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四) - (第六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四)  (第六集)  2001/7/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42-0006

  诸位同学,请掀开讲义第三页第七段,看后面的五句,我们将文念一念:

  【分别解说,咸令欢喜,心生爱乐,深信趣入,悟解成就。】

  这几句话非常重要,说明教学的成就,我们一般讲成绩。如果老师热心的教,学生不好好的学,教不出成绩,这个教学是失败的。教学的成功一定有善巧方便,让学生确确实实有收获,在佛法里面讲教化了。佛家讲化,儒家也讲化,儒家所谓「教学之道,在於变化气质」,能够让学的人气质产生变化,这教学成果就收到,就成功了。佛法教学也非常重视,这是真实的成绩,并不是考试叫你作文章,拿到多少分数,那是假的。确确实实他产生变化,「转恶为善」,这个变化了;「转迷为悟」;最究竟圆满的是「转凡成圣」,这叫做成就,悟解的成就。

  在教学过程当中,『分别解说』这一句,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学法,教学的方法、教学的技术。所用的方法,所用的技巧,一定要让学习的这些同学们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投入。佛确实有一套方法,我们常常读诵经典要能发现,其实不必等到我们现在人发现,古时候人早已经发现了。「分别解说」,最明显的代表就是佛法里面所讲的科判。分别解说,无论经文长短,短的经文,像大家熟知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二百六十个字,你看古人给它做的科判;大经像《大方广佛华严经》,科判表解就是一本,几百页,那是什么?那是分别解说。所以世间好的文章,可以用科判来判定。在科判当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如果有雷同的,无论是在文字上,或者是在思想上,就属於多余的,可以删掉。如果他还有某个地方说得不圆满,有欠缺的,这科判就断掉了,判不下去,好像一个桌子四条腿缺了一条腿,它站不住。从科判里看出来佛所讲的这些经文,真正做到不增不减。你减少一个字他就缺了,连不起来,多一个字累赘,这个文章是好文章,这种言语是好言语。这样大部的经,我们看到它的章法结构这样的严谨,他的思想体系那么样的精髓,不能不叫人佩服。在中国古文,最具代表的是《古文观止》,《古文观止》三百多篇,篇篇是好文章,用佛家科判的方法去分析它都行。但是现在如果看一般杂志跟报纸,那就不行,要用科判一判,毛病百出。这叫「分别解说」。

  『咸令欢喜』,这很不容易做到。为什么?佛讲经说法跟学校上课不一样,学校上课学生年龄大概都差不多,程度也很整齐,教导容易。佛讲经说法没有限制,男女老少都有,有童子,也有七、八十岁的老人,智愚极不平等。像一般讲经的道场,有不认识字没念过书的,有念过小学、中学、大学的,还有念过研究所的,甚至於还有博士,拿到博士学位的,这样的人聚集在一堂,你怎么教法?你要教得各个都欢喜,这就难了。程度低的、年轻的,他听了很欢喜,他有受用;程度高的、年岁大的,他也得受用,他也欢喜,可见得这确实是一桩难事。不违背真理,就是不违背事实真相,又能够适合各种不同的根机、各种不同的程度,这个本事到哪里学?实在讲我们想学也学不到。学不到,上讲台当然困难,别人听了不满意,感觉得没有什么受用,掉头而去。如果遇到这种场面,对自己必定丧失信心,我还能讲吗?同时离开讲堂的人会影响大众,这都是实际上你会遇到的,尤其上讲台常常遇到的。这怎么办?我们老师教给我们两个方法:第一个方法,「真诚,至诚感通」,我们用真诚心,决定没有丝毫虚假,真诚心感动诸佛菩萨加持,求佛力加持,上求;第二个方法,「与大众结法缘」。如果不用这两种方法,我们就难了。你要是到自己智慧开、德行成就,你要等到哪一天?所以老师传给我们这两个方法。

