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集) 2008/6/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46-000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妄尽还源观」第二段,「依体起二用」这一段。前面我们学到二用第一个,「海印森罗常住用」,这一节里面所讲的是现依报,后面一段所讲的「法界圆明自在用」是现正报,依正庄严。这里面最难懂的不是依报,而是正报,正报说的是什么?正报说的是自己。那别人呢?别人是我依报里面的有情众生,是自己心现的。能现的体是一个,就是自性,这个事不好懂,自性到底是一个、是两个?一个;为什么现那么多有情众生?我们要把这桩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疑惑就能破除,对佛法才能生起真正的信心。佛祖用大海来做比喻,海印森罗,能现的是大海,所现的是水泡,大海里面起个水泡,这个水泡是依正都在里面,起个水泡;起很多水泡,不止一个。可是我们自己能够见到的、能够接触到的,给诸位说,只有一个水泡,另外一个水泡接触不到。那是什么?就是现在科学家所讲的,是一个另外不同的空间维次,我们见不到、接触不到。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接触到、恍然大悟?我们这个水泡破掉,破掉不就是回归大海了吗?大海里面所有的水泡你统统都见到了。你自己形成一个水泡,你见不到别的第二个水泡。这个比喻不难懂,诸位细心体会观察你就晓得,古大德常用这个比喻。
我们还用另外一个比喻,我觉得比这个比喻还好懂,那是什么?实在讲,经上都有,叫「梦幻泡影」。我们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我们在梦中会看到许多的人,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梦中人从哪里来的?梦中的山河大地从哪里来?梦中有自己,自己是个正报;梦中里面还有许多人,那是依报,那不是正报。所以依正这个概念要清楚,我们讲正报,不是讲每个有情众生,这样讲,疑惑就起来了。梦中所梦到的那些人事物,你梦到佛菩萨,你梦到天人,梦到现前过去的人、现在的人,甚至於还有未来的人,你在梦中都见到,全是属於依报,这个好懂。梦中这些人从哪里来的?是你自性变的,决定没有自性外头有个众生。无论是人事上的问题、物质上的问题、事相上的问题,处理还是要靠自己。所以佛法叫内学,要从内心里面去求解决,外面没法子解决。你在作梦的时候,跟人发生争执,跟人发生冲突,怎么解决法?从本身能解决,从梦中那个人上不能解决。我们现实的环境就是个梦,《证道歌》上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你了解这个道理之后,你才晓得千经万论,佛菩萨苦口婆心告诉我们,问题不在外头,问题在自己。自己心清净,依正都清净了,你的依报里头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都清净了。或者你说「我心很清净,可是外面环境还是不清净」,没这个道理,你心还不清净。你心清净,就转境界了。境界没有转过来的时候,你马上觉到我心不清净,为什么?境界是一面镜子。看到镜子里面的人脸上很肮脏,你去擦擦不掉,你擦自己擦掉了,镜子就没有了。
所以世出世间圣贤人,我们觉得那些人都了不起。中国古圣先贤没有见到佛法,佛法传到中国才两千年,中国有五千年历史。四千五百年前,中国有文字,黄帝那个时候发明了文字,文字所记载下来的这些事实,你看看我们老祖宗怎么教导我们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个跟释迦牟尼佛、跟佛菩萨讲的,问题从自己内心求解决是一个道理。遇到困难、遇到障碍,怎么办?反省,在自己内心里面来求解决。外面?外面解决不了。就是你跟人冲突了,你从外面解决,你不是从内心,从外面,无论用什么方法,解决是什么?暂时的,不是从根拔除。而且往往手段用得不适合,还会引起怨恨,怨恨累积起来,只要你出不了六道轮回,还有冤冤相报没完没了,生生世世的痛苦,这些事情不能不知道。内心怎么解决法?实在讲,最妙的方法,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无论是什么事情发生,你都不放在心上,心上一句阿弥陀佛,口里一句阿弥陀佛,什么问题都解决。而且解决得圆圆满满。为什么?得三宝加持,没错。三宝从哪里来的?自性三宝,《三时系念》中峰禅师所讲的「本性弥陀,唯心净土」,没有离自心,这就说明要从自己本身解决。所有问题都是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制造出来的,我们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息掉,就回归自性,就没有问题了。现在是因为我们回不了自性,什么叫自性也不知道。这一句阿弥陀佛能够帮助你快速的、稳当的回归自性,你不相信。为什么念不好?不相信。我很相信,很相信也是假的,不是真的,真诚心难发。
什么叫真诚心?经论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是真诚心。话说得很容易,不容易做到。能不怀疑吗?只有两种人接受佛菩萨的教诲不怀疑,一种上上根人,所谓是一闻千悟,他没有问题,他能接受;第二种是下下根人,他老实,他什么都不知道,可是你教他的时候,他死心塌地学,他没有问题,这两种人好度。可是这两种人都太少,千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绝大多数的是中等根性的人,上不上、下不下。所以世尊当年出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为谁?就是为这当中的人,我们不能不感激释迦牟尼佛。当中这一群人,你要叫他学下下根,做不到。早年李老师常常跟我谈,他说愚,愚不可及,他说我很想学愚,学不到。学不到怎么办?学不到就往上爬。下不去,下不去就往上爬,那就得学经教,用经教长年的薰习,把自己的善根不断往上提升,提升到一定的程度,相信了。只要相信净土,只要相信这一句佛号,那你就得度,你的问题就解决了。如果不相信这一句佛号,大乘教里还有圈子好兜,前面的路还非常遥远,这是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我们今天接著底下这一段:
【起信论云。】
这是大师引用《起信论》上的一段话。
【无量功德藏。法性真如海。所以名为海印三昧也。】
这是讲为什么叫海印森罗常住用。『无量功德藏』就是能生万法,无量无边功德都藏在这个地方,藏在大海里,用这个来比喻法性,『法性真如』就像大海一样。上一堂我们提到过,贤首国师是出生在隋唐时代,隋末唐初,六祖惠能还没出世。我相信,如果六祖惠能要是早几年出世,贤首国师一定引用《坛经》上说的,不会引用《起信论》,为什么?《坛经》比《起信论》讲得更清楚,讲得更白。这两句话,我们想想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的五句话,这五句话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记住,常常回味,可以提起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观照功夫。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法性真如海就是清净海;「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又说「能生万法」,这就是无量功德藏。能大师除说明这个之外,他还说了一个「本不生灭」,这个法性真如海可以包含;又给我们说了「本无动摇」,法性真如海也能包含。这里是两句,他说了五句,意思一样,但是能大师的容易懂,这个要对照起来才知道。所以称之为『海印三昧』,海印森罗常住用,起这个作用。下面是:
【经云。】
『经云』是《华严经》。他没有提经名字,只要说经云都是《华严经》。因为什么?这是修《华严》,依《华严经》修的。
【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言一法者。所谓一心也。】
这个重要。『森罗及万象』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法界虚空界,世间科学家所讲的宇宙。万物从哪里来的?现在科学家、哲学家研究这个问题,宇宙从哪来的?森罗万象从哪来?生命从哪来?他还漏了一个,我从哪里来的?这个重要,我从哪里来的没有搞清楚,外面的事情永远搞不清楚。佛法之殊胜,它头一个把我从哪里来的找到。你看禅宗话头里面有个很著名的,可以说共同的话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就是我从哪里来的。只要把我找到,什么都找到了。自性是我,此地所讲的法性是我,真如是我。惠能大师讲这五句就是讲的我,父母未生前,我是什么样子?我是清净的,我是不生不灭的,我是本自具足的,我是本无动摇的,我是能生万法的。现在呢?现在迷了,迷了没有关系,我没有失掉,法性、佛性、真如与迷悟都不相干。前面说过,在「显体」的时候讲过,悟了时候,那就是森罗万象全都明白了,显了,就是法性显现了;迷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变成无明,隐了,森罗万象的功德隐了,你见不到。所以只有隐现不同,除此之外毫无差别。这些道理、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
