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 (第十三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三集)  2008/6/21  华严讲堂  档名:12-046-001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世尊在经论里面多次的告诉我们,也是提醒我们,「人生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不容易。世尊在大小乘经论里面做过很多比喻,我们同学们所熟知的,须弥山穿针的比喻,须弥山是高,我们不要说须弥山,我们现在就算是,我们这个讲堂在四层楼,我们在四层楼这个地方,放下一根线,一根线我们放下去,下面最底下放个绣花针,这个线放下去之后,恰好就穿到针孔里面,这个机率有多少?一万条线里头,能不能有一根线穿进去?那个不可能。十万条,十万条线,能不能有一根线穿进去?难,太难了。佛用这个比喻给我们说,我们现在的人,得了人身,再失掉人身,也就是我们死了,失掉人身了,下次再得人身那个机会,就像须弥山上放一条线下去,这条线刚刚好就穿到针孔里面去,你说这个机会多难。还有个比喻,叫盲龟浮木的比喻,盲龟是瞎了眼睛的海龟,这个大海龟瞎了眼睛,在大海里面游泳,海里面有一块木板,木板当中有个洞,它一伸头,刚刚好就伸到那个洞里面去,这个木板洞里面去,你们想想这个机会多少?佛用这个比喻说明,失人身之后再得人身,就这么样的困难。让我们想到释迦牟尼佛,是「真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金刚经》说五种语,佛不会欺骗我们,佛举的比喻也是恰到好处。

  怎样才能得人身?这一生的修行,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五戒十善相应,没有丝毫违背才能得人身。我们细细去反省,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十善业道、与三皈五戒,是不是完全能相应?不相应就得不到人身,然后你才想到得人身是多么困难。谚语,佛门的谚语说,「一失人身,万劫难复」,不偶然。佛说这些话是真话,但是他的用意是叫我们珍惜,你要晓得,一万劫当中,才有这么一次得到人身。你要好好的把握著这一生,这一生修得好能成佛!为什么鼓励你要得人身?凡夫修行,天上修行成就很难,三恶道修行也不容易,人道容易,容易觉悟,容易忏悔,容易成就。我们得人身,为什么不好好把握住?谁都能在这一生圆满成就,要看缘分。就像善导大师所说的,「总在遇缘不同」,这话是真的。古时候的人学习圣贤教诲的缘分比我们殊胜,为什么?社会上提倡,家喻户晓,人人都重视,无论贫富贵贱没有不重视伦理、道德、因果教育的,机会多。所以古人作圣作贤、作佛作菩萨的机缘比我们现在要多很多。现在这个社会不讲伦理,更不讲因果,说伦理道德是糟粕,说因果教育是迷信,这些观念深入民心,不但在中国,在全世界,所以自私自利这种心行大幅度的提升,贪瞋痴慢疑、恶见,这六种根本烦恼也大幅度的上涨。

  我们非常幸运,在这一生当中遇到正法,得人身闻佛法,遇到正法,遇到真的佛法。我们感恩老师的接引,感恩老师的教诲,感恩父母的养育。这一生中可不能白过,白过了对不起父母养育之恩,对不起老师接引、教诲之恩。如何报答?自己修行成圣成贤、成佛成祖,这是真的报答。自己修成了,佛门里面有句谚语说,「一子成佛,九祖生天」,往上去九代的祖先生天,这真报答。这些道理,我过去在《金刚经》讲演里面说得很详细。所以学佛一定要忏除业障,一定要发大愿大心,要有意志,坚强勇猛精进,这一生决定成就。佛菩萨、祖师大德常常劝导我们,我们有信心,我们很明白这个道理。从大乘教里面来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佛说的,说得太多了。圣人告诉我们,「人人皆可以做尧舜」,尧舜是中国古代大圣人,每个人只要你自己肯干,都能做大圣大贤。佛法里面跟我们讲得太清楚,没有别的,修行确实就是看破、放下。中国人虽然没讲看破、放下,中国人讲「格物致知」,格物就是放下,致知就是看破,言语不一样,意思相同。物是什么?物是欲望,格是格斗,你要跟你的欲望去斗争,要把欲望消除。人到没有欲望,心就清净,清净心是真心。我们有自私自利、有名闻利养、有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清净心就没有了,统统被污染,而且是严重的污染,迷失了自性。起心动念是分别执著当家做主,那个结果,结果就是六道三途的苦报现前。

