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五集) 2008/7/6 华严讲堂 档名:12-046-001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四段,这一段讲到四德。第一个是随缘,这一段昨天时间的关系没讲完,我们接著昨天的。看贤首大师的文,末后这一段他说:
【又依本起末故随缘。摄末归本故妙用。】
我们从这个地方看起,先把文念一遍:
【良以法无分齐。起必同时。真理不碍万差。显应无非一际。用则波腾鼎沸。全真体以运行。体则镜净水澄。举随缘而会寂。若曦光之流彩。无心而朗十方。如明镜之端形。不动而呈万像。故曰随缘妙用无方德也。】
我们细细的来体会学习这一段。大师为我们提出,『随缘』跟『妙用』是相应的、是一体的,这就难了,这不是我们凡夫的境界。我们凡夫妙用做不到,我们的随缘跟佛菩萨的随缘实质上也不相同。我们不能不学习,学习对我们来说是有好处的。我们今天能做到随缘,只可以说是与华严境界有少分相应,百分之一相应、百分之二相应、百分之四、五相应,我们就很得受用了。少分怎么说?少分,我们必须要把成见放下、要把执著放下,才能沾得到边。如果我们有坚固的执著、有很深的成见,不肯随顺别人,要叫别人随顺我,我不能随顺别人,这就是六道凡夫。我们要想出离六道轮回,要跟佛学,学不到,真难!学不到,学少分,尽量的学习,把自己的成见降温,不要太执著。也就是我们说,可以随顺大家的就随顺,不可以随顺的再坚持。我们坚持是对还是不对?很难说,实在讲没有对与不对。纵然对,它有时间性,很短的,不是永远对的;说不对,也不是永远不对,这些道理我们都从《华严》里面体会到了。
我们今天随缘的一个标准,决定不能为自己,为自己就造业,搞六道轮回,为众生、为常住、为正法,这叫积累功德。如果有执著在里面,那就修福报,修人天福报,都是好事。所以这是基本的道理一定要清楚。但是总是要希望跟佛走,跟佛走你就会成佛,跟菩萨走你就成菩萨,这是一定的道理。我们现在对这些已经没有怀疑,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断疑生信。跟谁走最方便?跟阿弥陀走最方便,阿弥陀实在是难得,跟他走稳当、快速、简单、明了,只要心里面常常有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行,不能有其他杂念,有其他的杂念就把你忆佛、念佛这个功夫破坏掉了。这是我们这样的人,在这一生当中要想证得圆满的佛果,《大方广佛华严》我们在这个世间听说了,经典见到了,境界入不进去。不要紧,我们到极乐世界就入华严境界,到那个地方,阿弥陀佛就是毗卢遮那佛,佛佛道同,佛佛不二。所以得到弥陀的加持、接受弥陀的指导,哪有不入境界的道理!一生当中决定证得圆满的佛果,真的回归自性了。
这个法门最要紧的就是信,所以净土三资粮信愿行,这三个字最难的不是愿、行,是信,「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为什么?你有信,你才会发愿、你才会真干,所以信是根源。为什么我们的愿会动摇?为什么我们的行会转变?都是信得不真,都在这上出了问题。为什么我们信不真?我们对事实真相了解得不够。所以《华严》,过去彭际清居士讲得好,《华严经》就是大本《无量寿经》,也就是说《无量寿经》详细讲解就是《大方广佛华严》。我们受持是愈简单愈好,所以自古以来许多修净土的人他受持的,就是把它当作课诵的,每天必读的是《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是小《华严》,《无量寿经》是中《华严》,那我们就晓得,《华严经》是大本《阿弥陀经》、是大本《无量寿经》,这三经是一,一而三、三而一。
真的,我们从《华严》才建立对净土的坚定信心,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尤其是在祖师「还源观」这篇文章里面,前面三段讲体,讲根本、讲看破、讲信解,后面三段这起用,那就是真干。第四这一段随缘妙用,首先要认知,随缘妙用是性德,你将来见性,见性就成佛,宗门说得好,「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在阿弥陀佛会下干什么?还是明心见性。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个世界明不了心,也见不了性,没法子,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就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这句话是从前李老师告诉我的。我在没有出家之前跟他学经教一年三个月,十五个月,出家了。那时候老师是非常感慨,还是讲经还是什么场合我不知道,我没有在台中,老师感慨跟大家说,你们跟我十年,什么也没学会,学会的人走了。他们大家大概就想到我了,我走了,老师说学会的人走了,所以很多人就来找我,老师传你什么东西?你怎么学会了?我们怎么没学会?有六、七个人来找我。我告诉他,我说老师没有单独教过我,上课大家都在一起,老师说我学会了,你们没有学会,我说这个有可能,怎么有可能?印光大师讲过,「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我说我在台中这一年三个月,不敢说有十分恭敬,七、八分我敢说我有。但是你们跟我一比,你们恐怕只有一、两分,甚至於一、两分都不到,那就没有法子了。所以没有秘密,没有单传,都在一起上课。
他们就逼著我,你到底学了些什么?你能不能告诉我?我就画了一个图,李老师很喜欢做表解,我也就画了个表解,好像三张,很简单,我这一年多跟李老师学的就是这个。我在总表里头讲的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净宗,另外是其他的法门,通途法门,到最后是明心见性。我把我画的图送给李老师看,李老师画了一个箭头,加了个箭头,往生极乐世界那个箭头指到明心见性,他说到极乐世界还是要明心见性!这是老师加了这个,这个图就很圆满了,以后印送给同修们。所以,信心决定你的成就,你对老师的信心、你对老师的敬意,这个重要。对老师有怀疑、对老师不相信,你什么都得不到,诸佛菩萨来教你你也不得利益,你怀疑,不相信。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懂,真的是信为道元功德母。
这个地方我们来看「还源观」,你看这是两位祖师完成的,大纲是初祖杜顺和尚,文字是三祖贤首国师,清凉大师的老师。前面三段讲体,从体起用,没有体哪来的用?可是体是性,自性,自性清净圆明体,这非常难懂。我们想到《坛经》上六祖惠能大师明心见性第一句话,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是体,自性是清净的,从来没有染污。所以佛才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本来成佛,从自性、从体上讲的。现在为什么变成这样?那是自己迷了,你什么时候觉悟,什么时候就恢复原状,恢复本来佛。佛讲得非常简单、非常清楚,只要你放下对世出世间一切法的妄想分别执著,你就回头了,你就成佛。那你的成就跟释迦、跟弥陀、跟毗卢遮那平等平等,毫无差别,只要你肯。这个事情问自己,谁都帮不上忙,诸佛菩萨很慈悲,但帮不上忙,为什么?迷是你自己迷的,悟还是要你自己觉悟。诸佛菩萨种种示现是来诱导我们,把我们从迷引诱到悟,诱到这条路上去,让我们还源,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金刚般若经》上讲得很好,佛不度众生,众生谁度?自己度的,自觉、自悟、自度。所以,诸佛菩萨帮我们忙的叫增上缘。
我们自己为什么不悟?迷了,迷得太深,迷的时间太久,所以一下回不了头来。这就是古德所说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们薰修的时间不够,所以你回不了头来。这桩事情我有经验,我自己这一生修学可以说三个老师都是高人,三个老师教导我都真实,没有委曲相,没有带我拐弯抹角走冤枉路,没有,这是我非常感激的。可是我自己信心建立了,入不了境界,为什么?不能彻底放下。我这一生修学就是不断降温,大家知道,我从方东美先生介绍佛法到今年五十七年,年年降温,一年比一年降得多,所以你看到明显的进步。还是没有彻底放下,彻底放下不就证果了吗?你从我这条路子你就想到难,真难!彻底放下,我们真是五体投地的佩服,惠能大师彻底放下,释迦牟尼佛示现彻底放下。年年降温就不错!降温从哪里降起?我告诉诸位,从谦卑降起,我是从这里一年比一年谦卑;从尊重别人做起,善人恶人、好人坏人一律平等恭敬、尊重。不但对人尊重,这些年来学会了对所有一切动物尊重、对花草树木尊重、对山河大地尊重。这些大概我学佛四十年才有,才明显的对天地万物的尊重,然后你才能进一步,真的关怀、照顾,全心全力的来奉献。
我们奉献没有别的,讲经。讲经是什么?是把我们自己学习的心得向大家报告,与大家分享,我们是这样的态度,不敢说是老师。古人能做老师,行,为什么?他明心见性了。我没有明心见性,不敢称老师,同学。我年岁比你们大一点,学习时间比你们长一点,我帮助大家。要是做老师,我的想法最低限度是阿罗汉,他真的出了六道轮回,可以做我们老师、做佛的助教,菩萨是真正的老师、教授,佛陀是我们的校长。像我这个身分还没有能证得阿罗汉,我们连助教的资格都没有,同学,认真努力学习。我看我要能达到阿罗汉这个境界,还是到极乐世界,在这个世界很困难。这些理论、方法我都懂,我跟你讲真话,真懂,做不到,做不到才怎么样?才一心念佛。一心念佛这个功夫要得力,那得万缘放下,无论人事环境、物质环境,像古人所教导我们的一句话,讲得好,「随他去吧!」不要去管他,好很好,不好也好,随他去!各人因果各人承当,我们想帮帮不上忙,这个一定要懂。
尤其佛在经教里常常提醒我们,要度众生,先度自己;自己没有度,要能度众生,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所以先度自己要紧。用布施度自己悭贪的众生,用持戒度自己恶业的众生。我们身口意三业的造作,不如理、不如法的事情太多,自己不能觉察,看不到自己过失,所以我们改过非常困难。但是很容易看到别人过失,看到别人过失,你要把它放在心上、要把它挂在嘴上,那你就大错特错。放在心上怎么样?你心里面的过失增长、增加了,你看自己有过失,把别人过失也统统都拉到自己心里来,你自己那个心就变成垃圾桶,那就大错。如果常常放在口上批评人,那不但你是在造业,你会跟人家结怨。人家要不饶过你,将来有机会来报复,这个冤冤相报非常残酷。所以学佛最重要的,不跟任何人结冤仇,这个要学习。
