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 (第二十六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六集)  2008/7/19  华严讲堂  档名:12-046-002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我们从第四段看起。

  行四德,四德有四条,我们学到最后一条,「四者普代众生受苦德」。这四德都是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不是学的,不是学到的,是自性本有的,所以叫性德。凡夫,这是讲六道众生,迷失了自性,所以性德虽有,它不现前,表现在外面的跟性德是相反的。圣人,在佛法里面讲诸佛菩萨,甚至於再降一等阿罗汉,他们性德现前了,修养层次愈高,表现得愈圆满。不但在佛法里面,在世法里面的圣贤也不例外,我们在典籍里面看到记载,古时候的,我们常说「古圣先王」,这个成语大概都是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都指这些人。这些人是孔子、孟子心目当中最仰慕的人,一生向这些圣贤学习。这些人虽然社会地位很高,但是他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都是那么样的谦虚。实实在在讲,我们应当讲谦卑,这是性德的流露,是自然的流露,没有一丝毫勉强。我们在典籍里面,古籍里面看到好像是尧王,尧王有一天出巡,在路上看到一个罪犯,有两个当差的押解著一个罪犯,他就下车问他犯什么罪?他说偷盗。偷什么?偷粮食。你为什么要偷粮食?老天很久没有下雨,我们地方干旱没有收成,禁不起饥饿,不得已偷了粮食,犯了罪。尧王听了之后就叫当差的,「你们把他放掉,他没有罪,你们把我关起来,我有罪。」旁边的人都呆了,天子怎么会有罪?他说:「我没有德行,让老天爷干旱,人民受罪,我做得不好,这是我的过失。」坚持要把这个农民放掉,话才说完,老天就下雨了,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因为古时候的天子,他有三个责任、职责,这三个责任有三个字做代表,君、亲、师。君是领导,他是人民的领导,那要带他到什么方向?人民受苦,那他就带错了方向!这是天灾人祸,他不归咎自然,他不归咎人民不善,归咎自己没有德,自己没有能把人民教得好。真的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天天做反省忏悔、改过自新,所以称为圣王。他用这样子教化众生,众生哪个不服!所以叫领导。第二个任务是亲,亲是什么?亲人,父母。所以从前政府领导称父母官,爱民如子,你要好好养孩子,这人民都是你的子民,你要好好照顾他,好好去养他,你有养育的责任。第三个是师,是老师,你有教导他的责任。所以领导人实在讲过去如是,现在也不例外,就是说一个公司老板、学校校长、寺院方丈住持,这都是领导人,领导人必须要具备这三个字,君亲师。领导最重要是带头干,自己先做到,下面自自然然就都学会了,上行下效;自己做不到,要求底下做,这是不会成功的。所以君亲师,在家里面一个家长,家长是一家人的表率,自己做得好,把家带到兴旺,所以家和万事兴。我们学的课程,今天就是讲到和、讲到安乐,安乐这都有因果的。怎样才能安?现在社会不安,为什么不安?不平;为什么不平?不和。所以中国的文字它有因果关系,你看,你要想把今天的社会恢复到安定和平,你先从和做起,现在这个国家领导人提倡和谐是大有道理,从这里做起。和下面就是平,和是因,平是果,果就平了;平又是因,安是果,平,大家心都安了;安是因,乐是果。和平安乐,它这有顺序来的。

  怎样能做到和谐?伦理、道德、因果,这三个教育就能够做到和谐。所以佛家讲六和,六和头一个「见和同解」,这个意思就是,现在的话说建立共识,和是从这个地方扎根的。我们有共同的看法、共同的想法,在这一生当中有共同奋斗的目标、方向,这是和的基础。第二个就守法,「戒和同修」,守法,不守法不行,守规矩。规矩,在中国五千年来每个家族这规矩就是家规,家规的集大成就是现在我们学习的《弟子规》。那是中国每个家族家规的集大成,也就是各个不同族群家规里面共同必修的科目,流传了五千年。这五千年来,你们看看中国历史真的是长治久安。很不幸我们现在这一百年,这一个世纪中国很糟糕,中国人生活得非常痛苦,什么原因?把老祖宗的成法疏忽、放弃了,我们的苦难来了。如果依照老祖宗成法去做,规规矩矩去遵守,肯定整个世界乱,中国不乱,整个世界人苦,中国人享乐,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说觉悟的人,在古时候读书的人,一生奋斗的目标是什么?可以说代众生受苦,希望我能多受一点苦,众生少受一点苦,这是性德,这是自然的。这不是勉强别人的,你境界提升,你一定也是这个做法。古德所说的「学问深时意气平」,这个人的学问、品德到一定的程度心平气和,对待任何人都那么样的谦虚,都那么样的恭敬。我们看孔子、看孟子、看释迦牟尼佛,即使是对待乞丐都尊重,为什么?他是人,他有人格,他有人性,这是值得尊敬的。他今天落到这个地步,那是恶业的果报,不善业的果报,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他的习性不善,他本性善,「人之初,性本善」,所以从本性上看是平等的。佛法讲「生佛平等」,生是众生,佛在佛法是最高的,德行修养达到究竟圆满。你看在他心目当中跟一切大众平等,所以自己自然谦卑,自然尊重别人、爱护别人、关怀别人,别人有苦难,哪有不援手帮助的道理!这是和谐社会的根。我们先把这个文念一段,念一段接著昨天讲,这文不长。

