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五) (第五集) 2001/8/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43-0005
请掀开讲义第四面,看第四大段「谦己推胜」,这有三个小段,第一个:
【善男子,我唯知此普眼法门。】
这一句是海云比丘谦虚的话,我们在这个地方应当要学习谦虚,对别人尊敬。五十三参每一段的末后都有这一段经文,它不断的重复,重复了几十遍,用意就很深了,加深我们的印象,提高我们的警觉。实实在在讲,我们无论是在世法佛法,学习过程当中最大的毛病就是贡高我慢,不知道谦虚,不知道尊敬别人,所以无论在学业、道业难得有长进。《周易》谦卦,是六十四卦唯一的一卦只有吉没有凶,这一卦谦卦,「谦受益」,世出世法都不例外。
我们修行想有个结果,这个结果不外乎三方面:第一个断恶修善,第二个破迷开悟,第三个转凡成圣,能不能成就都在「谦敬」。你能够学会谦虚恭敬,你都能够得到;你要不知道谦虚、不知道尊敬别人,无论你怎么精进,你怎么用功,你怎样苦学,你都不能成就。什么原因?业障障住你,这个业障就是傲慢,就是自尊自大、自以为是。所以这样的经文要不断重复几十遍,加深你的印象。《华严经》的五十三参念完了,别的记不得,这一句记得,那你就很得受用了。所以这样的文字我们要重视,决定不能够含糊笼统看过,那我们就错了。
海云比丘在此地是谦虚,告诉善财童子,『善男子』就是叫著善财童子。『我唯知』,唯知是我只知道,无量无边的法门我只知道这一个法门。第二段讲:
【如诸菩萨摩诃萨。】
他们懂得多,我比不上他们。这下面一说,就说了十条,「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他们那些真实功德,我不知,我也没有办法来称赞,称赞不完的。这是尊敬别人。我们想一想,现在我们佛门的现象,都是自己是第一,别人都不如我,人家向你来请教,这个事情问我就好了,何必问他?轻视别人!法门就是这么衰的。古大德教导我们,「若要佛法兴」,我们都希望佛法在这个世间兴旺,怎么样才能兴旺?「除非僧赞僧」,那就是这一段经文所讲的,自己谦虚,赞叹别人,每一个出家人、每一个居士都学会自己谦虚赞叹别人,佛法就兴了;如果自以为是,瞧不起别人,佛法就衰了。由此可知,佛法在今天怎么衰的?甚至於将来佛法灭掉了,怎么灭的?我们四众弟子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瞧不起别人,这样的心态他是在做灭佛法的工作;即使出家,佛在经典上也说得很清楚,那是魔子魔孙。魔王子孙在末法时期出了家,披上袈裟来消灭佛法,破坏佛教的形象,让社会大众对於佛教产生反感、排斥。这样的心行,果报当然在阿鼻地狱。
由此可知,我们四众同修,我们是兴旺佛法、还是毁灭佛法,都在一念之中。想想世尊这一句经文为什么重复这么多遍,我们就明了了。这个错误心行的根到底在哪里?根,实在讲是自私自利,佛法里面常讲的「我执」,有我,我总比别人强,别人总不如我,错到极处!世间法孔老夫子教学,《礼记》第一篇「傲不可长」,这就是肯定一切众生都有傲慢,你没有傲慢,你不会在六道轮回;你既然在六道,肯定你有贪、瞋、痴、慢、疑、恶见,这六个根本烦恼决定具足。虽有,夫子讲不能再增长,你要有能力控制住。儒家教人是世间法,没有教人脱离三界六道,所以傲不能增长。佛法教人「了生死,出三界」,傲一定要断掉,傲慢的念头不能有,行为那就更不必说了,念头上断,要学菩萨,菩萨这么谦虚。我们清楚明了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他不是真的菩萨。如来示现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比丘身得度者,即现比丘身而为说法,这个道理不能不懂。诚诚恳恳真心的赞叹别人。「如诸菩萨摩诃萨」,你看称呼,称人菩萨、大菩萨,摩诃萨是大菩萨,对待别人是这样的尊敬。他们这些人:
【深入一切菩萨行海,随其愿力皆清净故。】
