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集) 2008/6/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46-000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贤首国师在这篇文章里面一共有六段,第一是显体,第二是起用,有二用,第三就是三遍,第四讲四德,第五五止,六观。我们从这六段来看,我就想起早年章嘉大师教我的看破放下。首先前面的四段告诉我们本源,宇宙的本源、万法的本源,本源就是根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我们自己的本源,我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我?第二段就是讲这个。第一段是体,是所有一切万事万法的根源。宇宙森罗万象,这包括我们自己,从哪里来的?是从体里面变现出来的。体从哪里来的?体没有生灭,所以贤首国师说得很好,他说这是「非生因之所生,唯了因之所了」。你能够认识清楚,它是本来就有的,它是不生不灭的,也没有任何形相,能现形相,起用它就现相了。现相,这两大类,一类是依报,第二段讲正报。「法界圆明自在用」,这是讲正报,正报就是讲我,我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我?这就说到华严三昧。
还是要把我找出来,大师在此地教导我们,找就是觉悟,然后才真正能够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这就叫成佛。用什么方法?就是我们普通讲的修行,大师在此地教我们「广修万行」。如果只有这四个字还不行,那这广修万行变成什么?变成修福。所以后面这四个字要紧,「称理成德」,理是什么?理是性体,广修万行要与自性相应,这才能成德;德是什么?德是三德,般若、法身、解脱,才能成三德。般若、法身、解脱是自性的三德,我们现在迷了、失去了,这三德不见了。其实三德还在,确实没有失掉,法身变成依正庄严,般若变成烦恼,解脱变成系缚,我们一般讲自由失掉,解脱是自由自在,我们现在没有法子,自由自在失掉了。所以不是它真的没有了,它变质了。要怎样恢复?恢复必须要修行,你看「广修万行」,你取当中这个字,广修的修字,万行的行字,这修行。修是修正,你就晓得我们的行为有错误,错在哪里?错在违背了理;违背理,我们的行就是过失,悖理成过,我们讲造罪业。要是顺著性德,顺著性就叫德,违背性就叫罪业。
你看《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为什么?违背了自性,这就是罪。罪的根源,自性是空寂的,寂就是静,空就是不可得,《般若经》上讲的,「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我们今天起心动念一切作为以为有,以为什么都是真的,它真的有,真的存在,我要获得,我要拥有,这就是罪。所以这些话跟初学的人讲很困难,为什么我拥有一切是罪?这个话讲不通,我应该拥有的,我很如法拥有的,我没有犯过失。我们举个例子你就晓得,还是用佛经里面的梦幻泡影,我们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梦中境界也误会了,梦确实跟《般若经》上讲的一样,梦境虽然现前,但是梦境确实是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在梦境当中样样要跟人争,样样都想占有,都不肯放下,到最后吓得一身冷汗,醒过来了,你说你梦中干的是对的还是错的?错了!以前我们老师教学的时候跟我们说了一个比喻,他说你看菩萨,释迦牟尼佛修菩萨行的时候,曾经以身喂虎;老虎饿得很可怜,菩萨看到跳下去让老虎吃,行菩萨道,这是普通人做不到的。李老师讲,如果我们在作梦梦到一头老虎,老虎要吃我们,我们能不能很慷慨就给它吃?我说梦是假的,也能行菩萨道。为什么不肯?你把梦当真;菩萨为什么能做得到?菩萨晓得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所以菩萨舍身喂虎,就像在梦中觉悟了那是梦境。我们不知道这个境界是假的,所以样样都当真,样样都分别,样样都执著,样样都计较,错了。
真正觉悟的人怎么样?觉悟的人不再计较,不再执著,有跟没有是一样。什么都没有,明天日子怎么过?哪有明天?没有明天!那你就打妄想,想得太多了。那是真正觉悟的人。明天有没有?到时候自然就有了,为什么?法尔如是,它本来就是这样的,用不著操一点心。你说好,我什么都放下,到明天没有了,有人送东西来吃吗?明天还是没有,人还是会饿死,这佛不是讲得不灵了吗?不是不灵,你还是没有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放下就不灵,放下就灵了,为什么?放下,性德现前了。性德里面有智慧、有德能、有相好,相好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福报,圆满的福报;你有分别执著,这福报就不现、就变质,道理在此地。我们学佛学这么多年,这个道理懂了,懂了怎么样?懂了还是放不下,所以性德不能现前,性德不起作用。这才要修行,把我们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错误的言论、错误的行为,一样一样都把它修正过来。标准是什么?标准是性德,要与性德相应。我们现在在迷,在迷就要从迷位讲起,现在我们首先要修正的是什么?首先要修正的,在《华严经》上说的是执著,为什么?因为你有执著,就有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从这里发生的;执著要是没有了,六道就没有。六道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是像作梦一样的。永嘉大师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就是六道,「觉后空空无大千」。你只要一觉悟,六道就没有,好像从梦中醒过来一样。
先放下执著,执著从哪里放起?佛教菩萨,先把你贪的念头放下、吝啬的行为放下。悭贪这是执著,我们今天讲自私自利,你把这个东西放下。怎么放?佛教你修布施,布施的目的、目标就是把悭贪放下。悭贪这个念头没有了,对於财色名食睡都没有贪心了,自己所有的,别人需要都能够供养、都能够施舍,没有一丝毫吝啬的念头,布施波罗蜜圆满了。这是三毒烦恼里第一个断掉了,贪没有了。再来就是瞋恚,你要把瞋恨、嫉妒这些东西放下,这是严重的烦恼。用什么方法?用忍辱、用持戒。用忍辱的方法把瞋恚放下,用智慧、用觉悟把愚痴放下,用谦卑把傲慢放下,有很多方法。我们这几年的提倡,诸位学《弟子规》、学《感应篇》、学《十善业》。《弟子规》里头,这是做人普通一般的礼节、基本的德行,那是人的样子。很多我们看到,做不到;做不到是什么?做不到就是恶习气,恶业、恶习气。依照这标准来修。
修行的路子可长了,不是简单的。但是佛法这桩事情,祖师大德说得很好,总在遇缘不同,这句话说得好。如果你遇到的缘非常好、非常殊胜,那你就很可能在这一生把问题解决,一生成佛了,就是回归到自性,缘胜;如果没有这个殊胜的因缘?那就修行的时间很长,这一生不能成就,还得来生。来生不见得就是来世,来世如果没有得人身,得人身如果没有遇到佛法,遇到佛法没有遇到真正的善知识,这都成问题。所以世尊在经上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道理在此地。最殊胜的缘分,那就是得人身、遇佛法,在佛法当中遇到净土,净土里面遇到善知识,那肯定一生就成就了。这机会是无比的稀有,真正的难逢,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这一生想想,那就很幸运,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我们遇到了。而且我们这个方法太殊胜、太奇特,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找不到的。我们这个称理成德,理是什么?德是什么?我们学净宗的要知道,理就是一心,前面这段我们念过,「经云,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言一法者,所谓一心也」,这说得清楚明白,理就是一心。德是什么?德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是德。这里讲到真念佛,真念佛的人少。一心就是自性,一心就是佛性,一心就是真如,一心就是自己的本性,这是理。一心能生万法,包括自己的身心全都在里头。《弥陀经》上教我们念佛要念到什么标准?一心不乱,你看与理相应。阿弥陀佛的名号叫万德洪名,万不是数字,万代表大圆满。释迦牟尼佛在《弥陀经》上给我们解释阿弥陀佛这个名号,他说出两个意思,一个是无量光,一个是无量寿。光是光明、是智慧,寿是寿量、是福报,圆圆满满。只要念这六个字就行了,不要再找别的麻烦了。
特别是在现在末法这个时代,灾难很多,修任何一个法门都不容易成就。我是老师教我的,实在讲,我学佛第一个遇到的老师是密宗的大德,章嘉大师,是一个真善知识,为什么?他没有教我学密。我也很好奇,很多人跟他,他都给他做灌顶,只有我没有做这个形式。他给我做皈依,没有给我做灌顶,他叫我去读释迦牟尼佛传记,从这里入门。你要学佛,先认识释迦牟尼佛,这个人你认识清楚了,你跟他学习,你不会走歧途,不会走上岔路。这叫真善知识,他不欺骗你。密法是什么?我从他那里知道的,密是深密,太深了,不是一般初学能够理解、能够学习的,不具足条件不能学。老师把这事情讲清楚、讲明白。我初学的时候,他只教我念一个咒,这个咒是密宗里最普遍的六字大明咒,观世音菩萨传的,「唵嘛呢叭咪吽」。我在年轻的时候,什么东西都要搞明白才行,搞不明白,我很不容易接受。唵嘛呢叭咪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念?老师告诉我,这一句是梵语音译的,梵文音译的。他传给我的是用西藏文,唵是身体,嘛呢是莲花(这都我们在经上看到的,有,嘛呢是莲花),叭咪是保持,吽是意。这是梵文的文法,身莲花保持意;我们中国的文法就不是这样说法,中国人一定是保持身心(意就是心)像莲花一样,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就懂了,念这个咒的意思是时刻提醒自己身心要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换句话说,永远保持身心清净,这个意思太好了。搞清楚之后,我才学,我才念,这就不是迷信。我们念这个是不是得佛的加持、得观音菩萨加持?是的,身心清净,这是观世音菩萨教我们的,我们得到身心清净,那就是佛祖加持的,一点迷信都没有。我们才真正了解,密宗里许多的咒语都是最好的格言,句子很短,内容太丰富,便於受持。所以念咒,口念咒,心里观想,手结印,叫三密相应。