  【普代众生受苦德。谓修诸行法。不为自身。】

  这非常重要,我们一生在社会上,这是一切的付出,我们的智慧付出,我们的劳力付出,我们的财力、物力的付出都不为自己,为社会、为众生,再扩大到为人类。《弟子规》上教给我们,「凡是人,皆须爱」,这种心量超越了族群,超越了国家界限,所以中国人的胸怀,确实跟外国人不一样。你看中国古籍里面,很少看到国家,多半讲什么?讲天下。天下那就包括所有国家,这平天下,齐家、治国、平天下。平是公平,最高的目标是天下公平,世界和谐,这是一个人一生努力的终极目标,所以『不为自身』。

  【但欲广利群生。】

  欲是希望,『但欲』,只希望,广泛的利益一切众生。

  【冤亲平等。普令断恶。备修万行。速证菩提。】

  『菩提』是印度话,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智慧、是觉悟。这个地方「速证菩提」它是有一定解说的,就是佛家常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因为它有个证在此地。佛是佛陀教育里面最高的学位,就像现在大学里面的博士学位,没有比这个再高了,佛法最高的学位是佛陀,所以这个诸位要知道。首先我们学佛要了解,佛不是宗教,宗教里面没有学位的,没有这个讲法,佛法里头学位的名称。菩萨是第二个学位,相当硕士;阿罗汉是第三个学位,相当学士。它有标准的,这个标准是大乘教里面,常常我们读到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也是印度话,可以翻,为什么不翻?尊重不翻。学佛人求什么?就求这个,翻成中国话叫无上正等正觉,觉就是菩提。正觉这个智慧是真实智慧,不是假的,不是邪知邪见,不是错误的智慧,是真实的智慧。所以这是得到这个智慧才称为阿罗汉,正觉;再向上提升是正等正觉,等是等於佛,当然他还不是佛,比佛还次一等,这是菩萨;最高的叫无上正等正觉,没有比这个更高的,这称为佛陀。所以大乘教里面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本来是佛,也就是说你有圆满的智慧,你有圆满的觉悟。为什么你现在智慧变成烦恼了?觉悟变成迷惑了?叫迷失了自性,不是你没有。为什么迷了?佛说你有三种障碍,这三种障碍把你的自性、把你的性德障住了,这三个障碍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如果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断掉了,你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相好统统现前了,那叫成佛。讲得清楚、讲得明白!下面又告诉我们:

  【又菩萨大悲大愿以身为质。於三恶趣救赎一切受苦众生要令得乐。尽未来际心无退屈。不於众生希望毛发报恩之心。】

  这条里面文就说到此地,后面是大师引经据典为我们印证。昨天我们学到这个地方,这是一定要具体落实,因为经上告诉我们,『以身为质』,就是要身体力行,我们要做出榜样给大家看,要把它做出来。这个学问叫实学,实实在在的,要实学。『三恶趣』就是饿鬼、地狱、畜生,这个人真造罪业堕三恶趣,我们就束手无策帮不上忙,哪有这种能力?我们现在能帮忙的,他现在在造三恶趣的罪业,在造业,我们看到了,我们能够劝导他,能够诱导他回头是岸,这样他就不会造恶了。不造恶他就不堕恶道,就把他救出来了,这是大乘佛教对社会教化最积极的一面。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给我们做出榜样,照一般人来说,他很可以一生受用富贵,他本身是王子,他继承王位,他做国王,世法里所说富有四海,「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才可以做到。他觉悟,他明白了,明白一个人一生在世要帮助这些苦难众生,要『救赎一切受苦众生』,帮助他们离苦得乐。在王位是能做,做得不圆满,做的范围很小,古时候那都是部落时代,这个我们要晓得。释迦牟尼佛出生的时候,是在中国周朝那个时代,那个时代国家没统一,所以许许多多的小国。大国也不过就是方圆一百多里,两百里就是很大的国了,小国二、三十里,就现在比较大的村庄。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周朝是八百诸侯,就是八百多个国家。所谓天子也就类似现在联合国一样,每个小国对他很尊崇,这个人有道德、有学问,向他学习,凡事向他请教,是这么一种情形。

  在印度也是这样的,所以大大小小的国就太多太多。他是小国王,他能舍弃富贵,才能够平等帮助天下众生,以这个为志,不是为我一国人谋幸福,为天下人谋幸福,那就要把国王舍弃。舍弃之后你要想帮助别人、帮助这个社会,走向和平安乐,你不学不行,头一个要成就自己的德行,第二要成就自己的学术。没有道德、没有学问,你就不能帮助,虽有愿也不行。所以他十九岁舍弃王位,出去求学,学了十二年,终於他成就了。我们知道他是以王子身分,又是绝顶聪明,所以当时印度宗教很多,宗教里面的大师、学术界里面的大德他都亲近,学了十二年。最后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这觉悟之后,从此他就开始教学。觉悟那一年他三十岁,所以他学了十二年,三十岁开始教学,一直到他老死,他是七十九岁过世的。所以我们经典里面常常说,他老人家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这就是告诉我们,用什么能够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用教育。佛教没到中国来之前,我们中国老祖宗也知道了。佛教在中国历史上记载三千年,外国人说它二千五百五十年,这个我们不必去争它,总而言之,至少它是二千五百年到三千年前的人。我们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中国老祖宗传下来,怎么样把政治办好、把人民教好,告诉我们一句话,「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国是建立一个政权,君民,君是领导,你领导人民什么最重要?教育最重要,所以中国是把教育摆在第一。