  结缘重要,非常非常重要,结缘在日常生活当中,与一切众生广结善缘。佛法不叫善缘,叫法缘。为什么?要是结善缘,善缘里头怕有情执,法缘纯粹理智的,这里面没有感情。但是诸位听话要听清楚,是不是佛教完全讲智慧、讲理智,没有感情?你就错了。佛告诉我们:智慧跟感情是一桩事情,不二法门。情觉悟了就叫智慧,智慧迷了就叫情,只有迷悟。觉悟的那个情,跟诸位说,那个情叫真情。为什么?永远不变的,他觉悟了。所以佛家不叫情也不叫爱,换个名词叫慈悲。慈悲是觉悟的情与爱,永恒不变。你对我好,我爱护你,你对我不好,还是爱护你,绝对没有说把爱护少一分,没有这个道理。你毁谤他、侮辱他、陷害他、杀他,他爱你的心一丝毫没有改变。谁做得到?觉悟的人做到了,迷的人不行。迷的人那个爱跟情,起伏跟波浪一样,变化太大,今天好了,明天恼了。所以那个情是什么?虚情假意,没有觉悟的人统统是虚情假意。我们跟他们往来一定要知道、要觉悟,他说:「我对你好,我爱你。」很好!为什么?假的。明天他不好了,我早就知道了,早就清楚了。要懂得。他说:「我恨你!」好!过两天就好了,他变化太大了,就像两、三岁小朋友,我喜欢你,我讨厌你,就跟那个一样,世间这些没有觉悟的人就跟小孩一样,所以觉悟的人逗著小孩玩。佛菩萨示现在世间叫游戏神通,就带著这帮小孩玩就是了,你说好,很好,你说不好,也很好,他的那种照顾、关怀、热爱永恒不变。人家用真心,人家用真情,真情在佛法里叫慈悲。佛不说爱,怕世间人把这个意思解错了,所以换个名词来讲,一定要了解真正的意思。

  结缘在日常生活当中,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永远的低姿态,才能令人生欢喜心。如果处处「我高人一等,人都不如我」,别人看到你,远远都离开了,最后就变成孤家寡人,你还高什么?你看看《华严经》上普贤菩萨所代表的,完全落实了。普贤菩萨教我们,第一句话「礼敬诸佛」,我们有没有做到?对於一切众生真诚恭敬,五十三参,五十三位菩萨给我们做示范,表演给我们看,没有一个是傲慢的,没有一个是自以为是的。教导善财,到最后跟善财讲:「无量法门当中我只懂这个法门,其他的那些善知识,他们的道德学问都比我高,我都比不上他」,各个都这么说。用我们中国古人的话来讲,「谦敬」,谦虚恭敬。只要你学会谦虚恭敬,你的法缘就殊胜,你就跟一切众生普遍结下法缘。今天懂得这个的人不多,受西方文化的污染非常严重,自己稍微有一点长处,值得骄傲,这完了!连儒家都说「傲不可长」,儒家没有讲超越六道轮回,傲慢不能够增长;佛家是教你一定要了生死、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换句话说,傲决定要断干净,丝毫这个意念都没有,在在处处尊敬别人、尊重别人。凡是自以为是的,永远不能入佛门,这个佛门就是觉悟之门、幸福之门,你永远不能契入。

  释迦牟尼佛当时在世,他老人家跟孔子态度一样,处处向别人请教。他自己得到究竟圆满的智慧,为什么还装这个样子?做给我们看的。他教我们要谦虚、要恭敬,他自己本身做到了。孔老夫子「入太庙,每事问」,其实他哪样不知道,做给旁边人看的。要谦虚、要听别人的,向别人请教,这样你的法缘殊胜了。这在礼貌上说的;言语上,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称赞如来」。如来,我们一听就想到佛,你想错了。如来是讲性,佛性、真性。真性是善的,儒家讲「人之初,性本善」,为什么?真性没有污染,没有污染才叫纯善,才是真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都已经被污染了,完全没有被污染,这叫真善、至善。换句话说,真心里面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个时候叫做至善,叫本善。如果有善恶,那就不善,都不是本善。十法界的众生,不要说六道,迷失了本善;迷失本善之后,才有善恶之善。中国人教童蒙,《三字经》上一开端就说「性相近,习相远」。从性上来讲,众生跟佛完全相同,真心,真心完全相同。为什么我们现在跟佛、跟圣人差距这么大?习相远。习是习惯、习性,不是真性。习性,古人所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现在的话是说,被污染了。你接近好人,你学好人;你接近恶人,你就学恶人。现在这个社会是个大染缸。