这个了不起,这些菩萨们『深入』,这就是说我入得浅,他们入得比我深。海云比丘已经证得普眼法门,哪能不算深入?他自己赞叹别人深入,就是说明我入的没有他们深,其实对人恭敬,这就是我们学习的地方。『随其愿力皆清净故』,了不起!菩萨的弘愿是度众生,众生无边誓愿度。度众生一定要跟众生接触、要跟众生往来,我们凡夫跟社会大众一往来一接触,就被污染了。我们跟人家接触,顺心意的起了贪爱,被贪心污染了,增长贪心;稍稍不如意,心里就不高兴,被瞋恚污染;看到别人好,超过我,嫉妒心起来了;看到别人不如我,贡高傲慢起来,瞧不起他。所以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可以说一切时、一切处都被污染。现在的社会大染缸,佛在经上说我们这个社会是什么社会?五浊恶世。浊就是污染,恶就是大家起心动念都造恶业,都不是善业。现在这个社会浊恶到了极处,所以许许多多人都讲世界有末日、有灾难。也有同修问我:「这个事情到底是真是假?」我们也不相信这些预言,我们也不听信谣言,诸佛菩萨古圣先贤教我们用智慧观察,这个有道理。我们仔细观察现在社会上一般大众,他们想的是什么?他们说的是什么?他们做的是什么?仔细观察他们从思想到行为,都是在拼命追求、不择手段的追求「财色名食睡」。而佛在经典里面教给我们,这五桩事情叫「地狱五条根」。拼命追求财色名食睡,不择手段的想得到财色名食睡,这是往地狱里头钻。
怎么才会到地狱?当然有灾难,天灾人祸是花报,无间地狱是果报。所以说老实话,现在的人连鬼都不如。我们看今天这个现象,冷眼旁观,地狱境界,怎么不可怕?菩萨在这个境界里头,他了不起,他皆清净,他不染污,这是人家的真实功夫。眼见色不为色所染,耳闻声不为声所染,鼻嗅香不为香所染,舌尝味不为味所染。乃至意知法不为法所染,这真功夫,这才能和光同尘,这是我们应当要学的。我们接触广大群众,在一切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当中,时时刻刻警惕自己不被环境所染,也就是说不受外境的影响,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心。海云比丘说,这一条我不如他们,那些菩萨摩诃萨比我高明。第二句:
【深入一切广大愿海,尽一切劫住世间故。】
这了不起!发心长远。反过来看看我们自己,没有耐心,学习时间稍微长一点,不学了,这个时间这么长,我受不了,你怎么能成就?菩提大道了生死出三界,我们真正在经教里头去观察、去参究,才真正了解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当中,不能有一天休息,不能有刹那中断,那没有长远心怎么行?世间修学有学程,教学的时间期限,佛法里头没有期限。到了成佛,是不是可以休息一天、两天?没有!成佛之后,还要做榜样给九法界众生看,做得还很逼真,一点都不含糊。由此可知,佛法里头没有休息的,佛法里头只有精进,「精进是菩萨唯一善根」,怎么可以放假?怎么可以松懈?於是我们明白了,现代人修行为什么不能成就?进一步退十步,不是进一步退一步。进一步退一步,你保持在原位还算不错,是进一步退十步。所以到最后都退到地狱去了,谚语里常讲:「地狱门前僧道多」,谚语这一句话其来有自,不是无缘无故随便说的,有原因,是事实。「地狱门前僧道多」,我们要多想想,特别是要反省,要想想自己。第三句:
【深入一切诸众生海,随其心行普饶益故。】
这是度化众生。度化众生一定要记住这句话,「深入一切众生心海」,换句话说,度众生在外表上收不到效果的,要在众生心上;从前李炳南老居士常常嘱咐我们,我们听得耳熟,「改心」。古大德教我们修行,修正错误的行为,一般讲有三种方法:第一种从事相上改正,我做错了,事相上改;第二种从道理上改正;第三种从心理上改正。心是根本,从心理上改过来就叫做从根本修。「改心」,心要是真的改过来,你这个心跟佛菩萨的心,心连心,心就通了,通了就是我们常讲的「你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没有障碍、通了。佛的智慧可以加持你,你开智慧了;佛的德能加持你,你得善巧方便;佛的相好加持你,你的体质改变了,健康长寿,本来身体有病的,病就没有了,这是佛菩萨相好加持你。佛菩萨很愿意加持你,时时刻刻想加持你,为什么加不上?你有障碍,你不通,你的心跟佛心不一样。
佛心到底是什么样子?经论上说得太多,多了我们反而不好学,我们集合经论抓住纲领,佛的心真诚,我自己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我的心是不是真诚?我有没有欺罔众生?我有没有欺骗自己?从这里改,从心上改。我的心清不清净、平不平等、觉不觉悟、慈不慈悲?常常反过来问自己,天天改过,天天自新。果然做到「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通了!跟佛就通了。佛这三种加持我们就得到了,你智慧开了,善巧方便有了,相好也有了。