  教什么东西?教伦理、教道德、教因果,就这三样东西,五千年来源远流长。再看中国历代帝王,他们政府的制度,国家的总管家是宰相,像现在的总理,那个时候的宰相。宰相底下六个部,第一个部是礼部,尚书就是现在讲的部长,礼部尚书是教育部长,管教育的,摆在第一。宰相不能视事的时候由礼部尚书代理,就是部长里面他是第一大。我们从这里能体会到,国家所有一切设施为教育服务。教什么?孔曰仁,孟曰义,这是德行里面的中心。「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是推己及人,是爱人;义是循理,义就是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合情合理合法,这就叫义。你看这几千年是以这个为中心,所以中国社会确实是礼义之邦,是和谐社会、礼义之邦,不谈利。孟子那个时代,你们看《孟子》这部书,第一段就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是梁国的国王,跟孟子见面就问他,「你老先生到我这里来,对我们国家有没有利益的贡献?」讲这些话。孟子听到之后就告诉他,「王,不要讲利,要多多讲仁义就好了。」利是人之必争,如果把利摆在第一,现在的社会,全世界都把经济、都把利摆在第一位,所以这个世界走向动乱,走向不和谐。所谓是竞争、斗争,再升级就是战争,这个社会永远不会和谐,为什么?利是人之必争,只要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起心动念必定是损人利己。人人都损人利己,这个斗争怎么能化解。

  这在最近这半个世纪太明显了,造成全世界的动乱,全世界的不安、冲突,各个阶层、各个行业乃至於到家庭,冲突的事件太多了,夫妻离婚、夫妻不和、夫妻冲突,父子冲突、兄弟冲突、邻居冲突,这怎么得了!这是什么原因?利摆在前面。如果说是把仁义摆在前面,全部没有了,哪里会冲突!仁是爱人,爱别人比爱自己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社会多祥和!所以中国自古以来五千年的教育,可以说是仁义的教育,用外国人的话说,爱的教育。爱人,怎么会害人?不可能。爱人的人,自己宁愿多吃一点苦、多吃一点亏,希望别人能多好一点,他是这么个想法。宁愿亏待自己,不可以亏待别人,这种心地多厚道,这个教育,这种理念、思想造成中国五千年的长治久安。只可惜在最近一百年,我们疏忽了,迷失了方向,相信外国科学技术,把自己祖宗传下来这么好的东西疏忽了,造成今天社会的乱象,今天我们感受到苦难,这个一定要知道。所以我们从这地方就想到,《法华经》跟《华严经》上讲的「四安乐行」。今天我特别再一次的提出来,诸位要晓得,和平安乐,安乐上面要加和平,它这是因果的关系,首先要和,家和万事兴。和需要智慧,需要明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是属於道,因为这不是哪个人发明的,不是哪个人制定的,不是某个人要求某个人,不是的,这是自然的法则,所以称之为道。随顺自然这称之为德,父子是自然产生的现象,这个决定不是哪个人创造的,随顺那就父子的亲爱。

  你看父母对儿女的爱,什么时候能看得最逼真?我前些年在日本开会,日本那边同修有十几个人跟著我,我们在旅行的时候,有个年轻的妈妈带她四个月的儿子,用个小车推著跟我一起走。我叫大家停下来,你们细细观察,你看父子有亲,亲就在这里看出来了。你们看四个月小孩,你看他的眼神、动作对他母亲的爱,母亲对他这是没有条件的。你说为什么?没有条件的,照顾无微不至,你从这里看出来了。中国教育真正的目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说这种爱如何能保持在一生当中不会变质,这是中国教育头一个要求的;第二个目标是把这种爱扩大,爱你的家族、爱你的族群、爱你的邻里乡党,然后爱社会、爱国家、爱人类,这个扩大,这是中国传统教育。所以我们中国教育的原点,就是父子有亲,就是那个亲是教育的原点。你才懂得中国五千年的教育是爱的教育,完全是自性性德的发扬光大。我们明白,我们才会真正遵守,认真来学习。所以从这个地方建立和平的理念,是六和里面讲的「见和同解」,从这里建立的。有这么个理念,当然就乐意守规矩了,「戒和同修」,那个戒是规矩,包括法律。《弟子规》是基本的规矩,做人的规矩、做事的规矩、处事待人接物的规矩,那是基本的戒条,不多!虽然它这个句子三个字一句,总共三百六十句,我细细在里面观察,它讲了多少事情?一百一十三桩事情。文字不多,一千零八十个字,我们人人能遵守,就家和万事兴。

  中国自古以来跟外国人不一样,外国人,你看我们常常听到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他会争,为什么?他要利,要名闻利养。中国不是的,中国是以家为本,就是家齐、国治、天下平。但是现在中国人的家没有了,我们今天讲家,一般人很难体会到,认为是我们现在小家庭的家,不是的,这不是家。中国人的家是家族,是从前的大家庭,这个家里面人丁不旺,也有一两百人,人丁兴旺就有五、六百人。所以他的家是社会,这么多的人生活在一起,血缘的关系,生活在一起,不分家的。诸位看小说看《红楼梦》,《红楼梦》就是一个家族,你看上上下下多少人。所以能管家,就能管国家,家齐他就有能力治国,它没有两样。家里面事务也分很多部门,《红楼梦》里面的内政部长管家的,就是凤姐,它也分很多部门,跟政府行政单位没有两样,所以会管家就能治国。中国人讲家是那个家,那个家里面每个成员不能有私心,有私心这家里头就乱了,人人有私心还得了吗?所以它有规矩,非常重要。所以家道,家道是祖宗传下来的,就是五伦,伦常,这是家道,这共同的,中国人家都是一样的,要讲求父子有亲、君臣有义(这个君臣就是领导与被领导)、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是道,这是传统。