在此地,大师引用经典的经文告诉我们,森罗及万象从哪来的?是『一法之所印』,这个「印」,用印好。印是什么意思?一时顿现,没有先后。我们现在讲书本,或者讲得更通俗一点,现在报纸很多,你们看报纸很大张,多少文字在里面,它在印刷机里一印全出来了,它不是一个字一个字有先后,没有先后。所以古德用印让你体会到一时顿现,印章里面刻的字都很多,盖下去之后同时现前,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出现的。所以宇宙怎么来的?宇宙就是一时顿现,没有先后。没有先后就没有时间,没有远近就没有空间,这才是真相。空间跟时间从哪里来的?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面生的,不是真的。说真的,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这很难懂。「一法之所印」,这一法是能现能变,森罗万象是所现所变,能所是一不是二。佛法讲能所,但是跟哲学里面讲能所不一样,哲学里头讲能所,能不是所,所不是能。可是佛法里面讲能所,能所是一桩事情,能就是所,所就是能。从比喻当中,经教里面常常用金跟金器来做比喻,金是能现能变,器是所现所变。金在哪里?器就是金,金就是器,是一不是二,用这个来做比喻。世间法呢?世间法好比是父子,父亲能生儿子,儿子是父亲所生的,可是父亲不是儿子,儿子不是父亲,它能所不是一个,是两个,这就好比我们世间哲学里面讲的能所。佛法讲能所是金跟器的关系,那是一不是二。所以佛法不是哲学,这欧阳竟无大师讲得很详细,不是哲学。
『一法』是什么?一法,『所谓一心也』。一心不好懂,一心是真心。一心的对面是什么?一心对面就是二心。可是二心是妄心,一心能现,二心能变;一心是真心,二心是阿赖耶,我们常讲一心叫真如,二心是阿赖耶。二心是什么?心还是一,没有什么一、二之分,不动的时候叫一心,心要一动就叫二心。怎么个动?我们前面在《华严经》上讲过,「迷唯一念,觉止一心」,一心就是佛,一念就是凡夫,他起了一念。这一念是什么?这一念叫起心动念,他动了个念头。什么原因动念头的?没有原因。你别去找原因,你找原因,愈找愈复杂,本来这个动念头是微微的波,你再去找什么原因,波浪就大了,愈来愈大,永远找不到。要怎样才找到?不找就找到了,所以讲「息心达本源」,息心那个心是什么?动的那个心,你只要把那个动的心放下,停止了,真心就现前。这个功夫谁做到?《华严经》上圆教初住菩萨以上,他们真的把妄想分别执著全放下了,回归到真心,回归到一心。
我们今天很困难,我们看一个人,这个人靠得住靠不住?你看,妄念起来了,怎么能息得下来?办一桩事情,这个事情是好还是坏?四川灾难,很多人想捐一点钱,我这个钱捐出去的时候,灾区人他拿得到拿不到?是不是被慈善机构拿去,他们吃掉了?愈想愈不敢捐,怎么办?最好是亲自带著钱到灾区,除这个办法之外,你不相信人,亲自去又办不到。所以你就晓得,不动心是谈何容易。不动心的人,对一切众生诚信,那是佛菩萨,佛菩萨对一切众生决定没有疑惑,有疑惑的是凡夫。你看,疑惑一起来,根本烦恼起来了。根本烦恼,诸位都知道,佛说了六个字,贪、瞋、痴、慢、疑(怀疑),还有个恶见,这六个叫根本烦恼。根本烦恼一起来之后,随烦恼跟著起来,随烦恼有大随、中随、小随,这一起都起来了。
烦恼总是当家做主,你的真心、你的真如从来没有做主过。不但六道如是,十法界都不例外。十法界讲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他们都没有用真心,还是用的妄心。但是妄心比我们高明,高明在哪里?他信佛,他自己真心不起作用,他相信佛的教诲,事事都能依教奉行,虽然不是用真心,等於用了真心,佛所讲的都是真心流露的。真佛弟子,那不是假的。诸位要晓得,我们要做到真佛弟子是什么样的人?证得阿罗汉果才是真佛弟子。这个阿罗汉不是真的阿罗汉,真的阿罗汉是什么?四果阿罗汉,四果是真的。把这个品位降低一层,初果就是真正佛的学生,真依教奉行。在《华严经》上,我们前面念过,初信位的菩萨,十信初信位的菩萨是真正佛弟子,初信位之前都不是真的,挂名的,有名无实。初信位是什么境界?见思烦恼,见烦恼断了,思烦恼没断,这都是属於执著。
见思烦恼,佛在经上讲得很详细,三界有八十八品见惑,见烦恼,你看错了;思烦恼九九八十一品,三界九地八十一品,那个难断,贪瞋痴慢疑都是属於思烦恼。见烦恼是什么?「身见」,头一个执著身是我,你想想看,六道凡夫哪一个人不是把身当作我,这还能错得了吗?身不是我,什么是我?所以头一个是身见,这一关突破了,就转凡成圣,小圣,小乘初果须陀洹,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得到这个位次之后,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你虽然没有出六道轮回,但是在六道轮回你只有人天两道,天上人间往返,绝不堕三恶道,所以他称为圣人。《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证得少分。你看这些人,证得须陀洹果,《金刚经》上说得很好,他绝对没有一个念头我证得须陀洹果了;我证得须陀洹,不就又有我见了吗?还有我,我还没有忘记,没破,他没有这个念头。佛说他证须陀洹果,别人称他证得须陀洹,他自己决定没有这个念头,为什么?他没有这个执著,他执著放下了。放下才叫须陀洹,没放下不叫须陀洹,所以身见没有了。
「边见」没有了,边见,我们用个很粗浅的话,大家好懂,对立,对立是二边。他对立的这个念头没有了,他不会跟人对立,也不会跟事对立,也不会跟天地万物对立,他没有对立,身心和谐,这初入佛门。第三个,他没有成见了,成见是什么?我们今天讲主观观念,我认为怎样,我以为怎样,这是主观观念,这个他没有了,这是初步境界。主观观念有两种,一种是因,一种是果,因上佛法里面的术语叫「戒取见」,果上的成见叫「见取见」,这两种都是成见,这个没有了。第五类是「邪见」,所有一切错误的见解他没有了。八十八品见惑,佛在教学当中,归纳这五大类: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邪见,分为这五大类。这五大类没有了,就证得须陀洹,《华严经》上初信位的菩萨。再跟诸位说,证得这个果位,如果他很幸运,他遇到净土法门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他能不能往生?他决定得生,不是生凡圣同居土,他生方便有余土。换句话说,这样的人,小乘初果,他要是念佛生到极乐世界,就证阿罗汉了。你看,二果、三果、四果,他跳了,他一下就跳到阿罗汉去,快!
这五种见惑都没断,凡夫,凡夫修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成就,为什么?断惑证真,烦恼不能断尽,他不能提升。可是净土有办法,你能够一心念佛,能够把一切万缘都放下,一心念佛能生净土,生凡圣同居土。只有这一门,除这一门之外,八万四千法门都必须要断惑才能证真,要断见思烦恼,要断尘沙烦恼,要断无明烦恼,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妄想分别执著。见思烦恼是执著,尘沙烦恼是分别,无明烦恼是妄想,你要不断,没有办法提升,佛也帮不上忙。佛只是把这些道理、方法、境界给我们说清楚,求证是自己的事情。信解行证,佛只能帮上两个忙,帮助我们信,帮助我们解,到这里为止。真正修行,修行是放下,提升境界是证果,这个佛帮不上忙,是属於自己事情。但是从净土,那真的,阿弥陀佛帮了我们忙,他带我们到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是一个最理想的修行环境,在这个世界不能成就,到极乐世界决定成就,为什么?那个地方你六根所接触到的全是大乘佛法,你眼见的、耳闻的、鼻嗅的、舌尝的、身体接触的,纯是大乘,没有一个不成佛,所以净宗的殊胜无与伦比。
一心,要晓得,一心就是自己的真心,我们净宗实在讲就是直捷修一心,没有拐弯抹角的,八万四千法门不能够跟它相比,直截了当。你看《弥陀经》上给我们说的,把修行的目的、目标说出来了,「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我们念佛的人就希望念到这个境界,念到这个境界就往生。所以一心不乱,祖师大德在《弥陀经疏钞》讲解里面给我们就说得很清楚,一心不乱有理一心、有事一心、有功夫成片。事一心就是刚才讲的,至少你把身见破了,也就是你有须陀洹的这个条件,那是事一心。用小乘来讲,四果四向这都属於事一心。所以事一心里面,程度有浅深差别不同,四果四向就是八个阶级,全是属於事一心。在《华严》里面讲,从初信位到七信位都是属於事一心。七信是阿罗汉,八信是辟支佛,九信是菩萨,十信是佛,这四个位次还是方便有余土,为什么?没有见性。理一心是见性了,《华严经》初住以上这是理一心,所以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每一土都有三辈九品,这你就明白了,每一土里头它有高下、有层次。
凡圣同居土是没有证果的,在《华严经》上讲,连初信位都不到,到初信位他就不在凡圣同居土。这是讲带业往生。带业往生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干?祖师大德说得很好,我们必须要记住,「只带旧业,不带现行」,这个非常重要。过去所造的业能带,现在还要造业的,那就带不走,这个业力把你系缚住,你就去不了。没有学佛之前所造的业,行;学佛之后,不能再造业了,这个要知道。虽然不造恶业了,但是并没有能证果,就是初果也没有证得,没有关系,能往生,在念佛法门里面称这些人叫功夫成片。只要我们把佛号念到什么?念到像大势至菩萨所讲的标准,这个很重要,大势至菩萨就是教我们带业往生。这个标准是什么?「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什么叫都摄六根?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我们换句话讲,诸位就容易了解,就是不执著了,眼看外面的色相不要执著这个好看、那个不好看,不执著这个,这眼清净了;耳听音声也不这是我喜欢听、那个是我讨厌的,没有了;舌尝味,吃的东西也不挑剔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了;身所接触、意所念的都把这个好丑、好恶的执著断了,这就叫都摄六根,没有证到初果,这叫都摄六根。净念,净是清净,念佛这个念头要清净,你真念,真心念。清净是什么?没有怀疑,没有夹杂,就叫净念。有疑惑,这个东西是真的?真能往生吗?真有极乐世界吗?这心不清净,怀疑;或者夹杂,虽念佛,还想东想西,那属於夹杂,夹杂把你念佛的功夫破坏了;相继是不中断。换句话说,念佛人念念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他什么都不想。譬如吃东西,不管什么都好吃,吃饱了就行了,决定没有挑剔。他不想了,他就想阿弥陀佛,什么东西都好吃,为什么?阿弥陀佛加持了。这个道理,我们从江本博士实验里晓得,恍然大悟了,一切都是阿弥陀佛,什么不好东西到你面前都变成好吃,为什么?你的意念把它变好了,你的意念是清净的,这叫真心。心里有严重的执著,这个心不行,这种心念佛不能往生,至少把执著要降温、要降低一些。临终那一念是关键,把执著彻底放下,临终一念就想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了,决定得生。这讲一心。
