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集) 2008/6/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46-000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妄尽还源观」第二段,「依体起二用」。今天我们看二用末后,大师引《华严经》的经文,显示「圆明自在用」,也就是华严三昧怎么修法、如何落实,这是现正报。我们看经文:
【华严经云。严净不可思议刹。供养一切诸如来。放大光明无有边。度脱众生亦无限。施戒忍进及禅定。智慧方便神通等。如是一切皆自在。以佛华严三昧力。依此义故。名华严三昧也。】
这首偈好,『华严三昧』怎么修法?圆明自在用在什么地方?这个地方具体的教导我们。所以佛弟子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用凡夫的话来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离经里面这几句偈所说的。『严净』,严是庄严,净是清净,『不可思议刹』在哪里?就是当前。佛的刹土不可思议,众生的刹土也不可思议;你的刹土不可思议,我的刹土也不可思议,这几句话你听懂了没有?为什么说你的刹土、我的刹土?我们想到以前同学送我一份夏威夷土著的资料,古老的教训。夏威夷这些古老的人没有见过佛,没有听过佛法,但是里面说的有很多跟佛法相应。我记得很清楚,他里头有一句,他说「这个世界是你心想造成的」,这句话跟佛讲的真的没有两样。前面「显一体」、「起二用」,一体是本性,是真心。本性、真心,佛教导我们,把它做个比喻,比喻像大海,所有一切众生心想就像大海起个水泡;一起水泡,我的世界跟你的世界就不一样了。怎么会不一样?其实是一样的,哪有不一样!因为起个水泡,你有分别、有执著;只要有分别、有执著,就不一样了。这是什么?唯识所变。起个水泡,分别执著是妄心,妄心能变,所以每个人的世界不一样。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这是妄想分别执著统放下了,有人向他老人家请教,你证得佛果,你怎么住的世界跟我们一样?佛是盘腿打坐,他老人家把腿子放下来,一只脚的脚指按在地上,佛说我住的世界你看到了吗?大家这一看,这个世界突然看到七宝庄严,就像《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像往生经上讲的极乐世界。这是佛以不思议的神力让大家看看,你看我的世界跟你的世界是在一起,我住的是我的世界,你住的是你的世界。佛知道众生的世界,众生不知道佛的世界,为什么?众生有妄想分别执著,知道自己的,不知道别人的。如果妄想执著都破了,就是水泡破了,知道自己的,也知道一切众生的,他没有界限了,这个比喻很好。
所以破是破什么东西?就是破妄想分别执著,你才能见到真相。真相是什么?真相是自性。这个世界,不一定是讲这个地球,遍法界虚空界是我们自己一念变现的。大乘教里面讲得很多,「迷唯一念,觉止一心」,觉就是破了,迷是什么?妄想是迷,分别是迷,执著是迷。迷有轻重,妄想轻,再其次的就是分别,最重的是执著。佛在大乘教里面跟我们说得很多,我们对这个很熟悉。执著破了,六道没有了,问问能不能见到六道?能,六道见不到你,你能见六道,一个层次;再把分别破掉,你就提升一个层次,你见到的世界就更多,菩萨境界,一切诸佛刹土都见到了;最后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无明烦恼破了,那你是遍法界虚空界,从常寂光净土到凡圣同居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再来干什么事情?有,有事干,不过这个干事是大乘教里说的「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他才圆明自在。我们今天作跟不作是两码事情,作就不是不作,不作就不是作,没有法子像诸佛菩萨、阿罗汉以上。阿罗汉、菩萨、佛,他们应化在十法界里,确实是无作而作、作而无作。怎么叫作?他跟凡夫一样的作;怎么说不作?他没有起心动念,他作什么!样样都作了,没起心动念。我们再把境界说低一点,说阿罗汉。阿罗汉示现在六道里,他不能示现在方便有余土,他能示现在凡圣同居土。中国人最熟悉的济公长老,济公长老是阿罗汉,真有这个人,《大藏经》里面《高僧传》、《神僧传》有他的传记,他的传记还特别长,记载得很多。
民国年间,在中日战争的时候往生的,江苏镇江金山寺的叫金山活佛,这位法师很像济公。古时候济公我们是听说的,这个金山寺活佛他的法号叫妙善,妙善法师一生的行持,那是当时人亲眼看见的。我没有亲眼见到,我们晚一辈,可是我认识一个老法师,这个老法师对我也很好,过去在台湾,他见过,他跟妙善法师曾经住过四个月,叫乐观法师,跟他住四个月。他说是真的,不是假的。他说我们起心动念好像他都知道,你问他他不承认,但是他真的知道。我们想什么事情还没有开口,他就把问题给你解答出来了。你去问他,你是不是知道?不知道,我不晓得,你有这个问题吗?他跟你开玩笑,那碰巧了。法师外表很随便,也不讲究什么威仪,也很邋遢,一生就穿一件长褂,里面一套小褂裤,外面一件长褂,从来不洗的。他也从来不洗澡,一生没有洗过澡。也穿个破鞋子,春夏秋冬就那一件衣服,冬天他又不冷,夏天他又不热,这怪事!乐观老法师告诉我一点都不假,他说他奇怪的事情可多了。煮云法师替他写了个传记,以后乐观法师从他回忆里他也写了一本,这是亲自见到的。煮云法师没见到,到处去打听,问些老和尚,是从老一辈的法师口述,他把它记录下来,《金山活佛传奇》。这就是阿罗汉他所示现的,确实是这段经文所讲的,严净不可思议刹。他出现在这个世间,总的来说,就是庄严刹土,或者我们讲小一点,庄严国土,庄严世界,这是咱们叫地球;庄严社会,讲我们这个地区。
怎么庄严法?下面就是他做的,你看第一个,『供养一切诸如来』。一切诸如来是谁?一切众生,这要知道。他这里没有说供养一切诸佛,他讲诸如来;要讲诸佛,是说有情众生。佛讲了,一切众生(讲有情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将来必定作佛。所以佛讲三世,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现在一切众生是未来佛。佛是从事相上讲的,如来是从体性上说,如来的范围比佛的范围大,为什么?植物(花草树木)有法性,山河大地有法性,乃至於虚空也有法性,那都是如来。他供养的范围可以说遍法界虚空界,没有一桩事情他没有供养,一粒沙子、一粒微尘、一株小草、一片树叶他都供养到。他用什么做为供养?他用清净心供养。什么叫清净心?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是清净心,以清净心对一切人事物就是供养。惠能大师告诉我们,清净心是自性,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所以心净则佛土净。这个清净智慧就是庄严刹土、就是供养法性;法性跟法相是一不是二,性相一如,理事不二,那不就所有的法相全供养上了吗?