  德,从五常再详细的演绎出来,就是八德。八德有两个说法,除掉重复的十二个字,这是中国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待人接物必须要遵守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你看看《弟子规》所讲的与这十二个字相不相应?这十二个是总纲,《弟子规》是细目,这是家规。他有家道、有家规、有家学,家学是什么?是家的功能。家道、家规是家的精神,它的功能是养老、育幼、医疗,这是人生三桩大事。所以它有家学,家里有私塾,你说那么多人,小孩那么多,你请老师来教。教呢?童蒙里面就是教伦理、道德、因果,从小就学有规有矩,养成良好的习惯。再家业,你的家业才有人承传,中国人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个后不是说你有后代。你后代儿孙再多,没有能继承家道、家规、家学、家业的,这个家就要破了,所谓是家破人亡,你就不能延续下去了,所以这家学就非常重要了。

  中国过去国家办的学校,那是培养国家干部,县有学,省有学,国有太学,那都是专门培养干部的。这些干部从哪来的?就从每个家学,家里面的私塾选拔出来的。这个事情谁去做?地方父母官做,就现在讲的县市长,他们常常也要去访问,要到处去视察。视察有标准,这汉武帝时候定出来的,「孝廉」就这两个字。你为国家选拔人才的时候选孝子,首先看他是不是孝子,然后看他廉不廉洁。你看他能孝,孝亲,他就能替国家尽忠,为人民尽忠,他孝他就不贪污。这个制度也延长了两千年,改朝换代,但是这个制度没改变,哪个朝代都选孝廉。所以地方官员在地方做官,他的政绩第一条就是选人才,进贤受上赏,国家最高的悬赏给谁?是替国家选拔人才的人,这是摆在他政绩里第一条。每个地方官员对於选拔人才非常重视,所以他国家有好的官员。这是达到长治久安的目标,重视教育,把教育摆在第一,所有一切各个部门都为教育服务,社会安定,天下太平。

  今天麻烦大了,今天大家把财富摆在第一,这还得了吗?这是制造混乱、制造冲突,你怎么能化解冲突?化解冲突必须要停止制造冲突。今天中国的家没有了,所以我们这么多年来思索怎么办?要想这个世界恢复安定和平,真的叫汤恩比所说的,「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我跟外国人讨论得很多,在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我跟他们讨论说这是你英国人讲的,这不是我说的。所以必须要把中国家的精神与功能传授下来,现在中国这个家不可能再恢复,这是真的,事实是如此。现在应该怎么办?所以我就想到企业家,希望每个企业、每个公司,他们来继承中国家的道统,继承中国过去家的精神与功能。我们中华这个族群依旧可以绵延下去,可以带给世界真正的和平,能够化解冲突。我们提出来这么个想法,很难得,真的有不少企业家很向往,真的来做,这是桩好事情。现在一定要做出榜样出来,让大家看到,才能够广泛推行。没有一个模式,没有一个样子,一般人很难想像,很不容易接受。所以我们汤池是为联合国做了一个榜样,告诉联合国,中国传统的教育不是理想,在现在这个社会里面可以落实。让他们对於中国文化产生信心,这样就能帮助这个世界走向安定和平。

  安乐行里面,这四安乐行,前面讲身、讲口,第三段讲意,我们接著讲第三段意,意是起心动念。「谓意应弃四种恶」,我们起心动念,弃是放下,要放下四种恶行,不可以做。第一个是「不嫉谄」,嫉是嫉妒,谄是谄媚、巴结,这不能做,不能有这个念头,这是头一个要注意到的。嫉妒它的根是瞋恚,是瞋恚里面的一分;谄是贪,是贪欲里面的一分,谄媚、巴结。这是错误的,自性里头没有的,是从分别执著里面产生的,分别执著是烦恼的根。第二「不轻骂,谓不应以大行而诃骂小行之人也」,这也是我们一般人很容易犯的,轻是轻易、随便,随便批评人、随便骂人,这不可以。这个理要是从因果上讲,真是说不尽。嫉妒招来的是怨恨,谄媚,同样的双方在德行上都亏欠了。人跟人要互相尊重,总的一句话来说,要用真诚心对待。佛家讲到最根本,讲菩提心,菩提心的本体就是真诚。真诚心起作用,这个作用是两方面,一个对自己,一个对别人,对自己好德好善,对别人是大慈大悲,诸位想想看,这里头哪有嫉妒、谄媚!没有,决定没有。而嫉妒、谄媚,在因果报应来说,是愚痴果报,尤其是对於,前面讲过,好人你嫉妒他,经典你也嫉妒它,你也去障碍它,错了,圣人的教诲。所以佛门里面常讲,断人慧命的罪比断人身命的罪要重,身是什么?杀人,杀人有罪,那个罪轻;妨碍他学习圣贤教诲,这个罪重,比杀他的罪还重。这些事都是真的,都不是随便说的。