我有这一点功夫,得很大的受用。我能够接受别人批评,你看别人对我毁谤、侮辱甚至於陷害,我这一生当中遭遇很多次。我用什么心态来对付?用感恩的心。为什么?因为自己的过失自己看不出来,他看出来了,看出来他能够批评我,我听到之后有警觉心。想一想有没有?有,改过自新,感谢他的批评;没有,没有我也要感激他提醒我,我不要犯这个过失。所以不管他批评对与不对,对我都有好处,我用感恩的心对待,我不敢批评人,这一点我做到了。所以许多批评我的人、毁谤我的人,到最后结解开了,我尊重他,他也尊重我,我赞叹他,他也赞叹我。这很明显的效果,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如果他毁谤我,我也毁谤他,不服气,回报过去,那就没完没了,没完没了生生世世双方痛苦。我们把结解开,不就没事了!这是应当学的,我自己修行把这个放在第一条。
口为祸福之门,所以言语、态度要谨慎,不要惹起别人的讽刺、讥嫌,我们自己不谨慎引起别人,那是我们本身就错了。古德说的话有道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外面的人对我的批评毁谤,他有没有过失?他没有过失,我一定做得有不如法的地方让他看到,引起他这个动机,他没有过失,我自己有过失。你能这样回光返照,外面是一面镜子,对我们的修行有大帮助;没有这面镜子,我们想找自己的过失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所以我们学菩萨的随缘、学菩萨的妙用,学了那么一点点,这个妙用就是接受批评、改过自新。对於批评我们的人感恩戴德,这真妙用!这真是化解怨结,所以冤家宜解不宜结。这个化解了,你说心多么舒畅、多么快乐,我很快乐,对方知道,他也很快乐、他也很安慰,我们不记仇,我们只感恩。
在《华严经》里面,这些问题得到究竟彻底的解决,那是什么?宇宙万物、一切众生跟我是一体,一体怎么能结仇恨?眼睛是我、耳朵是我、鼻子是我,眼睛跟耳朵会打架吗?鼻子跟嘴巴会吵嘴吗?会结怨恨吗?哪有这种道理!可是这个现象真有,迷了就有,我们在这个世间迷了,迷了就有这个现象发生,这绝对错误。我们今天明白大方广的体相用,虽没有到透彻的明了,我们听佛说得很多,耳熟了,渐渐有这么一点受用,知道是一体。一体,别人对我有误会,我对他没有误会,别人对我有对立,我对他没有对立。我们从内心把对人的对立、事的对立、万物的对立,这个对立化解了,这是第一关。我常讲讲了几十年,决定不能有对立的念头。别人有对立,跟我有对立可以,为什么?他没有觉悟,因为对立就是见惑里面的边见。
你看头一个是身见,我们知道身是我所有,不是我,身有生灭,我没有生灭。你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你就不怕死,世间人最恐惧的是死亡,贪生怕死,你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晓得我不生不灭。生灭是这个身,身是个假相,这个身灭了我又会得另外一个身。你知道我自己不生不灭,每个人都是不生不灭,每个人都不生不灭,那这个关系就要建立好,可不能结冤仇,结冤仇生生世世是没完没了的!这个道理就懂了。所以佛教给我们十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天经地义。明了之后才真正信受奉行,决定不但不敢干这些事情,念头都不会生,为什么?那是错误、那是不善、那是有害的,有大害,我何必去接近它?十善业一展开,八万四千细行,归纳就这十条,我们下面那段会讲到,圆圆满满的性德流露。
所以『依本起末』,本、末要晓得,本是体,末是用。《华严经》讲三个事情,体相用,大是讲体,就是一体,自性清净圆明体,用大来形容;方是讲相,就是起二用;用就是讲的三遍,那是自性法尔起用,它本来就是这样的,是自性、是体的体相用。有相的体相用,有用的体相用,它前面这三段是体的体相用,我们现在学的第四段,第四段是相的体相用。相的体相用也了不起,是什么人?法身菩萨,《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自自然然起用。他有对象的,对象是谁?对象是一切在迷还没有开悟,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十法界的众生,不但是六道,包括四圣法界。这就是此地讲的四德,随缘妙用。
威仪有则,第二是「威仪有则」,自然的,不是有意的、不是刻意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所做的示现,不是装起来给我们看的,不是的,是自然的反应,恒顺众生,随喜功德。第三个,「摄受众生德」。你不能摄受,你就没有法子帮助他,摄受,令一切众生对你生起敬畏之心,头一个喜欢你、尊敬你,他又怕你,生起敬畏之心,才欢喜接受你教导,你才能引导他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末后是「代苦德」,代众生受苦。众生造的业自作自受,你怎么能代他?这里头有代而不代、不代而代。代众生受苦,用现代的话来说,为众生服务,帮助他、成就他,我们自己必须要做出现在人讲的牺牲奉献,这好比是代众生受苦。
我们现在知道,众生吃肉这是错误,在生物学里面讲,我们的牙齿是整齐的,这种牙齿是吃草的,不是吃肉的。吃肉,你看看财狼虎豹那些是肉食的,它牙齿是尖的,它不像我们是整齐的,尖的,像锯齿一样,那是肉食的。所以,天生这个牙齿就是叫你吃草的,不是吃肉的,这个要懂得。所以你吃肉就很容易生病,你吃蔬菜你就能得健康长寿。众生不知道,偏偏去吃肉,我们吃素菜这代众生受苦,这是代苦德。就是处处要做他们的典范,他们做错了,我们从正面,不要去说他,说他他不容易接受,我们从反方向去做。他们不守规矩,我们守规矩,所以持戒,戒就是规矩。他们现在不知道孝顺父母,我们特别要做出孝顺父母的样子来,做给他看,让他觉悟。他们不知道尊重老师,我们要把尊重老师的样子做给他看。所以我们在课堂里在学习,老师都不在了,我们把老师的照片挂在教室,挂在我讲台的对面,一进讲堂就面对老师,念念不忘,做给他看,尊师重道。老师不在了,天天念著老师;老师在,那还有什么话说?
世出世间法都是建立在孝道跟师道的基础上,在佛门里大家知道《地藏经》、地藏菩萨,大乘佛法用四大菩萨来代表,表法。第一个是地藏,地藏代表什么?就是孝亲尊师,从这里入门。地是大地,人不能离开大地,大地里面有宝藏,所谓金银琉璃玛瑙这七宝,宝藏。大地能生万物,能生五谷杂粮养活我们,我们不能离开大地。佛用地来比喻心地,是这个意思。我们的心地就是自性,自性里面本自具足,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像大地一样。用什么方法去开采?孝亲尊师,就能把心地的宝藏开采出来。所以,不孝父母、不尊重师长,你就不可能明心见性。
我也遇到这个困难,曾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有好多年,我看至少是五、六年以上,我们佛门里面一些不太了解的人,我认为这都是佛菩萨示现的,反对《无量寿经》会集本,我觉得这是对我的考验。《无量寿经》会集本是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传授给我的,嘱咐我要弘扬这部经,依教修行。那么多人反对,所以有很多人劝我,法师,这个经你不能讲、不能学。我说不行,天下人都可以不学,我不能不学。为什么?老师教给我的,如果我放弃了,学别的本子,我就背师叛道,这就是错误的。什么人都可以反对,我不能反对,我必须坚持,我对老师有信心,那些人没有亲近过李老师。坚持还是走过来了,现在大家又相信了,又不怀疑了,国家宗教局印《净土五经》,《无量寿经》也选用会集本,这我们看到非常欣慰。所以这些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自己的感受是佛菩萨来测验,来考一考我们有没有信心?能不能忍受?必须通过这样的考试、测验,令许多修净宗的同学对这个经真正生起信心。
这个本子,我们有理由相信夏莲居老居士的话、梅光羲老居士的话,这是前一代的大德。他们说佛法末法是一万年,佛法以后会灭掉,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是一万二千年,一切法灭到最后灭的一部经就是《无量寿经》,哪个本子?大概就是夏老居士的会集本,代表佛法最后灭的这个本子。这个本子是现在《大藏经》里面五种原译本的集大成,你要不读这个本子行,你必须读五种原译本,那就很麻烦。他把五种原译本再会合成一个,经里面的意思一条都不漏,重复、重叠的经文把它删掉,五种本子变成一本,用了十年的时间,不容易!过去虽然有会集,没有夏老这么样认真,没有夏老用这么长的时间。第一次会集,王龙舒居士会集本,宋朝时候的,龙舒就是舒城人,离我们这里很近,都是家乡的老乡。这头一次会集,会集得不错,《龙藏》里面收藏这个本子,可见得过去古代的祖师大德肯定。第二次是魏默深会集的,是清朝咸丰年间。夏老是民国初年。也就是大家都发现前面两种会集本不圆满,王龙舒会集只用了四个本子,当中缺少一部;魏默深居士会的,五种本子他都见到,但是有一些取舍不完全妥当,所以印光大师对他有批评。所以夏居士做第三次的会集,这我们都要懂,很辛苦的事情,十年才完成。这都是什么?都是代众生受苦,方方面面维持正法久住,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断疑生信。末法时期,佛在《大集经》上说得很清楚,净土成就,如果对於净土没有坚定的信心,那我们这一生就有困难了。这个机缘失掉太可惜,你到哪一生哪一世再得人身,再遇到这个法门?可不是容易事情!所以,代苦德就非常值得人尊敬,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这是性德。