『放大光明无有边』,光明是智慧,智慧是什么?觉照,觉而不迷,遍照法界,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迷了;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所以只有自性才放大光明。放大光明是什么?常寂光净土。常寂,寂是不动,我们讲的不起心、不动念,寂它就照,寂的作用就是照,遍法界虚空界无所不知,这是感应的理体。众生有感,他为什么会有应?他要没有觉照就没有应,他有觉照自然就有应。应就是它的能,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那个能就是应。所以它的智照、感应没有边际,众生有感,立刻就有应。
『度脱众生亦无限』,这都是真的。度脱众生这桩事情,缘在众生,缘不在法性,也就是不在佛菩萨。缘是什么?缘是觉悟,佛法里面常讲的善根、福德、因缘,最重要的是善根。换句话说,他能相信佛法,他能够理解佛法,他能够依教奉行,这都是有缘。能信不理解,这个缘很浅;理解稍微深一点,还做不到,不能够依教奉行,这种缘都很浅。真的理解之后,他一定肯干,这从前章嘉大师教给我的,做不到是理解不够。他老人家给我讲,大乘佛法是知难行易,做不难,了解难。做是什么?做是放下,放下不难。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例子,这很明显的表示,他好学,像我们一般人有这么一个习气,十九岁出去求学,学到三十岁,学了十二年。这十二年所修学的,他有能力一下放下,放下就开悟了。放下对所学的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他开悟。如果他不放下?不放下就是佛在经上说的,你所学的那个东西叫做所知障,障碍你见性。
这个要知道,障碍是有两大类:一类是烦恼障,一类是所知障。哪些属於烦恼障?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这是烦恼障;你所学得来的东西,你不放下分别执著,它就叫所知障。我们现在叫什么?叫知识,知识是所知障;佛法?佛法是智慧。智慧跟知识是不一样的,事上是没有什么差别,理上有差别;智慧里面没有分别执著,知识里头有分别执著;有分别执著就不能见性,没有分别执著就见性。所以释迦牟尼佛示现放下,放下他就开悟了,大彻大悟,见性成佛,他见性了。在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也给我们做了这个示现,妄想分别执著一下放下。六祖放下的境界跟释迦牟尼佛所放下的是完全相同,一点差别都没有,这个我们要懂得。所以放下不难,说放下就放下。我们为什么这么困难?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放下,也就是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你知道真相,自然放下。真相是什么?相有性无,事有理无。事相是幻有,有而非有;理性是空寂,空而不空,空有是一不是二,这个事情我们不知道。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确实是接受佛法长时期的薰修,渐渐对这个道理明白了。明白怎么样?明白真的我们才放下了。没像能大师、世尊那么彻底,没那么彻底,原因是什么?原因还是在没有彻底看破;彻底看破了,那就彻底放下了,确实是这个道理。这是在五十七年前章嘉大师传授给我的,我搞了五十七年才真正搞清楚几分之几,没完全搞清楚;完全搞清楚了,你看我就像佛了,我现在还不像佛,能放下!所以你看真正修行的功夫,看什么?功夫看他放下多少,从这个能体会到他的境界。
「度脱众生亦无限」,一个众生都不舍,真叫做普度。根熟的众生,帮助他这一生成就。我们念佛的人帮助一个人往生,真往生了,那就度一个众生成佛了,这不是假的。其次的,他这一生成就不了,帮助他修行;他还不能修行,帮助他理解;还不能理解,帮助他生信心。怎么帮助他生信心?我们做出个好样子,他看到这佛弟子真好,这世间真正的好人,他对佛法印象好了,生信心。这就是大乘教里佛常讲的,没善根的人帮他种善根,有善根的人帮助他善根增长,帮他提升,已经提升的人帮助他修行,已经在真修行的人帮助他证果,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每个人根性不相同,所以佛在这一生当中帮助你多少也不一样,这总在众生的缘分,这我们一定要知道。如果我们真的死心塌地想在这一生成就,能把世缘舍弃放下,佛菩萨没有不照顾你的,我们看这段经文就晓得了。
佛用什么方法?具体来说,六波罗蜜,你看佛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方便、神通,《华严经》讲十波罗蜜。头一个是给你讲布施,跟众生结缘,众生生欢喜心。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财施、法施、无畏施,三种施都做得很圆满。佛陀在世的时候,出家人生活简单,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没有财。但是你要晓得,他没有外财,他有内财,内财比外财还要殊胜。外财是身外之物,舍掉容易;内财是身体,内财怎么施?我们现在讲做义工。释迦牟尼佛一生义务教学,这是内财布施,天天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众生遇到佛,有疑难杂症向他老人家请教,没有不替他解决的,佛灭度之后,记录下来就成为经典。所以《大藏经》里面许许多多问题,都是当时一般信众遇到佛向他老人家请教的,什么问题都能答,没有一个问题能把佛难倒。佛有没有学过?佛学了十二年;惠能大师有没有学过?一天也没有学过,佛能答的,惠能大师也能答。能大师说得好,这是智慧,与学不学没有关系。这个话说得很有味道。智慧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从外头得来的;外面学来的是知识,不是智慧。智慧从哪里来?智慧从清净心来的,清净心就是禅定。心愈清净,一个妄念都没有,我们现在讲的是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执著就得禅定,阿罗汉的定;没有分别,这定的功夫就高,菩萨的定;不起心、不动念是自性本定,这就是如来果地上的圆满大定,这不是学来的,叫自性本定。惠能大师说得好,「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本无不就是自性本定吗?自性本定就能照万法,放大光明无有边才能照万法。所以释迦牟尼佛是用内财布施,给人讲经说法是法布施,帮助人破迷开悟,帮助人离苦得乐是无畏布施。
持戒,佛已经觉行圆满,还要持什么戒?所以济公的示现是不持戒,金山活佛妙善法师所示现的好像也不持戒。佛跟菩萨示现要持戒,阿罗汉可以开开玩笑,可以游戏神通,像舞台上表演唱戏唱丑角的,他可以不按规矩。但是别的角色不行,一定要依规矩。只有丑角他的道白言词可以自己编,他可以不要那个剧本,他可以自己编,阿罗汉就表演这种角色。当然也不是完全表演那种角色,有一部分。他为什么不持戒?我们要想,因为佛菩萨示现度脱众生一定是看那个时候,就是那个时代每一个学佛的斤斤计较戒律,变成什么?变成死在戒条之下,被戒条绑住,他就从反面来告诉你戒是戒在心里的,不是戒在形式上。他给你一个解放,一个开放,还是度众生。现在这个时代大家已经不持戒了,学佛、学经教,不学戒律,佛菩萨在这个时候一定是戒律清净庄严,做给众生看。释迦牟尼佛出现那个时候是没有佛出世,所以要做一个好的榜样,那是奠定基础。所以从十善、三皈五戒,到三聚净戒,释迦牟尼佛圆满的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所以学佛,章嘉大师说得好,要以释迦牟尼佛为榜样,我们才不至於走错路。
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修行总的纲领、总的原则就是净业三福,这是你必须要记住,最高指导原则,三条十一句。第一条是世间法,不是佛法,世间的善法,「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在这个世间是个标准的善人,善人的标准就这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两句话看起来很简单,蔡礼旭,我们佛门称他蔡居士,一般人称他蔡老师,他就把这两句话讲了四十个小时。什么叫孝?什么叫敬?这两句话就是孝亲尊师,这是一切善法的根,一切善法的基础。有这个善法,十善业才能做到;没有这个善法,十善做不到。所以这些年来我们从佛祖那里学到了,佛教导我们「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中国以往的祖师大德,唐朝中叶以后不学小乘了,直捷学大乘。有没有违背佛陀的教诲?没有,怎么说没有?因为他用儒跟道代替了,这好。所以我们到儒去找儒家的根、儒家的本,修学的根本,《弟子规》;道教修学的根本,《太上感应篇》,我们把这两样东西学好,然后再学十善业道不难了,十善业道很容易做到。中国佛教从唐以后就用《弟子规》、《太上感应篇》代替小乘,这个好。有这个基础,你是世间的善男子、善女人,这个条件才能学佛。
三福第二条就是佛教,佛陀的教学,小乘,「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句,这才学佛。三皈五戒你真能做到,沙弥律仪他真做到,确实依教奉行。释迦牟尼佛在世表演的,一直到圆寂还做出好样子给我们看。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佛门里面八万威仪,一举一动都有规矩。最后再提升到大乘,从小乘,第二到第三,第三是大乘。大乘跟小乘不一样,小乘受持三皈,大乘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这是自己学;后面是化他,「劝进行者」,劝勉别人,帮助别人精进。这是总纲领、总原则,不分宗门教下,也不分大小乘,也不分显密。佛说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诸佛都是遵守这个原则修行证果的,我们怎么能疏忽?所以是佛的弟子就一定要遵守,不能不遵守,持戒。
忍辱,这是训练自己的耐心。忍是禅定功夫的前方便,也就是预备功夫,不能忍,你怎么会得定?八万四千法门,连净土都不例外,修什么?修一心,《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修清净心。你不能忍,你心怎么会清净?你心怎么会专一?我们这句佛号没念好,怎么没念好?如果念好了,就得一心不乱;没有得一心不乱,这个佛号没念好,佛号念得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不得力?因为不能忍,稍稍不如意,无明火就燃烧、就爆发,发脾气。脾气一发,佛经上常讲「火烧功德林」,脾气一发,功德没有了,功德很难修。你要说你有多少功德,那就要什么?你从什么时候起到现在没有发脾气,这是功德;一发脾气,功德就烧光,统统不算了。功德难修,什么都要忍。中国这个忍字是会意的字,你看它的写法,上面是一把刀,下面是个心,这把刀刺在你心里,你能不能忍受?刺在心里还如如不动,行,这个人成功了。所以要晓得,忍,他才能进步,再提升。
提升到什么?提升到禅定,定是佛家修学的枢纽,定到一定的程度,那个一定的程度完全靠忍的功夫,你才能开智慧。智慧有小慧、有大智慧、有圆满的智慧。一般讲,阿罗汉是小智慧,他把执著放下了,能忍了,可是还有分别,所以他得的智慧是小智慧;菩萨是大智慧,因为他还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没有了,那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怎么圆满的?自性本来是圆满的。所以智慧不是修得的,智慧是从禅定当中得的。只要得一心,自性本具的智慧就现前,那是过去现在未来、此界他方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你自性里头的本能。这是禅定,禅定下面是智慧,智慧起作用就叫做『方便神通』,统统通达了,没有障碍。神是什么?神奇,无法想像的,没有一样不通达。
『如是一切皆自在』,他怎么会不自在?遍法界虚空界,即使在六道、在三途,没有他不自在的。三途里面遇到灾难,众生共业,菩萨在这共业里也遭了难,遇到难;我们看到菩萨可怜,你看这么样的修行人,他怎么也遭难?其实他自在,他换一个身体,他没有遇难,这个衣服脏了、染污了,脱掉,穿一件新的。确实如此,舍身受身就跟换衣服一样,怕什么!凡夫不知道事实真相,听到死吓死了,恐惧,那是什么?那是错误的。给你说老实话,你从来没死过。这个事情佛法讲得很多,老生常谈,一般人听到不否定,但是也不相信,也不能接受。中国人总是相信科学,现在学外国人相信科学,科学拿证据出来。美国的魏斯医生,这是个心理医生,他写了四本书,这四本书证明人没有生死,只有什么?只有换个身体,你还会再来的;这一生遇到的这些人,冤亲债主,来生还会碰头,碰头的时候还有报应,欠命的还命,欠债的还钱。他这四本书有中文的译本,一般书店都能买得到。很难得,我把这四本书从头到尾全看过了,重要的部分我把它节录下来,我有个笔记,就是《魏斯四书笔记》,分量不多,那里头最精彩的。说明什么?没有生死,怕什么死!真正重要的事情是死了以后到哪里去,这才是个重要问题;也就是我们这个衣服脱掉了,脱了再换一件什么样的衣服?总希望换得比现在穿的更好,那就对了;如果换一件更肮脏的,那你就错了。现在穿的是人的衣服,换个畜生的衣服,就错了;换个饿鬼,那更错了;你换个天衣,那就对了,就聪明了;要是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是穿上佛衣,那是大圆满!