  第三「不恼乱」,恼是烦恼,乱是我们现在人所说的心浮气躁。确实心浮气躁什么都学不好,不但圣贤教诲你学不到,就是世间的学术你也学不到。可是这种现象在现在社会上非常普遍,已经在学校里发现了。中国的学校我接触得很少,在外国大学我接触得很多,虽然学校给我教授的名义,我很少跟学生上课,确实我不愿意给学生上课,我很乐意跟教授们举行座谈会,这是常有的。为什么?现在学生真的是心浮气躁,在课堂里面听课,我看他的精神能集中大概十分钟差不多,十分钟之后心不在焉,东张西望,情绪不稳定,那什么都学不到,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中国的教育,从小就培养他修定、修清净心。有很多人认为这是年岁大了,总是三、四十岁以上才懂得这些道理。其实不然,中国人是从婴儿开始就培养,你看在小学里面,甚至於没有上小学,四、五岁的时候学写字,学写毛笔字,那是修定,早一点的三岁就可以开始学。我们现在在汤池做的实验,汤池的小朋友不到十岁的,你看看他们学的毛笔字,你看看他们刻的图章。中国的国画、书画,琴棋书画都需要静才能学到,需要有定功你才能欣赏,心浮气躁的人不会欣赏,更学不会。所以我们看小朋友写毛笔字,他能够练到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聚精会神。学了半年,写出来的东西非常可观,我们自己看到都自叹不如,刻得尤其是好,我真的是比不上他。我学篆刻的时候十几岁,十四、五岁的时候,他们现在六、七岁就开始学。这都是什么?中国这些东西统统与定有关系,照规矩来学习这就是持戒,专心学习就是修定,定久了会开智慧,佛家所说的「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智慧开了之后他能触类旁通,没有学过的东西,一看就会、一听就会,他能旁通。

  所以中国的教育是求智慧,外国的教育是求知识,知识不能解决问题,纵然能解决一时,后遗症很麻烦;智慧能解决问题,没有后遗症。这就是教育的目标不相同!不能说中国科学落后不如外国人,那是对中国东西不了解。中国有高科技,就是佛经里面有高科技,这个高科技连今天世界上一流的科学家都比不上。但是中国人是讲讲而已,为什么他不做?做出来会害人,对社会利益少、害处大,所以中国人不搞这个。就是这些机械化,我们在典籍里面看到的,王莽的时代,西汉末年东汉初,中国人就搞滑翔,飞行,滑翔学飞行,比外国人早多了。诸葛亮大家知道,诸葛亮造木牛流马是用机械化的运输,他做成功了。虽然速度并不快,一天只能够走个三、四十里,它是机械化的运输,他不是用人力。诸葛亮死了之后,把这套技术全毁掉,不传后世,是不是自私?不是,他对历史要负责任。这些机械化科技东西,如果不是真正有德行的人来控制它,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中国人他有智慧,他对当时负责任,也对千年万世后人负责任。这是外国人没有这种事,外国人只有自私自利、好大喜功,不顾别人死活。所以爱因斯坦如果是中国人,绝对不会把原子弹的秘密公布,他绝对不干这个事情。这就是中国古圣先贤受的教育,有伦理、道德、因果,他事事会衡量。

  你看释迦牟尼佛对宇宙真相,了解这么透彻,在经典里讲得很详细,你不学经典你不知道,你学了经典才知道,经典里面的科学真正不可思议。我们《华严经》讲的接近四千个小时,里面讲的科学不少,钟茂森居士很难得,这部分他统统把它集中编成一个专题,「《华严经》的现代科学观」,他准备讲这个专题,告诉我大概十个小时。我说好,讲一个专集对於现在学术界的话,会有贡献。所以从前方东美先生告诉我,佛经里头有高等哲学。现在我们通过半个世纪的学习,发现不但有高等哲学,有高等科学,普及在社会,帮助世人破迷开悟、离苦得乐,那就是它里头的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都达到真正如佛所说的究竟圆满。它为什么会达究竟?因为它的基础、底子是哲学跟科学,所以它可以做到究竟圆满。

  我们无论是世法、佛法,做学问一定先要求心平气和,心平气和是基本的修养。从哪里开始?还是要从《弟子规》开始,开始第一个原点就是学谦卑。所以诸位千万不要以为,九十度的鞠躬礼好像没有必要,错了。古德说的话不错,诚於中,自然就形於外,你对别人真诚的恭敬,这个礼节是自然的,不是学来的。人与人之间往来,第一个就是礼节,礼,你看《礼记》头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佛家的,你看看许多的忏仪里第一句话,「一切恭敬」。普贤菩萨的十愿,就是教学十个纲领,第一句「礼敬诸佛」,诸佛是谁?诸佛是讲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三世诸佛。过去佛,释迦牟尼佛在经典给我们介绍,他说了一万二千多个佛名,过去的;现在的佛;未来佛是什么?未来佛就是现在一切众生。你能对众生不恭敬吗?对众生不恭敬就是对未来佛不恭敬。为什么?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自自然然他就会作佛,只要他把障碍放下了。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表演的,他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那就叫成佛。在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这么一个人,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广东人,他有这个能力,在五祖忍和尚教学之下,也能够把妄想分别执著一切放下,这在禅宗叫顿悟、顿超。他这一放下所证得的,跟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放下的,完全相同。这就回到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所说的,释迦牟尼佛的表现,在那个时候应以佛身而得度,他就现佛身;惠能大师在中国,中国那个时候环境,是应以比丘身得度,他就现比丘身。同一个境界,没有差别,这叫佛菩萨示现。这就告诉我们,大乘教里讲得清楚,你能放下执著,你就成阿罗汉。所以学、不学不重要,释迦牟尼佛示现学了十二年,惠能大师不认识字,也成佛了。