  要知道,六道三途,自性里头没有,不但没这个东西,连四圣法界也没有,那才是自己本来面目。我们怎么会搞成这个样子?没有觉察,真叫是迷惑颠倒。稍稍觉悟,怎么能不惭愧?处处都是自以为是。我们虽然没有说古大德的是非,没有批判过诸佛菩萨,算不错了,可是自以为是常常犯,「自以为是」是轮回心,轮回心干一切事,都是叫轮回业,学佛也是轮回业。为什么?真的是佛学,不是学佛。轮回心学习佛法,统统叫佛学,不能够契入佛境界;换句话说,不能回头,不能回归自性,问题在这里。回归自性这就成就,这就是我们一般讲作圣作贤、作佛作菩萨,回归自性。千经万论,包括这个世间许许多多宗教的典籍,真正是所谓殊途同归。我们在这一生有幸能闻到、能接触到,这是多么的幸运。遇到了,缘也不完全相同,这里面确实有真的、有假的,有真佛法、有假佛法,有正、有邪,有究竟、有不究竟,细说说不完。我们很幸运遇到大乘,遇到净土,尤其是殊胜的,我们遇到《华严》,《华严》是究竟净土,无比的稀有难逢。遇到《华严》,依《华严经》的义理、《华严经》修行的指导原则,我们这一生回归净土的品位肯定是大幅度向上提升。只要我们真干,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凡圣同居土,也不是方便有余土,而是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世尊在经论里面告诉我们,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花开见佛。那是什么地位?在《华严经》上来看,圆教初住地位。在我们这个世间,就等於释迦跟六祖惠能大师的模样,也就是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不就成佛了吗?一生当中超越了十法界,不是六道,我们能做得到!只要你真发心、真干,决定没有一念为自己,为正法久住、为苦难众生。

  苦难众生,怎么样为他、帮助他?要帮助他破迷开悟,要帮助他认识大乘,要帮助他回归净土。我们纵然寿命不长,可是你做的这桩事情,不是自利,是利他的,你自己这个业报身,报掉没有了,现在众生有福!如来的正法法运没有灭,那怎么办?你的机缘就延长了。寿命只有五十岁,你就要走了,可能给你延长到一百岁,也可能给你延长到一百以上。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有个弟子,那个时候在世一百六十岁,释迦牟尼佛八十岁灭度的,他老人家比释迦牟尼佛大八十岁,有这么个弟子。所以我们要晓得,寿命长短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的,随时求往生。也不必刻意去求,佛门不是常说吗?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这个意思是说,我活一天一定尽分尽职,把这一天的工作做好。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是什么?提升自己,帮助别人。

  帮助别人,要记住,全方位的帮助,怎么做法?一定要记住世出世间圣贤的教诲,首先第一个谦卑,不是谦虚,要做到这个。释迦牟尼佛谦卑,对一个讨饭的乞丐,他都非常尊敬,绝不敢轻视。乞丐看到是释迦牟尼佛,佛给他说法,他在外面讨了一点饭,就拿他那个饭去供佛。佛接受,当面就吃掉给他看,给他修福。有这么一次,这在小乘经里面记载的,李老师常常用这个来勉励我们,一个年岁很大的乞丐,是个妇女,她讨了一点点稀的东西,钵里装了一点点,馊了,味道都变了,很可怜的老乞丐。她把这一钵,就剩下这么一点点,她自己活命的东西,她供佛,佛也吃了,给她祝愿。七天之后,这个老乞丐死了生天。

  佛菩萨慈悲,众生对佛菩萨财供养,佛菩萨对於众生最重要是法供养。我们现在,现在这个社会跟从前不同,这是我们要晓得,佛没有定法可说。佛法最重要的是开智慧,断烦恼、开智慧,智慧开了之后通权达变,就是佛经上讲的善巧方便,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样的身分;应以什么方法得度,就用什么方法。活活泼泼,无有一法不是佛法,你真的是通达。如果不是真正通达,那就跟你说,没有一法是佛法。佛法的定义,真实智慧,从真实智慧里面流出来的都是佛法,不是真实智慧不行!真实智慧从哪来?从戒定慧来,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不可以不知道。无论在什么地方,保持你的清净心,这就对了,心地清净、慈悲。对一切苦难众生,六道里头全是苦难众生,出不了六道就苦、就有难,帮助这些人离苦得乐。

  我们要想帮助他,先要帮助自己,自己没有离苦得乐,你就没有法子帮助别人,你也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是乐。世间人以为有财富、有地位、有权力,一呼百应,这就是乐,佛法说不尽然。你这一生寿命终了的时候,依旧搞轮回,那就错了,眼前这个乐叫昙花一现,这不是真乐。真乐,佛法讲了现前乐,来生还乐,后世还乐,这叫真乐。现在乐,来生苦,这不叫乐;现在苦,来生乐,还算是乐。佛对於这些事情讲得透彻,讲得很圆满,所以我们要常常放在心上,要认真努力学习。学习不怕苦,学习成功之后更不能怕苦。我这一生,当初接触佛教的时候误会了,以为佛教是迷信。虽然我没有批评过它,但是我不会接受,我也没有意思去接触。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他给我讲了一个科目「佛经哲学」,讲这么个单元,把我们对佛教的看法、误会纠正过来了。他称赞释迦牟尼佛是大哲学家,那时候我们心里崇拜的是哲学家,是大哲学家、是圣哲,佛经是高等哲学,又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从这个认知才算回过头来,对佛法特别是经教留意,不敢轻视,知道这里头有大学问在,开始去探讨、去摸索。真的是不容易,在一般人讲,太幸运了,我遇到两位对佛法真正通达的明白人。跟章嘉大师三年,他老人家圆寂了,这三年帮我奠定了基础,这个重要,扎根教育,我这个扎根教育是章嘉大师。长成的教育是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十年,提升自己,讲经教学是跟他老人家学的,学不难,以后自己起用,那难,那个可不容易!

