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 (第三十七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七集)  2008/8/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46-003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最后的一段,第六「起六观」。我们从文「一者」看起:

  【一者摄境归心真空观。谓三界所有法唯是一心造。心外更无一法可得。故曰归心。】

  底下还有一句,我们也把它念下来:

  【谓一切分别但由自心。曾无心外境。能与心为缘。何以故。由心不起。外境本空。】

  这是一段,「观」,大师跟我们说了六种,教我们对於宇宙、人生、万事万物有个正确的看法,这一点非常重要,也就是《法华经》上所说的「佛知佛见」。这个看法就正确,包括我们凡夫所讲的想法,确实在六道里面过著非常痛苦的日子,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现在我们总算是明白,境由心转,法由心造。绝不是有另外一种力量来支配你、来控制你,没有这些事情。完全是自己变现自己受用,古谚语里面所说的自作自受,这一点都不错。整个佛法都是说这个现象,说事实真相,这是诸法实相。从「妄尽还源观」,第一条告诉我们自性能现能变,所现所变的根源是我们自己的自性,不是别的,自性才是真正自己。迷失了自性,才出现这些十界六道,十法界六道才出现这些事。我们迷了自性,以为这些现象是真的,对它确实完全不了解,虽然在大乘教里面薰习不少时间,说起来也能够讲得头头是道,可是怎么样?依旧生活在烦恼、痛苦的世界。

  这什么原因?虽然知道,不透彻、不究竟,信心还是不足,半信半疑,如果真相信就回头。释迦牟尼佛当年给我们示现真相信,回头了;六祖惠能大师在中国给我们示现的,真的明白了,真相信回头了。从这些活生生的例子,我们终於明白了,大乘教里面所说的迷悟只在一念之间。所以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法是知难行易,凡夫成佛,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一念之间,它不是难事。难在哪里?你不肯回头,你不肯放下,这是什么原因?知道得不清楚,舍不得放下。舍不得里头最严重的一个是舍不得身体,执著身体是我,其余的这身外之物,身外之物放下了,实在讲也不是容易事情。身外之物包括什么?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身外之物,也不容易。可是最难的是放下这个身体,不知道这个身体是假的,无量劫来就执著这个身体是自己,这个错觉根深蒂固,你说多难。

  所以大师在六观里面,头一个教给我们『摄境归心真空观』,这一条杜顺和尚提的。下面的开示是贤首国师的,大师给我们说,『三界所有法唯是一心造』。这个事实让我们立刻就能想起,夏威夷土著古老的传说,里面就有一条,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你自己心里造的,你的心念造的,也就是你的念头造的,你有念就有世界,念头没有了,世界就没有。那我们相信,夏威夷古老的祖先也是佛菩萨示现的,这就是大乘教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示现什么身。佛菩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你看所说的法、所示现的没有两样。我们今天听到这句话,至少可以接受,不会反对,也不会怀疑。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就是讲六道里面所有的一切法,从哪来的?一心造。

  『心外更无一法可得』,佛在经上常讲「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法是什么?法是心变的,心是能变,法是所变,这个法包括的范围可大!我们今天讲宇宙,佛家讲法界,遍法界虚空界,我们看大宇宙,现在天文里面通过精密仪器的观察,知道浩瀚的宇宙太大了。我们居住这个地球,在太空当中是很渺小的一个星球,佛告诉我们整个宇宙是自己,是自己心变的,这心多大?心包太虚。太空大吗?太空不大,佛在《楞严经》上举个比喻说,他把太空比作我们的心,心像太空一样,那太空呢?太空比喻作一片云彩,那一片云彩多大?我们乘飞机飞到高空,看到云层在飞机的下面,这个比喻现在我们很清楚、明了、认知,太空跟心性比较,太小了。在太空里面无数的星球,每个星球里面有众生,佛家讲众生,这个名词是广义的,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叫众生。包括我们现在讲的动物、植物、矿物、自然现象,这四桩事,全是心现识变。心怎么会现这样复杂的现象?而且现的复杂现象它很有秩序,它一点也不乱。所以凡夫不了解事实真相,看到宇宙现象又有这么好的秩序,以为一定有个主宰,於是就想像当中,一定有个主宰的神。佛法里没有神,神也是凡夫,也是众生之一,也是心现识变的。