  所以成佛、成菩萨,与学、不学没有太大的关系,你只要一放下就自然通达了。惠能大师不认识字、没有学过经,无论哪一部经你念给他听,他讲解给你听,讲得叫你开悟,有这个能力,那是什么?通了。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把心想掌握到,世出世间一切法你全得到了。这是什么?这叫开悟,这叫开智慧。开智慧没有别的,最重要的,是要把障碍智慧的东西断掉,那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些事说得很容易,做起来真难。我初学佛的时候,老师把这个事情讲给我听,教我看破、放下。我们今天学这份资料,这份资料里头一共是六段,前面三段是看破,后面三段是放下。现在我们所学的是第四段,第四段是性德,是自性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后面第五段、第六段才真正讲到修行,讲的叫你放下,五止、六观。这在补充教材里面,这是《华严》跟《法华》里面,讲的安乐行,对我们修学契入华严境界是有帮助的。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不要发脾气,不要有怨恨心,不要把自己乱了。心要定、要清净,你才有智慧解决问题,会把问题解决得很圆满;如果心一乱、一发脾气,你会把问题搞糟了。如果我们修行功夫还不到家,当心情不好的时候不处理问题,我可以延后。这个事情上午来问,下午再说;下午呢?明天再讲。总让自己冷静下来,你处理就会恰当,就会圆满。所以在心烦的时候、气躁的时候,不处理问题,这个时候最好一切放下,心里念佛,很快你就能把心定下来。

  第四这是恶行,「不争竞」,现在可以说是,竞争好像是人必须要懂得的、必须要做的,错了。我有一次,在澳洲昆士兰大学和平学院的教授座谈会,校长邀请我去,跟我坐对面的,是他们学院里面一位资深的教授,美国人,跟我坐对面。我就问他,因为它是和平学院,这个学院教学的主要的目标就是化解冲突,它不叫化解,叫消弭冲突,「消弭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这是他们研究的目标。我去的时候就不赞成这个消弭冲突,为什么?这就是中国人的思惟,跟外国人不一样。譬如在医学上里面讲,外国人消毒,把这个毒菌要消灭掉,这心很狠。中国中医不是的,化毒、解毒,把它化解,不是讲消灭它。你看中国人的心跟外国人比不一样!所以我就给他说,你们美国教育是不是从幼儿园就开始教竞争?他说对,就教竞争。我就问他,竞争再提升是什么?他没想到这个问题,一下就回答不出来。我就告诉他,竞争提升是不是斗争?对。斗争再提升是不是战争?现在战争是核武、生化,没有输赢的,同归於尽的死路一条。我就告诉他,你们美国教育走死路,你怎么能化解冲突?联合国为这个事情真做,他不是不做,我对他们很了解。你看从七0年代开始,到现在三十七年,每年开和平会议,投下去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计其数,我参加了十一次。冲突的频率年年上升,因冲突而导致的灾难一次比一次严重,什么原因?因为你冲突的根你没有拔掉,你在培养这个根。这个根是什么?这个根就是竞争。我们东方的学术,中国跟印度从小教小孩什么?教让。孔融四岁让梨,不争,所以他是和谐的。从小就教忍让、谦让、礼让,到最高层次,到成年的时候礼让。小孩不懂的时候忍让,稍微大一些懂得谦让、谦虚,到最高的时候,成年的时候礼让。这是和谐的,这才真正能把冲突化解。

  所以中国的教育、佛的教育,从最根本的地方下手,是首先要化解自己内心深处对人的对立、对事的对立、对一切万物的对立,不能有对立的念头。这个对立,我们是用现在话说,佛经里面的术语它不是用对立,它用边见,二边,二边不就对立吗?边见是烦恼的根,是一切冲突的根。佛家讲五种错误的见解,第一种身见,大家都以为这身是我,佛说这是错误的,真正有修养的人知道身不是我。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样,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身体不是我,身体是我所有的。我是什么?外国哲学家也讲,讲得也很叫人佩服,他们知道身不是我,但是什么?他说思想是我,「我思故我在」,我能够思想,思想这个东西应该是我,我思故我在。在佛法上我思也不是我,这就讲身、心都不是我,你有思那是妄心,不是我。真心怎么?真心没有念头,真心离念,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那真我现前了,真我永恒存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从来没有离开过,那是真的。我们所执著这个、分别这个,这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物质的现象是虚妄,心理的现象也是虚妄。这都是讲到科学跟哲学的问题,佛经讲得透彻!

  你真正了解之后,自然就看破了,跟人不争,不争,快乐!现在大家都是争,名利是可以争来的。孔子都说得好,如果真的争得来,孔子也出去争,它争不来,争不来,就不必要了。这就是讲什么?这世俗里面讲,命里有的那你就有,不争也有;命里没有的,争也争不来。世间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全是命定的,你争什么?《了凡四训》把这个事情讲清楚、讲明白,亲身的体验。他是在年轻的时候,十几岁遇到孔先生,是个算命看相的,真有功夫,给他算了命,给他排了终身。你每年,因为他是个读书人,参加考试你考到第几名,每年国家给你多少俸禄,那个时候是粮食,给你的安家生活费用一年多少,居然是二十年当中丝毫不爽。他相信了,没有念头了,怎么想也没有用,不如不想。所以有一次在南京栖霞山,跟云谷禅师在禅堂里面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念头。这老禅师很佩服他,这年轻人不错,难得!三天三夜不动一个妄念,就问他,「你修的是什么功夫?你怎么修的?」他说老实话,「我哪有功夫?我的命被人算定了,二十年来从来没有错过,我还有什么好想的,想都没有用处,不如不想。」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个凡夫。」了凡先生很惊讶,「怎么我还是凡夫?」云谷禅师给他开示,「人因为有念才有命,真的念头没有了,命运就没有。」他说的没有念还是有念,有什么念?有无念,无念还是念。他没有真突破,这才教他,你命里注定的,谁给你注定?是你过去生中,你的行业给你注定的。