  同学们如果了解我这一生,你就知道,一生过什么生活?流浪的生活。所以我是非常羡慕很多人的福报,能在一个地方长住,我没有这个缘分。每到一个地方,环境我很喜欢的,就想在那里长住,顶多两三年就要离开,逼著你没有办法不离开。两三年,不是在那里住个两三年,我在一个地方住,很少超过三个月。中国人从前讲四海为家,我是四大洋为家。这种遭遇老师已经预知,早就告诉我了,他说你学佛、学经教,学不成还没什么,如果真学成功,你将来走投无路。老师给我这个提示不止一次,所以我印象很深刻,自己心里也有数。以后在各处讲经,果然如此,我就晓得老师讲过,那是什么?那是正常的,这不是不正常,正常的。这个话的意味很深!所以我就死心塌地学释迦牟尼佛,这是章嘉大师教我的,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道场,游化在人间,就好像过游牧生活一样,哪里有缘哪里去。缘分不是很长的,都是几个月,最长也不过一两年,缘尽了就得离开;这个地方缘尽了,那个地方缘起来了。这个生活也很好,真叫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我早年住在美国,在达拉斯,有一个同学尹建维居士,现在也在中国经商。他曾经问过我一句话,他说:「净空法师,《大藏经》经典那么多,如果只准你选一部,你选什么经?」我说:「若是只准我学一部,一生就讲一部,我会选《弥陀经要解》,蕅益大师的。」这是我最喜欢的,真的,是一生究竟圆满成佛之道。可是我没有福气,人家邀请的时候,要我讲什么,我就讲什么。所以我这一生当中,讲了几十部经,自己不能做主,人家想听什么就讲什么。三十年前在香港,他们要求我讲《楞严经》,《楞严经》没讲完,我签证的时间到了。那个时候到香港,香港政府给我居留的时间四个月,四个月刚刚好讲到第三卷,《楞严经》讲了三分之一,那就得走。等第二次,第二次就没有这个缘分,请的人不一样,请的场所不一样,他们喜欢听的经也不一样。所以我在香港地区,大大小小的经也讲了好几部,随缘。

  这次的《华严》,实在是三个人启请的,不敢讲启请,来找我的。第一个是台南的开心法师,都不在了,开心法师给我讲过很多次,劝我讲《华严经》,他说「法师,你要不讲,以后没人讲了。」我听了十几遍,我也很感激,可始终没有动这个念头。第二位是北京的黄念祖老居士,他也讲过几次,希望我讲这部经。最后一次韩馆长往生,往生前两三天提出要求,希望我把《华严经》讲圆满,留一套,那个时候还没有光碟,录相带,留一套录相带给后人做参考。我答应了她,答应她,希望她病快好,没有想到她一病不起。所以我在新加坡提出这些事情,李木源居士很欢喜,正式在新加坡居士林启请开讲《华严》,一直到现在。我们的处所,开头是在新加坡,以后在澳洲,澳洲又移到香港,香港现在也移到此地。《华严经》世尊在世的时候,七处九会,李长者说是十处十会,《合论》里面讲得很好。我们现在根据传到中国来的不完整的本子,古德从这里面看,看出是七处九会。所以这就是一切随缘,不管到哪里,我们这个经都不断。所以累积下来,现在将近四千个小时,这个经五分之一还不到,将近是五分之一的样子。照这个进度来看,我们至少还需要一万个小时,才能把这个工作圆满,相当不容易。还要求佛菩萨加持,我要有个固定的地方,如果常常流动,这一万个小时要讲多少年!一天讲两个小时,一年我们算三百天,才六百个小时,十年才六千个小时。所以我总希望我能住在一个地方,身心清净,没有外缘,我每天能够讲四个小时,这样差不多不到十年这个经能讲圆满,这是我现在唯一的希望。可是世间灾难太多,也不能够说置之不问。全世界的人殷切的期望,是希望这个世间不再有冲突,希望这个世界能恢复到安定和平,这是今天地球上全人类共同的希望,但是找不到方法。我们懂得了,在传统文化里面,儒家有,道家也有,佛家更完备。

  你看看杜顺和尚给《华严经》提出修学的纲领,「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妙极了!提了六个纲领,依照这六个纲领,天下太平,什么事都没有。这个六个纲领,实在讲是最高的哲学,也是最高的科学,也是究竟圆满的伦理、道德、因果。哲学、科学是基础,基础应用在生活上、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上,那就是伦理、道德、因果,真正是方东美先生所讲的「人生最高的享受」。纲,杜顺和尚提出来,这是华严宗初祖。这篇文,是贤首国师他的作品,也就是贤首将初祖这个纲领详细加以解释成这篇文章。这里面六个纲领,第一个「显体」,这是哲学,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宇宙怎么来的?宇宙之间森罗万象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最后一个尖锐的问题,我从哪里来的?我们看到世间许多的哲学书,探讨宇宙的有、探讨万物的有,我从哪里来的很少,很少探讨这个问题。佛经里面把这个问题,当作最重要的一个命题来探讨,我从哪里来的?