你觉悟了,不要圆满觉悟,如果你有阿罗汉的觉悟,这个四德你自然就流露出来。阿罗汉是小悟,只是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著放下,这个四德就露出来。四德圆满的现前是菩萨,菩萨的四德。净宗讲信愿行,信的根是前面三段,愿的根就是四德,后面还有行,行就是我们这篇文章末后这两段,五止、六观,那是行门。《华严》那么大的经,讲到修行的方法,薄薄这么一篇文章,淋漓尽致,让我们展开这个本子真的是五体投地。这些讲的都是依本起末,依前面三段,这要记住,第一段是本体,第二段是本相,体相用,第三段是三种遍,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含容空有,这个三遍是本之用,我们从体相用来讲都是本。起末,第四、第五、第六后面三段是末。末里面一开端,四德是自性的性德,这是自行化他大用的根本,是末之本,我们不能不知道。
诸佛菩萨随缘有妙用,我们随缘没有妙用,就举我前面这个例子,诸位就晓得了。我们要是遇到无中生有、造谣生事,遇到这种毁谤,你怎么处理?这个缘遇到,你会想到我们要反驳、我们要解释清楚,我们没有这个过失,不是这样的吗?这也是随缘。或者是给他起诉,他诬告我、毁谤我,我要求他道歉、要求他赔偿,这都是许多手段,那不是妙用。佛菩萨教给我们的妙用是接受、反省、检讨,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对於这些人他们所做的事绝不放在心上,以感恩的心来对待,这是妙用!妙用里没有争论、没有对立、没有矛盾,更没有冲突,永远是和睦的,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是和为贵,佛法告诉我们六和敬,这叫妙用,我们学佛要把这个东西学会,要真正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所以说依本起末,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摄末归本』,就是在随缘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事事物物都能跟自性性德相应,这就是妙用。你要是回不了头来,你要常常想到自性的体、相、作用,你就能回头了,自自然然就能够摄末归本。末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现象,物质现象、大自然的现象、心理现象、分别执著的现象。这些现象存不存在?我们从这经上想到一体,一体二用,二用是讲宇宙跟生命的起源。生命不说别的,说自己,我的起源,我从哪来的?宇宙的起源,山河大地从哪来的?一念不觉,清净的圆明体就产生变化,只要有一念,这个念怎么样?念里面就生现象,头一个生物质现象,接著生精神现象,精神现象就是我。这个现象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你说无,它真有;你说真有,它时间存在很短,一刹那就没有了。
一刹那到底是多长的时间?弥勒菩萨讲得清楚。佛问弥勒,几念?心有所念,几念?弥勒菩萨举一弹指,我们一般人讲起个念头大概是一弹指,起个念头是一弹指的时间。佛问得好,这一弹指是几念?几念我们凡夫误认为它是一念,不知道这一念是许多念积成的,不知道。所以佛问得好,菩萨答得也好,这一弹指有多少念?三十二亿百千念。现在科学家对时间用秒为单位,一秒钟我们弹指弹得快一点,大概一秒钟弹四次,三十二亿百千念乘四,这是一秒钟,我们把它算出来,一千二百八十兆,一秒钟,一秒钟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念念成形,形皆有识」,念念成形是物质现象,形皆有识是精神现象,我出来了,我跟宇宙同时发生的。是有先后,但太快了,这个先后你想想看,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你怎么想?想都没法子想,因为你一想就有一弹指,你怎么能知道?所以你想到这个,假的,所以佛讲万法皆空,这是真话,不是假的。
《般若经》,《大般若》我读了一遍之后我总结十二个字,释迦牟尼佛二十二年讲般若,内容讲什么?「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总结就是这个,这是真相。你要是懂得这个事实真相,你还有什么分别?还有什么执著?自然放下,不分别、不执著随一切缘,就是妙用。我们今天就是随一切缘有分别、有执著,所以有用,不妙。我们这个用里头生烦恼,这个用里头有业障,这个用里面有轮回、有果报,麻烦大了。诸佛菩萨妙用里头没有轮回、没有果报,这妙!这是我们要学的。所以,妙没有别的,就是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就妙了,与性体、性相、性德完全相应。这就是诸佛法身菩萨应世,应以什么得度他就现什么身,绝对没有分别执著,没有起心动念,这是妙,真是妙!
所以,依本起末,随缘,摄末归本,妙用。随缘跟妙用是一不是二,是一桩事情,为什么?本跟末是一,本末不二,体用一如。我们要学第三段里头含容空有,这是要认真学的,这个学实际就是普通我们所讲的,佛门所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包太虚是包含空,量周沙界是包含有,包含空有,就是这两句,心量要大。这是自性的性德,要有这么大的心量,这是我们每一个人本来心量都一样,现在为什么心量这么小?为什么不能包容?迷了。破迷开悟,心量自然就大,本来就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中国人供弥勒菩萨,弥勒菩萨那个相能表这个法,肚皮很大能包空有,满面笑容这就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现这个相。让你常常想到对一切众生,凡是跟你见面的都是有缘,不论是善缘、恶缘,一律欢欢喜喜。善缘里面必须要远离贪爱、贪恋,恶缘里面要懂得离瞋恚,这样回头了,回到本,从末回到本。本是什么?自性清净圆明体,恢复到身心清净。所以随缘不染,而成就一切法,叫妙用。
下面这解释,『良以法无分齐,起必同时』,这两句话说得好。法是万法,不论是心法是色法,我们现在讲或是物质或是精神,没有分齐,分齐是差别,没有差别;起是同时,没有先后。就是世尊所问,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它有什么分别?有什么差别?没有差别的,同时的。你看看念念成形,依报,形皆有识,正报,起必同时。你在这里面看到什么?看到不生不灭,生灭速度太快,找不到生灭。我在年轻的时候,在读书时代就喜欢玩照相机,那时候照相机很笨,还没有卷片。底片是什么?底片是硬的,玻璃,玻璃底片很大张,到外面去照相的时候,一张一张通常大概带四张到六张底片,这抗战时期。以后在台湾,有个同修送我一个摄影机,八厘米的电影,小的电影,我用过好几年,拍摄、剪接都是自己做。它的带子一卷四分半钟,通常我们录一个节目大概总要一个小时,总得要有二、三十卷把它剪接起来。这个东西对我以后学大乘有很多启发,就好像说一切法不生不灭。我们不说长,说短,就讲一卷带子,四分半钟,你拍摄马上就拍摄完了。譬如四分半钟走路,你从这边走到那边,我整个把你拍下来,拍下之后洗出来,你看看这个底片,一张一张的,哪一张是你?每一张都不动,每一张都一个照片,前一张不是第二张,第二张不是第三张,就是说一张就是一个生灭,第二张又是个生灭。我们用现在的话解释,你所看到的现相是相似相续相,它不是真的相续,真的相续应该是一样的,它不是一样的,它是相似相续相,所以没有生灭。你这四分半钟没有生灭,你四个半小时也没有生灭,你四十八天也没有生灭,四十八年也没有生灭,你从这里体会到什么事?事实真相没有生灭。
依报跟正报起必同时,摄影的时候有人,这个人是正报,有环境那是依报,同时。依报是相似相续,正报还是相似相续,不是真的相续,真的相续是一样的。千变万化,这一秒钟的世界跟前一秒钟的世界决定不相同。我们身体也是一样的,我们到讲堂来,这已经两个小时了,两个小时之前的我,跟两个小时之后不是一个我,这数不清!你看一秒钟里面多少个相?一千二百八十兆的相,哪来的我?你能够回归到这个就回归到自性,那就起了妙用;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就不妙了。由此可知,妙跟不妙是迷悟,悟了就妙,迷了就不妙。可是事实呢?与事实毫不相干,迷也是如此,悟也是如此,所以事实上是迷悟不二。
再看底下两句,『真理不碍万差』,理是体,差别是相用。理体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所以它不妨碍物质、精神的幻相。我们现在知道物质、精神都是空的,都不是实在的,实在它就有障碍,不是实在它没有障碍。所以空有不发生障碍,这就说明它不是真的。所以它不妨碍,理不碍事,体不碍现相,现相也不碍理体,这是佛法里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我们现在看到障碍太多,真有障碍,障碍怎么发生的?障碍是你分别里头发生的、执著里头发生的,只要把分别执著放下就没有障碍。菩萨应化在十法界,恒顺众生,在菩萨那边没障碍,在众生这边有障碍,菩萨能应用得非常巧妙。无障碍跟有障碍他怎么圆融?如何能相应?也就是如何能和睦相处、平等对待?菩萨那边做到了,众生这边无碍了。这就晓得解决冲突只要自己这边解决,对方问题就没有了,不是在两方,决定不在对方,在自己。自己对立的念头没有了、疑虑的念头没有了,不怀疑,没有顾虑,疑虑没有了,矛盾没有了,什么都化解了。所以从自己,不在外面。
这个道理只有中国传统学说跟大乘佛法真能解决问题,而且彻底解决问题。实在讲它本来没有问题,为什么能解决?本来没有问题,问题是产生在误会、产生在错觉,只要把这个调整过来,什么问题都没有。所以佛法讲生佛不二,生是众生,六道众生,特别是三恶道众生,跟佛是一不二。众生不知道佛,佛知道众生,众生对佛不会谦虚,傲慢态度,但是佛对众生谦虚,这一谦虚,慢慢就把他感化,这就是慈悲,这就是方便,这就是摄受,这就是度苦。众生觉悟了,感佛菩萨的大恩大德,佛菩萨有没有接受众生感恩戴德?没有。佛菩萨之所以能这样做是法尔如是,自性流露它就是这样子。如果佛菩萨还念著我对你好,你要感激我,他不又起了分别、又起了执著吗?他就又堕落了,他就变成凡夫了。所以菩萨那个作用我们叫做妙用。