这些形式无非是帮助你修行称理成德,可是你要没有显教的基础,密你得不到。老师告诉我,显教好比你在学校念书,小学、中学、大学,这是显教,密是研究所。那你就知道,你没有大学毕业,你就不能进研究所。大学毕业是什么?就是显教里面讲的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教下讲大开圆解,禅宗讲大彻大悟,念佛法门里面讲理一心不乱,到这个境界,有资格学密了;不到这个境界,这个东西碰都不能碰,为什么?我们在这些年当中学习经教,讲经教学我也常讲,佛法无量法门,真的是无量法门。佛陀把无量法门归纳为八万四千法门,这有数量;八万四千法门再归纳,愈归纳就愈简单,在中国佛教是大小乘十个宗派;其实到最后真正开悟,明心见性,见性那个时候只有三门。所以无量无边的法门到最后就变成三门,这三门就是觉正净。你看学佛初进门就是领导你皈依三宝,三宝就是三个门,佛是觉门,法是正门,僧是净门,到最后就是三个门进。
禅宗、性宗他们走的是觉门,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教下走的是正门,正知正见,大开圆解,正门;末后一个是净门,就是修清净心、一心不乱,修这个法门。在中国十个宗里面,从净门入的两个宗,净土宗是修净门,修清净心,另外一个是密宗,密宗也是修清净心,密宗比净土宗殊胜太多!净土宗的净是远离不净,成就清净,这个功夫浅;密宗是不要离这些染污,在染污里面修清净,这个太高了。譬如贪财,财是染污,净土宗怎么样?净土宗叫你把钱统统舍掉,全部放下,心得清净了;密宗怎么样?密宗无量珍宝在面前,他心里丝毫不染著,你说哪个难?净宗不贪色,远离女色;密宗是亲近女色,在女色里断色欲。断掉了,他成佛;断不掉,堕阿鼻地狱。所以老师告诉我,净宗这路好走,密宗难走。密宗不是成佛就是堕阿鼻地狱,没有当中的,只有这两头,那一头上不去,你就堕下面去了。不像净土宗,净土宗好像爬楼层一层一层往上去,往上提升;密宗上去就是一步跳上去,跳不上去就摔死了。
所以要什么时候才能学密?法身菩萨,也就是说,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掉了,在禅宗里面讲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在净土宗里面讲是理一心不乱。也就是说,他超越了十法界,不是超越六道;超越六道是阿罗汉,不够资格。我们在一般讲起来,别教里面讲,什么时候可以学密?还不是正式的,等於说可以做旁听生?别教初地菩萨可以做旁听生;正科生?正科生要圆教的初地菩萨。《华严》是圆教,《华严》十住、十行、十回向可以学密,是密的旁听生,不是正科生;什么时候正科生?登地以上,初地以上,这是密宗里的正科生。所以老师告诉我,不学密不能成佛,就是你不上博士班,你拿不到博士学位。但什么时候?最后的阶段,不是现在,现在你就搞,这叫胡闹,你幼稚园还没有进去,你就想博士班去拿博士学位,哪有这种道理!像这些话,真善知识他才跟我们讲。我也遇到过密宗大德,从来没有像章嘉大师这样对我讲话,他真教我。这些讲得清楚、讲明白,我们心安理得、不怀疑,对於密教会生起尊重的心、敬仰的心,自己不敢碰,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把基础奠好。
像现在这几年来,我们真的也走了一生,学佛学了五十七年,讲经教学五十年,走过全世界许多国家地区,回头冷静想一想,在家同学连十善业都做不到,出家同学沙弥律仪做不到。这种情形就是天台大师所说的「名字位中」,有名无实。在家你纵然是受了三皈,受了五戒、菩萨戒,你没有做到,你连十善业都做不到,有名无实;出家,沙弥律仪没有做到,也是有名无实。说得不好听的话,这是释迦的罪人,怎么对得起释迦牟尼佛?自己认为我是佛的学生,佛不承认,所以才有很多冤亲债主来找你,为什么?他瞧不起你,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你要是真的佛弟子,你的冤亲债主对你尊敬,你有护法神守护,他怎么会贴近你?
护法神守护,我们从悟达国师的故事就了解。悟达国师十世高僧,这学得不错,学得很好,死了之后来生又到世间来了,又得人身,得人身又出家,修行功夫比前一世更好,一世比一世好,十世是连接起来的。这很难得,缘殊胜!第十世做到皇帝的老师,国师,这身分地位高了。皇上是他的门徒,是他的弟子,供养一个沉香宝座,他看了很欢喜、很得意,感觉到很荣耀。好,这个念头起来了,这叫什么?这叫烦恼,清净心失掉了,护法神走了。我们才晓得,生生世世持戒修行,有护法神保护,他的冤亲债主不能贴身。护法神走了之后,冤亲债主找来了,膝盖上长了个人面疮,什么医生都医治不好。那皇上的老师,国家最好的医生来看,束手无策,几乎要到送命。他豁然想到以前他做小和尚的时候,没有发达,也很清苦,看到一个乞丐。这乞丐还是有残废的,身上非常脏,腿上长的疮有脓、有血,他看了很难过。这小和尚很慈悲,去安抚他,把他疮里面的脓血用口把它吸出来。这乞丐就告诉他,他很感激,很难得,他说你将来要有困难的时候,你到四川某个地方去找我。他就想到这回事情,现在遇到这个疮了,到四川去找,依照他讲的那个方向、处所,他真找到了。找到之后才晓得他是阿罗汉,阿罗汉示现的,看他真有这个心,所以来帮他忙。阿罗汉用慈悲三昧水来给他洗这个疮,一洗这个疮说话了。过去生中,那是十世之前,他们两个是同事,他把他害死了。他的怨恨一直,他就讲了,十世都在他身边找机会,护法神保护,找不到。很不容易在这一世当中,皇上送你沉香宝座,你一念傲慢心生起来之后,护法神走了,他找上门来。迦诺迦尊者来给他调解,他接受、离开了。我们在这个故事上看到,一个怨恨,追到你十世都不肯放你。如果不是阿罗汉,他当然有先知,知道他有这个灾难,他也真正有慈悲心的表现。我们看到一些学佛的人遇到障难很多,为什么?都不是真心;如果真心,肯定有护法神,怎么会找到你身上来?《慈悲三昧水忏》在佛门里也很流行,是一种忏悔法,这个缘起你要知道。
所以从根本修就比什么都重要,不能躐等。末法时期真正有把握,决定成就的,就是净土。我跟章嘉大师三年,是他老人家给我奠定学佛的基础,这个我非常感激。基础,现在我跟诸位介绍,就更清楚、更明白了,从什么地方入门?从《弟子规》,《弟子规》学什么?学伦理道德、学孝亲尊师;然后从《太上感应篇》学因果教育,善因善果,恶因恶报;再从十善业学佛门的基础教育,《十善业道》。这个提倡不是我发明的,不是我有什么高见,我没有,这是佛在经典上教导我们,很多人疏忽了,我比较留意一点,所以得一点好处。在哪一部经?《观无量寿佛经》,佛跟韦提希夫人说的净业三福。韦提希夫人见到极乐世界,这是释迦牟尼佛用他的神力把极乐世界变现在她的面前,让她亲眼看到。她看得欢喜,向释迦牟尼佛请教怎样才能往生?世尊教她先修净业三福,这是基础教育。
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看这一条四句话,里面讲的就是儒释道的三个根,我们从根本修。孝养父母是孝道,奉事师长是师道,孝亲尊师,你看摆在第一句,《弟子规》里面就是讲孝亲尊师;慈心不杀,这是因果,不杀生、不食众生肉比什么都重要,《太上感应篇》给你讲因果报应;末后一句,修十善业,这是佛门的基础。我们今天十善业做不到,是因为没有《弟子规》跟《感应篇》的底子。想到从前,过去这一百年前,无论出家、在家他都能做到,为什么?因为他们从小就有《弟子规》跟《感应篇》的基础,所以十善业他就不难。你今天在佛法里面想成就,你不从第一福认真去学习,你这一辈子就空过,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就,这肯定的。
有这个基础,才能向上提升到第二福,第二福讲三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们想想看,前面这一条是世间法,第二条才是佛法,你才受持三皈。在从前受三皈的条件是第一条修好了,第一福修好了,才有资格去受三皈、去受五戒,才有;现在是什么?第一条没有就受三皈五戒,所以三皈五戒是假的,做不到。第二是小乘,由小乘再进入大乘。第三福是大乘,「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佛说得好,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个话说得重。三世是什么?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修行人成佛,都是以这个为基础,你说这个多重要!念佛求往生也不例外,特别是在往生经里面讲的。我们把这段教训疏忽,所以虽然学佛学了一辈子,念了一辈子佛,到最后还不能往生,什么原因?没有按部就班的学习,错在这里。希望各地净宗学会的同学要特别注意,要认真去理解这段经文,依教奉行,自行化他,你才能成就功德。
你要想学密,到什么地方学?到极乐世界再去学;没有往生到极乐世界之前,我可以肯定你学的密是假的,你得不到密的殊胜功德利益,你决定得不到。你到了极乐世界,做了阿弥陀佛的学生,时节因缘成熟了,阿弥陀佛是真正的第一等上师,他会传给你密法。现在不要著急,现在是欲速则不达,怕的是造一身罪业,把这一生往生的机会耽误,那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出不了六道轮回,三途的机会很多,连三善道的机会都很渺茫,你自己不可以不知道。这是我们讲到修行,广修万行最重要是称理成德,在净宗里面讲好讲,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自己的功夫,就是净业的功夫,心不颠倒是决定往生。心不颠倒是什么?你临走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来接引,你会告诉大家佛来了,我现在跟他去了。那真的往生,往生不糊涂,往生是清清楚楚。下面是修行所成就的殊胜利益,也就是成德。德是什么?