  体是什么?体是自性。这个名词要知道,「名可名,非常名」,为了便於交换意见,才造这些名相术语,你可不能执著,你要一执著、一分别,错了。这些名词术语,在佛经里面,常常用「筌罤」来形容、来比喻。筌是抓鱼的工具,罤是抓兔子的,都是用竹子编的,口很小,它钻进去之后它就出不来,这是抓鱼、抓兔子的这些工具。这些名词术语、文字、言语都是工具,你不要在意这些,在意什么?在意是我要想抓到、得到的东西,那就对了。得到什么?得到是自性,自性就是现在一般讲真理,这是真的,宇宙从它来的,万物从它来的,我,我也是从它来的。所以杜顺和尚提出「自性清净圆明体」,这是宇宙万有的本体。自性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我们六根都缘不到。你眼看不见,耳也听不到,手也摸不到,心也想不到,但是它有,它真的存在。它清净,决定不受染污;圆满,圆满是没有一丝毫的欠缺,没有缺陷;明是光明,明也是智慧,具足真实智慧,这是体。在佛法里面称它为自性、称它作佛性、称它作本性、称它作法性,佛讲好多名词,有称它作第一义谛,说了好多名词,是什么意思?叫你不要执著名词。你知道这个意思就好,不要执著名词,不要执著言说。言说跟名相是工具,是引导我们契入境界的工具,那是筌、那是罤。我们要著重的是什么?我们要把鱼拿到、要把小兔子拿到,是这个意思。这是宇宙的根,我们一切都从根本学起,这是根。

  把这个东西找到了,然后就看它的变化、看它的作用,它的作用归纳为两大类,「起二用」。第一大类,杜顺和尚他取的名词叫「海印森罗常住用」,这个不好讲,很难懂,我把它简化,学佛的同学都很容易体会到,我说第一个是起依报,这大家好懂。第二个「法界圆明自在用」,那是什么?那是正报,就是我。第一个作用「海印森罗常住用」,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宇宙这个现象生起了,森罗万象的现象出现了,这属於依报。第二个「法界圆明自在用」,就是自己,就是正报,就是我。我与我的环境,依报是环境,我之外其他一切人是我的依报环境,那不是我,这要知道。我生活环境里面,有人事环境、有物质环境,我们现在讲所有的这些动物,动物里头特别是人,人事环境。人事环境之外,你看还有动物环境、有植物环境、有矿物环境、山河大地。再讲远一点,有时间的环境、有空间的环境,都是属於依报。起二用是起依正二报,宇宙从哪来的知道了,我从哪里来的知道了。禅宗里面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就在这里。本来面目是什么?是一体,自性清净圆明体,那就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你见到圆明体就叫做见性,明心见性,见性就是见到这个。什么人见到?只要你把障碍放下,你就见到了,什么障碍?妄想分别执著。见到这个,我们讲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你全部得到了。

  你得到的是什么?六祖惠能大师讲得好,你第一个得到的是自性清净心,你得到了,你的心地一尘不染。第二个你得到什么?生死没有了,这是大涅盘,永远没有生死,现在也没生死。这个如来果地上的大涅盘,成佛如是,在众生分上还是如是,只是你不知道,你认为身体现相的生灭,以为这是生死,错了,这个东西生灭,刹那在生灭,你怎么没有注意到?生灭不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不是,它的时间很短暂。弥勒菩萨讲得好,「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有成形」,形就有色相,就是起二用,念念起二用。「形皆有识」,这都是讲起二用,虽起二用,你要想在这里面求它的生死,求它的生灭,了不可得。为什么?它速度太快了,你没有办法看出它的生灭,它真的是有生灭。所以这种快速的生灭,生灭就是不生灭,觅生死、涅盘了不可得,生死不可得,涅盘也不可得。生死、涅盘不二,生死、涅盘一如,这才真正,你真正得到了。

  第三个得到的是本自具足,这就是世尊在《华严经》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所以这个你要知道,每个人,我们自性的智慧跟十方一切诸佛没有两样,都是圆满,没有丝毫欠缺。换句话说,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没有一桩是你不知道的、是你不懂的,没有。究竟圆满的智慧,是自性本具,不是学来的。现在智慧没有了,为什么没有?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住了。不但障碍智慧,障碍你的本能、障碍你的相好,相好我们现在人讲福报。智慧、德能、福报全没有了,都是妄想分别执著出的毛病。我们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相好(就是福报)全现前了。所以佛法教人不要向外求,向外求求不到。纵然是求到了,后续的副作用太多,真叫得不偿失。佛法教人什么?从内求。