『随其心行普饶益故』,「其心行」是众生的心行,我们才能真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才能给一切众生现前将来最丰饶的利益。诸位要晓得,最丰饶的利益不是教你升官发财,是教你真正觉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才是真正丰饶的利益。菩萨们他们做到了,如果我们自己这一种利益得不到,怎么能够帮助别人!弘法利生用什么心?名闻利养心,讲经说法,尤其现在光碟录像打自己的知名度,这就落在名上,好名,名后头接著就供养。弘法利生还要搞名闻利养,存这样的心、这样的行为,那是什么?不但欺骗自己,上欺骗佛菩萨,下欺骗一切善良的信众。现在固然你能够得到一点名闻利养,果报不可思议,果报在阿鼻地狱,果报现前的时候你后悔莫及,你才知道得不偿失。你所得到的,你能享受几年?你死的时候一样都带不去,「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你一生造作这个恶业,纵然讲经讲得不错,你的心是名闻利养,你的果报还是在阿鼻地狱,这个叫自欺欺人,欺骗诸佛菩萨。经文里每一句都有一个「海」,海是形容广大,众生无边,所以用海来形容。第四句:
【深入一切众生心海,出生无碍十力智故。】
前一句是讲我们要度众生,要接触广大的众生,不分国土、不分族群、不分宗教,贫富贵贱、智愚贤不肖统统一律平等看待,一律平等的帮助,随著他的根性,满足他的愿望,都叫他得益。这一句是讲众生心。『出生无碍十力智故』,十力,十种究竟圆满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从真实智慧生的,所以称为十力智。如来果地上这十种特殊的能力无有边际,所以称「无碍」。十句诸位要记住,后后胜於前前,第一句这是最浅的,清净,如果清净心不能现前,后面全都没有。我们学佛,特别是学净土法门,净土法门唯一的修学目标是「心净则佛土净」,我们主修的是清净心,这一桩事情总得要非常清楚、非常明了,无论在什么境界当中,不失清净心,这就是我们真的在用功、真的在办道。如果我们的清净心失掉了,那问题就严重了,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要赶快回头。
『深入一切众生心海』,一切众生的心非常复杂,菩萨晓得,现在我们也能够略知大概,不能像佛那么清楚、那么明了,我们也能体会到一些。从什么地方去体会?会修行的人从自己起心动念,孟夫子所讲的「反求诸己」,回过头来从自己这一边去发现,观察自己的心行到底是正还是邪、是善还是恶、是是还是非。从什么地方观察?从起心动念,这是真用功。诸位同修一定要晓得,我们每天读经、念佛,这是初级的修行法,小学、教小朋友。古时候六、七岁上学,儿童天分好的四、五岁,家长、家里父母兄长就教他,教他识字认字,教他念《弟子规》、教他念《三字经》,从小就学。「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自自然然影响他一生,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会违背圣贤的教诲这个范围。我们这一生可惜,没有这个缘分,没有遇到,没人教我们。佛教入门,现在人家也不讲了,也很少人知道。
古时候学佛入门五年学戒,这个戒不是戒律,是老师的教诫。你跟哪一个法师出家没有关系,跟哪一个法师受戒也没有关系,给你剃度的这个法师,给你授戒的这个法师,在谚语常讲:「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他是介绍你入佛门,这个有恩,恩并不是很大很深。深恩、大恩是什么人?教导你的这个法师、这个和尚,我们称为亲教师。这个人对我们的恩德大,为什么?我们的法身慧命得自於他,这个人对我们是大恩大德。我们初学佛跟他学,接受他的调教,时间多久?一般是五年。现在这个缘也没有了,所以我们在家小时候没有受过圣贤的基础教诲,出家没有亲近过真善知识,接受出家初学的教诲。难!