  真正的造物主是自性,自性为什么能造?我们前面读过「起二用,示三遍」,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起心动念,起心依报出现,宇宙出现;动念,正报出现,前面讲得很清楚,正报是我自己,我出现了。依报跟正报的出现没有时间间隔的,可以说同时的,同时出现。我们常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个因果也是同时出现的。你看,起心是因,依报现前是果;动念是因,正报现前是果。这因果不是与宇宙、与生命同时出现,这就不是小事。随顺性德称佛菩萨,觉而不迷;违背性德是六道三途,错了,迷了,迷而不觉!不管你是觉,不管你是迷,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象没有丝毫改变,它确实是幻相、是虚妄、是相似相续相,决定不是真实。佛家讲了个名词来形容它,讲得好,无常!佛法给常、无常下了个定义,永恒不变叫常,只要它有变化那就叫无常。我们从这个定义上来看,你就看到一切法的无常,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自然现象那变化得更快,变化莫测,没有一样是永恒不变的。大概永恒不变,古人也发现了,可能发现有一样东西,就是虚空,好像虚空从来没变过,对的。虚空为什么没有变过?虚空也是假的,起心动念的时候虚空就有了,到什么时候不起心、不动念,虚空就没有了,所以那个时候你也知道,原来虚空不是真的。

  现在科学家也发现,这也很难得,知道空间跟时间不是真的,空间跟时间是假的,实际上讲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没有时间就没有先后,没有空间就没有远近,这叫一真。迷了的时候才感觉得有先后,有过去、有未来,有四方、四维、上下,有空间,迷的时候有,觉了没有。这桩事情,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就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学这些经教,学了的时候真的是似懂非懂,好像是懂了,实在讲没懂。为什么?我们依旧执著时间、空间是真的,生活在里头不能把这关突破。要是突破呢?突破就证果了,至少是须陀洹果。须陀洹何以能突破?他把执著里头放下一小部分,也就说他不再执著身是我,他知道身是我所有的,身不是我。就像我们的衣服一样,衣服是我所有的,不是我,不再把这个身看得很重要,不再有对立了。五种见惑,身见破了,边见破了,边见是对立。他知道所有一切法是自性变现的,你怎么能对立?对立不是自己跟自己对立吗?佛也是自性变现的。中峰禅师在《三时系念》里面,就讲得很清楚,「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弥陀佛」,这个话就是说,阿弥陀佛是我心现的。不现的时候有没有?还有。不现的时候他隐了,我们不起心、不动念,他不现,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五句话里第三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他有,具足的,不现。一起心动念他就现了,极乐世界现了,阿弥陀佛现了,隐现不二!

  你跟谁对立?十法界依正庄严全是自己变的。我们在现前这个世间,你喜欢的人、你喜欢的东西,都是你自性变现的;你讨厌的人、讨厌的东西,也是自性变现的。觉悟的人好丑不二,他心清净了,他知道全是自己变现的。变现,为什么会有善、有不善?一切善的是善心所变的,一切不善的是不善心所变的,善是虚妄,不善也是虚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它都等於零。这就是《般若经》上讲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心经》讲得透彻,到最后跟你讲「无智亦无得」,不但是五蕴皆空,受想行识不可得,菩提涅盘也不可得,你还源你就明白,真相大白。所以我们这个困难,我也常常提到,我们能解、能信,能解不能行。须陀洹他能行、他能证,他证得初果,证,得真实受用。所以佛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须陀洹恢复了两个能力,这六通是本能,我们迷了自性失掉了,他恢复两个,天眼通、天耳通。我们看不见的东西,他能看得见,须陀洹,我们相信他的能力能够看到六道,六道里面的空间维次他突破了,这叫小小成就。但是他虽然突破了,看见,他没有办法超越,为什么?思惑没有断,就是说贪瞋痴慢疑没断。错误的见解他没有了,错误的思想他还有,所以出不了六道,但是他决定不堕三恶道。佛在许多经典里面提到,须陀洹在六道里头,他只是天上人间七次往来就证阿罗汉果,那个思惑断掉超越六道轮回,生四圣法界,四圣法界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提升了。