魏斯医生也并不是很高明,他跟我们说灵魂不灭,人身有生死,灵魂没有生死,他只说到这里。在大乘佛法里面讲,灵魂也不是真的,灵魂还有生死,不过它的时间长,它什么时候就变质?大彻大悟它就变了,灵魂就没有了,那叫什么?叫灵性,灵性永恒不灭。灵魂没有出六道,出了六道不叫灵魂,是灵性。也就是灵性里面带著执著,我们叫它做灵魂;执著放下了,没有执著了,它是灵性。阿罗汉以上的它称灵性,不生不灭。理跟事我们都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那你处什么样的灾难,你真的像佛菩萨应化一样,不惊不怖,你不会惊慌、不会恐怖。你会应付得很周到,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做得很周到,做得很圆满。绝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为什么?阿罗汉已经没有自己了,你看《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阿罗汉做到了;《金刚经》后半部讲的无四见,「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那是菩萨,比阿罗汉高了一级,阿罗汉不著相,菩萨连念头都没有。换句话就是,阿罗汉还有这个念头,念头是分别,不是执著,他还有分别。菩萨连分别都没有了,真正得自在。所以他的作用,在佛法里讲作用,是圆明自在用,依体起用,第一个是现依报,第二段讲现正报,依正庄严,依报跟正报都是圆满的。这个境界是什么境界?诸佛如来的报土,实报庄严土,在《华严经》上讲华藏世界,《弥陀经》里面讲极乐世界,就是这个境界。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的作用就是圆明自在,真的是法界圆明自在。
法界是讲你活动的范围,迷的时候你活动的范围很小。你看凡夫,凡夫活动范围出不了六道,我们的舍身受身不离开六道,人身舍掉了,你这一生能孝顺父母、能够断恶修善,来生生天,天福享尽又会回到人间来;如果造作恶业,那你就到三途去,三途罪受满他又会回到人间来,也会回到人间来。总是超越不了六道,活动范围小。放下执著,活动空间就大,证阿罗汉。阿罗汉的活动不能超越这一尊佛世界的范围,释迦牟尼佛这个化土叫娑婆世界,阿罗汉不能超过娑婆世界。菩萨超过了,菩萨才能很自在到他方诸佛国土去,无量无边诸佛刹土,菩萨可以自在去参学,去上供诸佛、下化众生。这是『佛华严三昧力』故,三昧就是禅定。所以我们要没有忍辱、没有精进,哪来的华严三昧?
依《华严》学就叫华严三昧,依净土学就叫念佛三昧,名称不一样,是你修行方法不相同,但是所得到的效果完全相同,华严三昧跟念佛三昧没有两样,有没有高下?有高下,为什么有高下?高下是你自己功夫浅深不一样。菩萨,在《华严经》里面讲的,五十一个阶级都叫华严三昧,初信位的菩萨所得的华严三昧就不如二信位的菩萨,二信位就不如三信位的菩萨,愈往上面去,三昧的力量就愈大,就是这么个道理。得了之后他不会失掉的,这叫不退转。所以我们总是要认真努力,我们还是用念佛法门,希望得念佛三昧。这一节我们修学到此地,再看第三段:
【示三遍者。】
什么叫示三遍?大师有个简单的解释:
【谓依前二用。一一用中普周法界。故云遍也。】
这个解释得好,依前面两种作用,一种现依报,一种现正报,现依报就是宇宙万物,现正报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身心的作用以及外面环境的作用都是周遍法界。佛要不说,我们不知道。我们打个妄想,起个念头,不管念头善恶,这一念起,这个念有波,像电有波、声音有波、光有波。最快的波是我们的念头,我们念一动,周遍法界,比光快,比声音那更快了。光波现在科学家测得很准确,一秒钟三十万公里,太阳发出的光到地球要八分钟,一秒钟三十万公里,八分钟才能到地球。可是我们心里一动念头,这一念立刻就周遍法界,光不能比。这个说得很有道理,如果这一念要不周遍法界,那一念怎么会变虚空、变法界?虚空法界是一念变的,弥勒菩萨讲一念。一念的时间是多长?是一秒钟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也就是一秒钟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每个念头现的都是整个虚空法界。所以连夏威夷土著的古老传说都讲,这个世界是你念头生的;这个话没错,大乘法里面可以找得出证据,是你念头生的。
所以佛在经典里面为我们说出这个事情,我们很难理解,佛用比喻,作梦,我们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梦怎么来的?梦是妄念,现在科学里面讲,梦是下意识变的,所以是念头,意识是念头。你梦中到底有几个念?你感受到有梦境,有几个念?到你醒过来的时候,梦境就没有了。醒来是什么?就觉了。梦是迷,是不觉;一觉,梦就没有了。所以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这讲我们六道轮回。梦是什么原因?因为你有执著,所以六道现前,如果把执著放下?执著放下,六道就没有了,你就醒过来了;你有分别,就有四圣法界,分别没有的时候,也醒过来了,四圣法界也没有了。所以实报庄严土叫一真法界,只有一心,没有分别执著,那就是极乐世界、华藏世界,诸佛的实报土,法身菩萨的实报土。如果我们不是长时期在大乘里面薰修,这个事情真的很不容易搞清楚。
现在更奇妙的就是『一一用中普周法界』,这个难懂。我们起心动念遍周法界,不但我们起心动念,树木花草你细心观察,它也有活动,花开花谢不是活动吗?树苗的生长不是都在活动吗?试问问它有没有波?有,肯定有波。它有色声香味,色声香味是性德。不但植物有色声香味,连矿物也有色声香味。江本博士做水实验,水是矿物,色我们看到了,声香味还没发现。有,为什么没发现?我们自己迷失自性太重了,我们的听觉、嗅觉、味觉麻木了,对微细的那个你感觉不出来,是这个原因。只是色相被我们看出来了,矿物有,我们从这里才体会到真的周遍法界。为什么会周遍法界?因为是一体。这里讲的是三种周遍法界,讲的头一个:
【一者。一尘普周法界遍。】
这是讲微尘,我们现在科学里面讲什么?讲粒子,基本粒子、夸克,就有一点接近佛法里面讲的『一尘』。这一尘怎么样?『普周法界遍』,周遍法界。一尘那么一点点大,它怎么能周遍法界?这个事情难,太难懂了。我们看到近代科学家有三篇文章报导,我这是节录的,三篇报导节录里头最重要的部分,跟我们这里讲的「三遍」有一点接近,难得科学家发现。第一种,客观的现实是不是真的存在?科学家现在说出这么一句话,整个宇宙是一个幻相,不是真的。所以一尘周遍法界,一尘周遍法界是什么?现在所说的全息理论,这是一九八二年法国物理学家发现的。这篇东西,全息。什么叫全息?他举个比喻来告诉我们这个事实真相,他用两个雷射光照著这个人,给他拍一张照片。这个照片洗出来之后,你看不到这个人,你看到这个照片是一格一格的,是一条线一条线的。可是用雷射光去照它的时候,人就现出来了。你把这张照片撕碎,撕成两张,在雷射光照著之下,两张照片都是完整的人形,没有撕破,人是完整人形。你再撕成四张、撕成八张、撕成一百张、撕成一千张,用雷射光照,它还是一个完整的人,出现这个相,这叫全息照片。说明什么?宇宙之间再小的一个物质,它里面所包含的是全宇宙的信息。