我这一生算是很幸运,在家还沾到一点私塾的边缘,我这个年龄以后,私塾就没有了。我小时候八、九岁的时候还念过几个月的私塾,那是圣贤的教诲,确确实实影响了一生。学佛,我的缘也非常好,真的遇到善知识,接受善知识的调教。我知道古时候五年学戒,我懂得这个话的意思,五年是最短的期限,得有成就才能出师。「出师」就是才能离开老师,没有成就不能离开老师,离开老师一定出乱子。这就像走路一样,我们不认识路,到一个生疏地方,老师是带路的,我们要不跟著他走,决定迷失方向,决定迷失道路。严重的迷失,找不到老师,找不到同伴,回不了家,确实就是这个样子。实际上到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老师?自己有能力识路,我认识路了,不会再迷路,这个时候可以离开老师。所以上上根人,聪明利根五年行,五年时间够;中下根性的人五年不行。但是现代的人很可悲,五年的耐心都没有。
「尽一切劫住世间」,谈何容易!这个真是大慈悲心,激发我们精进不懈。我学道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为自己偷个懒,为自己堕落三途无所谓,无量无边的苦众生须要人帮助他。我自己不成就,我拿什么帮助别人?修行为众生修,证果为众生证的,一切为众生,没有为自己,这不精进行吗?不努力行吗?什么人在鞭策我们?许许多多苦难众生,众生愈苦,我们愈要精进,愈不敢懈怠。我们从自己的心就看众生心。我们有幸能接受到圣贤教诲,许许多多人不幸,没有机缘接触到圣贤的教导,这一生当中都被烦恼恶习所染,迷失了本性,迷失了本善,《三字经》上「人之初,性本善」,本性就是本善,迷失了。愈迷愈深,没有人带路,走错路,回不了家。本性本善就是回家。回不了家,这才可悲,造作无量无边的恶业,堕落在三途。
我们从一切众生种种不幸的恶行,我们决定不能够责怪他,佛在《无量寿经》上讲得好:「先人不善(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所以我们对於芸芸众生造作恶业要生怜悯心、要生同情心,不可以生瞋恚心,不可以责怪他们。他们很可怜,他们很不幸,我们要以智慧慈悲去帮助他,所以才「出生无碍十力智故」。无碍的十力智是自性的般若智慧、是自性的良德良能,但是要有缘才能把它引发出来。众生心是缘,这正是所谓「师资道合,教学相长」。所以我们要想开圆满智慧,圆满的智慧是根本智跟后得智,根本智跟后得智都不能够离开缘;缘是什么?缘是众生,缘是境界。善缘恶缘、顺境逆境,这样我们才能成就究竟圆满智慧,离开了境缘,你的智慧从哪里来?自性本具,本具起不来,所以佛法从缘生。
普贤菩萨十愿也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恒顺就是随缘,随缘里面修清净心、修平等心,这就是根本智;修正觉心那是后得智,慈悲心是动力,推动著你。我们不是为名利在推动,世间人造作种种业,什么力量推动他?名利。他拼命在工作,为什么?为赚钱。如果没有钱,他就不干了,他还会拼命去工作吗?还会日夜不间断吗?决定不干,所以是名利在推动他。佛菩萨、修行人,名闻利养统统舍弃了、放下了,什么东西来推动?慈悲心推动,怜悯一切苦难众生。发这个心没有条件,「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帮助这些苦难众生离苦得乐,这个力量在推动,这是大慈悲心推动;推动他勇猛精进,引发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
佛菩萨智慧无量无边,佛菩萨的能力神通广大不可思议。神通广大在佛法里面的名词是「善巧方便」,教化众生方法非常巧妙,这些方法决定令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个巧妙的方法就叫善,它不是恶。魔也有方便,他那个巧方便是恶巧方便,他是不善的巧方便,所以那么多人被诱惑,那么多人被他欺骗,上他当。魔也有智慧也有巧方便,魔的智慧是世智辩聪,不是真智慧;他不离烦恼,他的心不清净、不平等。所以魔的巧方便是不善巧方便,那个力量很可怕、很大,甚至於佛遇到他也要退避三分,他的力量太强了,茫茫众生都听魔的不听佛的。这些被迷惑颠倒的众生,他把魔的巧方便误以为真,为什么?信他的人太多了;他心里有个妄想:这么多人都信他,当然是真的。你说佛好,几个人信你的?没人相信,你那是假的,这个时候佛也没有法子了,佛不度无缘之人。佛要等待机缘成熟,等到魔败了,魔的真相露出来,大家才知道上当了,这个时候想学佛,佛才现前。佛会等待时节因缘,那就是善巧方便,所以智慧德能无碍十力智,都是因众生心引发出来的。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讲义第四面,看第四大段「谦己推胜」,这有三个小段,第一个:
【善男子,我唯知此普眼法门。】
这一句是海云比丘谦虚的话,我们在这个地方应当要学习谦虚,对别人尊敬。五十三参每一段的末后都有这一段经文,它不断的重复,重复了几十遍,用意就很深了,加深我们的印象,提高我们的警觉。实实在在讲,我们无论是在世法佛法,学习过程当中最大的毛病就是贡高我慢,不知道谦虚,不知道尊敬别人,所以无论在学业、道业难得有长进。《周易》谦卦,是六十四卦唯一的一卦只有吉没有凶,这一卦谦卦,「谦受益」,世出世法都不例外。
我们修行想有个结果,这个结果不外乎三方面:第一个断恶修善,第二个破迷开悟,第三个转凡成圣,能不能成就都在「谦敬」。你能够学会谦虚恭敬,你都能够得到;你要不知道谦虚、不知道尊敬别人,无论你怎么精进,你怎么用功,你怎样苦学,你都不能成就。什么原因?业障障住你,这个业障就是傲慢,就是自尊自大、自以为是。所以这样的经文要不断重复几十遍,加深你的印象。《华严经》的五十三参念完了,别的记不得,这一句记得,那你就很得受用了。所以这样的文字我们要重视,决定不能够含糊笼统看过,那我们就错了。
海云比丘在此地是谦虚,告诉善财童子,『善男子』就是叫著善财童子。『我唯知』,唯知是我只知道,无量无边的法门我只知道这一个法门。第二段讲:
【如诸菩萨摩诃萨。】
他们懂得多,我比不上他们。这下面一说,就说了十条,「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他们那些真实功德,我不知,我也没有办法来称赞,称赞不完的。这是尊敬别人。我们想一想,现在我们佛门的现象,都是自己是第一,别人都不如我,人家向你来请教,这个事情问我就好了,何必问他?轻视别人!法门就是这么衰的。古大德教导我们,「若要佛法兴」,我们都希望佛法在这个世间兴旺,怎么样才能兴旺?「除非僧赞僧」,那就是这一段经文所讲的,自己谦虚,赞叹别人,每一个出家人、每一个居士都学会自己谦虚赞叹别人,佛法就兴了;如果自以为是,瞧不起别人,佛法就衰了。由此可知,佛法在今天怎么衰的?甚至於将来佛法灭掉了,怎么灭的?我们四众弟子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瞧不起别人,这样的心态他是在做灭佛法的工作;即使出家,佛在经典上也说得很清楚,那是魔子魔孙。魔王子孙在末法时期出了家,披上袈裟来消灭佛法,破坏佛教的形象,让社会大众对於佛教产生反感、排斥。这样的心行,果报当然在阿鼻地狱。
由此可知,我们四众同修,我们是兴旺佛法、还是毁灭佛法,都在一念之中。想想世尊这一句经文为什么重复这么多遍,我们就明了了。这个错误心行的根到底在哪里?根,实在讲是自私自利,佛法里面常讲的「我执」,有我,我总比别人强,别人总不如我,错到极处!世间法孔老夫子教学,《礼记》第一篇「傲不可长」,这就是肯定一切众生都有傲慢,你没有傲慢,你不会在六道轮回;你既然在六道,肯定你有贪、瞋、痴、慢、疑、恶见,这六个根本烦恼决定具足。虽有,夫子讲不能再增长,你要有能力控制住。儒家教人是世间法,没有教人脱离三界六道,所以傲不能增长。佛法教人「了生死,出三界」,傲一定要断掉,傲慢的念头不能有,行为那就更不必说了,念头上断,要学菩萨,菩萨这么谦虚。我们清楚明了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他不是真的菩萨。如来示现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比丘身得度者,即现比丘身而为说法,这个道理不能不懂。诚诚恳恳真心的赞叹别人。「如诸菩萨摩诃萨」,你看称呼,称人菩萨、大菩萨,摩诃萨是大菩萨,对待别人是这样的尊敬。他们这些人:
【深入一切菩萨行海,随其愿力皆清净故。】