【是心即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
你看,这个心还得了!『摄』是包容的意思,包含的意思。『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森罗万象,不出一心,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唯心所现,《六祖坛经》里面所讲的能生万法。所以宇宙从哪来的?自己心里变现的。怎么变现的?起念头就变现了。这前面我们在《华严经》里面讲得很多,你一动念,法界就现前,没有分别执著,遍法界虚空界它就现前;起了分别执著,实报土没有了,实报土变了。没有起心动念之前,这个法界我们净土宗讲的,这是不得已用了一个名词,叫常寂光土,这里头没有形相,精神、物质现象都没有,这是常寂光土。才动一念,常寂光土就变质,产生变化,变成实报庄严土;再一起分别,实报土又变了,变成方便有余土;从分别再要起执著,那就变成六道轮回。你要晓得,这个四土:常寂光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四土是一不是二,只是里面起妄想分别执著产生变化。是不是这个土真的有变化?没有,不是真有变化,所有的变化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没有了,你要把它放下了,除常寂光之外,其他土也都没有了,「觉后空空无大千」,不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十法界没有了,换句话说,声闻、缘觉、菩萨、佛没有了,还有实报土。实报土会不会也没有?理论上讲可以,如果不起心不动念,实报土没有了。但是诸佛如来到这个果位上的时候,他还起心动念,为什么?如果不起心不动念,他就会回归到常寂光,十方世界还有许多凡圣同居土,想帮他忙就帮不上了。这叫做什么?这叫做大慈大悲,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所以我们对於诸佛菩萨无比的尊敬,叫「留惑润生」,他最后那一品无明不断,所以就保持著实报庄严土,在实报庄严土里面与遍法界虚空界一切十法界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他就有应。他留著那一品惑,不是为自己,是度众生的,他有能力舍弃,他不舍,因为什么?那不碍事,《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个境界不可思议。
【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
这个『体』就是一心。
【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妄念。唯一真如。故言海印三昧也。】
用『海印三昧』来做比喻。十法界依正庄严,你就晓得是『依妄念而有差别』,妄念除了之后,差别就没有了,『唯一真如』。四圣法界是真如,六道凡夫也是真如,人天是真如,畜生、饿鬼、地狱还是真如,这是觉悟人所看的,遍法界虚空界唯一真如。古人有个比喻说得好,「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把黄金比喻作真如,比喻作真性,我把黄金造一尊佛像,这佛像是真如;把黄金造成一个小狗的像,这畜生是真如;把它造个饿鬼像,这鬼也是真如。黄金不变,像变,像变、性不变,它性是法性,性是真如,所以唯一真如。在十法界众生,因为他自己执著,认为我这个身体是人身,那他就在人法界;他要不执著人身,他在一真法界。堕在畜生道里面,他就执著那个身是他自己的身,他就真的变成畜生。真的是什么?自以为是真的,其实他那个身还是法性身,《华严经》上我们常常细说这个事实真相。
【华严经云。或现童男童女形。】
『或现』是贯下去的。或现:
【天龙及以阿修罗。乃至摩睺罗伽等。】
这是八部鬼神。
【随其所乐悉令见。】
『随其』,其是众生、是凡夫;『乐』是爱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是讲法身菩萨们,就是《华严经》讲的圆教初住以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在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不是一个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太小,不局限在这一处,遍法界虚空界。在过去生中,我们每个人都曾经经历过,都有缘,有缘众生在受苦受难了,想求救的时候,这个菩萨跟他有缘,立刻就感到这个讯息,那你有感,感到讯息,他就应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不是自己我应该现什么身,不是的,他心里面所喜欢的人。他喜欢见佛,你就现佛身;喜欢见阿弥陀佛,就现阿弥陀佛身;喜欢见观音菩萨,就现观音菩萨身;喜欢童男童女,就现童男童女身;喜欢拜神的,拜神的就现神的身;这个世间真的,东北喜欢拜大仙的,就现大仙身。我们凡夫有分别,到那个境界没有分别,你看全是佛菩萨示现的,慈悲至极。众生他相信什么就现什么身,你才能度他。不信佛教,信基督教的,他就现耶稣身;不信基督教,信伊斯兰教的,他就现真主身、现阿訇身,他喜欢。这才是事实真相,这才把法身大士与一切众生的缘,我们看清楚了,我们再不疑惑了。当然众生境界不相同,业障不相同。佛菩萨示现耶稣身把你带到哪里?带到天堂,我们学佛的人心里很清楚,欲界天,提升到欲界天。欲界天里面,我们知道天主经常礼请佛菩萨到天宫来讲经说法,天主是佛弟子,那你到天上去之后,不也变成佛弟子了吗?是一不是二,最后才知道殊途同归,都是回归到法性。所以我们这些年来,在世界上与许多宗教接触到,我们根据大乘教义,世界宗教是一家,所有宗教里面的神圣都是自性的化身;我们不要说佛,佛也是自性变化的。这是事实真相,《楞严经》上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众生形相各不同。行业音声亦无量。如是一切皆能现。海印三昧威神力。】
现依报。所以要知道,法性隐现决定没有起心动念,决定没有分别执著;他要一起心动念,那不就变成凡夫了?哪有这个道理?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这个世间,他起不起心动念?没有。他如果起心动念,那一定说说法四十九年,度了不少众生,功德很大,没有。佛最后告诉我们,他一生当中没有说一句话,谁要是说佛说法,那叫谤佛,毁谤佛。佛一生没说一句话,为什么?凡夫说话都是从起心动念而说的,他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他说什么?没有说法,怎么会说了那么多,学生记录下来成为《大藏经》,这不都是他说的吗?他怎么不承认?佛自己说了个比喻,我们现在想这个比喻,佛说他说法就像钟鼓一样,你看钟鼓说不说话?不说话,人家去敲它,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就不鸣,这是佛说法。我们去敲这个钟,敲这个鼓,钟鼓有没有起心动念?有没有分别执著?没有,没有起心动念,也没有分别执著,可是它就响了。四十九年随别人敲,学生就把这些音声,像现在用录音机把它录下来,录下来留给后人,后人在这里起了分别执著,佛这是冤枉,佛真喊冤枉,害了你们。几个人懂?听到这个声音,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对了,那你真的见性了。这在一开端,世尊就表演给我们看了,他不是从十九岁出去参学吗?学了十二年,全放下了,那是教我们的。他要不放下,他所学的就变成所知障,那就受害,所知障障碍法性,不会见性。
我们为什么不能见性?佛讲有两种障碍,一种是烦恼,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这是烦恼障;一种是所知,就是你学得很多,你学得很多的时候,变成你自己的执著,分别执著,那个也不能见性。所以学了这些东西,统统放下,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那你所学的这个东西都变成后得智。后得智是什么?无所不知,你只要一接触就明白,一看就懂,一听就懂,一接触就明了,叫后得智,它是智慧。可是你有分别执著在里头,那叫所知障,那不是智慧,我们现在讲知识,知识障碍明心见性,智慧不障碍,知识障碍了。所以法相宗里面教给我们,学教的要转识成智,你才能见性。现在我们怎么讲?知识分子,他把智转变成识,这糟了,你自性里本来有的般若智慧,现在变成知识了。知识不能解决问题,决定不能见性,这些都不能不知道。
【依此义故。名海印三昧也。】
依这个意思,就称它作『海印三昧』。我们讲依正庄严,跟诸位讲依报你好懂,这就是宇宙怎么来的?森罗万象怎么来的?生命怎么来的?说这个现象,这是第一个用途。宇宙的起源佛说了,说得好,这是一念,「迷唯一念」,宇宙现前了。第二个作用:
【法界圆明自在用。是华严三昧也。】
『华严』,这里有很简单的解释,详细在《华严经》经题里面,那讲得很多了。华是因,严是果,华严是因果。底下接著:
【谓广修万行。称理成德。普周法界。而证菩提。】
这是华严三昧的宗旨,『广修万行』。我们迷失自性时间太久了,迷得太深了,佛虽然给我们说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也知道,可是回不了头。你看佛讲得多清楚,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就成佛了。三种烦恼一起放下,我们在历史上看是有人,最明显的两个人,释迦牟尼佛真放下了,三十岁把十二年所学的统统放下了,烦恼障跟所知障全放下,成佛了。第二个人是中国唐朝时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不认识字,他一天也没学过,五祖忍和尚半夜三更把他召到方丈室,跟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放下了,放下就豁然大悟,不放下是不会开悟的,说出自性的样子。五祖忍和尚一听,他真开悟了,不是开悟说不出来,他真开悟了,衣钵就传给他。这是宗门里面所谓上上根人,一闻不是千悟,彻悟,教下所讲的大开圆解,我们净土宗讲的理一心不乱,就是这个境界,转凡成圣了,《华严经》上讲的法身菩萨,初住以上,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说明是可以统统放下的,问题就是你肯不肯?这个事情不要问别人,问自己,谁都干涉不了。
实在没有办法一起放下,佛教给我们,这三大类烦恼你一样一样的放下,也行,一样一样放。一样也没有办法一起放下,那一样里面你把它分成几分,先放下一分,再放下一分,这叫什么?这叫渐修,这不是利根,这是钝根,逐渐的放。譬如我们前面所说的,首先我们能将八十八品见惑放下,这入门,小乘证得初果,叫须陀洹。须陀洹的意思叫入流,你入圣人之流,你不是凡夫。在《华严经》里面讲,就是十信位初信菩萨,十信好比是小学,你上小学一年级,你正式上学,你是佛的学生了。八十八品见惑一品都没有断,像我们现在这些学佛的,我们在哪里?我们在佛教幼稚园里面,大班、中班、小班,我们在这里头,没有上一年级;上一年级那就是转凡成圣,小圣。这个小小圣也没有脱离六道轮回,但是刚才跟诸位说过,他绝不堕三恶道,人间天上往返不超过七次,他就超越六道轮回。所以只要上了一年级,就知道,像小学一样,六年你小学就毕业了,有期限的。佛法修学也是有期限的,天上人间七次往返成阿罗汉;在《华严经》上讲,就是从初信到七信这七个位次,这是大乘。断烦恼,大乘跟小乘大概是差不多,小乘要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大乘也讲七个位次,初信、二信、三信到第七信,也是七个位次。
没有这个能力,那就要听佛的话。听佛的话,是世间最有福报的人,这个福报是真的,不是假的。而且是无比的福报,此界他方什么福报都不能跟你相比。为什么?你听佛的话,你这一生成佛,谁能比得了?连这些修大乘、修小乘的人都比不上。华严会上修行,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掉了,也只是圆教初住菩萨,向上,他断习气了,习气慢慢的薄了。在《无量寿经》、在《阿弥陀经》,佛告诉我们,凡夫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品位?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那是什么样子?阿弥陀佛自己说的,四十八愿是佛自己说的,世尊为我们转述,阿弥陀佛讲,生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他没有说哪一土、哪一品,没有说;没有说,当然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阿惟越致菩萨。不但是同居土下下品,在我们想像当中,一定也包括生边地的菩萨,往生西方净土边地菩萨也都是阿惟越致菩萨。否则的话,佛一定说除生边地以外,应该要有这个说法;他没有这个说法,当然生边地也包括在内,这可不得了!阿惟越致是什么样的菩萨?《华严经》里面讲的七地菩萨,这就说明凡是到极乐世界的,生到那边,他的智慧、神通、道力可以说等於七地菩萨。华严会上这些菩萨比不上,他们初住距离七地还很遥远。
所以说,往生极乐世界的福报没人能比,华严会上佛菩萨都比不上。所以这个法门叫什么?难信之法,真难信!所以释迦牟尼佛一个人给我们作证明,怕我们不相信,必定要十方诸佛都来作见证,我们才相信。我们读《弥陀经》,六方佛来作证,《无量寿经》十方佛来作证。其实《弥陀经》上也是十方佛,鸠摩罗什大师翻译他省略了,玄奘大师翻的《阿弥陀经》里面就是十方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来作见证,这还能假得了吗?这样都不相信,那是自己业障太重,这不能怪别人。所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超越八万四千法门,超越无量无边的法门,真正能相信的人有福了,这个人这一生当中成佛了。什么叫相信?不能依教奉行,那不是真信;真信,《无量寿经》、《弥陀经》最后那两句,「信受奉行」,你真的将净宗法门接受过来了。没有奉行,那没有接受;依教奉行,这真的接受了。
依教奉行从哪里做起?『广修万行,称理成德』。《无量寿经》里面一开端就教给我们善护三业,就是十善业道,「善护口业」,他把这个摆第一。你看,佛在一切经里面,讲善护三业都是把身摆在第一,身口意;《无量寿经》不是的,口摆在第一。这就是佛知道,众生造口业太容易了,造口业太多了,把口业摆在第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看到别人有过失的时候,不要批评。我们看到人有过失的时候喜欢批评,喜欢批评别人,你不是真信佛。所以说真信佛的人少,假学佛的人多。第二,「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律是戒律,你得要持戒,五戒十善在家一定要做到;出家,沙弥律仪,至少沙弥律仪要做到,十戒、二十四门威仪,这个做不到不行。这从前李老师告诉我的,你没有做到是什么?不相信,如果你相信,哪有做不到的事情?所以信,不容易!最后教我们,「善护意业,清净无染」。善护意业是什么?要把贪瞋痴放下;善护口业,要把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放下;善护身业,要把杀盗淫放下。你这么去做,这就是「广修万行,称理成德」。理是性、是法性,与法性相应这是德,法性这个理是道。
底下一句教你发菩提心,因为这是大乘,大乘要普度众生,像诸菩萨一样,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他留惑润生,他不去常寂光净土,有能力证常寂光不证,留在实报土里面。在实报土落户,他不向上提升了,为的是什么?这叫『普周法界,而证菩提』。证菩提是示现,证菩提就是证到像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成佛,应以佛身得度就示现八相成道,这是举一个。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为什么只举这个例子?成佛都能自在示现,其他的都不必说了,还有什么做不到的?所以在示现里举一个最难的,最难的能做到,其他的都轻而易举,用意在此地,我们要能体会。
今天我们现在碰到这个阶段,此时此地,此时是这个时代,此地是这个地球,多灾多难。这个灾难怎么化解?我说一句实话,但是人不相信,一心专念阿弥陀佛,灾难就化解了。你信不信?你要真正通达净土五经一论,真正通达《华严》、《般若》,你会相信,你一点都不会怀疑。真学佛的人在日常生活当中,行住坐卧二六时中,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在外面表现上来说,就是此地所讲的广修万行,称理成德,这个就是什么?现在所讲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就这个意思,要做出好的榜样给人看。现在人不孝父母,我们把孝顺父母做出来;现在人不尊敬长辈,我们把尊敬长辈做出来;现在人不相信人,我们把相信人做出来。这样做,很多人说,会吃亏。那我再告诉你,诸佛菩萨绝对不会教给我们做一桩吃亏的事情,不会,诸佛菩萨教给我们的是无量功德藏。吃亏怎么?钱被人骗了,被人骗了,布施给他,愈施愈多,无尽功德藏。我们顾忌这个、顾忌那个,这个也怕、那个也怕,结果怎么?你布施的这个缘断掉,你的钱就那么多;你什么都不怕,愈积愈多。顾虑这些干什么?官丢掉了,很多人怕丢官,官丢掉你也不怕,你所得到的会比做官得到的更多;遇到灾难的时候不怕死,也许你寿命会更长。「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不要求,自然感应道交。