现在我们看到的电晶体,这是现代尖端科学,叫做数码。你看数码相机、数码摄影机,里面的晶片就像小指甲这么大,里面能藏几千张照片,甚至於几万张照片。一部《大藏经》一百六十册,精装本这么厚一百六十册,我看到现在科技把它浓缩,两片光碟就是一部《大藏经》。一套《四库全书》也输入光碟,好像只有十四片,《四库全书》一册也有这么厚,一千五百册变成十四片光碟,很了不起!但是在佛法里面讲,一微尘你肉眼都看不见,里面藏多少东西?整个宇宙藏在里头。我们这个科学跟《华严》比还是小巫见大巫,你这一部《四库全书》还要用十几张光碟;它把全宇宙包括在一微尘里头,每一粒微尘里面都是整个宇宙信息,这是「一尘普周法界遍」。那你就晓得,我们这个身体有多少细胞,每个细胞多少个原子组成的,原子又是核子跟电子组成的,到最后是粒子组成的。你就晓得,一个细胞有多少粒子组成的,每个粒子都有整个宇宙的信息。所以一个人对於遍法界虚空界全知全能,有什么稀奇!脑细胞能够全知全能,指甲细胞也是全知全能,有什么稀奇!现在怎么样?现在我们迷了。怎么迷的?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把这个能力好像失掉了;其实并没有失掉,只是被这个东西障碍住了,这个障碍的东西没有形相。什么叫妄想?什么叫分别?什么叫执著?确实,它是个抽象的概念,是个错误抽象的概念。这种抽象概念我们认为它真有,所以它产生作用;如果我们认为它是假的,它就不起作用。不起作用,我们的本能就现前,本能是全知全能,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下面说,尘是物质现象,我们知道物质现象里面它没有丧失性德,不但没有丧失性德,它把性德变形,变成什么?变成受想行识,性德是见闻觉知,把见闻觉知变成受想行识,这搞错了,变质了。
【谓尘无自性。揽真成立。】
『真』就是真如、就是真性。它没有自性。什么叫揽真?就是你起心动念。起心动念,真如里面就变质,变成什么?变成物质,这是弥勒菩萨讲的,「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尘就是形,念念成形,「形皆有识」。只要是尘,它就有识,识就是有受想行识。尘是色,在五蕴里面,用色来讲叫色尘,色受想行识,有色;色里头一定有受想行识,这证明它了。见闻觉知是什么东西?见闻觉知就是自性里面本有的,那是没有生灭的,不是生因之所生的。见闻觉知,见闻觉知是性德,不生不灭,粒粒微尘里头都有,周遍法界。
【真既无边。尘亦随尔。】
法性是周遍法界的,所以法性里头变出来的任何一粒微尘它也周遍法界。我们没法子想像,为什么没法子想像?因为想像是分别执著,你要不想,不想就明白了,不想就全见到了;一想什么都见不到,所以这个东西不能想。不能想当然不能说,怎么能说得出来?所以佛才讲,这事情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诸法实相就现前了,你全看到了这一切法的真实相。下面大师引一段经文,看佛在经上怎么说的:
【经云。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宝光现佛如云集。此是如来刹自在。准此义故。当知一尘普周法界也。】
这用佛经来作证明。『华藏世界所有尘』,华藏世界包括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包括我们的银河系,包括我们的太阳系,包括我们的地球,我们在地球当中所看到的一一微尘,就是法性。所以从前宗门,禅宗大德见性了,真的开悟了,妄想分别执著真放下,开悟了,悟了之后,老师问,你见性了,性是什么样子?「说似一法即不中」,说不出来;又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一一尘里面就是法界,法界就是法性。见性了,性在哪里?一一微尘里都有法性,那就没有一样不是。所以见性之后,原来头头是道、左右逢源,真见到了。没有见到时候到处找,怎么找也找不到,见到之后原来全都是的。『一一尘中见法界』,遍法界虚空界在一尘里面就见到了,圆圆满满。这一尘其实就是惠能大师讲的,「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他在里面能见法界,他怎么不生万法?由此可知,我们的毛病在哪里?就在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你跟诸佛如来有什么差别?差别在他放下了,你不肯放下,除此之外,没有差别。这个道理与事实不能不知道,你不知道,你就不知道怎么修法;知道之后,你就晓得怎样修。实在是不容易搞清楚,科学家的印证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还是少数人。
如果你真有善根的话,你很幸运,真有善根遇到净土,一句弥陀念到底。要念成什么样子?把所有一切妄念念掉了。也就是说,把执著念掉了、把分别念掉了、把起心动念念掉了,行,你能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向上一著,往上再提升一级?到阿弥陀佛那里再说。这是个好办法,这叫带业往生,也是一生成就。大彻大悟是一生成就,往生极乐世界还是一生成就。往生极乐世界没死,如果你说死了以后往生,那错了。往生是活著去的,见到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走了,这个身体不要了,活著走的,不是死了以后才走的,所以走了之后瑞相稀有。那个瑞相来干么?给别人作证明的,给别人打气,给别人鼓励,是这么个意思。舍掉了,真正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到极乐世界去了。带业,带的是旧业,不带新业。身体是新业,这个世间拉拉杂杂这是现在的业,这个不能带。
『宝光现佛如云集』,这一微尘里面现宝光,「光中化佛无数亿」,这赞佛偈说的,「化菩萨众亦无边」。既能化佛、能化菩萨,我们就晓得,能化十法界依正庄严。你看到「宝光现佛」,只现佛;十法界统统现,举一个例子。『此是如来刹自在』,遍法界虚空界没有不现身的。这个境界谁能见到?《华严经》上初住菩萨就见到了,所以初住菩萨成佛了,这个诸位要晓得,妄想分别执著统放下了。真正讲修行、用功,那是十信位,功夫用得上力;初住以上,没什么用功的。你想想看,起心动念没有了,还用什么功?你怎么用法?所以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跟最上面那个究竟圆满佛,总共四十二个阶级,无功用道,他们都不起心动念。所以你要知道,那是平等法界。平等法界,为什么佛说了四十二个阶级?清凉跟我们讲得好,清凉要不说出来,我们总有疑惑,一说出来,我们一听很有道理,那是无始无明习气没断。於是我们一回过头来,我们就明白了,你看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也就是执著断了,执著习气没断,阿罗汉有习气;如果习气断掉之后,就叫辟支佛,不叫阿罗汉,辟支佛是连执著习气都没有了,但是他有分别,执著习气没有了,他有分别;分别断掉之后,他升一级,他叫菩萨,他不叫辟支佛,叫菩萨,菩萨有分别的习气;分别的习气断掉之后,他叫做佛了,十法界里面的佛;十法界的佛分别的习气断了,他还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妄想,什么时候妄想断了,不起心、不动念了,他就超越十法界,就到一真法界去,这是真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叫相似佛,不是真的,相似,很像,不是真的;起心动念断掉,这才是真的。
但是起心动念虽然断掉,习气没断,这个习气要断很麻烦,不像前面辟支佛、菩萨那么快,要多长时间?佛经上常讲「三大阿僧只劫」,没有办法缩短的,统统都需要这么长的时间,自然就没有了。这个习气碍不碍事?我们说了很多次,不碍事。所以初住就是佛,他的智慧、神通、道力跟究竟圆满的佛没有两样,这是我们能信得过的,没有两样;唯一不一样的,究竟果佛习气断了,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习气没断,愈往上面去愈薄,愈往下面是愈浓厚,就这么回事。这四十一个位次到底是有还是没有?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你说有,错了,你说没有也错了。总要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这是给我们说如来的刹自在。