这个了不起,这些菩萨们『深入』,这就是说我入得浅,他们入得比我深。海云比丘已经证得普眼法门,哪能不算深入?他自己赞叹别人深入,就是说明我入的没有他们深,其实对人恭敬,这就是我们学习的地方。『随其愿力皆清净故』,了不起!菩萨的弘愿是度众生,众生无边誓愿度。度众生一定要跟众生接触、要跟众生往来,我们凡夫跟社会大众一往来一接触,就被污染了。我们跟人家接触,顺心意的起了贪爱,被贪心污染了,增长贪心;稍稍不如意,心里就不高兴,被瞋恚污染;看到别人好,超过我,嫉妒心起来了;看到别人不如我,贡高傲慢起来,瞧不起他。所以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可以说一切时、一切处都被污染。现在的社会大染缸,佛在经上说我们这个社会是什么社会?五浊恶世。浊就是污染,恶就是大家起心动念都造恶业,都不是善业。现在这个社会浊恶到了极处,所以许许多多人都讲世界有末日、有灾难。也有同修问我:「这个事情到底是真是假?」我们也不相信这些预言,我们也不听信谣言,诸佛菩萨古圣先贤教我们用智慧观察,这个有道理。我们仔细观察现在社会上一般大众,他们想的是什么?他们说的是什么?他们做的是什么?仔细观察他们从思想到行为,都是在拼命追求、不择手段的追求「财色名食睡」。而佛在经典里面教给我们,这五桩事情叫「地狱五条根」。拼命追求财色名食睡,不择手段的想得到财色名食睡,这是往地狱里头钻。
怎么才会到地狱?当然有灾难,天灾人祸是花报,无间地狱是果报。所以说老实话,现在的人连鬼都不如。我们看今天这个现象,冷眼旁观,地狱境界,怎么不可怕?菩萨在这个境界里头,他了不起,他皆清净,他不染污,这是人家的真实功夫。眼见色不为色所染,耳闻声不为声所染,鼻嗅香不为香所染,舌尝味不为味所染。乃至意知法不为法所染,这真功夫,这才能和光同尘,这是我们应当要学的。我们接触广大群众,在一切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当中,时时刻刻警惕自己不被环境所染,也就是说不受外境的影响,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心。海云比丘说,这一条我不如他们,那些菩萨摩诃萨比我高明。第二句:
【深入一切广大愿海,尽一切劫住世间故。】
这了不起!发心长远。反过来看看我们自己,没有耐心,学习时间稍微长一点,不学了,这个时间这么长,我受不了,你怎么能成就?菩提大道了生死出三界,我们真正在经教里头去观察、去参究,才真正了解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当中,不能有一天休息,不能有刹那中断,那没有长远心怎么行?世间修学有学程,教学的时间期限,佛法里头没有期限。到了成佛,是不是可以休息一天、两天?没有!成佛之后,还要做榜样给九法界众生看,做得还很逼真,一点都不含糊。由此可知,佛法里头没有休息的,佛法里头只有精进,「精进是菩萨唯一善根」,怎么可以放假?怎么可以松懈?於是我们明白了,现代人修行为什么不能成就?进一步退十步,不是进一步退一步。进一步退一步,你保持在原位还算不错,是进一步退十步。所以到最后都退到地狱去了,谚语里常讲:「地狱门前僧道多」,谚语这一句话其来有自,不是无缘无故随便说的,有原因,是事实。「地狱门前僧道多」,我们要多想想,特别是要反省,要想想自己。第三句:
【深入一切诸众生海,随其心行普饶益故。】
这是度化众生。度化众生一定要记住这句话,「深入一切众生心海」,换句话说,度众生在外表上收不到效果的,要在众生心上;从前李炳南老居士常常嘱咐我们,我们听得耳熟,「改心」。古大德教我们修行,修正错误的行为,一般讲有三种方法:第一种从事相上改正,我做错了,事相上改;第二种从道理上改正;第三种从心理上改正。心是根本,从心理上改过来就叫做从根本修。「改心」,心要是真的改过来,你这个心跟佛菩萨的心,心连心,心就通了,通了就是我们常讲的「你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没有障碍、通了。佛的智慧可以加持你,你开智慧了;佛的德能加持你,你得善巧方便;佛的相好加持你,你的体质改变了,健康长寿,本来身体有病的,病就没有了,这是佛菩萨相好加持你。佛菩萨很愿意加持你,时时刻刻想加持你,为什么加不上?你有障碍,你不通,你的心跟佛心不一样。