【普周法界。而证菩提。】
证菩提就是成道,就是成佛了,信解行证普周法界。下面给我们讲华严三昧:
【华有结实之用。行有感果之能。今则托事表彰。所以举华为喻。】
所以『华』是比喻,《大方广佛华严经》,华是比喻。华是什么?华是开花,开花之后它结果,所以它有结果之用,『实』就是果实。在佛法里面,把行比作花,你真修行,你真干,所以你修行就有感果之能。信解行证,如果有信解,没有行证,我们现在叫做佛学;有行证,叫做学佛。学佛跟佛学不一样,学佛是把佛经的这些理论当作世间一种学术来研究,他没有去依教奉行;也就是,依教奉行要知道从哪里做起,从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从这里做起。所以慈心不杀一定要素食,为什么?你吃众生肉,你还是没有离开杀。杀生的人为什么要杀生?因为你要吃肉,所以他杀生。现在屠宰场都是电器化的,大概六、七十年前,也就是在抗战之前,我们中国很落后。而且一般人民生活很清苦,肉不是普通时候能够吃到的,只有逢年过节;农民家里养几只猪,他才来卖钱过年。那个杀猪的,杀猪他也晓得是有罪过,也知道因果报应,他怎么敢杀?他杀的时候跟猪讲,把责任推到吃肉的人身上,提著猪的耳朵告诉它:猪啊!猪啊!你不要怪我,你是人间一道菜,他不吃,我不会宰你,你向吃的去讨债。你看,责任推得干干净净,你向吃的去讨债。杀猪的他也怕因果报应,把责任推脱掉。所以吃肉与杀生是有连带关系,这个道理要懂,真的,我们不吃了,他就不卖了,他就不会杀生了。我不吃肉,至少我跟这些杀生的人没有责任,他向吃肉的去讨债,我们不吃肉,他就不跟我讨债了。
所以希望我们学佛的人真正能够吃长素,对身体健康肯定有好处。我二十六岁遇到佛法,那时候感觉得太迟了,如果早十年多好。我学佛半年,我明白这个道理了,所以我就完全采取素食,素食吃到现在吃了五十七年,身体健康。这次我在北京陪同马来西亚的宗教访问团,访问中国、访问新疆,我陪他们一道去。在北京有老中医给我把脉检查,告诉我什么病都没有。他说我今年的身体(他去年也给我看过,每年到北京他一定要给我检查一次),比去年、比前年还好。为什么?素食,这是真正的因素,心清净,放下!我自己也知道,一年比一年放得多,对於这些名闻利养的事情绝不放在心上。谁要,哪个拿去都好,我都生欢喜心,这自在!如果有计较,你心里面就有难受,心里难过就是疾病的原因。所以中国古人有一句谚语说,「忧能使人老」,人有忧虑,他就会老化;没有忧虑,他老化速度就很慢。所以不要给自己找麻烦,不要跟自己过不去,常常想著《般若经》上讲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不可得,你要想得到,你不就自寻苦恼吗?你不是自找麻烦吗?所以花好,果就好;行好,你报就好,果报就好,这一定的道理。
我们今天的花,修的是什么花?念佛的花,《弥陀经》上给我们讲的四色莲花。我们要常常想到这个,常常要想极乐世界,常常念阿弥陀佛,把世间一切法统统要放下。父母、家亲眷属很难放下,可是自己要清楚,这些都是缘聚,决定有缘散。缘不是永恒的,缘聚缘散!有这份情,如何照顾他们?如何帮助他们?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有能力了,你在这个世间那真的是无能为力。你真的要爱父母、爱家亲眷属,要想报答他们、照顾他们,除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第二个好办法。我们从净土经里面了解,只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有能力照顾他们;他们在六道、在十法界,无论在哪里,你看得很清楚,他们的声音,你听得也很清楚,你有智慧,你有能力。缘到了,什么缘到了?他能相信了,相信念佛法门,这缘到了;缘到了你一定会接引他到极乐世界。他不相信,这缘不成熟,佛也帮不上忙;缘成熟的时候,你就能帮助他。不但帮助我们这一生的父母、家亲眷属,过去世中生生世世家亲眷属,你到极乐世界就全都知道了。换句话说,就全都帮上忙了,这才是真正聪明人。这是「华」的意思,下面再看「严」,严是庄严。
【行成果满。契理称真。性相两亡。能所俱绝。显焕炳著。故名严也。】
这几句话是解释严的意思,什么是庄严?世间这些庄严是假的,用金银珠宝来庄严,这不是真的庄严;真的庄严是你的修行成就了,证得圆满的果报,那是什么?成佛,圆满的果报是佛。『契理称真』,真就是真性,用禅宗的话来说是明心见性,这叫『行成果满』,为什么?见性成佛。这个佛在《华严经》上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初住菩萨是真佛,可不是假佛。他上面还有那么多阶级,清凉大师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初住菩萨所断的,也就是他所放下的,妄想分别执著全都放下了。四十一位法身菩萨跟最后、最上面的究竟圆满的佛果,也是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有什么两样?一样的。所以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给我们讲,《金刚经》里面讲的诸佛,我们通常讲诸佛是很多佛,江居士不是这个讲法,江居士讲诸佛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再包括妙觉果位,就是四十二个位次,这叫诸,这四十二个位次统统是佛。佛为什么还分这么多等级?因为他无始无明习气没有断尽,是带著无明习气多少所说的位次。所以这位次是真的还是假的?不能说真的,也不能说是假的,不可以执著,也不可以分别。圆教初住菩萨在六道、在十法界里面示现,众生有感,他就有应,跟《普门品》里面讲的三十二应没有两样。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应以菩萨身得度,他就现菩萨身。他到底现什么身?现什么身不是他的意思,他没有意思,因为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他哪有意思!「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希望见到什么,他就现什么。众生想阿弥陀佛,他就现阿弥陀佛;众生想地藏菩萨,他就现地藏菩萨。所以现身、现什么相是众生想的,众生想什么他就能现什么。三十二应是三十二类,每一类里头都无量无边,这我们要晓得。所以那是真的成佛,不是假成佛,这才叫称真。
这个境界里面,底下两句是讲境界,『性相两亡,能所俱绝』,这两句是讲放下了。佛在教学里面,跟我们讲整个宇宙森罗万象,他用六个字把它包括尽了。六个字里第一个是性,第二个是相。性是能现能变,相是所现所变。相包括精神现象跟物质现象,总的来说,现在的名词叫自然现象,都包括了。除讲性相之外,也讲理、讲事,又讲因与果,就用六个字统统包括了,性相、理事、因果把整个宇宙就综合归纳尽了,可以说一法都不漏。底下讲「能所俱绝」,这是什么?彻底放下了。我们还讲性、讲相,你说有没有分别?有没有执著?有!到这个境界,佛告诉你只有这些假的名词术语,没有事实,为什么?性不可得,相也不可得,理不可得,事也不可得,因果也不可得,妙绝了!什么时候有可得?你起心动念就有了,你分别就有了,那执著就更严重了。所以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统统断绝了,就是性相两亡,能所俱绝。这时候诸法实相你全看到了,宇宙之间万事万物的真相你看到了。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确实就像《般若心经》里面所描绘的,首先你看到的真相是五蕴皆空。五蕴是讲什么?我们现在讲的精神的现象、物质的现象。五蕴里面第一个是色,色是物质现象,物质不是真的;后面,受想行识是精神现象,我们今天讲心理的现象,这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物质跟精神都不可得。后面继续给我们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讲得多清楚!空是什么?空是性;五蕴是什么?五蕴是相。性相是一,不是二;能所是一,也不是二,根本不能分的。这就是什么?一心!二是什么?二就有念了。一心无二念的境界出现了,这就是佛的境界,就是契理称真,这个境界现前了。『显焕炳著』这四个字,显是明显,焕是焕然,炳也是形容词,著是显著。也就是说,这一切法的真实相,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丝毫迷惑都没有,这叫真正的庄严。通常我们讲这个严字讲不到这么深,讲不到这么圆,深极、圆极了,这都是我们现在一般说的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下面这教给我们:
【良以非真流之行无以契真。】
这句话重要,我们的行要真行!『流』在此地是讲我们要跟佛、跟菩萨同流,不可以跟凡夫;连声闻、缘觉我们都不跟他同流,我们要跟佛菩萨。声闻、缘觉是小乘,佛菩萨是大乘,大乘才『契真』,小乘还不行。小乘在方便有余土,凡夫在凡圣同居土,在六道轮回,这都不是真的;菩萨才能到实报庄严土,超越十法界,这是真的。所以这是教我们今天得用真心。这事情释迦牟尼佛在楞严会上讲得清楚、讲明白,《楞严经》教我们用什么修行?用真的,不要用假的。真的是什么?真的是性,真性,用真性修行你才能成真佛;假的是什么?假的是八识,八识是妄心,用八识修行,你永远不能证得真如。真假在哪里?真假就在我们身上。譬如眼见色,你现在是用假的,假的是什么?眼识;真的是什么?真的是见性。我们现在眼见色是真假同时用,同时用怎么?你把真的忘掉了,你只注意在假的,假的当家了,真的不起作用,所以你就造业,那你要受果报。
见性跟眼识如何区别?见性有了别(了是明了),它没有分别,它照见,像镜子一样,照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它没有分别执著。不但分别执著没有,起心动念也没有,睁开眼睛,就好像把镜子打开一样,它就照见了。所以第一念,我们六根起作用叫第一念,这一念时间太短,短到什么程度?我们从弥勒菩萨的话,这才真正晓得,我们讲几分之几秒,照弥勒菩萨的讲法,这一念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这叫一念。你看时间多短,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换句话说,一秒钟已经有一千二百八十兆念,念头生灭已经这么多念了。这叫第一念,所以第一念是见性见。第二念就不行了,第二念就是眼识见,为什么?你起了分别。你看到这些人,第一念看到的时候是见性见,是跟佛菩萨没有两样;第二念的时候,这是张三,这是李四,张三李四就分别了,他哪里叫张三?他哪里叫李四?他没有名。「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名是人给他安上去的。所以一有名也是分别,马上就起执著,这是张三,他不是李四;那是李四,他不是张三,他就执著了。佛法讲的第一念跟第二念,你看那时间多短,现在科学、现代心理学没有说得这么微细。科学家确实也很了不起,居然发现物质不是真的,物质是无中生有,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没有佛经讲得这么透彻。你看弥勒菩萨讲得多好,「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质,念念都有物质现象发生;「形皆有识」,每个物质里面统统都有精神现象在其中,就是有受想行识。见闻觉知是性,受想行识是识、是妄心;见闻觉知是真心,受想行识是妄心。所以佛菩萨有真心,没有妄心,没有受想行识,有见闻觉知。这是佛法之妙!