第二个是「一尘出生无尽遍」,第三个是「一尘含容空有遍」,一尘真正不可思议。所以你要晓得,一尘有普周、有出生、有含容(包含),样样圆满,没有一丝毫欠缺。凡夫跟佛哪有两样?不同的地方就在迷悟。佛在大乘教里面讲得非常好,「迷唯一念,觉止一心」。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就是一心,一心是觉,一心是佛。一心里面没有十法界,十法界尚且没有,哪来的六道三途?所以近代科学家讲宇宙是个幻梦、幻相,没有一样是真实的。这幻相里面任何一个现相(一微尘是个现相),都包含全宇宙的信息。我们在前面读过,菩萨能够到微尘世界里面去参学、去游历,什么人?普贤菩萨,这个普贤菩萨叫当位普贤。实在说,圆教初住就有能力了。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不行,没有这个能力,为什么?他还起心动念;必须起心动念没有了,就能入微尘里面见法界了。所见的就和全息照片一样圆满,丝毫不缺,清净、大涅盘、具足、能生万法(能现万法、能变万法)。这三种周遍,我们今天时间到了,只学了第一种,第二种一尘出生无尽遍,我们明天继续再学习。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妄尽还源观」第二段,「依体起二用」。今天我们看二用末后,大师引《华严经》的经文,显示「圆明自在用」,也就是华严三昧怎么修法、如何落实,这是现正报。我们看经文:
【华严经云。严净不可思议刹。供养一切诸如来。放大光明无有边。度脱众生亦无限。施戒忍进及禅定。智慧方便神通等。如是一切皆自在。以佛华严三昧力。依此义故。名华严三昧也。】
这首偈好,『华严三昧』怎么修法?圆明自在用在什么地方?这个地方具体的教导我们。所以佛弟子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用凡夫的话来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离经里面这几句偈所说的。『严净』,严是庄严,净是清净,『不可思议刹』在哪里?就是当前。佛的刹土不可思议,众生的刹土也不可思议;你的刹土不可思议,我的刹土也不可思议,这几句话你听懂了没有?为什么说你的刹土、我的刹土?我们想到以前同学送我一份夏威夷土著的资料,古老的教训。夏威夷这些古老的人没有见过佛,没有听过佛法,但是里面说的有很多跟佛法相应。我记得很清楚,他里头有一句,他说「这个世界是你心想造成的」,这句话跟佛讲的真的没有两样。前面「显一体」、「起二用」,一体是本性,是真心。本性、真心,佛教导我们,把它做个比喻,比喻像大海,所有一切众生心想就像大海起个水泡;一起水泡,我的世界跟你的世界就不一样了。怎么会不一样?其实是一样的,哪有不一样!因为起个水泡,你有分别、有执著;只要有分别、有执著,就不一样了。这是什么?唯识所变。起个水泡,分别执著是妄心,妄心能变,所以每个人的世界不一样。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这是妄想分别执著统放下了,有人向他老人家请教,你证得佛果,你怎么住的世界跟我们一样?佛是盘腿打坐,他老人家把腿子放下来,一只脚的脚指按在地上,佛说我住的世界你看到了吗?大家这一看,这个世界突然看到七宝庄严,就像《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像往生经上讲的极乐世界。这是佛以不思议的神力让大家看看,你看我的世界跟你的世界是在一起,我住的是我的世界,你住的是你的世界。佛知道众生的世界,众生不知道佛的世界,为什么?众生有妄想分别执著,知道自己的,不知道别人的。如果妄想执著都破了,就是水泡破了,知道自己的,也知道一切众生的,他没有界限了,这个比喻很好。
所以破是破什么东西?就是破妄想分别执著,你才能见到真相。真相是什么?真相是自性。这个世界,不一定是讲这个地球,遍法界虚空界是我们自己一念变现的。大乘教里面讲得很多,「迷唯一念,觉止一心」,觉就是破了,迷是什么?妄想是迷,分别是迷,执著是迷。迷有轻重,妄想轻,再其次的就是分别,最重的是执著。佛在大乘教里面跟我们说得很多,我们对这个很熟悉。执著破了,六道没有了,问问能不能见到六道?能,六道见不到你,你能见六道,一个层次;再把分别破掉,你就提升一个层次,你见到的世界就更多,菩萨境界,一切诸佛刹土都见到了;最后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无明烦恼破了,那你是遍法界虚空界,从常寂光净土到凡圣同居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再来干什么事情?有,有事干,不过这个干事是大乘教里说的「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他才圆明自在。我们今天作跟不作是两码事情,作就不是不作,不作就不是作,没有法子像诸佛菩萨、阿罗汉以上。阿罗汉、菩萨、佛,他们应化在十法界里,确实是无作而作、作而无作。怎么叫作?他跟凡夫一样的作;怎么说不作?他没有起心动念,他作什么!样样都作了,没起心动念。我们再把境界说低一点,说阿罗汉。阿罗汉示现在六道里,他不能示现在方便有余土,他能示现在凡圣同居土。中国人最熟悉的济公长老,济公长老是阿罗汉,真有这个人,《大藏经》里面《高僧传》、《神僧传》有他的传记,他的传记还特别长,记载得很多。
民国年间,在中日战争的时候往生的,江苏镇江金山寺的叫金山活佛,这位法师很像济公。古时候济公我们是听说的,这个金山寺活佛他的法号叫妙善,妙善法师一生的行持,那是当时人亲眼看见的。我没有亲眼见到,我们晚一辈,可是我认识一个老法师,这个老法师对我也很好,过去在台湾,他见过,他跟妙善法师曾经住过四个月,叫乐观法师,跟他住四个月。他说是真的,不是假的。他说我们起心动念好像他都知道,你问他他不承认,但是他真的知道。我们想什么事情还没有开口,他就把问题给你解答出来了。你去问他,你是不是知道?不知道,我不晓得,你有这个问题吗?他跟你开玩笑,那碰巧了。法师外表很随便,也不讲究什么威仪,也很邋遢,一生就穿一件长褂,里面一套小褂裤,外面一件长褂,从来不洗的。他也从来不洗澡,一生没有洗过澡。也穿个破鞋子,春夏秋冬就那一件衣服,冬天他又不冷,夏天他又不热,这怪事!乐观老法师告诉我一点都不假,他说他奇怪的事情可多了。煮云法师替他写了个传记,以后乐观法师从他回忆里他也写了一本,这是亲自见到的。煮云法师没见到,到处去打听,问些老和尚,是从老一辈的法师口述,他把它记录下来,《金山活佛传奇》。这就是阿罗汉他所示现的,确实是这段经文所讲的,严净不可思议刹。他出现在这个世间,总的来说,就是庄严刹土,或者我们讲小一点,庄严国土,庄严世界,这是咱们叫地球;庄严社会,讲我们这个地区。
怎么庄严法?下面就是他做的,你看第一个,『供养一切诸如来』。一切诸如来是谁?一切众生,这要知道。他这里没有说供养一切诸佛,他讲诸如来;要讲诸佛,是说有情众生。佛讲了,一切众生(讲有情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将来必定作佛。所以佛讲三世,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现在一切众生是未来佛。佛是从事相上讲的,如来是从体性上说,如来的范围比佛的范围大,为什么?植物(花草树木)有法性,山河大地有法性,乃至於虚空也有法性,那都是如来。他供养的范围可以说遍法界虚空界,没有一桩事情他没有供养,一粒沙子、一粒微尘、一株小草、一片树叶他都供养到。他用什么做为供养?他用清净心供养。什么叫清净心?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是清净心,以清净心对一切人事物就是供养。惠能大师告诉我们,清净心是自性,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所以心净则佛土净。这个清净智慧就是庄严刹土、就是供养法性;法性跟法相是一不是二,性相一如,理事不二,那不就所有的法相全供养上了吗?