  云谷禅师教了凡先生,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了凡先生真的是凡人,他不是圣人。你看他求的什么?他求富贵,求考取功名、求做官、求儿女,他求这个,统统求到了,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虽然求到,如果不念佛,不求生净土,依旧搞六道轮回,那就错了,大错了,一失人身万劫难复。纵然他这一生做人不错,来生肯定还是得人天,人天享的,什么时候一下糊涂,又堕落了,这个不能保证的。为什么?里面烦恼习气很重,外面诱惑力量太大,你自己把握不住就堕落,所以这是很危险的一条道路,向内求就不会,向内求有真乐!释迦、六祖,包括世世代代的高僧、高士,他们给我们做的榜样,最重要是在日常生活当中的榜样,他做出来是随缘,也就是说饮食起居、日常工作、待人接物,他都能做到随缘而不攀缘,没有自己的意思,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要有智慧,得要用功夫。有智慧怎么样?哪些可以随,哪些我功夫不够我不能随,这个要知道。你没有功夫,你要想去随的时候,那很麻烦!譬如吃那些馊了的东西、坏了的东西,释迦牟尼佛吃没有关系,我们一吃就麻烦可大了,我们吃一定生病,所以像这个,这要智慧去拣别。我们可以不分别好坏,但是要分别它有没有发霉、它有没有变坏,这要重视。

  我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师学教,老师对我们也非常爱护,有人请他吃饭,他一定把我带著,叫我在他身旁。吃饭的时候,我也跟他坐在一起,有时候煎的一块豆腐,豆腐馊了、坏了,他就碰碰我:这不要吃。人家请老师吃饭,当然他是很诚意、敬意,可是东西有的时候坏了,他自己不知道,可能是买来的时候就坏了,或者是买来放的时间久了,变味。这在日常生活当中,我就学了不少!所以人家供养这些菜饭,你不可以批评,你批评人家心里多难过,只有赞美。哪样能吃、哪样不能吃,自己心里有数这样就好了,这皆大欢喜。年岁大了,刺激性的东西少吃,油炸的少吃,生冷的少吃,这是什么?卫生,我们功夫不够。真的像金山活佛,那无所谓,什么都能吃,他在地上捡破铜烂铁,他都像吃花生米一样吃掉,这我们做不到。别人供养他钞票,钞票你看每个人手上摸,那个细菌多少?供养钞票,他全吃掉,他没事,那是别人学不到的。乐观法师告诉我,这个故事也写在《金山活佛神异录》里面,那个书里写到,真的,那个场合乐观法师在场,亲眼看到的。人家知道金山活佛来了,都送东西,煮面、饭供养他,来了他一吃,吃给他看。那个人看到他,又送来。他在旁边,乐观法师在旁边仔细看,他已经吃了二十多碗,所以就叫他们:你们不能再害他,受不了!怎么可以一下吃二十多碗?他看著金山活佛,活佛对他笑笑,乐观法师说:你是不是吃太多?他答覆得很有味道:不增不减。乐观法师搞得莫名其妙,不增不减,他有这个能力。他也可以一星期不吃饭,也可以一次吃几十碗,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我们没有这个能力,要是学他,那就坏了,学不得的!金山活佛一生不洗澡,真省事,一生不换衣服,里面一个小褂裤,外面一个破长衫,跟济公活佛差不多那个味道。一生不洗澡、不换衣服,就一件衣服,冬天他也不冷,夏天他也不热,这真不容易。那个衣服领子都是黑的油垢,可是闻闻很香,他有时候故意叫人闻,他有用意的,那个人有病,闻闻他的病就好了,可以治病的。所以这个人修行功夫到家,也就是现在我们知道,执著断掉,不再有执著,他就可以真的叫随缘不执著。我们功夫不到,不到就得小心谨慎,比我们同年岁、同功夫的人,可能会好一些,但是跟金山活佛比不行,为什么?他放得比我们彻底,这个道理我们懂。我不如他的地方,就我放下的不如他,我要想做到他那样,还要加功,还要放下,不是做不到,是能做得到。现在这个道理搞通了,明白了,就真干。