所以我们修行,《楞严经》上教我们什么?我们见色用见性见,不要用眼识;耳听音声用闻性闻。观世音菩萨修行就是用闻性,所谓「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观音菩萨说他怎么修行证果的,他是用闻性,就是交光大师在注解里面教我们的,《楞严经》教给我们「舍识用根」。识是什么?识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把这个东西放下,完全用根;根是什么?见闻觉知,见闻觉知是本有的。妄想分别执著是假的,是从一念里面产生的,那个念是有生有灭的,所以它不是真的,而且它生灭得很快。所以我们今天感官当中这些幻相,是一种虚幻不实的相似相续相,没有一样是真的,你在这里面起分别执著是绝大错误。修行人不能够证果,功夫不能得力,就是对於事实真相不了解,真了解他就成佛了。我们现在能了解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的,不是我们真的证得的,是佛证得告诉我们,我们现在听到这些信息。听到信息之后,我们要进一步把它证实,变成自己的境界,那就成佛了,这是佛对我们的期望。佛不牵人鼻子走,你听我的,我怎么讲你就怎么信,佛不是这么说的;佛讲你明白了,你去行、去证,你真干,真的是把识舍掉用根,用六根的根性,不要用六根的识,不要用六识。这事情确实唯有上上根他才能做到,一般人做不到。
所以《楞严经》传到中国,早年最著名的注解是宋朝长水法师,完全用天台大师的三止三观来解释《楞严经》。天台大师的三止三观还是用的识,不是用根中之性,不是的。交光是明朝末年的人,跟莲池大师同时代,他发现自古以来注解的《楞严经》有问题,没有把《楞严经》真正的精神掌握到。交光是个念佛人,念得不错,寿命到了阿弥陀佛来接引他。他见到阿弥陀佛就跟阿弥陀佛说,他在《楞严经》上发现这事情,古来这些大德没有能讲清楚,不是佛的本意。他向阿弥陀佛告假,我能不能再请几年假,把《楞严经》重新做个注解,做完之后再往生,佛再来接引他?阿弥陀佛就准了,所以他病就好了,好了之后他就写这本书。你看往生,寿命到了还可以向阿弥陀佛请假。这事情是好事,也非常有必要。所以《楞严经》就有新疏跟旧疏,交光以前的统统是旧的,交光大师以后是新的。
虽然是说得很好,可是很不容易做到,真的要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提醒自己是怎么个修法?不要执著、不要分别,要提醒自己。习气很深很重,譬如看到钱,动不动心?还有动心,怎么还是老样子?时时刻刻提醒。一定要训练什么?训练完全不动心。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都能做到不动心。这个不动心是不动执著的心,再提升,不动分别的心;再向上提升,真的不起心、不动念了。那是什么境界?就是此地讲的性相两亡,能所俱绝,就入这境界了。这境界里面,不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真没有了,可是身还在,身还跟这世间人在一起,这叫什么?这叫有余依涅盘,他真正证得这个境界,那是大涅盘,不生不灭了,可是身体还在。这身体留在这里有用处,不再有自己了,用这个工具去帮助有缘人。所以这个身在世间,住世间长短不是自己的事情,是众生的缘分,众生有缘,多住几年;众生没有缘,少住几年,他随时都可以走。这是佛门讲的了生死,他生死真的了了,生死自在,没有生死,真没有生死;确实是我们一生能够做得到的,不是做不到的,所以要真干。
真干里头,最重要是用真心。真心我们把它降低,不能讲纯真,纯真做不到,还带一点妄,那就是学不执著,不再执著了。真正做到不执著了,一定要提升一步,我不分别了,你的心愈来愈清净。只要能把执著放下一半,你的身心就得大自在。这一半就是什么?真不执著,但是有执著的习气。执著习气是不好放,没有关系,执著习气时时刻刻能帮助你提醒观照功夫。古大德有一句话,学会了很有受用,无论什么事到面前,随它去吧!这个好。他做得好,很好;做得不好,也很好,随它去吧!各人因果各人承当。能教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能教的是什么?他能接受,他能听,提醒他,教他断恶修善;不能听的、不能接受的,笑一笑,随它去吧!不要批评。这是把执著放下,古人做出个样子来给我们看。所以要不是真流之行,你就没有法子证得真实,就是诸法实相。
【何有饰真之行不从真起。】
『何有』是哪有。『饰真之行』,这句话说什么?这是讲诸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无论是应身还是化身,都是从真而起的,这是一个说法;另外一个说法是广义的,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包括我们现前这个境界,真上面带了妄,饰就是妄,你有加上装饰,哪一样不是从真性里面变现的?所以心现识变。
【此则真该妄末。行无不修。妄彻真源。相无不寂。故曰法界圆明自在用也。】
所以你真正了解事实真相,你自然放下了。为什么放不下?不知道真相,把虚妄当作真实,在这里面起贪瞋痴慢的烦恼,起分别执著,是这么回事。所以这一篇文他所讲的,就是从前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有没有快速捷径的方法让我契入境界?他给我讲有,看得破,放得下。你看前面所讲的是看破,是叫你了解;到后面五止、六观是放下,还得先看破再放下。可是你要不放下,你决定看不破。所以看破放下是相辅相成的,你不能执著一面;一面,说实话,都不能成就。所以我们知道了,至少对於在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就有一个新的观念了,有执著,不像从前那么严重;有分别,也淡薄了一些。所以我们先从淡化,慢慢的再真的放下。这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确实是不容易。不容易的原因就是我们在六道里时间太长,生生世世无量劫来染得非常严重的习气。这习气你只要冷静细心观察,都出现了。过去生中,如果他是一个做过大官、大将的,现在这一生中,虽然他很贫贱,他有那个习气;不知不觉的时候,他那种傲慢、高人一等的习气就出现。他凭什么?你问他自己,我没有,我很谦虚、很卑下。那是自自然然过去生中带来的习气,一看就知道。不学佛的人他执著重,学佛的人不执著了,就不跟他计较了,知道什么?知道他有这种表现,他是无意的。无意是习气现行。我们自己没有神通,没有宿命通,不知道自己过去生中;但是学佛学得多了,看看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也有一些习气毛病现前,那是过去生中带来的。从这个理就想到事,现在有这事相,就晓得以前大致上的一个状况。
『真该妄末』,真跟妄是分不开的,所以『行无不修』。真妄是一不是二,性相是一也不是二,能现能变、所现所变还是一不是二,这样你的心量逐渐就拓开了。修行在哪里?在起心动念之处。『妄彻真源』,妄是讲妄想,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不能离真,离真哪来的妄?真是形,妄是影子。所以真是清净寂灭的,相哪有不清净寂灭?相也是清净寂灭的。这个受用就得大自在了,所以说『法界圆明自在用』,这是正报的受用。由此可知,明白人他的受用正常,就是正受;糊涂人、迷惑颠倒的人,他有作用,不正常。不正常的用,佛说苦乐忧喜舍这五种受不正常;正常呢?正常是在生活、工作、待人接物他没有苦乐忧喜舍,那是什么?中国人讲一句话,「心平气和」,无论什么境界里,他心是平的,他气是和顺的,那个乐!凡夫呢?凡夫身有苦乐、心有忧喜,不正常。正常的那是法界圆明自在用,不正常的时候,这作用就见不到了。我们今天把这种事情搞明白了,希望能把苦乐忧喜舍降温,不要太认真,学古人这句话很好,随它去吧!这就好,逐渐跟圆明自在接近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贤首国师在这篇文章里面一共有六段,第一是显体,第二是起用,有二用,第三就是三遍,第四讲四德,第五五止,六观。我们从这六段来看,我就想起早年章嘉大师教我的看破放下。首先前面的四段告诉我们本源,宇宙的本源、万法的本源,本源就是根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我们自己的本源,我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我?第二段就是讲这个。第一段是体,是所有一切万事万法的根源。宇宙森罗万象,这包括我们自己,从哪里来的?是从体里面变现出来的。体从哪里来的?体没有生灭,所以贤首国师说得很好,他说这是「非生因之所生,唯了因之所了」。你能够认识清楚,它是本来就有的,它是不生不灭的,也没有任何形相,能现形相,起用它就现相了。现相,这两大类,一类是依报,第二段讲正报。「法界圆明自在用」,这是讲正报,正报就是讲我,我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我?这就说到华严三昧。