『放大光明无有边』,光明是智慧,智慧是什么?觉照,觉而不迷,遍照法界,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迷了;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所以只有自性才放大光明。放大光明是什么?常寂光净土。常寂,寂是不动,我们讲的不起心、不动念,寂它就照,寂的作用就是照,遍法界虚空界无所不知,这是感应的理体。众生有感,他为什么会有应?他要没有觉照就没有应,他有觉照自然就有应。应就是它的能,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那个能就是应。所以它的智照、感应没有边际,众生有感,立刻就有应。
『度脱众生亦无限』,这都是真的。度脱众生这桩事情,缘在众生,缘不在法性,也就是不在佛菩萨。缘是什么?缘是觉悟,佛法里面常讲的善根、福德、因缘,最重要的是善根。换句话说,他能相信佛法,他能够理解佛法,他能够依教奉行,这都是有缘。能信不理解,这个缘很浅;理解稍微深一点,还做不到,不能够依教奉行,这种缘都很浅。真的理解之后,他一定肯干,这从前章嘉大师教给我的,做不到是理解不够。他老人家给我讲,大乘佛法是知难行易,做不难,了解难。做是什么?做是放下,放下不难。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例子,这很明显的表示,他好学,像我们一般人有这么一个习气,十九岁出去求学,学到三十岁,学了十二年。这十二年所修学的,他有能力一下放下,放下就开悟了。放下对所学的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他开悟。如果他不放下?不放下就是佛在经上说的,你所学的那个东西叫做所知障,障碍你见性。
这个要知道,障碍是有两大类:一类是烦恼障,一类是所知障。哪些属於烦恼障?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这是烦恼障;你所学得来的东西,你不放下分别执著,它就叫所知障。我们现在叫什么?叫知识,知识是所知障;佛法?佛法是智慧。智慧跟知识是不一样的,事上是没有什么差别,理上有差别;智慧里面没有分别执著,知识里头有分别执著;有分别执著就不能见性,没有分别执著就见性。所以释迦牟尼佛示现放下,放下他就开悟了,大彻大悟,见性成佛,他见性了。在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也给我们做了这个示现,妄想分别执著一下放下。六祖放下的境界跟释迦牟尼佛所放下的是完全相同,一点差别都没有,这个我们要懂得。所以放下不难,说放下就放下。我们为什么这么困难?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放下,也就是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你知道真相,自然放下。真相是什么?相有性无,事有理无。事相是幻有,有而非有;理性是空寂,空而不空,空有是一不是二,这个事情我们不知道。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确实是接受佛法长时期的薰修,渐渐对这个道理明白了。明白怎么样?明白真的我们才放下了。没像能大师、世尊那么彻底,没那么彻底,原因是什么?原因还是在没有彻底看破;彻底看破了,那就彻底放下了,确实是这个道理。这是在五十七年前章嘉大师传授给我的,我搞了五十七年才真正搞清楚几分之几,没完全搞清楚;完全搞清楚了,你看我就像佛了,我现在还不像佛,能放下!所以你看真正修行的功夫,看什么?功夫看他放下多少,从这个能体会到他的境界。
「度脱众生亦无限」,一个众生都不舍,真叫做普度。根熟的众生,帮助他这一生成就。我们念佛的人帮助一个人往生,真往生了,那就度一个众生成佛了,这不是假的。其次的,他这一生成就不了,帮助他修行;他还不能修行,帮助他理解;还不能理解,帮助他生信心。怎么帮助他生信心?我们做出个好样子,他看到这佛弟子真好,这世间真正的好人,他对佛法印象好了,生信心。这就是大乘教里佛常讲的,没善根的人帮他种善根,有善根的人帮助他善根增长,帮他提升,已经提升的人帮助他修行,已经在真修行的人帮助他证果,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每个人根性不相同,所以佛在这一生当中帮助你多少也不一样,这总在众生的缘分,这我们一定要知道。如果我们真的死心塌地想在这一生成就,能把世缘舍弃放下,佛菩萨没有不照顾你的,我们看这段经文就晓得了。
佛用什么方法?具体来说,六波罗蜜,你看佛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方便、神通,《华严经》讲十波罗蜜。头一个是给你讲布施,跟众生结缘,众生生欢喜心。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财施、法施、无畏施,三种施都做得很圆满。佛陀在世的时候,出家人生活简单,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没有财。但是你要晓得,他没有外财,他有内财,内财比外财还要殊胜。外财是身外之物,舍掉容易;内财是身体,内财怎么施?我们现在讲做义工。释迦牟尼佛一生义务教学,这是内财布施,天天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众生遇到佛,有疑难杂症向他老人家请教,没有不替他解决的,佛灭度之后,记录下来就成为经典。所以《大藏经》里面许许多多问题,都是当时一般信众遇到佛向他老人家请教的,什么问题都能答,没有一个问题能把佛难倒。佛有没有学过?佛学了十二年;惠能大师有没有学过?一天也没有学过,佛能答的,惠能大师也能答。能大师说得好,这是智慧,与学不学没有关系。这个话说得很有味道。智慧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从外头得来的;外面学来的是知识,不是智慧。智慧从哪里来?智慧从清净心来的,清净心就是禅定。心愈清净,一个妄念都没有,我们现在讲的是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执著就得禅定,阿罗汉的定;没有分别,这定的功夫就高,菩萨的定;不起心、不动念是自性本定,这就是如来果地上的圆满大定,这不是学来的,叫自性本定。惠能大师说得好,「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本无不就是自性本定吗?自性本定就能照万法,放大光明无有边才能照万法。所以释迦牟尼佛是用内财布施,给人讲经说法是法布施,帮助人破迷开悟,帮助人离苦得乐是无畏布施。
持戒,佛已经觉行圆满,还要持什么戒?所以济公的示现是不持戒,金山活佛妙善法师所示现的好像也不持戒。佛跟菩萨示现要持戒,阿罗汉可以开开玩笑,可以游戏神通,像舞台上表演唱戏唱丑角的,他可以不按规矩。但是别的角色不行,一定要依规矩。只有丑角他的道白言词可以自己编,他可以不要那个剧本,他可以自己编,阿罗汉就表演这种角色。当然也不是完全表演那种角色,有一部分。他为什么不持戒?我们要想,因为佛菩萨示现度脱众生一定是看那个时候,就是那个时代每一个学佛的斤斤计较戒律,变成什么?变成死在戒条之下,被戒条绑住,他就从反面来告诉你戒是戒在心里的,不是戒在形式上。他给你一个解放,一个开放,还是度众生。现在这个时代大家已经不持戒了,学佛、学经教,不学戒律,佛菩萨在这个时候一定是戒律清净庄严,做给众生看。释迦牟尼佛出现那个时候是没有佛出世,所以要做一个好的榜样,那是奠定基础。所以从十善、三皈五戒,到三聚净戒,释迦牟尼佛圆满的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所以学佛,章嘉大师说得好,要以释迦牟尼佛为榜样,我们才不至於走错路。
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修行总的纲领、总的原则就是净业三福,这是你必须要记住,最高指导原则,三条十一句。第一条是世间法,不是佛法,世间的善法,「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在这个世间是个标准的善人,善人的标准就这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两句话看起来很简单,蔡礼旭,我们佛门称他蔡居士,一般人称他蔡老师,他就把这两句话讲了四十个小时。什么叫孝?什么叫敬?这两句话就是孝亲尊师,这是一切善法的根,一切善法的基础。有这个善法,十善业才能做到;没有这个善法,十善做不到。所以这些年来我们从佛祖那里学到了,佛教导我们「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中国以往的祖师大德,唐朝中叶以后不学小乘了,直捷学大乘。有没有违背佛陀的教诲?没有,怎么说没有?因为他用儒跟道代替了,这好。所以我们到儒去找儒家的根、儒家的本,修学的根本,《弟子规》;道教修学的根本,《太上感应篇》,我们把这两样东西学好,然后再学十善业道不难了,十善业道很容易做到。中国佛教从唐以后就用《弟子规》、《太上感应篇》代替小乘,这个好。有这个基础,你是世间的善男子、善女人,这个条件才能学佛。
三福第二条就是佛教,佛陀的教学,小乘,「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句,这才学佛。三皈五戒你真能做到,沙弥律仪他真做到,确实依教奉行。释迦牟尼佛在世表演的,一直到圆寂还做出好样子给我们看。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佛门里面八万威仪,一举一动都有规矩。最后再提升到大乘,从小乘,第二到第三,第三是大乘。大乘跟小乘不一样,小乘受持三皈,大乘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这是自己学;后面是化他,「劝进行者」,劝勉别人,帮助别人精进。这是总纲领、总原则,不分宗门教下,也不分大小乘,也不分显密。佛说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诸佛都是遵守这个原则修行证果的,我们怎么能疏忽?所以是佛的弟子就一定要遵守,不能不遵守,持戒。
忍辱,这是训练自己的耐心。忍是禅定功夫的前方便,也就是预备功夫,不能忍,你怎么会得定?八万四千法门,连净土都不例外,修什么?修一心,《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修清净心。你不能忍,你心怎么会清净?你心怎么会专一?我们这句佛号没念好,怎么没念好?如果念好了,就得一心不乱;没有得一心不乱,这个佛号没念好,佛号念得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不得力?因为不能忍,稍稍不如意,无明火就燃烧、就爆发,发脾气。脾气一发,佛经上常讲「火烧功德林」,脾气一发,功德没有了,功德很难修。你要说你有多少功德,那就要什么?你从什么时候起到现在没有发脾气,这是功德;一发脾气,功德就烧光,统统不算了。功德难修,什么都要忍。中国这个忍字是会意的字,你看它的写法,上面是一把刀,下面是个心,这把刀刺在你心里,你能不能忍受?刺在心里还如如不动,行,这个人成功了。所以要晓得,忍,他才能进步,再提升。
提升到什么?提升到禅定,定是佛家修学的枢纽,定到一定的程度,那个一定的程度完全靠忍的功夫,你才能开智慧。智慧有小慧、有大智慧、有圆满的智慧。一般讲,阿罗汉是小智慧,他把执著放下了,能忍了,可是还有分别,所以他得的智慧是小智慧;菩萨是大智慧,因为他还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没有了,那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怎么圆满的?自性本来是圆满的。所以智慧不是修得的,智慧是从禅定当中得的。只要得一心,自性本具的智慧就现前,那是过去现在未来、此界他方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你自性里头的本能。这是禅定,禅定下面是智慧,智慧起作用就叫做『方便神通』,统统通达了,没有障碍。神是什么?神奇,无法想像的,没有一样不通达。
『如是一切皆自在』,他怎么会不自在?遍法界虚空界,即使在六道、在三途,没有他不自在的。三途里面遇到灾难,众生共业,菩萨在这共业里也遭了难,遇到难;我们看到菩萨可怜,你看这么样的修行人,他怎么也遭难?其实他自在,他换一个身体,他没有遇难,这个衣服脏了、染污了,脱掉,穿一件新的。确实如此,舍身受身就跟换衣服一样,怕什么!凡夫不知道事实真相,听到死吓死了,恐惧,那是什么?那是错误的。给你说老实话,你从来没死过。这个事情佛法讲得很多,老生常谈,一般人听到不否定,但是也不相信,也不能接受。中国人总是相信科学,现在学外国人相信科学,科学拿证据出来。美国的魏斯医生,这是个心理医生,他写了四本书,这四本书证明人没有生死,只有什么?只有换个身体,你还会再来的;这一生遇到的这些人,冤亲债主,来生还会碰头,碰头的时候还有报应,欠命的还命,欠债的还钱。他这四本书有中文的译本,一般书店都能买得到。很难得,我把这四本书从头到尾全看过了,重要的部分我把它节录下来,我有个笔记,就是《魏斯四书笔记》,分量不多,那里头最精彩的。说明什么?没有生死,怕什么死!真正重要的事情是死了以后到哪里去,这才是个重要问题;也就是我们这个衣服脱掉了,脱了再换一件什么样的衣服?总希望换得比现在穿的更好,那就对了;如果换一件更肮脏的,那你就错了。现在穿的是人的衣服,换个畜生的衣服,就错了;换个饿鬼,那更错了;你换个天衣,那就对了,就聪明了;要是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是穿上佛衣,那是大圆满!