佛心到底是什么样子?经论上说得太多,多了我们反而不好学,我们集合经论抓住纲领,佛的心真诚,我自己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我的心是不是真诚?我有没有欺罔众生?我有没有欺骗自己?从这里改,从心上改。我的心清不清净、平不平等、觉不觉悟、慈不慈悲?常常反过来问自己,天天改过,天天自新。果然做到「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通了!跟佛就通了。佛这三种加持我们就得到了,你智慧开了,善巧方便有了,相好也有了。
『随其心行普饶益故』,「其心行」是众生的心行,我们才能真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才能给一切众生现前将来最丰饶的利益。诸位要晓得,最丰饶的利益不是教你升官发财,是教你真正觉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才是真正丰饶的利益。菩萨们他们做到了,如果我们自己这一种利益得不到,怎么能够帮助别人!弘法利生用什么心?名闻利养心,讲经说法,尤其现在光碟录像打自己的知名度,这就落在名上,好名,名后头接著就供养。弘法利生还要搞名闻利养,存这样的心、这样的行为,那是什么?不但欺骗自己,上欺骗佛菩萨,下欺骗一切善良的信众。现在固然你能够得到一点名闻利养,果报不可思议,果报在阿鼻地狱,果报现前的时候你后悔莫及,你才知道得不偿失。你所得到的,你能享受几年?你死的时候一样都带不去,「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你一生造作这个恶业,纵然讲经讲得不错,你的心是名闻利养,你的果报还是在阿鼻地狱,这个叫自欺欺人,欺骗诸佛菩萨。经文里每一句都有一个「海」,海是形容广大,众生无边,所以用海来形容。第四句:
【深入一切众生心海,出生无碍十力智故。】
前一句是讲我们要度众生,要接触广大的众生,不分国土、不分族群、不分宗教,贫富贵贱、智愚贤不肖统统一律平等看待,一律平等的帮助,随著他的根性,满足他的愿望,都叫他得益。这一句是讲众生心。『出生无碍十力智故』,十力,十种究竟圆满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从真实智慧生的,所以称为十力智。如来果地上这十种特殊的能力无有边际,所以称「无碍」。十句诸位要记住,后后胜於前前,第一句这是最浅的,清净,如果清净心不能现前,后面全都没有。我们学佛,特别是学净土法门,净土法门唯一的修学目标是「心净则佛土净」,我们主修的是清净心,这一桩事情总得要非常清楚、非常明了,无论在什么境界当中,不失清净心,这就是我们真的在用功、真的在办道。如果我们的清净心失掉了,那问题就严重了,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要赶快回头。
『深入一切众生心海』,一切众生的心非常复杂,菩萨晓得,现在我们也能够略知大概,不能像佛那么清楚、那么明了,我们也能体会到一些。从什么地方去体会?会修行的人从自己起心动念,孟夫子所讲的「反求诸己」,回过头来从自己这一边去发现,观察自己的心行到底是正还是邪、是善还是恶、是是还是非。从什么地方观察?从起心动念,这是真用功。诸位同修一定要晓得,我们每天读经、念佛,这是初级的修行法,小学、教小朋友。古时候六、七岁上学,儿童天分好的四、五岁,家长、家里父母兄长就教他,教他识字认字,教他念《弟子规》、教他念《三字经》,从小就学。「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自自然然影响他一生,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会违背圣贤的教诲这个范围。我们这一生可惜,没有这个缘分,没有遇到,没人教我们。佛教入门,现在人家也不讲了,也很少人知道。
古时候学佛入门五年学戒,这个戒不是戒律,是老师的教诫。你跟哪一个法师出家没有关系,跟哪一个法师受戒也没有关系,给你剃度的这个法师,给你授戒的这个法师,在谚语常讲:「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他是介绍你入佛门,这个有恩,恩并不是很大很深。深恩、大恩是什么人?教导你的这个法师、这个和尚,我们称为亲教师。这个人对我们的恩德大,为什么?我们的法身慧命得自於他,这个人对我们是大恩大德。我们初学佛跟他学,接受他的调教,时间多久?一般是五年。现在这个缘也没有了,所以我们在家小时候没有受过圣贤的基础教诲,出家没有亲近过真善知识,接受出家初学的教诲。难!