身体留在这个世间干什么的?就是用它来广修万行,称理成德,普周法界,而证菩提,就干这个的。这为谁?这为众生,不为自己,这为正法久住。你还有怀疑、还有迷惑,就是你对於佛所讲的这些道理你没有参透,你才有疑惑,所以有疑惑也是正常的。如何破疑生信?那就不能离开经教了。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为我们讲经说法,目的就是一个,破迷生信,然后果上讲的是离苦得乐。迷破了,你开悟了,开悟是什么?智慧现前,智慧能解决一切问题,真正是离苦得乐。所以佛法是智慧不是知识,这个道理要知道。佛法的修行是放下,不是拥有,拥有是错误的,为什么?「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现在所有的,那是你的福报;如果你觉悟了,觉悟应该你舍掉,这叫舍得,佛法叫舍得,你所得到的统统舍掉。舍掉之后,你得的是道,你得的是菩提,你得的是明心见性。见性之后什么都具足了,智慧圆满了,德能圆满了,相好圆满了,福报圆满了,圆满就是没有一丝毫欠缺。真的圆满,得大圆满!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妄尽还源观」第二段,「依体起二用」这一段。前面我们学到二用第一个,「海印森罗常住用」,这一节里面所讲的是现依报,后面一段所讲的「法界圆明自在用」是现正报,依正庄严。这里面最难懂的不是依报,而是正报,正报说的是什么?正报说的是自己。那别人呢?别人是我依报里面的有情众生,是自己心现的。能现的体是一个,就是自性,这个事不好懂,自性到底是一个、是两个?一个;为什么现那么多有情众生?我们要把这桩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疑惑就能破除,对佛法才能生起真正的信心。佛祖用大海来做比喻,海印森罗,能现的是大海,所现的是水泡,大海里面起个水泡,这个水泡是依正都在里面,起个水泡;起很多水泡,不止一个。可是我们自己能够见到的、能够接触到的,给诸位说,只有一个水泡,另外一个水泡接触不到。那是什么?就是现在科学家所讲的,是一个另外不同的空间维次,我们见不到、接触不到。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接触到、恍然大悟?我们这个水泡破掉,破掉不就是回归大海了吗?大海里面所有的水泡你统统都见到了。你自己形成一个水泡,你见不到别的第二个水泡。这个比喻不难懂,诸位细心体会观察你就晓得,古大德常用这个比喻。
我们还用另外一个比喻,我觉得比这个比喻还好懂,那是什么?实在讲,经上都有,叫「梦幻泡影」。我们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我们在梦中会看到许多的人,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梦中人从哪里来的?梦中的山河大地从哪里来?梦中有自己,自己是个正报;梦中里面还有许多人,那是依报,那不是正报。所以依正这个概念要清楚,我们讲正报,不是讲每个有情众生,这样讲,疑惑就起来了。梦中所梦到的那些人事物,你梦到佛菩萨,你梦到天人,梦到现前过去的人、现在的人,甚至於还有未来的人,你在梦中都见到,全是属於依报,这个好懂。梦中这些人从哪里来的?是你自性变的,决定没有自性外头有个众生。无论是人事上的问题、物质上的问题、事相上的问题,处理还是要靠自己。所以佛法叫内学,要从内心里面去求解决,外面没法子解决。你在作梦的时候,跟人发生争执,跟人发生冲突,怎么解决法?从本身能解决,从梦中那个人上不能解决。我们现实的环境就是个梦,《证道歌》上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你了解这个道理之后,你才晓得千经万论,佛菩萨苦口婆心告诉我们,问题不在外头,问题在自己。自己心清净,依正都清净了,你的依报里头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都清净了。或者你说「我心很清净,可是外面环境还是不清净」,没这个道理,你心还不清净。你心清净,就转境界了。境界没有转过来的时候,你马上觉到我心不清净,为什么?境界是一面镜子。看到镜子里面的人脸上很肮脏,你去擦擦不掉,你擦自己擦掉了,镜子就没有了。
所以世出世间圣贤人,我们觉得那些人都了不起。中国古圣先贤没有见到佛法,佛法传到中国才两千年,中国有五千年历史。四千五百年前,中国有文字,黄帝那个时候发明了文字,文字所记载下来的这些事实,你看看我们老祖宗怎么教导我们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个跟释迦牟尼佛、跟佛菩萨讲的,问题从自己内心求解决是一个道理。遇到困难、遇到障碍,怎么办?反省,在自己内心里面来求解决。外面?外面解决不了。就是你跟人冲突了,你从外面解决,你不是从内心,从外面,无论用什么方法,解决是什么?暂时的,不是从根拔除。而且往往手段用得不适合,还会引起怨恨,怨恨累积起来,只要你出不了六道轮回,还有冤冤相报没完没了,生生世世的痛苦,这些事情不能不知道。内心怎么解决法?实在讲,最妙的方法,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无论是什么事情发生,你都不放在心上,心上一句阿弥陀佛,口里一句阿弥陀佛,什么问题都解决。而且解决得圆圆满满。为什么?得三宝加持,没错。三宝从哪里来的?自性三宝,《三时系念》中峰禅师所讲的「本性弥陀,唯心净土」,没有离自心,这就说明要从自己本身解决。所有问题都是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制造出来的,我们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息掉,就回归自性,就没有问题了。现在是因为我们回不了自性,什么叫自性也不知道。这一句阿弥陀佛能够帮助你快速的、稳当的回归自性,你不相信。为什么念不好?不相信。我很相信,很相信也是假的,不是真的,真诚心难发。
什么叫真诚心?经论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是真诚心。话说得很容易,不容易做到。能不怀疑吗?只有两种人接受佛菩萨的教诲不怀疑,一种上上根人,所谓是一闻千悟,他没有问题,他能接受;第二种是下下根人,他老实,他什么都不知道,可是你教他的时候,他死心塌地学,他没有问题,这两种人好度。可是这两种人都太少,千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绝大多数的是中等根性的人,上不上、下不下。所以世尊当年出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为谁?就是为这当中的人,我们不能不感激释迦牟尼佛。当中这一群人,你要叫他学下下根,做不到。早年李老师常常跟我谈,他说愚,愚不可及,他说我很想学愚,学不到。学不到怎么办?学不到就往上爬。下不去,下不去就往上爬,那就得学经教,用经教长年的薰习,把自己的善根不断往上提升,提升到一定的程度,相信了。只要相信净土,只要相信这一句佛号,那你就得度,你的问题就解决了。如果不相信这一句佛号,大乘教里还有圈子好兜,前面的路还非常遥远,这是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我们今天接著底下这一段:
【起信论云。】
这是大师引用《起信论》上的一段话。
【无量功德藏。法性真如海。所以名为海印三昧也。】
这是讲为什么叫海印森罗常住用。『无量功德藏』就是能生万法,无量无边功德都藏在这个地方,藏在大海里,用这个来比喻法性,『法性真如』就像大海一样。上一堂我们提到过,贤首国师是出生在隋唐时代,隋末唐初,六祖惠能还没出世。我相信,如果六祖惠能要是早几年出世,贤首国师一定引用《坛经》上说的,不会引用《起信论》,为什么?《坛经》比《起信论》讲得更清楚,讲得更白。这两句话,我们想想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的五句话,这五句话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记住,常常回味,可以提起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观照功夫。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法性真如海就是清净海;「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又说「能生万法」,这就是无量功德藏。能大师除说明这个之外,他还说了一个「本不生灭」,这个法性真如海可以包含;又给我们说了「本无动摇」,法性真如海也能包含。这里是两句,他说了五句,意思一样,但是能大师的容易懂,这个要对照起来才知道。所以称之为『海印三昧』,海印森罗常住用,起这个作用。下面是:
【经云。】
『经云』是《华严经》。他没有提经名字,只要说经云都是《华严经》。因为什么?这是修《华严》,依《华严经》修的。
【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言一法者。所谓一心也。】
这个重要。『森罗及万象』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法界虚空界,世间科学家所讲的宇宙。万物从哪里来的?现在科学家、哲学家研究这个问题,宇宙从哪来的?森罗万象从哪来?生命从哪来?他还漏了一个,我从哪里来的?这个重要,我从哪里来的没有搞清楚,外面的事情永远搞不清楚。佛法之殊胜,它头一个把我从哪里来的找到。你看禅宗话头里面有个很著名的,可以说共同的话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就是我从哪里来的。只要把我找到,什么都找到了。自性是我,此地所讲的法性是我,真如是我。惠能大师讲这五句就是讲的我,父母未生前,我是什么样子?我是清净的,我是不生不灭的,我是本自具足的,我是本无动摇的,我是能生万法的。现在呢?现在迷了,迷了没有关系,我没有失掉,法性、佛性、真如与迷悟都不相干。前面说过,在「显体」的时候讲过,悟了时候,那就是森罗万象全都明白了,显了,就是法性显现了;迷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变成无明,隐了,森罗万象的功德隐了,你见不到。所以只有隐现不同,除此之外毫无差别。这些道理、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