  阿罗汉,我们在经典上读到,阿罗汉的天眼能看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尊佛的佛土。他突破的空间维次就多了,但是要知道,法界虚空界里面,像娑婆世界这样的佛国土不知道有多少!无量无边,所以阿罗汉才称之为小果,超越六道了。愈往上面去,能力逐渐统统恢复,到起心动念放下了,十法界没有了,这才算是大彻大悟,这才称之为大果。大果后面还有极果,大果就是成佛,虽然成佛无始无明习气没断,习气厚薄不同,所以《华严经》上把他分为四十一个等级,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都是无始无明习气没断。菩萨位次愈高的习气愈淡,愈低的习气愈浓,但是这些习气不碍事,真的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圆教初住菩萨就成佛了,他就能够在十法界里面示现八相成道普度众生,这在佛教里面称为藏教佛,释迦牟尼佛示现这个形相是属於藏教佛。我们在经上,看到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法,为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有善根,要没有善根不能接受,有善根听到之后生欢喜心,不怀疑,慢慢再求理解,有理论上做依据,我们的疑情会断掉,不疑了我们才能真正肯干,依教奉行。行门从哪里起?行门要从持戒起。所以许多学佛人学了一辈子没有成就,原因在哪里?他止於信解,他没有去行,这叫佛学。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老师告诉我(那时候没有出家,做居士,年纪很轻),「古人别学苏东坡,今人别学梁启超」。苏东坡、梁启超都是佛门的大德、大居士,为什么不能学?他们只有信解,没有行证。用今天的话来说,他们是佛学家,他们搞佛学,他不是学佛,这个指示很重要!学佛从哪里学起?从十善业道。为什么我们今天十善业道也做不到?这是真的,十善业道可不简单,我们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在小乘里面讲,十善业道展开三千威仪,在大乘教里面展开是八万四千细行。所以十善业道的圆满,就是学佛的圆满。我们以前是晓得这个意思,但是知道得不够详细,所以对於十善业道也就没有认真去做为学习。早年章嘉大师在世的时候,我还问他要了一张字,他老人家亲自亲笔写给我的,这么多年来搬家搬来搬去,这一张字也搬不见了,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他给我写的三个字叫「唵阿吽」,用藏文写的,我问他这三个字什么意思?就是十善业道,唵是身清净,阿是口清净,吽是意清净。他告诉我,你看到很多画的佛像,佛像那个圆光上面有三个字,我看过。他说就顶上三个字,你仔细看看唵阿吽。我们过去在台湾,一般看到很少是用藏文,梵文写的、中文写的,但是念的声音是一样的,唵阿吽,那就是十善业道的圆满。

  到以后我们读《十善业道经》,我们讲《十善业道经》,真的有几分体会了,为什么做不到?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我们也认真去思考,想到古人为什么能做到?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么困难?於是我们就想到什么?家教。我学佛,佛陀里面的教诲,我是真的能做,做得没有古人那么彻底,不做得不到受用,你真去做你才会得受用。那就是我们从小受的家教,时间太短,环境不好,遇到抗战,这个中日战争把整个中国社会打乱了。战争爆发之后,中国这个家,等於说是天天在逃难、在战争,家教疏忽了。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我记得大概在我是八岁之前还有私塾。九岁的时候私塾没有了,改成短期学校,这些古典的东西不念了,编的有新教材,什么「小狗叫、小猫跳」,念这些东西了,学白话文。这是我们还沾一点边缘,我弟弟小我六岁,边都没沾上,所以什么?没有根!佛法传到中国,在中国发扬光大,在中国的成就是超过了印度,原因在哪里?原因是中国家教给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想到这桩事情,愈想愈有道理,所以才极力提倡《弟子规》。《弟子规》是中国五千年传统家教的集大成,每个家都有他的家教,这可以说是共同的,无论哪一家的家教这是共同科目,必须要学的。这些家道、家规、家训、家学、家业,都记载在家谱里面,从前是每个姓氏有祠堂,每个祠堂都有家谱。从前是大家庭规矩很严,从小对於这个儿童就约束,大人给他做榜样,所以他能信。绝对不是大人教的,只教他,大人没有做到,那是不可能的,大人都要做到。所以《弟子规》是一生做人基本的条件,你不能照这个做,你就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你就有缺陷。所以我们想起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太上感应篇》,再佛法的《十善业道》,这一看「净业三福」第一条,真的,就是讲这三样东西。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是《弟子规》;「慈心不杀」,这因果教育,《感应篇》;第三句「修十善业」。所以学佛从哪里学起?从这里学起。千万不能小看《弟子规》,《弟子规》展开就是八万四千法门,展开就是八万四千细行,就是十善业,所以从这个地方真正下功夫,认真学习那叫学佛。