『显应无非一际』,「显」是现相,「应」是应众生之感。这个事情,我们今天从江本博士水实验这个地方,你能够看到「无非一际」,不二,隐现不二,就是感应不二。水是矿物,从这个实验里面知道,心法跟色法是一不是二,就是我们现在讲精神跟物质是一不是二。所以我们人有感,它有应,我们的感用精神,用物质也行,物质跟精神不二。我们用一张纸写个「爱」贴在水瓶上,这是物质,写一个字是物质,可是水它有感应,它回来的感应结晶是非常美的图案,让你看了很欢喜。我再换个字,写个「不喜欢你、讨厌你、恨你」,把它贴在水上,它又起了反应,很明显的显应,那个图案很难看。证明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里面给我们证明了,我们起心动念,善念也好、恶念也好,这个念立刻周遍法界,这就我们前面第三段所讲的三种周遍。
所以佛菩萨、圣贤告诉我们慎独,就是你自己在一个房子里面,房子没有人,你就可以随便?不可以。就是你自己,没有人看见,其实你那个意念一动,遍法界虚空界,就等於波出去了,念头是心的波,速度之快无法形容,一念周遍法界。遍虚空遍法界里面这些圣贤,就是说他们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你的念头他全收到。你的净念染念、善念恶念全收到,收到的时候自自然然像水一样他有反应。我们中国谚语里面常讲「举头三尺有神明」,其实不是神明,是你起心动念已经周遍法界。反应是什么?反应是出生无尽。那个量呢?量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同时的,这是自性法尔如是。所以我们肯定宇宙是一体、万物是一体,你从这个地方来讲,统一是对的,分散是错误的。真正讲统一,佛法才把统一的道理给你讲清楚,它是一体,它不能分割,分割就会生病,分割就会错误,分割成两个国家它也会战争,三个国家、四个国家纠纷就更多。
所以,汤恩比博士他研究世界文化史,他认为这个世界要免除战争,这个世界永久没有战争,他说只有一种方法,全世界统一成一国。而且他说了,最有资格统一全世界的是中国人,他讲得很有道理。他说中国人从秦统一,一直到现在,两千多年了,还能维系著统一,中国人有统一的智慧、有统一的经验、有统一的方法、有统一的效果,这说得很有道理。现在说我们中国人统一,外国人能承认吗?如果都像汤恩比就没话说,那大家都同意、都赞成。可是还有很多迷惑颠倒,要争取自己的名闻利养,不顾社会安全、不顾众生的利益,他在造业,这个错了。就像人身体一样的,人身体是统一的,不能说眼睛独立、耳朵独立,都变成一个国家、变成一个族群,彼此互相对立,那你人不就生病了吗?最后的结果是死亡,同归於尽。这个地球要不统一,将来的麻烦大,就是自己毁灭自己。那个发现,他不是学《华严经》的,他能发现这个想法很难得、很不容易。所以中国统一这个世界,不是政治、不是武力,也不是经济贸易,也不是科学,是文化,也就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汤恩比先生指示得很清楚,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这个见解是正确的,难能可贵。我们学了这么多年的佛,对他这个话体会很深,他讲得正确,一点都没错。
一个宇宙跟一个人身,实际是一样的,人身是小宇宙,外面是大宇宙,小宇宙要跟大宇宙和谐,人才能得到幸福快乐。人生最高的享受,你要跟大自然相应才行,这是中国古人非常讲究的,饮食起居都要随顺自然。所以中国一年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半个月是一个节气,它讲求这些。哪一个节气自然外面境界有变化,我们身体变化跟它相应,人才会长寿,才不生病。饮食起居吃东西,一定要吃这个季节里面生长的这些五谷杂粮、这些蔬菜,是最健康的。而且讲究什么?讲究地区,是我周围三十里,三十里实在讲就是现在我们讲地球这个圆的三百六十度的一度,就是在这一度,这一度就是三十里。我们自己是中心点,四周围距离我们三十里,这是一度。这个地方出产的这些五谷杂粮,就是养活这个地方人的。真讲究,古人懂,现在不懂!现在要找到外面地方的东西来吃,那是养那个地方人,不是养这儿的,所以土产是最可贵的。彼此往来送一点礼物,送什么?送我们土产,这是最尊敬的。现在人慢慢都不懂得了,不懂得就与性德愈去愈远,「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现在就变成这个样子,不教。不教那个距离愈拉愈远,愈远就是愈不健康,不但是自然灾害多了,疾病多了。疾病为什么多?就是你的生活起居饮食不正常,你不能够随顺大自然、不能随顺环境。
底下说,『用则波腾鼎沸,全真体以运行』,波腾鼎沸是形容千变万化,无论从自然的依报的变化、正报的变化,正报刹那刹那不一样,可是怎么样?都是真体的起用,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的作用,它在那里起作用。全妄即真,自性清净圆明体在哪里?所有现象就是的,没有一个现象不是,所谓是「法外无心,心外无法」,遍法界虚空界就是体的现象、就是自己的真性。一切人是自己真性,一切万物是自己真性,连山河大地、树木花草无一不是自己真性,一体。一体,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才能生起来。慈悲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爱心,悲是怜悯的心、同情的心,慈是欢喜的心。什么时候知道宇宙是一体,我们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这个爱心圆满了,永恒不变。
从体上讲,『体则镜净水澄,举随缘而会寂』。体像一面镜子一样,这个镜子干干净净的,像水一样,水澄,澄是澄清,没有染污、没有波浪。水也像一面镜子一样,外面所有这些现的相、起的作用,统统照在里头,不管怎么动,水没有动、镜子没有动,都回归到不动。这不动里头有动,你看镜子里头有动,但是镜子没动,水照著外面境界,水里头相也有动,但水没有动,动静不二。从这个地方你就能体会到,见性的人,外面不管怎么动,他心没有动,心虽然没有动,心并不妨碍外面境界在那里动摇,不妨碍,他清清楚楚,照得清清楚楚,叫照见。所以万象会寂,会归到寂灭的性体,也就是说性相是一不是二。我们的自性跟外面现相是一不是二,相虽然动,动而不动,这个你要知道;我们性虽然是寂,清净寂灭,寂灭里面有动,这些都是事实真相。
『若曦光之流彩』,曦是晨曦,早晨太阳刚刚出来,太阳刚刚出山,早晨朝霞。晚上太阳下山时是晚霞,早晨是朝霞,这个景象美。『无心而朗十方』,这个心就是起心动念,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朗是明朗,遍法界虚空界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没有起心动念,这是自性的德用,只要见性,其他是假的。怎么见性?一定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这叫真功夫。学,学跟不学没有关系,释迦牟尼佛示现学,认真努力学了十二年;惠能大师没有学,不认识字。释迦牟尼佛学了十二年放下了,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明心见性;惠能大师不认识字,一天也没学过,他也能够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放下也是明心见性。所以,六祖惠能大师见性那个境界,跟世尊菩提树下见性的境界完全相同,这个要知道。
由此可知,佛法,特别是大乘佛法,如何能契入如来的境界?我初学佛的时候,第一天见章嘉大师,我就提出这个问题。方老师把佛法介绍给我,我说我知道佛法的殊胜、佛法的奥妙,我说请教大师,有没有方法叫我很快就能契入?头一天见面我提出这个问题,我跟诸位讲过。他听了我这个问题,他眼睛看著我,我也看著他,我们看了半个小时,一句话不说。半个小时我们的情绪稳定下来,不是心浮气躁,意志集中了,专心来听他的,集中了,半个小时他说了一个字,有。你说那个教学的方法,心浮气躁跟你讲什么没用处,必须把你浮躁的心情全部伏了,等於入了定,他才给你说一个字引导你,说个有。这个有,我们耳朵也竖起来了,精神集中了,想听他的,他又不说话了。不过这次时间短,第一次是半个小时,第二次大概是五、六分钟,沉默五、六分钟才给你说出两句话。问他有什么方法?两句话说出来,有,「看得破,放得下」。这种教学手段高明,我们一生从来没遇到过。
我们向别人请教,一个问题提出来,滔滔不绝讲了两个小时,讲到最后自己也莫名其妙不知道他讲些什么。我问章嘉大师,两个小时讲六个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不容易做到,从哪里下手?我问了,这六个字听到之后,有一点懂得这个意思,我接著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他又过了几分钟,告诉我,布施,从布施下手。那以后我每个星期都去看他,就给我讲得很多,给我讲到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又给我讲布施的果报不可思议,财布施肯定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果报现前的时候还要把它舍掉,就讲到舍得,就是你布施得到的果报还要舍掉;不舍掉?不舍掉就变成障碍。愈施愈多,愈多愈施,自己决定不能够留,留就成了病。就像流水一样,水是活的,活水好;你要是叫它不流,就变成死水,死水它就变味道了,举这个例子来告诉我。你施财将来财源会愈来愈多,愈多愈舍,利益众生,不要为自己。聪明智慧也是的,施法愈施聪明智慧就愈提升,提升,多为众生做事情,不要为自己。无畏布施得长寿,长寿是多有一点时间帮别人,都不为自己,这就对了。如果有一念私心为自己,就错了,那就得病了。
这个说得好,「无心而朗十方,如明镜之端形,不动而呈万像」,后面这两句,像镜子一样,照得清清楚楚,镜子不动,外面景象统统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一点不妨碍。所以叫『随缘妙用无方德』,这是性德里头第一种,我们要学习的。学习里头最重要的就是要离分别、执著,妄想不谈,那是离不掉的。要让我们分别执著降温,我们在随缘里面就会有进步,会与性德慢慢相应。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四段,这一段讲到四德。第一个是随缘,这一段昨天时间的关系没讲完,我们接著昨天的。看贤首大师的文,末后这一段他说:
【又依本起末故随缘。摄末归本故妙用。】
我们从这个地方看起,先把文念一遍:
【良以法无分齐。起必同时。真理不碍万差。显应无非一际。用则波腾鼎沸。全真体以运行。体则镜净水澄。举随缘而会寂。若曦光之流彩。无心而朗十方。如明镜之端形。不动而呈万像。故曰随缘妙用无方德也。】
我们细细的来体会学习这一段。大师为我们提出,『随缘』跟『妙用』是相应的、是一体的,这就难了,这不是我们凡夫的境界。我们凡夫妙用做不到,我们的随缘跟佛菩萨的随缘实质上也不相同。我们不能不学习,学习对我们来说是有好处的。我们今天能做到随缘,只可以说是与华严境界有少分相应,百分之一相应、百分之二相应、百分之四、五相应,我们就很得受用了。少分怎么说?少分,我们必须要把成见放下、要把执著放下,才能沾得到边。如果我们有坚固的执著、有很深的成见,不肯随顺别人,要叫别人随顺我,我不能随顺别人,这就是六道凡夫。我们要想出离六道轮回,要跟佛学,学不到,真难!学不到,学少分,尽量的学习,把自己的成见降温,不要太执著。也就是我们说,可以随顺大家的就随顺,不可以随顺的再坚持。我们坚持是对还是不对?很难说,实在讲没有对与不对。纵然对,它有时间性,很短的,不是永远对的;说不对,也不是永远不对,这些道理我们都从《华严》里面体会到了。
我们今天随缘的一个标准,决定不能为自己,为自己就造业,搞六道轮回,为众生、为常住、为正法,这叫积累功德。如果有执著在里面,那就修福报,修人天福报,都是好事。所以这是基本的道理一定要清楚。但是总是要希望跟佛走,跟佛走你就会成佛,跟菩萨走你就成菩萨,这是一定的道理。我们现在对这些已经没有怀疑,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断疑生信。跟谁走最方便?跟阿弥陀走最方便,阿弥陀实在是难得,跟他走稳当、快速、简单、明了,只要心里面常常有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行,不能有其他杂念,有其他的杂念就把你忆佛、念佛这个功夫破坏掉了。这是我们这样的人,在这一生当中要想证得圆满的佛果,《大方广佛华严》我们在这个世间听说了,经典见到了,境界入不进去。不要紧,我们到极乐世界就入华严境界,到那个地方,阿弥陀佛就是毗卢遮那佛,佛佛道同,佛佛不二。所以得到弥陀的加持、接受弥陀的指导,哪有不入境界的道理!一生当中决定证得圆满的佛果,真的回归自性了。
这个法门最要紧的就是信,所以净土三资粮信愿行,这三个字最难的不是愿、行,是信,「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为什么?你有信,你才会发愿、你才会真干,所以信是根源。为什么我们的愿会动摇?为什么我们的行会转变?都是信得不真,都在这上出了问题。为什么我们信不真?我们对事实真相了解得不够。所以《华严》,过去彭际清居士讲得好,《华严经》就是大本《无量寿经》,也就是说《无量寿经》详细讲解就是《大方广佛华严》。我们受持是愈简单愈好,所以自古以来许多修净土的人他受持的,就是把它当作课诵的,每天必读的是《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是小《华严》,《无量寿经》是中《华严》,那我们就晓得,《华严经》是大本《阿弥陀经》、是大本《无量寿经》,这三经是一,一而三、三而一。
真的,我们从《华严》才建立对净土的坚定信心,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尤其是在祖师「还源观」这篇文章里面,前面三段讲体,讲根本、讲看破、讲信解,后面三段这起用,那就是真干。第四这一段随缘妙用,首先要认知,随缘妙用是性德,你将来见性,见性就成佛,宗门说得好,「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在阿弥陀佛会下干什么?还是明心见性。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个世界明不了心,也见不了性,没法子,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就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这句话是从前李老师告诉我的。我在没有出家之前跟他学经教一年三个月,十五个月,出家了。那时候老师是非常感慨,还是讲经还是什么场合我不知道,我没有在台中,老师感慨跟大家说,你们跟我十年,什么也没学会,学会的人走了。他们大家大概就想到我了,我走了,老师说学会的人走了,所以很多人就来找我,老师传你什么东西?你怎么学会了?我们怎么没学会?有六、七个人来找我。我告诉他,我说老师没有单独教过我,上课大家都在一起,老师说我学会了,你们没有学会,我说这个有可能,怎么有可能?印光大师讲过,「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我说我在台中这一年三个月,不敢说有十分恭敬,七、八分我敢说我有。但是你们跟我一比,你们恐怕只有一、两分,甚至於一、两分都不到,那就没有法子了。所以没有秘密,没有单传,都在一起上课。
他们就逼著我,你到底学了些什么?你能不能告诉我?我就画了一个图,李老师很喜欢做表解,我也就画了个表解,好像三张,很简单,我这一年多跟李老师学的就是这个。我在总表里头讲的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净宗,另外是其他的法门,通途法门,到最后是明心见性。我把我画的图送给李老师看,李老师画了一个箭头,加了个箭头,往生极乐世界那个箭头指到明心见性,他说到极乐世界还是要明心见性!这是老师加了这个,这个图就很圆满了,以后印送给同修们。所以,信心决定你的成就,你对老师的信心、你对老师的敬意,这个重要。对老师有怀疑、对老师不相信,你什么都得不到,诸佛菩萨来教你你也不得利益,你怀疑,不相信。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懂,真的是信为道元功德母。
这个地方我们来看「还源观」,你看这是两位祖师完成的,大纲是初祖杜顺和尚,文字是三祖贤首国师,清凉大师的老师。前面三段讲体,从体起用,没有体哪来的用?可是体是性,自性,自性清净圆明体,这非常难懂。我们想到《坛经》上六祖惠能大师明心见性第一句话,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是体,自性是清净的,从来没有染污。所以佛才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本来成佛,从自性、从体上讲的。现在为什么变成这样?那是自己迷了,你什么时候觉悟,什么时候就恢复原状,恢复本来佛。佛讲得非常简单、非常清楚,只要你放下对世出世间一切法的妄想分别执著,你就回头了,你就成佛。那你的成就跟释迦、跟弥陀、跟毗卢遮那平等平等,毫无差别,只要你肯。这个事情问自己,谁都帮不上忙,诸佛菩萨很慈悲,但帮不上忙,为什么?迷是你自己迷的,悟还是要你自己觉悟。诸佛菩萨种种示现是来诱导我们,把我们从迷引诱到悟,诱到这条路上去,让我们还源,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金刚般若经》上讲得很好,佛不度众生,众生谁度?自己度的,自觉、自悟、自度。所以,诸佛菩萨帮我们忙的叫增上缘。
我们自己为什么不悟?迷了,迷得太深,迷的时间太久,所以一下回不了头来。这就是古德所说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们薰修的时间不够,所以你回不了头来。这桩事情我有经验,我自己这一生修学可以说三个老师都是高人,三个老师教导我都真实,没有委曲相,没有带我拐弯抹角走冤枉路,没有,这是我非常感激的。可是我自己信心建立了,入不了境界,为什么?不能彻底放下。我这一生修学就是不断降温,大家知道,我从方东美先生介绍佛法到今年五十七年,年年降温,一年比一年降得多,所以你看到明显的进步。还是没有彻底放下,彻底放下不就证果了吗?你从我这条路子你就想到难,真难!彻底放下,我们真是五体投地的佩服,惠能大师彻底放下,释迦牟尼佛示现彻底放下。年年降温就不错!降温从哪里降起?我告诉诸位,从谦卑降起,我是从这里一年比一年谦卑;从尊重别人做起,善人恶人、好人坏人一律平等恭敬、尊重。不但对人尊重,这些年来学会了对所有一切动物尊重、对花草树木尊重、对山河大地尊重。这些大概我学佛四十年才有,才明显的对天地万物的尊重,然后你才能进一步,真的关怀、照顾,全心全力的来奉献。
我们奉献没有别的,讲经。讲经是什么?是把我们自己学习的心得向大家报告,与大家分享,我们是这样的态度,不敢说是老师。古人能做老师,行,为什么?他明心见性了。我没有明心见性,不敢称老师,同学。我年岁比你们大一点,学习时间比你们长一点,我帮助大家。要是做老师,我的想法最低限度是阿罗汉,他真的出了六道轮回,可以做我们老师、做佛的助教,菩萨是真正的老师、教授,佛陀是我们的校长。像我这个身分还没有能证得阿罗汉,我们连助教的资格都没有,同学,认真努力学习。我看我要能达到阿罗汉这个境界,还是到极乐世界,在这个世界很困难。这些理论、方法我都懂,我跟你讲真话,真懂,做不到,做不到才怎么样?才一心念佛。一心念佛这个功夫要得力,那得万缘放下,无论人事环境、物质环境,像古人所教导我们的一句话,讲得好,「随他去吧!」不要去管他,好很好,不好也好,随他去!各人因果各人承当,我们想帮帮不上忙,这个一定要懂。
尤其佛在经教里常常提醒我们,要度众生,先度自己;自己没有度,要能度众生,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所以先度自己要紧。用布施度自己悭贪的众生,用持戒度自己恶业的众生。我们身口意三业的造作,不如理、不如法的事情太多,自己不能觉察,看不到自己过失,所以我们改过非常困难。但是很容易看到别人过失,看到别人过失,你要把它放在心上、要把它挂在嘴上,那你就大错特错。放在心上怎么样?你心里面的过失增长、增加了,你看自己有过失,把别人过失也统统都拉到自己心里来,你自己那个心就变成垃圾桶,那就大错。如果常常放在口上批评人,那不但你是在造业,你会跟人家结怨。人家要不饶过你,将来有机会来报复,这个冤冤相报非常残酷。所以学佛最重要的,不跟任何人结冤仇,这个要学习。