在此地,大师引用经典的经文告诉我们,森罗及万象从哪来的?是『一法之所印』,这个「印」,用印好。印是什么意思?一时顿现,没有先后。我们现在讲书本,或者讲得更通俗一点,现在报纸很多,你们看报纸很大张,多少文字在里面,它在印刷机里一印全出来了,它不是一个字一个字有先后,没有先后。所以古德用印让你体会到一时顿现,印章里面刻的字都很多,盖下去之后同时现前,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出现的。所以宇宙怎么来的?宇宙就是一时顿现,没有先后。没有先后就没有时间,没有远近就没有空间,这才是真相。空间跟时间从哪里来的?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面生的,不是真的。说真的,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这很难懂。「一法之所印」,这一法是能现能变,森罗万象是所现所变,能所是一不是二。佛法讲能所,但是跟哲学里面讲能所不一样,哲学里头讲能所,能不是所,所不是能。可是佛法里面讲能所,能所是一桩事情,能就是所,所就是能。从比喻当中,经教里面常常用金跟金器来做比喻,金是能现能变,器是所现所变。金在哪里?器就是金,金就是器,是一不是二,用这个来做比喻。世间法呢?世间法好比是父子,父亲能生儿子,儿子是父亲所生的,可是父亲不是儿子,儿子不是父亲,它能所不是一个,是两个,这就好比我们世间哲学里面讲的能所。佛法讲能所是金跟器的关系,那是一不是二。所以佛法不是哲学,这欧阳竟无大师讲得很详细,不是哲学。
『一法』是什么?一法,『所谓一心也』。一心不好懂,一心是真心。一心的对面是什么?一心对面就是二心。可是二心是妄心,一心能现,二心能变;一心是真心,二心是阿赖耶,我们常讲一心叫真如,二心是阿赖耶。二心是什么?心还是一,没有什么一、二之分,不动的时候叫一心,心要一动就叫二心。怎么个动?我们前面在《华严经》上讲过,「迷唯一念,觉止一心」,一心就是佛,一念就是凡夫,他起了一念。这一念是什么?这一念叫起心动念,他动了个念头。什么原因动念头的?没有原因。你别去找原因,你找原因,愈找愈复杂,本来这个动念头是微微的波,你再去找什么原因,波浪就大了,愈来愈大,永远找不到。要怎样才找到?不找就找到了,所以讲「息心达本源」,息心那个心是什么?动的那个心,你只要把那个动的心放下,停止了,真心就现前。这个功夫谁做到?《华严经》上圆教初住菩萨以上,他们真的把妄想分别执著全放下了,回归到真心,回归到一心。
我们今天很困难,我们看一个人,这个人靠得住靠不住?你看,妄念起来了,怎么能息得下来?办一桩事情,这个事情是好还是坏?四川灾难,很多人想捐一点钱,我这个钱捐出去的时候,灾区人他拿得到拿不到?是不是被慈善机构拿去,他们吃掉了?愈想愈不敢捐,怎么办?最好是亲自带著钱到灾区,除这个办法之外,你不相信人,亲自去又办不到。所以你就晓得,不动心是谈何容易。不动心的人,对一切众生诚信,那是佛菩萨,佛菩萨对一切众生决定没有疑惑,有疑惑的是凡夫。你看,疑惑一起来,根本烦恼起来了。根本烦恼,诸位都知道,佛说了六个字,贪、瞋、痴、慢、疑(怀疑),还有个恶见,这六个叫根本烦恼。根本烦恼一起来之后,随烦恼跟著起来,随烦恼有大随、中随、小随,这一起都起来了。
烦恼总是当家做主,你的真心、你的真如从来没有做主过。不但六道如是,十法界都不例外。十法界讲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他们都没有用真心,还是用的妄心。但是妄心比我们高明,高明在哪里?他信佛,他自己真心不起作用,他相信佛的教诲,事事都能依教奉行,虽然不是用真心,等於用了真心,佛所讲的都是真心流露的。真佛弟子,那不是假的。诸位要晓得,我们要做到真佛弟子是什么样的人?证得阿罗汉果才是真佛弟子。这个阿罗汉不是真的阿罗汉,真的阿罗汉是什么?四果阿罗汉,四果是真的。把这个品位降低一层,初果就是真正佛的学生,真依教奉行。在《华严经》上,我们前面念过,初信位的菩萨,十信初信位的菩萨是真正佛弟子,初信位之前都不是真的,挂名的,有名无实。初信位是什么境界?见思烦恼,见烦恼断了,思烦恼没断,这都是属於执著。
见思烦恼,佛在经上讲得很详细,三界有八十八品见惑,见烦恼,你看错了;思烦恼九九八十一品,三界九地八十一品,那个难断,贪瞋痴慢疑都是属於思烦恼。见烦恼是什么?「身见」,头一个执著身是我,你想想看,六道凡夫哪一个人不是把身当作我,这还能错得了吗?身不是我,什么是我?所以头一个是身见,这一关突破了,就转凡成圣,小圣,小乘初果须陀洹,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得到这个位次之后,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你虽然没有出六道轮回,但是在六道轮回你只有人天两道,天上人间往返,绝不堕三恶道,所以他称为圣人。《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证得少分。你看这些人,证得须陀洹果,《金刚经》上说得很好,他绝对没有一个念头我证得须陀洹果了;我证得须陀洹,不就又有我见了吗?还有我,我还没有忘记,没破,他没有这个念头。佛说他证须陀洹果,别人称他证得须陀洹,他自己决定没有这个念头,为什么?他没有这个执著,他执著放下了。放下才叫须陀洹,没放下不叫须陀洹,所以身见没有了。
「边见」没有了,边见,我们用个很粗浅的话,大家好懂,对立,对立是二边。他对立的这个念头没有了,他不会跟人对立,也不会跟事对立,也不会跟天地万物对立,他没有对立,身心和谐,这初入佛门。第三个,他没有成见了,成见是什么?我们今天讲主观观念,我认为怎样,我以为怎样,这是主观观念,这个他没有了,这是初步境界。主观观念有两种,一种是因,一种是果,因上佛法里面的术语叫「戒取见」,果上的成见叫「见取见」,这两种都是成见,这个没有了。第五类是「邪见」,所有一切错误的见解他没有了。八十八品见惑,佛在教学当中,归纳这五大类: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邪见,分为这五大类。这五大类没有了,就证得须陀洹,《华严经》上初信位的菩萨。再跟诸位说,证得这个果位,如果他很幸运,他遇到净土法门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他能不能往生?他决定得生,不是生凡圣同居土,他生方便有余土。换句话说,这样的人,小乘初果,他要是念佛生到极乐世界,就证阿罗汉了。你看,二果、三果、四果,他跳了,他一下就跳到阿罗汉去,快!
这五种见惑都没断,凡夫,凡夫修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成就,为什么?断惑证真,烦恼不能断尽,他不能提升。可是净土有办法,你能够一心念佛,能够把一切万缘都放下,一心念佛能生净土,生凡圣同居土。只有这一门,除这一门之外,八万四千法门都必须要断惑才能证真,要断见思烦恼,要断尘沙烦恼,要断无明烦恼,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妄想分别执著。见思烦恼是执著,尘沙烦恼是分别,无明烦恼是妄想,你要不断,没有办法提升,佛也帮不上忙。佛只是把这些道理、方法、境界给我们说清楚,求证是自己的事情。信解行证,佛只能帮上两个忙,帮助我们信,帮助我们解,到这里为止。真正修行,修行是放下,提升境界是证果,这个佛帮不上忙,是属於自己事情。但是从净土,那真的,阿弥陀佛帮了我们忙,他带我们到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是一个最理想的修行环境,在这个世界不能成就,到极乐世界决定成就,为什么?那个地方你六根所接触到的全是大乘佛法,你眼见的、耳闻的、鼻嗅的、舌尝的、身体接触的,纯是大乘,没有一个不成佛,所以净宗的殊胜无与伦比。
一心,要晓得,一心就是自己的真心,我们净宗实在讲就是直捷修一心,没有拐弯抹角的,八万四千法门不能够跟它相比,直截了当。你看《弥陀经》上给我们说的,把修行的目的、目标说出来了,「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我们念佛的人就希望念到这个境界,念到这个境界就往生。所以一心不乱,祖师大德在《弥陀经疏钞》讲解里面给我们就说得很清楚,一心不乱有理一心、有事一心、有功夫成片。事一心就是刚才讲的,至少你把身见破了,也就是你有须陀洹的这个条件,那是事一心。用小乘来讲,四果四向这都属於事一心。所以事一心里面,程度有浅深差别不同,四果四向就是八个阶级,全是属於事一心。在《华严》里面讲,从初信位到七信位都是属於事一心。七信是阿罗汉,八信是辟支佛,九信是菩萨,十信是佛,这四个位次还是方便有余土,为什么?没有见性。理一心是见性了,《华严经》初住以上这是理一心,所以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每一土都有三辈九品,这你就明白了,每一土里头它有高下、有层次。
凡圣同居土是没有证果的,在《华严经》上讲,连初信位都不到,到初信位他就不在凡圣同居土。这是讲带业往生。带业往生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干?祖师大德说得很好,我们必须要记住,「只带旧业,不带现行」,这个非常重要。过去所造的业能带,现在还要造业的,那就带不走,这个业力把你系缚住,你就去不了。没有学佛之前所造的业,行;学佛之后,不能再造业了,这个要知道。虽然不造恶业了,但是并没有能证果,就是初果也没有证得,没有关系,能往生,在念佛法门里面称这些人叫功夫成片。只要我们把佛号念到什么?念到像大势至菩萨所讲的标准,这个很重要,大势至菩萨就是教我们带业往生。这个标准是什么?「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什么叫都摄六根?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我们换句话讲,诸位就容易了解,就是不执著了,眼看外面的色相不要执著这个好看、那个不好看,不执著这个,这眼清净了;耳听音声也不这是我喜欢听、那个是我讨厌的,没有了;舌尝味,吃的东西也不挑剔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了;身所接触、意所念的都把这个好丑、好恶的执著断了,这就叫都摄六根,没有证到初果,这叫都摄六根。净念,净是清净,念佛这个念头要清净,你真念,真心念。清净是什么?没有怀疑,没有夹杂,就叫净念。有疑惑,这个东西是真的?真能往生吗?真有极乐世界吗?这心不清净,怀疑;或者夹杂,虽念佛,还想东想西,那属於夹杂,夹杂把你念佛的功夫破坏了;相继是不中断。换句话说,念佛人念念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他什么都不想。譬如吃东西,不管什么都好吃,吃饱了就行了,决定没有挑剔。他不想了,他就想阿弥陀佛,什么东西都好吃,为什么?阿弥陀佛加持了。这个道理,我们从江本博士实验里晓得,恍然大悟了,一切都是阿弥陀佛,什么不好东西到你面前都变成好吃,为什么?你的意念把它变好了,你的意念是清净的,这叫真心。心里有严重的执著,这个心不行,这种心念佛不能往生,至少把执著要降温、要降低一些。临终那一念是关键,把执著彻底放下,临终一念就想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了,决定得生。这讲一心。