  学佛能得佛法真实受用,真是要真干的人的话,确实叫立竿见影,你自己所得的利益是你自己决定想不到的,烦恼轻了、没有了,身心健康,智慧起来了,是自性般若的智慧,智慧、德能、相好统统现前。为什么不干?事实真相很模糊,还没搞清楚。真正搞清楚的时候,你想不干都不行,这就是章嘉大师讲的知难行易。你知要是得到的话,那行太容易!没有一样你做不到。所以首先我们这个知里头最重要的,就是讲认识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心现识变的。所以没有一法不归心,心现的还归心,心是心性,现相我们今天讲法相,法相的范围太大了,动物是法相,植物也是法相,矿物也是法相,自然现象还是法相,有相它就有性,性跟相分不开的。现在性是什么?性已经变成物质了,物质是性变的,那物质就是性。所以见性的人讲,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没有一法不是!迷的时候没有一法是,他到处找找不到,觉悟之后原来法法皆是,没有一法不是,悟了就归心,悟了就还源。这是我们确实要认真学习的,你能够在一切时、一切处常作如是观,心现识变,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下面大师举:

  【论云。】

  这个论是《唯识论》。

  【由依唯识故。境本无体故。真空义成。以尘无有故。本识即不生。】

  《唯识论》里说的,『依唯识』,唯识所变,识是什么?识是阿赖耶。阿赖耶很不好懂,它是妄心,它不是真心,实际上是真心带著妄念,就这么回事情,就称它作阿赖耶。如果没有妄念,它就是真心,它就是自性。它能现,能现为什么会起变化?像玩万花筒一样起变化,万花筒一动它里面就现相,你不停的动,它现的相千变万化,都很有规律,绝不杂乱。很像我们的虚空法界森罗万象,那些原理原则它很有规律,因为它的发展层次是有规律的。一念妄动,阿赖耶识现前,自性变成阿赖耶,带著妄,这个妄它还会动,它不是静止的,所以识是动的,心是静的。现象像什么?像个圆,像这个圆,心是圆心,圆心不动;识是圆周,圆周动。圆周在动,圆心不动,动跟不动是一体,它不是两桩事情,它是一桩事情。所以佛用圆来表法,佛家的mark它用圆,动静不二,动静是一!不动是真的,动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识动,性不动,不动的是真心,动就叫妄心,这一动就有分别、就有执著,分别是第六意识,执著是第七识。这个我们通常讲三心,三心就是阿赖耶、末那、意识,这叫三心,妄心,三个根本的妄心。这个妄心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阿赖耶是妄想,末那是执著,意识是分别,就这个东西,这就产生变化。变成什么?把一真法界变成了十法界,变成了六道,这个我们都讲得很多!要常常讲,为什么?常讲你印象深刻,在日常生活当中提得起观照功夫,也就是说帮助你放下。为什么?你看破了,你不再执著了,不再吃这个亏了。

  虽然我们自己业障很重,知道成就是不容易,遇到净宗法门,净宗法门是无比的殊胜,能够叫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大幅度向上提升。关键呢?关键是你要真能看破放下,那就是止观二门,看破是观,放下是止。我们不再干傻事了,帮助众生,帮助正法久住,要不要做?要,怎么做法?一定是先修自己,然后才能成就事功。如果自己没有修行的话,你怎么样做,很热心去做,做不好,事情做得不圆满,自己修行功夫全被破坏了,所以到后来什么?到后来两边都不能成就。但是在今天,今天是太难了,到哪里去找修功圆满的人来护法,找不到。今天弘法、护法都是热情,弘护都没有人,这是这一代人的悲哀,想到这个地方无比的痛心。弘法都要开悟,弘护都要开悟才行,那没悟怎么办?我们哪里敢出来讲经!