我有这一点功夫,得很大的受用。我能够接受别人批评,你看别人对我毁谤、侮辱甚至於陷害,我这一生当中遭遇很多次。我用什么心态来对付?用感恩的心。为什么?因为自己的过失自己看不出来,他看出来了,看出来他能够批评我,我听到之后有警觉心。想一想有没有?有,改过自新,感谢他的批评;没有,没有我也要感激他提醒我,我不要犯这个过失。所以不管他批评对与不对,对我都有好处,我用感恩的心对待,我不敢批评人,这一点我做到了。所以许多批评我的人、毁谤我的人,到最后结解开了,我尊重他,他也尊重我,我赞叹他,他也赞叹我。这很明显的效果,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如果他毁谤我,我也毁谤他,不服气,回报过去,那就没完没了,没完没了生生世世双方痛苦。我们把结解开,不就没事了!这是应当学的,我自己修行把这个放在第一条。
口为祸福之门,所以言语、态度要谨慎,不要惹起别人的讽刺、讥嫌,我们自己不谨慎引起别人,那是我们本身就错了。古德说的话有道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外面的人对我的批评毁谤,他有没有过失?他没有过失,我一定做得有不如法的地方让他看到,引起他这个动机,他没有过失,我自己有过失。你能这样回光返照,外面是一面镜子,对我们的修行有大帮助;没有这面镜子,我们想找自己的过失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所以我们学菩萨的随缘、学菩萨的妙用,学了那么一点点,这个妙用就是接受批评、改过自新。对於批评我们的人感恩戴德,这真妙用!这真是化解怨结,所以冤家宜解不宜结。这个化解了,你说心多么舒畅、多么快乐,我很快乐,对方知道,他也很快乐、他也很安慰,我们不记仇,我们只感恩。
在《华严经》里面,这些问题得到究竟彻底的解决,那是什么?宇宙万物、一切众生跟我是一体,一体怎么能结仇恨?眼睛是我、耳朵是我、鼻子是我,眼睛跟耳朵会打架吗?鼻子跟嘴巴会吵嘴吗?会结怨恨吗?哪有这种道理!可是这个现象真有,迷了就有,我们在这个世间迷了,迷了就有这个现象发生,这绝对错误。我们今天明白大方广的体相用,虽没有到透彻的明了,我们听佛说得很多,耳熟了,渐渐有这么一点受用,知道是一体。一体,别人对我有误会,我对他没有误会,别人对我有对立,我对他没有对立。我们从内心把对人的对立、事的对立、万物的对立,这个对立化解了,这是第一关。我常讲讲了几十年,决定不能有对立的念头。别人有对立,跟我有对立可以,为什么?他没有觉悟,因为对立就是见惑里面的边见。
你看头一个是身见,我们知道身是我所有,不是我,身有生灭,我没有生灭。你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你就不怕死,世间人最恐惧的是死亡,贪生怕死,你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晓得我不生不灭。生灭是这个身,身是个假相,这个身灭了我又会得另外一个身。你知道我自己不生不灭,每个人都是不生不灭,每个人都不生不灭,那这个关系就要建立好,可不能结冤仇,结冤仇生生世世是没完没了的!这个道理就懂了。所以佛教给我们十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天经地义。明了之后才真正信受奉行,决定不但不敢干这些事情,念头都不会生,为什么?那是错误、那是不善、那是有害的,有大害,我何必去接近它?十善业一展开,八万四千细行,归纳就这十条,我们下面那段会讲到,圆圆满满的性德流露。
所以『依本起末』,本、末要晓得,本是体,末是用。《华严经》讲三个事情,体相用,大是讲体,就是一体,自性清净圆明体,用大来形容;方是讲相,就是起二用;用就是讲的三遍,那是自性法尔起用,它本来就是这样的,是自性、是体的体相用。有相的体相用,有用的体相用,它前面这三段是体的体相用,我们现在学的第四段,第四段是相的体相用。相的体相用也了不起,是什么人?法身菩萨,《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自自然然起用。他有对象的,对象是谁?对象是一切在迷还没有开悟,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十法界的众生,不但是六道,包括四圣法界。这就是此地讲的四德,随缘妙用。
威仪有则,第二是「威仪有则」,自然的,不是有意的、不是刻意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所做的示现,不是装起来给我们看的,不是的,是自然的反应,恒顺众生,随喜功德。第三个,「摄受众生德」。你不能摄受,你就没有法子帮助他,摄受,令一切众生对你生起敬畏之心,头一个喜欢你、尊敬你,他又怕你,生起敬畏之心,才欢喜接受你教导,你才能引导他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末后是「代苦德」,代众生受苦。众生造的业自作自受,你怎么能代他?这里头有代而不代、不代而代。代众生受苦,用现代的话来说,为众生服务,帮助他、成就他,我们自己必须要做出现在人讲的牺牲奉献,这好比是代众生受苦。
我们现在知道,众生吃肉这是错误,在生物学里面讲,我们的牙齿是整齐的,这种牙齿是吃草的,不是吃肉的。吃肉,你看看财狼虎豹那些是肉食的,它牙齿是尖的,它不像我们是整齐的,尖的,像锯齿一样,那是肉食的。所以,天生这个牙齿就是叫你吃草的,不是吃肉的,这个要懂得。所以你吃肉就很容易生病,你吃蔬菜你就能得健康长寿。众生不知道,偏偏去吃肉,我们吃素菜这代众生受苦,这是代苦德。就是处处要做他们的典范,他们做错了,我们从正面,不要去说他,说他他不容易接受,我们从反方向去做。他们不守规矩,我们守规矩,所以持戒,戒就是规矩。他们现在不知道孝顺父母,我们特别要做出孝顺父母的样子来,做给他看,让他觉悟。他们不知道尊重老师,我们要把尊重老师的样子做给他看。所以我们在课堂里在学习,老师都不在了,我们把老师的照片挂在教室,挂在我讲台的对面,一进讲堂就面对老师,念念不忘,做给他看,尊师重道。老师不在了,天天念著老师;老师在,那还有什么话说?
世出世间法都是建立在孝道跟师道的基础上,在佛门里大家知道《地藏经》、地藏菩萨,大乘佛法用四大菩萨来代表,表法。第一个是地藏,地藏代表什么?就是孝亲尊师,从这里入门。地是大地,人不能离开大地,大地里面有宝藏,所谓金银琉璃玛瑙这七宝,宝藏。大地能生万物,能生五谷杂粮养活我们,我们不能离开大地。佛用地来比喻心地,是这个意思。我们的心地就是自性,自性里面本自具足,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像大地一样。用什么方法去开采?孝亲尊师,就能把心地的宝藏开采出来。所以,不孝父母、不尊重师长,你就不可能明心见性。
我也遇到这个困难,曾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有好多年,我看至少是五、六年以上,我们佛门里面一些不太了解的人,我认为这都是佛菩萨示现的,反对《无量寿经》会集本,我觉得这是对我的考验。《无量寿经》会集本是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传授给我的,嘱咐我要弘扬这部经,依教修行。那么多人反对,所以有很多人劝我,法师,这个经你不能讲、不能学。我说不行,天下人都可以不学,我不能不学。为什么?老师教给我的,如果我放弃了,学别的本子,我就背师叛道,这就是错误的。什么人都可以反对,我不能反对,我必须坚持,我对老师有信心,那些人没有亲近过李老师。坚持还是走过来了,现在大家又相信了,又不怀疑了,国家宗教局印《净土五经》,《无量寿经》也选用会集本,这我们看到非常欣慰。所以这些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自己的感受是佛菩萨来测验,来考一考我们有没有信心?能不能忍受?必须通过这样的考试、测验,令许多修净宗的同学对这个经真正生起信心。
这个本子,我们有理由相信夏莲居老居士的话、梅光羲老居士的话,这是前一代的大德。他们说佛法末法是一万年,佛法以后会灭掉,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是一万二千年,一切法灭到最后灭的一部经就是《无量寿经》,哪个本子?大概就是夏老居士的会集本,代表佛法最后灭的这个本子。这个本子是现在《大藏经》里面五种原译本的集大成,你要不读这个本子行,你必须读五种原译本,那就很麻烦。他把五种原译本再会合成一个,经里面的意思一条都不漏,重复、重叠的经文把它删掉,五种本子变成一本,用了十年的时间,不容易!过去虽然有会集,没有夏老这么样认真,没有夏老用这么长的时间。第一次会集,王龙舒居士会集本,宋朝时候的,龙舒就是舒城人,离我们这里很近,都是家乡的老乡。这头一次会集,会集得不错,《龙藏》里面收藏这个本子,可见得过去古代的祖师大德肯定。第二次是魏默深会集的,是清朝咸丰年间。夏老是民国初年。也就是大家都发现前面两种会集本不圆满,王龙舒会集只用了四个本子,当中缺少一部;魏默深居士会的,五种本子他都见到,但是有一些取舍不完全妥当,所以印光大师对他有批评。所以夏居士做第三次的会集,这我们都要懂,很辛苦的事情,十年才完成。这都是什么?都是代众生受苦,方方面面维持正法久住,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断疑生信。末法时期,佛在《大集经》上说得很清楚,净土成就,如果对於净土没有坚定的信心,那我们这一生就有困难了。这个机缘失掉太可惜,你到哪一生哪一世再得人身,再遇到这个法门?可不是容易事情!所以,代苦德就非常值得人尊敬,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这是性德。