  后面讲的五止六观,五止是放下,六观是智慧现前。所以起用,起这两种作用,这是真正的科学,最高的科学。精彩的还在底下的「三遍」,这个三遍是科学,真是最精彩的。大师杜顺和尚在《华严经》教义里面举出一尘,举一个例子,微尘。经里面佛常常举例子,一毛端、一微尘,毛端是正报里面最小的,我们说正报是自己的身,自己身最小的是汗毛,汗毛尖端,这是正报最小的。微尘是我们环境依报里最小的,举这个例子。这个例子,一毛一尘普周法界,这是无法想像的,我们很难体会。但是现代的科学家给我们一个启示,帮上我们一个忙,发现什么?发现全息照片,钟茂森居士做过这个专题报告。科学家,这近代科学家发现的,跟这个相应。科学家这个发现是用两束雷射光,用雷射光照这个人,然后给他拍张照片。这张照片洗出来之后,只有一条一条的,没有人像,看不见,可是用一束雷射光一照,像现前。但是你把这个照片撕成两个,在雷射光下照射的时候,每一半个都是完整照片,你把它撕成粉碎,撕成一百张、两百张、一点点的时候,你在雷射光之下还是完整照片,有点像「一尘普周法界遍」。这是实验一个人的照片,完整的,完整的信息。从这个地方我们晓得,佛讲的一微尘、一毛端那是最小的,它里面的信息是什么?是整个法界的信息都在里头。法界在哪里?一尘就是,就周遍,一点都不欠缺,一毛端也都一点不欠缺。这是《华严经》上讲一多不二,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我们从这里解开了,这是把科学跟哲学讲到最高峰。

  第二个「一尘出生无尽遍」,一尘出生就是能生万法,万法就是一尘里面生的,尘尘,每粒尘里头都生万法。生出来奇怪,它不重叠,它也不重覆,妙极了。一尘是这个样子,一切微尘数也是这个样子,这是诸法实相。就是惠能大师末后一句话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要晓得一尘,就是尘性,尘性没有大小、尘性没有先后,没有先后就没有时间,没有大小就没有空间。所以时间、空间是假的,不是真的,时间、空间从哪里来的?从妄想分别执著来的,离开妄想分别,时空了不可得。

  再跟我们讲第三个,「一尘含容空有遍」,空是体性,有是色相,佛家讲的性相、理事、因果,在一微尘里头有圆满的性相、圆满的理事、圆满的因果,现在科学、哲学都没讲到。科学讲究证、实证,佛法也讲究实证,佛令人最敬佩的地方,不是说他说了我们就相信,那是迷信,那盲目的,他说了之后,教我们什么?后续教我们去证明。所以佛法讲信解行证,佛给我们讲的这前面两个字,信解,行证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要是不干、你自己不证实,这个佛法对你毫无用处,那变成佛学。佛学就是讲信解,没有行证,有行证才叫学佛,不一样。所以佛法不迷信,佛法具足科学精神,求证!但是佛法求证,不需要机械,不需要仪器,它不向外求,它向内求,用内功。用什么证?用禅定,甚深的禅定,就能把不同维次空间突破,你才能看到真相。不需要用仪器,用仪器都是心外求法,心外求不到,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要靠内心。也就是祖祖相传,佛佛相传,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你不从戒定慧的方法,你没有法子。慧一开了,《华严经》上所讲的,你全都证实了,那是什么?你入华严境界,入华严三昧了。

  末后这一句,「一尘含容空有遍」,这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一句话,「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身上一一毛端、一一微尘,微尘就是我们讲的粒子,基本粒子。西方的学术,他们是非常重视分析,像我们这个物质,肉身是个物质,经过他们的分析,变成分子,器官这是分子细胞组成的。细胞分析就变成分子,分子再分析就变成原子,原子再分析就变成粒子,愈分愈小,然后晓得什么?整个物质现象是同一个基本粒子组成的,真相还是不知道。你看佛法用禅定功夫来观察,见到一一尘都含容空有,空是体,理体,有是色相。我们今天讲,遍法界虚空界就在一尘,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我们本来的心量。现在这个心量,迷失了自性,心量变成好可怜,连一个人都不能包容,这不造孽!这不就是《地藏经》上讲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你本来的心量是包虚空法界的,现在怎么这么小?这就是罪、这就是业。

  所以六道轮回,地狱、三途,谁造的?是你自己小心量变现出来的,自作自受,决定不能怪人。除了你自己意念变现这个境界之外,没有一法可得。所以连夏威夷土著,古老的传说里面都有一句话,「这个世界是你自己思想变成的」,这是夏威夷土著的话。这句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世界好,是我们的好念头变现出来的;世界不好,是我们不善念头变现出来。所以要化解灾难,从哪里化解起?回头是岸。我们从一切不善的这些意念、言行回过头来,我们的思想善、我们的言语善、我们的行为善,所有一切灾难自然就没有!大乘教里面讲境随心转,外面所有的境界是随我们心在转。最切身的一个境界,我们身体,如果我们的心真的清净、平等,做到真正清净、平等,那不跟佛一样吗?没有障碍。