还是要把我找出来,大师在此地教导我们,找就是觉悟,然后才真正能够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这就叫成佛。用什么方法?就是我们普通讲的修行,大师在此地教我们「广修万行」。如果只有这四个字还不行,那这广修万行变成什么?变成修福。所以后面这四个字要紧,「称理成德」,理是什么?理是性体,广修万行要与自性相应,这才能成德;德是什么?德是三德,般若、法身、解脱,才能成三德。般若、法身、解脱是自性的三德,我们现在迷了、失去了,这三德不见了。其实三德还在,确实没有失掉,法身变成依正庄严,般若变成烦恼,解脱变成系缚,我们一般讲自由失掉,解脱是自由自在,我们现在没有法子,自由自在失掉了。所以不是它真的没有了,它变质了。要怎样恢复?恢复必须要修行,你看「广修万行」,你取当中这个字,广修的修字,万行的行字,这修行。修是修正,你就晓得我们的行为有错误,错在哪里?错在违背了理;违背理,我们的行就是过失,悖理成过,我们讲造罪业。要是顺著性德,顺著性就叫德,违背性就叫罪业。
你看《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为什么?违背了自性,这就是罪。罪的根源,自性是空寂的,寂就是静,空就是不可得,《般若经》上讲的,「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我们今天起心动念一切作为以为有,以为什么都是真的,它真的有,真的存在,我要获得,我要拥有,这就是罪。所以这些话跟初学的人讲很困难,为什么我拥有一切是罪?这个话讲不通,我应该拥有的,我很如法拥有的,我没有犯过失。我们举个例子你就晓得,还是用佛经里面的梦幻泡影,我们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梦中境界也误会了,梦确实跟《般若经》上讲的一样,梦境虽然现前,但是梦境确实是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在梦境当中样样要跟人争,样样都想占有,都不肯放下,到最后吓得一身冷汗,醒过来了,你说你梦中干的是对的还是错的?错了!以前我们老师教学的时候跟我们说了一个比喻,他说你看菩萨,释迦牟尼佛修菩萨行的时候,曾经以身喂虎;老虎饿得很可怜,菩萨看到跳下去让老虎吃,行菩萨道,这是普通人做不到的。李老师讲,如果我们在作梦梦到一头老虎,老虎要吃我们,我们能不能很慷慨就给它吃?我说梦是假的,也能行菩萨道。为什么不肯?你把梦当真;菩萨为什么能做得到?菩萨晓得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所以菩萨舍身喂虎,就像在梦中觉悟了那是梦境。我们不知道这个境界是假的,所以样样都当真,样样都分别,样样都执著,样样都计较,错了。
真正觉悟的人怎么样?觉悟的人不再计较,不再执著,有跟没有是一样。什么都没有,明天日子怎么过?哪有明天?没有明天!那你就打妄想,想得太多了。那是真正觉悟的人。明天有没有?到时候自然就有了,为什么?法尔如是,它本来就是这样的,用不著操一点心。你说好,我什么都放下,到明天没有了,有人送东西来吃吗?明天还是没有,人还是会饿死,这佛不是讲得不灵了吗?不是不灵,你还是没有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放下就不灵,放下就灵了,为什么?放下,性德现前了。性德里面有智慧、有德能、有相好,相好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福报,圆满的福报;你有分别执著,这福报就不现、就变质,道理在此地。我们学佛学这么多年,这个道理懂了,懂了怎么样?懂了还是放不下,所以性德不能现前,性德不起作用。这才要修行,把我们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错误的言论、错误的行为,一样一样都把它修正过来。标准是什么?标准是性德,要与性德相应。我们现在在迷,在迷就要从迷位讲起,现在我们首先要修正的是什么?首先要修正的,在《华严经》上说的是执著,为什么?因为你有执著,就有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从这里发生的;执著要是没有了,六道就没有。六道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是像作梦一样的。永嘉大师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就是六道,「觉后空空无大千」。你只要一觉悟,六道就没有,好像从梦中醒过来一样。
先放下执著,执著从哪里放起?佛教菩萨,先把你贪的念头放下、吝啬的行为放下。悭贪这是执著,我们今天讲自私自利,你把这个东西放下。怎么放?佛教你修布施,布施的目的、目标就是把悭贪放下。悭贪这个念头没有了,对於财色名食睡都没有贪心了,自己所有的,别人需要都能够供养、都能够施舍,没有一丝毫吝啬的念头,布施波罗蜜圆满了。这是三毒烦恼里第一个断掉了,贪没有了。再来就是瞋恚,你要把瞋恨、嫉妒这些东西放下,这是严重的烦恼。用什么方法?用忍辱、用持戒。用忍辱的方法把瞋恚放下,用智慧、用觉悟把愚痴放下,用谦卑把傲慢放下,有很多方法。我们这几年的提倡,诸位学《弟子规》、学《感应篇》、学《十善业》。《弟子规》里头,这是做人普通一般的礼节、基本的德行,那是人的样子。很多我们看到,做不到;做不到是什么?做不到就是恶习气,恶业、恶习气。依照这标准来修。
修行的路子可长了,不是简单的。但是佛法这桩事情,祖师大德说得很好,总在遇缘不同,这句话说得好。如果你遇到的缘非常好、非常殊胜,那你就很可能在这一生把问题解决,一生成佛了,就是回归到自性,缘胜;如果没有这个殊胜的因缘?那就修行的时间很长,这一生不能成就,还得来生。来生不见得就是来世,来世如果没有得人身,得人身如果没有遇到佛法,遇到佛法没有遇到真正的善知识,这都成问题。所以世尊在经上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道理在此地。最殊胜的缘分,那就是得人身、遇佛法,在佛法当中遇到净土,净土里面遇到善知识,那肯定一生就成就了。这机会是无比的稀有,真正的难逢,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这一生想想,那就很幸运,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我们遇到了。而且我们这个方法太殊胜、太奇特,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找不到的。我们这个称理成德,理是什么?德是什么?我们学净宗的要知道,理就是一心,前面这段我们念过,「经云,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言一法者,所谓一心也」,这说得清楚明白,理就是一心。德是什么?德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是德。这里讲到真念佛,真念佛的人少。一心就是自性,一心就是佛性,一心就是真如,一心就是自己的本性,这是理。一心能生万法,包括自己的身心全都在里头。《弥陀经》上教我们念佛要念到什么标准?一心不乱,你看与理相应。阿弥陀佛的名号叫万德洪名,万不是数字,万代表大圆满。释迦牟尼佛在《弥陀经》上给我们解释阿弥陀佛这个名号,他说出两个意思,一个是无量光,一个是无量寿。光是光明、是智慧,寿是寿量、是福报,圆圆满满。只要念这六个字就行了,不要再找别的麻烦了。
特别是在现在末法这个时代,灾难很多,修任何一个法门都不容易成就。我是老师教我的,实在讲,我学佛第一个遇到的老师是密宗的大德,章嘉大师,是一个真善知识,为什么?他没有教我学密。我也很好奇,很多人跟他,他都给他做灌顶,只有我没有做这个形式。他给我做皈依,没有给我做灌顶,他叫我去读释迦牟尼佛传记,从这里入门。你要学佛,先认识释迦牟尼佛,这个人你认识清楚了,你跟他学习,你不会走歧途,不会走上岔路。这叫真善知识,他不欺骗你。密法是什么?我从他那里知道的,密是深密,太深了,不是一般初学能够理解、能够学习的,不具足条件不能学。老师把这事情讲清楚、讲明白。我初学的时候,他只教我念一个咒,这个咒是密宗里最普遍的六字大明咒,观世音菩萨传的,「唵嘛呢叭咪吽」。我在年轻的时候,什么东西都要搞明白才行,搞不明白,我很不容易接受。唵嘛呢叭咪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念?老师告诉我,这一句是梵语音译的,梵文音译的。他传给我的是用西藏文,唵是身体,嘛呢是莲花(这都我们在经上看到的,有,嘛呢是莲花),叭咪是保持,吽是意。这是梵文的文法,身莲花保持意;我们中国的文法就不是这样说法,中国人一定是保持身心(意就是心)像莲花一样,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就懂了,念这个咒的意思是时刻提醒自己身心要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换句话说,永远保持身心清净,这个意思太好了。搞清楚之后,我才学,我才念,这就不是迷信。我们念这个是不是得佛的加持、得观音菩萨加持?是的,身心清净,这是观世音菩萨教我们的,我们得到身心清净,那就是佛祖加持的,一点迷信都没有。我们才真正了解,密宗里许多的咒语都是最好的格言,句子很短,内容太丰富,便於受持。所以念咒,口念咒,心里观想,手结印,叫三密相应。