  圣贤之道没有别的,如何恢复我们的本善,恢复我们的本性。我们做一个真正的人,澳洲土著讲的「真人」,他说我们现在社会上这个人叫「变种人」。他称他们自己叫真人,我们叫变种人。变种是怎么讲?变态,我们被污染了,变态了,说得不无道理。我们如何恢复本善,如何恢复本性?不仅是佛家教学,所有一切圣贤教学都是以这个为目标。所以,成圣成贤,圣贤的教育,圣贤是真人。凡夫是变态的人,自己变态自己完全不知道,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这是我们凡夫。

  「如来」两个字,含义要搞清楚。经上有的时候称「佛」,有的时候称「如来」,称佛是从相上讲的,从有形的这个位置上讲的,称如来是从本性上讲的,是属於形而上的。这个称呼不一样,意思不相同,不能把他合成一个。「称赞如来」是什么?称赞别人的善,别人做了一些好事。善恶的标准我们一定要清楚,这就把这个水平往下降,降第二义、第三义,这是给你讲善恶。善恶的标准是什么?利益社会、利益大众的这是善,利益自己的是恶。初学的人对於这个标准往往很难接受,人哪有不求利益自己的?对我自己没有好处,我学它干什么?佛法的目的恰恰跟我们凡夫观念上相反,为什么?佛法教学,教你要脱离六道轮回,你是不是想脱离六道?想。想不想生极乐世界?想。你执著有个「我」,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你也生不了极乐世界。一切都为我,这个我的执著天天在增长,那还得了吗!这大错特错了!所以佛绝对不许可起心动念想我自己的利益,这个错了。应该怎么想?起心动念想到社会、想到大众、想到众生的利益,不要想我,这就对了。久而久之,这个我执,不断自然就没有了;所谓是「大而化之」,这大乘的方法,非常巧妙,不想自己,念念利益一切众生。所以说,「利益我这个道场」,完了,死了以后,你都离不开这个道场。这个道场不是家庭,你怎么办?这道场有老鼠、有蟑螂、有蚂蚁,你就投胎做这东西。为什么?你爱这个道场,你舍不得离开,念念都是我这个道场,你将来就变这种畜生,你看这个得失关系多大!

  佛是真正聪明、真正有智慧,了解事实真相,教我们念念为别人想、为众生想,不要为自己想,这是善。为别人还有一念为自己,善里头还夹杂不善,你的善不纯。这是学佛的难处,大家听佛教的道理好听,听了很喜欢,叫你去做,难了。其实佛法是知难行易,你为什么转不过来?这个观念转不过来?行为转不过来?你解得不够透彻。如果真懂,真的明白了,不必要人劝,你自然真干。为什么?对自己有大利益。为别人才是真正为自己,为自己是真正害了自己,自他是一,自他不二。就像我前一堂课跟大家做的比喻,我是眼睛,别人是鼻子,那个人是鼻子,那个人是耳朵,我们知道这是一体,我这个眼睛要为鼻子、为耳朵、为大家服务,这就正确;如果眼睛自私,我只照顾我,我绝对不照顾他们,这人不是生病了吗?你的身体就有问题。所以你明白这个道理,整个社会一切众生是一体,照顾整体才是照顾自己。佛菩萨知道,念念为一切众生,不疲不厌。无论过什么样的生活,无论从事哪一种行业,都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的,都是为利益社会大众的,不是为利益自己。