  佛家讲,大小乘都讲,而且讲得很多,你的财富是过去生中修财布施,你修得多,你这一生当中你得到的多,聪明智慧是过去生中修法布施,健康长寿是过去生中修无畏布施。你修这三种因,你今天得三种果报,你没有修就没有。这是修德,不是性德,你没有见性,见性就没有话说了,你得到的是究竟圆满;没有见性,你就是修德。命运是你自己造的,你自己可以改!别人给你注定,那你没办法;自己造的,自作自受。所以了凡先生向他请教,怎么改法?断恶修善,你努力认真再去做,你命运就改了。他相信,真干。禅师送他一本功过格,功过格是依照《太上感应篇》断恶修善,那是个标准,他就依照这个去做。这一发心做,第二年考试就见效,第二年参加考试,孔先生给他算的是第三名,他考了第一名,这是第一次跟算定的不准,这一年的收入也增加了,他就相信了,全家干,断恶修善。真的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他命里没有功名,就是没有举人、进士,他没有这个,他去考,举人也中了,进士也中了。命里最高的官阶是四川一个小县的县长,县令,这个他也没有求,他最后是做到宝坻县的县令,宝坻是大县,归皇上管的,就等於说归中央管的,宝坻是在北京附近,现在大概还叫宝坻,他是大县的县令。命里没有儿子,你看他得了一个好儿子;寿命只有五十三岁,他活到七十四岁,他没有求寿命,你看延寿二十一年。

  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是从前章嘉大师教给我,因为他老人家看我年轻的时候面相很薄。我的命相跟了凡先生比,不如!但是恶习气超过他,超过了凡先生的坏毛病。所以知道之后则改,老师教给我改的方法,教我修财布施,命里没有财富,一生贫贱的命,贫是没有财富,贱是没有地位;换句话说,是叫化子、讨饭的命。还好是过去生中可能是有佛法的基础,学了一点佛,还有点小智慧。老师教我修福,修财布施、修法布施、修无畏布施,我都懂,没有钱,怎么修财布施?他就跟我说,一毛钱有没有?这个可以,一毛钱行,一块钱行。你就从一毛一块开始,养成一个习惯。一块一毛怎么布施法?寺庙里常常有放生,我们出一毛钱、出一块钱,大家集资一起放生。寺庙里印经,也有人拿个小本子,大家凑一点钱,我们一块钱、两块钱印经,从这里做起的。有效,以后愈来愈多,我从来也没有想到过,那个时候要想求得一部《大藏经》,谈何容易!在台湾早年第一次印《大藏经》,我是三年积蓄才买这一套《大藏经》,那时候台湾钱三千块钱。三年的积蓄,真的省吃俭用,一个月最多用二十块钱,最少的时候我都记得八块钱。寿命只有四十五岁,我今年活到八十二岁了,超过了凡先生很多!真有效果。财用现在不缺乏,真的是心想事成,你看我们赠送《大藏经》,我们的目标订到一万套,已经靠近了。

  这一次台湾商务印书馆要再版《四库全书》,我听到这个讯息很喜欢,我给他订了一百套,将来赠送给国内重点大学。这年轻时候不敢想像的,这就是老师告诉的,愈施愈多,愈多愈施。财施、法施、无畏施,我们也没想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没有想,自自然然得到的!不是天天去求,我们天天去做,果报是自然的。所以半个世纪以来,我一点怀疑都没有,只要你肯信,只要你肯干,你就能得福。所以决定不要竞争,这个东西就是今天整个世界动乱的根源,就在此地,这个观念不好,是错误的。所以要学让,愈让还愈多,我这一生处处都是让,愈让后面的果报愈殊胜。这是开头没有人敢做的,我辛辛苦苦得来,我让掉之后我明天怎么办?不敢做。但是我们相信,命里有的决定有,明天会来;命里没有,你求都求不到。修因自然就感殊胜的果报。

  末后这一句结语,「为一切众生平等说法,是名意安乐行」,对待一切众生要用平等心、用真诚心,为他表演、为他解释。他先看,看到之后生欢喜心,他就来问。一生向释迦牟尼佛学习,释迦牟尼佛要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职业老师,一生教学,三十岁开悟之后就开始教学,教一辈子。他没有建道场,哪个地方请他他就到哪里去,难得他一批学生跟著他,叫常随众,他走到哪里这学生跟到哪里,一千二百五十五个人跟他一辈子,这不容易!他教学四十九年,这些人跟他四十九年。我是老师教导我的,你学佛学释迦牟尼佛,第一本书叫我念的,念《释迦谱》、《释迦方志》,就是释迦牟尼佛的传记。这个外面很难找得到的书,在《大藏经》里面,所以早年我们到寺庙里借《大藏经》来抄,《大藏经》是不准借出去,所以星期假日到寺庙里去抄经。这样子使我们对於释迦牟尼佛生平、对於他的行业,我们认识,知道他是人,他不是神,他是个老师,他不属於宗教,不相干。他是推动社会教育,用现在的话说,他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用现代的名称,他是这么个身分。他自己一生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因为他教学不收学费。所以多元文化,人家来跟他学习,他不问族群,也不问你哪个国籍,所以他没有国家界限,没有种族界限,也没有宗教界限。我们看到经典里面记载,许多宗教的学者、宗教的传教师都跟他学习。这现在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搞这个东西,所以我们得认识清楚!