这些形式无非是帮助你修行称理成德,可是你要没有显教的基础,密你得不到。老师告诉我,显教好比你在学校念书,小学、中学、大学,这是显教,密是研究所。那你就知道,你没有大学毕业,你就不能进研究所。大学毕业是什么?就是显教里面讲的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教下讲大开圆解,禅宗讲大彻大悟,念佛法门里面讲理一心不乱,到这个境界,有资格学密了;不到这个境界,这个东西碰都不能碰,为什么?我们在这些年当中学习经教,讲经教学我也常讲,佛法无量法门,真的是无量法门。佛陀把无量法门归纳为八万四千法门,这有数量;八万四千法门再归纳,愈归纳就愈简单,在中国佛教是大小乘十个宗派;其实到最后真正开悟,明心见性,见性那个时候只有三门。所以无量无边的法门到最后就变成三门,这三门就是觉正净。你看学佛初进门就是领导你皈依三宝,三宝就是三个门,佛是觉门,法是正门,僧是净门,到最后就是三个门进。
禅宗、性宗他们走的是觉门,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教下走的是正门,正知正见,大开圆解,正门;末后一个是净门,就是修清净心、一心不乱,修这个法门。在中国十个宗里面,从净门入的两个宗,净土宗是修净门,修清净心,另外一个是密宗,密宗也是修清净心,密宗比净土宗殊胜太多!净土宗的净是远离不净,成就清净,这个功夫浅;密宗是不要离这些染污,在染污里面修清净,这个太高了。譬如贪财,财是染污,净土宗怎么样?净土宗叫你把钱统统舍掉,全部放下,心得清净了;密宗怎么样?密宗无量珍宝在面前,他心里丝毫不染著,你说哪个难?净宗不贪色,远离女色;密宗是亲近女色,在女色里断色欲。断掉了,他成佛;断不掉,堕阿鼻地狱。所以老师告诉我,净宗这路好走,密宗难走。密宗不是成佛就是堕阿鼻地狱,没有当中的,只有这两头,那一头上不去,你就堕下面去了。不像净土宗,净土宗好像爬楼层一层一层往上去,往上提升;密宗上去就是一步跳上去,跳不上去就摔死了。
所以要什么时候才能学密?法身菩萨,也就是说,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掉了,在禅宗里面讲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在净土宗里面讲是理一心不乱。也就是说,他超越了十法界,不是超越六道;超越六道是阿罗汉,不够资格。我们在一般讲起来,别教里面讲,什么时候可以学密?还不是正式的,等於说可以做旁听生?别教初地菩萨可以做旁听生;正科生?正科生要圆教的初地菩萨。《华严》是圆教,《华严》十住、十行、十回向可以学密,是密的旁听生,不是正科生;什么时候正科生?登地以上,初地以上,这是密宗里的正科生。所以老师告诉我,不学密不能成佛,就是你不上博士班,你拿不到博士学位。但什么时候?最后的阶段,不是现在,现在你就搞,这叫胡闹,你幼稚园还没有进去,你就想博士班去拿博士学位,哪有这种道理!像这些话,真善知识他才跟我们讲。我也遇到过密宗大德,从来没有像章嘉大师这样对我讲话,他真教我。这些讲得清楚、讲明白,我们心安理得、不怀疑,对於密教会生起尊重的心、敬仰的心,自己不敢碰,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把基础奠好。
像现在这几年来,我们真的也走了一生,学佛学了五十七年,讲经教学五十年,走过全世界许多国家地区,回头冷静想一想,在家同学连十善业都做不到,出家同学沙弥律仪做不到。这种情形就是天台大师所说的「名字位中」,有名无实。在家你纵然是受了三皈,受了五戒、菩萨戒,你没有做到,你连十善业都做不到,有名无实;出家,沙弥律仪没有做到,也是有名无实。说得不好听的话,这是释迦的罪人,怎么对得起释迦牟尼佛?自己认为我是佛的学生,佛不承认,所以才有很多冤亲债主来找你,为什么?他瞧不起你,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你要是真的佛弟子,你的冤亲债主对你尊敬,你有护法神守护,他怎么会贴近你?
护法神守护,我们从悟达国师的故事就了解。悟达国师十世高僧,这学得不错,学得很好,死了之后来生又到世间来了,又得人身,得人身又出家,修行功夫比前一世更好,一世比一世好,十世是连接起来的。这很难得,缘殊胜!第十世做到皇帝的老师,国师,这身分地位高了。皇上是他的门徒,是他的弟子,供养一个沉香宝座,他看了很欢喜、很得意,感觉到很荣耀。好,这个念头起来了,这叫什么?这叫烦恼,清净心失掉了,护法神走了。我们才晓得,生生世世持戒修行,有护法神保护,他的冤亲债主不能贴身。护法神走了之后,冤亲债主找来了,膝盖上长了个人面疮,什么医生都医治不好。那皇上的老师,国家最好的医生来看,束手无策,几乎要到送命。他豁然想到以前他做小和尚的时候,没有发达,也很清苦,看到一个乞丐。这乞丐还是有残废的,身上非常脏,腿上长的疮有脓、有血,他看了很难过。这小和尚很慈悲,去安抚他,把他疮里面的脓血用口把它吸出来。这乞丐就告诉他,他很感激,很难得,他说你将来要有困难的时候,你到四川某个地方去找我。他就想到这回事情,现在遇到这个疮了,到四川去找,依照他讲的那个方向、处所,他真找到了。找到之后才晓得他是阿罗汉,阿罗汉示现的,看他真有这个心,所以来帮他忙。阿罗汉用慈悲三昧水来给他洗这个疮,一洗这个疮说话了。过去生中,那是十世之前,他们两个是同事,他把他害死了。他的怨恨一直,他就讲了,十世都在他身边找机会,护法神保护,找不到。很不容易在这一世当中,皇上送你沉香宝座,你一念傲慢心生起来之后,护法神走了,他找上门来。迦诺迦尊者来给他调解,他接受、离开了。我们在这个故事上看到,一个怨恨,追到你十世都不肯放你。如果不是阿罗汉,他当然有先知,知道他有这个灾难,他也真正有慈悲心的表现。我们看到一些学佛的人遇到障难很多,为什么?都不是真心;如果真心,肯定有护法神,怎么会找到你身上来?《慈悲三昧水忏》在佛门里也很流行,是一种忏悔法,这个缘起你要知道。
所以从根本修就比什么都重要,不能躐等。末法时期真正有把握,决定成就的,就是净土。我跟章嘉大师三年,是他老人家给我奠定学佛的基础,这个我非常感激。基础,现在我跟诸位介绍,就更清楚、更明白了,从什么地方入门?从《弟子规》,《弟子规》学什么?学伦理道德、学孝亲尊师;然后从《太上感应篇》学因果教育,善因善果,恶因恶报;再从十善业学佛门的基础教育,《十善业道》。这个提倡不是我发明的,不是我有什么高见,我没有,这是佛在经典上教导我们,很多人疏忽了,我比较留意一点,所以得一点好处。在哪一部经?《观无量寿佛经》,佛跟韦提希夫人说的净业三福。韦提希夫人见到极乐世界,这是释迦牟尼佛用他的神力把极乐世界变现在她的面前,让她亲眼看到。她看得欢喜,向释迦牟尼佛请教怎样才能往生?世尊教她先修净业三福,这是基础教育。
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看这一条四句话,里面讲的就是儒释道的三个根,我们从根本修。孝养父母是孝道,奉事师长是师道,孝亲尊师,你看摆在第一句,《弟子规》里面就是讲孝亲尊师;慈心不杀,这是因果,不杀生、不食众生肉比什么都重要,《太上感应篇》给你讲因果报应;末后一句,修十善业,这是佛门的基础。我们今天十善业做不到,是因为没有《弟子规》跟《感应篇》的底子。想到从前,过去这一百年前,无论出家、在家他都能做到,为什么?因为他们从小就有《弟子规》跟《感应篇》的基础,所以十善业他就不难。你今天在佛法里面想成就,你不从第一福认真去学习,你这一辈子就空过,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就,这肯定的。
有这个基础,才能向上提升到第二福,第二福讲三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们想想看,前面这一条是世间法,第二条才是佛法,你才受持三皈。在从前受三皈的条件是第一条修好了,第一福修好了,才有资格去受三皈、去受五戒,才有;现在是什么?第一条没有就受三皈五戒,所以三皈五戒是假的,做不到。第二是小乘,由小乘再进入大乘。第三福是大乘,「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佛说得好,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个话说得重。三世是什么?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修行人成佛,都是以这个为基础,你说这个多重要!念佛求往生也不例外,特别是在往生经里面讲的。我们把这段教训疏忽,所以虽然学佛学了一辈子,念了一辈子佛,到最后还不能往生,什么原因?没有按部就班的学习,错在这里。希望各地净宗学会的同学要特别注意,要认真去理解这段经文,依教奉行,自行化他,你才能成就功德。
你要想学密,到什么地方学?到极乐世界再去学;没有往生到极乐世界之前,我可以肯定你学的密是假的,你得不到密的殊胜功德利益,你决定得不到。你到了极乐世界,做了阿弥陀佛的学生,时节因缘成熟了,阿弥陀佛是真正的第一等上师,他会传给你密法。现在不要著急,现在是欲速则不达,怕的是造一身罪业,把这一生往生的机会耽误,那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出不了六道轮回,三途的机会很多,连三善道的机会都很渺茫,你自己不可以不知道。这是我们讲到修行,广修万行最重要是称理成德,在净宗里面讲好讲,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自己的功夫,就是净业的功夫,心不颠倒是决定往生。心不颠倒是什么?你临走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来接引,你会告诉大家佛来了,我现在跟他去了。那真的往生,往生不糊涂,往生是清清楚楚。下面是修行所成就的殊胜利益,也就是成德。德是什么?