你觉悟了,不要圆满觉悟,如果你有阿罗汉的觉悟,这个四德你自然就流露出来。阿罗汉是小悟,只是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著放下,这个四德就露出来。四德圆满的现前是菩萨,菩萨的四德。净宗讲信愿行,信的根是前面三段,愿的根就是四德,后面还有行,行就是我们这篇文章末后这两段,五止、六观,那是行门。《华严》那么大的经,讲到修行的方法,薄薄这么一篇文章,淋漓尽致,让我们展开这个本子真的是五体投地。这些讲的都是依本起末,依前面三段,这要记住,第一段是本体,第二段是本相,体相用,第三段是三种遍,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含容空有,这个三遍是本之用,我们从体相用来讲都是本。起末,第四、第五、第六后面三段是末。末里面一开端,四德是自性的性德,这是自行化他大用的根本,是末之本,我们不能不知道。
诸佛菩萨随缘有妙用,我们随缘没有妙用,就举我前面这个例子,诸位就晓得了。我们要是遇到无中生有、造谣生事,遇到这种毁谤,你怎么处理?这个缘遇到,你会想到我们要反驳、我们要解释清楚,我们没有这个过失,不是这样的吗?这也是随缘。或者是给他起诉,他诬告我、毁谤我,我要求他道歉、要求他赔偿,这都是许多手段,那不是妙用。佛菩萨教给我们的妙用是接受、反省、检讨,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对於这些人他们所做的事绝不放在心上,以感恩的心来对待,这是妙用!妙用里没有争论、没有对立、没有矛盾,更没有冲突,永远是和睦的,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是和为贵,佛法告诉我们六和敬,这叫妙用,我们学佛要把这个东西学会,要真正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所以说依本起末,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摄末归本』,就是在随缘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事事物物都能跟自性性德相应,这就是妙用。你要是回不了头来,你要常常想到自性的体、相、作用,你就能回头了,自自然然就能够摄末归本。末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现象,物质现象、大自然的现象、心理现象、分别执著的现象。这些现象存不存在?我们从这经上想到一体,一体二用,二用是讲宇宙跟生命的起源。生命不说别的,说自己,我的起源,我从哪来的?宇宙的起源,山河大地从哪来的?一念不觉,清净的圆明体就产生变化,只要有一念,这个念怎么样?念里面就生现象,头一个生物质现象,接著生精神现象,精神现象就是我。这个现象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你说无,它真有;你说真有,它时间存在很短,一刹那就没有了。
一刹那到底是多长的时间?弥勒菩萨讲得清楚。佛问弥勒,几念?心有所念,几念?弥勒菩萨举一弹指,我们一般人讲起个念头大概是一弹指,起个念头是一弹指的时间。佛问得好,这一弹指是几念?几念我们凡夫误认为它是一念,不知道这一念是许多念积成的,不知道。所以佛问得好,菩萨答得也好,这一弹指有多少念?三十二亿百千念。现在科学家对时间用秒为单位,一秒钟我们弹指弹得快一点,大概一秒钟弹四次,三十二亿百千念乘四,这是一秒钟,我们把它算出来,一千二百八十兆,一秒钟,一秒钟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念念成形,形皆有识」,念念成形是物质现象,形皆有识是精神现象,我出来了,我跟宇宙同时发生的。是有先后,但太快了,这个先后你想想看,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你怎么想?想都没法子想,因为你一想就有一弹指,你怎么能知道?所以你想到这个,假的,所以佛讲万法皆空,这是真话,不是假的。
《般若经》,《大般若》我读了一遍之后我总结十二个字,释迦牟尼佛二十二年讲般若,内容讲什么?「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总结就是这个,这是真相。你要是懂得这个事实真相,你还有什么分别?还有什么执著?自然放下,不分别、不执著随一切缘,就是妙用。我们今天就是随一切缘有分别、有执著,所以有用,不妙。我们这个用里头生烦恼,这个用里头有业障,这个用里面有轮回、有果报,麻烦大了。诸佛菩萨妙用里头没有轮回、没有果报,这妙!这是我们要学的。所以,妙没有别的,就是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就妙了,与性体、性相、性德完全相应。这就是诸佛法身菩萨应世,应以什么得度他就现什么身,绝对没有分别执著,没有起心动念,这是妙,真是妙!
所以,依本起末,随缘,摄末归本,妙用。随缘跟妙用是一不是二,是一桩事情,为什么?本跟末是一,本末不二,体用一如。我们要学第三段里头含容空有,这是要认真学的,这个学实际就是普通我们所讲的,佛门所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包太虚是包含空,量周沙界是包含有,包含空有,就是这两句,心量要大。这是自性的性德,要有这么大的心量,这是我们每一个人本来心量都一样,现在为什么心量这么小?为什么不能包容?迷了。破迷开悟,心量自然就大,本来就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中国人供弥勒菩萨,弥勒菩萨那个相能表这个法,肚皮很大能包空有,满面笑容这就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现这个相。让你常常想到对一切众生,凡是跟你见面的都是有缘,不论是善缘、恶缘,一律欢欢喜喜。善缘里面必须要远离贪爱、贪恋,恶缘里面要懂得离瞋恚,这样回头了,回到本,从末回到本。本是什么?自性清净圆明体,恢复到身心清净。所以随缘不染,而成就一切法,叫妙用。
下面这解释,『良以法无分齐,起必同时』,这两句话说得好。法是万法,不论是心法是色法,我们现在讲或是物质或是精神,没有分齐,分齐是差别,没有差别;起是同时,没有先后。就是世尊所问,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它有什么分别?有什么差别?没有差别的,同时的。你看看念念成形,依报,形皆有识,正报,起必同时。你在这里面看到什么?看到不生不灭,生灭速度太快,找不到生灭。我在年轻的时候,在读书时代就喜欢玩照相机,那时候照相机很笨,还没有卷片。底片是什么?底片是硬的,玻璃,玻璃底片很大张,到外面去照相的时候,一张一张通常大概带四张到六张底片,这抗战时期。以后在台湾,有个同修送我一个摄影机,八厘米的电影,小的电影,我用过好几年,拍摄、剪接都是自己做。它的带子一卷四分半钟,通常我们录一个节目大概总要一个小时,总得要有二、三十卷把它剪接起来。这个东西对我以后学大乘有很多启发,就好像说一切法不生不灭。我们不说长,说短,就讲一卷带子,四分半钟,你拍摄马上就拍摄完了。譬如四分半钟走路,你从这边走到那边,我整个把你拍下来,拍下之后洗出来,你看看这个底片,一张一张的,哪一张是你?每一张都不动,每一张都一个照片,前一张不是第二张,第二张不是第三张,就是说一张就是一个生灭,第二张又是个生灭。我们用现在的话解释,你所看到的现相是相似相续相,它不是真的相续,真的相续应该是一样的,它不是一样的,它是相似相续相,所以没有生灭。你这四分半钟没有生灭,你四个半小时也没有生灭,你四十八天也没有生灭,四十八年也没有生灭,你从这里体会到什么事?事实真相没有生灭。
依报跟正报起必同时,摄影的时候有人,这个人是正报,有环境那是依报,同时。依报是相似相续,正报还是相似相续,不是真的相续,真的相续是一样的。千变万化,这一秒钟的世界跟前一秒钟的世界决定不相同。我们身体也是一样的,我们到讲堂来,这已经两个小时了,两个小时之前的我,跟两个小时之后不是一个我,这数不清!你看一秒钟里面多少个相?一千二百八十兆的相,哪来的我?你能够回归到这个就回归到自性,那就起了妙用;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就不妙了。由此可知,妙跟不妙是迷悟,悟了就妙,迷了就不妙。可是事实呢?与事实毫不相干,迷也是如此,悟也是如此,所以事实上是迷悟不二。
再看底下两句,『真理不碍万差』,理是体,差别是相用。理体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所以它不妨碍物质、精神的幻相。我们现在知道物质、精神都是空的,都不是实在的,实在它就有障碍,不是实在它没有障碍。所以空有不发生障碍,这就说明它不是真的。所以它不妨碍,理不碍事,体不碍现相,现相也不碍理体,这是佛法里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我们现在看到障碍太多,真有障碍,障碍怎么发生的?障碍是你分别里头发生的、执著里头发生的,只要把分别执著放下就没有障碍。菩萨应化在十法界,恒顺众生,在菩萨那边没障碍,在众生这边有障碍,菩萨能应用得非常巧妙。无障碍跟有障碍他怎么圆融?如何能相应?也就是如何能和睦相处、平等对待?菩萨那边做到了,众生这边无碍了。这就晓得解决冲突只要自己这边解决,对方问题就没有了,不是在两方,决定不在对方,在自己。自己对立的念头没有了、疑虑的念头没有了,不怀疑,没有顾虑,疑虑没有了,矛盾没有了,什么都化解了。所以从自己,不在外面。
这个道理只有中国传统学说跟大乘佛法真能解决问题,而且彻底解决问题。实在讲它本来没有问题,为什么能解决?本来没有问题,问题是产生在误会、产生在错觉,只要把这个调整过来,什么问题都没有。所以佛法讲生佛不二,生是众生,六道众生,特别是三恶道众生,跟佛是一不二。众生不知道佛,佛知道众生,众生对佛不会谦虚,傲慢态度,但是佛对众生谦虚,这一谦虚,慢慢就把他感化,这就是慈悲,这就是方便,这就是摄受,这就是度苦。众生觉悟了,感佛菩萨的大恩大德,佛菩萨有没有接受众生感恩戴德?没有。佛菩萨之所以能这样做是法尔如是,自性流露它就是这样子。如果佛菩萨还念著我对你好,你要感激我,他不又起了分别、又起了执著吗?他就又堕落了,他就变成凡夫了。所以菩萨那个作用我们叫做妙用。