  金山活佛在地上捡的垃圾,吃下去之后它变成美味,他能转境界!我们不行,我们转不了境界,转不了境界就被境界转了,这就苦了。所以他有能力把一切味转变成一个味,我们称它作法味。法味是无上醍醐,最美的味。是不是真能转?真能转,这里头有道理!这个道理,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念念成形,形皆有识」,这是原理。念念成形,我念念都是善念,形怎么不好?不善的念头都变成善念,不善的行都变成善的,就是说物质现象都是随著你念头在转变。江本胜博士水实验,给我们做出了科学的证明,你看善念、善行对著水,在做实验的时候,你看它产生的结晶多么美。一个恶的念头、不善的行为,对著它,它现出来的结晶多难看。说明什么?这说明物质随著念头转。我跟他讲不只是水,水是矿物,我们身上每个细胞,细胞再分析,分析到每个粒子,每个基本粒子都是随著念头在转,意念善,不是全身都善吗?这金刚不坏身。所以在大乘教里,世尊常常给我们讲,意念是真正一切万物的主宰。既然意念是一切万物的主宰,我们身体是物质,怎么不是身体的主宰?我们要想身体好,连看相算命的都有句谚语说「相随心转」。你心善,相就善,心好,身体就好,它随心转,整个体质也随心转,我们体质中,我居住的环境,还是随心转。那用心你就不能不注意,你想一切美好,那就要有一个美好的心,要有一个美好的念头。身体转过来,你家庭和睦,你居住的环境风调雨顺,一切灾难都没有了。做得到,不是做不到!所以这三遍里面,把精神现象、物质现象讲到究竟极致了。

  从三遍里面,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四德。四德里面第一个随缘德,「随缘妙用」,就是普贤菩萨十愿里面的两条,「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普贤十愿占两条。随缘是大悲心,大慈大悲,妙用是大智,我们可以说是大定、大智,随缘大慈大悲。随缘有个不变的宗旨、不变的一个目标,决定帮助这个人回头是岸,决定帮助这个人破迷开悟。那个方法没有一定,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所以这是活的,叫活学活用,这是「无方德」,我们讲随缘德。

  第二个「威仪德」,威仪就是我们处处要给别人做个好榜样,就这个意思。我们起心动念要想想,如果社会大众都像我这个念头行不行?我们要贪财,我们想夺取别人的利益,想想世间人都像我这样行不行?不行!不行这也不能做。看到这个世间人有苦难,我们自己能舍自己帮助别人,舍财帮助别人,好。如果社会上人人都能舍财,贪心就没有了;贪心没有了,水灾就没有了。佛给我们讲,《楞严经》上说的,水灾的业因是贪心,火灾的业因是瞋恚,风灾的业因是愚痴,所以贪瞋痴招来水火风三灾,这些念头不好,这些行为不好。我们真正做到不贪、不瞋、不痴,不为自己,处处都想到为别人。在我们现前这个立场,学佛的同学为正法久住,为弘护正法,利益有情,好事情。真正能这样发心,无始劫来的业障都化解了,冤亲债主那些怨气也会消除,看到你做人太好了,我们不再找麻烦。不但不找麻烦,我们还沾你的光,怎么沾光?他来护持你,他来当护法,就沾光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九法界众生是一样的!如果你还造作罪业,他那个瞋恚怨气更重,你还不改,你害了我,现在还害别人,结合那些被害的来整你,你的麻烦可大!常常想到这些事情,你才会真正忏悔,真正断恶修善,处处做好样子给别人看。「威仪住持」就是讲持戒,持戒修善。「则」就是好榜样,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就是这条,这条可以用这八个字来解释。起心动念、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都是大众的好榜样,这个人就是圣贤,这个人就是菩萨,这是说的外表。外得要有内,没有内,外表是装出来。装出来也不错了,伪君子比小人还是要强一些。

  所以里面真有德,第三个「柔和质直摄生德」,真有内用。所以这两个是表里,威仪是外表,内里面是质直,佛法里常讲「直心是道场」,直心是什么?真诚心。你看菩提心里面不是讲吗?《起信论》里面讲「菩提心」,菩提心的体是直心,它起作用是深心、大悲心。深心是自受用,大悲心是对人,他受用,它的体是直心。到底什么是直心?我们说我很直。所以经上讲的,《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两个合起来看,意思就容易明白。经上讲的菩提心体叫至诚心,真诚到极处,得要合看,直心就是真诚心,真诚到极处就叫直心。深心是什么?深心是戒定慧。悲心是大慈大悲,待人接物,这它起作用了。真诚心对自己,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对别人是大慈大悲,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表里一如。末后是大愿,就是四弘誓愿里众生无边誓愿度,「普代众生受苦德」,我多受一点苦,希望众生少受一点苦,要常常有这个心。我少吃一点,希望留一点东西给众生吃;我少享受一点,希望众生生活上没有缺乏,这都是普代众生受苦德。你看了凡先生的夫人,本来想为她的儿子冬天做一件丝棉袍,想到众生很苦,把丝棉卖掉,做棉袍。了凡先生问她,你为什么这么做?她说我希望这一件棉衣能够变成三、四件,布施给没有得穿的人,这更好。了凡先生很赞叹,他说儿子有福了。常常能想著代别人受苦,这是菩萨如是。