魏斯医生也并不是很高明,他跟我们说灵魂不灭,人身有生死,灵魂没有生死,他只说到这里。在大乘佛法里面讲,灵魂也不是真的,灵魂还有生死,不过它的时间长,它什么时候就变质?大彻大悟它就变了,灵魂就没有了,那叫什么?叫灵性,灵性永恒不灭。灵魂没有出六道,出了六道不叫灵魂,是灵性。也就是灵性里面带著执著,我们叫它做灵魂;执著放下了,没有执著了,它是灵性。阿罗汉以上的它称灵性,不生不灭。理跟事我们都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那你处什么样的灾难,你真的像佛菩萨应化一样,不惊不怖,你不会惊慌、不会恐怖。你会应付得很周到,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做得很周到,做得很圆满。绝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为什么?阿罗汉已经没有自己了,你看《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阿罗汉做到了;《金刚经》后半部讲的无四见,「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那是菩萨,比阿罗汉高了一级,阿罗汉不著相,菩萨连念头都没有。换句话就是,阿罗汉还有这个念头,念头是分别,不是执著,他还有分别。菩萨连分别都没有了,真正得自在。所以他的作用,在佛法里讲作用,是圆明自在用,依体起用,第一个是现依报,第二段讲现正报,依正庄严,依报跟正报都是圆满的。这个境界是什么境界?诸佛如来的报土,实报庄严土,在《华严经》上讲华藏世界,《弥陀经》里面讲极乐世界,就是这个境界。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的作用就是圆明自在,真的是法界圆明自在。
法界是讲你活动的范围,迷的时候你活动的范围很小。你看凡夫,凡夫活动范围出不了六道,我们的舍身受身不离开六道,人身舍掉了,你这一生能孝顺父母、能够断恶修善,来生生天,天福享尽又会回到人间来;如果造作恶业,那你就到三途去,三途罪受满他又会回到人间来,也会回到人间来。总是超越不了六道,活动范围小。放下执著,活动空间就大,证阿罗汉。阿罗汉的活动不能超越这一尊佛世界的范围,释迦牟尼佛这个化土叫娑婆世界,阿罗汉不能超过娑婆世界。菩萨超过了,菩萨才能很自在到他方诸佛国土去,无量无边诸佛刹土,菩萨可以自在去参学,去上供诸佛、下化众生。这是『佛华严三昧力』故,三昧就是禅定。所以我们要没有忍辱、没有精进,哪来的华严三昧?
依《华严》学就叫华严三昧,依净土学就叫念佛三昧,名称不一样,是你修行方法不相同,但是所得到的效果完全相同,华严三昧跟念佛三昧没有两样,有没有高下?有高下,为什么有高下?高下是你自己功夫浅深不一样。菩萨,在《华严经》里面讲的,五十一个阶级都叫华严三昧,初信位的菩萨所得的华严三昧就不如二信位的菩萨,二信位就不如三信位的菩萨,愈往上面去,三昧的力量就愈大,就是这么个道理。得了之后他不会失掉的,这叫不退转。所以我们总是要认真努力,我们还是用念佛法门,希望得念佛三昧。这一节我们修学到此地,再看第三段:
【示三遍者。】
什么叫示三遍?大师有个简单的解释:
【谓依前二用。一一用中普周法界。故云遍也。】
这个解释得好,依前面两种作用,一种现依报,一种现正报,现依报就是宇宙万物,现正报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身心的作用以及外面环境的作用都是周遍法界。佛要不说,我们不知道。我们打个妄想,起个念头,不管念头善恶,这一念起,这个念有波,像电有波、声音有波、光有波。最快的波是我们的念头,我们念一动,周遍法界,比光快,比声音那更快了。光波现在科学家测得很准确,一秒钟三十万公里,太阳发出的光到地球要八分钟,一秒钟三十万公里,八分钟才能到地球。可是我们心里一动念头,这一念立刻就周遍法界,光不能比。这个说得很有道理,如果这一念要不周遍法界,那一念怎么会变虚空、变法界?虚空法界是一念变的,弥勒菩萨讲一念。一念的时间是多长?是一秒钟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也就是一秒钟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每个念头现的都是整个虚空法界。所以连夏威夷土著的古老传说都讲,这个世界是你念头生的;这个话没错,大乘法里面可以找得出证据,是你念头生的。
所以佛在经典里面为我们说出这个事情,我们很难理解,佛用比喻,作梦,我们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梦怎么来的?梦是妄念,现在科学里面讲,梦是下意识变的,所以是念头,意识是念头。你梦中到底有几个念?你感受到有梦境,有几个念?到你醒过来的时候,梦境就没有了。醒来是什么?就觉了。梦是迷,是不觉;一觉,梦就没有了。所以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这讲我们六道轮回。梦是什么原因?因为你有执著,所以六道现前,如果把执著放下?执著放下,六道就没有了,你就醒过来了;你有分别,就有四圣法界,分别没有的时候,也醒过来了,四圣法界也没有了。所以实报庄严土叫一真法界,只有一心,没有分别执著,那就是极乐世界、华藏世界,诸佛的实报土,法身菩萨的实报土。如果我们不是长时期在大乘里面薰修,这个事情真的很不容易搞清楚。
现在更奇妙的就是『一一用中普周法界』,这个难懂。我们起心动念遍周法界,不但我们起心动念,树木花草你细心观察,它也有活动,花开花谢不是活动吗?树苗的生长不是都在活动吗?试问问它有没有波?有,肯定有波。它有色声香味,色声香味是性德。不但植物有色声香味,连矿物也有色声香味。江本博士做水实验,水是矿物,色我们看到了,声香味还没发现。有,为什么没发现?我们自己迷失自性太重了,我们的听觉、嗅觉、味觉麻木了,对微细的那个你感觉不出来,是这个原因。只是色相被我们看出来了,矿物有,我们从这里才体会到真的周遍法界。为什么会周遍法界?因为是一体。这里讲的是三种周遍法界,讲的头一个:
【一者。一尘普周法界遍。】
这是讲微尘,我们现在科学里面讲什么?讲粒子,基本粒子、夸克,就有一点接近佛法里面讲的『一尘』。这一尘怎么样?『普周法界遍』,周遍法界。一尘那么一点点大,它怎么能周遍法界?这个事情难,太难懂了。我们看到近代科学家有三篇文章报导,我这是节录的,三篇报导节录里头最重要的部分,跟我们这里讲的「三遍」有一点接近,难得科学家发现。第一种,客观的现实是不是真的存在?科学家现在说出这么一句话,整个宇宙是一个幻相,不是真的。所以一尘周遍法界,一尘周遍法界是什么?现在所说的全息理论,这是一九八二年法国物理学家发现的。这篇东西,全息。什么叫全息?他举个比喻来告诉我们这个事实真相,他用两个雷射光照著这个人,给他拍一张照片。这个照片洗出来之后,你看不到这个人,你看到这个照片是一格一格的,是一条线一条线的。可是用雷射光去照它的时候,人就现出来了。你把这张照片撕碎,撕成两张,在雷射光照著之下,两张照片都是完整的人形,没有撕破,人是完整人形。你再撕成四张、撕成八张、撕成一百张、撕成一千张,用雷射光照,它还是一个完整的人,出现这个相,这叫全息照片。说明什么?宇宙之间再小的一个物质,它里面所包含的是全宇宙的信息。
现在我们看到的电晶体,这是现代尖端科学,叫做数码。你看数码相机、数码摄影机,里面的晶片就像小指甲这么大,里面能藏几千张照片,甚至於几万张照片。一部《大藏经》一百六十册,精装本这么厚一百六十册,我看到现在科技把它浓缩,两片光碟就是一部《大藏经》。一套《四库全书》也输入光碟,好像只有十四片,《四库全书》一册也有这么厚,一千五百册变成十四片光碟,很了不起!但是在佛法里面讲,一微尘你肉眼都看不见,里面藏多少东西?整个宇宙藏在里头。我们这个科学跟《华严》比还是小巫见大巫,你这一部《四库全书》还要用十几张光碟;它把全宇宙包括在一微尘里头,每一粒微尘里面都是整个宇宙信息,这是「一尘普周法界遍」。那你就晓得,我们这个身体有多少细胞,每个细胞多少个原子组成的,原子又是核子跟电子组成的,到最后是粒子组成的。你就晓得,一个细胞有多少粒子组成的,每个粒子都有整个宇宙的信息。所以一个人对於遍法界虚空界全知全能,有什么稀奇!脑细胞能够全知全能,指甲细胞也是全知全能,有什么稀奇!现在怎么样?现在我们迷了。怎么迷的?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把这个能力好像失掉了;其实并没有失掉,只是被这个东西障碍住了,这个障碍的东西没有形相。什么叫妄想?什么叫分别?什么叫执著?确实,它是个抽象的概念,是个错误抽象的概念。这种抽象概念我们认为它真有,所以它产生作用;如果我们认为它是假的,它就不起作用。不起作用,我们的本能就现前,本能是全知全能,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下面说,尘是物质现象,我们知道物质现象里面它没有丧失性德,不但没有丧失性德,它把性德变形,变成什么?变成受想行识,性德是见闻觉知,把见闻觉知变成受想行识,这搞错了,变质了。