【普周法界。而证菩提。】
证菩提就是成道,就是成佛了,信解行证普周法界。下面给我们讲华严三昧:
【华有结实之用。行有感果之能。今则托事表彰。所以举华为喻。】
所以『华』是比喻,《大方广佛华严经》,华是比喻。华是什么?华是开花,开花之后它结果,所以它有结果之用,『实』就是果实。在佛法里面,把行比作花,你真修行,你真干,所以你修行就有感果之能。信解行证,如果有信解,没有行证,我们现在叫做佛学;有行证,叫做学佛。学佛跟佛学不一样,学佛是把佛经的这些理论当作世间一种学术来研究,他没有去依教奉行;也就是,依教奉行要知道从哪里做起,从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从这里做起。所以慈心不杀一定要素食,为什么?你吃众生肉,你还是没有离开杀。杀生的人为什么要杀生?因为你要吃肉,所以他杀生。现在屠宰场都是电器化的,大概六、七十年前,也就是在抗战之前,我们中国很落后。而且一般人民生活很清苦,肉不是普通时候能够吃到的,只有逢年过节;农民家里养几只猪,他才来卖钱过年。那个杀猪的,杀猪他也晓得是有罪过,也知道因果报应,他怎么敢杀?他杀的时候跟猪讲,把责任推到吃肉的人身上,提著猪的耳朵告诉它:猪啊!猪啊!你不要怪我,你是人间一道菜,他不吃,我不会宰你,你向吃的去讨债。你看,责任推得干干净净,你向吃的去讨债。杀猪的他也怕因果报应,把责任推脱掉。所以吃肉与杀生是有连带关系,这个道理要懂,真的,我们不吃了,他就不卖了,他就不会杀生了。我不吃肉,至少我跟这些杀生的人没有责任,他向吃肉的去讨债,我们不吃肉,他就不跟我讨债了。
所以希望我们学佛的人真正能够吃长素,对身体健康肯定有好处。我二十六岁遇到佛法,那时候感觉得太迟了,如果早十年多好。我学佛半年,我明白这个道理了,所以我就完全采取素食,素食吃到现在吃了五十七年,身体健康。这次我在北京陪同马来西亚的宗教访问团,访问中国、访问新疆,我陪他们一道去。在北京有老中医给我把脉检查,告诉我什么病都没有。他说我今年的身体(他去年也给我看过,每年到北京他一定要给我检查一次),比去年、比前年还好。为什么?素食,这是真正的因素,心清净,放下!我自己也知道,一年比一年放得多,对於这些名闻利养的事情绝不放在心上。谁要,哪个拿去都好,我都生欢喜心,这自在!如果有计较,你心里面就有难受,心里难过就是疾病的原因。所以中国古人有一句谚语说,「忧能使人老」,人有忧虑,他就会老化;没有忧虑,他老化速度就很慢。所以不要给自己找麻烦,不要跟自己过不去,常常想著《般若经》上讲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不可得,你要想得到,你不就自寻苦恼吗?你不是自找麻烦吗?所以花好,果就好;行好,你报就好,果报就好,这一定的道理。
我们今天的花,修的是什么花?念佛的花,《弥陀经》上给我们讲的四色莲花。我们要常常想到这个,常常要想极乐世界,常常念阿弥陀佛,把世间一切法统统要放下。父母、家亲眷属很难放下,可是自己要清楚,这些都是缘聚,决定有缘散。缘不是永恒的,缘聚缘散!有这份情,如何照顾他们?如何帮助他们?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有能力了,你在这个世间那真的是无能为力。你真的要爱父母、爱家亲眷属,要想报答他们、照顾他们,除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第二个好办法。我们从净土经里面了解,只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有能力照顾他们;他们在六道、在十法界,无论在哪里,你看得很清楚,他们的声音,你听得也很清楚,你有智慧,你有能力。缘到了,什么缘到了?他能相信了,相信念佛法门,这缘到了;缘到了你一定会接引他到极乐世界。他不相信,这缘不成熟,佛也帮不上忙;缘成熟的时候,你就能帮助他。不但帮助我们这一生的父母、家亲眷属,过去世中生生世世家亲眷属,你到极乐世界就全都知道了。换句话说,就全都帮上忙了,这才是真正聪明人。这是「华」的意思,下面再看「严」,严是庄严。
【行成果满。契理称真。性相两亡。能所俱绝。显焕炳著。故名严也。】
这几句话是解释严的意思,什么是庄严?世间这些庄严是假的,用金银珠宝来庄严,这不是真的庄严;真的庄严是你的修行成就了,证得圆满的果报,那是什么?成佛,圆满的果报是佛。『契理称真』,真就是真性,用禅宗的话来说是明心见性,这叫『行成果满』,为什么?见性成佛。这个佛在《华严经》上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初住菩萨是真佛,可不是假佛。他上面还有那么多阶级,清凉大师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初住菩萨所断的,也就是他所放下的,妄想分别执著全都放下了。四十一位法身菩萨跟最后、最上面的究竟圆满的佛果,也是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有什么两样?一样的。所以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给我们讲,《金刚经》里面讲的诸佛,我们通常讲诸佛是很多佛,江居士不是这个讲法,江居士讲诸佛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再包括妙觉果位,就是四十二个位次,这叫诸,这四十二个位次统统是佛。佛为什么还分这么多等级?因为他无始无明习气没有断尽,是带著无明习气多少所说的位次。所以这位次是真的还是假的?不能说真的,也不能说是假的,不可以执著,也不可以分别。圆教初住菩萨在六道、在十法界里面示现,众生有感,他就有应,跟《普门品》里面讲的三十二应没有两样。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应以菩萨身得度,他就现菩萨身。他到底现什么身?现什么身不是他的意思,他没有意思,因为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他哪有意思!「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希望见到什么,他就现什么。众生想阿弥陀佛,他就现阿弥陀佛;众生想地藏菩萨,他就现地藏菩萨。所以现身、现什么相是众生想的,众生想什么他就能现什么。三十二应是三十二类,每一类里头都无量无边,这我们要晓得。所以那是真的成佛,不是假成佛,这才叫称真。
这个境界里面,底下两句是讲境界,『性相两亡,能所俱绝』,这两句是讲放下了。佛在教学里面,跟我们讲整个宇宙森罗万象,他用六个字把它包括尽了。六个字里第一个是性,第二个是相。性是能现能变,相是所现所变。相包括精神现象跟物质现象,总的来说,现在的名词叫自然现象,都包括了。除讲性相之外,也讲理、讲事,又讲因与果,就用六个字统统包括了,性相、理事、因果把整个宇宙就综合归纳尽了,可以说一法都不漏。底下讲「能所俱绝」,这是什么?彻底放下了。我们还讲性、讲相,你说有没有分别?有没有执著?有!到这个境界,佛告诉你只有这些假的名词术语,没有事实,为什么?性不可得,相也不可得,理不可得,事也不可得,因果也不可得,妙绝了!什么时候有可得?你起心动念就有了,你分别就有了,那执著就更严重了。所以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统统断绝了,就是性相两亡,能所俱绝。这时候诸法实相你全看到了,宇宙之间万事万物的真相你看到了。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确实就像《般若心经》里面所描绘的,首先你看到的真相是五蕴皆空。五蕴是讲什么?我们现在讲的精神的现象、物质的现象。五蕴里面第一个是色,色是物质现象,物质不是真的;后面,受想行识是精神现象,我们今天讲心理的现象,这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物质跟精神都不可得。后面继续给我们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讲得多清楚!空是什么?空是性;五蕴是什么?五蕴是相。性相是一,不是二;能所是一,也不是二,根本不能分的。这就是什么?一心!二是什么?二就有念了。一心无二念的境界出现了,这就是佛的境界,就是契理称真,这个境界现前了。『显焕炳著』这四个字,显是明显,焕是焕然,炳也是形容词,著是显著。也就是说,这一切法的真实相,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丝毫迷惑都没有,这叫真正的庄严。通常我们讲这个严字讲不到这么深,讲不到这么圆,深极、圆极了,这都是我们现在一般说的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下面这教给我们:
【良以非真流之行无以契真。】
这句话重要,我们的行要真行!『流』在此地是讲我们要跟佛、跟菩萨同流,不可以跟凡夫;连声闻、缘觉我们都不跟他同流,我们要跟佛菩萨。声闻、缘觉是小乘,佛菩萨是大乘,大乘才『契真』,小乘还不行。小乘在方便有余土,凡夫在凡圣同居土,在六道轮回,这都不是真的;菩萨才能到实报庄严土,超越十法界,这是真的。所以这是教我们今天得用真心。这事情释迦牟尼佛在楞严会上讲得清楚、讲明白,《楞严经》教我们用什么修行?用真的,不要用假的。真的是什么?真的是性,真性,用真性修行你才能成真佛;假的是什么?假的是八识,八识是妄心,用八识修行,你永远不能证得真如。真假在哪里?真假就在我们身上。譬如眼见色,你现在是用假的,假的是什么?眼识;真的是什么?真的是见性。我们现在眼见色是真假同时用,同时用怎么?你把真的忘掉了,你只注意在假的,假的当家了,真的不起作用,所以你就造业,那你要受果报。
见性跟眼识如何区别?见性有了别(了是明了),它没有分别,它照见,像镜子一样,照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它没有分别执著。不但分别执著没有,起心动念也没有,睁开眼睛,就好像把镜子打开一样,它就照见了。所以第一念,我们六根起作用叫第一念,这一念时间太短,短到什么程度?我们从弥勒菩萨的话,这才真正晓得,我们讲几分之几秒,照弥勒菩萨的讲法,这一念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这叫一念。你看时间多短,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换句话说,一秒钟已经有一千二百八十兆念,念头生灭已经这么多念了。这叫第一念,所以第一念是见性见。第二念就不行了,第二念就是眼识见,为什么?你起了分别。你看到这些人,第一念看到的时候是见性见,是跟佛菩萨没有两样;第二念的时候,这是张三,这是李四,张三李四就分别了,他哪里叫张三?他哪里叫李四?他没有名。「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名是人给他安上去的。所以一有名也是分别,马上就起执著,这是张三,他不是李四;那是李四,他不是张三,他就执著了。佛法讲的第一念跟第二念,你看那时间多短,现在科学、现代心理学没有说得这么微细。科学家确实也很了不起,居然发现物质不是真的,物质是无中生有,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没有佛经讲得这么透彻。你看弥勒菩萨讲得多好,「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质,念念都有物质现象发生;「形皆有识」,每个物质里面统统都有精神现象在其中,就是有受想行识。见闻觉知是性,受想行识是识、是妄心;见闻觉知是真心,受想行识是妄心。所以佛菩萨有真心,没有妄心,没有受想行识,有见闻觉知。这是佛法之妙!