  在中国古时候,我们印光大师常常赞叹的,宋朝范仲淹先生,他的出身很清寒,贫穷人家出身的。以后做到元帅、做到宰相,他在年轻时候常常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做到了。做到那么大的官,得到国家那么样大的俸禄,他自己一生过的生活还是穷秀才的生活。所以了不起,没有为自己。他那些收入干什么?他置义田,帮助一些社会上大众、穷苦的人家,他照顾三百多家穷人,靠他生活,他把他一个人的福报分做三百多家共同来享受;办学校,替国家培养人才。他的家道一直到今天都不衰,代代都出贤人,这才叫自利,利他是真正自利。孔老夫子一生没有私心,教不厌,学不倦,有教无类,大公无私,没有一丝毫隐藏,他的后代,二千五百多年了,传了七十多代,他的子孙在全世界都受人尊敬。什么原因?无我无私,一切为社会、为众生。我们稍稍留意,看看历史上这些人,就明白了,就觉悟了。

  佛讲得没有错,句句是实话,句句是真实利益、真实智慧。我们学佛就要学释迦牟尼佛一样,释迦牟尼佛你想想他是什么出身?他把他自己荣华富贵完全舍弃掉,今天所说的为人民服务,为众生服务,他的生活跟社会大众最低的生活,跟他平等,大家没有话说了。他不是过一种优裕的生活,他是过社会上最低的生活水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的财产三衣一钵,什么都没有,人家才心服口服,真正听他教诲。释迦牟尼佛要以我们世间人来说,他死了已经三千年,三千年之后,全世界的人听到释迦牟尼佛,都还对他这么尊敬,读到他的书,还愿意认真的学习,依教奉行,这是他现身说法,做出来给我们看,我们看到了,这是我们的好榜样。他是做到之后再教导我们,教给我们「为人演说」。先做到,先表演,然后再说,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启信,让大众能够对佛陀的教诲深信不疑。他教人,一生辛辛苦苦。有很多人跟我讲「学佛消极」,我就举释迦牟尼佛例子跟他说。释迦牟尼佛选择的行业是社会教育,他忠於他的职业,每天为大家上课八个小时,四十九年没有休息,他也没有星期日,他也没有假期,世间上哪一个人能够对他自己的行业,做到像释迦牟尼佛这个样子?这他是消极吗?敬业乐群,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模范。而且他从事於教学,他并没有拿报酬,并没有收人家的学费,完全是义务的。四十九年一天都不休息,谁能跟他相比?他要算是消极,这社会上你们哪一个人是积极的?一个也找不出来了!

  我们首先要有能力辨别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善恶的标准,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利益社会大众众生是善,利益自己家庭、自己小团体这是恶。这里头道理非常非常深。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要为全世界的人想。特别是生在现在的环境,整个世界动乱不安,许多传说、宗教都讲世界末日。世界末日有没有可能?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很有可能。我们不迷信,我们从哪里看?从人心看。你看看现在社会上大众这些人,他们每天想什么?他说的什么?他做的什么?如果他的思想、言行都是不善的,不善的因决定感不善的果报,不善的果报就是天灾人祸,我们从这里看,这个一点迷信都没有。如果他们想的、说的、做的是善的,还能够顾及社会安全,顾及大众的利益幸福,这个社会是健康的。我们从这些地方观察,这个社会,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於整个世界,吉凶祸福了如指掌,不必去问别人,也不必去占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们学佛,学佛的成绩,你真正通达佛教的道理,学佛有没有成就,一丝毫都不能瞒人,完全表现在你面孔上,表现在你的态度上,你的一举一动显示出来了。为什么?变化气质。人家一看你,果然变了,变得很好,变得很殊胜,这就是你的演,表演出来做给别人看。这是度众生、接引众生来学佛最好的方法。我们今天讲文宣、宣传,这个人的模样是最好的宣传方法。没有学佛之前生活过得很苦,一天到晚愁眉苦脸。学佛之后,心开意解,满面笑容。整个人面貌改变过来,体质改变过来,境界完全不相同了,你学佛真的有心得,真的你有成就了。为什么你会改变?相随心转。从前有私心,有私心就有烦恼,有烦恼,相貌当然有缺陷;现在学佛没有私心,没有私心就没有烦恼、没有妄想,相怎么会不好?佛的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从哪儿来?修来的。