我这一生算是很幸运,在家还沾到一点私塾的边缘,我这个年龄以后,私塾就没有了。我小时候八、九岁的时候还念过几个月的私塾,那是圣贤的教诲,确确实实影响了一生。学佛,我的缘也非常好,真的遇到善知识,接受善知识的调教。我知道古时候五年学戒,我懂得这个话的意思,五年是最短的期限,得有成就才能出师。「出师」就是才能离开老师,没有成就不能离开老师,离开老师一定出乱子。这就像走路一样,我们不认识路,到一个生疏地方,老师是带路的,我们要不跟著他走,决定迷失方向,决定迷失道路。严重的迷失,找不到老师,找不到同伴,回不了家,确实就是这个样子。实际上到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老师?自己有能力识路,我认识路了,不会再迷路,这个时候可以离开老师。所以上上根人,聪明利根五年行,五年时间够;中下根性的人五年不行。但是现代的人很可悲,五年的耐心都没有。
「尽一切劫住世间」,谈何容易!这个真是大慈悲心,激发我们精进不懈。我学道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为自己偷个懒,为自己堕落三途无所谓,无量无边的苦众生须要人帮助他。我自己不成就,我拿什么帮助别人?修行为众生修,证果为众生证的,一切为众生,没有为自己,这不精进行吗?不努力行吗?什么人在鞭策我们?许许多多苦难众生,众生愈苦,我们愈要精进,愈不敢懈怠。我们从自己的心就看众生心。我们有幸能接受到圣贤教诲,许许多多人不幸,没有机缘接触到圣贤的教导,这一生当中都被烦恼恶习所染,迷失了本性,迷失了本善,《三字经》上「人之初,性本善」,本性就是本善,迷失了。愈迷愈深,没有人带路,走错路,回不了家。本性本善就是回家。回不了家,这才可悲,造作无量无边的恶业,堕落在三途。
我们从一切众生种种不幸的恶行,我们决定不能够责怪他,佛在《无量寿经》上讲得好:「先人不善(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所以我们对於芸芸众生造作恶业要生怜悯心、要生同情心,不可以生瞋恚心,不可以责怪他们。他们很可怜,他们很不幸,我们要以智慧慈悲去帮助他,所以才「出生无碍十力智故」。无碍的十力智是自性的般若智慧、是自性的良德良能,但是要有缘才能把它引发出来。众生心是缘,这正是所谓「师资道合,教学相长」。所以我们要想开圆满智慧,圆满的智慧是根本智跟后得智,根本智跟后得智都不能够离开缘;缘是什么?缘是众生,缘是境界。善缘恶缘、顺境逆境,这样我们才能成就究竟圆满智慧,离开了境缘,你的智慧从哪里来?自性本具,本具起不来,所以佛法从缘生。
普贤菩萨十愿也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恒顺就是随缘,随缘里面修清净心、修平等心,这就是根本智;修正觉心那是后得智,慈悲心是动力,推动著你。我们不是为名利在推动,世间人造作种种业,什么力量推动他?名利。他拼命在工作,为什么?为赚钱。如果没有钱,他就不干了,他还会拼命去工作吗?还会日夜不间断吗?决定不干,所以是名利在推动他。佛菩萨、修行人,名闻利养统统舍弃了、放下了,什么东西来推动?慈悲心推动,怜悯一切苦难众生。发这个心没有条件,「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帮助这些苦难众生离苦得乐,这个力量在推动,这是大慈悲心推动;推动他勇猛精进,引发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
佛菩萨智慧无量无边,佛菩萨的能力神通广大不可思议。神通广大在佛法里面的名词是「善巧方便」,教化众生方法非常巧妙,这些方法决定令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个巧妙的方法就叫善,它不是恶。魔也有方便,他那个巧方便是恶巧方便,他是不善的巧方便,所以那么多人被诱惑,那么多人被他欺骗,上他当。魔也有智慧也有巧方便,魔的智慧是世智辩聪,不是真智慧;他不离烦恼,他的心不清净、不平等。所以魔的巧方便是不善巧方便,那个力量很可怕、很大,甚至於佛遇到他也要退避三分,他的力量太强了,茫茫众生都听魔的不听佛的。这些被迷惑颠倒的众生,他把魔的巧方便误以为真,为什么?信他的人太多了;他心里有个妄想:这么多人都信他,当然是真的。你说佛好,几个人信你的?没人相信,你那是假的,这个时候佛也没有法子了,佛不度无缘之人。佛要等待机缘成熟,等到魔败了,魔的真相露出来,大家才知道上当了,这个时候想学佛,佛才现前。佛会等待时节因缘,那就是善巧方便,所以智慧德能无碍十力智,都是因众生心引发出来的。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