  现在这个社会,我在美国讲经的时候常说,现在社会上有四种不同的佛教,它都叫佛教。第一种传统的,我们学的是传统的,传统的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我们学的是这一块。第二种是学术的,学术现在进入大学,大学里面哲学系里有佛学系,那是搞研究佛学的,它变成学术。第三种是宗教,宗教的确是迷信,对於经典他会念,他不懂意思,他有那种宗教的热忱。你问他,他真的不知道,把释迦牟尼佛当作神明看待,虽然也称本师释迦牟尼佛,其实心目当中他是神,这就变成宗教了。第四种是邪教,打著佛教的招牌,那是做些欺骗众生的事情,那不是佛教,这要认识清楚。现在佛门里面邪教也不少,自己要有能力辨别,不要上当。认清楚之后我们的目标方向正确,传统佛教在哪里?在经典里面。要认真学习经典,把经典的理论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把经典的教训变成我们生活行为,这叫学佛,学佛才得受用。这个受用正是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们这一生得到了,所以对老师的恩德念念不忘。如果没有老师引导、没有老师指导,我们这一生肯定是个迷惑颠倒的众生,决定生活得很痛苦。很幸运接受老师指导,把整个一生命运改变了,真的是人生最高享受。我觉得我这个学生,这一生成就的受用、快乐超过老师,方老师也是很潇洒,但是还没有像我这么自在。他老人家七十九岁走的,那年是一九七七年,也是我第一次离开台湾走向国际,从事於讲经教学工作。所以对众生最重要的是平等心,没有等差。

  后面这段是「誓愿安乐行」,这第四,这也很重要。我们把这个文念一遍,「谓由众生不闻不知不觉,於是起慈悲心,誓愿为说」。这是讲佛陀教育,确确实实,特别是在现代这些众生,他不接触、他不知道,当然他不觉悟。我们从小真的是上学,听那些学校老师说宗教都是迷信的,以后稍稍年岁愈大的时候,就听到什么?佛教是最迷信的,所以对於佛教印象最不好,这是受了老师的误导。因为宗教,他说高级宗教只有一个神,一个真神;泛神教、多神教,这是低级宗教。一看佛教里面佛菩萨那么多,这是多神教,多神教是什么?概念当中这是低级宗教,什么都拜。所以我们心目当中就把它看得很低,在所有宗教的最下一层,怎么可能去接触它?这是误导的。我要是不遇到方东美先生,绝对不会跟佛教打交道的。我跟方先生学哲学,方先生是桐城人,桐城派的后裔,好像是方苞第十六代。这个人是大学问家,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这不个是普通人。跟他学哲学,他给我讲一部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讲到佛经哲学。那个时候我很惊讶,我说:佛是多神教、低级宗教,它怎么会有哲学?他说:你不知道。方老师大我二十多岁,是我父亲一辈的;李老师跟章嘉大师他们两个同年,他们大我三十九岁,这祖父辈的。方老师告诉我: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这从来没听说过的),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他的教导把我带进佛门,我对於佛教重新改观,再不敢轻妄了。

  他告诉我,今天的佛法不在寺庙,寺庙他们不学了,在经典。你要学,你要到经典里面去学习,你才能找到佛教的本来面目,找到它的真东西,他指导我这么一个方向。以后我亲近章嘉大师,他指导我三年,这都是真正的善知识,不骗人。我的基础是章嘉大师三年奠定,成就是以后跟李老师十年,这么样学出来的。佛法真的是什么?就要自己去求证,信解行证,老师帮助你建立信心、帮助你理解,你自己要真干。行是修行,就是把经典的理论搞清楚、搞明白,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经典里面的教训变成我们自己生活的规范。我们遵照这个标准,来修正我们许多错误的言行,这叫学佛!学佛,这是传统的佛法。大学里面那个东西,我也教过大学,大学里面是佛学,那是学术,你会讲、你会说、你也会写,与自己的思想、见解、生活行为不相干,那解决不了问题。所以佛学跟学佛不一样,学佛才有受用,搞佛学不行,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说真正明了了,我们对於这个社会上还有不闻不知不觉的,我们要帮助他,帮助他就先做给他看,然后让他自己来问。

  所以我们这个身分,参加联合国的会议好!遇到多少专家学者,头一个看到我的形相,他就羡慕,看到我这么大的年岁,还这样的活泼,所以第一个向我请教的,「法师,你怎么样保养的?」话就开头了,我怎么样保养的?依照大乘经教修清净心、吃长素,我就把这个介绍给他。素食是健康的,最健康的食物,我学佛六个月我就吃长素,我了解了,这不迷信。因为我们世间人在饮食起居讲究卫生,只讲一个。我很早接触伊斯兰教,伊斯兰教讲两个,卫性,就是性情,有很多吃的东西刺激性情,像容易发脾气,就是什么?这个东西他选择他不吃,性情不好的,他都不吃,他有选择的。佛教都会讲慈悲心,你看懂卫生、卫性,还保护自己的慈悲心、爱心,素食,这很有道理,我从这里接受素食。因为那个时候刚刚接触佛法,你给我讲因果我不相信,这个让我明白这种饮食太好了,卫生、卫性、卫心。所以这是应机施教,接引很多人。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