  后面的两段是怎么样提升,自己的境界要向上提升,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也要向上提升,要做得更多、更好,那就教你修止观,止就是放下,观是看破。所以诸位想想,看破、放下这才真修行,真修行要具足前面四个条件。前面四个条件不具足,怎么个修法?怎么修都修得不像,真不是容易事情。这六个纲领,贤首国师这个小册子,这是一篇文章,文字并不多,《华严经》修行的纲要,全部《华严经》讲修行的不外乎这六条。

  「入五止」,入是契入,第一个「照法」,法是什么?法界、万法。万法清净,具足前面这四个条件,以真实智慧来观照一切法,一切法像《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对一切法的控制、对一切法的占有,自然就没有了,「离缘止」。正如同像我们看电影,银幕上的境界现前,我们能不能控制它?能不能占有它?不能控制,它的速度很快,一秒钟二十四个生灭,控制不住,更不能占有。如果我们知道这个现象,整个宇宙一切万事万法这个现象就像电影的银幕,那我们对於整个世界一切人事物,绝对没有占有、没有控制的念头,你生活自在,为什么?你没有烦恼,你永远心得清净。该做的要做!我不要控制它、我不要占有它,事情能做成功吗?会做得非常圆满。为什么?性德流露!自性里面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逐渐就透出来,诸佛如来的受用你享受到了。这是头一条。

  第二讲人事环境,在人事环境里面你也放下了,不再跟人计较。「观人寂泊绝欲止」,看这个人事也是清净寂灭,想到弥勒菩萨讲「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哪有人存在?常常作如是观,对人一切他的这些作为你照了,你看得清清楚楚。自己会不会有分别执著?没有,不但分别执著没有,起心动念都没有。人有没有善恶?没有。有没有是非?没有。有没有真妄?没有。你怎么会看到他没有?他真没有。现在看到别人有是有非、有善有恶,是我们自己善心所、恶心所,看到外面境界,这个念头起来了,不是他有善恶,我有善恶,他没有。这个话谁说的?蕅益大师说的。蕅益大师讲「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这个话讲得好!境是物质环境,前面第一条讲的;缘是人事环境,就第二条讲的,第二条是人事环境。它有没有好丑?没有,好丑是对立的。换句话说,它有没有善恶?没有。它有没有是非?没有。它有没有真妄?没有。它有没有邪正?没有。这些东西从哪来?我们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然后你才晓得,佛菩萨的心为什么那么清净?回归自性。我们总是被烦恼缠绕住,回不了头来,这个要学,这是功夫。

  如果我们对人、对外面的环境,这些分别执著、起心动念是愈来愈淡薄,功夫得力了,这是大进步。如果说我们念佛,我一天念多少万声佛、拜几千拜佛,功夫都不错了,可是对人事环境、物质环境还是那么严重的分别执著,你那个头白磕了,你的佛号白念了,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真有功夫是什么?我这些念头愈来愈少,一年比一年少,经教摆在这个地方,一年就比一年深入,你真看出味道出来,字字句句里头含无量义,这多快乐!这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展开经卷法喜充满,你得真干,不真干不行。然后才晓得,这是真乐!回过头来对老师感激,不是老师引导,我们怎么会这一生得到这么乐的事情,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虽然人人都有,人人都有分,哪个也不缺,没有人引导,你把这个事情忘掉了。有人引导的时候,把你引出来了。所以你仔细看看。

  第三,是对於一切万事万物的变化,「性起繁兴法尔止」,你对这个不起心动念了。第四个是「定光显现无念止」,第五个「事理玄通非相止」,无论什么境界现前,你都能不动心,不再起心动念,妙到极处。后面这是「六观」,智慧完全现前,对人、对事、对一切万物、对境界的变幻。

  今天这一堂课,我没有照经本讲,原因是什么?明天又要出差,所以这一堂是单独的。我要去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回来之后,我再接著讲第四段,把它接起来,这一段是额外的。我这次回来,总是想好好的能够至少住个把月不动,没法子。马来西亚、印尼那边催著我,他们今年举行第二届「世界宗教和平会议」。第一次邀请我,我没去,我是有一篇讲演请钟居士代我在大会上宣读。这次我也是这样准备的,结果两方面来催,催得很急。这次听说有五十多个国家,有不少是国家领导人,都希望跟我见一面,所以不能不去。现在世界动乱不安,我也是非常希望这些国家领导人,我跟他讲讲这些道理,希望大家明了,他们有权力。真正救世界,要靠国家领导人、要靠媒体主持人。我第一次跟刘长乐见面,我就跟他提出这两个问题,我说:今天世界上两种人,能救世界,也能毁灭世界。他问我:哪两种人?我说:第一个国家领导人,第二个就是干你这行的人,所以很重要。既然有这么多这些国家领导人,我也应该去跟他们见见面,把灾难从哪里来,怎样化解,我们提出佛法里面这些教诲,佛法里面这些知见,真正有助於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和平。所以这是一个机缘,既然找到我了,我就应该去出差。明天去,我们预定二十八,或是二十九回来。好,谢谢大家。希望大家在这段时间要认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