【是心即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
你看,这个心还得了!『摄』是包容的意思,包含的意思。『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森罗万象,不出一心,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唯心所现,《六祖坛经》里面所讲的能生万法。所以宇宙从哪来的?自己心里变现的。怎么变现的?起念头就变现了。这前面我们在《华严经》里面讲得很多,你一动念,法界就现前,没有分别执著,遍法界虚空界它就现前;起了分别执著,实报土没有了,实报土变了。没有起心动念之前,这个法界我们净土宗讲的,这是不得已用了一个名词,叫常寂光土,这里头没有形相,精神、物质现象都没有,这是常寂光土。才动一念,常寂光土就变质,产生变化,变成实报庄严土;再一起分别,实报土又变了,变成方便有余土;从分别再要起执著,那就变成六道轮回。你要晓得,这个四土:常寂光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四土是一不是二,只是里面起妄想分别执著产生变化。是不是这个土真的有变化?没有,不是真有变化,所有的变化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没有了,你要把它放下了,除常寂光之外,其他土也都没有了,「觉后空空无大千」,不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十法界没有了,换句话说,声闻、缘觉、菩萨、佛没有了,还有实报土。实报土会不会也没有?理论上讲可以,如果不起心不动念,实报土没有了。但是诸佛如来到这个果位上的时候,他还起心动念,为什么?如果不起心不动念,他就会回归到常寂光,十方世界还有许多凡圣同居土,想帮他忙就帮不上了。这叫做什么?这叫做大慈大悲,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所以我们对於诸佛菩萨无比的尊敬,叫「留惑润生」,他最后那一品无明不断,所以就保持著实报庄严土,在实报庄严土里面与遍法界虚空界一切十法界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他就有应。他留著那一品惑,不是为自己,是度众生的,他有能力舍弃,他不舍,因为什么?那不碍事,《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个境界不可思议。
【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
这个『体』就是一心。
【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妄念。唯一真如。故言海印三昧也。】
用『海印三昧』来做比喻。十法界依正庄严,你就晓得是『依妄念而有差别』,妄念除了之后,差别就没有了,『唯一真如』。四圣法界是真如,六道凡夫也是真如,人天是真如,畜生、饿鬼、地狱还是真如,这是觉悟人所看的,遍法界虚空界唯一真如。古人有个比喻说得好,「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把黄金比喻作真如,比喻作真性,我把黄金造一尊佛像,这佛像是真如;把黄金造成一个小狗的像,这畜生是真如;把它造个饿鬼像,这鬼也是真如。黄金不变,像变,像变、性不变,它性是法性,性是真如,所以唯一真如。在十法界众生,因为他自己执著,认为我这个身体是人身,那他就在人法界;他要不执著人身,他在一真法界。堕在畜生道里面,他就执著那个身是他自己的身,他就真的变成畜生。真的是什么?自以为是真的,其实他那个身还是法性身,《华严经》上我们常常细说这个事实真相。
【华严经云。或现童男童女形。】
『或现』是贯下去的。或现:
【天龙及以阿修罗。乃至摩睺罗伽等。】
这是八部鬼神。
【随其所乐悉令见。】
『随其』,其是众生、是凡夫;『乐』是爱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是讲法身菩萨们,就是《华严经》讲的圆教初住以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在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不是一个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太小,不局限在这一处,遍法界虚空界。在过去生中,我们每个人都曾经经历过,都有缘,有缘众生在受苦受难了,想求救的时候,这个菩萨跟他有缘,立刻就感到这个讯息,那你有感,感到讯息,他就应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不是自己我应该现什么身,不是的,他心里面所喜欢的人。他喜欢见佛,你就现佛身;喜欢见阿弥陀佛,就现阿弥陀佛身;喜欢见观音菩萨,就现观音菩萨身;喜欢童男童女,就现童男童女身;喜欢拜神的,拜神的就现神的身;这个世间真的,东北喜欢拜大仙的,就现大仙身。我们凡夫有分别,到那个境界没有分别,你看全是佛菩萨示现的,慈悲至极。众生他相信什么就现什么身,你才能度他。不信佛教,信基督教的,他就现耶稣身;不信基督教,信伊斯兰教的,他就现真主身、现阿訇身,他喜欢。这才是事实真相,这才把法身大士与一切众生的缘,我们看清楚了,我们再不疑惑了。当然众生境界不相同,业障不相同。佛菩萨示现耶稣身把你带到哪里?带到天堂,我们学佛的人心里很清楚,欲界天,提升到欲界天。欲界天里面,我们知道天主经常礼请佛菩萨到天宫来讲经说法,天主是佛弟子,那你到天上去之后,不也变成佛弟子了吗?是一不是二,最后才知道殊途同归,都是回归到法性。所以我们这些年来,在世界上与许多宗教接触到,我们根据大乘教义,世界宗教是一家,所有宗教里面的神圣都是自性的化身;我们不要说佛,佛也是自性变化的。这是事实真相,《楞严经》上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众生形相各不同。行业音声亦无量。如是一切皆能现。海印三昧威神力。】
现依报。所以要知道,法性隐现决定没有起心动念,决定没有分别执著;他要一起心动念,那不就变成凡夫了?哪有这个道理?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这个世间,他起不起心动念?没有。他如果起心动念,那一定说说法四十九年,度了不少众生,功德很大,没有。佛最后告诉我们,他一生当中没有说一句话,谁要是说佛说法,那叫谤佛,毁谤佛。佛一生没说一句话,为什么?凡夫说话都是从起心动念而说的,他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他说什么?没有说法,怎么会说了那么多,学生记录下来成为《大藏经》,这不都是他说的吗?他怎么不承认?佛自己说了个比喻,我们现在想这个比喻,佛说他说法就像钟鼓一样,你看钟鼓说不说话?不说话,人家去敲它,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就不鸣,这是佛说法。我们去敲这个钟,敲这个鼓,钟鼓有没有起心动念?有没有分别执著?没有,没有起心动念,也没有分别执著,可是它就响了。四十九年随别人敲,学生就把这些音声,像现在用录音机把它录下来,录下来留给后人,后人在这里起了分别执著,佛这是冤枉,佛真喊冤枉,害了你们。几个人懂?听到这个声音,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对了,那你真的见性了。这在一开端,世尊就表演给我们看了,他不是从十九岁出去参学吗?学了十二年,全放下了,那是教我们的。他要不放下,他所学的就变成所知障,那就受害,所知障障碍法性,不会见性。
我们为什么不能见性?佛讲有两种障碍,一种是烦恼,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这是烦恼障;一种是所知,就是你学得很多,你学得很多的时候,变成你自己的执著,分别执著,那个也不能见性。所以学了这些东西,统统放下,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那你所学的这个东西都变成后得智。后得智是什么?无所不知,你只要一接触就明白,一看就懂,一听就懂,一接触就明了,叫后得智,它是智慧。可是你有分别执著在里头,那叫所知障,那不是智慧,我们现在讲知识,知识障碍明心见性,智慧不障碍,知识障碍了。所以法相宗里面教给我们,学教的要转识成智,你才能见性。现在我们怎么讲?知识分子,他把智转变成识,这糟了,你自性里本来有的般若智慧,现在变成知识了。知识不能解决问题,决定不能见性,这些都不能不知道。
【依此义故。名海印三昧也。】
依这个意思,就称它作『海印三昧』。我们讲依正庄严,跟诸位讲依报你好懂,这就是宇宙怎么来的?森罗万象怎么来的?生命怎么来的?说这个现象,这是第一个用途。宇宙的起源佛说了,说得好,这是一念,「迷唯一念」,宇宙现前了。第二个作用:
【法界圆明自在用。是华严三昧也。】
『华严』,这里有很简单的解释,详细在《华严经》经题里面,那讲得很多了。华是因,严是果,华严是因果。底下接著:
【谓广修万行。称理成德。普周法界。而证菩提。】