『显应无非一际』,「显」是现相,「应」是应众生之感。这个事情,我们今天从江本博士水实验这个地方,你能够看到「无非一际」,不二,隐现不二,就是感应不二。水是矿物,从这个实验里面知道,心法跟色法是一不是二,就是我们现在讲精神跟物质是一不是二。所以我们人有感,它有应,我们的感用精神,用物质也行,物质跟精神不二。我们用一张纸写个「爱」贴在水瓶上,这是物质,写一个字是物质,可是水它有感应,它回来的感应结晶是非常美的图案,让你看了很欢喜。我再换个字,写个「不喜欢你、讨厌你、恨你」,把它贴在水上,它又起了反应,很明显的显应,那个图案很难看。证明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里面给我们证明了,我们起心动念,善念也好、恶念也好,这个念立刻周遍法界,这就我们前面第三段所讲的三种周遍。
所以佛菩萨、圣贤告诉我们慎独,就是你自己在一个房子里面,房子没有人,你就可以随便?不可以。就是你自己,没有人看见,其实你那个意念一动,遍法界虚空界,就等於波出去了,念头是心的波,速度之快无法形容,一念周遍法界。遍虚空遍法界里面这些圣贤,就是说他们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你的念头他全收到。你的净念染念、善念恶念全收到,收到的时候自自然然像水一样他有反应。我们中国谚语里面常讲「举头三尺有神明」,其实不是神明,是你起心动念已经周遍法界。反应是什么?反应是出生无尽。那个量呢?量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同时的,这是自性法尔如是。所以我们肯定宇宙是一体、万物是一体,你从这个地方来讲,统一是对的,分散是错误的。真正讲统一,佛法才把统一的道理给你讲清楚,它是一体,它不能分割,分割就会生病,分割就会错误,分割成两个国家它也会战争,三个国家、四个国家纠纷就更多。
所以,汤恩比博士他研究世界文化史,他认为这个世界要免除战争,这个世界永久没有战争,他说只有一种方法,全世界统一成一国。而且他说了,最有资格统一全世界的是中国人,他讲得很有道理。他说中国人从秦统一,一直到现在,两千多年了,还能维系著统一,中国人有统一的智慧、有统一的经验、有统一的方法、有统一的效果,这说得很有道理。现在说我们中国人统一,外国人能承认吗?如果都像汤恩比就没话说,那大家都同意、都赞成。可是还有很多迷惑颠倒,要争取自己的名闻利养,不顾社会安全、不顾众生的利益,他在造业,这个错了。就像人身体一样的,人身体是统一的,不能说眼睛独立、耳朵独立,都变成一个国家、变成一个族群,彼此互相对立,那你人不就生病了吗?最后的结果是死亡,同归於尽。这个地球要不统一,将来的麻烦大,就是自己毁灭自己。那个发现,他不是学《华严经》的,他能发现这个想法很难得、很不容易。所以中国统一这个世界,不是政治、不是武力,也不是经济贸易,也不是科学,是文化,也就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汤恩比先生指示得很清楚,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这个见解是正确的,难能可贵。我们学了这么多年的佛,对他这个话体会很深,他讲得正确,一点都没错。
一个宇宙跟一个人身,实际是一样的,人身是小宇宙,外面是大宇宙,小宇宙要跟大宇宙和谐,人才能得到幸福快乐。人生最高的享受,你要跟大自然相应才行,这是中国古人非常讲究的,饮食起居都要随顺自然。所以中国一年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半个月是一个节气,它讲求这些。哪一个节气自然外面境界有变化,我们身体变化跟它相应,人才会长寿,才不生病。饮食起居吃东西,一定要吃这个季节里面生长的这些五谷杂粮、这些蔬菜,是最健康的。而且讲究什么?讲究地区,是我周围三十里,三十里实在讲就是现在我们讲地球这个圆的三百六十度的一度,就是在这一度,这一度就是三十里。我们自己是中心点,四周围距离我们三十里,这是一度。这个地方出产的这些五谷杂粮,就是养活这个地方人的。真讲究,古人懂,现在不懂!现在要找到外面地方的东西来吃,那是养那个地方人,不是养这儿的,所以土产是最可贵的。彼此往来送一点礼物,送什么?送我们土产,这是最尊敬的。现在人慢慢都不懂得了,不懂得就与性德愈去愈远,「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现在就变成这个样子,不教。不教那个距离愈拉愈远,愈远就是愈不健康,不但是自然灾害多了,疾病多了。疾病为什么多?就是你的生活起居饮食不正常,你不能够随顺大自然、不能随顺环境。
底下说,『用则波腾鼎沸,全真体以运行』,波腾鼎沸是形容千变万化,无论从自然的依报的变化、正报的变化,正报刹那刹那不一样,可是怎么样?都是真体的起用,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的作用,它在那里起作用。全妄即真,自性清净圆明体在哪里?所有现象就是的,没有一个现象不是,所谓是「法外无心,心外无法」,遍法界虚空界就是体的现象、就是自己的真性。一切人是自己真性,一切万物是自己真性,连山河大地、树木花草无一不是自己真性,一体。一体,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才能生起来。慈悲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爱心,悲是怜悯的心、同情的心,慈是欢喜的心。什么时候知道宇宙是一体,我们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这个爱心圆满了,永恒不变。
从体上讲,『体则镜净水澄,举随缘而会寂』。体像一面镜子一样,这个镜子干干净净的,像水一样,水澄,澄是澄清,没有染污、没有波浪。水也像一面镜子一样,外面所有这些现的相、起的作用,统统照在里头,不管怎么动,水没有动、镜子没有动,都回归到不动。这不动里头有动,你看镜子里头有动,但是镜子没动,水照著外面境界,水里头相也有动,但水没有动,动静不二。从这个地方你就能体会到,见性的人,外面不管怎么动,他心没有动,心虽然没有动,心并不妨碍外面境界在那里动摇,不妨碍,他清清楚楚,照得清清楚楚,叫照见。所以万象会寂,会归到寂灭的性体,也就是说性相是一不是二。我们的自性跟外面现相是一不是二,相虽然动,动而不动,这个你要知道;我们性虽然是寂,清净寂灭,寂灭里面有动,这些都是事实真相。
『若曦光之流彩』,曦是晨曦,早晨太阳刚刚出来,太阳刚刚出山,早晨朝霞。晚上太阳下山时是晚霞,早晨是朝霞,这个景象美。『无心而朗十方』,这个心就是起心动念,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朗是明朗,遍法界虚空界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没有起心动念,这是自性的德用,只要见性,其他是假的。怎么见性?一定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这叫真功夫。学,学跟不学没有关系,释迦牟尼佛示现学,认真努力学了十二年;惠能大师没有学,不认识字。释迦牟尼佛学了十二年放下了,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明心见性;惠能大师不认识字,一天也没学过,他也能够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放下也是明心见性。所以,六祖惠能大师见性那个境界,跟世尊菩提树下见性的境界完全相同,这个要知道。
由此可知,佛法,特别是大乘佛法,如何能契入如来的境界?我初学佛的时候,第一天见章嘉大师,我就提出这个问题。方老师把佛法介绍给我,我说我知道佛法的殊胜、佛法的奥妙,我说请教大师,有没有方法叫我很快就能契入?头一天见面我提出这个问题,我跟诸位讲过。他听了我这个问题,他眼睛看著我,我也看著他,我们看了半个小时,一句话不说。半个小时我们的情绪稳定下来,不是心浮气躁,意志集中了,专心来听他的,集中了,半个小时他说了一个字,有。你说那个教学的方法,心浮气躁跟你讲什么没用处,必须把你浮躁的心情全部伏了,等於入了定,他才给你说一个字引导你,说个有。这个有,我们耳朵也竖起来了,精神集中了,想听他的,他又不说话了。不过这次时间短,第一次是半个小时,第二次大概是五、六分钟,沉默五、六分钟才给你说出两句话。问他有什么方法?两句话说出来,有,「看得破,放得下」。这种教学手段高明,我们一生从来没遇到过。
我们向别人请教,一个问题提出来,滔滔不绝讲了两个小时,讲到最后自己也莫名其妙不知道他讲些什么。我问章嘉大师,两个小时讲六个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不容易做到,从哪里下手?我问了,这六个字听到之后,有一点懂得这个意思,我接著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他又过了几分钟,告诉我,布施,从布施下手。那以后我每个星期都去看他,就给我讲得很多,给我讲到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又给我讲布施的果报不可思议,财布施肯定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果报现前的时候还要把它舍掉,就讲到舍得,就是你布施得到的果报还要舍掉;不舍掉?不舍掉就变成障碍。愈施愈多,愈多愈施,自己决定不能够留,留就成了病。就像流水一样,水是活的,活水好;你要是叫它不流,就变成死水,死水它就变味道了,举这个例子来告诉我。你施财将来财源会愈来愈多,愈多愈舍,利益众生,不要为自己。聪明智慧也是的,施法愈施聪明智慧就愈提升,提升,多为众生做事情,不要为自己。无畏布施得长寿,长寿是多有一点时间帮别人,都不为自己,这就对了。如果有一念私心为自己,就错了,那就得病了。
这个说得好,「无心而朗十方,如明镜之端形,不动而呈万像」,后面这两句,像镜子一样,照得清清楚楚,镜子不动,外面景象统统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一点不妨碍。所以叫『随缘妙用无方德』,这是性德里头第一种,我们要学习的。学习里头最重要的就是要离分别、执著,妄想不谈,那是离不掉的。要让我们分别执著降温,我们在随缘里面就会有进步,会与性德慢慢相应。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