  我们首先有能力辨别善恶,进一步,我们赞叹别人的善,不要把别人的恶放在心上。心上尚且没有,口里头哪里会有?当然就没有了,於是我们的心就变成纯善。世间人是迷惑颠倒,最糟糕的人,把别人的不善放在自己心里头,自己心像是个容器,这么美好的一个容器,把别人的垃圾都装在里头,变成大家的垃圾桶,这种人是愚痴到极处!他有不善,他有果报,与我不相干,我为什么把他的不善变成我自己的罪恶?这个错了。自己造作恶业那还情有可原,实在讲,每一个人你仔细观察,自己造的恶不多,至少百分之九十的那个恶,是把别人的恶统统装到自己心里去了,错就错在这里。我们只要不收别人那些不好的垃圾,清理自己、转变自己的恶不难。我们断恶修善,首先绝不收集别人的不善,从这里下手,恢复自己的心地纯善、本善,这样做就对了。六道、十法界都是不善变现出来的境界,如果我们把不善改过来,恢复到本善,我们的境界是一真法界、是极乐世界,不是现前这个样子。从哪里做起?从日常生活当中做起,真做。

  现在社会会有大灾难,我肯定!整个社会就像一个人的身体,我怎么肯定它有大灾难?就是他有大病,他的细胞坏了;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什么?家庭,家庭不和。细胞坏了,社会怎么可能会安定?夫妻不和是病根。我每到一个地区,这是多少年前我很重视,我做社会调查,我调查是没有痕迹的,你们看不到。我调查什么?这个地区离婚率有多少?如果这个地区离婚率非常高,我到这里来玩几天,我就得走路了,这个地方是「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这叫既危又乱。我们要选择一个道场,选择一个修行办道地方,到哪里?这个地方离婚率低,要是离婚率没有,现在找不到了,从前有,现在找不到了,现在只能做比较,哪个地方比较少,这个地方社会比较安定,我们可以在这儿居住。你从这个地方看,然后再看什么?青少年的犯罪率,青少年犯罪率高,这个地方问题严重,非常危险,不能不避免;还有个问题我重视的,退休老人的福利。我一般到一个地方,我看这三桩事情,我就了解这个地方吉凶祸福。

  选举,台湾选举的时候,有很多同修到这个地方来问我,我们要选哪一个?我很公平,我没有偏心,我也没有自私,我教他一个原则:你看看哪个人有福报。选有福的,大家不就有福了吗?没有福报的不要选他,为什么不选他?大家受罪。我教人这么一个原则,你看看几个候选人,哪个人有福报;如果再深入的是哪个人有德行,他家里祖宗要积德,这个好。这从理上讲,不是从情上说的,一丝毫偏心都没有,我是这样教人。

  佛教导我们,如何能够维系到和睦相处,从哪里开始?夫妻。这是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像人身体细胞核,你要让它健康。夫妻要相敬,永远记著对方的好处,不要记对方的缺点,它就百年好合。你看看没有结婚之前,两个人相亲相爱,有人说:「那人坏人不好」,不相信,你是恶人,你在挑拨是非,你不相信。如果你永远保持这个,那家庭和睦,家和万事兴。到一结婚之后,把对方的好处忘得一干二净,专门看对方的坏处,水火不相容,它怎么能够维持?家庭破碎,这个社会基层组织坏掉了。你坏掉不要紧,你影响别人,影响别的细胞,所以离婚率愈来愈高,不能不受这个影响。我常讲,离婚的人罪过都是堕阿鼻地狱,你只顾到你自己的利益,你没有想到社会安全,你没有想到世界和平。应当怎么做?永远记住对方的好处,不要记对方的过失,家庭就能和睦。

  佛的方法很多,你要是学会了,受用无穷。佛的「四摄」、「六度」,这是菩萨修行的纲领,用在家庭,家庭和睦;用在事业,事业发达,家庭兴旺;用在国家,国家富强;用在世界,世界和平,真有办法!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