,好人往上升,造恶业的人往下降,去路不一样。你不能说好人也在这里死了,好人他上天了,念佛的人到极乐世界去了。我们肉眼凡夫看不出来,你要看到之后你才晓得,老天爷对人是公平的,没有一个冤枉的。你懂得这些道理,这个灾难怕不怕?不怕了,为什么?如果有共业,逃不掉的,所谓在劫难逃。没有这个共业,在这个地方你会很安全,你也没事,所谓是有惊无险。经历一次灾难的时候也许你觉悟,也许你看淡了,真的放下了,放下就帮助你提升,是好事,不是坏事。
这个门中,『今此门中』,就是从心现境妙有观,你看看这个讲得清楚,境是宇宙之间森罗万象,从哪来的?心现的。有,不能说它没有,也不能说它真有,所以说叫妙有,妙有非有,非有而有。像我们现在看电视屏幕,妙有,它不是真的,实际上我们现前这是立体电影,真的是妙有。相有,性没有,事有,理没有,所谓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才真放下、你才真回头,回头之后就干真好事,好事是什么?利益众生,特别是帮助苦难众生。今天众生苦难的根源是什么?你要找到,苦难的根源是迷失了自性,这是根源。那要怎样帮助他?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帮助他破迷开悟,这个功德就太大了,他能够永离苦海。当然在佛法讲,最殊胜的、无比殊胜的是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他这一生成佛了。其他的法门,说实在的话,帮助他不失人身,他来生还得人身;帮助他生天,生欲界天、色界天,出三界太难了,那真不是容易事情。出三界,说老实话末法时期只有净土,能了生死出三界,除这一法之外,没有第二法,这个我们要觉悟,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依体起用,具修万行,庄严报土』,我们的身体在这个世间要干这桩事情。万行从哪里修起?从《弟子规》修起,真的,真得受用。你没有其他的,你只是修《弟子规》,把《弟子规》百分之百的落实,念佛求生净土是决定得生。为什么?世尊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你看经里称「善男子善女人」,落实《弟子规》这个人就是善男子善女人,他就有资格到极乐世界。《弟子规》做不到,你不是善男子善女人,你做再多的好事,你所修积的是这个世间的福报,你能得人身,在人间享福;不能得人身,畜生道里享福,饿鬼道里享福,修罗道里面享福,罗刹道里面享福,多!畜生道里面宠物,饿鬼道里面的鬼王、山神、城隍、土地,这都是在鬼道里头享福,这些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你往哪里去?学佛,今天不能把目标、方向锁定在西方极乐世界,那你就错了。不要说证阿罗汉,证须陀洹谈何容易?须陀洹要把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掉,你想想看,你有没有这个能力?头一个不再执著身是我,我们能不能做到?身见破了,小乘须陀洹,《华严经》初信位的菩萨,这第一个身见破掉,不再执著了。第二个边见断了,边见是什么?用我们现代的话说,对立。我们对人,跟一切人不对立,跟一切事不对立,跟一切万物不对立,边见破了,不容易,说得容易,做起来真不容易。第三、第四就是我们今天讲成见,它叫见取见、戒取见。戒取见是因上的成见,修因的成见,见取见是果上的成见,无论是因、是果我们自己有成见,自以为是,这很麻烦。放弃成见,我们才能够恒顺众生。
那我们想想,我们过去曾经念过弘一大师的传记,弘一大师在没有出家、没有学佛之前,花花公子,他的才华是没有人不欣赏、不羡慕的。人那就是非常执著,执著到什么?执著到不通人情了。他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有一段故事,跟同学约八点钟见面,八点钟约他到他家里来,这个同学也不过就迟到两三分钟,他不开门,在窗子上指著他,把他教训一顿,「约你八点钟,你为什么不准时?」几乎不近人情,那吃东西的讲究没有话说了。你看以后学了佛之后,我在新加坡,他曾经到过新加坡住在薝葡院,离我们现在新加坡的净宗学会很近,广洽法师是他的好朋友,广洽法师前年过世了。广洽法师告诉我,他到新加坡来看他,他们是同乡,非常好的朋友,以前在厦门曾经在一起住过。照顾他,他说太方便了,吃东西,广洽法师自己唯恐他吃得不好,住得不舒服,照顾很周到,尝这个菜咸了一点,就问他,他怎么说?咸有咸的味道,淡,淡有淡的味道,完全没有计较,对人一片慈悲。他字写得好,有求必应,从来不像过去那样的拒绝人,完全改了。所以他的成就,也是在末法时期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真改,彻底改掉,柔和质直做到了。
我们今天具修万行,要从《弟子规》,要从《感应篇》,要从《十善业》,这才真正能够扎根;如果不在这上扎根,那就不行。前面我们跟大家在一起学习过,小乘三千威仪,大乘八万细行,那是什么?就是十善业。十善业展开,在菩萨展开的时候是八万四千细行,从十善业上展开的,归纳就是十善;小乘三千威仪,归纳也是十善业。十善是佛法的根,无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没有十善就没有佛法,那是假的不是真的;有十善做基础,无论是哪个法门是真的。所以我们晓得,佛法是建立在十善的基础上,《十善业道经》里头讲得太清楚!经文不长,佛曾经两次讲到,提醒我们十善业道是人天法的根,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的大根大本,都是依十善建立。把十善比喻作大地,这个大地上所有一切万物都是从地而生。《十善业道经》你学不好,什么原因?为什么从前人都能做到?我们这一反省知道了,从前人有家教。
家教教什么?家教就是教《弟子规》,所以《弟子规》是中国五千年传统家教的集大成。家家家教有不同的地方,但是有共同地方,《弟子规》是共同的,是所有家族家教里面共同的科目,必须要学习的,你说多重要?佛法是师道,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弟子规》是孝道,《感应篇》是因果教育,有伦理、有道德、有因果,落实十善业是很容易的事情。我们今天这个十善搞得这么困难,五戒十善这么困难,是因为没有这个基础。所以一定是用儒释道三个根庄严报土,这就对了。所以我们学佛,对这桩事情要很重视,决定不能够疏忽;疏忽那就错了,我们这一生要想成就,那就困难了。所以千千万万自己想在这上成就,真的修一点福,真正希望这一生当中能够往生净土,能够亲近弥陀,你疏忽十善业道,你就去不了,你就不能满愿,这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