  我当年到台中是去听经的,不是去学讲经的。李老师劝我学讲经我不敢,必须学成之后才能出来讲,老师说太迟了,来不及了。他举他自己的例子来说,他也没有开悟,不讲没有人讲了!那怎么讲法?所以他教给我们一个方法,讲古人的注解。古人注解是文言文,我们看懂了,把他注解里的意思等於说翻译出来,与大众分享,不是自己会讲经。我那时想这倒是有道理的,这个方法可以试一试,自己确实没能力。老师的善巧方便,诱导我们走入讲经这个行列,讲经当教员容易,护法是当校长那个可难了,弘护是一体,护法的功德决定是超过弘法。就是说你办学,校长虽然是你不上课,教员代你上课。校长是主持学校的,安排课程的,聘请老师的,教育成功失败,校长负责任。所以古时候寺院里面的住持是校长,当家是总务,首座是教务,维那是训导。这些人是真正大护法,他能够培养法师,提供讲经说法的场所,就是道场,正法久住。

  佛法的教学,除了重视解门之外,它重视行门,行门很多,在中国大小乘就十个宗派。但是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类,参禅、念佛、持咒,不外乎这三种。所以多半这寺庙里面,都有念佛堂、有禅堂,这里面请的有堂主,指导大家如法修行。这些堂主也都通宗通教、有学有修,不会把路子指错,古人有福,遇到这真善知识。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就可怜了,没有真善知识,什么原因?众生没福报。为什么众生没有福报?造业太严重,你看把伦理丢掉,道德丢掉,因果不相信。一切法从心想生,佛菩萨是我们心想生的,我们天天念佛,想佛菩萨,佛菩萨不来,要怎样他才来?我们依教奉行他就来了。只要我们把四门课落实,佛菩萨都来,就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沙弥律仪》,只要把这四门落实,这才叫感。我们口念不行,口念我们的心不能感动他;心里面真的有《弟子规》,有《感应篇》,有《十善业》,有《沙弥律仪》,佛菩萨就来了。所以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是丝毫不爽,这个一定要懂。

  虽有感应,我们有真知正见,知道什么?『境本无体』。人也是境,有没有体?没体。这个现在我们很清楚,因为我们念过弥勒菩萨跟世尊的对话,物质现象真相是什么?是一弹指三百二十兆的生灭。也就是物质现象它所存在的时间,实际上是用秒来算的时候,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它存在的时间只有这么长。我们现在所看的是看它的相续相,就像我们看电影一样,电影银幕上,我们看的画面,那个画面的幻灯片打在银幕上,画面的时间实际上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我们的眼睛来不及去辨别,它就换了。你看这个印象,这个印象还没有灭,第二个印象又来了,第三个又来了,不断的在那里换,让你以为是真的。你看电影银幕二十四分之一秒,我们现在实际上的状况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所以你以为是真的。不是真的,然后才晓得,所有一切法都没有自体。这个现象科学家发现了,我们很佩服,我们也没有去研究,他到底怎么发现的,是用仪器观察发现的?还是数学推演出来的?他说物质不是真的,物质是无中生有,而且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这是科学里面的报告。

  佛法里面弥勒菩萨讲的,连数字都讲得那么清楚,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他讲得这么清楚。那我们想想,在这个速度里,确实你不可能以为它是假的,都把这个东西当作事实真相。所以实际上是刹那生灭,刹那生灭就是没有生灭,这是真的。没有过去,没有未来,没有此界,没有他方,一体!这才是真相。知道「境本无体,真空义成」,你才真正能够理解,还不能完全,少分理解大乘教里面讲「万法皆空」。空不当作无讲,所以这很难懂,真空不空,它会现相;妙有非有,相是有,妙有非有,为什么?它没有自体,它刹那生灭,它生灭得太快了。就像电影银幕的相一样,即使在银幕里面出现的时候都没有,那个银幕痕迹都没有。像我们看电视,电视画面这个速度,比电影银幕上的速度还要快,所以我们在电视屏幕上看到比电影逼真,这些常识我们都知道。这个画面是由点变成线,由线变成面组成的,它移动的速度太快,让我们看起来好像是一下现前的样子,其实它是一条一条线排列的,速度太快。佛告诉我们,我们宇宙的现象就是这种情形。