这是华严三昧的宗旨,『广修万行』。我们迷失自性时间太久了,迷得太深了,佛虽然给我们说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也知道,可是回不了头。你看佛讲得多清楚,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就成佛了。三种烦恼一起放下,我们在历史上看是有人,最明显的两个人,释迦牟尼佛真放下了,三十岁把十二年所学的统统放下了,烦恼障跟所知障全放下,成佛了。第二个人是中国唐朝时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不认识字,他一天也没学过,五祖忍和尚半夜三更把他召到方丈室,跟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放下了,放下就豁然大悟,不放下是不会开悟的,说出自性的样子。五祖忍和尚一听,他真开悟了,不是开悟说不出来,他真开悟了,衣钵就传给他。这是宗门里面所谓上上根人,一闻不是千悟,彻悟,教下所讲的大开圆解,我们净土宗讲的理一心不乱,就是这个境界,转凡成圣了,《华严经》上讲的法身菩萨,初住以上,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说明是可以统统放下的,问题就是你肯不肯?这个事情不要问别人,问自己,谁都干涉不了。
实在没有办法一起放下,佛教给我们,这三大类烦恼你一样一样的放下,也行,一样一样放。一样也没有办法一起放下,那一样里面你把它分成几分,先放下一分,再放下一分,这叫什么?这叫渐修,这不是利根,这是钝根,逐渐的放。譬如我们前面所说的,首先我们能将八十八品见惑放下,这入门,小乘证得初果,叫须陀洹。须陀洹的意思叫入流,你入圣人之流,你不是凡夫。在《华严经》里面讲,就是十信位初信菩萨,十信好比是小学,你上小学一年级,你正式上学,你是佛的学生了。八十八品见惑一品都没有断,像我们现在这些学佛的,我们在哪里?我们在佛教幼稚园里面,大班、中班、小班,我们在这里头,没有上一年级;上一年级那就是转凡成圣,小圣。这个小小圣也没有脱离六道轮回,但是刚才跟诸位说过,他绝不堕三恶道,人间天上往返不超过七次,他就超越六道轮回。所以只要上了一年级,就知道,像小学一样,六年你小学就毕业了,有期限的。佛法修学也是有期限的,天上人间七次往返成阿罗汉;在《华严经》上讲,就是从初信到七信这七个位次,这是大乘。断烦恼,大乘跟小乘大概是差不多,小乘要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大乘也讲七个位次,初信、二信、三信到第七信,也是七个位次。
没有这个能力,那就要听佛的话。听佛的话,是世间最有福报的人,这个福报是真的,不是假的。而且是无比的福报,此界他方什么福报都不能跟你相比。为什么?你听佛的话,你这一生成佛,谁能比得了?连这些修大乘、修小乘的人都比不上。华严会上修行,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掉了,也只是圆教初住菩萨,向上,他断习气了,习气慢慢的薄了。在《无量寿经》、在《阿弥陀经》,佛告诉我们,凡夫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品位?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那是什么样子?阿弥陀佛自己说的,四十八愿是佛自己说的,世尊为我们转述,阿弥陀佛讲,生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他没有说哪一土、哪一品,没有说;没有说,当然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阿惟越致菩萨。不但是同居土下下品,在我们想像当中,一定也包括生边地的菩萨,往生西方净土边地菩萨也都是阿惟越致菩萨。否则的话,佛一定说除生边地以外,应该要有这个说法;他没有这个说法,当然生边地也包括在内,这可不得了!阿惟越致是什么样的菩萨?《华严经》里面讲的七地菩萨,这就说明凡是到极乐世界的,生到那边,他的智慧、神通、道力可以说等於七地菩萨。华严会上这些菩萨比不上,他们初住距离七地还很遥远。
所以说,往生极乐世界的福报没人能比,华严会上佛菩萨都比不上。所以这个法门叫什么?难信之法,真难信!所以释迦牟尼佛一个人给我们作证明,怕我们不相信,必定要十方诸佛都来作见证,我们才相信。我们读《弥陀经》,六方佛来作证,《无量寿经》十方佛来作证。其实《弥陀经》上也是十方佛,鸠摩罗什大师翻译他省略了,玄奘大师翻的《阿弥陀经》里面就是十方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来作见证,这还能假得了吗?这样都不相信,那是自己业障太重,这不能怪别人。所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超越八万四千法门,超越无量无边的法门,真正能相信的人有福了,这个人这一生当中成佛了。什么叫相信?不能依教奉行,那不是真信;真信,《无量寿经》、《弥陀经》最后那两句,「信受奉行」,你真的将净宗法门接受过来了。没有奉行,那没有接受;依教奉行,这真的接受了。
依教奉行从哪里做起?『广修万行,称理成德』。《无量寿经》里面一开端就教给我们善护三业,就是十善业道,「善护口业」,他把这个摆第一。你看,佛在一切经里面,讲善护三业都是把身摆在第一,身口意;《无量寿经》不是的,口摆在第一。这就是佛知道,众生造口业太容易了,造口业太多了,把口业摆在第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看到别人有过失的时候,不要批评。我们看到人有过失的时候喜欢批评,喜欢批评别人,你不是真信佛。所以说真信佛的人少,假学佛的人多。第二,「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律是戒律,你得要持戒,五戒十善在家一定要做到;出家,沙弥律仪,至少沙弥律仪要做到,十戒、二十四门威仪,这个做不到不行。这从前李老师告诉我的,你没有做到是什么?不相信,如果你相信,哪有做不到的事情?所以信,不容易!最后教我们,「善护意业,清净无染」。善护意业是什么?要把贪瞋痴放下;善护口业,要把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放下;善护身业,要把杀盗淫放下。你这么去做,这就是「广修万行,称理成德」。理是性、是法性,与法性相应这是德,法性这个理是道。
底下一句教你发菩提心,因为这是大乘,大乘要普度众生,像诸菩萨一样,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他留惑润生,他不去常寂光净土,有能力证常寂光不证,留在实报土里面。在实报土落户,他不向上提升了,为的是什么?这叫『普周法界,而证菩提』。证菩提是示现,证菩提就是证到像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成佛,应以佛身得度就示现八相成道,这是举一个。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为什么只举这个例子?成佛都能自在示现,其他的都不必说了,还有什么做不到的?所以在示现里举一个最难的,最难的能做到,其他的都轻而易举,用意在此地,我们要能体会。
今天我们现在碰到这个阶段,此时此地,此时是这个时代,此地是这个地球,多灾多难。这个灾难怎么化解?我说一句实话,但是人不相信,一心专念阿弥陀佛,灾难就化解了。你信不信?你要真正通达净土五经一论,真正通达《华严》、《般若》,你会相信,你一点都不会怀疑。真学佛的人在日常生活当中,行住坐卧二六时中,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在外面表现上来说,就是此地所讲的广修万行,称理成德,这个就是什么?现在所讲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就这个意思,要做出好的榜样给人看。现在人不孝父母,我们把孝顺父母做出来;现在人不尊敬长辈,我们把尊敬长辈做出来;现在人不相信人,我们把相信人做出来。这样做,很多人说,会吃亏。那我再告诉你,诸佛菩萨绝对不会教给我们做一桩吃亏的事情,不会,诸佛菩萨教给我们的是无量功德藏。吃亏怎么?钱被人骗了,被人骗了,布施给他,愈施愈多,无尽功德藏。我们顾忌这个、顾忌那个,这个也怕、那个也怕,结果怎么?你布施的这个缘断掉,你的钱就那么多;你什么都不怕,愈积愈多。顾虑这些干什么?官丢掉了,很多人怕丢官,官丢掉你也不怕,你所得到的会比做官得到的更多;遇到灾难的时候不怕死,也许你寿命会更长。「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不要求,自然感应道交。
身体留在这个世间干什么的?就是用它来广修万行,称理成德,普周法界,而证菩提,就干这个的。这为谁?这为众生,不为自己,这为正法久住。你还有怀疑、还有迷惑,就是你对於佛所讲的这些道理你没有参透,你才有疑惑,所以有疑惑也是正常的。如何破疑生信?那就不能离开经教了。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为我们讲经说法,目的就是一个,破迷生信,然后果上讲的是离苦得乐。迷破了,你开悟了,开悟是什么?智慧现前,智慧能解决一切问题,真正是离苦得乐。所以佛法是智慧不是知识,这个道理要知道。佛法的修行是放下,不是拥有,拥有是错误的,为什么?「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现在所有的,那是你的福报;如果你觉悟了,觉悟应该你舍掉,这叫舍得,佛法叫舍得,你所得到的统统舍掉。舍掉之后,你得的是道,你得的是菩提,你得的是明心见性。见性之后什么都具足了,智慧圆满了,德能圆满了,相好圆满了,福报圆满了,圆满就是没有一丝毫欠缺。真的圆满,得大圆满!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