【谓尘无自性。揽真成立。】
『真』就是真如、就是真性。它没有自性。什么叫揽真?就是你起心动念。起心动念,真如里面就变质,变成什么?变成物质,这是弥勒菩萨讲的,「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尘就是形,念念成形,「形皆有识」。只要是尘,它就有识,识就是有受想行识。尘是色,在五蕴里面,用色来讲叫色尘,色受想行识,有色;色里头一定有受想行识,这证明它了。见闻觉知是什么东西?见闻觉知就是自性里面本有的,那是没有生灭的,不是生因之所生的。见闻觉知,见闻觉知是性德,不生不灭,粒粒微尘里头都有,周遍法界。
【真既无边。尘亦随尔。】
法性是周遍法界的,所以法性里头变出来的任何一粒微尘它也周遍法界。我们没法子想像,为什么没法子想像?因为想像是分别执著,你要不想,不想就明白了,不想就全见到了;一想什么都见不到,所以这个东西不能想。不能想当然不能说,怎么能说得出来?所以佛才讲,这事情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诸法实相就现前了,你全看到了这一切法的真实相。下面大师引一段经文,看佛在经上怎么说的:
【经云。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宝光现佛如云集。此是如来刹自在。准此义故。当知一尘普周法界也。】
这用佛经来作证明。『华藏世界所有尘』,华藏世界包括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包括我们的银河系,包括我们的太阳系,包括我们的地球,我们在地球当中所看到的一一微尘,就是法性。所以从前宗门,禅宗大德见性了,真的开悟了,妄想分别执著真放下,开悟了,悟了之后,老师问,你见性了,性是什么样子?「说似一法即不中」,说不出来;又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一一尘里面就是法界,法界就是法性。见性了,性在哪里?一一微尘里都有法性,那就没有一样不是。所以见性之后,原来头头是道、左右逢源,真见到了。没有见到时候到处找,怎么找也找不到,见到之后原来全都是的。『一一尘中见法界』,遍法界虚空界在一尘里面就见到了,圆圆满满。这一尘其实就是惠能大师讲的,「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他在里面能见法界,他怎么不生万法?由此可知,我们的毛病在哪里?就在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你跟诸佛如来有什么差别?差别在他放下了,你不肯放下,除此之外,没有差别。这个道理与事实不能不知道,你不知道,你就不知道怎么修法;知道之后,你就晓得怎样修。实在是不容易搞清楚,科学家的印证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还是少数人。
如果你真有善根的话,你很幸运,真有善根遇到净土,一句弥陀念到底。要念成什么样子?把所有一切妄念念掉了。也就是说,把执著念掉了、把分别念掉了、把起心动念念掉了,行,你能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向上一著,往上再提升一级?到阿弥陀佛那里再说。这是个好办法,这叫带业往生,也是一生成就。大彻大悟是一生成就,往生极乐世界还是一生成就。往生极乐世界没死,如果你说死了以后往生,那错了。往生是活著去的,见到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走了,这个身体不要了,活著走的,不是死了以后才走的,所以走了之后瑞相稀有。那个瑞相来干么?给别人作证明的,给别人打气,给别人鼓励,是这么个意思。舍掉了,真正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到极乐世界去了。带业,带的是旧业,不带新业。身体是新业,这个世间拉拉杂杂这是现在的业,这个不能带。
『宝光现佛如云集』,这一微尘里面现宝光,「光中化佛无数亿」,这赞佛偈说的,「化菩萨众亦无边」。既能化佛、能化菩萨,我们就晓得,能化十法界依正庄严。你看到「宝光现佛」,只现佛;十法界统统现,举一个例子。『此是如来刹自在』,遍法界虚空界没有不现身的。这个境界谁能见到?《华严经》上初住菩萨就见到了,所以初住菩萨成佛了,这个诸位要晓得,妄想分别执著统放下了。真正讲修行、用功,那是十信位,功夫用得上力;初住以上,没什么用功的。你想想看,起心动念没有了,还用什么功?你怎么用法?所以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跟最上面那个究竟圆满佛,总共四十二个阶级,无功用道,他们都不起心动念。所以你要知道,那是平等法界。平等法界,为什么佛说了四十二个阶级?清凉跟我们讲得好,清凉要不说出来,我们总有疑惑,一说出来,我们一听很有道理,那是无始无明习气没断。於是我们一回过头来,我们就明白了,你看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也就是执著断了,执著习气没断,阿罗汉有习气;如果习气断掉之后,就叫辟支佛,不叫阿罗汉,辟支佛是连执著习气都没有了,但是他有分别,执著习气没有了,他有分别;分别断掉之后,他升一级,他叫菩萨,他不叫辟支佛,叫菩萨,菩萨有分别的习气;分别的习气断掉之后,他叫做佛了,十法界里面的佛;十法界的佛分别的习气断了,他还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妄想,什么时候妄想断了,不起心、不动念了,他就超越十法界,就到一真法界去,这是真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叫相似佛,不是真的,相似,很像,不是真的;起心动念断掉,这才是真的。
但是起心动念虽然断掉,习气没断,这个习气要断很麻烦,不像前面辟支佛、菩萨那么快,要多长时间?佛经上常讲「三大阿僧只劫」,没有办法缩短的,统统都需要这么长的时间,自然就没有了。这个习气碍不碍事?我们说了很多次,不碍事。所以初住就是佛,他的智慧、神通、道力跟究竟圆满的佛没有两样,这是我们能信得过的,没有两样;唯一不一样的,究竟果佛习气断了,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习气没断,愈往上面去愈薄,愈往下面是愈浓厚,就这么回事。这四十一个位次到底是有还是没有?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你说有,错了,你说没有也错了。总要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这是给我们说如来的刹自在。
第二个是「一尘出生无尽遍」,第三个是「一尘含容空有遍」,一尘真正不可思议。所以你要晓得,一尘有普周、有出生、有含容(包含),样样圆满,没有一丝毫欠缺。凡夫跟佛哪有两样?不同的地方就在迷悟。佛在大乘教里面讲得非常好,「迷唯一念,觉止一心」。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就是一心,一心是觉,一心是佛。一心里面没有十法界,十法界尚且没有,哪来的六道三途?所以近代科学家讲宇宙是个幻梦、幻相,没有一样是真实的。这幻相里面任何一个现相(一微尘是个现相),都包含全宇宙的信息。我们在前面读过,菩萨能够到微尘世界里面去参学、去游历,什么人?普贤菩萨,这个普贤菩萨叫当位普贤。实在说,圆教初住就有能力了。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不行,没有这个能力,为什么?他还起心动念;必须起心动念没有了,就能入微尘里面见法界了。所见的就和全息照片一样圆满,丝毫不缺,清净、大涅盘、具足、能生万法(能现万法、能变万法)。这三种周遍,我们今天时间到了,只学了第一种,第二种一尘出生无尽遍,我们明天继续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