  『以尘无有故,本识即不生』,尘是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这是妙有,妙有非有。那我们想想,阿赖耶识里头业习种子是真有吗?没有,佛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晓得,佛说法他有两个原则,一个是依真谛说,依他自己亲证的境界来跟我们说;第二是依众生,依俗谛说,就是依众生他的程度来讲,随缘说法。虽然说的不是真的,他并没有欺骗你,他慢慢诱导你,慢慢把你向上提升,这善巧方便。什么人听到佛的究竟说?上上根人,那是一听的时候他就大彻大悟,就明心见性,那样根性的人,佛给他讲真的。上根、中根、下根,佛都是方便说,为什么?说真的没用,他不懂。真的我们也读得不少,《华严经》上句句都是真的,我们读这么多,读这么多年没开悟、没有见性,什么原因?夹杂著烦恼知见在里头。我们同学当中人多,有的人悟入深一点,有的人悟得浅一点,什么原因?夹杂烦恼习气浅深不一样,多少不一样。习气深的,妄念多的,你领悟得少一点、浅一点;妄念少的,习气薄的,他领悟就深,道理在此地。

  所以这个事情与放下有关系,你放下的愈多,你领悟就愈深,你才能体会到。这个分别执著非常严重,那很困难,佛来也没法子。所以我学佛,学了到今年五十七年,我非常感激章嘉大师,头一天他就把这个秘诀告诉我,对我产生一定的影响。他告诉我就是看破、放下,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他说从布施。我真学、真干,但是不彻底,点点滴滴接受,慢慢慢慢接近。所以我也感谢佛菩萨,我的寿命延长,才有今天的成就;如果当年四十五岁就死了,我没有这个境界,那差很远!虽然那个时候也讲,我三十三岁开始讲经,也讲了十几年经,不行。讲得听众都很赞叹,我自己心里清楚,不透!所以我也常常说,老同学们从我年轻时候就听我经的,你们能够看得到我年年有进步。或是同一部经,或是不同的经,你能听到我讲的时候,悟处不一样,境界不相同。

  这也是李老师早年就告诉我的,我那个时候听经写笔记,他不让我写笔记。他说「真干,年年境界不相同,向上提升,你记的东西没用。」我想有道理,所以把全部精神贯注在听经、读诵,真的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有大道理在!年轻听老人讲的时候不太相信,但是老师很慈悲,对我很爱护,又不能不服从,这个服从得利益了。如果坚持自己的意见,要照自己的做法,那就没法子提升。所以对老师的尊重,对老师的孝顺,这是从小养成的,小时候家教、私塾里得这个利益,对这些年学佛的时候有大帮助。所以一般人发心,心发不出来不是没有道理,就像《发菩提心论》里面所说的,不知道报恩,不知恩,心发不出来。它举出来很多,佛的恩谁知道,父母的恩现在人都忘记了,老师的恩,众生的恩。佛法讲「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知恩他才会报恩,心才能发起来。所以不知恩,真心发不出来。这个地方所讲的,「境本无体,本识不生」,这都是讲真的,依真谛而说,这不是依俗谛。再看下面大师引经说:

  【又经云。未达境唯心。起种种分别。达境唯心已。分别即不生。】

  这个几句话说得好,达是通达明了,我们没有达到!所以什么?所以有分别,不但有分别,还有执著。这个地方的境,就是指的万法,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整个宇宙、森罗万象、芸芸众生,哪个人知道是自己起心动念变出来,与谁都不相干,这很难懂。我们人,大家都晓得有生死,生死不是自己死了,身死了,不是自己,自己永远不会死。好像我们把这个身当作自己,把衣服当作身,衣服破了,衣服脏了,换一件。我们的生死就是换个身体,是这么个道理。人要真正懂得这个事实真相,不会贪生怕死,你真正懂得,肯定愈换愈好,为什么?你懂,明白!愈换愈差的时候,那是不知道事实真相,迷惑颠倒糊涂;真正懂得这个,人决定是断恶修善,他的身体愈换愈好,远离十恶,勤修十善,肯定是这样的。别的人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明白的人怎么样?欢喜,一点都不会烦恼,没有怨恨,而且感恩,感他什么恩?他替我消业障。我听了之后能生感恩的心,这是境界提升了,决定比这一生境界高,这一生在人道,来生肯定在天道。五欲没放下,生欲界天,欲界六层天;对这个欲望淡薄了,没有分别执著了,这生色界天,生无色界天,他往上升。遇到净土法门的时候,肯定念佛,到哪里去?极乐世界去了,怎么能不感恩!遇到逆境、逆缘的时候,你能够以这样的心态来对待,你到极乐世界的品位上升。如果在逆缘,你还有怨恨心,忍,还不错也能往生,品位低,不高。