所以我们修行,《楞严经》上教我们什么?我们见色用见性见,不要用眼识;耳听音声用闻性闻。观世音菩萨修行就是用闻性,所谓「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观音菩萨说他怎么修行证果的,他是用闻性,就是交光大师在注解里面教我们的,《楞严经》教给我们「舍识用根」。识是什么?识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把这个东西放下,完全用根;根是什么?见闻觉知,见闻觉知是本有的。妄想分别执著是假的,是从一念里面产生的,那个念是有生有灭的,所以它不是真的,而且它生灭得很快。所以我们今天感官当中这些幻相,是一种虚幻不实的相似相续相,没有一样是真的,你在这里面起分别执著是绝大错误。修行人不能够证果,功夫不能得力,就是对於事实真相不了解,真了解他就成佛了。我们现在能了解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的,不是我们真的证得的,是佛证得告诉我们,我们现在听到这些信息。听到信息之后,我们要进一步把它证实,变成自己的境界,那就成佛了,这是佛对我们的期望。佛不牵人鼻子走,你听我的,我怎么讲你就怎么信,佛不是这么说的;佛讲你明白了,你去行、去证,你真干,真的是把识舍掉用根,用六根的根性,不要用六根的识,不要用六识。这事情确实唯有上上根他才能做到,一般人做不到。
所以《楞严经》传到中国,早年最著名的注解是宋朝长水法师,完全用天台大师的三止三观来解释《楞严经》。天台大师的三止三观还是用的识,不是用根中之性,不是的。交光是明朝末年的人,跟莲池大师同时代,他发现自古以来注解的《楞严经》有问题,没有把《楞严经》真正的精神掌握到。交光是个念佛人,念得不错,寿命到了阿弥陀佛来接引他。他见到阿弥陀佛就跟阿弥陀佛说,他在《楞严经》上发现这事情,古来这些大德没有能讲清楚,不是佛的本意。他向阿弥陀佛告假,我能不能再请几年假,把《楞严经》重新做个注解,做完之后再往生,佛再来接引他?阿弥陀佛就准了,所以他病就好了,好了之后他就写这本书。你看往生,寿命到了还可以向阿弥陀佛请假。这事情是好事,也非常有必要。所以《楞严经》就有新疏跟旧疏,交光以前的统统是旧的,交光大师以后是新的。
虽然是说得很好,可是很不容易做到,真的要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提醒自己是怎么个修法?不要执著、不要分别,要提醒自己。习气很深很重,譬如看到钱,动不动心?还有动心,怎么还是老样子?时时刻刻提醒。一定要训练什么?训练完全不动心。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都能做到不动心。这个不动心是不动执著的心,再提升,不动分别的心;再向上提升,真的不起心、不动念了。那是什么境界?就是此地讲的性相两亡,能所俱绝,就入这境界了。这境界里面,不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真没有了,可是身还在,身还跟这世间人在一起,这叫什么?这叫有余依涅盘,他真正证得这个境界,那是大涅盘,不生不灭了,可是身体还在。这身体留在这里有用处,不再有自己了,用这个工具去帮助有缘人。所以这个身在世间,住世间长短不是自己的事情,是众生的缘分,众生有缘,多住几年;众生没有缘,少住几年,他随时都可以走。这是佛门讲的了生死,他生死真的了了,生死自在,没有生死,真没有生死;确实是我们一生能够做得到的,不是做不到的,所以要真干。
真干里头,最重要是用真心。真心我们把它降低,不能讲纯真,纯真做不到,还带一点妄,那就是学不执著,不再执著了。真正做到不执著了,一定要提升一步,我不分别了,你的心愈来愈清净。只要能把执著放下一半,你的身心就得大自在。这一半就是什么?真不执著,但是有执著的习气。执著习气是不好放,没有关系,执著习气时时刻刻能帮助你提醒观照功夫。古大德有一句话,学会了很有受用,无论什么事到面前,随它去吧!这个好。他做得好,很好;做得不好,也很好,随它去吧!各人因果各人承当。能教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能教的是什么?他能接受,他能听,提醒他,教他断恶修善;不能听的、不能接受的,笑一笑,随它去吧!不要批评。这是把执著放下,古人做出个样子来给我们看。所以要不是真流之行,你就没有法子证得真实,就是诸法实相。
【何有饰真之行不从真起。】
『何有』是哪有。『饰真之行』,这句话说什么?这是讲诸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无论是应身还是化身,都是从真而起的,这是一个说法;另外一个说法是广义的,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包括我们现前这个境界,真上面带了妄,饰就是妄,你有加上装饰,哪一样不是从真性里面变现的?所以心现识变。
【此则真该妄末。行无不修。妄彻真源。相无不寂。故曰法界圆明自在用也。】
所以你真正了解事实真相,你自然放下了。为什么放不下?不知道真相,把虚妄当作真实,在这里面起贪瞋痴慢的烦恼,起分别执著,是这么回事。所以这一篇文他所讲的,就是从前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有没有快速捷径的方法让我契入境界?他给我讲有,看得破,放得下。你看前面所讲的是看破,是叫你了解;到后面五止、六观是放下,还得先看破再放下。可是你要不放下,你决定看不破。所以看破放下是相辅相成的,你不能执著一面;一面,说实话,都不能成就。所以我们知道了,至少对於在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就有一个新的观念了,有执著,不像从前那么严重;有分别,也淡薄了一些。所以我们先从淡化,慢慢的再真的放下。这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确实是不容易。不容易的原因就是我们在六道里时间太长,生生世世无量劫来染得非常严重的习气。这习气你只要冷静细心观察,都出现了。过去生中,如果他是一个做过大官、大将的,现在这一生中,虽然他很贫贱,他有那个习气;不知不觉的时候,他那种傲慢、高人一等的习气就出现。他凭什么?你问他自己,我没有,我很谦虚、很卑下。那是自自然然过去生中带来的习气,一看就知道。不学佛的人他执著重,学佛的人不执著了,就不跟他计较了,知道什么?知道他有这种表现,他是无意的。无意是习气现行。我们自己没有神通,没有宿命通,不知道自己过去生中;但是学佛学得多了,看看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也有一些习气毛病现前,那是过去生中带来的。从这个理就想到事,现在有这事相,就晓得以前大致上的一个状况。
『真该妄末』,真跟妄是分不开的,所以『行无不修』。真妄是一不是二,性相是一也不是二,能现能变、所现所变还是一不是二,这样你的心量逐渐就拓开了。修行在哪里?在起心动念之处。『妄彻真源』,妄是讲妄想,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不能离真,离真哪来的妄?真是形,妄是影子。所以真是清净寂灭的,相哪有不清净寂灭?相也是清净寂灭的。这个受用就得大自在了,所以说『法界圆明自在用』,这是正报的受用。由此可知,明白人他的受用正常,就是正受;糊涂人、迷惑颠倒的人,他有作用,不正常。不正常的用,佛说苦乐忧喜舍这五种受不正常;正常呢?正常是在生活、工作、待人接物他没有苦乐忧喜舍,那是什么?中国人讲一句话,「心平气和」,无论什么境界里,他心是平的,他气是和顺的,那个乐!凡夫呢?凡夫身有苦乐、心有忧喜,不正常。正常的那是法界圆明自在用,不正常的时候,这作用就见不到了。我们今天把这种事情搞明白了,希望能把苦乐忧喜舍降温,不要太认真,学古人这句话很好,随它去吧!这就好,逐渐跟圆明自在接近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