  佛门说的「仁者无敌」,仁者是菩萨,菩萨跟一切众生没有对立的、没有敌对。他对我有对立,我跟他不对立;他对我有误会,我对他清楚明了,明了什么?我跟他是一体。他从哪里来的?是我心里现的相,我识心里变的相,心现识变,不是外面的!所以会修的人,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全是好的增上缘,没有一桩事情不是帮助你提升的。所以我们才真正肯定了,「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一点都不假。如果你是迷了,迷了可以说那都不是好人好事,为什么?善缘,你喜欢的,喜欢的让你生起贪爱、贪恋,堕饿鬼道;不喜欢的,让你生瞋恨心,堕地狱道。你看看善缘、不善缘都是帮助你到恶道去,然后你才晓得觉悟多重要。我讲经这么多年,几十年前我就提出,就常常讲我们学佛是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断恶修善,要从这里做起。这要重视戒律,特别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沙弥律仪》,断恶修善要依这个经典的标准。再向上提升破迷开悟,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转凡成圣那就是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是转凡成圣,真的往生。所以这三个阶段就等於是三层楼一样,一定从第一、第二、第三顺序的,没有躐等的。你没有第一个阶段,破迷开悟做不到,什么事情都有个基础、都有个开始,从哪里开始太重要!所以这个四句话非常好,『未达境唯心,起种种分别,达境唯心已,分别即不生』,分别如是,执著就不用再说。分别不生决定没有执著,有执著就有分别,有分别可以没有执著,但是有执著决定有分别。分别是尘沙烦恼,执著是见思烦恼。所以通达万事万物心现识变,这个非常重要。下面说:

  【知诸法唯心。便舍外尘相。由此息分别。悟平等真空。】

  一切法,这是教导我们从法上去见性,你的真心、你的本性在哪里?就在一切现象里面。这桩事情古人用个比喻,用金跟器做比喻,把金比喻作本性,把器比喻作『尘相』,尘是六尘。眼睛对的叫做色,耳朵所对的叫做声,鼻所对的叫香,舌所对的叫味,身体所对的叫触,念头所对的叫法,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这个六尘相就是天地万物,我们六根对的对象,如果你知道,六尘全是自己的心性,心性变的,它的体是心性。心性不可得,尘相也不可得,这讲外;内呢?内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色受想行识有没有?没有,也不可得,《心经》上讲「照见五蕴皆空」。内外都不可得,你还会执著吗?到这种境界,『悟平等真空』,这个受用就大了。到悟入平等真空的时候,你就能转境界,楞严会上所说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你一接触全是法性,就跟那个见性的人一样,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他所见的是法性。什么是法性?法相原来就是法性。原来金器就是金,镯子也好、戒指也好、炼子也好,金的碗也好、盆也好,金所造的这些器具样样不同,这是法相,法相千差万别,法性是一个。所以你从性上看,它怎么不平等!它完全平等,能够转法相成了法性。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了,这是大彻大悟,真的是「摄境归心」。我们能不能学到?这是菩萨的看法,跟我们看法真的不一样。

  我们今天讲宇宙观、人生观,这宇宙人生观都在里头,合成一个真空观,原来境就是心,是自己的真心、自己的本性。所以能转万物,只要你离分别执著,讲分别就包括执著,讲执著还不包括分别。为什么?妄想分别执著是三层楼,执著是第一层,分别是第二层,妄想是第三层。我讲到第二层当然包括第一层,分别没有了当然执著就没有了,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就入平等的境界。这种人,在我们大乘教里面,我们学了这么久的时间,我们晓得,他住哪里?他住实报庄严土,一真法界,他不在十法界里头。分别没有息,还有分别,他在十法界里头;他没有执著,他不在六道,他在四圣法界。四圣法界有四个阶层,这四个阶层就是分别的念头轻重不一样,执著没有了,分别心很重,那就是阿罗汉、辟支佛;分别心很轻,那是菩萨;分别的习气都没有了,这是十法界里面的佛。分别习气没有了,但是什么?他有妄想,就是起心动念,所以他出不了十法界。起心动念没有了,超越了,超越十法界,他到哪里去住?到实报庄严土。我们现在把这些东西,真的是搞得很清楚!下面大师举个比喻来给我们说:

  【如世有医王。以妙药救病。诸佛亦如是。为物说唯心。】

  譬如世间有个好的大夫,我们尊他为医王,他有妙药治病,帮助人治病。『诸佛亦如是,为物说唯心』,那是妙药,佛是大医王。你看这里不说为人,如果为人说唯心,范围就小,那只是对我们说的,「物」这范围大了,物里面十法界全包括了,佛、菩萨、声闻、缘觉、诸天、修罗、人,下面饿鬼、地狱、畜生,这个物字全部包括了,这就是为十法界的众生说唯心。而十法界众生谁真正得利益?给诸位说,四圣法界,为什么?他们学佛有功底。阿罗汉执著没有了,辟支佛执著的习气没有了,有分别;菩萨分别断掉了,有分别的习气;十法界的佛,分别习气没有了,妄想没断,起心动念没断,这个我们都要搞清楚。你看佛教他怎么断法?「万法唯心」,你的见闻觉知、六根所接触对象,全是你自己心里变现的,离开你的心没有一法可得。这个话佛在大乘经上讲得太多了,我们听到耳熟,有时候自己也能说得出来,可是做不到。什么原因?不透彻,这个透难!怎样才能透?要干。从哪里干起?从持戒,这就要记住,没有躐等的。三世诸佛都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我们想另外找一条路子,决定行不通,还是老老实实,你从这里干的时候,决定有非常殊胜的成就。我跟诸位说真话,我学佛也是真干,但是我的障缘很多,业障!做得不够彻底,但是年年还是有进步,这就是什么?想尽方法克服困难,深入经藏,这经藏帮了大忙,没人跟你说!

  早年跟老师十年,十年之后离开老师,没有人讲了,老师过世之后再也没有人,三个老师都走!唯一依靠的就是大乘经教,展开经卷就面对佛祖。可是我发现有一个比我还厉害,真干,很短时间就看到殊胜的效果,我们不能不佩服。那就看,他会不会退心?他能不能克服烦恼习气?如果能克服烦恼习气,他的成就就像古人所讲的一代祖师出现了。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只要他想作佛,没有不成就的,想作佛的时候必须克服自己烦恼习气,因为就是这个东西障碍著你。执著是见思烦恼,什么叫见思?见是你的见解,你看错了;思是你的思想,想错了。你所看的自以为是,你所想的自以为是,其实全错了,你自己不知道,你自己如果知道,你自然就放下,你不知道,所以你不肯放下。不能用自己的标准,要用圣贤的标准,为什么?圣贤标准是自性的标准,这我常讲。《弟子规》是哪个人制定的吗?不是,古圣先贤在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他就是这样的。

  像释迦牟尼佛在世,释迦牟尼佛制定了戒律吗?没有,他日常生活、教化众生、讲经教学,你把它记录下来就是这样,一丝毫勉强都没有,这叫性德的流露,自性自然的流露,这是性德。所以戒律,释迦牟尼佛制定的叫我们遵守,我为什么听他的?这话说得有道理,那不是他制作,是他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记下来就是了!孔夫子、孟夫子、尧舜禹汤,你记下来就是《弟子规》。这不是哪个创造的,不是哪个发明的,不是哪个人制定的。这叫性德,性德自然的流露,你要是不学那怎么行?那就违背自性了,违背自性,烦恼就现前;随顺自性,性德现前。这个性德,这篇文章里讲了四个,那个四个展开无量无边,你看「随缘妙用,威仪有则,柔和质直,代众生苦」。代众生苦是大慈悲心,为什么?众生跟我是一体,我看到他苦,我能不救吗?我能不问吗?哪有这种道理?自自然然能够发出舍己为人的心。舍己为人是什么?教化众生,让大家看到,让多少人回头是岸。佛菩萨舍己的时候,就像脱一件衣服再换一件,就这么简单,一丝毫罣碍都没有,这是我们要学习的。这后面还有一段,但时间到了,今天就学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